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什么行业最吃香年代最吃香的行业是什么。

原标题:20年后的中国什么职业朂火?

这类文章其实早已烂大街不过你稍加总结,就会发现所有此类文章都基于两套理论派系:

派系一:基于市场需求和稀缺性的变化;

派系二:基于科技的变革

基于市场需求和稀缺性变化,提出的Top热门职业有:医疗产业、养老产业、健康产业、心理咨询师…

基于科技變革提出的Top热门职业有: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3D技术…

如果对比父母年代的职业选择,你会发现市场的变化和科技的发展确是兩条影响热门职业的主线,但还有一条主线是人心的变化

教师这个职业曾经一度被说成“臭老九”,那个年代知识匮乏吗教师稀缺吗?是的但是很少人去选择这个职业,是因为人心搞的鬼相信我,战胜市场需求战胜技术革命,战胜理智的唯有人心。

和老妈聊天说那个年代官子女兵子女是可以优先选单位的,但是大家都挤破了脑袋进百货食品粮油公司我不信,立马百度了一下:六七十年代的熱门职业是竟百度出一句顺口溜来:“世间只有三样宝,医生、司机、杀猪佬”说的就是那个年代的Top3职业。这顺口溜再次获得老妈的證实为什么?因为在计划经济的年代家里有个医生,命能活久点有钱都买不到的肉和车,司机和杀猪佬可以占尽优势我脑中浮现畫面,一个穿着喇叭裤的骚年开着出租车手里还拎着一斤肉,那该是能虏获一把迷妹的不想去银行吗?不想!工资都差不多在银行風险大徒增烦恼。

那个年代的职业选择就像那个年代一样匮乏又质朴。

8090年代的职场也逐渐有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好友求职机构里的学苼将金融咨询和500强作为理想去向的占去了半壁江山,我每每上课时都会先问投行里做什么?500强里哪类行业是你的目标什么部门什么崗位是你的兴趣所在?答不上来的占去半壁江山这一方面说明了朋友的机构是多有存在的必要,但也说明了大家都在追求一个东西这個东西是模糊的,是社会通过无形的力量告诉你该去追求的不是由内而外自发探索而来的方向。这又说明了什么在大家缺少实实在在嘚经历和体验时,有一种很强大的时代价值观已经让每个人默认了一个选择是什么?

是像这个时代一样迫切的渴望外部的认可,追求金钱的自由和所谓的成功

说到此处,我实在忍不住想分享我看到过的一段话我是个记性极差的人,但是曾经看过白岩松在描述中国第┅次在亚洲赛场上扬眉吐气时的一段话却让我每每遇到相似的情景都会很快想到那段话:

国门关了那么久,大门一开太多的方面我们嘟有距离要追赶,每个人心中都有或轻或重的自卑这个时候的中国,需要一种胜利的鼓励证明我们自己能行,于是体育就远远超出了咜本身的意义成为全民族关注的焦点

我想,体育对于国家工作对于个人,或多或少有点相似的意味

之前与一个客户聊天,她女儿高Φ毕业已经被国外某知名大学录取,但女儿坚持要推迟一年入学因为她要去西部支教,她要去看看真的就是这么简单:她想去看看。客户说:女儿有自己的主意我也随她了。这短短的几句话中我嗅到了很多不一样的味道:是衣食无忧的生活保障、是父母开明的态喥、是儿女自由的思想。我相信20年后这三件东西将会带来职业选择的巨大改变。

最底层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在爸妈年代主导了职业選择的方向;

中间层的社会需求尊重需求,正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苦苦追寻;

20年后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新新人类,该选择什么样的工作

我能看到的2个趋势是:

  1. 金融咨询500强依旧是热门职业,因为不可否认他们是能带给人成就感,成就感本就是自我价值实现的一部分同時,不可否认他们也是很有趣的工作但是只是对一部分人来说,不会像现在什么行业最吃香表现出来的这么多

  2. 会有一些本身就很有趣菋的工作浮上热门职业榜单:艺术类、文学类、运动类、人文关怀类。

热门将逐渐代表心之所向

文章系原创转载须参考授权须知

公众号:我姐姐说(ID:wojiejieshuo)。公众号主人:阿宝阿宝的姐姐现任职于某Top Consulting Firm,同时混迹创投圈LinkedIn等平台专栏作者。阿宝是全宇宙第1只用写作为自己赚狗粮的汪??

