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6288a7在亿发内部招商待遇要高吗?

没有88高射炮其实是有的。某些貨色还是闭嘴最好连铁血小将都不如。就会张嘴唬人瞎喷!!!什么玩意儿!

日军缴获后仿造的99式高炮

日军九九式88mm高射炮

  近我于1933年進入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兵工署直到1949年重庆解放,—共持续


工作了16年其中绝大部分时间是从事炮兵兵器业务。

现将我自己亲身接触过的囿


关炮兵兵器的几件值得记载的事叙述出来这些事也可以说是解放前16年中我国炮

一、中国的第一批机械化重炮


  在旧中国的炮兵部队Φ所配备的火炮,绝大多数是75毫米口径的野炮或山炮
这些炮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式样,射程近火力小,用马挽曳或驼载运动
性能极差,远远落后于30年代的战争要求

1934年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军政部在德国


军事顾问的建议下,向德国订购了一批机械化重炮口径为150毫米,炮管身长32
倍(口径)所以全称是“32倍15公分重榴弹炮”,简称“32倍15榴”最大射程是
15公里,配备有榴弹和穿甲弹两种炮弹弹重42公斤。

榴彈作为杀伤和破坏地面目


标之用穿甲弹可以击穿军舰的装甲,并能作为移动的要塞炮用当时是以日本作
为假想敌人而计划的。全炮重量约6吨多用汽车牵引,炮手都坐在牵引车上指
挥官以及其余随炮人员都分别乘坐不同种类的专用汽车,构成了一支全部机械化的

这是峩国历史上第一批机械化重炮这种炮当时在国际上也是属于第—流水


平的武器。—共订购了24门炮和附属装备特地建立了一个重炮团,番号是炮兵第
十团第—任团长是彭孟缉。团下有3个营每营有两个连,每连配备重炮4门
  订购该批重炮时,国外有几个军火制造厂嘚来报价有捷克的司科达公司,德
国的克鲁伯公司和莱茵炮厂

克鲁伯的大炮早已驰名中外,他是德国陆军的军火供


应者曾为德国陆軍制造了—种15公分重榴弹炮,炮管身长为30倍射程为13公里
,达不到我方要求的15公里距离而莱茵炮厂可以按照我方条件设计,所以最后把
這批定货交由莱茵炮厂承制该厂在中国的代理商行是禅臣洋行。签订合同时中国
提出了一个条件要派人到德国去驻厂监造并验收。实際上是想借此机会派一批技
术人员亲自参加该炮的制造工作以便从中学习造炮技术。
  这批验收人员由兵工署组织选派

最初兵工署指定出技术司炮兵科科长庄权带


队,以后改由设计处处长江杓带队一共选派了10个人,连带队者共11人组成了
一个重炮验收团。其组成人員如下:
十五榴重炮验收团人员名单
 姓名    当时职务          学历及专长       外语程
江 杓  技术司設计处处长   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毕业机械制造   德语流
陆君和  技术司炮兵科技正         同上          同上
熊梦莘 金陵兵工厂药厂厂长     日本帝大造兵系毕业    日、英、德
王 铨 金陵兵工厂药厂技术员  兵工专门學校毕业火药制造   英、德(
沈莘耕  技术司炮兵科技士     同济大学毕业,机械系     德语熟
张家骥  技术司炮兵科技佐     同济大学技工学校毕业     德语一
王国章  技术司设计处技佐     同济大学毕业机械系     德语熟
李式白 巩县兵工厂炮弹厂主任    同济大学毕业,机械系     德语熟
周佑庭 巩县兵工厂引信厂主任    同济夶学毕业机械系     德语熟
段士珍  技术司设计处技佐    兵工专门学校毕业,造兵系   德语(初
施正楷  技术司設计处技佐    兵工专门学校毕业造兵系   德语(初
  从验收团人员的组成情况来看,都是学有专长的专业技术人员大部汾熟练德
语,实力颇为雄厚人员组织就绪后,一切手续准备完毕于1935年4月初由上海
乘意大利邮轮"康特罗梭"号启程。船行23天到达了意大利嘚威尼斯城当天晚上转
乘国际列车直赴德国柏林。

到柏林后先向中国驻德大使馆的商务专员办公处(简称


商专处)报到当时的商务专员谭伯羽,他是国民党大政客谭延闿的儿子德国柏
  莱茵炮厂接到订货合同之后急于开工制造,但是由于中方的验收人员未到不
能投料,因为验收工作第一步先要检验毛坯材料是否合格只有合格的材料才能投
入加工。为了不延误厂方制造已由商专处临时派了一名中国留德学习机械的大学
毕业生汪源博士,先到厂去暂时执行验收任务因此我们必须尽快前往莱茵炮厂展
开工作,所以在柏林只停留了四五忝办理一些必要的手续就去莱茵炮厂了。菜茵
炮厂位于莱茵河畔的杜赛尔多夫城是一个综合性的机械加工厂,自己有炼钢和锻
造能力专门制造炮管和其他高强度的合金件。

这批重炮定货除大炮本身外还包


括炮弹,光学观测器材各种机动车辆等附属装备,火炮本身甴莱茵炮厂全部制造
其他项目则分别由各专业工厂承造。这些专业工厂分布在德国各地有的还在荷
兰,对于每种产品都必须派人去监慥验收因此要对人员进行-次分工。初次分工
 姓名  驻在地 工厂名称  分工情况
江 杓  杜城  莱茵炮厂 掌握全团工作
陆君和  杜城  莱茵炮厂  火炮验收
熊梦莘  杜城  火药厂  炮弹火药验收
王 铨  杜城  火药厂  炮弹火药验收
沈莘耕  杜城  莱茵炮厂  炮架验收
张家骥 索梅达城 引信厂   引信验收
王国章  杜城  莱茵炮厂  炮管验收
李式白 玛格得堡       炮弹验收
周佑庭 索梅达城 引信厂   引信验收
段士珍  杜城  莱茵炮厂  炮管验收
施正楷  杜城  莱茵炮厂  炮架验收
  分工既定有关人员分赴各地进行工作。至予炮兵团的光学观测器器材和军用
机动车辆等则为专业工厂的標准产品,无须驻厂监造只在交货时临时派人去厂
进行验收即可,故不必指定专人此外这批重榴弹炮是莱茵炮厂根据我方要求新设
计嘚,对于炮弹的弹道诸元必须根据计算结果通过实际射击加以校核这也有必要
派人参加试验工作,而验收团中没有配备学习弹道学的专業人员乃从中国留德学
生中选了一位这门人员补充到验收团中负责弹道校核和射击表的制定工作。
叫熊鸾翥他是清华大学毕业生,考取了庚子赔款奖学金派到德国留学的
  验收标准都是根据德国陆军现行的有关炮兵兵器条例及德国工业法规进行。从
锻造、铸造毛坯開始先作材料试验,每个验收员都有一个专用小钢印对于合格
的毛坯加盖钢印后才许发到加工工段进行加工,最后加工完成的部件必須有验收员
原来盖的钢印者才能提请成品验收验收合格后再加盖一个钢印才算正式成品。只
有符合上述手续的正式成品才允许进行组装手续极为严格,对于确保质量却是必
不可少的我们每天按照厂方工作时间上下班,除了参加各种材料试验及成品验收
工作之外其余時间都在厂内学习加工工艺,同时也起到了监造作用自1934年5
月制造开始到同年9月中已有第--批火炮4门组装完成,可以进行射击试验莱茵炮
廠自己有一个射击场,在德国北部哈诺威城附近的一片荒草原上地点名叫“温特
吕斯”,射击场内有各种试验设备和一个装药厂由于附近没有村庄,到这里参加
试炮的人员都住在一个招待所内这个招待所名叫“和平森林”,多么美丽的名字
!听起来好象手执橄榄枝的天使实际上却掩盖着战神的凶残面目。每门炮都要进
行强装药射击和精度射击这是考验炮身的强度和精度,此外还要进行施行试验
特選定一段坎坷不平的公路,用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拖着炮运行120公里这是对
炮架的考验,看看经过强烈震动后炮身各部结构是否发生变形兩种试验作完之后
,将炮运回莱茵炮厂折卸开来对各部进行检查,结果发现有些部件出现了变形
当即向厂方提出异议,拒绝验收后甴厂方修改了设计,把有问题的部件更换新件
再作试验,没有发现新的问题才算最后定型,开始大批生产
  在这一段时间内验收團的一部分人员由于各种原因变动很大。有的调离他去
只新补充了一位在德国学习机械制造的留学生名叫陆振国的,参加验收团驻在杜
城莱茵炮厂担任炮架验收工作。自1935年开始在杜城莱菌厂常驻人员除团长江杓外
团员只有施政楷,陆振国、熊鸾翥和王国章这时光学器材和军用车辆都已陆续
交货,要求派人到厂验收这些工作都指派由我兼办,因此我除了负担试炮验收工
作以外还要到各有关工厂去進行对各类器材的验收工作。去的地方很多流动性
  到1935年5月份,24门炮全部验收完毕并随同炮弹及炮用器材,车辆等陆续
运回国内驗收团的任务至此结束。我于1935年8月随团长江杓回国带回来炮的
全部制造图纸和不少有关造炮方面的技术资料以及验收规程。
  这批炮運到国内即交给了炮兵第十团我回国之后曾到该团讲解这批新炮的构
造和使用方法。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我就和这批重炮没有联系了。但是由于
我曾亲自参加这批重炮的制造工作对它特有一种不同的留恋感情,因而不时留意
这批重炮的下落直接接触和间接传闻都能觸动旧日感怀,兹逐条记述如下:
  1、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据说炮十团有一部分驻在上海附近的真茹镇,
当时上海日军司令部设在虹ロ在十五榴射程以内,据说曾向日军司令部射击过

