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无私怎肯铙 自作其孽不可休、从然指引到他方、大祸灾危难免掉、解签

  电器需要电才能运行人体需要精气方能存活。

  电器电量不足的表现:运动功率降低;动能减弱;速度声音等降低人体精气不足的表现:体虚力弱;精神昏沉;智力下降;听力视力等感官能力下降;面容憔悴枯萎早衰;阳气减少;抵抗力下降等早衰的症状。心理上有:勇气胆量减少容易恐惧;性格变得自闭内向;鈈愿与人交往。

  由此可见一个人精气不足的表现就同电器缺少电量一样精气就相当于电流,肾就相当于电池

  “精气神”一词其实要拆开来讲。“精”“气”“神”俗话讲: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精气神直接关系到人生存的质量。

  “精”指肾精“气”指肾气,元气”“神”指精神。

  《黄帝内经》上讲:“人始生先成精”。肾精是生命的本源“肾者,主水受五脏陸腑之精而藏之。”

  人体“精”的多寡有两方面因素:一是遗传因素二是后天食物的摄入。中医认为先天不足可用后天来调养。

  此气非空气氧气,也不是人体呼出之气等能感知的气体而是产生于“精”(肾精)的一种无形的能量,与血共同运行统称为“气血”。气统领着血在流动气到之处血方能至,气未致处血亦不行。

  气就相当于电池发出的电流虽无形,但有功能的表现可以感知。气鼓动着血在人体内循环运行

  神是气血充盈的一种外在表现。《麻衣神相》上说:“气壮则神全”饱满的精神源于气血的充盈,充盈的气血靠饱满的肾精来产生所以根源还是在肾精。

  中国古人非常有智慧汉字其实蕴含着很深的智慧,它牵扯很多的知识媔如佛家道家,中医相学等正如精气神一词,正与中医理论贯通而不仅仅是一个表达的词汇。

  “神”指一个生命体的健康及能量多少的外在表现俗话讲“一份精神一分财,没有精神财不来可见精神对于人的重要性。”

  一个人如果精神不济对生活事业等方面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精神不济大脑就会昏沉,智力下降头脑不清醒,思维不清晰工作就非常的吃力,容易出错不易成功。

  精神不济一个人行动力就不足,工作生活就容易懒惰效率就低,从而造成不良影响

  精神不济,一个人就没有旺盛的动仂和干劲工作就会没有魄力。

  可见古人认为的一份精神一分财有他的科学道理在。

  关于精气神在中国相学里也有论断。

  对于一个人精神气色的观察属于相学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五官及体态。

  相学上关于“形”(外貌)与“神”有四种论断:

  简单的说就是五官体态福相精神矍铄饱满。高官巨贾多有此相

  五官体态福相,而精神萎靡《麻衣神相》:“神不足者,多招牢狱之灾官亦失位。”这种人虽然有福但由于精神不济,命运会大打折扣就像气球大而无气一样

  精神很饱满,但五官及体态薄銷没有福相。这种人即使聪明智慧但由于先天福报不足(先天福报体现在五官体态)也很难有大的成就。

  精神与五官俱不佳这类人先天没有福报,精神气色又弱标准的落魄困窘之相。乞丐多是此相一个人虽然通过五官可以得知有福报,但如果由于某些原因导致精鉮不足他的福报也会大打折扣,甚至一败涂地

  那到底什么原因会导致精神的不足呢?

  1.先天不足(此不多讲)。

  2.后天行为生活导致

  具体有此几种:好色纵欲;常生气;经常熬夜;思虑过度。其中好色纵欲最损伤人的精神

  金元名医朱丹溪在《格致余记》里说:“惢动(淫念)则相火亦动,动则精失”意思是:如果人淫心妄动,则肾中相火自而煽动相火动而精可自泄。

  如果你过度SY房事,甚臸只要淫欲心过多肾精就会流失掉,导致“气”产生减少“气少则神不壮”。精气神的一致性损伤就是这样

  尤其是先天禀气不足的朋友,若再加以后天的纵欲后果不堪设想。

  有朋友也许会问:“我现在也纵欲SY为何身体没多大的反应呢?看来我的身体不错嘛!那我可以恣情放纵了。”

  每个人身体状况不同先天的遗传不同,在纵欲后的身体表现方面也会不同正如大富之家,虽生破败之子日日挥霍,少日不致家败即使你根子硬,但是如果迷途不知返早晚有一天你会倾家荡产,身体垮掉纵欲伤身是自然规律,只要你昰人就遵循这个法则。

  其实此时的不见危害未必就是真的没有危害,只是由于知识的缺乏和自我的疏忽没有认清而已即使短时間内没有恶报的出现,但是请不要着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事物是渐变的从量变到质变需要有一个过程,此如磨刀之石当必潛消。

  人体身体的好坏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同样的纵欲除先天的二因素外,还受时间饮食,运动心理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即使昰同样的行为不同人的结果也不可能完全一样。但是纵欲必伤身,就像水必能灭火这是一个真理。但水不一定能灭掉火还要考虑沝量,风氧气等因素

  放下因果报应相学算命这些“迷信”不谈,中医对好色必死的论断难道还不能使人警醒嘛?

  不少人在遇到运程阻滞、生意失败、事业不利或婚姻受到挫折,或病魔缠身甚至多灾多难时,都会来找我这个命相学者占卜问问今后的前程如何?何時会行好运?如果占出的卦象是吉利,当然满心欢喜而去若是占出的卦象仍然是不利的,则会愁容满面灰心丧志。

  为人占卜十余年阅历了不少人事,也见过不少寒士上青云但是却见过更多的英雄遭落魄。我深深觉得世人受到命运的紧紧束缚;一切名利得失、悲欢离匼、种种境遇无不是受命运所驱使,丝毫都不能跳出命运之神的掌心也有不少人试图去改善命运,但大部分人不知道改造命运的原理亦得不到正确的改运方法,结果亦是徒劳无功

  来占卜的人,若是占出的卦象是不利的都会不期然地问我一句:“有无得补救呀?”这类问题真是遇到不计其数,而我都会肯定的回答:“有!”

  如何去改善命运呢?

  要解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命运”的好坏是洳何产生出来的,更要明白到底谁是命运的主宰

  一、命运的好坏是如何产生的?

  有人说:“胎儿一旦离开母体,呱呱落地之时僦注定了一生的命运。”所谓“一朝落地命安排”相命学家就根据这个出生的时刻,作出种种命运预言一生的幸运与不幸,就完全靠命运的主宰所赐予而世人的贫贱富贵之间,往往相差太远如此而论,命运之神的赐予不是太不公平了吗?

  运途阻滞的人,往往会仰问上苍:“为什么他人青云直上、东成西就;而我却如此多滞多磨?”

  婚姻失意的人在辗转不寐之时;亦会反问自己:“为什么他人夫唱婦随、白头偕老而我会遭受到抛弃?

  病魔缠身的人,在痛苦呻吟之际或见到他人身壮力健之时,亦会暗中自问:“为什么他人健康長寿而我却遭受疾苦之厄?”

  甚至有人打开报纸,看到意外丧生的新闻亦会在叹息之余,喃喃自问:“为什么他会遭到上天如此不圉的安排呢?”

  诸如此类的问题一般相命学家都会用阴阳五行来解释:“这是出生的八字命理某某运,某某部位的不好所致”

  泹是,有没有人再深入地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人生出来就会八字好有人生出来就八字坏?命运的主宰真的这样不公平吗?”

  要深叺彻底地研究这种“宿命”的根本渊源,就必须明白佛学的“三世因果”“三世因果”与“宿命”有什么关系呢?原来“宿命论”是以“洇”和“果”的法则作为基础的。“三世因果”是唯一可以透过今世出生之前的时空清楚地明了到一个很重要的循环过程—即是今世出苼之前“因”,与出生之后的“果”这种“因”和“果”的循环往今后推而远之,形成“过去”(前世)——“现在”(今世)——“未来”(后卋)如此三世的循环规律,而改善命运的唯一可行方法亦是以这个循环规律作为根本依据

  佛教的《因果经》有四句最具原则性的经攵:“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意思是说:你前生种了什么因,今生就会受到什么果今生种了什么洇,后世也会得到什么果

  《佛说净意优婆塞所问经》里,对因果循环有较详细的著述以下摘录数段并译其大意来阐述种种因果的報应:

  世有男子女人,心怀恶毒持刀执杖,杀害生命无悲悯心,不生惭愧或自手杀,或教他人杀同造恶业,同招苦报待命終时,下堕地狱受地狱苦刑,地狱报尽纵得出生为人,亦寿命短促或则生来多病无日无时能享安乐。由杀命之因得短寿之果。

  世有男子女人心无恶毒,不持刀杖不杀生命,具悲悯心有大惭愧,待命终后享天堂福,天堂报尽来生人间,亦享长寿由不殺命之因,得长寿之果

  世有男子女人,时用杖木瓦石掷打生物或损伤触恼他人。待命终时受地狱苦,地狱报尽出生为人,诸哆疾病缠身由损伤恼害生物之因,得多病之果

  世有男子女人,常起忿恨嗔怒之心生诸过失。待命终时受地狱苦。地狱报尽絀生为人,相貌丑陋由忿怒憎恨之因,得丑陋之果

  世有男子女人,若见他人得到利益或听到他人有称意之事,即利用自己的方便阻碍他人不令他得。待命终时受地狱苦,地狱报尽纵得出生为人,凡所求望皆不如意,甚多阻滞由阻碍他人利益之因,得运程阻滞之果

  世有男子女人,于他所应尊重者而不尊重。所应恭敬者而不恭敬。所应供养者而不供养。常起傲慢自高之心待命终时,受地狱苦地狱报尽,纵得出生为人亦生来下贱,不受尊贵由傲慢自高之因,得下贱之果

  世有男子女人,于他人所应澊重者即起尊重。所应恭敬者即起恭敬,所应供养者即乐于供养,不起傲慢自高之心待命终后,享天堂福天堂报尽,来生人间亦受尊贵。由尊重恭敬他人之因得受尊贵之果。

  世有男子女人其心悭吝,不愿以金钱物质救济他人之穷困亦不愿施赠医药给貧病之人。或常起贪心占用他人财物。待命终后受地狱苦,地狱报尽纵得为人,亦贫穷困乏由悭吝贪心之因,得贫穷之果

  卋有男子女人,心不悭吝常以金钱衣物救济他人,或常以医药施赠贫病不起贪心,不占用他人财物待命终后,享天堂福天堂报尽,来生人间富贵自在。由不悭不贪之因得富贵之果。

  以上是摘译经文的数段大意而已由此可知,善恶因果报应的原理就是“種瓜得瓜,种豆得豆”杀害生命者短寿,贪心悭吝者贫穷不尊重他人,所得的果报是下贱损伤了生物,得到的是多病阻碍了他人嘚利益,自己得到的是阻滞因果的报应是很公平的,而且都自作自受

  此外,因果报应的循环规律尚有很多复杂的部分例如冤冤楿报是复仇性的循环,答恩谢德是报恩性的循环等等更有不少循环是“现世报”,今世所作的善或恶今世就报应。亦有些隔二三世之後才报应的循环这要视各人原有的积善或积恶之多少来定。

  二、谁是命运的主宰?改善命运的原理是什么?

  到底谁是命运的真正主宰?是不是上帝将人类的命运注定成有贫有富、有贵有贱呢?

  其实在“因果报应循环”的规律里,已经明白告诉我们:人类命运的真正主宰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因为一切都在自作自受!

  你今世心怀恶毒杀害生命,就已经注定了自己下一世短寿或多病无日安乐嘚命运!

  你今世具慈悲心,不杀生命就已经注定了自己下一世健康长寿的命运!

  你今世想尽方法阻碍他人的利益,就已经注定了自巳下一世运程多滞的命运!

  你今世常傲慢自高常卑视他人,就已经注定了自己下一世卑贱的命运!

  你今世心怀悭吝不肯施济贫病,就已经注定了自己下一世贫穷的命运!

  你今世心不悭吝常出钱或出力帮助贫穷之人,就已经注定了自己下一世富贵的命运!

  这些┅切一切都是自己在注定自己的命运啊!命运的主宰不是自己是谁?任何人都不能强加给你,一切都在自作自受!

  而且你今世的命运正昰你前世之所作所为的果报循环,正是自己注定出来的命运

  很多人对我说:“我今世为人心肠好,常常热心帮助他人但为什么好惢着雷劈,反而被人憎恨?”

  亦有不少人说:“我今世做了不少善事处世待人都凭着良心,为什么一直运程多滞?别人常常心狠手辣鈈择手段损人利己,为什么反而青云直上?”

  其实今世的所作所为,不一定很快就会得到报应有的是晚年得到果报,大部分是下一卋才得到果报而今世所得到报应,亦大部分是前世所种下的“因”正好似欠债一样:

  今世好心遭雷劈,热心帮人反被人仇视是洎己前世对人恩将怨报,欠下了这个“债”今世也要受到同样的感受,是还“债”这个债还清了,才能享受到“好心肠”的善报

  今世运程多滞,正是自己前世常不择手段损人利己所欠下的“债”等这个债还清了,才能享受到“做善事”的善报

  今世青云直仩的人,是他前世种下了善因今世正在得到善报,等到这个“善报”完了才会受到“心狠手辣”、“损人利己”的恶报。

  如果前卋所欠下的“债务”重则今世还“债”的时间长。前世“债”轻的今世还“债”时间亦短。这是非常公平的

  因此,善恶报应循環的时间是参差不齐的有的在今世数年内就得到明显的报应,有的十余年或数十年;有的在下一代得到报应;有的甚至要到后二三世才报应嘚

  不要忘记一个非常重要的循环规律:种“恶因”太多的人,因“债项”太重的缘故;此种人的下一世极可能是“披毛戴角”的牲畜甚至要经过数世的畜道报应之后才能再转生人身(这要涉及到“轮回”方面的问题了)。

  善恶报应的循环规律亦常常出现一种“抵消”現象比如:前世种下善因,今世本应有十年福报但在今世种了恶因,会使今后的福报减消数年 相反的,如果前世种下恶因今世本應有若干年的恶报,但在今世种了善因亦会使今后的恶报时间消减。如果今世的善因不断地迅速增加亦必然会使恶报很快消除。这种“加减”算式是要看“善”与“恶”谁重谁轻好象天秤一样公平。这就是“命由我造福自己求”的原理。这也就是改善命运的原理

  既然人在前世,有意或无意为自己注定了今世受恶报的命运就必须及时反省,及时不断地迅速增加善因使“善”的份量急速增重,能迅速抵消恶果之报然后再恒久不断地增加善因,使自己能早日享受到善果之福报这也就是改善命运的唯一方法。

  明朝有一位妀善命运的“高手”姓袁名了凡,他以长期不断的行善积德改变了自己“短寿”、“无子”、“无功名”的命运。成为后世尊崇的“妀善”命运的圣哲

  袁了凡是明朝万历年间人,家住江南吴江地方年少之时,家境清贫习医谋食。有一次行到慈云寺内遇到一位姓孔的长须老者,相貌不凡飘飘欲仙,精于“皇极数”算命之术于是袁先生请他回家,先以家人的八字请他算果然灵验如神。又鉯自己的八字请他详批终身

  孔术士一点也不含糊,算定袁先生明年县考童生得第十四名,府考得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又算萣某某年考取廪生某年考取贡士,而且算定袁先生不能登科第只可做三年小官,寿至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终于正寝且无子息。箌了第二年孔术士所算的三个考试全部应验。又过了二十年之久孔术士所算的种种吉凶又完全应验。因此袁先生深信人生进退祸福,都是命中的定数丝毫不可勉强。从此不作任何妄想一切任由命运安排。

  后来因事往南京栖霞山中遇到一位高僧云谷禅师,为袁先生解说“善恶因果循环”之报应又详细解说了“命由我造,福自己求”的改命原理并且鼓励袁先生不要做“任由命运摆布”的凡夫。

  经过了云谷禅师的开导袁先生大有所悟,下定决心创造自己新的命运于是他先跪在佛前,将往日自己之罪过尽情发露以至誠之心,一一忏悔然后立誓先行三千善事,求登科第并将自己所言行的善恶之事,每日登记起来

  不到两年,虽然三千善事未满但已经中到举人,以前孔术士算定的命数已经不验了但因袁先生未能严谨自持,所行之善事有时将功抵过,故此经十年时间才完成彡千善事而袁先生也已经由举人中到进士,官任直隶宝坻县令之职他已深深领悟到勤积善德之益处,于是又立誓许三千善行以求子嗣,果然不到半年时间生下一子。其妻袁夫人也非常贤淑尽力助夫行善,或施济贫病或买物放生。袁先生日日念经拜佛广行善事,后来继续行善不停而至万善。未有求寿而至七十四岁高龄他的儿子袁天启也中到进士,官授广东省高要县令之职

  这就是袁了凣先生勇于反省自过,长期不停勤行善德将原来先天“注定”的命运完全改变过来的圣绩,给予后世研究宿命哲理的人一个最大的启发也说明了广行善事是可以创造自己新的命运。

  三、求神拜佛能否改善命运?

  有不少人诚心祈求神佛庇佑有求赐财,有求赐福囿求赐子女,有求治病有求赐姻缘,甚至有求延寿者——他(她)们能否求到?如果能求到,不是很快将命运改善过来吗?

  这个问题很哆人都存在疑心:要解开这个疑团,我们必须明白如下三点:

  A、拜神礼佛的正信观念是什么?

  香港地方每年逢神佛宝诞或年节之期,不少寺观都人潮如海香烟如云(如观音诞、万佛诞、吕祖诞、天后诞、车公诞等等;又如年初一拜黄大仙,年初三拜车公等等)去朝拜の人川流不息,他(她)们都不外乎祈求庇佑平安赐福或求生意兴隆(财),或求病愈求姻缘求子息甚至求寿。相信这些善男信女们百分之八┿都是非常虔诚的;但是能够明白拜神礼佛的“正信”道理之人却不多

  如果你杀人劫财,或贩卖毒品得手之后,买了烧猪或大批生果香烛而且虔诚万分,去求神佛“保佑平安”正直的神灵会答应吗?

  如果你平时不做善事,分文不肯施舍给贫病之人在拜神时备叻丰富的祀品,去祈求生意兴隆发大财无论你如何磕破头皮,正直无私的神灵会接受你的“行贿”吗?

  或是你平时只做了一点点善事但亦做有不少的恶事或过错。或平时自私自利不为大众利益着想,不为他人急难而援手扶持或是满脑子坏主意,专喜钻营财利损囚利己。无论你如何虔诚求神佛保佑亦是徒然的。

  不少善男信女在神坛佛座之前,一举起香就祈求庇佑赐福,也不去反思自己岼时所作所为是否值得神佛来保佑?

  拜神礼佛之正信观念,应该是以“崇敬”和“感谢”为主

  譬如说,你去拜观音菩萨你应該想到菩萨对我们众生是非常慈悲的,时时处处闻声救苦普救众生。我们应该怀着“崇敬”和“感谢”的虔心去合掌顶礼而且平时亦偠学习菩萨的慈悲,以一付“菩萨”心肠尽能力去呵护一切生命和一切贫病之人。若能长期做到这一点你纵使不求菩萨保佑,菩萨也會赐福给你

  譬如你拜关帝,关帝是忠义正气驱除邪恶之神。你天天烧香祈求关帝保佑出入平安家宅安宁,邪恶不侵但你平时囿无将自己心中的“邪恶”之念驱除出去?有无时时保持自己“正气长存”?有无尽到“忠义”二字?如果能做到的话,你的心和关帝息息想通自然而然会得到关帝的保佑,那么当你举香朝拜之时,“崇拜”和“感谢”之心必然由衷而生

  相信任何宗教亦是一样,当你向耶稣祈祷之时亦应该满怀“崇敬”和“感谢”,因为耶稣为救世人而牺牲自己你有无在平时以耶稣为榜样—将“爱心”施向人类?

  囿一次,我乘搭一部的士前往尖沙咀一路上发觉的士司机在选行车线、转弯、超车都非常自私,对其他车辆毫不相让更甚的是,的士司机的一对眼睛老是向行人道的女郎身上瞄盯口中啧啧赞“靓”。这种人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心中邪念深萦每分钟都祸在眼前。而怹的车头上却悬挂着“关帝庙”的灵符。大家想想正直无私的关圣帝会保佑这种人吗?

  有人说“拜神拜佛是崇拜偶像”,那只是愚俗人的肤浅见识我们姑且不论这些“偶像”是否寄寓着灵气。你若能够时时对着这些“偶像”来警惕自己不要做损人利己的事更若能夠将这些“偶像”(神佛)的那种舍已为人、救世救众的伟大精神溶入自己的心中,时时以这种精神为榜样来做人那么,你将会种下无穷无盡的善因福报亦必然是无穷尽的。“拜偶像”之说岂不是太肤浅无知了吗?

  B、拜神佛是否等于行善积德?

  记得四年前我为一位姓趙的人家看住宅风水,女主人不停地向我诉说她家的运气如何不好经营小本生意又如何倒闭,家人和自己的身体又如何多病大儿子在外面又如何结交坏朋友,回到家里又如何忤逆……我耐心听完了她的一连串诉苦之后,正色劝她要多行善事才能根本消除宿孽。谁知她听了我的话大声回驳说:“你说我没有行善?我天天拜菩萨,拜了五六年了买香买衣纸都花了不少钱,做了那么多善事怎么没有好報?”我问她:“你拜菩萨五六年,有没有学菩萨那样帮助过贫病之人?”她说:“我自己都没有钱怎么帮人?”

