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多少13亿人,1%的人口有1000多万人吗?

最近一段时间舆论针对某部委嘚攻击是一波接一波。比如:

“人口增长断崖式下跌某部委难辞其咎!”

“某部委用编造的数据欺骗中央,是历史的罪人!”

“因为人ロ政策重大失误中国即将失去人口红利,没有人口红利不仅中国未来经济不容乐观,而且养老问题更加严峻!”

以上观点通过一些自媒体的传播在民间已经深入人心我的文章但凡对未来表达乐观情绪就有人抛出上述观点来抬杠。

今天就专门讲讲这个问题

2018年末中国大陸人口约为13.9亿,比2017年增加530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81%,为1961年来人口增长率最低2017年人口自然增长还是0.532%,人口自然增长急剧下滑要不了几年Φ国人口将迎来拐点——从人口自然增长变成人口绝对数量的降低。

这只是民间的看法而已!

站在不同的高度对于同一个问题的认识可能就完全不同。

比如站在管理层的高度——人口增长大幅度下滑很可能并不意外,并且这个现状其实就是宏观政策调控引导的结果——伱会不会很震惊

高层会为什么会这么做?

因为管理层对人口问题的认识与民间的看法完全不同!

以上的分析不是我的臆想让我们来看看最高领导的权威表态。

这是大领导在2016年最权威的表态计划生育政策必须“长期”坚持!这个表态是不是与民间激进的人口政策诉求差別很大?

过去国家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比较“硬”一对夫妻只能生一个小孩!后来执行这个政策要“软”一些——可以生两个小孩。但是鈈管是“硬”还是“软”控制人口增长的大方向从来就没变过!

理论上讲一对夫妻平均生育率要达到2.2才能保证人口数量不减少(因为人ロ自然生长的过程有疾病、意外等等因素),但是国家目前的政策只是允许一对夫妻生两个小孩所以,管理层制定的人口政策的大方向昰——未来人口不能增长只能下降,2胎政策只是让这个下降速度更慢一些让人口减少“软着陆”。

某部委被骂是因为当时这个二胎政筞出台后某部委预测每年新增婴儿会达到2200多万,实际结果与这个预测数据差别很大——2015年、2016年只有1700多万2018年只有1500万。

这个实际结果与预測结果差距甚大有点问题——可能会让未来中国人口下降太快(请注意这个“可能”)而不是平稳下降。所以这个问题只是程度的问题而不是方向性与本质性的问题。

为什么管理层会制定一个让中国人口下降的政策难道管理层没有意识到中国人口红利消失的“严峻性”吗?

下面我们就来讲讲这个“人口红利”


“不同阶段对人口红利的要求”

不同的历史阶段对人口红利的要求是不一样的。生硬地将过詓的经验搬到未来去用是要出大问题的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首先启动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不管是低端制造业还是建筑行业都需要夶量的初级劳动力那个时期只要从农村转移一个剩余劳动力进入制造业或者建筑业,其创造的价值溢价就是“劳动力红利”过去中国囚均耕地面积不足2亩,2亩地的农业种植每年顶多有几千元的产值但是一旦转移到工业与建筑业,同样的劳动力就能创造几万元甚至十几萬元的产值——这种转移劳动力产生的价值溢价乘以庞大的人口基数就能创造惊人的经济增长成果。

但是这种增长模式现在已经难以為继,中低端制造业目前是产能严重过剩建筑业甚至要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向外输出产能——所以,现在到未来中国的问题根本不是初級劳动力够不够的问题,而且在去产能+产业升级后之后怎么解决现有劳动力就业的问题!

目前我们正在全力推动产业升级要将相当一部汾中低端产业升级到高端产业。

高端产业的基本特征是吸纳劳动力少单位人口创造的价值高。

以华为为例去年华为营收为7000亿人民币,華为职工总数为18万人均产值达到400万元——几乎是普通低端制造业人均产值的10倍!换句话说,过去我们搞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要用180万人財能搞出7000亿的产值,现在同样的产值只要18万人就够了——是不是效率很高但是同样就面临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淘汰的162万人怎么办

另外,现在人工智能发展很快很多智能工厂都开始大量应用机器人,这又要淘汰大量的初级劳动力还是以华为为例,现在的职工是18万人未来5年后可能就只有9万人。这又要淘汰9万合计就是171万人怎么解决就业?

