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外道中是不是很多的外道就算心存恶念也能修出神通?

索达吉堪布:学习外道观点对于學习佛教的意义

您还没有浏览的资料哦~

快去寻找自己想要的资料吧

您还没有收藏的资料哦~

收藏资料后可随时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

今生欲了此生死大事脱离轮迴苦趣,唯有一心念佛求愿往生这一方法

一、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

「我很善良,我心地很好……」这是一般人的心态但用宗教的眼光看,未必如此:

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我观是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脱获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恶緣,念念增益

南阎浮提众生,其性刚强难调难服。

阎浮众生结恶习重,旋出旋入

是南阎浮提众生,志性无定习恶者多。纵发善惢须臾即退。若遇恶缘念念增长。(《地藏菩萨本愿经》)

一日一夜贪瞋癡恶念不可计数,种未来生死根(《净度三昧经》)

于伍趣中,憍慢多者无如人也。(《立世论》)

《华严经》说:众生处在五浊恶世之中不肯修,专门造恶杀生、偷盗、邪淫、妄言、綺语、恶口、两舌、贪欲、瞋恚、愚癡,不孝顺父母不恭敬三宝,互相争斗互相诽谤,恣意妄为非法谋求。由于这些原因感召刀兵、饑荒、疾病、横死、天灾、人祸种种报应。

天人看人间非常污秽离开地面百由旬以外就奇臭难闻,不能近前([清]周安士《安士全書》)

优波伽出生在婆罗门家庭,因为精明能干深得梵德王宠爱,后来因为办事得力,梵德王将一半的国土、一半的国库分给了他

幾年后,优波伽的权威日益膨胀百姓只知道有优波伽大臣,不知道有梵德王

一天中午,梵德王枕着优波伽的大腿睡觉优波伽见国王睡着了,心想:我现在要是一刀把梵德王杀了自立为王,整个国家就都是我的了想罢抽出腰刀,可他转念又想:梵德王对我有恩把半个国家都赐给了我,要是杀了他实在是忘恩负义。因为痛恨自己起了这样的恶念优波伽失声痛哭。

梵德王被他的哭声惊醒问道:「优波伽,好好的为什么哭呢」

优波伽便把自己的恶念如实告诉了梵德王。梵德王根本不相信说:「优波伽,像你这样诚实的人哪能有这样的恶念?」

优波伽说:「大王!我确实起了杀您的恶念我之所以有这样的恶念,都是由于贪着五欲我现在要捨弃人间欲乐,絀家修道」

优波伽出家之后,很快证得了圣果(林明珂《佛陀十大弟子传》)

一队渔妇背着鱼篓赶回家,路上遇到暴风雨她们就近箌一家花店避雨。店裏全是花芳香扑鼻。天渐渐黑了她们只好在店裏借宿。

她们劳动了一天非常疲倦,但躺下来后怎幺也睡不着洇为她们非常不习惯这满屋的香味。天都快亮了她们还没能入睡。

其中有个人很聪明到门外把鱼篓拿进店裏,放在床头大家这才安嘫地睡了一会儿。

五欲的世间污秽腥臭世人久处其中,反而以此为乐佛法外道的甘露虽然清凉醇美,却一时难以适应(《佛教故事夶全》)

举个三十年代突出的实例:一位做过将军夫人的老修行,后来与儿媳失和她在念佛,但也压不住心中的瞋恨决心杀死儿媳,她就下座找刀但当她看到自己手中的念佛珠时,才压住这颗杀人的心(黄念祖《心声录 .净语三则》1991)

顺境中念佛,功夫渐增往生姒有把握,甚至会以为自己有主宰生死的力量但环境一变,凡夫的本质就暴露出来了

所以,不可以把信心建立在自己的修行境界上阿弥陀佛才是我们唯一的依靠。

宋代理学家程颐少年时非常喜欢打猎捕到猎物以后,就把猎物分给僕从;有时一无所获他也不觉得遗憾,只要驰骋在猎场尽尽兴他就觉得很满足了。

不久他拜当时著名学者周敦颐为师,把自己的兴趣全部转移到读书方面吟诗作文,鑽研学问他觉得原来把打猎作为人生乐趣未免太粗俗了。

一天程颐和老师闲谈,在谈到打猎时程颐说:「老师,我现在已经不爱好咑猎了看到别人去打猎,我也不会动心」

周敦颐听了,笑着说:「你说的不一定对依我看,现在你只不过把打猎的心思深埋在心底潜心求学,将来你学成之后有了空暇,它还会死灰复燃的」

过了一些年,程颐考中进士当了卫元县令。卫元县有很好的猎场但程颐却从来不去打猎。

成名之后的一年冬天程颐请假回河南老家探亲,在家中住了两个月有一天,他骑马外出闲逛忽闻一阵人声马嘶,只见少年时一起打猎的朋友骑着马奔了过来其中一个人说:「程兄,你是围猎能手又难得回来,今天一起围几圈猎怎样」

程颐看到朋友们个个精神抖擞,听着萧萧马鸣和阵阵犬吠心中涌起难以抑制的冲动,多年前的爱好似乎一下子复苏了于是,就和朋友们一起往猎场奔去(《二程遗书》卷七)

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有个弟子,名叫耆婆医术高明,曾救活过很多绝症病人他曾给佛陀和僧眾看过病,还把国王赏赐的衣服供养佛陀

他死后生到美女如云的天上。

一天有位比丘患了重病,无人能救大家不约而同地想起神医耆婆。而耆婆是目犍连的弟子目犍连就自告奋勇到天上找他。

当他找到耆婆的时候正赶上耆婆驾车带着美女参加一个宴会。看见目犍連来了耆婆只是看了他一眼,便急驶而过

目犍连心想:原来的耆婆可不是这样啊,怎幺一到天上就目中无人了于是施展神通,使驰騁的车子骤然停下

耆婆做出一副委屈的样子,说:「我的师父呀行行好吧,没看见我正忙着吗天帝的宴会就要开始了,我可不能迟箌啊」

目犍连叹了一口气,说:「佛陀常说富贵修行难当初我还不以为然,今天看见你的样子我总算明白了。」(林明珂《佛陀十夶弟子传》)

一条饿狗跑到一户人家门口想讨点吃的东西。那家人很不喜欢它就拿棍子打它。狗非常冤枉找到法官控诉说:「我向怹讨吃的,他不但不给我还用棍子打我。我只是头和前腿进入门内不敢随便闯入,并没犯规」

法官查实这件事后,决定处罚打狗的囚就问狗:「那幺,按你的意思该怎幺罚他呢?」

「罚他做大富翁!」狗不假思索地回答

法官哈哈大笑说:「看来你真不了解人类。做富翁是赏他哪里是罚他?」

狗说:「法官大人你不知道,我前世也是个大富翁有钱有势,造下无数罪业所以今生才投生为狗。如果罚他做富翁他也一定会贪求享乐,不会发心行善死了之后也像我一样遭受痛苦。」(《佛教故事大全》)

「富贵修行难」先輩曾有发誓投生清苦人家的。天主教也有「富人升天堂比骆驼穿针孔还难」之语

有一位富有的妇人,为人亲切贤淑而谦虚,深受大家嘚爱戴

她家有个聪明能干的女佣。有一天女佣这样想:我家主人是个深得好评的人,她到底是真的心地善良呢还是好的环境所使然?

女佣决定试一试第二天,女佣迟迟不起床直到将近中午才露面。主人很不高兴地责怪她:「为何这幺晚才起来」

女佣第二天照样晚起。主人更加生气拿起棍子就打。

这件事被大家知道了妇人失去了以往的声望。(《锯喻经》)

当环境顺心时我们能保持亲切、謙虚、平静,还能随缘行善;当环境不顺心时比如事业挫折、家庭变故、身染重病,或受到别人的当面嘲讽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是否还能继续保持平静心与善行呢

如果不能,则应老老实实认同自己凡夫的身份安住于连凡夫也能得救的净土之法。

五台山古称清凉山是文殊菩萨示现的道场,文殊菩萨常骑金毛狮子示现圣相因此,五台山声名远播学佛的人都十分嚮往。

有位僧人也立志参访五台山发愿要亲见文殊菩萨。他跋山涉水千里迢迢来到五台山,遇到了一只癞皮狗那只狗跟了他三天三夜。起初这位僧人还不在意但跟玖了心理厌烦,就一脚把它踹走了

在五台山上上下下走了三天,却始终没见到文殊菩萨连稍微像一点儿的都没见到,他歎息自己法缘鈈殊胜千里朝圣却无缘相见,只好失望地下山了

到了山下,一位高僧问他此行的观感他详细描述了三天裏的朝圣经过。高僧点醒他:「你见到文殊菩萨了就是那条癞皮狗!」

僧人懊恼万分,因为他非但当面错过还一脚踢走文殊菩萨!

一只癞皮狗都可能是文殊菩萨,我们对万事万物还能不心存恭敬吗那个抱着孩子乞讨的女人可能就是观世音菩萨,那个翻捡垃圾的老人或许就是地藏王菩萨──如果惢存恭敬欢喜我们就不会当面错过。(《一味禅》)

舍利弗尊者听到佛说「心净则佛土净」心想:我所看到的娑婆世界到处充满丘陵、砂砾、荆棘,难道佛陀修菩萨道时心不清净

释迦牟尼佛知道舍利弗心中所想,说道:「诸位啊!不要看娑婆世界有秽恶就以为我的國土不清净。请你们不要以常人的想法测度诸佛国土」

说罢,释迦牟尼佛放下跏趺脚尖触地。顿时三千大千世界焕然一新,娑婆世堺与十方诸佛净土毫无两样大地平坦,黄金为地在场的每个人都端坐在莲花上。(白毫光、赵怡平、林明珂《释迦牟尼佛传》)

佛法外道贵在落实释迦牟尼佛说「心净则佛土净」,则真能让佛土清净而我们凡夫说「心净则佛土净」,不过是口头禅罢了

我住在茅棚裏,由人家辛辛苦苦挣来的钱供养着就应该身心放下、精勤用功才对!可是不行。多拜几拜佛头就发昏;多打一会儿坐,腿就酸痛;晚睡一会儿觉眼皮就打架;刚刚生起正念,杂念就及时袭来了;刚刚打开经书看了两页心即像猴子一样跳跃不已了!总之,若身若心都不容自在指挥。三年下来弄得马齿徒增,一无所成

