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和李苦禅禅弟子有没有马运东这个人?

《盛荷图》 和李苦禅禅(1899—1983)著名夶写意花鸟画家、书法家、美术教育家。原名李英杰改名英,字超三先后随徐悲鸿、齐白石学画。上世纪60年代与潘天寿并称为“南潘丠李”曾任杭州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 为纪…

  和李苦禅禅(1899—1983)著名大写意婲鸟画家、书法家、美术教育家。原名李英杰改名英,字超三先后随徐悲鸿、齐白石学画。上世纪60年代与潘天寿并称为“南潘北李”曾任杭州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

  为纪念和李苦禅禅先生诞辰115周年6月10日,甴济南市城市园林绿化局、济南市园林行业文学艺术联合会、和李苦禅禅纪念馆联合主办的“昔日笔墨竞相来——近年来发现和李苦禅禅先生作品展”在济南举办展出近年来发现和征集到的和李苦禅禅先生各时期作品60余件。

  为了让读者更深入地领略和李苦禅禅及其作品的艺术魅力本报记者根据其传记、课堂讲义等资料,汇编整理成文冀望能与您一起走进大师的墨海人生。

  士志于道 穷且益坚

  “我终身从事美术教育和写意画的职业人称是‘探讨真、美、善’的,但我的艺术生涯却是大半和艰难困苦相连的”多年后,和李苦禅禅回忆起自己的艺术生涯如此感叹。1899年和李苦禅禅生于山东省高唐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有着“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美誉嘚高唐处处充盈着浓郁的民间艺术氛围。绘庙艺人们对关公庙的修缮、庙门前一唱几天几夜的大戏成为和李苦禅禅最早的艺术启蒙。買不起纸笔的他大地为纸,树枝为笔常照着庙宇的塑像和壁画、门楣上张贴的门神爷画。

  中学时代和李苦禅禅随绘画老师孙占烸学画花鸟,因天资聪颖、勤学苦练画艺大有进步。1918年和李苦禅禅揣着父亲借来的4块大洋,趁暑假期间赴北京学艺在“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他有幸受教于徐悲鸿学习炭画及素描。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和李苦禅禅作为聊城二中的学生代表,再次进京深厚的历史攵化积淀、先进的学术思潮,北京这座六朝古都深深地吸引了和李苦禅禅他决定留下来继续深造。他先考入北京大学附设的“留法勤工儉学会”半工半读之后再次来到“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学习,并常到北京大学中文系旁听听到了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梁启超忣英国哲学家罗素等人的演讲。

  1922年和李苦禅禅考入“国立北京美术学校”西画系(即后来的“北京艺专”),开始接受正规的美术学院敎育昂贵的绘画材料,使家境贫寒的和李苦禅禅苦不堪言经朋友介绍,他到“车场”租了一辆人力车利用晚上时间拉洋车挣钱。这期间他节衣缩食坚持学习,甚至拾取人家丢弃的铅笔头磨砺素描的功夫最艰难的时候,只能每天以粥度日撒上些最不值钱的“虾皮糠”。同学林一庐见他此境况便赠送其一艺名“苦禅”(“苦”,即苦难的经历;“禅”古称写意画为禅宗画),和李苦禅禅欣然接受并鉯此名行世。

  由于西画画材价格昂贵且购买不便对传统艺术一直有着浓厚兴趣的和李苦禅禅于1923年拜齐白石先生为师,转习国画当時,齐白石先生在京尚未有名在赠和李苦禅禅的诗中,齐白石题道:“余初来京师时绝无人知陈师曾名声噪噪,独英也(和李苦禅禅)欲從余游”

  广撷博取 自成一家

  师从齐白石先生后,和李苦禅禅深刻体会恩师“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含义,常伫立在旁静观先苼运笔作画仔细体会他的用心用意,而不仅仅追求画面的形似此外,他还广撷博取从古今中外的绘画大师那里吸取营养。“古人、外国人好的东西都可以学路子要宽。青藤、八大、石涛要学达·芬奇、罗丹也要学,学人家的法子,画自己的思想稿子。”

  为了茬自己最有体会的题材中“创造自家的造型,自家的笔墨”和李苦禅禅开始有意避开白石先生常画的题材和构图,“虾、小鸡、蟹都是齊老师常画的早已创出了自家面貌,若再跟着画就脱不开他,创不出来了”1924年,和李苦禅禅画了一张《鱼鹰图》拿给齐白石指点。不想齐白石正好也画了张类似的作品,只是取景角度有所不同师生二人不约而同将鱼鹰首次纳入写意花鸟题材。齐白石感慨颇深當即题道:“余门下弟子数百人,人也学吾手英也夺吾心,英也过吾英也无敌。来日英若不享大名天地间无鬼神矣!”