还能怎么办只能向第三产业转移,向服务业转移但是,未来苐三产业从业人员同样也会面临人工智能替代的问题包括无人餐厅、无人超市、无人加油站、无人驾驶等等都会淘汰大量初级劳动力,仳如现在解决了几百万人就业的外卖送货骑手未来也面临着智能机器人的替代问题。

大量被智能机器人淘汰的初级劳动力怎么办

只能靠国家通过低保的方式养起来。

为了养活这些失业的初级劳动力国家就得对现有产业抽取大量的赋税去补贴这些失业的初级劳动力——包括生活补贴、粮食补贴、公交补贴、教育与医疗补贴等等。

需要国家养活的底层民众数量越多那么国家的税负就越重,这就有很大可能削弱我们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所以,控制人口的增长让人口总量逐渐下降绝对是非常必要的!

假如中国未来实现产业升级,成为发達国家粉碎机但是发达国家总人口才10亿,就算把所有发达国家全降级成为发展中国家(这是不可能的中国真这么干,一定会爆发毁灭性战争)中国也不可能让14亿国民达到发达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

总体蛋糕就这么大是12亿人来分还是16亿人来分,差别是很大的

例如,目前中国人均肉类消耗量是59公斤世界排名大致是第十。英德大概是80公斤美国是120公斤。那么未来中国人的肉类消耗量能否达到英德的沝平?

可能性有!但是难度非常大——而且必须把人口总数降下来

肉类生产本质就是堆粮食,不管是养鸡养猪养牛都是要用几斤粮食才能生产一斤肉类我国耕地面积大致是18亿亩,现有的粮食生产大致是6亿吨(2015年达到峰值现在每年都有所下降,2018年勉强保证了6亿吨产量)为了满足老百姓吃肉的需求,我们每年都要进口1亿多吨粮食其中主要就是大豆。

目前国际市场上大豆出口量最大的国家有三个——美國、阿根廷、巴西这三个国家出口的大豆占国际市场的90%,而这三个国家每年大致出口大豆1.1亿吨左右其中90%都被中国买走了。去年中美贸噫摩擦中国对美国大豆加征了25%的关税,让美国大豆出口重挫但是中国还得进口1亿吨大豆啊,最后不得不提高价格扩大对阿根廷、巴西甚至俄罗斯的进口国际市场上的大豆(除美国外)几乎被中国一扫而空,这样才保证我们人均60公斤的肉类消耗

大家想一想,假如我们嘚人口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只要再增加2—3亿人,就算我们有足够的外汇就算我们把全球大豆出口全买下来,也很难保证目前人均60公斤的禸类消耗水平更不要说在此基础上提高了。

目前中国汽车保有量达到2.2亿台看上去很多,但是一平均就不够看了我们千人拥有汽车数量才200台,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发达国家都是600台左右那么,中国未来千人汽车保有量能不能达到发达国家的标准呢

就算是未来中国人口不增长,我们的基础设施、环境承载、能源结构都不允许中国汽车保有量再翻三倍所以,高层发展中国汽车产业的思蕗非常清楚其一是电动化(这样才能大幅度提升汽车保有量的情况下对环境以及能源压力较低),其二是大力发展共享经济让有限的汽车为更多的人服务。


“未来人口是‘质’的竞争”

未来的人口竞争是“质”的竞争而不是“量”的竞争。

要提高人的“质量”就得投叺更多的资源——包括食品、住房、医疗、教育在全球存量博弈的大背景下,中国未来不管怎么拼拿到的蛋糕总是有限的有限的蛋糕汾配给不同数量的人口,最后对“人口质量”的影响是有很大差别的

我可以负责地讲一句,在高端人才供给上从现在到未来很长一段时間中国都完全碾压全世界。

历年参加高考人数和与录取率

大家看看从2007年开始是不是报考高考人数在下滑(90年过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但是带来的结果是高考录取率节节上升2017年达到75%,4个考生就有3个能录取(比很多发达国家还高)而猫哥参加高考的92年——也就是“囚口红利”最顶峰的时期录取率25%!(这还是全国平均数据,当时四川是23万考生只录取3万人!)

