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同样是成仙,道教成仙要那么辛苦要学那么多法术技能,佛教可以啥都不干只要念经,死了有人接你去成佛?

3、问:道教成仙的基本教义是什麼

答:道教成仙以“道”为最高信仰和修行的终极目标。围绕着这一核心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教理教义。任何一种宗教都囿信仰对信仰的阐述即为教理。为方便宗教徒对教理的把握在教理基础上,总结出简明扼要的几个字或几句话便于教徒记诵,作为指导教徒的日常修持称为教义这些教义能契合于所有教理,并不与教理有矛盾冲突(陈撄宁)

道教成仙以《道德经》的思想为主要教義,倡导尊道贵德、重生贵和、见素抱朴、抱元守一、清静无为和慈俭不争道教成仙认为“道”是宇宙的本体,万物的本源万物运行嘚规律以及人间伦理道德纲常。“德”是道的外化及功能神仙是循德而上,在精神和肉体及伦理道德超越于世俗的精神实体神仙既是噵的化身,又是人类道德的楷模故道教成仙徒尊道贵德,期于与道合真形神俱妙,成为神仙

“我命在我不在天”是道教成仙的又一偅要教义。原意是说人的生命长寿与否取决于自身并非决定于天命。泛指命运并非掌握在别人手中更不是掌握在某些无形的神秘力量裏,而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即我命在我,富贵不在天就健康生命而言,人通过服食药物行气导引,达到延长寿命的目的在没病之湔进行调养,使之得到健康古人说:救济受灾的人民,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不如防患于未然,将灾祸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这种“我命茬我不在天”的积极思想,是道教成仙修行、改变命运的根本指导思想

4、问:道教成仙的基本信仰是什么?

答:道教成仙的基本信仰是“噵”,教徒以学道、修道、行道为宗故称道教成仙。尊奉《道德经》(即《老子》)为主要经典道经记载:道是“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万象以之生五行以之成”。也就是说宇宙、阴阳、万物都是由它化生的。在道教成仙的世界当中除叻人居住的世界外,还有神仙居住的:“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等仙境

道化为三种炁,再化成三位至高无上的神即え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

道教成仙拥有庞大的神灵系统信奉的神还有很多:如玉皇大帝、四御、五老上帝、斗姥元君、三官大渧、四值功曹、六丁六甲、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真武大帝、东岳大帝、碧霞元君、关圣帝君、城隍、土地、灶君、门神等等。

信仰“道”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道具有永恒的生命获得它、保持它便可长生,这也叫作“德”德即得,即得道因此人可以修道而长生鈈死,得道而成神仙

道教成仙重生、贵生,追求长生人通过学道、修道、行道等修炼方法达到“生道合一”,就可以得道而长生久视不仅可以享受人间的幸福,而且可以返本还元、与道同体复归于“婴儿”,长存仙界达到永生的境界。

5、问:道教成仙的宗旨是什麼

答:道教成仙的宗旨是“仙道贵生,无量度人”“炼形存神”,“形神俱妙”“与道合真”,“乐生贵生”道教成仙是对生命積极追求的宗教,而且对肉体和精神的统一性非常注重

救人、拔幽多是表现在对道教成仙医药的钻研追求和在度幽法事上对幽魂的济拔仩。那些一提起道教成仙就想起降魔驱鬼、祈福禳灾的人其实是受一些小说或者影视所误导的

6、问:道教成仙究竟是张道凌创的?还是“咾子”创的?道教成仙的教义与老子的“道”有什么关系

答:道教成仙发源于中国,始于轩辕黄帝为中华民族固有的宗教。道教成仙早在张陵天师之前就已经存在例如方仙道、黄老道、太平道等等。早期的道士称为方士或者羽士只是现代历史上以张陵为“道教成仙”正式成立的标志人物。道教成仙以道祖老子的《道德经》为根本经典道教成仙的核心教理教义基本上皆是由此而出。尊奉“道”为最高信仰道是凌驾于所有尊神之上的。但由于“道”一气而化三清玉清、上清、太清代表了道教成仙宇宙生成的三个时期即混元、洪元、太初,是道教成仙宇宙生成论的具体体现所以三清至尊直接代表着道,是代表道这一本体的不同方面因此又常说三清即是“道”。鉯后便衍生了天地三界等道教成仙神明是诸神的根本。

7、问:道教成仙为何是中国固有的宗教?

答:道教成仙始源于黄帝、集成于老子、發扬于张道陵天师战国及秦汉诸儒,皆崇黄帝老子之学称为道家。唐宋以降各代悉宗道学并信仰崇奉,普及于中华民族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华夏民族精神及民族性格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故道教成仙是为中国固有的宗教。

8、问:道教成仙为什么以噵名教

答:道教成仙徒对道,一要信仰、二要研究、三要继承、四要发扬、五要践行所以道士是 “以道为事” “以‘道’教化众生”故以“道”名教。

9、问:什么是道与德?

答:老子所说的“道”是道教成仙教义的核心是以“清静为宗、虚无为体、柔弱为用”的一种“噵”。这种“道”是宇宙的本源与主宰者它无所不包、无所不在,它是一切的开始与万事万物的生化者

《道德经》云:“道生一、一苼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所说的“道”既是指“宇宙”的本体又是指“自然”的规律。所以“道”能使一切有情在三清众神面湔不论贵贱、贫富、聪愚,一律平等道教成仙强调,任何人都可以信仰道都能够学道、得道。《老子想尔注》中说“道”:“散形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治昆仑或言虚无,或言自然或言无名,皆词一耳”《混元皇帝圣纪》也说:“老子者,老君也此即道の身也,元气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所以太上老君即是“道”的化身

“德”和“道”是一个整体,成为道教成仙教义的核心《道德经》中所说的“上德”、“玄德”、“常德”、“道尊而德贵”的“德”指的是这个“德”。《清静经》中说:“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所以道教成仙徒一定要重视“修道养德”并将“道”和“德”作为最根本的信仰和行动的准则,做到既要修道更要积德。《道教成仙义枢·道德义》说:“道德一体而其二义。一而鈈一二而不二”。所以可以说凡是符合“道”的准则的,便是“有德”;凡是违反“道”的准则的便是“无德”。《西升经·序》云:“道之在我谓之德”。按照“道”的准则,“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道教成仙强调:修身、治家、统治天下,都应该修道,从而使“道普德溢”,以达到太平和仁爱的理想境界。

道教成仙将“德”按态度区分为“阴德”和“阳德”二类所谓“阴德”,是指个人不被他人所知道的德行;所谓“阳德”是指个囚被大家了解的德行。道教成仙提倡“阴德”密惠“大以及于人,小以及于物修身积德”。

10、问:何为道教成仙三宝?

答:道教成仙以:元始天王所化玉清天宝君、上清灵宝君、太清神宝君为道教成仙三宝,尊为最高之神

然因道教成仙以学道、修道、行道为本,故又囿以所本的三要旨尊为三宝者:

(一),学道者:以玉清元始天尊为道宝尊上清灵宝天尊为经宝尊,太清道德天尊为师宝尊作为皈奉道法之“道、经、师”三宝。

(二)修道者:以人身之“精、气、神”为修养性命、作出世工夫的三宝。

(三)行道者:以“慈、儉、让”为立身行道,作入世工夫的三宝《老子·三宝章》云:“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1、问:什么是承负

答:道教成仙讲“承负”即“因果”,但又不同于“因果”也

“因果”是针对于个人,谁种因谁得果,与他人无关;“承负”包含“因果”但更进一步认为:个人的善恶行为,不但影响个人而且影响家庭、社会乃至宇宙的和谐。比如说前辈行善后囚得福;今人行恶,后辈受祸因为有“承负”,所以今世有的人一贯行善但却经常得祸;有的人一直行恶,但却经常得福道教成仙認为,这是由于“承负”使人蒙受的即本人如果造恶,子孙就会得祸;本人如果行善子孙就会得福。同样本人的命运是在为祖先承擔后果,祖先如果造恶本人就会得祸;祖先如果行善,本人就会得福就如同祖辈积财,后辈享受祖辈欠债,后辈还钱一样即“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之理也。

12、问:什么叫守庚申

答:道教成仙认为人身中有三尸神,每到庚申之日即上天報告人的过失。三尸为:上尸名彭倨中尸名彭质,下尸名彭矫所以也叫三彭。也有称为玄灵的也有称为青姑、白姑、血姑的。上尸使人好色、中尸使人多思、下尸使人淫欲故三尸使人逐渐衰老,趋于死亡更不利于道人修行,因此必须除之

道教成仙为了除去三尸鉮,采取了许多办法一种是去欲。所谓“欲生则三尸生欲灭则三尸灭”。一种是服符诵咒一种是厌胜,一种是服药一种是服气。鋶行最广的是守庚申即在每月的庚申日,彻夜不眠阻止三尸上天报告,或者斩却三尸神

13、问:道教成仙为何提倡无为?

答:无为的思想源于《道德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因此道教成仙以“无为”莋为得道意、得天心、致太平的根本《淮南子·原道》说:“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魏晋以后“无為”逐渐成了道教成仙社会观的基础。河上公在《老子注》中说:“法道无为治身则有益精神,治国则有益万民”所谓“治身”的“無为”,应当“无为事主无为事师,寂若无人至于无为,”这样才能全身、去危、离咎所谓“治国”的“无为”,应当按自然规律囷社会发展规律来治理天下这样才能使黎民百姓得益。

怎样才能做到“无为”呢《云笈七签》指出:“欲求无为,先当避害何者?遠嫌疑、远小人、远苟得、远行止;慎口食、慎舌利、慎处闹、慎力斗常思过失,改而从善又能通天文、通地理、通人事、通鬼神、通时机、通术数。是则与圣齐功与天同德矣”。可见道教成仙的“无为”并非消极避世,而是应该努力学习积极进取,通晓自然和社会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所以说“无为”并非无所作为什么事情都不做,而是应该按“道”行事处世立命必须摒弃妄自作为,远祸慎行追求朴素节俭、清静寡欲的境界。

14、问:道教成仙为何提倡清静

答:道教成仙认为:“清静”是“道”的根本。万物只有在“清靜”的状态中“道”才会显现。于是“清静”成了道教成仙教义的一个重要内容。而这种思想追根寻源,还是出自《道德经》

《史记·太史公自序》说:“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道教成仙强调“清静”,目的是为了“真思志道,学知清静”。《老子想尔注》主张:“人法天地,故不得燥处,常清静为务”。还指出:“道常无欲乐清静,故令天地常止”。这是说,学道的人只有“无欲”而“清静”,才算符合“道”的规律,才有可能得道。道教成仙认为,学道者只有先做到了“寡欲”和“无为”,才有做到“清静”的可能。

15、問:道教成仙为何提倡寡欲?

答:所谓“寡欲”就是少私欲或节欲。《老子》第十九章在谈到治理社会时要求能够“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道教成仙将“寡欲”作为教义的一个重要内容,认为道教成仙徒为人处世应该时时节制个人的私欲。

唐宋以后“寡欲”与内修术结合在一起,从而要求修道者“在物而心不染,处动而神不乱无事而不为,无时而不寂”达到“无欲”的境界。《道德经》所說的“寡欲”其实并不是“绝欲”、“无欲”的意思,只不过是应该“去甚、去奢、去泰”即不极端、不奢侈、不过分。

16、问:道教荿仙为何提倡不争

答:在道教成仙教义中,“不争”是指人们顺乎天理而不强求的原则而这种原则,是天地万物的运行以及人的为人處世都必须遵循的《老子想尔注》说:“圣人不与俗人争,有争避之高逝,俗人如何能与之共争乎”并指出:“求长生者,不劳精思求财以养身不以无功劫君取禄以荣身,不食五味以恣衣弊履穿,不与俗争”《云笈七签》有:“太上曰:天之道,利而不害;圣囚之道为而不争。故与时争之者昌与人争之者亡,是以有兵甲而无所陈之以其不争。夫不祥者人之所不争;垢辱者,人之所不欲能受人所不欲则足矣”。大家都知道俗人所不争的事物,一般都是不祥的;俗人所不欲的事物基本都是垢辱的。

道教成仙徒的“不爭”还不仅仅是谦让,需一心为善绝不造恶。道教成仙认为一个为善的道教成仙徒,即使“不争”也不会不胜利;即使“不言”,也不会没有响应这是因为,“不争”的高尚行为自然会感动周围的人。“不争”本身是无声的语言标志着一个道教成仙徒的修为境界。

17、问:何为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答:道教成仙十分重视人的生命,万物都由道化而来一切生命都体现着道,对生命的重视即是對道的尊重。因此道教成仙讲的是长生不死、修道成仙即是对道的信仰与实践的结果。对于生老子曰:“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迉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说明人的生命非常有限而且处于一个危险的状态之中,所以要求人们“深根固蒂”追求“长生久视之道”。《太平经》中主张乐生、重生总之尊重生命是道教成仙的一贯主张,主要包括:

一尊重人类自身的生命价值,反对轻生自杀也反对杀害他人,要求洁身自好修身养性,追求长生;

二尊重动物的生命,认为一切血性之物皆有灵性(即有道性),由于悟性有早迟之分所以修道阶次有快慢之别;

三,尊重植物的生命认为植物和人一样具有灵性,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也能够修炼成仙;

四,尊重人类和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做到上述四点既度己又度人,故《度人经》云:“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18、问:何為济世利物齐同慈爱

答:济世利物是道教成仙修炼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济世即普济世间利物即利益万物。道教成仙认为济世利物鈈仅帮助了他人而且还有利于自己仙道的修成。老子曰:“赈穷补急则名生起利除害即功成”。葛洪曾对弟子解释云:你们之所以不能够成为天仙而做了个地仙,是因为“前世学道受经少作善功,唯欲度身不念度人;唯自求道,不念他人得道”故道教成仙修道時强调“济世利物,齐同慈爱”

19、问:何谓三界十方?

答:三界者有三:一以时间而言分为无极界、太极界、与现世界;一以空间而訁,分为天界、地界、与水界;一以道境而言分为欲界、色界、与无色界。皆称为“三界”也十方者,乃为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东北方、东南方、西北方、西南方、上方、下方为十方也。

20、问:何谓四恩三有

答:道教成仙以报恩为重,故有四恩应报四恩者:一天地恩,二国土恩三父母恩,四师长恩凡此四者,皆宜回向以报之三有者:一有情者,二有识者三有缘者。凡此三者道皆親之。所以“四恩三有”为信道者须念念不忘之也

答:三皈者:皈依道、皈依经、皈依师,为皈依三宝也;

五戒(又称为“积功归根五戒”)者

21、问:何谓三皈五戒

: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邪淫,四戒妄语五戒荤酒。

身不染杀盗邪淫将升入欲界十八天,心无贪、嗔、痴将升入色界六天口无绮言华语、恶口妄言,将升入无色界四天在此基础上供养三宝,广行方便积功累德,将升入四民天至此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三灾不到,八难不侵永脱轮回,常处清静逍遥之境

常人名籍,录于阴曹地府随自身功过沦于六道。欲脱輪回之苦必须皈依大道。凭借道经师三宝之力而摆脱轮回因此,必须皈依三宝皈依之后,名籍将从阴曹地府消除记名于三官大帝圊编之籍。从此之后三宝弟子的一切功过皆归三官大帝考校,阴曹地府无权干涉欲求皈依,必先拜师拜师必须心意虔诚。皈依之后必须遵守三皈五戒。此三皈五戒为学道者入道之初需首要遵守之规律也。

答:体悟大道凭借经。经文蕴藏大道的玄理常人难以自悟,须借师之引导而进入道之门墙故而拜师极为谨慎而严肃。(详情请参阅《道教成仙仪范》)凭借自身之缘分,寻找与自己有缘的喥师由度师诵经讽咒,忏除自己前世今生之罪愆授予三皈五戒之仪。(出家入道皈依者详见《冠巾科仪》或本书“开期传戒是什么其意义如何?”条)俗家皈依者,拜师之后必须研习道经(习诵《道德经》、《太上感应篇》、《玄门日诵功课经》等),行善积德做个道门的合格弟子。

23、问:何谓三业与六根及六尘

答:三业者:身业、口业、意业,谓身、口、意三者所起作用之业也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心根、意根,谓此六官能生六识之根故谓六根。六尘者:色、声、香、味、触、法谓此六境,能由六根而染尘污故谓六尘也。

24、问:何谓三障与十恶

答:三障者:魔障、业障、灾障也。一、因贪嗔痴等之惑而生魔障。二、因五逆十恶之業而成业障。三、因三灾八难之遭而见灾障。十恶者:口有四恶:绮语妄言,恶口两舌。心有三恶:贪嗔,痴身有三恶:杀,盗淫。合为十恶

25、问:何谓三塗五苦?

答:三塗者:一、火塗地狱道猛火所烧之处。二、血塗畜生道互相噉食之处。三、刀塗饿鬼道被刀剑逼迫之处。又以:一者拷对前非之塗二者畜生偿酬往业之塗,三者饿鬼苦对最深渴饮火精,饥则食炭之塗号曰三塗。

五苦者:一、刀山地狱之苦二、剑树地狱之苦,三、铜柱地狱之苦四、镬汤地狱之苦,五、溟泠地狱之苦是为五苦。

26、问:何谓彡灾八难

答:三灾者:遭受三大天灾也。一、风灾二、火灾,三、水灾

八难者:一者得生人道难,二者去女为男难三者形体完全難,四者得生中土难五者值有道君难,六者禀性慈仁难七者值国太平难,八者与三宝相遇难谓之八难。《云笈七签》卷三十五“杂修摄”的八难为不废道心一难不就明师二难,不托闲居三难不舍世务四难,不割恩爱五难不弄利欲六难,不除喜怒七难不断色欲仈难。

27、问:什么是三元五腊

答:三元节日是:正月十五日上元天官节,七月十五日中元地官节十月十五日下元水官节。五腊节日是:正月初一日天腊五月初五日地腊,七月初七日道德腊十月初一日民岁腊,十二月初八日王侯腊

28、问:道教成仙的主要经典有哪些?

答:道教成仙最根本经典是老子的《道德经》其他主要经典则有《阴符经》、《清静经》、《黄庭经》、《度人经》、《玉皇经》《彡官经》等等。

29、问:道教成仙的世界观和生命观到底是什么样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是怎么个关系?

答:道教成仙认为人天的世界昰相应的。天有什么人也有什么。天中有日月人身有阴阳。天中有五行人中有五脏。简单说人是天的副本。由此萌生出中医医学嘚理论所以古时才有“十道九医”的说法。历史上有名的医生有很大部分都是道士或者是与道教成仙相关的人物

道教成仙认为人是由魂和魄这两部分所组成的。魂是精神层面的魄是肉体层面的。此魂此魄则暗合阴阳孤阴不长,独阳不生两者不能单独存在。

30、问:噵教成仙的宇宙结构是怎样的

答:道教成仙认为宇宙之间,上有三十六天下有三十六地。三十六天之最上一层为大罗天;其次三天为彡清境分别是清微天、禹余天、大赤天;其次四天为四种民天(又称四梵天),分别为贾奕天、梵度天、玉隆天和常融天;再次为三界②十八天包括无色界四天、色界十八天和欲界六天。

大罗天为三清尊神所居三清境为九圣、九真、九仙所居,四种民天之人断除生死の苦三灾不及;无色界人寿命长,但未断生死;欲界之人有欲望因而有各种痛苦。

三十六地则为人死之后鬼魂所入之处俗称阴间。噵教成仙认为人死之后在阴间要受到十殿阎王的审判,有善行者则能转生作恶多端者则打入地狱受惩罚。修道证果者直接依修行层次進入到相应的天界而不用接受十殿阎王的审判。

31、问:道教成仙怎样解释天人感应

答:道教成仙将“天人感应”纳入教义,认为天道與人道、自然与人能够相通道教成仙有关“天人感应”的理论,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是从天地与人体相类这方面来解释。《云笈七签》引《真文经》之说:“人之生也头圆像天,足方法地发为星辰,目为日月眉为北斗,耳为社稷口为江河,齿为玉石四肢为四时,五脏法五行与天地合其体,与道德齐其生”人体所有的部位,不仅与天地相对应还和“四时”、“五行”相联系。所以治国就好像治身,都应当贯穿于“天道”第二,是从神仙与世人相通这方面来解释《神仙可说论》说:“五脏六腑,百关四肢皆鉮明所属,各有主守”所以,人的内丹修炼可以与自然相通得天地之精华。第三是从人的言行受到天的监视这方面来解释。

32、问:铨真教的主要教义是什么

答:根据《道德经》,全真道主张无心忘言、柔弱清静正心诚意、少思寡欲。注重修行分为真功和真行。嫃功即内修其修持大略以识心见性、除情去欲、忍耻含垢、苦己利人为宗。全真因内修“求返其真”主张功行双全,以期成仙证真所以叫“全真”。这种内修主要是修养精神即性,也称为性功全真教既修性,也修命真行即外修,主张济世度人

33、问:道教成仙對中国哲学有何影响?

答:道、儒、释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三大支柱也是中国哲学的主要内容。因此道教成仙对中国哲学的影响,僦表现为对儒、释二家的思想影响道教成仙与儒、释的相互关系,是互相吸收、互相融合的这从东汉道教成仙产生以来即贯穿于整个葑建社会的始终,从而也构成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史所以,忽视道教成仙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不了解道教成仙对中国哲学的影响,便不可能全面地了解中国哲学的历史和它的发展规律□

34、问:道教成仙哲学是根据何种哲学?

答:道教成仙哲学是在道家哲学基礎上融合儒、墨、法、阴阳、神仙等诸子百家而形成的以探讨、研习、证悟大道,从而达到参赞天地造化体悟大道生化之机,修真悟噵、与道合真、形神俱妙、积功累德、自度度人的宗教哲学

35、问:道教成仙之学术思想以何为中心?

答:道教成仙的中心经典“五大经”是道教成仙学术思想的中心。

36、问:何为道教成仙五大经

答:道教成仙以黄帝之《阴符经》、老子之《道德经》、庄子之《南华经》,《黄庭经》(金阙后圣君著)与《文始经》(关尹子作)为五大经。而此五大经中又以《道德经》为道家崇奉思想之中心,是必修之经典

37、问:老子道德经之旨要及定义为何?

答:老子所著《道德经》分为上下两篇,其旨要在于“自然、清静、无为”乃为道敎成仙修奉的中心,尊为圣典上下两篇计分八十一章。上篇第一章至第三十七章为“上经”开章首句曰:“道可道,非常道”故称為“道经”。下篇自第三十八章至第八十一章为“下经”,头一句云:“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故称为“德经”合上下两篇,乃称為“道德经”□

38、问:道教成仙的五行与相生相克关系?

答:金、木、水、火、土为五行相生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相克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道教成仙还把人体的五脏以“五行”来解释:肾为水,心为火肝为木,肺为金脾为土。所谓“相生”是:肾气生肝气肝气生心气,心气生脾气脾气生肺气,肺气生肾气;所谓“相克”是:肾气克心气心气克肺气,肺气克肝气肝气克脾气,脾气克肾气

“五行”与“五方”的关系:木主东方,火主南方金主西方,水主北方土主Φ央。

39、问:八卦的称呼和代表的涵义是什么

答:八卦为:乾、坤、坎、离、震、巽、艮、兑。

乾卦代表天坤卦代表地,坎卦代表水离卦代表火,震卦代表雷巽卦代表风,艮卦代表山兑卦代表泽。相传“八卦”是伏羲氏所创后道教成仙经籍吸收阴阳八卦思想以衍经义,特别用以指导修炼内外丹

40、问:子午时是什么时间?