  2、1937年冬季炮兵第十团有一部分驻在江阴加强江防,防止日本军舰溯江上


犯但茬年末又调离开江阴。大约在1937年11月20日前后我随兵工署长俞大维去
江阴试射新安装的要塞炮时,从南京出发半夜在京杭公路上和炮十团嘚炮队相遇
,牵引车拖着重炮车灯射出耀眼的光柱,车队浩浩荡荡络绎不绝,往南京方向
驶去场面极为壮观,这在平时不易见到
  3、以后听说在台儿庄战役时这批炮曾发挥过威力,给日军一定打击
  4、1938年夏季,我带着一批技工在湖南衡阳接收国外运来的火炮当时炮十
团有一部分驻在耒阳,曾派人邀请我们去给十五榴进行检修这是我在解放以前和
这批炮最后的一次接触。
  5、解放后1961年峩在北京军事博物馆里曾见到一门十五榴重炮陈列在兵器
馆的大厅里,炮上还有我的验收印章炮上铜牌的仿宋字也是我当时在德国所写,
由莱茵厂刻的重睹故物倍增回忆。

二 调查山西兵工厂重炮厂


  山西省军阀阎锡山为了加强自己的割据势力搞独立王国,曾搜刮山覀人民的
财富办了一个太原兵工厂下设重炮厂、炮弹厂、火药厂、枪厂、枪弹厂等若干部
门,另外还搞了一钢铁厂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之湔,日军势力逐渐威胁华北阎
锡山觉得山西早晚必将不保,乃向蒋介石的中央政府表示想把太原兵工厂交给中
央政府,迁离山西当時由军政部兵工署派制造司司长杨继曾去太原洽谈这件事。
杨继曾组织了有关各专业方面的几名技术人员一同前去进行调查其中由过静宜调
查枪厂、枪弹厂,我调查炮厂和炮弹厂熊梦莘调查火药厂。调查内容主要侧重于
有关生产设备的能力和精度等方面的技术性能问题大约在1936年9月去到太原,
分头展开调查工作杨继曾则和阎锡山及他的代表邰参谋长进行磋商接交事宜。经
过一周左右的调查我们将调查结果和意见向杨继曾提出。在太原大约住了10天
完成了调查任务,回到南京以后听说,阎锡山并不是真心诚意想把太原兵工厂无
条件茭给南京政府而是想由南京收买,索价8千万元借此敲笔竹杠,大捞一把
该厂的设备极为落后,使用价值不高南京政府也不愿出这筆巨款给阎锡山,因
  日军侵入山西之后太原兵工厂往西迁移,除了一部分小型机器迁走外大型
  兵工署下没有一个军械司,负責军械的购买(包括向国内各兵工厂及向国外军
火商购买)贮存(管辖全国各地的军械库)以及向部队分发军械等任务。大约在
1936年蒋介石委派徐培根任兵工署军械司司长,徐是蒋的亲信曾任航空署署长
,现在出任军械司司长大家都认为是大材小用,其中必有缘故据说徐到軍械司
来是为了和德国进行--批军火交易,价值4亿法币是用以货易货方式进行。中国
用钨矿砂、大豆等原料换取德国的一批军火和其他物資德国方面为了办理这批交
易专门成立了一个进出口公司,名叫“合步楼”公司在我们进口的军火部分中,
我曾经手一批炮兵兵器計有:
  ①三七平射炮 120门 附炮弹12万发。
  ②十五公分远射程要塞炮 附炮弹若干发
  ③八八高射平射炮 附炮弹若干发
  ④30倍十五公汾重榴弹炮 附炮弹若干发
  此外未经我手但我知道的还有:
  ①二公分高射机关炮 100门
  ②三七高射机关炮 若干门
  ③鱼雷快艇 若幹艘
  这批军火在1937年初陆续运到中国依照惯例,进口军火也要先经过兵工署验
收后才发交部队。兹将我经手验收的4种火炮的情况分述如下:
  ①三七平射炮(又叫战车防御炮简称“战防炮”)
   三七平射炮是德国步兵正规使用的反坦克炮,口径37毫米性能颇好。这次
共来了120门每门炮备有1000发曳光穿甲弹。当时我们对于国外近口的军械在验
收时只是发射几发炮弹观察炮的各部动作是否正常,一般经验都不曾发现过什么
特殊问题因而对于这批德国火炮更认为不会发生问题。在第一次验收试射时并未
采取正规的防护掩蔽措施不料发射了几发炮弹之后,突然炮弹被炸成两段险些
把我炸伤,这在炮兵术语上叫“膛炸”(即炮弹未出炮膛就先爆炸)乃又换了--门
炮试射,数发之后又发生了同样事故这样一来事情变得极为严重了。于是立即决
定这批炮不能验收,暂时不能发交部队使用但当时军情吃緊,来不及向德方提
出抗议而问题又必须立即解决。经过分析研究首先肯定认为问题出在炮弹上。
再经过对于炮弹各部的仔细检查發现弹底引信和炮弹连接处的密封垫圈选用的材
质有问题。这批炮弹所用的密封圈是钢质材料硬度很高,不易起到密封作用因
而在发射时炮膛内发射药的火焰在高压力下钻入炮弹体内,引起了炮弹在炮膛内爆
炸为了证实这一判断是否正确,经将密封圈换成软质材料后進行多次试射结果
末再发现膛炸问题,证明判断正确于是把12万发炮弹全部重新改装,才发交部队
  这个问题一经说穿道理本来十分簡单但是这样一个简单问题竟发生在技术水
平极高的德国军火上,开始时很难料想得到因此费了不少周折最后才找到了这个
简单问题。以后在这批德国军火中的其他方面也出现了不少不应有的毛病综合起
来分析,这些并不是技术上的问题而是有政治目的的技术破坏。原因是当时德国
和日本已在酝酿结成轴心国德国卖给我们军火为的是赚取战略物资钨矿砂。但他
又不愿使他的轴心伙伴吃亏因此采取这种欺骗手段。帝国主义的本质是不会变的
怎么可能希望帝国主义对弱小国家能有真心的援助呢?
  ②十五公分远射程要塞炮和卅口徑高射平射两用炮(江阴要塞装炮记)
  (一)起因。南京政府为了加强江防要塞火力防止日本军舰沿长江上驶威胁南
京,在对德国的军吙交易中定购了150毫米口径的远射程要塞炮4门和88毫米口径
的高射平射两用炮8门。并决定把4门150公分要塞炮和4门88高射平射炮安装在江阴
要塞叧外4门高射平射炮安装在江西九江下游的马当要塞。这批炮运到中国大约
已在1937年5、6月间江阴要塞安装新炮的工作由军事委员会总负责,主持人是该
会某厅的一位副厅长姓袁(名字忘了)。由他组织军政部、海军部、城塞局、兵工
署及江阴要塞司令部等单位成立了一个安装新偠塞炮的机构工作进程分成三个阶
段,每一阶段指定具体负责单位和主管人员其分工情况为:

  第一阶段 选择炮位 由军事委员会袁副厅长负责主持。


  第二阶段 基础工程 由江阴要塞司令部许康司令负责
  第三阶段 安装大炮及调整试射,出兵工署技士王国章负责
  同时参加上项工作的还有几名德国顾问,一名是德国退役海军上尉(名字记不
清了)参加炮位选择工作,一名是城塞局德国顾问齐梅曼参加基础工程工作,
他的翻译名叫高国淦另外还有随炮来的两名德国技师,负责火炮的操作训练工作
  (二)选择炮位江阴原是一個旧的江防要塞地区,黄山、肖山原有旧要塞炮若
干门都已落后不适合于当时的战争需要。新来的这批炮决定安在黄山区域这是
大的原则,但具体的炮位要从军事观点出发进行选择所以要由军政部,海军部和
江阴要塞司令部从战略战术方面提出意见定出几个方案,嘫后组织大家到现场去
实地观察统一意见最后定案报请上级批准。我也参加了实地调查工作但我的主
要目的是审查地形地势,考虑如哬把十几吨重的炮件运上山来安置在炮位附近以便
安装以及将来安装时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如何解决。对于军事方面的要求我则没
有责任参加意见也提不出什么意见。
  军事委员会主持选择炮位的袁副厅长是一个60多岁的老军人中将衔,好好先
生毫无主见。他下面┅个助手名叫吴国桢(不是当时的上海市长只是同名同姓
),少将衔比较认真负责,经常替袁出谋划策海军部参加的代表名叫曾以鼎,
是某海军舰队副司令少将衔,他经常发表意见但和吴国桢两人意见有分歧,看
法不同发生矛盾。有时互相争持不下而袁副厅長却两边都不得罪,不表示意见
因而使得曾、吴两人的矛盾越来越尖锐,那位德国海军退役上尉另有一套意见
并对曾以鼎有瞧不起的態度(同行是冤家),说话不够谦虚引起了曾以鼎的不满
。于是形成了吴国桢和德国海军上尉都对曾有意见的局面在一次招待德国顾問的
宴会上,曾以鼎即席发言他说:“俄们海军中非常重视上下级的级别,如果有一
位将官在场则低级别的军官没有说话的余地”等等,这些话是对那位德国海军上
尉的讥讽当时翻译员觉得这话有问题,并没有把这套话原样照译(因为我懂德语
所以听得出来),所鉯没有引起德国顾问的怀疑但是吴国桢听了曾的这番话后
,当时大为不满认为曾在这种场合说这样话,是对外籍顾问的不礼貌他立即起
来对曾进行指责,曾也不肯相让结果两人冲突起来,势欲动武后经袁副厅长调
解,一场风波才告平息大家不欢而散。通过这件倳可以看出国民党内陆军和海

军之间早已存在互相看不起的情绪了


  选择炮位工作经过视察了几个地点之后形成了几个方案,但在确萣推荐结论性
的方案时大家谁也不肯发表肯定性的意见,究竟赞成那个或是反对那个都只是
说些各有优缺点模棱两可的话,因而开了幾次会拖了很久仍然定不下来,最后那
位德国上尉发表了他的看法他推荐一个方案,大家对此既不表示反对也不表示拥
护就把这个方案作为推荐的方案定下来了报请上级批准(实际上级也无人审查,
只不过是备案而己)我当时对于这个炮位定得合理或不合理也没法判断,并且这
也不是我的本职工作但总觉得这样多的中国高级官员,中将、少将好几个都不肯
表示肯定性的意见如此重要问题却只听从一個德国退役海军上尉三言两语就算定
了下来,未免把国家大事过于当做儿戏了这只能说明国民党的军政人员腐败无能
,怕负责任我估計当时大家的心理是唯恐自己提出肯定性的意见照办之后,一旦
要塞失守(这在当时已成定局)责任将追到自己头上为了明哲保身,还昰不表示
肯定性意见为好并且既然德国顾问表示了意见,最好遵照执行即便出了问题也
与我无关了。但是事后证明这个炮位定的确有問题因为这个方案把4门十五公分
要塞炮的炮位定在黄山面江的一处山脚下,射出方向只能是对着江面而当时日本
军队都集结在上海、無锡一带,最后也是从陆路上突破无(锡)福(山)防线直出江阴
要塞之背迫使要塞守兵弃炮逃走。如果当初炮位选在较高位置可以四面射击,
未尝不可给陆路进犯的敌兵施以打击虽然不能说因此而能保住要塞不失守,但也
不至于造成一炮未发就放弃要塞逃走的悲惨败局
  (三)安装重炮。炮位选定之后即由江阴要塞司令部组织力量进行炮基和掩体
等项土建工程的施工。我带着一组技术工人和一组起重工人(烸组五六名)先将装箱
炮件沿山坡便道运到炮位并开箱将炮件拆卸清洗准备安装。同时将一门88炮临时
安装在山下的营房里由两名德国技師进行操作训练。基础工程完成之后正式的安
装工作大约在1937年9、10月间才开始安装工作进行得比较顺利,没有发生什么
问题但是炮上的關键设备有一部份没有随炮运到,其中有88高射时的引信定秒机
没有到不能使用时间引信进行对空射击,十五公分要塞炮的瞄准器没有到安装
完毕后能不能进行校正,将来也无法瞄准而更大的问题是十五公分要塞炮的炮弹
虽己运到,但引信未到不能实弹射击投入战斗。有一次日本飞机飞到要塞上空侦
察那时88高射炮已经装好可以使用,但是因为没有时间引信的定秒机不能使用
对空射击的时间引信,呮能临时使用碰炸引信的炮弹对空盲目射击几发这当然不
能发挥作用,坐失良机十分可惜。
  当时战局一天紧似一天日军己突破叻无(锡)福(山)防线(这条防线建造
历时多年,被誉为是东方的马奇诺防线)正向江阴进犯进而直迫南京,大家把防
守南京的希望寄托在江阴要塞上而新要塞炮却因为没有瞄准器,炮弹没有引信而
不能使用大家都很焦急。军政部下了一道命令限兵工署在10天之内解决炮弹引
信问题。兵工署随即把这项任务交给我来负责解决我对此事早已有所考虑,打算
选用十五公分重榴弹炮的引信代替因为如果重新设计,重新制造新引信10天决
无可能,只有用现成的引信改装代替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有人担心十五榴的炮管
长度是32倍口径,长約6米而十五公分要塞重炮的炮管长度是55倍口径,长约9米
炮管太长,唯恐炮弹未出炮管就已解脱保险即有发生膛炸的可能而把炮管炸壞
。这虽然值得考虑但是不经过试验也不能得出完全否定的结论。更重要的是当时
只有这一绝招儿除此更无别的办法,已经是势在必荇了至于没有瞄准器的问题
则由于瞄准器构造极为复杂,又无实样和图纸短期内无法设计制造,确实不能解
决只有采用简单办法,利用象限仪测定抑角用剪形望远镜测定方向进行瞄淮,
这样也能勉强对付射击不过速度较慢。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就这样决定下来連
  (四)试炮经过。1937年11月中旬国民党军队从上海节节往北败退,日军突破
无福线后南京更加吃紧国民党政府机关纷纷逃走,兵工署大蔀分也都离开了南京
迁往汉口我所在的技术司炮兵科也只剩下了科长赵学颜和我,还有一部分技术工
人约10多人因为江阴要塞炮尚未经過试炮,还不能交给要塞司令部接收这项任
务未完因而留在南京不能走。11月下旬我负责给新要塞炮改装的代用引信已经如期
  兵工署署长俞大维要亲自去江阴要塞主持试炮验收和交接工作当时由炮兵科
长和我筹备试验新炮的一切准备工作,并携带着改装好的代用引信隨俞大维前往江
阴大约在11月25日前后由南京出发。同行者除了炮兵科长赵学颜和我以及技工五
六人是负责试炮的专业人员外还有署长俞夶维和他的秘书、随从等10余人,组成
一个包括大小汽东七八辆的车队在晚上7点天黑以后出发,这是为了避免白天日
本飞机轰炸公路目标所采取的安全措施:离开南京不久天就下起了小雨江南11月
末的天气已是初冬,冷风秋雨寒气袭人行到半路只见对面灯光耀眼,一个庞夶的
车队发出尖锐的啸声迎面开来走近了一看原来是炮兵第十团的一部份机械化重炮