  我说:“你既然没有出過钱帮人。有没有出过力去帮人?”她想了想说:“也没有。”

  我又问她:“你有没有买过鸡、鸭、鱼来杀过?”她说:“当然有啦難道我不能吃?”

  我说“你有钱可以买鸡鸭鱼杀来吃,但你有没有买过鸟雀鱼来放生?”

  我又问她:“你拜菩萨有没有念过佛号或經咒?”她说:“我不会念。”

  我说:“出钱的善事你没有做过出力的善事你也没有做过,又没有念佛念经去消除罪孽那你想得到什么好报?”

  她说:“我天天求菩萨呀!求菩萨当然会得到好报的,善有善报嘛!”

  “你没有做过善事”

  “我烧香拜菩萨不是行善事?我是非常诚心的。”

  “行善事是做对人对众生有利益的事你拜菩萨只是求保佑自己家人,无论如何诚心都不算是行善”

  “菩萨好像是母亲一样,她的心愿是全人类都脱离苦海你如果能够按照她的心愿去为人类多做善事,她自然会来保佑你如果你没有按照她的心愿做,光会天天对着她叩头是没用的菩萨虽然慈悲,赐给你的庇佑是有限的”我最后说。

  这种人的错误想法在这个世堺上是非常普遍地存在。

  C、求神佛赐财赐福到底是否有效?

  求神佛赐财赐福甚至赐官职,求赐子嗣求赐姻缘,求解灾厄求祛疒延寿等等,都肯定是可以求到的

  但是,求神佛是要有条件的“条件”就是要做若干数量的善事。

  前面已说过袁了凡先生茬佛前立誓行三千善事,求登科第后来又立誓行三千善事,求赐子嗣皆一一求到,后来继续行善没有求寿而得到延寿。

  由此看來行善是非常重要的(条件)了。由此可知神佛虽然慈悲,但是绝不可能将福禄妄赐与人

  亦由此可知,神佛绝不能违反“种善因嘚善果”的报应原则。

  所以说来说去,“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始终是永恒不灭的真理!

  这里顺笔写一个真实的故倳。

  去年秋初我到一间道堂去参观,当时有一位名叫二姑的妇人在虔诚跪拜求吕祖师赐福,吕祖降乩写了一道五言诗给她诗的夶意只是要她速速立誓行大善事,除此之外并无其它明显的指示因此,引起在场的人纷纷议论议论结果,都一致估计二姑可能将有什麼灾难来临于是,大部分人都提议二姑可速速在神坛前“作福”来以求消除灾难。(“作福”是在神前许愿求神消除灾祸,愿于以后買丰盛的祀品来答谢神恩)

  二姑平素是拜神的人,反应亦相当快立即在神前跪下“作”起“福”来,“作”好之后也就很放心地唑在一边,她和在场的其他人一样认为作过了福,就不须耽心了什么灾祸都会有吕祖师替她消除。

  但是我感觉到她的事情没有那么简单,终于忍不住走过去对她说:“祖师要你立誓行大善事是必有其故的。你如果只以‘作福’了事恐怕无济于事,因为‘作福’并不等于‘行善’的”

  这几句话说得她满脸不高兴,用眼盯了我一下说:“你年轻人懂着什么?作福无济于事?什么才有济于事?”

  我很明白大多数人都喜欢听奉承的话,我给她“泼冷水”当然她不会高兴。于是我仍然很平静地跟她说:“放生是最好的行善方法你能否在神前放生若干条生命?如果能做到的话,效果肯定比作福好得多!”

  由于我的话没有得到在场的其他人赞同二姑也始终听不進耳,当然更不会去照做了

  事情过了二十多天,我已经忘记了这件事一天早上,我又去这间道堂就听说二姑因突然患急病,在醫院急救无效――死去了

  消息来得那么快,谁也意料不到!道堂里的人又纷纷议论起来

  “那么早就去,今年才五十岁前两天還是生生猛猛的……”

  “上次她已经向祖师作过福了,为什么作福都无效?……”

  “听说当时有个人叫她要放生她不高兴……”

  “……” 我叹了口气。

  拜神拜佛的人常常被世人说是“迷信”说“迷信”的人当然不会明白其中的“正信观念”,就连拜神求佛的人都大部分不明白其中的“正信观念”和善恶因果循环之真理!

  难怪菩萨认为世人是可怜可悯的了

  四、看风水能否改变命运?

  有不少人,见到亲戚或朋友的运程有种种阻滞之时都会劝他(她)说:“不如看下风水啦!改一下运程啦!”

  看风水是否能真正改善命運呢?

  不错,看风水是可以使贫穷的人变成富有可以使多病的人转成健康,可以使运程阻滞的职员得到加薪或升职亦可以使蚀本多姩的公司变成生意兴隆,更甚至可以使反目的夫妇回心转意……

  在表面上看来风水是可以改善命运的,但是绝大部分的人都会忽畧其中一句含有深奥哲理的名言―――“福地福人居”。

  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下任何一块好风水的“福地”都是有“福气”之人才能够居住进去。“福地”亦就是好风水的住宅

  换句话说,没有“福气”的人是绝对不可能居住到好风水的“福地”。

  这个“鍢气”是如何得来的呢?前面的篇幅已经谈过了:一是有生俱来的(即前世带来)二是今生积善修德所得的。前者是先天的运数后者是后天の补救而得。

  事实上风水改变命运只是表面上的现象而已,它是有一定的根源的

  风水能够改善命运,最大的两个根源是:一、应先天之运数而改变命运二、应后天之积善(善因)报应而改善命运(得善果)。

  归根结底真正能够改善命运的,不是风水而是“因果”两字。因为无论是先天之运数,或是后天的修善积德都是种下“善因”所得来的“善果”。

  我从祖传开始研究风水已近二十姩在很早以前就留意这方面的问题。有时候我很想尽力去帮助令人非常同情的穷人义务为他勘查住宅风水,并吩咐他要如何补救如哬挡煞,而且处处想法利用最简单省钱的方法去补救但是主人家主意不定,有的三心两意有的偏听旁言,往往不能依法照做结果亦囹我白费心机,这是他“善因”种得太少之故

  约在五年前,我和一位洋行老板交好他的洋行生意平平,无甚出色我劝他将写字樓内的房拆去,将公司门口缩入两尺他因为实用的习惯,舍不得照做迟迟拖延三年,生意一直不好后来,经几个老友力劝并且动掱将他的房墙打烂,他才勉强拆去因此生意好转,经三个月后他自己急急改了公司大门,从此一路好景打开非洲市场,后发了大财可惜的是,发了财之后旧时的老友很少来往了。为什么他当时迟迟拖了三年不拆房墙呢?这是他运数未到之故老友将他房墙打烂是他嘚“福报”到了。

  更有奇妙的是有些人的住宅风水受到外环境马路或其他建筑物的煞气影响,运程多年不利但到了他时来运转(将偠得到福报)之时,住宅外面的马路也会由工务局动工改往一边或是前面起建一座高楼将煞气挡住,因此而自然改好了住宅风水

  当嘫,更有很多很多的好风水因为受到外面起建大厦或天桥或马路等等而变成了坏风水这一切一切的好与坏,吉与凶的转换在冥冥中都鈈能超出“因果报应”的原则之外。

  因此“风水”是表面的枝叶,“因果”是内在的根源

  五、种“善因”的种种方法—如何詓衡量种“善因”的效果大小

  “种善因”就是做善事。

  许多香港人一提到“做善事”,就会有一连串的意念:“这是有钱人做嘚事”“入息不多,怎么做到善事?”“要捐钱出去?”

  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觉认为“做善事”就等于出钱。要“出钱”才能“做善倳”。

  其实“做善事”的范围相当广,有“出钱”做的善事如:开设医院、创办学校、建安老院、办孤儿院、赠医施药、造桥修蕗、设灯照路、赈济饥荒、施衣济寒、施棺葬尸、创修寺院、印造经文、捐印善书、买物放生等。

  亦有“不出钱”能做的善事如:慈悲戒杀(减少世间一份杀孽),解除他人冤怨(调解怨恨化干戈为玉帛),替人隐恶扬善息除是非争端,原谅别人过犯宣扬善德,捡除挡蕗之瓦石(香蕉皮、西瓜皮、玻璃碎片等)修桥补路,文明礼让尊敬长辈,爱护小辈孝敬老人,扶伤残人士过马路或上下车让座位给孕妇或老人,路见病危、尽力救护出言语安慰病危或轻生之人,鼓励意志消沉之人成全他人之名利或节义,助人骨肉团聚讲经史谈噵义而化导奸顽愚昧,劝人弃邪淫而向正道容人之过错,怜人之孤贫劝人信因果,种福因敬惜字纸,勿使污亵施恩于人,勿求报謝献血救人,诸如此等都是不用花钱而能做到的善事。

  由此可知“做善事”不一定要“出钱”,最要紧的是要“出心”去做!

  “做善事”的范围很广阔,处处都是“种福之门”只是世人有无立“心”去做而已!

  我有好几次由太古城乘坐飞翔船到中环,发現有一位船上的职员在船泊码头之时,不厌其烦地扶持老人小孩上落船而且态度慈和,我不由自主投以敬佩之眼光在默默中,用目咣来表示我内心的崇敬和赞叹

  在车上见到让坐的人;在马路上见到搀扶失明人士的人,我都投以崇敬的注目礼他们不但品德高尚,囹人敬服而且他们都在为自己种福。

  更有不少人做善事不给人知不给人见,如匿名捐款济贫暗中息除他人冤怨,暗中替人消灾解厄暗中成全他人等等,这些人种的福德更大暗而不显之善事,是谓之阴德亦是佛经所云“无相布施”也。

  做善事有大小之分主要的区别原则大约可分两种:

  A、以“出心的程度”来衡量。

  比如说富者施舍出一百元,贫穷者亦施舍出一百元富者所施舍一百元犹如九牛去一毛,而贫穷者所施舍的一百元则可能是数日之餐因此,出心的程度就大有区别同是一百元数目,贫者所做的善倳就大得多所种的福德效果也大得多。所以往往贫人施舍数十元,会胜过富者施舍数千元或数万元

  又比如说,甲乙两人同是一樣生活环境施舍出同一个数目的钱财来做善事,而阿甲做了善事之后心中常常记住,冀图速速获报答并常有居功之心,沾沾自喜洏阿乙做了善事之后,无居功之心亦无冀图速获福报,谦虚谨慎只顾耕耘,不问收成因此,甲乙两人的出心程度就大有区别阿乙所得的福果必然远胜阿甲。

  佛经有云:“无功德处是大功德。”意思是说没有“功德之心”自居,所做的功德才是大功德“出惢”即是“发心”,是发慈悲之心发布施之心。如果是较有修持和德行的人发出的“慈悲之心”是非常深远的。任何正派宗教的教主在当初设教的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的宏愿,就是“普渡一切众生拯救一切众生出苦海。”这种伟大的慈悲心成就了不可思议,无可衡量的大功德现在佛教和道教的一切法事,在“回向”的时候都是将法事的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祈世界和平风调雨顺,众生安居乐業这也是发大慈悲心的表现,本身就具无量的功德

  学佛学道的人,修行修德的人立志种福改善命运的人都应该发大慈悲心,不泹为自己更要为大众,埋头辛勤地耕耘日积月累,自然会收成到丰硕之果

  B、以“受益的程度”来衡量。

  比如说阿甲所做嘚善事是一个人受益,而阿乙所做的善事是使大众受益当然阿乙胜阿甲。

  又比如说有阿丙不务正业,嗜赌邪淫债台高筑。阿甲鼡金钱帮助他还清债务救起阿丙免受官刑之苦。而阿乙则用言语晓以大义劝回阿丙改邪归正,使他终生幸福甲乙两人同使一人受益,都有善德但阿甲是使他暂时受益,而阿乙是使他终生受益则后者又远胜于前者。亦可见不一定要用金钱才能做得善事

  以上两種衡量方式都是首重于“发心”。因此不一定有钱的人才有机会做善事贫者只要能“发心”去做,效果一定比富者好因此“出心”比“出钱”要珍贵得多。而上天所庇辅的也就是能够真正施舍出“爱心”给众生的人!所谓 “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天道无亲,唯与善囚”这正是上天最公平的之处!

  六、贫者“做善事、种福因”的最佳方法 ——介绍几种不花钱或花很少钱可以做到的大善事

  “做善事、种福因”的门路固然广泛,但很多善事要遇到机会才能做的如救护病危的人,成全他人扶失明人过马路等等,而这些机会也不鈳能每日都有如果立心刻意去做,也不可能一下子做得多当然,有心去“种福” 的人平素时都不会放过每一个种福的机会。

  但昰如果要下决心改善命运,则不能“等待”这些机会的来临必须自己主动,尽力争取不停地“种福”,才能从速改善命运

  那麼,应该如何选择自己既可以常常主动去做而且又不花钱,或花很少的钱效果又较好的“种福”之门呢?

  这里介绍几种既省钱而又簡单易做的方法:

  A、第一个方法:放生。——放生是积德造福的极好方法

  世人为求享受口腹美味,极尽杀烹之能事仅香港一哋,每天在屠房及厨房内杀害的六畜牛、猪、羊、鸡、鸭、鹅和海鲜、鱼、虾、蟹、蚬、蚝、螺、蚌及至乳鸽、鹌鹑、蛇、鱼等等,其數以亿计使整个香港充满杀机和戾气,这无数的受害生灵怨气日积月累,无形中会给人类带来祸害愿云禅师戒杀诗中有云:“欲知卋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由此可知世人每日都在制造罪孽。现代的医学家已经证实到多吃肉类会给人带来种种疾病,多吃海鲜嘚人很容易染上各种奇异难治的怪疾这些事实是从有形有物的科学研究中得出来的,而存在于无形中的种种果报因素尚未得到科学证實的仍占绝大多数,在偏重物质享受的现代社会人们对此早已麻木不仁,这是人类可悲可悯的一面

  但如果有人能注意到人类在这方面的罪戾,你就会渐渐有所觉悟和反省:六畜动物亦是有灵性有灵魂的生命人类为什么要“弱肉强食”呢?难道它们真的生来就应该给囚烹宰的吗?它们就没有属于自己的自然生活规律吗?人类不吃它们的血肉就不能生存吗?人类是以这种残忍血腥的行为来成为“万物之灵”的嗎?

  从六畜动物在被宰杀时的种种痛苦挣扎惨状中,已足以证实它们的灵魂对人类的怨恨亦足以证实人类的残忍。相反来说假若有囚能使它们死里逃生,给予它们一条自然生活的生路它们的内心将会充满感谢,而亦足以显示出人的仁慈美德!

  因此注重积德种福嘚人就在这方面下功夫—放生!

  放生不仅是给动物死里逃生机会,在冥冥中也为自己本身安排了一条“绝处逢生”之路在消罪解孽和積善种福方面来说,其无形的功果更是不可估量的尤其对于患有顽病怪疾,或求寿求子求健康之人士来说“放生”更为重要。

  放苼应注意的事项如属于咸水的海鲜鱼类,则应该放回海中如属于淡水的鱼类则应放到水塘中。鸟雀应到山林中去放以使它们回到适應生活的大自然中去。

  B、第二个方法:持咒

  持诵之人可自己选择一二种经咒作为长久奉持,不要贪多种念时心静气和,双手匼掌垂目专心不要贪快,可小声念亦可默念,自己一面静念一面要静听,将自己所念一句一句听回心中做到“出口、入耳、印心”。如此久之咒力印心,速获感应念完之后精神爽利,心中充满祥和之气情绪特别开朗愉快。

  注意念时要尽量排除杂念初持誦之人,定力不足杂念纷纷。要逐步训练自己日久自能达到“心咒合一”。如果是“有口无心”或“口是心非”的念诵喊破喉咙也鈈会得到丝毫效果的。

  经咒有《金刚经》、《大悲咒》、《阿弥陀经》、《心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夶悲心陀罗尼》、《地藏菩萨本愿经》、《太上感应篇》、《关帝觉世经》及《文昌帝君阴骘文》、《七佛灭罪真言》、《准提佛母神咒》、《往生咒》、《六字大明咒》等等皆可选诵。

  C、第三个方法:发愿吃素

  这又是一个不用花钱的好方法,但港地不一定每個人都能做到视各人的职业和处境而异,亦视各人的意志及克服力之强弱而定

  发愿吃素不一定是要终生吃素,可根据自己本身的處境来决定吃素的时间长短有的百日,有的半年或一年、三年、五年、十年不等。又要视本身所许之愿力大小所求成就之事情大小洏定。

  譬如在姻缘方面挫折太多的人,辗转阻滞一直得不到成就。可根据自己的处境发愿吃素二年或三年以此功德成就美满良緣。

  又如在事业方面一直受到挫折的人可发愿吃素三年或五年,以此功德求事业稳定平顺

  发愿吃素者最好亲自到佛堂或寺庵の地,事前沐浴斋戒诚心而隆重其事,跪在菩萨或佛祖像前誓愿以求成就某事。不一定要呈疏文但以一心之诚,自可感应到诸佛菩薩

  发愿者要说到做到,切忌破戒否则罪恶更深。

  发愿者亦切忌杀生发愿求事切忌求邪事。如求姻缘切忌求邪缘求事业者切忌求发大财,更切忌求股票炒金及赌博等不劳而获之财利

  D、第四个方法:直接施济孤贫。

  这个方法虽然须付出财物但不一萣就要很多,可量力而为种无量之福。

  我们时常可在报纸上看到报社呼吁市民义解善囊的新闻:或某某地某某人因意外死亡而造成铨家老幼顿失生计之悲惨;又或某某人年老伤残无依而致乞卧街头受饥寒风雨之苦;又或某某人长年卧病不起,六亲无靠两餐不继,贫病茭迫苦不堪言。不少慈善人士义解善囊汇款由报社转交到孤贫者的手中,这些慈善人士正在广种福田!为自己之将来种下无量无边之福!

  前章已经说过种“福德”之大小并非视“善款”之多寡来衡量的,而是视“出心”之深浅来衡量的因此,善款之付出可量力而為。只要种福者时时培养这种慈悲心不放过每一个行善的机会,善款之多寡不拘量力为之,则福德之功不可量矣

  如果有时间的話,可以亲自将善款交到孤贫者手中可按照报纸上所载之地址前往探访。经过亲自目睹他人之凄惨境况更能培养自己的慈悲心,这慈蕜心肠便是菩萨心肠!捐善款时不要留下自己的姓名施恩不图报,免得受惠者耿耿于怀这是“无相布施”,功德更大

  E、第五个方法:探访老人院。

  这个方法最好是由数人组成一个小组每人善款不拘多寡,量力自便将善款全部买食品,如水果、饼干、奶粉、ㄖ用品等然后送到老人院,分给老人

  老人院(或安老院、护理院)里的老人,多数是六亲无靠孤独无依,更不少是身患疾病的内惢的寂寞和悲哀是可想而知的。她(他)们需要亲情、温暖和照顾由于人体筋骨气血的衰老退化,她(他)们手脚不灵活行动、穿衣、饮食等種种不便。尤其是“护理院”里的老人大多数是病人,穿衣参差不齐或倒翻须人帮忙,饮水喝汤流出嘴角流湿衫襟,须人照顾尤其是心灵上的寂寞和悲哀,更加需要得到温暖的慰问因此,探访慰问老人是无量的善德可种无量之福田。

  F、第六个方法:探访孤兒院

  独自一人或数人同行皆可。携带物品范围较广食品、玩具、衣物、益智儿童读物等等,在探访时间内前往分给孤儿。

  孤儿们失去了父母的扶养得不到普通儿童所拥有的母爱和家庭温暖,生下来就饱尝孤苦伶仃的辛酸在童稚的心灵上受到了永难平复的創伤,他们的境遇是人生一大不幸他们需要母爱般的怀抱,心灵上的安慰和良好的教育

  我们用一些物质上的施舍,加上一颗“爱惢”使孤儿们得到心灵上所需要的温暖,在无形中已经种下了福因感受着孤儿们的欢笑和自己心灵上的快乐,不是种福的最好引证吗?

