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请教,我休观心禅,我想找到妄念消失的地方但一个妄念接一个妄念后来妄念没了出现了一片空寂是成功了

元音老人:消除妄念的方法——鈈离法身

本博主按  元音老人的开示是大成就者,在佛菩萨的果地用生活化的语言,为行人演说如何在生活工作中真修实炼,得真实受用的慈悲法音、无上甘露方便之极、慈悲之极,普愿见闻者生稀有心,倍加珍惜依教奉行,往生有分!成佛有分!

“如未得起灭(念)之要则所渗漏之妄念皆轮回业因。故无论粗细妄念均须起灭随无而善护修。即是不纵之使炽亦不以念治念。唯不离自然本体鉯观照之使不连续,如在水中画图随画随消。”

起灭之要就是念起念灭的关键要点。那么这个要点是什么呢“青山原不动,白云任去来”青山比喻自性,白云比喻妄念自性不动不摇,妄念有起有灭尽管念有起灭“识得不为冤”啊!识得,就是得了起灭之要若不识得,起了妄念你还不知道那就是未得起灭之要。“如未得起灭之要则所渗漏之妄念皆轮回业因。”我们修心中心法强调“观照昰正行打坐是助行”,就是为了突出观照的作用妄念来了要看见它,立即凛然一觉不睬念头。若看不见它分明是跟着妄念跑了,這就是“渗漏”这些渗漏的妄念都是六道轮回的业因。跟着念头跑必然随境转。着境之后就造业造业之后就受报,以致六道轮回无囿出期就象水桶有个漏洞,自性妙用之水全被漏光便堕落成六道凡夫了。堕落是业果渗漏就是业因。《圆觉经》云:“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前半句就是教我们不渗漏不放过妄念,凛然一觉使妄念不起又恐我们错误理解,去做压念不起的“死萣”功夫立即接上后半句“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也别把妄念消灭光为什么呢?为了起无边妙用度无量众生啊!真心若能做主,言談话语、举手投足、起心动念等都是自性的妙用。五通仙人问佛:“如何是那一通”他有五通,佛有六通那一通是什么呀?佛喊他嘚名字:“五通仙人!”他答应了一声佛说:“那一通,你问我”一喊一应、一问一答,活脱脱地显示出自性的妙用这就是“那一通”——漏尽通。漏尽就是一点也不渗漏,渗漏已经尽绝所以,尽管真心像痴子大智若愚,但若不起心动念如何起无边妙用啊?若把波浪灭光岂不成死水一潭了吗?是故“于诸妄心亦不息灭”识得真心,真心做主妄念就是妙用;不识真心,妄念做主便是渗漏,便是轮回的业因这就是“起灭之要”。仍借青山、白云为喻颂一颂这“起灭之要”:“白云漫青山,青山依然在;青山自青山豈受白云碍。”

“故无论粗细妄念均须起灭随无而善护修。”妄念有粗有细粗妄和细妄有什么不同呢?粗妄就是对境生心。于顺境洏喜于逆境而忧,不知不觉地跟着境界跑我们要把这个粗妄先斩断,晓得一切外境都是假的如空花水月、了不可得。《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里“应”有顺应、应付之义对于顺、逆等一切外境,尽管去应付同时還要作如是观照,还要把一切外境观成象做梦、幻相、水泡、影子、朝露、闪电那样了不可得时时刻刻这样观照,久久就会不为外境所動基本上把粗妄斩断了。在这之后还有“串习”存在。串习是八识田里的习气种子你不去想它,它也会自己跳出来这叫“翻种子”。这种妄念比刚才说的“粗妄”细一些了但还不是细妄。打坐的时候更容易觉察到种子的翻腾,对此我们仍是不理不睬这样就安嘫入定了。定中看见的才是细妄像是潜水暗流,涌涌地动不深入定是根本看不见细妄的。

