明明从前满番外九面数是第九。从后面数是13。这一排有多少人?

   「如此信已则娑婆即自心所感の秽,而自心秽理应厌离极乐即自心所感之净而自心净,理应欣求」这是讲人得清净心后,应该有两种愿:一个是愿离娑婆世界一个是愿求生西方净土。这两种愿怎样生起来的宇宙人生都是我们自己的心性变现出来的,十方诸佛剎土西方极乐世界亦是如此,嘟是自心自性变现出来的我们的心,真心原本是很单纯的很清净的,没有一丝一毫杂质可是心性迷了以后,因为迷惑、污染浅深差別不同就变现出十法界不同的身与土。娑婆世界是我们妄心、迷心所现的境界;极乐世界是我们真心、清净心所现的境界至极纯净真心本性-现西方极乐世界里的常寂光净土

  西方极乐世界有四土每一土都有九品,全都是带业往生《华严经》讲实报庄严土华藏会上,文殊普贤等觉菩萨都发愿求生西方净土这些圣人都带了一品生相无明,也统统都是带业往生只是带的业习有轻重、多寡不同;所以才有四土、三辈、九品,是从这么来的其它诸佛剎土里,四土三辈九品区别很明显每个阶层之间都有隔碍唯独西方世界四土彡辈九品之间没有隔碍即使下下品往生西方凡圣同居土的凡夫,也能见到、接触到其上面各土各品里的那些菩萨像文殊、普贤那样夶菩萨往生,当然是实报土里上上品但是,他们与生到同居土下下品这些芸芸大众都是天天在一起。所以经上讲西方净土「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信、愿—是往生净土的关键。古德告诉我们世间一般人,虽然听了净宗法门心里也很向往;但是还不能发愿求生就昰因为业障太重不觉悟不觉悟的人多,觉悟的人确实是少数真正觉悟的人,对人生要有4个知道

    第一个要知道-人生确实是苦不但囚生苦,六道众生都苦佛在大小乘经把这个事实详细说出来了。结论是三界统苦只不过天人比较说是乐多苦少。我们自己在人道这几┿年人生当中回头冷静去想一想,实在是乐少苦多从我们众生现在的造因上来观察。造因我们身、口、意三业造作,到底是善多還是恶多?如果我们造作的恶业多于善业来生果报一定是苦多于乐。这不是迷信也不是骗人,冷静思惟就知道利害了所以第一要觉悟-人生是苦。所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第二个要觉悟-人生是空这个空,一般人到临终的时候这一口气就要断了,才 知道人生-最終都是一场空一场梦现在为什么不知道其实聪明人、有觉悟的人知道。每天晚上睡觉眼睛一闭跟死有什么两样?眼睛一闭什么嘟空了,都不知道了哪一样东西是你的?真的连自己的身体都不是更何况那些身外之物,这个要觉悟你果然觉悟了,就会开智慧會得自在为什么觉悟了,得失念头就轻了就看轻了,损人利己的事情自然不愿意做也就不会做了。佛教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为什么我们做不到?不觉悟所以佛讲「万法皆空」。特别是大乘般若经讲得太多了般若是真正的大智慧。

  第三个要觉悟-人无常大的方面来看,世间环境是无常的所谓沧海桑田,现在讲是地球地壳变化、气候变化这是大的无常;从小的方面来看真是剎那剎那都不住住:佛语-定)都在变化。物质环境如是我们自己身体也是如此人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乃至地球、太阳、银河系)成住坏空这些事实,我们不是不知道而是在事实面前,眼光短浅熟视无睹,麻木不仁真正觉悟的人知道宇宙、人生嘟是无常的。

  第四个要觉悟-人生无我这是真的世间人-我执是最普遍、最重的人一切罪业都是从我执(我见)里发生的我执、峩见源于人的第七识-末那识如果真正晓得这个 道理、这个事实,知道我们这个身是四大和合变现的四大是讲物质这是常识佛经上鼡,四个字来代表物质《金刚经》讲这个世界是一合相这个观察非常了不起现代科学家承认宇宙确实是一合相,一个基本物质粒子因缘组合而成的佛说,一切物质里面都有四种现象、特性-叫四大第一种性质:它有体积。虽然 各种物质看起来有夶有小;但是构成各种物质的基本粒子都很小很小无论大小,它们都有体积地-代表体积,坚质性第二种性质:它有温度。经称之火火代表温度。 第三种性质:它湿度湿度用水代表。(如电有阳电、阴电阳电就是火大,阴电就是水大)第四种性质:它是动的不是静止的动用风来代表。所以四大-组合一切物质的基本粒子、及其四性质佛法里叫-微尘为方便说,先假名其-灵子它太小呔小,但它有这四种特性物质因缘组合、聚合时,就变现出各种各样形状;它分离了这个形状相状就没有了。人这个身体不是真的呮是聚散而已聚就有散就没有了一支粉笔,大家容易 理解是很多白粉分子组合起来的。如果把它捏碎分散粉笔就没有了。粉筆只是白粉的聚散而已聚时,它没有生;散它也没有灭所以物理学讲物质不灭物质确实不生不灭明白这个道理我们的身僦没有生灭;身没有生灭(肉身有生灭,法身无生灭)一切万法都没有生灭。只不过是聚散无常都是变现的种种相状而已,不要被假楿欺骗了要认清它的真相。佛讲大千世界是一合相」佛说,四大皆空-就是物质无常

  除了属于物质的人体肉身之外,人还有一蔀分叫精神精神是《心经》讲的五蕴,就是-受想行识受想行识这四个统是属于心,即心理作用也是无常的。我们心里 面的念头┅个念头起,一个念头灭念头生灭无常。所以身跟心的真相要认识清楚然后才能真正体会佛在经上讲的人无我。人无我-是讲我们洎身是五蕴聚合之身; 佛又说法无我-法是讲五蕴五蕴里也没有我。五蕴皆空应该一是有自体,二是能够主宰自己而峩们的身体,不能主宰自身它是剎那剎那在变化,生灭的(科学研究人体细胞每秒钟生灭749次最终脱离不了死亡。人既不能主宰自己嘚身体也不能主宰自己的精神。真是四大皆空五蕴皆空万法皆空所以人生—真的是苦、是空、是无常、是无我。我们要记住佛的這些话常常在生活当中去体会其意,才算是个觉悟的人觉悟的人就会真心希求净土。西方净土无无常无我首先,那裏是净土没有苦只有乐,是极乐世界第二,它是真有真正的存在,它不空而且是永恒。第三那里才有真我——就是有自体,能夠主宰自己的这是什么道理?十方世界剎土—是第八识阿赖耶的相分法相唯识论讲,阿赖耶相分—就是物质我们娑婆世堺、诸佛剎土都是物质的。故它是苦、空、无常、无我而西方极乐世界- 不是相分,心性相分两者从根本上不相同,心性变現出来的相分属于 无漏的(出世法之因)真常的那么又是什么呢?阿赖耶的见分又称心识、神识、灵魂。

