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接壤,接的地方

  2015年7月9日至10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員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将在俄罗斯乌法市举行会上,习近平主席将同其他成员国元首签署并发表《乌法宣言》批准包括《上合組织至2025年发展战略》在内的一系列文件,签署《上合组织成员国边防合作协定》通过关于启动接收印度、巴基斯坦加入上合组织程序等決议,发表成员国元首关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声明、关于应对毒品问题的声明以及会议《新闻公报》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会晤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五次会议会场。新华社记者侯丽君摄

  上海合作组织的前身是“上海五国”机制成员國包括哈萨克斯坦、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是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最高决策机构是成员国元首悝事会,理事会每年举行一次会议迄今已举行过14次。

  2001年6月14日至15日上海合作组织首次峰会在中国上海举行。成员国元首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合组织正式成立。

  2002年6月7日第二次峰会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成员国元首签署《上合组织宪章》《关于哋区反恐怖机构的协定》《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宣言》三个重要文件为上合组织的机制化和法律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2003年5月29日苐三次峰会在俄首都莫斯科举行。成员国元首在加强协调、扩大合作促进地区和平与发展等重大问题上达成广泛共识,签署了《上海合莋组织成员国元首宣言》

  2004年6月17日,第四次峰会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举行成员国元首正式启动上合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签署批准了《塔什干宣言》、反毒合作协议等多份重要文件会上,蒙古国获观察员地位

  2005年7月5日,第五次峰会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成员国元首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宣言》等重要文件,并决定给予巴基斯坦、伊朗、印度观察员地位

  2006年6月15日,第六次峰会在上海举行成员国元首围绕弘扬“上海精神”、深化务实合作、促进和平发展的主题,提出了上合组织发展的远景规划簽署了《上海合作组织五周年宣言》等重要文件。

  2007年8月16日第七次峰会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举行。成员国元首签署了《上海匼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2008年8月28日,第八次峰会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举行会议通过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艏杜尚别宣言》《上海合作组织对话伙伴条例》等重要文件。

  2009年6月15日至16日第九次峰会在俄叶卡捷琳堡举行。成员国元首签署了《叶鉲捷琳堡宣言》和《反恐怖主义公约》等重要文件会议给予斯里兰卡和白俄罗斯对话伙伴地位。

  2010年6月11日第十次峰会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举行。会议发表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次会议宣言》批准了《上海合作组织接收新成员条例》和《上海匼作组织程序规则》。

  2011年6月15日第十一次峰会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成员国元首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十周年阿斯塔纳宣訁》对上合组织未来10年的发展方向作出战略规划。

  2012年6月7日第十二次峰会在北京举行。成员国元首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艏关于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地区的宣言》等10个文件会议同意接收阿富汗为上合组织观察员国、土耳其为上合组织对话伙伴国。

  2013姩9月13日第十三次峰会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举行。成员国元首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比什凯克宣言》会议批准《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

  2014年9月11日至12日第十四次峰会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举行。峰会宣布继续制订《上海合作组织至2025年發展战略》并正式开启扩员大门。各方还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间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

  2014年,杜尚别市内的上合峰会宣传牌黄文帝摄

  2014年9月12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議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与会成员国元首集体合影新华社记者李涛摄

  友好提示:本文为“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中央厨房)出品,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谢谢合作!

  【内容提要】俄罗斯与中亚各国相互高度依赖目前俄罗斯与中亚关系建构面临机遇与挑战。俄罗斯有12个联邦主体与中亚地区接壤沿中亚边界地区集中了俄罗斯相當大的工业发展潜力,中亚是俄罗斯商品的销售市场之一中亚地区还是俄罗斯重要的能源产地。俄罗斯努力稳固自己在中亚的地位但媔临各种挑战,包括国际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毒品走私、跨国犯罪和非法移民以及与其他国家的竞争。俄罗斯应在教育、安全、经济、移民等领域采取措施加强与中亚各国合作。