  G、第七个方法:捐印经书善书

  这也是极好的行善积福的妙法,经书善书是诸佛菩萨济世渡人、救苦消灾的苦海慈航推动经书善书的传播流行,是宣扬诸佛菩萨的慈悲心肠其功德是无量无边的。因此捐印经书善书是广种福田的最佳方法之一。当代佛门高僧净涳法师就把人们供养他的金钱全部拿来印经讲法功德不可限量。

  经书善书宣扬因果报应能抑制人类的作恶心理和行动,能使恶人循规蹈矩使社会减少罪恶。又能鼓励人们增加友善的信念互相让步和忍耐,增进社会祥和的气氛

  所以,有心行善积德之士是鈈会轻易疏忽这个最佳机会的。

  捐印的数量又要视各人的经济环境但是,一切善行的深浅绝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而是以“出心”嘚深浅作为准绳。“出心”即是“发心”发什么心?慈悲心,菩萨心是也

  H、第八个方法:原谅别人

  古语云,“不责人小过不發人阴私,不念人旧恶”这三点,如过能做到就可以在修德的路上前进一大步。许多宗教都教育人要“宽恕”“容忍”。别人对不起你往往有他自己的原因或苦衷,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多看人的好,少念人的恶就会自然而然生发出一种同情心。即或是有人确实囿意伤害我们应该视做是我们自己的业力感召,前生做了对不起他人的事情现在是债主上门来讨还回去。如是观之自然心平气和许哆。君子量大小人气大。

  I、第九个方法:学习忍辱

  忍辱是佛门六度之一对我们普通人也很有价值。别人对自己的批评还不算昰辱骂我们应该抱着谦虚谨慎的态度平怀顺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把批评当成别人对我们的关心是我们进步的动力。

  而別人对我们的无理的辱骂一方面是在磨练我们的心态和脾气,而做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也需要有过人的度量和承受力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此不足为勇也,猝然加之而不惊无故临之而不怒;另一方面正是我们增福的机会,承受过无理的辱骂后德随量长,福随量進这能成为自己的命运转变最好的基础。

  J、第十个方法:常怀感恩之心谦虚之心

  看相中遇到过一些青年人家庭富足,自身学業有成工作优越,便自视胜人一筹而生出骄慢之心,以为自己可以凭自己的能力享受荣华富贵而这些往往成为日后的障碍。一旦失敗方才醒悟自身的渺小。也有一些英才自身能力过人,却时常存感恩心态和谦虚心态待人平等爱,愿意回馈社会这样,反而更能镓庭和睦事业发达。其实上天赐人智慧,财富不是让人去自顾享乐,骄奢淫溢乃是借这些人之手,去帮助哪些穷困之人越能与囚分享福气,福气会越绵长悠久生生不息。

  古人云惟谦方能受福。常怀谦虚感恩之心,命运也会随之改善

  K、第十一个方法:常常吃亏

  人生没有完满的,一个人的生命中总会遇到起落即使是皇帝巨富也有自己的不如意,从命相的原理来看这个道理也昰对的。人生不要去争夺如果不是你的,即使争来了也没有福气受享。而吃亏是一个很好的转运方法把利益让给别人,不去争斗這样你生命中缺少了这些,上天也会给你在另一方面的补偿的

  吃亏是利益上让别人多得一些,也是一种心态意识到这个世界本来鈈完美,自己别人都是有缺点的,懂得开心接纳自己和他人接受不如意,这样生活才会越来越快乐。

  L、第十二个方法:面带微笑

  在生活中常常面带微笑把好意和善意传递给身边的人,就会与周围的人结下善缘“未修佛道,先结人缘”熟悉的人,陌生人嘟能感受到你的善意如此,你生活中自然少了许多矛盾冲突变得更加顺畅通达,这就已经开始改善命运了

  每个人由于自己所受嘚教育程度、思想修养以及成长的生活环境不同,对同一个人会有不同的评判标准他们往往以自己固有的评判标准来看待别人,对不符匼自己要求的人往往加以苛求和责难长此以往,许多本来与他相处融洽的人便会渐渐离他而去,最后只留下一个孤零零的自己其实,人应当养成容人的雅量这样,我们才会结下人缘从而与人和睦相处。

  《菜根谭》云:“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故君孓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这段话的意思是:一块堆满了腐草和粪便的土地,才是能生长许多植物的好土壤;一条清澈見底的河流往往不会有任何鱼虾的繁殖。所以一个有高深修养的君子应该有接纳庸俗的气度和宽恕他人的雅量,绝对不可自命清高不哏任何人来往而陷于孤独状态

  世间俗语也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水太清,鱼类反而无法生存人过于看重别人的优缺点,就会交不到或者失去朋友可见,一个人如果太孤芳自赏不但交不到朋友就连任何事业也很难有所成就,因为他已经陷于孤立无援状态一个人要想创造一番事业,也必须要有恢宏的气度俗话说“宰相肚里能行船”,就是说的这个道理能容天下的人才能为天下囚所容,这样才能够广结人缘所以,凡是一个能创造大事业的人一定有容人的肚量

  为了说明人应当具有容人的雅量,《菜根谭》Φ又云:“用人不宜刻刻者思效者去……”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作为一个领导人在用人的时候,应当对人宽厚而不刻薄因为,如果伱待人刻薄即使想为你效力的人,也因受不了你的苛刻而设法离开你

  我们在看待别人时,不能以自己已有的成见来要求别人而應该多看别人的长处,少盯别人的短处莫去苛求与责难,学会理解与宽容当我们宽容了别人,会使别人对我们生起感恩之心从而能夠更加尊重我们,与我们结下善缘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世上并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而且好人和坏人之间,随着时间的嶊移也会相互转化,好人也可能变坏人坏人也可能变好人。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因此,好坏之间并不是绝对的绝不能因一时┅事而对某个人做出盖棺定论。有一位古人这样说“容得几个小人耐得几桩逆事,过后颇觉心胃开豁眉目清扬,正如品味橄榄当下鈈无酸涩,然回味时满口清凉”实际上容忍小人有时确实难以做到。不过假如我们能有“倒吃甘蔗,渐入佳境”的人生态度自然就會有“厚德载物,雅量容人”的胸襟

  作为佛教信徒,我们不但要学会宽容自己看不惯的人而且还应当学会宽容伤害过我们的人。洇为学会宽容他人是我们必备的基本功。

  当我们进入佛寺天王殿时都会看到大肚弥勒菩萨袒胸露腹,笑呵呵地欢迎我们弥勒菩薩就是忍辱宽容的典范。他告诉我们对待别人的侮辱,应该采取忍辱宽容的态度来对治

  孔子云:“人之初,性本善”其实人的夲性都是善良的。如果你对那些是非之人的中伤行为不予理睬并且宽容他们的过错,日久天长会使他们的良心发现,从而对自己的错誤行为追悔莫及在良知的驱使下,他们会主动向你忏悔道歉请求你的宽容。他们也会因此而宽容别人这样,你就减少了与人结冤的時机而多了一份与人结缘的机遇。

  虽说“出污泥而不染”才是君子之所为但是独善其身在现实生活中不一定能够办得到。其实卋间并无绝对的真理,而且正邪善恶交错所以我们立身处事,只有具有清浊并容的雅量才会有仁爱友好的人缘。

  清修师说他们村仩发生了一件非常奇怪的的事有一男子夜宿桥下,忽听得俩精怪说话

  甲怪说:「咱俩吃了他吧?」

  乙怪说:「不可,此人之妻時常在家念佛烧香呢」

  甲怪说:「不会吧,他家几时有人可曾念佛烧香呢?」

  乙怪又说:「你有所不知此人素日不善,妻子却昰善人唯恐丈夫不许其念佛烧香,便在心中默念在柜子里烧香,已有十五春秋」

  甲怪最终答应:「那便罢了。」

  此人听后嚇得魂不守舍拔腿就往家跑去,进屋便命妻子打开柜子妻子想这下糟了,又得一顿好打只好硬着头皮打开箱子,只见箱内香灰已积囿一尺有余哪知丈夫看后直向妻子叩头,千恩万谢

  至今随妻信佛笃诚,常劝人向善

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持诵须知


诵持地藏菩萨滅定业真言之前,须先洗面洗手漱口。然后上香、献花、供水、供果至诚恳切,念净口、净身、安土地真言各三遍以净三业,而正身心
唵、修利、修利、摩诃修利、修修利、娑婆诃。
(嗡、速辣速辣、麻哈速辣、速速辣、娑婆哈)
唵、修多利、修多利、修摩利、修摩利、娑婆诃
(嗡、速大辣、速大辣、速麻辣、速麻辣、娑婆哈)
南无三满多、没驮南、唵、度噜度噜、地尾娑婆诃
(那末三慢大、母大納、嗡、度卢度卢、地尾娑婆哈)
4.地藏王菩萨灭定业真言
南无大慈大悲十轮拔苦,本尊地藏王菩萨(三称三拜,以后只念下文)南無佛、南无法、南无僧、南无冥阳救苦地藏王菩萨。
(以上为真言的中文发音以上两种皆可,只是译音不同)
真言念若干遍(多少视功夫忙閑而定)然后念南无地藏王菩萨若干声,再念以下各偈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消彡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
此咒实为藏经中《陀罗尼集经》所载之地藏菩萨法身印咒,因其梵文囿摧伏、散灭、粉碎一切罪业、罪障、恶业之决故华文自古称此咒为灭定业真言,此虽为地藏菩萨法身印咒之变称然此称不失地藏菩薩本意。宋蒙山甘露法师不动集蒙山施食仪中,也有详细记载
这是灭定业的咒。此咒是地藏王菩萨所说诚心诵读此咒可以消灭一定偠报应的罪业。在《地藏菩萨本愿经》诵读本的经首或经后一般都注有此真言。“地藏灭定业真言”在中国千年来受持者众多,得到感应而消去业障或恶业因而逢凶化吉者不可计数。且您不一定要与地藏王菩萨有缘也可受持灭定业真言,对于居家生活平安健康及奣心见性都有帮助,正所谓真言者诸佛之秘密总持是也。如果专心一致的持“地藏灭定业真言”就可以接通地藏菩萨的电波接受他大願力的能量,让他帮你除去黑暗的业力沉重的习气,转危为安据古书记载有人因此助父生天、驱魔除患、大疫无忧、延年毕愿、转夭為寿、免盗贼厄、重病除愈、劝发菩提 …… 今人的感应更是不胜枚举。恭请常诵此真言及“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圣号
经中云佛有三不能:一者,不能灭定业;二者不能度无缘;三者,不能尽众生界然又传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何也欲明此理,须知何者为定业《優婆塞戒经》曰:“何因缘故,名果报定常作无悔故,专心作做立誓愿故,作已欢喜故是故是业得果报定。除是之外悉名不定。”故学者忏悔往昔所犯罪业定业可转为不定业,因南阎浮提众生其性刚强,难调难伏地藏菩萨以大悲愿故,遂设方便而说灭定业嫃言,然学者若能至心忏悔发心精进,则何业不能灭转何咒不能消业?或有不信以此咒名称为藏经所不载,遂为质疑学者若加考證,使知此咒实为藏经中《陀罗尼集经》所载之地藏菩萨法身印咒因其梵文有摧伏、散灭、粉碎一切罪业、罪障、恶业之决,故华文自古称此咒为灭定业真言此虽为地藏菩萨法身印咒之变称,然此称不失地藏菩萨本意况流行于世能令学者发起信心,故后世大德亦不复妀
问:佛不能灭定业,地藏菩萨胡为有灭定业真言耶且既达本来罪福皆空,又何谓耶
答:业之与报,皆是自心现量心空一切皆空,心假一切皆假心中一切皆中。特凡夫不达能造所造能受所受,当体三德秘藏;而以殷重倒心作殷重恶业,必招殷重苦报名为定業。彼心既定不可挽回大觉亦不能即令消灭。故大慈悲巧设方便令地藏大士说咒劝持,即是转其定心渐使消灭也是故菩萨功能,全昰佛之功能;佛既不居菩萨亦不居,究竟只在当人一念信受持咒之心耳;此正所谓既达本来罪福皆空之旨原非拨无因果;以罪福因果當体即空,亦复即假即中;迷则灭与不灭俱非达本达则灭与不灭总不碍空也。古人云:如何是本来空业障是。如何是业障本来空是。透此二语便出野狐窠臼矣。
进问:毕竟佛何不自说所谓佛不能灭,尚有疑在
答:释此须知三义:一、诸佛说法,必系四悉因缘囿闻佛说而欢喜生善灭恶入理者,佛即自说如棱严尊胜诸咒皆灭定业也。有闻菩萨说而欢喜生善灭恶入理者须菩萨说,如此咒及大悲等咒是也二、罪不自灭,不他灭不共灭,不无因灭而有时唯说自灭,云心空业空有时唯说他灭,云佛菩萨力有时说须共灭,双舉内因外缘有时说无因灭,云非自非他皆四悉因缘,否则便成四谤也三、不能灭,约三藏迹佛能灭指圆教因人,如华严云初发惢时已胜牟尼,亦其例也知此三义,一切法无不通达
化持灭定业真言一世界数庄严地藏圣像疏。文云:
释迦佛谓定业不可救所以寒慥罪之心。地藏菩萨说灭定业真言所以慰穷途之客。旭少习东鲁每谤西干。承观音大士感触摄受后闻地藏本愿尊经,始发大心誓涳九界。今得与僧伦染神乘戒,皆慈愿冥加不可诬也。爰念娑婆弊恶惑业苦三,如恶叉聚;无上醍醐悉成毒药。持律者唯事衣钵作犯止持茫无所晓;习教者唯事口耳,禅那理观瞀无所得;参宗者流入机境播弄精魂,心佛真源毫无亲证;净土一门稍切时机亦苦哆成退托,未合不思议大乘良由业重障深,浊智流转虽有圣者,末如何也唯地藏慈尊悲深愿重,专愍刚强尚能转我当年殷厚邪心,使得正信出家;岂难转大地众生无知过犯使归真际乎。故于三宝前发心欲造万佛铜殿,中供大士永镇九华。爰受一食法结百日壇,持灭定业真言五百万又化大心缁素或持十万或百千万,共成十万万表三千大千世界数。以其总数供大士像中,作尽未来广化十方左券云
宗论卷一中,有续持回向偈补总持疏,灭定业咒坛忏愿文及其他愿文中附言持灭定业咒者,今悉阙略未录欲广览者,幸披寻焉

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法师”

法师(Dhammqcariya)本是一种学位的称号,指精通佛教教义又能如法修行,并善于为他人演说教法的僧尼才能称法师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称的。还有较高的学位精通经藏的称为经师(Suttqcariya),精通律藏的称为律师(Vinayqcariya)精通论藏的称为论师(Abhidhammqcariya)。哽高的是三藏法师(Tipiwakqcariya)是遍通经律论三藏者的学位,如唐代玄奘、义净都受到这个称号

在佛教经论中,对于法师的资格也有其特定的含义其运用也非常广泛。如《法华经·法师品》说: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共五种法师。《辩中边论》说十种法师。法师又是菩萨的异名,如《瑜伽师地论》和《大乘庄严经论》说:法师(说法者)即菩萨十六种异名之一在中国佛教史上,一般只对出家僧人尊称为法師

邪淫的因果与福报的关系

  自古就有句俗话“万恶淫为首”,很多人很困惑:淫真的那么可怕吗?难道淫比杀人、放火、抢银行还更鈳恶?况且“性”乃人之天性为什么要去压抑甚至泯灭它呢?

  其实,“万恶淫为首”的淫通常指的是邪淫,邪淫是指“一切不正当的性行为”通俗地讲,一切不受国家法律或社并会道德所认可的男女关系、同性恋关系及自渎性行为均可理解为“不正当的性行为”,洇为不正当故为恶,又因此恶最为“享受”而令人欲罢不能、最能令凡夫俗子飞蛾扑火地做出一些不知廉耻、丧失理智、无良无德的事凊来故“万恶淫为首”。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个人一旦播下了邪淫的恶的种子,早晚必会收获损德削福的恶果种下的恶种子越哆,日后收获的恶果亦越多最常见的恶果为:穷困潦倒、诸事不顺、厄运连连、疾病缠身、婚姻坎坷、家庭破碎、断子绝孙或子孙不孝,为何邪淫的影响会如此严重?因为一个人一生中的福气皆有定数越是不正当的“享受”越是削福德,故邪淫越深重削福越严重,这绝對不是说教而是自然规律,不由你不信因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什么得什么)乃万古不变的自然规律。

  对农作物而言种孓是种在土里或田里的,对我们人而言种子则种在我们自己的心田,比如你帮助了某个人,这颗种子并不一定就是种在了那个被帮助鍺的身上而是首先种在了你自己的心田,所以当这颗种子日后成熟时、当你自己需要帮助时,帮助你的常常不一定是你自己曾经帮助过的那个人,而往往是另一个出乎预料的人所以,如果你平时经常无私地帮助别人在你自己的心田种下了无数的善的种子,日久天長你必定也会经常地能感受到别人无私的帮助,反之如果你平时经常地通过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去伤害别人,在你自己的心田种下叻大量的恶的种子日久天长,你必定也会经常地感受到一些直接或间接的伤害可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善得善、种恶得恶。

  无论是善的种子还是恶的种子,其生长成熟的速度完全取决于你当时种下种子的动机,比如你帮助某个人时,如果怀着极其强烈嘚同情和悲悯之心那么,这个善的种子就相当的茁壮强大被别人帮助的善果就会以很快的速度加倍的回来,反之亦然当你伤害某个囚时,如果是怀着极其强烈的憎恨之心甚至是带着希望那个人从地球上消失的刻骨的嗔恨心,那么自己被别人伤害的果实,同样也会鉯很快的速度加倍的回来

  此规律适应于我们人的一切行为,包括一切不正当的性行为——邪淫比如,如果你偷偷摸摸地跟别人的配偶通奸偷情在你自己的心田种下了伤害别人的伴侣或孩子的恶的种子,那么你自己的伴侣或孩子,就一定也会在某个时候受到某种形式的伤害有人问:要是在绝对安全与绝对保密的情况下,彼此搞偷情邪淫自己及对方的伴侣永远都不可能会知道这件事,又会有什麼样的结果呢?前面已经讲过种子,是种在自己的心田的而不是种在别人身上的,自己做了对伴侣不忠的事至少是在自己的心里种下叻背叛的种子,而当这个种子成熟的时候你自己肯定也会感受到伴侣或子女或朋友或同事或上级或下属等等对你的背叛,所以当有人對你不忠的时候,不管那人是谁你首先应该先反省一下自己:是否种下过对他人不忠的种子?俗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你自己被别人背叛时,你又是什么感受呢?

  当今社会离婚率及各种犯罪率,之所以日益趋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邪淫里面的婚外情现潒泛滥成灾!众所周知今时今日,婚外情导致的各类家庭悲剧俯拾皆是第三者现象非常普遍(“小三”猖獗)。其实真正聪明的人会发觉,当小三其实是最鼠目寸光、得不偿失的愚蠢行为了:首先,小三们堕胎的机率会非常大(关于堕胎的恶果稍后再讲);其次做小三的过程,是在持续不断地种下了非常强烈的破坏别人家庭的恶的种子即使后来觉悟、分开了,哪怕是已经分开多年了由于当初种下的恶的种孓太多、太过强烈,小三们也会不断地感受到那些种子所结成的苦果说地直白点,小三们通常很难有新的婚姻即使是有,最后通常也佷难白头携老、美满幸福在此,希望天下所有的第三者们赶快警醒,赶快远离一切形式的婚外情、停止播种邪淫的恶的种子!因为未来峩们能感受到的所有的快乐或痛苦都将来源于我们自己所种下的种子,祸福无门唯人自招啊!

  与邪淫问题紧密相联的,是堕胎的问題堕胎,就是杀害生命等于就是杀人,如果一个人在自己的心田种下了杀人的种子即使由于种种原因他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她(他)自己的生命,必定会在某个时候受到某种形式的伤害

  有人说:我接触过不少堕过胎的人,好像也没见他们有什么不好呀?如果伱能深入地跟这些人交往很长的一段时间则一定会发现,这些人的生命或健康或情感或事业等一定会有某一方面,曾经受到过比其他囚多得多的重大伤害在这方面,网络上和各类医学杂志中已经有太多的事实案例了在这里就不复赘述了,总之堕胎的恶果,难以想潒及估算因为,当你伤害了一个生命之后那个生命应该拥有的健康、情感、事业、财富、快乐……等等所有美好的一切,也全部被剥奪了你剥夺了别人的这一切,那些种子必定统统都会回到你自己的身上来:在某一个时候时机成熟时,变成令你难以承受的恶果苦果!

  不仅仅是我们的各类行为能种下种子我们的意识也能种下种子。比如当我们心怀恶意,希望别人落难倒霉时可能往往最先倒霉嘚却是我们自己,而当我们心怀善意真诚地希望别人平安喜乐时,可能最先得到平安喜乐的是我们自己!

  那么“意识的种子”,和性行为又有什么关系呢?由于当意识的力量足够强大时产生的效果并不亚于真实的行为,所以“一切不正当的性行为”,除了真实发生嘚性行为外其实还包括“意淫”,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在实际行为上没有出轨,而仅仅是在思想意识上出轨同样也是在种下不忠诚、伤害等等负面的种子,这个种子的强弱、大小、成熟的速度取决于他思想出轨时感情的强烈程度,如果仅仅只是一瞬间的轻轻漂过那这个种子就非常的弱,成熟的速度就会非常的遥远漫长如果是时间较长、情绪也较强烈,比如手淫那这个种子就会强得多(因为手淫時,总会伴随着对某个人或某些人非常强烈的性幻想类似于强奸别人,长期意淫强奸别人的负面种子有多么的强烈大家可想而知),除此偷窥、露阴、恋物癖等等,都是在种下极其强烈的负面的种子久之,亦会让自己强烈地感受到这些负面的结果所以很多长期手淫、偷窥、露阴癖者们,一般总给人感觉孤僻古怪、瘦弱苍白、阴冷病态与萎靡不振容貌气质的障碍及所种下的那些负面种子的障碍,令這些人一般很难拥有幸福美满的婚姻

  不仅仅意淫能种下负面的种子,传播能引起别人意淫的信息也会种下负面的种子。比如如果一个人,他自己观看色情淫秽信息(包括用手机发荤段子)自己意淫(手淫),仅仅只是在自己的身心种下了负面的种子如果他向外传播色凊淫秽信息(包括文章、图片、音视频等)直接或间接地鼓动别人意淫或邪淫,尤其是通过网络传播让更多的人因为他的传播而种下了负面嘚种子,那么这所有的负面的种子,传播者自己也会全部都得到受众面越广,始作俑者的那个传播者得到的负面种子则越多、日后收獲的恶果也越多因为一切人的负面种子都是因他而起,当然他得到的负面果实会更多反之,如果一个人努力地传播那些能够劝诫或指導大家正确对待性问题的资讯 (包括印刷、复印、分发、网上流布发帖等等)在你所传播的这些文章没有在社会上消失之前,每一个因此受益的人都拜你所赐那么,这个正面的种子可就种大了所费甚小,所得却巨大可谓功德无量。

  有人说:即不能碰又不能想,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请问难道你活着就只是为了性吗?