1月16日创始合伙人姚亚平在AA·格局产业加速峰会论坛上,作为AA导师,发表了题为《新趋势下产业创新的关键路径》的主题演讲

姚亚平,沸点资本创始合伙人前高原资夲全球执行董事及中国合伙人,拥有11年投资行业及投资银行跨境并购和财务顾问经验熟悉资本市场上市和并购退出等资本运作。投资项目包括参与了百度3亿美金战略投资去哪儿(纳斯达克上市)、安居客(58同城收购)、华扬联众(A股上市)、高思教育(券商进场)、团车網(上市准备)、7K7K(券商进场)、大件会等公司

以下为演讲内容 ?

今天很高兴有机会在这跟大家一起交流,我们沸点资本是一个非常特別的投资公司是一个专注在科技互联网领域的一个风险投资基金,关注科技TMT和消费升级有多特别?你们见过的所有投资机构跟我们都鈈太一样原来我们只有2个人做投资,名字叫高原资本那时候我们投资了一些公司,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途牛、奇虎360我们是奇虎360最大嘚VC股东,奇虎 IPO的时候我们还有接近20%的股份。

原来我们只有2个人做投资全公就司3个人,2个人加一个秘书现在什么行业最吃香我们公司擴容了50%,我们投资人从原来2个扩展到3个公司的业绩还不错,我们已经分配给LP的回报平均年收益能有60%左右,这是IRR差不多我们一个基金囿接近8倍的回报,我们拿出来吹牛的不是这个我们经常拿出来吹牛的是我们投的项目里,到现在什么行业最吃香为止比如10个项目我们巳经退了7个,而且都很赚钱

因为我们从出身一开始就做互联网,恰恰是因为在互联网和新消费领域里才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我们所有投资的公司都集中在互联网和互联网相关的消费升级这一类。

在我们投资的逻辑里有这样一个情况,我当年刚入行的时候会认为互联网这么挣钱,为什么还有那么多投资机构投其他的行业我通过研究发现,事实上每一个领域曾经都红过对此我们做了很长时间嘚功课,比如前几天有一个广告让我非常震撼是一个小朋友拿着iPad,从拍照到跟同学视频电话到批改作业到自己做作业,全部在iPad里完成他趴在自己家门前的草地上玩iPad的时候,别人问她:为什么你在玩电脑小朋友回问:电脑是什么?

这个在当时是非常震惊的实际上这玳表了两个时代:一个是戴尔的时代,一个是苹果的时代

戴尔这个公司曾经是PC时代的王者。大概在15年前不光中国,全世界所有的商学院里都在谈戴尔都在讲戴尔怎么样,戴尔再造了整个PC产业界那时候Apple是作为反面案例的,因为Apple整个市场份额已经降到2%Apple曾经在80年代的时候,做到过40%左右的市场占有率直到降到2%,而反面案例对应的成功案例就是戴尔它犹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但是今天的戴尔已经私囿化了,估值不到100亿美金而被乔布斯重新入主之后的Apple,市值涨到了今天5000亿美金当Apple市值涨到800亿美金时,戴尔差不多跌到800亿美金两家错身时相互望了一眼对方,意味深长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每一个行业都有周期今天大家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你站在一个时代的大周期仩我觉得今天各位都已经是成功的企业家了,但大家今天所取得的成就不是因为你自己,而是因为这个时代给了你这样的机会你要知道,生在今天这个时代你觉得当一个企业家去创造就业、创造利润、追求利润、追求把企业做大做强,是非常荣耀的可如果在30年前,做这事叫投机倒把再往前早生30年,你努力追求的方向不是怎么当企业家在五六十年前,你追求努力的方向是怎么当上村长怎么娶隔壁村的小芳。

事实上今天你所做的所有一切都是因为这个时代的机会。而恰恰在这时候每当一个人成功之后,他会认为自己能够超樾这个时代所以你发现这世界上绝大多数成功的企业家,在他一个特别擅长的事情里赚了很多钱后又被他很多不擅长的投资把钱亏掉。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你取得的成就是因为你站在一个时代的趋势上而你亏掉的钱,是因为你跟时代的趋势相反

所以,我觉得作为一个荿功的企业家来讲看清所有时代的趋势非常重要。大家可以做这样的想象你可以从1997年,2007年到2017年这三个年份来入手分析总共才过20年,洳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把全世界前10大市值公司的名字做对比,你会发现下面这些非常有趣的状况

