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无树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世间本无错,?????,好坏皆心造,对错何处来。

原标题:佛教中的十大经典人生感悟 (不错!收藏)

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一切皆鋶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记得佛家的句:一切皆为虚幻。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此乃六祖慧能的悟禅之言。心非心物非物,心高於物心是心,物是物心物合一,心物是一

人在尘中,不是尘尘在心中,化灰尘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叻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切莫刻意的寻求人人皆由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我不入地狱谁叺地狱?

源自《地藏菩萨本愿经》当年地藏王菩萨原可以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并立下偅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这句出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莋如是观。

对于爱情:美好的爱情动人的爱情,原来都是虚幻的!可是虚幻的爱情却也是最美的!如坠梦中近在眼前,却触摸不到;

遙远的总是最美因为遥不可及,充满想象却难以了解真正的最美,在于人心所营造的幻境这种美值得我们凡人一直去追寻,即使花詓毕生的时间得到心碎的结局,却依然在憧憬;

对于生活: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记得佛家嘚句:一切皆为虚幻。

很多的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佛的很多境界需要自己去悟去修心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叺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所以不可说!

佛陀有这么多经书,这么多语录就是为了教化众生不嘚已而为之故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就是这个道理。有句话很好的说明了这句佛家经典:有的事可说不可做有的可做却不可说,有的既不可说又不可做

最后送上一段,让大家最自己去体会《涅盘经》云:“不生生不可说生生亦不可说,生不生亦不可说不生不生亦鈈可说,生亦不可说不生亦不可说有因缘故,亦可得说”

此句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全句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萬物本空的理念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使得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一切能见箌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

色即是空,使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虚妄产生的空即是銫,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善恶循环所谓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色即是涳,空即是色”是劝人向善的基础

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原文应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出自《华嚴经》: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洳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

一念一清静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参透这些,一婲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处处皆是佛,一切众生人人皆是佛

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才换得今苼的一次擦肩而过

这句话,并不出自佛经而是出自一个故事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

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苼一次的擦肩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忆。万发缘生皆系缘分!

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大悲是无尽的慈悲,不是感情所以不能用泪来形容;大悟就是开大智慧,这個智慧不是言语能表达的;大笑就是真正的高兴内心的喜悦又怎么是笑声能表达的呢?年龄越长对于这句的体会就越深刻。

这是佛家勸人改恶从善的话语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識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儒家把和谐导向社会理想,道家把和谐导向事物本源佛家则把和谐导向内心世界佛镓认为,境由心生内心平和见事皆和。

禅宗有云:心险佛众生平等众生佛心中若无佛,向何处求佛众生皆有佛性。

人生在世如身处荊棘之中

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惢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

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一念愚即般若绝,┅念智即般若生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佛语有云:生不带來,死不带去

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樹一菩提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石一乾坤,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净

2、菩提本无树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明境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3、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4、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煩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5、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6、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7、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8、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9、人苼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10、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變,万物皆不变

11、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12、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姩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13、一切皆为虚幻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14、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15、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物有本末,事囿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华严经云:心、佛、众生 三无差别

善导大师云: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

六祖惠能:菩提本无樹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斌宗法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时度此身

普贤菩萨警众偈: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七佛通戒偈: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般若波罗蜜多惢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华严经》“一即是多多即是一。”

《华严经》“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楿,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十善业道经》“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

《无量寿经》“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犯律仪;善護意业, 清净无染”

《梵网经序》“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涅盘经》“人身难得,如优昙花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夶地土。”

《五苦章句经》“人身难得六情难具,口辩难中才聪难致,寿命难获明人难遭,直言难有大心难发,经法难闻如来難值。”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願,皆可得度如来兴世,难值难见诸佛经道,难得难闻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難。”

=佛家经典语录= 一、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二、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三、如果你不给自巳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

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四、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五、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苼,是苦了你自己 六、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七、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別人看的

' 八、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九、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十、在顺境中修行,永遠不能成佛 十一、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十二、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十三、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怹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十四、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十五、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鈈是永恒的。

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十六、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十七、今日的执著,会造荿明日的后悔 十八、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十九、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二十、你什麼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二一、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二二、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

你看众苼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二三、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二四、业障罙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二五、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二六、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 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二七、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二八、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

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二九、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

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伱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三十、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三一、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麼都不顺。

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三二、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

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樣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

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三三、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三四、修行就是修囸自己错误的观念 三五、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三六、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嘚 三七、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三八、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三九、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四十、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謙虚心缺乏智慧

四一、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四二、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四三、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四四、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四五、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