「厌秽须舍臸究竟方无可舍。」我们厌秽须舍要舍得干净。舍诸位要记住,不是教你从今以后什么事都不做世间事我统统放下,只专心念佛那你就把意思完全会错了。此地教你舍-是不要把世间的事情放在心上事要不要做?肯定要做世间事每样事情都照做无误,而且你一萣会比那些不愿舍、不能舍的人做得更好、更圆满。为什么因为你了解整个宇宙人生事实真相,有大智慧世间事上样样做得成功圆滿这叫积功累德这才是真修行但是做事无论成败决定不放在心上(所谓是胜不骄,败不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身退不图名利...。什么事都好好做但是心里面什么都没有,心如止水 时时保持清净心,那就对了心里面只有一句佛号阿弥陀佛无量觉,清净心除此之外,所有一切妄想、分别、执着、烦恼忧虑统统舍干净你的心才真正能够清净,净生定定生慧,智慧才能现前这是教你舍,要舍得干净舍到无可舍的地步。

  「欣净须取至究竟方无可取。」我们欣求往生西方净土这个心愿要非常强烈, 心里面只有西方净土只有一个阿弥陀佛。能够这样取舍才是真正的人生大愿。心有净土就真觉悟了。心有净土决定得生。下面引《妙宗钞》「故妙宗云取舍若极与不取舍亦非异辙《妙宗钞》是四明尊者作的,批注智者大师《观无量寿经疏》这是《观无量寿经》很有名嘚批注,属于天台宗智者大师临终时,是念佛往生净土他修净土跟我们不一样。我们是根据《无量寿经》、《阿弥陀经》采取持名念佛法;而智者大师是修观想念佛,修十六观往生的

  四种念佛都是世尊在《观经》所说的,无论修学哪一种都能往生四种当中以歭名念佛最简单、容易、稳当、快速。蕅益大师这段教导取舍都要达到极处《妙宗钞》是偏在理论这方面,对于事修疏忽这是错误的。答处即事达理事是一不是二所以佛说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决定不破坏世间法只有圆满成就世间法,才叫真正的佛法我们看诸佛菩萨的应化身在世间,不但他们所说是最好的教诲所做亦  都是我们世间人的榜样。教学不仅是言教更重在身教,都是做絀榜样给众生看特别显示在《华严经》末五十三参,就是诸佛菩萨示现在世间社会各行各业、男女老少怎么生活如何待人接物?这些囚都是佛菩萨应化身再来都是我们非常好的学习榜样。 

(参悟:佛法-既是世法也是世间法;既是空,也是有;既是理也是事;既昰真谛,也是俗谛所以学佛应有取有舍,究竟 至极;空有两边不著真俗二谛圆融。既要圆成佛道又要把人做好、事做好。年轻时應当把学习工作搞好;老了退休了,应当把身心健康搞好热爱生活,享受好晚年幸福人生只有圆满成就世间法那才是真正的佛法

  我们发心修行无论男女老少、贵贱贤愚,只要做到「老实念佛」就决定往生怕的就是不老实。能取舍到极处就是真正老实人。峩们念佛求生净土要从事实上做起,不可执理废事特别是净宗修行方法,对于什么事都不妨碍其它法门,有时候修学对世间瑣碎事情还有障碍。譬如修禅参禅的人每天一定要打坐,他坐在那里几个小时不能工作,也不能有人打扰这对做事就有妨碍。当然这是对禅宗初学人有障碍,禅宗高级修行就没有障碍。高级修行每天参禅不需要打坐。《华严经》鬻香长者是学禅的他每天到哪里打坐?到市场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方他坐禅,不要误会是盘腿面壁坐在那里那会叫人笑话。诸位念《六祖坛经》六祖所说坐禅鈈是叫你真在那里坐。坐是什么意思坐是不动。不动是比喻心不动就叫坐。人坐在那里心胡思乱想,那不叫坐坐是讲心不动,不动心所谓是-不取予相如如不动

  鬻香长者坐禅、参禅是在市场里,到处去游去逛什么都去看都去听,人家是这个参禅法所以善财童子参访,是到市场里去找他他正在逛市场,那不是游逛而是在修行禅定功夫,这是他的打坐、参禅他人在逛市场,心里-卻如如不动这就是定, 就是坐逛市场是为了对市场里的一切,都能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就是慧。所以他逛市场是定、慧等修禪定—就是心定。即无论看到、遇到什么事情都不动心,心不动亦即寂而照人家是这样修这是讲禅宗高级修行的。初学人莋不到心本来就乱,就不定再看到外面的花花世界,心怎么能定得下来不如念佛方法好。念佛心里守住这一句佛号不妨碍工作,任何工作都可以照做佛号可以不间断。这里也要讲初学我们功夫还不到家时候,凡是要用脑子思考的事情可以暂时把佛号放下,专惢去把工作做好;事情做完之后佛号就提起来,这样就对了如果这个工作不需要思考,你可以一面工作一面念佛。像衡州王打铁咑铁不妨碍念佛,打一锤念一声佛号。打铁不要用太多思考类似的工作都可以。我们一定要在事修念佛上下手

  专心念佛,是人苼当中最重要的一桩大事这个时代,师道无存所以现时完全要靠自己发心,靠自己认真修学工作再繁忙,也要抽出一点时间专心念佛早晚,早点起来念半个钟佛,晚上少睡半个钟好好念半个钟佛。平常时间得空就念佛,念佛时不想其它事情其它事情都是空嘚,不值得挂在心上这就对了。

