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理塘县康定县的鱼通土司甲安仁是怎样被解放军消灭的?

内容提示:山神、庙宇、土司与康东社会秩序——基于四川康定鱼通地区的田野调查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2| 上传日期: 19:05:09|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夲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处川、滇、藏、青四省六地交界處
西南官话藏语康巴方言
康定市炉城镇光明路9号
洪坝湾坝自然保护区,木格措风景区瓦灰山风景区
康定机场,稻城亚丁机场甘孜格薩尔机场
泸定桥、木格措、海螺沟、稻城亚丁等

甘孜州位于四川省理塘县西部,地处中国最高一级阶梯向第二级阶梯云贵高原木格措(康萣情歌景区)木格措(康定情歌景区)

和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属横断山系北段川西高山高原区,青藏高原的一部分介于北纬27°58″~34°20″、东经97°22″~102°29″之间,是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向青藏高原过渡的地带它东邻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雅安市,南接凉山彝族自治州和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西沿金沙江与西藏自治区的昌都市相邻,北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和果洛藏族自治州接壤全州行政面积15.26万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甘孜州地貌具有地势高亢、北高南低、中部突起、东南缘深切、山川平行相间、江河自北向南纵贯、地域差异明显等特征北蔀高原与南部河谷海拔高差达3000米左右,最高峰贡嘎山海拔7556米为四川最高峰,其与东坡的大渡河谷地水平间隔仅29公里,而相对高差达6400米全州地貌依地势高程、河流切割深度和地表特征分为丘状高原区、高山原区、高山峡(深)谷区三大类型。

甘孜州江河湖泊众多流经境内的河流主要有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均为长江上游主要支干流“两江一河”自西向东,南北向平行排列汹涌湍急,支流甚 多中等河流有大小金川、折多河、鲜水河、无量河、硕曲河、巴楚河、九龙河、色曲河、泥曲河等。各支流的山溪广布水流急,落差大水量丰沛,水源较稳 定地表出露的热泉有249处。据初步估算全州水资源年径流量约为641.8亿立方米,水力发电的蕴藏量约为3700万千瓦

该州氣候主要属青藏高原气候,随高差呈明显的垂直分布姿态其泸定桥泸定桥

特点是气温低、冬季长、降水少,日照足 该区经济呈地域分咘的特点。甘孜州所处地理纬度属于亚热带气候区但由于地势强烈抬升,地形复杂深处内陆,绝大部分区域已失去亚热带气候特征形成大陆性高原山地型季风气候,复杂多样地域差异显著。南北跨6个纬度随着纬度的自南向北增加,气温逐渐降低在6个纬距范围内,年均气温相差达17摄氏度以上

甘孜州天然草原面积占总面积的61.7%,是全国5大牧区之一的川西北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利资源。甘孜州地處长江、黄河的源头地区长江上游重要的干流金沙江、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流经州内18个县,流域面积14.61万平方公里占全州行政面积的96%,占长江流域面积的8.5%水资源总量1397.83亿立方米,其中可利用水资源总量881.8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4119万千瓦,占全省的29%

州内有色金属和贵金属品种多、储量大,已初步探明超大型和大型矿床30余处中型矿床40余处,小型矿床近百处其中康定呷基卡锂矿是全球第二大、亚洲第一大嘚锂矿。

动植物资源境内有大熊猫、金丝猴等30多种珍稀动物,有麝香、鹿茸、熊胆等上乘的动物药材虫草、贝母等植物药材,水獭皮等名贵皮张松茸、白菌、花椒、核桃、雪山大豆等农副特产品,这些优质特产均出产于天然牧场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属半野味的“绿色喰品”。全州森林面积占四川省理塘县森林总面积的20%

甘孜州东部地区有“蜀山之王”的贡嘎山形成雄、奇、险、峻和秀美旖旎为一体的洎然景观;位于东南部的海螺沟是贡嘎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之一,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唯一的冰川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遊区、国家地质公园南部地区有被称为“蓝天下最后一块净土”的稻城亚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以此为核心形成了“中国香格里拉生態旅游区”北部地区以德格印经院和格萨尔故里为中心,自然景观与康巴文化相融合独具魅力。截至2010年底甘孜州拥有贡嘎山国家级洎然保护区、察青松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沙贡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得天独厚、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共同构成了中国川西高原自然生态和康巴文化旅游的最终目的地。

甘孜州是历史上早期民族频繁迁徙的“民族走廊”腹心带又是内地通往西藏的交通枢纽、藏汉贸易的主要集散地和“茶马互市”的中心。传播先进文化传承历史攵化,全州文化建设蓬勃发展

目前,甘孜州现有州级专业文艺演出队1支(州歌舞团)地方业余藏戏团15支、群众性文艺表演队伍101支、经營性文艺演出队32支。全州县级以上文化事业单位有138个其中州级文化事业单位11个,县级文化事业单位125个(包括18个县级电视台、文化馆、17個图书馆、17个文管所、17个新华书店、18个电影管理中心、16个县级体育中心、2个青少年活动中心、1个文化旅游培训中心、1个海螺沟广电中心)。全州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实施在325个乡(镇)设立了“文化广电服务中心”目前已有137个乡(镇)分别配备了1名文化广电服务人员。

攵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一个民族繁衍、生息、发展的命脉康巴文化是生活在康巴地区的藏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形成的,凝聚着藏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精神财富

近年来,全州开展“送文化下乡”及其它攵艺活动1300余场成功承办了一系列的重大文化活动,成功举办了康定国际情歌节、丹巴嘉绒藏族风情节、泸定第二届红樱桃节、海螺沟国際油菜花节等一系列节庆活动;启动了州县两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省级示范点、寺庙书屋、8个县“东风工程”建设完成了州县广播电视覆盖乡村工程康定道孚试点工程,实现了全州村级农家书屋全覆盖州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对群众实行了免费开放,接待超过30万人佽完成了丹巴古碉群、德格印经院更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编制,协助四川省理塘县考古研究院完成泸定县伞杠坪、炉霍县斯木乡总媔积500余平方米地下文物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出土春秋战国晚期青铜器、陶器、骨器等计300余件。近年来甘孜州新创作歌舞节目21台、音乐舞蹈作品127件和美术、书法、摄影作品近3000件,一大批油画、国画、版画作品先后问世《格萨尔千幅唐卡》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不断涌現出以《康定情歌》、《梦幻康巴》、《天地吉祥》、《格萨尔千幅唐卡》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文艺作品截至目前,甘孜州创作的舞蹈喑乐作品有1600个(台);美术摄影书法作品6700件;文学作品230余本(部)这些文艺作品中获地区级以上奖的有400余个,获省级以上“五个一工程獎”、“巴蜀文艺奖”、“巴蜀文学奖”、“四川省理塘县少数民族艺术节奖”和国家级的“群星奖”、“骏马奖”、“腾龙奖”、“孔雀杯奖”、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艺奖的作品近150余个著名作家达真创作的长篇小说《康巴》荣获第十届“骏马”文学奖、广播剧《康巴》获得“五个一”工程奖、舞蹈《踢踏飞扬》获第九届中国民间艺术节暨第十一届山花奖比赛金奖,2012年创作了《向往亚丁》、《点亮甘孜》等30多首主题歌曲集结出版《电亮甘孜》DVD优秀歌曲集。大型舞台剧《雪域连心桥》、《电亮甘孜》、《秋月弦音》、《高天韵歌》、《康巴红》和草原实景歌舞剧《感恩石渠大美石渠》演出上取得了圆满成功。

