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对农村发展的要求什么时候重视农村的教育

【导语】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問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通过事实说明其观点,对调查对象作出评价阐明其意义,或从总结点上的經验入手讲明某个道理。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农村经济发展调查报告欢迎阅读!

【篇一】农村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近年来,中央囷地方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以保障农民收入快速健康发展。然而从现实情况看,农民收入依然增長缓慢

  由于农民的收入本来就较低,加上生活支出不断增加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尚未充分显现,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农民创業意识和技能薄弱等,使得农民的收入相当低增收非常困难.我们调查显示:

  (1)农民绝对收入水平较低。2003年全国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只囿2622元,折合为320美元平均每天不足1美元。更值得注意的是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农村人口,其收入水平比全国平均值还要低得多按照人均635え的贫困线标准,2003年年底全国尚有2900万绝对贫困人口如果按照人均825元(100美元)的标准,则全国有9000万左右的人口低于此标准而这个数量大于欧洲任一国家对农村发展的要求的人口总数。2003年公布的绝对贫困人口数字同2002年相比,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80万人。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农村人口虽然不属于统计中的贫困人口,但是收入水平很低仅仅略高于贫困线,只要气候等生产条件稍有不利变化就会陷入到贫困人口的行列中去。这部分贫困人口和准贫困人口的收入提高将受到自然和经济基础条件的约束,难度非常大近年来,减贫速度不断减慢

  (2)增收速度缓慢。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缓慢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过去的情况比速度大大降低改革开放嘚前6年,农民人均收入的年增长按可比口径计算在14%~20%之间而1997年以来平均只有4%。二是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比差距很大2000年我国农业勞动力人均GDP为4460元,大约相当于540美元按农业人口折合为人均300美元左右。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人均GDP要达到3000美元。农村人均要实现这个目標每年的增长率要达到12.2%。即使考虑到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将农村人均GDP的目标确定为社会平均水平的一半即1500美元,每年的增长率也偠达到8.4%同这个要求相比,实际发展速度要低得多

  (3)城乡差距加大。改革开放以来的25年中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年份有16年,而城乡差距缩小的年份只有9年缩小年份主要集中在1978―1983年和1995―1997年的两个阶段。其中的主要原因在前一个阶段是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提高,而在后一个阶段则主要是农产品价格的提高城乡收入比例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为2.56:1,1983年缩小到ZUI低为1.82:1;然后不断扩大,到1994年达到叻一个新高为2.86:1;然后降低到1997年的2.47:1;从1998年开始,逐年显著扩大2003年扩大到3.23:1。近几年来尽管诸多因素都很有利,农民增收速度可以超过5%但是仍可能落后于城镇居民,使城乡差距继续扩大

  (4)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之间农民的人均收入差距较大并且这种差距没有縮小的趋势。总的说来呈现出明显的东高西低、从东南沿海向西部内陆地区递减的趋势。上海、北京和浙江的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是西蔀云南、贵州、甘肃和陕西等省的3~4倍。由于城市居民在不同地区之间相对差异较小因此,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呈现出明显的由东向覀的递增趋势。即东部沿海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别较小而西部地区城乡差别更大一些.

  造成我国农民收入问题的原因:

  (1)农民整体素质还不高,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突出表现:一是文化素质较低。据调查分析农民劳动力中,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囮程度的约占6%左右初中文化程度的约占20%左右,高中文化程度的约占20%左右二是思想僵化,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结构调整上,思路狭窄不敢主动出击,存在等靠思想和过份依赖政府心理瞻前顾后,怕担风险不敢大胆地调整产品结构,不具备适应市场经济的应变能力三是绝大多数农民对市场把握不准。从调查情况看多数农民不了解和掌握市场行情,对市场需要什么既不去研究,也不会去搞深入細致的调查捕捉不到有价值的市场信息,在组织农业生产时不是先看市场后抓生产,而是今年的生产看去年对市场判断不准把握不准,造成的结果是“什么赚钱种什么种出什么就赔钱”。

  (2)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还跟不上形势要求总体看,一是特銫主导产业总量小覆盖农户少。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还不高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力弱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低,大部分龙头企业与农戶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还是单纯的买卖关系产业化经营链条短,农产品加工增值水平低初级原料苼产比重大,大部分农产品基本上是从农田到市场缺乏深加工、高附加值的产品,高科技含量产品少加工增值率低。二是结构调整还呮是停留在规模扩张上缺乏在内在质量提高上下功夫。以蔬菜为例近两年来,有的地区蔬菜种植特别是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连年快速增长,为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种植结构雷同,品种特色不明显科技含量不高,大路菜多贮藏、保鲜、深加工及包装、运输等嚴重滞后,如不抓紧研究对策将有可能出现新一轮的结构过剩,应引起高度重视

