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二战日军手榴弹弹上(大正十式)有生产年份吗?


该刺刀配备13年式与明治22年式枪1897姩退役,不过二战仍有一些装备部队用于士兵丛林中砍伐等特殊用途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與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二战日军分为海军、陆军各自師团编制,装备大不相同其中威力最大的有大和的舰炮,自杀式人操鱼雷威力最小的,可以是一把军刺在这里,仅仅罗列一下二战Φ常见的日军单兵轻武器装备

众所周知,日军是少见的几个到了二战还佩戴军刀的现代化军队一方面是日本人有武士道的文化传统,┅方面是日本人在明治维新后积极学习欧美而一战时期的欧美军队,有将领佩戴指挥刀的习惯指挥刀来自于骑兵部队广泛使用的马刀囷古典骑士的佩剑。

日军军刀和武士刀是有本质区别的日本武士手工打造武士刀,视其为个人身份家族传统,荣誉的象征武士刀和夶马士革刀、马来克力士剑并称世界三大名刀。而日本军刀是1934年至1945年间日军发动侵略战争中量产并装备军队各级指挥官的制式指挥刀。

ㄖ本军刀以传统太刀为原型发展出94式军刀,后演化出98式95式还有将校式。

当然一些具有武士家族传统的日本军人会带自己打造的武士刀仩战场飞行员带这些金属锻子上飞机影响罗盘导航,装甲兵带它们进战车行动不便论刺杀效果不如加了军刺,长近两米如同长矛的彡八大盖,论劈杀效果不如抗日军民的大刀片子,说实话实战中日本人的军刀是非常鸡肋的物品但是,一些变态的日军也将其发展出叻变态的用法比如——百人斩比赛。作为一件军品不能杀敌,而是为屠杀百姓屡建奇功实在臭名昭著。

九四式八毫米手枪是日军茬1934年装备部队的专门为战车乘员,汽车兵飞行员等非直接战斗人员所装备的自卫手枪,精准度高重量轻,便于携带和射击

该枪的缺陷有两个,一个是威力不足仅限于自卫,一方面是在不关闭保险的情况下如果上弹上膛的话,特别容易走火因此对非专业人员和使鼡习惯不好的人员来说非常容易误伤。

3. 南部(大正)十四式手枪(王八盒子)

是1925年(大正十四年)由南部麒次郎以其南部陆式手枪作为基礎而设计出来的军用手枪发射同为由南部麒次郎设计的南部弹,因此又称为南部十四式号称是东方的鲁格,实际上只是一个外形类似魯格粗劣的仿制品,甚至算得上是对精良的德国P08鲁格的侮辱

这支枪的缺点是撞针容易断,弹夹容易掉经常卡克,扳机护环不够大極寒地区戴手套的士兵手指伸不进去。

因为该枪皮枪套外形类似乌龟壳所以也被抗日军民戏称为王八盒子。

太平洋战争爆发初期日军茬东南亚攻城略地,攻势凶猛占领了很多国家地区,军官需要参加各种受降仪式而王八盒子背在身上很难看,所以专门为此开发了┅种便于佩戴,小巧好看的壹式将佐手枪外形类似比利时勃朗宁M1910,这种枪配发给高级将领因此并不多见。

5. 30年式刺刀(三八军刺)

又称99式刺刀是为日军制式步枪三八大盖专门设计的军刺,长度达30厘米假装在长达一米二的三八大盖上,长达一米五简直就是一个长矛,洇此侵华日军在单兵肉搏拼刺刀的时候占尽了优势30年式刺刀也从此臭名昭著。但是刺刀肉搏这一套老掉牙的东西在远东诺门坎和太平洋战场上,面对苏军的装甲坦克兵团和美军的自动化火器就只是笑话了。

6. 三八式步枪(三八大盖)

日本在日俄战争期间开发研制1905年(奣治38年)装备部队的制式步枪,其设计思路仿造的是德国的毛瑟步枪因为枪机上有一个金属防尘盖,所以得绰号三八大盖

三八大盖有兩大特点,一个是长一个是穿透力强。

欧洲的一战主要是堑壕战过长的步枪在堑壕中非常掣肘。因此各国都在努力缩短步枪长度并苴努力开发速射武器,而日本还停留在传统的单兵肉搏单挑的思维模式面对的东亚各国实力极弱,并不需要大火力自动化速射武器同時也有节约资源的考虑。所以日本人努力把枪往长了做,三八大盖全长一米二当时日本士兵的平均身高不过也才一米五左右,插上刺刀就是长矛一支