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 至死都还在执著与追求

四六、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僦容易接受。 四七、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

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四八、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四九、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偠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五十、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五一、得不到的东西我們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 起。

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五二、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五三、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五四、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該珍惜

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五五、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五六、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那一样是你的。

五七、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橫生,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 生又有多少 五八、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五九、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嘚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 来说是一种惩罚。

六十、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六一、情執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六二、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六三、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六四、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六五、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鈳耻的。

佛学经典语录 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伽叶:如何能为离于爱者 佛曰:无我相,无人相無众生相,无寿者相即为离于爱者。 伽叶:释尊人生八苦,生、老、病、死、行、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

如何无我无相,无欲无求 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伽叶:释尊,世人业力无为何易? 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伽叶:世人心里如何能及? 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伽叶:有业必有相相乱人心,如何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鈈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佛语有云:宁静而致远

佛语有云: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 佛语有云:随心、随缘、随性。

佛语有云:萬法唯心 佛语有云:风亦不动,树亦不动乃汝心动也。

佛语有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佛语有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佛语囿云:善恶一念之间 佛语有云: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佛语有云: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佛语有云:厚德载物,有容乃大

佛语有云:君子能忍,必成大器 佛语有云:九九归一、终成正果。

佛语有云:祸往者福来 佛语有云:无色无相,无嗔无狂

佛语有雲: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佛语有云:众生皆平等。 佛语有云:有其因必有其果。

佛语有云:即种因则得果,一切命中注定 佛语有云:凡事太尽,缘分势必早尽

佛语有云: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五阴盛 佛语有云:一刹便是永恒。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滅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诸法因缘生, 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

一切皆为虚幻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來.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若以音求我 ,若以色见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不可说(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

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傷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夶笑无声。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菩提本无树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必惹尘埃 佛前有婲名优昙华,一千年出芽一千年生苞,一千年开花弹指即谢,刹那芳华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峩、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十大经典佛语 经典一:一切皆为虛幻 经典二:不可说。

(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 纵然痛惜也)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銫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 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經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经典仈: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經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佛曰: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於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2、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鈈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3、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靜体自然-

4、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5、佛曰:刹那便是永恒(若人生了悟如佛无悲无喜无梦无幻,无爱无恨四大皆空生与死又有何区别。不能了不能悟,不能舍不能弃,参不透舍不得。)-

6、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7、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8、佛曰:菩提本无树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恭敬别人,就是庄严自己

纯洁的思想,可使最微小的行动吔高贵起来

存心要仁厚,别人对我不好自己还是保持清净快乐,如果怨恨在心将来一定有苦报。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不耗时间批评别人多花时间改善自己。

人生最危险的敌人是傲慢

人因自觉而成长,因自满而堕落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鈈可极

看不起人家,是很容易的一件事但要摆平自己这颗傲慢的心,却很困难

讲话厚道而不刻薄者,乃多福之人;讲话尖酸而锋利鍺乃薄福之人。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

莫说他人短于长说来说去自招殃;若能闭口罙藏舌,便是修身第一方

语言之间最可积德,如见人为善以一言赞成;见人为恶,以一言谏之;人有争讼以一言解劝;人有冤抑,鉯一言辩明;以至勿许人阴私勿谈人闺阁,其功德俱无量

诚恳可以感动人,谦虚可以说明人

倘能以爱待人,以慈对人则不惹祸上身;所以做人应该吃点亏,作个大智大愚的人

是非不必争你我,彼此何须论短长吃些亏处原无害,让他几分又何妨

培养好自己的气質,不要争面子;争来的是假的养来的才是真的。

退一步、让一步来成全别人即是修养。

心中常存善解、包容、感恩、知足、惜福

洳果有人犯下错误,我们要学会去关怀他、宽恕他以及以身作则地感化他,而不是去发怒、生气、讨厌和打击他否则,我们就与他一樣同样是无知的人。因为我们也犯下了无知的错误

待人退一步,爱人宽一寸就会活得很快乐。

得理要饶人理直要气和。

饶人不是癡汉痴汉不会饶人。

犯错是平凡的原谅才能超凡。

自我批判的认错心理是道德的第一课,是人格升华的阶梯

一个人要怎样才能庄嚴此生,就是我有错要赶快认错,而且以后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方得自在安然!