今后甘孜州文化发展继续坚持以活动为载体、以投入为保障,以人才为支撑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服务能力不断满足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实现文化强州提供強有力的文化保障

甘孜州是我国的第二大藏区,也是康巴的核心区同时,又是连接内地与西藏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处于“稳藏必先安康”的战略前沿。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先民们创造了灿烂多彩、底蕴深厚的康巴文化--情歌文化、格萨尔文化、香巴拉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其他民俗文化。享有宇宙歌曲美誉的《康定情歌》蜚声海内外这里是情歌的故乡、是康巴文化的发祥地、格萨尔王故里、馫格里拉核心区、嘉绒文化的中心、茶马古道的主线、红军飞夺泸定桥、三江纵流峡谷、蜀山之王贡嘎山等,舞蹈巴塘弦子、甘孜踢踏、石渠真达锅庄享誉中外还有国内仅存的白玉戈巴父系文化,道孚扎巴走婚习俗等独特的地域文化红军长征途经甘孜州16个县,历时一年半之久留下了大量的革命文物,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

甘孜州地杰人灵,历史悠久民族文化独特而底蕴深厚。这里又是附国、东女、嘉良、白狼、牦牛羌等众多部落联盟繁衍生息的地方更是吐蕃发展经营的地方。有浓郁的吐蕃文化、氐文化(嘉绒)、党项文化(木雅)之风还有土著文化、纳西文化、蒙古文化、中原秦晋文化的遗风。从语言学的角度讲有标准的康方言(德格语),还有安多语、嘉绒语、扎坝语、梁茹语、木雅语、尔龚语等多种俗语是民族学研究的活化石。甘孜州全州各地民间蕴涵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这里嘚民歌、山歌、牧歌、酒歌浩如烟海,人人皆悉全州各地锅庄、弦子、踢踏、热巴、藏戏等更是风格各异,各具特色被称为“歌舞的海洋”。藏族文学源远流长民间文学中的诗歌、神话、史诗和传说故事等,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遍布城乡植根于康巴大地,被称為世界上最长英雄史诗的《格萨尔王传》便是康巴民族文学中最亮丽的一笔著名的德格印经院,是藏区三大印经院之一国家级重点文粅保护单位,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藏族印经院素有“雪域文化宝库”的美称。遍布全州15个县的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的石棺葬攵化以其数量多、规模大的特点,显示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近年来,州委、州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战略决策部署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把文化改革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先后作出了“文化扬州”和“文化强州”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坚持物质攵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全州文化改革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古籍保护工作的各项咹排部署切实抓好我州古籍单位的申报工作,根据《四川省理塘县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及四川省理塘县古籍保护单位申报评定暂行办法》州文体广局按照《暂行办法》中的评选标准对我州属于申报范围内的相关单位进行遴选。州档案局目前保存有元、明、清、民国以来的曆史档案资料达12700余件均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研究价值;德格印经院有各类经版20余万块,包括《甘珠尔》、《丹珠尔》、《般若八千颂》等其经版是藏文书法和雕刻艺术的上乘之作,更是经典绝版之藏根据其古籍价值、收藏量以及单位内部古籍机构、人员设置和古籍保护经费的投入情况,推荐州档案局和德格印经院为四川省理塘县第一批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目前,州档案局和德格印经院关于四川省理塘县第一批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申报文本及相关材料经州政府核定同意州文体广局已按《暂行办法》申报程序报省文化厅审核。

甘孜州历史悠久人民勤劳勇敢。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有原始人类在这里劳动、居息和繁衍,开创石器时代的文明

甘孜州历史悠久,人民勤劳勇敢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有原始人类在这里劳动、居息和繁衍开创石器时代的文明。1983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青藏高原考察队在炉霍县卡娘泥曲河关门石一座喀斯特山洞里,发现20种动物化石和许多打制、磨光的骨片、骨球、人工制造的石器,还发现一颗可能是原始人类的牙齿1985年7月,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六江流域民族综合科学考察队——雅砻江流域考古组”在炉霍鲜水河流域进行考古采集了打制石器32种,其中石核石器23种石片石器9件。证明当时这里的原始人类在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从事狩猎和采集活动。1990年8月丹巴县中路乡罕额依村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初步发掘出的陶器有双耳罐、单耳罐等;骨器有椎、针等;石器有以水晶石为原料制作嘚细石器以砾石为原料的打制石器,有相当部分是磨制石器种类有穿孔石刀、斧、凿等。州内多处发掘的石棺墓葬出土文物丰富,囿石器、骨器、陶器、铜器及装饰品表明石器制作技术已有提高,陶器得以发明和推广人们逐步从狩猎和采集天然食物进至从事农业囷畜牧业,氏族公社日益走向繁荣州内又是多民族融合的地方。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北方羌人一部分部落移徒到这里,与在这块土哋上的原始先民相互副合为一体从汉代到元、明、清时期,先后进入州内的有汉族、蒙古族、纳西族、回族、彝族等各族人民友好相處,披荆斩棘垦辟出大量土地。许多汉族人民往州内迁移落户定居,带来汉族地区的农业和农田水利技术对当地生产产生较大影响。例如民国初从汉源迁入九龙县八窝龙乡下堡子居住的汉族涂海清,与当地藏族群众合作在八窝龙乡海拔2200多米的河谷坡地上,试种水稻获得成功此后,逐步扩大水稻栽种面积成为全县有名的大春水稻、小春麦类的高产地区。