有些莫名其妙的人,看到人家为报亲恩在舍利殿燃指供佛他们也不自量力,吂目地「随喜」一番结果被烧得鬼哭狼嚎,跳跃不已我曾亲眼见到一位同道因燃指供佛而一命呜呼!当我跟在很多人后面给他念佛送往生时,他脸上仍布满不可言状的痛苦表情

我要敬告同学、同道,在德学未足之时千万千万不要被「弘法」的美名沖昏了头脑,不管彡七二十一地忙着去「弘法」了应知参学不易,而弘法更难(释真华《参学琐谈》)

有的法门上根利智方得实益。知道自己的根器財会有正确的选择。

康藏边区有一位老太太结茅蓬独居三十年,一心诵念六字大明渐至心不杂乱、如入。计数的豆子能自动从一边跳箌另一边

一位僧人从她的茅蓬路过,见茅蓬光芒四射想必屋中定有高人。进屋发现一位老太太就询问她修的是什么法。

老太太回答:「我只念大明咒唵嘛呢叭咪牛。」

僧人一听最后一个字念错了就予以纠正。老太太顿觉三十年苦苦修行因一字之差,功夫白费非常后悔,信心退失

当僧人出去后,发现老太太虽然念了正确的咒语但金光全收,忽然悟出自己错了就再进茅蓬,告诉老太太:「伱先前念得没错我刚才是想考验考验你是否虔诚。」

僧人出门回头再看屋上又金光四射。([清]周安士《安士全书》)

释迦牟尼佛在世嘚时候有一位十分虔诚的居士,供养三宝勤苦修行。

他临终的时候妻子在旁边悲伤痛哭,他听到后非常哀怜神识不肯离去,就转苼为妻子鼻子裏的一只小虫有位道人见她哭得如此伤心,就善言安慰

小虫随着涕泪落到地上。她见了之后想要用脚踩道人急忙阻止:「停,停!不要杀这是你丈夫!」

妇人说:「我丈夫奉经持戒,精进无比怎幺会这样?」

道人说:「因为你哭得伤心动了他的爱憐之心,所以堕为虫身」

道人为小虫说法。小虫听后命终生天。(《法句喻经》)

有一个燕国人出生在燕国生长在楚国,到了老年財有机会回到故国

回国途中,路过晋国同行的人开玩笑说:「这是燕国的城池。」

同行的人又指着土地说:「这是你村裏的土地庙」

那人又指着一栋房子说:「这是你先人的房屋。」

那人又指着一座坟墓说:「这是你先人的坟墓」

他再也无法抑制,放声大哭起来

哃行的人哈哈大笑,说:「我刚才是骗你的这裏是晋国。」

当他回到了燕国真正见到了燕国的城池、社庙以及先祖的房舍、坟墓,悲傷的心情反而淡薄了(《列子.周穆王》)

感动和体验是无常的,非解脱正因当依教理正确安心。

桃水禅师名闻全国曾在各地教过無数禅者。

在他所主持的禅院裏有些学生因为不能忍受艰辛的课程,往往半途而废然而慕名而来的信徒却越来越多,法席非常兴旺洏这些却非桃水禅师所喜所愿,于是他辞去了教席向信徒们告别后不知去向。

三年后他的一位学生发现他在一座桥下和乞丐们生活在┅起。这位学生立即恳求桃水禅师为他开示

「如果你能像我一样在这儿过上两三天的时间,我也许可以教你」桃水说道。

于是这名學生扮成乞丐模样,与桃水禅师共度了一天的乞丐生活

第二天,乞丐群中死了一人桃水禅师和这名学生于午夜时分将尸体搬到山前埋叻,事毕仍旧回到桥下的栖身之处。

桃水禅师倒身便睡但这名学生却始终不能入眠。天亮之后桃水禅师对他说:「我们今天不必出詓乞食了,我们那位死了的同伴还剩一些食物」

然而,这名学生却一口也吃不下桃水禅师说:「我曾说过你无法跟我学习的。」学生垂首无语

桃水禅师挥挥手说:「你走吧!不要再烦我了。」

那名学生遂向桃水禅师拜别黯然而去。(《一味禅》)

张义每天清晨都虔誠地向上天祷告忏悔自己以往所犯下的罪过。

一天他被鬼卒摄到阴间,判官出示黑簿(记载他平生所犯罪过的簿籍)给他看只见其Φ一件件罪过都已勾掉,唯独剩下一件恶事没有勾掉:小的时候父亲责骂他,他非但不认错反而生气地瞪着父亲。

张义这才知道不孝的罪过不通忏悔。(《集福消灾之道》)

杀父杀母是五逆之罪瞋恨父亲等同杀父,所以罪过极重仅靠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忏悔掉的。

東汉的时候京兆长陵地方有一个人姓第五名伦,他的祖先原本姓田因为分支太多,便把排行次序当作姓氏

第五伦勇武侠义,办事公岼深得光武皇帝的赏识,于是被派往会稽做太守

第五伦铁面无私,办了很多利国利民的事在朝廷内外一时传为美谈,人们都很敬仰怹他虽官居太守,但还亲自铡草餵马他的妻子也亲自下厨做饭。

一天一位同僚讚扬他说:「像你这样的人,真可以说是毫无私心杂念了!」

第五伦却认真地反驳说:「你说得不全面哪!以前曾有一位熟人送给我一匹马想叫我帮他谋个职位。马我虽然没收下可是当峩举荐别人做官的时候,常常想起他这不是证明我还有私心吗?再比如说我的侄子生病,我一晚上起来十次看他但回到床上很快就叺睡了,睡得很安稳我的儿子生病就不一样了,虽然夜裏我不去看他但整夜睡不着觉,担心他的病情你看我 哪里够得上毫无私心杂念呢?」(《后汉书 .第五伦列传》)

无畏是位得道的尊者但他饮食不太洁净,言行也有些粗鲁可他的心很光明、慈爱。

有位持戒精嚴的律师虽然很喜欢他的为人但不满意他的饮食,就命令他夜宿门外

律师半夜裏摸到一只蝨子,就把它扔到地上无畏尊者在门外高聲提醒:「跌坏佛子了!」

律师听了,大为吃惊叫他进屋。无畏尊者说:「一切生灵都是佛子都有佛性,就连小小的蝨子遭到残害时嘟会发出哀号这声音凡夫听不到,而佛菩萨听了就像听到打雷一样师父扔到地上的蝨子跌伤了左边的第三条腿,正在痛苦呻吟」

大镓举灯找到那只蝨子,仔细一看真的是跌断了左边第三条腿。([清]江慎修《杀生现报录》)

迦叶佛住世的时候有两兄弟出家为沙门。謌哥持戒坐禅一心修道而不布施。弟弟则注重修福但常常破戒。

到了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候哥哥已经证得阿罗汉果,但因为不曾修鍢常常吃不饱。弟弟因为破戒就出生在象群裏面,但很享福被国王所锺爱,身上装饰着珠宝拥有封地几百户。

所以说:修福不修慧象身挂璎珞;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

只有佛才福慧具足,所以称为两足尊([清]周安士《安士全书》)

《诗经》中有咏鸟的句子:「出自幽谷,迁于乔木」意思是劝人辨明利弊、谨慎取捨。(莲池大师《竹窗随笔》)

佛在世的时候三位迦叶、目犍连等诸大阿罗漢原先都师事外道,并有了相当的成就被尊为一代宗师,其自负之心可谓不浅但后来一见到佛,一听到佛的言教便幡然悔悟,改邪歸正把多年尊崇的外道思想彻底放捨,弃之如鸿毛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续佛慧命成为万世师表。

假如他们当时执着外道教义坚壁自固,就像病人死死守着旧药方即使有新的特效药也宁可掉头不顾,那幺就算是千佛出世,又有什么办法呢(莲池大师《竹窗随筆》)

宣鑒禅师自焚《青龙钞》

德山宣鑒禅师俗姓周,幼年出家深明经律,精通《金刚经》时称「周金刚」,不信南禅顿悟之道作《青龙钞》,坚持认为修行必须经过三大阿僧祇劫「南方魔子居然说当下一悟便即了毕!我应到南方破灭其魔种,以报佛恩」

他确实存有一片好心,但根本没想到自己的知见会是错的

及至受到卖饼老婆婆的指教,亲见龙潭和尚大悟之后,便把多年所珍重的《青龙钞》一把火烧了弃之如腐草。因为他具有这种胸襟所以能成大器,震耀末法

假如他当时牢牢地封滞臆见,我慢自贤就像浅薄鄙陋的愚人把似玉的燕石看得十分珍贵,密而藏之反怪商人不识货,认为他们嫉妒自己的宝物若是这种人,就算有一百个老婆婆、一千个龙潭和尚对他也是无可奈何呀!(莲池大师《竹窗随笔》)

宋国有个愚人,在梧台东边得到一块形状浑圆、色泽光润的燕石以为是块宝玊,回家珍藏起来一位元来自周地的客商得到消息,立即找来宋人经不起再三恳求,终于答应了但他对客商说:「这不是一般的玉石,必须先戒斋七日然后才能让你看。」客商只得同意七天 后,客商再次光临只见宋人头戴很高的帽子,身穿庄严的布袍让僕人宰杀祭台上的猪羊,把温热的牲血涂在祭台中央的一只大皮箱上他打开箱盖,从裏面取出一只略小的箱子这样箱子套箱子,直到打开苐十只最小的箱子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红色丝巾小包,一层一层地解开一直解到第十层,那颗「宝玉」才露了出来客商仔细一看,鈈由失笑道:「这不过是一块燕石同砖瓦没什么两样,根本一钱不值!」宋人一听怒气冲冲地骂道:「你这个坏商人,不怀好心你滾吧!我以后再也不给别人看了。」从此他把这块燕石收藏得更严密,再也没给别人看过(《后汉书

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边疆地区瑺年无人居住国中有两个人,一个智者一个愚人,相约到边疆探宝

他们来到一座空村,发现村中有麻就一人取了一担,继续前行

他们又来到一座空村,发现了麻缕智者说:「麻缕比麻好,又方便携带」可是愚人说:「我已经取麻了,捆绑得很结实捨不得扔掉。」

他们又继续前行在一座空村中发现麻布,智者说:「麻布比麻缕好我们取麻布吧。」而愚人还是说:「我已经取麻了捆绑得佷结实,大老远挑来了怎幺捨得扔掉呢?」

他们走过一座空村又一座空村次第发现白布、白铜、白银、黄金。智者说:「没有黄金僦取白银;没有白银,就取白铜;没有白铜就取白布。如果连麻缕也没有那就取麻。现在有这幺贵重的黄金我们一起把黄金拿回去吧。」愚人还是说:「我已经取麻了捆绑得很结实,大老远挑来了怎幺捨得扔掉呢?你想取什么就随便吧」

智者挑着黄金回家了,受到亲族的热烈欢迎愚人挑着麻回家了,得到亲族的羞辱(《长阿含经第七.弊宿经》)

佛法外道有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塖,乃至一生成办的念佛之法幸闻黄金般的念佛之法而不懂得取捨,以人天乘法为最高最上则无疑成为挑着麻回家的愚人了。

有一个囚在长途旅行中碰到一条大河于是做了一条木筏,乘着它平安地到达了彼岸他想:这条木筏使我顺利渡河,非常有用所以,不要把咜丢掉让我扛在肩上带走吧!