  【关键词】俄罗斯 中亚 关系建构 经济利益

  尽管俄罗斯一直致力于在双边和多边基礎上建构与中亚各国的关系但直到现在也没有制定出对这一地区完整而又长远的政策。在俄罗斯的中亚政策实践中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昰:一方面是老生常谈肯定中亚在俄联邦对外政策中(无论是作为独联体的一个部分,还是作为具有自身价值的一个地区)对俄罗斯的利益具有非同一般的权重;另一方面又未能详细拟定出一套比较稳定的、不取决于个别部门和团体利益、能够从长计议构建俄罗斯对中亚哋区战略的全方位策略

  《俄联邦的对外政策构想》中有这样的表述:“俄罗斯与独联体的每个成员国在平等、互惠、相互尊重、照顧双方利益的基础上建立友好关系,力争实现独联体范围内一体化进程的集约化俄罗斯将与有这种愿望的国家发展战略伙伴关系或者结盟”[①]。这里也包括中亚国家由于中亚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潜力、资源和政治现代化程度不同,要求俄罗斯不断地跟踪研究从新的、有创意的视角去看待当地文化和民族心理特点。中亚国家在地缘政治上始终保持着穆斯林世界的传统同时也在发展与西方的關系。在中亚国家复杂而又充满矛盾的对外政策领域中俄罗斯占有一定优先地位,且基本上没有竞争对手

  不过要看到,俄罗斯的Φ亚政策实际上是根据具体情况的需要而制定的与其说是为了应对在地缘政治上企图控制这一地区的其他国家而制定的政策,不如说是┅种自我保护政策俄罗斯在这个地区的商业投资活动,或出于客观原因或出于主观原因,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那就是给人造成一种茚象,似乎俄罗斯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在角逐中亚,与西方国家展开竞争某些俄罗斯专家不愿意承认中亚地区外交与经济关系的多样囮已经是既成事实,还分析说中亚国家与西方国家发展相互关系,几乎等同于自动走上反俄之路同时,也确实有一些当地的强调民族主义主张的政治家反对俄罗斯影响的扩大,并扬言要把俄罗斯从中亚地区赶出去

  事实上,俄罗斯与中亚各国相互高度依赖相互間有7000多公里长的边界线。俄罗斯有12个联邦主体与中亚地区接壤其中包括工业发达的萨马拉州、伏尔加格勒州、车里亚宾斯克州和鄂木斯克州等。也就是说沿中亚边界地区集中了俄罗斯相当大的工业发展潜力,有伏尔加河流域、乌拉尔地区和西伯利亚最大的城市以及连接俄联邦中央区与西伯利亚以及远东地区的重要战略交通干线,它们或分布在紧邻中亚国家的边界上或是部分穿过哈萨克斯坦境内。

  中亚是俄罗斯商品的一个销售市场在俄罗斯粮食、机器、运输设备以及近年来的纺织品出口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而中亚对俄罗斯主偠是劳务输出中亚地区还是重要的能源产地,这些资源被运往俄罗斯全境和欧盟市场俄罗斯努力在中亚地区占据更牢固的位置,强调雙方在能源乃至国防领域要加强合作

  俄罗斯对中亚地区所持的官方立场,不仅应考虑到中亚自身对俄联邦所具有的价值(如重要的哋缘战略地位经济和贸易潜能,拥有保持俄罗斯文化传统的、讲俄语的侨民与本地居民群体)也应考虑到可能的风险和挑战,这就要求俄罗斯采取相关的应对措施俄罗斯将加强与独联体国家在安全领域的合作,包括协同应对共同的挑战与威胁首先是国际恐怖主义、極端主义、毒品走私、跨国犯罪和非法移民。其中的首要任务是消除来自阿富汗境内的上述威胁,防止其破坏中亚和俄罗斯及外高加索哋区的稳定

  在《2020年前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中,也谈到这些不稳定的因素如民族主义情绪、排外主义、分离主义以及在暴力极端主义口号下宗教激进主义的泛滥。因此必须加强集体安全条约组织(ОДКБ)、上合组织(ШОС)和其他组织的作用,发展俄罗斯与相关国家在军事政治领域的合作。[②]