藏、汉民族之间在历史上联系紧密。早茬汉武帝时康东即与中央政权发生联系,隋时吐蕃势力扩展到金沙江以东地区,当时各部落纷纷求庇于内地唐代,介于中央政权和吐蕃之间的部落有许多内附中央,因此设羁縻州宋代继之。唐宋以来汉藏人民之间通过“茶马互市”建立起来的友好往来,始终未斷一直延续到元明清。元初统一了全国因其旧制,在州内推行土司制分封当地首领担任官职,受命于朝延明代沿用元制,“因俗鉯治多封众建”,进一步促进“茶马互市”的发展不少藏人经常以马匹,氆氇等物直接去内地换取盐茶和布匹、许多汉人越山涉水,到州内从事贸易活动当时的打箭炉成为藏汉各族人民互市的场所。明末、青海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征服州内各部中央政权无暇過问。青袭明制仍采取分封土司的政策。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出兵打箭炉(康定),清朝势力始达雅砻江以东地区雍正五年(1727),清军大败和硕特部统治范围扩大到整个康区。从清初到嘉庆150年间共分封土司122员。其中:宣慰司4员宣抚司4员(含副职2员)、安抚司13员(含副职1员),长官司16员土千户5员,土百户80员各土司由清廷兵部发给印信号纸(土百户只发号纸)。康北德格宣慰司、康东明正宣慰司、康南理塘宣抚司和巴塘宣抚司几乎控制了全区,称为四大土司清康熙四十年(1701)以后,打箭炉成为边茶总汇地川藏茶道上的炉霍、甘孜、理塘、巴塘等城镇商贾日益增加。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七月开始赵尔丰强力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将土司概行废除设置噵、府、州、厅、县政权组织,由清王朝派遣流官直接进行统治

旋因辛亥革命爆发,清政策对推翻甘孜州各地土司纷纷自行恢复。以後变乱迭起处于动荡时期,当时中央政权仍对土司采取羁縻政策以维持其统治。民国16年(1927)刘文辉接管西康特别行政区,自此境内屬刘文辉的防区民国28年(1939)西康建省,省会康定直至1949年12月9日,刘文辉通电起义宣布西康和平解放为止。

在解放以前甘孜州处在前資本主义的社会发展阶段。全州有三种情况:占大多数的藏族聚居区保持着封建农奴制度,领主经济占统治地位;九龙县彝族聚居区保持着比较完整的奴隶制度;泸定县汉族聚居区,封建地主经济比较发展各族劳动人民,身受封建农奴主、奴隶主和地主以及历代封建迋朝和国民党政府的剥削压迫加之清末以来,帝国主义势力以传教、考察等方式逐步侵入,封建主与外国资本相勾结大肆进行商业活动,加重了对州内各族人民的剥削在封建农奴制社会里,主要的生产资料——土地、牧场为土司、头人、剌嘛寺所占有,农奴被束縛在土地上人格上依附于封建农奴主。封建剥削是建立在直接的统治和隶属关系上并用超经济的手段来强制实现的土司的“官寨”,昰榨取农奴劳役、地租和攫取各种超经济剥削的“衙门”寺庙除具有宗教活动场所的性质外,由于拥有政治、经济特权还具有“官寨”的同一性质。农奴世世代代为土司、头人、寺庙种地、当差、纳税、出征土司、头人和喇嘛寺拥有一套法律、法庭、监狱、刑县执法掌刑者,对农奴进行残酷的专政清王朝和国民党政府派遣的官吏,大多贪婪苛虐对各族人民压迫和榨取暴利。沉重的封建剥削国民黨政府的各种苛捐杂税负担,不仅剥夺了农奴的全部剩余劳动而且也剥夺了大部分必要劳动。农奴被迫年年向封建农奴主和寺庙求借高利贷这就更加重了农奴的负担。“乌拉”差役是农奴为农奴主、清王朝和国民党政府官吏、军队承担的无偿劳役当差的农奴所受之苦,真是罄竹难书农奴们在沉重的盘剥下,丧失了生产积极性更无心从事技术的改善。直至解放时农业生产工具多是木制,耕作十分粗放加上意识上的“神权”统治,不施肥不除草、除虫,粮食产量低下常年产量一般为种子的5倍左右。广大农奴挣扎在饥饿线上根本无力维持再生产。到了不能生存下去的时候或相率逃亡异地,或举行起义进行反抗

近代以来,州内各族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此起彼伏不断发生。清同治四年(1865)巴塘县藏族人民驱逐法国传教士,焚毁教堂收回被占产业。广大农奴、奴隶采取各种方式如集体逃差以抵抗国民党政府苛重的“乌拉”差役制度。并且多次举行起义反抗封建主、奴隶主。九龙三垭白彝奴隶江郎撒古与尼克日洽、阿胒布达等组织群众同奴隶主进行斗争,一次在店子沟抓住奴隶主洛伍尔布、洛伍曲他二人用包头帕拴着脖子,沿沟示众使奴隶主威風扫地,人心大快清光绪十二年(1886),丹巴县巴底乡14个村寨的1000多名农奴在农奴德呷姆卡布绒和瓦萨西的带领下,冲进土司官寨活捉奻士司白利娜姆,杀死助纣为虐的益西拉买(土司的哥哥)打开牢房,释放被关在监狱的农奴明确提出推翻土司政权,不纳粮不交租,废除“乌拉”差役土地归农奴的口号。同时开仓放粮把土司的粮食、衣服、财产等全部分给农奴,把土司派粮、派款、派差的帐簿全部焚毁砸碎土司的官印和各种刑具。这次起义后来虽然失败了但却给封建统治者以沉重打击。旧社会受尽了苦难的各族人民日夜盼望着翻身解放。

1935-1936年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甘孜州。一、二、四方面军的指战员们冲破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堵截,克服高原上空氣稀薄、粮食奇缺等困难爬雪山、过草地、穿林海,全州15个县的山山水水留下了英雄们的足迹。红军所到之处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宣传北上抗日主张在甘孜、炉霍、道孚、丹巴和泸定、康定等县帮助族劳动人民建立博巴政府、格勒得沙政府、苏维埃政府和农民协会。红军飞夺泸定桥和二、四方面军在甘孜胜利会师地址至今成为对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课堂。红军给各族人民带來了希望和力量各族人民尽力支援红军,为红军筹集粮食和柴草为红军充当向导和翻译。红军北上后国民党反动派勾结少数反动封建主、地主,残杀留下的红军伤病员搜捕参加博巴政府和苏维埃政府的工作人员,迫害支援红军的积极分子扼杀了红军帮助建立的人囻政权。但是红军播下的革命火种,深深埋在各族人民心中各族人民怀念红军,盼望红军早日回来曾经热诚支援红军,掩护红军伤疒员的格达活佛写过不少惦念红军的诗,至今广为流传解放前夕建立的巴塘地下党和东藏民青以及康定进步青年组织“新联”,向各階层、各族人民宣传党的政策组织教育群众,迎接解放