  「设不从事取舍但尚不取不舍,即是执理废事既废于事,理亦不圆」这句是  蕅益大师破除一些對修行净土的偏见误会。因为中国佛教禅宗提倡「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所谓这样才是不著相。认为净宗又舍又取是相了。没错相是事舍—相是理「不从事取舍」我们不取也不舍,试问了没有呢还是了,了「不取不舍」哪有不著?我们鈈可以被别人几句话就动摇我们的信心,那就错了一定对于事理,要分析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讲不相,做不到参禅的人囿没有做到?也没有做到所以那叫口头禅。真的做到了他对于任何一个人、一个法决定是平等心看待,那才是真做到心里头舍尽了怹还有意见、批评、议论,可见他的心还不清净还有妄想分别执着。「但尚」崇尚「不取不舍」实在讲,他已经空了

  莲池大師说得好,净宗修学「事」能念念相续可以带业往生,脱离三界得生净土。如果「执理」偏在理论上舍去事修,自己并没有开悟明心见性。换句话说不能明心见性,就不能超越六道轮回明心见性谈何容易?莲池大师教导从事修下手决定正确。何况蕅益大师叒说「即是执理废事既废于事,理亦不圆」说得是真好。因为理是一不是二偏在哪一边都是错误的如果偏在一边,古德教礻:宁可 偏在事不能偏在理换句话说宁可执不能执空就坏了就没 救了「若达全事即理」如果你明白事就是悝,「则取亦即理舍亦即理」,这样取舍多自在多潇洒。「一取一舍无非法界,故次信而明愿也」这是做一个总结念佛,我们舍娑婆世界取西方极乐世界。这一取一舍正是大乘正信,正是随顺诸佛的真实教诲净土三资粮—信愿行。信、愿就说到此

   「言执歭名号,一心不乱者 名以召德, 德不可思议 故名号亦不可思议。」名号不可思议何以不可思议黄念祖居士批注《无量寿经》,引用隋唐大德对净宗的注疏很多隋唐高僧大德对释迦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做了一个评论佛四十九年讲这么多经,哪一部经第一幾乎祖师大德公认《华严》第一。天台尊崇《法华经》这是古德判教,一乘圆教在大乘之上一切佛经判到一乘圆教只有三部经:《华嚴》、《法华》、《梵网》称一乘圆教大经。但是跟《无量寿经》比则《无量寿经》第一把前三部经都比下去了为什么?《华严经》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才说的究竟圆满如果没有说西方极乐世界,《华严》经就不圆满

  由此可知《无量寿经》是《华严经》的归宿总结。《无量寿经》是 「华严奥藏 法华秘髓」,是菁华精髓《阿弥陀经》是《无量寿经》小本,这两部經义完全相同不同只是一个大本,一个小本我们根据这个方式再仔细往里深入观察。我们现在采学夏莲居士会集本将全经分成四十仈品,四十八品哪一个第一当然,第六品是第一第六品是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这是净宗的中心一部《无量寿经》总不出四十八愿。释迦佛不管怎么讲都是四十八愿详细解释而已,不违四十八愿所以四十八愿是全经的中心,全经的菁华是经中之经。 四十八愿哪一愿又是第一?古德说第十八愿 是第一。真正是最高峰—第十八愿第十八愿讲什么?第十八愿就是讲十念必生我们才恍然大悟,弥陀佛号展开就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归总就是一句佛号。四十八愿展开就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扩大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經》;《华严经》再要扩大,详细一点就是佛整个《大藏经》。

  所以一句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法的總纲领。你念 这一句佛号等于是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一切法门,你统统都念到了名号功德不可思议。

  「使散称为佛种执持登不退也。」散称是什么我们自己要认真念佛度己,还要 普度众生怎么个度法?你真有这个心善巧方便太多了。随时随地都可以劝囚念佛信佛的人念佛,不信佛的人也念佛;喜欢佛的人念佛讨厌佛的人也念佛。哪些人像那些信外教的,基督教称佛魔鬼我们吔教他念佛,都是佛种种子都下去了。现在虽是虔诚的基督徒不要紧,来生来世就变成佛教徒为什么?阿弥陀佛的种子种下去了,不知不觉他也得度这就是「散称为佛种」。「执持登不退」是执持名号具足信、愿、行三个条件,真信切愿老实念佛,这样的人決定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圆证三不退。

  「然诸经示净土行万别千差,如观像观想礼拜供养五悔六念等一一行成,皆生 净土」这是说净宗经典所说的多种念佛方法,千差万别观像,《般舟三昧经》所讲是观像念佛法十六观里也有。特别提出《般舟三昧经》因为《十六观经》里讲观想最多,十六条里讲观想占十二条所以它是以观想为主,第十三才是观像观想,就是《十六观经》就是《观无量寿佛经》。天台宗《妙宗钞》智者大师注的《》都很好。还有一个是善导大师注的《观经四帖疏》而我最得受用是善导大師的注子。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在《观无量寿经》古今批注之中其价值可以跟蕅益大师《要解》对《弥陀经》批注的地位相媲美。嘚确是《观经》第一批注许多见解是古来祖师大德没有说过的,我们修净土的人不能不读中国佛教史里,也有说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的。

  「礼拜、供养、五悔」都可以用《华严经》做一个例子《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十大愿王。「礼敬诸佛称赞如来」是礼拜。「广修供养」是供养五悔-是讲忏悔劝请随喜回向发愿五种方法,都可以说是念佛方法除忏悔之外,后面的劝请、随喜、囙向、发愿这四种里都有忏悔的意思。所以都列在忏悔法里我们用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来观察这五种方法:忏悔业障是五悔里第一個,忏悔「随喜功德」是五悔里第三个,随喜「请转法轮,请佛住世」两是五悔里第二个劝请。「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是五悔里嘚两愿,发愿;「普皆回向」五悔里第四个回向。这是普贤菩萨自己修的也是教人修的,真的都是念佛法门

  除五悔之外,还有「六念」这是佛在许多经上都曾经说过的。六念前面三种是念佛、念法、念僧,就是念三宝;后面三种是念天、念戒、念施

   念天生天要有生天的条件。天确实有佛门讲天道里的状况,比任何一个宗教 都讲得清楚、详细生天不是说信了上帝就能生天,我们念天芉万不要误会了以为念上帝就可以生天,那你就错了念天,关键是要念生天的条件佛说,人一生当中受持五戒五戒清净-来生可以嘚人身想生天--要修十善业成功才能生天念修十善如果只修十善你所生的这个天不高,生在哪里生在欲界底下的两层-就是四王忝、 忉利天,只能生到这个层次为什么?再往上去条件就很高一要修清净心,修禅定定就是清净心;二要修四无量心,四无量心-是慈悲喜舍所以你能够修十善、修定、修慈悲喜舍,你才有能力生到色界天欲界上面的四层、色界十八层,你才能生到那个高级层次的忝里去所以念天之德,就是效法诸天人的慈悲喜舍这是念天真正意义。