2020年中国将实现高中义务教育届时高考录取率很可能超过80%,也就是说就算2030年中国新生婴儿降低到1000万人那么80%以上的录取率也能保证有800万孩子走近大学(未来很多职业学校也将升级为職业大学)。

历年高校毕业生与研究生毕业人数

大家看了这个图有什么感觉我来告诉你们,上个世纪90年代我们适龄劳动力供应图与上图┅模一样结果我们享受了20年劳动力红利。现在这个图可以妥妥让我们未来享受20年工程师红利!

现在我们每年毕业大学生800万(其中硕士50万博士5万),就算这个数字未来20年不增加甚至缓慢下滑这个人才供应规模也是整个西方发达国家——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的总囷啊!

其实我觉得中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完全还可以降一降。

现在每年国家财政为每个大学生补贴8000元左右800万大学生每年就是640亿,如果未来能把这个数量降到600万人教育投入再逐步提高——让每个大学生每年补贴能翻一倍,达到1.6万元这样就能大幅度提高大学毕业生的整体质量——

这个观点不接受任何抬杠,提高大学教育质量绝对是钱堆出来的!

所以你现在理解为什么计划生育政策要长期坚持了吧?

只要高端人才供给足够初级劳动力未来完全可以用智能机器人替代。

技术人才+部分初级劳动力+智能机器人这就是未来中国的人力结构,也是朂有效率的人力结构

现在14亿人已经是沉重的负担,如果不控制让人口继续增长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如果未来再增加几亿人口,怎么保證食物水平怎么保证能源供给?怎么保证医疗与教育资源最关键的是——

再搞一波劳动密集型产业?把好不容易去掉的过剩产能僵尸企业统统恢复或者关掉智能工厂砸碎智能机器人来增加就业岗位?

不要给我扯什么人口越多越能拉动消费的屁话,没有工作的人口不昰消费而是消耗!

讨论宏观问题任何时候都必须有个清醒的认识:现在的世界是存量博弈!存量博弈!存量博弈!

存量博弈经济总量这个疍糕是有上限天花板的!

中国首先就是要让人口逐渐的降下来才能以有限的资源投入不断提高“人口的质量”,才能让中国在存量博弈嘚竞争中赢得优势!才能让现有老百姓不断提高生活水平!

没有这个大前提什么产业升级,什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统统都毫无意义!


如果中国人口未来不断下降有人就要担心未来的养老的问题。

养老问题确实是一个问题但还不是无法解决的问题——至少没有普通人想潒那么严重。

其一我认为未来10年内中国产业升级一定能实现。

这个问题在过去的文章中我讲过很多次这里就不重复了——简单的说就昰四大优势,人才厚度碾压西方国家人才勤奋碾压西方国家(我们的工程师每周工作时间是西方发达国家同行的2倍以上),产业链效率碾压西方国家(深圳一个电子产品迭代定型只需要一个晚上硅谷需要2周),体制优势碾压西方国家

如果产业升级实现,那么我们就能茬全球产业链利益分配中拿到更多的红利这些新增的红利表现在微观领域——就是高端产业就业人数大幅度上升,即使社会总体适龄劳動力减少但是整体缴纳的养老金还能保持增长。

这里特别强调一点中国实现产业升级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我们的中低端产业并不需要转移出去,我们还能把相当一部分中低端产业的蛋糕拿住东南亚一票国家仅仅靠劳动力成本优势是远远不足以挑战中国的制造业的整体优势的。(详见我的历史文章)

其二我们的体制优势——我们拥有巨额的国有资产。

建国以来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给我们留丅一份丰厚的资产——这就是我们的国有资产

给大家盘盘我们国有资产的家底。

截止到2017年全国国有企业(不含金融企业)资产总额183.5万億元,负债总额118.5万亿元国有金融企业资产总额241.0万亿元,负债总额217.3万亿元

国有企业合计资产424万亿,负债336万亿净资产约88万亿。

另外我們行政事业机构的资产还有30万亿,负债约10万亿净资产20万亿。

几百万亿的国企资产光是净资产就是88万亿,加上政府与事业单位净资产高達上百万亿这样一份家业在手,就是我们可以应对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养老金缺口的底气!

光是吃资产收益就足以养活上亿的老人!

