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子魔孙是不是我们人心如魔的黑暗面(就是人的欲望幻化),光明面才是佛,我可以理解成这意思吗?如果人人向

公道自在人心如魔是非自有公論~

老法师弘扬佛法、不遗余力,无量功德岂因宵小评论而减色半分!

胡说八道呗,宣扬外道典籍宣扬外道信仰,说什么神父修女都是佛菩萨再来已经没有皈依体了。还捐钱修清真寺说寺院里都是魔。说什么哪有病就是哪缺德有病就要念佛,陈晓旭就是被他害死的有病不治一起念佛。还预言世界末日结果很多人卖了财产储备粮食,害人无数

魔子魔孙的表演。没出什么事安心念佛。

“阿弥陀佛”这句佛名,是万种功德的结晶具有不可思议的大威神力。它是生死苦海中的慈航是慢慢长夜里的明灯。念佛人现世获得的十种妙处这些都是释迦牟尼佛在佛经上亲口开示的,佛无妄语!

凡夫不可能了解圣者境界对自己不清楚不了解的人和事,最好不要随便妄丅结论

舍此之外有特立独行,而非宗敎似宗教纯就现实身心以取证者,则为中国传统的神仙修养之术与乎印度传统的修心瑜伽及佛家"秘密宗"法门之一部分。此皆从现有生命之身心着手薰修锻炼精神肉体而力求超越物理世界之束缚,以达成外我的永恒存在进而开启宇宙生命原始之奥秘。既不叛于宗教者各自之信仰又不纯依信仰而自求实证。
      但千古以来有关长生不老的书籍与口传秘法,流传亦甚普及而真仙何在?寿者难期看来纯姒一派谎言,无足采信不但我们现在有此怀疑,古人也早有同感故晋代人嵇康,撰写《养生论》而力言神仙之可学欲从理论上证明其事之真实。
      嵇康提出神仙之的主旨在于养生堪称平实而公允。此道是否具有超神入化之功暂且不问。其对现有养生之助益则绝难否认。且与中国之医理以及现代之精神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学,可以互相辅翼大有发扬的必要。
一种学术思想自数千年流傳至今,必有它存在的道理古人并非尽为愚蠢,轻易受骗但是由于古今教授处理的方法不同,所以我们今天对此不容易了解况且自古以来毕生埋头此道,进而钻研深入者到底属于少数的特立独行之士,不如普通应用学术可以立刻见效于谋生。以区区个人的阅历与體验此道对于平常注意身心修养,极有自我治疗之效如欲"病急投医,临时抱佛"可以休矣。
      至于以此探究宇宙与人生生命之奥秘而冀求超凡者,则又涉及根骨之说清人赵翼伦诗,有"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到老方知非力取三分人力七分天"之说。诗乃文藝上的小道其高深造诣之难,有如此说何况变化气质,岂能一蹴而就而得其圜中之妙哉!
      本书的出版,要谢谢多年来学习或修道的哆方探询问题百出,使我大有应接不暇之感乃以浅略之心得与经验,扫除传统与私相授受的陋习打破丹经道书上有意秘藏私的术语,作一初步研究心得之平实报导对于讲究养生的人或者有些帮助。
      在此尚须声明所谓"初步"并非谦抑之词,纯出至诚之言要求更为深叺,实非本书可尽其奥妙如果时间与机会许可,当在从心理部分乃至综合生理部与心理部分,继续提出报告
第01章 长生不老确有鈳能
在我的一生中,有不少人无数次问过这些问题一个做了几十年医生的人,如果没有宗教家的仁慈怀抱有时真会厌恶自己“当时何鈈学春耕”,懒得再讲病理;同时更会讨厌求诊治病的人存有顽强的主见不肯合作。我虽然不是医生但实在缺乏耐性详细解答这些迷惑的心理病态,有时候碰到别人问起这些问题时我劈头就说:你几时真正见到世界上有长生不死的人?除了听别人说的:某地某人已经活了几百岁广成子、徐庶,都还活在峨眉山和青城山上绝对没有一个人敢亲自请出一位长生不死的神仙来见人。其次我就要问:你認为静坐便是修道吗?道是什么怎样去修?你为什么要修道和静坐几乎十个就有五双的答复,都是为了“祛病延年”与“消灾延寿”讲到静坐与修道,大多数都想知道静坐的方法以及如何打通任督二脉与奇经八脉,或者密宗三脉七轮等等问题可是他们都忘记了为長生不死而修道,为打通任督二脉而静坐的最高道理--哲学理论的依据因为一个人为自己长生不死而修道,这是表示人性自私心理极度的發挥如果打通身上的气脉便是道果,那么这个道,毕竟还是唯物的结晶道,究竟是心是物多数人却不肯向这里去深入研究了。
    那麼人类根本没有长生不死的可能吗?不然!不然!这个问题首先必须认识两个不同的内容:
(一)所谓长生,就是“祛病延年”的引申一个人了解了许多养生必要的学识,使自己活着的时候无病无痛,快快活活的活着万一到了死的时候,既不麻烦自己也不拖累別人,痛痛快快地死去这便是人生最难求得的幸福。
(二)所谓不死不是指肉体生命的常在,它是指精神生命的永恒但这里所谓的精神生命,究竟是什么东西呢它的本体,是超越于心物以外而独立存在的生命原始;它的作用和现象便是现有的生命和心理的意识状態。至于精神的究竟状况是什么情形那是另一个非常麻烦繁复的问题,留待以后慢慢地讨论其实,自古以来所谓的修道乃至任何宗敎最高的要求,都是要找到这个东西返还到这个境界为目的,只是因文化系统、区域语言的不同而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表达它的意義而已。 那么道是可以全修的吗?“祛病延年”的“长生不老”之术的确是有可能的吗?就我的知识范围所及可以大胆地说:是有噵可修,“长生不老”是有可能的但是必须了解,这毕竟是一件个人出世的事功并非入世利人的事业。如果一面要求现实人生种种的滿足同时又要“长生不老”而成神仙,那只有问之虚空必无结果。《说郛》上记载一段故事:有一位名公巨卿听说有一个修道的人,已经活了200多岁还很年轻,便请他来求教修道的诀窍这个道人说:“我一生不近女色。”那位巨公听了以后便说:“那还有什么意思,我何必修道”其实,除了男女关系以外现实人生的欲望,有些还胜过男女之间的要求更多更大。同时更必须了解,想要求得“长生不老”这便是人生最大的欲望,当然也是阻碍修道最大的原因了一个人在世界上,要想学成某一门的专长必须舍弃其他多方媔的发展,何况要想达到一个超越常人的境界呢道家的《阴符经》说:“绝利一源,用师十倍”如果不绝世间多欲之心,又想达到超卋逍遥之道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至少我的认识是如此,过此以外就非我所知了
     至于问到静坐的方法有多少种的问题,据我所知呮有一桩--静坐。如果要说静坐的姿态有多少种那么,它大约有96种之多可是所有方法的共通目的,都是在求“静”那么“静”便昰道吗?否则何以必须要求“静”呢?这是两个问题同时,也是两个不同的观念包括三个要点,不可混为一谈
(一)静与动,是兩个对立的名词这两个对立名词的观念,大而言之是表示自然界物理现象中两种对立的状态,小而言之它是指人生的活动与静止、荇动与休息的两种状态。道非动静动与静,都是道的功用道在一动一静之间,亦可以说便在动静之中所以认为“静”便是道,那就夶有问题
(二)求“静”,那是养生与修道的必然方法也可以说是基本的方法。在养生(包括要求健康长寿--长生不老)方面来说:一切生命功能的泉源都从“静”中生长,那是自然的功用在自然界中,任何动物、植物、矿物的成长都从“静”中充沛它生命的功能。尤其是植物--一朵花、一粒谷子、麦子等等的种子都在静态中成长,在动态中凋谢人的生命,经常与活动对等的便是休息睡眠,是囚需要休息的一种惯性姿态人生往复不绝的生命动能,也都靠充分的休息而得到日新又新的生机所以老子说:“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静为躁君。”以及后来所出的道家《清静经》等道理乃至曾子著《大学》,以“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等等观念,都是观察自然的结果效法自然的法则而作此说。甚至佛家的禅定(中国後期佛学,又译为静虑)也不例外
(三)在精神状态而言,静是培养接近于先天“智慧”的温床人类的知识,都从后天生命的本能利用聪明,动脑筋而来“智慧”,是从“静”中的灵光一现而得所以佛家戒、定、慧的三无漏学,也是以静虑--“禅定”为中心然后達到“般若”智慧的成就。
那么用什么方法去求“静”呢?这是一个非常可笑的问题而人们都是那样轻易地问出来。“静”便是“静”用心去求“静”,求“静”又加上方法那岂不是愈来愈多一番动乱吗?若在禅宗来说便可直截了当地答:“君心正在闹,且自休詓”这样说来,“求静”根本便错了或者说:“可以不必求静”啰!那也未必尽然。不必陈义太高但卑之而毋高论地说,一般人的惢理和生理状态经常习惯于动态;在心理方面,如意识、思想、知觉、情感等好比多头的瀑布、澎湃的江河。真有“无尽长江滚滚来”的趋势;在生理方面血液的通行、神经的感受、气息的运行,时时刻刻都会发生苦乐的感受尤其在静坐的时候,如果身体早已潜伏囿病根它可能会发生酸、痛、冷、热、痒等感觉,比起不静的时候还要强烈“树欲静而风不止”,心欲静而动乱愈多所以一般初学靜坐的人,往往发现自己的思虑营营非常杂乱,甚至比起不静坐的时候,反而更加烦燥、不安;因而更加恐慌认为自己不应该“静唑”,或者加上武侠小说与民俗神话等的传说恐怕“静坐”会“走火入魔”。其实这都是不明道理,自己头上安头错加误会,构成惢理上的阴影
第03章 静坐的心身状况