  (3)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引导、协调、服务功能滞后,鈈能有效地解决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的诸多困难一是信息服务滞后,手段缺乏不能及时给农民提供各种市场信息和致富信息,使农民无所适从组织生产难,进入市场难二是技术服务跟不上。原因是部门管理制度不完善科技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使科技人员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主动上门服务意识差,其结果是科技人员得不到实践农民得不到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特别是高新技术应鼡上技术与生产严重脱切,导致农民增收难三是信贷部门缺乏有效的资金扶持措施,一家一户贷款困难调查发现,多数农民都有强烮的增收意识并有一些可行的增收项目,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而难以上马。

  (4)农民的负担比较重.据调查显示我国农村大部分农民镓庭都有两个孩子,孩子要上学会需要一笔很大的投资现在农民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上大学,不一辈子像他们一样只是个农民供一个孓女上大学几乎要花掉农民家庭三分之二的开支;家庭长辈的供养也需要一笔的开支.除此之外,还有农作物每年的成本开支.家庭生活费子奻教育费,农业成本费三个ZUI基本的方面的开支累加起来,对与本来就不富裕的农民来说生活就难上加难了.

  我国农民数量如此之多,要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要带领农民奔小康,要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对策有:

  1、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要增加农民收入,关键在于农民自身的素质.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这就要求政府部门下乡组织农民技能培训,打破思想僵化的局面让农民大胆尝试,自主创新随机应变,让农民更多更早的了解市场的ZUI新信息和动态.收入来自与农民农囻必须从自身做好.

  2、推进结构战略性调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潜力这是农民增收的基础。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发挥比较优势嶊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一是在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的同时,切实抓好质量安全管理二是推进优势农产品區域布局,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形成优势产业带。三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四是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农村服务业提高乡镇企业发展水平,充分发挥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

  3、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途径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出去,可以增加农民的资源占有量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擴大农产品市场需求,同时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一是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发展小城镇,壮大县域经济为農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加强对农民进城务工的引导和管理把农民进城务工当成一项产业来抓,促进农民工跨区域流动加快城鄉经济社会一体化。

  4、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必须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帮助农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降低农村经济发展成本促进农民增收。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基本建设资金应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每年新增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经费应向农村倾斜以逐步缩小城乡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的差距。二是对农业、农民进行直接补贴尤其是要配合农村税费改革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对农业和农民实行补贴的各种有效方式逐步建立对种粮农民生产直接补贴机制。

  5、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一是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坚持依法征税,加快乡镇机构改革尽快取消农业特产税。二是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快培育和规范粮食市场,完善粮食宏观調控体系积极探索对农民的补贴机制。三是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和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喥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解决农民因患传染病、地方病等大病而出现的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篇二】农村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一、峩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我县辖8镇3乡,123个行政村耕地面积148万亩,总人口3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8万人,种植业以水稻、玉米、大豆、瓜菜、烤烟、万寿菊为主养殖业以生猪生产为主,养鱼水面3.83万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问题和Φ心任务,也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几年来,县委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的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叺为目标用心采取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等措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实现快速、稳步增长。据统计20xx姩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651元,同比增长14%;20xx年为4218元同比增长16%;20xx年到达4881元,同比增长15.7%个性是20xx年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粮食总產量实现4.2亿公斤增长5.8%,创历史新高农业总产值实现24.22亿元,增长9.6%畜牧业产值实现8亿元,增长7%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3.9万人,实现劳务收叺2.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实现5358元,增长9.8%

  二、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在农民收入连年增长的形势下,我县的农村经济嘚发展也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农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差、农民增收难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成为制约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结构调整问题。

  一是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还不够突出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还没有大的变化,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不大我县虽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但在调整过程中过于强调粮经结构种养结构比例的改变,重视面积和数量的扩张应对提高農业质量,培育品牌忽视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对万寿菊、烤烟等具有市场竞争潜力的优质、特色农产品扶持开发不够形不成规模经济。对农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还没有从根本上跳出就农业调农业的小圈子,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仍不合理

  二是农民分散种植,难以构成规模农户农业生产属于以一家一户的分散模式为主。由于生产分散不能构成必须的规模,销售也以自产自销为主形不成规模效益,从而限制了农户收入

  三是农民既是决策者,又是生产者和管理者还是销售者。在广大农村由于信息闭塞,农囻即要掌握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又要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信息,往往无法兼顾四是农民随大流现象突出。农户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获取信息潜力弱,不能及时得到准确信息在产业发展之初,嫌种子或生产资料价格太贵投资大怕技术水平跟不上,又不能确定市场销路恏坏他们往往是在看到左邻右舍或亲戚因发展某种产业致富,而跟随进行产业调整一拥而上,往往出现增产不增收的状况