  这批重炮原来驻扎在江阴江边,为的是加强江防火力目前战局日紧反由前线


撤退,这难道是为了保存实力而作的战略退却吗看来当局对于江阴要塞的作用已
经丧失了信心,准备放棄了思念及此无比怅惘。到了江阴已是半夜第二天全体
人员到了黄山要塞新炮阵地。我指挥着把试炮的应用设备布置就绪这次试验除了
观察新炮的结构在射击时是否正常以外,更重要的是试验新改装引信的性能第一
是否安全可靠,会不会发生膛炸第二在射中目标後是否作用敏锐,立即爆炸发挥
作用为了试验引信的安全性,一般办法是在距炮口前半米远的地方立上木板炮
弹射出离开炮口之后首先碰穿木板,如果不发生爆炸则说明炮弹在炮管内行进时
,即便遇到了障碍也不会爆炸因而证明引信是安全可靠的。作这种试验时為了
防止一旦引信失灵炮弹真的爆炸,将把炮口附近的设备及人员炸坏因此试验时不
使用装有真炸药的炮弹,而是用一种只装有少量发煙剂的试验炮弹并在炮弹体前
部钻上许多小孔,如果引信不可靠则在碰到木板时将把炮弹引炸,这时即有烟雾
从弹头小孔冒出我们為了这次试验准备了这种发烟弹若干发。
  试炮时除了兵工署的人员(这是移交方)以外还有江阴要塞司令许康和新任
总台长刘芹生鉯及要塞方面的人员多人(这是接收方),形势至为隆重因为通过这
次试验将决定这批新炮是否能由要塞验收。如果试验没有问题要塞方媔即没有理
由不验收,而在要塞方面验收之后兵工署才算完成任务。以后要塞的命运如何即
和兵工署无关反之,如果试验发生问题偠塞方面可以拒绝验收,而兵工署将交
不了差将来日军来袭,火炮不能发探作战能力责任将由兵工署承担,而我是直
接承担责任的人如果通过试验证明引信不能使用,在当时那种紧张局面下南京
各兵工厂已好全部迁走,再想别的办法已无可能又怕的是万一炮弹发苼膛炸,把
炮炸毁则在当时的军事行动情况下,很可能加上一个“贻误戎机"的罪名受到
严厉的处分。因此这次试验直接关系到我个人嘚生命安危所以心情特别紧张。不
过我心里还颇自信觉得颇有一定把握。而炮兵科长赵学颜是我的直接领导人,
如果出了问题他也逃脱不了间接责任他的心情自然也不平静(他最担心的是由于
新炮炮管校长,怕发生膛炸)不过一切疑问都要通过试验才能证明。
  当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兵工署长俞大维亲自主持这次试验,他下达命令宣布
射击开始。由我指挥射击首先向要塞上的人员解释这次試验的目的和证明的措施
,并请他们注意观察当炮弹碰穿木板之后有没有发烟现象。解释清楚之后正式开
始射击第一发用的是试验发煙弹,发射之后炮弹碰穿木板飞去并未看见发烟,
这时我心中更有了底接着第二发用的仍是发烟弹,仍然没有看见发烟当时俞大
维喊了一声:”实弹!”这是命令用装有炸药的真炮弹射击,这是真正的考验当
时虽然经过两次发烟试射后都无问题,但实弹却是真刀真槍如果出了问题。后果
不堪设想赵学颜听到命令之后,低声问我:“老王啊!怎么样?”意思是问我敢不
敢试我心想,反正早晚总要过這一关两发发烟弹都无问题,已经有了相当把握
何况那时已是箭在弦上,不试也不行啊!我当即答复说:“干吧!”于是装填了
一枚實弹一切人员都到掩体内待避,以防万一随着我的一声射击命令“放!”
大炮轰鸣,炮弹飞出直奔江心过了--阵才听见了远处传来爆炸声音,这是说明新
改装的引信不但在炮管内保险不会爆炸而到达目标后,又能立即爆炸这完全符
合对于炮弹引信的要求条件,第一發实弹射击之后俞大维又下命令,“再来一发
”总计一共发射了5发炮弹,完全证明新改装的引信完全合格可以使用。至于
炮的本身各部机件动作也都正常没有问题。要塞方面人员也都认为一切合格同
意接收,当即办了接交手续一场惊险局面,顺利结束我心中嘚一块石头也落了
  以后听说,日军沿公路由陆路迫近江阴要塞炮无法发挥作用,要塞部队放弃
了阵地撤走撤退前把炮闸拆下,丢進了江中

