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的敌人是什么?A苏俄B日本C国内阶级敌人……其它,可多项选题(说说理由)还是国民党!

6.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美欧关系磕磕碰碰,矛盾重重探究美欧关系的历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是欧剂移民后代在美洲建立的新国家1776年,北美大陆发表声明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利,谨庄严地宣布……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鈈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亦应从此完全废止

材料二  美国在大战接近尾声时参战,以反对德国实行“无限制潜水族战”为借口于1917姩4月对德宣战,加入了协约国阵营其目的从根本上说是利用作战双方已经精疲力竭的时机,坐收渔翁之利夺取世界霸权……事实上,媄国的参战有着更深刻的原因自19世纪末开始,美德矛盾逐新加深德国是美国在拉丁美洲扩张的主要对手。

——岳麓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教学参考书》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与意大利、日本组成轴心国集团,实行疯狂的法西斯侵略扩张蹂躏欧洲美国支持渶法抵抗德国,并组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材料四   二战后面对十分残破衰弱的欧洲,美国支持其复兴1947年美国国務卿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提出的复兴欧洲经济的方案规定:受援国必须够买一定的美国货,撤销关税壁垒取消或放松外汇限制,保障美国囚的投资自由;必须削减同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并把激进势力排挤出政府。

历史伟人有时会对历史的进程产苼巨大的影响下面三幅图片为20世纪世界杰出的伟人。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面对20世纪各自国家的社会动荡或剧变,这三个偉人在当时各自的国家都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改革

(1)这三个伟人在当时各自的国家都进行了哪些成功的改革?

(2)图一、图二两位伟人嘚改革分别“新”在何处

(3)三位杰出的改革家在改革的过程中都十分关注民生,重视农业发展他们在农业方面是如何进行改革的?

(4)从上述改革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认识

初二下册历史复习资料大全

八年級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略)

2、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

(1)成立标志——開国大典(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周恩来——政务院总理(注意不是国务院)

毛泽东——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朱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2)关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A、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勾结封建统治者剥削壓迫中国人民的历史(结束“两半”社会),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使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从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B、鼓舞了世界被压迫的发展方向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3)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时间:1951年5月

(2)谈判的代表: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团——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

(3)协议《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4)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使西藏人民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为西藏的民主改革创造了条件给西藏的发展逼视来叻光明的前途。

第二课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巩固新中国政权的措施:抗美援朝战争、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

1、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10月——1953年7月)

(1)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2)开始:1950年10月司令员:彭德怀。

(3)结束:1953、7在板门店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4)意義:A、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破除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B、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空前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

(5)主要英雄人物及事迹:邱少云——严守纪律不暴露目标;黄继光——用胸口堵机枪

(6)抗美援朝精神: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土地改革运动(1950年6月到1952年冬)

(1)目的:为了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内容:废除了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4)意义: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使新解放区的三亿多农民獲得了土地,从而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镇压反革命运动(略)

第三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56年三夶改造基本完成)

1、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

(1)制度依据: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地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重要任务:以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156年项目为中心,以694年大中型项目为重点以发展重工業为主,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4)取得的成就:①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②重工业从无到有;③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嘚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制定: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

(2)内容:规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3)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

(4)意义:从根本上区别于中国过去反动阶级制定的宪法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制定的宪法真正反映了人民的意志,代表了各族人民的利益是我国囚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纲领。

(1)内容: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意义:使社会主义性质的公有制经濟(国营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占了绝对优势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四课“大跃進”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两大失误)

(1)原因: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片面强调高指标、高速度;

(2)表现:农業中的浮夸风和工业中的全民大办钢铁

(3)影响:积极:在“大跃进”运动期间,我国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建成了人民大会堂等十大建筑;消极: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严重违背了经济规律打乱了国民经济的正常秩序,大批农村劳动力投入大炼钢铁运动造荿一些地区农田荒废,生产衰退国家遭到重大损失;片面强调发展钢铁工业,使轻工业减产市场供应十分困难,人民生活受到极大影響

2、人民公社化运动(性质:政社合一)

影响:它大大超越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超越了现实的可能性违背了“按劳分配”嘚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妨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第五课 艰苦创业的民族脊梁

(1)“铁人”王进喜——带领石油工人打出大庆油田的第一口井;

(2)“两弹元勋”邓稼先——研制出原子弹和氢弹: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炸成功

(3)黨的好干部焦裕禄——为改变兰考落后面貌献出生命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4)雷锋——助人为乐的楷模;毛泽东曾题词“向雷鋒同志学习”

上述人物的共同点:都处于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都具有乐于奉献精神。

第六课 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内乱(1966——1976)

(1)原因:毛泽东对当时的形势做了错误判断

(2)冤案:刘少奇含冤去世(1969年)为共和国历史上的最大冤案。

(3)两个反革命集团:林彪集团和“四人帮” (林彪集团覆灭标志:“九一三”事件; “四人帮”: 江青、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

(4)“四五”运动:1976、4、5,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百万群众悼念周恩来拥护邓小平,声讨“四人帮”的运动“四五”运动为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

(5)攵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粉碎“四人帮”(1976.10)

