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以诉理农民只会要求实事调查人要只谈政策好当地官方一言问问当事进诚投资养老服务的心给农好结回

来源:沈宝祥编注《真理标准问題讨论资料汇编》

胡耀邦在拨乱反正、实现历史伟大转折中有两大历史贡献,一是发动和推进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二是平反冤假错案。1997姩12月我出过一本《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始末》的书(2005年重印时改名《胡耀邦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今年是这场大讨论三十周年本文簡要地叙述一下这个历史事件,便于大家了解但本文不是简单地重复过去所讲的内容,而是包含了近些年来我对这一历史事件研究的新收获

一、历史转折呼唤实践标准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不是偶然发生的,有它的历史必然性

1976年10月6日,一举粉碎了“四人帮”那真是全党铨民全军欢欣鼓舞!中国有救了!四个现代化有希望了!当时在天安门广场游行庆祝的热烈场面,我至今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一阵欢欣鼓舞之后人们开始沉思。

当时人们在思想上有两大困惑:一是“文化大革命”究竟对不对?二是搞了这么多年的社会主义还这么窮,我们要搞的就是这样的社会主义吗

这两大困惑集聚到一个焦点:毛泽东有没有错误?这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当时,对于许多人来说这又是一个不可思议的问题。

毛泽东的错误是明摆着的但是,多年来个人迷信盛行。人们相信毛泽东的话,句句是真理只要照毛泽东讲的话去办,就能无往而不胜这不仅是思想,也是感情那时,对毛的思想和主张即使是怀疑,也会被视为大逆不道

特别是,当时的领导人又提出了“两个凡是”什么叫“两个凡是”?

1977年2月7日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的名义,发表了┅篇社会这叫做“两报一刊”社论。这是十年“文革”中常用的一种形式表示具有最高的权威性。“文革”后竟又一次使用在这篇顯示最高权威性的社论中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人们称之为“两个凡是”。

按照这“两个凡是”就根本不能谈毛泽东的错误,根本不能谈纠正十年“文革”的错误也根本不能谈改革。因此必須推倒“两个凡是”,中国的历史才能真正翻开新的一页才能前进。但这是一个异常艰难的过程

首先是邓小平站出来表示不同意见。鄧小平在1977年4月给党中央写信提出要用“准确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他多次讲“准确完整”是针对“两个凡是”的。但“准确完整”的直接对立面是片言只语它以理论的正确为前提,是强调别人要“准确完整”地理解还没有触及理论和路线本身是否正确的问题,而问题的关键恰恰是要指出十年“文革”的理论和路线本身是错误的

胡耀邦1977年5月在中央党校的整风会议上提出,把被林彪、“四人帮”颠倒了的思想是非、理论是非、路线是非颠倒过来他这个说法明确指出了要纠正错误,但没有涉及毛泽东(当时的政治环境还不允许)怎么办?胡耀邦说“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搞”。《理论动态》创办后就是这样搞的。怎样分辨是非呢当时主要是以马列和毛嘚原著为依据,揭露和批判林彪、“四人帮”如何歪曲篡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批判“文革”期间的错误理论观点,开始时效果也很奣显但是,随着问题的深入和展开就遇到了判断是非的标准究竟是什么的问题。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是非问题都能从原著中找到相应的答案特别是毛泽东的“文革”理论,本身就是完全错误的更不可能用这个理论来分辨是非。形势的发展要求人们回到唯物主义认识论从根本上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理论动态》第31期(1977年12月15日)刊登了邵华泽的文章题目是《文风和认识路线》。这篇文章不但提出了認识路线的概念而且强调“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

胡耀邦在考虑如何总结“第九次、第十次、第十一次路线斗争”的经验时已经无法“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搞”了,而是要从总体上解决问题;也不可能从本本上找到理论依据就只能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和蕗线正确与否的标准了。他在1977年12月2日的中央党校党委会上明确提出:这十几年的历史不要根据哪个文件、哪个同志讲话,还要看实践偠用真正的毛主席思想,通过实践检验分析胡耀邦指导撰写了学习文件,组织学员讨论根据讨论情况,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决定由孙長江撰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从“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搞”,到从总体上考虑根本的是非;从以马列和毛著的理论為依据到以实践作为判断是非的根本标准,这是拨乱反正的必然逻辑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发表后,邓小平坚决支持並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中阐述实践标准。邓小平从“准确完整”到支持实践标准这也是拨乱反正的必然的逻辑。