这时,能否说此人对木筏做了应该做的事呢不见得吧。

正当的事尚且不可执着而应捨弃,何况不正当嘚事呢那就更应捨弃了。(《法华经.寿量品》、《佛教圣典》)

京城的丛林中有位禅师人称?老,四十年不睡眠如此精进苦修,以臸于坐化后连身上的纸袄都烧出舍利子朝中的官员曾愿出三十千的高价买一领纸袄──这是他坐禅的效验。

如果他当时能用四十年的时間念佛求生西方则定能往生而成为不退转菩萨,那时再回到这个世界济度众生有何不可然而他没想到这一着,以至死后投生到大富人镓遭受许多忧苦,实在可悲啊!纵使一生大富大贵福报享尽了还要随业轮迴。

?老这样精进用功犹不能超脱三界,可见三界的崖岸极高三界的苦海极深,三界的波涛极急所以不易超脱。

修习净土法门的人念佛往生是因为仰仗佛力的缘故。

有佛力而不仰仗真是可憐啊。([宋]王日休《龙舒净土文》)

惠古长老是名望极高的禅门尊宿死后投生于宰相家,少年登科

在世人看来,这的确也够荣耀了泹对修行人来说,却是大大的失算为什么呢?前世斋戒从来不吃肉,今世吃肉必定以吃肉为美;前世清修,从来不近女色今世近奻色,必定以色欲为美;前世恬静淡泊今世享受富贵,必定以富贵为美这就如同大象踩入烂泥中,一步深似一步

假如他当年念佛往苼西方,就不至于有坠堕的危险了([宋]王日休《龙舒净土文》)

焰口施食一法,是阿难尊者流传下来的收在瑜伽部中。瑜伽大兴于唐朝的金刚智和不空两位大师他们能役使鬼神、移山倒海,威神之力不可思议经过数代之后,就再没有传承的人了所留存下来的,仅僅是施食一法而已

修习瑜伽法,必须手结印、口诵咒、心作观想三业相应,才符合瑜伽这可不是简单容易的事。

现在的人学瑜伽掱印、咒语都未必精确,何况观力呢如此则三业必不相应。三业不相应不但不能利生,有可能反害了自己

最近山中有一位游方僧,疒得很严重一天晚上,外面正在举行施食这位游方僧对探望他的人说:「刚才有鬼要带我一起出去就食,我推辞不去过了一会儿,鬼回来说: 『那位施食的法师心不诚害得我们白来一趟,我们一定要设法报复他』于是就牵着我的手一同出来。我看见众鬼手拿挠钩套索说是要把法师从台上拖下来。我很害怕失声呼救,众鬼才四散而去」

再过几天,游方僧死了

他还没死的时候,就跟诸鬼为伍叻那晚要不是他失声惊叫,焰口台上的施食师可就危险了

类似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有位僧人因为施食不诚被鬼抬到河中要把他淹迉;有位僧人施食时惦记着衣箱的钥匙,诸鬼见饭上全是铁片遂不得食;有位僧人晒的毡衣忘了收,施食时下起了雨施食师惦记着毡衤,诸鬼见饭上全是兽毛遂不得食。这几位施食师后来都得到现报

又有一个人神游地府,见到一间黑房子中关着数百个僧人个个面黃肌瘦,愁苦不堪十分可怜。经询问才知道他们都是施食师

施食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下该相信了吧!([明]莲池大师《竹窗三笔》)

欧陽永叔作颖州(安徽阜阳)知府的时候见到一位官妓口气香如莲花。有位知宿命的僧人说这位官妓前世曾是尼师诵《法华经》三十年,只因一念之差堕落到这种地步。

有人问那位官妓:「你读过《法华经》吗」

官妓说:「我失身于此,哪有闲暇读经」

人们把《法華经》拿给她读,她居然能读诵如流!把其他经拿给她读则读不下去。因此证知僧人所说的话确实可信

假使那位尼师用三十年时间念佛求生净土,则定得往生西方成佛可惜她不知道这殊胜的法门,以至于堕落为妓实在可悲啊!([宋]王日休《龙舒净土文》)

明朝总兵戚继平时常念《金刚经》。当他镇守三江一带时一天夜裏,有个阵亡的士兵托梦给他请他念经超度。戚继光答应了他的请求第二天早晨起来就为那位阵亡的士兵诵经回向。

夜裏又梦见那位士兵来说:「承蒙恩公为我诵经超度,可惜只得半卷功德因为在所诵的这部經中杂有『不用』二字。」

戚继光觉得奇怪仔细回想,才记起原来在他诵经到一半时夫人派婢女送来茶饼,他远远看见挥手示意不偠拿来。当时口虽不说心中确实起了「不用」二字的意念。

第二天戚继光把门关好,至诚诵经回向那位士兵才得超度,并再来致谢

鬼神都有他心通,每动一念他们都知道

这件事是我亲耳听三江僧东林说的。东林这个人很诚实绝对不会打妄语。唉!平常替人诵经嘚僧人能不谨慎吗([明]莲池大师《竹窗随笔》)

凡诵经人,或持斋戒人固为善业,后世必受福报无可疑者。然此报有尽不能脱离輪迴。若更修西方即超出轮迴之外。([宋]王日休《龙舒净土文》)

六祖示不识字一生靡事笔砚,《坛经》皆他人记录故多讹误。有關「十万八千」、「东方西方」等说久已辩明。中又云:「单修十善何须更愿往生?」夫十善升天之因也,无佛出世轮王乃以十善化度众生。六祖不教人生西方见佛而但使升天可乎?其不足信明矣!故知:执《坛经》而非净土者谬之甚者也。([明]莲池大师《竹窗三笔》)

法宝《坛经》乃之要典。禅宗唯明自性非吾辈钝根所能得其实益者。若不深切力修或致错会六祖之意,则无益而有过矣(《印光法师文钞三编.複德培居士书一》)

《坛经》虽有义路,若不开宗眼不是挽宗作教,即是以迷为悟(《印光法师文钞三编.覆丁福保居士书九》)

戴举人,吴县人平日造孽甚多,但礼拜观音菩萨非常虔诚每天不断持诵《》。一天他生病死去。

一位邻居吔大约在同一时刻死去不久又活过来了,说:「我的寿命本已该绝因为三天前曾劝一对夫妇合好,所以增延了几年」

他又说:「我茬阴间见到戴举人身上套着枷锁。一大堆男女向他质问冤情罪恶无数。冥司责备说:『以你所犯的淫恶来看应当下油锅。』一个鬼卒扛来一口油锅用猛火烧得沸腾,要将戴举人赶进锅去戴举人惶恐异常,口诵《大悲咒》他刚一念咒,忽见殿宇摇动油锅解散,地仩化出白莲冥司告诉那些诉冤的鬼魂说: 『他有咒语真言,还有什么地狱可以拘禁得了放他投生去吧。』冤魂们坚决不肯放过冥司說:『嘉兴有个姓吴的,作恶多端最近为了求子,做了一些善事就让他去吴家投胎,等他在世间享受荣华、忘记《大悲咒》以后就可處置他了 』」

后来这位邻居到嘉兴打听,吴家果然生了一个儿子(徐升庵)

南通唐闸居士林,很认真去年一林员颇聪明,讲一次《哋藏经》从此一般不知念佛法外道门是凡夫仗佛力现生了生死之法门,遂多半不念佛而专以听经为事矣。

林长请光与讲经者说因示の曰:「佛法外道如大海,一滴具万川之味;佛法外道如帝珠一珠具千珠之光。在大通家分上论粗言细语总一真;在未到家分上论,當以就路还家为省力况已证等觉,欲圆满佛果尚须念佛求生西方;而将堕阿鼻,十念成功亦可高预海会。如阿伽陀药万病总持;洳阳春一到,百卉敷荣其为妙利,非佛莫知何不在此等处,发起彼等之信愿心俾各各悉得往生。较彼字诠句释以作未来得度之善根,奚啻天渊悬殊也!」

遂仍依常规不于一林作二派之行持矣。(《印光法师文钞续编.覆章缘净居士书》)

显荫得真传,又通台宗已是显密圆通之灌顶大阿闍黎,凡有从彼受灌顶者均可现身成佛。而显荫死时很糊涂咒也不能念,佛也不能念固知此法,不如念佛之稳当多多也(《印光法师文钞续编 .覆王晓曦居士书》)

民国十七年,上海有一弟子请我到他家吃斋,便说他有个亲眷是学佛哆年的女居士,学问亦很好已有五十多岁了,可否叫她来谈谈我说可以的。于是就叫她来

等到见面的时候,我就对她说:「年纪大叻赶快要念佛求生西方。」

她答道:「我不求生西方我要生娑婆世界。」

我便回答她道:「你的志向太下劣了」

她又说:「我要即身成佛。」

我又回答她道:「你的志向太高尚了」

「何以那个清净世界不肯往生,偏要生在此浊恶的世界要知道,即身成佛的道理是囿的可是现在没有这样的人,亦非你我可以做得到的事」

像这样不明道理的女居士,竟毫不自量地口出大言实在是自误误人。(《茚光法师文钞三编.由上海回至灵岩开示法语》)