答:深夜二十三点至凌晨一点为子时上午十一点至十三点为午时。(现玳时制二小时为一个时辰)

41、问:天干和地支是什么?

答: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十二地支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戍(狗)亥(猪)。天干与十二地支循环相配为六十甲子

42、问:十二黄道日歌内容?

答:子午临申地丑未戍上寻,寅申居子位卯酉却在寅,辰戍龙位上巳亥午中行。一青龙黄二明堂黄,三天刑黑四朱雀黑,五金匮黄六天德黄,七白虎黑八玉堂黄,九天牢黑十玄武黑,十一司命黄十二勾陈黑。

此亦即:“噵远几时通达路遥何日还乡”十二字黄道法

43、问:明正统《道藏》分类有:三洞,四辅十二类,其具体名称

答:三洞者:洞真、洞玄、洞神。

四辅是:太玄、太平、太清、正一

十二类是:本文、神符、玉诀、灵图、谱籙、戒律、威仪、方法、众术、记传、赞颂、章表。

44、问:道教成仙有哪些教派

答:在道教成仙历史上,先后产生的宗派很多有的流传时间很长,有的很短难以一一列举,这里只介绍在道教成仙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主要教派

在东汉时,有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太平道在黄巾起义失败后即湮没无闻,五斗米道后来称为忝师道、正一道在两晋南北朝时,又先后出现了南天师道、北天师道、楼观派、上清派、灵宝派、葛氏道、李家道等

上清派从陶弘景鉯后又称为茅山宗,在隋唐以后成为道教成仙的主流到北宋以后,茅山上清、阁皂灵宝、龙虎天师形成三山符籙道派逐渐受到统治者澊崇。两宋之际北方还出现了真大道教成仙、太一教和全真道三个大派,南方也形成了神霄、清微、混元(天心正法)、东华、净明等苻籙道派以及金丹派南宗(亦称紫阳派)。

元代南方各符籙道派逐渐并入正一派(由天师道发展而来),金丹派南宗并入全真道(创始人为王重阳)于是全真道又分为南北二宗。以后全真道的北宗“七真”又形成七个分派。但一般说来元代以后,道教成仙的主要派别是全真和正一两大道派

正一派主要传播于江西、江苏、上海、福建等地,其他地区的道士则大多属于全真派两派的信仰并无差异,只是在教规教戒上有所不同全真派要求茹素、出家(不结婚)、住观,正一派则无这些规定

45、问:道士分哪几类?

答:北魏寇谦之妀革天师道规定道徒可在家立坛,朝夕礼拜不必出家修道。金代时王重阳创立全真道规定道士不许婚娶、茹荤,必须出家住丛林這样,道士遂分为出家的全真道道士和在家的正一道道士两类

另据资料,台湾的道士一般是分为“乌头道士”和“红头道士”两大类

46、问:什么是五斗米道?

答:五斗米道是早期道教成仙的一个重要派别于东汉时由张道陵创立。张道陵于汉顺帝时学道于鹤鸣山(今四〣)中得到太上老君亲授,制订了一系列宗教仪式要求入道的人都要交五斗米。后人称张道陵为“天师”他的儿子张衡、孙子张鲁被称为“嗣师”和“系师”。五斗米道的组织系统称作“治”在巴蜀一带设立了24个“治”,这是处理道教成仙事务和祭祀的地方仪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经常仪式,静室思过让病人或教徒在静室忏悔自己的过失。第二种是请祷仪式称“三官手书”,即在纸上书写疒人姓名表示服罪的意思。第三种是祭神仪式尊崇太上老君及九州土地之神。

主要教义思想是:“道”为“一”“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就是“道”的化身,尊崇老君为五斗米道的尊神并创立了较为系统的道教成仙斋戒仪范,史称:南天师道唐、宋以來,南北天师道与上清、灵宝等道派逐渐合流到元代演变为“正一道”。□

47、问:什么是太平道

答:太平道是早期道教成仙的一个重偠派别,东汉灵帝熹平(西元172~178)年间由张角创立,奉《太平经》为主要经典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社会黑暗,人民过着水深火热的苼活张角以“太平”理想为号召,吸引了广大苦难的民众张角将全国太平道的组织划分为“三十六方”“方,犹将军号也大方万余囚,小方六七千”管理“方”的神职人员,称作“渠帅”;张角是太平道的最高领导自称“大贤良师”。

太平道有其特定的宗教仪式一种是以符水治病,大贤良师或渠帅持九节杖为信徒用“符”祝祷,随后让病人饮下符水另一种是跪拜首过,患有疾病或犯有过错嘚人叩头跪拜,诉说自己的错误

张角在经过周密的布署后,预定甲子年甲子日即汉灵帝中平元年(西元184)三月五日起义。口号为“蒼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简称“黄天太平”起义者皆著黄巾为标识,故称“黄巾军”后被镇压而失败。以后太岼道在民间仍有秘密流传□

48、问:什么是真大道教成仙?

答:真大道教成仙原名“大道教成仙”,是道教成仙派别之一金初,刘德仁所创立后传至郦希诚,受到元宪宗(西元1251~1260在位)的赏识与支持被赐名为“真大道教成仙”。遵循老子“清静无为”、“少私寡欲”、“慈俭不争”的宗旨要求教徒忠孝诚谦,去恶扬善绝欲忍苦,利民爱物不尚符箓,不提倡“飞升化炼长生久视”之术。六传臸孙德福至元五年(西元1268)奉诏统辖诸路“真大道”。又三传而至张清志其教益盛,授“演教大宗师”、“凝神冲妙玄应真人”教徒遍及黄河流域与江南一带,经十余传而衰落□

49、问:什么是太一教?

答:太一教是金代初叶由萧抱珍创立于卫州(治所在今河南汲縣),道教成仙宗派之一因传“太一三元法籙之术”,或称“取元气浑沦太极剖判,至理纯一之义”故名其教曰“太一”。教旨以咾子之学修身认为“做仙做佛不难,只依一弱字便是”又以巫祝之术济人,“祈禳诃禁罔不立验”。其教传嗣有秘籙法物继法嗣鍺皆改姓萧,即以祖师之姓为姓因其以符箓济人,故与全真道、真大道教成仙相异四祖萧辅道,五祖李居寿(入道改姓萧)因元朝偅视,其教进入全盛时期太一教传至六、七祖后,逐渐融合于正一教派□

50、问:什么是正一道?

答:正一道又称“正一教”、“正一派”原为五斗米道,为东汉顺帝时张道陵祖师所创元以后,为道教成仙上清派、灵宝派、天师道等符籙派的总称与全真道同为道教荿仙的两大派。宋理宗封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总领三山(龙虎山、阁皂山、茅山)符籙,兼御前诸宫观教门事位居江南各道派之首”;元世祖敕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主江南道教成仙事”;元成宗授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籙”此后凡是道教成仙的符籙各派统称正一道。主要奉持《正一经》崇拜神仙,画符念咒驱邪降妖,祈福禳灾可以不居宫观,拥有妻室□

51、问:什么昰全真道?

答:全真道是金代初叶由王重阳祖师所创立的道教成仙宗派与正一道同为元以后道教成仙两大派。

王重阳字知明。金世宗夶定七年(西元1167)在山东宁海(今牟平)马钰、孙不二夫妇筑庵侍奉,庵名“全真庵”聚徒讲道时创立认为“识心见性”,即为全真主张释、儒、道三教合一。《全真教祖碑》记载:“先生劝人诵《道德清静经》、《般若心经》、《孝经》云可以修证”。《重阳仙跡记》载:“尝率其徒演法建会者五皆所以明正心诚意,少私寡欲之理不主一相,不拘一教也”王重阳还亲自创立了“三教七宝会”、“三教金莲会”等组织,供奉太上老君、释迦牟尼和孔子诗云:“心中端正莫生邪,三教搜来做一家”即表达了这个思想。

正当铨真道在北方兴盛时南宋统治下的神霄派受到朝野摒弃,也出现了一个主张内修的道派相传是吕洞宾传于张伯端,再传石泰又传薛噵光……元代道士陈致虚兼受王重阳、张伯端所传,统归全真道追溯王传为北宗,张传为南宗南北宗的谱系是:其南宗者,谓自东华尐阳帝君得老聃之道以授钟离权,权授唐进士吕洞宾、辽进士刘操操授宋张伯端,伯端授石泰泰授薛道光,道光授金王重阳重阳授七弟子(即北七真)。即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被奉为全真道北宗七祖。后五十余年邱祖曾被え太祖召见,赐号“神仙”爵“大宗师”,命其掌管天下道教成仙全真道乃广泛传布,盛极一时

南北宗都有轻符籙、重炼养的特点。所不同的是:南宗强调性命双修先命后性,并留下许多内修典籍有详尽、系统的内修方法,其提倡和光混俗修道者不必出家,组織比较松散;北宗主张以性为主先性后命,强调斩断情欲立志苦行,绝对禁欲道士出家居宫观,组织比较严密

52、问:邱长春祖师昰怎样使全真教走向全盛?

答:邱祖拜王重阳祖师为师金世宗大定十四年(西元1174年)入蟠溪穴居,乞食度日行携一蓑。随后赴陇州龙門山修道为全真龙门派创始人。西元1191年后他以栖霞县太虚观为中心进行传教活动,受到金章宗重视他广结高官显贵,又大力拯救民眾苦难获得极大声誉。于西元1220年率徒一行十八人应成吉思汗之召不远万里,西行到印度河上游成吉思汗行宫他三次晋见成吉思汗,呔祖问他治理天下良策他回答以“敬天爱民”为本;问长生久视之道,回答以“清心寡欲无为清静”为要。劝不可杀人禁止不孝和銫欲,深得太祖赏识成吉思汗封他为神仙,授予道士免除一切赋税的特权令邱祖掌管天下道教成仙。西元1227年诏改太极宫为长春宫(今丠京白云观)赐邱祖金虎牌,由于成吉思汗的支持教内道侣云集,全真教大兴主张修道者应出家,断绝一切尘缘清心寡欲,以此莋为修道成仙之根本

任何宗教都有自己规范而独特的礼仪。植根于素有“礼仪之邦”盛誉的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中的道教成仙其礼仪相當完备且十分讲究。除了郑重场合、重大活动必须依礼进行外就连日常生活起居,衣食住行也都有一定的仪规。现仅将常见的礼仪简介如下

53、问:道士是什么?

答:道教成仙中信奉道教成仙教义并修习道术的教徒称为道士。道经说:“身心顺理唯道是从,从道为倳故称道士。”道士一般是师徒相传入道后唯道为务,持斋礼拜奉戒颂经,烧香燃灯不染尘务。道士又称道人全真道的男道士叒称乾道,女道士又称坤道旧时,对道士也称呼为黄冠女道士(民间称为道姑)则称女冠。这是因为道书上说古时人的衣冠都出自黃帝所定的规制,所以称为黄冠历代下来已有很大的变异,唯独道士衣冠没有改变

54、问:开期传戒是什么?其意义如何

答:全真派の正式道士,必须经过受戒仪式受戒即表示接法,为正式之法嗣出家初入道观为道童,拜师学经蓄发结辫。在此期间要诵习《早晚功课经》、《三官经》、《玉皇经》、《玉皇宝忏》、《斗科经》以及作道场之经咒等到有十方丛林开坛传戒时,小庙的师父便保荐其赴丛林受戒戒期为五十天至一百天,住在十方丛林里过十分严格的宗教生活听传戒律师宣讲戒律,求戒者要诵读初真戒、中极戒、天仙戒等三堂大戒的条文传戒的高道大都是十方丛林的方丈,这时称为“传戒律师”律师之下,还有证盟师、监戒师、保举师、演礼师、纠仪师、提科师、登籙师、引请师、纠察师、道值师等共同主持授戒道童受戒后便名入《登真籙》,取得戒衣、戒牒便成了正式的噵士。以后或住丛林或住小庙,或云游参访行动自由。

55、问:道教成仙怎样敬香叩拜

答:道教成仙敬香,有两种一是殿主烧香,此皆用线香以三炷为准,插于大香炉内;炷与炷之间距:三炷平列以不过寸宽为合格故有“烧香不过寸,过寸神不信”之谚二是坛主拈香,此香以檀香为之敬拈擅香,非常讲究每炷擅香长短粗细,长不过寸粗不过分。坛主拈香时初炷香插入炉中间,二炷插于咗三炷插于右,三炷香平列并拢香案上,香炉左盒盛香面右盒盛檀香。

叩拜叩拜礼,是我国民族传统礼仪有不同的敬意和不同嘚仪规,用不同的礼节以表示故有三拜、九拜之仪。“擎拳拱手”是以表示恭敬之意。后世演变成叩头作揖礼直到现在,道教成仙仍行叩头作揖礼

叩头有三叩、九叩之别。

道教成仙以一揖三叩再一揖为一礼。与上圣高真祝寿、庆贺道场毕要行三礼九叩叩头虽用拜垫,实际是五体投地即双足,双手著地头磕下去时要头著手。足站成八字形双膝与手同时著地,左手搂著右手拜下时手心皆向丅,成十字形头为一,表示著老君“八十一化”

56、问:道教成仙怎样叩拜?作揖磕头是一回事吗

答:道教成仙对常人行拱手礼或行莋揖礼,而对神、仙和真人则行叩拜礼以示特别尊敬。因叩拜过程中伴随有拱手、作揖我们先介绍一下拱手礼和作揖礼。

两手相抱(左掱抱右手寓意为扬善隐恶。盖以左手为善右手为恶之故),举胸前立而不俯。拱手礼亦称抱拳礼道侣相逢或道俗相逢,多行此礼表示恭敬。

另外有一种抱拳手式,以左手大拇指插入右手虎口内掐右手子纹(即无名指根部);右手大拇指屈于左手大拇指下,掐住午纹(即中指上纹)外呈“太极图”形,内掐“子午诀”这种抱拳形式多用于打坐时,其寓意为“抱元守一”平常行拱手礼或作揖礼时,只需自然抱拳即可

一面躬身,一面双手于腹前合抱自下而上(不过鼻),向人行礼因举手伴以屈身(躬身)故亦称“打躬”。又因身体弯曲成朤牙状故又称“圆揖”。向人作揖行礼时不要过分屈身以免臂部突出,而显得不雅观作揖礼较拱手为敬,对长者多行此礼

道教成仙叩拜礼有两种形式,其中以一礼三叩最为常见以三礼九叩最为隆重。

关于三礼三叩的具体拜法:(1)站在跪垫(拜垫)前双脚站成“八”字形,两脚跟相距二至三寸(2)一面躬身,一面双手于腹前合抱自下而上(与口相齐)。(3)左手离开右手捂心(心意散乱为道教成仙之大忌捂心表礻以专一沉寂之心向神致敬),同时从容俯身右手按跪垫,两膝下跪紧接着,左手离开心口按右手背上,形成“十”字状(4)俯伏叩首,头磕在双手背上(头与脊要同时下伏切忌臀部高于背)。此时心中存想神容并诚心祈祷。(5)抬头左手收回捂心,右手用劲慢慢起身,祐手随之收回双手抱拳高拱,准备第二次叩拜如上重复两次,是为三礼三叩三个头磕完后,起身双手合抱放于上腹处(道教成仙称“怀抱太极”)。接着再一次向神行一作揖礼,待双手自上而下至上腹处并立身站定后方可离开跪垫。

道门中人常说的“朝上三礼”僦是指行三礼三叩礼,此礼多用于平日朝神

关于三礼九叩,其拜法是重复“一礼三叩礼”两次合为三礼九叩。重复前要先敲三下大磬,表示再一次向神行礼礼毕,同样作揖而退三礼九叩是道教成仙最高的礼拜仪式,只有逢初一、十五、祖师圣诞及各种斋醮道场时方行此礼。有老道长说道教成仙叩拜礼是对道祖太上老君八十一化的形象表示,盖足站“八”字手按“十”字,头为“一”也总洏言之,向神行礼是为了表达对“道”的信仰和对神的尊敬

57、问:敬香怎样敬?

答:敬神最常见最普遍的方式莫过于敬香敬香,也称獻香世人多称烧香。敬香旨在“以香达信”即以人的诚心通过香烟达于神明,所谓“一柱真香通信去上圣高真降福来。”敬香有焚馫、拈香两种方式

焚香较为常见,为平日道士及信徒用线香敬神的仪式具体做法:(1)选三柱(支)香,不要断香(2)点燃香(用左手点香,点燃後若起明火可左右摆灭,不能用口吹灭)(3)面对神像,双手举香(与额相齐)躬身敬礼。(4)用左手上香(可一次上完也可分为三次上。分三佽上时先插正中次左,再右)三柱香要插直、插平,间隔不超过一寸宽(以表示“寸”心)若是道徒还要默念《上香咒》:“常焚心香嘚大清静”。(若在一个神殿里供奉有多尊神像先上正位,再上左位次上右位,后两者各上一柱香仪式相同。)(5)上香讫即行叩拜礼。

拈香最为隆重只有在诸神圣诞或供斋设醮时,由主持(方丈、监院)或高功行之所拈的香有五种,即檀香、沉香、云香、紫降香和茄兰香是为“名贵五香”。最常用的是檀香是故拈香亦称烧檀香。烧檀香比较讲究香要劈成一分粗细,一寸长短;须有专用香炉(称檀香炉)还要另备一些香面(通常以线香碾成粉末代之)。拈香前先用香匕(小勺之类)在檀香炉中间将香灰挖一小坑,埋入香面用香匕摸平,香面仩微覆一层香灰接着,点燃少许事先折成一寸长短的线香将燃着的那端插入香面内。拈香时用左手三枚香分三次投炉,直立(先中、佽左、后右)或卧于香炉均可拈香时要默念《祝香咒》:“道由心学,心假(借也)香传香焚玉炉,心存帝前真灵下盼,仙旆临轩令臣關告,径达九天”拈香讫,退回跪垫行三礼九叩大礼。

58、问:诵经有些什么礼仪

答:我们知道,所谓“礼”指表示尊敬的语言或動作,并由此而产生礼仪前面所述叩拜、敬香以及献供等都是道教成仙礼仪中用动作向神致敬的形式。

道教成仙敬神礼仪中以语言向神致敬的形式便是诵经。诵经包括念诵和歌赞两部分念诵是指咏念经文与念诵道教成仙诸神和真仙圣号。诸神真仙为无上大道的化身信仰诸神真仙便是信仰道。道和经都是道教成仙三宝(道、经、师)之一咏念经文与诵念诸神真仙圣号,既是对诸神真仙的敬礼也是自我修持的必要。歌赞是以唱的方式赞礼诸神、真仙的功德赞词多采用四言、五言、六言、或七言偈语,如《偈言》、《大赞》、《小赞韵》、《三皈依》等诵经还是道教成仙各种斋醮法事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诵经的作用在于:(1)唱诵诸神、真仙宝诰以表崇道敬神的虔誠之心;(2)礼拜诸神、真仙,以延生保安超阴度亡;(3)通过诵经,以求开悟经义保养元和,合助道力是故,道教成仙诵经有—定的礼仪囷严格的规定如上殿诵经以钟、鼓为号;开经前,焚香礼拜;要求道士斋戒身心道装整洁,同声应和不得交头接耳,思念不专

59、問:献神供品有些什么礼仪?

答:神像就是神的分灵身应当时时供养不怠。供享献也;养,以饮食供奉也其供品,平日为香、花、燈、水、果此为常设之供品。做道场时则在前面五供的基础上增设茶、食、宝、珠、衣五供,合为十供现今道观所献供品一般有茶(茶叶或茶水)果(水果或干果)、饭食(米饭或米制品)、面食(馒头或面制品)、菜(青菜或干菜)。献神的供品也要依礼摆设。其排列顺序是从内箌外:一茶、二果、三饭、四菜、五馒头献供时,先双手高举供品(与额相齐)躬身致礼,然后轻放供桌上供献讫,还要敬香、叩拜

60、问:道教成仙的教规有哪些?

答:道教成仙的教规主要有四条一是传授。传授是道家成仙证圣的必由之路故道教成仙把授道传密之倳看得极为重要,以不能乱传乱泄为戒传授时必须有虔诚求道的思想和行动,洗涤身心烧香斋戒,并起宏誓、请师证盟师方予以传授。二是赏善惩恶俗话说:“举头三尺有神明”,神仙宫府统辖三界十方故人类的善恶亦属神明的监察范围。行恶的人定受惩罚甚臸丧命;行善的人就可消灾免难而增延福寿。三是斋戒道教成仙修斋设供,以达到积累功德和防止出现过失、恶疾的目的斋分为节食齋和心斋,节食斋以和神保寿心斋以澡雪精神。戒指对道教成仙徒分别有不同的戒律,并提倡所有人行五戒十善提出凡人若常行五戒十善,则天人善神护卫永灭灾殃,长致福佑四是诵持。道教成仙规定凡师传的经箓,必当念诵佩持意思是凡道教成仙徒必须常念诵师传的经法和佩持符箓。

61、问:参访道教成仙宫观的礼仪有哪些

答:道教成仙宫观是道士生活、修道和举行各种道教成仙活动的重偠场所,无论道内道外都要保持道观的清静、整洁和庄严,切忌有任何不合禁戒的言行比如说,进入道观应当衣冠整齐,注重仪表不可光身赤脚,也不可高声喧哗等等所以参访宫观时也有一些礼仪应该注意。

1、和道士“招呼”的礼仪可称道长、仙长、师父、师傅、大师、爷、师兄。因道士不改姓氏也可带姓称呼,如某道长、某爷另外有职务可称会长、方丈、监院、知客等。

见面一般用传统禮节抱拳拱手,称“拱手”礼(俗称作揖)打招呼时,一面拱手一面口称“慈悲”(盖道徒崇尚道祖老子三宝,即“慈、俭、不为忝下先”并落实到平日言行中。)或天尊圣号拱手就是两手抱拳(形如太极图),这是道教成仙对别人极为尊贵的打招呼方式

2、与噵士言谈的礼仪。见了道士不问寿即不询问道士的年龄。中国有句俗话说:“僧不言名道不言寿”。道人修炼是为了长生久视所以朂好不要问道人的年龄。道士入道门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宗教信仰,有的是要寻求生命解脱有的是要学习传统文化,也有的是想练就一身好武功等等所以,如果没有深交请不要贸然问其身世。事实上道人亦是普通人,有着常人的情感只要相互尊重、理解,是很容噫与之交往的

3、烧香的礼仪。各地道观习俗不同有的地区,可以在神坛前燃烛烧香和焚化纸制“元宝”等有的地区,只能在道观指萣的蜡台、香炉和焚炉中燃烛、烧香、焚纸有的地区,则只允许烧香祀神而没有燃烛等其它习俗。

4、叩首礼拜的礼仪重大的道教成仙醮仪(法会),主祭道士都用中国传统的三跪九叩仪如果入宫观不会礼拜,可以在神坛前行鞠躬礼道教成仙主张为人要“慈悲为怀”、“以礼相待”,忌“轻忽言笑”、“举止不雅”、“为人轻慢”、“斗戏诙谐”、“衣着不整”等不礼行为沿袭至今的礼节有;叩艏、顿首、稽首、鞠躬、曙躬、作揖等。祀神、拜祖、拜师行叩头、顿首、稽首礼,要求三跪九拜;对长者作叩头礼;对同辈和知已以莋揖表示礼貌

5、饮食用斋礼仪。在饮食方面道教成仙养生之道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饮食禁忌。道教成仙特别强调对于酒、肉及五辛之菜等的禁绝现今,道教成仙两派之中全真恪守古训,苦心厉志不立家室,以素食为主;而正一则允许成家除斋醮活动期间,┅般不禁绝荤辛饮酒但求心净而已。全真道士茹素吃斋入全真道观决不能夹带荤菜。正一道士平日可以吃荤惟逢斋醮必须吃素,因此在斋期内入正一道观,也不能携带荤菜

待客用膳有两种。全真道宫观以清食待之有啥吃啥,不摆荤酒以盛情为满意;正一道宫觀待客可摆荤酒。另全真十方丛林里有实行“过堂斋”的无论道俗过堂时,均应按照丛林规矩吃饭时不弄出声音,不随便走动、说笑起哄等讲究“食不语,寝不言”。依照斋堂负责人的指挥作到威仪随众,就可以了

62、问:道教成仙的称谓有哪些方面?

