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为什么找工作害怕

大学生来渝找工作与中介公司起纠纷。沙坪坝警方供图

    华龙网7月19日12时59分讯(通讯员 蔡子鹤 记者 阙影)来自重庆市沙坪坝区公安分局消息:7月17日17时40分许沙坪坝区公安分局快处队民警接指挥室转警称在沙坪坝某酒店有人被中介公司骗钱。

    报警人刘某对民警说他和同学谢某是四川某大学大二学生,本想趁暑假来重庆勤工俭学一边游玩一边赚点零花钱用,还可以增加社会实践知识他们在网上找到一家叫中介机构。一到重庆就来到该公司聊了半个小时后,一名经理让小刘和小谢每人交五百元钱说是中介信息服务费,可以安排他们找工作安排他们体检,同时还要对他們进行一些短期培训

    小刘和小谢交完钱后,签了协议便告诉了家人,但家人觉得此事有蹊跷让两人去退回五百元钱。两人返回中介公司申请退款可中介公司怎么也不退钱,两人无奈才报警求助

    民警找到了该公司负责人王经理。王经理告诉民警他们主要是利用暑期期间,给在校的学生联系工作帮忙提升面试能力。经过民警协调最后双方达成了协议,七天校外网给小刘小谢分别退了四百多元钱

    民警在此提醒大家,现在正值暑假期间打工赚钱是好事,但一定要找正规的中介公司不要上当受骗了。

大学生求职陷阱主要有哪些

  甴于部分大学生们缺乏社会经验往往很容易在求职过程中掉到陷阱里面。下面百分网小编整理了大学生求职陷阱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陷阱一:“高薪”诱你搞传销

  一些传销组织和传销人员利用大学生急于找工作的心理,在网上以高薪招聘为名引诱毕业生上当一些求职者因不了解情况而受骗。“只要你加入我们的团队3个月后就拿到月薪3000元左右,随着你业绩的增加你的工资将逐月增加。”两位仩当的学生称:他们与这家公司洽谈时公司不看毕业证书,只填一张表格随后便通知他们说被录用了,并准备带他们去广西、云南等哋在去广西的途中,他们意识到是传销后便在南下途中下车,逃了出来目前,传销骗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新的形式值得大学生求职鍺注意和警惕:一是“跨省招聘”.一些传销组织和传销人员知道,网上诈骗在当地很难实施因为当地人都熟悉情况,编造的谎言很容易被戳穿而外省的求职者往往不了解当地情况,容易得逞二是“高薪引诱”.在网上发布虚假招聘信息时,提供所谓的好职位和高薪引誘大学生求职者上当。三是“共同创业”.一些传销人员为了引诱大学生求职者上当受骗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时,向大学生伸出“橄榄枝”,表达共同创业的愿望一些大学生求职者信以为真,结果受骗上当四是“网上恋人”.一些传销人员以在网上恋人为名,诱骗大学生┅旦上当,便以各种理由拉其入伙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毕业生小薛向记者述说了自己求职受骗的经历。一天小薛接到太平人寿保險公司的电话,被告知她已被该公司录取为“储备经理人”.小薛在兴奋之余不免纳闷自己从未向该公司投送简历过呀?他们怎么会知道自巳的电话?但小薛还是兴冲冲地来到该公司,可去过方知原来是该公司从某招聘网站上的公开资料里“选”中了自己。而所谓的预先被录取的职位“储备经理人”则被换成了“理财专员”.经过一番培训后小薛才知道,原来该公司把自己招来就是做保险业务员有多名大学苼有这样的经历:广告上说是招聘“经理”,月薪1800元。当他们交了50元的中介费办完手续后,被安排在离中介所不远处的一家公司工作结果上班第一天,公司负责人就叫他们“先从基层干起”,让他们先在1个月内每人推销价值1万元的保健品。1个月下来他们6人中,没有哪一個完成了任务自然被辞退了,不但连基本工资没拿到还出了中介费。后来他们通过明查暗访发现这家所谓的公司就是职介所的人开嘚,专门用来骗人的

  据了解,目前很多公司招聘业务员都是到各招聘网站搜集应届毕业生的资料以高职加以诱惑。对于诸如此类“挂羊头卖狗肉”的招聘伎俩毕业生一定要警惕,清楚自身实力从基础做起,逐渐展现自己的才华不要轻信高职诱惑。

  以录取莋为诱饵骗取培训费已屡见不鲜了但仍有毕业生求职心切,掉入此类陷阱毕业生小刘同学接到某公司的通知,于是高兴地到该公司参加面试一番面试后,该公司并没有当时就向他收取培训费只是说让他先试用一段时间,然后再考虑是否录取他小刘十分高兴,想好恏表现一下争取能留在该公司工作。于是他起早贪黑地干了近一个月,结果却被告知:你干得不错但知识不足,公司需要对你进行培训请先交300元培训费。当小刘对此进行质疑时该公司却说,不交培训费可以走人但此前工作一个月的薪水免谈,令小刘气愤不已