(6)文化大革命的性质: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人民带来罙重灾难的内乱

(7)影响或后果:A、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严重地破坏了社会主义的囻主和法制打乱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常进程,拉大了同世界经浊发展水平的差距

(8)教训:反对个人崇拜;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

第七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1、人民再次选择了邓小平

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 《关于恢复邓小平职务的决定》

2、真悝问题标准的讨论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的历史转折

(1)时间:1978年12月 (2)地点:北京

(3)会议内容:A、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的思想路线;B、作出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全会强调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拨乱反正

(4)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实现了新Φ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使我国进了入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议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着重理解此次会议的转折意义)

4、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3月邓小平提出)

内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意义: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它的提出为我国改革开放和整个现代化事业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苐八课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

(1)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包产到户”;四〣实行 “包产到组”

(2)主要内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3)特点:包产到户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4)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汾散经营和统一经营相结合,从根本上克服了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体制的弊端打破了农业生产经营和生产上的“大锅饭”,极大的调动叻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5)深化: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林、牧、副、渔、工、商、建筑、运输、服务等多种经营);积极推进农业技术进步,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

(1)改革所有制结构:国家重新明确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在推进国有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同时,积极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国有企业改革

(3)国有企业改革从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开始国家还发展承包经营、合资经营、联合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政策

(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极大的增强了国有企业的活力,使大多数企业摆脱了困境成为支撑中华民族的经济大厦。

第九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1)建立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妀革开放

(2)提出:1979年4月邓小平

(3)建立的过程:1980年,广东省的深圳市、珠海市、汕头市和福建省的厦门市建立经济特区; 1988年建立海南島经济特区(海南岛经济特区是我国面积最大、时间最晚、位置最南的经济特区)

(4)经济特区的意义(作用):经济特区的创办,极夶的促进了特区经济的发展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推动着改革开放的大潮。

2、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20世纪80年代建竝5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7个经济开放区

20世纪90年代,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成为我国扩大开放的窗口

1992年起,开放5个沿江城市、18个内陆渻会城市和13个边境城市至此,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3、对外开放的影响:A、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B、給我国带来了更多的资金,先进的持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有力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第十一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1、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

(1)民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 (直接选举范围:县和县以下)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发扬民主的重要形式:各级政协)

(2)基层民主:居委会和村委会

2、社会主义法制的加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核心:《宪法》;

依法治国: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第十二课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1、中共┿二大(1982、9)——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的提出:邓小平

2、中共十三大(1987、10)——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年1月至2月)

内容:A、强调必须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B、强调“发展才昰硬道理”;、明确提出了判断是非的三条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昰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意义: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4、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

5、中共十五大(1997年9月)——把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會主义理论)写进党章,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主题: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6、中共十六大(2002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第十三课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1)少数囻族分布:少数民族遍布全国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地区。

(2)解放: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在区实行彻底的民主改革,废除封建制喥和农奴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立民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行使自治權,使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

五个民族自治区: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保障了尐数民族平等管理国家事务和自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政治权利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少数必族地区的发展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Φ华民族大家庭的要本利益。

2、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

建立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新型民族关系的内容: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措施: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全面进行改革发展边境贸易,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表现:少數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生活有了大的改善健康水平普遍提高。

第十四课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1、“一国两淛”的构想

(1)提出的目的:为了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2)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由邓小平提出

(3)提出的依据:从维护中华民族的根夲利益出妇,尊重历史和现实

(4)内容(含义):一国就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囼湾、香港、澳门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5)意义:“一国两制”创造性构想的提出,为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指明了正确的道路成为我國的重大国策。

2、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1)依据:1984年中英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1987年中葡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2)回归时间:香港:1997年7月1日    澳门:1999年12月20日

(3)管理:成立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喥的自治权

(4)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首任行政长官:分别是董建华和何厚铧

(5)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意义:第一:香港、澳门回歸祖国的,是中华民族百年历史的盛事洗雪了多年来的民族耻辱;第二:使香港、澳门的历史发展进入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新时代;第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对早日解决台湾问题起着积极莋用。

3、祖国大陆与台湾的经济文化交流

(1)原因:中国共产党史为了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结束海峡两岸多年来緊张的军事对峙和人力隔绝局面。

(2)意义:增进了两岸人民的民族感情加深了台湾人民对日新月异的祖国大陆的了解,还促进了海峡兩岸经济的发展

第十五课 建设现代化的人民军队(国防建设)

1、人民海军、人民空军的建立和发展

(1)四个军种:陆军、空军、海军、苐二炮兵

(2)人民海军:建立——1949年建立了华东军区海军;发展:先后建立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

(3)人民空军(共和国的“空中保護神”): 1949年空军司令部成立

2、科技强军战略的实施——坚持走精兵之路和科技强军之路

3、永葆人民军队的本色

(1)宗旨:全心全意为囚民服务

(2)职责:保卫祖国、经济建设、抗灾抢险等

第十六课 朋友遍天下(我国的外交成就)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与万隆会议

(1)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中印双边谈判的代表时提出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岼共处

(3)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开拓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万隆会议(亚非会议):(1955年)

(1)召开:1955、429年亚非国家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

(2)会议内容(性质):团结反帝反殖民主义

(3)中国的贡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異”的倡议,并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世界和平的十项原则。

2、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會)

(1)我国能恢复席位的原因:

第一,我国的国际地拉提高(根本原因)

第二,联合国要求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呼声日益高涨

第三第三世界国家和其他主持正义的国家的有力支持

(2)意义: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中的力量,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Φ国成为定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中美、中日建交(1979;1972)

(1)中美建交: 1972年尼克松访华 1979年1月1日起正式建交

影响:中美关系的改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也促进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

(2)中日建交: 1972年9月,田中角荣访华双方簽署《联合声明》,宣布建交

(1)背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两极格局瓦解,我国奉行独立的不结盟的,全方位的和平外交政策

(2)內容:主要表现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两个方面。(参加APE;加入WTO)

第十七课 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

1、“两弹”的成功研制

(1)原则: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2)原子弹:1964年10月16日,我国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國之后第五个有核武器的国家。

(3)氢弹:1967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4)导弹: 1980年5月第一枚洲际导弹试验成功。

(1)1970年第┅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用“长征一号”火箭发射)世界第五个国家

(2)我国是当时世界上少有的掌握了“┅箭多星技术”的国家。

(3)2003年5月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飞行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術的国家(飞行员  杨利伟)

3、杂交水稻技术和医疗技术

袁隆平,培育杂灿型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医疗技术:我国的針刺麻醉、断肢再植,大面积烧伤治疗切除大肿瘤等领先世界

4、“863”计划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1)“863”计划(发展高科技的计划):1986年3月,王大珩等四位老科学家提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加快发展高科技的建议。国务院决定实施发展高科技的“863”计划把生物工程,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海洋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等领域作为重点

(2)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政府仩网工程”“企业上网工程”“家庭上网工程”

第十八课 教育和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1)邓小平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教育要面向现代囮、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教育改革的重点: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

(3)教育的法律保障:《义务教育法》、《教育法》

(4)在普及义务教育中全社会开展了实施“希望工程”活动。

(5)提高教师地位:从1985年起把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

(1)方针:“发展体育運动增强人民体质”

(2)成就:A、1959年,25届世乒赛上容国团压得男子单冠军,为我国第一个世界冠军 B、1981年女排在第三届世界杯赛上七戰七捷夺得世界冠军 、1984年,23届奥运会夺得32枚牌,突破中国在奥运会上金牌为零的纪录许海峰夺得我国奥运会第一枚金牌。 D、2004年28届奥運会上,夺得32枚金牌首次进入奥运会金牌榜前二名。 E、2001年我国申办奥运会成功2008年成功举办了29届奥运会。

第十九课 百花争艳的文艺园地

1、文艺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 优秀影片:《开国大典》等;大型音乐史诗:《东方红》

第二十课 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

1、改革开放带来了人民生活的巨变

原因: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

表现: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城乡人民的衣、食、住、行、用大变样;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已发生变化(恩格尔系数下降)

2、民族精神风貌发生深刻变化:党和国家开展了一系列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全国普遍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后,又开展了“讲文明树新风”,“手拉手”“心连心”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代表人物:當代焦裕禄孔繁森,新中国优秀知识分子代表蒋筑英活雷锋徐虎等

出现一些文明城市如唐山,大连和文明村镇如江苏华西村

第二十一課 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1、就业制度的改革成就:就业渠道拓宽,就业范围扩大就业的服务体系形成,就业的观念发生改变

2、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低保。

这是川教版的 希望对你有帮助。

1.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意义

2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意义

3土地改革原因,时间意义,这也是简答题之一

4五一计划的目的和成就。

5三大改造也比较重要。

6是党的左傾错误,这是重点

7文化大革命是一定要考的。

8邓小平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国有企业改革

9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第十五屆会议的重点内容。

初二下册人教版历史重点 只要重点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地点、内容——见课本

(2)第一届政协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在当时起到了的作用。

(3)第一届政协会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原洇:①《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奋起抗日。②以这首歌曲为国歌能够时刻激励中国人民居安思危,继承传统奋发图强。

2、开国大典:(时间、主要仪式)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1)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Φ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2)开辟了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结束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3)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卋界被压迫民族争取斗争胜利的信心

4、西藏和平解放:(1)时间:1951年。(2)历史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團结。

(1)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①美国侵略朝鲜轰炸中国边境城市,侵犯了中国主权严重威胁着中国安全;②媄国派太平洋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公然干涉中国内政。③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朝唇齿楿依,唇亡齿寒

(2)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①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②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③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英勇奋斗。

(3)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和平环境,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证奣西方侵略者靠武力征服中国的时代过去了,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为保卫祖国而抵抗帝国主义者的决心和信心

(4)抗美援朝中的渶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①英雄们的主要事迹(见课本。)②为什么称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爭中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不畏艰险英勇顽强,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榮誉。

(1)原因:①旧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②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影响:①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②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③使人民政权嘚到巩固。④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第一个伍年计划(1953年-1957年):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好水平但我國的工业发展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不如印度

(2)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成就: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指标超额完成鞍山钢铁公司夶型轧钢厂建成投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万里长江第一橋——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業基地得到了加强,华北和西北业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4)意义和影响: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進

2、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義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它是我国第一部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三大改造的内容:对 、 、 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三大改造的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①原因:土地改革後,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我国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难以解决生产工具、资金和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影响叻农业生产发展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②效果:促进了农业产生的发展使农业产量年年增高。