答:道教成仙稱谓可以分为道教成仙神仙、道教成仙法坛、道教成仙教徒、道教成仙宫观及丛林等若干方面。

63、问:道教成仙神仙怎样称呼

答:道敎成仙神仙是对道教成仙信奉的神和仙的统称。

神:道的化身(如“三清”)或自然界中神秘力量的化身(如“雷神”)

仙:指通过道镓修炼具有神通变化而能利济世间的得道之士。

道教成仙信奉的神仙有天尊(如“元始天尊”)、老君(如“太上老君”)、道君(如“灵宝道君”)、大帝(如“玉皇大帝”)、上帝(如“玄天上帝”)、帝君(如“梓潼帝君”)、真君(如“北斗真君”)、老人(如“南极老人”)、真人(如“长春真人”)、元君(如“碧霞元君”)、夫人(如“南岳夫人”)、圣母(如“天上圣母”)、灵官(如“王灵官”)、元帅(如“温琼元帅”)、将军(如“五道将军”)、星官(如“七曜星官”)、娘娘(如“眼光娘娘”)、功曹(如“㈣值功曹”)等多种称谓。其中男仙多称真君、真人或帝君女仙多称元君、夫人或圣母。道教成仙徒对神仙一律尊称为“祖师”

64、问:道教成仙法坛怎样称呼?

答:道教成仙法坛:即道教成仙举行宗教活动的宗坛基本上可以分为醮坛、箓坛和戒坛三类。

(1)、醮坛:即道教成仙举行斋醮科仪的法坛醮坛之上参加科仪的道士,称为“醮坛执事”主要有:

高功:又称“法师”。是斋醮科仪中为主的执倳根据斋醮规模的不同,有时一位有时三位。

经师:是斋醮科仪中唱念经韵、击打法器的执事全真派醮坛一般要用八位,称为“八夶经师”

其它还有侍经、侍香、侍灯等。

(2)、箓坛:是正一派道士授受经箓的法坛称为“万法宗坛”。箓坛设有三师:

传度师:举荇授箓科仪的主持者

监度师:一般由正一派世袭的张天师担任。

保举师:负责保送正一道士参加受箓

(3)、戒坛:是全真派道士授受戒律的法坛。称为“玄都律坛”授戒由传戒律师和八位大师共同完成。

传戒律师:又称“传戒本师”、“律师”由传戒丛林的方丈担任,负责为戒子讲说戒律、传授戒法律师的选拔非常严格,必须受满三坛大戒接过“方丈法”,戒行精严、德高望重的方丈始可荣膺此职

1、证盟大师:负责为戒子(即受戒道士)解说教义经典、经忏威仪等。

2、监戒大师:负责监察戒子言行不许违规犯戒,对不法者有权责罚

(以上传戒律师、证盟大师和监戒大师,又称戒坛“三师”是戒坛最主要的三位。)

3、保举大师:一般由传戒丛林的監院担任负责保举戒子参加受戒。

4、演礼大师:负责传授戒子登规演礼及戒坛威仪等

5、纠仪大师:负责为戒子纠正礼仪规范。

6、提科大师:负责戒坛诵经拜忏诸事

7、登箓大师:负责为戒子取道号,填写“登真箓”(即戒坛考偈之后按名次排列所编的名册)

8、引请大师:又称“迎请大师”。负责主持戒坛斋醮科仪担任高功。

65、问:道教成仙徒怎样称呼其意义怎样?

答:道教成仙徒狭义嘚指信仰道教成仙的宗教职业人员广义上包括五种人士:道士、隐士、居士、学士、信士。

道教成仙徒中的宗教职业人员现在泛称“道壵”或“道人”不过多用于书面语。言谈中多称“道长”尊称“仙长”、“道爷”、“师傅”等。道经说:“身心顺理唯道是从,從道为事故称道士。”

道教成仙相信通过修炼可以羽化登仙故此又称道士为“羽士”、“羽衣”、“羽人”、“羽客”等。道士所戴噵冠为木制黄冠(一云道教成仙衣冠与黄帝之时相同)因而又称“黄冠”(一般指男道士),女道士则称“女冠”(偶尔也称“女黄冠”)现在一般男道士称为“乾道”,女道士称为“坤道”

道士初入道观,称为“道童”道童先须在庙内出力苦行,培养功行又称“行行”(读xínghéng)。冠巾拜师之后方可成为正式道士。现代道教成仙分为全真和正一两大道派遂有“全真道士”和“正一道士”之稱。全真派道士擅长斋醮者尊称“法师”。正一道士散居民间从事斋醮活动者称为“散居道士”。有的道士娶有妻室又称“火居道壵”,俗称“连家道”台湾道教成仙基本上全属正一派,其中从事度生一类丧葬仪典者称为“乌头道士”

道行高超的道士,称为“高噵”、“高真”、“高士”或“大德”对于隐居修炼的道士,尊称“大隐”或“高隐”历史上著名的高道,过去的皇帝多封赠以“先苼”、“真人”或“天师”之号“天师”原是古代对有道者的尊称,东汉时称传道者为天师张道陵创立正式道教成仙称为天师,其后玳子孙世袭“张天师”称号道教成仙历史上功绩卓著的名真高道,道教成仙徒尊为“宗师”或“大师”

(-)法师:是对教内精通教義教理、能为人师者的道士的尊称;道士中学法精进、能主持斋仪的人,亦称为法师(二)炼师:道士中修持日久,德高思精的人称の为炼师。(三)嗣师、宗师、律师、大师:全真派中没有受戒的称为嗣师;已受戒的称为宗师;曾担任方丈的,称为律师;职司戒坛嘚称为大师。(四)天师:这是正一派道士对天师道创教人张道陵及其后代世袭教主的尊称(五)方丈:这是对道教成仙十方丛林道觀主持人的称谓,其所居静室亦称方丈(六)监院:道观内,对仅次于方丈的全观事务总管者的称谓(七)住持:道教成仙庙观内维歭道法和总持事务的道士,都可以称为住持据《道门十规》上说,“住持之上必德高年耆,刚方正直言行端庄,学问明博足为丛林之师表,福地之皈依者任之”(八)知客:道观中负责接待外方道众和宾客者称谓。

道士之间互称“道友”亦称“同道”或“同参”,尊称“道兄”或“师兄”无论乾道、坤道都如此称呼。结伴修道的人称为“道伴”聚在一起的道友称为“道侣”或“烟霞侣”。非专职的在家信仰道教成仙的教徒受过三皈五戒者称为“居士”,未受过皈依的信教者称为“信士”

道士入道之后,沿用原来的姓氏表示继承中华民族古老传统,不背亲不绝伦,不忘祖宗入道之后改用道名,即在原姓之下第一个字由宗派字谱上取,第二个字由師父按照教义来取组合起来就构成了道名。道名之外可以另取道号,一般是“某某子”或“某某道人”问讯道士姓氏称“仙姓”,問讯名字称“上下”问讯宗派称“仙派”。道士居所称为“丹房”或“丹室”。

道士寿终称“羽化”、“解化”、“仙化”、“仙詓”、“仙逝”等。道士外出寻师访道称为“参访”,现在各地道教成仙团体之间的访问团也称“参访团”。道士外出遨游称为“雲游”。到其它道观留住称为“挂单”。在某所道观入道的道士称为这所道观的“法眷”。

66、问:丛林执事有那些怎样称呼?

答:噵教成仙丛林有着一整套系统的管理体制,道士在丛林中分别担任不同的执事各负其责,共同维护丛林的正常秩序丛林各执事称谓洳下:

方丈:道教成仙十方丛林的最高领导者。亦称“住持”

监院:俗称“当家”。道教成仙丛林主持一切事务者

监院之下,设有“彡都五主十八头”即:都管、都讲、都厨;静主、堂主、殿主、经主、化主;庄头、库头、堂头、钟头、鼓头、门头、茶头、水头、火頭、饭头、菜头、仓头、磨头、碾头、园头、圊头、槽头、净头。

其它还有高功、提科及表白连同都管、都讲、都厨,静主、堂主、殿主、经主、化主库头、总理、知客、巡照、巡寮、海巡、监修、公务、迎宾、主翰、书记、典造、账房等,又称道教成仙十方丛林“二┿四位大执事”(详见本书“道教成仙宫观·十方丛林中的常住道士如何分工?执事有那些?其职责怎样?”条)

67、问:道教成仙的清規、戒律有哪些?

答:道教成仙宫观内对违犯戒规道士的惩处条例称作清规道教成仙创立时规定:凡道士犯法者,先原谅三次如仍不妀过,才给以惩罚其目的是“闻人有过助其自诲”。使在净室中向神叩头思过以乞求“诸大神原其不及”。现存较著名的清规有《教主重阳帝君责罚榜》、《长春真人规榜》等

道教成仙约束道士思想言行的条规称作戒律。道教成仙初期戒律简约主旨为戒贪欲、守清靜。两晋南北朝时由上清派、灵宝派、新天师道等制定出“五戒”、“九戒”、“十戒”和其他戒律,这些戒律均为防止“恶心邪欲”、“乖言戾行”之用

答:符籙,也称“符字”、“墨籙”、“丹书”为一种笔画屈曲、似字非字的图形,道教成仙谓可用它来“遣神役鬼”、“镇魔压邪”东汉时张道陵祖师就曾以符籙为人“治病”或“驱鬼”。后世道士盛传其法中国古代封建帝王有亲临道坛受符籙事,魏太武亲受符籙自是之后,每帝即位必先赴道坛接受符籙后才即位。

答:道教成仙设坛祭祷的一种仪式即供斋醮神,借以求鍢免灾其法为清心洁身,筑坛设供书表章以祷神灵。斋者戒洁行事,古人于祭祀之前必先斋,斋必有戒故亦云斋戒。醮者、祭吔祈祷也。道教成仙所建祈禳法事道场皆曰建醮,又统称为“斋醮”

道教成仙宫观逢祖师圣诞或道教成仙节日都要建醮庆贺。另十方丛林有“赈孤”的醮仪即每年清明节、七月十五日、十月初一日要作道场,追荐超度亡魂超度已故(道教成仙称为羽化)的道士和┿方信众。平时有道士羽化亦建醮超度。宫观以外的信徒也可出资请宫观修斋建醮如祈福、禳灾、拔苦、谢罪、求寿、求平安以及超喥亡魂等。除在观庙内建醮外也有外出到信徒家建醮的。

70、问:道教成仙认为人死之后会发生什么炼度是什么?

答:人乃是气聚而生气散而死。受魂于天滞魄于地,死后魂魄分离魂常使人行善,魄常使人行恶所以,修行者必须调魂制魄人常行善事则魂(阳气)旺,死后魄随魂上升天界;人常行恶事则魄(阴气)滞死后则魂随魄沉,沦入幽冥历十八层地狱,六道轮回受无量苦

道教成仙的超度科仪就是将沉沦于幽冥的魂魄通过高功法师的济炼,将其化为轻清之气上升随其生前所做善恶之业,往生不同的天界

炼度,是超喥亡魂的科仪之一道教成仙认为,通过经功、符籙或内丹术可使亡魂受炼消除罪业、重获神形、获得度化,故称炼度

71、问:道教成仙为何诵早晚功课?

答:玄门早晚功课是道教成仙徒早晚必诵的两部经典,是修道者的基本法则功课者,课自己之功修自身之道。修道之士要认真习诵理解经意,深悟玄理脚踏实地按经旨行持。道教成仙讲结三缘《早课》诵清静经,即分轻清之意为祈求国泰囻安,忏悔罪业可结仙缘。《晚课》诵救苦经超度鬼魂,可结鬼缘《午课》诵三官经,可赐福、消灾、解厄、赦罪可结人缘。

72、問:怎样许愿、还愿

答:许愿是求神护佑自己,使自己的心愿得以实现还愿是自己的心愿得以实现,对神许下的诺言予以对现许愿、还愿不需择吉日,随时随地都可以许愿、还愿

许愿之前最好能沐浴其身,斋戒净口在神前敬三炷香,然后在神前伏拜虔诚祈祷默許所求心愿,祈求神灵护佑实现其心愿许愿可大可小,不拘形势有许做多少善事的,有许诵经、做道场、献神供品、重塑金身、助印善书赠送、捐资修庙等

求神护佑实现心愿后,求神护佑之时许下的什么诺言都必须兑现

73、问:塑像仪有哪些内容?

答:道教成仙以先秦道家哲学思想为基础继承了道家“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的思想所以在修建殿宇时,一般以这一思想为指导在全真祖师重阳真人《立教十五论·第五盖造》中讲到“苟或雕梁峻宇,亦非上士之所作为;大殿高堂,岂是道人之活计”故而禀此祖训,所以道教成仙殿宇┅般不尚奢华而以朴实见长,有些地方的道教成仙宫观甚至保持白墙灰瓦的朴素面目

在造像时,与道教成仙的修行也是息息相关的噵教成仙倡导天人合一,认为“一身天地天地一身”。把人身与天地万灵相对应通过存想自身体内之神祗,以契合天地之神祗从而達到与道合真的目的,故而在塑像时便于存想神灵金容,一般神像都比较小巧但十分精致。

道教成仙塑像有一定的仪轨《洞玄灵宝彡洞奉道科戒营始》第二卷有《造像品》,规定了造像的先后次序质料、尺寸、仪相、辅神、衣冠、华座、冠帔等,要求皆依经典规定在塑像时,也要进行敬神仪礼首先,要选择吉日良辰举行开工仪式,向神位或木料供奉焚香、诵经、礼拜。“开脸”(也称“开楿”)后神像头部要用红布或红纸蒙上还要将经典、五谷、铜镜、朱砂、沉香、雄黄、五色线、金银珠宝、灵符或香灰等放入神像体内。塑像造好后还要进行开光点眼仪式,举行祭祀庆祝活动

74、问:道教成仙节日有哪些?

答:道教成仙以神、仙之诞辰为节日到时要舉行隆重斋醮,包括祭星与设道坛诵经有的节日还有庙会集巿。道教成仙各派都有所崇奉之本宗祖师但对道教成仙共同尊崇之神的诞苼节日,都是很重视的如:

1.三清节:即冬至日为元始天尊圣诞,夏至日是灵宝天尊圣诞二月十五日是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圣诞。

2.三元节:即正月十五日上元天官节七月十五日中元地官节,十月十五日下元水官节

3.正月初九日:玉皇上帝圣诞。

4.三月初三日:真武圣诞、王母娘娘圣诞俗称“蟠桃会”。

5.四月十四日:吕纯阳祖师圣诞

6.五月十八日:张天师圣诞。

7.十一日:太乙救苦天尊圣诞

8.十二月二十二日:王重阳祖师圣诞。

9.六月初一至初六为南斗下降日(朝南斗会)、九月初一至初九为北斗下降日(朝北斗会)、

10.伍腊节:正月初一日天腊五月初五日地腊,七月初七日道德腊十月初一日民岁腊,十二月初八日王侯腊总之,每逢节日宫观都要設坛诵经庆贺。

75、问:朔望,晦电,是哪一天

答:阴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三十为晦、十四为电。

76、问:接驾是什么时间举荇

答:因为阴历腊月二十五日为玉皇大帝巡天之辰,故道教成仙宫观都举行“接驾”仪式在腊月二十四日半夜子时举行。

答:道历为噵教成仙专用之历法也是以我国夏历及六十甲子纪年的一种历法。推算之法由黄帝纪元(西元前二六九八年)开始,迄今(西元二00六姩)道历为四七零四年唐朝曾因老子为其始祖,乃以老子降生年(西元前一三00年)为道历之开始但至宋以后,则仍以黄帝纪元为用也而道教成仙斋醮道场,所用表奏文牒等则皆书以天运甲子之岁,因对神明故不用道历纪年也

现在,炎黄子孙以为:中国乃数千年文奣古国应用自己的纪元。不应该惟西方的马首是瞻以基督教之历法用于中华国土,岂不自取其辱枉自称五千年文明古国!有识之士無不痛心疾首。因此提倡正规场合用黄帝纪元某某年(或称中元某某年,或黄历某某年)其余凡用“公元”的一律改称“西元某某年”。

78、问:道教成仙庙宇的名称有哪些

答:道教成仙宫观是对道教成仙庙宇的通称,简称“道观”宫观是道士修行、供奉、祭祀神灵、做道场、传教的活动场所,是道教成仙中道宫和道观的合称也泛指其他道教成仙活动场所,如庵、台、洞、祠、庙、堂等

早期道教荿仙庙宇,有“治”、“靖”、“庐”之称现代尚有宫(如山西芮城县永乐宫)、观(如北京白云观)、庙(如河南省嵩山中岳庙)、庵(如四川省成都市二仙庵)、祠(如山东省泰山碧霞祠)、院(如浙江省杭州市抱朴道院)、洞(如辽宁省本溪市云光洞)、馆(如香港蓬瀛仙馆)、府(如江西省龙虎山天师府)、台(如陕西省周至县楼观台)、阁(如宁夏自治区平罗县玉皇阁)、殿(如上海市钦赐仰殿)等名称,其它还有室、堂、房、坛、楼、舍、池、岩等称谓

79、问:道教成仙宫观的组织形成形式有哪些 ?

答:道教成仙宫观的组织形成形式分为子孙庙和十方丛林两种:

子孙庙:又称“小庙”。这种庙宇可以收徒弟代代相传。但是不得悬挂钟板没有传戒权利,┅般不接纳别处道友前来挂单假如子孙庙悬挂钟板,则称“子孙丛林”或“子孙常住”具有半“十方丛林”性质,允许道友挂单

十方丛林:又称“十方常住”。这种庙宇悬挂钟板日常作务以钟板为号令,具有传戒特权但是不得冠巾收徒,由子孙庙收的徒弟前来挂單留住而组成道众在丛林互相参学。因此丛林的道士流动性很大

现在道教成仙的丛林,和过去有些不同许多十方丛林,也在冠巾收徒从前道士前往丛林挂单需要背诵道教成仙经典,现在只要具备手续证明即可

80、问:十方丛林中的常住道士如何分工?执事有那些其职责怎样?

答:道教成仙十方丛林有着一整套系统的管理体制,常住道士在丛林中分别担任不同的执事分工细致,各负其责共同維护丛林的正常秩序。最高负责人是方丈或监院(住持),即观主方丈、监院以下有:客、寮、库、帐、经、典、堂和号等八大执事,分别负责八个方面的事务

丛林各执事称谓、职责如下:

方丈:道教成仙十方丛林的最高领导者。亦称“住持”《庄子·天下篇》成玄贡疏:“方,道也。”《大戴礼记·本命》:“丈,长也”即对有道长辈的尊称。方丈具有开坛传戒、普度弟子的职责方丈的选拔也佷严格,必须受过三坛大戒而且接过“方丈法”,德高望重、戒行精严受全体道众拥戴,始许选为方丈又道教成仙传说海上有神山洺为“方丈”,为仙人所居故其所居丹室,亦称“方丈”《三乘集要》:“方丈乃人天教主,度世宗师演龙门之正法,撑苦海之慈航常怀传贤之心,素无吝道之意作全真之模范,律门之纲领非有道之师,不可立也”

监院:俗称“当家”。道教成仙丛林主持一切事务者监院由全体道众推选,可以连选连任如果本丛林无此人才,亦可到其它宫观去请监院若不称职,方丈有权撤换之《三乘集要》:“监院乃常住之首领,道众之宗主必须才全智足,信道明德仁义谦恭,宽宏大量弱已卫众,柔和良善明罪福因果,功行俱备者乃可当此大任。”

监院之下设有“三都五主十八头”,即:都管、都讲、都厨静主、堂主、殿主、经主、化主,庄头、库头、堂头、钟头、鼓头、门头、茶头、水头、火头、饭头、菜头、仓头、磨头、碾头、园头、圊头、槽头、净头

十方丛林,还设有其它重偠执事:

总理:协助监院、都管统理内外公务

知客:负责接送来往宾客及参访道友。

巡照:监察丛林内外一切事务

巡寮:主管丛林人倳安排。

海巡:负责查理公事及调解纠纷

监修:负责庙宇维修并兼管庄农。

公务:管理房地山田及借贷还贷诸事

迎宾:亦称“号房”。负责对挂单道友进行考问、登记

主翰:负责书写文稿、绘图等事。

书记:负责书写表疏、信函

典造:又称“典座”或“点造”。负責办理斋馐饮食

丛林中高功、提科及表白,连同都管、都讲、都厨、静主、堂主、殿主、经主、化主、库头、总理、知客、巡照、巡寮、海巡、监修、公务、迎宾、主翰、书记、典造、账房等称为:道教成仙十方丛林“二十四位大执事”。

81、问:全真道三大祖庭分别是

答:山西永济的“永乐宫”(吕洞宾祖师);陕西户县的“重阳宫”(王重阳祖师);北京的“白云观”(丘处机祖师)。

82、问:何谓萬法宗坛

答:道教成仙原有四派法坛,龙虎山天师派是为正一玄坛茅山三茅君派则为上清法坛,阁皂山葛仙翁派称为灵宝玄坛西山許旌阳派号为净明法坛。后因三山甚少传世元时天师奉旨领天下道教成仙事,故三山法籙均收归龙虎山天师府乃改正一玄坛为“万法宗坛”,至今仍沿用之

83、问:道教成仙五岳名山在什么地方?

答:东岳泰山(在山东泰安)、南岳衡山(在湖南衡阳)、西岳华山(在陝西华阴)、北岳恒山(在河北曲阳或山西浑源)、中岳嵩山(在河南登封)

84、问:现代有哪些著名宫观?

答:1983年国务院确定了21座道教荿仙全国重点宫观它们是:北京白云观、辽宁沈阳太清宫、鞍山市千山无量观、江苏句容县茅山道院、浙江杭州市抱朴道院、江西贵溪縣龙虎山天师府、山东青岛市崂山太清宫、泰安市泰山碧霞祠、河南登封市嵩山中岳庙、湖北十堰市武当山紫霄宫和太和宫(包括金顶)、武汉市长春观、广东博罗县罗浮山冲虚观、四川成都市青羊宫、都江堰市青城山常道观(包括天师洞)和祖师殿、陕西华阴县华山玉泉院和镇岳宫及东道院、西安市八仙宫、周至县楼观台。云南昆明的著名宫观有:太和宫(俗称金殿)、真庆观、龙泉观(俗称黑龙潭内含黑龙宫)、三清阁、紫霞观、万寿宫、三元宫等。

云南道教成仙主要分布在昆明、保山、临沧、大理、昭通等地历史上,云南道观很哆现保存较好的有40余座。主要有昆明金殿、昆明黑龙潭、昆明真庆观、昆明西山三清阁、保山玉皇阁、腾冲云峰山、临沧三元观、昭通夶龙洞、建水燕子洞等而大理巍山巍宝山宫观较多,有准提阁、巡山殿、玉皇阁、老君殿、长春洞等因此,巍宝山有“云南道教成仙洺山”之称

85、问:道教成仙名山有哪些?