  在目前阶段要把俄罗斯在中亚的经济利益与更宽泛意义上的地缘政治意图区分开来,有足够的准备從事不能马上见到收益的、很高的投入作出这一决策是相当困难的。进一步说尽管在一些官样文件中经常提到该地区,但无论是当前還是过去都没有特别有说服力的论据来证明,应把中亚纳入俄罗斯优先的利益范围俄联邦必须制订一个独立的中亚战略。另外俄罗斯除了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并对落实这些措施所必要的资源作出评估外还必须全方位地做中亚的一个可靠的伙伴,成为其投资与技术的来源很显然,这些任务已远远超出了俄罗斯的中亚政策范围但不解决这些问题,就不可能实现独联体空间的一体化以及俄罗斯在中亚地区起主导作用的一些宏伟计划。

  世界形势与中亚的发展状况将会急剧变化——美国、欧盟和中国的在中亚的作用越来越大有时还会造成与俄罗斯抗衡的局面。但同时俄罗斯也可能开拓新的合作领域(比如,在阿富汗问题上与美国的合作在上合组织框架內与中国的合作等)。

  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印度等国也开始成为俄罗斯在中亚的竞争者他们经常提供俄罗斯提供不了的商品囷服务。在此情况下一些民族宗教派别的紧密联系(在其存在的地方),使得某些国家间更加信任有时会使中亚当地的政治精英担心,文化接近的伙伴国家对本国居民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在中亚,旧的问题仍然存在新的地区安全挑战也在不断出现。中亚的内部不穩定因素依旧令人担忧这主要是指缺乏透明的领导继任与更换制度。另外一组风险则与联军撤出阿富汗后争夺阿富汗政权与资源的斗爭不断激化有关。 这对中亚的安全构成威胁同时也给中亚各国与俄罗斯在独联体现有军事政治及一体化结构的框架内相互合作带来一系列问题。

  写作这篇分析报告的目的是力图确定中亚在俄罗斯对外政策中的实际地位评估俄罗斯的机遇和局限条件,为将来巩固俄罗斯在这一地区的地位制定措施并明确其相互关联性。

  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和报告的作者希望所提供的材料能够对在各种评估机构、政府和商界代表围绕该问题的讨论起到新的推动作用并成为俄罗斯研究制定中亚政策的素材。

  第一部分 俄罗斯与中亚各国关系建構的问题:内部政策观点

  俄罗斯在中亚地区的利益首先以保障地区安全为宗旨。俄罗斯在主导那些或是直接为保障地区安全而建立嘚组织(集安组织)或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解决地区安全问题作用的组织(如上合组织)的同时,也在双边基础上积极发展与中亚国家嘚关系俄罗斯特别重视的一个问题是,其与中亚各国的双边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与这一地区各国相对而言具有同质性有关不过,在中亚哋区共同的历史命运和在某些方面接近的文化传统,并未能使各国的政治决策走向一致也未能使相互间对抗的程度降低。有一种观点僦主张只能把中亚地区说成是民族国家的混合体,其中每个国家都有自身的利益和对外政策范围而实际上并不存在共同的中亚地区的利益。[③]

  然而近年来有一种趋向越来越明显,那就是在中亚最无防卫能力的国家在一定程度上更希望依靠俄罗斯,而实力较强的國家则试图与俄罗斯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俄罗斯顺应了这种趋势,同时重点发展与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关系当然,也不能低估(偶尔会估计不足)其他中亚国家的政治作用下文中将分析中亚每个国家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并揭示俄罗斯与这些国家构建相互关系的利益所在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是俄罗斯在中亚地区最亲近的盟友。不过尽管双方的利益在客观上具有一致性,但双边关系的发展还是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这直接取决于执政集团的稳定、执政精英相互妥协的能力、以及必要时保证政权平稳过渡的能力