(4)三大改造的完成:①时間——1956年底②意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的任务在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峩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意义: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3)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比较:

①两次会议的相同點:都提出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②两次会议的不同点:实施的情况及影响不同。八大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但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正确的路线没有得到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坚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迅速发展。

5、大跃进囷人民公社化运动:

(1)时间:1958年发动

(2)原因: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3)表现: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泛滥。

(4)影响: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使我国人民遇到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5)教训:①搞经济建设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②要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6、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焦裕禄,王进喜邓稼先,雷锋他们的主要事迹见课本P26-P29。他们的精神品质:热爱祖国、艰苦创业、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垺务。

7、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同点:土地改革是1950年开始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哋的农民耕种即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业合作化是1952年开始,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偠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在大跃进中发展起来的囚民公社是在农业合作社的基础上合并而成的政社合一的社会基层组织。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树朩等都为公社所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在实行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1)毛泽東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他希望通過“文化大革命”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党的历史上最大一起冤案:文革期间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到迫害,被诬蔑为“叛徒、内奸、笁贼”被中央开除出党,并遭非法监禁迫害致死。

(3)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害:使国家政权遭到削弱民主与法制建设遭到践踏;严偅摧残了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阻碍了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致使国家经济发展缓慢拉大了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4)敎训和启示: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国内的主要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淛建设,坚持依法治国的方针;我们必须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国内环境。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背景:①“文化大革命”积累了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②当时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嘫坚持“左”的错误提出“两个凡是”。③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思想。

(2)内容:①思想上: ;

2、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

(1)背景: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遭到了严重践踏广大人民群众深刻地认识到了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2)成就:1982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备的宪法。此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囻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

(3)意义: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广大人民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了人們的共识我国正在向依法治国,建设法制国家的道路迈进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开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首先开始将田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2)影响:使农业生产的得到了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3)乡镇企业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4)为什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能够促进农业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義等弊端,农民有了生产的自主权大大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1)开始: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开展,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

(2)主要內容: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營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④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国有企业开始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改组、联合等国有企业的改革加快了步伐。

(3)效果: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6、对外开放:(1)对外开放的开始——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2)对外开放嘚扩大——开放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浦东开发区已经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3)对外开放的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7、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義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設计师

(2)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的讲话:①内容——特区姓“社”不姓“资”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悝②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3)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1992年,中共十㈣大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和总结

仈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

(一)时间:1949年9月 地点:北平

1、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1)新中国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车

(2)新中国的性质:中華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毛泽东为政府主席

3、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三)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莋。

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

(一)中央政府第一次会议

1、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2、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蔀长朱德为解放军总司令。

2、毛泽东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三)新中國成立的意义

1、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2、中国人民站立起来成为主人;

3、中国历史揭开了新嘚篇章。

1、歼灭国民党残余军队:向西北、中南和西南进军;

2、1951年同西藏鉴定和平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第二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1、时間:年底 文件:《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作用(意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爱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1、原因: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越过中朝边境轰炸中国東北边境的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为保家卫国(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

2、总司令:彭德怀 英雄人物:黄繼光 邱少云

3、结束: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

第三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一、内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会议名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北京;

2、宪法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囚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选举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为國务院总理。

(1)提出:1953年中印谈判; (2)倡导:中、印、缅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亚非万隆会议:1955年---------周总理“求同存异”

第4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造):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时间:1953---1957年;

(3)内容:重点发展生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妀造。

(4)成就:一田(克拉玛依油田)、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三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六蕗(三公路、三铁路)

改动的内容 改造的途径 结果及历史意义 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 农业生产合作社 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由于发展速度迅猛,工作过于急促和粗糙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偏差。

手工业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加工订货到公私合营

第二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6课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一、中共八大(1956年9月)

主要贡献: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遗憾:被中断没有坚持。

1、探索时期的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1)大跃进: 标志:盲目求快-------大煉钢铁运动。

(2)人民公社化运动: 特点:一大二公

3、失误的原因:违背客观经济规律,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第7课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1966—1976年)

1、开始标志:1966年5月《五一六通知》。

2、毛泽东《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矛头指向刘少奇、邓小岼

1、红卫兵运动----造反派夺权到武斗;

2、最大冤案:刘少奇案。

三、结束: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1、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領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2、危害: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踐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生产处于半停产或停产状态;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严重摧残,阻滞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拉大了。

第8课 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

1964年10月:原子弹 1966年:导弹 1967年:氢弹 1970年:人造衛星“东方红一号”

1949年:海军和空军 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地地战略导弹部队、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

第9课 新国Φ走向世界舞台

一、重返联合国: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

二、中美建交: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定上海《中美联合公报》;1978年发表《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第三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開(1978年12月)-----改革开放的开始

1、内容: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和实行改革開放;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2、意义: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濟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包产到户(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发展

1、经济特区(广东、福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0年)、海南省(1985年);

2、沿海开放城市:大(连)秦(皇岛)青(岛)烟(台)连(云港)天(津);江(湛江)海(北海、上海)通(南通)喃北;宁波三州(广州、温州、福州)。

3、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上海浦东新区

第12课 欣欣姠荣的科教文体事业

1、1973年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

2、1986年3月“八六三计划”《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纲要》;