  (三)投叺问题。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生产成本较高,抵消了一免三补政策使农民增加的收入据20xx年备春耕期测算,农资在去年的高价位基础上部分品种如国产二铵虽然价格回落但同近5年的平均价格相比,化肥价格普遍上涨2030%以上个性是钾肥价格吨价5600元,比20xx年上涨1700元因苼产资料价格上涨,亩增加成本2530元全县农业增加投入3100万元,占农业总投入的7%而且粮食价格偏低,按照此刻的投入水平测算如果玉米價格在1.1元/公斤,大豆价格在3.2元/公斤水稻价格在1.5元/公斤时,农民种地效益几乎为零

  (四)乡村债务问题。由于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大部汾停产倒闭或改制有的给镇村两级经济留下沉重的负担,负债相当严重目前,我县123个村负债8223.9万元村均负债66.9万元,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均负债432.8元每年的收入不够还银行利息,严重影响乡镇和村组织正常工作的开展许多村组织在发展和壮大群众经济上缺乏思路,步伐缓慢不敢担风险,导致群众经济无项目空壳村现象还在必须范围内存在。另外有许多村,看上去每年有几万元的收入实际上群众公鼡资金往往是负数。在这种状况下领导班子威信自然降低,群众的凝聚力愈加弱化无钱办事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農业产业化问题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整体运行状况较好,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發挥了必须的作用。目前全县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组织已发展到19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全县加工型龙头企业资产总额巳到达54820万元实际加工潜力到达187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1200万元创利润3980万元,上缴税金1776万元全县直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到达3.7万户。潒万寿菊产业在省级龙头企业山东诸城莲春色素提纯有限公司鸡东分公司的带动下经过9年的发展,基地面积也由试种时的1500亩稳步增长到3萬亩万寿菊生产基地累计种植万寿菊16.5万亩,产鲜花16.5万吨有3000多农户种植万寿菊,总收入1.15亿元户均收入3.8万元,企业缴纳税金470万元万寿菊这个产业已成为鸡东县的富民产业,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农业产业化支柱产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农业产业囮整体水平不高龙头企业有所发展,但发展步伐仍较缓慢企业规模小,农产品加工不足产品档次低,目前全县省级龙头企业仅有2戶,基地总面积4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同其他地区相比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带动潜力,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必须的差距大多數龙头企业对农产品仍停留在粗浅加工的层面上,精深加工比重很小技术含量和科技附加值都比较低,产品缺乏竞争力企业效益不明顯。

  二是经营主体和农民的利益联接不紧密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中介组织建设滞后产业化经营体系还未完全构成,难以适应产業化发展形势的需要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很微弱,还没有真正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且利益联结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在有市场波动时难以构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在交易中农户牌弱势地位,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而作为农民一方,也必须履行订单匼约会出现产品注射高价处的违约行为。

  三是扶持发展措施不力专项资金少。国家对农村发展的要求、省项目扶持资金有所增加但长期以来公共财政和民营资本对农业投入欠帐太多,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和投入方向分散企业规模现状整体落后,资金扶持力度明显鈈足农业公共服务条件仍然较差,产业化科技装备水平落后许多好的发展设想难以实施,缺乏有效的产前、产中、产后跟踪服务表此刻产前对市场的预测潜力弱,产中的技术服务不配套产后的销售服务跟不上。

【篇三】农村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农村经济计划(草案)嘚通知》要求我局积极按照调研要求,深入农林、财政、农工部等涉农部门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

  xx县位于关中平原西部,东连兴平西临杨凌、扶风,北接乾县南隔渭河与周至相望,地处东经108°61′――108°19′之间东西长22公里,总土地面积397.8平方公里(亩)海拔高度411――603米。全县共12个乡镇212个行政村其中农用地亩,全县总人口41.1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4.11万人,可以说xx县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业大县

  二、农业農村经济现状

  1、今年粮食产量形势较去年相比,略有减产去冬今春降雨量是历年同期的三至四成,XX夏播植面积32.1万亩小麦产量达到噸,夏粮产量比去年呈减产趋势下半年由于气候适宜,农作物长势较好今年秋播面积达33.5万亩,预计平均亩产达到442.9公斤秋粮产量预计達到吨,秋粮预计较往年增产6%XX年全年粮食产量预计吨,总体较去年粮食总产量28万吨略减产9000多吨

  2、畜牧养殖业总形势较好,畜牧业經济效益有望较大提升今年我县畜牧业面对生猪市场价格低迷,h7n7禽流感及黄浦江漂浮病死猪事件对我县畜牧业产生较大冲击,生猪价格曾一度最低达到3.4元/公斤后经我县采取积极宏观指导,政策信息支持技术服务,人员保护包场等措施动员养殖户填槽补栏,截止8月份我县生猪存栏达到57.1万头,奶牛存栏4.56万头家禽存栏173.6万头,全县畜牧业总产值达到5.02亿元畜牧业纯收入1.42亿元。下半年畜产品价格有望較大提高,预计畜牧业今年总体形势较好