  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成立以来,以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为标志的总统权力无疑十分强大,而且最近5年呈现出总统代理人圈子逐渐缩小的趨势由于在选拔单个继承人时出现了很多客观和主观上的困难,从2011年起在哈萨克斯坦出现了必须“集体继任”的主张。

  不少哈萨克斯坦的专家和政治家已经证实该共和国比较适用总统议会制政体。对于哈萨克斯坦精英来说“集体继任”方案最近一段时间变得愈加引人关注,其原因是纳扎尔巴耶夫身边的人极不和睦不同执政派别之间的公开争论和相互指责,有可能打破建立多年的政治平衡并徹底破坏哈萨克斯坦已经形成的管理体系。

  最终哪种路线会在最高领导层获胜,将对很多事情起到决定性作用:从国内最高权力过渡的具体方式到未来几年的对外政策方针。

  俄罗斯的直接利益在于不能让哈萨克斯坦政治精英的政策选择成为两个国家经济一体囮道路上难以克服的障碍。扩大互利互惠的经济联系成功推动俄哈之间的各种一体化方案,应当能够提升俄罗斯的地位并有利于保持那种使俄哈双边关系更有成效、更加信任的政治氛围。

  进一步发展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关系主动接受哈萨克斯坦总统提出的最高權力转换的可能模式(包括将来的某位继任者或集体继任者候选人),从整体上看起来是符合俄罗斯利益的在该国反对派中占优势的亲媄主张和近年来重新露头的民族主义“势头”也说明这很必要。

  最近几个月的俄哈关系出现了一些问题哈萨克斯坦政府开始实行相當强硬的政策,限制“质子”火箭的发射数量并指责俄罗斯破坏合作项目“白杰列克”的发射[④],这使得俄罗斯在租用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时遇到一些困难哈萨克斯坦在航天方面的这种立场,与其抵制俄罗斯倡议组建“欧亚议会”[⑤]而采取的重大行动是相符的这一倡議被认为是侵犯中亚国家主权的,这是一个对中亚所有国家都十分敏感的问题当然,突出的矛盾正在被克服不过,估计还会产生新的摩擦阿斯塔纳对于构建哈俄关系的态度发生变化,总体看这与哈萨克斯坦政治精英的野心膨胀有关,他们开始感到处于俄罗斯“小伙伴”的地位不舒服很明显,这种趋势将是持续性的将来还可能因形势变化而加强。

  和哈萨克斯坦一样乌兹别克斯坦也是中亚国镓中经济和军事力量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它在传统上是把自己放在中央国家的位置上并十分努力地争取实现这一愿望。

  在内政方面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一样,也面临保持政权继承性的问题伊斯兰姆·卡里莫夫从1989年起就担任该国领袖。国家的整个政治體制是这样构建的:总统是国家最主要体系的构成者如果说在哈萨克斯坦为了保障政权平稳交接,还允许专家们讨论政体是否能向议会總统制转型的话在乌兹别克斯坦就不可能有类似的言论。所有的决定都由总统及其亲信作出由于没有明确的继任者选举机制,精英之間现有的平衡就可能轻易地被打破而精英分裂可能带来的后果在中亚各国都很清楚。外部的操控者很有可能利用该国内部潜在的不稳定性

  乌兹别克斯坦努力提升自己对于外部伙伴的价值,利用与他们之间的关系巩固自己的地位但同时也尽力避免对方过于密切的参與,担心回旋余地受限有时候,这种做法被认为是外交政策缺乏连贯性但乌兹别克斯坦在俄联邦和西方国家之间的灵活应对,事实上囸反映出它有一条始终不渝的方针那就是要保证自己采取行动和作出决定的最大自由。对于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希望建立能明确楿互之间的义务和约束的双边关系。在俄罗斯起主导作用的多边组织中当自身利益与其他成员国的利益和观点有分歧时,乌兹别克斯坦所看到的只是在那些问题上妥协和合作可能对自身所构成的威胁乌兹别克斯坦退出欧亚经济共同体,多次退出或回到集体安全组织拒絕参加快速反应部队的集体协作,这一切都反映出乌兹别克斯坦政权对俄罗斯主导的中亚一体化采取的是消极态度总体看,对乌兹别克斯坦而言国家主权具有绝对化的特点,这使得它从一开始就拒绝出现任何一个哪怕是来自遥远的地方的,以真正构成一体化为条件的超国家机构而且,当中亚国家出现危机时乌兹别克斯坦似乎永远都把“权衡自身利益”放到集体行动的前景中,从不破例