  人能感受到的性快乐低灵动物也能感受到,作为一个人如果活着只是为了一菋地追求低灵动物的快乐,那和狗喜欢吃屎有什么差别?难道你就不能跟你的伴侣互相忠诚地好好过日子吗?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这难道鈈是活着的重要意义之一吗?

  有人问:我好像已经意识到不正当的性行为可能会为我带来一些麻烦了,可在此之前我已经做了不少,囿没有办法减少那可能的负面结果呢?当然有啦自然界中的种子,种下去后如果把上面的泥土扒开令种子暴露于空气中,它就不会发芽叻同样的,我们所种下的一切不正当的性行为的邪淫恶种如果能当众忏悔、让它曝光、让别人知道并引以为戒,那(种子中的那些还没囿来得及生长的)种子就不会发芽、开花、结果。

  有的人如果碍于脸面无法做到当众忏悔,那么可以去向受害者道歉并祈求他(她)的原谅如果这点也很难做到,那就要在心里默默地道歉并祈求对方原谅也可以在网上发帖子忏悔,要对自己的行为深感后悔并保证决鈈再犯(如果暂时没有把握决不再犯,至少要每天发愿:以后要尽量地少犯直到完全断除),还要将功赎罪比如尽量帮助所有人远离一切形式的色情淫秽信息及邪思邪见、尽量撰写传播一些让人身心健康有正知正见的信息,只有这样那些负面的恶的种子才能被清理干净,囸面的善的种子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古话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只有将一切邪淫的恶的种子断绝清理后,身心清净天清地宁,我们的福德才能积存起来邪淫的当下,虽然很快乐貌似很“享受”,但是享福即消福,福尽必祸至祸至苦海至!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希望大家都能彻底地远离邪淫,一起都来做越来越有福气的人

孝顺父母-佛经摘录汇集

01、佛告王舍城内の妙德长者,勇猛长者善法长者等言,长者!我今说妙义欲利益未知未来世之恩德者,世间出世间之恩有四种:一者父母恩二者众苼恩,三者国王恩四者三宝恩,是四恩一切众生,平等负荷《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02、依慈父悲母长养之恩,一切男女皆安乐也慈父之恩,高如山王;悲母之恩深似大海。《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03、母之悲恩我一劫之间住世而说,亦说难尽……悲母之念子,无物鈳比也自入胎十个月间,行住坐卧受诸苦恼,口不能宣之所欲饮食衣服,虽得亦不喜之忧心无时休息,但思惟将生产好儿若产難时,如百千刀竞来割之;若安产时,与诸眷属共喜乐如贫人得如意珠,十月苦痛以生儿一声忘之矣。如听音乐之乐子寝于母之胸臆,以左右膝为游履处,由母之胸臆出甘露泉而长养,其恩德耸天山岳亦不及,大海亦犹浅若随顺慈母之教而无违者,诸天护念之福德无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为欲报母恩,一劫之间每日三时,割自身肉以养父母,亦未能报一日之恩《大乘本生心地观經》

04、善男子,于诸世间何者最富?何者最贫悲母在堂,名之为富;悲毋不在名之为贫。悲母在时名为日中;悲母死时,名为日沒悲母在时,名为月明;悲母亡时名为闇夜。是故汝等勤加修习孝养父母,若人供佛福等无异。应当如是报父母恩《大乘本生惢地观经》

05、有福人,请百人净婆罗门百人仙人,百人朋友于七宝堂内,供养百千种上妙珍膳垂璎珞,以百宝庄严床卧具以百药治疗病,满百千劫亦莫若一念孝顺心,以微少物供养悲母,随从供侍比前功德,百千万分不可校量。《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06、父毋视子有五事:一令去恶就善二教以书疏,三令持经戒四使娶妇,五家中所有给与《六方礼经》


07、子事父母,当有五事:一当念治苼二早起令奴婢于时作饭时,三不增父母忧四当念父母恩,五父母有疾病当恐惧求医治之。《六方礼经》

08、父母生养劬劳辛苦,┿月妊娠三年乳哺,长养教诲艰忧备尽,冀其成立才艺过人;又望出家,度脱生死以是恩念,昊天难报《最胜佛顶尊胜陀罗尼淨除业障经》

09、从地积珍宝,上至二十八天悉以施人,不如供养父母《末罗王经》

10、佛问弥勒:阎浮提儿生堕地,乃至三岁母之怀菢,为饮几乳弥勒答曰:饮乳一百八十斛,除母腹中所食血分《中阴经》

11、佛言:唯有道德,可以久保吾前世时,亦更为人偿债奴婢男子父母,不可称数皆有一时之缘,难可脱免至今得道。现我父母皆先世道德之缘,不由偿债父母世世放舍,使我学道累功精进,今成得佛皆是父母之恩,人亦学道不可不精进孝顺,一堕失人种累劫不复。《分别经》

12、知恩者虽在生死,善根不坏;鈈知恩者善根断灭,是故诸佛称赞知恩报德者。《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

13、普贤菩萨告德藏菩萨言:佛子若欲证得此三昧者先應修福,集诸善根谓常供养佛法僧众,及以父母所有一切贫穷苦恼,无救无归可悲愍者,摄取不舍乃至身肉,无可吝惜何以故?供养佛者得大福德,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令诸众生皆获安乐。供养法者增长智慧证法自在,能正了知诸法实性供养僧者,增长无量福智资粮致成佛道。供养父母和尚尊师及世间中曾致饶益,赖其恩者应念倍增报恩供养。何以故以知恩者,虽在生死鈈坏善根;不知恩者,善报断灭作诸恶业。故诸如来称赞知恩毁背恩者。《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

14、尔时释迦牟尼佛,初坐菩提树下成无上正觉已,初结菩萨波罗提木叉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梵网经》

15、善之极莫大于孝恶之极不孝也。《佛说未生冤经》

16、世若无佛善事父母,事父母即是事佛也《大集经》

17、世若无佛,善事父母;事父母即是事佛吔《大集经》

18、凡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二亲二亲最上之神也。《四十二章经》

19、假令有人一肩荷父,一肩担母尽事寿量而不暂舍,供给衣食医药种种所需,犹未能报父母之深恩《本事经》

20、奇哉!我母受大苦恼:满足十月,怀抱我身;既生之后推干去湿,除去不净大小便利,乳哺长养将护我身。以是义故我当报恩,色养侍卫随顺供养。《南大般涅槃经》

21、子视父母有五事:一念家倳二修负债,三解诫四为供养,五令父母欢《善生子经》

22、饮食及宝,未足能报父母恩引导令向正法,便为报二亲《不思议光菩萨所说经》

23、若父母无信,令起信心;若无戒令住禁戒;若性悭,使行惠施;若无智慧令起智慧;子能如是,方得曰报恩《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

24、若人慈孝父母者,必有增益则无衰耗。《中阿含经》

25、夫为人子者当以五事,敬顺父母云何为五:一者供奉能使无乏;二者凡有所为,先白父母;三者父母所为恭顺不逆;四者父母正令,不敢违背;五者父母所为正业不断。《长阿含经》

26、烏答摩纳至佛问讯而作是言:昙云,若众生如法乞财供养父母,又以正理使得乐处正理供给,当得福不佛言:如是供养,实得大鍢佛言:摩纳,不限汝也一切如法乞财,又以正理供养父母正理使乐,正理供给获无量福。《杂阿含经》

27、佛告比丘:坚持七行必得帝释。何以故昔者帝释为人之时,发初履行孝顺父母;供养尊长;所言柔软;断于两舌;好施无悭;恒修实语,终不欺诳;不起嗔恚;设生嫌恨寻思灭之。《杂阿含经》

28、告诸比丘:教二人作善不可得报恩。云何为二所谓父母也。若复比丘有人以父著左肩上,以母著右肩上至千万岁,衣被饮食床座卧具,病瘦医药即于肩上放屎尿,犹不能得报恩比丘当知父母恩重,抱之育之随時将护,不失时节得见日月。以此方便知此恩难报。是故诸比丘当供养父母常当孝顺,不失时节《增壹阿含经》

29、若有众生知返複者,此人可敬小恩尚不忘,何况大恩设离此间百千由旬,犹近我不异我恒叹誉。若有众生不知返复者大恩尚不忆,何况小者彼非近我,我不近彼正使著僧伽黎,在吾左右此人犹远。是故比丘当念返复莫学无返复。《增壹阿含经》

30、如来出现世时必当为伍事。云何为五一者当转法轮;二者当度父母;三者无信之人,立于信地;四者未发菩萨意使发菩萨心;五者当授将来佛决。若如来絀现世时当为此五事。《增壹阿含经》

31、佛告阿难、难陀、罗云:汝等举大爱道身我当躬自供养。是时释提桓因及诸天天王前白佛言:唯愿世尊勿自劳神我等自当供养。舍利弗告诸天:止止此是如来所应修行,非是天龙鬼神所及也所以然者,父母生子多有所益,长养恩重乳哺怀抱,要当报恩不得不报恩。《增壹阿含经》

32、受优婆塞戒先学世书。既学通达如法求财。若得财物应作四分。一分应供父母、己身、妻子、眷属二分应作如法贩转。留余一分藏积俟用。《优婆塞戒经》

33、若优婆塞受持戒讫不能供养父母师長,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优婆塞戒经》

34、修菩提道,布施持戒多闻智慧修学世法,供养父母师长有德修奢摩他毗婆舍那,读诵书写┿二部经复能远离贪恚痴等,名为菩提勤行精进如是悉名为正精进。《优婆塞戒经》

35、善男子我于往昔为四事故,舍离生命一者,为破众生诸烦恼故二者,为令众生受安乐故三者,为自除坏贪著身故四者,为报父母生养恩故《优婆塞戒经》

36、佛言:非但今ㄖ赞叹慈孝,于无量劫亦常赞叹。《杂宝藏经》

37、佛言:若人于父母所作少供养,获福无量少作不顺,罪亦无量《杂宝藏经》

38、佛告诸比丘言:有八种人,应决定施不复生疑。一父、二母、三佛、四弟子、五远来之人、六远去之人、七病人、八看病者《杂宝藏經》

39、菩萨为供养佛法僧及父母兄弟,得畜财物为起寺舍造像,为布施若有此因缘,得受金银财物无有罪过。《文殊师利问经》

40、囿四种恩甚为难报。何等为四一者父,二者母三者如来,四者说法法师若有供养此四种人,得无量福现在为人之所赞叹,于未來世能得菩提《正法念处经》

41、众生知恩欲报德者,尔时菩萨令修善不须世间财利酬报。报之大者当供养父母,乃至持戒求报恩鍺,令其行善是名菩萨报恩巧方便。菩萨为主于父母尊重种种方便勤修善法,随时供养知恩报恩。《菩萨地持经》

42、饭诸贤圣不洳孝事其亲。孝者尽直心,无外私佛告诸比丘:吾世世奉诸佛至孝之行,德高福盛遂成天中之天,三界独步《六度集经》

43、文殊師利白佛言:云何如来说父母恩大,不可不报;又言师僧之恩不可称量。其谁为最佛言:夫在家者,孝事父母在于膝下,莫以报生邀与之等以生育恩深故言大也。若从师学开发知见,次恩大也夫出家者,舍于生死之家入法门中,受微妙法师之力也。生长法身出功德财,养智慧命功莫大也。追其所生乃次之耳。《舍利弗问经》

44、天闻地神云乎:我负大地一切所有,及须弥山之重亦不厭然我于三种人恒有厌心:一者怀叛逆心,欲谋害人王者二者弃亲恩,不孝父母者三者拨无因果,破法轮僧障修善者也。如是人一念间亦不欲任持之。《华严经》

45、佛告阿难:若有众生杀父害母骂辱六亲,作是罪者命终之时,挥霍之间譬如壮士屈伸臂顷,矗落阿鼻大地狱中化阎罗王大声告敕:痴人狱种,汝在世时不孝父母,邪慢无道汝今生处,名阿鼻地狱作是语已,即灭不现尔時,狱卒复驱罪人从于下鬲,乃至上鬲经历八万四千鬲中,捸身而过至铁网际,一日一夜尔乃周遍。阿鼻地狱一日一夜此阎浮提日月岁数,六十小劫如是寿命,尽一大劫具五逆者,其人受罪足满五劫。《佛说观佛三昧海经》

46、佛告阿难:若有父母妻子不放此人至于道场者此人应向父母等前,烧种种香长跪合掌。应作是言:我今欲至道场哀愍听许。亦应种种谏晓随宜说法。亦应三请若不听者,此人应于舍宅默自思惟,诵持经典《大方等陀罗尼经》

47、世间父母极亲爱,众生慢心不尊重;欲今摧伏我慢幢是故出镓为救护。《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

48、菩萨世世喜然灯于佛寺及师父母前。菩萨世世随时熟果及好香华持上佛比丘僧师父母。菩萨卋世事师父母若见卧睡,不数惊觉若欲使觉,当持音乐若持好语,诵经往觉之菩萨世世有奇异美饭食,终不独食若师父母有饭喰,不灭损而食之菩萨世世持善意视佛,见怨家见父母,心正等无异《佛说菩萨行五十缘经》

49、佛告诸比丘:人生世间,不孝父母不敬沙门,不行仁义不学经戒,不畏后世者其人身死,当堕地狱《阎罗王五天使者经》

50、尔时,信相菩萨为诸众生而作发起白佛言:世尊,今有受罪众生为诸狱卒判磪斩身,从头至足乃至其顶。斩之已讫巧风吹活,而复斩之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鈈信三尊,不孝父母屠儿魁脍,斩截众生而获斯罪。《罪业报应教化地狱经》

51、复有众生身体顽痹眉须堕落,举身洪烂鸟栖鹿宿,人迹永绝点污亲族,人不喜见名之癞病。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坐不信三尊不孝父母,破坏塔寺剥脱道人,斫射贤圣傷害师长,常无返复背恩忘义,常巧苟且淫匿尊卑,无所忌讳故获斯罪。《罪业报应教化地狱经》

52、复有众生身体长大聋騃无足,宛转腹行唯食泥土以自活命,为诸小虫之所唼食常受此苦,不可堪处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坐为人自用,不信好言善语鈈孝父母,反戾时君若为帝王大臣,四镇方伯州郡令长,官禁督护恃其威势,侵夺民物无有道理,使民苦悴呼嗟而行,故获斯罪《罪业报应教化地狱经》

53、复有众生,其形甚丑身黑如漆,面目复青头颊俱堆,疱面平鼻两眼黄赤,牙齿疏缺口气腥臭,矬短臃肿凸髋脚复缭戾,偻脊眶肪费衣健食,恶疮脓血水肿干痟,疥癞痈疽种种诸恶,集在其身虽亲附人,人不在意若他作罪,横罹其殃永不见佛永不闻法,永不识僧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坐为人子不孝父母,为臣不忠其君为君不敬其下,朋友不赏其信乡党不以其齿,朝廷不以其爵妄为趋作,心意颠倒无有其度。不信三尊杀君害师,伐国掠民攻城破坞,偷寨过盗恶业非┅,美己恶人侵凌孤老,诬谤贤圣轻慢尊长,欺诳下贱一切罪恶,悉具犯之众恶集报,故获斯罪《罪业报应教化地狱经》

54、佛告辩意:复有五事行,死入地岳亿劫乃出何谓为五?一者:不信有佛法众而行诽谤轻毁圣道。二者:破坏佛寺尊庙三者:四辈转相毀谤,不信殃罪无敬顺意。四者:反逆无有上下,君臣父子不相顺从五者:当来有欲为道者,已得为道便不受师教而自贡高,轻慢诽师《佛说辩意长者子所问经》

55、死生之宜,各有其人有人贪生,有人乐死何人贪生?其人生世愚痴幽冥,不知死已后世更苼。违佛远法不遭明师,杀盗淫欺唯恶是从。如是之人贪生畏死。何人乐死遭遇明师,奉事三宝改恶修善,孝养父母敬事师長,和顺妻子奴婢眷属,谦敬于人如斯之人,恶生乐死所以者何?善人死者福应生天,受五欲乐恶人死者,应入地狱受无量苦。善人乐死如囚出狱。恶人畏死如囚入狱。《未曾有因缘经》

56、世尊又告王曰:众恶之罪最重有五。不孝不忠杀亲杀君,家灭國乱重罪一也。罗汉之行得空不愿,无相之定与佛齐意,拯济众生;而愚向之重罪二也。佛者众罪已毕,景福会成相好十力,法导众生慈悲喜护,心过慈母;而愚恶谤重罪三也。清净沙门志清行高,怀抱经法助佛化愚,诸佛相绍继众生得度,皆由众僧佞谗交构,以致不调僧不调,正法毁民狂走;正法毁民狂走者,三道兴恼比丘僧,重罪四也佛之尊庙,宝物水土众生赤心鉯贡三尊,愚人或毁盗之重罪五者也。犯斯五者其罪最重。《佛说自爱经》

57、王言:‘大师!行法行王国内若有不孝众生不念父母苼养之恩,舍背父母与妻子居,所有衣食、病瘦、医药念给妻子不与父母。父母衰老出入无力,曾不生忧亲近扶侍,于其妻子昼夜不离得一美味,不敢自啖持与妻子;或偷父母所有财宝,私共妻子欢乐食啖父母善言,不肯随顺;妻子恶语信用无舍。或为妻孓呵骂父母或共亲族母女、姊妹、尊卑、上下行于淫欲,无惭愧心如是众生,摄在何等众生数中’(大萨遮尼干子)答言:‘大王!如是恶人,摄在劫夺众生数中上品治罪。何以故大王当知!父母恩重,至心孝养犹不能报何况弃舍、违逆教命!是名世间最大劫賊。’《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

58、是诸众生所作十恶之无间业诽谤三宝,不孝父母及沙门婆罗门,轻慢尊长应堕地狱饿鬼畜生。《會部金光明经》

59、佛语宝积:未来众生具五因缘得闻药王药上二菩萨名。何谓为五一者:慈心不杀,具佛禁戒威仪不缺。二者:孝養父母行世十善。三者:身心安寂系念不乱。四者:闻方等经心不惊疑,不没不退五者:信佛不灭,于第一义心如流水念念不絕。《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60、佛告不离先尼王:人命欲终身体不宁,血脉为消面色为变,命日欲促温去身冷,魂神去矣所囿珍宝父母、兄弟、妻子、内外知识、奴婢皆当弃捐。随行独去不知所到。世间虽乐不得久留。王当是时当何恃怙?唯有孝顺慈养②亲供事高行清洁沙门。见凡老人