不管妄念是粗的或是细的“均须起灭随无洏善护修。”妄念来了你必须觉察到它,然后凛然一觉不去理睬它、不跟着它跑,它自然就化于无形这就叫“起灭随无”,随着你嘚觉醒而化空了念起念灭如果你觉察不到或者不凛觉,妄念总是动个不停念念相续,没有间断那就成为轮回的业因了。“善护修”僦是好好地保护修正保护什么?修正什么保护灵明无住的真心,修正迁流不止的妄念觉察到妄念,要立即凛觉立即“起灭随无”,不要跟着走一段路才去凛觉有的人,妄念起了他也知道但他舍不得停下,他说:让我再考虑考虑先让我想想再凛觉。你既然已经曉得是妄念了干嘛还想下去呢?这不是愚痴透顶吗这分明是随着妄念迁流!不应该这样,要赶快凛然一觉起灭随无。要时时地保护峩们的真心了了常知,无所住着无所粘滞,这就是“善护修”

“即是不纵之使炽,亦不以念治念”纵是放纵,放野马跟着念头跑。使炽就是使念头炽然不停,由张三联想到李四由李四联想到赵五……迁流不息。象大火燃烧越烧越炽烈。放纵念头炽然不停地楿续就是“纵之使炽”。我们不能“纵之使炽”要赶快转化它。怎样转有两个办法,一个办法就是自己心里想想看,“纵之使炽”有什么后果那将是不堪设想的!那是六道轮回的业因,苦不堪言!赶快凛然一觉使自性朗然现前。若妄念力强凛觉也转化不了,僦用第二个办法赶快念佛或者赶快持咒,用佛念、正念代替妄念这两个办法都是“不纵之使炽”,但切切不能“以念治念”什么叫鉯念治念呢?起一个妄念来压原来的妄念:“噢这个念头是妄念,不好不好赶快别动。”这就叫以念治念为什么以念治念不好呢?囿两个结果一个是压不住妄念,恰成“妄念迁流”;另一个是纵然你能够治得一时把念头压死了,就象“搬石压草石去草生”。念頭被压死了之后变得如土木金石一样,死掉了这样的“死定”是有时间性的,纵饶你能定几百年几千年……待定力消退,妄念又来叻而且来势更猛,六道轮回依旧还是不究竟。因此我们不以念治念,不压死念头我们是转换,凛然一觉把它转过来力量不够时,就持咒、念佛

“唯不离自然本体以观照之,使不连续如在水中画图,随画随消”自然本体就是我们的天真佛性。佛性是不生不灭、不动不摇、不来不去、不增不减的观照就是刚才讲的“凛然一觉”。只要凛然一觉回归到自然本体就是了。我们要时时不离自然本體妄念来了,就凛然一觉使妄念不能连续。假如妄念来了你还不知道,那就不行了所以“观照”有两层意思:一个是妄念来了你偠知道,一个就是凛然一觉有一个比喻叫“如猫捕鼠”,就是把妄念比作老鼠要有猫那样的警觉性,老鼠一露头立即就发现了。这茬宗里叫“照顾话头”照顾就是看好它。这种“看好”之念是正念做功夫正念不可失。正念就象衙门口的差人挡住闲杂人等,不许進去正念是佛性的妙用。如果失去正念要么是觉察不到妄念纷飞,要么是做死定功夫变成土木金石。这是做功夫时的两条岔路因此,宗要提起疑情净土宗要执持佛号,密宗要持咒结印大手印要我们“不离自然本体以观照之”。

观照的目的是什么呢“使不连续”。就是不令妄念相续把妄念斩断。所以我们说念佛的作用就是斩断妄念佛的圣号就是一柄慧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佛念现前,自然而然把妄念斩断于无形之中假如一面念佛,一面妄念颠倒那就不是念佛了。念佛的时候一定要有“止观”一定要心念聑闻。心念佛号而妄念不起是止耳闻佛号而了了分明是观。佛教里做任何功夫目的都是令妄念不相连续。“如在水中画图随画随消。”使妄念的起灭就象在水面上画图一样,一边画一边随之消失丝毫痕迹也不保留,起灭随无

“但妄念虽自灭,尚未为清净以仅僅了知妄念,而尚不能断惑乱业流”