四 “海容”号军舰拆炮记


  1937年11月间,我正在江阴要塞安装新要塞重炮一天,我在88高射炮阵地的
山坡上遥望长江看见有很哆艘海运客货轮船顺江下驶。这些海轮都是国营招商局
以及私人资本经营的轮船公司所存的船只在抗日战争之前都行驶在沿海各港口。
忼战以后为了逃避日本海军的袭击,纷纷开进了长江内来避难这些船厂驶到了
要塞下游就都停下来了。由山上远望下游江面只见船呮云集,一字排开颇为壮
观,但却不知意欲何为第二天我又到山上炮位工作,遥望下游则一只船影都没看
见;昨天的船队不知何处去叻当时心中困惑不解。又过一天我由江阴回南京汇报
工作乘的是军政部的差船(即交通船)。上船之后只见满船都是海员随身都未
攜带行李,个个面目憔悴神色张惶,情形极为狼狈询问之下才知道他们都是那
些客货轮上的海员,据他们说前些天他们奉到命令,叫他们准备一个月的给养和
燃料等待执行特别任务。不久就要他们把船开到江阴下游停泊待命前天晚上突
然通知他们,全体船员一律離船不许携带任何物件,并把他们赶上了另外一艘运
输舰上运到了江阴,今天要送他们到南京去他们的轮船就在当天晚间凿沉江底
叻。据说这是国民党为了防止日本军舰溯江上犯所采取的堵塞航道的措施。
  我乘的差船启航后沿江上驶看见在江阴江面上停泊着佷多国民党海军的军舰
,我现在记得的有“宁海”、“平海”两艘姊妹舰这是抗战以前从日本买来的比
较新式的军舰。另外还有一艘大嘚军舰“海容”号,以及一些小型舰艇(当时中
国的大型军舰有所谓“四海”即海圻、海琛、海容、海筹,但皆老旧)在当天
下午㈣五点钟差船到了南京下关码头,我看见国民党海军最大的军舰“海圻”号
停泊在南京江面。第二天我到兵工署汇报安装要塞炮工作进展情况接着第三天兵
工署又交结我一项新的紧急任务,命令我马上到江阴去从海军军舰上把大口径海
军炮拆下来。原来就在我离开江陰的第二天大批日本飞机飞到江阴轰炸,目标是
停泊在江面上的我国军舰当时被炸沉炸伤了不少舰只。
  最新式的军舰“平海”号被炸沉没江心“宁海”号被炸伤后开到江边搁浅,
大型军舰“海容”号则逃到了上游由于这些军舰都已老旧不堪,大型军舰的“四
海”上连高射武器都没有不敢出海和日本军舰作战,只能躲在长江以内避难但
也逃脱不了作为轰炸目标的命运。因此军事当局决定也把這批军舰凿沉在江阴附近
江面最窄之处(也就是那些客货轮船被凿沉的地方)加强阻塞航道的作用。在这
些大型军舰上装的主力大炮还囿用处所以要把大炮拆下来,可以作为要塞炮用
交给我的任务就是到江阴去把尚来炸沉军舰上的大炮拆下来,并且要求立即行动
但昰当时谁也不了解江阴方面军舰的情况,也无从着手准备
  我奉到命令之后立即乘小汽车连夜出发(白天有敌机沿公路扫射),黎明鉯前
到了江阴即向当地的江防指挥部联系,据指挥部人说大型军舰只有“海容”号
未被炸沉,现已逃到了镇江江面要到镇江去才能找到它。可巧当时的海军部长陈
绍宽赶来江阴视察海军被炸情况正要返回南京,陈绍宽也知道我的任务遂即叫
我乘他的旗舰“中山”號往上游驶去。
  我从留在江阴安装要塞炮的技工中带去了3名并邀请城塞局的一名德国顾问
齐梅曼和他的译员高国淦一同前往。大约仩午3点左右“中山”舰起锚开航从江
阴出发,陈绍宽招待我们一行人在船上会议室内闲谈溯江而上看见“宁海”号军
航歪斜搁浅在江邊,江面上没再看见其它船只大约上午11点左右船到了镇江江面
,见到“海容”号军舰停在江心我们下了中山舰乘小汽艇登上了“海容”号,并
和舰长见了面船长姓欧阳,名字记不起了福建人,他已接到南京的命令知道
了我们来的任务,并且也知道了他的军舰即将鑿沉言下不胜唏嘘。当时有一嫂运
输舰停靠在“海容”舰旁水兵们正在往运输舰上搬运东西,都是一些生活用品
上上下下乱乱纷纷。舰上左右舷的小口径炮(75毫米口径0都已由舰上的人拆下来
了只剩下头炮和尾炮未拆,这两门都是150毫米口径的海军炮德国克鲁伯炮廠
  由于炮件重量较大,拆卸不方便舰上的人准备放弃不拆了。但我们来的任务
正是要好大饱如果不把大炮拆下来,任务就算没有唍成但是我们来时毫无准备
,只是赤手空拳因此首先要向船长进行说服,希望他们配合我们共同把这两门大
炮拆下来因为我们只有彡四个人,只能在技术上出出主意主要力量还是要依靠
舰上人员。由于舰上的起重吊杆只能用重两吨而最重的炮件重有5吨,超过了吊
杆起重能力一倍还多吊不起来,确是一个现实问题经由我们几个人商量,得出
一个办法即在船的主桅顶上安上一个滑车,穿过一根綱绳利用甲板上的起锚机
绞盘作为卷扬动力,这样可将最重炮件吊起来然后由停靠在舰旁的运输舰用它的
吊杆从横的方向来拉(起重笁人的术语叫“夺”)。这样一点一点把最重炮件移到
运输舰上这个方案拟定之后和舰上人员商量,他们同意这个办法安置滑车,准
備工具等工作都由舰上人来负责我们则负责拆卸炮件。大约下午两点左右准备完
毕开始拆卸吊运工作。那天日本飞机不时到上空侦察騷扰舰上的人员才挨过炸
不久,都已成了惊弓之鸟一听警报就乱纷纷地下舱躲避,工作进行颇受影响
  幸好天气阴沉细雨霏霏,敵机未来轰炸下午5点左右,我看到“海圻”号从
舰旁下驶双方互道旗语,据欧阳舰长告诉我说“海圻”号舰也是驶往江阴下游
准备鑿沉的,言下大有同命相怜不胜物伤其类之感“海圻”号上的头尾两门主炮
仍在舰上,未被拆下欧阳舰长对我们说,他是在“海容”艦上从当见习军官开始
逐步升为舰长已在舰上干了20多年。当时那位德国顾问齐梅曼对我说:“我要是
这位舰长我就不下船了”意思是怹将随船共沉,以身殉船这是德国海军的传统
作风,舰长是要和本舰共存亡的中国的这批老旧军舰有的还是清朝遗物,早已陈
旧落伍但在旧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海军军阀却依仗这批力量走私运烟(鸦片)参
加内战,反复云雨助纣为虐,无恶不作;国民党政府成立之后仍然维持着这批
破旧残货支撑门面,自欺欺人实际上都是不堪一击的废物,将他们销毁凿沉本无
足惜但在对敌作战失利,敌军迫近艏都之时不思抱着自我牺牲精神,和敌人最
后一拼的主动攻势而是被迫凿沉,不免令人伤感耳
拆炮工作照原定方案进行得很顺利,先拆船头主炮一直拆到午夜才全部拆完,并
运到了运输舰上下一步准备继续再拆船尾主炮。正在这时(约第二天黎明两点左
右)舰上接到叻南京电报命令“海容”舰即刻起航开赴江阴下游待命。运输舰随
即离开“海容”号他去拆炮工作无法继续进行。共只拆下了十五公汾海军炮一门
也算是完成了任务,乃和欧阳舰长告别下了“海容”号,由一艘鱼雷艇把我们
送向江阴第二天我回到南京汇报经过,這件别开生面的拆炮工作至此告一段落

  1939年我在重庆五十兵工厂任制炮所主任时,这门由“海容"舰上拆下来的十


五公分海军炮被运到叻五十厂需要修配补充一批零件。我重睹旧物倍增伤怀这
门炮经五十厂修好之后据说安装在宜昌下游的三斗坪山上要塞,日军进犯宜昌时据
说它还打了几炮果真如此则我当年拆炮时所付出的劳动没有白费,堪以告慰了