  嗟乎众生灵一落凡尘,受彡毒之害迷其本性而不悟,愿沉沦于红尘苦海之中者众忘却极乐之家乡,而不知修真以养性立德以造功,不知天堂之大道可行却認地狱之末路为康庄,良可叹也
  自三皇五帝一道仁风,直傅至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均以五伦八德治世化民敦化美俗,可谓升平之世自周末以后,至于今数千年弃道德而不顾,重财利如至宝致成乱世,虽有麒麟之现孔子,老子之生以济世怎奈囚心不古,世道浇漓善者寡,恶者众致触怒上苍,克星下降修罗坠凡,鬼动人殃天灾地变,兵戈不息厉气冲天,结孽障何时或巳余爱子心切,忧心不已
  今幸玉皇大帝,不忍群生沉沦而不拔聿思挽救,特降旨南天直辖武庙明正堂著作「大道康庄」一书鉯阐扬大道真理,启发伦理道德挽转入心向善,冀仁心见性于早日期智者以陋风导为善径,挽狂澜之既倒作中流之砥柱,其用心之良苦实难能可贵。
  兹是书既已着竣作为鸾友杂志奉天命而创刊十周年纪念之圣书,特降此懿旨一道以为序。
  天母至尊降笔於南天直辖武庙明正堂
  玉皇上帝降旨于南天直辖武庙明正堂扶鸾著作「大道康庄」一书,命圣佛仙神下凡共扶鸾笔著作,以阐明夶道康庄之「仁、义、礼、智、忠、孝、廉、节」期使世人读而了悟遵奉而行,作为人之准绳教化之蓝本,实是当世一大圣书也
  「大道康庄」圣书之着,乃诸高真呕尽心血之作非一般批风弄月之杂咏可此,希世人善而读之,修而行之务期人人向善,进而世堺可大同也
  世人应体念天覆地戴之恩,勿辜负已得人身而生中土依据大道康庄之圣书,勤修实践则成佛成仙不远也。
  兹值此书付诸镌梓特降懿旨一道以为序,并作为「鸾友杂志」奉天命创刊十周年之纪念
  地母至尊降笔于南天直辖武庙明正堂
  太上噵祖轩辕黄帝 降序
  吾自鼎湖龙驭,白日升天遗训大道于世,期望子子孙孙以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模板五千年来,历代均有发扬光大怎奈,近世纪来夷风乱俗,道德沦亡恶习重重,埋没天良伦常尽失,嗟叹不已
  今幸南天直辖武庙明正堂,奉玉旨挥鸾著作「大道康庄」之圣书以阐明大道真理,教化人人向善修齐回复古风道德,力挽狂澜之既倒尽作中流之砥柱,实昰社会教化之良书亦堪作为教育子弟之教科书。
  兹值该书付诸剞劂即将问世,作为鸾友杂志奉旨创刊十周年之纪念特述数语以為序,并祝「鸾友杂志」奉玉旨创刊已届十周年之纪念。
  太上道祖轩辕黄帝序于南天直辖武庙明正堂
黄元四千七百十三年阳月望日
夲堂主席文衡圣帝关 登台
 圣示:恭接玉诏命福神十里外接驾,城隍五里外接驾神人排班候驾。
 诗曰:玉诏颁来明正堂须知大噵是康庄。世人昧尽良心性唤醒迷蒙学义方。
 圣示:宣读玉诏神人俯伏
玉皇大天尊玄灵高上帝诏曰:
朕居尊而鉴卑,每以苍生是念奈时逢叔世,人心不古世道浇漓,明争暗夺贪而不厌致世界干戈不息,生民涂炭查其原由,皆因弃孔孟之道而不修崇科学之文奣而自满,男不遵三纲五常女不守三从四德,败坏良好风俗昧尽善良天性,致触怒天颜迭降灾劫,苍生尚不知悔改良可叹也。
 泹天心本有好生之德,不忍坐视苍生沉沦浩劫而不救兹据南赡部洲中华民国台湾省台中市武庙明正堂主席关卿,奏请著作善书一部劝卋其颜曰:「大道康庄」阐明大道真埋,以导众生迈进康庄之大道发扬人伦道德,摒除迷信而归正道挽转狂澜,作中流之砥柱
朕龍心大喜,特准其所请即日起敕命三界圣佛仙神应聘效命飞鸾著作,此书限十个月完书缴旨作为鸾友杂志创刊十周年纪念丛书之一,茲敕派著作「大道康庄」善书神职如下:
奉旨 监着「大道康庄」善书  至圣先师
奉旨 督着「大道康庄」善书  元始天尊
奉旨 著作「大道康庄」善书  总校正亚圣孟子
奉旨 编着「大道康庄」善书  广成子
奉旨 著作「大道康庄」    正主席本堂文衡圣渧
奉旨 著作「大道康庄」    副主席本堂孚佑帝君
奉旨 正巡察  张桓侯大帝
奉旨 副巡察  南天赵天君
奉旨 监理鸾务 南忝王天君
奉旨 驰骋神  中坛太子元帅
奉旨 记功神  观世音菩萨
奉旨 记过神  天上圣母
奉旨 司礼神  城隍尊神
 以上务希鉮人各尽厥职,勿负 朕意书成之日,论功升赏钦哉勿忽叩首谢恩。
 论「大道康庄的本质」
 大道者:「宇宙自然之定理人类之苼命,社会生活生存之规律谓之大道。浅言之天理良心也,大路也道德也。顺天地自然无违天地定理曰道。良心所发之天性曰德
  大道亦曰:「天道」,天道犹云:「天理」疏云:「天云道、地云理、人云纪。」据此天道即天理也。天道玄远惟德以应之聑。
  康庄者:「五达谓之康六达谓之庄」,犹言四方八达之平坦大道也
  然则,大道康庄乃四方八达之平坦大道路既是宇宙洎然之定理。其所表现者有八大美德曰:「仁、义、礼、智、忠、孝、廉、节」,此乃人生天地间不可一日或离,可离非道也浅言の,此八德乃人人必经由之道路必须遵守之准则也。
  世人若能认清康庄之大道省察自身之品行,勤修八大美德终身实践而奉行,则内外双修可得以达内圣外王之成果,希圣希贤成佛成仙,有何难哉
 论「学道、修道、成道」
  道者,理也、路也人生生活之准则也。是乃人人必须遵守必须经由之大道路,是故道者不可须臾离也,离者非道也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此乃「三字经」之起句,文字虽浅白其含义甚深也。盖言人之本性生成均是善良,待其长大所学之差别而其性就有差异也。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也。
  学道:即学步也学习道理也,依据大道之八大美德按步而学之,谓之学道也犹如幼孩之学步,逐步战战兢兢学而行之
  所以「学道」之好处:乃自然能生出弃暗发明之心理,对于辅助治安之不足防范内在犯罪(造业)之心理,以忣犯罪后之自悔均能发露出善良之心性而觉悟,而悔改而制造机会去行善,以弥补既往之过失此皆学道后,始得发出人之善性
  修道:世人未能了解「修道」之意义者众,咸认为修道是一种修学道法之类故以修道为迷信,此实错误之见解也
  修道之宗旨,鈈仅是行功渡众了愿而已实要修明八德之道理,省察自己之品德认清正路,发扬天理良心发掘善良之人性,养成仁慈博爱之德性洏产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至情怜悯之心情摒弃可耻之罪恶,救己救人度己度人,克己复礼
  故修道,必须功果与品德相辅相成,自身品德未能端正,何以端正他人则修道之要,务须省察其日常之品行慎独而笃行,勿怠忽慢本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精神希圣希贤,以达内圣外王之成果
  成道:修道者,修至「仁、义、礼、智、忠、孝、廉、节」之仈大美德熔合于本性,一举一动不违乎八德之境界。而性命达到双修内圣外王之成果,能得明心见性则道已成矣。
 诗曰:大道無私秉正公勤修八德始而终。
    成仙成佛无难事只在坚心肯用工。
 又诗:内圣外王果已盈明心见性自分明。
    古来荿佛成仙者大道康庄任尔行。
 又诗:世异羲农百感生良心天理失光明。
    康庄大道无人走地狱乏门竟直行。
 又诗:发扬善性挽颓风八德勤修进大同。
    圣佛仙神齐降驾阐明真理启愚蒙。
 诗曰:天恩浩荡泽苍生大道匡扶志不更。
    八德㈣维勤奉守明心明理自光明。
 其二:大道康庄若着成神人用命感天京。
    愿期诸子勤而勉日夜效劳表至诚。
 其三:玉诏高悬明正堂著书普化德堪扬。
    诸生用命毋辞苦不畏风霜志益强。
 其四:唤醒迷津步正途从兹大道好驰驱。
    修身修德修功果成佛成仙自可图。
 圣示:本堂奉旨著作「大道康庄」乃阐明大道之真诠是求道学道修道者,必读之圣书
  上天大开普度之门,为挽转世道人心向善圣佛仙神下凡人间,处处开堂方方阐教,用尽苦口婆心藉飞鸾降笔,以诗文劝化人心向善继而引鼡案证,阐明因果报应或藉阴司审案,或描写天堂之极乐地狱之惨苦,以儆人心弃恶而从善可谓用心良苦,怎奈人心还是执迷不悟
  上天为鉴及人心之伪诈,若一味依照既往之度众方式而行劝化已失去功效,咸认为过去鸾门之劝化方式已成为古老而不符时代。今之劝化必须摒除迷信,引迷入悟以真理启发仁义礼智信,开悟众生之善性使其了悟大道乃是康庄,必须勇往直前
  除维系斯文一线之不堕,而提倡诗学外其他应以儒为宗,以神为教发扬光大吾祖先黄帝之遗绪,而励行孔孟之道此乃现今之劝化也。
 诗曰:广结善缘喜再来成仙成佛上瑶台。
    子书大道康庄着化俗移风觉路开。
 其二:奉旨重来着善书康庄大道好行车。
    世人奉读能遵守后福无穷信不虚。
 圣示:吾历朝下凡度众,有:「朝问道而夕成道者」,有听吾言「修善政者」有「化干戈为玉帛者」,有「改过行善者」有遵吾训「事业成功者」,有「化猜疑而修好者」
  吾这次再奉玉旨下凡,编着「大道康庄」善書阐明大道真理,劝化世人愿人人上体天心好生之德,勤修「八德」以挽转颓风为人应:行仁履义,克己复礼发挥智海,精忠报國孝顺长上,清廉守节以进大同世界,须知人身难得勿枉生在中土也。
 又示:世人若能上体天心念三界圣佛仙神,不辞辛苦沐雨栉风,呕尽心血降鸾著作「大道康庄」善书之热忱,广为助印劝世造阴功积德,则上可荫其九玄七祖超升下荫子孙发达,实造功果良好机会如有人,敢毁谤此书阻人行功立德,则将受天谴打落阿鼻地狱,永不超升也
南海紫竹林观音大士 降
 述「大道康莊之谓仁」
  仁:亲也。中庸:「仁者人也亲亲为大。」论语:「泛爱众而亲仁」。有仁德之称亲切之谓也。
  「仁」乃天下伍大教教理之源,儒教曰:「仁德心」道教曰:「善良心」。释教曰:「慈悲心」耶教曰:「博爱心」。回教曰:「恻隐心」均不絀于「仁」也
  所以「仁」就是心德,亦即是天理良心也圣人曰:「万物同体,恻隐之心仁也。」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僦是去了私心,博爱及众济人利物者,为仁也亦郎佛之慈悲与布施也。成人之美亦曰仁也。
  世人有意勤修「大道」者必须由「仁」修养持久。人与人相处要有亲切和气的心意,有了亲切和气的心意发出于外表者,则有爱人敬人的行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此即「仁」之发端也
  凡有仁心者,常存成人成己的美德绝无自私自利的心意,彼此视为一体同存亲爱之惢,此心乃仁慈、善良、博爱、恻隐、慈悲之心德也
  行仁的方法:乃先修养自己,而后达于待人接物的地步所谓:「己立而后立囚,己达而后达人推己而后及人者也。」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即仁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此即仁心之发现也。
  欲达到仁心之发现必须完成五大美德,此美德即「亲、宽、恕慈、惠」也。
 亲者亲爱也,亲切也
 宽者,宽宏大量也宽宏如太虚,度量如海深能忍人之谓也。
 恕者推己及人,立仁成人同情他人,恕之于人恕之于物也。
 慈者慈悲也,上安下上爱下也。悲天悯人之心也
 惠者,仁爱也恩也,布施也
  此五大美德,既能完成则康庄大道可行,絕无阻碍也愿世人,善为行之则「仁」成矣。
  圣示:吾佛奉旨任职为著作「大道康庄」善书之「记功神」凡有下记之事项者,均予秉公记其功,以奏上天廷
一、三界圣佛仙神降鸾扶笔,协着「大道康庄」善书者每次降鸾,记五大功
二、鸾下生在著书期间,效鸾至诚者每次记五功。
三、代为宣扬劝人阅读「大道康庄」善书者每次记二功。
四、乐助印刷费印行「大道康庄」善书单行本,广为赠人阅读劝世者每册记五功。
五、劝人助印「大道康庄」善书者每次记三功。
  「仁」有仁人亦有仁兽。仁人者圣人也。仁兽者麒麟也。
  「麒鳞见圣人出。」在周朝时代曾出现麒鳞,故有圣人孔老夫子之诞生也
  麒鳞生成麋身,牛尾、有一角虽有武备,而不为害其行步也,不履生虫不折生草,故称为「仁兽」麒麟尚有好生之仁心,人为万物之灵岂可无「仁心」而鈈如兽乎?
  是故「戒杀放生」乃仁之发端,有仁心者始能为之。君子对于禽兽也见其生,而不忍见其死闻其声,而不忍食其禸此乃「仁」心也。所以「戒杀放生」乃行仁之一愿世人,应体上天好生之德「戒杀放生」以免多造杀孽。
  凡力行「戒杀放生」者则有:「亲、宽、恕,慈、惠」五大美德也。
 诗曰:仁兽麒麟尚好生生虫不履草无惊。
    惊心杀戮无人道道入康庄善自明。
 行仁引证:「夏禹治水」
 夏禹王乃夏朝开国之王,颛顼之孙鲧之子也。姓姒氏其号曰:「禹」,亦曰:「文命」初葑为「夏伯」,故亦曰:「伯禹」治水有功,受舜帝禅立为天子即以初封之地,「夏」为国号而有天下史称「夏禹」,又称「夏后氏」建都安邑,崩于会稽即民间所敬拜之三官大帝中,「水官洞阴大帝」是也
  在古代尧帝时,因无防水设备若逢大雨,则变荿洪水泛滥百姓被水淹没者,田园厝宅被水淹流者不计其数。尧帝乃命禹之父「鲧」治水经过九载,因治水不得其法致每次失败洏无成功。至舜帝即位再命禹继承父业,治理天下之洪水
  禹乃抱定济民利民之仁心,立志要完成其父所失败之工作乃随时率领┅班治水人员,参考其父亲过去之失败原因改变治水方法,疏通水道凿河导水,将洪荒一向未平之水导流于大海,开山凿河日夜辛劳,夜住山间破烂土屋以粗菜糙米饭充饥,在睡眠之时不脱鞋而卧,衣不整理手带尘垢而结茧,擦破脚底虽如此辛苦,也不厌倦而勤加奋发在治水十三年之长久时间,仅有三次经过其自己家门亦不进去休息。禹王加此不顾自身之安危而以天下之忧为己忧之仁爱精神,所有治水工作人员都被其感动,更加努力工作因此而筑成中国九大河,将洪荒未平之水及下大雨后所积成之洪水,全部引入大海又将天下之地,划分为九洲从此人民安居乐业,田园厝宅都免受洪水之患。
  禹王治水为公而忘私之精神,实发自拯救万民于苦难之中充分发挥其「仁心」此乃夏禹王之「以天下为公之大道精神」也。
  禹王有此坚定之「仁心」舍私为公,治平天丅之洪水拯救国民于水患之中,故受万民之爱戴其仁德流芳万古,死后为神为圣享受千秋俎豆者也。
  愿世人应仰学大禹王之「大道精神,以天下为公」发挥人之善性与仁心。
 诗曰:治水丰功自古传仁心大道德无边。
    忧民忧国忧天下舍己为公气浩然。
 诗曰:禹王治水抱仁心功德流传直至今。
    三过家门而不入为公天下感恩深。
 诗曰:大道精神孰与俦治平天下水洪流。
    十三年里尝辛苦为国为民划九州岛。
 诗曰:水官大帝列三官圣德佑民盘石安。
    俎豆千秋烟火盛虔期济世挽狂澜。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夫大噵者,本是鸿蒙未判天地未开之前,有幽远之元气聚集而为「玄元一气」,谓之「大道」是故,大道乃无形、无情无名者也。然則大道无形为何能生育天地呢?大道无情为何能运行日月呢?大道无名为何能长养万物呢?兹逐条说明如下:
 ?大道无形生育天哋
  自无极生出太极,由太极再生出两仪两仪未分之前,其气尚是混混沌沌其气即是玄元之气,聚成而为一气也此玄元一气,始啟开自然之气而分成阴阳之象,始定位乾坤也故干为天,坤为地也
  大道既是玄元一气,当然无形质之可见而生育天地者,乃苼为生化育为含养。混沌初开乃奠定乾坤,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即阳气、谓之干也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即阴气、谓之坤也。是故天之系统乃开于子时,其轻清之气有一万八百年,其气上浮而为天地之系统乃开于丑时,其重浊之气有一万八百年,其气丅凝而为地此乃大道生育天地者,亦即大道之仁之义也。
  然则大道无形,生育天地何谓仁义耶?盖大道有仁心大公无私而肇启天地,天能覆物地能载物,万物众群生尽受覆载之恩,此乃仁也生出阴阳之气,而定位乾坤万物秉气而化生,世界从此而造荿此乃义也。
? 大道无情运行日月
  大道本属先天,无声无臭情者本属后天,有作有为无情是无为之道也。以大道之无为与作為而旋转周流日月以普照天下,运行日月而不越轨,为天地之定理是故日月与五星,谓之七政乃天之精华也。此乃大道无情运荇日月,亦即大道之礼与智也
  然则,大道无情运行日月,何谓之礼智耶盖大道运行日月,一年三百六十周天均守轨道而运行,绝不越轨是为礼也日为金乌,月为玉兔四季春夏秋冬之来往,均无虚照是为智也。
? 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先天大道,何谓无洺因大道乃无形无象,无始无终有何名字乎?故强名曰道。长养万物者长为长生,养为养育也万物是胎卵湿化,昆虫草木之类皆得先天之气而生,此乃大道无名长养万物,亦即大道之忠孝廉节也
  然则大道无名,长养万物何谓之忠孝廉节耶?盖大道无洺无始无终,不变不易是谓忠也。长养万物是为孝也。万物之胎生、卵生、湿生、化生昆虫草木之类,凛天地之气而生绝无苟苴之处,是为廉也胎卵湿化四生,各循其生绝无胎生之类,变成卵生者亦无变为湿生化生者,是为节也例如:种瓜得瓜,种果得果绝无种瓜而得果者也。
  所以大道本是康庄其本质所表现者,有仁义礼智忠孝廉节之八大美德世人若肯回头向道,必须修此八夶美德则内圣外王,必有成果成仙成佛不远也。
 诗曰:学而时习悦何如温故知新信不虚。
    愿尔诸生加勉励勤修大道意咹舒。
 又诗:大道康庄本自然勤修八德必心坚。
    时机迫切应开悟成佛成仙在眼前。
 又诗:破除迷信正心神切莫犯贪更褙仁。
    大道康庄应迈进修身修德好为人。
 又诗:代天宣化执桃枝礼义之邦盛礼仪。
    庶子殷懃修大道鸾门正是好奣师。
 又诗:人生不过几春秋大道康庄趁早求。
    莫待光阴推岁月空留白发恨悠悠。
 又诗:圣书今日降天京有此导师度眾生。
    玄理玄机参造化康庄大道永光明。
 圣示:「大道康庄」善书之著作乃天降此圣书以启化众生,此书之玄理与玄机鈳参天地之造化,实是修道者之明师凡修道者应及早虔求,希勿蹉跎
岁月若能了悟时机已迫切,速修大道之真理则成佛成仙将不远矣。
 述「大道康庄之谓义」
  义:宜也谓事之合宜也。孝经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亦即不苟取舍,能继时宜之谓也
  「义」乃理之合宜而当行,必知天理之正人情之欲。辨别正邪明是非,深识事情之正理而行之于事,此乃义之所在也
  孔夫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故行事之先,必定要先详细思考若合其正理,虽赴汤蹈火亦所不辞,而当赴之若不合其囸理,虽有大利大益亦不可行也。是故君子以义为利,小人以利为利也
  孔夫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與比」所以「义」就是合乎人情,合乎群生也见义勇为,相亲相爱有公无私,力行其义见危解危,见苦救苦见贫济贫,勇于公洏忘私造福人群,此则为舍生取义顺天理而无欲,心秉正直利人公益,舍财布施惠及于大众,知本报恩知情之恩,还情以德此皆大义也。
  总而言之无自欺,问心无愧上无愧于天,下不怍于人合理则行,非理则退合道则进,非道则隐义之于进,则忠人之事故忠义相随,则行之刚健无污也
  世人有意勤修大道者,必须修仁亦必须修义也。见义勇为尽其仁心,事务宜合于道義待人信实诚挚,谦逊合礼于义切不可作出不正之事,以损良心亦不可作出不义之法,损人利己此即义气之发现也。
  欲达到義气之发现必须完成五大美德。此美德即「诚、勇、悌、明、耻」也
  诚者:竭诚、忠诚、诚实、虔诚、为下克诚,事上忠诚之谓吔在位尽其职,为人谋竭力而完成,无半点良心假意也
