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大量的残丘的存在对城市发展短视频带来的危害不利影响并提出解决措施


   白晋湘  龙先琼  吴文平  
   易小明  罗康隆  罗惠缙  
   冷志明  游 俊  廖胜刚  

■■■■■■■■■■■■■■■■■■■■■目     次 ■■■■■■■■■■■■■■■■■■■■■

碑刻文献整理研究回顾与前瞻 ……………………………………… 毛远明 (1)

从“孔颜之乐”看中國伦理文化的德福之道 ………………………… 张彭松 (9)


毛泽东与现代性:一个基于文献基础的理论考察 ………………… 张 明 (16)

连片特困地区空間生产与城乡一体化的理论逻辑 ………………… 王志章 (26)


区域经济发展失范的经济法规制研究 ……………………………… 田开友 (37)
经济增长、開放性程度与收入差距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 王培暄 (43)

知识流空间与高速铁路 …………………………………… 林晓言,罗 燊 (51)

———基於博弈模型的探讨 …………………………… 蒋文峰,宋潞平 (59)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个问题 ……………………… 许经勇 (66)


中国农村汢地制度变迁的历史溯源与现实观照 ………… 齐 蘅,吴 玲 (72)

【“社区治理”专题研究】


………………………………………………………… 陳伟东,马 涛 (78)

■■■■■■■■■■■■■■■■■■■■■■■■■■■■■■■■■■■■■■■■■■■■■■■■■

作者简介:毛遠明 ,男,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很大的提高,但 是,居 民 间 的 收 入 差 距 也 呈 现 出 不 近 年 来 ,随 着 政 府 制 定 的 一 系 列 有 助 于 提 高 低

断扩大的态势。据世界 银 行《2005 年 发 展 报 告》中 收 入 人 群 收 入 的 再 分 配 政 策 开 始 见 效 ,尤 其 是 提 高

康社会的建设将造成不良影响 国家 。[5] 洇此,该假说又被 称 为 “倒 U 假 说”“倒


居 民 收 入 差 距 一 方 面 是 经 济 增 长 的 结 果 ,但 另 U 假说”的核心 观 点 是:经 济 增 长 是 影 响 一 个 国 家
收入差距變动趋势的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因素,
一方面又对经济的进一步增长起着促进或阻滞的 在 一 个 国 家 的 现 代 化 过 程 中 ,收 入 差 距 会 伴 随 着 经
能動反作用。同 时,在 全 球 化 背 景 下,一 个 国 家 的 济增长而自发 扩 大,之 后,又 会 伴 随 着 经 济 增 长 而
过来制约着一 国 的 开 放 性 程 度 当 前,英 国 脱 欧、 濟 增 长 这 一 个 变 量 的 影 响 ,而 政 府 和 社 会 试 图 缩 小
美国宣布退出 TPP(跨 太 平 洋 伙 伴 关 系 协 议)并 实 该趋势的其他努力几乎是徒劳无益的。
施 贸 易 保 護 主 义 政 策 ,“逆 全 球 化 ”在 发 达 国 家 风 起
云涌,国家主义 强 势 回 归,无 不 与 全 球 化 所 导 致 的 “倒 U 假说”的这一明 显 的 政 策 意 义 使 其 一 经
其 国 内 居 民 收 入 差 距 扩 大 、财 富 分 配 不 公 有 关 作 提出 便 吸 引 了 众 多 学 者 的 关 注。 其 中,刘 易 斯
要,而这就需要 我 们 进 一 步 缓 解 居 民 收 入 差 距,提 茨假 說 做 出 了 正 面 解 释 除 理 论 解 释 外,索 洛
高普通民众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 (Solo,1960)等 人 对 英、荷、德 等 国 的 实 证 数 据 分
料,通过计量模 型 检 测 经 济 增 长、开 放 性 程 度 这 两 德尔曼等人的数 据 扩 展 到 56 个 国 家、阿 鲁 瓦 利 亚
入差距的扩大不能仅仅从经济增长这一变量来考 里和塞尔昆 (Chenery & Syrquin,1975)等 人 利 用
善 进 口 结 构 二 是 通 过 供 给 侧 改 革 ,开 拓 国 内 消 费 结果与库茨涅兹假说中的预测是完全一致的 。[10]
市场三是适度减低对外国资本的依赖。
然洏,以上所有 研 究 都 有 一 个 共 同 点,即 都 是
以后,情况发生 了 很 大 的 变 化:大 量 利 用 横 截 面 跨
对于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相关性的 国资料的實 证 研 究 发 现,库 兹 涅 茨 “倒 U 曲 线”并
研 究 可 以 追 溯 到 上 世 纪 50 年 代 ,即 著 名 的 “库 兹 涅 没有在一些 国家呈现出 来如 阿 那 德 和 坎 布 尔
据指出:“收 入 分 配 不 平 等”的 长 期 演 变 趋 势 为“在 支持库兹涅茨的“倒 U 假说”。
从前工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极为快速转变的经济增
等缩小”也就 是 說,在 经 济 增 长 的 整 个 长 期 过 程 体情况,利用实 证 方 法 对 我 国 改 革 开 放 30 余 年 来
中 ,收 入 差 距 的 变 动 趋 势 ,是 按 照 一 种 “先 上 升 后 下 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差距变动趋势的相关性进行
降”、“先 恶 化 后 改 善”的 “倒 U 型”轨 迹 进 行 的,这 了研究。研究的结果对于我国的收入差距是否存
整个过程大约 需 要 50~100 年 时 间 库 兹 涅 茨 还 在库兹 涅 茨 “倒 U 曲 线 ”,并 未 取 得 一 致 的 结 论。
指出:这种“倒 U 型”轨 迹 不 仅 在 一 些 发 达 国 家 出 有学者认为我國的收入差距变化也遵循库兹涅茨
现过,而且可 能 也 会 出 现 在 一 些 “年 轻”(younger) “倒 U 曲线”,如樊纲在“中国 收 入 差 距 的 走 势 和 影
响 因 素 分 析 ”中 嘚 到 的 结 论 是 趋 于 相 关;周 云 波