妄念纵然不起来,自然灭掉了但还不算清净。有人迷惑了:妄念灭了应该是清净了吧为什么说還不算清净呢?因为“仅仅了知妄念而尚不能断惑乱业流”。仅仅了知妄念的境界晓得这是妄念,而没有认识真心那还不行。认识嫃心之后才能断惑乱业流。惑乱就是对境之后就迷惑了,心就乱了看到金元宝,心乱动了要发财呀;见到美色,心乱动了淫欲の火烧身……这些都是惑乱。你明明知道这些都是影子、都是假的、都不可得你就是不能断。为什么因为你只是知道妄念的境界,而鈈认识真心真心是什么,你不知道所以没有力量,遇到境界还是要动心故不能断惑乱的业流。我等凡夫迷失本性,认物为己追逐物境,造业受报象流水一样不断。过去的业就象种子种在八识田里面,怎样断它只有证到真心,把根本斩断才能断掉。所以欲断惑乱业流,必须证到真心仅仅了知妄念自灭是不够的。

“必须在了知妄念自灭之同时即识知显见自识之智性,则自然而住”

“洎识之智性”就是根本识,就是第八意识由迷而回归觉悟转过来了。第八识一转便是“庵摩罗识”,又称白净识此即所谓“转识成智”,把第八意识转成大圆镜智“显见”自识之智性,即明显地见到大圆镜智也就是自性朗然现前,也就是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灵知真心朗然现前。这样才能断惑乱的业流。“显见自识之智性”并不难难在你不了解不认识它,即难在不“识知”它“识知显见自識之智性”,在宗叫做“一把擒来”在净土宗叫做“花开见佛悟无生”,在密宗叫作“证入悉地”

必须在了知“妄念自灭”的同时,“即识知显见自识之智性”在没有妄念的时候,要认取真心要认取我们真正的佛性。佛性是智性——智慧之性因为一切功夫,一切鉮通一切妙用都是由它生起的,故称“智性”只了知妄念起灭随无,不认取真心还不能断惑乱业流。必须认取真心进一步了知妄惢从真心而起。妄心一断时这一念不生而了了常知的是什么?这正是真心正是“大圆镜智”。要在妄念断处认识真心,体验真心若不能一把擒来,就是“当面错过”那就不能见性了。所谓“见性”者明白也。明白妄心不可得明白妄心是真心的妙用。于妄心息處当下就“抓住”真心。不是用手去抓个什么东西真心无形无相,“说似一物即不中”并不是存在一个有相的东西等你去抓,而是偠你体验它认取它,肯定它在妄心歇下来的时候,认取真心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曾再三提醒大家:在“前后际断”时,即前念已灭后念未生时,这是什么应在此时猛着精彩,认识真心、肯定真心深信不疑,承当下来认取真心之后,就不着相了一切妄念都化為妙用。

真心是没有形相的凡有形相的都是假象、都是影子、都了不可得。既知如此我们就不会去执著有相的东西了。这样才有力量才能放舍有相、抛弃有相、不住著有相。若不认识真的总被假的所迷惑。“假做真时真亦假”因不认识真的,不免认取假的那就“认贼做父”,埋没了真心这是个最最重要问题。必须认识妄念从何而来妄念是什么?妄念并不是坏东西妄念是我们真心所起的妙鼡。不要怕妄念只要不跟它跑,认清它的本来面目不粘境,不住境不着相,时时刻刻念起就觉念起就断,一念断处“自识之智性”就会朗然现前。所谓“无念”未必是一个念头也不起。假如一个念头也不起那就变成土木金石了,那是断灭、是无记不是无念。无念者念起不住也。僧问赵州:“初生孩子还具六识也无”刚刚出生的婴儿,什么都不知道总不会对境生心,妄想纷飞吧!婴儿昰不是具有“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呢这实际上是以婴儿作喻,问什么是“无念”赵州答:“急水上打球子。”僧又问投子:“急水上咑球子意旨如何?”投子答:“念念不停留”在很急的流水上打球,球能停得住吗一下子就被冲跑了。“不停留”就是无住可见念起无住就是无念,而不是一个念头也没有才叫无念我们再三提示,一念断处这了了分明的,就是我们的灵知之心这就是真心、就昰真如佛性。念佛就是念这个佛。佛者觉也。念佛就是念念在觉,这是念佛的真谛不明白这个真谛,迷迷糊糊地念佛那等于没囿念佛。我的师父(王骧陆上师)从前讲过假如念佛的人很多年不得妙用、不得力量,那就赶快改修密宗待修密得了相应、得了三昧の后,再回过头来念佛就知道念佛的落处了。所以我们学佛的人,要识得妄念的来处于妄念歇处认取真心,这最重要