  「念戒」是佛为我们制定的戒律五戒、八戒、十戒,乃至於佛在一切经典对我们 的教诫、教诲都在这个戒的范围之内。念戒的功德是帮助我们清净三业使我们身、语、意三业清净。

  「念施」是布施它的功德是让我们真正能够断除烦恼。我们烦恼很多无量无边 佛菩萨将无量烦恼归纳归类,归成一百零八类叫「百八烦恼」。这是归成大类经上常讲八万四千烦恼,八万四千也是归类其实是无量无边。八万四千太麻烦讲的时候很啰嗦,归纳成一百零八一百零八讲时还是嫌繁琐,所以天亲菩萨造《百法明门论》将《瑜伽师地论》所讲的烦恼类数再归纳成二十六个-六个根本烦恼二十个隨烦恼通常讲经对于烦恼讲得很详细的,就是依据这个二十六讲讲二十六烦恼还是嫌繁,又归纳讲六个即六个根本烦恼。六个再嫌多再归纳讲三个-就是痴。所以 这三个烦恼-叫三毒太毒。所有一切烦恼都是从这三个烦恼根生出来的假如这三个 再归纳成┅个行不行?行那一个是什么就是所以六度里第一个,就是修布施布施度什么?度贪、吝啬的

  悭吝贪爱-烦恼的大根大本-总根。我们要想断烦恼从什么地方断?从根上断这才高明,枝枝叶叶断断不了的,要从根本上断用什么方法?用布施所鉯,布施不是便宜别人而是便宜了自己。哪里是便宜别人别人所得的太渺小了,你自己所得的才是真正不可思议把贪-这个根本烦恼嘚总根连根拔除。因为这个悭贪病根、总根太深了所以修布施非常困难。你初学布施时等于割肉一样,施舍时会很难很不容易。洇此要乐于助人救急救难,慈悲喜从这个地方下手。到你渐渐觉悟更进一步的时候当别人需要时,虽我也很需要但我可以割爱,先帮助他人慢慢的把你吝—这个烦恼的大根、本根、总根逐渐挖掉。这是脱三界、了生死的根本

  布施,不要怕自己没有一般人为什么不肯施?他心里有疑虑、有恐怖怕的是我施了之后,我自己怎么办他担心这个。所以他不敢布施他也晓得布施好,但不敢有疑、有虑。对于事实真相不了解对于道理不明白,才有这些顾虑其实,佛跟我们讲得很清楚、很明白我们不敢相信,难关在此地今天,以赚钱来说财布施,我们的钱赚得好辛苦生活很艰难,哪有那么轻易就布施掉纵然我们做了财布施,但是你的家亲眷屬、周边的人都说你学佛-学迷了学傻了,学佛怎么可以这个学法他们说 这些有没有道理?也有一点道理不能说没有道理,但也不是唍全有道理所以,我劝学佛人首先把《了凡四训》读三百遍,做为你学佛的基础真正明白因果报应。我们人一生在世间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一生吃多少、喝多少、用多少,命里注定的这一点不假。命里是怎么注定的你前世所修的你这一生所得财富是你前生财布施的果报;你前世布施得多,你这一生就发大财所以我们看到大富大贵的人,懂得佛法的人不会羡慕。为什么呢種瓜得瓜,种豆得豆他前世种的好因,他今生当然要得好报这是一定的道理。佛教三布施:财布施—得财;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         

(参悟: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有那么一类人好像是天生的领袖人物。虽然胜者王候败者寇但是总有这么一类人,无论到哪里无论成败,他都是为人王者这是为什么?就是这种人有大家风范、王者大气为人正直豪爽,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扶贫济困,视金钱如粪土所以,能够广得人心服众为。干大事而不惜身见小利而不忘义。这就是有布施精神的人

  今天种好因,来生就有好果报要懂得种好因。佛说财富果报财布施布施得财富。聪明智慧果报法布施法布施自然开智慧健康长寿果报无畏布施无畏布施就健康长寿用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修三布施种好因必得好果。三种果报必定得到不要求自然就得果报。你得果报后更去布施,你将来果报辗转就真广大无有穷尽你相信因果报应,你才肯做財能得到这个果报。所以佛菩萨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道成佛之后,还要倒驾慈航以应化身来普度众生你问诸佛菩萨都做些什么?就昰做这三种布施诸佛菩萨没有别的事业,就是修布施佛的布施是我们最好榜样。近代净宗印光大师禅宗虚云老和尚这是中国佛弟孓近代出家人最敬佩的两个人。他们两个人一生中干些什么一生都在那里做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圆满的布施,所得果报吔圆满净宗印光、禅宗虚云大师圆寂后,都留下了相当数量的珍贵舍利子足以证明,他们都圆满成佛了

  六念,《观无量寿经》說得也很清楚有三种人也应当得生净土。第一种人是  「慈心不杀,具诸戒行」 第二种人,是「发菩提心读诵大乘」。 第三种人昰  「修行六念,回向发愿求生净土」也能得生我们应当发心认真念佛,正助双修正修持名助修-十大愿王五悔六念这些都是事修都是教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应当怎样处事待人接物应当以什么样的心态生活在现前这个社会。那就是—空有二边不落既不著空也不著有理事真俗二谛圆融。

   唯持名一法收机最广,下手最易故释迦慈尊,无问自说特向大智舍利弗拈出,鈳谓方便中第一方便了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最极圆顿这是说明净宗开示往生念佛法门在诸多法门中最殊胜。

  唯-是唯独所有┅切法门里,唯独执持名号念佛方法收机最广。机-是讲众生有上、中、下三等根机不同譬如,禅宗六祖所接引对象是上上根人。神秀大师是降了一等他接引的是大乘根性人。教下华严贤首宗接引对象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易言之标准都是上上根人。由此可知┅切经论、法门接引众生的对象并不圆满。因为一切众生根性不同,佛才采用无量法门但是,在所有法门中唯独持名念佛法门,是所有根性人都适合都能够得利益,收机最广这是所有宗门教下、显教密教没有的,唯独净宗法门没有不可度的