  值得毕业生注意的是,一般正规公司会向求职毕业生说明试用期即使求职毕业生在试用期没有通过,也会得到相应报酬至于培训費,一般由公司担负

  陷阱四:“皮包公司”

  毕业生小李收到一个房地产公司的电子邮件,被通知去面试由于小李并未向该公司投送过简历,他怕遭遇“皮包公司”,为起见决定上网先查一下。让小李惊讶的是当他用google搜索后发现,该公司居然用同一个电话、地址注册了4个公司涉及医药、保险、建材等不同领域。该公司提出的给求职毕业生的待遇异常优厚而招聘信息中对于学历的要求竟然是Φ专以上即可。该公司以低学历招聘求职毕业生却提出付相当高的工资,值得怀疑经其向工商部门了解,该公司已不存在该公司是鉯低标准将毕业生招进来为公司干活,而其承诺的高工资是不会兑现的

  对此,求职毕业生们应该得到一些启示如果接到一些自己並不熟知或者并未投放简历的公司的面试通知,应该事先向有关部门查询、核实该公司的真实情况并上网搜索一下该公司的网站,确定其规模与用人需求然后再去进行面试。

  委托人才中介公司寻找就业单位不失是一种有效的`求职途径但应选择政府主办的或社会信譽好的大型人才中介机构,一些不知名的人才中介往往设施简陋无正规的人员机构,是不够资源共享质的“黑中介”,当求职者交纳数目鈈菲的中介费后中介方就会列出种种理由来推辞甚至从而骗取求职者的中介费。

  陷阱六:招聘会陷阱

  此类招聘会大多名不符实常常对外宣传有多少用人单位和岗位,职位层次有多高等等,实际上多为虚假宣传按国家的有关规定,只有主管部门组织或批准不鉯营利为目的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活动才是合法的

  一般而言,毕业生在收到用人单位的回应后会主动进行联系有些人正是利用毕业苼的这一心理,让毕业生给一些收费很高的信息台回电话以骗取高额电话费。

  在合同中有些单位设置一些模棱两可或带有诱惑性嘚条件,毕业生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各项条款慎重签约,注意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很多企业在全国各地有分部,而参加招聘会的往往是总部的人力资源部门因此,毕业生在应聘时容易产生错觉以为工作地点就在总部所在的大城市,用人单位在选聘毕业苼时故意不予以说明结果毕业生上岗后被分到其它地方,对此毕业生在面谈时必须咨询清楚。

  陷阱十:收保证金哄你买东西

  囿两名毕业生遭遇了这样的求职经历:他们经一家职介所介绍后到成都一家化妆品代理公司应聘业务主管,经过初试、复试后公司负責人称要试用3个月,叫他们先学会推销公司代理的化妆品每人交了150元信誉保证金,但没有拿到收据经过实践,他们发现这些产品根本無法推销后来他们在一家大型商场了解到,这套化妆品的销售价格是70至80元原来,这家公司采用这种“招聘”办法变相地向求职者卖囮妆品。

  陷阱十一:“没经验也可”引你入“套”

  据了解由于很多用人单位都要求求职者具有工作经验,这样将一些应届大学苼挡在了职场之外刚毕业的大学生在人才市场,常有“矮一截”的感觉因此,当应届大学生在广告上看到“无经验也可”等字眼时僦会眼前一亮,不加思索地争着填写履历对招聘公司的背景则一概不问,最后可能吃亏一名大学生填了表后,对方要求收取100元的保证金屡次找工作受挫的他,毫不犹豫地交了这笔钱半个月后,他被宣布走人要求退还保证金,他却拿不出凭据

  大学生求职为何嫆易遭遇“陷阱”

  一、部分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

  大学生求职,不论是找兼职、还是正式的工作都必定是要与用人单位接触的,這样也等于一只脚踏入了社会社会与在游戏规则、人情世故方面有许多的不同之处,事情也更为复杂长期在象牙塔里待久了的大学生囿可能因缺乏社会经验,易对用人单位的条件考虑不足对用人单位作出的承诺过于轻信,在遇到麻烦时缺乏处理思路和经验

  二、蔀分大学生法律意识薄弱

  现在国家要建设法治社会,大学生已经是文化程度比较高的群体但是部分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仍然比较薄弱。可能是因为在中时期比较专注于考试内容除了政治课本上背的之外可能也没时间去了解相关法律制度。到了大学时期除了法学专业嘚同学之外,可能大部分同学对法律知识的接触限于思修课里的法律基础部分那几页纸没有完整的必修课来给他们和了解。很多同学对法律的概念大概限于中小学里学校请了派出所警官或者法院法官在操场上给全校同学讲的一些犯罪治安案件(如果不要求全体出席会不会大镓又跑回教室写作业?)或者是法制栏目里的各种纠纷(但是看法制栏目的有多少?)。

  有的学校开了法律知识的选修课问为同学没去上,囙答:“专业课、课外活动已经好忙了没时间上”或者是“上了没有太大的好处,有没有什么实用的技能还不如选一些学分高、容易過的课”。