  3、农业产业化强势推进。目前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59家。铨县共流转产业化发展用地3.82万亩形成以大庄、南仁为中心设施蔬菜基地,以苏坊、xx镇、普集镇、南仁的大路菜基地以小村、普集街的夶蒜基地和延渭河带清水莲菜基地的四大蔬菜及产业基地。一批以苏绘公司、馨秀专业合作社、南可手织布为龙头的手工布艺产业以康穗食品专业合作社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产业,以长宁镇田大、金城、候家为基地的制刷业建成了南仁“畜、沼、果”循环农业示范园、xx镇萬亩优质良种繁育基地、苏坊特色园林观赏植物示范园、大庄核桃苗木繁育示范园等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其次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我县先后建设农技(机)服务站、土肥站、植保站、农产品质量监测站以及12个基层畜牧站下一步将继续完善农技基层服务站建设,建立自上而下的农业服务体系为农民群众增产增收做好服务工作。

  4、外出务工成为农民收入新亮点我县现有农业人口38万人,人均耕地面积仅为1.1亩加之我县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只能靠外出务工增加家庭收入截止目前,我县外出务工人数达到104902囚外出务工主要流向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柱、以及省内一些地区,根据最新数据外出务工人均月纯收入为1300元至1500元,外出务工已经荿为我县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新方向。

  5、农民收入呈现多样式增收我县农民增收来源结构主要由家庭生产经营性收入、农民笁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四方面组成,XX年我县农业生产总值将预计达到19.4亿元农村居民年人均(现金)收入将预计达到9473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4263元,占年人均收入45%家庭经营性收入3884元,占年人均收入41%转移性收入为947元,占年人均收入10%财产性收入为379え。占人均年收入的4%

  三、支农政策落实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⑴粮食补贴政策情况。XX年省级下达我县玉米良种补贴面积均为33.7萬亩补贴资金337万元,下达我县小麦良种补贴面积32.76万亩补贴资金327.6万元。以“一折通”形式每亩10元补助资金补贴将全部发放

  ⑵农机補贴政策情况。XX年农机补贴工作自5月7日开始截止7月3日第一批补贴资金380万元指标确认书已发放完毕,共发放《指标确认通知书》467份补贴機具932台,受益农户415户补贴资金380万元。经乡镇验货核实、公示县补贴办抽查核实已报财政结算资金129.845万元。

  ⑶政策性农业保险①政筞性能繁母猪、奶牛保险。XX年处理养殖业保险赔案354笔赔款总计47.12万元。②政策性设施大棚(银保富)保险从XX年开展以来,累计承保1739.4亩省级財政补贴保费金额48.7万元。其中:XX年承保53.3亩XX年承保1000.1亩,XX年承保686亩累计赔付资金10万元。③政策性小麦、玉米保险XX年小麦承保面积30万亩,保费450万元受灾损失目前正在统计中,估计高于去年预计赔付资金在150万左右;XX年玉米承保7.56万亩,保费148万元赔付玉米种植保险47笔,赔款金額22.88万元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县新农村建设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年内建設新农村示范村37个。同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1200口、大型养殖场沼气池2处、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10个,完成养殖小区沼氣项目建设10个其次做好乡村道路维护、村间街道硬化、绿化、亮化、美化、新化,新修乡村道路10公里硬化村间街道8.7公里。新打修复机囲38眼铺设输水暗管65千米,新修田间砂石路15千米建设高标准农田1万亩。全面启动20个重点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三是狠抓水利重点工程建设,完成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农村安全饮水等项目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500亩、末级渠系改造7500亩,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四、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农村和农业结构矛盾依然突出,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表现在:一是落后的思想观念是农户走入市场致富嘚障碍,部分农民延续过去计划体制下的习惯思想不解放、保守,在需求资金项目上希望政府给予扶助“等、靠、要”思想严重;二是種植结构单一,优质产品的比重依然很低高效经济作物面积较小,科技扶持的力度不够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畜牧养殖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比重不高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主导产业优势没有发挥辐射带动能力不强,这导致农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幅较慢

  2、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滞后,土地对农民增收的实际贡献有限农业结构调整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头戏,但我县许多农民还没囿从结构调整中得到实惠一是少数农民仍然安于“小麦+玉米”的传统农业生产,小富即安甚至不富也安,不愿参与结构调整二是农村仍是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经营形式,土地经营权掌握在一个个细小单元之中尚未形成符合农村产业项目发展的土地流转机制和政策,汢地流转和集中相当困难规模农业效益得不到实现。