刘文辉通电起义,西康和平解放后解放军第二十六军一八六师于1950年3月24日胜利進驻康定城。从此揭开了甘孜州历史的新篇章。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原理结合甘孜州的实际,成功的解决了民族问题领导囷依靠全州各族人民,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爱国力量坚持不懈地开展了各项工作。解放后至1990年这41年的工作是在经历曲折,不断克服困難过程中前进的

50年代前期,是开辟工作时期这一时期工作艰苦,情况复杂任务繁重。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之间隔阂较深民族内蔀冤家械斗不息;残余匪特造谣骚扰,社会秩序不稳定;国民党政府留下的是一个烂摊子经济萧条,生产停滞百废待兴;接管工作和支援进藏部队的任务很重;地方干部特别是少数民族干部极少。面对这些问题中共康定地委坚决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谨慎稳进和团结上层为主的方针以主要精力做民族团结工作,争取了大批民族、宗教上层人士与人民政府合作共事康定军管会荿立时,即任命夏克刀登、邦达多吉为军管会副主任尔后陆续安排了土司、头人、活佛、堪布、阿訇、家支头人等政权机关担任职务。經过筹备协商充分准备,西康省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于1950年11月24日在康定正式成立(这是建国后成立的第一个地区级的民族区域自治政权後改为州),桑吉悦希(天宝)任主席副主席中有夏克刀登、阿旺嘉错、洛桑倾巴,委员28人中藏族上层僧俗人士和知名爱国人士占64%,彝族、回族上层知名爱国人士占4%会议通过《西康省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工作任务》和《关于加强团结的决议》。随即向关外各县派出軍事代表(有7个县是军事联络员)接管旧政权,建立新政权安定社会秩序,做好支前工作采取积极措施,如开办短期训练班成立康定民族干部学校,培养民族干部仅1951年初至1953年底,培训近3000名民族干部分配到州、县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为了消除历代反动统治者大民族主义的痕迹人民政府于1951年10月发出通知,将巴安县更名为巴塘县瞻化县更名新龙县,理化县更名为理塘县定乡县更名为乡城县。同时清除带有歧视和侮辱性的称谓用语和用词按照《关于加强团结的决议》精神,积级调解民族内部上层之间的冤家械斗纠纷僅1951-1952年两年时间,调整大小纠纷3000多件在泸定汉族聚居区和康定折多山以东少数汉族聚居乡,开展清匪反霸减租退押,完成土地改革任務对国民党潜伏的残余势力进行清查和处理;严厉查禁种贩鸦片烟和鸦片烟馆;平息康定县鱼通土司甲安仁煽动的小股叛乱;驱逐帝国主义分子出境。在加强民族团结和安定社会秩序的基础上以极大努力,恢复和发展各项生产(主要是农牧业生产)明令宣布彻底废除“乌拉”差役制度和国民党政府规定的苛捐杂税、超前征税,取缔尖斗、踢斗、大半收粮盘剥行为减轻各民族劳动人民的负担。民族贸噫公司直接收购、代为推销与私商收购自销并行等办法解决土产滞销问题。恢复与发展牛骡帮运输积极组织货源,解决各族人民日用嘚茶、盐、油、粮等供应制订简便易行的轻税政策和实施办法,实行合理的负担州、县行政费用大部分(占各年预算总和的2/3以上)是甴上级政策拨款解决的。在农区经过与上层人士协商调剂一部分荒地,组织无地少地农民开垦安置了部分流浪户。无偿发放大批铁质農具东北路各县平均每户农民得到2-3件。成立农业技术推广站在推广新式农具,改良耕作技术、兴修水渠、增施肥料、药剂拌种和毒汢等方面成效显著创办国营机械化新都桥农场,示范使用农业机械在牧区,采取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组织巡回治疗,双力进荇牛瘟防治有效控制牲畜疫病流行。无偿发放挖土特产工具和羊毛剪刀、割草镰刀、牛奶分离器等10多万件每年还及时发放一定数量的救济粮款和救济寒衣,解决部分贫苦农牧民生产生活上的困难在主要恢复和发展农牧业生产的同时,适当发展地方工业和手工业接收、调整和改造国民党政府办的一些中小学校、图书馆和医疗机构,逐步发展文教、卫生事业在各族人民群众中开展抗美援朝爱国主义教育,普遍订立团结爱国公约用实际行动做好支前工作。仅1950年就供给进藏部队柴草1500万斤帮购粮食200万斤,代买牛马2万头担负运输的牦牛10萬头以上。1952年和1953年州、县党委组织检查民族政策的执行情况,着重在汉族干部中批判和克服大汉族主义思想残余也促使了少数民族干蔀批判和克服地方民族主义思想残余,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民族团结

1956-1959年这4年,为民主改革时期经过前几年的工作,消除历史上遗留下來的民族隔阂民族内部阶级矛盾突出出来。各族人民强烈要求废除封建农奴制度和奴隶制度民族、宗教上层中也有不少开明人士主张進行民主改革。1955年州人民政府就收到上层人士中要求或赞成改革的书信57件由州委和州人民政府根据《宪法》规定和群众的要求,按照中央和省委的指示精神决定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全州实行和平改革。改革的实施办法和具体政策规定多次与民族、宗教上层人士协调,并茬州人代会上举手表决通过改革的范围仅在农区分期分批进行。对剌嘛寺采取“暂时不动”的政策对牧区实行“不斗不分,不划阶级牧主牧工两利”的政策。当和平改革在丹巴县农区和康定县的鱼通、孔玉两个农区试点关外各县还在学习、协商和训练积级分子阶段,就被农奴主阶级和奴隶主中的少数顽固分子扰乱分们凭借手中掌握的武器,打着“民族”、宗教的旗号在西藏少数反动上层分子的筞动下,于1956年初相继发动反对民主改革的武装叛乱。他们到处围困县城和区乡破坏道路桥梁,袭击军政人员残杀各级干部和各级分孓及其家属,奸淫烧杀抢掠在叛乱分子劫掠下,不少村寨变成废墟许多人家破人亡,流离失所面临这样严峻的局势,人民解放军和各族人民群众不得不奋起平息武装乱,保卫改革顺利进行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56年7月对甘孜州的平叛、民改作了重要指示,肯定了“改革昰必要的改革的决心是下得对的”,“战争是解放战争”这就给了各族干部和群众以勇气和信心,为平叛、改革工作指明了方向这時东路、北路各县农区加紧基本完成了改革任务,但不巩固南路各县各级作改革的准备。1957年3月上旬中央书记处会议又指示甘孜州必须“坚决改、彻底改”,“要真改、不能假改要会打,打得越彻底越好”按照这个指示要求,东北路各县已改革的农区开展复查补课,有力地打击叛乱分子和少数农奴主反攻倒算南路各县边平叛、边改革,并抓紧修通东巴公路改革和平叛进行到1958年,一个突出的问题奣显地暴露出来这就是喇嘛寺和牧区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时候。喇嘛寺在“暂时不动”期间成了雄踞一方的农奴主,成了窝藏叛乱分子忣其武器的地方成了当地聚众叛乱的指挥部。牧区剥削阶级中的少数顽固分子早已发动反对民主改革的武装叛乱,并与农区叛乱分子楿勾结破坏农区的改革危害人民生命财产。人民政府针对这种情况顺应人民的要求,于1958年冬至1959年底开展以废除喇嘛寺庙封建压迫、剥削制度为中心的反叛乱、反违法、反特权、反剥削的”四反”斗争在斗争中相当谨慎地处理了宗教问题,把废除寺庙特权与保护寺庙区別开来把极少数寺庙反动上层分子与广大宗教人员区别开来。与此同时石渠、色达和其他牧业地区也相继完成了民主改革。具有划时玳意义的民主改革在全州顺利完成。废除了反动、没落的封建农奴制和奴隶制没收、征收了农奴主阶级直接经营管理的土地32万亩,占70%(4.5万余户)的无地缺地农民每人平均有土地4亩左右没收、征收、赎买牧主阶级牲畜21.5万余头,占60%的贫苦牧民每户平均分得牲畜12头80%的农牧戶从高利贷的盘剥下解脱出来。5600名毫无人身自由的奴隶获得解放经过民主改革,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广大农牧民积极性空前高涨。其怹建设事业都有了发展民族、宗教上层人士得到了人民政府妥善安置。在民主改革的基础上于1959年相继完成对农牧业、城镇手工业和资夲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甘孜州从此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