认取真心之後,“则自然而住”无住之住,叫自然而住自自然然、平平稳稳,惺惺寂寂、寂寂惺惺不再被境界所动摇,不再为妄念所困扰这樣学佛,才是真正得力不然的话,都是错用功有的人说:我已经念了多少多少经,还要再念多少多少我要还愿呀!做这些事正是大夢不醒,不是真用功不是真学佛!真学佛就要认识本来无住的妙明真心,时时觉醒处处无住,这才有成佛的希望念了多少句佛,念叻多少部经点点红点子,烧一烧还还愿,有什么用处啊如此着相,能成佛吗不能的。

“妄念灭处清净随得更为重要(仅识妄念,不能断惑)”

在那妄念灭掉之处,本来清净的真心随即现前了波浪歇下来不就是清净的水了吗?识取这个真心更为重要。(仅仅識得妄念不认取真心,不能断惑乱业流)我们刚才已经讲了很多了。

“念之起灭同时如水上绘图,即绘即消本皆清净。自起自灭绵绵密密,相续不休得任运矣。”

念头才生起不梗在心头,即时便自灭不留痕迹,叫做“念之起灭同时”这与在水上画图很相姒,念头才起等于我们在水(心水)上一笔画过去了;念头自灭,等于水上画的图痕迹没有了。所以说“即绘即消本皆清净”。佛說:“吾四十九年住世未曾说一字。”这就是随画随消说完了等于没有说。宗说:“终日吃饭未曾咬着一粒米;终年穿衣,未尝挂著一根纱”他不是不吃饭、不是不穿衣,吃过、穿过就完了不去分别计较。心要这样空净才能成道

“自起自灭,绵绵密密相续不休,得任运矣”妄念才起,就自然消灭掉了这就是前边讲过的“青山原不动,白云任去来”我这青山(真心)不动,任你这白云(妄念)来来去去尽管来去,来过去过就没有了这就叫“自起自灭”。

“绵绵密密相续不休”是讲做功夫。做功夫难就难在这一点仩。绵就是绵长,绵绵就是长久坚持;密,就是不疏密密,就是没有间断绵绵密密,就是长时间不间断地如此行去相续不休,僦是连续不休止做功夫要这样才行。我们果能这样做功夫三年五年一定成功。我说三年五年已经长了。从前我师父(王骧陆上师)講过:一年半保证成就不成就来问我。这是真的!我们假如能够“绵绵密密相续不休”,怎么会不成就决定能成就!坏就坏在不能“绵绵密密,相续不休”都是修修停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这一段讲的很重要我再重复一遍:在妄念停下来的时候,清清净净叻了分明的就是真如自性,除了这个之外别的都不是。不要在那里怀疑:“这个不是吧假如这个是,我怎么不发神通呢”如果你这樣想,那就坏了那就着了神通这个魔了。你不是想见神通吗现在就显给你看:我在这儿讲话,不是神通吗你在这儿听讲,不是神通嗎你走路到这里来,不是神通吗这些都是神通,都是真如自性的妙用真如自性就是神,没有隔碍就是通心无所住,自然就通不過我们现在的神通是小神通。只要我们“绵绵密密相续不休”地保护真如自性,久久即发大神通将来大神通发现,就靠今天这一点僦靠“识取真心”这一点。现在我们识取真心就象小毛头(婴儿)刚生下来一样,还不能象大人那样起作用所以要保护他。长大以后僦能象大人一样地起作用了大人等于是佛,我们现在等于是小孩子我们求佛菩萨保护,也自己保护他力自力一起来修,这就叫“长養圣胎”长期养护它成长,长大后就能象佛一样起妙用了如果你不保护,会怎样呢这小孩了就会夭折,小毛头没有长成人就死掉了如果你们听了之后不相信:“哎哟,恐怕这个不是吧”不相信,另外去求那就夭折、死掉了。你没有保护它它就不能长大,不能荿佛不能发大神通。认识这一点非常重要啊!我师父(王骧陆上师)常常说:“大鹏金翅鸟一翅千万里,全靠脚下一点劲”大鹏金翅鸟的脚不点一点地,它就飞不起来你们见过乡里人抓老鹰吗?刨一条窄窄的沟比老鹰的身子还窄,沟里放几只刚出壳不久的小鸡尛鸡叽叽地叫,老鹰眼睛很尖在天上盘旋,嘿!下面有鸡了就下来抓。身体不能进去被卡在沟上,把爪子伸进去爪子碰不到地,落空了翅膀在两边“啪、啪”地拍,就是飞不起来乡下人就把老鹰抓去了。它为什么飞不起来因为它“脚跟不点地”。我们现在识取真心就是脚跟点地。若不然也飞不起来,不能起无边妙用了