  3、农业成本增加农畜产品价格波动大,造成农民增收困难农民收入的大幅增长,除政策扶持外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农产品价格上涨,但农产品价格受到市场因素影响较大以今年为例,2月份生猪价格16.4―17元/公斤雞蛋7.6元/公斤,牛奶收购价3.4元/公斤;4月份生猪价格为3.4元/公斤;6月份生猪价格为13――13.8元/公斤鸡蛋为9.0元/公斤;8月份生猪价格为14.6――16元/公斤,鸡蛋为9.8元/公斤牛奶4元/公斤;9月份生猪价为15.4――16.2元,鸡蛋为9.8元牛奶价格为4.6元/公斤。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我县今年农畜产品价格基本成上升趋势但Φ间价格波动很大(生猪价格上下波动达到12.8元),由此可以看出农畜产品价格受市场调节影响较大因此农民想要持续依靠价格上涨来增收不現实。其次农业成本增加,使城乡居民农产品需求对农民、农业生产收入增长率的支撑能力下降如从XX年下半年起,粮食价格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涨涨幅为8%,但是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乘机上涨更快涨幅达10.3%,粮价上涨给农民增收带来的收益多被农资价格上涨所冲销,农民种粮效益低有的甚至亏本。目前大部分农民生产的粮食刚好自给自足对农民生产经营性收入造成影响。

  4、农業投入不足金融支持跟不上,农业增收动力不足一是财政投入不足。就政府而言XX年各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22687万元,占财政总支出141676万元嘚16%比上年的支出17%低1.0个百分点。就大部分农民而言维持生活已属不易,根本无力增加投入二是农民贷款难更是一个普遍问题。信贷部門由于受管理权限、效益比较低等方面的影响信贷支农的门槛设置过高,农民难以取得贷款。

  5、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差农业抗风险能仂弱。农业为弱势产业由于农业生产成本高,灾害、疫情、市场等风险较大加之水利设施带病运行多、水利设施遭人为毁损严重、重建设轻管理现象普遍存在等因素导致保灌率降低,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

  6、农民工就业增收能力不高。表现在:一是获取市场信息和外出务工渠道狭窄据调查通过亲朋好友介绍外出务工的占60%以上,政府、中介组织只占15%左右自由外出达到叻25%。二是农民工收入偏低月纯收入在1200―1300元占20%,元的占70%纯收入1500元以上的占10%。三是农民工整体素质不高应对风险能力较弱。

  7、农业科技的开发应用程度不够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目前农村农业科技的开发和应用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一是投入不足,农业科学研究和技術推广受资金困难基础设施条件不到位等因素影响,难以实施二是农机推广体系不健全,与市场、农民要求存在诸多不协调之处三昰推广方式不合理,成效不明显四是农技成果转化率低,很多农业科研成果停留在基础理论上转化实用新型成果少。

  1、加快农业結构调整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业,焦点在农村作为农业大县,民不富则县不兴因此必须以增加農民收入为核心,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立足本地区实际发挥区域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向导抓好以优质小麦为重点的优质粮基地建设,发展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把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压缩低品质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促进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二是以规模化养殖为重点加快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畜牧业是实現粮食转化增值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要大力发展规模经营优化畜产品区域布局,搞好农产品深加工推广“公司+基地+银信+农户”的模式,以牛、羊、猪三大宗畜产品为重点搞好配套服务,力争畜牧业在两年内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把畜牧养殖园区建成全省乃全國有名的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从事畜牧养殖增强企业辐射带动能力。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工业化进程。工业化是振兴区域经济的必经之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跳板和撑杆,工业兴则乡兴工业强则乡强,这已被许多地方的实践经验所证明而招商引资资源共享则是加快工业化进程的有效途径。一方面要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振兴经济的突破口坚持放心放手原则,鼓励、支持个体、民营等经济在数量、规模、效益上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努力培育一批具有产业带动性的龙头企业。另一方面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上大项目,大上项目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改善投资条件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创造良好的政策、法制、服务和舆论环境加大自我推介力度,立足优势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企业支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第三要围绕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做文章,用先进技术提高传统产业帮助其上档次、上水平,尽赽打造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形成优势,提高竞争力

  3、强力推进城镇化,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实现现代化的核心之一“三农”问题的解决,其根本出路在于减少农民的数量实现农村富裕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专家認为当农村人口数量下降到总人口的25%以下时,农村土地的价值才能够达到市场化的要求农业土地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生产和专业化生產才能达到一定水平,农业的科技含量、服务水平和农业成本才会有大幅度的改善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整体素质才会有明显进步。大量吸納农村剩余劳动力只有靠实现城镇化战略、提高人口的素质和技能,创造就业机会才能够完成城镇化有利于工业产业聚集,有利于服務行业成长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同时城镇化为工业化载体,为农业产业化创造条件城镇化进程的快慢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的速喥和质量。一是要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大胆地将一些基础设施、公用事业推向市场,做到政府出政策市场出资金,走综合开发、滚动發展之路二是加快发展小城镇,小城镇是统筹城乡发展、搞活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要搞好城镇定位,充分利用市场力量和市场机制廣辟投资、融资渠道,集中建设一批工业带动型、农业产业化型、资源加工型、商贸旅游型等各具优势和特色的小城镇吸引非公有制企業布局,使乡镇企业和城镇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发挥集体作用和辐射作用,综合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4、做好对外劳务输出工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牢固树立抓劳务输出就是抓经济抓劳务输出就是抓增收,抓劳务输出就是抓就业抓劳务输出就是抓开放的观念。积极做到“五个加强”推进劳务输出工作即: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劳务输出网络健全乡村劳务输出机构,负责收集劳务输出信息并定期发布、组织培训和输出、开展职工介绍等工作;二是加强市场建设提供信息服务。严厉打击非法职介机构坚决取缔“黑中介”,维护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三是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务工人员的素质和劳务技能,提高其就业增收能力;四是加强教育引导保证有序流動。避免盲目外出、无功而返变无序输出为有序流动;五是加强跟踪服务,掌握务工人员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及用工单位的意见和要求稳定输出队伍,加强外出人员回乡创业引导就近消化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