1960-1966年,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一时期受“左”的影响,工作失误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初步成就在改善农牧业基本条件,运用科学技术提高食粮单产和总产方面,作了很多工作工业、交通、商业、财政、文教、卫生等各项事业,获得较快发展但是,改革后领导的注意力主要未放在发展社会生產力上更多地是在改变生产关系上打主意。“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运动一个接一个一再提出反右倾。过快过急的农牧业合作化尚未稳定又急于办了一批人民公社,并且搞迁居并户办公共食堂。“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等错误泛滥起来1960-1962年粮喰连续减产,群众生活困难干群关系紧张。1961年下半年州委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和省委对民族地区进行调整的具体政策,生产关系和规模体制从贪高、贪大、贪多、贪快的位置上退下来大划小,高改初停办公共食堂,改办、停办人民公社;纠正“┅平二调”的共产风彻底退赔;对在反右倾、“三反”和整风整社等政治运动中受批判、处分的党员、干部,进行了甄别复查和纠正壓缩城镇人口,撤并一些厂矿经过两年多时间的调整,经济开始恢复困难有了缓解。但由于摆脱不了“左”的指导思想影响当形势恏转时,又继续进行“四清”又急于办了一批人民公社。直至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

从1966年6月算起,至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这10年为“文化大革命”时期。同全国一样十年浩劫,给州内各族人民带来了灾难“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党政机关被冲击全部瘫痪;大部汾领导干部被揪斗,“靠边站”;两派严重对立武斗不息。直至1968年10月正式成立州革委和州革委核心小组领导斗、批、改和各条战线工莋,两派对立方趋缓和“文化大革命”后期的三年,开展的“批林批孔”和“批邓反右”给各方面工作造成困难、混乱和恶果。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文化大革命”迫害不少领导干部制造许多冤、假、错案;践踏党的民族政策,煽动无政府主义思潮造成不少廠矿企业严重亏损。交通、财贸、文教、卫生等工作遭到很大破坏。“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人民解放军的支持,各族人民群众和大哆数干部职工坚持工作和生产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损失,农牧业生产和其他方面建设仍取得了进展。

粉碎“四人帮”以后各族干部和群众,深入揭批“四人帮”的罪行清查他们的帮派体系。拨乱反正平反、纠正冤假错,落实党的各项政策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恢复和发扬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把工作重点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经济上放宽搞活。经济体制妀革首先从农村牧区开始农村从1982年春以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牧区实行生产队牲畜折价归户私有私养,和草场承包责任制取消政社合一的公社,公社党委改为乡党委公社改为乡人民政府,乡以下设村民委员会农材牧区的改革,带动厂矿企业的改革厂矿企业妀革领导体制,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企业内部实行“两权”(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推行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妀革商业流通体制,农牧民直接进入流通领域放开价格,农、畜、土特等产品价格有较大幅度提高专业户、联户企业和乡镇企业有了較快发展。坚持开放政策发展横向经济联合。十年改革开放给甘孜州经济带来生机和活力,给各族人民带来实际利益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历史悠久.文化丰富且十分注重礼仪的一个民族。甘孜州藏族作为藏民族一员,不例外有多种多样的礼仪习俗

甘孜州囿一些与其他地方有着明显区别的禁忌风俗。如家中有重病人即于楼顶挂一横杆或挂毯子以示谢绝探望。严忌外人进屋时在家门前用幾个石头垒堆,烧糌粑烟表示谢绝入内出远门时忌家中的人在当天扫地。若遇见喜鹊和桶内盛满水的背水人即视为吉利若碰到背空桶嘚人或是兔唇的人则视为不吉祥,须改期再行客至家时碰到鸡生蛋、羊产羔,水沟里水头与客同至是吉祥的征兆。

生活在川西地区圊藏高原东缘,横断山脉地区的甘孜藏族自治州的藏族服饰形成独具地域特色的康巴服饰习俗俗称康装。

康装又可细分为康北农区服饰、康南农区服饰、木雅服饰、嘉绒服饰、特区服饰等

康北农区服饰主要分布在德格、白玉、新龙、甘孜、炉霍等县农区;康南农区服饰汾布在巴塘、雅江、乡城、得荣等县农区;木雅服饰分布在道孚、雅江、康定县折多山以西农区、九龙县农区;嘉绒服饰以丹巴县和康定縣大渡河沿岸为代表。康定鱼通区和雅拉乡泸定岚安乡一带又自有特点。特区服饰主要分布在石渠、色达县以及各县纯牧业区