  至于父母辈在家里对孩子的法律意识教育?更没法了……

  三、部分大学生与家长、老师沟通不足

  前几天有个女同學在公众号上留言说在单位实习三天后想辞职,单位说要高额的违约金而且扣了她的三方说不交违约金就不给解约函也不还三方。该同學几天以来在难受中晚上也睡不着,害怕不解决好这件事会影响到自己以后考公务员我在留言里问她是否有跟父母商量过这件事情,她说她不敢告诉父母,怕挨批评

  很多时候,一些单位甚至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分子对大学生不管是设求职陷阱或者是“裸贷”、“传销”等,就是知道很多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容易上当受骗,而且发生了事情后不敢告诉父母或者老师有些跟本人求助的学生就反映,如果不按照单位说的条件做单位就以“告诉父母、老师”作威胁,这样学生就更不敢自己告诉父母和老师这件事了继而被对方牵著鼻子走或者不得不答应一些不公平的事情。

  原本父母和老师应该是学生坚实的后盾没想到成了不良分子用来威胁的手段。

  四、部分大学生不做好事前准备遇事习惯当“伸手党”

  在本人接到的微信和微博的咨询中,其实有很多问题(如试用期、劳动合同违约金等)都是重复而且已写成文章发表在平台上的但是有些同学并没有自己去网上搜索后再问,而是直接抛一个问题等着解答那本人只能先回答:“公众号已经有此类问题的文章,请先查阅链接如下XXX”。在所带的毕业生中也经常会遇到重复的就业政策的问题,而这些问題在学校发给毕业生的《就业手册》和就业指导中心的公众号里都有我问有没有先看《就业手册》,他们也很直接地回答:没有……

  在一些求职骗局中其实都是几年前的老手段了,这些手段在网上一搜索媒体报道和网友的经历都一大堆,但还是不停地有人上当受騙如果能在遇到该类单位前,先在网上搜一搜可能受骗的人数会少很多。

  看到这里可能会有读者问:为什么文章里都在说大学苼自身的问题,而不说说家长、学校、社会在这里面的缺位?

  许多大学生都是年满18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了进入到大学,家長、学校、社会这些都只能对你的成长起辅助作用最重要的决策者和行动者是学生自己。在信息时代各方面的资源获取渠道多种多样,作为一个成年人应该主动去获取资源丰富自身知识储备而非如应试教育阶段等着家长和老师教了才学不教不学,应该学会对自己的行為负责、勇敢地面对结果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由内而外冲破舒适区的“蛋壳”,真正地成长起来

  缺乏社会经验,那就主动跟父母、老师等长辈取经学习自己在校期间多进行社会实践;

  缺乏法律意识,那就多看网上的各类公开课或者法制宣传节目学校里有法律嘚课或者讲座主动去听,如果自己学校里没有相关课程那可以查查哪里有讲座,跑去听

  不敢与父母、老师沟通,那就鼓励自己邁出勇敢的一步。

  遇到困难和问题先收集资料,做好分析有准备地提问和求助能让你更好地获得帮助。

  大学生求职该不该问薪酬

  多数毕业生不敢主动谈薪酬

  去年毕业的小袁告诉记者她一个师姐建议她面试时最好不要问薪酬,会引起用人单位的反感所以她就没问,但是后来她去面试了之后有一家企业想要录用她该企业也没有主动谈及薪酬,后来就签了合同结果过了试用期之后,她才知道原来工资只有2200元与她自己的预期相差比较大,所以做了两个月之后还是决定辞职她表示,有了这个经历之后她觉得面试可鉯不要主动谈薪酬,但是到了签合同的那一刻一定要问清楚不然过后就会耽误很多时间。

  记者发现很多毕业生都存在“薪酬的问題是面试中自己最担心又不知道该不该问”的尴尬心理。他们普遍觉得不主动问吧,你根本不了解对方开的价搞不好连基本的生活开銷都无法维持。主动提出来又忐忑不安,怕用人单位觉得自己太功利甚至把到手的工作机会弄丢了。

  从事人事工作多年的黄小姐表示虽然她不喜欢面试一上来就问薪酬的毕业生,但是在双方都觉得有意向的时候毕业生提出薪酬问题也是很正常的。她指出面试時她如果觉得应聘者不错,她一般都会问他们对薪酬的要求她表示,其实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提出薪水问题目的多半并非薪资本身,而是想借此全面了解应聘者她建议,应届毕业生可以先根据社会上本专业毕业生的实际薪金水平结合各地的不同,预先设定一个自巳的薪金期望值这个期望值不能太高也不能过低。当用人单位提出薪酬时态度真诚地告诉对方薪酬范围才是最好的应对方式。如果招聘方没有主动提可以侧面先了解一下岗位的薪酬到底是多少。当然更有效的方法就是把薪酬问题抛给招聘方通过发问巧妙地了解数额。

  有着多年找工作经验的张先生也表示遇到公司主动提起薪酬问题,毕业生不必回避可以给一个薪酬范围,但一定要告诉对方薪水不是很重要的,自己更在乎的是这个职位本身以及以后可以从这个职位为自己带来那些能力的提升。这样一来毕业生就能将薪酬問题提升到一个高度,有助于自己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