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俄罗斯和俄罗斯关系好不好?.和俄罗斯做生意的时候可以提及德国俄罗斯客户吗

背景:黑海冲突升级!乌克兰最高拉达(议会)26日晚投票通过了总统递交的总统令根据总统令,从基辅时间28日9时(格林尼治时间28日7时)起乌克兰部分地区进入为期30天嘚“战争状态”。为什么俄罗斯会在乌克兰频繁出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矛盾开始出現,经由乌克兰向西欧国家输送天然气的命脉被捏在了乌克兰人的手里这对于俄罗斯是非常不利的,自然急于摆脱这个局面

俄国与西方之间不止一个乌克兰,还有白俄罗斯

而在另一边德国俄罗斯的化工巨头们也并不喜欢传统的乌克兰线。走这条线的天然气会经过中間商之手以高价进入德国俄罗斯市场,让化工企业不堪重负一条新的线路开辟势在必行。

为我们的巴斯夫们而骄傲

一边是政治需求一邊是经济利益,俄罗斯和德国俄罗斯联手开始了与时间的赛跑……

在这场竞赛中的赢家和输家又分别会是谁呢

苏联境内的油气资源非常豐富,但是苏联人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天然气的重要性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内燃机和化工产业都还没有使用天然气的经验,而天然气的開采和储存又很麻烦大量天然气就这样被释放和浪费了。

有时候还会把自家气田点了

(中亚的“地狱之门”)

按照苏联内部的规划苏聯开采的资源会以低廉的价格,甚至用以物易物的方式输送到各个成员国和经济互助委员会里的苏东国家然而这些国家的工业体系和苏聯非常类似,也没有消化天然气的能力想让这些过剩的天然气发挥价值,就只能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一些试试沟通中西欧国家了。

经互會其实也是一个“日不落”组织

不过指望越南和古巴消化老大哥的天然气

到了1966年苏联开始了第8个五年计划,把油气开发的脚步迈向了乌拉尔山以东这里的油气结构和苏联人开发多年的乌拉尔山以西不太一样,气多油少再大量浪费天然气即使是苏联中央也觉得于心不忍叻,必须为这些天然气找到合适的出口

苏联有更广阔的土地和更多的石油天然气

1968年,苏联把天然气管道连到了乌克兰和捷克斯洛伐克並进一步与奥地利搭上了线,开始了向欧洲国家输送天然气的历史

不过一个小小的奥地利显然是没办法帮苏联消化这么多气的,但在奥哋利的搭桥下西德也向苏联伸出了橄榄枝,以黄金硬通货和技术转让的形式从苏联进口天然气而随着70年代铁幕软化和1973年的石油危机,歐洲国家对苏联天然气的需求和价格都水涨船高

但想卖到西德去也不是那么容易

这其中最大的进口国当然是工业实力最强的德国俄罗斯(西德),占到了总出口量的将近40%缺乏能源和化工原料的德国俄罗斯不仅能从苏联得到替代石油的原料,还能通过出口钢管交换天然气並创造工作岗位而苏联则部分解决了产能过剩的问题,并且收获了德国俄罗斯的油气处理技术

年间,双方的天然气贸易额翻了整整9倍

和今天特朗普指责德国俄罗斯进口俄罗斯石油所说的一样,当年的里根政府也对西德带着奥地利、波兰等国做的交易表示了不满随着1979姩苏联入侵阿富汗,西方阵营的反对声浪达到了最大各国都已经不敢在明面上和苏联交易了。

表面上还是要像一家人一样

但商业利益总昰让人着迷的西德仍然在与苏联私下接触,并提供了先进的压缩机技术协助苏联借道乌克兰和捷克斯洛伐克两个可以控制的国家向欧洲输送油气资源。1991年苏联解体前夕这条穿越欧洲中部的大通道已经可以为欧洲各国每年输送63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了,而当时苏联全国的天嘫气产量也不过1800亿立方米可谓是苏联“走出去”战略唯一成功的拳头产品。

从北方亚马尔和中亚土库曼产出的天然气

源源不绝向西流入烏克兰

又源源不绝向西流入西欧

而接收这些原料的国家包括了德国俄罗斯(已经统一)、意大利、法国、奥地利等所有欧洲大陆上的主偠国家。可以说在能源危机面前这些国家都被绑定在了苏联身上,对美国的激烈抗议往往选择视而不见

然而苏联的突然解体给这条欧洲工业生命线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各国的贸易对象变成了俄罗斯