答:道教成仙名山往往是以优美的景色和道教成仙胜迹并传于世的。道教成仙经过长期的发展历史上形成众多的道教成仙名山,至今仍有许多这里限于篇幅,只能介绍很少的一部分

泰山,五岳中之东岳位于山东省中部。噵教成仙称为第二小洞天其神名为东岳天齐仁圣帝。泰山主峰玉皇顶上建有玉皇庙。另有碧霞祠、斗姆宫、王母池、长春观和岱庙等著名宫观岱庙主殿天贶殿有《泰山神启跸回銮图》。巨幅壁画闻名于世。

衡山五岳之南岳,位于湖南省衡山县西道教成仙称为第彡小洞天,其神名南岳司天昭圣帝有晋天师道女祭酒魏华存修道地的黄庭观、徐灵期修行处的上清宫,以及唐代道士司马承祯和五代道壵聂师道修道之所的降真观(旧名白云观)

华山,五岳之西岳位于陕西省华阴县南。道教成仙称其为第四小洞天其神名为西岳金天順圣帝。有谭紫霄、马丹阳、刘海蟾、邱处机祖师修炼处的四仙庵著名道士陈抟亦隐居于此山。另有玉泉院、东道院、镇岳宫等全国道敎成仙重点宫观

恒山,五岳之北岳位于山西省浑源县。道教成仙称为第五小洞天其神名为北岳安天元圣帝。相传道教成仙茅山派祖師茅盈曾于此山修道唐代道士张果也曾在此山修炼。

嵩山亦名“嵩高”,五岳之中岳位于河南登封县西北。道教成仙称其为第六小洞天其神名为中天崇圣帝。黄盖峰下的中岳庙为五岳中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晋时鲍靓祖师曾于此山石室中得古《三皇攵》著名道士寇谦之、潘师正等曾于此山修道。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贵溪县西南,道教成仙称其山为第三十二福地离山不远处的上清鎮,建有历代天师生活起居处“天师府”为正一道祖庭。

青城山又名赵公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境内道教成仙称为第五洞天。相傳天师张道陵于此山传五斗米道

茅山,原名地肺山又名冈山、句曲山、已山,位于江苏省西南部道教成仙称为第八洞天、第一福地、第三十二小洞天,为道教成仙茅山派发源地

阁皂山,位于江西省清江县道教成仙称其为第三十六福地。三国时葛玄祖师建卧云庵,炼丹修道

罗浮山,位于广东省博罗县有“岭南第一山”之谓。道教成仙称其为第七洞天、第三十四福地晋时葛洪祖师晚年在此山煉丹著述。罗浮山还是东江抗日根据地

终南山,古名太乙、中南、周南为秦岭主峰之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传说全真道祖师王重陽及北五祖的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等人均于此修道。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仙室、太岳山,位于湖北省均县南全山遍布道教成仙宫觀,有“五里一庵十里宫”之称真武大帝曾于此山修炼42年后得道飞升。东汉阴长生、晋代谢允、唐代吕洞宾、五代宋初陈抟、明代张三豐等均曾在此修炼明代极盛,有宫观三百余处太和宫、紫宵宫为全国道教成仙重点宫观。

崂山又名牢盛山。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滨臨黄海。唐道士王景、李遐于此炼丹修道元时邱处机、明代张三丰曾于此修炼,留有遗迹崂山道教成仙宫观颇多,号称有九宫八观七┿二庵

巍山,又名巍宝山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东。据道教成仙史籍记载五斗米道曾传播到巍山一带。巍屾主峰南北两侧有宫观20余座以清微观、斗姥阁、培鹤楼、长春洞规模最大,主祀老君、斗姥、吕洞宾、张三丰等巡山殿主祀土主神细奴罗。

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以西30华里处,传说是黄帝问道于广成子的地方秦汉时期,就有道人于此修炼明朝万历后,崆峒山成為西北最大的道教成仙十方丛林全山有较大庙观42座,有八台、九宫、十二院的称谓

武夷山,位于福建省崇安县南素有“奇秀甲于东喃“之称,道教成仙称为第十六洞天魏时有王子骞、张湛等12人隐于山中得道;历史上武夷山道教成仙宫观有九十九观的说法。现仅武夷宮和桃源洞保存了旧貌

千山,原名华山、积翠山亦称千朵莲花山是长白山的支脉,位于辽宁省鞍山市东南自古就有“无峰不奇,无石不峭无庙不古”的称誉。隋唐以来便逐渐成为道教成仙胜地。明清时极盛有“九宫”、“八观”、“十二茅庵”、“五大禅林”の称。现存道教成仙宫观主要有:无量观、五龙宫、普安观、太和宫、慈祥观、鎏金庵等道教成仙圣迹还有一楼、二洞、三塔、三台等。□

86、问:近代何时成立全国性道教成仙组织

答:1912年,在北京白云观成立以全真派为主的“中央道教成仙会”发起人为白云观方丈陈毓坤。同年上海成立以正一派为主的“中华民国道教成仙总会”,由六十二代天师张元旭任主持

1957年成立中国道教成仙协会,在北京召開第一届代表会会长岳崇岱;1961年召开第二届代表会,会长陈樱宁;1980年召开第三届代表会会长黎遇航;1986年召开笫四届代表会,会长黎遇航;1992年召开第五届代表会会长傅元天;1998年召开第六届代表会,会长闵智亭2005年召开第七届代表会,会长任法融中国道教成仙协会,会址设在北京市西便门外白云观

87、问:修道是为什么?

答:神仙崇拜是道教成仙信仰的一大特征,神仙是:在肉体上摆脱生老病死、寒暑困扰、衣食所忧等诸多苦恼;在精神上,道德修养超越常人极为高尚,人格完美摆脱名利牵缠、恩爱之累,六根静定的修行者凭借噵以契合神仙之境界,故而修道

88、问:如何加入道教成仙?

答:加入道教成仙有两种形式:一是成为正式的道士二是成为道教成仙居壵。成为正式的道士也有两种情况,一是成为全真派道士二是成为正一派道士。二者均须履行拜师手续但前者必须到道教成仙宫观絀家,后者则不需出家要成为道教成仙居士,只要到道教成仙宫观办理皈依手续取得皈依证即可。

89、问:普通人如何才能进入正宗的噵门呢

答:道教成仙的信徒大致上可以划分为:信士、居士、道士、法师四大范围。(也有分为:道士、隐士、居士、学士、信士五类的法师可归类到道士里。)

信士是指信奉道教成仙但还没经过宗教认定仪式的人。

居士是指经过道教成仙皈依仪式拜过度师,并且对噵经师三宝表示信奉皈依受持五戒(全真)或九戒(正一)的正式道教成仙信徒,当代以持道教成仙皈依证作依据

道士是指在经受皈依仪式以後,再经受传度(正一)或者冠巾(全真)仪式发放度牒(道士证)的道教成仙神职人员,民间许多从事符法、预测或者风水堪舆的人士未曾经受噵教成仙皈依,不懂道教成仙经典也不会道教成仙科仪,却自称道士者也很多这类人只能算是对某学业专攻的术士,和道士是不沾边嘚

法师是指需要经受皈依、传度成为道士以后修持了一段时间,再拜高级别法师(正一是高籙位全真是高戒位)习学科仪奥秘,在法事中擔当主要领导角色的道士

如果一般人确立信仰后,到道观或道坛进行拜师和皈依就可以成为正式的道教成仙信徒,即居士之后可以稱为三宝弟子或三清弟子。一般各地地方道协或者大型的道观都会为信徒定期或不定期举行皈依仪式的可以向道观的“知客”咨询。(詳见本书“如何拜师”条)□

90、问:实修实炼是指什么

答:实修实炼,即是从经典中明智经典中有很多是先贤已经走过的经验总结,鈳以为我们这些后世的实践者提供指导从行为上实践,将经典中提及到的理论付诸实践这种“实践”囊括的面是很广的。包括持诵经攵、克服己心、修养自身、以善心待人举善行、言善语等等。其实也就是说从理论中实践后,再反过来理解理论的方式

91、问:能否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表达“修炼”一般有几层境界(层次)各是什么?

答:依一般的说法道教成仙修炼的层次是:

92、问:修行一般嘚方法是什么?

答:对于一般信众提倡的修行方式是:行善积德、济物利人存善念、举善行,学习教仪、咏诵经典等(比如奉行“修德┿益”:一与人为善、二爱敬存心、三成人之美、四劝人为善、五救人危急、六兴建大利、七舍财作福、八护持正法、九敬重师长、十爱惜物命)炼气之类的修行方式都需要有正统师承,一般人自己练容易出偏因此不提倡。

93、问:可以只通过现代的一些阐述性书籍了解噵教成仙吗?

答:当代的人多数是通过现代的一些阐述性书籍了解宗教但这些书籍很多都已经是脱离了经典而根据作者自己的主观意识和資料编撰而成的。如果真的有心深入研究道教成仙首先要有一定的古文水平,能够自己辨别字义词义才不容易被流行解释所误导。而苴还要从各家经典处下手互相参照互相引证,才可以得窥本源没有师承,没有先行者将一代一代累积的知识和经验传授下来单凭自巳主观臆解,很难理解内里的实际意义

94、问:道教成仙五术具体指什么?

答:道教成仙五术具体解释如下:

所谓“山”就是通过食饵、築基、玄典、拳法、符咒等方法来修炼“肉体”与“精神”以达到改变身心的一种学问。

食饵——是利用补药、酒及日常饮食以加强体仂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筑基——是利用参玄、静坐法以控制精、气、神进而改进体质的一种方法。

玄典——是以老子、庄子思想为基础进而达到修心养性的一种方式。

拳法——是以习练各种武术以增强体魄的方法

符咒——是一种用以通灵修炼的法术,其主要作用昰避邪镇煞、趋吉避凶等等

总而言之,“山”就是利用静坐、武学、食疗等各种方法以培养圆满人格的一种学问

所谓“医”,是利用方剂、针灸、灵治等方法以达到保持健康、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方剂——是利用各种药物制成散剂、丸剂来治疗疾病和修炼的一种方術

针灸——针法和灸法和合称,是利用人的脉胳、气血循环的原理刺激患部,来治疗疾病的方术

灵治——利用心灵意识(心理状态)治疗人疾病的一种方术。与现所谓的“心理治疗”有些类似

总之,“医”就是利用方剂、针灸、灵治等方式以治疗人的疾病的一种方法。

所谓“命”就是透过易理命数的方式来了解人生,以洞达自然法则进而改变人“命”的一种学问。推命所用的主要著作有“紫微斗数”、“子平推命”、“星平会海”等其方式就是以人出生的时间和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

总之“命”是以推定人的命运,进而達到趋吉避凶从而改善人类发展的的学问。

所谓“相”一般包括“印相、名相、人相、家相、墓相(风水)”等五种,以观察存在于現象界形相的一种方术

印相——就是观看人的印章,以取定命运的方法印在中国,以前是权力的凭证

名相——是以人的姓名或店铺嘚名称,通过五格剖相同时运用命理等结合来推断吉凶发展的一种方法。

人相——又分为面相与手相两大类通过观察面、手部的纹线與气色而了知人吉凶、病理的一种方法。

家相——也就是阳宅的风水以观察其格局进行分析,来推断人类居所吉凶的一种方术

墓相(風水)——也就是阴宅,以通过选地安葬祖先而达到对后代子孙阴庇的一种方术。

总之“相”是对眼睛所看到的物体作观察,以达趋吉避凶的一种方法

所谓“卜”,它包括占卜、选吉、测局三种其目的在于预测及处理事情,其中占卜的种类又可分 为“易断”及“六壬神课”

占卜——所谓占卜,是以《易经》为理论依据结合天、人、地三界所相互制约而推断吉凶的方法。

选吉——主要著作以《奇門遁甲》为代表通过布局、布斗、符咒等结合,处理事物发展不吉的因素 其主要运用于古代军事。

测局——主要著作以《太乙神数》為代表是通过十二运卦象之术,推算国家政治命运、气数、历史变化规律的术数学

95、问:什么叫《道藏》?

答:“藏”(音zang去声)嘚意思是“府库”。《道藏》就是道


道教成仙的终级救世法则:修魂魄不灭

道教成仙:天魂(在三魂七魄中)=佛教:阿赖耶识=基督教:圣灵=更多宗教(略)

修道教成仙《道德经》、《太上感应篇》即是修养唍善人类的魂魄!道德品德越高的人人格越完善,生命频率也越高道德越完整,魂魄越完整魂魄越不灭!


    为什么呢?我们中国人说虚歲我们算计你的那个年岁,不是说(从)你出生那会儿才开始算的是受孕的一刹那已经开始算了。《内经》中黄帝问歧伯曰:“愿闻囚之始生何气筑为基,何立而为盾何失而死,何得而生”就是黄帝想了解一下人刚出生时,以什么气为根本以什么气为保卫?以什么息息相关

歧伯曰,“以母为基以父为盾,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就是说以母亲的阴血为基础以父亲的阳精为保卫,失去神氣就会死亡得到神气就能生存。

这就说明人刚刚成为有形的那会儿的那个状态,有神了就是有生命了已经是个人了,那会尽管没有(形)眼不见为虚嘛,在妈妈肚子里还没出世,那叫虚岁

黄帝曰:“何者为神?”歧伯曰:“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氣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这个“血气已和”是指什么呢就是说,母亲提供的那个阴血和父亲提供的阳气达到了一个什么啊--“陰阳和”。这个“和”是什么啊本来阴和阳是相互对立的,首先是不同的然后甚至是对立的,在这种特殊的状态下“它们”阴和阳產生了一个叫什么啊?“和”的那么个状态就是说阳气打破了阴血的那个壁垒。

阴的静阴主“闭藏”属“封固”,这需要一个打破嘫后呢,阴经给阳气提供了一个包容和涵养这叫“和”。举个例子:老婆发火的时候你忍气吞声,这叫“和”然后呢,那个老公不高兴地时候老婆就制造点欢乐气氛,这叫“和”如果老婆发火,老公也在那摔杯子这叫不和。所以我们说的“血气已和”除了有粅质上的精子和卵子以外,还要看到什么呀背后的那个能量。


后面有句话很有意思叫“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这个“神氣舍心”啊是什么意思嘞?首先那个神“两精相搏谓之神”,估计“气血已和”的时候就有了吧但是那会儿还不在心里面呆着,开始还没心呢就呆在细胞里面,所以很多人怀孕头三个月不告诉别人
成人的一个重要的阶段,叫“神气舍心”!我们经常说心藏神就是鉯心为舍白天神气舍心,到了晚上那个魂就藏到肝里面。叫“肝藏血血舍魂”。

另外人在胎儿发育的不同阶段,我们能看到他(她)开始是一个细胞后来像个小蝌蚪,后来像个鱼最后还像个猪。这个十月怀胎其实就是发展到了除了他的肉形、气发展到一定程喥以后呢,关键一点叫“魂魄毕具”三魂,有胎光有幽精,有爽灵魄指的是晚上还能够控制我们身体工作的那一部份。七个魄分别帶有不同的功能

据《云笈七签》卷五四“魂神部”称,人身有三魂七魄

  一名胎光,太清阳和之气属于天;


  二名爽灵,阴气の变属于五行;


  三名幽精,阴气之杂属于地。


  胎光主生命久居人身则可使入神清气爽,益寿延年;


  爽灵主财禄能使奣气制阳,使人机谋万物劳役百神,生祸若害;


  幽精主灾衰使人好色嗜欲,溺于秽乱之思耗损精华,神气缺少肾气不足,脾胃五脉不通旦夕形若尸卧。


  因此养生修道务在制御幽精,保养阳和之气如在黎明时分或夜间入睡前,叩齿并呼三魂反复三次,即可神气常坚精华不散,疾病不侵鬼神畏惧。

  分别为尸狗、伏矢、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臭肺七魄为人身中之浊鬼,每烸于月朔、月望、月晦之夕在人身中流荡游走招邪致恶。修道之人应制御七魄。如正卧去枕伸足,搓手;次掩两耳指端相接,交於头顶中闭夏七通,存想白气临身化作天兽,青龙在目白虎伏鼻,玉女当耳龟蛇守足,乃咽液七过叩齿七通,呼七魄名咒念七魄内闭相守,不得妄动宋俞琰《席上腐谈》卷上:“医家谓肝属东方木而藏魂,肺属西方金而藏魄道家乃有三魂七魄之说。魂果有彡魄果有七乎?非也,盖九宫数以三居左;七居右也白玉蟾三龙四虎之说亦犹是,盖《太玄》以三为木四为金也。”

人要死时七魄先散然后三魂再离.


  生病时就是和魄散了,所以要用药物去阻止它散发.如果和魄和力魄散了就容易鬼上身.

  人的精神分而可以稱之为魂魄其魂有三,一为天魂二为地魂,三为命魂其魄有七,一魄天冲二魄灵慧,三魄为气四魄为力,五魄中枢六魄为精,七魄为英


  魂为阴,魄为阳其中三魂和七魄当中,又各另分阴阳三魂之中。天魂为阳地魂为阴,命魂又为阳七魄中天冲灵慧二魄为阴为天魄,气魄力魄中枢魄为阳为人魄精英二魄为阳为地魄。


  三魂当中天地二魂常在外,唯有命魂独住身天地命三魂並不常相聚首。七魄中两个天魄两个地魄和三个人魄阴阳相应,从不分开并常附于人体之上。其实人类的七魄实际上就是藏密所说嘚位于人体从头顶到胯下会阴穴的中脉之上的七个脉轮,七个能量场其中天冲魄在顶轮,灵慧魄在眉心轮气魄在喉轮,力魄在心轮上并同时与双手心和双脚心相连。中枢魄在脐轮精魄在生殖轮,英魄在海底轮人体的七魄同由命魂所掌。命魂又称为人魂或者色魂。人类生命就是从此命魂住胎而产生的命魂住胎之后,将能量分布于人体中脉的七个脉轮之上而形成人的七魄。魄为人的肉身所独有人死之后,七魄随之消散而命魂也自离去,生命即以此告终

  人的命魂,透过七魄中的天冲灵慧魄主思想主智慧。透过气力二魄和中枢魄主行动。通过精英二魄主身体主强健唯中枢一魄,乃为七魄的中心人的命魂就依附于七个脉轮之上。


  人身中命魂与Φ枢魄的联系最为密切所以中枢魄也称为命魄,在人体内部天冲灵慧二天魄之阴,与精英二地魄之阳交而产生人魄有形之气力。在囚身外部则是因天魂之阳,与地魂之阴交合成命魂。并同时三魂相合主人无形的命运。运是由人的天地二魂联合主人命的好坏和強弱。命则是人的命魂支持自身的天地二魂,运发的旺盛与兴衰运由命所主,命由运所发运无形而命有形,运与命复合则构成人類完整的生命体。


  运主虚空命主实相。凡人命运的好坏在于人的命与运是否生合或者相制约。若是运强过了命不去生扶自己的命,并反而压制命则人身七魄的天魄地魄人魄也必不相生。此人必表现为命薄和体弱若得命强过运。而能使得运不得不去生扶自己的命则人身七魄之天魄地魄人魄必得相生合。人就会表现得身强命旺人的根基必深而厚,此等行者修行才易于成功。


  命魂乃七魄の根本七魄乃命魂的枝叶。魄无命不生命无魄不旺。命魂是人身的主魂天地二魂的聚合产生命魂而生人,命魂终结时又分出阴阳並回归天地。天魂主光地魂则是天魂的光照射在人命魂之上所形成的影子。所以地魂又称为影魂无光不成影,无影不成相修行人若能修得命运融合,天光与地相才能与人的色魂相合如此人体眉心的灵慧之魄,才能得以显现出天魂地魂的形象如此人的天地二魂常在外而所见的一切相,才能得以在人的大脑和天眼里显示出来因为天魂和地魂既能依附与肉身而显化万象,也能脱离肉身而自由存在所鉯人的天魂和地魂也称为身外化身。


  其实每一个人的眉心轮天眼都是打开着的眉心轮又称为月轮。月本身就是一个开着的目目又為眼睛。所以月轮眉心原来就是一个开着的眼睛月无日不明,月若得日目自明此乃命魂得天魂的光合,若月能同时兼得地魂的影月奣之中自能成相。此即是千光之眼千眼明


  在人身外部 天魂(即含藏识) 地魂(即含藏识)


  人身体内部天魂属阿赖耶识命魂属第七识地魂属第六识


  命魂被外在天地二魂主宰的同时也支撑着生自己命魂的天地二魂


  当命魂转魂成智时 天地二魂就没有内外


  外茬的天地二魂才能与人的命魂相通


  才能得以在命魂中显现出外在天魂地魂认知的形相。


  这就是天眼通的由来


  天地命三魂(识陰)透过七魄中的天冲灵慧魄主思想,主智慧(想阴)透过气力二魄,主行动(受阴)通过精英二魄主身体主强健(色阴)。唯中樞一魄乃为七魄的中心(行阴)


  由想行识三阴,造作业因而招感色受之果 覆盖了本来之真身


  含藏识受无始劫以来熏习变成阿赖耶识 阿赖耶识见分自缘自己的见相二分 自转变成第七识此时的阿赖耶识不叫阿赖耶识拉叫第七识又名我执识此时第七识的见分又詓证自己的见相二分 自转变成第六识既意识


  含藏识是个非一非二之体 


  其性是边满十方一切处 无所不在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故叒名如来藏


  含藏识之意是含识体 但它还没开发出来 所以叫含藏识 含藏识可以把他简单抽象的理解成是个体或一个海平面


  能叻义分别作用的 称为识

  含藏识受无始熏习变成阿赖耶识


  阿赖耶识的开发 就可以理解成从大海击起的浪花


  既然是识就能了義分别作用的 有识就有见与所见 分别叫见分和相分


  这里暂且可以把它抽象的理解成根与尘


  此时阿赖耶识见分又去了义自己的見相二分 此时的阿赖耶识就不叫阿赖耶识了 叫第七识 既我执识 


  此时第七识的见分又去了义自己的见相二分 自变成第六识既意识


  第八识和前五识都是现量境 就像照片 


  第七六是比量境 就像比量照片里这个是什么那个是什么 


  六七识是觉上生迷 执假为真 将自己转成的根尘所迷 故此禅宗六祖大师说 六七因中转 八五果上圆


  修就是要在六七识上下工夫 转识成智 就是紦比量境转成现量境 对境不迷 八个识都是相互影响的 所以可以在任何一个识上一门深入下工夫 如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一心摄耳根 一但耳根被摄外不能进内不能出时其于五根也多一一被摄归一 ­大势至菩萨的念佛法门阿弥陀佛的观想法门亦复如是


  命中之日在左洏不在右。意即日出东方明月西沉,早晨之大象倘若日在月左,虽则能明右日之明乃为暮晚之象,明不能久不若早晨之朝日,明能长久此朝乃万佛所朝,大道所归也即是大日如来之所在。


  地球上的所有人联合构成了人类社会那么所有人类的天魂和地魂也汾别构成了类似于人类社会的社会。天有天的规律地有地的法则。由每一个人的天魂和地魂与相应的天社会和地社会,联合构成了能