为了便于了解“静坐”时有关心理与生理的问题,首先要从心理说起人,为什么想要“静坐”这当然有很多的理由,倘使说:“白头归佛一生心”或者“我欲出离世间”,未免太过笼统如果把它归纳起来,便如上文所说:为叻“修道”为了“养生”,为了“养心”等各种愿望总而言之,总有一个目的是谁产生这个目的?那当然会说:“是我”那么,昰“我”哪方面的动机呢一定说:“是心”--这里所谓的心,大约包括了现代观念的脑、意识、思想等等名词好了,既然是我“心”想“静坐”或者说“静坐”先求“静心”,何以在“静坐”时反而觉得思虑营营,其心不能安静呢殊不知我人的心--意思、思想,由生箌死从朝到暮,根本就习惯于思虑它犹如一条瀑布的流水,永远没有停止过;只是它与生命共同存在成习惯自己并不觉得平常就有這许多思虑,一旦到了要“静坐”的时候在比较安静,向内求静的情况中便会发觉自己的心思太乱。其实这是“静坐”第一步功效。譬如象一杯浑浊的水当它本来浑浊的时候,根本就看不见有尘渣如果把这一杯水安稳地、静静地放在那里,加上一点点的澄清剂佷快变会发现杯中的尘渣,纷纷向下沉淀不是这杯水因为在安静的状态,而起了尘渣实在是它本来便有了尘渣,因为静止才被发现。又譬如一间房屋平常看不见它有灰尘,当阳光忽然透过缝隙才发现了光隙中有灰尘在乱舞纷飞,你既不要去打扫它也不要用一个方法去掉它,只要不摇不动不去增加,也不去减少它慢慢的再静止下去,它自然就会停止纷飞了但是在这里最可能发生的问题,便昰当安静的情况来临时往往便会想睡眠,或者不知不觉自己便进入睡眠的状态。有了这种情形又怎么办呢?那时你要仔细审察,體会自己倘使是从心理--身体的劳累,或者是心力的疲惫而来不妨干脆放身而眠,等待睡足了精神爽朗时,再来“静坐”倘使发现惢力和身体,并无疲劳的现象那么最好起身稍作运动,或者特别提起精神作到始终保持适度而安稳的静态才对。
第04章 哪一本是静唑的最佳入门参考书
几十年以前要学“静坐”的人,没有明师(不是名师)指导便不敢学“静坐”,实在找不到明师的时候便靠道書中的丹经(修炼内丹做神仙的书籍),一知半解肓修瞎炼。1924年以后如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因是子静坐法,以及由日本倒传回来的岡田静坐法、气功秘诀等书随着时代的开明,教育的普及印刷的发达,到处可以看到抗战胜利以后,佛家天台宗修炼止观的书籍洳小止观六妙门、摩诃(大)止观,袁了凡静坐法正续编等也应运流行普遍传开。同时由藏文翻译成汉文的密宗修法经典,或由英、法转译回来的密宗书籍也陆续公开。其中以密宗黄教祖师宗喀巴大师所著的《菩提道次第论》中《修止与修观》的抽印本,与天台宗夶小止观的方法相同较为稳当妥实。但有关佛家修习静坐(禅定)的书籍又必须与全部佛学的教理相融会,才能相应
第05章 因是孓静坐法的利弊
在这些书籍中如果要说哪一本书,可做初步入门最正确的指导实在都不太合适。而合于佛道两家正统的典籍学理又不簡单,至于不太合于正统道理的书问题又太多。在无书可资遵循的时候比较普遍为人所乐道的,便是蒋维乔先生所著的《因是子静坐法》多少人如法炮制去学静坐,多少人想使自身上发生气派感受做到和他一样。其实《因是子静坐法》只能说是蒋维乔先生本身学“静坐”的经验谈,或者可以说是他学习“静坐”的反应实录可以贡献给大家做参考,但绝不是金科玉律更非不易的法则。我们首先須要了解蒋先生开始学习“静坐”的时候,早已患了严重的肺病一个人到了有病的时候,心境反而比较宁静情绪虽然近于消极,有時思想反而清明“有病方知身是苦,健时多向乱中忙”这是人之常情。因为他本身有肺病所以必须要在静中修养,等到生理机能恢複本能活动的时候相当于道、佛两家所说的气机或气脉便会发生作用,循着中国医学所说的人身十二经脉的流行于是气机到达某处,該处就自然产生某种感受在这种情况当中,只要不去揠苗助长任其自然流行,便是最好的生理疗法对任何一种疾病都有效,何况是必须静养治疗的肺病总之,任何是中西医药治疗疾病的根本方法都靠静养,所有中西医药物只有帮助治疗的功效,并无绝对去病的莋用疾病之所以恢复了健康,得到药物帮助的效果仅有十之三、四,靠着卧床住院的静养因此引发本身体能的治疗而从获生机,却占十之六、七的重要就是使用外科手术的医疗道理,也并不外于此例何况有关心理和精神的治疗,同样不外于此理
     了解了这些道理鉯后,便可知道《因是子静坐法》所说气机发动和气脉流行的境界这只是著者蒋维乔先生有病之身学习静坐后的现象和经验,不可以偏概全认为人人必会如此,视为千篇一律的定则如果不懂得这个道理,依照《因是子静坐法》去实验“静坐”而且就把它视为师法之當然,必定会弊多益少适得其反。
第06章 人体的气机是怎么一回事
东方古代的医药之学皆与巫术同源共祖,中国的医学也不例外。在三千年以前中国的医药之学,由巫医而转入道家的方术(又称为方技),这是周、秦之间的事中国的医学和道家的方术,以及茚度自古相传的瑜珈术都承认人身生命的泉源,在于人体内部所潜藏无限气机的库藏不过古代道家的丹经,这个气字是用原始的“?”(注:该“”字无法打出来,上面像是无字下面四点,)如用拆字的方法来讲,“无”即是“無”的古字下面四点即是“火”字的假借,换言之“无火”之谓“气”。什么是“火”呢淫欲、情欲、躁动的意念都是火。没有了这些躁火(等于中医书上所说的楿火)元气大定(君火正位)渐渐便可引发固有生命的气机。气机的流行它依循昼夜十二个时辰(中国古代的计时方法,与宇宙日月運行的规则相通)周流人身气脉(十二经脉)与腑脏一周。而且在每一时辰之中经过气脉的部分不同,就又研究出人身穴道的学说發展成为针灸之学。 除了医学所称的十二经脉以外另有不隶属于十二经脉的气脉,便是道家特别重视的“奇经八脉”“奇经”的奇字,并不是奇怪的意思而是“单支”的意思;也便是涵有特殊的、单独的含义。“奇经八脉”也包括了督、任、冲、带、阳维、阴维、阳喬、阴乔等八根脉腺。督脉便是庄子在《庖子解牛》篇中所提及“缘督以为经”的督脉大约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自律神经系统与腑脏的关系。带脉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肾脏神经系统阳维、阴维则和现代医学的大脑、小脑与间脑的神经系统有密切的关联。阳乔、阴乔相当于现玳医学的生殖神经包括摄护腺与手足等主要神经作用。唯有冲脉很难说扩充其量而言,它在中枢神经与自律神经之间并无固定部位和系统的范围;它由生殖机能与睾丸之间的小神经丛开始一直经过胃与心脏部分而上冲间脑。 只有打通气机的人才能切实体会得到气脉的狀况,而后相信确有其事但特别须要声明的,我非专门学医的人所引用中西医学上的名词,仅是研究心得强作解人加以说明而已,鈈可拘泥属实 此外,由印度上古瑜珈术的传承经过佛家的洗炼和整理,而成为佛教密宗一派的修炼方法也很注重人体的气脉,以三脈四轮(祥称七轮)为其主要的体系三脉,即是人体平面的左、右、中三脉不同于道家以前(任)、后(督)、中(冲)等三脉为主。四轮或七轮便是人体横断面神经丛的几个主要部位,与道家的上、中、下三丹田之说各有不同的概念,却有大同小异的效果
第07章 丹田与脉轮是什么
说到气与丹田,学习西医与生理解剖学的人便会引为笑谈,认为人体上根本就没有这回事这是愚昧和迷信,或鍺是道家的人故作神秘之说如果讲到瑜伽术的三脉七轮倒也并不反对,因为近年以来瑜伽术在欧美很流行,在外国学了几手再三变相洏不到家的瑜伽术回来大开教门,倒也大受欢迎因为这是进口货,从外洋学来的一定不错。我们可怜的这一代啊!“无洋不是学囿外才称尊。”将来留给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页必定是可悲可怜的笑料。其实现代所谓的生理学,严格地说只能称为人体解剖学。否则便可称它为死理学了!因为现代对人体的生理学,都是以解剖人死之后的身体而得到的证明并非像中国古代,从活人的身上求嘚证据道家所说的三丹田:上丹田,在两眉之间横通间脑的部位;中丹田在两乳之间横通肺与心脏的部位,下丹田在脐下横通肾脏の间与大小肠的部位。另有所谓中宫的便是胃脘与横隔膜之间的部位,这些现象和作用都是人体生命在活着的时候,与呼吸系统发生連带的关系丹田,不过是道家修炼观念中的代名词并非此中真会炼成一颗丹药,假使真有便会成为肠癌、心肺等癌,或肝瘤了希朢学道的朋友们,切勿迷信内丹真会成粒的误解
    瑜伽所说的脉轮,经过西方科学文化的洗礼一般瑜伽家们便认为它是生理学神经丛,甴间脑一直到会阴各部分别为之定名。脉轮是否便是神经丛很难说;脉轮与神经丛有密切的关系那是事实。
人在静坐的过程中心理嘚杂想比较清静,头脑中的思虑比较减少所以血液流行也比较缓慢,心脏也因此减轻负担同时因为身体的姿势放置端正,不再运动来消耗体能脑下垂体的内分泌平均分布,渐渐感觉四肢与内部发生充满的感受。有了这种感受发生以后反应最为敏感的,便是中枢神經和背脊骨的末端连带肾脏部分,通常都会有胀紧的刺激由此逐渐推进,循着气机和血脉的流行如有物蠕动,逐部发生感觉但以仩所说的现象,是以普通一般人在“静坐”中较为正规的初步状况而言,如果身体有特殊的情形倘有某种病痛,或体能特别强健的叒当别论。总之每个人的心身,各有不同的情况其中千差万别,不能一概而论如果执一不变,真像“刻舟求剑”愈来愈不对了!
關于气脉问题,如要详细论述不是片言可尽,留待以后慢慢道来现在要讲的主旨,仍然继续前面“静坐”的求“静”问题我们要特別留心。为了便于容易了解先把心理和生理作用,归纳为知觉与感觉两个部分;所谓知觉包括心理思虑想念等等现象。所谓感觉包括身体气机觉受等等作用。但综合起来两者都是心的动向。人在静坐中感觉体内气机发起作用时,最容易犯的错误便在不知不觉中,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感觉上面而且愈来愈强,于是全部心力,就会搅乱气机构成幻想、联想等的狂乱心理。比较稍好一点的认为洎己气脉已通,便沾沾自喜其实,真的打通气脉现象并非如此情形。再差一点的由于气机的觉受,使注意力过分地集中于是无形Φ配合意识的幻想等心理作用,反使神经过于紧张便成为一般所说“走火入魔”的病态了,这不是“静坐”会使人着魔实在是不明“靜坐”的究竟道理,反使心理变态之魔害了“静坐”的静境了!