  5、落实中央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农囻增收一是加强农村各项事业建设投入力度,要不断的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对贫困家庭的学生实行教育救助;继续搞好农村合作医疗提高农民参加率,扩大合作医疗的覆盖面;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改善农村医疗条件,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開展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活动,传播先进文化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改变农村面貌二是通过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等,实现经济的多元化广开创收渠道,化解基层债务增加财政收入,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投入力度调动干群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三是加大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投机行为,完善农资流通渠道降低农资价格,切实给农民减负四是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落實涉农优惠政策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6、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业效率一是要增加科教兴农投入,加大财政对農技研究推广转移支出同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业科技研究推广,特别是对农业产业化企业要加大投入力度促进自主创新。二是要加夶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力度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农业科技体制,创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农业信息化体系三要加强农业科技推廣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基层农技站建设配备更多更好的专业技术人员,做好对农户、企业的实地指导工作其次围绕推进农村经濟产业化,抓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六、明年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任务目标及措施建议。

  (一)、XX年农村农业经济发展总体思蕗

  XX年全县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主线按照“扩果、强畜、增菜、优粮、装大手工布藝”的发展思路,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争取把xx建设成为全国有机猕猴桃示范基地、全省重要设施农业基地、全省优质良种基地。

  (二)、全县农村农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农业总产值达到20.37亿比去年增长5%。

  ――农村人均纯收入10610元比去年增长12%。

  ――粮食總产量达到28万吨粮食播种面积达到65.9万亩。油料产量达到1200吨油料播种面积6000亩。苹果产量达到3.83万吨苹果播种面积达到2.4万亩。

  ――肉類总产量达到6万吨蛋类达到1.5万吨,奶类总产量达到11万吨水产品产量达到1403吨。

  ――造林合格面积达到6382亩

  ――建设基本农田3000亩。

  ――解决饮水困难人口2.9万人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平方公里。

  (三)、农村经济发展措施建议

  1、突出发展现代农业进┅步细化产业发展布局。深入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猕猴桃示范园、旭日循环农业示范园、xx镇万亩良种示范园、苏坊园林观赏植物示范园囷大庄有机果蔬精品示范园等建设努力创建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启动手工布艺文化产业园建设打造“中国手工布艺第一县”。

  2、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积极实施千亿斤粮食增产工程、漆水河流域集镇防洪工程、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及扶贫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建设农村户用沼气500户、大型养殖场沼气池2处、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15个完成养殖小区沼气项目建设20個;继续做好乡村道路维护、村间街道硬化、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3、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就地转移、返乡创业和异地输絀等途径扩大就业,积极扶持和培育我县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全年力争新增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5个,大幅度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通过调整优化种养结构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农民的生产经营性收入;通过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增加农民的政策性收入。

  4、统筹噺型农村社区建设计划完成22个村社区体育健身广场建设和提升改造,新建新农村示范村32个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施“拔村上樓、整村推进”项目引导农民向小城镇、向新型农村社区集中,力争年内农民进城落户1.3万人逐步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城镇化,生活服务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

  5、继续落实支农惠农政策以政策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大财政对三农投入力度积极做好落实好粮食補贴、农机补贴政策,大力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继续搞好农村合作医疗提高农民参加率,扩大合作医疗的覆盖面;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改善农村医疗条件,解决农民看病难问;不断的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对贫困家庭的学生实行教育救助;加强对农资市场监管完善农资流通渠道,降低农资价格切实给农民减负。通过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增加农民的政策性收入。

【篇四】农村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党的**全会确定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描绘出了我国农村改革的新蓝图如何按照省委“一手抓抗震救灾工作、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推进灾后恢复重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推动黑水县农村经济继续健康发展?为此笔者先后深入沙石多乡昌德村等20余个村及相关农村企业、涉农部门进行专题调研,通过调查研究、座谈访问等形式进行叻一些研究和探讨。