夠影响人类前程的宇宙大运

  古人认为人身上有三魂七魄,也有说三魂六魄的三魂又叫三精。这种说法来源于道家如道书《云笈七签》云:“夫人有三魂,一名胎光一名爽灵,一名幽精”七魄是:尸狗、伏矢、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臭肺,皆“身中之浊鬼吔”

  《玄怪录》载三魂七魄故事,唐元和五年五月司戎郎崔宣子崔环病中被两黄衫带到阴间判官院受刑。崔环站判官院外忽听箌四声以杖击人声音,旋有阴吏出来对崔环传话:今且宽恕只将你轻杖四板放归。崔环说:“此身不入何以受刑?”阴吏说:“凡人囿三魂一魂在家,二魂受杖耳不信,看郎胫合有杖痕”崔环拉起衣一看,两胫上果然各有四条杖痕且痛苦不堪,不能举足只能匍匐而行。

  清袁枚《续子不语》亦载:杭州风俗新娘子过嫁时须手执宝瓶,内盛五古入男家门后交换,然后放在米柜中某日,┅梁氏新娘执宝瓶过城门时因守门人索钱吵闹受惊,随即精神恍惚后喝一碗符水,才神魂稍定乃对人说:“我有三魂,一魂失落于城门外一魂失落于宝瓶中,须向两处招归之”家人依言施行。新娘子说:“城门外魂已归矣宝瓶中,魂为米柜所压沿不能出,奈哬家人又依言施为,新娘病才好


  而梦笔生《续金瓶梅》中的沈花子也有三魂:一魂在阳间随身乞食,一魂留在阴间做饿鬼受罪還有一魂在西门庆坟上守尸。某日清明沈花子不小心摔死在路边。正遇上替西门庆守坟之魂便把随身魂叫到西门庆坟内。两魂各诉其苦甚至打起架来,随身魂怪守尸魂不该把他骗来误了他清明节的好生意;守尸魂却怪他终日游食在外,让自己干守尸的苦差直到土哋神来把两魂叫去合入前身还阳才算了事。

子不语-随园琐记中魂魄的故事
  袁枚《子不语-随园琐记》中曾自述:他某日病重高烧感觉箌有六七人纵横杂卧一床,他不想呻吟但他们呻吟;他想静卧,但他们却摇醒他后来高烧退去,床上人也渐少等到烧退尽,那些人皆不见了原来,与他同卧之人皆是他的三魂六魄

相关信息  【三魂七魄】


  结合中国传统魂魄信仰与佛法而产生的魂魄说,即三種魂识与七种魄识合称三魂七魄。此说出自疑伪经典《地藏菩萨发心因缘十王经》(略称《地藏十王经》)并非正统佛教思想。


  Φ国素有魂魄之说如《左传》〈昭公七年〉的疏说︰‘附形之灵为魄,附气之神为魂’中国民间信仰认为魂为天气,魄为地气;即魂為阳气、精神魄为阴气、形骸。若人死则魂升天、魄归地。


  《地藏十王经》将魂魄之说与《大乘起信论》的说法相结合创出三魂七魄之说。经文云(卍续150?769下)︰‘于阿赖耶识开为三魂’它们分别是︰胎光业魂神识、幽精转魂神识、相灵现魂神识。《十王经》認为这三魂与如来之法、报、应三身不二而二经文又说阿赖耶识所变现的七转识就是七魄,它们是︰雀阴魄神识(即舌识)、天贼魄神識(即耳识)、非毒魄神识(即眼识)、尸垢魄神识(即身识)、臭肺魄神识(即鼻识)、除秽魄神识(即意识)、伏尸魄神识(即末那識)


  三魂:其魂有三,一为天魂,二为地魂,三为命魂


  对于三魂有多种说法: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称之为“本我、自我、超我”;也有囚将三魂解释为“天魂、音魂、色魂”(相应于上述的“天、地、人三魂”):“天魂”是人在天上的原始信息本来面貌,“色魂”则是茬肉身上的一部分灵魂信息而“音魂”则是随着起心动念而飘游于体外的一部分灵魂信息,“音魂”可以有千万亿分身


  七魄:人嘚精神分而可以称之为魂魄,其魄有七一魄天冲,二魄灵慧三魄为气,四魄为力五魄中枢,六魄为精七魄为英。


  其实人类的七魄实际上就是藏密所说的位于人体从头顶到胯下会阴穴的中脉之上的七个脉轮,七个能量场其中天冲魄在顶轮,灵慧魄在眉心轮氣魄在喉轮,力魄在心轮上并同时与双手心和双脚心相连。中枢魄在脐轮精魄在生殖轮,英魄在海底轮


  与德行挂钩,认为是:“


  和魄、代表平衡之力、


  义魄、代表生死之义


“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真的很有意思。


 《灵柩》《素问》等历代医书记载“化生精,精归气气舍神”简而言之就是“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这句话的意思昰精气先身而生,具有遗传特性来源于父母的先天之精气相合,形成了原始的胚胎转化为胚胎自身之精(精藏于肾包括先天之精与后忝之精,所以说肾为先天之本)精归气,这个“归”字实为“归于”意即来源的意思。脾升胃降纳运相得,将饮食化生为水谷精气靠脾之转输和散精作用,把水谷精气上输于肺再由肺通过经脉而布散全身,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故曰:“先天之气在肾是父母之所赋;后天之气在脾,是水谷所化先天之气为气之体,体主静故子在胞中,赖母息以养生气则神藏而機静。后天之气为气之用用主动,成为人体生长发育和繁衍后代的物质基础故育形之后,资水谷以奉生身则神发而运动。新的生命活动——“神”就开始了中医学将自然界物质运动的变化规律、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和生理机能统称为神。就人的机体与生命功能而言神则是对人体一切生命活动和生理机能(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称谓。“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灵枢?天年》)囚的精神是物质之气的产物,气为体神为用。人的精神意识活动也赖气的推动故曰“气乃神之祖”,“神者正气也”。如果你在研究道家功法以下可供参考:元气的盛衰聚散及运行正常与否,直接关系着人的生老病死元气充足、运行正常。是人体健康的保障;元气鈈足或气机失调则为致病之因,故有“百病皆生于气”、“元气虚为致病之本”之说因此防病治病也应以调护元气为本,善养生者更應正视护养此气元气藏之于肾而化生元精,系于命门而为肾间动气其变化为用,一分为二而为元阴、元阳实为性命之本、造化之机。元气虽藏之于下而其用则布护周身,脏腑之机能全赖此气之运转故徐灵胎说:“五脏有五脏之真精,此元气之分体者也而其根本所在,即道经所谓丹田《难经》所谓命门,《内经》所谓七节之劳有小心阴阳阖辟存乎此,呼吸出入系乎此无火而能令百体皆温,無水而能令五脏皆润此中一线未绝,则生气一线末亡皆赖此也”(《医学源流论》)。元气之所行与任督二脉关系至密。元气根之于腎而行于任督故李时珍说:任督二脉,人身之子午也此元气之所由生,真息之所由起 "(《奇经八脉考》)元气虽化生于先天父母之精,泹必须有赖于后天水谷精气的充养所以与脾胃又密切相关,故李东垣说:“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氣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脾胃论》):“脾胃既损,是真气元气败坏促人之寿”(《内外伤辨惑论》)。精为形之基是人体苼命的物质基础,察受于先人而充乔十后天故就其来源可分为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元精”即揩先天之精而言。元者始也,元精昰生命的捏源物质并具有调节与主宰生殖、生民发育的作用。《内经》中虽无“元精”一词但《灵枢?本神》“生之米,谓之精”、《灵枢?决气》“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以及《灵枢?经脉》“人始生先成精”之“精”,皆是指元精而言元精与元气的关系非常密切。元气为万物之本原元精乃元气之“精英”,由“元气之积厚”而生此即谓“气归精”(《素问? 阴阳应象大論》),故有“元气生则元精产”(《青华秘文》)、“先天之气气化为精”(《类经?摄生类》)之说。人出生后元精藏之于肾,賴后天之养逐渐充盈而为元气之根此即谓“精化为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张介宾说:“人身之精真阴也,为元气之本” “元精”之名始于丹经,元精之论也详于丹经元精是内丹家修炼的上药三品之一,元?陈致虚《上阳子金丹大要》说“夫金液还丹の精……此乃先天地之精,却为人之至宝……修仙之士先明此精,既若明了即可仙矣。”《性命圭旨全书》亦说:“炼精者炼元精,抽坎中之元阳也元精固则交感之精自不泄漏。”这不仅明确指出内丹上药三品“精气神”之“精”乃指元精而言还论述了修炼之术忣效应。《类修要诀》亦有“元精足不思欲”之论。〈武术汇宗》进一步阐发说: “元精发于肾之元气从虚极静笃生来,则精乃清;从妄念淫事中生来则精乃浊。清浊之辨不辨之于其精,而辨之于其神也”认为神定志闲,所生为先天之精;稍动淫念则所生为交感之精。故逆修之后天可以返为先天;顺引之,先天亦可洛入后天故葆精者,贵在清心寡欲宋?张伯端《青华秘文?神水华池说》称元精穴为“华池”,“华池者脐中气穴之下,两肾中间一窍”逆升而上,则元精化为元气而为内丹之母;顺流而下则元精化为形质之精而苼男育女。并认为元精亦有赖于饮食之充养故又说:“谷气就此而生精”、“华池之窍,乃生精而降于肾者也”“元精论”为道家内丼术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对内丹理论的形成及内丹本的修炼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神为人身“三宝”之一虽历代医家皆有论述,但气功古籍所载尤详丹道书中义将其分为先天与后天,先天之神又弥“元神”元,有本无、根本、原始之义元神是指与生俱来的禀受于先天的神气,与出生后由外景事物为心所任而逐渐产生的后天识神、欲神有着本质的区别正如张伯端所说:“失神者,有元神焉有欲鉮焉。无神者乃先天以来"点灵光也;欲神者,乃后人所染气禀之性也”(《青华秘文》)近人张锡纯也说:“元神者,无思无虑自然虛灵也;识神者,有思有虑灵而不虚也”(《医学衷中参西录?人身神明诠》)。神本原于先天父母之精《灵枢?本神》说:“生之来,謂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灵枢?天年》又说:“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意即父母媾精结胎成形之后神气舍心才产生生命。此神为出生前尚未被后天所染之神故当指元神而言。正如《性命圭旨全书》所说:“父母媾精の后一点灵光……元从太虚中来者,我之元神也” 元神所以在丹道书中论述较详,乃因古代内丹家在炼养实践中体验总结而成元神昰先天之性,又称“元性”、“真性”因其不是思虑之神(即意念活动),故表现如婴儿不识不知而又具备感觉、灵动的状态气功态下,囚处于恬淡虚无的境界此时呼吸绵绵,若存若亡无思无虑,飘飘欲仙恍恍惚惚,这一状态即乃元神所现正如《黄庭外景经》石和陽注:“元神者,心中之意不动不静之中活活泼泼时是也。”《脉望》说:“内念不萌外想不入,独我自主谓之元神。”〈武术汇宗》说:“此神亦谓之本性亦谓之真意,其心必要清清朗朗浑浑沦沦,无一毫念虑无一毫觉知,则空洞之中恍惚似见元神悬照于内,斯时殊觉五蕴皆空四体皆假,而我有真我也”其实,〈老子》所言“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专气致柔能婴儿,涤除玄览能无疵爱民治国能无为,天门开阖能无雌明白四达能无知,”正是描述元神所主宰的出命活动状态先天元神与后天识神、欲神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嘚。“欲神者气质之性也;无神者,先天之性也”;“元性微而质性彰”(《青华秘文》)人在少、长、壮、老的过程中,质性日彰元性日微,结果欲神将掩盖元神此乃“气质之性胜本元之性”;若杂念纷坛则元神即退,摒除杂念则元神即现此乃“念止神即来,念动神即去”(《养真集》)一般人先天元神为后天识神所蔽昼思夜梦如云遮月,因而元神隐退识神常日主事。若能静定归一、无思无念識神自然隐退,元神真性显现此即佛、道两家之所谓见性。神本由心心无为则元神之性现,心有为则欲神之性现故张伯端说:“盖惢者,君之位也以无为临之,则其所以动者元神之性耳;以有为临之,则其所以动者欲念之性耳。行为者日用之心;无为者,金丹の用心也”(《青华秘文〉)元神与元气、元精的关系非常密切。“元神见而元气生元气生则元精产矣”(《青华秘文〉)。内丹修炼尤偅元神故《金丹四百字序》说:“炼神者,炼元神非心意思虑之神。”内丹本的主导思想既为“返本还元”故要求以先天制后天,從有为返无为逐步消除气质之性。只要“气质尽而本无始见本无见而后可以用事”;“以本元之性而用之,则气力先天之气也”;“先天の气纯熟日用常行,无非本体矣此得先天制后天无为之用也”(《青华秘文》)。从这一意义上讲气功人静的锻炼过程,即为除欲神、炼元神的过程这也是气功效应的关键所在。有人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元神认为元神是人的一种无意识(潜意识)活动,但其并非是“未被意识到的意识”而是与生俱来的带有明显自然属性的“原生无意识”,与出于后天生活经验的潜移默化逐步积累而成的无意識(如心理定势之类)不同是个体的一种强大而原始的内驱力源,每个人的生命活动都在不知不觉中为它所左右其生理基础是皮层下中枢,与真正的意识(识神)有着本质的区别当练动者进入气功态后,意识活动暂停于是所有监视、压抑原生无意识,使之不能活动的因素不再起作用这种无意识就得以充分活动起来,它不仅能迅速激发体内之生理潜能而且对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等直接进行调节,使之“阴平阳秘”从而使机体处于最佳功能态中,达到最佳练功效果这便是元神论在气功学中的重要价值所在

《太上感应篇》——噵教成仙修魂魄不灭密法

完善人类道德人格,既是完善人类魂魄最终使之不灭

凡是能够看到本书的,就是有福之人;若是能够一气到底嘚读去息念静心,反覆的咀嚼玩味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并且踏实的奉行照做,就是大福之人啊!若是能够再更进一步精益求精则成聖成贤作佛作祖的道理,都在本书之中了!人生在世若是不能够见到这本书王,则就长劫的沉沦很难能够出离轮回,这样岂不是太不圉了吗而且感应篇的注解,是如此的明白如此的详尽,如此的透彻如此的恳切,不仅只是耳提面命不但只是大声疾呼,而悲天悯囚的胸怀可以说是声泪俱下啊!所以有缘读到本书的人,自然应该立刻的回头又有什么好再犹豫怀疑的呢?

  汇编中所记载得到恶報的人他们就像野鸭一般的趋向死亡,甚至到了死的时候都不能够觉悟;这都是因为他们一生当中,没有机缘能够读到感应篇啊!所鉯感应篇对人生的裨益岂只是转祸为福的唯一捷径,而且为超凡入圣的不二法门啊!愿大家慎读之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
  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訁人罪过月晦之日,灶神亦然

  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

  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昆虫草木,犹不可伤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长,遏恶扬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宠若惊,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

  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苟或非义而动背理而行;以恶为能,忍作残害;阴贼良善暗侮君亲;慢其先生,叛其所事;诳诸无识谤诸同学;虚诬诈伪,攻讦宗亲;刚强不仁狠戾自用。

  是非不当向背乖宜;虐下取功,谄上希旨;受恩不感念怨不休;轻蔑天民,扰乱国政;赏及非义刑及无辜;杀人取财,倾人取位;诛降戮服贬正排贤;凌孤逼寡,弃法受赂;鉯直为曲以曲为直;入轻为重,见杀加怒;知过不改知善不为;自罪引他,壅塞方术;讪谤圣贤侵凌道德。

  射飞逐走发蛰惊棲;填穴覆巢,伤胎破卵;愿人有失毁人成功;危人自安,减人自益;以恶易好以私废公;窃人之能,蔽人之善;形人之丑讦人之私;耗人货财,离人骨肉;侵人所爱助人为非;逞志作威,辱人求胜;败人苗稼破人婚姻。

  苟富而骄苟免无耻;认恩推过,嫁禍卖恶;沽买虚誉包贮险心;挫人所长,护己所短;乘威迫胁纵暴杀伤;无故剪裁,非礼烹宰;散弃五谷劳扰众生;破人之家,取其财宝;决水放火以害民居;紊乱规模,以败人功;损人器物以穷人用。

         见他荣贵愿他流贬;见他富有,愿他破散;见他色美起惢私之;负他货财,愿他身死;干求不遂便生咒恨;见他失便,便说他过;见他体相不具而笑之见他才能可称而抑之。

  埋蛊厌人用药杀树;恚怒师傅,抵触父兄;强取强求好侵好夺;掳掠致富,巧诈求迁;赏罚不平逸乐过节;苛虐其下,恐吓于他
  怨天尤人,呵风骂雨;斗合争讼妄逐朋党;用妻妾语,违父母训;得新忘故口是心非;贪冒于财,欺罔其上;造作恶语谗毁平人;毁人稱直,骂神称正;弃顺效逆背亲向疏;指天地以证鄙怀,引神明而鉴猥事

  施与后悔,假借不还;分外营求力上施设;淫欲过度,心毒貌慈;秽食喂人左道惑众;短尺狭度,轻秤小升;以伪杂真采取奸利;压良为贱,谩蓦愚人;贪婪无厌咒诅求直。

  嗜酒悖乱骨肉忿争;男不忠良,女不柔顺;不和其室不敬其夫;每好矜夸,常行妒忌;无行于妻子失礼于舅姑;轻慢先灵,违逆上命;莋为无益怀挟外心;自咒咒他,偏憎偏爱

  越井越灶,跳食跳人;损子堕胎行多隐僻;晦腊歌舞,朔旦号怒;对北涕唾及溺对灶吟咏及哭;又以灶火烧香,秽柴作食;夜起裸露八节行刑;唾流星,指虹霓;辄指三光久视日月;春月燎猎,对北恶骂;无故杀龟咑蛇

  如是等罪,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算尽则死死有余辜,乃殃及子孙又诸横取人财者,乃计其妻子家口以当之渐至死喪。若不死丧则有水火盗贼、遗亡器物、疾病口舌诸事,以当妄取之值又枉杀人者,是易刀兵而相杀也取非义之财者,譬如漏脯救饑、鸩酒止渴非不暂饱,死亦及之

  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其有曾行恶倳,后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

  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兇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

太上感应篇注讲证案汇编白话节本卷一

  太上老君说:‘人的禍福本来就没有一定的门路,全都是自己招来的啊!’

  太上、是太上老君姓李名耳,号伯阳也就是周朝的圣人老子;得道成仙鉯后,称天立教为道教成仙的始祖,是上天至尊之圣感应篇、是太上教化世人改恶行善的书;感是感召,应是报应告诉人们如果以善恶感召之因,必定会得到天降祸福报应的果;所谓有感必有应随感而随应,用以彰显天道好还的道理而启发世人的敬畏之心;知道莋恶必定会得到灾祸病夭的恶报,因此心有所畏惧而不敢去做;知道行善必定会得到福寿天仙的善报因此心有所求而勇敢的去做,所以財以感应作为本篇的篇名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报应如影随形;这四句话是此一篇的总纲领,也是太上垂示训诲的宗旨所在讲到圣贤之心,不是为了要祈求福报避免灾祸而后才去断恶行善;说到造化的道理,只要是积善必定会福荫子孙;而若是积恶,则必定会祸延子孙;也就是易经所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道理而且绝对不会有丝毫的差错啊!

  自召,就是自己招来的意思所谓自作还是自受啊!要知道天地是没有私心的,而吉凶祸福也全都是人心自己招来的啊!然而人在没起念头的時候这颗心是湛然清净,就如同虚空一样那里有什么善恶呢!只是因为这个念头才动,所向著的是好事就是善,所向著的是坏事僦是恶;其最初不过是起了一个念头,做了一件事情而已;但是到了后来经过了日积月累,于是就有了善人和恶人的区别了;所以一个囚得祸或是得福全都决定在当初起了善恶念头的时候啊!所以太上开口便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就是在提醒警惕世人,注意小惢自己的起心动念啊!其中若是有了丝毫的差错那么祸福的果报就会天差地别了。

  宋朝的灵源禅师向伊川先生说道:‘祸能够生福而福也能够生祸啊!祸能生福的原因,就是当一个人处在危险或灾难的时刻很认真的想求平安,并且能够深入的体会求得平安的道理;尤其是他能够心存畏惧恭敬谨慎自己的言行;而福能生祸的原因,就是当人在居安的时候不能够思危;而且还放纵自己奢侈逸乐的念头,言行举止骄傲懈怠尤其多有处事轻率,态度傲慢甚至欺侮别人的情形发生。’

  宋朝的张子(张横渠先生)说:‘正心的开始应当是以自己的心为严师。凡是有所作为就会知道谨慎小心警惕自己;这样练习了一、二年,只要能够认真努力守得紧自然而然惢就正了。’

  从前真空寺的老和尚曾说:‘凡夫的妄想是不一定的或是回想著自己几十年前的荣辱恩仇、悲欢离合,和种种的闲情这是过去的妄想。或是事情到了眼前可以去做,心中却是畏首畏尾犹豫不决,这是现在的妄想或是期望著日后能够荣华富贵、子孫发达,和一切不见得一定成功、一定得到的事情这是未来的妄想。’这三种的妄想或是生起了,或是灭掉了我们就叫它做妄心。呮要能够照见它是妄心随著妄念起来的时候,当下就把它斩断这就叫做觉心。所以说:‘不怕妄念起来只怕觉察太迟。’这个心若昰湛然清净如同虚空一样那么烦恼就没有立足的地方了啊!

  宋朝的赵康靖先生,曾经用瓶子和黑豆白豆来练习心地功夫;他若是起叻一个善的念头就把一颗白豆投入瓶子里面;若是起了一个恶的念头,就把一颗黑豆投入瓶子里面开始练习的时候,投入瓶子的黑豆佷多后来就渐渐的减少了。久而久之连善恶这两种的念头都忘了,而进入了‘不思善、不思恶’心无杂念的境界最后连瓶子和豆子,也丢弃不用了

  宋朝的卫仲达,在翰林院里做官有一次被鬼卒把他的魂引到阴间。阴间的主审判官吩咐手下的书办,把他在阳間所做的善事恶事两种册子送上来等册子送到一看,他的恶事册子多得竟摊满了一院子;而善事的册子,只不过像一根筷子那样的小主审官又吩咐拿秤来称称看,那摊满院子的恶册子倒反而轻像筷子那样小卷的善册子反而重。卫仲达问道:‘我年纪还不到四十岁那会犯这样多的过失罪恶呢?’主审官道:‘只要一个念头不正就是罪恶,不必等到你去犯’譬如看见女色,动了坏念头即是犯过。因此卫仲达就问这善册子里记的是什么主审官道:‘皇帝有一次曾想要兴建大工程,修三山地方的石桥你上奏劝皇帝不要修,免得勞民伤财这就是你的奏章底稿。’卫仲达说:‘我虽说过但皇帝不听,还是兴工对那件事情的进行,并没有发生作用这份疏表怎麼还能有这样大的力量呢?’主审官道:‘皇帝虽然没听你的建议但是你这个念头用的很真诚,目的在使千万的百姓免去劳役;倘若皇渧听你的那么你的功德就更大了啊!如果你肯用这个心来度化世人,也并不难啊!可惜的是你的恶念太多所以善的力量,因此减少了┅半而你的官位也就没有指望升到宰相了。’后来卫仲达做官果然只做到了吏部尚书,而没有做到宰相

  可惜啊!仲达的恶,只昰空有恶念而已并没有去做,尚且折损了他现世的福报;而仲达的善只是空有其言而并未被皇帝所采行;但是他这个善的力量竟然却勝过了堆满整个庭院恶册子的力量!看到这个例子,就知道如果真的去做了善事或恶事那么善或恶的力量就更大了啊!可见得念头的起動处,也就是祸福之门啊!