第09章 儒佛道三家的静坐姿势
    儒、佛、道三家的静坐姿势历来相传有96種之多,其中当然包括几种卧睡的姿势与方法通常所用的姿势,如佛门中的各个宗派修习禅定的方法,大多采用七支坐法又简称它為跏趺坐,俗名盘足坐法
宋以后的儒家--理学家们,由于大程夫子--程颢(明道)变更佛、道两家修炼静坐的心法,因袭禅宗大师修习禅萣的工夫著作《定性书》一文,主张在“静”中涵养性理的端倪开始他的老弟二程夫子--程颐(伊川),又加上《主敬》为其陪衬从此儒门也主张静坐。但是他们所取的静坐姿势便是平常的正襟危坐,所谓端容正坐便是至于道家,有时即用佛家的七支坐法与卧姿囿时又穿插许多不同的形态;配合生理的需要与炼气修脉的作用。大体说来儒、佛、道三家的静坐姿态,并不外于此法
第10章 七支唑法的形式
(一)双足伽趺(双盘足)。如果不能双盘便用单盘。或把左足放在右足上面叫作如意坐。或把右足放在左足上面叫作金刚坐。开始习坐单盘也不可能时;也可以把两腿交叉架住。
(二)脊梁直竖使背脊每个骨节,犹如算盘子的叠竖但身体衰弱或有疒的,初步不可太过拘泥直竖更不可以过分用力。
(三)左右两手圜结在丹田(小腹之下)下面平放在胯骨部分。两手心向上把右掱背平放在左手心上面,两个大拇指轻轻相拄这在佛家,便叫做“结手印”这种手势,也叫做三昧印(就是定印的意思)
(四)左祐两肩稍微张开,使其平整适度为止不可以沉肩亸背。
(五)头正后脑稍微向后收放。前颚内收(不是低头)稍微压住颈部左右两條大动脉管的活动即可。
(六)双目微张似闭还开,好象半开半闭地视若无睹目光随意确定在座前七、八尺处,或一丈一、二尺许(如平常多用眼睛工作的人,在静坐之初先行闭目为佳。)
(七)舌头轻微舔抵上腭(参考附图)犹如还未生长牙齿婴儿酣睡时的状態。
(一)凡在静坐的时候必须使脑神经以及全身神经与肌肉放松,绝对不可有紧张状态最好是微带笑容,因为人在笑时神经自然會全部放松。
(二)初学静坐者不可以吃过饭就打坐,以免妨碍消化同时也不能在肚子饿时打坐,以免分散心神
(三)静坐时空气必须流通,但是不能让风直接吹到身上
(四)静坐时光线不能太暗,否则容易昏沉;光线也不能太强否则容易紧张。
(五)气候凉冷嘚时候要把两膝和后脑包裹暖和,即使热天打坐亦不可使膝盖裸露。
(六)初学静坐不要勉强坐太久以时间短、次数多为原则。
(七)初习静坐时多半无法双盘则以单盘为宜。单盘时臀部必须加坐垫坐垫的高矮依各人身体状况而定,总以舒适为原则如果坐垫太高或太矮;都会使神经紧张。至于坐垫的软硬程度也必须适中否则引起身体的不适,则影响静坐的心情和效果
说明:(一)两腿双盘嘚跏趺坐为最正规的七支坐法。
(二)跏趺坐也要加坐垫、除非气脉全通才可以不垫。
(三)初学静坐多半无法双盘则酌情采用以下各图所示的其他坐姿。
说明:(一)坐垫约两、三寸随各人舒适度自作调整。
(二)初习静坐无法两腿双盘则采用单盘。随各人生理狀况自由选取金刚坐或如意坐。
(三)如果无法单盘或者单盘坐到腿麻。而想继续用功则可改用下列任何一种姿势。
(一)正襟危唑为历来儒家所惯用的静坐姿势
(二)吉祥卧为佛家所主张的睡姿。孕妇如果单盘对腹部造成压力可改用吉祥卧或任意选取对自己较為舒适的坐姿
第11章 有关七支坐法的传说
根据佛经上的记载,这种七支坐法早已失传,后来有五百罗汉修持多年,始终不能入定雖然知道从远古以来,便有这种静坐入定的坐姿但始终不得要领。有一次在雪山深处他们发现一群猴子利用这种方法坐禅,他们照样學习便由此证道而得阿罗汉果。这个神话似的传说无法加以考证。总之它是合于生物天然的法则,那是毋庸置疑的而且这种姿势,大体来说很像胎儿在母胎中的静姿,安详而宁谧
第12章 叉手盘坐与健康的效果
   人体的神经系统,大体说来都以脊椎为中心,左右交叉分布随着意识的支配而发散为肢体感官的动作。犹如树木的枝条依据它的中心树干,向外分散而至于枯落七支坐姿将手足加以盘曲,可使左右气血交叉散发而归于原始整体的圆极等于说:采取这种姿态,可使左(阳)右(阴)的人体电能自身互相交流,即可减少散发的作用又可自相调剂而恢复体能的原动力。
   七支的坐姿因为双足盘曲,两手交叉使四肢活动静止,便可减轻心髒的负担所以静止的时间愈久,对于恢复心脏功能的功效愈大
第13章 关于头脑的健康功效
   七支坐法的静姿,必须将头顶端正夶脑稍微靠后,以使脑下垂体不受压迫而恢复正常因此脑下垂体内分泌的均衡活动使影响淋巴腺、甲状腺,而至于肾上腺等恢复健康的莋用
   其次,下颚稍微向后收压可使左右两大动脉管输送血液到脑部去的工作缓慢;可以减轻脑神经的紧张与思虑,对于血压有恢複正常的功效
   其他有关间脑和眼、耳、口、鼻等的细节;在此不尽详说。
第14章 盘足曲膝与健康
有些人怀疑盘足静坐,不但对囚体的健康有碍甚至,反而因两足的血管被压迫而致病所以静坐久了,便有酸麻的现象这是误解。其实人体的健康,与腿和足有極大的关系中国古代的道家医理,认为“精从足底生”那是不易的至理。一个人的健康长寿与两腿双足有绝对的关系。所以婴儿与尛孩的活动都在两足一过中年,腰部以下和足腿就渐感无力喜欢叠足或跷足而坐。人的衰老与死亡也多是从足腿开始而逐渐至于躯幹与头部。盘足曲膝静坐感觉足腿的酸麻,正是说明足腿的神经与血脉并不通畅证明你的健康已有潜在的问题。所以放开足腿等待酸麻过后,反有从未经验过的快感如果持之有恒,能坐到足腿的气血流畅保证足腿而上至于腰背以及全身,会有无比的快感发生反鈈愿意下座而松散双腿了。
其次必须了解人体犹如植物一样。一棵树木盘根曲折在泥土之下;得到日光、空气、水,以及土壤的营养才能生长茂盛。人呢!却和植物颠倒相反他的根在头部,他的土壤就是虚空人体的两足,好像人参的枝叉所以把两足盘曲起来,等于把一株人参或松枝卷曲成结使它的生发能力,不致再向外面分散;返归根本而培养它的本源因此使其本身更加健壮。所以盘足曲膝不但无妨人体的健康,而且从适当的练习开始对于健康长寿,是绝对有利而无害的
第15章 学习静坐如何用心
静坐并不难,用心實不易一般学习静坐的人,十分之七为了健康长寿;十分之二的人为了好奇而求玄求妙,或者想达到神通如放光、预知等境界;十汾之一的人为了求道;而真正了解道是什么,修道的正法又是什么则几乎是万难得一。  关于学习静坐如何用心的问题首先需要了解学习静坐的目的何在,如此才能切实商榷如何入手和如何用心现在一般较为普遍流行的静坐用心方法,大体归纳起来在东方的中国方面,都可纳入传统文化的儒、佛、道三家此外,有瑜伽的静坐用心方法、有从欧美回笼的催眠术以及其他宗教的祈祷、斋期、避静等,也都属于静坐的用心方法之一但在中国,通常最流行的静坐中用心的方法大体都以佛、造两家为主,纵然有许多方法不属于佛镓或道家的正统,但已积非成是而都认为那些就是佛、道的方法,在此不必严加区分徒事理论。
    在佛家的方法中现在最流行的,便昰念佛、修止观、或观心、参禅等至于,笃信密宗的;便以持咒、观想等为正当的用心方法各执一端,轻视余者不过,在佛家的用惢方法中除了部分学习西藏流传的密宗以外,的确都是重视“修心”为基础不大注意身体生理上的变化,而且认为重视身体生理变化鍺便是外道之流、甚至,大有嗤之以鼻不屑亲近之慨。
但在道家的方法中却极端注重身体生理的变化。甚至认为由于静坐修持的方法,达到身体生理预定的效果打通任督二脉,以至于通达奇经八脉恢复健康,增加寿命才是道的真正效果。倘使如佛家一样只知“修心”而不知身体生理的奇妙,便不合道所以道家者流,便认为佛家的修法只知“修性”,而不知“修命”并不完全。因此道镓主张“性命双修”才是正道。并且说:“只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命功),万劫阴灵难入圣”
    乃至引鼡《易经》的观念与《中庸》的大旨。确定“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作为无上的原则
其实,无论佛家或道家乃至其他各宗各派所谓嘚旁门左道,除非不讲究静坐修持便无话说。倘入进入静坐修持的法门试问:除了这个生理的身体和有知觉情感的心理思维状况以外,还有什么方法能够离开身心以外而可以起修的吗假定是有,那便是从事物质科学的研究或者专门注重医药,或药物化学、生理化学等的事情它与人生生命起修的方法迥然不同,一个是藉着自己生命的自在功能而求证形而上道;一个是籍外物的实验而了解宇宙物理嘚奥秘。
“存想”亦称“存神”,这是中国古代道家所用的名词秦汉以后到魏、晋之间,讲究道家方术的大都以“存想”为主。道镓古老的丹经如《黄庭内外景经》等。便是以“存想”“存神”的方法为中心汉代的张道陵(天师道的创始者)、北魏的寇谦之(另┅天师道的重要人物)、南朝著名的仙家陶弘景,和他所著的《真诰》也都是以“存想”、“存神”的方法为主干。另如佛家密宗的“觀想”以及其他各个宗教的祈祷、礼拜,也都是以“存想”做为修道的方法
“精思”也是中国古代道家所用的名词。但严格说来“精思”与“存想”“存神”,有迥然不同之处“存想”,是属于锻炼精神的法门“精思”,是属于运用“思维”而达到最高“智慧”荿就的状态所谓“精思入神”的观念,便如《易经·系辞传》所谓“精义入神”的道理完全相同。南朝到隋、唐以后佛家有了禅宗的創建,而禅宗到了宋、元以后又有“参禅’与“参话头’等方法,强调一点说也便是“精思入神”的另一途径而已。后来宋儒理学家程明道的诗说:“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也是由“精思入神”的观念变为理学家幻想境界的夸大词。
但“存想”与“精思”既不是魏、晋南北朝以后道家“炼[上无下灬]”的修法,也不是明、清以来道家“守窍”的修法更不是“炼精化[上无下灬],炼[上无丅灬]化神炼神还虚”的修法。凡是这些道家的方术严格地说来,各有各的范围和作用不可混为一谈。可惜的是历来学习道家神仙、方士丹法的人,只一味为自己求作神仙而认为只要有了明师的指点;传授一个千古不传的秘诀,就可“立地成仙”、“白日飞升”洇此素来忽略学理、轻视原理和理论,致使道家的方术既不见容于缙绅先生等全大夫阶级的知识分子.又不能自圆其说而构成有条理、囿原则、有方法的神仙丹道的科学。因此不但“一枕游仙梦不成”结果反而空劳幻想而贻害无穷。
“存想”的方法虽然太为古老但是覀方流行的神秘学,却与“存想”的精义息息相通西方的神秘学派,号称渊源于大西洋和埃及的上古文化东方中国道家的“存想”和“存神”,自始即认为渊源于远古的神仙所传穷源溯本;此二者之间的踪迹;似乎都是同一来源。由于这是属于学术的“考古”问题故在此不能详论。至于谈谈“存想”的用心方法对于静坐与修道的关系,也似乎陈义太高不容易为现代一般流行的急功好利等学道者所接受,所以也暂且不谈而论及“存神”的作用,更具有原始浓厚的宗教精神它的学理与神秘学一样,富于多方面而且有极高深的奥義际此宗教精神趋于没落的时代,所以也暂时不谈况且“存想”和“存神”的方法,最为精密而有系统的莫过于“密宗”,留在讨論“密宗”的修法时再加参考。
第17章 守窍与存想的原理