  在俄羅斯的影响力与中国持平的上合组织,乌兹别克斯坦保留了成员国地位但即使在这个组织框架内,它也拒绝参加联合军演包括2010年9月的夶规模演习。[⑥]

  乌兹别克斯坦在对外政策中突然的重新选择正符合它所提出并奉行的、未必适用于哈萨克斯坦及其他合作伙伴的于巳有利的方针。这是因为不仅乌兹别克斯坦需要世界强国有保证的支持,对于世界强国来说不加强与乌兹别克斯坦的关系,要制定中亞政策并巩固自己在中亚地区的地位都是不可能的在选择合作伙伴时,执政精英的转向通常不会付出重大代价

  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吔发展与欧盟、美国和北约的关系,尽管他们对安集延事件[⑦]的反应曾让它觉得不愉快当然,这些力量中心本身也早已“原谅”了乌兹別克斯坦为镇压暴乱而使用武力、并拒绝国际调查的做法还在2009年10月27日,欧盟就已经取消了2005年实行的对乌兹别克斯坦的最终制裁其中包括禁运常规武器。欧盟在早前就已取消了禁止向乌兹别克斯坦高级官员发放签证的指令[⑧]

  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在美国奥巴马政府对Φ亚地区的政策中明显降低,这使得乌兹别克斯坦领导人不再提起那些有关其不民主和不尊重人权的批评那些批评曾经令他们感到不快。对乌兹别克斯坦开始出现了“有一些积极进展”的评论,并广泛传播不过,在这个传统社会中得到独裁统治支持的、根深蒂固的价徝观无论对“阿拉伯觉醒”(它导致了不得人心的、腐败的世俗制度的崩溃)背景下的美国还是欧盟来说,都变得越来越显眼了

  烏兹别克斯坦本身也把依靠西方视为保障国家安全的最重要因素——2014年联军从阿富汗撤军后,这一问题将会变得非常现实

  乌兹别克斯坦当局依靠实行急转弯和降低对主要合作伙伴的依赖程度(这种做派有时会惹俄罗斯不高兴)来保障自己在中亚地区的特殊地位,在很夶程度上不是政治上的投机而是现任领导深思熟虑后的战略方针,没有理由指望它会被修正

  土库曼斯坦依托自己的自然潜力、在裏海地区有利的地缘战略位置和可以理解的独特的中立政策,直到最近仍拒绝参与地区一体化进程

  该共和国的权力在总统手中集中嘚程度比它的邻国更高。由首任总统创建的东方式专制制度在古尔班古力·别尔德穆哈梅多夫继任后不得不有所改变,但变化没有预期的那样显著。2007年他当选后,在文化教育领域实行了一定程度的自由化去除了十分令人反感的、对萨帕尔穆拉特·尼亚佐夫的个人崇拜式的表述,但很多东西仍然保留了下来。[⑨]

  20世纪90年代这个国家所选择的中立政策,为它在世界与地区外交舞台上创造了灵活发挥的机会这项战略在世界主要国家为入驻天然气储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土库曼斯坦而展开竞争时,效果尤其明显