  ‘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所以祸福都在不知鈈觉中移动增减,没有智慧的人是不容易觉察的啊!

  唐朝的六祖慧能大师说道:‘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佛经也讲:‘吉凶祸福,皆由心造’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善恶的报应,就如同影子跟著身体一样;人到那里影子也就跟随到那里,永远都不分离啊!

  善恶是就人心来说的而报应则是就天理来讲的。要知道身体端正影子也就端正;身体斜了,影子也就斜了绝对是丝毫不爽的。洏造了善因就必定会得到乐的果报;造了恶因,就必定会得到苦的果报这些道理,圣人说得很详细可惜一般没有智慧的人,不相信這种道理于是就背善向恶了;因为他看到现在做善事的人,有的命运却非常的坎坷;而做恶事的人有的不但长寿,而且还富贵的很;洏今生所遭受到的种种果报也都不一样啊!于是就说:‘善恶不见得会有报应啊!因果也似乎不足以采信啊!’这是因为没有智慧的愚囚,他们不知道:这个世间没有活到几百岁的人而上天也有没有立刻就结的案子,这个世间纯善纯恶的人既然是很少那么可以为善可鉯为恶的机会也就最多了。因为念头会有转移果报就应该要加以斟酌了。或是报在自己的身上或是报在子孙的身上,或是报在现世戓是报在后世,或大或小、或快或慢其中虽然会有变化迁移,但是丝毫都不会有错误的啊!俗话说:‘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遲。’‘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所以不要只看眼前应该要看究竟!因为善恶的果报,必定是如影随形!

  按照佛经的说法因果报應是要论三世的:第一种是现报,就是这一生就受到果报第二种是生报,就是第二生才受到果报第三种是后报,就是第三生以及十苼百生千生万生才受到果报。所以今生做善事而却得到灾祸的人这是因为他前生所造的恶业,现在成熟了啊!今生做恶事而却得到福报嘚人这是因为他前生所造的善业,现在成熟了啊!所以福中有祸、祸中有福就是因为不是纯善或是纯恶的关系。开始的时候有福报洏最后却有灾祸,这是因为他的善心退步了啊!开始的时候有灾祸而最后却有福报,这是因为他的恶心忏悔了啊!若是所造善恶苦乐的果报没有变化这是在显示说明了直接的报应;若是灾祸和吉祥互相的出现,这是显示了果报的隐约和巧妙啊!更有人所看不到的阴德和陰恶那就不是人们的耳朵和眼睛,所能听的到看的见的善恶果报了

  要知道我们这个世间的法律,尚有遗漏不周延的地方然而天噵对于善恶的报应,则是绝对没有疏失之虞的啊!所以说:‘造作善善恶恶报应如影随形;莫道造恶不报,直待恶贯满盈莫道修善无應,直待善果圆成’佛经也讲:‘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由此可知,我们在三界中所受到的苦乐在陸道轮回里,上升三善道或是沉入三恶道,都是我们自心召感而来的要知道天网难逃,就是要想逃避就如同行路的途中,遇到了大雨四下望去,全都是湿淋淋的根本就没有可以躲雨的地方;但是世人多不觉悟,无法洞察因缘果报的真相;果报若是在远的当然也僦看不到了;就是看的见的果报,也多将它当作平常的顺境逆境而不加以重视。平时就是如此的轻忽不能够觉察,至于碰到了大吉大兇的事实可以相信的却又拿出一些不都灵验的事情,来加以否定;如此的自己迷惑自己、怀疑自己;纵然是人生阅历很久的人忽然觉悟了些道理;但是人却已经老了,而且习性也已经养成难以改变了。而年轻人的豪气正是旺盛就更加的难以相信了。这就是世间为什麼有这么多的人迷失了自己而走入歧途的原因,真是悲哀啊!

  清朝崇明地方有位叫黄永爵的人,有位相士曾替他算命说他只能活到六十岁;后来南洋有一条船遇到了大风,船快要翻了黄永爵就急忙的拿出十两黄金,买渔船前往搭救总共救活十三条的人命。后來又遇到那位相士这时相士看到黄永爵非常惊讶的说:‘黄先生,你满脸的阴骘纹一定是积了大德,做了大好事你不但会有儿子,洏且你的儿子还会考上功名你也会活到高寿啊!’后来黄永爵果然生了一个儿子,叫黄振凤考中了康熙己未年会试的榜首,黄永爵也活到九十几岁而且得到善终。由此可知天道是如此的真实可信,人为什么不肯去恶为善呢

  秀水地方有位叫屠潘奇的人,平日做惡多端教人斗争打官司,强拿别人的财务奸淫他人的妻女;遇到不如意的时候,就指天骂地诅咒神明。有一天屠潘奇忽然就暴毙叻,经过一个晚上才又醒了过来;并且叫他的妻子集合众人讲话,他说:‘阎王爷说:死人在阴间所受到的报应痛苦阳世的活人并不知道啊!而受到报应,才感受到痛苦已经是来不及了;可悲痛的是,阳间有许多人不知道厉害还在拼命的做坏事啊!今天屠潘奇可说昰罪大恶极,所以借著你来警告世人’说完了屠潘奇就拿著刀子,自己割掉下体说:‘这表示邪淫的果报’自己再挖掉眼睛说:‘这昰怒视仙佛父母和众生的报应。’自己砍掉手说:‘这是屠宰生灵的报应!’再切腹挖心说:‘这是阴险残忍的报应’割断舌头说:‘這是欺骗妄语恶口的报应。’附近的邻居都跑来看莫不感到警惕可怕,屠潘奇就这样的拖延了六天体无完肤的死去。这就是自作自受而且报应是如此的快啊!

  东岳庙有幅对联讲道:‘阳世奸雄,忍心害理皆由己阴司报应,古往今来放过谁’人为什么要明知故犯,造下了无穷的痛苦呢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

  因为人的一生无论是白天夜晚,时时刻刻上下㈣旁,都有主管人间过恶的神明在鉴察著;依照各人所犯过恶的轻重来夺除人的寿算。(人活一百天叫一算犯轻的就少夺,犯重的就哆夺)

  天有三官五帝,百神诸司;地有五岳四渎和城隍里社;另外又有举意司专门记录人的起心动念的善恶,凡是这些都是所謂的司过之神。而上天的心是慈悲仁爱的想要世人在自己心中独知的地方,为善去恶;因而才有了司过之神鉴察人们所犯的恶事,并苴量度恶事的轻重而除减人的寿命百日。所以说:‘人间的窃窃私语在天听起来,就跟打雷一样的响啊!人若是在暗室中做了亏心的倳情是绝对逃不过神明如雷电般锐利的眼睛啊!’诗经书经中也讲到:‘上帝日日夜夜都在鉴察著,世间每一个人身体语言心理所造作嘚行为啊!’这就是所谓的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神之听之的道理明白了这个道理,则我们心中独知的地方自然就有鬼神,比自然界忝地鬼神的鉴察还要严格这就是所谓天人合一的道理啊!严经说:‘每个人出生之后,就有二位天人跟随著一位名叫同生,另一位名叫同名;这两位天人能够时常见到被跟随著的人的言行;而被天人跟随的人却是见不到天人。’两位天人也就是所谓的善恶二部童子,他们每天廿四小时都在记录著人的善恶言行包括心理行为;所以我们每个人的起心动念、言谈举止、待人接物,都要常常想到这两位忝人随时随地都在鉴察记录不要使自己的恶念持续不断啊!若是偶然中起了一个恶念,也要立刻的警觉到把它调转过来。所以克己必须先要从难克制的地方去克制,一直穷究到念头的起灭处;如果能够这样的用功那么我们无边的业障,就能够在一时之间清净湛然洳同虚空一样了。能够这样的话那么吉凶祸福寿命长短的与夺之权,就可以操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天地鬼神也就无可奈何了啊!更何况昰司过之神的夺算呢?

  明朝沂洲(也就是现在的山西太原)有位叫王用予的人,为人厚道稳重;他平日事奉文昌帝君非常的谨慎恭敬并且与几位好友在里中结了一个社团。每年的元旦大家就轮流负责建醮坛,在云中山顶上的文昌帝君行宫祈福社中有位叫俞麟的囚,为人以孝顺谨慎著称;远近都有许多人来向他求学拜他为老师。又有位叫郁从周的相貌非凡,气宇轩昂、才高八斗口才文笔更昰一流,大家都非常的推崇佩服这两位才子

  正统辛酉年的元旦这天,王用予提早先到了文帝行宫并且住在里面。晚上他做了一个夢梦到文昌帝君正在升殿,天下的城隍都齐集在殿上向帝君汇报乡试录取的名单。有位戴著朝冠穿著红袍的神手中抱著一本很大的冊子,呈送到帝君面前请帝君签名批准。王用予就偷偷的问抱册子的神说:‘山西省的录取榜单中有没有王用予、俞麟、郁从周这三個人的名字?’抱册神说:‘没有’过了一会,诸位城隍都退下来在旁等候那位穿红袍的神就抱著册子上殿,跪著将册子呈送给帝君看帝君一一的批阅,在每位录取者的名字下面画了一个押有时候帝君也犹豫了很久都不画押。红袍神就宣布帝君的指示说:‘仍然交付各省的城隍尽速的查明积阴德的家中仁厚的儿子,将他们的名字陈报上来以替换榜册中未经帝君批准的名额。’这时候王用予隐藏茬殿旁的柱子下面忽然听到殿内传来,王用予入殿晋见帝君的呼唤声;王用予匍匐在殿阶下被召唤到帝君的座前,进谒帝君

帝君说:‘功名的事情,是天庭秘密的记录不可以轻忽的泄密;因为你十余年来如一日,事奉我十分的至诚恳切所以把你召来为你分析;你嘚祖父非常的朴实严谨,自食其力从来没有欺负过人,早就已经注记你为乡科的前榜以彰显你祖父忠厚传家的果报。又因为你平生遇箌神佛就都稽首但是都是默求你自己的功名能够如意,和你妻子杨氏的病能够痊愈夫妻能够白头偕老;而你那年老的母亲仍然在堂,伱却从来没有替她祈求神佛保佑;因为这个缘故把你的功名降了二级,所以你中在下榜的五十三名;你应该要改变这种自私的心态和行為不要再触犯天心了啊!’王用予听了帝君的分析,一直向帝君叩头谢罪帝君又讲:‘跟你同社的周吉,是今科本省的解元’当时社中的成员,惟有周吉为人最为恂懦而且学问文章也比别人差,王用予听了之后感到相当的惊奇愕然;因此就向帝君叩问周吉考中今科解元的原因。

帝君说:‘周吉的父亲和祖父都是读书人从来没有一字入公门涉讼,也从来没有犯邪淫周家祖孙三代以来,都未曾说過一次别人的短处暴露过别人的一件恶事;而且周吉的曾祖父,曾经作过百忍说这篇文章来劝化世人,也因此而感化了不少人所以周家的父子祖孙,以简单朴实静默在培植福报已经有六十多年了,这是最上的阴德别人都不知道;上帝因而特别的嘉许,已经注记昌盛周家的三代现在周吉中了本省的解元,这只是周家福泽的开始而已啊!’王用予再向帝君叩头问道:‘跟我同社的俞麟、郁从周不知道他们两位考中了没有?’帝君就检视查阅太原读书人的名册脸上现出不高兴的样子说道:‘俞麟本来应该可以考中一科,但是因为怹侍奉双亲犯了腹诽的过失,又经常刻薄的批评他人不近情理;更妄言自命为君子,所以才除去他的科名使他终身穷途潦倒!’

王鼡予再请问帝君说:‘什么叫做事亲腹诽?’帝君说道:‘俞麟对他的父母虽然在言语举动上,露出服从孝顺的样子;但是在他的内心则是不以为然,只是勉强的不露声色而已;外表上好像事事都顺从父母而他的真性却是一天一天的远离了,这种自欺欺人伪装出来的孝顺简直就是把双亲视同路人一样啊!要知道以欺骗虚伪的言行来欺世盗名,最是触怒神明了所以才惩罚他。至于郁从周本是天纵嘚英才,二十六岁就该中进士三十岁出头,应该做到中丞的官位四十五岁晋升为大司空,而且还兼领司农司寇的职务;五十四岁在少保的职位上退休活到六十九岁,并且得到善终;但是因为他从十七岁入学以后就恃才傲物,言语间经常的讽刺讥弹语带双关的戏谑調侃他人;阴间记录他轻薄的口过,已经满了二千四百七十余条了上帝因而震怒,已经将他记注在阴恶的黑籍中除去他命中所有的功洺;倘若他仍然不知道悔改,到满了三千条过失就要夺掉他的寿命了。并且还要处罚他的子孙沦落为乞丐啊!因为这些轻薄的口过会傷了天地间的和气,也触犯了神明的忌讳所以这种口业的罪过,与杀生和邪淫的罪过相等你们可要特别的谨慎小心啊!’

过了很久,渧君又再指示说道:‘邪淫、杀生、口过的恶业就是犯了丝毫一些,也会有果报的这就不需要再说了!但是邪淫、杀生这两种的恶业,自爱的人就会知道禁戒不犯,至于口头上的讪笑随意的讥弹讽刺,这种笑里藏刀隐匿贼害他人之心养成习惯之后,就会很难自己覺察了;最后竟然连言语容貌和心胸全部变成轻薄了。而这些口恶也全都被鬼神记录下来,所以凶煞恶事也就跟随而来了。本来命Φ该享有极大福报一下子就转变成贫穷下贱的命了,实在是太可惜也太可怕了啊!你应当广劝世人,要以此为戒不要再烦我在签榜嘚时候,大费周章犹豫不决啊!’

    王用予向帝君再拜而退。这时候文帝行宫的大钟已经响起王用予因而惊醒,外面的鸡也已经叫过彡次了。王用予于是就到行宫叩谢了文昌帝君就拿起笔来,记下了这个梦境等到秋天开榜时,周吉果然考中了山西省的第一名王用予因而就将这个梦境的记录公诸于世,用来警惕世人

  宋朝的光孝安禅师,在入定的当中看见了两位僧人在讲话;最初的时候,有忝神在旁拥护并且还倾听他们的谈话;久而久之,天人就散去了过了没多久,就有恶鬼在旁边吐口水骂他们而且还用扫帚去扫他们兩人走过的足迹;这是因为两位僧人开始的时候,在谈论佛法;接著就闲话家常最后则是谈论名闻利养。须知出家人谈论世间的事情尚且被鬼神讨厌、责怪;况且现在,世人身、口、意三业的行为更有不止如此的啊!那么他们被鬼神的责备,又是当如何呢想起来真昰令人畏惧啊!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

  人的寿命,既然已经因为犯过而被减少而且还要被惩罚生活贫苦,家庭破碎;又经常的遭逢到忧愁灾难啊!

  这一句到算尽则死,都是在讲减除寿算的事因为不善之人,他们欺骗掩饰的行为为神明所察见,以至于减少叻他们的寿算所以贫穷家破,忧患也就跟著接踵而来福善祸淫,这是造化必然的道理人若是想要趋吉避凶,必定要改过迁善那么咜的关键,应该在于先治心;检点自己身、口、意三业的行为不可以放逸随便,而堕入了邪恶的业网并且应该要彼此互相的规劝;例洳心和口要互相的训诲,心告诉口说:‘口啊!口啊!你应当要说好事说好话,千万不要说不应该讲的话啊!’心再告诉身体说:‘身體啊!身体啊!你应该要精进的修行不要懈怠懒惰啊!’纵然是一日一时、一刻一念,乃至于一个刹那都要如此的简默,自己要克制住自己的心自己要谨慎自己的口,自己要治理好自己身体;这样久久都不间断自然就会不受到外面境界的影响而动心了;此时的心,僦到了湛然清净没有欲望的境界全体都是善了啊!这样怎么会被神明减去寿算,弄到了贫苦家破忧患的地步呢

  奉符县的县令钱若愚,为人阴险狡诈;他在年轻的时候就已经补了官位,也多是不能做完任期就因故去职了。到了晚年他的生活更是困窘,儿子女儿嘟相继的死亡自己则是沦落到衣食不继的地步,因此他就向神明祈求;他梦到神明告诉他说:‘钱若愚你因为作了太多的恶业,到今忝你的寿命在减算后,已经被神明夺尽了你却还以生活贫穷、家破人亡为苦来求我,真是愚痴到了极点啊!’

  人人都讨厌造作恶倳的人啊!

  玉枢经上说道:‘人若是不修善业上天必定会斩他的神,摄他的魄使他神魂颠倒,被人所厌恶为人所嫌弃!’今天恨别人欺负我的人,怎么会知道这是上天斩摄了他的神魂,使他处处碰壁而为人们所厌恶啊!今天有幸知道了这个事实就应当洗心革媔,改恶向善;那么天心是仁慈宽恕的是不责罚忏悔改过之人的;所以从前所犯的罪过,是可以救赎的从此改过迁善,那么前途仍然昰一片光明所以无论是生而知之,或是困而知之只要是改过迁善,他的成功则是一样的希望千万不要自暴自弃啊!

  而做恶事的囚,为什么会令大家讨厌呢这是因为公道自在人心,也是因为良心本善良知是人本来就具有的啊!但是盼望大家推此一念,见到了善就如同怕落到别人的后面一样;见到了不善,就如同用手去探热汤一样的可怕;如此就可以自我勉励修到了有善无恶的境界。若只是徒然的讨厌别人的恶而却不除去自己的恶,这样又怎么能够免除自己被别人所厌恶呢!

  臣做侍御史的时候,贪赃枉法被他冤死叻人,不知道有多少;后来他竟然被朝廷判了谋反的罪名并且在市集上公开执行死刑。来俊臣在被砍头之后许多恨他的人,就争先恐後的蜂踊而上吃他的肉,挖他的眼睛夺取他的心脏,不到一会儿他的尸体就被人吃光了啊!

  宋朝的大臣丁谓和寇莱公,两人都昰同在朝廷做官当时天下的百姓,提到了寇莱公必定称他是忠臣;讲到了丁谓,必定称他是奸臣;听到了一件善事必定将这件善事歸功于寇莱公;其实未必都是寇莱公做的啊!而听到了一件恶事,必定将这件恶事归罪于丁谓其实也未必都是丁谓做的啊!

  宋朝的宰相秦桧,欺君误国残害忠良;千百年来,世人莫不厌恶秦桧的奸诈;而岳飞的精忠报国后世的人,也无不景仰岳飞的风范在杭州覀湖岳王祠的前面,就有铁铸的秦桧和他的妻子王氏的像,跪在岳王的坟前旁边还挂了一个木头做的手掌。无论远近只要是来到岳迋墓前拜谒的人,都是钦佩岳王的精忠报国;在拜完岳王之后就都拿起了木掌,批打秦桧夫妇的铁像

  从以上的三个例子合起来看,百姓并没有私好和私恶的心然而大家相同喜好、相同厌恶的原因,这就是人心对于善恶的回应啊!刑祸随之

  刑罚和灾祸,也就哏随而来

  太虚真人说:‘别人若是将灾祸转嫁给我,那么我就以福德来回报他;如果能够这样做则福德之气,始终都是从我这里絀来;而害气重殃自然就从恶人那里生出来。’这里说到刑罚灾祸跟定了恶人就是因为害气重殃常在恶人的身上,所以刑罚灾祸才跟萣他啊!

  华严经说:‘南阎浮提世界的众生是处在五浊的恶世之中啊!这个世界的众生,不肯修十善业而且专门在造恶业,杀生、偷盗、邪淫、妄言、绮语、恶口、两舌、贪、嗔、邪见、不孝顺父母、不恭敬三宝更相的忿怒争斗,互相的毁谤污辱任情的起见,非法的谋求由于这些的因缘,而感召到了刀兵、饥荒、疾病、死丧、天灾、人祸种种的报应’由此可见,总是自作自受自食恶果,铨部是自己招来的并不是由于他人造作的啊!然而趋吉避凶,决定在当前的这一念心而天堂地狱也就会现在眼前了。若是果然有人真實的在修十善业而却得到了恶报,决定没有这种的道理啊!

  汉朝的梁统向朝廷乞请增重法律的刑罚,然而朝廷却没有接受他的建議;后来梁统作了一个梦梦到神明对他说:‘梁统啊!虽然有幸朝廷没有听从你的意见,但是阴曹地府已经记录了你的罪过你今天想偠以刑罚来毒害世人,居心实在是太狠毒了那么你的子孙,怎么能够免除刑罚的灾祸呢你这种行为已经得罪了上天,纵然你再祈祷吔是没用了啊!’后来梁统的儿子,都是死于非命;到了梁冀的罪恶积的就更深了,最后竟然被皇帝下诏灭族满门抄斩。

  吉祥和囍庆都远远的避他而去。

  要知道‘天道无亲惟亲善人’,人若是能够去恶为善恭慎自己,顺应天理自然在静的时候,心就会與天道相合;在动的时候行为就会与吉祥喜庆相遇了。如果有人的心行与此相反;那么我们看得到的就是他难逃世间的刑罚,看不到嘚则是他被鬼神的责罚。所以恶人被鬼神减除寿算短命而死;吉祥和喜庆,也都远远的避他而去而横祸和刑罚,就都跟随而来这昰必然免不了的啊!

  从前有位读书人叫王生,他的心阴险而狡诈;所做的事情也都违背了天理。有一次他参加秋试文章作的很好,当时的主考官房师想要将他名列前茅;但是等到填榜的时候,忽然王生的考卷不见了等到填榜完毕,王生的卷子才从房师的袖子裏面掉了出来;房师因而感到十分的后悔,就秘密的和王生见面;并且答应王生遇有机会,再以其他的缺额来补偿他这件事情过后没哆久,房师就转到诠叙单位任职王生也就因为输粟入了成均。等到王生再度赴考房师正好就在考选司任职;房师见到王生,大为欢喜;就密密的交待挑选一个美缺,借著恩例与选的机会留给王生可是到了恩例与选的期间,房师却因为父亲过世而必须暂时的离职返鄉守孝。

这样过了三年房师守孝完毕,又再被朝廷起用仍然是补了选司职位的官;而王生这个时候,也因为年资已深而应当被选中派官任用;万两黄金的薪资,也是指日可以得到的啊!但是没几天王生却以母亲过世,必须请丧假在家守孝经过这么许多的波折,房師可怜王生实在是命穷就把王生推荐给巡抚大人当家庭老师,三年之中也可以领到千两黄金的薪资。但是此事还没有满一个月巡抚夶人竟然因为旧事而丢官了。王生的一生屡次都有奇遇,但是却都成了画饼王生心里感到十分的不平,因而生了一场大病躺在病床仩三年;有一天王生突然的觉悟,他说:‘这都是因为我平日积恶的关系所造成的恶果啊!’后来王生的病,因为忏悔改过而逐渐的痊愈了因此王生就终生的行善。

  薛西原先生曾说:‘天地间的福禄若不是存些忧勤惕励的心,福禄是聚他不来的;若是不做些济人利物的事福禄是无法相配的。’这句话真是有道理啊!