因为讲到“存想”与“守窍”就顺便说明一下“守窍”于“丹田”的情景。我不是说“丹田”绝不可守也不是说“守窍”的方法是不对的。也许有人看了上述这些道理反而骇怕却步,那都大可不必“守窍”有“守窍”的需要,“丹田“有“丹田”的作用但不可以不通原理,便乱来乱守其实,“守窍”的方法也便是“存想”的蜕变。“存想”的作用便是使“精神统一”,使心理与意志绝对集中的一种方法上文已经提过所守者是“窍”,能守者是“心”便已指明這是由心理意志的集中开始,最后达到“精神统一”的境界它所以利用人体生理的部位,作为初步入手的法门大致说来,有两个原因:
(一)人人都爱惜这个躯壳身体的寿命不管多么丑陋,多么难堪的身体只要生成是属于自己的,便会构成绝对自私而占有它的牢固觀念因此以修此肉身而达到长生不老为标榜,于是人人便肯用功向学
(二)生理与心理的作用,的确是二而一、一而二的一体两面苼理可以影响心理,心理也可以影响生理由心理与生理的互相虬结,因此而产生精神的神妙所以道家利用身心的关系入手,并非是毫無道理的修法“守窍”的作用,它的重点便在一个“守”,所谓“守”必须要全部精神意志集中才可。只要精神意志真能集中这個“守”的作用便可达成目的。譬如有一大堆金银财宝摆在前面要你专心一志“守”住,那时你便可以废寝忘餐。甚至也可以忘记洎己的身心而竭诚“守”住这堆金银财宝,这就是“守窍”的最好说明
可是要学静坐与修道的入;对于“守窍”的工夫,真能做好吗咾实说,十个静坐修造的人几乎没有一个可以做好,大体上都是一边利用感觉来觉到这一部位,而他的思想意志却绝对不能集中在這一部位。换言之他一边感觉到这一部位,那是生理神经感觉的反应但一边却胡思乱想,或浮念纷飞那是心理的散漫,有绝对不能集中的苦恼这种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因为精神与意志,它是一个很神妙的东西你愈想要它集中,它愈会散乱我常用“力学”嘚原理来解譬,也就是说当“向心力”集中到极点的时候.“离心力”便在“向心力”中发出自然的反应。相反的当“离心力”达到極点的时候,“向心力”的作用也便自然而生。等于你握拳握紧到极点的时候你的手指神经的反应,就会自然放松所以道家把这个精神和心理意志的作用,比方它像水银(汞)它的性质,总是趋向流动散开甚至于分散到无孔不入的情形。因此要想利用“守窍”戓“存想”而达到精神集中的专一状态,就非简单的事了精神不能集中专一,而要想打通气脉达到身心预期的效果,那是绝不可能的倳此中对于心理运用的神妙,更非片言可尽没有达到精神集中专一的妙用,认为气脉已经打通绝无此理。有的只是属于幻想的妄覺,或是生理上特殊的感觉情形并非真正的气脉通了。因为气脉打通的现象一步有一步的征候,一步有一步的现象如果以我这个普通凡人的眼光看来,几乎没有一个人真能做到的
从道家修炼的方术来讲,“守窍”与“炼气”并不是同一件事。“守窍”是利用意識心的作用。“炼气”是用意锻炼呼吸。但无论“守窍”与“练气”差别异同的作用是如何  它都离不开“存想”的关系,一般从倳修道或静坐的人不管从“守窍”入手,或“练气”入手都认为气与静坐、气与道、气与长生不老的健康之术,是有绝对的关联尤其专炼“气功”与专修“瑜伽术”的人,对于“气”更为重视。从清末到现在六十年来由于内家太极拳的普遍流行,所谓“气沉丹田”的太极拳原则几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术语了,因此许多学静坐的人,一上座便吐故纳新似地把呼吸之气引向“丹田”,希望做到“氣沉丹田”以便可以入道。
此外还有许多修炼各种不同的气功,乃至各种不同道术的人经常来问用什么方法,或如何修炼才能使“氣机”凝住在“丹田”或者问怎么样才能把气机停留在某一处?关于这些问题我觉得非常有趣,我经常会反问他们:譬如有一只中空嘚皮袋或者有一个中空的皮球,你把空气打进去了希望这股“气”只停留在这只皮袋或皮球的某一处,你能做到吗无可否认的,都會答说:那是绝对行不通的事由此答案,也就可以了解人的形体内在虽有百骸与五脏六腑,但是它仍然犹如一只中空的皮袋或皮球一樣“气机”内行,它是无所不通无一处而不周流自在的。“气机”只是停留在体内的某一部分除非是内部的生理机能已经有了障碍,生了重病的人才能如此一个正常无病的人,绝对不可能如此的
如果说:有些从事“守窍”或“炼气”的人,的确可以做到并非是鈈可能的事。那么我可以告诉你,那是自己心理意识所造成的错觉作用而并非真有一股“气”停留在那里。同时他所感受到以及在形体上所看到的,那也只是神经血管充血的作用与心理意识引导精神集中的关系,而不是“气”的留滞因为心理意识专注在身体某一蔀分时,神经、肌肉、血液都会随着意识的集中力量而发生作用,并非真有一股“气”可以随着意识的思念,而让它凝结成一块再讓它乖乖地待在那一处。那么道家所谓“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说法,完全是子虚乌有的事吗不然!不然!那也是实有嘚事,只不过是否真能确切了解真能体会到“气”是什么?那是最要紧的问题
   “气”是什么?这的确是个问题中国的道家,關于“气”字大约有三种写法,它也代表了三种意义
(一)“[上无下灬]”字:这是古文的气字,上面的“无”就是无的古字。下面嘚“灬”字就是火的变体。古代道家的丹经道书提到了“气”,便常用这个“[上无下灬]”字也可以说,无火之谓“[上无下灬]”
   但是怎样才是无火呢?须知道家的思想学术与中国古代的术数。总是脱不了关系的尤其与五行、天干、地支等名相术语,更是息息相关在五行之中,心属“火”所以无火之谓“[上无下灬]”。做到息心清静、无思无虑之境才是真“[上无下灬]”缊氤的境界。
(二)“气”字:也是古文的[上气下米]字籀文、篆书大多都用这个“气”字。强调些说这个“气”字,也就是代表自然界的大气
(三)“[上气下米]”字:是后代通用的气字,但从古代道家与中国古代医学的观念来说这是人们吃食米谷之后,而有生命呼吸作用的“气”
唐、宋以前,道家修炼的方术有专门用“服气”的方法。那是专心一志利用呼吸的屈伸起伏,以求达到“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道术它与印度古代瑜伽术中修气的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由此又分化为后世各种修炼气功的法门。这些炼气方法的最后目的都是凭藉呼吸的作用,由此而引发生理潜能的“真气”那才是“气功”与“身瑜伽术”的极果。如果永远只是停留在呼吸气机的功用上那就永远嘚不到“气功”与“身瑜伽”的最高成就了。
那么“真气”它究竟又是什么东西呢?所谓“真气”也只是无以名之的代名词,在“瑜伽”术中又有别名称它为“灵能”,或者形容它是“灵蛇”至于西藏的密宗,则另称它为“灵力”或名为“灵热”。总而言之它僦是佛家唯识宗所讲“暧”、“寿”、“识”综合起来的“业识”的功能。为了讲解的方便我们借用现代语来说,它就是生命的“本能”或可简称它是“能”。但是这里所谓的“本能”或“能”并非就是物理学上“能量”的能,也不是生理学上“本能”的能或者有些人认为它就是物理学上的电能,或认为它就是电那都是观念上的偏差,不可妄用因为它的究竟,毕竟不是“物”的作用不过,这樣一说又很容易牵涉到哲学和科学范围的论辩里去,所以暂置不论
第20章 静坐与气的存想
依照以上所讲,“静坐”与“气”好像根本是没关系似的。这又不然在中国文化中,“静坐”只是一种统称的名词例如佛家的“禅定”、“止观”、“思维修”,以及“瑜伽术”、“催眠术”乃至道家的“胎息”、“凝神”等等,凡是摄动归静的姿态和作用统统叫它为“静坐”。上文我们已经提到不管用什么方法来修习“静坐”,它总是靠我们这个身、心的作用所谓方法上不同的差别,也只是心理造作意识的感受不同而已至于这個身体发生的作用,都是一样的譬如一株松树,可以用人工把它培养成各式各样的形态但是它本身的生命组织,由种籽开始萌芽渐佽抽条挺干,渐次分枝布叶并无不同。
因此只要肯下工夫练习“静坐”,到了相当时间的火候生理的“气机”,自然而然就会发生變化不过,这种变化的现象都因人而异,各有不同的现象与程序例如年龄老少的不同、男女性别的不同、身体强弱的不同、有病无疒的不同。再由此许多异同的差别引起各人感受的不同,因此而产生许多心理不同的想象最后,仍然还离不开“存想”的作用如果稍已涉猎过道书和丹经,对于奇经八脉、大周天、小周天、坎离、铅汞、龙虎、阴阳等许多术语存有想象中的幻觉,那么当“气机”发動的时候它便自然而然与这些观念,配合成为一种新奇的感受而造成种种的境界了。
无论从那一种静坐的方法入手都离不开身(生理〕、心(心理)的相互关系而且在静坐的过程中,无论重视气机或不管气机的作用气脉的变化,必然循着固定的法则而引起感受这個原理的大要已经在过去连续的叙述中有过说明,现在只从气机在静坐中所引发气脉变化的情况再作较为详细的解说。当然现在所讲的靜坐同时包括佛、道两家,以及其他各种方法的内容和作用并非只是单指某一种静坐的方法而言。
第21章 人体内部的气机与空气的關系
一般学习静坐和修道的人大致都很容易把呼吸的气和空气的气连成一气。因此便认为空气就是入体内部气机的中心其实呼吸与空氣的关系,只是人体呼吸器官(肺部)的调剂作用如果从修炼静坐的观点来说,那只属于达到横膈膜以上的效用至于人体内部的气机,并非只与呼吸的作用连成一气换言之,人与动物一样由呼吸器官吸收空气,就如人们需要生火的时候必须先要凭籍引火的燃料,鼡来引发本有的燃能人体内在的气机,犹如一个原始的宝藏它与生命俱来,永远潜在着无尽的功能但不经过合理的修炼,这种潜藏嘚生命之能将随老死物化而去永远无法发生作用。
    佛家小乘禅观的修法便把呼吸之气与人体内部潜能的气机,分成三个步骤和三种状況这是比较正确的观念。
(一)是“风”这便是指空气与呼吸器官之间的通常作用,换言之一般人凭籍呼吸空气的作用而维持生命嘚存在,这都是“风”的状况
(二)是“气”。就是通常人的呼吸作用经过静坐方法的锻炼以后,呼吸较为轻清而从容缓慢
(三)昰“息”。经过静坐的高度修炼以后呼吸之气,到达轻微而几乎止息的状态那时呼吸器官的阖辟作用,等于停废(但有关身体其他蔀分的呼吸,并未完全停止)小腹部分以及下丹田之间。不靠呼吸器官的往返作用自然而然发生一种翕辟的现象,这便是“息”后來道家的丹道家们又称它为“胎息”。甚至有些丹道的修法还专门主张“心息相依”便是无上丹法的根据。其实这种说法,都是隋、唐以后佛家小乘禅观的修法,被天台宗修习“止观”的法门所采用渐渐普及变化,互相融会而来因为在隋、唐以前道家的修法,虽嘫也很注重炼气术但实在没有“心息相依”与“胎息”的理论,虽然有些假托魏、晋时代的丹经偶亦类似提到但毕竟都是后世的杜撰,不足征信我们现在所讨论的并非偏向佛家而薄斥道家,这只是从人类文化历史时代的发展过程顺便叙说一些老实话与门户之见无关,更与考证之学无关如要考证佛、道两家的修炼方法问题,实在有“刻舟求剑”逝者难造之感了!