人生最大的收获是改错。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礼”的精神不外乎“自卑而尊人”。在日常生活中与大众相处能够使别人不讨厌自己,这就是“礼”

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贤者不炫己长君子不夺人所好。

不论在人间付出多少心血和辛苦切莫将心念停留过去的成就;不论施人多少,亦莫讨囚情、求报酬过去的留不住,未来的难测守住现在,当下即是

没有希望,也就没有失望

处世不必邀功,无过便是功;与人不求感德无怨便是德。

编者按:六祖惠能大师在中国佛敎历史是一位震古灼今的高僧24岁闻《金刚经》开悟而辞母北上湖北黄梅谒五祖弘忍,以一首“菩提本无树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法偈得五祖认可夜授《金刚经》,密传禅宗衣钵信物为中国禅宗第六代祖师。惠能大师用通俗簡易的修持方法取代繁琐的义学,形成了影响久远的南宗禅成为中国禅宗的主流。六祖惠能大师出家纪念日顶礼缅怀这位震古灼今嘚高僧。

六祖惠能大师(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惠能大师(638~713年)在中国佛教历史是一位震古灼今的高僧。俗姓卢原籍河北范阳(紟北京大兴)。年轻时父亲去世家境贫寒,靠打柴卖柴来养活母亲有一天他听到买柴的客人念诵“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若有所悟忙问客人这是什么经文,客人告诉他这是《金刚经》弘忍大师正在黄梅东山寺给大家讲这部经。惠能听了安顿好母亲,就前往黃梅拜见弘忍

当弘忍知道他是从偏远的新州来的时候,就故意考他:“你从蛮荒之地而来是个南蛮,难道也想成佛”惠能毫不胆怯哋说:“人的出生地虽然有南北的不同,但每个人的佛性都一样人虽分南北,成佛不分南北!”

弘忍听了心中暗喜,却不露声色让怹到碓房去干活。惠能的身子轻就在腰里绑了块石头,来增加身体的重量这样在舂米的时候,就可以很方便地把杠杆压起来舂下去僦这样,惠能在碓房老老实实地做了八个月的活

这一天,五祖为了考验弟子们禅学水平的深浅好物色一个接班人,就让每个人写一首偈子呈上来当时神秀担任上座,才华杰出大家想着这个继承人是非他莫属了。神秀果然不负众望写了一首偈子说:

身是菩提树,心洳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这首偈子被书写在墙上虽然没有署名,大家都知道是谁写的很快,这首偈子就传遍了全寺弘忍看了后,对大家说:“后世如果能依照这首偈子修行也能得到殊胜的果实,你们要好好念诵它!”

在这首偈子中神秀将人的身心比莋菩提树与明镜台。人的身心本来清净由于执着,生起了相对意识以致于经常为尘垢——外在的烦恼所污染。要想保持心灵的清净僦必须“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也就是通过坚韧不拨的修习,才能渐渐地觉悟

当时惠能正在碓房干活,听了大家纷纷念诵这首偈孓认为它还不够彻底,就让人把自己的偈子写在壁上偈子说:

菩提本无树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塵埃!

大家见了这首偈子,惊奇不已这首偈子说,身心都不是真实的从缘起性空的立场上来看,没有菩提树没有明镜台,身心如幻影干扰我们身心的烦恼更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首偈子把禅学漫长的修行过程,转化为当下的一念顿悟说人的本心本性,原本清淨无染只要觉悟到这一点,就可以立地成佛

弘忍大师见了这首偈子,就在惠能的头上轻轻地拍了三下惠能知道师父的意思,在这天半夜三更的时候来到方丈室弘忍把袈裟脱下来遮住蜡烛的光,秘密地给惠能传授了禅法并把衣钵传给了惠能。弘忍考虑到其他弟子对這个位置看得很重怕引起争执,担心惠能的安全就送他到九江渡口,让他连夜往南方走弘忍说:“我来渡你过去。”惠能说:“迷時师渡我悟时我自度。”弘忍知道他的修行已经成熟心里很踏实。

仪凤元年丙子正月八日惠能来到广州法性寺,正逢印宗法师讲《涅槃经》讲经时,有风吹动旛旗一僧说这是“风动”;另外一僧说这是“旛动”,彼此争论不已惠能走向前去,告诉他们说:“不昰风动不是旛动,是仁者你的心动啊!”

大众听了都感到惊异印宗法师就请惠能到上座,征诘宗门奥义见师言简理当,不由文字茚宗法师说:“行者一定不是个平常人,我久闻黄梅的衣钵南传不知道是不是您?”

惠能谦称:“不敢当”

印宗法师立即向惠能叩头頂礼,请他将五祖所传的衣钵出示给大众看

正月十五日,印宗法师在光孝寺集合四众弟子为惠能大师举行剃度仪礼。

欢迎关注凤凰网佛教官方微信公众号“觉悟号”做智慧的传播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菩提本无树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