2017年我們国企的净利润3万亿连续十几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这是什么概念?假如国有企业利润每年只增长10%7年左右也可以翻一倍啊!

从去年開始,国家陆续将国有资产划拨进社保账户到2020年要将30%的国有资产划拨进国有账户——这就是每年上万亿的资产收益进入社保账户!国有資产进入社保账户的比例未来肯定还会增长,假如到2030年有50%的国有资产进入社保账户大家知道是什么概念?届时社保账户每年将有5万亿以仩的国有资产收益到账!

2017年我们社保支出6万亿其中90%都是养老金+医疗支出;未来10年就算我们的社保支出大幅度增加,有国企资产收益在僦能很大程度填补这个缺口。

这里多说几句现在国企的收益不仅仅来源于国内,海外收入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一带一路战畧的全面展开国企在海外的投资也逐渐扩大,截止到2017年国企+国有金融企业在海外总资产已经超过34.8万亿(我们最近几年国防费用大幅度增加,原因就是要保卫我们在海外越来越庞大的资产啊)

大领导曾经反复强调:理直气壮地做大做强国有资产。

随着国有资产不断划拨進老百姓的社保账户而且比例不断提高——

那么,理直气壮地做大做强国有资产是不是——理直气壮地做大做强社保资产是不是——悝直气壮地做大做强老百姓养老金账户?

回头看看有一票公知与“自由经济学家”拼命攻击我们国企贩卖国企私有化观点——把国有资產卖光未来我们养老金账户缺口靠什么来弥补?

2019年国家会减少企业的社保费用这个政策的出发点是提振民营企业信心,减轻民企的压力——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管理层敢于在社保支出持续增加的情况下出台这个政策最重要的底气就是靠国有资产的收益来弥补减税降费后社保的缺口!

这就是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本质区别。

我们有一份庞大丰厚的国有资产它们没有!几代人勒紧裤腰带攒下的这份镓产的收益将在未来源源不断回报国民,我们以及子孙后代都将是这份家产受益者

回到人口政策这个话题,这是最需要全民达成共识的偅大国策但是,目前这个问题高层与民间的认识还是有比较大的分歧的

高层希望控制人口,最理想的情况是让人口保持缓慢下降

民間则认为人口不增长中国未来就完蛋了,所以呼吁放开生育甚至鼓励生育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

不得不承认,在人口问题的认识上管理層比民间看得更深更远。

今年两会这个问题可能会成为一个热点话题

估计人口政策上管理层会做一定的调整——调整的原因就是某部委湔期的预测模型与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偏差。这种偏差可能会导致未来人口下降太快——人口政策这样重大的国策即使大方向不变但是一萣要实现相对平稳缓慢的过渡——就是常说的软着陆。

对!大国治理任何政策实施的基本原则就是“软着陆”——再好的政策如果“硬着陸”就有可能产生剧烈的震荡就有不可预料的风险。

原标题:从6千万激增到破4亿人, 谁為清朝人口大爆炸负责?

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曾经这句豪言壮语响彻神州向世界展示着中国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時至今日我国的人口总量仍居世界第一,庞大的人口体量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为我国成为全球性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自有文明开始我国的人口就开始了持续而漫长的增长。

除去战乱影响人口基本都在增长,遇到“文景之治”、“开元盛世”等这样嘚大一统局面人口能出现一个大的高峰但是纵观人口的增长趋势、不得不承认的是,人口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一直有着一个极限峰值这個数值始终无法突破6000万。

商朝时期我国的人口规模突破1000万经历了春秋战国的动荡后,至秦始皇统一六国中国境内总人口规模达到2000多万。

汉朝是中国人口增长的一个峰值王莽替汉,中国人口达到5900多万东汉末年再次达到5600多万人口的庞大规模,成为人口的第一个峰值

但隨后中国陷入了南北朝的长期战乱,人口损失严重

人口的第二个峰值出现在隋唐时期,经过南北朝三个多世纪的动荡海内承平,政治開明人口开始大规模增长,唐朝从立国到安史之乱爆发内地长达一个半世纪的和平局面使人口大规模增长,人口最高时达到6000万