五 在湖南衡阳东阳渡接收国外火炮


  1937年底我被派到湖南衡阳东阳渡去工作。当时由于沿海口岸都被日军占领
海外运来的物资只能经过香港,再转粤汉铁路内运因此兵工署在湖南衡陽设立了
一个大军械库,储存大批军械分发给各野战部队使用,而在衡阳湘江南岸粤汉路
上的一个小火车站“东阳渡”设立了一个外来軍械接收站在距车站约一公里多的
东阳渡镇附近,沿江岸盖了一所大的临时库房和两排员工宿舍我带着炮兵科的八
九名技工和二三名技术员负责外来炮兵器材的装配、调整、试验、射击等验收工作
。经我手接收的各项炮兵器材如下:
  (一)德国的30倍十五公分重榴弹炮24门 這批重炮是当时德国国防军的正规武
器和我1936年在德国莱茵炮厂验收的32倍十五榴相似,但炮身较短为30倍口径
,射程也较近约13公里。由於全炮体积庞大是拆散运来的,因此首先要进行装
配并对气压液压等系统进行调整。但是由于在东阳渡附近找不到合适的射击场
所鉯没有进行射击试验。在检查炮件时发现有使用过的痕迹,并在附件箱内找出
有德国部队的番号标记估计这批炮是从德国部队上换下來的。这种炮的技术水平
在当时国际上是属于第一流的机械化重炮随炮运到牵引汽车24辆。当时用这批重
炮装备了一个重炮团番号是炮兵第十四团。
  (二)苏联援助的火炮一批共3种:
  ①三七战车防御炮l00门 这批炮的构造型式完全是按照德国设计制造的这在
当时国际上巳属于第二流的水平。加之制造质量很坏并已用旧,磨损程度极为严
重不可能保证射击精度。全炮体积不大整体运来,没有什么装配工作只是校
正一下瞄准线,并加以清洗而已
  ②115毫米重榴弹炮80门 这批炮式样陈旧,构造笨重炮身上刻着的制造年份
是1890年,距我們接收时已将40年还是第一次欧战以前帝俄时代的东西。全炮重
量特大射程又近(只5000多米),原来是用6匹马挽拽但是中国马体小力弱,
随炮来的挽具尺寸太大和中国马体不相配合,用8匹马拉都很吃力当时中国北
方产马地区都已沦陷,马匹来源困难很成问题。这种炮发给部队以后据说炮兵
指挥官都不敢把它们拉到前线去,因为过于笨重运动性能太差,射程又近容易
丢失,负不起责任不敢使鼡。
  ③76.2野炮(口径76.2毫米)160门 这批炮比较新式但也是第一次欧战时的东
西。用6匹马挽拽其困难情形和上述115榴弹炮相同,不过这种炮的射程较远(约
9000米)还可使用。
  ④英国造的2公分机关炮100门 这批炮的设计比较新式质量也好,整体运来
没有什么装配工作,试射时没有发現问题
  我在东阳渡工作到1938年8月份,那时广州又已将沦陷粤汉路运输不通,外
来物资中断接收任务陷于停顿。

六 在重庆五十兵工廠制造火炮的经过


  1938年我在湖南东阳渡接收国外运到的火炮到了七八月间,广州、香港进口
来源断绝接收工作停止。当时广东潖江炮厂正在迁往重庆重建新厂改名为五十
兵工厂。兵工署调我到五十兵工厂工作我于1938年8月离开了东阳渡前去重庆。

  重庆五十兵工厂嘚前身是广东潖江兵工厂这是广东军阀陈济棠用地方经费委


托德国莱茵炮厂筹办的一个制炮厂,厂址在广州附近的潖江该厂原计划的規模可
以制造105毫米轻榴弹炮,以及炮弹引信等配件。机器设备比较新式在当时中
国各兵工厂中算是一个最现代化的工厂。建厂不久尚未正式投入生产1935年陈济
棠就被蒋介石打垮,这个工厂即由南京兵工署接收并委派原兵工署技术司司长江
杓去当厂长。抗日战争以后日軍南犯广州吃紧,兵工署决定将全厂迁往重庆在
重庆附近长江下游的铜锣峡外郭家沱山沟里劈山平地重新建厂。厂内生产单位按产
品種类划分分别成立了制炮所,制造火炮;弹夹所制造炮弹;引信所,制造炮
弹引信;火工所负责装填火药等主体生产单位,以及工具所、铸工所、锻工所、
木工所等几个辅助单位五十兵工厂在当时是中国唯一的能制造线膛炮的工厂。我
从1938年调到五十兵工厂工作后箌1948年离开,共计在该厂工作了10年一直从
  五十兵工厂的制造能力是按照制造德国制式105榴弹炮而设计的,可是大的锻
件包括炮管等主偠炮件全由德国供应毛坯,至于精密件瞄准器则由德国供应全套
成品抗战以后国外供应线断绝,国内又无钢铁工业可以提供造炮材料洇此全厂
设备停工待料,无事可干急待寻找出路。乃在全国各军械库内搜集到了一批早已
废弃的150毫米重迫击炮炮管并将其利用作为原料,设计了一种153毫米口径的重
迫击炮炮架带有缓冲装置,比较新式又设计了新的迫击炮弹;配成丁一种新的
产品。前后生产了大约100多門这是五十厂的第一种产品。以后内德国运到了一
批二七战车防御炮的材料和毛坯该厂又改为制造三七战防炮。根据毛坯数量共制
造叻100门由于当时国内没有可提供造炮材料的钢铁厂,找不到较大材料可以利
用;乃改成制造60毫米小迫击炮这对于该厂的设备能力实属大材小用,并且每况
愈下由此可见一个国家如果没有钢铁工业,则国防工业就成了无米之炊不能生

七 试验及试制无后座力炮


  在第二佽世界大战时德国空降部队配备了无后座力炮,收到了很大战果以后
美国也开始研制无后座力炮作为射击坦克之用,这在当时是一种新式武器
  1946年重庆兵工署向美军办事处商洽,邀请美军派人来重庆表演无后座力炮
美军乃由驻琉球岛的部队中派出了几个人携带着57毫米和75毫米无后座力炮各一门
,炮弹若干发来到重庆表演这次表演的一切对外联络工作由兵工署的朱风仪负责
,而一切表演场地的布置警戒任务交由五十兵工厂负责五十厂厂长丁天雄把这项
任务交给了我。当时选定了在五十厂对江的广阳坝为试验射击场这是一个已经不
鼡的旧飞机场。根据美军方面准备表演的项目计有:悬挂射击试验、穿甲试验、穿
破水泥工事试验等悬挂射击试验,是把一支步枪和一門57无后座力炮并排悬挂在
--个横杆上先发射步枪,这时步枪由于后座力的作用往后甩出很远然后往复摆
动不停。再发射无后座力炮这時炮身静止丝毫不动,证明确实没有后座力穿甲
试验时要设立一块4英寸厚的坦克钢板作为靶子。穿破水泥工事试验时要建造一
座厚约1米的水泥墙,上面画出一个射击孔的形状大约在50米距离外射击,观察
其命中精度这些准备工作一切就绪后定期表演。表演那天来宾很哆每个项目进
行得都很顺利,达到了预期目的各方都很满意。事后美军方面同意把这两门炮留
  这两门无后座力炮决定暂由五十兵笁厂保管我当即对该炮作详细研究,并组
织力量将炮和炮弹拆开测绘图纸,分析材料准备试制。由于没有炮管材料只
试制了57无后座力炮两门,炮弹若干发经过试射结果和原炮的技术性能基本相同。
1947年兵工署在南京组织各兵工厂表演新式武器我带着这两门炮前去參加。但
以后并未正式批量制造

铁血还是有些好货的,可惜堕落了



1936 年4 月中德两国政府签订了《中德信用借款合同》。这个合同实际是將先前南京政府与克兰签订的合同升级为两国政府间的合同同时由德国政府向中国南京政府提供 1 亿马克的货物信用借款。对国民政府来說政府间的新合同无疑比同私人签订的老合同更有利,特别是从加强国防的角度来看;但对德国政府来说这只是一笔生意 而不牵涉政治立场。当时纳粹德国正在加速重整军备,其陆军需要在中国检验其新式武器国防经济部门需要获取并贮藏中国的战略矿产原料,工業巨头及军火商 人需要向中国推销其产品并扩大销售这几方面形成了推进对华贸易的主要力量,并促使纳粹政府从后台走到前台

1936 年和1937 姩是中方购买德国军火的高潮。中国从德国订购的海陆空军装备及军火物资种类繁多大到飞机潜艇,小到手枪子弹几乎无所不包。

据囿关报告自1934 年8 月中德易货合同实施后,中方对德订货(包括军火和军工设备)总值为3.89亿马克已实施的长期订单为1.4 亿马克。截至1937 年10 月由德國运抵中国的军火物资为5000万马克。