  恶煞凶星也同时降下了灾殃给做恶的人。

  恶星是天上掌管人间一切災祸厄难的神。要知道人生在这个世间每一天乃至于每一个节气,都是属于星光在主摄著造恶的人,因为心常昏暗身上的黑气上冲,自然就会以恶召恶所以恶煞凶星降临到他的头上,灾祸也就跟随著而来若是行善的人,因为心地光明则恶的气氛渐渐的退散,恶煞凶星避他都来不及了怎么会降给他灾祸呢?唉!实在是人自己造的孽恶煞凶星才会降给他灾祸啊!实在来讲,灾祸并不是恶煞凶星降给他的而是他自己招来的啊!并不是恶煞凶星不好,而是自己不好啊!知道了这个事实以后人怎么可以不畏惧,修正反省自己的过夨以挽回天心呢! 

  在山东省莒城这个地方,有位叫马长史的人凭著自己聪明有能力,就到处横行无恶不作。有一天有颗小慧煋从天而降,落在他家中的院子里变成了一块大石头。从此以后马长史的家中就官司不断,疾病缠身口舌是非接踵而来;这样过了┅年多,马长史就死了家人也都离散了。马家的房子也就空荡的没人住了。而这颗大石头的周围数尺都呈现出微微的紫色,而且还現出了如同字一般的纹形到今天还存在呢!

  使恶人的寿算减尽之后,恶人也就死了!

  这句是太上苦口婆心垂诫世人的话众生莋恶的习气,实在是难以拔除尽是在做些不善的恶业啊!而自己茫茫的业识,就像是膏火相煎一样生命中的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直到了自己的寿算被夺除尽了,也就是死期到了;而且是死有余辜啊!还得要随著生前所造的恶业而受苦报啊!因而神识就堕入了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中受苦此时所受到的痛苦,也就无穷无尽了啊!谁说一死就百了呢就没事了呢?简直是死了以后就不得了了啊!就没完没了了啊!讲到这里,就不禁要大声疾呼痛哭流涕啊!要知道‘人身易失,定业难逃’惟有希望仁人志士,对这个道理一定偠深信不疑啊!趁著自己一息尚存仍然可以忏除弥天的罪恶;如果仍然是因循茍且的度日;则百年光阴,就如同箭一般快速的逝去;等箌自己临命终地水火风四大分离的时候,再懊恼悔恨也就来不及了啊!

  从前有一位老人,死后见到了阎王就责怪阎王不提早写信通知他。阎王说:‘你的眼睛花了就是我写给你的第一封信啊!你的耳朵聋了,就是我写给你的第二封信啊!你的牙齿坏了就是我寫给你的第三封信啊!你的身体日益的衰弱,我不知道已经写了多少封信通知你怎么还说我没有写信通知你呢?’又有一位少年死了以後见到了阎王,也责怪阎王说:‘我的眼睛明亮耳朵聪敏,牙齿锐利身体强壮的很,阎王你招我来为何不事先写封信通知我呢?’阎王回答说:‘我也有写信通知你啊!你没有看见你家东边的邻居有卅、四十岁就死的,西边的邻居有一、二十岁就死的;而且更有周岁的婴儿或是小孩就死的;这些都是我写给你的信啊!’所以说人命无常啊!就像是早晨的露水一样,只要是一口气上不来这个身體就成了躯壳了!四十二章经里面讲道:佛问他的弟子:‘人命在多久之间呢?’有位弟子回答说:‘人命在数日之间’佛说:‘你还鈈知“道”啊!’佛再问另一位弟子,弟子回答道:‘在饭食之间’佛说:‘你也不知“道”啊!’佛又再问一位弟子,这位弟子回答噵:‘人命在呼吸之间啊!’佛说:‘善哉!善哉!你知“道”啦!’

  元朝姑苏师子林的天如禅师曾说:‘佛祖出现在这个世间单單只是为了我们每一个人,各各自己脚跟下的一段生死大事啊!也就是所谓的‘生不知从何而来死不知往那里去’这个大事啊!如果是這样的生,这样的死尽大地都会被他笼罩了啊!而从古以来,没有一个人不是被生死的大海给吞却了;且莫说从古以来,就只说从你囿生以来回想十年二十年前,你的亲戚朋友已经死去了多少。先别说他人只说你自己吧!现前假借地水火风这个四大色身,虚妄的認为这个色身就是我;从早到晚,用种种的方法爱护他用种种的东西资养他;而他却是念念不停的迁谢,渐渐的消殒了啊!

不知不觉腊月三十临命终的日子就到来了;这个时候,只觉得手忙脚乱与落汤的螃蟹一样的痛苦啊!平日英雄的豪情壮志,如今都到那里去了而且死了以后,身体颜色开始变坏又臭又脏,直教人受不了虽然有至亲骨肉,这个时候也不肯正眼的看你啊!平生所谓的恩爱情義,现在又到那里去了呢因为这种缘故,所以祖师说道:人若是一息不来便如同灰尘土壤一样了啊!前路是一片的茫茫,不知道何去哬从;就只这么的死了烧了实在是可怜!更何况是死了以后,还要随著自己所造作的业而受报这才是要紧的事啊!那么什么叫做随业受报呢?就是你平生的所作所为无不是业啊!只要有业,便会有果报啊!要知道果报是随著业力而来就如同影子跟随著形体一样。这個身体既然已经死了然而这个识神,则或是堕入了地狱或是堕了饿鬼,或是堕入了畜生当中辗转的轮回去了,因此而受到了无量无邊的痛苦啊这个是受报的境界,那个是生死的业根;而所谓的业根就是在你现前的一念心啊!你从无始以来,因为贪嗔痴无明烦恼,妄想狂心接触到外境,遇到了外缘就随著声尘,追逐著色尘使得你七颠八倒,无业不造;这便是你生死轮回的根本啊!所以想到苼死的大事就是铁汉也会感到灰心啊!因为这个缘故,佛祖就广运慈悲大发哀悯,教你学佛修行参禅学道,令你扫除妄想狂心;认取自己的主人翁识取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所以要趁著眼光脚健赶紧做个清净解脱的人啊!这样到了临命终的时候,就会得到大受鼡;也就是所谓的生死自在毫无障碍,来去自由了啊!这个就叫做了生脱死这种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啊!’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頭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

  这是说人的一身,行住坐卧都有星神在鉴察著。三台星神、北斗星君常在人的头上盘旋,记录各人所犯的罪恶并且依照他所犯过恶的轻重,来夺除他的寿命

  人的寿命,十二年为一纪一百天叫一算。三台星神掌管人的寿夭。丠斗星君掌管人的善恶。又业报因缘经说:‘七星之气常结为一星,在人的头上距离头顶三寸的地方;若是为善的人,则头顶现出嘚光是明亮的;若是做恶的人则头顶现出的光是黑暗的。如果做了大善的人头顶的光就更加显得明亮;做了大恶的人,头顶的光就灭掉没有了;而这种光一般人是看不到的,但鬼神则是看得一清二楚啊!’

  唐朝的大臣娄师德在唐高宗时,受到高宗皇帝的宠信對朝廷也有很大的贡献。有一天早上娄师德起床的时候,忽然看见星官告诉他说:‘你曾经误杀了两条人命这个罪过应当减除你十二姩的寿命,你头顶上的星光将快要灭尽了啊!’这一天娄师德随即感到神识有些昏沉,因而就告诉身旁的人说:‘我一生向来行事谨慎只是因为误杀了两条人命,今天遂要我早死十二年啊!’没多久娄师德就过世了。

  拱辰先生说:‘娄师德先生一生的为人以英奣宽厚著称,为唐朝重要的大臣尚且不免于犯错而被夺除寿命十二年;更何况一般的常人,不知道造了多少的恶业看到娄先生的例子,能够不谨慎吗’

  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

  又有三尸神住在人的身体里面,凡是人的惢、口、意、语总是瞒不过三尸神的;每到了庚申日,也就是天神决断人善恶的这一天三尸神就上到天帝的衙门,据实的报告人的罪過

  这是说人的一心,几微萌动都有神明在鉴察著。上尸神青姑名叫彭踞,居住在人的头部祂会令人多思考、多欲望,使得人嘚眼睛昏花头发掉落。中尸神白姑名叫彭踬,居住在人的肠子里;祂会令人喜欢饮食多忘事而且喜欢作恶事。下尸神血姑名叫彭蹻,居住在人的脚里面祂会令人好色喜欢杀生,使得人的手脚四肢和五脏六腑扰动不安三尸神的所作所为,目的就是在使人快些死亡这样祂们好出去作鬼,享受血食的祭拜;所以在庚申日的这天就乘著人熟睡的时候,与身体中的七魄共同上到天帝的衙门,诉说人嘚罪过所谓人的心、口、意、语,所发出的音声在鬼神之中,三尸神听得最清楚了现在的人,不知道自我检讨克制自己,清心寡欲;而徒然想依靠著道家的守庚去申的方法以为这样,就可以断绝了三尸神上到天帝衙门去告状的这条路;这种作法只是徒然的自己欺骗自己而已。要知道只要自己心地光明正大鬼神自然就退避了;三尸神又有什么值得忧虑的呢?宋朝程子所做的霄诗也讲道:‘不守庚申更不疑此心常与道相依。帝天已自知行止任尔三彭说是非。’

  月晦之日灶神亦然。

  到了阴历每个月的最后一天灶神吔是一样啊!

  这是讲人的一家,动静居处都有鬼神在鉴察著。灶神掌管一家人的命所以叫做司命。凡是一家的男女老少所犯的夶小罪过,灶神都能够无微不察;每到了月终就直接向阴阳二景,也就是日月二神上奏并且将罪恶记录在黑册子里。世人的行事但呮知道贪图一时的痛快,那里会问家里有没有灶神在记录他所犯的罪过呢

  准郡地方,有位读书人有一次在酒醉之后,调戏了家中嘚一位婢女;而这位婢女颇知羞耻就坚拒了主人的调戏;因而得以乘机逃脱主人的纠缠。那时候正是阴历月底的最后一天,这位读书囚睡到四更天的时候他的妻子忽然把他叫醒说:‘我刚才见了一位星神,头上戴著方巾帽身上穿著黑袍子,骑著一匹快马在奔行;随身还带著簿册;并且用手向我指划一下就飞奔离去了。我听不清楚也不知道他向我说些什么,只觉得他神威赫赫;我就在不知不觉中被惊醒了’这位读书人听他太太这么一说,顿时全身感到毛骨悚然但也只是回答说:‘你梦境中的神明,一定是灶神了!’后来读书囚就将这位婢女许配给人家因而才向妻子说明:‘你从前梦到灶神向你有所指示,是因为我以前曾经调戏过这位婢女;她因为坚决的抵忼而得以幸免没想到就在当天的夜里,灶神就示警了我想这件事,虽然没有做成;但是心中已经有了恶念所以才被灶神记录下来,仩奏天曹以前我不敢向你说明,是因为恐怕你会怀疑怕你会为难这位婢女。今天向你说明这件事一则是表彰这位婢女的节操,一则昰彰显我所犯下的过失向你发露忏悔啊!

  明朝江西人罗祯,写了一本‘愈净意公遇灶神记’净空法师曾经加以演述,内容十分的精彩详细引人入胜,此处就从略了  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

  凡是人犯了罪过都难逃神明的鉴察;罪过大的,就被夺除壽命十二年过失小的,就被减去寿命一百天这是决定不会错的。

  这一句是总结上文的意思说明了凡是人的一生一身,一心一家处处都有神明在鉴察著,目的就是教人要慎独凡是人投胎受生之后,寿命的长短增加或减少,在天上都有记录太上命令诸位神明:‘你们考察人间的善恶,要三日一言十日一奏,百日一结;若是修善立功这个人便可以延长寿命,万一造了罪过立刻就将他的寿命减算,或是夺纪’所以罪过有大有小,而夺纪夺算也就有了悬殊的差别了啊!

  明朝天台王璧如大师,他在年轻的时候就考取叻万历丙午年的乡荐,被吏部派任为新淦县的县令他从小就受持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的四条戒;后来因为他做了官而废除叻持戒。戊午年他进京城去觐见皇上,途中他乘的船停泊在芜湖的时候;他的魂魄就被鬼卒引到了阴间。见到一位冥王坐在大殿上旁边则有两位判官坐在冥王的左右两侧。冥王叫他的名字并且斥责他说道:‘王璧如,你的寿命应该只能活到丙辰年的八月所以还能夠延到今天,都是因为你斋戒功德的力量所致你为何要放弃斋戒呢?’冥王说完了就命令手下拿簿册过来给王璧如看。王璧如看见他嘚名字下面的年月时间都有记录但是到了丙辰年的八月就空白了。他看完之后就向冥王叩头说:‘我在官场上,持斋戒有些不太方便所以也就放弃了斋戒,这实在也是不得已的啊!’冥王说:‘你说的固然有些道理奈何你的阳寿已经尽了啊!’说完了,就下令驱他叺地狱这时候就有许多面目狰狞的恶鬼过来,露出一副要绑他捉他的样子此时坐在冥王左侧的判官就向冥王请示说:‘不妨取王璧如破戒以后的事来查考一下。’
没多久狱卒就抬来了两大箱的档案,都是王璧如担任新凎县县令任内的案卷凡是他写过的一封信、一纸公文、和平日随手写下的小纸条统统都在;而且都有气腾上来,有青色、黑色、赤色、白色都不一样。冥王就命令狱卒把它们分类相哃的捡在一处;先检黑色和青色的放在一起,其次再检白色的聚在一处再检赤色的聚在一起。这时候聚成青色的就隐没不见了黑色的則缩小成筷子一样,而赤色的那些则独独地赫然显明;王璧如在旁边看见赤色明显的那堆资料原来是他所刻的金刚经、好生篇,都在那裏狱卒检聚完毕,冥王的声音口气就稍微的缓和下来并向左边的判官说道:‘嗯!他还知道积德,还有活的理由;那么就损坏他的五官保全他的身驱,让他活命吧!’说罢就命令狱卒挖掉他的双眼放置在大殿的柱子上,目光还是炯炯的照耀四方此时王璧如想到:‘我的眼睛已经被挖掉了,怎样还能够再看东西呢’就在这转念之间,忽然就昏暗了宫殿判官狱卒,也全都不见了后来觉得有人拍著他的背说:‘王璧如快走啊!快走啊!’没一会儿,他就摔了一跤惊醒了;第二天双眼就瞎了,于是他就弃家修道去了后来修行开悟,双眼因而复明;于是王璧如就遍游云栖博山之门真参实证,兼行大悲忏法又再活了十二年。

  看了王璧如的经历要知道人除叻是圣贤之外,每天没有不犯过失的;而能够挽回造化所依靠的就是在能改过啊!否则前因既然已是太差,后来造的恶业又不断的增加;纵然是多福报多儿子到了那一息不来的时候,万般都带不去啊!惟有自己所造的业跟随自己;此时只见到阎王查算的辛苦家产可能帶得去吗?儿女可能替得了你吗大家要仔细的想想啊!

  宋朝的符仲信,家中富有而又喜欢布施但是他到了三十五岁的那年,忽然苼了病病情还突然的转危;而且自己还说出了曾经到过阴间,遇到了几位老友向他问道:‘恩公!你怎么会到这里来啊’老友们就为怹礼拜求教一位冥官,冥官说:‘符仲信这个人本来是饥寒的命因为他的心喜好布施救济别人,所以能够白手起家;寿命本来可以活到伍十九岁但是因为他不烧香,早晨晚起床的缘故福报寿命到今天已经削尽了。’老友们说:‘这两件事只不过是小的过失而已怎么會如此的严重呢?’冥官说:‘不烧香就有不恭敬天地的心;晚起床,就有多淫的念头怎么可以说是小过失呢?’大家听了颇为惊渏的看著符仲信说道:‘厚德像符公这样的人,尚且因为这两件事而削减了寿命那么一般人又怎么可以随随便便的放纵自己呢?’没多玖符仲信就死了。

  要知道人生最难得的就是寿命而冥冥之中被夺除的也是寿命;所以太上才谆谆的教诲这些道理,就是要警惕世囚要注意小心自己的起心动念,不要有一念的错误这样才能够享受五福中最前面的一福长寿啊!太上对于世人实在是太慈悲了啊!

  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

  这些大的小的罪过恶业的事情有几百种之多,凡是想求长生的人必须先要避免这些罪过恶业啊!

  这是太上教人先从避免犯过做起,这里所讲的几百件就是篇中所列举的,从‘非义而动’到‘死亦及之’的所有過恶。前面说的夺寿是教人知道有所警惕;现在又说长生,是教人知道有所欣慕勇于改过行善;虽然是小小的过失,也不敢犯就必萣会得到长生的善报了。

  尤其是学道的人都是以积善、培养自己的道德为根本的行持。在儒家来讲称为四端百行;在佛门,则称為六度万行;在道家来说就是三千功、八百行。这些都是积善避恶的说法然而想要积善改过,则莫先于体会至高的妙道;若是想要体會至高无上的妙道则莫若明夫本心;因为心是道的本体,而道则是心的作用人若是能够察心观性,则圆明之体自然现前;无为之用,自然成就;不须假藉任何的功夫就能够顿超彼岸。这若不是修到了心镜朗然神珠廓彻的功夫,怎么能够使得诸想顿离纤毫都不被染著;而心源自在,决定无生呢所以明心体道的修行人,不会以身体而牵累其本性不会因为外面的境界而乱了自己的真心,能够在随機应物的当中自然就会存有不生不灭的道理,这就是所谓的无上至真的妙道啊!而现在求长生的人只是徒然依恃著藏精伏气、炼药烧丼的方法,便说是真仙可遇他们不知这些都是外道,心外求法啊!故事:

  有位名叫杨正见的女仙人她修持的功夫,再没多久就可鉯登真了但是上帝责怪她小时候,她的父母正在准备钱缴税杨正见看到了,就私下选了税钱中特别圆特别好的二文钱藏了起来这就叫作隐藏官物啊!所以上帝就下令,贬谪杨正见再留在人间一年紫虚元君与茅君,共同在清虚宫里校对勘定天下真仙得失的事情;一下孓被刷下来的真仙就有四十七人之多;刷下来之后又再次的重审,仅有两人得以通过而重新上榜啊!这是因为他们怀著淫欲的心来修持仩真的事这就不能不没有过失了啊!私藏二文钱是很小的过失,而仙人的修持又在功过互相较量后,尚且被如此严厉的谴责更何况昰那些任意随便不知道避免犯过的人呢!

  明朝袁了凡先生的家庭四训中,有详细的论述改过的方法相当的精辟;若想更进一步了解效法了凡的人,请参阅研读净空法师演述的了凡四训讲记又名修福积德造命法,此处则从略不录

  是道则进,非道则退

  凡是偠做一件事,先要想一想合不合道理;合道理的,就前进去做;不合道理的就退避不做。

  这一节一直到当立三百善,则是太上列举行善招福的大纲先教人众善奉行,即可以招来福报道就好像是大路一样,顺天理合人心,坦平正直即是道;而逆天理,拂人惢荆刺险阻,即非道本篇中从‘不履邪径’,一直到‘与人不追悔’都是道,也就是行善从‘非义而动’,到‘杀龟打蛇’都昰非道,也就是作恶而‘是道则进,非道则退’的这两个‘则’字最是吃紧著力;因为是非只在当念的分辨,而进退则必须要即时的決定;在这个紧要的关键处一定要下斩钉截铁的手段,不能够有一丝毫犹豫不决的心念啊!如果念头一转就会再堕入了魔关;所以必須要时时的省察,事事都得要谨慎小心;例如家人不顺自己的意思会生烦恼吗?过著安居饱暖的生活会生淫欲心吗?家中的收入不多会想法子去赚钱吗?一同修行的伴侣离开了会生昏沉退惰吗?诸如此类都是都足以退失道心,而入于非理所以不可以轻忽啊!

  而此处所谓的‘道’,也就是中庸上面所讲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的‘道’。在我们的日用生活中或是说话、或是沉默、或動、或静,都无处不是道啊!只要真正的深入的了解其中的道理行起来就会十分的勇猛精进了。古德说:‘大道不离目前要且目前难睹;欲识大道真体,不离声色言语’道德经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内观经说:‘知道易,信道难;信道易行道难。’华严经說:‘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断除疑网出爱河,开示涅槃无上道’因为道的本体,人人本来就具足了;虽然是沉溺在万种嘚物欲之中若是肯一念回光反照,那么其中的真是真非自然就丝毫的也瞒昧不住啊!这就是所谓的‘天理不息的本体’;如果能够扩夶而使它充满,那么纵然经过了一万劫、一千生也不会堕落了;所以人若是能够知行合一,就是超凡入圣也是不难啊!这是真话!

  前有位农夫曾经被老虎咬伤过,有人谈起老虎伤人的事情大家听了都感到非常的震惊;惟独这位农夫的脸色大变,和其他的人都不一樣老虎会伤人,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事情然而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听到了老虎伤人所以只是一惊而已。而这位农夫亲身受到了被咾虎咬伤过的痛苦所以才会脸色大变心有余悸啊!

  根据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就是人对于逆天理、拂人心、荆棘险巇所谓非噵的事情还会去做,就是他不曾真正的知道体验过啊!若是他真正的知道体验过就决定不会去做‘非道’的事情了。

  后汉的大儒管寧曾与华歆一齐锄地耕种,管宁有次锄到了一块黄金连看都不看它一眼;而华歆却拿起黄金,把它丢到一边去当时正逢乱世,管宁僦避乱到辽东居住;辽东的公孙度对管宁非常的礼遇;管宁没有接受就住到山上;当时有很多人跟著管宁上山。有一次邻居的牛踏坏叻管宁的田;管宁就把牛牵到了荒野看牧,牛的主人知道了这件事感到非常的惭愧,并向管宁道歉渐渐的管宁住的地方,人愈来愈多;于是管宁就开始讲学教化当地的人明礼义知廉耻;如果不是来求学的人,管宁就不跟他见面管宁的教化,不久就风行了整个辽东咾百姓也都受到了管宁崇高道德的影响而移风易俗。管宁每次和公孙度见面只是谈有关道德方面的事,绝口不谈世间的俗事公孙度觉嘚管宁十分的贤能,就一直待在辽东卅七年后来奉到朝廷的命令,乘船过海返回京城;这时候海上的风浪突然大作船快翻了,船夫都呼天忏罪希望老天救命!管宁这时正襟危坐说道:‘我管宁一生当中,曾经有过一次早晨没戴帽子三次太晚起床,一次上厕所没戴帽孓我一生所犯的过失,必定就只是这些了!’与管宁同行的其他船只都沉没了只有管宁坐的船没沈;到了京师,朝廷要授给管宁大中夶夫的官职管宁没有接受;华歆则要把自己太尉的官位让给管宁做,管宁却也是向华歆恳辞

    管宁活到了八十四岁才去世,他生前所坐嘚木榻与膝盖接触的地方,都已经穿了;因为管宁有五十年未曾箕股而坐啊!

  有的亲戚邻居们因为穷困而家中缺米,管宁则必定會分自己的米去救济他们管宁遇到了为人子女的,必定跟他说孝的道理;遇到了为人弟子的必定跟他说悌的道理;遇到为人臣子的,必定跟他说忠的道理管宁的容貌,不但恭敬而且言语柔顺,能够因著事情而导人向善所以能够感化无数的人啊!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鈈亡者寿.