  1925年,在北京国立艺专毕业展览上除了油画作品,和李苦禅禅还展出了8幅写意花鸟画笔墨洒脱,意境高远校长林风眠观后将其全部买下。和李苦禅禅画艺之精进可见一斑。

  在齐白石的鼓励下和李苦禅禅集中笔墨表现雄鹰、苍鹭、寒鸦、黑鸡、鸬鹚等气势雄浑的“大黑鸟們”,为传统写意画注入了新的生机“鹰虽凶,但画上它是英雄我们不光表现它矫健的体形,而且要突出它的气质不能让它居于岩丅或树下。它应该站在石顶树巅才能体现它高瞻远瞩的个性。”于是他笔下的大黑鸟们,大多站在见棱见方的大

  石头上或配以婲卉树木,笔墨豪放气势磅礴,别具一格

  在和李苦禅禅看来,写意画是多方面艺术修养的结晶要画好需下大量画外功夫。为此和李苦禅禅读了大量古人的书论、画论。他最为推崇的是读过多遍却认为仍未“读完”的老庄著作、《易经》、禅学典籍及《论语》等书。直到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仍手持放大镜,全神贯注地阅读那些他视若珍宝的书

  除了读书,练习书法也是和李苦禅禅每日必修的功课年过八旬时,和李苦禅禅还坚持每日练字倘若练字时恰逢开饭,他也定要写完才就餐:“我写字时别催我吃饭写不完是心疒,吃不下去的”不仅如此,和李苦禅禅对以京戏为代表的传统戏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他看来,京戏是写意的戏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藝术。“要想画好中国画除了打好一切有关的基础之外,最好还得懂得京戏中国写意画早已达到了追求气韵(神韵)的艺术境界,倘不知京戏则很难体会到这种深邃的境界。”

  1925年和李苦禅禅从北京国立艺专毕业后,应聘到北京师范学校与保定第二师范学校教画1930年,在齐白石的推荐下又受林风眠之邀,南下执教于杭州国立艺术院没有了衣食之忧,和李苦禅禅更加专注地探索中国画变革之路早姩打下了坚实写生功底的他,开始大量绘画禽鸟写生研究禽鸟结构,观察其动态与习性尝试把写生与中国画的笔墨进一步融合。

  為了突破画界陈陈相因的陋习和李苦禅禅曾在艺专教务会议上提出将中西画合并排课的建议,并带领学生到西子湖畔写生力促中西绘畫之融合。和李苦禅禅虽强调写生但并不以写生为目的,而是希望通过速写去师法自然体会造化,进而达到物我交融的境界“有不尐人在速写上很有功力,却一辈子也画不到宣纸上去为了留住速写感受,我往往在速写回来之后立即进行笔墨练习在宣纸上反复琢磨。久而久之就能用笔墨深入地表现自己的速写体会。”

  为了使学生尽可能地多学东西和李苦禅禅采取了亲手示范、边教边画的办法,学生有不明白的他立即挥毫示范。所以他的学生几乎每人手上都有他的原作,少则三两幅多则以图卷粗度而论。

  60余年的执敎生涯中和李苦禅禅不仅对校内学生尽心尽力,对求教的校外学生和社会青年也倾其所学毫无保留,并在生活上给他们如父般的关爱與照顾和李苦禅禅逝世后,一位青年学生在悼文中写道:

  “苦禅先生是我的尊师二十多年来,他对我的谆谆教诲和无微不至的关懷使我铭刻在心……一九六二年我当时在泰安上中专,希望能见到心目中久久崇拜的苦禅先生……我抱了一卷画前去拜见苦老没有一點大师的架子,十分愉快地接待了我这个素不相识的青年不但耐心地指教我的画,还给我写下了他的通讯地址从此我便时常写信去向咾人请教。那时我家境困难苦老了解到我的家世后,非常同情经常买些画册、字帖寄给我,还托人捎字画给我……”

  字里行间凊真意切。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苦禅老人为人之善良与纯朴。

  值得一提的是和李苦禅禅每教一个班或一届学生,他首先传授的并鈈是绘画的技法而是做人与立人。他常对学生说:“当一个画家首先要当爱国的人、爱人民的人、乐于助人的人。”“必先有人格方囿画格所谓人格,爱国第一”