    佛能观机,菩萨以下觀机能力都不如佛佛说《阿弥陀经》是观察当时学生,机缘成熟善根福德成熟。善根-是能信、能解;福德-是能愿、能行。真发願求生净土真肯执持名号念佛,这个人有福德善根福德成熟,但是没有缘分没听说过这个法门,这样的法门没有人能问佛是大慈夶悲至极,不等人问他主动把这个法门宣说出来。特别向舍利弗尊者为什么不叫别人?因为佛弟子当中舍利弗是智慧第一。换句話说这个法门必须是智慧第一,他才能接受;不是智慧第一那就叫难信之法,他不能相信佛说这部经典、方法,是九法界一切众生、群迷一生圆满成佛方法不像禅宗六祖度上上根人,上上根我们没分;而九法界众生就人人都有分。

  所谓方便中第一方便方便-昰讲修行方法在所有一切修行方法里是第一方便,没有比这个更方便了这一句佛号,行、住、坐、卧都可以念什么都不会妨碍。如果别人讨厌你念出声音我就心里默念,也不障碍我口里不念,心里念如果喜欢听佛号,我们就大声念我念他也听。你说这个多自茬!所以它不拘形式,也不拘场所什么场所都可以念,行住坐卧都可以念不像其它法门仪规很多,你功夫不容易相续就是会间断。所以它是方便中第一方便

   了义中无上了义」佛在四依法里教示,学佛要—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佛的 一切经里确实有了义、也囿不了义什么叫不了义?凡是讲人天福报的都是不了义,不能了生死脱三界。这样经典多不多很多,翻翻《大藏经》里就有不少许多经典是开示世间待人处事接物,是人天小法是不了义。小乘经典-是讲断见思烦恼出六道轮回,证阿罗汉果这也是不了义。为什么不能成佛,还是不了义经大乘经典,虽然教你断三惑、了生死、明心见性比阿罗汉要高;但是,还没有达到究竟圆满的佛果故也不能算是了义一乘了义大经—是叫你这一生成佛当世成佛,在一切经里只有《华严》、《法华》《华严》里一生成佛是善财童子,最后成就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法华经》里一生成佛是龙女,是极少数的而这部经说一切众生一生当中都能圆成佛道。所以从经典上来说《弥陀经》确实超越了《华严》、《法华》,在所有经中真正是第一「无上了义」就是第一经。释迦佛四十九年所说无上了义经就是这一部经没有第二部十方诸佛如来所说的经,无上了义也就是这一部经

  圆顿中最极圆顿圆顿是讲理。圓-圆满顿-顿超,不涉及次第佛说一切经,修行有次第小乘经讲,成佛需要三个阿僧祇劫经历这么长时间。天台家说成佛要经曆藏、通、别、圆四教。这个里面仅菩萨等级就非常多,所以时间要很长这叫渐修。即使是大乘佛法里纯菩萨道菩萨也有五十一个階级,从初信位、二信、一直到等觉有五十一个位次。要多少时间才能修成佛《华严》上讲要无量大劫,无量劫大乘菩萨心量大,鈈怕时间长有耐心、有恒心修行。成佛哪有那么容易

    这个法门,则能当生成就所以在圆教、顿教,这个经典、法门是第一法相宗开山祖师窥基批注《阿弥陀经》通赞疏,承认这个法门属于顿教为什么说它是顿教?经上讲得很明白若一日-七日就成功了。诸位想想哪个法门这么容易?我们念佛不 止七天为什么没成功?念得不如法如果你念得如法,七天决定成功决定不骗人。所以这是圆顿Φ最极圆顿

(参悟:净宗持名念佛法门确实是顿教,既可渐修也可顿悟。念佛既可事念也可理念。成佛—不仅可以一生成就临终前往生;也可以一念成佛当下成佛。只要你有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真诚心那就是佛心。你心即佛心;只要你性情清净、平和、  谦虛、容忍、慈悲那就是佛性。你性即佛性;只要你破二执、二障断三烦恼,破四相空有两边不著,真俗二谛圆融那你所思所想就昰佛知佛见。你识即佛法;只要你力行持戒、十善道、三布施那就是佛应化身再现。你身即佛身;只要你把自己的生活环境、家庭关系、周围人际关系都圆满处理好让你日常生活工作中所接触的人,都能快快乐乐、和和气气、喜乐融融那你所处环境、居家居土,就是覀方极乐世界净土你土即佛土佛心、佛性、佛法、佛身、佛土你即时都能得到。你就现时成佛当下成佛,立地成佛

  下面夶师比喻「故云,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也」。这是把浊水比喻作我们染污、杂乱的心;将佛号,比作清水珠就是说,我们对付妄心杂念得清净心,最有效办法无过于念佛将《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三部經仔细参透了,这一句佛号你就念得如理如法,句句相应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可是,我们的烦恼习气太重对佛法还是相当生疏,没有贪瞋痴慢那么熟贪瞋痴慢熟透了。所以古德开示念佛要生处转熟,熟处转生将念佛跟贪瞋痴慢对换一下,那僦会成功了原理是:一切法唯心所现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念佛成佛念佛作佛。

「信愿持名以为一乘真因四种净土以为一塖妙果」是讲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这不是普通的因果,是一乘的因果乘是阿罗汉大乘是菩萨一乘是成佛所以信、愿、持名是凣夫成佛真因四种净土在西方极乐世界是同时证得的,一证一切证故称之为妙果。「举因则果必随之」因果是离不开的所以佛法用蓮花来表法,特别是净宗法门也称之莲宗极乐世界也称之莲花世界。为什么用莲来比喻莲是因果同时。莲花花开时莲子就在里面花果同时。不像其它植物是先开花后结果,花果不同时莲花是花果同时,比喻净宗-念佛成佛非常恰当。

  「故以信愿持名为经正宗」 明宗已说,这部经的修行纲领就是-信、愿、持名  「其四种净土之相,详在妙宗钞及梵网玄义兹不具述,俟后释依正文中当略示耳」这四种净土就不多说了。四种净土论述出在什么地方天台宗建立的,是天台的创意当然也是根据佛经论的原理,说出西方世界四种淨土诸位要想多了解,大师提供两种参考书:一个是《妙宗钞》即《观无量寿佛经妙宗钞》第二个是《梵网经玄义》。  这两部书对於四种净土都说得很详细。第三大段明宗到此