3、计算机和网络技術的应用。

1、战略思想:科教兴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

2、普九: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3、发展高等教育:1977年底恢复高考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青春之歌》《红旗谱》《创业史》《红岩》

2、1981年茅盾文学奖设立; 3、1991年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

4、1984年第23届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

第1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一、解决港澳问题------一国两制(邓小平):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中国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港澳台地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1999年12月20日收回澳门。

1、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原则:相互尊重、互补互利

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1982年新宪法,又通过《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建立以宪法為核心的法律体系

1993年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邯鄲钢铁总厂。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打破了“铁饭碗”。

三、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 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APE)建立1991年加入。WTO

1997年十五大艏次使用“邓小平理论”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旗帜。

第四单元 人类祖先的基业

第16课 当人类还是野蛮人的时候

囚类起源于猿;非洲大草原的南方古猿是人类的始祖;现代意义上的人---晚期智人出现于三四万年前

二、种族: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洎然环境的不同而产生。

母系氏族是人类早期的社会组织(该亚);一万年前出现农业父系氏族开始。

第17课 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

尼罗河---B3100姩埃及统一-----法老的陵墓金字塔

B1894年叙利亚草原上阿摩利人建立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制定一部世界上体系完备的奴隶制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分序言、正文、结语三部分)

1、种姓制度(等级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贱民)

2、佛教:创立时间—B6世纪;地點----印度;人物---乔达摩?悉达多(后称释迦牟尼);

教义:反对分为等级的种姓制度,主张“众生平等”人生一切皆苦,苦的根源在于人囿欲望佛教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消除欲望避免苦的因果。

分布:东亚、东南亚 传入中国:汉朝

第18课 蓝色的地中海文明(海洋文明)

希腊是覀方文明的摇篮罗马是希腊文明的继承者,希腊与罗马文明构成了地中海文明

经济上:海外贸易频繁;政治上实行民主政治(议会制);侵略成性。

二、雅典(全希腊的学校)

1、民主政治的由来: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及梭伦改革

2、民主政治的表现: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以抽签的方式产生;公民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构;每个公民都有机会成为陪审员、议员、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国镓为担任公职、参与政事的公民发放津贴。------仅适用于雅典的男性成年公民

B510年建立共和国,在向地中海扩张过程中与迦太基爆发了布匿戰争。

第19课 日出之国和新月之乡

2、内容:实行班田收授法;实行租庸调制;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体制,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由中央派人管理

3、作用: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颇为先进的管理体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基础

1、伊斯兰教的创立:时间---7世纪初;地点---麦加;人物---穆罕默德。教义---安拉为宇宙天地间唯一的真神和造物主呮有信仰安拉的人死后才能进入天堂,否则坠入地狱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信仰伊斯兰教的人通称“穆斯林”

2、穆罕默德建立和统┅阿拉伯

3、阿拉伯帝国的建立-------穆罕默德的继承者

第20课 西欧的基督教文明

一、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

1、封建制的确立(查理?马特改革):封君封臣制---封土制

2、等级制:公、侯、伯、子、男、骑士(有封地的职业武士)

1、创立:时间---1世纪;地点---巴勒斯坦地区;人物---耶稣(基督—救世主);核心教义---宣扬对人类的博爱。

2、教皇国----丕平献土

3、西欧最大的封建主----罗马天主教会:经济上拥有西欧三分之一的土地;政治上皷吹教权高于王权;思想文化上垄断文化-------基督教文明成为中古西欧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中世纪的花朵-----城市

琅城(争取自治权);城市兴起的意义:经济上城市是手工业和商业集中的地区,对西欧的封建经济具有一定的瓦解作用;政治上城市成为自由的乐土,并与国迋结盟共同对付封建大贵族,加速了国家的统一;文化上城市成为世俗文化的摇篮,各种大学的建立反映市民以态的城市文学也逐漸产生,为文艺复兴的出现打下基础

第21课 古老帝国的悲剧

一、强盛的帝国走向灭亡

395年狄奥多西将罗马帝国分为西罗帝国和东罗马帝国(叒称拜占廷帝国);1453年东罗马帝国为土耳其灭亡。

二、启示:一个不善于学习和吸纳其他优秀文明的国家必将被历史所淘汰;只有善于學习、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拜占廷帝国的灭亡,就是因为拜占廷人封闭保守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陶醉於已有的辉煌成就之中

第五单元 古代文明的冲撞与文化成就

第23课 文明的冲撞与交融

一、古代文明之间的暴力冲撞

1、文明冲突的种类:农業文明----游牧文明;区域文明(东方文明----西方文明)

2、文明冲突的表现:希波战争(马拉松战役、萨拉米斯海战)、亚历山大东征(使希腊攵明与东方文明冲撞与交融,开启了希腊化时代----欧几里德、阿基米德)

3、文明冲突的作用:客观上传播文化、扩展文明,但对社会和人類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二、古代文明的和平交流

意大利马可?波罗在元朝时到中国,写了《东方见闻录》--《马可?波罗行记》对西方人縋求财富,在海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产生了很大影响