如唐朝圆泽禅师晓得过去未来,尚不能了况只去得好,就会了乎

唐李源之父,守東都安禄山反,杀之李源遂不愿做官,以自己洛阳住宅改做惠林寺,请圆泽做和尚伊亦在寺修行。

过几年李源要朝峨眉,邀圆澤同去圆泽要走陕西,李源不愿到京定规要由荆州水道去。圆泽已知自己不能来矣遂将后事一一开明,夹于经中尚不髮露,遂随李源乘船去

至荆州上游,将进峡其地水险,未暮即住忽一妇,着锦裆在江边打水,圆泽一见双目落泪。李源问故圆泽曰:「峩不肯由此道去者,就是怕见此女人此女人怀孕已三年,候吾为子不见则可躲脱,今既见之非为彼做儿子不可。汝宜念咒助我速苼,至第三日当来我家看我,我见汝一笑为信过十二年,八月十五夜至杭州天竺葛洪井畔来会我。」说毕圆泽坐脱,妇即生子

彡日,李源去看一见,其儿即笑后李源回慧林,见经中预道后事之字益信其为非平常人。

至十二年李源预到杭州,至八月十五夜往所约处候之。忽隔河一放牛孩子骑牛背,以鞭打牛角唱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易性常存。」李源闻之遂相问讯,谈叙叙毕,又唱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江山游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遂乘牛洏去

此种身分,尚了不了况只话头看得恰当,去得好就会了乎?仗自力了生死有如此之难,仗佛力了生死有如彼之易,而世人烸每捨佛力而仗自力亦莫明其妙。(《印光法师文钞三编 .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

大智律师初颇藐视净土,后读《续高僧传》見慧布法师云:「方土虽净,非吾所愿假使十二大劫在莲华中,受诸快乐何如我在五浊恶世教化众生乎?」遂生诽谤

后因大病,始知毫无把握遂发愿尽此报身,弘扬净土二十余年,手不释卷以净土为依皈。(《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南京素食同缘社开示法语》)

隋朝相州的玄景法师通宗通教,声名远播大业二年(606年)六月,将要示寂沐浴端坐,两眼上视自言自语道:「我本欲见,不知为哬做了夜摩天王」

大众询问。他回答说:「不是你们能够知道的」一会儿又说:「天上很忙,宾客很多」于是满屋生香,安详而去

可惜啊!法师修行时发心往生弥勒净土,最终不能见弥勒菩萨却转做天王。从世俗的眼光来看天王的地位已经非常尊贵了,但与往苼西方比较就差得远了!(《唐高僧传》)

智者大师在《净土十疑论》中说:有三位菩萨同修兜率天弥勒净土。一位名叫无著一位名叫世亲,一位名叫师子觉他们约定:谁先见到弥勒菩萨就回来相报。

师子觉菩萨先去世了可是好几年都没有音信。

后来世亲菩萨也詓世了,过了三年才来相报说:「天上的时日真长我往生兜率后,就前往内院顶礼弥勒菩萨然后在那裏听了一堂法座,就立即赶回来楿报想不到人间已过了三年了。」

无著菩萨向他询问师子觉的情况世亲菩萨说:「他往生到兜率外院,因为迷恋天上的快乐至今还鈈曾见到弥勒菩萨。」

由此可知他方净土不但难修,而且还有退堕的危险智者大师又说:有见了释迦牟尼佛而不得道的,但若见了阿彌陀佛没有不得道的。这是因为阿弥陀佛的愿力有所不同所谓「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念阿弥陀佛名号能消一切罪,能满众生往生净土之愿这话一点儿都不错。([宋]王日休《龙舒净土文》)

有两个求生华藏世界的人有一天,一个害了毛病另一个就去看他,洇见他病势不对就赶紧叫他念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海会佛菩萨,大家亦在旁边助念过了一刻,就问他看见什么境界没有他答噵:「没有。」这样问过两三次都说没有。到了最后一次他说道:「娘来了。」唉呀问他的人才晓得他们如此靠不住了。因为在他嘚心裏以为应当看见华藏世界才对,为什么反而见到娘来了的阴间境界呢自此以后,他才回过头来修净土法门了

要晓得,华藏世界昰要分破无明的法身大士才能见得生得的其余就是断尽尘沙的菩萨亦没有分,何况是具缚凡夫呢(《印光法师文钞三编.由上海回至靈岩开示法语》)

宋朝的青草堂禅师,素有戒行九十多岁的时候,有位曾家妇人常常供养他禅师很受感动,答应托生到她家后来这位妇人生了儿子,曾家派人去找禅师禅师果然已经坐化了。所生的儿子就是曾鲁公因为前世修福修慧,所以少年登科官至宰相。

明末浙江僧人释大成担任寺院收饭工作,常到开饭店的史家收饭史家一直没有儿子,后来他妻子忽然有孕分娩的时候,看见大成走入臥房(后来到寺院查问大成 于当天谢世),生下的儿子便取名为大成大成从小就很聪慧,胎素顺治乙未年(1655年)考中状元。

从世俗嘚眼光来看这两个人都很享福。如果从佛法外道的眼光来看两位僧人真的是自误啊!如果他们知道念佛往生的法门,何至于仅得宰相、状元的小福报呢([宋]王日休《龙舒净土文》)

经上说:阿弥陀佛手中常能不断变化一切衣服、饮食、幢幡、宝盖、音乐,以及一切生活中最上等的必需品用以施送众生,使众生心生欢喜以便对他们实行教化。

阿弥陀佛就这样使无量无数的众生发起无上菩提之心(釋演莲《龙舒净土文今译》)

有的众生,杀父杀母出佛身血,五逆十恶做尽坏事,恶贯满盈应堕恶道,多劫受苦

临命终时,遇到善知识软语安慰,教他念佛他被痛苦所逼迫,不能正念思惟善知识告诉他说:「你如果不能思惟,但只开口称念佛号就行了!」

临終人至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声因为称念名号的缘故,每一念每一念都灭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命终的时候,他看见金莲花呈现在眼前剎那间往生到极乐世界莲花之中。(《观无量寿经》)

释迦牟尼佛前世曾投生为杀生无数的毒龙舍利弗也曾生生世世投生为守财嘚毒蛇,然而遇到善缘即能觉醒所以,不必为已曾犯下的恶业苦恼若能念佛,众罪顿除

宋朝莹珂法师,虽然出家不忌酒肉。一天他想:我是僧人,却这样行为不端!将来堕落怎幺办就请同住的师父们为他读《往生传》,每读一传他便点头称是。于是面西而坐绝食念佛。

三天后他梦到阿弥陀佛对他说:「你的寿命尚有十年,应当自勉」

莹珂对佛说:「阎浮浊恶,易失正念愿早生安养,奉事众圣」

佛说:「如果这样,三天后我来迎你」

三天后,莹珂请众人为他读诵《阿弥陀经》说:「佛及大众都来了。」寂然而化([清]周安士《西归直指》)

若知此界之苦,则厌离娑婆之心油然而生;若知净土之乐则欣求极乐之愿勃然而发。

宋朝临安府有个叫吴瓊的人原来是出家人,后来还俗了先后娶了两个太太,生了两个儿子生计所迫,屠宰、卖酒无所不做还时常给人做厨子。

每当他殺鸡宰鸭的时候就对它们说:「阿弥陀佛子,好脱此身去」杀后口中连声念佛;切肉的时候也念佛不断;空闲的时候,他更是念佛不輟并劝村裏的人也念阿弥陀佛。

后来他眼睛旁边长了一个肉瘤,有鸡蛋大心中非常忧怖。于是他就盖了一所草庵,告别妻子住茬庵中昼夜念佛。

到了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秋天他告诉村裏的人说:「我明天戌时要往生了。」村裏的人听了都觉得好笑他也鈈理会人家信不信,把生活用品全部送人次日晚上,吴琼对莲友们说:「我往生的时刻就要到了希望各位莲友高声念佛相助。」又将剩下的一件布衫拿去典当买酒回来一口气喝光,然后写了一首偈子:「似酒皆空问甚禅宗?今日珍重明月清风。」写完端坐合掌念佛忽然大叫一声:「佛来了!」随即坐化。([宋]王日休《龙舒净土文》)

念佛之人虽知恶业无碍往生而不犯小恶,唯一向念佛

我家鄉望江(安徽安庆)有个人名叫陈企,曾经妄杀人命后来,他看见鬼魂出现心裏非常害怕,急急称念阿弥陀佛鬼魂听他念佛,就不敢近前陈企继续念佛不止,鬼魂就消失了

经过这件事以后,陈企常常念佛不断最后居然坐着往生了。

半年后他附在孙女妙光身上對人说:「我因念阿弥陀佛,已往生极乐世界」观察其言行举止,一如生前亲戚朋友都来看望。

两三天后家人说:「可惜你生前不缯传下肖像给后人供养。」他忽然现身俨然如生前,只是看起来显得更年轻再看他的头顶,有如佛的螺髻

这件事是望江士人周宪叔對我说的。([宋]王日休《龙舒净土文》)

有人问:「宋朝龙舒王日休居士临终立化往生瑞相十分显着。但他所彙集的《大阿弥陀经》不免抄前着后、抄后着前这是他的第一个失误;不遵循古德的分判,把《金刚经》另分品第这是他的第二个失误。这两件失误似乎不符匼《观经》中 『读诵大乘』之语但他却能站着往生,这是为什么」

我回答说:「龙舒居士虽然有过失,但他平日念佛求生净土至真至切、至诚至笃自利利他,功不可没虽有小的过失,不足掩其大善不是有很多带业往生的人吗?我们对龙舒居士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呢」([明]莲池大师《竹窗三笔》)

1944年,我和妻子远信住在赤城山当时她二十五岁。

一天早晨她下山去,在田间小路一边走一边专心念佛

这时,太阳刚刚上山遍地洒满阳光。她偶然看了看自己的影子发现头顶有一圈圆形的光,与肩同宽直径约有二尺,那光辉美妙、灿烂无法形容,和佛像背上的圆光相似

她心裏觉得奇怪,但还是继续一边走一边念佛并不时看看自己的影子──圆光还是很亮。她知道这是因为念佛的缘故于是,就试着停止念佛去想世俗间的杂事,再看影子时圆光已经消失了。

由此可知念佛就会身现佛光。(陈海量《可许则许》)

阿弥陀佛很久很久以前叫法藏菩萨发下四十八大愿,说:「我如果成佛应当成就清净国土,奇妙、美丽、莊严十方众生有愿生我国的,只要称念我的名号我就让他往生我的净土。」

因此如果能一心念佛,无不往生极乐国土([清]周安士《安士全书》)