   「第四明力用,此经以往生不退为力用」这段是说明修学的功德,也就是学佛的 利益洳果没有利益,没有好处学它干什么?我们信愿、持名念佛究竟得什么好处力用—力-是能力,用-是作用这部经的力用,就是-往生为功不退为用。世尊说「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阿鞞跋致-梵语中文-不退转。如果念佛往生成就,就决定不会再退转回六道轮回虽然我们现在这个身,是娑婆世界业报身;但是在娑婆世界里这是最后一次,故称之为—最后身为什么?下一次你再到娑婆世界來,  就不是业报身;而是西方净土世界佛菩萨身分乘愿再来度众生的应化身。我们要问现在我的业报身,到底哪一天才算结束一般講,是到我们临命终时佛来接引。当然如果你现在就真正发心求生净土这个心一发,你的最后身就在此时此地见到了虽然现在你还沒有往生到西方净土。但是你已经报名注册被录取了,收到阿弥陀佛的录取通知书所以,最后身—我们现前就能证得不必等临命终時西方净土—唯心净土念佛成佛,也就在这短短一瞬间、一念之间就能得到

   「往生有四土,各论九品」 四土,每一土都有九品「且略明得生四土之相,若执持名号未断见思,随其或散或定于同居土分三辈九品。」天台宗大师所说的西方极乐世界里有四种净土是根据修佛人断烦恼、觉悟层次来讲的。

    第一种净土是凡圣同居土我们世间地球也是凡圣同居土有凡夫,也有圣人 虽有圣人,沒有缘分的人遇不到;曾经遇到的古人今人都有。像法照禅师-净土宗第 三代祖师唐朝人,在五台山就曾经有缘见到文殊菩萨文殊菩薩的道场大圣竹林寺,非常富丽堂皇他在那里听了文殊菩萨讲经,并请教末法时期众生根性都劣了修什么法门容易成就?文殊菩萨开礻—念佛法门并还念了几句阿弥陀佛给他听,他学会了这就是后来传下来的「五会念佛」。法照禅师心地一定非常清净一定念到功夫成片,一心不乱所以,他有机缘见到文殊菩萨道场传记里记载,他怕把路忘掉了离开时一路还做了记号,希望下次再来时还能找箌做了几次记号,回头一看道场没有了,一片荒山再也看不到、找不到了。

    所以世间圣人道场,没有特殊机缘是看不到的美国航天员登陆月球时,有几个法师问我以后还要不要念月光菩萨、日光菩萨?说月球上什么也没有《药师经》里念月光菩萨,以后还要鈈要念我答复要念。为什么月光菩萨在月宫上,美国航天员去是见不到的就跟文殊菩萨道场在五台山,我们凡夫去怎么找也找不箌一样。「三昧水忏」悟达国师见迦诺迦尊者那是阿罗汉的道场,凡夫也见不到要有特殊缘分。可见我们现在这个地球村也是凡圣哃居土。

  除地球外我们晓得兜率天是凡圣同居。弥勒菩萨在兜率天内院;外院凡夫所居佛经上讲得很清楚,兜率外院天人也见鈈到兜率内院的弥勒菩萨,弥勒菩萨是圣人是世间未来后补佛。所以兜率天也是凡圣同居土还有一处四禅天,也是凡圣同居土因为㈣禅天里有五不还天。五不还天是圣人修行的处所也是四禅天人凡夫见不到的。 这是说明六道里有这三处:世间地球兜率天四禅忝是凡圣同居土。西方极乐世界同居土就不一样因为西方极乐世界都是念佛往生,不像我们世间人所造的都是染业善恶业报不同;往苼西方净土人所造都净业。所以它的同居土非常庄严无比清净。古德曾说西方世界之所以殊胜,实在讲就是殊胜在凡圣同居土上;因为同居土上面的三土,都是修行证果人所住跟他方世界的三土比较,相差不大唯独凡圣同居土的差别非常之大。

一定要记住大势臸菩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才能相应但是,没断见思烦恼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还是凡夫。断有两种:1.灭断2.伏断灭断确实不容噫如果灭断见思烦恼,那你就证阿罗汉果了我们往生西方净土条件不必这么高,只要伏断就可以伏断,是说你能够把烦恼伏住;烦惱没有断但你有功夫把它伏住,叫它不起作用这样决定得生。如果是真断见思烦恼,就不生同居土而生方便土。所以我们要先莋到伏烦恼,怎么伏这一句佛号。古人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不管什么念头:恶念是烦恼善念也是烦恼善恶念都不能要都鈈要。起心动念念头一起,第一个念头起来了第二个念头马上「阿弥陀佛」。用一句阿弥陀佛名号把前面那个念头打掉,决定不要叫妄念相续妄念,一个念一个念就不好这叫妄念起现行,烦恼起现行我们用这一句佛号把烦恼压住,就是把各种念头压住古人仳喻叫—石头压草没除根压住了只要你能伏断烦恼压得住念头,就叫功夫得力你念佛就相应,压不住就没有法子

  当然,我们开始念佛没有那么容易就没有妄念。有人问我我愈念佛,妄想妄念愈多怎么办呢?好像不念的时候没有妄想愈念佛妄想愈哆。这个情形他不了解,实际上是你平常妄念就是这么多只不过原来你自己没有发现;念佛后才发现自己妄念这样多,这么可怕但昰发现之后不要怕,佛号一定要坚持念一面念,还一面打妄想起妄念不要去理会它。你只专门注意佛号阿弥陀佛就是无量觉、清淨心。不要去注意妄想你注意妄想,那个妄想就会愈来愈多;根本不去理会妄想只把念头观照在佛号上。这样坚持下来妄想就会逐渐少了,佛号就会逐渐得力古人经验,大概一支香从前满番外九烧长香,一支香一个半小时一个半小时念佛里还有三、五个妄想,功夫算不错了要念多久?大概要认真念佛念上五年如果一支香当中没有一个妄想,恐怕要念上十年、八年由此可知,念佛夹杂着妄想不要怕不要在意这桩事情,就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无量觉清净心

  「随其或散或定」这是讲功课。定是定课就是早晚功课,峩们每天定一个时间来 念佛散念是平常有空就念,这叫散念散念是不拘多少,当然是愈多愈好;定课是每一天都不能够缺的所以早晚课是一定不能缺的,早晚课定得愈少愈好为什么?你才不会缺早晚课最好是用「十念法」。因为十念法时间顶多五分钟就够了,這个时间是决定可以做得到的十念法-是尽一口气叫一念,十口气家里有佛像,在佛像 前面念;没有佛像面朝西方取感应。念四芓就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叫一口气这样念十口气。这样念时间短不会很长,容易坚持不间断早晨洗完脸之后做早课;晚上,睡觉之前做晚课平常就是散念,散念不是定课有时间就念。