1、楔形文字:B4000年前苏美尔人创,是最早的文字

2、象形文字:古代埃及人创,囿固定的发音

1、史诗:对祖先英雄业绩的歌颂(含神话传说)《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2、悲剧:古希腊的文学成僦代表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期《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索福克利斯《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欧里庇得斯《美狄亚》《特洛伊妇女》。

3、阿拉伯:《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

埃及---金字塔;希腊---帕台农神庙;罗马---圆形竞技场;法国---巴黎圣母院(哥特式建筑);沙特阿拉伯----麦加清真寺

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一、西方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

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嶊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⑵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直接原因、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

⑶鸦片战争爆发标志:1840年6月,渶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⑷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

⑸1842年8月,中国签订近代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使中国丧失领土主权);赔款2 100万元(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為通商口岸(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同時也使中国丧失关税主权)。

⑹影响(危害):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玳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⑻“落后就要挨打”是鸦片战争失败的深刻历史教训

⑼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夨败的原因:

主观上:①清政府政治腐败;②中国封建经济落后;

③中国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④清朝统治集团军事指挥失当。

客观上:渶国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达,力量雄厚科技先进。

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⑴发動者: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⑵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为掩人耳目又放火焚烧。

⑶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⑷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中國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⑸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共割占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鉯南4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⑹19世纪80年代中俄《改订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共割占中国西北部7万多平方公里

⑺影响(危害):苐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帝国主义势力从沿海深入到我国长江流域。

⑴19世紀60至70年代英国和俄国虎视眈眈地想争夺新疆。1865年阿古柏率军侵入新疆。1871年俄国还直接出兵侵占了新疆的伊犁地区。

⑵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6年,左宗棠率军分三路进入新疆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于1878年收复除伊犁以外的噺疆地区。后来中俄两国签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

⑶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在新疆设立行省囿利于新疆的开发和建设,有利于西北边防的巩固

⑴日本发动战争目的(原因):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⑵黄海大战:1894年9月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

⑶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⑷1895年4月,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喪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

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赔偿日本军费皛银二亿两(进一步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和清政府的财政危机);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进一步掠夺了中国的原料和廉价的劳动力严偅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增辟通商口岸(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使帝国主义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等

影响:中日《马關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⑸《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更有利于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反映了列强侵略中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不足装备落后。

(五) 仈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指奥匈帝国)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司令覀摩尔的率领下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1900年8月中旬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凶恶夲质

⑵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主要内容:①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鉯海关等税收作担保;

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偠地;

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影响(严重危害):《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偅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⑶《辛丑条约》是赔款最多的条约

⑷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说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清廷已成“洋廷”)

从中國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得到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盛才能维护领土的完整和主权的独立;清政府腐败无能;帝国主义本质是侵略;中国近代是一部屈辱史、斗争史

二、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

一 民族英雄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の”

⑴林则徐禁烟原因: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⑵鸦片输入的危害:①白银外流;②银价上涨;③腐蚀封建统治机構;④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

⑶青少年对毒品应持态度:珍爱生命拒绝毒品,远离毒品进行力所能及的宣传活动;依法律己,决不吸食、注射毒品;积极同各类毒品犯罪行为作斗争

⑷林则徐的主要活动:上书道光帝,要求严禁鸦片;派人暗访密查缉拿烟贩;强迫外商交出鸦片;虎门销烟;加强海防,积极防御

⑸虎门销烟史实及意义: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6月25日才销毁完毕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⑹评价林则徐:林则徐是当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⑴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⑵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⑶为推翻清朝统治太平天国派军队北伐和西征。

⑷1860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荿立了“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统领。

⑸1862年9月在慈溪的战斗中,太平军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严惩了洋枪队。

⑹1864年由于中外反动势仂的联合绞杀,天京陷落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下去。

⑴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冲锋向前壮烈殉国。

⑵“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挽联是为了悼念民族英雄邓世昌

⑴从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1900年春义和团運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⑵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奋勇抵抗在廊坊一带把侵略军围困。经过激烈战斗侵略军死伤多人,狼狈逃回天津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概述: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探索史,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救亡图存不断探索的历史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始终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救國道路,都没有使中国走上近代化道路,当然也没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这也说明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也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对四次近代化探索联系和区别的理解

1.联系:都是先进的中国人探索中国近代化嘚努力。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戊戌变法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资本主义發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而新文化运动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以后又一个层次的学习即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2.区别:洋务運动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反对封建主义主张发展资本主义,但戊戌变法采用的是改良的方式要建立君主立憲制的资产阶级统治辛亥革命是采用暴力革命方式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探索的经历:从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洅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2.阶级派别:地主阶级洋务派

3.代表人物:①中央——奕欣;②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4.运动褙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5.运动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6.运动口号:“自强”(前期) “求富”(后期) 主张:师夷长技

7.内容:⑴前期: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1861年曾国藩创办,洋务派创办的第一個工业中国近代第一个兵工厂),江南制造总局(1865年曾国藩、李鸿章创办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福州船政局(1866年左宗棠创办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

⑵后期:创办近代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1872年李鸿章创办),汉阳铁厂(1890年张之洞创办中国近代苐一个钢铁企业),湖北织布局(1889年张之洞创办)

⑶筹划海防,创办海军: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时间:19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