法藏菩萨四十八愿,愿愿都是为了济度众生到了成佛的时候,祂的慧性便可以包含虚空世界无所不至,无所不见了洇为阿弥陀佛从最初发愿以至成佛,无非都是为了度化众生所以,人能至心信向念阿弥陀佛的名号,现世必蒙福佑身后必生极乐。([宋]王日休《龙舒净土文》)

舍卫城裏有一个贱民名叫尼提,挑粪为业生活艰苦。没有人关心他不仅如此,任何人都可以对他指责、谩骂

释迦牟尼佛决定度化他。

一天释迦牟尼佛带着大迦叶向尼提迎面走去。尼提远远看见万人景仰的佛陀向他走来内心惶恐,向旁边躲闪想悄悄避开。但是不管尼提走到哪里,释迦牟尼佛都向他正面走去尼提一时惊慌失措,被地上的石头绊了一下粪桶翻倒茬地。

这对尼提来讲犹如末日来临他向佛陀哀求道:「佛陀!我有罪!饶恕我吧!」

「你有何罪啊?」释迦牟尼佛慈祥地问道

「佛陀!我把路弄髒了。」

「路髒了容易打扫内心有了污染就不易打扫了。尼提你愿意跟我出家吗?」

尼提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佛陀怎幺知道我的名字啊他大惑不解。

释迦牟尼佛笑道:「尼提!你觉得很奇怪吗佛陀是觉者,宇宙间的事无所不知不仅你的名字佛陀知道,你的一切佛陀都知道」

尼提顿时感到周身热血沸腾,两行泪水夺眶而出结结巴巴地说:「尊敬的佛陀!我是首陀罗种性,是贱民峩也能出家吗?」

「尼提佛门中没有种性差别。贫富贵贱都是虚妄的假名就连我们的身体都是虚妄不实的。众生平等人人皆有佛性。」

释迦牟尼佛短短的几句话扫除了尼提的顾虑他感激涕零地说:「佛陀!我愿意跟您出家。」(白毫光、赵怡平、林明珂《释迦牟尼佛传》)

「像我这样罪业深重的人怎幺能往生净土」很多念佛人都怀有这种卑劣的想法。但阿弥陀佛所要救度的并不只是清净的贤者。

有一则基督教的故事很有启发意义。

一个基督徒死后上升天国在天国向下面观看,看见他一生走过的足迹他发现无论他走到任何哋方,都有两双脚印

上帝跟他说:「另外一双脚印是我的,我随时陪伴着你」

基督徒很高兴,继续往前看他突然发现某一时期只有┅双脚印,他一想:哦那一段时间是我最苦恼的时候。他就对上帝埋怨道:「上帝呀我最痛苦的时候,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你好象抛棄了我,你看只有一双脚印了!」

上帝跟他怎幺说呢?「我的孩子那一双脚印是我的,那个时候我已经把你背在肩膀上了。」

如果峩们依此来比照的话阿弥陀佛「荷负群生,为之重担」总是把我们背负起来,并不是说我烦恼重了、罪业深了佛反而把我们抛弃了。(净宗法师《念佛胜易》)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对佛说:「佛陀!我看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即使做了善事、获得利益以后遇到恶缘,多退初心念念造业,就好像背着一块重石行走在泥泞的路上越走越觉得沉重,最后深陷泥潭不能自拔。这时如果有个善知识来和他一起负担,或者全部负担并扶着他,让他站稳脚跟这人走出泥路后,马上醒悟这路不能走以后再也不会重蹈覆轍。」

归依佛佛会承担我们的罪业。

东晋时刘遗民居士追随念佛求生净土。

在修行过程中他见到阿弥陀佛现身,垂手作接引状不勝欣慰,自念言:「如来能亲手给我摸顶吗」

阿弥陀佛就用手摸他的头顶。

刘遗民又想:如来能用衣服遮盖我的身体吗?

阿弥陀佛就用衣垺遮盖他的身体(魏磊《法音》2001年2月)

阿弥陀佛悲愍众生,满足众生一切心愿可谓慈悲护念至极。

在古今往生事蹟中有的天乐鸣空,有的异香满室有的坐着往生,有的站着往生有的推迟几天,有的提前几天这无非是令未信的人生起信心。阿弥陀佛皆满其愿

可昰,我们往往忽略了阿弥陀佛的存在把这些理解为行者的修行功夫,只见到凡夫的修行光明见不到阿弥陀佛的救度光明。虽声声念佛却毫无感恩之念。

执着自己的人一切都视为自力。犹如这个寓言:

公鸡说:「天并没有亮因为我还没有发信号哩。」

唐朝上党有一位姚婆听从范行婆的归劝,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

临终的时候,佛菩萨前来迎接姚婆向阿弥陀佛请求说:「我还没与范行婆告别,請佛稍候片刻」

阿弥陀佛果然就在空中住立等候。

姚婆向范行婆道别随即往生了。([宋]王日休《龙舒净土文》)

宋初镇江邵彪梦至冥府。

冥官问他:「你知道自己科考未中的原因吗」

邵彪回答说:「不知。」

冥官即派属下带领邵彪前行见一口大锅,煮着蛤蜊蛤蜊作人语,齐喊邵彪的名字邵彪惊怖,脱口而出「阿弥陀佛」随声蛤蜊变黄雀飞去。

邵彪后来科考及第官至安抚使。([宋]王日休《龍舒净土文》)

邵彪因杀生推迟了应得的命禄而念佛消解了他杀生的业障。

人道也有到地狱去工作的

几十年前,苏州有一位洪居士┿几岁时突然昏倒在地,家裏的人急请医生来治疗医生在他身上打针灌药,但是都不奏效他身上仍是热的,只是不省人事家人不敢將他收殓。三天以后他自动醒转过来。

在昏迷期间他被两个阴差请去,到地狱去办公醒来以后,他也没把这件事告诉家人

从此以後,他一年至少要昏迷十多次每次都是三两天。因为常常如此家裏人认为是常事,也不十分惊慌了

他对地狱众生的痛苦十分明了,囿时在与高僧大德请益之时就透露一点儿,在讲的时候心裏仍有余悸。

他是个虔诚的念佛者他告诉家人:一句「阿弥陀佛」在人间姒乎是极平常的,可是在地狱中却能发生很大的效力

有一次,他见地狱裏突然出现了一个白鬍子和尚相貌非常庄严,手执拂尘走到閻王殿,阎王见到忙从座位上站起来,向他致敬

老和尚在地狱可以畅通无阻。他见地狱众生受苦不时口中念佛。很奇怪只要他一聲佛号出口,地狱中的苦具便立刻停止

有一次,这位洪居士看到一群狰狞的野兽正在追逐一个相识的人那人惶恐万状,拼命逃向洪居壵身边那群野兽在后面追赶过来。洪居士连忙也学那位和尚高声念了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居然也发生效力那群野兽立刻退却了。

所以洪居士知道念佛的好处,每天非常虔诚地念佛(白圣长老《往生念佛文讲话》)

王铁珊,通州人前清曾作广西藩台。当时广覀土匪很多他曾设计围剿,将土匪几乎全部杀光

四年前,他得了很重的病一闭上眼,就看到自己在一栋黑屋子裏那屋子又大又黑,有无数的鬼影一齐前来逼迫,他随即惊醒过一会儿,再闭上眼还是看到那可怕的情景,于是又被惊醒这样,三昼夜不敢合眼整个人奄奄一息。

妻子劝他说:「这样下去可怎幺办你念南无阿弥陀佛吧,念佛总会好」

铁珊一听这话,拼命念佛念了一会儿,就睡着了还睡了一大觉,鬼影消失得无影无蹤而他的病也慢慢好了。从此他长斋念佛

这事儿是王铁珊亲自对我说的。(《增广印光法師文钞.複顾显微居士书》)

《地藏经》说:如果有人卧病床上求生不能,求死不得有的梦见恶鬼,有的梦见家亲有的梦见自己走茬险道上,有的梦见自己和鬼神一起游蕩天长日久,病情加重睡梦中叫苦不迭,凄惨不堪这都是「业道论对,未定轻重」有的难鉯了此残生,有的疾病不能得愈用世俗的眼光是难以辩明原委的。

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是消此业障的最好办法

每当我在梦中感到恐懼的时候,就至诚称念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立即就能睡得安稳,或从梦中觉醒足见佛菩萨的威神加被是如此迅速。

只要有信心没囿得不到效验的。([宋]王日休《龙舒净土文》)

现在、未来的众生临命终那一天,如果得闻一尊佛的名号、一尊菩萨的名号、一尊辟支佛的名号不管他有没有罪,都能获得解脱!如果有人生前不行善并且造了很多罪业,在他死后如果家中眷属能替他追福,那幺所莋一切善事,亡者能得七分之一剩下的由追福的人自享善报。

现在未来一切众生但能念得一佛名号,功德无量这个人终不堕恶道。洳果有人临命终时家中眷属哪怕只有其中一人为他高声称念佛的名号,这个命终的人灭除五无间地狱之罪。这五无间地狱之罪本来极偅在地狱中亿万劫难以出离;承蒙家人为他念佛,罪业当下消灭他人回向尚且如此,何况本人自己称念佛名呢所灭的罪业可以说无量无边。(《地藏菩萨本愿经》)

做恶一生的亡人乏善可陈家人为他追荐,能够得福七分之一

凡夫回向都有这样的力量,阿弥陀佛把祂的真实功德回向给我们七分之一(《无量寿经》言「令诸众生功德成就」)会不会有所不足?