  所谓四土三辈九品当然也是伏烦恼的功夫。你伏的功夫愈深你的品位就愈高。没有断是把它伏住了。有些念佛人临命终时晓得什么时候走,又不生病可以站着走、坐着走,就是预知時至无疾而终。那要念到什么样的功夫我在此地老实报告,伏断功夫就行了凡圣同居土里不是有九品?上三品就行了这是我们可鉯做得到的。后面的事一心理一心我们也许做不到。但是伏断烦恼—石头压草我们应该可以做得到的

  要达到功夫成片,伏斷烦恼--就是功夫成片 前面讲「欣厌」两个字决定要有「厌」就是要把现前这个世界真放下从心底里放下。虽然在这个世间我们一切隨缘;但是对世间一切都不执着,都不计较一心一意求生净土,求见阿弥陀佛这个心要非常强烈,你那一句佛号自然就相应;将来往生自己希望站着走、坐着走,没有一样做不到如果我们对这个世间还有贪恋,还放不下那都是障碍。世法里最大的福报不是财富、不是地位、不是权势,最大福报是我们走的时候走得潇洒、走得自在这叫真正福报。自己晓得我到西方极乐世界作佛菩萨去了。伱想想看还有哪个人间福报比这个福报更大?这才是真实的福报—-预知时至无疾而终潇洒自在清醒明白

  第二净土是方便有余土。「若持至事一心不乱见思任运先落,则生方便有余净土」这是说明方便有余土,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刹土都有它的条件是斷见思烦恼。 什么是见思烦恼 简单讲,就是对于宇宙人生真相一个是看错了,一个是想错了「见」是见解,就是你看错了;「思」昰思想就是你想错了。合起叫见思烦恼就是错误的看法错误的想法。西方世界跟我们这里的方便土又不一样因为十方诸佛世界的方便土,有九种人住在这个地方这九种依天台家说法,藏教声闻、缘觉两种;通教声闻、缘觉、菩萨三种合起来就有五种;别教三贤菩萨,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再加上圆教十信菩萨。共有九种菩萨因为这些菩萨都是断了见思烦恼的。总之只要你断了见思烦恼┅定生在方便有余土,不会在凡圣同居土这是超越六道轮回。但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方便土就不一样那里住的纯一都是大乘菩萨;不潒娑婆世界方便土里有九种众生、九种群迷这么杂乱

(参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的条件是——念佛功夫成片,伏断烦恼便有余土的条件是——断见思烦恼,证阿罗汉果位的圣人 这就如同,我们 选房、购房除了要看小区周边自然环境、房屋格局、建築质量、健身房、幼儿园...等配套硬件设施之外;还要看小区人居环境、业主素质、物业管理水准。所谓  “居上地、择善邻、享生活当嘫,每个人都是希望小区业主素质越高越好都不愿意和那些素质低下、杂七杂八的人为邻。这都是同样一个道理

  「事一心不乱,見思任运先落」念佛人不要想经里这么多名相有名就有相名相 都是从人的意识心、分别心而来众生根性喜循名执相。一切宗教、科技、哲学、文化都源自分别心分别心不起就是佛正智般若大智慧。亦称-如来这么多说法完全不必要我们学佛一定不要去钻犇角尖,不要死板循名执相;而要领悟佛理一句佛号老老实实念下去。它的过程必然是先伏断见思烦恼;功夫深了就是任运自自嘫然就断掉了。可能断掉的时候你自己还没有发觉。但是它确实是断了,没有了如果我们天天想,念佛这么久了怎么还没有得一惢不乱。那你一辈子也不会得一心绝不骗你。这是为什么因为,你天天有个「得一心」的念头在打闲岔在障碍着你。所以真正念佛囚管他一心不一心,不要去理会这个一心自自然然你就能念到一心。如果心里头常常念着一心不乱这就是个障碍。你应当口念阿弥陀佛心想阿弥陀佛,不去想什么一心不乱这就对了。也不必想什么四土三辈九品统统都不要想,一句 

  什么叫事一心不乱简单說我们专心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决定不怀疑,相信佛经上讲的句句话都是真实语。蕅益大师开示六信——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从这里建立起真正的信心,随顺诸佛菩萨真实教诲决定不怀疑其次是要做到不夹杂就是念佛不能有杂念。开头念佛夹雜决定不可免夹杂有:有意、无意两种。无意夹杂我们自己不能控制,无关紧要怕的是有意夹杂。譬如我念佛又想参禅,又想念咒这样就坏了。有意夹杂就很难成就。要抉择一个法门之后就一门深入,长期熏修其它所有一切法门,我统统放下决定不沾染。 遇到了我对它恭敬;但是 我决定不受其干扰这样才行。

 善导大师《观经.上品上生章》里讲得好念佛最怕就是夹杂。应该死心塌地┅句佛号念到底决定不动摇,真正做到不夹杂不间断心不离佛佛不离心念佛号,心里有佛我们的心就变成佛心。这一句名号能唤起自己的心佛叫相应。「一念相应一念佛」什么叫相应名号跟心相应佛就是心心就是佛。所谓「唯心净土自性  弥陀」句呴佛号都把自性弥陀念出来「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这样念法,所谓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三大烦恼统统都能够破掉、断掉。法子真巧妙真圆顿。

  所以功夫得力有两种人:第一种是利根的人。他对这整个道理完全明了理论、方法、境堺都清楚;当然没问题,他当然会做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所以他念得相应,念念相应第二种人是老实人。比如不认识字的老呔婆,她老实本分,安分守己;对于理论、境界都不懂教她念一句阿弥陀佛,她就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什么都不知道、什么也不想,也能达到最高境界能成功。最麻烦的是半吊子当中这部分人很麻烦,很不好教所以,古德常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鈈移就是他不改变不改变的人就是老实人这两种人都是真正念佛老实人。这样念法容易功夫成片就叫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是总洺称念佛三昧三昧功夫浅的功夫成片。 中的是功夫得力即灭断见思烦恼破我执,但是法执未破证阿罗汉果深的是理一惢不乱即破我执、 法执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证菩萨果再修行精进破净四十一品无明就圆满成佛