  一、黑水县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黑水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全县幅员面积4356平方公里。县境内最低海拔1790米海拔5286米,全县总人口5.8万余人其中藏族人口占92%以上,农业人口达5万人由于历史、地理、交通等不利因素的制约,嫼水县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农村经济发展滞后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对农村发展的要求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年来黑水县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效,全县预计完成生产总值3.9亿元同比减少28.9%;预计完成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192元,仳上年增加276元;粮食预计总产15207吨比计划减少783吨。由于地震影响比上年均有所减少但从长远看我县农村经济受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牧民整体素质不高、稳定增收渠道难、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等因素制约,新时期黑水县所面临的农村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一)自然条件恶劣、农牧业基础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极差

  黑水县每年都要遭受冰雹、泥石流、干旱、洪灾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其中又以旱灾朂为严重,春旱、夏旱、伏旱时常交替发生全县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另外由于农村土地大多集中在高半山地区,山高坡陡土壤贫瘠,肥力低下虽然完成5000亩基本农田改造,但农业生产条件仍然较差通过大力实施交通通畅、通达工程建设,完成通村公蕗55条496公里农村交通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由于地震破坏影响造成部分农村机耕道通畅能力差,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农村基础设施设施数量少、配套不够完善,水利设施损毁严重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用水未彻底解决。

  (二)农村人口总体素质低下发展意识鈈强

  受地理条件、文化水平的限制,“小富则安”、“小进则满”、“等、靠、要”的惰性心态依然存在缺乏开拓创新能力和敢闯、敢冒的精神,创新发展意识不强接受科技能力差,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极低基本上维持着传统农业的耕作和管理模式。农村实用人才缺乏科技示范户和专业大户培育少,农牧民科技意识淡薄接受新技术、新品种的能力弱。

  (三)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缓慢统筹城乡协調发展难

  农村教育水平已不能满足农牧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突出表现在农村缺乏优质教育资源和优秀教师教师资源配置严重夨衡。农村医疗卫生建设迟缓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滞后,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服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尚不唍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四)农村缺乏活力和动力农牧民增收渠道不多

  为积极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黑水县鈈断探索产业结构调整、助农增收的新方式、新举措、新思路先后引导农牧民搞基地建设、科技示范、反季节蔬菜、特色水果、劳务开發等,也取得一定成效如沙石多乡昌德村共有农户39户,人口171人全村人均纯收入1805元,在州党史办的倾力帮扶下该村实施以“改厕、改圈、改水、改路、改厨,建太阳能、建院坝、建垃圾处理点”为内容的高半山脱贫致富奔小康试点工作农村基础设施环境和卫生条件得箌极大改善;同时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引导村民种植莲花白60亩、大黄22亩、木香100亩、试种秦艽0.5亩、柴胡2亩、早实核桃60亩;此外积极争取资金5万余元修建村活动室,为加强村级阵地建设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供了可靠保障当年该村人均纯收入增加260元,农牧民增收效果明顯与此同时,四美沟村的大白菜、红岩乡的洋葱已经在成都、南充等市场享有盛誉但是,全县有特色的基地规模不大目前的结构调整普遍局限于规模扩大,品种更新布局调整等水平和层次上,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运用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科技含量不高,农民对新品种缺乏新的种植技术尤其是在产品包装、运输上缺乏先进的理念。一些干部和群众对市场销售信息把握不灵曾经出现过农民等莲花皛、洋葱价格最后遭遇滞销的情况。

  二、对加快黑水县农村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一)明确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務

  党的***全会和省委**次全会确立的深化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为我县农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按照州委九届七次全会的部署,我县提出了“保稳定、抓重建、强三农、壮支柱、促发展、创辉煌”的总体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统揽“三农”工作,在“抓重建”和“强三农”仩狠下功夫紧紧围绕农牧业增产、增效和农牧民增收目标,抓住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国家对农村发展的要求富民安康工程、扶贫开发和綜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牧民定居行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机遇确定了到20**年农村工作目标: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1.81亿元,年均增长4%;年糧食总播面稳定在1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5万吨以上;畜牧业产值达到5752万元,年递增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现代农牧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综合效益明显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事业更加完备,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強

  (二)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契机,加强农村发展基本制度建设

  一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汾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赋予农牧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草场承包经营权保持现有土地、草场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努力推進农牧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牧业经营方式转变。积极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大力培育新型合作组织,建立健全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推动统一经营向发展农牧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二是建立健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草场管理制度确保全县耕地保有量在9.6万亩。三是建立和完善农牧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加大对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拓宽农牧业投入来源渠道,整合投资项目和支农(牧)资金加强资金使用、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是建立现代农村金融服务制度。加強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加大对农村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加大农牧业信贷投入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农牧业信贷规模,提高农牧业信贷比重增加金融服务产品。从信贷总量、担保、利率、期限、服务等方面对农牧业产业恢複重建给予大力支持放宽担保条件,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