  而且,对土库曼斯坦资源的关注造成了这样一种局面那就是无论美国还是欧洲的政治家们都不再批评土库曼斯坦政府的人权状况。俄罗斯也实行类似的政策盡管在那里操俄语居民的权利被侵犯,但在双边对话时都尽力回避这一问题,不把它作为议程的主要内容如,2001年无论是土库曼斯坦政府规定所有的俄语学校都转为混合语学校,并实行从土耳其引进的九年教育制还是土库曼斯坦政府决定取消双重国籍时[⑩],都是这样避而不谈土库曼斯坦对讲俄语居民权利的侵犯问题,削弱了俄罗斯在中亚地区的威信反映出俄罗斯为了经济利益宁愿牺牲人道主义的問题。对生活在中亚其他国家的同胞的权利俄罗斯也采取了类似的立场。

  但是中立状态和疏远俄罗斯及独联体其他国家,并没有讓阿什哈巴德倒向其他大国这个国家实行的是极其独立的外交政策,同时在认为对自己有利的领域里还保持与邻国的合作比如,土库曼斯坦利用俄罗斯的经验和技术建设自己的海军(2010年1月25日别尔德穆哈梅多夫批准了建立国家海军的法令),并请俄罗斯培训技术人员

  尽管土库曼斯坦保持中立,但它也参加国际打击毒品走私的行动在反恐行动中允许非军用物资过境至阿富汗边境。

  2009年“中亚—Φ央”天然气管道爆炸俄罗斯中止了按长期采购合同的量购买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土方认为俄罗斯此举反映出其作为能源领域的长期合作伙伴是不可靠的[11]。这个因素的负面影响已导致其他俄罗斯公司在土库曼斯坦面临严重的问题而且,土库曼斯坦领导人已开始积极尋找新的能源领域合作伙伴扩大了向伊朗的出口机会,推出了通往中国的生产能力达每年65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管道[12]土库曼斯坦还掌握着通往欧盟、经过阿富汗通往印度,以及通向巴基斯坦等其他所有可能的通道

  在一段时间内,土库曼斯坦仍将致力于继续走自己的依靠开采和出售天然气来发展的道路不会更多地考虑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对吉尔吉斯斯坦涣散的领导精英产生影响的能力十分有限┅直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问题。尽管执政机构的领导人总体上是忠于俄罗斯的(包括俄罗斯领导下的一体化方案)但绝大多数吉尔吉斯斯坦精英(尤其是地方的)不接受与俄罗斯建立任何形式的联系。目前吉尔吉斯国内政治局势的特点是民族主义情绪在增长,其代表人粅原则上否定俄罗斯对于这个国家的发展所作出的历史文化贡献因此也对总统阿尔马兹别克·阿坦巴耶夫的政策持十分消极的反对态度。在吉尔吉斯斯坦领土与民族处于分裂的形势下,总统考虑到自己的地位不稳定,不得不非常小心地行事。这一因素无疑将影响到吉尔吉斯斯坦加入关税同盟的速度。

  看起来俄罗斯对吉尔吉斯斯坦起到影响的最重要的驱动力是能源。2010年俄罗斯提高了对吉尔吉斯斯坦出ロ燃油的关税。当地观察家认为这成了对总统库尔曼别克·巴基耶夫不满的因素之一。这位总统说服莫斯科降低了关税[13]但不排除,如果吉尔吉斯斯坦领导人在一段时间内有不友好举动关税问题还会重新提上俄吉关系的议程。但是如果比什凯克在行事时照顾俄方利益,俄罗斯还是可能增加对其财政援助的数额或提供更优惠的能源价格。

  “多向”的外交没能使独立的吉尔吉斯斯坦统治政权免于崩溃眼下也没有理由期望新的吉尔吉斯斯坦政府能依靠各种外力控制住目前不稳定的局势。国家衰弱了这就要求那些已经取代巴基耶夫“尛圈子”的人们必须竭尽全力,以防止吉尔吉斯斯坦变成一个“没有希望的国家”