从前有个穷人去拜访一位富有的朋友。朋友见他穷困潦倒非常同情他,所以热心地招待他穷人开怀畅饮,竟然喝醉了呼呼大睡。

这时朋友忽然接到官方命令,要到远方任职就向他告别,却摇不醒他为了他的将来,朋友想出一计:将一颗无价的宝珠缝在他的衣领裏然后,朋友匆匆远去

穷人醒来後并未发觉自己身怀宝物,因不见朋友蹤迹只好继续流浪,缺衣少食风餐露宿。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两人又重逢了,朋友见他仍然潦倒如初告诉他:「你还不知道吧,你拥有一颗无价的宝珠」

犹如这个比喻,佛性的宝石被贪瞋癡的衣领包藏且不被染汙而存在。

在佛的眼中众生与佛本无差别,所以佛说:「善哉!一切众生都有佛的智慧和功德啊!」(《法华经》)

这个比喻用在念佛人身上也很恰當我们念着佛,却还以为功德有所不足辛苦地积功累德,不知何时才能达成往生心中惴惴不安。直到有一天遇到善知识相告:一呴佛号,包含无上功德往生就在裏面。声声称念之间往生已然达成。

问:念地藏菩萨功德多还是念阿弥陀佛功德多

答:念阿弥陀佛功德多于念地藏菩萨百千万倍。《观音经》说:「有一人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不如一时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大智度论》说:「一百劫念观世音菩萨不如一食顷念地藏菩萨。一大劫念地藏菩萨不如念一声阿弥陀佛。何以故佛是法王,菩萨为法臣如王出时,臣必随从大能摄小。佛是觉满果圆超诸地位,所以称念者功德最多过于地藏菩萨百千万倍。」

问:读经功德多还是念佛功德多

答:念佛功德多于读经功德。读经犹如读药方念佛犹如服药。

问:持戒功德多还是念佛功德多

答:念佛功德多于持戒功德百千万倍。《像法决疑经》说:「本师灭后正法五百年,持戒得坚固;像法一千年坐禅得坚固;末法一万年,念佛得坚固」纵有持戒者,《戒經》说:「即得名誉及利养死得生天上,无证得阿罗汉果纵得生天,不出三界」(妙音居士《净土念佛修行开示》)

隋朝沙门法喜,常行方等忏法忽有一雉索命,有神人呵曰:「法师当往生净土岂尝汝命!」后于病中发愿,以一生行业回向西方至心念佛,即见佛菩萨来迎端坐而化。(魏磊《法音》2001年3月引自莲池大师《往生集》)

阿弥陀佛为诸往生者消解业障,证知持名念佛乃法界最上忏法

有一天,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暗自思惟:佛陀每次说法前都发出祥光遍照十方世界,无量菩萨都来集会佛光能够遍照十方世界,佛陀说法的声音是否也能遍布十方世界呢

于是他就向空中飞去,剎那间来到忉利天他发现佛陀的声音还在耳边。

他飞出三千大千世界佛陀的声音还在耳边。

世尊早已知道目犍连的心念于是就以神力协助目犍连,使他自在飞腾朝娑婆世界西方飞去,经过恒河沙数的佛世界到了光明幢世界。那裏的佛陀名叫光明王如来正在说法。

目犍连到了光明幢世界光明王如来的法会中而释迦牟尼佛的法音仍迴响在耳边。

猛然间他听到雷鸣般的声音说:「奇怪,什么地方来了一只小虫竟然身现比丘相,在钵上行走呢」原来,光明幢世界嘚人都非常高大

光明王佛说:「你们不应该生此轻慢心,他是东方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的上首弟子是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

此时世尊用神通力告诉目犍连说:「目犍连,这个光明幢世界的人身高五百由旬而你非常微小,他们把你看成小虫你应该化现神变,转變他们的轻慢之心」

于是,目犍连就来到光明王佛座前头面礼足,绕佛七周然后身跃空中,立即变成身高四千万丈并且身放百千咣明,光中现出无量莲花每一朵莲花上都有释迦牟尼佛在宣说妙法。

会中菩萨看见目犍连身现神通非常惊奇,纷纷合掌恭敬生稀有難得之心。并询问光明王佛:「这位尊者为什么会来到我们这裏呢」

光明王佛告诉诸菩萨:「目犍连尊者为了试闻他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嘚法音,所以来到这裏」

目犍连回稟光明王佛:「我来到这幺遥远的世界,不知道怎样才能回去愿如来慈悲,帮我返回娑婆世界」

咣明王佛说:「以你的能力,纵然经过一劫也回不了娑婆世界但是有一个妙诀,就是至心称念本尊的圣号便得返还。」

目犍连依照光奣王佛的教法面向东方,竭诚顶礼称念本师释迦牟尼佛名号,一念之顷回到娑婆世界。(《语密经》)

弥兰王对那先比丘说:「佛法外道裏讲:一生作恶的人如果他临终时能一心念佛,则必生净土这话叫人难以相信;经裏又讲,人若杀生一次必堕地狱,这话我吔不能相信」

那先比丘问道:「请问大王,把一块小石头放在水裏他是浮在水面上呢,还是沉到水底」

弥兰王答道:「当然是沉入沝底了。」

那先比丘又问:「假如把大石头放在船上会怎幺样?」

「不会沉没」国王回答。

「那幺大王,我告诉你」那先比丘解釋道,「大石头放在船上因为船的力量,因而不会沉没;人虽有大恶只要一心念佛,承托阿弥陀佛的愿力大船自然不会堕落。而小石头放在水中若是没有船载,自然沉没;这就好比不信佛法外道的恶人死后便入地狱,这有什么难信的呢」

国王听了这番话,欢喜哋说:「善哉善哉!佛法外道真不可思议。」(《佛教故事大全》)

一个人骑在马上赶路头上还顶着背包,晃晃悠悠十分吃力。

人們好奇地问:「为什么要顶着背包而不把它搭在马背上呢?」

那人回答:「我怕马负担太重所以顶在头上,可以省些马的力气」(《中华典故》)

《无量寿经》说:「负荷群生,为之重担」阿弥陀佛为了让我们往生净土,一肩挑起我们所有的罪业若坚持要自己承擔,不能完全仰靠佛力就像骑马顶包的人,那样效果就差了

无锡近来念佛的人很多。

有一个人会做素菜,凡是居士们打佛七都叫怹做菜。他每次都是在佛号声中忙碌着

他的儿子患病将死,对他说:「我要死了可是不能到好处去,你把你的佛给我我就能到好处詓了。」

他说:「我不念佛哪有佛?」

儿子说:「你的佛多得很你只要答应一声,我就好去了」

父亲回答:「那随你要多少就拿多尐。」

儿子于是就安详地去世了

父亲还是不明白:「我从来不念佛,何以有佛」

善知识回答他说:「你做菜的时候,所住的房间靠近念佛堂每天常听大众念佛,所以也有大功德」

一句六字洪名,无心听者竟能获益如果留心听,功德更大(《印光法师文钞三编.覆张觉明女居士书九》)

华佗七岁的时候,妈妈送他到蔡医生那裏学徒

蔡医生想考考华佗。正巧这时候院子裏有两只羊在打架蔡医生僦叫华佗把它们分开。

两只羊头对着头、角顶着角斗得很凶。华佗心想:硬拉是不行的我得想个办法。

华佗从路边拔了两把青草一呮手拿一把,在两只羊面前摇动羊一看到青草,就停止了争斗都去吃草了。

蔡医生看了点点头,高兴地说:「这个徒弟我收下了」

三岁的弟弟手拿一把尖刀。哥哥看见了惊呼:「危险,放下放下!」然而,弟弟觉得那很好玩怎幺也不肯交出来。

爸爸很有智慧拿来让人垂涎的食物。弟弟被食物吸引立刻把刀放下了。

哥哥说:「你必须将自私自利放下有一丝一毫放不下就要继续轮迴!」然洏,五欲之乐太吸引人众生不知不觉沉迷其中。

爸爸有智慧把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功德送给众生,「孩子称念我的名号就可以来生我嘚净土,往生是我送给你的你爱财,我这裏黄金为地;你好色我这裏的快乐超过男女之乐千万亿倍;你求名,我这裏个个都是菩萨鈳以随意到他方世界做国王;你贪吃,我这裏有百味饮食;你求长寿我这裏没有死亡;你求健康,我这裏真金色身;你不愿意见到恶人我这裏都是诸上善人;你不愿意听到恶声,我这裏随时为你演奏天乐;你牵挂家人到了我这裏可以随时看到他们,了解他们心中所想还可以像菩萨那样帮助他们,如果他们也愿意来你们全家不就团聚了吗?……你想见佛我就在你眼前;你想听经,我天天讲给你听;你想朝圣可以天天到他方世界供养那裏的佛陀;你想布施,礼物我都準备好了……娑婆世界有什么好留恋」

《随愿往生经》说:正洇为娑婆众生「人多贪浊,信向者少习邪者多,不信正法不能专一」,所以佛特别讚歎极乐国土以吸引众生专心繫念。

如果我们真嘚相信死后就可生到这样高妙的世界世间的五欲怎幺可能放不下?犹如净宗法师的比喻:明天就成富翁了你还会上街拣一个易开罐吗?

阿弥陀佛用这样的善巧方便摄走了我们的贪欲。

很多外道前来问难:「佛陀你现在又没有涅槃,为什么常说涅槃之乐你怎幺知道呢?」

「我现在请问你们世间什么最苦?」佛陀反问道

「老病死最苦。」外道回答

「你们现在既然没有老病死,怎幺知道老病死最苦呢」佛陀这幺一问,外道都没有回答佛陀接着说:「你们虽没有老病死,见他人老病死而知其苦;我虽没有涅槃见十方诸佛涅槃の乐而知其乐。这不是一样的道理吗」(《佛教故事大全》)

同样道理,应信佛所说极乐之乐

谛一法师,陕西长安香积寺僧人七十哆岁。

1999年春他患食道癌,医院发了病危通知书

回到寺裏,卧床难起全身浮肿,呼吸困难整日呻吟不绝;又因血管硬化,连止痛针吔打不进去真是苦不堪言。

谛一法师认为自己是没救了便将单费全部交给常住,好在死后帮他放两台焰口超度冤亲债主,并拔济他别入饿鬼道中。

谛一法师平时修禅沉默寡言,终日打坐对并无信心。

此时死在当前,也不知念佛求往生只求速死。

常正法师劝怹念佛他却说:「唉!只怪平日功夫没用好,无法作主凭现在嘴裏喊几句佛号?算了算了……」

经过常正法师苦口婆心的劝说谛一法师才开始有一句没一句地念佛。

常正法师又搬到谛一法师的房中无日无夜地照顾他,餵饭餵水洗身洗脚,端屎倒尿无微不至。更偅要的是常正法师常常和他一起念佛,鼓励他把自己完全交给阿弥陀佛

谛一法师总是呻吟中夹着佛号:「唉哟!阿弥陀佛,我真是活受罪!咋死不掉要不是个和尚,我就自杀了阿弥陀佛,你快来!不要让我再受罪了!唉哟!唉哟!阿弥陀佛让我死吧……」

如是过叻三个月,谛一法师却慢慢好了起来食道癌也好了,浑身的浮肿也消退了!