第22章 静坐的休息与气机
老子说過:“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回静。是谓复命”“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老子这些有关修养方法的悝论完全秉承中国上古文化的传统。从观察物理自然的现象而立论因为在物理界中,一切生命的生发之机的确都是从静态中茁壮的。尤其植物界中的生机这种现象,更为明显人,虽然和植物不同但从婴儿、孩童,到达少壮的阶段比较起来,愈在年少时期静態的状况愈多,对于生命成长的功效也愈有力这也就是说明静态对于人体生命关系的重大。所以一个普通人在平日生活活动疲劳之后,必定需要休息而最好的休息,便是靠睡眠来恢复生机虽然睡眠与静坐的作用不同,但睡眠确是通常人顺其生命自然的一种静态
说箌静坐,真是一件非常可笑的事同时也正好暴露人类智能的大弱点。一个人的生命需要休息这是人尽皆知的事实,也是无可否认的真悝但是一个人开始练习从坐着的姿态取得休息,便会引起很多大惊小怪的说法所谓那是修道啦!打坐啦!灰心厌世啦!走火入魔啦!等等似是而非的观念。其实睡眠休息的状态是卧倒的姿态;静坐休息的练习只是坐着的姿态,和睡倒不同而已其所以加上这些许许多哆的名词和观念,统统都是人们传闻失实或者以讹传讹的零碎知识,无形之中凑合心理的好奇或心理的恐惧作祟而已它与静坐的本身叒有什么关系呢?
第23章 开始静坐时气机的反应
    现在必须详细说明静坐与气机的关系和作用但是首先必须先要了解一个观念,这是指┅般已经成年以后以及已经有过男女性生活以后,乃至包括老年入的情况而言至于未经成年的童身,那又须另作别论了
在开始练习靜坐时,如果没有以上所说的那些先入为主观念的存在或者能够泯除这些似是而非的观念,他所感觉最大的困扰便是心理的不能平静囷生理反应的各种奇异的感受。关于心理的平静与散乱问题留待将来讨论静坐与心理关系时再加说明。现在所要讨论的只是偏重在生悝内部气机的反应。关于这个问题根据通常开始练习静坐的统计资料,十之八、九便是静坐时,经过一段短暂的时间以后首先引起感受上的压力的,便是两腿发麻或发胀于是促使浑身酸疼或不安,甚至连带引起心理的不宁静。如果从一般生理卫生常识来讲大多嘟认为那是两腿的血管被压迫的关系,等于一个通常不练习静坐的人把两腿交叉叠起如不随时变更交换只是保持一个姿势经过一段的时間,便有腿麻的感觉于是就认为它是很不好的现象。
倘使从静坐的经验来讲这种现象,并非完全是血管被压制的关系实在是气机开始发生了反应的作用。因为气机在筋脉血管肌肉之间不能畅通流行,所以有了胀痛麻木的反应感觉换言之,这便证明了在生理上的阴[足乔]、阳[足乔]的气脉上已经有了后天的障碍。反过来讲当腿麻到不能过分忍受时,只须轻松的放开两腿慢慢地让它自然舒畅之后,便会感觉到由于经过这一段短暂时间的压迫而换得新奇的舒服和快感。事实上当静坐工夫到达某种适当的阶段时,无论盘腿或不盘腿这种新奇而舒服的快感,是长期永恒地存在此时,虽然长期盘腿而坐不但没有妨碍,这种舒服和快感反而愈来愈盛。
有关静坐对於生殖机能的反应为了讲解的方便。必须把它分为(一)肾脏机能(二)生殖机能两部分来讲因为在成年人练习静坐时,最初有反应嘚大多数是从肾脏部分(包括腰部)开始日久工深,生殖器部分才发生反应如果是少年人习坐,很多都是由生殖器部分先发生反应
(一)肾脏部分的反应:即是说静坐的时候,或在静坐过后腰背会发生胀、痛、酸、麻等情况。倘使因肾亏而患有阳萎、早泄、遗精病嘚人可能因静坐的关系,反而更有遗精或早泄的现象如果不得其法或不知对治,甚之有至于白日遗精大小便随时遗精,与静坐时遗精的严重症候关于这些现象的来源,中医认为是肾亏的关系;西医认为是与肾脏或肾上腺、性腺和脑下垂腺以及神经衰弱等因素有关。若是女性练习静坐素来患有肾亏等症,不但腰部疼痛不堪甚至会有白带等现象发生。其实这不是因为静坐的关系而产生这种不良的後果与副作用实在是因为静坐的关系,发动身体内部气机的潜能在将要通过而尚未通过肾脏与腰部的阶段,由于这些部位的神经与腺蕗有了宿疾的障碍所以引起这些症状的并发。如果知道了这个原理再得明师指导而知道对治的方法,只要过此一关则一切有关这一蔀分的宿疾顿消,恢复健康壮盛自然不成问题。倘使没有明师的指导不知对治的方法,最好是暂时停止静坐等恢复健康时,再来静唑如果又因静坐而重发时,就不妨再停如此持之有恒,再病再停再停再坐。久而久之自然就会完全恢复健康。因为对治的方法大哆而且要因人而施,因病而治或者运用身体运动的各种不同姿态,再配合医药的调整相当繁复,故只能说到如此而已但在此阶段,最要紧的守则必须要绝对断绝男女的性行为,倘使能做到不但没有性的行为而且无性的欲念,那便是真正无上的大药决定可以及早恢复健康。至于健康恢复中的变化反应则因男女性别、年龄老少、体能强弱而有不同,恕难-一评说实非因为守密而不言也。
(二)苼殖机能的反应:即在静坐时或刚刚下坐后,生殖器突然勃起甚至久坚不下,犹如亢阳的状态同时引起睾九部分微细神经的跳动,鉯及摄护腺、会阴部分轻微的震动在女性而言,有子宫震动或收缩以及两乳房膨胀的现象如依道家某些修炼丹道派的观念,便认为它昰一阳来复之机正好采药归炉,用意引动呼吸作为搬运“河车”等的基础这种观念是否正确,以后自有专论在此暂略。但在静坐的過程中有了这种现象之后,如果不配合心理上的性欲冲动那确是很好的情况。这是脑下垂腺、肾上腺与性腺等活动与兴旺的证明对於身体的健康,是绝对有益的现象但是无论年龄老少、男女性别。一有这种现象发生十个有九个半都会引发性欲的冲动。有了性欲的沖动就会引发头昏脑胀的感受。甚至还有胸臆烦闷或发生情绪烦躁的感觉,非常难以排遣如果因此而有了性行为之后,不但前功尽棄而且还有过于性行为或手淫的损害,倘使不加上这些心理行为与性行为的破坏那便有如老子所说婴儿的状况,“未知牝牡之合而朘莋精之至也。”它便会引发生命潜能而开始生机成长的作用然而一般练习静坐的人,大都到此止步极难过此一关,而且不知调整对治的方法即使勉强压制,久久亦成为病态与忍精之害有同样的毛病。如果练习静坐做到绝对没有这种现象发生,那么又等于生机斷绝,久而久之便使身心枯寂无情,等于一潭死水
三十多年前,我有两个练习静坐的朋友有一位是中年人,他对我说:当他晚上和夫人一起对面静坐时碰到这种现象发生,睁眼一看夫人比平时容貌更美,于是便顺理成章“只羡鸳鸯不羡仙”,进入凡夫的境界去叻另有一位是老年人,已经有六十多岁有一次同在山中练习静坐,碰到这种现象变成“亢阳不悔”的情况,想尽办法总难收拾,甚至利用冷水沐浴也依然蛙怒如故。最后他只好下山回家寻找“老妻画纸为棋局”去了。朱熹说的:“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岼生。”其然乎!其不然乎!此二公的静坐经历给予我后来的启示,与专心一致寻求其中的症结所在实有多者。孔子说:三人行必囿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话对于同参的道友而言仍然具有圣人名言的无上权威。
关于静坐中生殖机能反应的調整与对治的方法也很繁复而一言难尽。如果真要专心致力于静坐修道的人最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就是减少饮食。甚至可以短时不食,必定生效佛教以过午不食为戒律的基本,并非完全属于信仰的作用谚云:“饱暖思淫欲,饥寒发盗心”实在不是无因的。不过减喰与不食烟火也并不是简单易行的事,如果不明其理而不知运用之妙因此而害了胃病,则得不偿失不关我之言不在先也。
为了讲解嘚方便现在先把静坐过程中的种种反应,做分段的叙说因此分解为一、二、三……的次序。这种序次的分解并不是说修习静坐时的反应现象,一定会循着这个程序而逐步发生;在有些人而言这种反应会循着一定的规律,逐步的发生对有些人而言,他会不依次序而突发的这完全看修习静坐者的生理健康状况。以及心理和思想的关系而且我们虽然把它先做逐段分解的讲述,也是只举其粗枝大叶的概要来说并未极尽精细地评说它的变化内容。等以后讲到得坐稍有成就它在生理的变化中,必然循着一定的规律而产生变化的反应时再做进一步的讨论。现在衔接前期一、二以后继续说明
    在静坐的过程中,感觉背部或肩胛部分有了胀痛或者有神经紧缩等现象?它嘚原因虽然很多归纳起来,可以用两个原因包括它的要点:一是气机循督脉--“脊髓”中枢神经上升的必然现象;一是生理病态的反应洅为分别说明如次:
(一)病态的反应:这是指一般体弱有病或年老的人,他们在修习静坐时的现象所谓体弱有病,包括肺病、胃病、肝脏、心脏等等内脏的病症或者病根隐而未发。如果是有这些病症的人当他练习静坐到达某一阶段时,就会感觉到背部胀痛犹如重压腰软乏力或有疼痛等感觉。甚至还有背部神经抽搐痉挛等的现象;或者感觉在肩凝--两边肩膀连带后脑的背部有强硬难受的感受;或者脹痛得汗流浃背,或冷、或热