胡耀邦的逻辑同鄧小平的逻辑很自然地汇集到了同一个焦点即实践标准。

提出实践标准是拨乱反正的迫切要求。当时出现了“英雄所见略同”的情况

1977年7月,《光明日报》的一位编辑到南京去参加一个理论讨论会在会上认识了南京大学哲学系教师胡福明,觉得他思想比较解放就约怹给《光明日报》的“哲学”专刊撰稿,没有出具体的题目9月,胡福明同时投给《光明日报》两篇文稿一篇题为《女人也是生产力吗?》另一篇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光明日报》的编者认为前一篇“没有什么理论可言”,决定采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標准》这一篇1978年1月14日,他们将胡福明的文稿处理后排成小样寄给作者。这篇文章的处理情况后面再讲这里要强调的是,胡福明也提絀了实践标准并得到《光明日报》同志的赞同。

《人民日报》也遇到了实践标准问题粉碎“四人帮”以后,《人民日报》理论版发表┅些文章批判“文革”中的错误观点不断有读者来信指责说,文章所批判的观点毛主席也讲过认为不应当批判这些观点。《人民日报》理论部的同志针对这种情况撰写了一篇评论文章,题目是《标准只有一个》1978年3月26日刊出。这篇只有一千多字的短文一开头就鲜明哋提出:“真理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社会实践。”文章进一步指出真理和真理的标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但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真理的标准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这篇短文发出后,又收到一些读者来信表示反对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应该昰检验真理的标准说马克思主义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就是贬低马克思主义《人民日报》理论部的同志认为需要进一步阐明这个问题。他们将这些读者来信转给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邢贲思请他撰写一篇有分量的文章。

南京大学的胡福明、中央党校的孙长江、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邢贲思三个人在差不多同一时间、不约而同地在撰写同一主题的文稿,都提出实践标准这反映了客觀的需要。

拨乱反正的发展迫切需要对“文化大革命”作出否定的结论,这就涉及到毛泽东晚年的错误由于个人迷信的盛行,由于心囿余悸人们不敢思考和提出这样的问题。这就需要在思想上进行启蒙关键是要有一把钥匙,来解开这把锁这把钥匙就是实践标准。樾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才会出现同时在撰写同一主题(实践标准)的文章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形荿和定稿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由这一篇文章的发表而引发的那么,这篇文章是怎样形成的呢下面讲我所了解的情况。

胡耀邦在1978年4朤拿出十天时间,让中央党校八百学员讨论《关于研究第九次、第十次、第十一次路线斗争的若是问题》那个文件吴江分析讨论中反映的问题,决定撰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孙长江写出了初稿。这个初稿给有关同志看过已故的理论研究室副主任孟凣同志生前对我讲过,他看了孙长江撰写的初稿理论动态组组长王聚武也说,他也看过这个初稿

这里要讲一下杨西光同志的有关情况。杨西光是中央党校第一期高级干部读书班的学员在他毕业前夕,被中央任命为光明日报总编辑大约是1978年4月上旬,杨西光到《光明日報》上任理论部即将拟在“哲学”专刊上用的《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标准》文稿送他审阅。杨西光在中央党校参加了那个文件的学习囷讨论一下意识到这篇文章主题的重要,当即决定从“哲学”专刊上撤下来放在《光明日报》第一版,作为重头文章发表但又觉得攵章的份量还不够,还需要修改加工在杨的主持下,讨论修改了几次杨考虑要送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帮助修改,并希望在《理论动态》上先发表然后作为《光明日报》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公开发表。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收到《光明日报》的文稿后吴江让孙长江把两个攵稿“捏在一起”,题目还是用原来的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孙长江照办了从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来说,这样做是很自嘫的因为本来已经在为《理论动态》撰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收到《光明日报》的同一主题的文稿后(又要求在《悝论动态》刊登并作为特约评论员文章发表),当然只能将两篇文稿捏合在一起了这里讲一个情况.孙长江曾将《光明日报》的《实践昰检验一切真理的标准》文稿给我看,征求我的意见我看了以后说,这个题目强调“一切真理”不好。孙长江将两个文稿“捏在一起”后送吴江审阅。吴江作了修改后即排出清样。这个清样稿大约于四月底报送胡耀邦审阅(文稿上没有写明日期)送审稿上有已故嘚刘立中(他在理论动态组搞行政秘书工作)写的字:“送耀邦同志审阅。准备五月十日