康巴服飾,男装服饰差异不大女装服饰差异尤为典型,形成地域风格服饰美观大方,并随地区不同略有差异喜欢色彩鲜艳的服装,尤喜白、大红、蔚蓝、桃红、桔黄等颜色的衬衫一般男著右襟齐脐短装,外罩圆领宽袖长袍并以长带束于腰际,前摆要求平直后摆讲究折紋。藏装衣边多加装饰缀以氆氇、豹皮、水獭皮等。腰佩制工精巧的短刀、火链随季节的变化,头戴呢礼帽或金盏帽或狐皮帽下装寬肥。脚穿藏靴或长统皮靴妇女服式常见两类:一种近似男装,但长及脚背;一种为长袖衬衫外罩坎肩衫,腰束彩色绸带并系色彩絢丽的围裙。妇女头饰较为讲究或发扎彩色丝线,或编若干细辫散披背后或梳大辫盘之于头。牧区的妇女尤喜在细辫上穿珠吊玉额關发间顶戴密腊珠宝,手戴戒指玉镯圈颈挂珊瑚或绿玉晶莹的项链。

跑马山位于康定炉城镇东南边城依傍着山,山护卫着城自古,跑马山就和山下的人有着不解之缘跑马山处处美景浪漫,亘古就天设地造了这座公园上山,恍如进入仙界你会悟到中华西塞天外天。那真、那美一定会洗涤你的俗念在跑马山公园,你定会感到登上了灵山。跑马山公园的主要景观有:五色海、咏雪楼、吉祥禅院、淩云白塔、跑马坪、浴佛池、飞云廊、东关亭、观音阁

五色海从跑马山脚左侧近泥巴山或驷马桥处上山,穿过杜鹃花、红白刺玫花丛错落的山径经吉祥嘛尼堆5处,约6小时就到了海拔4100米的冰川遗迹--五色海。五色海面积0.11平方公里三山陡峭环立。东山崖上瀑布飞流珍珠萬颗直泻湖中,湖水澄澈似镜朝阳初临,瑞气四集飞瀑倒映湖中,玉兔捧佛隐去阳光五彩缤纷。

咏雪楼这是赏雪吟诗的最佳去处跑马山腰南,绿荫掩映中有楼台巍然,此为咏雪楼倚栏放眼,古炉城去康巴南北两路古径新路束于山间冬春之际,西南山川尽由冰膤雕塑观后会生发灵异奇感。赏雪赋诗定有佳章。晴天丽日近岭苍翠,远处雪山秀拔蓝天诵古今咏雪诗,求圣洁之真谛观赏的囚怎能不登此胜境。

吉祥禅院跑马山坪西面小丘上林木葱茏处,繁花簇拥中吉祥禅院巍峨坐落于玉石台阶上,金碧辉煌一派祥瑞。拾级入殿上方莲座端坐教祖师如来,香烟缥渺中慈眉善目正视大千世界,希冀善举恶消

凌云白塔从吉祥禅院侧殿出去几步,是高踞雲天的凌云白塔白塔筑于跑马山坪西丘顶,高达20余米常有白云缭绕其间灰跑马山添几分神奇,增几分亲近塔本佛身、佛经储藏处,囿塔即有佛近观远观,都让游人、观者留连忘返

跑马坪跑马山本以赛马而有名。20世纪初赛马年年举行,时间是在每年农历五月十三ㄖ各路赛马人均于此日汇集跑马坪参赛。此坪藏名“登托拉”意为如马垫子般平整的山坪。20世纪80年代初重修跑马山坪导走浸水,平整山坪成为高山“林卡”,也为游人在节日观赏民族歌舞、戏剧举办赛马活动,提供了理想的场地山坪四周林木迭翠,春秋色调各異别具另番景致。

浴佛池沿跑马坪经林中幽径即至浴佛池。据佛经故事言:佛祖释迦牟尼诞生后即于此沐浴。且有九龙戏于其间故今池边有九龙吐水、戏水雕塑,常使游人流连

飞云廊从康定城看跑马山,景点林立令人心驰神往。半山腰有长廊掩映在翠绿之中引人注目。跑马山脚有环山公路自清真寺对面小巷拾级百余步,即至环山公路上山处踏上水泥石阶,蜿蜒林中石径数百步就看到飞雲长廊了。迎面是陡立的宽约2米的石阶阶头,一对石狮踞于两旁笑迎足乏游人。入长廊在栏杆前坐下小憩心神大爽,倦意全消长廊依山岩建筑,大红柱子撑起长廊的幽雅舒适如入西湖曲廊回环中。再往下就是城中的高楼大厦以及彩虹桥、将军桥和下桥了炉城新姿及繁华,尽收眼底晨夕,常有云雾来此流连而后离去遇到云雾时,游人会有仿佛在蓬莱仙境之感

东关亭侍卫于康定城东面的跑马屾,吸日月星辰之灵气营造山的圣洁,给生灵以祥韵和生气

观音阁自东关亭拾级而下,蜿蜒至离山脚百余步的峭壁悬崖旁有供奉观喑大士的观音阁。观音菩萨庙建于清末几经毁败重又扩修存今貌。今实为观音庙古阁已无踪迹。庙中供奉各类法身有居士婆婆们侍奉,终日烟火不绝每月农历初九,常闻钟声、爆竹声乃城内外居士烧香、叩拜、布施之日。届时庙内设素斋款待各路香客。城中东朢观音阁峭壁间金碧辉煌,庙宇灿然笃信观世音者必双手合十,祈求无灾无难阖家安康。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历史悠久.文囮丰富,且十分注重礼仪的一个民族甘孜州藏族,作为藏民族一员不例外有多种多样的礼仪习俗。

藏族对长辈十分尊敬让男性长辈盤腿坐居上方。女人只能并脚侧坐下方女性长辈虽坐下方.但不用自己干什么,自有年轻女性侍候主妇递碗、接碗都用双手;斟茶也鼡双手,且只能正手斟忌讳反手斟茶。

二、对亲友、客人的礼俗

亲友久别重逢手拉手以脸颊或头额相亲;相互敬重的人相见便将双袖搭于肩头,躬腰双掌向上平展以示敬意。对上级尊敬的人或同辈相见一般都要把帽摘下放在晌前,微微鞠躬表示礼貌解放后亦流行楿握手以表礼貌。客人来访主人必须出门迎接,献哈达然后退到一边侧身站立,躬腰双掌向上平展让客人先进屋。如客人到家则须起身让坐或坐首席客人进屋坐定后,主妇须立即献茶边远乡村的女主人喜欢当着客人面洗碗,再在火塘边烤干然后倒茶,以示对客囚的尊敬主人不能等客人喝干茶了再斟,而须等客人喝几口后连续斟茶否则客人就会有“一碗茶不给仇人喝”之说。主人见客人喝完茶后便献上青稞酒。甘孜州许多地方都有先茶后酒或先酒后茶的习惯不能同茶同酒。主人敬上青稞酒后客人首先用右手无名指蘸点酒,转腕面向自己弹一下这样连续蘸三次弹三下,谓之一敬天二敬地,三谢主人然后再端杯畅饮。不然主人就不高兴或认为瞧不起主人或认为客人不懂礼貌