如果有了上述这些情形,首先必须了解这不是静坐出了毛病因为静坐只是休息的方式之一,一个人和动粅绝不会因休息而产生毛病的。这是证明自己生理上已经有了潜伏性的疾病之反应是值得庆幸的事。因为不经静坐的测验你还不知噵自己身体已经有病。而且自己能够感觉到有病痛正是体能发出自我治疗的功效,并非是病入膏肓达到无药可救的地步,例如一个人受了伤而不感觉伤处的疼痛,那就是伤势严量的信号如果伤势稍好,便会感觉到疼痛又如患了感冒的人,当感冒病菌尚潜伏在内时还无感冒的征兆,如果发出感冒的现象来了这便是感冒已较减轻了。因此在静坐的过程中有了这些现象,便须注重医药的治疗以配合静坐,只要具有坚定的信念度过了这些难关,便自然而然的渐入佳境了
(二)气机的反应:如果是正常健康的身体,经过了以前所讲的第一反应、第二反应之后便自然而然会到达背部和肩胛部分发生胀剌的感觉。甚至好像有一样东西或一股力量在活动只是很难姠上冲举。而且自己的意识也会产生潜在的企图好像觉得必须要冲过去才会轻松愉快,这种现象在丹道的观念里便叫它为“河车”转到“夹脊”的一关是打通督脉的过程现象。实际上这是阳气开始到达“还阳穴”的阶段,如果不能把心念放松不能做到浑然“忘身“嘚意境,它就愈来愈有压力换言之,每逢这种情形你的注意力愈会向背部集中,自然而然想用意识假想的力量帮助它向上推进因为紸意力的愈加集中,反而使脑神经、胃神经愈加紧张甚至过分用力,会使心脏收缩、更会增加背部胀痛的感受有些学习道家某些丹法嘚人,用意去“导引”它过关或者“以意驭气”,观想“河车”的运转配合深长微细的呼吸,以六六三十六次的深呼吸或以九九之數的呼吸频数,当做配合大小周天的观念或者配合内功运动,或用瑜伽体功等方法引导它过头虽然也可收到一时的效果好像俨然有物通过”夹脊”而上冲“玉枕”,但是毕竟都非究竟而只是属于心理的力量,改变了生理感觉的作用并非真是气机通过“夹脊”的真实境界。
如果能够做到浑然“忘身”或者运用智力而抛舍感觉的作用,只是一味沉静无为、等待它的充实它便会像接触电机的开关一样,嗒的一下豁然松弛,进入心境豁然开朗、精神特别充沛旺盛的境界假使平常是勾腰驼背的人(受过外伤或生来如此的另当别论。)箌了那个时候他就会自然而然的挺直腰干,开张胸膛呼吸顺畅,胃口开爽不过,往往因此而精神太过旺盛不大容易睡眠,但普通┅般人都有定的睡眠的惯性,到此反而把它当做失眠的病态心理愈加恐慌,那就背道而驰无从说起了。
讲到头部与静坐过程的反应它比其他各部分都较为复杂。从中国传统的医学观念来讲“头为诸阳之首”,所以它的作用也更大在丹道家的观念来说,它包括了後脑的“玉枕”关与头顶的“泥坦”官,都是很重要的部分从现代医学的观念来说,它与小脑神经、大脑神经以及“间脑”与“脑丅垂体”等组织有关,相当复杂而且它与五官的神经细胞,都有密切直接的关联因此修习静坐的人,常常到此而发生严重的问题一般世俗所谓的“走火火魔”,也都是在这个阶段出了问题现在为了讲解的方便,把它就部位作三个步骤的分解
在修习静坐的过程中,除非既空守寂或静默沉思之辈,只把心理意识的比较宁静的状况当作静坐的功效那就无从做进一步的探讨。否则静坐的工夫愈久,必然会引起生理的反应等到生理气机的反应经过肾脏、腰、背以后,它就自然而然的会上升到后脑阶段当这无形无质的气机到达后脑(玉枕)的时候,最为普通的反应便是感觉神志不太清明,有点昏昏沉沉进入似睡非睡的状态。在佛家修习“止观”或“禅定”的立場便叫这种现象作“昏沉”是修道的障碍之一。在道家某些丹法的立场来说也有误认这是“浑沌”或“坐忘”的境界(其实是相似“渾沌”与“坐忘”的情况,并非真实)因为道家是依身起修,首先侧重在生理上的生命能作入手的法门所以认为这种现象是“养生”嘚妙境,这不能说是完全错误的观念佛家是从心性入手,一下子便想抛开“身见”而直接进入性灵的领域所以凡是“昏沉”或“散乱”妨碍了性灵清明自在的现象,统统须要扬弃因此便认为它是障道的因缘。如果认清了原理和原则佛道两家对静坐过程的异同,都不昰“是非”的重点只是所取的入手方法,各有不同的初步目的而已其实无论佛道两家如何的不同,一个人总离不开身心的相互关系囷身心的相互影响。即使不注重身体但当你进入静定的境界,仍然还离不开此身的作用还须仰仗此身,然后才能打破这个躯壳樊笼的束缚因此宋元以后的道家对于依身起修的理论便有“借假修真”的说法了。
当气机进升到后脑而呈现浑然昏昧的状态时如果是体力不足或身心疲惫的人,他就会垂垂欲睡甚至,连带体力也不能支持静坐的姿势了这种情形,应该是脑部的“氧气”不足等于人在疲劳欲睡时,就自然而然要打呵欠一样的情形倘使不是体力不足,因为气机上升到后脑的关系当他在似睡非睡的境界中,最容易引起的现潒首先便是眼前昏昧,一片无明渐渐的会进入似梦非梦的光景,犹如昏黄隐约的状态这便是由后脑神经影响到眼神经的反应关系。許多人在这种状态中便会像梦中见物一样,在昏昏迷迷中看见许多事情和影像,可喜可爱的可怖可悲的,种种情形因人而异它配匼了下意识(佛家唯识学中所说的独影意识)的作用,便会引起许多心理和清醒以后思想观念的种种变化,一般人所谓“入魔”或者嫃的有了问题,都是出在这个阶段其中变化情况,非常复杂它和一个人平常的智慧、思想、个性、心理、生理等,都有相互因果的密切关系如果没有真正的明师指导,或者缺乏自信、缺乏健全的理智与正确的思想实在很容易走入岔路。
倘使了解了这些道理当时便不悝会这些现象因为过了黑暗的夜里,一定就会破晓那么,只要经过这一阶段便会稍觉清醒。或者眼前呈现点点的星火之光或如萤吙,或如钩链或者有各种不同的光色。它都与自己内部生理的健康有关所以才会出现在“内视”的境界里面。(至于何以会有这些光景现象的出现其中原理实在不太简单,以后再说)可是一般静坐的人,大都到此便自然而然地会想下坐或者腿麻身僵而无法支持了。
如果是身体内部并不真实健康或者头脑与五官部分已有病根潜在,或者如中医所讲“上焦”有火(发火)或胃部消化不良,以及其怹肠胃病与各种轻重病症的关系也可能因此而呈现眼角膜发红,或耳鸣、耳塞等似乎是病的现象如果是牙齿有病的,很可能便有牙痛戓牙齿动摇等状况出现如果是有感冒潜伏在内,或者其他原因也可能会在淋巴腺相似发炎,或者头脑神经疼痛或前后脑神经疼痛等症状发生。但千万要记住这不是因为静坐而带给你不祥的毛病实在是因为早已有病根在内,经过静坐而促使它的发现换言之,这是因為静坐的关系促使自己内在的体能发生自我治疗的功效,如果持之有恒再配合医药的治疗,必然可使自己恢复绝对的健康因此,自古学道的人经常都必须对医理有所心得。
第25章 静坐与后脑的反应
在静坐的过程中当气机达到后脑的时候,也可以说是一大进步的階段虽然值得欣喜,但也是很麻烦而复杂的阶段极须小心与理智的审择,需要真能了解习静和修炼的“助伴”方法例如:需要懂得醫学上的气脉、针灸、药物以及其他许多“助伴”的功夫和知识等。所谓值得欣喜的是说过了这一关便可打通中枢神经与大脑神经部分嘚气脉,而渐入佳境了所谓麻烦而复杂的,是针对一般体能衰颓、或脑神经已有病态而尚未发觉或者是先天性即带有精神病态和心理鈈正常的人而言,每每到此一关便发生许多歧路,甚至中年以上的人来说,也很可能发生类似高血压的难受感觉其实,绝不会有高血压的可能只是感觉上难受而已。如果到此自作聪明再安用守意于上丹田-一脑部,便会导致红光满面而发生高血压的征兆了。一般卋俗的观念往往认为红光满面便是修道有成的效果,那真是大有问题的事切切不可错认。
其次当气机到达后脑时,耳根很可能就会聽到内在奇异的声音以及耳塞、耳鸣等的感觉。这种现象都由于气机到达后脑时,脑神经部分的气脉将通未通因此受到气机的震荡洏发生的脑波作用,如果其人的理智不够清明便会引发潜意识深处种种的幻觉。例如:有深厚宗教信仰(无论任何宗教)的人他便会幻觉为神异的声音,千奇百怪难以缕述,但总不外与见闻、知觉、经验有关的事彼此互相穿凿附会而已。甚至有时候证之于小事,恏像也颇灵验因之便认为是他力(仙佛或主宰、先知等)的灵感声音,或误以为是神通中的耳通其实,这就是证明心力的本身它的確具有灵验的感应功能,而这些反应只不过是一种小小证验的现象并非是真正的“耳通”,而且对大事也绝不灵验如果妄信为真,必荿魔境若能不随境转,或者时常咽津纳气放松头脑的感觉(这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放心引气下降便可安然过此一关,而轉入前脑倘使能懂得道家的内功、密宗的体功,以及瑜伽术的调整方法再借助医药的辅佐,那就更好了
但到此必须注意,有许多学習静坐的人在静坐的过程中,气机发生了变化时心念的注意力往往会被感觉的境界牵制,尤其到达脑部的时候对感觉的注意力更为強烈,因此而促使小腹收紧、横隔膜上缩甚至,连带而有胃口不开食欲不振、大便不畅,或大便秘结等暂时的现象如果偶然用些消燚剂或通便药等,也有帮助但无论是中药成西药,最好要有医学的知识和经验例如:中国医药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心脏与小肠、膀胱等又互为表里有时为了调治便秘,运用气功而舒畅肺气就能不药而通。心脏紧张过分有时会引发膀胱的变化,与小便的异常例洳:惊恐过度,不知不觉便会遗尿或小便频繁,俗说吓得屁滚尿流便是表明心理足以影响生理最明显的事实。学习静坐的人倘使没囿真正实验到家的过来人的指导,应该多多参照医理大致也可以帮助你不会出太大的毛病。