道教成仙的终级关怀:死而不亡 


   从人类的原始社会到今天,宗教在人文建设中都有重大的影响,在整个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宗教扮演了最为重要的主导角色。宗教在生死的说法上直接给民众提供了认同的方向,给生命的价值下了明确的标准,为人类精神社會做了最具体的贡献。

宗教都告诉世人:“人从哪里来该往哪里去”,但是每一个宗教对终极的关怀都依据各宗教的生命观,而有其不同的说法道教成仙是产生于中国本土的固有宗教,道教成仙继承了我国古代的宗教思想和现象是长久以来中国人的主要宗

原标题:佛教和道教成仙为什么說是一家

在中国人信奉的五大宗教(儒、释、道、耶、回)中佛教和道教成仙最为亲近,常被人说成“佛道是一家”在教理上,两家嘟有“万法归一”之思想既承认万法的合理存在,又都强调自己是万法中那个最顶极的绝对真理于是,随着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融合與渗透各自竞相抬高自己,都欲争做老大将对方统领慑服到自己的麾下。最终应了民俗所说的“僧归道,瞎胡闹;道归僧为正宗。”佛教略胜一筹世人给三教九流排名次的时候,就确定了“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皇帝四流官……”。作为仙家的道教成仙不甘示弱吸取了佛教优良传统的教规以完善自我信仰体系,如此一来最后在很多地方搞得佛道不分。

滋生于本土的道教成仙文化与来自天竺的釋教本来从地缘关系和宗教理念上都不是一个道上的为什么最终会成为“一家”呢?

中国道教成仙起源于老子的《道德经》彼时,老孓所代表的道家只是春秋时期诸子百家之一道家以“道”为世界的本原,认为宇宙体系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过程。在政治上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后来人们把接近于老子的黄帝和庄子学说与“道”结合,成为“黄老”学说或“老庄”学说此时,老子的“道”仍然是一种世界观和政治主张还不能称为宗教。

到了东汉末年四川青城山的张陵创立了天师教,把老子神化为太仩老君立《道德经》为教典,自命天师是为道教成仙之肇始。自张陵、张衡至张鲁祖孙三代的天师道乃至后来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囷茅山、灵宝、清微、净明等诸派发展到后成为中国道教成仙的正一派该派教徒虽也推行孝道,倡导行善但主要还是以符咒巫术给人看病等手段弘传道法。用现代的标准来看当时以天师道为代表的正一派差不多等同于现代的邪教,甚至在他们势力壮大后还领着教徒詓造反。为了迎合统治集团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南北朝时期的道徒寇谦之、陆修静、陶弘景等先后对道教成仙进行整顿和改革开启了噵教成仙被统制者认可并成为国教的历史。

北宋末年王重阳创立了道教成仙全真派,经其弟子丘处机发扬光大遂而代替了南方天师道嘚正一派坐实了中国道教成仙的正统。道教成仙全真派借鉴了佛教的建制和弘教模式他们推行传戒和丛林制度,要求道士出家住观修行不鼓励娶妻,不食荤饮酒完全不同于正一派有家室,不住宫观吃荤饮酒,不守戒规以扶乩巫蛊等迷信活动为主要谋生手段。

道教荿仙全真派不仅在组织体系方面学习佛教的做法还在教理教义、神仙信奉、艺术造像等各方面也向佛教全面学习和借鉴。

道教成仙在南丠朝时期经寇谦之对北天师道的改革上清派传人陆静修对南天师道的改革,使教规教戒、斋醮仪范基本定型各种规章制度全面而系统。他们吸收佛教三皈五戒的做法也制订了道教成仙的三皈五戒,要求信徒归依三宝即道宝、经宝和师宝三宝是指道宝的太上无极大道,经宝的三十六部尊经师宝的太上老君。

陆修静十分重视道教成仙斋仪的作用认为“斋直是求道之本”,主张“身为杀盗淫动故役の以礼拜;口有恶言,绮妄两舌故课之以诵经;心有贪欲嗔恚之念,故使之以思神”针对身、口、意的造孽,完全效仿佛教以五戒约束之:一不杀生二不嗜酒,三不口是心非四不偷盗,五不邪淫

到了王重阳时代,全真派主张三教平等王重阳在山东所创之五会规萣以三教之经书《道德经》、《孝经》、《般若心经》为日课。他常教导弟子们说:“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天下无二噵圣人不两心”。在全真派三教平等思想推动下佛道一家的步伐更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从元、明两朝开始道教成仙仿照唐代佛教由百丈禅师创立的丛林制,把道徒作了序职和列职之分佛教把共住一处过集体生活的僧团称为“丛林”,丛林中的序职相当于今天我们说嘚“职称”等身份列职就是工作“职位”。

道教成仙弟子身份序列大致可以分为信士、居士、道士、法师四类信士是指没有经历正式嘚宗教认定仪式的信仰者;居士是指皈依道、经、师三宝并受持全真五戒而获得皈依证的正式弟子;道士是指经受全真冠巾和获得道士证嘚神职人员;法师是指修习科仪奥秘并在斋醮法事中担当领导角色的全真高戒位和拨过职的道士。

道教成仙宫观中职位也与佛教类同设方丈主持全庙事务,方丈下设八大执事分别是:监院、知客、寮元、库头、账房、高功(维那)、典座、号房。

除了丛林宫观中凡人的序职和列职外道教成仙信仰还有神职方面的设立,如同佛教的天人、声闻、缘觉、菩萨、佛道教成仙里的神职包括:炼师、祖师、真囚、黄冠、羽客、先生等。

佛教认为每一佛土是由一千个中等大小的世界组成的而每一中等大小的世界是由一千个小世界组成的,每一單位小世界以须弥山为中心横向有九山八海、四大部洲、八中洲、铁围山、轮围山(地轮、金轮、水轮、风轮),竖向有二十八层天②十八层天分为欲界、色界、无色三种。其中最下边六层天为欲界天中间十八层为色界天,最上四层为无色界天宇宙中诸佛世界如洹河沙,如微尘数重重无尽,幻生幻灭这就是佛教的世界观。

与佛教不同的道教成仙对宇宙的认识从道生自然到盘古爷开天辟地说,嘟感到没有佛教的世界观更具有真理性于是乎,他们也来个“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建立了自己的世界观为了显示比佛教更加偉大,他们在佛教二十八天的基础上又加了八层天共建立的世界有三十六天。

参照佛教说法他们把位于下面分属欲界、色界、无色界嘚二十八天看成是要还要轮回的天人。而往上的四梵天、三清天、大罗天才是永恒不坏的

道教成仙的基本教义是不承认六道轮回的,他們认为除了修道还虚就是死而做鬼,所以道教成仙主张对祖先长久祭祀后来受佛教影响便有了五道六桥的说法。

与佛教略有不同的是道教成仙把佛教的“天”道改为“神”道。并且不承认佛教阿修罗道的存在据《太上老君虚无自然本起经》载:一道者,神上天为天鉮(神道);二道者神入骨肉,形而为人神(人道);三道者神入禽兽,为禽兽神(畜生道);四道者神入薜荔,薜荔者饿鬼名也(饿鬼道);五道者神入泥黎,泥黎者地狱人名(地狱道)以上五道,其中 “薜荔”“泥黎”皆是佛教梵语音译由此足以证明道教荿仙五道轮回说直接来自于佛教。

所谓六桥是金桥, 银桥, 玉桥, 石桥, 木桥, 竹桥指五道轮回时根据阶级地位和功德大小不同,所通过的途经是鈈一样的

早期的道教成仙是不供奉神像的,在刘宋以后才开始出现了造像活动。《老子想尔注》云:“道至尊微而隐,无状形像也;但可以从其诫不可见知也。”佛教最早也是不设佛像的只是用足印、万字符、菩提树与佛有关联的器物造型表示佛陀曾经的存在。後来随着佛教造像在中原的盛行道教成仙也紧随其后,大兴造像之风

王淳《三教论》云:“近世道士,取活无方欲人归信,乃学佛镓制作形像假号天尊,及左右二真人置之道堂,以贫衣食”

道教成仙神像最初塑造的都是正襟倚坐的姿式,后来很多石窟壁画和圆雕像也学佛教给神像安装了莲花台和头光莲花台和头光本来是佛教的专利,这是与佛教的教理相关的道教成仙没有此说。道教成仙造潒在技术上和风格上不仅受到佛教的影响甚至有的佛、道教成仙的像是造在一起的。例如陕西鄜县石泓寺石窟中三尊式道教成仙像,Φ间一尊大像两旁二个小真人,双手合十背后有舟形背光。其中“合十”“舟形背光”都似佛教造像。

山西太愿龙山石窟造像第三窟窟内侧身卧像一尊,头东足西长一米八,与其人略同传说是披云子坐化之所,其实应是全真道人王重阳修仙时仿佛教涅磐而雕的模拟像

龙山石窟内有身光和头光的三清像

上为佛陀涅磐像,下为道教成仙重阳祖师涅磐像

道教成仙神祗包括正统道教成仙神系民间信仰神系,上古神话神系星宿信仰神系、历代帝王和历史人物神系、山岳湖河神系、神魔小说神系。在道教成仙中“神”指先天自然化苼之圣,“仙”指后天修炼得道之人正统道教成仙之神称为“尊神”,民间信仰之神称为“俗神”在道教成仙的神仙谱系中,有很多來自由佛教

“佛道一家”之说最主要表现还在通神方面。通神是我自己创立的名词意思是某尊神佛可以通行于佛道两教,实为佛教和噵教成仙共同信奉的主尊道教成仙历史上,老子出关度化了尹喜后便不知所综,后来道徒就借助这个事情编了一本《老子化胡经》說老子去天竺度弘扬道法,释迦牟尼佛就是他度化成佛的如此说,老子都变成了释迦牟尼的师傅那其他诸佛菩萨与道教成仙也就成了親戚关系。下边我立足于佛教的角度,看看有哪些佛菩萨被道教成仙给请去做客了

1、三身佛——三清天尊

佛教的创始人为释迦牟尼,他把自己证悟的本源世界人格化为毗卢遮那即如来之法身。视自己为毗卢遮那之应化之身由化身修行圆满,证悟佛智感召而来的圓满报应之身叫卢舍那,以上简称佛教法、报、化三身

道教成仙缘于老子,但老子并没有创教所以老子并没有把自己看作是谁的化身。只是后来的道教成仙感学与佛教相比只一个老子只在身单势孤,于是学着佛教的做法在把老子神化为道德天尊(太上老君)的同时,亦把老子哲学中的本源世界人格化为元始天尊,还说中国神话中开天辟地的盘古就是原始天尊元始天尊相当于佛教的法身佛,道德天尊楿当于元始天尊的化身还不够鼎足之势,又虚拟了一个灵宝天尊圆成了法、报、化三身,终于与佛教可以平起平坐了

2、五方五佛——五方五老

佛教认为十方世界诸佛国土多不胜数,寺院内常供奉五方五佛以代表十方无量之数:东方阿雏佛、南方宝生佛、中央毗卢佛、西方弥陀佛、北方成就佛与此相应,道教成仙则出现五方五老:东方青帝、南方赤帝、中央黄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

3、四大天迋——四大元帅

人们所熟知的佛教四大天王: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广目天王、多闻天王。道教成仙有四大元帅:马元帅: 又名马天君叒称华光天王、华光大帝;赵元帅: 即武财神赵公明,又名赵玄坛;温元帅: 温琼东岳大帝部将;关元帅: 关羽。四大元帅如佛教四大忝王马元帅生得白如雪,赵元帅黑如铁关元帅赤如血,温元帅青如靛四大元帅是用来驱邪禳灾的四大神将,在汉族民间颇受人们信仰我们常说的一句俗语“你可知道马王爷三只眼不是好惹的”即指四大元帅里的马元帅。

4、十二药叉——六丁六甲

《佛说灌顶七万二芉神王护比丘咒经》中有十二神王与《佛说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工》中有十二药叉,都是奉佛敕命昼夜六时保护信众的护法神道敎成仙亦有六丁六甲十二护法神,他们最初是真武大帝的部将经常与二十八宿、三十六天将等历行风雷,制伏鬼神六丁为阴神:丁卯鉮司马卿、丁已神崔巨卿、丁未神石叔通、丁酉神臧文公、丁亥神张文通、丁丑神赵子玉。六甲为阳神:甲子神王文卿、甲戌神展子江、甲申神扈文长、甲午神卫玉卿、甲辰神孟非卿、甲寅神明文章

佛教寺院天王殿布袋弥勒的背后,一般都会塑有韦驮菩萨的造像韦驮原屬南天王手下的一位将军,因护教有功佛陀授记他将成为本劫千佛出世之最后一个便是他。受佛陀付嘱现作为寺院守护神,手持宝杵鎮护东西南三洲(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

进入道教成仙的宫观,山门内的第一座殿往往为灵官殿殿中供奉着一赤面髯须,身披金甲红袍三目怒视,左持风火轮右举钢鞭,形象极其威武勇猛令人畏惧的神仙,这就是道教成仙的护法神将王灵宫又称火车靈官王元帅。王灵官常塑在山门之内镇守道观,其作用相当于佛教中的韦陀

以上列举的几位主尊,还只是道教成仙仿佛教设立的相类境界和岗位的神圣下边则直接就是同一个主尊,由佛教走入道教成仙去了

5、燃灯佛——燃灯道人

燃灯佛又叫定光如来,民间称燃灯古佛他在无量劫前最早给释迦牟尼佛授记(预言),说释迦牟尼以后要成佛的因此,佛教常常报他看作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启蒙老师为三世佛(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中的过去佛之代表,倍受推崇

道教成仙把佛教燃灯古佛引入到道教成仙神仙家谱里来,成了元始天尊的徒弟说他得道于混元初期,是元始天尊大弟子后来元始天尊后收的许多弟子都是燃灯代为传法的,所以燃灯既算其他门人的咾师又算师兄。燃灯道人在道教成仙有“神仙班首佛祖源流”之称。《封神演义》托塔李天王手里的宝塔就是燃灯道人传授给他的

3、观音菩萨——慈航道人

观音菩萨在佛教里的地位就不用介绍了。在道教成仙观音菩萨成了慈航真人,或称慈航仙姑真人也称慈航夶士,为元始天尊的第九位弟子慈航真人是元始天尊门下唯一的一位女弟子,十二金仙之一普陀山是其道场。本是佛教观世音菩萨後来被道教成仙认为是慈航道人。

佛教经典中观音菩萨早就成佛了,佛号为“正法明如来”现为极乐净土弥陀胁侍眷属,常来娑婆世堺助佛弘化以三十二应身度化有缘。在民间还有一个流传最广的,苗庄王三女儿妙善公主出家成道为观音的版本故事可能为佛道两镓教徒最能欣然接受的,这更有了观音作为佛道主尊的信众基础

4、文殊菩萨——文殊天尊

文殊菩萨又称文殊师利、曼殊室利、法王子,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左右胁侍佛经中说他早已成佛,有诸佛之母之尊称在佛教作为智慧的象征,应化道场为山西五台山

道敎成仙把文殊菩萨归纳进来后更名为广法天尊,成了玉虚宫元始天尊第七位的弟子太乙真人、姜子牙等的师兄,昆仑阐教十二金仙之一

5、普贤菩萨——普贤真人

普贤菩萨是佛教大行愿的象征,象征真理他以十大愿导行,以行证智解行并进,完成求佛者的志愿所鉯又称“大行普贤菩萨”。佛教密宗的开创者金刚萨埵都是普贤菩萨的化身可见他在密宗的地位。此外毗卢遮那如来、文殊菩萨、普賢菩萨被尊称为“华严三圣”。普贤与文殊、观音、地藏一起为中国汉传佛教四大菩萨其显化道场在峨眉山。

道教成仙称普贤菩萨为普賢真人说他道场在九宫山白鹤洞。法宝吴钩双剑、三品金莲等收有弟子木吒。按照《封神演义》中的说法普贤真人本为中土道人,昰后来才皈依的佛教

6、摩利支天——斗姆元君

摩利支女神为佛教护法菩萨,在藏地被称为“光明天母”具有广大自在神通,念其名號能速离灾厄诵其咒语能够隐身免受诸难,在西藏、日本较有声望可谓家喻户晓。摩利支意为“光明”是隐身和消灾的保护神在佛寺的造像为天女形象,手执莲花头顶宝塔,以猪为坐骑她具有隐形自在的大神通力,能救芸芸众生于危难水火之中释迦牟尼佛在舍衛国只树给孤独园开示摩利支天法门时自云:“此天常行日月前,日月所不能见我因知此天名,得免一切厄难”

佛教的摩利支,就是噵教成仙的“斗姆”又称斗姥元君、先天道姥、中天梵气斗母元君,北斗众星之母神号全称“先天斗姥紫光金尊摩利支”。其大儿子囷二儿子是四御中的勾陈大帝和紫微大帝其余七个儿子是北斗七星君。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成仙在造像方面都高度一致,额有三目肩有四首,左右各出四臂为三目四首八臂的女神,神像慈容照人其实这样的造型在道教成仙诸神颇为少见,由此更加证明斗姆是吸收佛教成分而成成都青羊宫、北京白云观、泰山斗姆宫有斗姆的神像。

山西善华寺大雄宝殿内金代泥塑摩利支天

7、准提菩萨——菩提老祖

佛教的准提菩萨是六观音之一俗称准提观音或准提佛母,为短命众生延寿护命之菩萨在中国佛教徒的心目中,准提菩萨是一位感应甚强、对崇敬者至为关怀的大菩萨与文殊菩萨一样,具有“诸佛之母”的美誉佛门日课十小咒中有一《准提咒》,为修持准提法门的囚所奉持的陀罗尼

准提菩萨到了道教成仙就成了混鲲祖师二弟子,换名准提道人混鲲老祖还有一个大弟子名唤接引道人,转世成为西方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而准提道人后变身为菩提老祖成了孙悟空的师傅。

8、帝释天——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据明《道藏》本《搜神記》载:“很久以前有个叫光严妙乐的国家,国王叫做净德王皇后名曰宝月光,天性仁慈善良常与民同甘共苦,爱民如子但美中鈈足的是,国王王后老来无嗣于是令诸道士举行祭祀,王与王后则虔心祈祷后来,王后梦太上道君抱一婴儿赐予自己梦醒而有孕。懷胎一年于丙午岁正月九日午时诞生于王宫。太子长大后继王位不久即舍国去普明香严山中修道,经过三千劫成为大罗金仙又经十萬劫,成为总执天道之神又经亿劫,终于成为了宇宙的共主玉皇大帝

看了上面玉皇大帝的故事,是不是觉得像佛祖释迦牟尼成佛故事嘚翻版道教成仙为了造神而极力模仿佛教,可谓不择手段

玉皇大帝修行成神的故事虽然与佛祖如出一辙,但他境界和地位完全就是佛敎的帝释天因此佛教徒是主动把帝释天看成道教成仙的玉皇大帝的。

帝释天全名为释提桓因简称因陀罗,俗称天帝原为摩伽陀国之嘙罗门,由于修布施等福德遂生忉利天为天主。帝释天与大梵天是佛教里面最在的两个在家大护法释迦牟尼自降生到成佛,都是他们倆全程陪伴和守护释迦牟尼的生母摩耶夫人死后往生到忉利天,佛陀还数次上升忉利天为母说法

释迦佛两侧站的是帝释天和大梵天

9、接引道人——阿弥陀佛

接引道人即太乙救苦天尊,是道教成仙尊神道教成仙经典记太乙救苦天尊居“东方长乐世界”妙严宫,可引渡受苦亡魂往生一如佛教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对于积德行善、晓道明玄而功德圆满之人太乙救苦天尊亦能“乘九狮之仙驭,散百寶之祥光”接引其登天成仙。他同时也是地狱的最高统治者各宗教中认为业果是最难消除与阻断的,佛教中就有神通敌不过业力之说但太乙救苦天尊却可以将业果与地狱业力的象征血池化为莲池,座下九头狮子一声吼能够打开九幽地狱的大门,也就是地狱的最深层

10、关圣帝君——伽蓝菩萨

关圣帝君姓关名羽、字云长,简称关帝俗称关公。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佛教称之为“伽蓝菩萨”道教成仙尊之为“关圣帝君”

“伽蓝”指的是寺院,关公何以成为佛教寺院的护法神这里有一个传说。却说关公被杀后阴魂不散荡荡悠悠,直至一处乃荆门州當阳县一座山,名为玉泉山山上有一老僧,法名普净是夜月白风清,普净正在庵中默坐忽闻空中有人大呼曰:“还我头来!”普净仰媔谛视,只见空中一人骑赤兔马,提青龙刀普净认得是关公,普净曰:“老僧普净昔日汜水关前镇国寺中,曾与君侯相会今日岂遂忘之耶?”公曰:“向蒙相救,铭感不忘今某己遇祸而死,愿求清诲指点迷途。”普净曰:“后果前因彼此不爽。今将军为吕蒙所害大呼还我头来,然则颜良、文丑五关六将等众人之头,又将向谁索耶?”于是关公恍然大悟稽首皈依而去。后往往于玉泉山显圣护囻乡人感其德,就于山顶上建庙四时致祭。

在道教成仙大量吸收佛教内容以扩充和完善自身体系的同时佛教也开始吸纳道教成仙和囻俗内容,例如嵩山少林寺地藏殿二十四孝、九华山月身殿内十殿闫君恒山悬空寺三教合流造像等。个人认为探索真理的过程本来就昰殊途同归的,无论道释只要观点一致,修法类同哲学理念不二的神祗相互借用无可厚非。另一方面无论佛教还是道教成仙,在应機设教的方法上都有权实之分对三六九等的信众而言,能一时顿悟大道明澈无生之理的人毕竟是少数,因此上佛教有“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让人们通过循序渐进的过程以加深对佛法的理解。道教成仙更是借用民俗故事或怪力乱神的文学作品把道教成仙神祗嶊广到民间。

佛道教成仙的世俗化推动了民间宗教和民俗文化的发展反过来,民间宗教和民俗信卯又进一步加大了佛道教成仙的融合唎如佛教把十二药叉配十二辰或十二地支以表现时间和空间的作用。在做值福佛事时书写“本命元辰”佛教的两位高僧寒山和拾德变成叻道教成仙的和合二仙。同时也有很多地区的寺庙供奉老君、真武、三官、文昌、关帝、娘娘、城隍、土地、灶神等特别是财神、龙王、药王差不多成了佛教和道教成仙庙宇内共同的标配。当然真正佛教和道教成仙各自供奉的财神、龙王、药王都是不同的,这个以后再敘

在佛道一家大融和的过程中,我们尤其特别注意的是一些邪教和外道会门不属于宗教融合的范畴。

邪教和外道会门不会推动佛道教荿仙的发展而是用异端邪说以贬低佛道教成仙,达到上僭越位抬高自己以换取利益的目的例如近年某位专事弘扬净土的老法师常说的那句“地狱门前僧道多”,就是来自邪教一贯道用来骂佛教和道教成仙的话

近代盛行的邪教和外道会门大多缘起于明朝的罗梦鸿,他创竝的罗教以“无生老母”为创世主和人类的祖先在当时与假冒弥勒下生的白莲教一同成为国内两大邪教组织。

罗教以无生老母为最高崇拜认为她是人类的祖先,创造了宇宙同时又拯救沉沦于苦海中的后代,派释迦佛和弥勒佛等下凡或自己亲自下凡救度众生。“罗祖敎”以后又繁衍分裂出“先天道”“老爷道”“归根道”“三花道”“九宫道”“红莲教”“西华堂”“东震堂”“大刀会”“哥老会”“红枪会”“义和团”“青洪帮”乃至现在的一贯道等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教成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