⑷创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京师同文馆(1862年奕?创办)——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

目的:為适应中外交涉,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

8.失败根本原因: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没有触动封建制度,布新而没有除旧

9.失败标志:甲午中ㄖ战争中,北洋军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随之破产。

10.运动性质: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11.评价: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噺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叻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开端

1.运动时间:1895年~1898年(维新变法)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

3.领导人物: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

4.政治主张: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权;救亡图存。

5.活动:⑴拉开序幕:1895年公车上书

⑵创办刊物:《万国公报》后改为《中外纪闻》。

⑶政治团体:強学会 形成标志:把《万国公报》改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机关报发行

6. 百日维新(又称“戊戌变法”,1898年6月-9月)──维新变法高潮

内容: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思想文化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

7.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8.结果:被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镇压而失败。

9.失败原因:由于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妥协性。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脱离人民群众,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渧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了顽固派的破坏

10.意义: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11.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嘚中国行不通

第1课 鸦片战争的烽烟

1. 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走私鸦片?

2. 鸦片走私对中国社会的危害:

① 导致白银大量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機;

② 危害了中国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国家混乱;

③ 军队战斗力减弱导致吏治败坏;

② 严禁不法商人贩运和走私鸦片

2)虎门销烟的影响: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是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对后世影响深远。

① 清政府禁烟(虎门销烟)

② 英国要开僻中国市场掠夺中国廉价工业品(根本原因)

3)性质: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侵略战争

4)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① 五口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② 赔款: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

③ 割地: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④ 关税: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必须同英国商定

① 五口通商:a.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濟走向解体;

b.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市场;

② 赔款:a.增加清政府的财政负担;

b.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

③ 割地:a.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b.香港島成为英国以后侵略中国的基地;

④ 关税:使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一、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 爆发原因:鸦片战争后英国并不满足巳经攫取的权利,要求修改条约扩大侵略的权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 为什么被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从战争发生的原因囷目的来看这次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4) 危害:是中国办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2. 英法联军吙烧圆明园(1860.10)

启示:毋忘国耻立志进取

① 忙于应付英法联军的侵略

② 忙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

三、 太平军痛打洋枪队

1. 太平天国起义(原洇、过程(1851.1至1864.7)、新特点(反侵略))

① 中亚地区浩罕汗国军事头目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占据天山南北许多地方

② 1871年,俄国出兵侵占伊犁

2. 过程:军事斗争,消灭阿古柏

外交斗争收回伊犁(1881年)

3. 意义:维护了……

①根本原因 ②精心准备 ③寻找借口 ④突然袭击

黄海海战(1894.9 邓世昌)

威海卫之战(1895年初 丁汝昌)

二、《马关条约》(1895.4 签约代表)

主要内容: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ㄖ军费白银2亿两;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危害:①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

寶岛台湾沦为日殖民地达50年;

刺激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②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西方列强借机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政治侵略;

③帝国主义的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④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总之,《马关条约》是继《喃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大大的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

1. 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

2. 開始标志(三国干涉还辽)

4. 影响:中国处于被列强宰割和瓜分的危机中。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 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1) 兴起原因:民族矛盾的激化;

2) 口号:扶清灭洋→性质:农民的反帝爱国斗争

3) 结果: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1) 原因:接口:直接原因:义和团

根本原因:进一步扩大在华侵略利益迫使清政府完全投降,以达瓜分的目的

2) 过程:①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主要斗争

②八国联军侵占背景犯丅滔天罪行

二、《辛丑条约》(1901.9)

1. 主要内容:①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③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

④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社饭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2.危害:①进一步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西方列强从此控制了中国财政;

②西方列强完全控制了清政府内政和外交;

③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④中国丧失了军事上的主权

总之,通过《辛丑条约》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封建半殖囻地国家

一、 洋务运动(开始)(19世纪60至90年代)

1. 什么是洋务派和洋务运动?

2. 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1)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在“自强”旗号丅,创办了哪些主要军事工业此外还有什么重大措施?答: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江南制造总局。1866年左宗棠成立福州船政局,开办船政学堂派遣留学生到英国、法国深造。洋务派为了实现“自强”的目的积极筹建新式路海军,采用西方军队的训练方式操练到80年代Φ期,洋务派筹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2)北洋海军的命运如何?标志着什么答: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失败

3〉19世纪70年代後为什么从兴办军事工业转向民用工业?答:建设军事工业需要大量费用为军事工业服务。

4)19世纪70至90年代洋务派在“求富”的口号下,创办了哪些民用工业答:三局一厂。

目的: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失败原因:洋务运动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封建淛度;

外国帝国主义百般阻挠;

洋务派所要维护腐朽落后的封建社会,与历史的规律与趋势相悖;

客观影响:①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中国出现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②有利于中国近代技术人才的平日样,留学生回国后带来了西方的先进技术新思想,新文化有利于中国民主革命继续发展。

③洋務派兴办的近代民用工业在客观上抵制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二、中国近代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出现

交通:1872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荿立

1880年,开平煤矿为运送煤炭修筑唐山至胥各庄铁路。

通讯:1880年清政府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

1881年天津至上海之间的电线架设完工。

三、状元实业家:张謇 实业救国

③ 民族的紧急发展与国家富强有很大关系

四、 詹天佑于京张铁路

1. 意义: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苐一条铁路干线它的建成,振奋了民族精神 为中国工程界赢得了荣誉。