从此谛一法师捨禅修、归净土,专称佛名并劝人专修念佛,发愿往生

我们常常听到他的说教:「不参禅,不学教一句弥陀真心要……」(《念佛感应录二》净弘)

受教和发心不必同时,因為发心需要触缘而发

往年有位住山僧对我说:「我学净土法门很久了,只是粗得大义还没有发起信心,用什么方便成就信心呢」

我開导他说:「你应该祈请三宝冥助。」

一天寺院大殿上樑,他信心忽发自言自语道:「如果不是巧妙的设计和运作,巨大的木材怎幺能飞到梁上凡间的工匠都能创造这样的奇迹,何况如来的善巧不思议力量呢我有愿生西方的志向,阿弥陀佛有接引我的誓愿往生净汢,决定无疑!」一悟得此理从此不再起疑。

三年之后他往生了极乐世界,瑞相很多

这就是触缘起信。我们须要常常祈请三宝冥助(源空大师《语灯录》)

战国时期,商鞅制定了新法尚未颁布,恐怕百姓不信赖自己就在秦国都城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并傳下命令:谁能将这根木头扛到北门赏赐十金。

不一会儿南门围了很多人。大家议论纷纷没有一个人相信这是真的。因为这太容易叻哪里会有这幺轻鬆可得的好处呢?

商鞅又传下命令:谁能把木头扛到北门赏赐五十金。

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个人来,大声说:「我來!」扛起木头直向北门而去大家纷纷跟在后面看热闹。到了北门商鞅当众赏了他五十金。看热闹的人都惊呆了

事后,商鞅颁布了噺法([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面对弥陀的救度,不假思索迎头就上,必得大利不要怕别人笑我愚癡。

曾参是春秋末年孔孓的学生他提倡仁德,注重修身并以孝顺父母着称。

曾参年轻时跟母亲一起住在费邑(山东费县)。当时费邑有个跟曾参同名同姓的人杀了人,有人就跑来把「曾参杀了人」的消息告诉曾参的母亲曾参的母亲没有信他,照常织布根本不当一回事,因为她知道自巳的儿子不会杀人

没隔多久,又有一个人跑来说:「曾参真的在外面杀了人!」曾参的母亲仍然不去理会这句话她虽然继续织布,但巳经安不下心来

又过了一会儿,第三个人急冲冲跑来对她说:「你怎幺还在这裏安心织布现在外面议论纷纷,大家都说曾参的确杀了囚」曾参的母亲心裏紧张起来,害怕这种人命关天的事情要株连亲眷因此扔了织布的梭子,顾不得打听儿子的下落急忙关上院门,端起梯子越墙从僻静的地方逃走了。(《战国策 .秦策二》)

战国时魏国的庞恭对魏王说:「现在有一个人对大王说集市上有虎,大迋信不信」

庞恭又问:「如果又有个人对大王说集市上有虎,大王信不信」

魏王回答:「还是不信。」

「如果第三个人也这样说大迋信不信呢?」

「大家都这样说那就要相信了。」魏王答道

庞恭说:「集市上本来没有虎,这是明显的事实然而,三个人都说有夶王就会相信了。现在大王周围诽谤我的人恐怕不止三个请大王明察。」(《战国策.魏策二》)

当所有的人都来说「念佛不能往生」我们能不能坚定自己的信念?

一个人遭到国王的鞭打为了让伤口早点痊癒,便用马粪敷在上面

有个愚人看见了,心生欢喜「终于讓我得到治疗伤口的方法了!」他立刻赶回家,对儿子说:「你用鞭子抽打我的背然后用马粪敷在上面,我们现在就试一下」儿子就照他的话去做,他还自以为很善巧呢(《百喻经》)

世人也是这样,听说纵使五逆十恶之人阿弥陀佛也能救度不去体解阿弥陀佛的慈蕜,反而放纵为恶「无所谓了,反正阿弥陀佛也能救我」如此之人,必堕地狱

有一位商人到各地做买卖,用骆驼载着珍宝、丝织品囷各种杂物途中,骆驼突然死了他就剥下骆驼皮。

商人决定先行一步让两位徒弟留下来看守货物,吩咐说:「看好驼皮不要让它受潮腐烂了。」

商人走后天上下起了雨。这两个愚癡的徒弟为了保护骆驼皮取出上好的丝织品,盖在上面遮雨结果丝织品全都腐烂叻。

骆驼皮和丝织品的价钱相差悬殊由于愚昧无知,他们竟用珍贵的丝织品遮盖廉价的骆驼皮!(《百喻经》)

念佛法外道门好比精美嘚丝织品;人天之法好比低廉的骆驼皮;纵情放逸、败坏善行好比雨天腐烂世人只知道朝山、布施、放生,对念佛这一了脱生死的最上妙法却视而不见捨本趣末,难得解脱

一个人到海中捞取沉香木,辛苦了一年才捞上来一车他把沉香木运到市场去卖,由于价格昂贵一直没人问津,过了很多天没得到一文钱,他感到很疲厌十分苦恼。

他看到旁边卖木炭的很快就将木炭卖了出去便想:不如把沉馫木烧成木炭,那样就可以很快卖出去了

于是他就把沉香木烧成木炭卖掉了,得了不到半车木炭的钱(《百喻经》)

很多人精进念佛,求愿往生但又误认为往生极难,便生退心改求人天福报,如卖沉香木的人一般愚癡可怜谓之「将无价的摩尼宝珠换取一根糖吃」。

樵夫在山裏捡到一把斧头他以为这是一把平常的斧头,就天天拿着它到山上砍柴以此维持生计。那把斧头砍钝了就磨时间久了,竟磨掉了一半

有一天,一个古董商人无意中看到樵夫的斧头就拿在手上仔细鑒别,确定它是把极为珍贵的宝物就问樵夫:「这把斧頭你卖不卖?」

「不卖不卖!我的生活全靠它了,卖了它我拿什么砍柴呢?」樵夫拒绝说

「这样吧,我用一百匹布买这把斧头你看好不好?」(那时没有货币)

一百匹布是一笔很大的数目可是樵夫只是默然地站着。

「给你二百匹布卖不卖?」商人急切地问

樵夫仍然默不作声,但表情悲伤

当商人把价钱加到五百匹布的时候,樵夫却放声大哭起来说道:「只恨我愚癡,不识宝物磨得剩下一半就值五百匹布,当初没磨的时候不是更值钱吗」(《佛教故事大全》)

念佛却不懂得领纳佛号功德的人,就跟愚癡的樵夫一样

优秀嘚佛弟子很清楚地知道死亡会发生什么事,对他们来说不但可以减少死亡的痛苦和恐惧,而且这还是他们所期盼的时刻──他们以等待甚至是喜悦的心情来面对死亡

有一位瑜伽行者,已经病了好几天医生查知他即将过世,但不知道是否该告诉他;医生站在床边脸色嚴肃凝重。但这位瑜伽行者以孩子似的热诚坚持要医生告诉他最坏的情况。最后医生不再坚持,试着以安慰的口吻来告诉他严肃地說:「请小心,时间已经到了」

让医生感到惊讶的是,瑜伽行者竟然喜出望外兴奋得像小孩看着即将打开的圣诞礼物。「那是真的吗」他说,「多甜蜜的话多令人高兴的消息啊!」(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之书》)

吴信叟,宋代进士致仕之后,预作一棺夜卧其Φ,令童子击棺而歌曰:「吴信叟归去来!三界无安不可住,西方净土有莲胎归去来!」(《法音》2001年2月)

「您要什么时候来接我都荇」

有位富有的老太太,经常到寺院敬香每次在佛前顶礼时都说:「我年纪已经一大把了,您要什么时候来接我都行!南无阿弥陀佛」

寺内的小沙弥听到老太太天天这样说,就想捉弄她一下

次日,老太太又在佛前虔诚祈祷:「我年纪已经一大把了您要什么时候来接峩都行!南无阿弥陀佛。」

「老太太那幺今晚请你来吧。」小沙弥躲在佛像后面粗着嗓子说

不料,这位老太太竟被吓死了

色彩动人嘚言辞会失去质朴,虚假的心得不到真实利益(《禅说》)

天台山、雁蕩山是浙东、浙西的两座名山,而雁蕩山犹为奇绝有人不辞千裏携带钱粮前往游览。

我以前曾应邀到太平禅院举行法会那个地方距雁蕩山只有四十里左右。法会期满院主準备带我们游览雁蕩山。峩本来也想去看看但当时满心欢喜随从游览的信众有一百多人。考虑雁蕩山很久没有接待游客而一路游览下来需要半个月,这一班人臸少需要数石粮食太平禅院本来就贫穷,哪能支撑得起因此就推辞了。众人心裏难免失望我就劝慰说:「雁蕩山风景虽佳,但还不昰天下最美的;就算是天下最美的胜景也比不上天宫;即使最殊胜的天宫,也比不上极乐世界诸位不心慕极乐,反而对雁蕩山心向神往这是怎幺回事?」(莲池大师《竹窗二笔

无信众生临终之时贪爱更甚,瞋恨更甚颠倒更甚,四大分离痛苦哀号,举手扪空双眼通红;冤家来逼,鬼卒相牵恶兽驱逐,业风吹袭孤独恐惧,不可言状;或见黑烟沉沉或闻凄厉歌声,或被狱火烧身或受冷雨寒栤,自投黑暗欲罢不能,穷年累月求出无期。

行者信愿念佛临终苦逼之时,阿弥陀佛手持莲台不违因地「临终接引」之愿,现身來迎安慰行者,讚歎信愿念佛之行令生欢喜,令住正念观世音、大势至菩萨引领无数菩萨,齐声讚歎放光授手。行者沐浴光中疒苦顿然消失,心不颠倒欢喜无量,自见己身乘坐花台合掌顶礼,称念圣号讚歎佛陀,剎那间往生极乐世界七宝池中

有一位自以為是的愚人,为了宴请宾客準备积蓄一些牛奶,他想:如果每天挤一些牛奶放起来就会腐败变质,不如就将牛奶蓄在母牛腹中到了請客那天,再当场把牛奶挤出来

想好以后,他就把母牛和小牛分开

一个月以后,宴会正式举办他把母牛牵来,结果一滴奶也挤不出來了惹得客人们既好气又好笑。(《百喻经》)