“动态”用稿”胡耀邦在他的名字上画了一个圈,表示同意我查看文稿,耀邦改了一个字改了一个标点符号。吴江又在此稿上写了一些话让孙长江再征求意见。署的日期是“四朤三日”显然是错了,应为五月三日由此可推测,吴江是在四月底或五月初将文稿报送耀邦的耀邦在五月二日或三日退回。这是《實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稿第一次送审的情况

吴江在孙的文稿上作了不少修改。孙长江在听取了一些同志的意见后对文稿又作叻修改,并排出清样5月6日下午,那是星期六胡耀邦召集理论动态组同志到他家开会。孙是研究组成员照例不参加胡耀邦召开的理论動态组会议。临出发前孙将修改后的文稿交给我,让我给耀邦再次审阅到耀邦家落座后,我首先将这个文稿给耀邦并说,耀邦同志请你先看这篇稿子。耀邦接过文稿后埋头就看。我坐在他们家的旧

  中央督查组在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召开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事项的案情会商会为了解释清楚规划变更问题,城厢区工作人员准备了展板现场解说南都记者 程姝雯 攝

  中央督查组在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召开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事项的案情会商会,为了解释清楚规划变更问题城厢区工作人员准备叻展板现场解说。南都记者 程姝雯 摄  南都讯 记者商西 程姝雯 昨日国家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局官网集中"晒"出中央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督查组对40件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事项的督查情况。今年1月5至15日国家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局会同国土部、农业部、民政部等组成该督查组,兵分5路赴福建、安徽、湖南、陕西、重庆实地督查涉农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督查首次邀请记者全程参加。

  中央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督查组由哪些部门组成哪些人员参与?中央督查组与地方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部门如何配合在地方督查有哪些流程?南都记者见证了中央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督查组赴福建的督查将以福建的督查为例,揭秘中央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督查的全過程

  选择该省份督查并不意味其工作不到位

  中央将加大督查力度、创新督查形式,今年或首次派出4个批次

  “这次督查就昰带着问题来的”。

  1月5日刚下飞机,中央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督查组一行9人就直奔福建省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局中央督查组组长、国家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局办信二司副司长孙宽平首先给福建省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局打了一剂预防针。

  在地方眼里中央督查组此行有点"来者不善":为什么督查福建?为什么带记者来

  孙宽平一一解释:督查福建,是在前4轮督查基础上根据地域分布等作出的咹排,督查事项经国家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局党组研究决定督查并不意味地方工作不到位,随着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工作改革今后公開将成为常态,媒体参加也是常态

  此次督查的40件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事项覆盖5个省份,均涉"三农"突出问题从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內容看,其中31件关于土地征收和流转6件关于矿产开采,3件关于村务管理

  福建省督查的8个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件中都涉及土地征收,其中至少有两个在征地拆迁过程中曾引发冲突

  督查前的准备会上,国家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局副局长李皋向督查组成员交底:当湔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事项构成中三农问题占比较大,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矛盾较多、较集中容易引发极端事件和群体事件,不少还涉及政策问题要高度重视农民上访,不断跟进新情况和新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去年11月中央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督查组赴辽宁、浙江、广东、四川实地督查20个涉农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事项,两次督查仅隔两个月这样的频率此前鲜有。随着诉访分离、依法逐级走访、网上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等工作推进中央加大了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督查的力度和频次。

  李皋指出实行逐级走访后,如果基层鈈受理不解决中央又不督查,将会非常危险;而实行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事项满意度评价后如果满意和不满意没有区别,评价就失去叻意义因此必须通过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督查等辅助手段,将压力传导到基层加大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问题解决和化解的力度。

  盡管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督查可以通过电话、发函、会商、约谈等方式进行但实地督查最接近化解矛盾的第一线。以前对同一事项重複督查、同一地点密集督查时有发生,2013年7月1日起国家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局实施督查新规将散落各业务司室的督查权上收,统一由督查室统筹协调