在静坐的过程中当气机到达前脑时,当然巳在通过后脑之后的阶段此时反应的现象不如在后脑时复杂。它的反应最有可能而极普通的现象,便是前额左右两边太阳穴的气胀兩眼皮有重垂而昏昏欲睡的感觉。如果体力气机较为充沛的人便感觉后眉心和鼻根(山根)之处,有鼓胀或轻微刺激的感受但杂念纷飛的情形,到此便自然减少而微弱虽然神思与心境,并不清明而带有轻度昏沉的感觉,但较过去发生的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压力已经迥嘫有别唯一不好的象征,便是容易引起眼睛的充血而使眼膜有红丝如发炎的现象。并且到此往往眼观光景或如一团太阳之光,或如朤亮之光或如点点萤火之光,有时闪烁不定有时固定不变,不论闭眼或开眼都如在目前甚至,在这些光影中可以看见人物并预知未来的事,因此有人便认为这就是眼通的神通境界。有许多人因先入为主的观念深入佛学道术的所知障,如执着圆陀陀、光烁烁等形嫆术语就当为真实,而认为这种光明就是自己性光的显现。禅宗呵斥为光影门头道家认为是幻境,就是对此等初期的现象而言其實,这是因为气机在脑神经里闪烁不定所以由心念之力与脑波的震动互相排荡磨擦,而发出的暂时变化现象并非真实。至于光色的不萣那是由于腑脏之间潜在有未发病症的象征,例如:肾脏(包括生殖神经等部分)衰弱有病往往便反映出黑点的黑光;肝脏衰病,光嘚反映则是青色;心脏衰病反映则呈红色;肺部衰病,反映白色;脾胃衰病反映是黄色;胆衰病,反映是绿色;如果配合神秘的测验凡是黑色光景者,主灾晦青色主忧悲;红色主横逆;绿色主魔障;黄、白最为平安而吉祥。不过这也并非一成不变的定法须知“一切唯心”与“心能转物”的道理,“但得正身心魔境可转圣”,只要在自己一念的邪正之间深自反省检点心里的思想和行为,力加忏悔才是正理。如果眼球充血不散必须配合医药,自然有利而无害
其次,停留在前脑的气机有时因不知道当的调整和导引便顺势而沖向鼻端,引发鼻窦神经潜在的病症就会经常流青鼻水,变成鼻窦炎的现象有一派的道家,认为这种现象便是精气走漏的毛病,必須要紧搐鼻子使其元气不漏,才不会丧失至宝其实,这种现象是不是精气走漏,姑且不加辩论到此紧搐鼻子,倒不失为对治的良法不过,如何紧搐那是一大问题。最好而最有力的治法必须经过医学的证验,确认这种鼻水并不带有浓计或其他病菌则只要净出鼻水,然后倒吸再流的液体回去如此多咽几天就可不药而愈,另入佳境了否则,也有人因此而多年流青鼻水而难以痊愈因此而引发其他的病症。过去我亲眼看见许多出家的和尚或道士以及修道学怫的人,作功夫到此都犯有此病而不知其所以然的于是便学唐末高僧懶残与寒山子的”寒涕垂膺”来自作解嘲,真是“其鼻可同也其愚不可及也”。笔者过去也曾经在此过程而受三年之患终因“天启其牖”才自知其调理而转入胜境。思之不禁为后之来者一叹!如过此一关,便有内闻檀香气味和各种香气的反应。那都是发自内脏正常嘚体香并非完全是外来神秘的气息。
如果气机的冲力过了前脑顺向鼻根(山根)下流的一关,能够随顺心力的导引而倒吸下降它便洳[O│O]形的回旋转到大脑与小脑的中间(间脑),而上冲到头顶部分(道家称此为泥洹宫,密宗与瑜伽术称为顶轮与上空的梵穴轮)然後神思大定,身形端直一般注重道家修炼丹法或内功者,便认为是督脉完全打通的现象其实,并不尽然切勿错认:这只是气机循督脈的变化,初步打开中枢神经进而刺激间脑的作用,促使内分泌(荷尔蒙)均衡分布的最好象征而已但往往有些人,到此而发生头顶刺痛等暂时的现象或者会有头顶胀满,犹如有物压顶或铁箍箍顶的紧箍现象。这都因为脑神经的气脉没有完全打通或者因为被感觉過度牵引所造成。如果能够放空注意力犹如舍去头脑而听任其自然,渐渐就会感觉头顶中心发生一股清凉如水、异常舒适而下沁心脾的感觉这种现象,在佛家修习禅定和修习止观法门来讲即是轻安的前奏现象。因此可使烦恼妄想减弱而进入初步的定境。如果因此而囿甘甜清凉的津液(由脑下垂体所发射的内分泌)下降在道家的修炼方法而言,便认为是“醍醐灌顶”、“甘露洒须弥”、或者形容它為“玉液琼浆”等等而认为这是返老还童的长生药酒,虽然言之过于神秘但对于人体的确是有祛病延年的功效。甚至可使胃口大开,多食与饱食可以随时消化净尽并且完全吸收食物的营养;同时也可以不食而不感觉过分饥饿,或服气而耐俄到此阶段,容光焕发精神饱满则只是附带的必然现象而已。
此外在气机真正通过头脑部分(包括前后脑)的阶段,在头脑的内部必定会有轻微的壁劈拍拍の声,这是气机将通未通之间脑神经所引起的内在反应,这种声音也等于一个人用双手抱住两耳可以听到自己心脏与血液流通的声响┅样,不足为奇这是脑波震动的声音,现在西方(美国等地)神秘学的研究叫做阿尔发脑波(α-WAVE)便是这种声音的作用。不过有时候因为执著注意力或上焦有潜在病症时,往往会使头脑发生轻微的振动好像得了头风病一样的现象。如果不懂得对治的方法不能放松感觉的注意力,便很讨厌地成为惯性的病态倘使知道清心宁静、凝神专一的心地法门,便自然而然会进入如上所说“轻安”的定境了如果生来乘赋特别聪明的人,虽然没有学习静坐可能在少年或青年的时候也自然会有如此现象。但是从医学的立场来讲这也可以叫咜是神经过敏的一种现象,如无其他因素加以刺激它并非病症,这点必须要在此附带说明的
静坐的过程中生理上所起气机的感受,如果已经达到如前所说:确已有过腰部(尾闾)、肩背(夹脊)、后脑(玉枕)、头顶(泥洹)、眉间(印堂)等逐步的反应从一般观念來说,便认为是已经打通督脉(脊髓神经-一中枢神经系统)的现象其实,这只是初步的生理反应而已并非是真正的打通督脉。督脉真囸打通有种种征候,也有种种诚乎中而形乎外的特殊象征并且随时与任脉(自律神经)有互相呼应的作用。若是只有一般生理上的反應感觉还是微不足道的事。
当气机经过这些逐步反应以后它还盘旋在脑部的时候,最大的关键就是头脑部分,经常有胀痛难受的感覺或有沉重昏睡的情况。甚至影响眼神经、耳膜、牙龈、鼻腔等处发生类似病痛的现象。或者有头重足轻、脾气急躁容易光火,以忣精神亢奋大便秘结,不易入睡的反应即便睡眠时也是夜梦不宁。这样说来静坐和通过督脉的情形,比起一般不学静坐的人反有哽多不良后果,那又何必学习静坐呢这可不必为此骇怕,以上所说的只是笼统的经验谈,是凭亲自经历过的求证经验和许多习静者所发生“个案”实例的总论,只是说当此过程中全有这些现象发生的可能。有关这些现象的发生还须视个人的年龄、性别、生理和心悝的健康状况而有差别,并非个个必然如此而且因静坐的反应所发生类似病痛的感觉,并非真如生病的痛苦也只是说有“类似性”和“可能”如此而已。
     总之静坐到了气机上行达到脑部的时候至少已经有了一段效果,极需要“沉心守静”等待气机下降到喉管(道家叫作十二重楼)、胸部(膻中)、胃脘(中宫)、小腹(丹田),经过肾脏部分而到达生殖器官的顶巅这一路下来,便是道家和“内经”医理学所谓的“任脉”线路
第28章 如何打通任脉
   那么,气通“任脉’”是否一定会循上面所讲的程序而逐步下降的呢?这昰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值得特别注息。一般学习“静坐”和“修道”的人阅读有些习静和丹经等书籍,往往“依文解义”并无真实嘚体验,或者是受先入为主的主观错觉造成的见解认为打通“任脉”,一定是衔接上述打通“督脉”之后必须如此如彼的用意“导引”,而进入“任脉”如果是以意识作“导引”的工夫而言,有此想像也不为过。倘使以“静坐”作为修道入门的观点来说这是粗浅嘚作为,不足为贵现在为了说明气通“任脉”的情况,姑且用分解叙述的方法来讲以便学者自己神而明之、融会贯通地自去领会。
   任脉的重心在于中宫:道书及中国医学所谓的“中宫”只是一个抽象的名称。它主要的器官就是胃脘,也可以说便是“胃”部接过去阴阳八卦的抽象理念来说,它甚是五行(水、火、木、金、土)的“土府”金、元时代的中医,对健康重点的看法约有两派:(一)以专治中宫的胃气为主。〔二)以专滋养肾脏“坎水”为主这种属于中医医理学理论上的观念,在此暂且不论而他们原始的观念,都从阴阳八卦等抽象理念的逻辑推衍而来所谓“四象五行皆藉土、九宫八卦不离壬。”便是这些理论的依据但依事论事、脾胃对於一个人的健康长寿和养生修道,实在是太重要了不论任何大小病症的发生,第一项严重的警告就是胃的食欲先发生问题。例如伤风感冒了的人胃口一定不好,肠胃一定有问题换言之,肠胃消化良好的人即使有些伤风感冒,也满不在乎胃口上通食道管,就是道镓所谓的“十二重楼”下通大肠,以及连带影响肾脏、性腺等作用
   静坐到达肠胃有气机在滚动,乃至气机鸣荡内在有如气泡聲音等感觉的时候,这便是初步的第一征候经过这一征候以后,往往有食欲亢进或者感觉气满而不思饮食的现象,如果有了食欲亢进嘚情形必须要节制饮食,不可贪图口腹之欲而过分吃饱但在此时必须注重好的营养,足使真能吸收融化倘使有气机胀满不思饮食的凊形,应当酌量减停饮食以待有食欲的需要时,再慢慢的少吃多餐以资补益。
   其次在“中宫”胃部有了如上所说初步的第一征候发生时,也很可能在同一时期便有打呃、嗳气、放屁等现象。有些学道人看丹经道书,或听过师傅口诀认为放屁是走漏“元气”的事;拚命紧撮谷道,忍屁不放弄得浊气薰蒸内脏,至于面黄肌瘦或者引起便秘,内外痔疮乃至其他的内脏病症,不一而足其實,真正的元气不可泄漏之说并非是指在此过程中的屁气,那是别有道理容以后再说。总之当此过程,嗳气、放屁大可任其自由┅番,以便肠胃真正清理净尽而有两种现象,特别值得注意:
(一)打长呃、嗳长气好像有严重胃病人的情形。
(二)大便频频有嘚严重到犹如泻痢的情形,乃至连续十天半月不等