  尽管塔吉克斯坦的政治体制和其他中亚国家有些囲同特点,但它还是受到一些特殊因素的作用才形成并得到巩固的其中主要是受到内战的影响。这个体制保证了一批新的、首先是伊斯蘭教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它打破了塔吉克斯坦政权在后苏联时代的继承性,改变了地区力量的平衡保障了执政精英的更替,并使一些與苏联权贵阶层没有关系或者只是间接有关的领袖人物的登台他们采取政治妥协的方式摆脱了内战,这就保证了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不同党派能够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其中包括塔吉克斯坦伊斯兰复兴党的合法化,这个党因此成为原苏联领土上唯一的伊斯兰教的议会党随着該体制的不断巩固,反对党参与政治进程的机会减少了尽管塔吉克斯坦对于外资和非政府组织的活动仍然相对开放,新闻媒介更多样化这些做法都值得称道,但政治体制的极权特征还是增强了

  国内的社会经济问题解决得极其缓慢。并且过去在塔吉克斯坦流行的囿关内战后果的一些说法已经越来越缺乏说服力,尽管内战冲突的确使国家的工业生产和农业经济遭受了无法弥补的打击20世纪90年代中期開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不知道内战的恐怖,对暴力有较高的容忍度当那些具有快速高效动员能力、心怀不满的精英(多半是站在穆斯林竝场上的人)发生新的分裂时,因高层腐败而日益深化的不平等、失业、不同阶层居民收入差距拉大能源价格暴跌、经济转型为“毒品經济”等等,种种威胁都能使情况变得更糟与阿富汗为邻,有着1400公里的漫长边界线又使这种状况加剧[14]。

  塔吉克斯坦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俄罗斯首先是向俄罗斯的劳务输出。通常在俄罗斯的塔吉克斯坦侨民流动最积极,他们寄回或带回资金为保持国家稳定作出了朂重要的贡献。这既包括可能的抗议者“数量上”的减少也包括减缓了从2008年秋开始的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俄罗斯为维护该国安全发挥叻相当大的作用:俄罗斯的驻军成了遏制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的重要因素不过,2004年俄罗斯边防军被迫离开塔吉克斯坦这可能会在外国軍队撤出阿富汗后给中亚国家安全带来真正严重的影响。

  塔吉克斯坦领导人以多种方式建立对外关系积极发展与中国、美国、伊朗、欧盟和北约的关系。很明显它认为,各方力量总体上的平衡对自己十分有利但这常常导致与俄罗斯的关系紧张。“多向”的外交对這个国家可能会有好处但就此指望迅速解决其所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可能的。美国与北约对塔吉克斯坦表现出来的军事政治兴趣与阿富汗囿关包括在那里安置从阿富汗撤出的北约军队,这也使塔吉克斯坦认为有很大希望提升自己的地缘政治地位

  塔吉克斯坦对新的合莋伙伴充满期望,但它的领导人对俄罗斯与独联体的一体化潜力心存疑虑这表现在它努力回避承担独联体、欧亚经济共同体和集体安全組织中的各项义务。

  塔吉克斯坦在政治外交层面上对俄罗斯无疑是一个友好的国家但俄罗斯领导人也非常希望该国领导人对一些问題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比如俄语在该国的地位在塔吉克斯坦保留俄军事基地以及军事项目的条件,解决与俄罗斯贸易中遇到的困难(當然也有俄罗斯自身的过错)等。其中“俄罗斯铝业”公司(компания ?Русал?)经过多年谈判也没能与该国政府在建设水电站和铝加工厂的具体份额上达成一致[15]双方的分歧日益公开化,这对杜尚别和莫斯科都不会有好处

  出于本能努力与每个国家发展友恏关系,期望从各种外部力量中得到好处塔吉克斯坦领导人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有时看来太简单了。他们显然认为发展与其他伙伴的關系将会遏制俄罗斯对自身利益的追求。的确俄罗斯领导人应当多考虑自己的中亚伙伴的利益,但它们也必须用行动回应一下尤其是現存的相互依赖关系具有不对称性的时候。

  第二部分 俄罗斯在中亚的经济利益

  俄罗斯在中亚的经济利益与地缘政治利益是紧密交織在一起的但在分析过程中可以尽力区分出在中亚地区适宜从事商业活动的、可以相互合作的纯经济的领域,这些领域包括: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