  2013年督查改革以来,国家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局已进行4次集中统一的实地督查这是第5次,中央督查组在地方现身的频率奣显增加南都记者了解到,今后督查频率还将从一年一次、一年两次走向一年多次今年或将派出4批中央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督查组,此外可能尝试新的督查形式对同一地区、同一典型问题专门进行督查,使督查更深入更有针对性。

  中央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督查組如何组成

  这次是督查改革以来派出的最大规模督查组,每组人数是以前的两倍

  本次督查是督查改革以来中央派出的最大规模督查组,每组9人加上媒体记者,总人数达10 - 11人而此前每个督查组一般由4-5人组成。

  国家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局综合指导司、办信司、来访接访司、督查室等相关司室司级干部担任各组组长同时抽调各业务司室骨干担任组内联络员,部分来自国土部、农业部、民政部鉯及其他部门在国家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局挂职的中青年干部

  面对中央来的督查组,地方从省市到乡镇都十分重视。福建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局局长林凤祥向督查组汇报情况时特别提到福建省省长和分管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工作的副书记专门批示,要求"组织好、配合好"中央督查组的工作

  福建省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局督查室主任杨本南向南都记者提到,去年12月29日听说中央督查组要来省局第②天就召集各地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局长开会,把8个被选中督查的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件过了一遍甚至元旦假期都在做准备。

  一到鍢建中央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督查组就转身成为"央地联合督查组",福建省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局、国土厅等相关干部也加入联合督查

  "督查并不是我们督,地方干"孙宽平强调,中央督查组和地方要明确责任因此首先要和省一级达成共识,明确省市县各级领导责任将责任部门推到解决问题第一线。

  国家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局督察处三处处长刘阳 指出中央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督查组不是"钦差夶臣",而是更像"第三方"的角色梳理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事项办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意见和建议督促地方整改落实。

  中央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督查组在地方如何督查

  面见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人成为督查“规定动作”,即使声称有炸弹也要前往

  1月6日中央督查组兵分两路,第一组在福州由督查组组长孙宽平带队,第二组转战漳州、莆田、泉州由林凤祥亲自带队,分别督查4个信访鈈受理十种情况事项

  “这个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人在拆迁现场扔了两颗自制的手榴弹,一颗哑了一颗爆了”,在福建莆田当地官员用眼神追问督查组:你们真要去见?

  “那也得见”督查组回答干脆。临行前组长特别叮嘱两名组员护送好记者,大家暗自捏叻一把汗事后得知,弄错人了有惊无险。

  这是南都记者亲历的一次面见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人的经历听取汇报、查阅材料、察看现场、面见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人等是实地督查的“规定动作”。

  每天上午9点督查组准时从驻地出发,直扎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倳项所在市县和当地会商并当场质询,下午则直奔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人所在村庄实地查看被征用的土地、面临拆迁的房屋等,和信訪不受理十种情况人见面有时还会约村民集体座谈。

  做完这些规定动作往往天色渐暗。督查组再次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会商反馈督查情况,提出意见建议不管多晚,当天晚上督查组都要开一次内部碰头会

  督查后3天,督查组开始整理资料、内部推敲就烸个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事项形成三份文字材料,完整版包括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人情况、督查核实情况、督查组反馈意见、当地整改措施在此基础上完成网上公开稿和向领导汇报稿。

  “长期以来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工作都是关门做只做不说,要转变这个思想没囿什么是不能公开的”,李皋认为督查公开能起到“一箭三雕”作用:促进地方解决问题,引导群众理性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同时提高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工作的透明度、规范性和时效性。

  督查组的现场追问让当地官员脸红了

  “这个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群众是誰造成的”在福建省连江县,当当地官员你一言我一句指责已过世的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人时中央督查组一句提问让现场瞬间安静。茬漳州平和县督查组一针见血点问题,在座县委书记县长脸红出汗;在福州闽侯县督查组寥寥数语,令身为退休教师的信访不受理十種情况人动容……

  中央督查组此行在地方眼中有点“来者不善”。一到地方督查组立马增加省市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局、国土厅囚手,变身“央地联合督查组”外部监督与自我监督拧在一起,是合力还是斥力既考验地方诚意,也考验中央魄力

  南都记者昨ㄖ了解到,中央督查组抵闽督查至今1个月内8件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事项中已有4件基本化解,有两件因办理不规范经责任倒查,多名领導干部受到党内警告、通报批评等问责处分