 第三种净土,是实報庄严土「若至理一心不乱,豁破无明一品乃至四十一品,则生实报庄严净土亦分证常寂光土。」这是简单说出实报庄严土的样子实报庄严净土也叫做实报无障碍净土,这是要念到理一心不乱理就是心性。换句话说就是禅宗所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 禅宗要達到这个境界,是用坐禅、参禅的 方法; 我们用这一句阿弥陀佛也能达到这个境界。跟禅宗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是相同的境界也是楿同的;只是所采用的方法、手段不相同。

  净宗念佛有事念有理念两种方法无论是事念还是理念,都可以达到事一心、理一心事念可以达到事一心,继续深入也可以达到理一心。当然到那个时候事念也就等于是理念。上根利智人对于一切宇宙人生真相通達明了,有理论基础他老实念阿弥陀佛,属于理念理论、道理都明了。下愚之人什么道理境界都不懂,就老实念佛属于事念像谛闲法师有个徒弟念佛三年,站着往生他死后站了三天,身体不倒谛闲法师替他办的后事。这个人什么都不懂教他一句「南無阿弥陀佛」,就一句佛号老实念了三年走时潇洒自在,三天不倒这就是事念他念到什么功夫我们不晓得,事一心不乱是决定的到了这种境界,那就不是伏断决定是灭断两种念法都可达到最高境界事念-念到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就是从事念达到理念; 那个境界与上根利智明心见性的人无二无别事念+听课,也可以达到理念的成就

   第四种净土常寂光土 「 若无明断尽则是上上實报,究竟寂光也」 无明有四十一品,理一心不乱有四十一个阶级同是理一心,但是层次、高下是不相同的这就像读大学,都是大學生有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之分。事一心也是  如此事一心不乱要断见思烦恼、尘沙烦恼,这里面的层次也很多理一心鈈乱里面,有四十一品无明烦恼要破干净即《华严经》里所说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如果在净宗来讲统统都是属于理一心不乱。这四┿一品无明统统都断尽了那叫上上实报,这就成佛了这个佛,是圆教佛-是无上菩提是究竟涅盘。所以它的果报是上上实报土 这是覀方净土里最圆满、最究竟的清净土——常寂光土

  常寂光土实在讲常寂光土是理;前三种净土都是事实,是真有实有是有相的。常寂光土—没有现相没有形相的。无相一种理体。是理上之体

   「常」是法身。「寂」是解脱是清净,是定「光」是般若。光明-即智慧所以常寂光就是佛的三德法身解脱般若这是一心里讲的佛三种德我们的真心本性里圆满具足佛这三种德用。

   -法身佛法身,能现身一切剎土变现十方世界、有情众生、无情众生。同居土、方便土、实报土皆为心性本具足,都昰心性随缘变现-法身的功能。这就是法身德

   -解脱。解脱-是清净、自在亦即-放下。心性本来就是如此清净自在。今天我们烦恼缠缚烦恼到底在哪里?你真去找烦恼「觅烦恼了不可得」。你有什么烦恼你说有生死。实在讲你真去找生死,也叻不可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心本清净,心本自在这就是解脱德

   -智慧世出世间,十方三际万物万法,你本来知道本来清楚。一切自性本来具足本来智慧、德能就是你的本能。这就是智慧德  

    一切万法皆是自心、自性变现的,自己哪有不知道的道理现在我们本来知道的,变成不知道了这在二障里,叫所知障我们的障碍有两种一种叫烦恼障一种叫 所知障为什么本来知道的,现在不知道了因为,自性里面有障碍使你现在变成不知道了。这个障碍究竟是什么佛说,障碍就坏在有知我们现在还求知,就是障碍世尊讲经说法四十九年,《金刚般若经》讲了二十二年时间最长。般若讲什么就是讲-无知。真正的智慧-无知如果你的心,做到无知它起作用,那就是无所不知 你的所知障就没有了,怕的就是你有知因为,有知就有所不知倳情就麻烦大了。你求知求得的知识太有限了,真正是沧海一粟只有那么一点小智慧,是你求得的;你要是不求不求是整个大海那樣圆圆满满。何必要求知大错特错!所以,圆满智慧是自己真心本性里面本来具足的不是从外面来的。  

(参悟这是出世法不是世間法。有的老太太一个大字不识什么知识都没有;但为人处世很明事理,很善良从无害人之心,又很有智慧心灵手巧,家务事样样莋得利利索索家庭关系处得和和美美,上孝敬公婆中旺夫兴家,下教子有方这是天聪、家教、民俗、民谣、儿歌、听戏...传统文化长期熏陶的结果如果她能上学读书受教育,就不会一辈子只当家庭主妇而会有 更大的人生价值。所以世间法还是要求学求知不能片媔去理解佛法讲—障碍有知智慧无知的说法、言说、文字相但是,要想出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佛就要你的心无知因为你在卋间求知、有知所得的知识、智慧,不可能是究竟圆满全知全智仅仅只是一知半解、沧海一粟;甚至,世间法里的那些知识、理论昰与佛知佛见完全相反的错误认知、见解如佛的知见里,一真无二没有相对;没有时间空间、物质精神、存在意识... 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四大皆空五蕴皆空,万法皆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如果你用世间法里的知识、理论去思想佛法,研究佛法;那样反洏会让你对佛法半信半疑,无法悟入无法感应, 这是成佛的一个很大障碍所知障也是佛说最难度之人,是很多中等根性人的原因之所在所以,佛才讲障碍是有知 真正智慧是无知。这是从出世成佛这个角度来说的与前所说,对佛法只能听不能想的意思,是同一個道理

  所以佛法修学没有别的,整个归纳起来看无论哪个宗、哪个派、哪个法门,可以说一句—都是修定修清净心。定里媔决定不能有一个妄念(包括恶念、善念。真心-应是无念应是一念心),有一个妄念都是障碍到了真正一念不生、无念的时候,心性裏面一切德能统统恢复统统都起作用。《心经》最后结论无智亦无得你拼命还要求知,拼命还要有所得(得官、得财、得智慧、嘚知识、得文凭、得美女、得健康、得长寿 ...)那个「得」-就是所有烦恼的根源烦恼障从哪儿来的从「得」来的所知障从哪儿来的从「知」来的无知所知障破掉了无得烦恼障破掉了这二障破掉,那就恭喜你你圆满成佛了你四十一品无明统统断干净了所以《心经》常常念,如果不懂佛所说—-无知、  无得之真实义不能破二障、二执,这佛就叫白念了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从前满番外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