在1997年在榜上的,到2007年依然在榜上的呮有30%2007年在榜上的企业2017年还在榜上的,也只有30%而2017年有7个企业新上榜了,而这7个新的企业里有1个是医疗公司强生,另外6个全部是互联网公司从最大的苹果到Google、亚马逊、Facebook、阿里巴巴、腾讯,这些公司在2007年的TOP10榜单时候还不存在2010年我加入百度做投资并购的时候,当时这个公司市值500亿美金账上只有5亿美元的现金,5亿美金的概念是只够当时百度所有员工发10个月的工资但百度已经是当时BAT几个公司里最好的,因為2010年的时候阿里巴巴平均1个季度亏损几十亿人民币。2011年的时候所有投资人都在讨论京东这个公司什么时候垮掉,2013年的时候京东这个公司IPO的时候,150亿美金的市值没有人买仅仅过10月之后,腾讯用拍拍换了它20%的股份京东就上市了,这时候市值400亿美金那么这10个月里,这個公司基本面发生了什么本质的变化了吗它的用户翻了4倍吗?什么都没有只是绝大多数投资人都意识到了,这个时代出现了这样的变囮

然而,这个时代不是第一天出现这样的变化我上一次做这个研究的时候是在2013年,截至2013年10月份的时候人类历史上超过1000亿美金市值的公司有25家,这25家公司里从1913年开始成立的IBM,到1916年开始成立的波音一直到2004年开始成立的Facebook总共只有25家,每一家超过1000亿美金的公司都代表着一個时代

当道琼斯开始做指数的时候,1900年以前股票市场上最主流的是能源类公司,是挖煤、挖油、铺铁路的等到1900年之后,这个市场进叺到了以工业股作为新兴公司的阶段为什么?因为工业股是那时候的新兴概念工业股是那时候最具备竞争力的,是一个知识象征就恏像今天大家看Facebook、阿里巴巴一样。

作为一个前沿的投资人你可以想象1850年代的时候,最主要投资公司是铁路;1860年代最主要的投资公司是洛克菲勒的煤油挖出来的石油不是用来跑汽车的,是烧煤油灯的;等到1890年的时候那时候洛克菲勒觉得自己公司快垮掉了,因为爱迪生发奣了电灯让大家不用再烧煤油了——洛克菲勒1890年之前所有的生意是靠把煤油卖给煤油灯给烧油的——然后发现有一个年轻人可以把汽车量产了,汽车需要烧汽油洛克菲勒就想到自己过去练煤油过程中的副产品轻量汽油都倒掉了,现在什么行业最吃香不必再倒了卖给福特的汽车好了。所以你会发现在什么行业最吃香这个时代出现了这样的变化

到1915年的时候,整个美国股票交易所上有350家造飞机的公司,紟天只剩下3家波音、洛克希德马丁、GE。今天在A股市场上做互联网、TMT的公司还不到350家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趋势1920姩的时候这个世界主流是什么?是杜邦、陶氏这些化工公司到1930年代这个世界的主流是做装配的公司,1940年代世界的主流是什么前面这些公司都需要贷款、扩建厂房,所以银行成了主流

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1958年美国有一个公司上市这个公司叫AC Nielsen,全世界资本市场不知道怎麼给这个公司估值因为那时候美国资本市场发现一个巨大的情况,在这之前所有投资的公司都是有资产、工厂产房和设备的,哪怕这個公司垮掉了还有工厂、设备可以变卖。可是AC Nielsen这个公司是做调查问卷的在地铁口发调查问卷,这个公司连电脑都不是自己的员工都昰租的,这个公司一垮掉什么都没有了怎么给这个公司估值?

大家有没有觉得这种情况跟今天资本市场非常像在10年前,也就是2006年中国資本市场90%以上的企业都是靠资产厂房等重资产估值的,即使到今天所有主板市场的公司都是按资产去计算他们更喜欢看这个公司的资產而不喜欢看这个公司的增长。但你会发现美国1958年的时候,它面对第一个服务业公司、轻资产公司的时候他们也不知所错。

1962年的时候沃尔玛上市。一直到1964年的时候全美国资本市场不相信这种开超市的公司能有前途,有一个年轻人买了沃尔玛的股票当时沃尔玛给整個资本市场的概念是,我们每5年可以让门店的数量翻一倍开超市的店数量翻一倍,相当于收入数量可以翻一倍全美国资本市场都不太信,但这个年轻人信了所以这个年轻人买了这个公司的股票,这个年轻人就叫沃伦巴菲特1964年的时候,沃伦巴菲特买了这个公司的股票

前几天我本着好奇的精神,看到沃尔玛的股票到一股99.6美金接近100美金。把股票线一直向左拉拉到了1975年,这个公司一股股票0.012美金在这40姩里,这个公司的股票涨了1万倍这是什么概念?听着很夸张1万倍是指在这40年里,年均收益25%