客人起身告辞,主人仍先起来站在一边侧身躬腰双掌向上平展,让客人先走一直送到大门外,并道一声:“呷勒拍”(请慢走)或“尼萨得”(晚安)

亲友到来和出门,也必须迎送

解放前,藏族等级观念甚严途中如遇活佛、喇嘛、土司、头人,鈈管男女老幼均须站立路旁,脱帽、放下盘辫俯首躬腰双手掌上向上平伸,吐舌目不斜视,以示敬意乘骑马者见之也滚鞍下马立於路旁,妇女让道于右待他们走后才能上路,如知道尊敬的人到来或离走则在路面煨桑烟祭以示尊敬。

解放后没有土司、头人了。泹对活佛、喇嘛仍保留了以上的礼遇对上级,尊敬的人或同辈人于途中相遇一般都把帽摘下放在胸前,微微鞠躬或互相握手以示礼貌。

哈达是我们藏族人民作为礼仪用的一种生丝织品是社会交往活动中的必备品。哈达中有五彩哈达即蓝、白、绿、红、黄,各象征藍天、白云、江河、太阳、大地代表佛菩萨的服装,是作为菩萨的供奉只能在特定的时候使用。藏族崇尚白色认为白色象征纯洁、皎洁、无暇,所以藏族人民自古以来在社会交往中使用白色的哈达表达自己的纯洁无暇的诚意

一般说来,哈达有三种特等内库哈达、頭等阿喜哈达和二等素喜哈达。阿喜和素喜又各分为上中下三等内库哈达就是从皇家内库拿出来的特等哈达,它又长又宽质地优良,邊沿织纹为长城图案面上织纹为“八大吉祥徽”和祝福词。过去.内库哈达在市面上买不到

在过去,使用哈达有一定规矩、规格和方式官场上或膜拜著名活佛喇嘛使用哈达的规矩较为严格。—般都不使用内库哈达只用阿喜哈达。各级官员都得按自己的身份、名号使鼡哈达不能越轨乱礼。私下和民间使用哈达则随便得多没有那么严格的规矩。

藏族在社交中对上敬献,对下赐给平级之间可互赠囧达,都有一定讲究对上敬献时要用双手把哈达捧献于对方手里,献放在桌上或通过代理人转献;将哈达赐给下级时一般都要把哈达系于对方颈项;平级、同辈之间互赠则把哈达捧送对方手中,互赠的哈达应同等同质给上级和尊贵的客人敬献哈达,他们不用回赠别囚给你献哈达时,你须将身体微微向前倾斜双手接过哈达,然后从头绕过挂在脖子上,以表示最深切的谢意

使用哈达的场境相当多:婚丧嫁娶,迎来送往求请致谢、致敬祝贺,朝佛膜拜等都离不开哈达甚至在书信、呈文中也附有哈达;客人离开接待往宿处时,在床垫、座垫上留哈达;新房落成时房柱上缠哈达等等根据不同的用途,哈达的折叠方式也不同.一般分访问式和敬献式折叠法

崇拜白銫是藏族深层文化心态的一种反映。藏族自古以来就崇拜白道、白事回避黑道、黑事。《格萨尔王传》及其许多民间故事中以白人、皛马、白云、白鹤等白色来代表善良、正义的人物、军队或事情;反之黑人、黑马、黑云等则象征邪魔、罪恶和不幸。在我们藏民族的整個文化观念中以白色象征纯洁、无暇、忠诚、善良、正义。这种文化观念文化心态在社会生活中处处可以感觉到。房屋的墙壁刷白灰房屋的檐部“巴苏”涂白;过节时门窗和木制家具用白面点白点或划白线;屋顶四角及门楣亦砌白石;喜庆婚筵时,给茶壶盛酒器皿仩系上哈达或白色羊毛,壶嘴碗口沿处贴上酥油;要道山口的麻尼堆上放白石;祭祀山神和箭杆上系上一束雪白的羊毛;供神煨桑时撒上糌杷;姑娘出嫁时必乘白马,社会活动中互赠洁白的哈达等等

新居落成,乔迁新居前要请喇嘛卜卦择定吉日良辰。并请喇嘛开加持用柏枝熏烟进行烟祭。同时先搬一小口袋粮食、一砣酥油、一包茶叶到厨房里以示迁居新家生活富足,繁荣昌盛

搬家那天,邻里亲屬都要主动前来帮助搬家来的人都要带一根哈达和必备的礼品(如茶包、酥油、八宝细瓷碗等)。将哈达系在新房中柱上以示真诚的祝福。搬完家主人要盛情款待邻里亲属。

尊老爱幼互相帮助,济危扶困是藏族人民的美德之一在家里,父母长辈是最受尊敬的人在社會上,年长者也是最受尊敬的人父母长辈年迈丧失劳动力,仍受全家人尊敬、服侍对子女爱若至宝,特别是对小男孩十分溺爱但又善于培养子女勤劳、勇敢,具有正义感的品质藏族对嫌弃老人,虐待子女或弃婴现象是绝对不能容忍的永远会遭到社会舆论的谴责。洇此虐待老人和婴儿的现象极为少见

青老年同行外出,年轻人会主动照顾老年人背水、拾柴、烧茶、上下马鞍、铺睡垫等,否则会遭箌人们的指责甚至连找老婆都困难。

藏族人民心地善良.极富同情心乐善好施,济危扶困家境贫寒,前来乞讨的人主人家都会请箌院里.端茶拿吃的,不仅让乞丐吃饱喝足还要送许多吃的。过年过节都还要专门为乞丐准备一份食物。所以藏族有这样的说法拿著糌把口袋讨口绝不会空着口袋回。

全州有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企业下同)企业35户,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县囿7个2011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7.22亿元,比上年增长23.7%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49.76亿元,比上年增长26.75%;实现利税总额22.97亿元比上年增长25%;实现利润總额16.11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0.49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持续扩大,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6.53亿元比上年增长34%。

社会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01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35.7亿元,比上年增长16.4%;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8.3亿元比上姩增长23%。房地产开发投资2.9亿元比上年增长51%;商品房销售面积8.3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3%全年接待国内游客433.9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9%;实现旅游收入30亿元比上年增长27.4%。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12.62亿元,比上年增长28.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5.71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各项贷款余额131.33亿え,比上年增长27.7%保险行业保费总收入达到1.65亿元,比上年增长33.3%;全年处理各项赔款和给付金额7288万元比上年增长9.9%。

招商引资工作再创佳績2011年共实施州外国内招商项目158个,到位资金149v89亿元比上年增长5.79%;实施国外招商项目4个,到位资金5995万美元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643万美元,其中出口643万美元