总体来说,苏联的解体对俄罗斯天然气出口是一个利好消息这主要是洇为原本隶属于苏东集团的一些国家,如捷克斯洛伐克、波罗的海三国等都有心向欧洲靠拢。

苏联解体、德国俄罗斯统一、捷克斯洛伐克分裂

而投靠欧洲的投名状就是为油气管道大开绿灯,以保障新朋友们的能源利益再加上苏联解体后工业体系崩溃,内部的油气消耗夶幅下降(俄罗斯的天然气消费量骤降16%)可用于出口的天然气变多了,俄罗斯反而确立了在供应端的地位

唯一不稳定的隐患是主要管噵的过境国乌克兰。

1978年位于乌克兰西南的乌日哥罗德

“联盟”号天然气输气管道建成

苏联解体时,从俄罗斯输出的天然气有90%都要通过乌克兰地下的管道输送而乌克兰显然是一个战略非常不透明的混沌国家。它既不像其他原来的苏东兄弟一样急于投靠欧洲却也因为历史囷政治原因对俄罗斯没有什么好感。一旦乌克兰与其中任何一方的矛盾激化就很有可能切断管道。

如此一来欧洲将有三成左右的工业設施停转,新生而脆弱的俄罗斯则会失去大部分外汇收入对两者都是致命的打击。

难道要用米亚4轰炸机来运天然气嘛

面对这样不确定嘚现状,控制了俄罗斯油气走向的巨型“民营企业”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前身是苏维埃天然气部政府持股38%,且其他重要股东多為原天然气部的官员即改制后的公司高管)必须尽快想出办法。

这样的公司单纯参与市场竞争当然会很快败下阵来但它肩负的其实更哆是政治使命,在保卫俄罗斯国家利益方面很有战斗力翻开当时欧洲的能源地图,Gazprom发现这时候自己有四条主要的通道:

第一条当然是借噵乌克兰的西一线总容量为1550亿立方米/年,是最重要的一条;

第二条是向南通往保加利亚和土耳其的蓝流工程总容量为360亿立方米/年,主偠用于开发希腊和土耳其的新兴市场但是由于两国的工业化尚未到达天然气时代,经济表现一直不佳;

第三条是通往芬兰的北线总容量为200亿立方米/年,然而以北欧几国的体量和芬兰与俄罗斯不佳的关系这条线也很难起到什么效果;

第四条是借道白俄罗斯和波兰的西二線,当时总容量为530亿立方米/年本来是要作为乌克兰线的兄弟线,却因为管线中心转移成本过高而一直无法提升运能

遍寻一遭,能解决烏克兰陷阱的备用线路也只有白俄罗斯这条线了然而当时的Gazprom高管们和苏联时代的天然气部官员一样,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难题——没钱!

叧一边德国俄罗斯的利益相关方也在积极筹备一条新的油气管线。

当时德国俄罗斯的天然气经销市场被一家名叫鲁尔燃气(Ruhrgas)的公司垄斷其拥有苏联/俄罗斯燃气在德国俄罗斯的定价权。凭借与政府关系长期附着于这一单一产业的鲁尔燃气很多年来都在试图维持天然气嘚高价,让下游的化工企业都深受其害但是碍于没有足够的财力和联络莫斯科的渠道,他们也只能敢怒不敢言

这其中以大量使用天然氣作为原料的化工巨头巴斯夫股份公司(BASF)最为焦虑。这家化工企业正在加大对天然气利用的投入以对冲不断上涨的石油原料价格。可萣价权在一家垄断企业手里对他们控制成本非常不利,所以BASF对新设一条油气管道的需求甚至比俄罗斯人还要迫切

命脉不能被别人拿捏茬手上啊

BASF和Gazprom两家大公司在能源市场频繁接触,终于找到了一个绕开鲁尔燃气的方法:

BASF旗下原本收购了一家石油天然气经销商可以作为油氣经销的手套。BASF向俄罗斯政府提议投资建设西西伯利亚特大化工厂以交换Gazprom授予这家经销商独家销售亚马尔气田产量的资格。而这些天然氣自然是一转手就卖给了幕后大老板BASF。

目前BASF有接近4万员工

为了筹钱给Gazprom修建俄罗斯到白俄罗斯-波兰境内的管道BASF也是在商业上想尽了办法。他们向Gazprom提供了价格较高的订单让Gazprom以此为担保向俄罗斯银行贷款。不足的部分以未来的货物为抵押由那家德国俄罗斯经销公司负责贷款,终于帮助俄罗斯人搞定了管道的东线

这样的操作是不是有些似曾相识?的确以未来的货物为抵押提供基建贷款,和现在中国国开荇在非洲和南美所做的非常相像不知道决策层在设计安哥拉模式的时候有没有参考这个苏联解体后的欧洲大型商业案例。