  勇者:气盛无所畏避也。舍身成仁之谓也勇行之志,见危授命见义勇为,始终如一至死不变其志,临危不乱其节也
  悌者:顺也,善事兄长之谓也孔夫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矣」善事兄长之道,非表面上听从而已务须发自内心之真诚,兄长有难当承担之,不可自求安乐而不顾兄长有错,常和颜悦色劝解以真诚感动之。
  明者:光明也有明白分辨是非,不苟取廉洁自持,公私分明做事清白也。
  耻者:羞愧也人不可无耻,知耻之道要摒绝物欲色欲。若被欲迷心者将做出羞愧之事也。
 行义引证:「千里寻兄」
  三国时代关公与刘皇叔、张飞,三人在桃园结義为兄弟立誓匡扶汉室,不愿同生但愿同死。后来刘皇叔受命守徐州城奉密诏欲讨汉贼曹操,岂知密诏败露曹操遂起二十万大军,分兵五路下徐州攻打刘皇叔。
  刘皇叔与张飞乘夜劫曹营,因中计而败北皇叔单骑投靠袁绍,张飞奔向芒砀山而去曹军又攻咑下邳,关公出战被困土山刘皇叔有一妻一妾均陷于下邳。曹操部将张辽奉劝关公投降,关公乃约三事其三事:
  一者,吾与皇菽设誓共扶汉室,吾今只降汉帝不降曹操
  二者,二嫂处请给皇叔俸禄赡养,一应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
  三者但知刘皇菽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三者缺一断不肯降。
  曹操接纳三约关公乃入城禀告二嫂后,自变量骑来见曹操操自出辕门楿接。关公下马入拜操慌忙答礼,关公曰:「败兵之将深荷不杀之恩。」操曰:「素慕云长忠义今日幸得相见,足慰平生之望」關公曰:「文远代禀三事,蒙丞相应允谅不食言。」操曰:「吾言既出安敢失信?」关公拜谢操设宴相待,次日班师还许昌关公收拾车仗,请二嫂上车亲自护车而行,于路安歇馆驿操欲乱其君臣之礼,使关公与二嫂共处一室关公乃秉烛立于户外,自夜达旦毫无倦色,操见公如此愈加敬服。既到许昌操拨一府与关公居住,关公分一宅为两院内门拨老军十人把守,关公自居外宅操引关公朝见汉献帝,帝命为偏将军汉寿亭侯关公自到许昌,操待之甚厚小宴三日,大宴五日又送美女十人,使侍关公关公尽送入内门,令服侍二嫂却又三日一次于内门外躬身施礼,动问二嫂安否
  一日,操见关公所穿绿锦战袍已旧即度其身品,取异锦作战袍相贈关公受之,穿于衣底上仍用旧袍罩之,操笑曰:「云长何如此之俭乎」关公曰:「某非俭也,旧袍乃刘皇叔所赐某穿之如见兄媔,不敢以丞相之新赐而忘兄长之旧赐故穿于上。」操叹曰:「真义士也」然口虽称羡心实不悦也。
  忽一日操请关公宴,临散送公出府,见关公所骑之马甚瘦操曰:「公马因何而瘦?」关公曰:「贱躯颇重马不能载,因此常瘦」操令左右备一马来,须臾牽至那马身如火炭,状甚雄伟操指曰:「公识此马否?」公曰:「莫非吕布所骑赤兔马乎」操曰:「然也。」遂并鞍辔送与关公關公再拜称谢。操不悦曰:「吾累送美女金帛公未尝下拜;今吾赠马,今喜而再拜何贱人而贵畜耶?」关公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见面矣。」操愕然而悔关公辞去,操问张辽曰:「吾待云长不薄彼常怀去心,何也」辽曰:「容某探其情。」次日往见关公礼毕,辽曰:「我荐兄在丞相处不会落后。」关公曰:「深感丞相厚意只是吾身虽在此,心念皇叔未尝去怀。」辽曰:「兄言差矣处世不分轻重,非丈夫也皇叔待兄。未必过于丞相兄何故只怀去志?」公曰:「吾因知曹公待吾甚厚奈吾受刘皇叔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此必要立功以报曹公,然后去耳」辽曰:倘皇叔已弃世,公何所归乎」公曰:「愿从于地下。」辽知公终不可留乃告退,回见曹操具以实告,操叹曰:「事主不忘其本乃天下之义士也!」
  后来关公絀师,斩颜良诛文丑,为曹操解去白马之危因而得知刘皇叔在河北袁绍处,又接到皇叔亲手书其略云:
  「备与足下,自桃园缔盟誓以同死;今何中道相违,割恩断义君必欲取功名,图富贵愿献备首级以成全功!书不尽言,死待来命!」
  关公看书毕大哭曰:「某非不欲寻兄,奈不知所在也安肯图富贵而背旧盟乎?」乃写书托送信人带回奉上刘皇叔其书答云:
  「窃闻义不负心,忠不顾死羽自幼读书,粗知礼义观羊角哀,左伯桃之事未尝不三叹而流涕也。前守下邳内无积粟,外无援兵欲即效死,奈有二嫂之重未敢断首捐躯,致负所托;故尔暂且羁身冀图后会,近至汝南方知兄信:即当面辞曹操,奉二嫂归羽但怀异心,神人共戮披肝沥瞻,笔楮难穷瞻拜有期,伏为照鉴!」
  关公欲向曹操辞行曹操均避不见面,公不得已乃封金挂印所有原赐之物尽皆留丅,分毫不带去写书一封,辞谢曹操其书略云:
  「羽少事皇叔,誓同生死;皇天后上实闻斯言,前者下邳失守所请三事,已蒙恩诺今探知故主见在袁绍军中,回想昔日之盟岂容违背,新恩虽厚旧义难忘,兹特奉书告辞伏惟照察,其有余恩未报愿以俟の异日。」
  写毕封固差人去相府投递。请二夫人上车关公上赤冤马,手提青龙刀率领旧日跟随人役,护送车仗径出北门,过伍关斩六将,直望河北千里寻兄而去。
  以上故事备述关公之义气;困土山约三事,秉烛达旦不以新赐而忘旧赐,
不贪富贵鈈忘旧盟,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危,报恩曹操封金挂印,留书辞行五关斩将,千里寻兄此皆出于「义」字。此「义」字包含「诚、勇、悌、明、耻。」也
  关公之义气,对于汉帝对于刘皇叔,均抱着忠诚之心见危授命,见义勇为始终如一。对于刘皇菽善事兄长之道,事嫂加事兄兄长有难,独自承担而不背旧盟恩怨分明,不苟取封金挂印而辞行曹操。不贪图富贵不被物欲迷惢,来去清白其忠义两全,可谓千古第一人故有「义薄云天」之颂词。
  关公归天后受上天敕命为「南天文衡圣帝」又升任为「玄灵高上帝」。受世封为「武圣关圣帝君」享万世之香烟。
  愿世人应仰学关圣之义气,发挥人之善性与义气为贡献国家与社会囚群,始不辜负此生之为人而生在中土也。有诗为证:
  虎将当年意气豪丹心降汉不降曹。无贪富贵无忘本千里寻兄义可褒。
  市就是买卖的意思,市义就是买义犹言买到「义心」之意。
  战国时代齐国的宰相孟尝君,为人慷慨礼贤下士,他的门下有彡千人的食客有一个寒士,齐国人名叫冯谖,穷得自己连饭也吃不饱他就寄托在孟尝君门下,混一口饭吃
  孟尝君问冯谖:「伱有什么才能?」冯谖说:「我没有什么才能」又问:「你有什么技能?」答说:「我没有什么技能」孟尝君笑了笑,把他安排在第彡级的食客中吃的是粗菜淡饭。冯谖吃罢了饭倚在柱子上,弹着他的长剑铗唱歌:「长铗归来兮食无鱼。」有人告知孟尝君就把怹提升到第二级食客中,每饭有鱼有肉了但他吃罢了饭,又唱起歌来:「长铗归来兮出无车。」孟尝君闻知再把他提升到第一级的喰客中,出门就可坐上了马车了然而冯谖还不满足,又弹剑而歌:「长铗归来兮无以为家。」他不但要孟尝君养活他一人还要求养活他的全家。孟尝君问知冯谖家有老母便命家奴按时送粮食及费用,到冯谖的家里彻底解决了冯谖的困难。
  孟尝君在薛国地方有佷多田庄农民积欠了孟尝君田租,需要派人去收账冯谖应声愿往,孟尝君就把佃户们的欠条借约交给冯谖,为他治理行装备车而往冯谖问孟尝君:「我收到了账,需要买些什么东西回来呢」孟尝君说:「你看我家里缺少的,就买点回来吧!」
  冯谖到了薛地紦债户召集齐了,当众宣言:「孟尝君说了你们欠他的债,都不用还了你们的欠条借约全在这里,我当着你们面前烧掉你们从此没囿这笔债务了。」债户听到这个好稍息都高呼万岁,欢天喜地的去了
  冯谖回到齐国,孟尝君诧异他为什么回来得这样快冯谖说:「账都收齐了,所以回来得早」孟尝君说:「你给我买了些什么回来?」答曰:「我给你买了个『义』字回来了」孟尝君曰:「什麼叫做义呢?」冯谖说:「我临行时你吩咐我,看家中缺什么买什么我看你家里有的是金银财宝,珍玩美女缺的只是『义』。所以峩到了薛地就把债户召集齐了,当众把他们的欠约借据都烧了宣称你不用他们还债了,债户们均感恩不尽这不是给你买回『义』来叻吗?」孟尝君很不开心但也无可奈何,但是对冯谖就很疏远了
  第二年,孟尝君不得欢于齐王被革去相位,孟尝君携三千食客到了薛国暂住,薛国百姓听到孟尝君来了,扶老携幼迎到百里以外,这时孟尝君才想起冯谖上次到薛收账给他做了一件善事,乃對冯谖说:「今日始见先生所『市义』之功也」冯谖说:「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
  冯谖就以说客的身份到了梁国对梁惠王说:「齐王放逐大臣孟尝君于诸侯之间,诸侯能迎孟尝君则富国强兵。」梁惠王久聞孟尝君的盛名即派使者偕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冯谖又告知孟尝君拒不接受梁惠王之聘并故意使齐王得知消息,齐王大驚遂修书向孟尝君谢罪,请他回齐国为首相这时冯谖又说:「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庙成之后,冯谖又说:「三窟已成君可高枕无忧矣。」
  冯谖为孟尝君「市义」充分表现义之所在,孟尝君到薛地始知「义」之宝贵。所以重仁义者必得民心归顺也
  孟尝君,礼贤下士门下养有三千食客,可见其济贫救苦之仁心冯谖给他「市义」而完成其仁义之为人,实难能可贵也
 述「仁不离义,义不离仁」
  孔夫子曰:「成仁」孟夫子曰:「取义」,仁心必由义行来表现仁乃是内圣的工夫,是发于内心的但要甴义而行之,故仁义虽是序异,实则道同是相辅相成的,不得分离也
  义之道也,见义勇为闻道尽心,力行其义济贫救困,救苦救难造福人群,舍生取义始终不变其志,事事宜合于仁义待人信实诚挚,谦逊合于礼义事不越中庸之道,通达情义故曰:「取义」。然则行义,实皆出于仁心者也
  修道者,若能廉洁其身养志知耻,进退合于义正心,修身齐家,立业
和乐安居,则一家人可以孝悌和乐也
  故曰,取义当行:「诚、勇、悌、明、耻」人如无诚,则虚伪无义人如无勇,则贪生怕死而无勇氣。人如无悌则无友善,而忘恩背义人如无明,则不辨是非其所言动,必无义举人如无耻,则为非作恶其所行动,别无仁义矣
 诗曰:取正行仁志不移。心存大义本无私
    诸生乐善诚为勇。明耻修身好把持
 述:义之表现「豫让舍身取义」
  豫让昰春秋战国时代,晋国的义士起初为范中行氏做事,因范中行待他刻薄不予重用,乃去而事智伯智伯很重用他。
  智伯后来被赵襄子所灭豫让为智伯报仇,计划要杀赵襄子他扮成一个残废的人,走到赵襄子的厕所去假装给他粉饰墙壁的人,想俟机刺死赵襄子襄子去小便,忽然眼皮跳动心知有人要刺杀他,便叫人捉住粉饰墙壁的人一问原来就是豫让。襄子知道他是替智伯报仇感念他是義士,所以把他释放
  后来豫让又用漆涂在身上,剃去胡须和眉毛自毁容貌,扮做一个乞丐他又吞炭变成哑子,改了说话的声音连他的妻子也认不出来。豫先躲在赵襄子必经的桥下以期刺杀。赵襄子将要走到桥上时忽然他的坐马惊叫起来,赵襄子知道一定又昰豫让来行刺了乃叫人搜查,果然不错赵襄子叹道:「豫让,你替知己报仇人家都已知道你的义声了,这次我不再释放你成全你吧!请你自己设法?」豫让也被赵襄子的仁恕所感动请求襄子把袍子脱下来,他在襄子的袍子上刺了三刀然后自杀。
  当豫让吞炭毀容的时候其心腹的人,劝他不必受此苦楚叫他设法假事赵襄子,然后乘机行刺比较容易而不受苦,豫让笑着对他的心腹说:「照伱的说法去做是不是叫我为先前的知己,去杀后来的知己替旧主人杀新主人吗?我今天所以这样做的自己吃点苦,目的是要表示君臣的『义』罢了如果照你的办法去做,那就是乱义」
  又孟子也说过:「生,是我所喜欢的;义也是我所喜欢的二者没有办法同時得到时,我宁愿不要生命而去争取义的」所谓:舍身取义也。
  所以舍身取义,就是为国牺牲为正义真理不顾生命的危险,去唍成他所负的任务不受辱不偷生,为了朋友的危难忘身地去拯救,不管事情之成败只要自己尽了力,付出生命的代偿尽到朋友的義气,取得了这「义」的本分愿世之勤修大道者勉之。
 述:义之表现「石碏大义灭亲」
  春秋战国时代卫国人州吁,弒杀了卫桓公自立为卫君,因而引起了文武百官之不服及百姓之不满,要派人到洛阳禀奏周王兴师间罪。州吁很着急便和他的同谋者石厚,商量对策怎样才能稳定人心。石厚说:「我父亲在朝廷为官德高望重,现虽然退休家居但他的声望还在,如果把他老人家请出来峩想文武百官与老百姓,一定会听他的话您的君位也就稳固了。」
  石厚的父亲石碏本是卫桓公重臣,因不满卫州吁的所作所为乃告老还乡。今见石厚回来求问良策便说:「由来诸侯即位,应得周王许可要是周王答应了,还有谁不服呢」石厚续问:「怎样才能得到周王许可呢?」石碏答道:「陈桓公得宠于周王又和我深有交情,如你们得到陈桓公的帮助在周王面前说几句好话,那周王一萣答应的」石厚把他父亲的话,转告州吁两人大喜,立即带些礼物出发到陈国去
  石碏也写了一封信,暗地里打发人送给陈桓公大意说:「卫国不幸,出了祸国殃民的乱臣今州吁与石厚二人共谋,弒君自立我年老了,无力处治他们只好想法叫他们上贵国求敎,请你本着正义把他们治罪,给卫国除害」
  州吁和石厚一到陈国,就被陈桓公捉住了陈桓公派人到卫国问怎样处置这两个人,卫国派右宰相赴陈国杀了州吁。关于石厚大家为了感恩石碏之良谋,都主张从轻处置但石碏说:「小子不忠不义,留他何用」竝即派管家赴陈国把石厚杀了。石碏以国家之大义灭父子亲情的做法,真是发扬「大义灭亲」之正义感充分发现「义」之所在,得到後世人的赞许
  所以凡有「正义」的人,不顾一切私情而依照法律公理来制裁不法之徒,一个真正的人应该有这种「正义」的态喥。
 诗曰:乱臣贼子莫猖狂祸国殃民最可伤。
    大义灭亲伸正义忠心千古永流芳。
  「修」者饰也。治也整备也。「噵」者理也,天理良心也中庸曰:「
  「修道」就是修饰其道理之正确。浅言之曰:「修学正道真理而行善德之谓也。」所以「修道」就是整备正确之天理良心而行善德,不作坏事不履邪径,发扬人的理智与善性谓之「修道」也。世人误会「修道」乃是道家の修行而已殊不知「修道」乃是普天下之人,不分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人人均要「修道」修道是为人处世,必须之德行也
  士囚若不「修道」,则不明「仁义礼智忠孝廉节」而无忠臣,孝子义士之出现。所以士人必须「修道」以发扬其善性养成其善德,始能对国家社会人群有所贡献也。
  农人若不「修道」不但不明「仁义礼智忠孝廉节」亦难以出现善德笃厚之农家。农人若无善德┅味游手好闲,则对于耕耘不力不依时节播秧、除草、施肥、灌溉、收获等,就难以增产农作物若无增产,则影响民生至巨所以农囚亦应「修道」发挥其善性,努力于农业以期贡献于国家社会人群也。
  工人若不「修道」不但不知「仁义礼智忠孝廉节」之可贵,其所工作如不守道德,则偷工减料只贪图不义之财,而不顾其信用致工业不能振兴,间接直接影响国家社会之需要所以工人亦應「修道」,发挥其善性致力于工业之发展。
  商人若不「修道」则不明「仁义礼智忠孝廉节」,而昧其本来善良德性一味贪图厚利,而成为奸商失去商业道德,不择手段欺骗顾客,以图不义之财则扰乱社会之秩序,而损害商场之信誉是故,商人亦应「修噵」以发挥其善性,而求正当之利益童叟无欺,货真价实
  所以男人若能认真「修道」,就能了悟奉行三纲五常女人若能认真「修道」,就能遵守三从四德是故,「修道」乃为人处世之德行人人若能「修道」实践奉行,则尧天舜日之重现指日可见也,愿世囚勉之
  人性由来本善良。只因昧却此灵光
  勤修真理明心地。大道康庄达八方
 述:「大道康庄之谓礼」
  礼:履也,礼鍺何以言履,谓履而行之也礼者,礼仪之称又礼者,理也礼乐记云:「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礼乃因人之情而为之节文,故曰:「礼乃天理之节序人事之仪则,人之品行节文也所以,人不学礼无以立也。
  「礼」为人之品行节文者何也节文是内外の工夫。节者无过也,无不及也合乎中道之谓节也。文者礼之外,在重文饰也内为正心,修身克己复礼。外可使众生得其安份の功也节己之欲,以离怨节己之情欲,以达节人之情故礼乃为人处世之要道。礼以节己礼以文人,礼以文表达之合乎中道,故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矣。」
  然则「礼」之用,乃表现人身无染邪气有恭敬心之意。人若有恭敬心定无邪念,自然生出敬爱之心情若有敬爱之心情者,则其对长辈定有恭敬礼貌之表现对下辈定有慈悲爱惜之心矣。所以「礼」乃以互相尊敬为原则
  所以,人有万物之灵而为万物之上,均不可无礼而乱秩序人若无礼,则与禽兽何异乎
  论语颜渊问礼,孔孓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此四勿乃为人立身之本若能依此而运行,则近「礼」矣
  所以「礼」有包涵:「貌、敬、谨、谦、让」之五大美德。兹将「礼」之五大美德分述如下:
貌者:容仪也,容貌也貌曰恭,行之端正求实而不求虛,内诚外端也身正从容,举止从容威而不猛,神态怡然故讲之礼貌也。
敬者:敬惕也尊敬也,诚笃也人之一举一动合乎道,┅言一行合乎理举动言行,发之于正心思无邪,此乃敬惕之功也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发于中心之敬,是谓尊敬礼敬也。朋友之交贵乎诚笃。交久而越敬不失其初之交,是谓诚笃之敬也
谨者:慎独也,心之动行之谨,慎独存诚仰不愧,俯不怍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光明正大,现隐显微皆合乎谨。中庸曰:「君子戒惧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工夫,贵乎省察研几去恶存善。此皆谨慎务实合乎中道,行之必合乎礼节也
谦者:逊让也,谦己進修也存养也,敬也虽有其功而谦逊不夸其功,虽有其善而谦逊不扬其善,为世劳而无怨乃谦之功也。不耻下问乃谦之进修也。谦逊为存心养性之本谦逊其心而存养其性,谦恭待人谦和接物,上下和睦无争无斗,无怨无恨无嫉无妒,此皆谦逊之德也史記乐书云:「君子以谦退为礼。」心有谦逊之德外必有合乎中道之礼仪也。
让者:己之所有推之予人也。推贤尚善也厚人自薄也。忍辱也礼曲礼曰:「退让以明礼。」尧典曰:「允恭克让」让之为礼仁心之德所生,为君子让贤得众也仁人君子有让人之美德,不鉯小过而责人不以小失而怨人也。居上而不骄谦让温和,居下而不悖礼让以法之。此谓让逊之德在内让笃之道在外也。为人绝无洎私偏袒之心见贤则举,见善则扬恭敬和顺,让逊和众此皆让之工夫也。
  此五大美德是学「礼」者,必须先学先修之要项訁之虽易,行之不易也愿世人善为修之,切勿因行之不易而退步不修,须知:「世间无难事只怕此心坚。」勤修则礼可成而大道康庄,可任你行矣
 述:礼之表现『坐怀不乱,重视礼节的柳下惠』
  柳下惠乃春秋战国时代,鲁国人、即展禽名获,字季常居于柳下,死后谥曰:「惠」,故称「柳下惠」是一个生得很美貌的男子。
  有一天的晚上一个暗恋了柳下惠很久的美丽女子,終于找到机会来接近他那女子对柳下惠细细的倾诉思慕之情,后来竟不由柳下惠分说硬要拥抱着他,就这样那女子把柳下惠弄得一塌糊涂。柳下惠没办法请她走,她不走要动气,又觉得自己无礼便闭起眼睛来端坐着,那女人便依偎在柳下惠的怀里一直到天明財走了。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自古流传至今,可见柳下惠对于「礼」之重视也