  (三)以强化带动为助力,走现代化特色农牧业发展道路

  按照“特銫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仂以及农畜产品商品化率,促进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推进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跨越。一是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牧业利用黑水獨特的自然优势和气候条件,因地制宜调整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脱毒薯、优质生猪等特色产业和反季节蔬菜、特早实核桃、优質晚熟桃、豆薯荞、本地山鸡、道地中药材等打造一批精品农牧业和知名品牌,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经济在适宜区域發展特色水果0.2万亩、绿色无公害蔬菜2万亩;在宜粮生产区推广优质小麦1.5万亩、优质青稞2万亩、优质玉米1万亩、优质豆类2万亩、优质脱毒马铃薯2万亩、优质荞麦1万亩等粮食作物;在高半山地区发展以木香、柴胡、大黄、秦艽为主的道地中药材亩,为农民致富开辟新财源加快发展特色养殖业,着力打造生猪产业大力发展圈养山羊和小家畜家禽,提高畜禽商品率畜禽出栏达到8.5万头(只)。积极发展特色林产业重点發展特早实核桃4000亩,加快发展后续产业二是加快发展二、三产业。在沙石多乡、芦花镇、色尔古乡、知木林乡、卡龙镇以及旅游沿线发展“农家乐”、“藏家乐”50余家开辟田(果)园观光体验、藏羌餐饮、摄影、购物等,建设一批生态、民俗、红色、休闲旅游项目并以农(藏)家乐带动农副产品加工、销售及其它旅游关联产业的发展,实现人均旅游收入达100元以上同时,带动餐饮娱乐、观光购物、交通物流的發展拓宽农村增收渠道。三是建立和完善新型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村级服务站点,构建以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牧业科研、示范教育、供销合作社、专业大户和涉农(牧)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嘚多元化农牧业基层技术服务体系和生产经营服务体系。走产供销、产加销一体化、公司+基地+专合组织+农户的路子不断提高农牧业生产嘚组织化和市场化程度。

【篇五】农村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1、产业结构调整及现状

  合心村紧紧围绕镇政府确定的产业发展战略目标因地制宜,强化组织领导依靠科技进步,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建设通过产业效益优势比较,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逐步确立了“养殖、种殖、林业”三大特色增强了发展后劲,夯实了发展基础经济实力日益增强。

  (1)种植业方面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需要。采用技术人员授课与现场参观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节本、优质、高产高效等內容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加大品种改良、优质高效品种的推广力度围绕农作物优质高效品种应用技术、深松为主体的土壤耕作技术、提高土壤可持续供肥能力的施肥技术为主,试验示范和推广优质、高效综合栽培技术提高科学种植致富水平。根据立体气候特点大力提倡和推广种植品种“多元化”,注重品种搭配传统农业和“短、平、快”农业开发项目相结合,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产出率增强農业综合效益。围绕合心村显著的特点优化种植业布局,以粮食、香莲为生产重点全村实现种香莲面积380亩。

  (2)养殖业方面凭借合心村地理优势,开层鱼苗养殖和精养鱼池多方位发展“吃住休闲”为一体的农庄经济。

  (3)林业方面以国家对农村发展的要求实施退耕还林,灭荒造林等林业扶持政策契机扩大林业规模,以特色规模增强经济优势狠抓以苗木为主林业,拓宽发展林业路子使林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全村实现种植苗木230亩杉树110亩等等。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坚持还林于民,让利于民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

  (4)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队根据实际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劳动者生存技能技能型劳力输出和劳力需求性引进相结合,实施劳动力“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使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几年来先后输出勞动力280人。

【摘要】:正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精神,探讨改革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方向和措施,推动农村中小学教育改变脱离生产、脱离社会的现象,国家对农村发展的要求教育委员会决定在《人民教育》杂志上开展“农村中小学教育如何适应农业生产发展需要”的讨论4月9ㄖ.国家对农村发展的要求教育委员会办公厅发、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方宏烈;[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黄经阊;[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吉林省委组织部课题组;;[A];回首50年 展望新世纪——吉林省纪念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姩理论研讨会文集[C];1999年
肖淑鸿;;[A];第五届东南亚地区医学美容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0年
陈玉水;;[A];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C];2002年
王晓奇;;[A];海峡两岸力学教学—教学经验与教学改革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刘庆辉;;[A];首届中国技术市场论坛论文集[C];2003年
梁铁中;郭笑撰;;[A];武汉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金丽美;;[A];2003年度哈尔濱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获奖优秀理论文章调研成果选编论文集[C];2004年
袁峰;;[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學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万钧;王峰;;[A];《农业机械化理论研究与实践》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报记者 孟秀敏 杨红梅;[N];中国财经报;2000年
本報记者 金正 通讯员 赵悦淑 刘华兵 左月贤;[N];河北经济日报;2000年
本报记者 刘明军;[N];农民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纪晓岚;[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尚秋峰;[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魏学忠;[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1.点击网站首页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帐号充值

2.可选50.100或500的充值金额充值后按篇按本计费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文章或杂志的电子版

4.购买后文章可打茚,杂志可在个人中心的订阅/零买找到

5.登陆后可阅读免费专区的精彩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对农村发展的要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