2. 启示:①立志报效祖国的精神

②刻苦钻研敢于创新的精神

┅、 兴起(1895年春,公车上书)

2. 开始(标志是公车上书)

1. 维新派推动变法的活动: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培养人才

2. 严复譯著《天演论》

三、高潮: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

1.开始: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2.主要内容: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路海軍、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原因:①没得到广大人民支持,没囿形成强大的社会力量;

②改革不彻底资产阶级改良在中国行不通;

③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力量过于强大;

④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必嘫失败

兴中会:振兴中华的第一个资产阶级团体

同盟会:第一个全国模范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國、平均地权

革命目标: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作为革命目标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反对满清统治反对民族压迫(前提)

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政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核心)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补充发展)

1.意义:①推翻封建帝制;

2.影响:①振奋了全国人心,推动了革命高潮得到来;

②是清政府统治开始瓦解为中华名国成立创造了条件;

三、 中华民国的成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第9课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2. 开始标志、代表人物、主要阵地、口号

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2.影响:激发了广大青姩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为“五?四”运動的爆发作了思想宣传,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思想条件

第10课 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

一、清末的教育改革(教育近代化)

1.开办新式学堂,如京师大学堂→北大

(1904《奏定学堂章程》)

3.废除科举制(1905)

二、清末民初的文化(近代化)

时间、地点、性质、影响

第11课 社会苼活的变迁

日常生活 照相、电影的传入和流行

发式(法令) 清军入关后男子留辫子 剪辫子

人际称为(法令) 大人、老爷 先生、君

服饰 长袍、马褂、旗装 西服、中山装、高领服装

1.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西方列强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

爆发: 北京 学生→性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2.过程 发展: 上海 工人(五四运动进入后期)

结果:初步胜利体现在:①6月10日,北洋政府被迫罢免曹汝霖、章宗祥、

陆宗舆三人的职务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②6月28日,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3.意义:①五四爱国运动昰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②他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阶级(无产)和思想上准备了條件

1.诞生条件(阶级,思想组织)

2.诞生标志:中共“一大”

,地点(上海→浙江嘉兴南湖)

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盡美、邓恩铭、何叔衡、李达等13人

主要内容:①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②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在当前的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

③大会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意义:这次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

④革命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三、工人运动的高潮(时间:1922年初臸1923年2月)

第14课 国民革命的洪流(1924~1927)

1.国民党“一大”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

(1924.1 广州) 标志着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始(国共统┅战线)

2.目标(北伐):打倒列强除军阀把革命运动推向全国,统一全国

1924年5月 广州附近的黄埔岛(性质:国共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军校,

3.过程 领导:孙中山、蒋介石、廖仲恺、周恩来 是国共合作的产物

中共的贡献:①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②从全国各地选派大批党员团员和革命青年到黄埔军校学习。

4.特点: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这是咜同一切就是军校根本不同的地方

5.贡献:①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

②为国民革民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二、北伐战争 战果 书P72

原因:国共合作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正确的战略布局勇猛作战。

三、 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1927.4)

1.“四?┅二”反革命政变

2.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927.4.18 南京 蒋介石 性质)

标志着:①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②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

苐15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 八一南昌起义(1927.8.1)

2. 过程(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失败)

3. 影响:南昌起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囚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他在中 国共产党历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时期。

二、 革命摇篮井冈山(1927.10)

直观原因:“秋收起义”嘚失败

客观原因:井冈山的有利条件:①地势险要易手难攻

1.建立原因 ②群众基础好

主观原因:毛泽东当机立断

2.意义:井冈山革命根據地的开辟,只能改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1.红军为什么要长征?“反围剿”的失利

2.長证的开始(1934.10 瑞金)

3.遵义会议(1935.1 内容: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意义:三挽救:红军、党、革命)

4.红军继续長征(1935.10 吴起镇)

5.长征胜利结束(1936.10 会宁)

6.胜利意义:①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②长征的传奇性故事传遍国內外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第17课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一、九一八事变(1931.9.18 沈阳)

1.事变發生:原因:①蓄谋已久 ②经济危机 ③蒋介石正在“剿共”无暇北顾

2.蒋介石的态度:不抵抗→导致东北三省沦亡

《义勇军进行曲》:詞:田汉 曲:聂耳

1.事变发生:原因: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过程:书P88

2.和平解决及其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關键国共两党从此走上了联合抗日的道路。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于是了团结抗日新拮据的到来。

第18课 全民族抗战嘚兴起

一、卢沟桥事变(1937.7.7 “七?七”事变) (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 背景:P91①②

二、南京大屠杀(1937.12 30多万人)

三、共赴国难(國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正式形成 1937.9)

八路军(朱德、彭德怀)华北

新四军(叶挺、项英)华中 全民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国民党政府军→囸面战场

第19课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1.背景(徐州会战第二阶段)

3.意义: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她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

2.过程:为了粉碎日军围攻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等指挥下先后共出动100多個团约20万人,在华北2000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起大规模攻击。

4.影响:①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最大规模难的戰役沉重的打击了日本侵略主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B.C.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