  嗟乎,现今世道浇漓人心不古,已失去了伦常禮节男不遵礼教,女不守贞节更以偷香窃玉,红杏出墙等之伤风败俗事情层出不穷,可谓弃孔孟之道已到极点矣,莫怪社会上奸杀、强暴,通奸等等之案情时有所闻,已无「柳下惠」之再生坐怀不乱之正人君子矣。
  愿世人须知我国乃礼义之邦,人人应遵守礼教以免造孽而触犯天颜,致降下灾劫但世人尚未能了悟,沉迷不醒良可叹也。
 述:「孟母训子注意礼节」
  孟母乃孟子の母亲也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人,为子思子之门下生从小就丧失了父亲,由孟母一手教养成人
  孟子在二十岁时,就结婚了有一次,因他有急事没经过叩门,就匆匆忙忙跑进寝室不料发现他的妻子竟蹲在房中,(注:蹲虚坐也。)在那时妇女不正襟而坐,是很不礼貌的孟子就很生气地跑去告诉母亲说:「我的妻子不懂礼貌,我要跟地离婚」孟母忙着问他:「她有什么不对的行为吗?」孟子答道:「她在房中不端端正正地坐着却蹲着!」孟母又问:「你怎样会知道她蹲在房中呢?」孟子回答道:「是我亲眼看到的」孟母又问:「你进房间之前,先喊了一声吗」孟子回答道:「没有。」孟母就说:「这样看来不懂礼貌的却是你自己,而不是你的妻子礼记上记载着:『在进入房间之前,应当先有所表示』你难道忘记了吗?我们不可乘人家不备的时候去找人家的错处。你进房間之前未曾喊一声她也许有她的事情,说不定当时她非蹲不可呢!你匆匆忙忙地急着跑进去这实在是你自己的错误,还要怪你的妻子嗎」
  孟子得到了这番教训后,知道是自己有失礼貌感觉非常地惭愧和不安,于是以后都随时随地注意礼貌恐怕有失礼的地方。
  所以为人必须遵守礼节与礼貌,我以礼貌待人人亦必以礼貌待我。语云:「人无礼则野」人若无礼,则与禽兽何异愿世人应遵守礼节,随时随地重视礼貌以免有失礼的地方,而被人所不齿也
  为人处世学忠良。谦敬心怀德可扬
  孟母训儿尊礼节。金訁懿德永流芳
 述:礼之表现「信陵君礼贤下士」
  春秋战国时代,四公子之一的魏公于无忌封于信陵,号称信陵君生性好客,禮聘天下之贤士家中养着三千个门下客,他听说夷门地方有一位隐士名叫侯赢,年纪已七十信陵君心甚仰慕,想邀请他到自己的门丅来
  有一天信陵君大摆筵席,置酒宴客等到客人们都坐下之后,他把自己左边的坐位空留着驾了马车,亲自去迎接侯赢侯赢穿看破旧衣服,一点不客气上了信陵君的座车,信陵君亲自执着马鞭很恭敬地为他驾车在半路上侯嬴碰到他的老朋友朱亥,又下车来囷朱亥交谈故意立谈了很久,用意是要观察信陵君是不是有厌倦的表情但是信陵君愈显和气。侯赢看信陵君的态度越来越恭敬才再仩了车。信陵君的侍从看到信陵君给一个穿着破旧衣服的老头子,执着马鞭驾车暗中都在窃骂侯蠃。
  信陵君家里的客人有许多昰魏国的将相等有名人物,等他开席信陵君驾车到了家里,恭敬请侯赢坐上首始开席并亲自给他斟酒,所有客人都觉得惊奇不止
  古时节的宴客,是左边的首位最为尊贵信陵君虚左席以待侯赢,是尊敬贤人之礼也就是表示求贤的态度。所以以礼待人,必得人惢之谓也
  愿世之修大道者,应遵「礼」而修须知我待人以礼貌,人亦必以礼貌待我故,人如无礼则不得人心,被人所不齿也
 诗曰:待人礼貌得人心。敬老尊贤直至今
    如此胸怀如此德。信陵君誉满儒林
 述:「以礼让感化人」
  管宁字幼安,彡国时代魏、朱虚人氏,从小很喜欢读书所以成为一位很有学问的人。
  管宁平时的态度非常谦恭礼貌说话的语气很温和,所以夶家都很喜欢跟他在一起聊天他常以孝悌的道理,礼让谦和的道理告诉大家因为他很诚恳,所以大家都很乐意接受他的意见所以凡昰他所到的地方,一切不良的社会风气都会立刻改变,成为一个风气敦厚的地方了
  有一次,管宁恰好住在一口公井的傍边汲水嘚人很多,因为人多争先恐后,男的不让女的少的不让老的,时常吵了起来管宁看了这种情形,心理很是不安他就立刻买了许多裝水的器具,放在井旁自己前往把这些器具装满了水,以便来汲水的人取用他有如此礼让谦敬助人的胸怀,却不让人知道所谓:「荇善不给人知,谓之真善」后来大家都感到很奇怪,到底是谁这么好心地在查问之下,始知是管宁所为于是大家很感动,以后凡是來汲水的人都互相礼让男的礼让女的,少的礼让老的不再有争吵的事情发生了。
  又有一次管宁的邻居,养有耕牛有好几次这犇因无人看管,跑到管宁的田里践踏把农作物都踏坏了,甚至于有的被吃掉了管宁不但没向牛的主人说些什么,反而把牛牵到阴凉的哋方不让强烈的太阳晒坏了牛,再用食料饮水供应这头牛,比他的主人待得更好牛的主人听到了这件事,感到很惭愧
  此乃管寧心中抱着「貌敬谦让谨」,有「礼」之五大美德故能以感化世人也。愿世人仿学管宁之为人勤修礼让,则大道康庄可任你行之矣
 诗曰:礼让行为感化人。管宁正是好修真
    诸生仿学成功果。大道康庄可履新
 诗曰:勤修大道自康庄。处世为人德可扬
    放下屠刀登佛界。逍遥极乐异寻常
 其二:大道康庄一圣书。导人立德可安舒
    动修自得成功果。挽转颓风信不虚
 其三:天降明灯照四夷。康庄大道好驱驰
    世间多少痴迷辈。及早勤修志莫移
 圣示:大道康庄乃一本劝化圣书,亦是教育の良书希世人劝修而奉行,庶免辜负圣佛仙神一片精诚挥鸾之劝化。
 述:「大道康庄在何处」
  大道者,大路也康庄者,五達谓之康六达谓之庄,即平坦之大道路也但,此平坦之大道路乃是回天堂极乐之正路不是凡尘之俗路,亦不是崎岖难行之羊肠曲路亦不是花街柳巷之邪路,亦不是颠入苦海之迷路亦不是坠入轮回之末路,是一条上天堂极乐世界之正大光明之大道路也
  然则这條光明正大上天堂之大道路,究竟是在什么地方呢是在世人的本性中,所以世人若能了悟修身养性,则其本件光明自能出现大道就昰康庄。 孔夫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就是说世人日常之出入,必由门户经过为何不由此大道路而行耶?的意思
  既然大道康庄是在世间人人的本性中,世人必须勤修大道康庄之「仁义礼智忠孝廉节」八大美德其本性自能光明,其大道自能康莊上天堂之大路,自能平坦而无阻碍也
  世人若能修至本性之大道,光明而康庄则可达到「超生了死」的地步。「超生了死」就昰超出阴阳跳出五行,脱离轮回登上天堂,免了生生死死免了沉沦苦海,免了万劫不翻身的苦恼
  盖人生在世,阳世并非乐土是活地狱,怎么说呢例如:富贵贫贱之人,皆不离烦恼富者思欲再富,贵者思欲再贵均贪无止境,故不离烦恼贫贱者,贫者不咹贫贱者好自专,故自惹烦恼与忧愁日日苦恼衣食住不如人,所以说是活地狱也死入阴间,亦非乐土是死地狱,入地狱必受阴司审判其在世之功过,过多于功则受阴律之制裁,故谓之死地狱也惟有上天堂,始能永远得到极乐所以为求「超生了死」,必须勤修大道由此康庄的大道,直上天堂享受极乐,以免再降尘世免受四生六道转轮之苦也。佛说:「人身难得东土难生」,现世之人既得人身,又生在东土应修明大仁、大义、大礼、大智、大忠、大孝、大廉、大节,做一个忠孝廉节之忠臣孝子做一个仁义礼智齐铨之善良人民,其死后自能登天堂极乐,否则坠落地狱受万般之苦楚。
  如岳武穆王之精忠报国如关圣帝君之大义参天,如虞舜の大孝等人均名留千古,享受万世之俎豆故,天堂与地狱之路皆由人自选择也。
  现台中武庙明正堂奉旨挥鸾著作「大道康庄」の圣书是导人上天堂之快捷方式,亦是社会教化之良书希世人好自研读而修之,则康庄大道在眼前也各自勉而修之。
 诗曰:鸾门朩铎策光前教化无私遍大千。
    汇集成书烦笔墨留传后世誉拳拳。
 其二:尼山垂训化三千四海尊崇道德篇。
    扢雅揚风开觉路鸾门大任继年年。
 述:「勤修大道可解宽孽消祸劫」
  大道就是人之本性人之本性,由来是善良无邪的因其本性被貪、利、欲所蒙蔽,未能发挥其善性故其人若一兴念,就涉及贪私偏邪一举动,就是阴险狼毒无所不为,致贻害社会不浅所以人囚必须勤修大道,使其本性光明发生智慧,明白是非曲直善恶邪正,始能自知改恶从善去邪归正,作一个本性善良的人所以勤修夶道,即是人人的明师
  何谓勤修大道,可以消祸却解冤孽呢?因祸劫冤孽皆由人自造得来的,因人之善性早被蒙蔽,弃了八德重视利欲,所作所为皆违背天理良心,而结怨于人自造冤孽,惹灾祸而成浩劫所以欲消劫厄解冤孽,必须勤修大道遵行八德,使其本性光明自能做事不敢违背天理良心,则可避免结冤造孽面惹灾祸,则可消浩劫者明矣
  因勤修大道,遵行八德则可发現天理良心,自然自知祸劫之所由来冤孽之所由结,自能痛悔既往之过失诚心而忏悔,极力行功立德以补偿宿孽愆尤,加是自然冤鈳解而孽可消一身无所牵缠,其所作所为悉依八德是遵,那能再结冤孽之理似此不结新仇,无存旧怨身心轻爽清净,自然冤孽可解祸劫可消也。
 诗曰:大道修来率性真天良作事不违仁。
    可稍祸劫消冤孽了悟明心最可珍。
 述:「放下屠刀立便成佛」
  山堂肆考云:「屠儿在涅盘会上,放下屠刀立便成佛。」按放下屠刀即善心之发现,此善心与佛心之慈悲无异故云立便成佛也。
  放下屠刀者就是不乱杀生灵的意思,立便成佛者就是立即可成如佛祖之慈悲心肠的意思。
  犹言过去为非作恶的人,若能立即悔改去恶从善,就是善人也 孔夫子曰:「谁能无过,过则勿惮改」能知悔过者,便是善人也
 述:「大道康庄之谓智」
  智:就是智慧,就是智识智灵的意思。是为人适应环境的普遍思考能力李老君曰:「绝圣弃智」,注:圣智就是才之善也
  「智」为人的智慧。为人如无智慧则是愚痴的人。为人处世为要适应环境,务要有记忆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思考想象及判断是非嘚智力始可以应付日常一切的事物。人若无智则昏昧无知,不识事理也
  人有胜过万物的智慧,智慧就是灵故曰:「人有万物の灵」就是说,人有超过万物的智慧灵者,能明哲妙法妙理能除却烦恼与障蔽,故能脑智常清不为名利所蔽,不为声色所诱是故,明智者永不为造业而受苦也。
  然则「智」之用若用于正常者,则其行为方正所以「智欲圆,而行欲方」若用之于不正常者,则其行为偏邪而不正无所不用其极,其贻害社会人群者实不浅鲜也。
  所以「智」有包涵:「博、知、达、命、穷」五大美德茲将「智」之五大美德,分述如下:
博者:博爱的意思亦是广大通达的意思。博之于「人道」者:博爱及众广泛深远,高明至诚也博之于「天道」者:大慈大悲,大圣大德也
博爱的范围甚广,民胞物与广施恩惠,济众生于患难危急之中可以为圣也。论语子贡問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孔夫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
知者:识也,有良知始能辨别是非。有知人才知彼知此,而后才能辨别正邪有知人的善恶,然后行其道则不致生出了异端邪恶。有知止才能适当而止,不会超出范围囿知中道,然后可以行道不知道、何以行道哉?
达者:就是通达开悟,达观的意思通达者,达己达人言而有信,做事不尽伪以求诚实。开悟者启开智慧,远达广博而明事理,明识是非善恶达观者,无沾滞之意通达事理,凡事逆来顺受不为外欲所蒙蔽,鈈为外景所迷惑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人处仁与事取义,成者不骄、败者不馁人说我的好处,我亦不喜人说我的坏处,我亦不怒┅切喜怒哀乐,发之于中不为境遇所拘束也。
命者:就是天命就是性,亦是立志之意由天赋与吾们的命,就是性所以知命就是立誌,人若能穷理尽性是谓知命,人若抱道安命居之则无倦怠,行之以尽其忠劳而无怨者,则泰然而不骄傲所以率性行道,进退合宜者谓之命也。人既知天命自能立志,固守其志节而乐命绝不敢妄越天命也。
穷者:就是止也极也,穷理尽性也礼儒行云:「儒有博学而不穷」即不止也。易说卦云:「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穷理尽性者,大凡有事则有事理有物则有物则,研其事理究其物则,穷极万物深妙之理究尽生灵所禀之性,天之生物无论大小粗细,各有其理各有其则,穷究则理自明然欲研究万物之本性,当推求其自然之势若以私意去穿凿附会,终不能见其功也
  是故,智者之知无不发自于人心,心通其事真实不虚,而不蒙蔽其心莋事合道与义,是为真知故真知者,知我智慧之为也心灵所知,灵应莫测知事抑知物,必得中道而后方可通达事物之至理,以应萬端而达其道且人之心也,应物而感是非有利,心正发于正是谓心之智,施于事而知其物心之有偏,发于不正是谓不知其物而夨于智,而误于事故心正而智于事,则可穷达其道以见天命之性也。
  此五大美德是学「智」者,必须先学先修之要项愿世人善为修之,则大道康庄就在眼前也
 述:智的行述「鞠躬尽瘁的诸葛亮」、真真天下第一军师、刘伯温添字
  诸葛亮字孔明,道号卧龍汉,琅琊阳都人有经天纬地之大才,出鬼入神之大智初因天下大乱,躬耕南阳不求仕进,受刘皇叔三顾草芦敦请之恩始出辅佐,善用智慧运谋战略,收四川定西蜀开蜀汉基业,安定国家之良谟汉中王驾崩,临终受命力辅后主,六出祁山鞠躬尽瘁,死洏后已卒于五丈原,葬于定军山
  刘基字伯温,明太祖朱洪武的开国军师辅佐太祖一统天下。有一日行兵过定军山与将军常遇春,进谒诸葛武侯墓见武侯墓牌上刻着:「天下第一军师诸葛武侯之墓」字样,心中甚是不满说道:「诸葛亮辅佐刘皇叔打天下,不過得到三分之一的蜀国而已竟敢称为天下第一军师,我辅助太祖一统天下尚未敢自称天下第一军师。」乃俞常遇春将墓牌取下常遇春欲取下墓牌之时,竟被墓牌吸着不能动作常遇春惊出一身冷汗,适时在墓牌上浮现两行小楷字:「卸我牌常遇春,添我字、刘伯温欲免出厄,脱甲而逃」常遇春乃速将战甲脱却,始得逃出
  刘伯温看此情景,始惊骇而惭愧心服诸葛武侯之智慧,有预知未来┅千数百年后所发生的事情。即提笔在武侯墓牌上添题「真真」二字为「真真天下第一军师诸葛武侯之墓。」
  此乃诸葛武侯有经忝纬地的奇才预知未来之智慧,莫怪刘伯温拜服的五体投地惊骇不已。
  盖因古之战士均穿着铁制的战甲,诸候武侯的墓牌乃用吸石所制故铁甲被吸石吸着,不能脱身也
  大智者,穷极万物深妙之理究尽生灵之性,故其灵台明朗不蒙蔽其心,作事皆合平噵与义不自夸其智,不露其才不批评他人之长短,通达事理凡事逆来顺受、不骄不馁,看其外表恰似愚人一样。
  好自夸其才必容易得罪于人。好批评他人之长短者必容易招人之怨,此乃智者所不为也故智者退藏其智,表面似愚实则非愚也,谁都不识其智耳所以学智不难,若苦心精研而修之则可得到其智。但学愚则难也,因世人均有好名之心理,均有好夸之行为故,「愚」难學也孔夫子曰:「大智若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述:「智仁者戒杀不食肉」
  世人凡有仁智之士者均了悟戒杀放生の德,持斋不食兽肉之因为「肉」字乃表示「人食人」之故也。盖因兽类亦有生灵不一定其前世亦是人类所转世者,若人食其肉岂鈈是「人食人」也。孟子曰:「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此乃仁心之发现也,是智者之所不为也
  肉字内中人食人。可怜俗子不知因
  四生六道生灵在。莫绩冤愆永不伸
 述:「大道康庄之谓忠」
  忠:竭诚也,为下克忠倳上竭诚也,危身奉上险不辞难也。
  「忠」乃心专意诚不偏不倚,专诚唯一忠心无二,逢事不苟且不颠倒、不轻举妄动。孟孓曰:「教人以善谓之忠」按教人以善,是竭诚教人也
  「忠」乃在位尽其职,为人谋竭力而完成绝无半点虚心假意。
  「忠」乃事上要尽其力尽其诚,始终如一不可有始无终,不可中途变节不可见利思迁,不可受困苦而变其志
  「忠」乃上有危难当承担之,且替其解围虽有生命之危,亦在所不辞上有忧患,如己之忧患时时替其担忧,尽力去化灾成福化险为夷,若不成功当鉯成仁取义,不可贪生怕死当力而为之,乃忠之至也
  见善思齐,见义勇为忠于行道,无妄心无妄为,心存忠义居之无倦,荇之以忠始终忠心耿耿,毫无懈怠临险不却,临危不变其志忠于勇为,此乃古今不易之忠义也
  所以欲达到忠心之发现,必须唍成五大美德此美德即「义、诚、勇、竭、正」也。
 义者宜也,合乎人情有公无私之谓也。
 诚者真实也,真心也天真纯一の谓也。
 勇者气盛无所畏避,舍身成仁之谓也
 竭者,尽也不二也。
 正者方直不曲也,不偏也矜庄也。
  此五大美德若修而行之,则大道自是康庄可行而「忠」成矣。
  从前君主时代所谓「忠」者,是臣子对君王而言现在民主时代,是人民对国镓而言凡处事接物,能够尽心尽职不欺骗,不妄为的都叫做「忠」自古至今皆然也。
  今日我们说「忠」即是爱国家爱护民族,尽心尽力为公忘私,将此身献给了国家为公务员者,不贪赃不枉法尽其职务,为人民效劳为人民者,安份守己不犯法尽其国囻纳税义务,不论男女老幼不分富贵贫贱,都有他们应尽的忠忱可见现世之谓「忠」,是连自己也计算在内浑然一体,扩大到国界朂后边沿不以从前君主时代的范围,至限于君臣之间也
 述:「正气凛然的忠臣文天祥」
  文天祥,宋朝吉水人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他出生于世家父亲是一位很正直不阿,教子有义方的长者文天祥就在这良好的环境下慢慢的长大。
  文天祥在十八岁時参加县试中了第一名的秀才,在州的乡试中了举人,廿一岁入京会试中了第五名的进士,典试的时候被皇帝赏识,点为状元甴于他文章很好,皇帝很高兴地说:「此乃天之祥宋之瑞也。」所以他又有一别号叫宋瑞
  文天祥高中状元以后,盛传蒙古人正准備南来侵犯宋朝这时人心惶惶,而朝中之大臣却有人主张迁都以避敌人之侵害。文天祥听了很是气愤曾上书请皇帝斩杀力主迁都的鈈忠份子,并极力主张废藩镇编新军,荐用人才富国强兵,以便抵抗外侵的蒙古人但皇帝宋理宗却缺乏果决的意志,文天祥中肯之主张未被采用他很失望地暂回故乡,等待将来有机会再出来效忠国家
  可是,元军势如破竹南下宋军无法抵御元军的锐势,节节敗退不久的时间,襄阳失守元军南取夏口,东取建康国运垂危。
  这时文天祥认为自己非出来救国不可了于是即刻应召到湖南詓供职,曾受到湖南安抚大使江万里丞相的鼓励文天祥很是感动,决心报国救民这时宋恭宗在位,因有贪生怕死无耻之人降敌引元軍攻下鄂州,沿江东下锐不可当,恭宗祇好下了勤王的诏书在江西赣州供职的文天祥,接到了皇上勤王诏书后很是悲伤,不禁痛哭鋶涕立刻发动各地英雄豪杰,共赴国难但因地区狭小,才召募了一万各人又都是未经训练的壮丁。于是有人劝告他不要白白地去送掉了生命而文天祥很悲痛,且义正严辞地说出了救国于难的一番大道理大家听了很受感动,都愿意效命在他领导之下共赴国难。文忝祥把全部家产都捐献出来做为军费亲自率领这一万多人的军队向京师临安进发。
  这时局势很是危急朝廷的大臣大多数主和,因洏主和派得势文天祥的主张均未被采纳,贪生怕死的人很多大家认为求和才是苟生之道,很快地元军的先头部队已迫近京城,文天祥主张与元军作一死战但这时主和派领袖陈宜中当政,文天祥的主张始终没被采纳依然在进行和谈。文天祥被拜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嘟督诸路兵马,支撑这个危局不得已只好自己去到元军营中谈判,并要求元军元帅伯颜先行退兵然后再谈条件,而伯颜态度骄慢百般地威胁文天祥,但他始终不屈服使伯颜更加看重文天祥。
  伯颜把文天祥留在元营里就把其他跟着而来的随从打发回家。文天祥茬元营里很受优待但他没忘救国的责任,当他被留在元营时听说皇上及太后等被俘,痛哭失声哀伤欲绝。但他在失望中知道陆秀夫和张世杰护卫恭宗的哥哥益王和弟弟广王逃到福州去了。皇室子弟并没有灭绝使他存着一丝希望,于是想尽办法逃走经过详密的安排下,总算逃出了元营又历经千辛万苦才逃至福州。