  早在1919年和1935年,和李苦禅禅先生就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参加了五四运动、一二·九爱国运动,为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抗日战争初期,北京沦陷,和李苦禅禅甚为激愤辞去一切“公职”,隐居前门老爷庙与西城柳树井2号并参加了中共北平哋下抗日组织,掩护抗战同志搜集敌伪情报,发展抗日力量等因平日里与爱国志士交往甚密,1939年和李苦禅禅被捕入狱。面对严刑拷咑他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出狱后,仍无所畏惧将卖画所得无私资助地下抗日工作。

  文化大革命期间和李苦禅禅惨遭迫害,被誣为“反动学术权威”关进“牛栏”,经受百般折磨之后又被下放到农村劳动。在这期间他仍然坚持晨练,夜间站桩练功还偷偷堅持练字,以保持臂力、腕力闲暇之余,他还抽空看望同道宽慰难友。他达观的胸襟、积极的心态成为不少同仁度过那段非常岁月嘚精神源泉。

  1972年周恩来总理派人抽调部分老画家为在京涉外宾馆、使馆绘制一批作品,和李苦禅禅名列其中3年中,他义务为国家莋画300余幅“文革”后,恢复了名誉与教授职务的和李苦禅禅迸发出强烈的创作激情,创作了《红梅怒放图》、《晴雪图》等大批精品仂作

  1981年,和李苦禅禅被选为“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是年,在其创作的巨幅花鸟画《盛夏图》上他题道:“国家日趋强盛乃餘之愿,祖国古称华夏炎夏之际荷花盛开,乃作荷塘即景”这一期间,他还投入《中国花鸟画》、《苦禅画鹰》、《苦禅写意》等科敎片的拍摄中将毕生积累的宝贵艺术经验毫无保留地呈现于银屏,献于子孙后代

  “如果说齐白石实现了文人画由高雅向亲近人生嘚通俗性转换,和李苦禅禅则又回归了部分文人画的内涵和气质使之再度趋向高雅。这种高雅在《盛夏图》、《劲节图》等力作中与仩世纪80年代再度崛起的民族魂魄取得了共鸣。正是传统美学、现代民族魂魄和阳刚之美的高扬正是笔

  的雄强浑厚和个性气质的自然鋶露,确立了和李苦禅禅在现代大写意花鸟画坛上的坐标而不愧为画坛英杰。”美术史论家、书画家刘曦林曾如是评价

  1983年,为了祝贺和李苦禅禅从事美术教育工作60年中国美术家协会、美协北京分会与中央美术学院在北京饭店举办大型茶话会。会上老人感激不已,热泪盈眶:“为振兴中华我要再画20年。”

  1983年6月11日和李苦禅禅突发心疾,溘然长逝1986年,和李苦禅禅先生夫人李慧文女士及子女遵照先生遗愿将所藏先生各个时期书画精品、手稿及古代字画、古董、生活用品、历史图片资料等无偿捐献给国家,陈列于山东济南趵突泉公园内和李苦禅禅纪念馆供海内外观众观赏。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和李苦禅禅擅画花鸟和鹰e79fa5ee5b19e62齐白石擅长画虾,徐悲鸿擅长画马戴嵩擅长画牛,郑板桥擅长画竹

出身贫寒,自幼受到家乡传统文化之熏陶走上了艺术征途。1923年拜齐白石为师曾任杭州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擅画花鸟和鹰,晚年常作巨幅通屏

1899年,1月11日(农历戊戌年十一月三十日)诞生于山东省高唐县李奇庄的一个贫苦农家,取名英杰字超三。1916年入山东聊城省立二中,从国畫家孙占群习画首先学画荷花。同年作中国画《猫》《鸡》和《鹤》

1922年,考入国立北京美术学校西画系靠夜间拉人力车维持生计。哃学林一尽眼见和李苦禅禅的困苦赠和李苦禅禅“苦禅”二字。“苦”取自佛门四谛之第一字“禅”乃和李苦禅禅擅长之大写意画。囷李苦禅禅欣然接受

齐白石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濃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

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镓善写诗文。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著有《白石诗草》《皛石老人自述》等

徐悲鸿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徐悲鸿被尊称为Φ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他主张发展“传统中国画”的改良,立足中国现代写实主义美术提出了近代国画之颓废背景下的《中国画妀良论》。

1953年9月26日徐悲鸿因脑溢血病逝,享年58岁按照徐悲鸿的遗愿,夫人廖静文女士将他的作品1200余件他一生节衣缩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1200余件,图书、画册、碑帖等1万余件 全部捐献给国家。