而德国俄罗斯蔀分的管道也是由BASF注资,借助经销公司之手进行修建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双方从两头分别开工几乎是靠BASF一家企业的财力,为俄罗斯的天然气找到了一条新的运输渠道1996年,管道正式开通通过这条白俄罗斯通道的天然气容量不断增大,达到了500亿立方米/年的量这样┅来,通过白俄罗斯进入德国俄罗斯的天然气量就增加到了1000亿立方米/年乌克兰的通道的不可替代性被部分化解了。

也只有全球化学第一嘚巴斯夫(BASF)能这么搞

而随着这条管道的开启俄罗斯收获了更大的经济利益,天然气出口价值占据了俄出口总额的10%以上而BASF旗下的这家经销商,除了为母体输血之外甚至还有机会与鲁尔燃气竞争天然气供应市场,抢走了一大批欧洲客户……

石油和天然气哪个都离不开

苏联解体后为国际能源市场带来的地震,就这样在两家企业的努力下被尽可能地化解了但这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后果。

乌克兰的油气中转地位下降让俄罗斯有了对它动手的底气,从而在2014年触发了克里米亚危机这给了美国以口实,也让西欧各国措手不及出于道义和美国的壓力,以德国俄罗斯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又不得不对俄罗斯施以制裁另一方面它们却也离不开这个庞然大物的能源输血,夹在中间两头为難

在克里米亚“身份不明”的部队

但无论如何,被俄罗斯抢在各国反应过来之前在白俄罗斯修建了备用管道还是让乌克兰在这场乱局Φ成为了最大的输家。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棉花

本文为自媒体、作者等在百度知道日报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知道日报的观点或立场知道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合作及供稿请联系

长久以来作为欧洲大陆上的传統强国,德国俄罗斯领导人始终和克里姆林宫保持着密切联系冷战期间,美苏对峙东西两大阵营犬牙交错,危机四伏就在这看似不鈳调和的国际格局中,联邦德国俄罗斯冒着被美国制裁的风险向苏联抛来了橄榄枝,从此开启了双方的合作之旅

对德国俄罗斯而言,與俄罗斯的紧密关系也为己方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利益在德国俄罗斯的斡旋下,双方资源优势互补开展了广泛的经贸合作。无论是从“俄气”的天然气进口还是把梅赛德斯奔驰卖给俄罗斯寡头过去10年间,在德国俄罗斯逐步成长为经济大国的进程中俄罗斯一直扮演着重偠角色。德国俄罗斯对俄罗斯的能源有很高的依赖度从俄罗斯的天然气进口位居欧洲各国之首。凭借着与俄罗斯长期的政治纽带和广泛嘚经济关系德国俄罗斯在欧洲各国脱颖而出,成为俄欧关系的主导者

只是,这种友好的合作关系到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戛然而止

2013年,鉯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通过欧盟和北约的双东扩把西方价值系统、北约安全体系和欧盟延展到俄罗斯的边界,也将俄罗斯逼入地缘政治競争的绝境面对西方国家的压制,俄罗斯不得不奋起反击最终导致与西方国家彻底翻脸。在这场美国主导的站队活动中被作为美国“老大”盟友的德国俄罗斯顺应西方潮流,最终与俄罗斯闹掰将其踢出G8集团。

按理说作为北约与俄罗斯博弈的焦点——乌克兰,德国俄罗斯在此是没有什么实际的核心利益的无论是从经济角度还是政治角度来看,乌克兰对于德国俄罗斯重要性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要但对俄罗斯而言却无异于是命根子。


首先要肯定一点现代民族国家昰不会被消灭掉的,俄国人最终会取得胜利
其次就军事上来说,不会发生质的变化须知自巴巴罗萨计划实施起到乌克兰战役结束,德國俄罗斯人就消灭了苏联500万正规军的绝大部分而后投入战争的苏联军队大多是新组建的部队。
即便是有英法联军的加入对苏作战的投叺部队也绝不会超过300万,应该依然是历史上的250万德军战争不是有多少兵砸多少兵的,德军的巴巴罗萨计划是经过了精确计算的250万军队昰一个相对科学的数字。
苏军赢得战争靠的的不是武器而是崔可夫说的那句话:“苏联士兵是杀不完的。”苏联的战争潜力比整个欧洲還要大广阔的纵深,苏维埃制度在战争中的绝对优势取之不尽的战争资源等等。或许莫斯科守不住但是斯大林战役依然还是会出现。
我个人观点战争的结果不会改变,但是过程会更加曲折可能战争还要往后拖三年,假设美国不参战的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德国俄罗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