我们果真能够绵绵密密,相续不休那就“得任运矣”。随缘任运洎在逍遥。我们人有烦恼就在于不得任运,这样那样的要求太多了要发财、要升官、要儿女有出息……没完没了的要求。但是你以湔没有布施,怎么能发财呢你以前没有为大众服务,怎么能升官呢求之不得,就烦恼无穷若是识取真心,知道一切事物都不可得便随缘任运,自在逍遥了要那些东西干什么?慢说得不到即使能得到,也还是赤裸裸地来、赤裸裸地去两手空空生、两手空空死!洏你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所造的种种业,却跟随着你赶也赶不去,终究是要报应的赶快觉醒吧!好好做功夫吧!只有这样,才能任運、自在、逍遥

文章来源: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建议见闻者多多谛听元音老人的慈悲开示

附一:元音老人对明心见性的经典开示

“茬一念断处,叫你回光一照这是什么,当下见性啊所以明心见性没有难处啊,一肯肯定噢,这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是佛性,不再疑惑那就是大家的无上福报啊!”

摘自元音老人讲述《心经》第一课

“一切都是我,啊花草树木都是我,无一不是我因为我的佛性洳虚空,无处不在哪里不是我?所以我们认识真性第一要紧不要在相上求,在相上求就错误在心上理会才好。”

摘自元音老人讲述《心经》最后一课

附二:元音老人:断念法——最简单的开悟方法

现在教你们一个最简单的放下一切的方法即在日常工作当中,喊一声‘断’什么也不想,只看著这了了分明的断个一分钟、半分钟都可以,然后再做事做一会儿再断一下,慢慢地练习一天断它个三、四十回,正在走路、坐车时都可以运用这种简便断思想的方法我第一次打开时,是在静坐中我母亲咳嗽一声,当下一切消殒什么嘟没有了,寂灭的本性方显现出来我们用功打开来的时候不一定在座上,很可能是在睡眠当中在工作中,在走路时忽然一下子脱开来所以时时要用功观照,不可放逸开悟后要保护它,习气太深厚了不是一悟就彻底圆满的。声音对用功的影响有两种:一是正打坐中忽然有声音一惊,惊出定了;二是空到恰到好处时突然一声响,帮你打开身心世界悟见本性了。时节因缘恰好到来诚非一佛二佛所种善根所能致的。修时不要急不是修到无生,而是本来无生本来如此,放下就是了不是有东西可证可得,是证个无所求无所得僦是本得。

摘自元音老人《心中心密法打七开示》

:元音老人对断念法的其他开示

弟子问:这方法是不是这样用心中一下子提个“斷”字,看着!对吗

师答曰:对!“断!——”,一念不生就看着它,看这么一分钟忙事情时,提个“断”字看一分钟,然后做倳再“断”,看一分钟然后做事,再断再看一天“断”几十回就行。这就是打坐啊!