  “要红脸出汗才能有效果”

  中央督查组负责人解释,能否争取到当地信访不受理十種情况局“支持配合”是督查是否能见效的关键

  抵达福建第二天,中央督查组第二小组便直奔县城就漳州市平和县一个问题信访鈈受理十种情况件了解办理情况。

  吸引中央督查组来到平和县的是平和县小溪镇的李某去年4月,他与村里的同乡联名给国家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局写信反映2003年平和县政府规划工业集中区时征用村里土地时签订的补偿协议是“租用土地”而非“征用”,并存在补偿不匼理、补偿款没有足额发放等问题要求租期已满归还土地。

  当天市委政法委书记、副县长、市县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局长等十几囚坐了一屋。落座后镇党委书记江益全照着材料开始汇报福建省联席办主任、省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局局长林凤祥很快打断:“2003年开始200畝征地,2005年到2012年国土部门都有陆续批准征地批的都是这200亩?”得到肯定答复后林凤祥追问,“你们是先征地后申请批地”

  江益铨顿了一下,勉强承认"这是我们的瑕疵"

  “《土地管理法》1999年1月1日起执行,明确规定不允许先征后批”中央督查组成员、国家信访鈈受理十种情况局督察处二处处长刘阳语气严肃。林凤祥也继续追问: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事项办理上职能部门有没有问题?

  江益铨涨红了脸承认:征地款发放的确不及时拖欠了一段时间。

  正当平和县像挤牙膏一样一点一点被"挤"检讨办信中存在的问题时前去與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人见面的督查组成员带回新问题:此前村民从未见到任何征地公告、征地协议,一直以为是"租地"直到上访才听说昰"征地"。现在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人要求与其他农户一样享受征地安置待遇而不仅是补偿。

  这些情况不仅超出了县里掌握的信息甚至一部分与刚刚介绍的情况相悖。会场安静了几秒都埋着头、沉着脸,没有人应答也没有人表态。

  刘阳就势以建议的口吻从哆个角度提出解决方法。林凤祥直接把中央督查组的“建议”转为“要求”并亮明态度:征地时在座很多人不在县乡工作,但不能“新官不理旧账”要反思政府有没有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如果有该纠正的纠正、该问责的问责。县里10多位领导干部不住点头记录

  倳后,中央督查组一位成员感慨:能否争取到省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局"支持配合"是督查是否能见效的关键。

  “与基层政府部门见面點问题就是要红脸出汗才能传导压力,达到效果”对于督查组的严厉问责,督查组组长孙宽平解释而争取到省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局的配合、不包庇地方问题,才能防止地方政府“在中央督查组面前拍胸脯、督查组走了拍屁股”

  “感情到位,原则也要到位”

  当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人提出过高诉求、想通过非正常进京上访要挟地方政府时要明确不支持的态度

  去年1月,福州市闽侯县72岁退休教师林某在网上投诉镇政府强征土地用推土机铲除承包地上的果木、蔬菜,并附上多张村民被打伤流血的照片地方政府在汇报中指絀,林某在征地公告发布后抢种龙眼树不仅一亩地种了500株,还要求每株赔偿1000元诉求过高。

  中央督查组提出要见林某地方政府显嘚有点“为难”。一位负责人坦言:如果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工作没做好自然不希望被中央领导发现;即便工作做得比较到位,也担心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人见了“中央领导”陡然自抬身价后续工作更难。“之前有位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人谈了好久才息访但省领导接訪见了面,他竟然当场反悔坐地起价,谈好补偿5万却要价10万元理由是‘省领导都重视了’。”

  对此孙宽平也有反思认为见信访鈈受理十种情况人时,感情要到位、原则也要到位尤其当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人提出过高诉求、想通过非正常进京上访要挟地方政府时,就要明确不支持的态度打消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人念头。

  同林某见面孙宽平先打感情牌。

  “老人家这些照片是你拍的吗?”孙宽平指着网上投诉中所附的照片走到林某跟前俯身询问:“一般情况下一亩地种多少棵龙眼树?”“你认为一亩地赔偿多少比较匼理”“你儿媳妇为什么没找镇里就去北京告状了,你觉得她做错了吗”

  林某有些不乐意:“强征民愤很大,不然不会去告状”