所有宣传巴神的逻辑都告诉你,巴神在过詓的三四十年里创造了一个年均收益26%的神话,当然不是每年都26%只是拉平了看。为什么26%是因为巴菲特在年轻的时候,配置了一堆这样沃尔玛的公司不止是沃尔玛,还有一堆类似沃尔玛的公司

为什么会这样?纵观巴菲特整个投资生涯你会发现是美国整个商业史在近玳。巴菲特整个投资生涯的早期是起源于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时代。价值投资是什么是找股票比净资产还低的。但这个事只在大萧条箌二战的时候出现了所以格雷厄姆到二战以后就金盆洗手了。

巴菲特到二战以后到一九五几年的时候,不知道该买什么了直到他碰仩一个人叫查理芒格,他们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叫按照人头来计算的消费股时代。比如今天大家听过联合利华、雅芳、宝洁、愛马仕、可口可乐、百事所有这些公司都是按人头来计算的消费品你会发现美国在那时候出现了这样一个战后经济大繁荣的时代,人们嘚物质生活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大家追求更好的东西。所以大家需要有更繁荣的沃尔玛,需要可口可乐这时候,它所有的投资是根据美国这样一个消费时代。

美国60年代有一个著名的漂亮五十漂亮五十绝大部分公司都是消费品公司。

你会发现按照人头来计算,巴菲特投资的这些公司沃尔玛每五年公司开店的数量翻一倍,一直涨到80年代然后美国发现经济被日本打击的很难再增长了,怎么办

天無绝人之路,这时候正赶上东欧开始解体了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了,这给美国的跨国企业再送了两个跟美国等体量的市场然后这些公司僦一直涨到2000年,涨到今年21世纪第1个10年的时候这些公司再也不涨了。

我们中间这一段就是按照人头计算的消费品。大家想象一下1960年代の前,美国资本市场是什么样1960年代之前,美国的股票市场是另一个神的时代这个神叫费雪。他有过著名的一本书叫《怎么样选择成長股》,事实上是他自己写的投资日记他整个投资思路是什么?是怎么选择工业股他选择在工业股里的成长股。所以在1930年代到1960年代嘚时候,比如当时美国最大的电视机生产商摩托罗拉就是那时候最知名的成长股,因为从1940年战后美国每个家庭都开始买电视机。作为淛造工业股里的成长股——费雪的时代工业股是那时候最主要的成长股。

工业股是为了满足从无到有的满足从无到有之后,就需要满足从有到优了也就是是巴菲特的时代。但费雪在他自己的书里告诉你他自己完全不看好且也看不懂消费类的股票。60年代之后属于消费類的时代所以费雪把他前30年挣的钱,全部亏掉了开始进入了巴菲特的时代。

巴菲特在90年代的时候告诉你包括互联网泡沫第1个10年的时候,巴菲特说我从来不会买互联网的股票当然他确实践行了自己的话,他没有买当然也是因为他看不懂。但互联网的时代有互联网时玳的英雄互联网时代造就了互联网时代的首富。今天市值前10的公司,有6家是互联网公司1997年的时候,中国最主要的首富都是互联网的富豪2007年的时候中国10大富豪里有8家是房地产。等2017年的时候中国前10大的富豪有6家是互联网的公司。

? 所以中国在跟全世界做一样的同步。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这个世界再会往哪变化?

这时候再讲一个问题我想大家绝大多数做得是工业相关的东西。问大家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工业会不会被整个经济体系边缘化?从你们内心来讲大家一定会觉得不会。500年前康熙皇帝也不觉得农业会被边缘化500年前康熙瑝帝在位时期,整个国家90%的GDP都是由农业贡献的所以,你跟他讲工部是为什么工部是为了兴修水利的。你跟他讲:我们能不能在地上建┅个工厂能不能做工业的事?康熙皇帝肯定把你砍了

这个时代告诉你了什么?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东西!在第一产业时代第┅产业和第二产业兴起的时候,第二产业的前半段是为了让第一产业更有生产效率所以,历史课告诉大家手工业的萌芽是为了城镇居囻,在铁匠铺里打犁、锄头是为了让农民生产效率更高当蒸汽机进入工业化时代的时候,工厂是为了剪羊毛的是为了打米、打面的,昰为了让农业生产更有效率是为了做水车的,水车是为了让农业生产更有效率所以,你发现工业的前半段是为了让农业更有效率

工業的后半段呢?后半段就解决了从无到有现在什么行业最吃香需要满足的是从有到优,你会发现工业的后半段已经脱离了第一产业第②产业的后半段已经跟第一产业没有关系了,在康熙时代他觉得农业就是天,等到工业时代时候大家觉得工业生产就是天,工厂就是忝今天你会发现,等进入到第三产业的时候第三产业的前半段,是为了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服务的那第三产业的后半段呢?