随后在11 月应中方紧急订货,德方从其国防军装备中抽调了5300 万马克军火物资启运来华12 月,德方又启运叻两批包括十几架俯冲轰炸机在内的共值4400 万马克的军火物资来华

从30年代早期,我国就向德国订购了大批军械1934年4月,蒋介石按照塞克特將军的建议向德国莱茵金属公司订购了24门15厘米口径野战榴弹炮及2.4万发炮弹总价值900万马克。这批装备1936年运到中国在淞沪会战中发挥了重偠作用。

同年中方继续向德国订购军火如下:15厘米莱茵钢防空炮24门;3.7厘米莱茵钢地面野炮20门;7.5厘米莱茵钢反地雷长程炮20门;毛瑟24型步枪數千支;西门子通讯器材;蔡司望远镜;15厘米炮之机动战车100部;德制坦克36辆;120米架桥军用设备(包括舷外发动机附袋等设备)及探照灯、竊听器、无线对讲机、80-100公里西门子电缆等,总价超1500万银元

据《孔祥熙为德订购武器致蒋介石函》(1934年4月26号) 记录,1934年自德军火购货还包括:卜福斯高射炮16门;大炮牵引车32辆;高炮配件14件(7月初瑞士交货);15厘米大炮12门;10.5厘米大炮36门;轻机关枪5000支(8月底汉堡交货);坦克车:中型6吨12辆、小型2吨12辆及4.7厘米坦克炮弹3200发(9月底前交货);4.7厘米坦克炮弹6000发(11月前交货);二十响驳壳手枪5000支配弹500万发(6月底前交货);②十四年七九步枪1万支并子弹1亿发(1935年2月前汉堡交货);飞机炸弹样本5种(共215枚)(6月前到沪);坦克车:中型4辆、小型4辆、4.7厘米坦克炮彈2860发(1935年5月1日前交货)

《1935年12月23日何应钦为购德军火价格事致翁文灏函》 显示,1935年内已由德运华之军火有:2厘米高射炮12门;3.7厘米高射机关炮6门;79步枪钢心弹2300万粒;3.7厘米战车炮60门;79重机枪子弹500万粒;3.7厘米平射炮炮弹14.2万粒;2厘米高射炮弹3.6万颗;探照灯9架;窃听器6架;钢盔9.5万顶

1936姩初,顾振代表团成功访华后德华军火贸易呈显著上升趋势。顾振在德签订巨额军火合同 其内容如下:

陆军订货:1001钢盔22万顶;花样钢盔24.1万套;3.7厘米练习炮弹3000发;SMK子弹(79钢心弹)3000万粒;SS子弹1亿粒;子弹盒600万粒;燃料车1辆;3.7厘米防战车炮124套;3.7厘米防战车炮瞄准镜124套;3.7厘米防戰车炮附件20套;3.7厘米防战车炮炮架牵引架104套;3.7厘米放战车炮炮弹12.4万发;6吨战车15辆;侦察铜甲车辆;10.5厘米炮连同每炮1000发炮弹604套;L.F.H.18炮弹1004粒;10.5厘米炮弹6万粒; 海军订货:15厘米跑8套(1连);轻汽油快艇3艇;快艇用鱼雷24具;快艇随护舰1艇;江道封锁线、指挥旗若干;8.8厘米SKL45炮20套(5连);8.8厘米炮连探照灯8套;快艇5套及快艇用鱼雷40具;水雷布艇1艇;江阴要塞用15厘米带盾长射程要塞炮7门并弹药3500发爆炸弹;射击指挥器材全份;海軍用15厘米猛烈开花弹450粒;前撞碰炸引信150颗;前撞计时引信600发;钢壳10.5厘米猛烈开花弹900发,前撞碰炸引信300颗;前撞计时引信XXX发

C 空军订货2厘米高射炮120套(10连);2厘米高射炮炮弹3000粒;3.7厘米高射炮60(10连)套及高射炮炮弹18万粒;Flakls摩托若干;炮兵探照灯全部装备1套;2厘米高射炮炮弹增至36萬粒;2厘米战车炮弹1.5万粒;3.7厘米战车炮弹1.5万粒;载重车12辆;汽油车6辆。

另有《1936年度中国政府对德易货输华军火订单》 与《1937年夏秋中国政府忣海军部对德军火订单》 均可反映出中国政府在1936∕37年度向德方订购了大量军火。关于这一历史事件马振犊先生在《反法西斯战争时期嘚中国和世界研究,战时德国对华政策》中有详细记载

由于我国政府在1936∕37年间订购了大量德国军火,期间或有调换或有补充删减另外軍火进口的渠道又多,今日已很难统计德国军火输华的具体货物及数量但中方获得大量德国军火是不争的事实。比如说在1936年9月至1937年2月,仅仅高射炮和战车炮两项中国军队就接受到德国军火6批次具体数量如下:3.7厘米战车炮124门;3.7厘米高射炮60门;2厘米高射炮120门;8.8厘米迫击炮(兼高射用)16门;另有探照灯1个连。这些火炮装备了防空学校、江阴要塞、南通要塞、南京要塞、战车营、交通兵学校、高射炮第4∕5∕6∕7營等

对德国军火在中国的情况,美国学者柯伟林在《德国与中华民国》一书中曾这么表述“到1937年7月,南京城防已经配备了德制88毫米高射炮和防空警报系统;在南京的街道上可以看到75毫米克虏伯大炮和亨舍尔及MAN型坦克;梅塞施密特和斯图卡型战机即将被进口以补充容克斯戰机中国军队还订购了12艘潜水艇和几艘战舰。经过整编的使用德制装备的部队达到30万人其中精锐部队8万人。”


以上是说明在七七事变湔德国军火输华的情况。这受到了国内外历史学者的一致认同笔者在这里采用了前者先贤的成果,希望能够准确的说明问题
下面,峩们着重研究的是在七七事变后德国军火的继续输华。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中日两国在华北和上海地区进行了大规模战斗。尤其是在淞沪會战中中国政府集结了受德国顾问训练,采取德式装备的精锐部队对日进行作战双方投入兵力近百万,战事不断扩大对军火的需求┿分迫切。由于我国的国防工业基础差、刚起步不能做到武器的自给自足,不得不对外大量采购而其时我国第一没有足够的外汇,再鍺世界大国由于各自的利益不愿向我国输出大量武器所以我国的抗战处在很被动的境地。这时纳粹德国向中国出口了大量军火,有力嘚支持了中国的抗战
1937年11月1日,鉴于中日战场形式中方向德方追加订单如下:10.5厘米榴弹炮36门并炮弹3.6万发;3.7厘米高射炮30门并炮弹19万8千发;15厘米海防重炮4门并炮弹900发;炮弹引信2000个、引信火药2000单位;8.8厘米海防炮射击吊引机器4架、炮弹320发、炮弹引信火药1350单位;6ME瞄准测量仪器2架;Henschel汽車100辆。此项订单约合3700万马克加上以往的订单和孔祥熙在德国的订货合计5300万马克。

1937年12月德方起运两批军火输华:

50公斤飞机炸弹2500枚;10公斤飞機炸弹20000枚;燃烧弹25000枚;150厘米探照灯2套;防毒面具10万只;3.7厘米高射炮弹72000发;10.5厘米火炮36门并炮弹36000发;步枪子弹3千万发;15厘米海防重炮4门并炮弹400發;测量仪器2件;8.8厘米炮弹320发;13厘米高射炮汽车及零件13套;轻迫击炮炮弹原钢25000发;HS123速坠轰炸机12架 以上军品合计价值1900马克。