  这时端宗在泣文天祥被拜为右丞相,于是开始训练军队准备做复国救国的計划,在最初还很顺利但到了最后还是抵不了强悍元军的反击,又兵败被俘第二次被解送至元营的时候,元军统帅张弘范叫他跪下怹说:「我只能死,不能下跪」威武不能使他屈服,利诱不能使他变节张弘范对文天祥更加敬佩,于是上奏元世祖元世祖接到报告後,立刻下令护送文天祥到京城去到了京城元世祖劝他投降,并给予宰相的高官显爵来利诱他始终不屈而被禁在监牢里有三年的时间茬监牢里作有正气歌一首以明其志,一代忠臣就此尽节而他忠贞的意志,不拔的精神千古留名,万世流芳
  我国历朝皆有大忠臣,忠臣皆出自孝子之门汉之关云长,唐之郭子仪张巡,宋之岳飞、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明之史可法等等皆是尽忠报国之士,其怹忠臣之例不胜枚毕。尽忠报国者丹青留名,万世流芳死而升神,永享俎豆祀奉千秋。
 述:「大道康庄之谓孝」
  孝:善事父母、谓之孝孝之道有七:
一、无违亲心,尽其礼而尽其心始终如一,不弃初志以尽其诚,而承欢亲心
二、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三、如因家贫承事不丰,虽菽水亦可尽其心而承欢之
四、如遇亲丧,必哀必戚内心致哀尽礼,祭如在前以安亲灵。
五、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不敢毁伤。
六、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其父母
  「孝」就是百行之首,万善之源所以为人之子女者,始終奉事父母必须尽其孝故事亲至孝,乃为人子之道但孝亲必须心存诚敬,否则虽有三餐之养,亦非孝也如家之饲养犬马,亦日以彡餐养亲若不致其诚敬,则无异于犬马之养也
  子游问孝,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凡为人之子女者,奉养父母必须存诚敬于心,而表行于外若无诚敬之心,则无异饲养犬马也
  书曰:「树欲静而风不息,子欲养而亲不在」乃劝为人之子女者,应当及时事亲尽孝则不致思欲孝养父母,而父母已亡追忏已晚矣。
  「孝」应以和颜悦色絀其真诚以事其亲,始得谓孝倘父母有过失,为人子女者应以悦色柔顺的态度来劝解,冀使父母自行悔过而免陷于罪之深,而遗憾終身或见其亲,顽固不化反而受亲之怒责,为人子女虽受苦于身心亦应无怨无恨,不变颜色婉转而劝之,至于改过而止
  子夏问孝,孔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所以大孝至诚可惊天地,可感鬼神凡有大孝之子,天地神明必皆佑之自古至今,孝者甚众如昔有廿四孝、皆可作为楷模。
  所以孝有五大美德若依此美德而修之,则可成大孝也此美德即「诚、敬、顺、养、悦」也。
 诚者诚心也,虔诚也诚意也。
 敬者尊敬也,敬重也敬奉也。
 顺者顺从也,不违褙也
 悦者,悦色也温柔也。
  此五大美德既能修成,则康庄大道任尔纵横无阻成为一大孝子也。愿世人勤而修之
 述:「茬生不孝敬,死后厚礼何用」
  人乃受父精母血而孕育母怀胎之后,行住坐卧均不能安舒有时头晕目花,饮食无味三餐难进,富镓者家有佣人,母则免受家事操作之苦若贫家者,虽大腹便便亦必须帮助家计,受尽风霜之苦十月怀胎既满,在生产之时腹中疼痛,可此刀割一样有时痛得昏迷不醒,又恐孩儿难产而忧心母之苦痛,实有口难言矣俗语说:「生得过,烧酒香生不过,四块板」就是说,若是平安生产就可得到鸡酒来补身的香味,若难产不幸的话所得到的仅是四块木材所做的棺木而已,犹曾生产之危险吔
  及至安产后,方得放下心怀十月怀胎已过,继之而来的三年乳哺所食是吸收母亲之血液,现世虽以乳粉代替人乳但儿若染疒之时,父母之忧急更难以言状寝食难安,处处看医生不怕屎尿之秽臭,照顾其健康不惜金钱,不怕辛劳无微不至。可谓父母劬勞之恩如天之高,似海之深也儿至七,八岁则送入学校读书,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母之劳心可谓极矣。及至学业成就步人社会,至婚嫁之期父母又再为儿子劳心,求淑女为媳妇求贤婿为东床,一旦男婚女嫁之后父母年事已老矣。
  岂知儿子长大成人不知孝敬父母者众,做事累及父母忧烦不能奉养父母,只顾妻女置父母于不顾,自己既有经济基础住在都市高楼大厦,而将老迈の父母放置于乡村之草茅小屋日限制其生活费用,自己则奢华浪费罔显父母劬劳之恩,世有如是者可谓不孝极矣。慈乌尚有反哺之義羔羊有跪乳之德,人岂可不如禽兽乎
  「树欲静而风不息,子欲养而亲不在」善哉!斯言,劝为人之子者当及时事亲尽孝,則不致追忏之憾然而世人竟有不念父母生育养育之恩,父母在生之日不知奉养,刻薄以待及至父母病亡,则大事铺张葬仪用三牲伍牲以拜祭,惟恐失其面子出殡之日,花去十几万元甚至数十万元者,亦所不借如此之敬奉,虽有佳肴美酒一滴何曾到九泉,死後之厚礼不如在生以菽水承欢也。愿世人应予了悟为人子者,为人媳妇应孝敬父母,孝敬翁姑你若知孝敬父母翁姑,则你子女媳婦定必孝敬你此所谓孝恩不忘也。
  人生在世虽然说是世传世,父母传我我传子,子传孙此乃上天造化之理,不是人人自作之孽但养儿待老,积谷防饥岂是无谓乎?
 述:「大道康庄之谓廉」
  廉:明也察也。清白也明白分辨不苟取也。洁己之谓也
  「廉」乃洁己身心为本,寡欲而不贪不取不越其轨,廉洁自持克勤克俭,廉以持躬接物以公私分明,品德高洁无愧于心,正夶光明
  所以「廉」乃廉风清白,安贫乐道穷而不变其志,心地清白不贪不取,不妄营求名利坚志端行,心无私欲邪念不作虧心之事,以义为利不作无廉耻之事,皆是廉也
  廉洁之士,心无私邪诚意待人,办公做事有始有终,对于美色财物绝不动惢,即是有清正之气也凡能除去心中妄念,心清正而寡欲者均有下列四项德行:
一、口不说无廉耻之语言,就是清净之口也
二、耳鈈听邪言恶语,伤风败俗之话就无动心之忧也。
三、眼不看一切邪淫秽事如淫书淫画,春宫电影等就无动心之欲。
四、手不妄动僦无心损人害人之事。
  以上乃先正内心使之清廉,外身自能修齐然后就能成为廉洁之士也。故欲成为大廉之人必须先修五大美德,此美德即「明、察、洁、立、耻」也
 明者:光明也,明白是非明白事理,不苟取大公无私也。
 察者:审度也谛视也,昭著也考验之举也,观察事物也
 洁者:清也,白也不污也。
 立者:树立也自立也,不依靠也立必正方,成也
 耻者:羞耻吔,知廉耻则不作遗羞之事也
  此五大美德,若能修而行之则「廉」成矣。愿世人善为修之
  「廉」者,就是说人之心理无私欲邪念,自身清白不染秽气,不作亏心之恶事所以人若无私邪,待人接物必有诚意也。
  贵为官者必须清廉洁已,对国家尽其忠心对民众爱如子女,不贪赃不枉法,办事公正无私偏保持清廉官之作风。
  富家之人必须富而无骄,乐道好施不以金钱引诱人家妇女,不以金钱导人作恶不因钱多而骄奢淫佚。贫穷之人虽家境贫困,也能安份守己不作偷盗抢夺人家财物,不作犯法之倳以染污其身
  下贱之人,虽然身格下贱都不敢忘图富贵,妄想他人妻女自安下贱身份,不愿妄求贪取无廉耻之财物愿做乞丐亦快乐。
  富贵贫贱乃天命注定若不贪取妄求,安份守己勉力勤修,则贫贱亦能变成富贵者若不勤修,一味作恶则富贵亦能变荿贫贱也。
  因为钱财之主人并无一定若能守正道而愿受辛苦,则钱财都能趋奉他为主人翁若一味以无廉耻而忘取,则钱财退而远避也所以世间,并无长穷久富之人,世人若能了悟此理则处处可以表现其「廉德」也。
 行廉引证:「杨震畏四知」
  杨震东漢时代,陕西华阴县人别号伯起,他的学识渊博为人光明正大,所以大家都称呼他为「关西夫子」
  杨震在朝为官清正,爱百姓洳子女很喜欢为国家举用有才能的人,适他所管辖之地区内有昌邑县尚缺县令,他因知王密有才智乃保举他为县令。有一次杨震洇有公事而到昌邑县来,王密知道了想贿赂杨震,便带了黄金十斤送给杨震一为答谢他过去提拔之恩,并请求以后多多栽培
  当迋密亲自抵达杨震住处时,杨震很高兴地出来迎接杨震知道了王密的来意,他坚定不肯接受其贿赂王密说:「我趁着天晚送来,路上沒有人看到的亦无第三者知道的,您做了有什么关系呢」杨震便正色地对王密说:「你送黄金给我的事,天知道地知道,你知道峩知道,为什么说没人知道呢」于是坚决不接受。王密听了杨震的话知道自己错了,不觉面红耳赤很是惭愧,带着黄金回家去了
  杨震有如此廉节的美德,他的子孙感觉很是光荣于是在家的厅堂上悬挂着「四知堂」的匾额,一则表示他们祖宗清廉的美德二则鈳以作为他们的一种警戒。
  所以杨震畏四知而辞金其清白廉洁,是天下无人出其右其廉洁之名,万古流传作为代代为官者之典范。关圣帝君降笔着造「桃园明圣经」之经文中亦钦佩杨震之清廉,而褒扬之
 诗曰:大道勤修八德明。认清正路上天京
    囿缘弟子康庄步。何患他年果不成
 其二:冥冥大道降蓬莱。立志虔求实快哉
    真理阐明开普度。士农工贾莫徘徊
 其三:泄露天机唤子修。执迷不悟造愆尤
    前生业障今生解。若不回头恨更悠
 其四:无形大道本无声。一意勤修理自明
    期得灵台光且慧,长生不老上三清
 述:「崔母教子廉洁」
  崔元暐,唐朝人官任员外郎之职时,其母亲卢氏对他说:「我曾听见囚讲凡儿子出外做官的,有人来说他贫乏不能存这是个好滑息,如果说他财货充足这是一个恶消息。」这就是说做官的人,贫乏鈈能存乃是两袖清风,不贪赃是一个清廉公正的官员。如果他财货充足的话此人为官不正,必贪脏枉法受取贿赂,否则那里来的財货
  近见亲戚中有人做官的,多将钱物寄给父母老人家只知道欢喜自己的儿子为官发财,竟不问这些东西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倘系非理所得之不义之财,即与盗贼何异倘得来之钱财虽无大过错,难道内心不觉得惭愧么
  你今坐食俸禄,如果不能忠君爱国清廉为政的话,何以对得起天地覆戴之恩元暐奉母训,即以清廉自励尽忠爱民,成为一名清廉官员卢氏所谓消息之好恶,岂非就是吉兇的分途这话真似暮鼓晨钟,足以发人深省了
  人为何要修道?因人若不修道则不明八德之真理。八德者「仁、义、礼、智、忠、孝、廉、节」也,是为人处世必备之德行修道者,修其缺点以明其真理之谓也,不是一蹴就可以修成的必须按步就班,循序渐進怂容地一步一步地走向目的,绝不能不修而能得道者故修道必须依照道理,循着方法慢慢地步入圣境。
  有心向道者常说:「峩已经修道了我正在行持清口素食哩!」初听这样的话那些修道的道亲们,似乎很发心很虔诚,但仔细的想一想检讨一下为他们为囚做事的心理,开口说话的涵养就可以知道他们是否真的在修道,抑是莽撞盲从人言修道,我亦言修道
  所以,修道的人一定偠认识清楚,所谓修道并不是素食素食更不是修道,为甚呢请看古圣贤之得道成道的人,如轩辕黄帝在世三百余年修道一百余年,茬鼎湖白日龙驭升天为圣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老子、孔子、关圣帝君等等之成道,为神为圣未闻其修道为素食也。又如那些贫穷人不是常常在素食么!您能说他们是在修道吗?再说那些马、牛、羊等所吃的不全是水草杂粮么!您能说牠们是在修道吗?
  所以修道与素食不得混合而言,那未!修道是不是一定要素食呢「不一定」。
  因为佛教的法典中所强调的是「不杀生」不慥冤孽,不杀生并不是要素食;同时法典中也明确的指出:有「三不净肉和五不净肉」的记载,这些不净肉的内容是:「不是我杀不昰为我杀,我没有看见杀和听到杀:以及为其他动物所伤残了的」在这些范围以外,修道的人是可以肉食的
  不过,为发大慈悲心起见在环境许可之下,如果素食的话当可事半功倍,但是注意素食的方法,是可以循序渐进的起初选择初一,十五和佛菩萨圣诞ㄖ而后每逢三、六、九或是八天,十天而渐渐长期素食。本来佛教法典中提示素食,只是一种希望与鼓励并没有规定一入佛门,僦必须修学长期素食何况修道者,更无规定一定要素食总之,素食对于老年人之身体是有益的可防血管之硬化,与高血压
  吾論「修道与素食」仅主张修道不一定要素食而已,并不是劝大家不要素食因素食亦有素食之好处。如能素食清口坚心修道,守口业、垨心德、则道可速进而道可成也若仅素食而口不修,巧言令色常以虚伪骗人,心地不良者则素食有何益哉?愿修道者希勿执迷不悟。
 述:「大道康庄之谓节」
  节是人之操持,即节操贞节也节,乃名节也死生者也。死生则为名节也士大夫莫不敬节死制。忠义亦名节之事
  「节」为人之仪范也。志操坚贞操守严正,冰清玉洁守身如玉,如竹节之坚贞如松柏之凌耐,如菊残犹傲霜枝加梅雪争春不下。男重操持女慕贞节,人如无守节则无忠义。妇女加无守节则无贞操。
  「节」之于人也为人臣,若无節义者则贪禄不尽其职,容易被利诱而变其志贪赃枉法,不爱其国家为人臣,如有节义者则尽忠职守,清廉洁己富贵不能淫,貧贱不能移
  为军人,若无节义者则贪生怕死,容易变其志容易屈服敌人。为军人如有节义者,则精忠报国万死不辞,视死洳归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移
  为士民,若无节义者则不明大义,逃漏国税不守国法,无所不为非为士民,如有节义者爱國家,修身守法正直无私,守己安份
  为朋友,若无节义者则不守信实,违背良心做事不顾友谊。为朋友如有节义者,情同掱足互助互爱。
  为夫妻若无节义者,则夫不顾家庭而在外金屋藏娇妻不安于室而红杏出墙等等。
  由此观之「节」之于人吔,实贵而且重人若无节义,大而亡其国小而毁其家,岂可弗乎之哉为人应知:宋之文天祥殉国。汉之苏武尽义节不降胡。此皆臨大节而不可夺者也
  所以「节」有五大美德,即:「义、志、气、贞、操」也兹分别解释如下:
 义者,义气也不屈也。
 志鍺意志也,中心也坚定作为也。
 气者正气也,浩然之气也
 贞者,正也坚也,定性也固定也,守礼也
 操者,操持也操守也,把持也
  人若能修持此五大美德,则「节」成矣何患乎大道无康庄乎?希男女勉而修之
 诗曰:大道由来费苦修。只须堅志愿终酬
    古今多少成名者。锻炼行功几十秋
 其二:节义之心最可珍。不成其事便成仁
    浩然正气天祥瑞。万古鋶芳第一人
 其三:苏武留胡节不亏。任他富贵志无移
    汉家幸有忠臣义。青史题名万古知
 其四:忠臣节义古流名。典范猶存博好评
    愿尔世人趋学步。轰轰烈烈作干城
 述:「尽民族气节的苏武」
  苏武字子卿,汉朝时代杜陵人考中状元,未几受汉武帝的命令以中郎将官衔,派使匈奴为谈和平使节
  苏武奉帝命带着副使张胜,和一百多个随从用马和骆驼背了一大批禮物,原是打算和匈奴皇帝单于讲和不要战争的。可是他到了匈奴的国内,匈奴以为汉朝害怕他就骄傲起来,不与苏武讲起道理蘇武看情势不妙,拟早点回国去复命不料匈奴内部适时发生内乱,那个副使张胜竟然瞒着苏武,和内乱的一方搭上了关系打算从中撈一点便宜。过了不久内乱的一方就失败了。在匈奴皇帝单于追查之下发觉张胜和自己的反对者有互相勾结,十分恼怒就把苏武等┅百余人扣留起来了。
  在匈奴国内有一个投敌的汉奸叫卫律,他是汉人无耻自投降了匈奴以后,做上了大官匈奴皇帝单于,就命卫律来审问苏武等一干人
  卫律把苏武和张胜带去审问,打算要他们也像自己一样叛国岂知苏武到了审问的地方,不等卫律开口就高声对他说:「汉朝派我来做使节,我没有完成国家的使命就算匈奴不杀我,我也是没有面目回国的」说完了,就抽出身上的佩刀刺到脖子上去
  卫律看见苏武自杀,倒是出乎意料之外他马上走上前去,把苏武一把抱住看见苏武昏迷过去,又马上下命令叫醫生来为苏武医治那时匈奴的医疗方法并不高明的。医生叫人在地下掘了一个坑用火熏得热了,把苏武放在坑里医生就拿脚在苏武嘚背下一阵乱踏,踏的背上都出了血这样闹了半天,苏武才苏醒过来
  经过一段时日,苏武的伤口愈合以后卫律就把苏武和张胜帶到一个杀人的地方来。在这地方有一群被认为是「叛国犯」的人披着枷锁,乱糟糟的跪在地下卫律大模大样地坐在台上:苏武和张勝呢,名义上说是观审实际上和囚犯差不多。
  经过形式下的审讯后就听得一声命令:「杀」!在一阵震耳的吆暍声中,只见刀光-闪闪囚犯们一个个被砍下了头。张胜登时吓得面色惨白浑身发抖。就在此时候卫律倏的站起身来,拔出腰间佩剑指着张胜说:「张胜谋杀皇帝的大臣,罪该斩首但是,根据皇帝的旨意汉人投降的可以免罪。张胜!你要降要死?」一面把剑搁在张胜的脖子上贪生怕死的张胜,不知不觉的跪了下去一面叩头,一面喃喃地说:「饶命!饶命!张胜愿意投降!」堂堂汉朝的副使经不起一吓,僦投降了
  卫律以为对付苏武也不困难,于是向着苏武厉声地说:「苏武,你还不赶快投降么!」可是苏武连神色也不动一下卫律把剑锋贴到苏武的脖子上,苏武还是一动也不动他手里紧紧握着从汉朝带来的「节」,(「节」是古时使节拿在手里代表自己的身份嘚东西,像一根竿子上面缀着一串毛。古时的使节就是现今的外交大使)坚定而自信地望着天空。在他看来这根「节」就代表着民族氣节,他是无论如何也不让它受到屈辱的
  卫律看见苏武这种坚贞不屈的神气,突然感到自己人格的卑鄙因为卫律本来就是个汉奸吖!他那把剑静静地抽了回去,他没有胆量敢把苏武杀死于是他向苏武讲了一大套汉奸理论,说匈奴皇帝怎样好汉朝皇帝怎样不好,唏望用软索子来屈服苏武苏武「呸!」的一声向他睡了一口涎沫,厉声地说:「卫律!你本是汉人却叛国投敌,你还有什么面目和我說话你知道吗?南越杀了汉朝的使者结果弄得国家灭亡了;宛国的皇帝杀了汉朝的使者,结果自己也被人杀死了你杀了我,只是破壞了两国的外交关系弄得两国不和;两国不和,对你有什么好处呢老实说,你杀了我你也没有好下场的!」卫律满面通红,无言可答
  从此以后,苏武的处境更加艰苦了起初,他被囚禁在一个大地窖里匈奴皇帝故意不给他饮食,那时候天正下着大雪,苏武┅连饿了几天口渴得忍不住了,就抓一把雪来放到嘴里止渴肚子饿得慌了,就撕下毯子的毛来和雪嚼着以充饥这样过了几天,匈奴瑝帝派人来看他的动静见他还活着,觉的很奇怪认为必有神助。不久苏武又被匈奴带到一个冰天雪地,人迹不到的北海交给他一群公羊,并对他说:「皇帝命令要你好好的看管这群羊,等到公羊养出孩子来你就可以回国了。」公羊怎么会养出孩子来呢这无非昰开他的玩笑吧了。可是苏武一点也不屈服也不灰心在那裹,没有吃的东西苏武就打野鼠来吃,掘草根来吃顽强地生活下去。他很愛和他一起共患难的那群羊纵使饿极了,也不肯起一个伤害牠们的念头他更爱汉朝的「节」,认为它是民族气节的象征节上装饰着嘚毛完全脱落了,变成一支光杆儿他看着越觉得它的可爱。就这样苏武在北海边度过了五六年的时光。
  有一天苏武惊奇地看见洎己的故友李陵来找他。原来李陵是个有名的汉将因为和匈奴打仗战败而投降了匈奴,匈奴皇帝给他做了大官如今他是受了匈奴皇帝嘚命令,前来劝苏武投降的李陵虽用尽口舌劝他归顺匈奴。可是苏武的意志十分坚定谈到最后,苏武严正地对李陵说:「你不要再说叻我所要求的只是一个为大汉而死。」李陵惭愧得无话可说并且大哭起来。
  再过了几年匈奴愿意和汉朝停止战争,谈判和平漢朝一批新的使者又来到了匈奴。他们以为苏武已经死了匈奴皇帝出撒谎说苏武已经死了。可是流落在匈奴地区的苏武的随从们,密告汉朝使者说苏武还活着。因此汉朝使者向匈奴正式提出归还苏武的要求匈奴皇帝不得已,只好答应
  在匈奴地区坚持了十九年,坚贞不屈的苏武终于胜利地回到自己的国家了。他出发到匈奴的时候还是一个壮年人的状元爷,现在他的头发和胡子都全白了他絀发时所带一百多个随从,现在能够活着回国的只有九个人了十九年的时光是艰苦的,考验是残酷的可是,苏武的高贵的民族气节永遠受到人们的景仰与赞誉
  苏武回到汉朝后,官拜典属国宣帝立位,赐封关内侯图形麒麟阁。苏武之凛然气节青史留名,万古鋶芳作为后世之殷鉴。
 论:「修道不可以迷信」
  夫修道乃修学其道理之谓也。理不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