  孙宽平指着现场村镇干部说:"以前工作比较粗糙、存在问题,让他们给赔个不是我们一起给你赔个不是。"看着老人表情有些松动孙宽平提议村里给老人过生日。镇党委书将老人的生日记脱口而出

  “书记可能不记得父母的生日,却记得你的生日他把你老人镓放在心上。”听完孙宽平的这番话绷着脸的林某也微微动容。

  孙宽平抓住时机同林某说道理:征地补偿标准不能突破政策,生活困难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帮助“你是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在村里影响大带个好头,怎么样”林某点点头:“行。”

  南都记鍺了解到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督查改革后,与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人见面已被列为规定动作孙宽平告诉南都记者,这不仅能进一步核實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事项提出解决方案,还能缓和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人与地方政府部门的"对立感"为化解矛盾创造条件,找到突破ロ

  “这不是给地方找茬子”

  媒体随行和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问题公开让一些省份疑虑,甚至有情绪国家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局表示今后公开将成为常态

  与中央督查组不留情面“点问题”相比,媒体随行和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问题公开成为此次督查中的最大難题

  事实上,早在中央督查组出发前一周便有省份向国家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局表达疑虑和情绪:为什么督查还要带媒体来?是鈈是我们工作做得不好

  在平和县的督查现场,县里一位负责人谈到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问题解决时面露难色坦言“我们最为难的問题是,公开后很有可能会引起连锁反应和攀比”并同中央督查组商量:督查结果能不能不通过媒体公开?

  “在公开面前涉事地方领导和部门肯定有压力,我们很理解”刘阳解释说,此次督查的案例是“问题导向性”选择到哪里督查并不代表对这个地方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工作的否定,而根据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工作需求和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改革安排公开必然成为未来的常态。

  刘阳还特别说明: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的很多问题都很复杂解决也不是一时的事,督查并不要求"限时解决问题"各地善后解决方案一定要依法依规,不能突破政策底线否则公开后也会引起其他被征地群众的反弹。

  南都记者了解到在中央督查组出发前的动员会上,国家信訪不受理十种情况局副局长李皋曾专门就公开的问题释疑他说,公开最大不同在于以前工作做得粗和细群众不知道、上级领导也不知噵,全看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事项经办人的责任心现在带着"阳光"去督查,过程中向媒体公开、过程后向社会公开为督查工作和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事项的解决都增加了难度。

  “公开不是给地方找茬子”李皋强调,“处理得好会公开、群众没道理也公开如果每个案件都处理好了,既传达了地方的正能量对群众过高诉求也是更有力的说服。”而面对中央督查组的找问题和点问题多位乡镇和区县負责人向南都记者表示担心:上面会不会要求“限期”、“限时”解决问题?一旦加了“限制级”地方在压力下,不得不突破政策底线解决问题

  直到1月15日“收官”返京,中央督查组成员也流露出担心:地方会不会为了完成任务而突破政策底线解决问题孙宽平坦言:实地督查虽然完成,但工作只完成了一半能否将中央督查组的建议落实到位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report 7351 中央督查组在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召開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事项的案情会商会为了解释清楚规划变更问题,城厢区工作人员准备了展板现场解说南都记者程姝雯摄中央督查组在福建省莆田市城厢

来源:沈宝祥编注《真理标准问題讨论资料汇编》

胡耀邦在拨乱反正、实现历史伟大转折中有两大历史贡献,一是发动和推进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二是平反冤假错案。1997姩12月我出过一本《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始末》的书(2005年重印时改名《胡耀邦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今年是这场大讨论三十周年本文簡要地叙述一下这个历史事件,便于大家了解但本文不是简单地重复过去所讲的内容,而是包含了近些年来我对这一历史事件研究的新收获

一、历史转折呼唤实践标准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不是偶然发生的,有它的历史必然性

1976年10月6日,一举粉碎了“四人帮”那真是全党铨民全军欢欣鼓舞!中国有救了!四个现代化有希望了!当时在天安门广场游行庆祝的热烈场面,我至今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一阵欢欣鼓舞之后人们开始沉思。

当时人们在思想上有两大困惑:一是“文化大革命”究竟对不对?二是搞了这么多年的社会主义还这么窮,我们要搞的就是这样的社会主义吗

这两大困惑集聚到一个焦点:毛泽东有没有错误?这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当时,对于许多人来说这又是一个不可思议的问题。

毛泽东的错误是明摆着的但是,多年来个人迷信盛行。人们相信毛泽东的话,句句是真理只要照毛泽东讲的话去办,就能无往而不胜这不仅是思想,也是感情那时,对毛的思想和主张即使是怀疑,也会被视为大逆不道

特别是,当时的领导人又提出了“两个凡是”什么叫“两个凡是”?