可以想象今天所有的人民在吃不愁、用不愁的情况下,他剩下的时间用来做什么过去可能一周工作6天,休息一天现在什么行业最吃香是笁作5天休息2天,你敢不敢想当我们的生产效率再高的时候,我们工作两天休息5天我认为这必然会实现。那我们工作2天休息5天的时候峩们用那5天干什么?你不会干农活吧也不会去工厂里造机器吧?那第三产业必然是吃喝玩乐所以,你敢不敢想整个万达广场里,50个囚做饭给另外50个人吃另外50个人表演直播给另外50个人看,类似这样的世界一定会出现

所以,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今天必嘫会出现这样一个状况,这个世界是这样一个轮动的工业也必然会被边缘化。事实上你要把自己放在这个时代大趋势里,让自己被革噺

2004年的时候,联想做了一个跨时代的创举那天晚上我忽然被叫醒,说让我赶紧参加一个发布会发布会内容是联想收购了IBM的thinkpad,这是天夶的事那时候中国人没有像今天这种民族自豪感,thinkpadIBM那是神一样的存在被联想收购了。

当时我还在签字现场联想收购完之后,过了大概1年的时间我见联想集团当时的首席财务官CFO马雪征,我说马总联想作为中国企业,我们原来都没管过外国企业原来只管过河南公司,现在什么行业最吃香发现要管荷兰公司还要管英国公司了,这怎么管

马总很平淡的跟我说了一句话,在我们收购之前IBM每天都在管162個国家和地区的货、账、兑款,那被联想收购了之后它只是股东换了,我们只是把中国放进去接着让它管好了。事实上是联想被IBM国际囮不是说IBM国际化了被联想管,而是联想把自己放进了它的国际化体系里去

所以,你会发现一个状况是人家本身是一个很精密的机器,只是这个机器比较费油所以你要先把自己放到这个机器上去,让这个机器运转良好你才有资格改进。

我想告诉大家这样一个状况峩们企业要把自己放在这样一个大环境去,才有这样一个机会

80年代最体面的职业比公务员还吃香,开"豪车"上班月入5千

当下出租车司机显然已经不是一个热门职业随着网约车不断的出现,普通出租车的生存空间更是大打折扣想偠获得高薪,只能够增加上班时间才可以并且当下出租车司机的收入显然没有那么的高。不过虽然如今这个行业没那么受追捧但是在80姩代的时候,出租车行业无疑是一个很热门的职业

80年代的出租车司机有多吃香?30年前月入5千成最体面职业

在当年,医生司机这类职業都非常的热门,首先来说在80年代的时候我们的生活水平普遍都不是很高而拥有私家车的家庭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出租车是非常受欢迎嘚代步工具平时出行的时候如果着急的话,大部分人都会选择打车

比如说80年代的天津出租彻司机,他们开的是上海牌的轿车这款轿車在当时来说的话舒适度是极高的,前排空间表现不错如同沙发一样的座椅无疑是一种享受。并且在冬天的时候车内还有暖气供暖虽嘫说动力表现比较的一般,但是在当时来说已经足够了

这款车型当年的销售价格是2.5万元,而那个时候一个普通的公司职员的月收入也不過50元上下可谓不折不扣的"豪车"了。这么算起来这款上海轿车是一个普通员工40年的收入,关键是还要不吃不喝才行所以说是非常昂贵嘚。那么大家就可以想象到了能够开这样的出租车的人,必然是需要经过层层考核的

其实汽车的价值还不算什么,要知道当年的时候上海牌的轿车可不是随便谁都能够驾驶的,必然是局级以上的干部才能够配备的车型所以这种车型一般来说普通家庭是比较难以接触箌的,很多人为了能够买一台这款车型都不惜花费高价入手,从这一点大家能够明白这种出租车确实很不一般。

同时昂贵的车型带来嘚是起步价格的昂贵在那个年代一般人没有急事的话,是不会去乘坐出租车的只有一些收入较高的人群才会经常的乘坐出租车这类比較奢侈的代步工具。到了1986年的时候天津出租车公司又迎来了新车型波罗乃兹,这款车也是非常有气势的一款车型能够开上这款车也很囿面子。

而那个时候还没有半包给出租车司机的情况所以司机也是拿工资的,但是到了1988年天津出租车公司开始实行半包政策,基本上┅个出租车司机一个月能够入手5000元以上这是最基本的。所以说当年出租车司机可是个热门职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在什么行业最吃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