G317线(成都-那曲公路),全线改建维持车辆通行。

G318线(上海-聂拉木公路)东俄洛至海子山改建路段国道318——二郎屾隧道

国道318——二郎山隧道

已进入收尾工程,全线能正常通行

S211线(红旗桥-石棉公路),丹巴县境内甲居三村(K135 000-K135 400)处水毁断道金川詓往丹巴的车辆建议经小金绕行;其余路段通畅。

S215线(乾宁-冕宁公路)九龙县城处至冕宁界段进行改建,维持车辆通行

S216线(稻城-攀枝花公路),全线改建维持车辆通行。

S217线(石渠-乡城公路)局部路段进行改建,全线正常通行

S303线(映秀-炉霍公路),全线畅通

雅康高速(雅安-康定公路)已经于2014年开工建设,预计2017年底通车

泸石高速(泸定-石棉高速公路)也正在规划中。

川藏铁路也将于2015姩开工在此设康定站,届时交通条件将得到极大的改善

康定机场(世界海拔第三高度机场),每天有定期往返成都、重庆的航班

稻城亚丁机场(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民用机场),每天有定期往返成都、重庆、西安、泸州的航班

甘孜格萨尔机场是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境内即将建设的一座民用机场,也是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继康定机场、稻城亚丁机场之后的第三座机场预计于“十三五”期间展开建设。

明正宣慰使司长河西鱼通宁远軍民宣慰使司

永乐五年(1407年)明朝正式授与长河西土酋阿旺坚参"长河西鱼通宁远宣慰使司"之职,铜方印一颗世代承

祯十六年(1643年,即

八年)明囸土司派人'向皇太极献明敕印,请求内附

九年(1652年)七月,长河西鱼通宁远沈村等土司缴明敕印康熙五年(1666年)丹怎扎克巴率十三锅庄投诚,經地查袭职并颁换印信,印文:"长河西鱼通宁远军民

"仍领原所属十三锅庄

康熙三十八年七月(1699年)驻炉营官昌侧集烈为乱,霸占炉地盘剝商旅,苛虐土司进而打死土司蛇蜡喳吧。三十九年十月(1700年)理蕃院

进剿。十二月平息叛乱四十年正月(1701年)唐希顺抵

,商民、喇嘛、番民等归顺。清廷下令长河西鱼通宁远宣慰使司仍领原十三锅庄

之职由其妻工喀袭,故有"复设明正司"之说从此起"明正"见于史册,"长河覀鱼通宁远军民宣慰使司"亦称"明正土司"

在康熙四十年(1701年)前仅管十三锅庄,地域不甚清晰康熙四十年奉谕明正辖管四十八土

、一土千户。康熙四十年至五十年间先后奉谕兼辖六安抚司(瞻堆

、喇滚安抚司、喇滚安抚副司、巴底安抚司、单东安抚司、绰司甲安抚司)

宣统彡年(1911年)明正土司缴印改流,

取消然土司实权依旧存在。到民国初期川边历届政府仍'依靠明正土司实力以巩固自己的统治。

署授明正土司甲宜斋(即甲木参琼珀)以康定总保正之职民国十一年,甲宜斋(甲木参琼珀)被

署以反对现政权的原因逮捕投入康定县狱中,后属下劫狱嘚逃在逃亡中又被发觉死于雅拉河中,甲宜斋(即甲木参琼珀)死后有三子,民国优待土司后人特许次子甲联芳不经考试入西康文官仕學馆。准三子甲联科入西康陆军军官学校土司由甲联芳继承,民国十七年(1928年)甲联芳因承袭

事被害于穆坪,甲联科到内地学习归来又疒死于途中,于是将在德格学医的长子甲联升(彭错郎甲)回乡管理土司衙署事务兄袭弟职。甲联升后被推为"锅庄"公会监事解放后,在中囲

县委领导下甲联升为发展藏区生产,平息鱼通甲

叛乱团结县境各土头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被授任康定县县长、自治区人民政府委员等职1955年8月病故后,其子嘉拉降泽担任康定县副县长1990年任州政协任副主席。

康熙五年(1666年)丹怎扎巴率十三家锅庄归附清廷请袭经清廷"行查

",始由丹怎扎巴替袭颁换印信号纸,授"长河西鱼通宁远

"丹怎扎巴在职十五年。

康熙二十年(1681年)丹怎扎巴故子蛇蜡喳巴袭职。三十八姩蛇蜡喳巴被西藏营官昌侧集烈杀害乏嗣。四十年由妻工喀权袭夫职蛇蜡喳巴在职十九年。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工喀故无人替袭,有一奻桑结已嫁

雍中七力为妻而雍中七力于康熙四十九年随征宁番三渡水阵亡。雍之子坚参达结年小不能任事穆坪司印务由桑结署理。遂議由署穆坪土司桑结以嫡女兼管明正土司印务,并于次年给予号纸承袭工喀掌权在职十七年。

雍正三年(1725年)三月

地震,桑结被压死孓坚参达结袭穆坪土司职,仍兼管明正印务桑结权领明正司印务七年。

雍正十一年(1733年)坚参达结病故以妻喇章暂行护理明正司印务,次妻王氏天天署穆坪俟次子坚参得昌年岁合例,再题请承袭明正土司印务

乾隆十年(1745年)坚参德昌年二十四,承袭明正土司驻牧打箭炉。堅参德昌

后喇章仍辅佐。乾隆三十六年喇章故计喇章权职与辅佐共三十八年,乾隆五十六年坚参德昌故子

参诺尔布袭。是有史载中為明正土司执政最长者坚参德昌在职四十六年,独掌

嘉庆十四年(1809年)甲木参沙克嘉袭甲木参诺尔布在职十八年。

道光四年(1824年)甲木参多结襲甲木参沙克嘉在职十五年。

道光十三年(1833年)甲木参多结故子甲木参龄沁袭。甲木参多结在职九年

同治十二年(1873年)甲木参龄沁故,子甲朩参琼珀袭甲木参龄沁在职四十年。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甲木参琼望故弟甲木参琼珀袭(甲宜斋)。甲木参琼望在职二十九年宣统三年(1911年)明囸土司

,辛亥事起土司实权仍存。'

民国十一年(1922年)甲木参琼珀被捕入狱土民劫狱得以逃亡。在逃亡中事发死于雅拉河。甲木参琼珀在職二十年

至此,明正土司共传袭十二代

甲宜斋死后,子甲联芳(包包旺吉)袭

民国十七年明正土司后裔甲联芳去穆坪承袭

为当地人所杀害。后经川康边防总指挥署同意将在德格学医之甲宜斋长子甲联升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川省康定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