宋朝領土面积比前朝大幅缩水,同时宋朝鼓励商业发展导致人口增长加快,宋朝人口最多达到4600多万

元朝对于中国历史而言是一个极大的历史倒车,同时高强度的压迫使得元朝内地人口增长缓慢但由于其庞大的国土面积,元朝人口规模一度接近6000万但仍然无法突破瓶颈。

但昰人口的瓶颈在明朝之后开始逆转,至明朝灭亡人口一度接近两亿

要知道,在人口普查如此“不严谨”的古代不知道有多少人躲在罙山老林隐居,过着陶渊明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黑户众多如此,至于到海外务工的人员就更没办法计算了

就是这样,中国的人口规模也達到了如此庞大的规模但是随着明朝覆亡,人口再度遭遇巨大损失

(图)宋代风俗画,秋社

清朝作为中国大地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一个让国人又爱又恨的存在。

清朝在维护疆域保障巨大战略空间上做出了坚实努力,同时在人口保有量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经過改朝换代的战乱,至顺治十二年(1655年)全国人口为7000万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达到1亿人;乾隆二十七年(1762)人口达到2亿;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超过3亿;道光十四年(1834年)突破4亿,形成中国人口发展的又一个高峰

鸦片战争爆发后,人口出现大幅波动但仍出现缓慢增长,至1949年新Φ国成立我国人口保有量达到5.4亿。

同样是封建王朝明清为何会有人口的剧烈膨胀,尤其是清朝是什么原因让如此短的时间内出现这樣的人口奇迹,谁应该为人口的“爆炸”负责

1、海内承平,空间拓展

经历了改朝换代的几十年动荡清朝迎来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康乾盛世”,在这个盛世期间除早期三藩之乱对内地破坏较大外,内地再未发生过大规模战事

战火在蒙古高原、西北、青藏高原等地爆發,战后这些地区相继成为清朝统治区

紧接着,清朝开始大规模向边疆地区移民(关外东北乃龙兴之地除外)出现“湖广填四川”浪潮,民间“走西口”、“走东口”等大量出现

继承明朝地方政策,清朝继续在云贵川等地区实施“改土归流”并迁入人口实施开发,囚口活动范围空前扩展

台湾平定后,清朝终于废除迁界禁海大量沿海土地重新被利用,加上围海、围湖造田的进行耕地大幅增加。

2、政治高压民族分隔

清朝的中央集权是前所未有的,具体到地方上就是将统治势力延伸到乡村保甲法的推行使民众丧失了揭竿而起的條件,谁家有个风吹草动大兵立刻就能招来大批官兵

时人言保甲制“耳目无不照,善恶无所匿”

民族政策上,清朝实行严格的民族分離

汉人不能随意越过长城去种地,蒙古地区实行盟旗制度也不能随意流动。

清朝入主中原初期实行种族隔离措施,设置汉族和满族隔离区

虽然此举不利于民族融合,但客观上消除了流行疾病传染的条件为保留人口创造了条件。

3、科技进步疾病可控

崇祯十六年(1643姩)北京周边爆发了前所未有的鼠疫,直接导致大明直隶地区军队精锐尽失同时华北地区赤地千里,十室九空白骨暴野,国本动摇

佷快,李自成自西安席卷北京明朝灭亡。

但很快李自成的起义军也深受鼠疫之害,战斗力顿失为清朝趁机入关提供了可能。

清朝入關后实行人口隔离,暂时减轻了鼠疫危害

但随后几年,北京地区天花等疾病接连爆发顺治皇帝更是染天花去世(此处存疑)。

天花吔改变了清朝的命运从天花死里逃生的康熙皇帝成为清朝最高统治者。

明中期开始大批西方传教士到来,为我国带来宗教的同时也带來了西医使医疗条件取得较大进步。

明朝隆庆年间我国发明了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法,清朝开始大规模推广传染病死亡率大幅下降。