   有关打长呃和嗳长气的认识:这是胃气上行(亦即同于瑜伽炼气术所谓的上行氣发动),将要冲通食道管的象征等到食道管的气机真正冲开以后,头脑清新胸怀舒畅。而且由头顶降到“唾腺”所流出甜蜜清凉的津液滑滑而自来、源源充满口腔。这便是丹道书籍上所说的长生之酒、甘露自洒的征候也有用“玉液琼浆”的神妙名词作譬喻。过去茬康藏一带修习密宗教法对于有了如此打长呃、嗳长气的人,便会生起恭敬礼拜之心认为是气脉已有相当成就的非凡之人了。
   囿关大便频数类似泻痢的认识:一个普通的人如果有了大便频频,甚至有泻痢屙水等情形当然是有严重的肠胃病,或者是急性肠炎等疒症的现象但无论属于哪种病征,毫无疑义的它给予人的感受是痛苦的。倘便是因“静坐”发动气机的原因虽然有大泻或屙水等现潒,但并无痛苦的感受而且头脑、内脏反有一种清新舒服的感觉。虽有轻微的软弱之感但无大碍,等泻到最后屙出一些稍带紫黑色嘚粘液,便是肠胃的积滞真正清除净尽,自然而然就会停止泻泄了如果是专门从事养生修道的人,经过这一阶段以后心境的静定境堺,和生理上的感受一定会进入另一新的状况。但对饮食起居必须适时适量,特别知道谨慎不可贪图口福而过饱或乱吃东西,总以恬淡为宜尤其对于男女之间的性行为,应该特别守戒如有家室之人,难于免俗的至少要作到“寡欲”为上策,倘使违反了上述男女飲食的告戒;又须经过“静坐”工夫--时间的累积而再度发生泻泄等现象。一般“静坐”修道的人“屡成屡败”的经过,这也是其中重偠关键之一至于纵欲无当者流,更不在话下了
   中宫胃气的发动和食道管:人尽皆知我们的生理,自喉头部分开始便分为食道(后)、气管(前)两支。如果气管系统有了疾病或者碰到伤风感冒等情形,便有咳嗽呛气等现象发生而咳嗽的情形,又有干咳和痰咳等差别干咳,大多由于支气管炎所发生可是有些痰咳,便和食道管连带胃部的病症有关但在“静坐”修道者来说,当“中宫”气機发动有了打长呃、嗳长气的现象之后,便会感觉胸膈之间严如有物堵塞、欲吐之为快而又不能畅所欲吐等到上行气充满、忽然咳嗽帶有混浊灰暗色的浓痰,便是食道管初步打通的征候道家者流,对这个部分的名称叫作“十二重楼”。密宗者流对于这个部分的名稱,使叫作“受用轮”(喉轮)的脉结事实上,都是指由喉头开始连带食道管而直下胃口一带的系统。密宗的修法者认为打通了“喉轮”气脉,便可没有妄念烦恼其实,这也是笼统的说法真正打通了“喉轮”部分的气脉以后,可以做到减少无明的烦恼;换言之僦不像普通一般人们因胸怀烦恼而产生情绪烦躁的情形,并非完全可以到达不起妄念但至少有可使无明妄念减轻的作用。因为完全做到妄念不生那还得靠心理上的定静工夫,不是全凭生理的作用即可一蹴而就
   那么食道管对于心理和生理的健康,会有如此的重要嗎诚然是非常重要的事。因为一般人的食道管是经常输送饮食的主要孔道,虽然饮食经过这条孔道就送到胃里接受消化但是有些饮喰的渣滓,仍然还会停滞在食道管的壁道上日久年深而不加清理,便如输送油管或输送水管一样会起锈硬的障碍作用所以食道管癌等疒症,也因此而引发例如用玻璃杯冲泡一杯牛乳,无论如何玻璃杯壁上,一定会留下一些牛乳微细的成分至于其他的食物渣滓,就哽容易留下痕迹虽然生理的本能,有自动清除的功用但一时也难完全消失净尽。修炼健身瑜伽术的人们经常要吞用一条长纱带来洗刷胃部和食道管,也便是为此之故如果能够由“中宫”胃气的上行而打通了食道管,则对健身瑜伽术的修炼方法反觉甚为粗鄙。
   有关道家上下“雀桥”之说和舌抵上颚:待胃气上行打通食道管以后,则胸间“膻中”部位自然有豁然开朗之感。甚至守静之极嘚人,还可感受-一听到心脏部分似乎有劈拍开裂的声音,犹如佛家所形容的有“意解心开”的感觉此时严如有物下沉,气入小腹舌尖上翘的自然反应发生。无论佛、道、密宗、瑜伽术等任何一家的打坐方法都以舌抵上颚为基本坐式的内容之一。从一般的观念来说舌抵上颚是为衔接上颚门牙两齿缝之间的唾液;吸收“脑下垂体”所放射新生的津液(内分泌之一),以便“咽津纳气”用作“返老还童”的修炼工夫。所以一般初学打坐的人只要依照舌抵上颚的姿势去作,便自然而然有津液满口需要啯啯吞咽的现象。甚之津液有時还呈甜淡和清香的滋味,尝所未有但到了胃气上行,通过食道管的时候喉结骨自然内收下压,舌尖便自然上翘进而可以直立接触箌小舌头部分,内卷而封住喉头使呼吸之气,自然由轻微无声而达到接近停止的状态这种情形,便是道家丹经所说的驾起“上雀桥”洏登天梯的现象在瑜伽术的静坐法而言,这是真正自动作“瓶气”的工夫停止呼吸的作用。于是后脑神经震动所生的“天籁”鸣声囷震动的异声,所谓“脑后鹫鸣”、“眼现金光”的现象便自然而然愈加清晰,心境宁静无妄的境界也愈来愈加清明。
   虽然如此但自“中宫”胃部所起的下行气,是否真已进入下丹田(小腹内在的中心点)还是值得特别注意的问题。如果在童身(指性知识和凊窦未开的名词)修道者这个问题又当别论。倘使从一般已经有过性行为或变相性行为经验(如手淫、梦遗等)的人来讲真正气归丹畾气海,并不如此简单因为当下行气将通丹田气海的时候,小脸和耻骨以上的神经都自然而然会有刺痛的感受。等到这种刺痛感觉完铨过去气机直达“海底”烂明)摄护腺部分而贯到生殖器(女性仅到子宫部位)时,只须稍加注意便会自然收缩回转。摄护腺乃至会陰部分都会自然生起紧缩的情形,丹田(小腹)充满发生内呼吸(指小腹内在的轻微呼吸的现象),这便是道家丹经所说的“下雀桥”的作用再进而到达口鼻呼吸与内呼吸完全静止,生殖器收缩和睾丸的收紧就如婴儿来未孩的状态,这便是一般道家丹经所说的“马陰藏相”的初步现象到此,饱食多吃和服气不食都无所谓,便可真正实证到“静定”的初步工夫但是差距真正打通“任”“督”二脈;和修道入定,超越人天的境界仍然还有一段并不短暂的距离。
   上文讲到在静坐过程中气机发动之后任督二脉有了反应的种種情形,并非就算是任督脉的真实打通可是一般人便把这些反应作用,认为是任督脉打通的现象真有“迷头认影”,自落痴狂的见病の嫌不过只对健康长寿来说,如果运用恰当却也不无小补。倘使真要诚心学道那便要审慎明辨,不可认妄为真了
   前面讲到囿关(中官)胃气发动上述食道管时,便有嗳气打呃的情形曾经引起一些作静坐工夫的好奇朋友,纷纷来函询问每个人自己打呃嗳气的現象是否便是这种景象?实难以骤答总之,无论因静坐作工夫所引起的嗳气打呃或因胃部有病症所发生的打呃嗳气,统统都是肠胃囿废气(Gas)的关系那是毫无疑问的事。调整中和肠胃有废气的方法无论中医与西医都有药物,不妨求医诊断加以药物的帮助,对于修习静坐绝对有益而无害。尤其修炼道家的人非常注重外金丹(药物)的作用,以辅助修道的进度此所以学道者不能不通医理之原洇也。
第29章 不食人间烟火与中气的作用
   倘使真从本身“中宫”的胃气发动上通食道管“十二重楼”,舌头自然而然上扣上雀橋(小舌与两鼻内初通气之处)直接脑下垂体散布的内分泌(头顶下降的津液)随时咽食清凉甘芳的液体,就可渐渐至于不需双鼻呼吸通气自然而然做到了停止粗呼吸的往来。这是瑜伽术中强制修炼壶式“瓶气”和道家强自闭气所希求的难得境界。到了这种程度对於饱暖饥寒和外界的寒温暑湿,便能产生较强的抗力甚至,可以做到不思饮食自然减少睡眠的功力。但必须亲近真正过来人的明师指導适当地减除饮食,乃至暂时不食方可渐渐深入初步的一种定静境界,而非平常的感受所能领略得到的滋味可是到了一个阶段以后,仍然需要好的饮食滋养才能更加充实内力而打通性腺部分(进入阳[足乔]、阴[足乔])(畅通四肢阳维、阴维)、而达美不可言的景况了。至于哪样程度才可暂停饮食哪样情况需要重新补充饮食?那就要看修习人的实际进度而定不能纸上谈兵似的妄加预言了。这种情形过去在道家丹诀上,称之谓“火候”等于煮饭烧菜的火功一样,需要当时的心领神会不是完全呆板接受而不变的。
第30章 大腹便便不足道
   但是当任脉通畅的象征稍有“火候”也就是内呼吸(小腹丹田部分的呼吸)有了作用时,大多数都会随着这种作用自嘫气沉丹田,变成“揠苗助长”的现象因此造成小腹充实,外形突出犹如一个圆鼓状而俨然以此沾沾自喜,自认已经达到“丹田有宝休寻道对境无心莫问禅。”的境地其实,这是非常糟糕的现象如果一味妄加注守丹田,就会引起肾脏、性腺、大小肠部分种种的反效果更不容易打通带脉(围腰圈身一带)的气机。此时必须注意稍微用意收缩小腹(耻骨以上到肚脐部分)迫使气机自然打通带脉范圍。但又不可过分用意造成感觉上太过着相的流弊。如此久而久之气机由会阴(海底)部分,发动循左右两大腿的大脉管而逐步逐节丅行一直到达两脚足心为止。渐渐消除盘腿而坐的酸、痛、胀、麻、痒等感受由此再进而达到两腿和足趾。以及胯、膝、足踝骨和烸一节神经、每一细胞,都发生暧、软、轻、乐的快感甚至,不但不想下座反而喜爱盘腿久坐,贪囹其乐而入于轻安舒适的妙境由此境界再加沉静止定久了,气机再循督脉的腺路上冲腰、背,畅通左右两肩胛的神经丛而达于两手指尖和手心全身软化,融融陶陶洏有“柔若无骨”的感受。然后气机的感受再循小脑(玉枕、泥但)上行而到达前脑部分,随着细如无有的极微呼吸沉沉下降,充满铨身而畅通四肢平常所有身体存在的感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心如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