50公斤炸弹8500枚;10公斤炸弹30000枚;燃烧弹75000枚;150厘米探照灯27架;听音机18架;60厘米探照灯36架;3.7厘米高射炮炮弹54000发;3.7厘米防战车炮炮弹50000发;步兵子弹2千万发(以上价徝1500万马克);7.5厘米高射炮24门(6连)并炮弹92000发;另有Ju86 战斗轰炸机(数不详)以上军品合计价值2500万马克。
以上两笔合计4400万马克据陈仁霞《Φ德日三角关系研究》,“1938年3月中旬最后一批价值3000多万马克德国军火运往中国。”看来剩余900万马克的军火应该是在1938年3月间最后运往中国
以上表明,在抗战爆发后德国对于中国的军火紧急订货给予了充分支持,其由德国国防军装备中紧急抽运来华总价值5300万马克。这些軍品抵华后对支持中国的抗战起到了重要作用。

另外最近有一种观点是“在中国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希特勒要求中国以外汇支付武器價款否则就停止交易”,这是对中国的抗日事业“雪上加霜”是德国趁火打劫,暴露了德国帝国主义的真面目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認为从以下的材料中解读

1938年10月,德国经济部代表佛德与中方在重庆清理了过去的易货欠账据合步楼公司统计,当时中德双方易货总账目如下:


中德双方清理易货贸易总账合步楼公司报告
1、 自1934年8月中德货物互换合同实施以来中方对德方订货总值4亿马克以上
2、 经过部分撤销訂货后订货总值降为3.89亿马克
3、 1937年秋季前进口德国以“互换合同”为依据办理。
* 钢铁厂、军工厂设备 7200万马克
(包括琵江口兵工厂扩充部门)
*海军快舰及母舰 1600万马克
*潜水艇及其母舰、水雷、鱼雷设备 4200 万马克
*水雷布防艇、内河水雷、15公分防重炮等其他军备 1000万马克

以上合计 1.4亿马克


B 臸1937年10月止由德国运到之军火5000万马克
C 1937年内中方追加军械订单 1.99亿马克
(其中蒋介石交下订单5800万马克、孔祥熙交下订单9200万马克)
以上德方总计输華军火价值(包括已交货及未交货者)3.89亿马克
至1937年10月止中方输德矿产原料价值2150万马克,加上德方贷给中方1亿马克信用借款计1.215亿马克。德方供华军火、工业产品总计价值1.9亿马克减去上述款额1.215亿马克,中方尚欠德方未抵偿数位6850万马克(1.9亿-1.215亿=0.685亿马克)

抗战爆发后中方对德方短期军械之紧急订货,1937年11月1日由德国国防军装备中紧急抽运来华该项军火价值:


* 孔祥熙以往订单催办者 1400万马克
* 孔祥熙临时追加订单 3700萬马克
* 其他旧订单价值 200万马克
中方已汇德方1030万美元(据德方要求以现汇付款)价值2550万马克,尚欠2760万马克(=1100万美元) ($ :M=1:2.475)
1、1936年4月8号签訂的《德华借款合同》规定由德方向中方提供1亿马克的信用借款。这使得我国可以赊货 价值1亿马克 至抗战爆发前,中德易货贸易中我方输出价值2150万马克货物,换取价值1.9亿马克德国军援即使算上1亿马克借款,我方仍需支付6850万马克此账目未结清。
2、抗战爆发后我方紧ゑ订货,德方抽调国防军装备供给价值5300万马克。我方仅仅支付价值2550万马克(1030万美元)仍欠2760万马克。此账目至1938年10月尚未结清
也就是说,在中方已经赊货1亿马克且尚欠6850万马克的情况下,德方要求中方现汇购货或是提供相应的原料这是完全合理的。即使没有七七事变峩方因已用足1亿马克的信用贷款,再次购货必须立刻支付外汇或是相应的矿产原料而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希特勒已经做出明确指礻的情况下 德方在中方只支付了50%不到的货款后,仍然全部发货(5300万马克)这实际上是对中国非常有利的支援。
目前主流的历史学观点對于该问题的认识是两个方面:首先肯定德国在抗战爆发后坚持军火输华的事实。其次判定这种德国军火援华纯粹是商业性质。“因為如果不给中国提供按合步楼条约规定的2.82亿的德国马克军火德国的军火工业将面临巨大损失,并关系到生死存亡”
1937年11月12号,淞沪会战夨败上海失守。12月13号日军攻陷南京。对德方来说,中方这个“商业”伙伴发生了重大内部变动有大大消弱或是丧失还款能力的可能。而目前的形势是中方尚欠德方1亿贷款及6850万货款从商业角度来说,首先应立即停止继续赊货防止更多债权无法收回,其次争取尽可能的回收货款减少损失。这是基本的商业思维全世界没有例外。除非德方对中方的继续还款能力确信无疑否则,单从商业行为上说不能自圆其说。军火工业丧失订单固然损失重大交了货收不回钱损失岂不更大?

而中方的还款能力(现汇或是原料易货)是十分值得懷疑的首先,中国和德国采取易货贸易形式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现汇现在东南膏腴之地深处战火,税收不能保证;再鍺海港大多失守对外贸易能力减弱,自身何来能力支付军火款项而国外援助此时又微不足道。以现汇支付难度极大。


其次原料出ロ必须依靠以下几个方面的合力才能实现。原料产地的控制(江西等);运输的保障(铁路、公路);港口(香港、广州)的畅通避免ㄖ军的干扰等。简单说如果中国以原料还款,首先必须至少保证:
*蒋介石政府的继续执政
*对农业原料产地、有色金属产地(特别是江西嘚钨矿)、对外交通渠道的控制(不被日本占领)
*保证赣粤交通、粤港交通必要时滇越交通的顺畅 (国内组织货源)
*广州或是香港的继續可被利用

*日军不封锁中国货物出口


以此来看,中国政府的以原料还款的能力实在不能乐观
进一步假设,一切都完美如愿那么中方的原料出口能力究竟如何呢?有两个数字可以参考:
1、自1934年8月中德货物互换合同实施以来中方合计输德矿产原料2150万马克,这还是在蒋介石政府可以有效控制各种资源的和平时期以德国对华接近2亿(1亿借款、0.685亿货款及0.276亿紧急订购货款)的债权,以这样的速度在不再增加债務的情况下,还清德国债权需要9年多
2、1937年12月11号,“中国资源委员会通过合步楼公司克兰转告德方希望仍以易货方式取得军火,中国努仂每月供德原料300-500万马克希望德方增加对华贷款以利易货”。
考虑到中方的行事方式及目的(增加贷款)中国政府乐观的原料供给量不超过每月500万马克。中方在不再增加债务的情况下还清德国债权需要3年多。

随着中日战事扩大中方对军火的订货会急剧加大。这一定会增加中国方面的债务而中方在中日战争前期的失利,政府所控制的资源在不断减少中方还款能力只会减弱,所以希望中方能在数年内結清欠款无疑天方夜谭相信德国政府对此也当有相应的认识。


那么德国在抗战全面爆发后还继续进行这种贸易行为的目的何在呢仅仅昰商业行为吗?这个课题限于手中资料笔者不能妄言。但可以确定的是在七七事变后,德国并没有立刻倒向日本联合对抗中国。相反德国军火输华大大帮助了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确实助我大焉
还有一点需要强调,在抗战之初世界列强英法美均采取隔岸观火的态喥,没有对我进行帮助苏联虽表态支持中国,但中苏第一期贷款协定于1938年3月1日在莫斯科签订其后大批军火方开始输华。所以在1937年全媔抗战爆发后到1938年3月近10个月的时间里,德国是唯一向我国大量输出军火的国家
如果德国国策不发生变动,德国军火将继续输华而我抗ㄖ战争如能得此强援或许战争结果转变也未可知。至少我国可以大大增强自身实力能以更好的物质条件对抗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在抗戰中打得更漂亮些
但这一切都随着德国国策的转变而发生了变动,中德间最好关系的时代就此远去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YN6288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