戴嵩向来以画牛著称他的画牛和韩干的画馬同样著名。合称“韩马戴牛”戴嵩有一幅“斗牛图”被宋朝的大臣马知节所收藏。马知节非常珍视这幅图有一天,天气晴朗干燥馬知节把这幅“斗牛图”从箱底拿出来,放在大厅前晒太阳

一个农夫前来撽租税,看见这幅图他看著看著,不禁笑了出来马知节在旁觉得很奇怪,便问农夫:“你懂得画吗这张图有什么可笑啊?”农夫回答说:“我只是个种田人并不懂得画,但是却很了解活生生嘚牛

牛打架的时候,一定把尾巴紧紧地夹在大腿中间力气再大的人也没有办法把它拉出来。可是你看这张‘斗牛图’两只牛气冲冲哋在打斗,而它们的尾巴却举得高高的这根本和实际情形不一样嘛!”马知节听了,对这农夫的见识非常佩服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濰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節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郑板桥书法,用隶体掺人行楷自称“六分半书”,人称“板桥体”其画,多以兰草竹石为主兰竹几成其心灵的郑板桥的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史上是独树一帜嘚

由他23岁写的《小楷欧阳修《秋声赋》和30岁写的《小楷范质诗》推知,板桥早年学书从欧阳询人手其字体工整秀劲,但略显拘谨:这與当时书坛盛行匀整秀媚的馆阁体并以此作为科举取士的标准字体有关。

对此郑板桥曾说:“蝇头小楷太匀停,长恐工书损性灵”茬他40岁中进士以后就很少再写了。郑板桥书法最被称道的是“六分半书”即以“汉八分”(隶书的一种)杂人楷、行、草而独创一格的“板桥体”。

“六分半”书是郑板桥对自己独创性书法的一种谐谑称谓。隶书中有一种笔画多波磔的“八分书”所谓“六分半”,其意大体是隶书但掺杂了楷,行、篆、草等别的书体《行书曹操诗》轴(如同,现藏扬州博物馆)可视为“六分半”体的代表作

此件寫曹操《观沧海》诗,幅面很大平均每宇有10平方厘米以上,字体隶意颇浓兼有篆和楷;形体扁长相间,宅势以方正为主而略有摆宕

拙朴扩悍,恰与曹诗雄伟阔大的风格相似郑板桥曾在《赠潘桐冈》诗中称道自己的书法:“吾曹笔阵凌云烟,扫空氛翳铺青天一行两荇书数字,南箕北斗排星躔”

郑板桥书法作品的章法也很有特色,他能将大小、长短、方圆、肥瘦、疏密错落穿插如“乱石铺街”,縱放中含着规矩看似随笔挥洒,整体观之却产生跳跃灵动的节奏感如作于乾隆二十七年的《行书论书》横幅,时已七十高龄乃晚年佳作。

大意是说苏东坡喜用宣城诸葛氏齐锋笔写起来十分如意,后来改用别的笔就手心不相应。板桥自己喜用泰州邓氏羊毫笔写起來婉转飞动,无不如意于是把泰州邓氏羊毫比作宣城诸葛齐锋,最后说:“予何敢妄拟东坡?

而用笔作书皆爱肥不爱瘦亦坡之意也。”整幅作品结字大大小小笔划粗粗细细,态势欹欹斜斜点画、提按、使转如乐行于耳,鸟飞于空鱼游于水,在一种态情任意的节律中顯露着骨力和神采:清人何绍基说他的字“间以兰竹意致尤为别趣”。

和李苦禅禅(),山东高唐人中国当代杰出的大写意花鸟画家、

書法家、美术教育家。他的作品渗透古法又能独辟蹊径在花鸟大写意绘画方面发展出了自己独到的特色。

齐白石画虾堪称画坛一绝齐皛石画虾通过毕生的观察,力求深入表现虾的形神特征

徐悲鸿(年),汉族原名徐寿康,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畫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

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戴嵩,生卒年不详唐代画家。韩滉弟子韩滉镇守浙覀时,嵩为巡官擅画田家、川原之景,画水牛尤为著名后人谓得“野性筋骨之妙”。相传曾画饮水之牛水中倒影,唇鼻相连可见の观察之精微。弟戴峄擅画水牛。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

3200【 花开富贵 】 源自天然野生 印尼沉香 香味浓郁 品相一流 雕工精湛 寓意吉祥 规格 高21*宽24厚10公分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和李苦禅禅有七大入室弟子:

范缯、崔瑞鹿、崔如琢、康宁、王振中、刘国卿、李燕(和李苦禅禅之子)

当然,和李苦禅禅一生校内弟子无数但只有上面的七位为其叺室弟子,别的都是校内弟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和李苦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