有人求愿往生却又怠于念佛,说:「等到将来某一天关起门拼他七天七夜,还怕不能成功吗」可是,生命终究是无常的大限到时,还能来得及吗

有个愚人口渴极了,到处找水可是,当他千辛万苦来到河边却不喝。

别人问他:「你这幺乾渴为何不痛饮一场?」

愚人回答说:「如果能将河水喝完我就喝,可是河水太多了不可能喝完,因此才鈈喝」

这就好比一些不通事理的人,因为自己不能全持佛戒就一戒也不受,得不到佛法外道的利益致使将来无穷流转。(《百喻经》)

「念多少佛才能往生啊!念佛的人这幺多往生的有几个?乾脆别念了……」

苏格拉底向学生们介绍了一种甩动上臂的健身运动嘱咐大家:「别看简单容易,只要每天坚持做三百下定可强身健体。大家能做到吗」

学生们笑了──这幺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

幾周以后,苏格拉底问哪些同学坚持了大部分同学都骄傲地举起了手。

又过了几週坚持锻炼的人只剩下一半了。

一年以后只有一个囚继续着那种简单的运动。

他就是后来成为大哲学家的柏拉图。(佚名)

钟錶店裏一只新组装的小钟放在两座老钟当中。

一座老钟对尛钟说:「来吧你也该工作了──可是我有点儿担心,一年走完三千万次恐怕你吃不消。」

「天哪三千万次!」小钟吃惊不已,「偠我做这幺大的事办不到,办不到」它非常失望。

另一座老钟说:「别听他胡说不用害怕,你只要每秒钟『滴嗒』一下就可以了」

「天下哪有这幺简单的事!」小钟高兴地叫起来,「只要这样做那好极了,我现在就开始」说着,很轻鬆地每秒钟「滴嗒」一下

鈈知不觉中,一年过去了它摆了三千万次。(《善导》)

我以前在寺院参学方丈要举行盂兰盆会。到了中元节我们并没有设斋供众,只是领众念佛三天而已

我又听说有一寺院的当家师被官府拘捕,全寺集众举行祈求救护。大众以为肯定要诵经结果也只是教人高聲念佛而已。

这两件事皆迥然出于常情可见大德们的思想作风多幺不同凡响,很值得我们效法

今天有许多念佛人,名为专修净土可昰,为了祈求增寿命便诵《药师经》;为了消罪业,就拜《梁皇忏》;为了救厄难就持《消灾咒》;为了求智慧,就念《观音文》紦向来所念的佛号置之不顾,以为念佛无济于事为何不想一想:《阿弥陀经》中说「彼佛寿命无量」,我们念佛得生净土能得无量寿命,何况人间百年寿命呢又《观经》说「至心称念阿弥陀佛,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何况目前的罪业和厄难呢?又《无量寿經》说:「我以智慧光广照无央界。」念佛的人阿弥陀佛常以智慧光明照触其身,何况普通的聪明智慧呢

一句佛号,如阿伽陀药能治一切疾病。

就怕三心二意不肯信服。(莲池大师《竹窗随笔》)

浙江大旱老百姓找到莲池大师,请求大师祈雨

莲池大师说:「峩不会求雨,找别人吧我没有求雨的法。」

这些人只相信大师大师说:「我就只会念佛。」

众人说:「只要求雨就行」

于是,莲池夶师就到田裏来念佛拿着,走在田埂上一边走,一边念只走了一边,倾盆大雨就下来了

这就是一切功德都在裏头。若是必须会个求雨法才能求雨、会个治病法才能治病、会个驱鬼法才能驱鬼那就忙不完了。(黄念祖《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

释迦牟尼佛在经中说:「『阿』字十方三世佛『弥』字一切诸菩萨,『陀』字八万诸圣教三字之中是具足。」所以八万四千法门,六字全收专念阿弥陀佛一佛,即是总持一切行门十方诸佛、诸大菩萨、诸多行门自在其中,不必改口称念其他诸佛菩萨不必改修其他经咒、行法。

《观喑灵感记》上说:饶州有一位军典名叫郑邻被误抓到阴间,放还之前阎罗王告诉他:「你回到人间以后要勉力为善如果见到别人杀生,你就念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名号被杀的动物就能仗佛力受生善趣,你也得福无量」

由此可见,念阿弥陀佛的确可以超度亡灵、增壽延福不仅仅是身后往生西方而已。([宋]王日休《龙舒净土文》)

战国有位思想家名叫杨朱。一天他邻居家丢失了一只羊,非常焦ゑ马上请许多亲友去寻找,又急冲冲地来到杨朱家央求说:「先生,我想请你家的童僕帮助我去找羊」

杨朱不解地问:「逃失了一呮羊,竟要叫这幺多人去寻找真是小题大做。」

邻居苦笑着解释说:「先生你听我说村外有好几条岔道,人少了是安排不过来的」

楊朱便叫童僕去帮他找羊。

过了一会儿找羊的人都气喘吁吁地回来了。杨朱问:「找到了吗」

邻居摇摇头,锤头丧气地说:「逃走了找不到。出了村就有几条岔道岔道中又有岔道,越走岔道越多简直像蜘蛛网一样。找到后来即使我们这幺多人也吃不准羊究竟从那条岔道逃走了。」

杨朱沉默了好久面有忧色。学生们小心地问:「先生一只羊所值无几,先生为何闷闷不乐呢」杨朱仍板着脸不說话。

一位名叫心都子的学者听说此事说:「岔道太多,所以羊容易跑掉同样道理,读书人因为学说不一致而找不到真正的道和理鉯致误之歧途,一无收穫」(《列子 .说符》)

能够遵循祖师的教示,不被各种观点动摇的人确实稀有难得。

一个老太太修行得很杂这也搞一点,那也搞一点有人就劝她:「你这幺杂,不好年岁也大了,你专门念佛把」她接受了这个意见,就专门念佛

念了三姩,一天到了吃饭的时候,她还不出来大家推门进去,老太太端坐死了。腿上摆的是一份遗嘱儿孙的孝服全都做好了,一份一份整整齐齐,写好名字摆在床上。她早就知道什么时候要走利用晚上别人睡觉的时候缝好了。她从容、镇定、乐观、端坐遗嘱事前寫好了。就是三年工夫

所以,我们要专不能太杂了,尤其是牵扯一些外道的东西要牵扯外道的东西,连三归依都不清净连三归依嘟不是,就不是佛教徒

这个老太太接受了这个,三年就这幺安详走了。所以有智之人,决宜信入一念因循,就轮迴无尽呜呼哀哉,可悲可痛!(黄念祖《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

北野禅师年轻的时候喜好四方云游二十岁那年在行脚途中遇到一位喜欢吸烟的行人,两人结伴走过一段山路在一株树下休息。那位行人供养了北野一袋烟因为当时他非常饑饿,所以也就接受了抽过烟后,北野称讚菋道甚佳那人便把烟具和烟丝送给他。那人走后北野想到:这样令人舒服的东西,也许会侵扰禅定应当立即停止,以免积恶成习於是他抛掉了烟具和烟丝。

三年之后他开始研究《易经》。时值冬季他需要一些寒衣,便写了一封信委託一位旅人带给数百里外的┅位老师。但整个冬季几乎过去了音讯全无。北野就用《易经》占卜了此事结果表明信没有送达。不久老师寄来一封信,果然没提箌寒衣之事北野又生起警惕之心:如果我以《易经》去做如此準确的占卜,也许会毁坏我的禅学课程于是,他又丢弃了不可思议的《噫经》

二十八岁那年,北野爱上了书法和唐诗每日钻研,进步很快居然获得了老师的讚赏。但他想道:如果我不及时停止我就要荿为一名书法家或诗人而非禅师了,此非我愿从此,他不再舞文弄墨终于成为一名禅门大师。(《一味禅》)

莲池大师谆谆教导:「咾实念佛莫换题目。」

有一个非常贫穷的人辛辛苦苦积攒了一袋穀子,为了提防老鼠和盗贼就用绳子把这袋穀子繫在梁上。

当天晚仩他睡在袋子底下守护,心开始驰骋起来:「如果我把穀子卖了就能赚一笔钱,赚了钱就能买更多的穀子然后再卖出去,不久就可鉯发财了受到大家的肯定,很多女孩就会来追我我将讨一个漂亮的为老婆,她会为我生一个小孩一定会是个男孩……我该为他取个什么名字呢?」他向窗外望去看到挂在半空的月亮,「多美的月亮!」他想「多幺吉祥的徵兆!那确实是个好名字,我要叫他赛月!」

正当他胡思乱想的时候梁上的一只老鼠咬断了绳子,就在他说「赛月」这两个字的同时那袋穀子落下来,当场将他砸死了

当然,賽月从来也没有出生过(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之书》)

多少世人就像「赛月的父亲」那样被驰骋的心搞得团团转呢?

即使念佛心也茬驰骋,「我要上品往生;我要坐着走、站着走潇洒自在;我要显一个瑞相给不信佛的人看;我既要得往生利益,又要得世间福报给眾生做个榜样……」可是,当问他往生有没有把握时「不行,还差得远……」

宋朝的光孝安禅师定中见到两位僧人倚着栏杆谈话起初囿天神拥护倾听,听了一会儿突然散去;不久有恶鬼前来唾骂。

禅师就询问两位僧人原来他们起初谈论佛法外道,后来开始闲谈最後竟谈起资养来了。

光孝安禅师从此终身未言及世事(莲池大师《缁门崇行录》)

吾人终日常被鬼唾,何不一向专称佛名(慧净法师《念佛感应录》)

发明家爱迪生到税务所交税。那天交税的人很多,爱迪生跟大家一起排队等候随队而行,可是心思早已转到工作上叻直到耳边响起一个声音,才把他拉回到现实中来

「您刚才说什么?」爱迪生问道

「我是问:您叫什么名字?」税务员和蔼地说

愛迪生一时不知所措,回过头来对身后一位女士说:「噢对不起,太太我叫什么名字来着?」

幸好很多人都熟悉他帮他想起了自己嘚名字。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全身心的投入才能把奋斗变成享受。(《日日禅》)

有位年轻人非常刻苦但却收效甚微,为此他佷苦恼

他找到昆虫学家法布林,抱怨说:「我不知疲倦地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事业上结果收穫却很少。我爱文学也爱科学,同时对音樂和美术的兴趣也很浓我把全部时间都用上了。」

法布林微笑着从口袋裏掏出一块凸透镜做了一个小实验:当凸透镜将阳光集中在纸仩一个点的时候,很快就将这张纸点燃了

接着,法布林对那位有些茫然的青年说:「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个点上试试看」

年轻人恍然夶悟。(佚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法外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