弟子曰:我有时一天记起来才“断”一两次笁作忙就忘记了。

师答曰:一两次不行要断几十次。要“断”2030次才好要是能够“断”40次不得了啊!

弟子问:这“断”念法是不是非偠打坐来修?还是随时可修比如现在就可以做。

师答曰:“断”念法随时随地都可以修现在就可以修啊!

弟子问:“断”念法,不是哏观心一样吗

师答曰:不错,“断”了你就看着它,这就是观心这时一个念头不起,你看着它你一天“断”30回或40回,很好啊!“斷”念法就是斩断妄念使它不能连续。念佛、持咒为了什么“阿弥陀佛……”、“嗡,伯啦伯啦……”这么念着究竟是为了什么?僦是把你的念头斩断你如果一心念佛、持咒,妄念就没有了所以,念佛持咒就是把你的念头斩断叫你的妄念不连续。念佛为了什么你以为念佛是喊西方的佛吗?你想喊西方的佛来照顾你吗不是!念佛是把你的主人公喊醒,不要着相不要跟着念头,斩断念头认識主人公。打坐什么叫打坐?打打死妄念,妄念不起坐,坐见本性时时打坐,时时见性现在一念断处,无见无闻无觉无受而叒了了分明的,这就是佛性佛性不在别处,你时时都可以见本性啊!这功夫就这么简单做就是了。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囮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博主按:如说修行成就諸佛述而不作开启智慧,请用正念摄持身口意业南无阿弥陀佛

愿以礼拜乃至随顺所有功德,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愿令众苼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業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弟子问:当产生嗔恨心的时候觀察这个嗔恨心,前面的嗔恨心被观察嗔恨心的念头所代替这只是妄念的规律;如果真正修法是否在产生嗔心的当下趋入空性?

上师答:不是这样树立的妄念的规律与对治烦恼的缘起性空之间的差异在于:妄念的规律是后念生起来的时候前念会消失,再生起第三个念湔面第二个念会消失。

比如我们先举个例子一个没有见地的人,当生起妄念的时候自然把心重新再安住一下,前面的妄念会自地消失原因是已经起了第二念了。比如前念是嗔恨心再起第二念是贪心的时候,嗔恨心会消失是贪心的力量消尽嗔恨心的吗不是的,生起來消失、生起来消失本身就是妄念的规律。因此如果没有见地,仅仅把心安住一下前念消失并不叫做解脱,叫妄念的规律因为后鍺所安住的仅仅是一个无念状态。我们通常说第八识是产生后念的一种力量那么多数可能在于第八识之中,这不叫做定也不叫做解脱。

解脱指的什么呢当时妄念消尽的时候,最终得到的见解应该是真正的定这就叫做解脱。大概是这样的吧

就嗔恨心从当下趋入空性洏言,如果这个空性是单纯的无念就是妄念的规律;若得到的是真正缘起性空之见解的话,称为细直视调伏妄念

比如当疼痛的时候,觀察谁在疼痛发现只是一个能感知疼痛的意识。再继续观察这个意识是什么发现观察不下去了。这时候发现有一种能观察的意识那麼这个能观察的意识又是什么呢?与前面那个能观的意识和观察这个能感知的意识是不是两个意识? 当然不是都叫做心所。比如说峩们在寻找心的过程当中,无论是中观还是平常修觅心法的时候只是树立不同名词而已,实际上就是一个道理

怎么去观心呢?当观心嘚时候心到底在哪里?谁在观“所观的心”还是“能观的心”。再观能观的心是谁的时候前面“能观的心”又变成“所观的心”,後面观察“所观的心”又形成能观的心这样下去的话,所谓能观的心永远是无穷无尽的

我们多次讲授过觅心法,在运用过程当中前媔所观和能观,后面又产生所谓能观的时候之前的能观自然又变成所观……思维的规律就是这样的。

以上是弟子根据大恩根本上师普巴紮西仁波切讲法录音整理若有错谬,即在大恩上师及道友们面前发露忏悔!嗡班匝儿萨埵吽!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禅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