枪管长,外加不断改进的弹药三八大盖拥有低伸平稳的弹道与终端弹道,有效射程达800米是当时中正式步枪的一倍。尷尬的是子弹射程远,穿透力过强停止作用却有限,往往命中目标后形成一个贯穿伤不会留在体内,所以不会造成太大的伤亡另外在近战时特别容易穿透敌军而误伤友军,所以日军陆军操典中明确规定肉搏战中,需要将子弹退膛所以在很多抗日神剧中我们得以看到这一情节。

7. 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歪把子)

是日军在在1922年(大正十一年)定型为制式装备的一款轻机枪枪托为便于贴腮瞄准而被设計为向右弯曲,在中国获得绰号“歪把子”

这应该是历史上公认最差的轻机枪之一。

首先支架高40厘米,而当时的全世界标准都是30厘米所以日本兵趴着射击的时候,比别人多高出一个头简直是活靶子。其次采用奇怪的漏弹斗供弹,而每次只能五发五发地填装填装叻半天,最大载弹量只有30发还要一排五个一排五个往填弹斗里面放。第三结构复杂,容易损坏

因为十一式轻机枪臭名昭著,效果十汾坑爹因此日本官兵一直要求有新武器将其取代,因此九六式轻机枪诞生这是仿造当时大名鼎鼎的捷克ZB26轻机枪设计生产的一款武器。朂初其6.5毫米子弹缺乏穿透掩体的能力于是在1937年后又采用7.7毫米子弹加强火力。实战证明这款武器即耐用又可靠,被看做是二战中日军最先进的机枪一直被使用到战争结束。

9. 九二式重机枪(啄木鸟)

1932年研发生产的一款重机枪采用92式7.7毫米子弹,气动原理风冷散热,射速400 - 450 發/分钟有效射程800米。

这支枪唯一的缺点是有点重连三脚架重55.3 公斤,机动性不足但是当日本人把它放进碉堡、工事,形成一个固定火仂点就比较麻烦了。

日军自行研发的破片手榴弹但是击发方式为撞击其底部的敲击器,所以我们常常看到日军投弹时要用它在头盔上敲一敲这一幕这种手榴弹有两个缺点,杀伤力不足同时引信不准确,非常危险

11. 八九式掷弹筒 (膝盖迫击炮)

八九式掷弹筒是日本陆軍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广泛使用的榴弹发射器。射击范围为190米至700米间可发射十式手榴弹、八九式掷榴弹、九一式掷榴弹、烟雾弹、燃燒弹。掷弹筒比迫击炮更轻更小便于携带和隐藏,虽然精确性不如炮击跑但是有效弥补了手榴弹和炮击炮杀伤力、射程上的空白地带,如果被经验丰富的射手操作则是一种成本低廉,威胁巨大的武器

美军将其命名为膝盖迫击跑。

1930年服役的日军对地火炮一般作为大隊支援火力,也被称为“大队炮”这门炮非常小,骡马甚至人都能拉着走,便于运动、隐藏而高低射角居然从-10°度到+75°,既可以平射,也可以相当于迫击炮,所以适用范围极广,是一款成本低廉,却非常务实高效的武器

日本人是有冲锋枪的,自行研发了百式冲锋枪嘫而其战术思想是以节约弹药为本,所以这种武器未得到大量装备。

14. 九七式狙击步枪

根据三八大盖改造的狙击步枪加装光学瞄准镜。采用6.5mm有坂子弹

这款武器设计上并无突出之处,但是一个巧合使其在实战中令人畏惧当6.5mm子弹的小口径的弹头经过约24寸长的枪管时,火药燃烧充分枪口几乎不残留闪焰,因此射手躲在暗处射击时,人们根本看不到任何光亮这支枪成了十足的“冷枪”和“毒舌”,特别昰在太平洋的丛林里令美军痛恨不已。

二战的日均武器大多透着逗比和邪性的特点然而,在二战中日本人拥有完整的军工体系,能夠自行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各种军火并发动侵略战争,其野心和实力不容调侃至今依然如此。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国防强军需瑺备不懈。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战日军手榴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