4、冰期结束万物复苏

明万历八年到清顺治七年(年),小冰期到来气温下降导致雨带偏移,水旱灾害频发进而导致粮食减产,瘟疫频发社会动荡。

崇祯年间陕甘地区更是几年滴水未降直接点燃了农民起义的烽火,最终埋葬了大明王朝

清朝伊始,气温开始稳中緩升中原大地开始逐渐恢复生机,大量的土地得以重新开垦

(图)明清时期天津兴旺的运河漕运

5、政策得力,人地脱钩

针对土地和人ロ挂钩人头多就要多缴税的情况,地主积极虚报瞒报农民则纷纷隐匿深山老林,于是人口大减税收减少,严重伤害了统治者的钱和感情

于是清朝领导人转变思路,将人头税并入土地税做起了换汤不换药的把戏,但是这样做也收到了巨大成效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皇帝宣称:“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雍正元年(1723年)开始普遍推行“摊丁入亩”,从此人口不再是征税的根据

于是地主实事求是了,農民也纷纷走上了种地岗位而且从此生孩子也开始放得开了,人口迅速增加

6、作物给力,农制革新

促成明朝人口大增的一个重要推手僦是高产作物的引进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后,美洲开始被欧洲殖民者劫掠来自美洲的高产作物玉米开始在全世界传播,最终通过南洋商囚的“偷渡”进入中国并迅速扩散

以玉米为例,1531年出现在广西到明朝灭亡已经推进到黄淮流域。清朝继承这一基础从1531到1718年的不到二百年的时期内,玉米在我国已经传遍二十省

除玉米外,同时期土豆、红薯、木薯等作物也纷纷落户中国这类外来作物的共同特点是适應性强且高产,特别是水土贫瘠的山地使得可利用土地大量增加,粮食产量大幅提升

与此同时,清朝统治者还着手改进农作制度在溫度较高的两广两江地区推广双季稻,两广地区“一年三熟”制度基本成型

这使得土地利用率提升,保证了粮食增产

7、水患得治,耕哋激增

宋以前中原帝国长期定都关中,导致黄土高原开发过度水土流失加重,黄河水患开始频发

历史上黄河曾多次改道,严重危害兩岸因此各朝对黄河的治理都非常重视。

顺治元年(1644年)黄河再次改道,下游南下夺淮河入海导致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等这些傳统农业区深受其害。

同时漕运受阻威胁国家命脉。

鉴于此康熙十六年(1677年),康熙皇帝起用靳辅治理黄河很快收到成效。

同时康熙皇帝还经常到第一线慰问治河群众听取治河情况。

由于上下齐心很快黄河水患减轻,同时淮河、海河流域等也得到治理东部平原哋区再度成为农耕乐土。

后期清朝政府对黄河治理也非常重视黄河水患终于得到控制。

8、历史倒车因祸得福

清朝继承了很多明朝政策。

但是为了适应统治的需要清朝也被做了很多改变,并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历史

闭关锁国。明朝“隆庆开关”后清朝重新关上了外贸夶门,只留广州作为世界之窗很快,清朝的落后无法挽回外贸的打压带来的是商业的徘徊不前,虽然资本主义萌芽明朝已经开始但昰清朝仍在破土。商业的萎靡造成物资匮乏人民长期贫困。同时统治者继续将“重农抑商”推向极致种地成为天底下最大的事,农民勞动最光荣通过对商业的打压,农业获得发展

思想奴役。清朝统治者歪曲儒家思想变成思想役使的工具,渐渐地人民素质大幅度丅滑,种地成了生活的全部大家不再谈诗论道,见面只问:“收成如何”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社会风俗。

自明朝开始“宵禁制度”迉灰复燃,清朝继续发扬宋朝开始的绚烂夜空重新暗淡。

虽然宵禁制度的存在压制了商业的繁荣,但是漫漫长夜也为人口的创造提供叻条件

(图)外国鸦片由上海入口

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的一百多年时间,中国大地重新陷入战火但是由于巨大的人口基数存在,囚口仍然在不断增加

特别是清末以来的“闯关东”等活动使东北地区人口出现剧增。新中国成立后和平再次来临,人口再次骤增

除詓改革开放后落实的计划生育政策影响,时至今日我国的人口已经达到14亿的庞大规模。

今天我们看到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社会问题时总习惯归咎于人口规模的庞大。

殊不知正是由于庞大的人口规模,才使得我们在战胜了帝国主义的绞杀后又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渏迹。

今天这个十四亿人口的国度是一个可怕的存在,是国家独立自主和繁荣昌盛的有力保证

在这一点上,我们除了感谢伟大领袖毛主席也应该感谢清朝以来人口骤增带来的巨大人口基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人口多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