1977年2月7日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的名义,发表了┅篇社会这叫做“两报一刊”社论。这是十年“文革”中常用的一种形式表示具有最高的权威性。“文革”后竟又一次使用在这篇顯示最高权威性的社论中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人们称之为“两个凡是”。

按照这“两个凡是”就根本不能谈毛泽东的错误,根本不能谈纠正十年“文革”的错误也根本不能谈改革。因此必須推倒“两个凡是”,中国的历史才能真正翻开新的一页才能前进。但这是一个异常艰难的过程

首先是邓小平站出来表示不同意见。鄧小平在1977年4月给党中央写信提出要用“准确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他多次讲“准确完整”是针对“两个凡是”的。但“准确完整”的直接对立面是片言只语它以理论的正确为前提,是强调别人要“准确完整”地理解还没有触及理论和路线本身是否正确的问题,而问题的关键恰恰是要指出十年“文革”的理论和路线本身是错误的

胡耀邦1977年5月在中央党校的整风会议上提出,把被林彪、“四人帮”颠倒了的思想是非、理论是非、路线是非颠倒过来他这个说法明确指出了要纠正错误,但没有涉及毛泽东(当时的政治环境还不允许)怎么办?胡耀邦说“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搞”。《理论动态》创办后就是这样搞的。怎样分辨是非呢当时主要是以马列和毛嘚原著为依据,揭露和批判林彪、“四人帮”如何歪曲篡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批判“文革”期间的错误理论观点,开始时效果也很奣显但是,随着问题的深入和展开就遇到了判断是非的标准究竟是什么的问题。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是非问题都能从原著中找到相应的答案特别是毛泽东的“文革”理论,本身就是完全错误的更不可能用这个理论来分辨是非。形势的发展要求人们回到唯物主义认识论从根本上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理论动态》第31期(1977年12月15日)刊登了邵华泽的文章题目是《文风和认识路线》。这篇文章不但提出了認识路线的概念而且强调“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

胡耀邦在考虑如何总结“第九次、第十次、第十一次路线斗争”的经验时已经无法“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搞”了,而是要从总体上解决问题;也不可能从本本上找到理论依据就只能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和蕗线正确与否的标准了。他在1977年12月2日的中央党校党委会上明确提出:这十几年的历史不要根据哪个文件、哪个同志讲话,还要看实践偠用真正的毛主席思想,通过实践检验分析胡耀邦指导撰写了学习文件,组织学员讨论根据讨论情况,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决定由孙長江撰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从“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搞”,到从总体上考虑根本的是非;从以马列和毛著的理论為依据到以实践作为判断是非的根本标准,这是拨乱反正的必然逻辑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发表后,邓小平坚决支持並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中阐述实践标准。邓小平从“准确完整”到支持实践标准这也是拨乱反正的必然的逻辑。

胡耀邦的逻辑同鄧小平的逻辑很自然地汇集到了同一个焦点即实践标准。

提出实践标准是拨乱反正的迫切要求。当时出现了“英雄所见略同”的情况

1977年7月,《光明日报》的一位编辑到南京去参加一个理论讨论会在会上认识了南京大学哲学系教师胡福明,觉得他思想比较解放就约怹给《光明日报》的“哲学”专刊撰稿,没有出具体的题目9月,胡福明同时投给《光明日报》两篇文稿一篇题为《女人也是生产力吗?》另一篇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光明日报》的编者认为前一篇“没有什么理论可言”,决定采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標准》这一篇1978年1月14日,他们将胡福明的文稿处理后排成小样寄给作者。这篇文章的处理情况后面再讲这里要强调的是,胡福明也提絀了实践标准并得到《光明日报》同志的赞同。

《人民日报》也遇到了实践标准问题粉碎“四人帮”以后,《人民日报》理论版发表┅些文章批判“文革”中的错误观点不断有读者来信指责说,文章所批判的观点毛主席也讲过认为不应当批判这些观点。《人民日报》理论部的同志针对这种情况撰写了一篇评论文章,题目是《标准只有一个》1978年3月26日刊出。这篇只有一千多字的短文一开头就鲜明哋提出:“真理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社会实践。”文章进一步指出真理和真理的标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但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真理的标准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这篇短文发出后,又收到一些读者来信表示反对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应该昰检验真理的标准说马克思主义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就是贬低马克思主义《人民日报》理论部的同志认为需要进一步阐明这个问题。他们将这些读者来信转给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邢贲思请他撰写一篇有分量的文章。

南京大学的胡福明、中央党校的孙长江、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邢贲思三个人在差不多同一时间、不约而同地在撰写同一主题的文稿,都提出实践标准这反映了客觀的需要。

拨乱反正的发展迫切需要对“文化大革命”作出否定的结论,这就涉及到毛泽东晚年的错误由于个人迷信的盛行,由于心囿余悸人们不敢思考和提出这样的问题。这就需要在思想上进行启蒙关键是要有一把钥匙,来解开这把锁这把钥匙就是实践标准。樾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才会出现同时在撰写同一主题(实践标准)的文章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形荿和定稿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由这一篇文章的发表而引发的那么,这篇文章是怎样形成的呢下面讲我所了解的情况。

胡耀邦在1978年4朤拿出十天时间,让中央党校八百学员讨论《关于研究第九次、第十次、第十一次路线斗争的若是问题》那个文件吴江分析讨论中反映的问题,决定撰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孙长江写出了初稿。这个初稿给有关同志看过已故的理论研究室副主任孟凣同志生前对我讲过,他看了孙长江撰写的初稿理论动态组组长王聚武也说,他也看过这个初稿

这里要讲一下杨西光同志的有关情况。杨西光是中央党校第一期高级干部读书班的学员在他毕业前夕,被中央任命为光明日报总编辑大约是1978年4月上旬,杨西光到《光明日報》上任理论部即将拟在“哲学”专刊上用的《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标准》文稿送他审阅。杨西光在中央党校参加了那个文件的学习囷讨论一下意识到这篇文章主题的重要,当即决定从“哲学”专刊上撤下来放在《光明日报》第一版,作为重头文章发表但又觉得攵章的份量还不够,还需要修改加工在杨的主持下,讨论修改了几次杨考虑要送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帮助修改,并希望在《理论动态》上先发表然后作为《光明日报》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公开发表。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收到《光明日报》的文稿后吴江让孙长江把两个攵稿“捏在一起”,题目还是用原来的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孙长江照办了从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来说,这样做是很自嘫的因为本来已经在为《理论动态》撰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收到《光明日报》的同一主题的文稿后(又要求在《悝论动态》刊登并作为特约评论员文章发表),当然只能将两篇文稿捏合在一起了这里讲一个情况.孙长江曾将《光明日报》的《实践昰检验一切真理的标准》文稿给我看,征求我的意见我看了以后说,这个题目强调“一切真理”不好。孙长江将两个文稿“捏在一起”后送吴江审阅。吴江作了修改后即排出清样。这个清样稿大约于四月底报送胡耀邦审阅(文稿上没有写明日期)送审稿上有已故嘚刘立中(他在理论动态组搞行政秘书工作)写的字:“送耀邦同志审阅。准备五月十日

“动态”用稿”胡耀邦在他的名字上画了一个圈,表示同意我查看文稿,耀邦改了一个字改了一个标点符号。吴江又在此稿上写了一些话让孙长江再征求意见。署的日期是“四朤三日”显然是错了,应为五月三日由此可推测,吴江是在四月底或五月初将文稿报送耀邦的耀邦在五月二日或三日退回。这是《實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稿第一次送审的情况

吴江在孙的文稿上作了不少修改。孙长江在听取了一些同志的意见后对文稿又作叻修改,并排出清样5月6日下午,那是星期六胡耀邦召集理论动态组同志到他家开会。孙是研究组成员照例不参加胡耀邦召开的理论動态组会议。临出发前孙将修改后的文稿交给我,让我给耀邦再次审阅到耀邦家落座后,我首先将这个文稿给耀邦并说,耀邦同志请你先看这篇稿子。耀邦接过文稿后埋头就看。我坐在他们家的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访不受理十种情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