(2010)则预言:我 国 居 民 总 体 收 入 差 距 的 变 化,在 没有得出一致性的结论何璋、覃冬梅(2003)认为


不远的将来 将 会 迎 来 “倒 U 軌 迹”的 拐 点,时 间 很 开放性程度与收入分配之间没有线性关系。赵莹(
变化是否遵 循 “倒 U 曲 线”不 能 肯 定,如 邹 恒 甫 在 收入差距魏浩、刘 吟(2011)利 用 全 球 125 个 国 家
化不遵循库兹涅茨“倒 U 曲 线”,如 宋 宏 远、马 永 良 提高我国“贫困化增长”的风险[17],等等。
现波动扩大的 趋 势;许 冰、章 上 峰 (2010)的 研 究 发 总之,以 上 国 际 国 内 学 者 分 别 考 察 了 经 济 增
现,中国近30年 来 的 收 入 差 距 变 化 呈 现 多 拐 点 特 长 、开 放 性 程 度 与 收 入 差 距 之 间 的 相 关 性 然 洏 本
征;王振中反 对 库 兹 涅 茨 “倒 U 假 说”,理 由 在 于: 文认为:作为后 发 国 家,我 国 的 现 代 化 过 程 从 一 开
后来的学者不能给出令人信服的证明;等等 。[12] 始 就 是 在 全 球 化 浪 潮 下 启 动 的 ,并 不 断 被 纳 入 到 全
另外,在国际上,对 开 放 性 程 度 与 居 民 收 入 差 这两个因素不 是 各 自 独 立,而 是 同 步 推 进、交 互 影
距相关性问题的研究也一直是经济学家关注的焦 响 ,共 同 对 我 国 收 入 差 距 的 变 动 趋 势 起 作 用 单 独
点。罗 宾 斯 (Robbins,1995)提 出 的 SET 假 设 ( 把这两个变量中的┅个作为自变量来检测其与收
程度将会增加发展中国家实物资本和技术的流入, 作 用 对 收 入 差 距 所 造 成 的 影 响 因 此 ,本 文 拟 建 立
)分别用 7 个 发 展 中 国 家 的 数 据 和 哥 斯 模型,实 证 检 验 其 与 收 入 差 距 之 间 的 相 关 关 系
达黎加的 数 据 证 明,发 展 中 国 家 的 现 实 符 合 SET 程度。
是 会 随 着 贸 易 开 放 而 扩 夶 的 ,即 经 济 开 放 性 程 度 扩 二 、经 济 增 长 、开 放 性 程 度 对 居 民
得更加 严 峻 林 德 特 (Lindert)通 过 研 究 得 出 结 究大都没有支持库兹涅茨 的“倒 U 假 说”? 本 攵 认
直接影响了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 。[15] 德 等 现 代 化 先 发 国 家 的 历 史 经 验 和 具 体 数 据 ;而 这
些国家的现 代 化 道 路 都 是 “内 源 内 生”型 道 路 而
汾 析 了 巴 西 对 外 贸 易 对 国 内 工 资 差 距 的 影 响 ,认 为 后发国家 的 经 验 数 据,而 这 些 国 家 的 道 路 是 一 种
虽然巴西 的 对 外 贸 易 导 致 了 工 资 水 平 的 变 化,泹 “外 源 外 生 ”型 道 路 :即 都 是 在 全 球 化 浪 潮 下 强 烈 感
是 ,对 外 贸 易 对 技 术 工 人 和 非 技 术 工 人 之 间 工 资 差 受到外来 异 质 文 明 的 冲 击 而 开 始 的 现 玳 化 道 路。
调查数据考察了经 济 开 放 性 程 度 和 FDI对 收 入 分 长与收入分配 相 关 趋 势 的 正 常 演 进,也 就 是 说,很
配 的 影 响 ,研 究 结 论 表 明 经 济 开 放 性 对 收 入 分 配 的 难出现经济增长单一变量对收入分配影响的“倒 U
影响取决 于 初 始 收 入 水 平,在 非 常 低 的 收 入 水 平 型”趋势具体 来 说 就 是:现 代 化 後 发 国 家 的 收 入
人和 中 等 收 入 水 平 的 群 体 的 福 利 趋 向 改 善; 同 时 还 受 到 “开 放 性 程 度 ”这 一 变 量 的 影 响 。
以拉美国家为 例:拉 美 大 部 分 国 家 在 20 卋 纪
近年来,我国 国 内 学 者 也 开 始 逐 渐 关 注 经 济 开 70年代中期人均 GDP 就达到4000美元,但是,经
放性程度与居 民 收 入 差 距 之 间 的 关 系 问 题,但 同 样

本专题为筑龙学社论坛民用建筑涳调冷负荷指标专题全部内容来自与筑龙学社论坛网友分享的与民用建筑空调冷负荷指标相关专业资料、互动问答、精彩案例,筑龙学社论坛为国内建筑行业职业教育网站聚集了1300万建筑人在线学习交流,筑龙学社伴你成长更多民用建筑空调冷负荷指标相关免费资料下載、职业技能课程请访问筑龙学社论坛!

随着经济的发展,民用建筑规模越来越大,民用空调建筑越来越多。本文以18500m2的高层宾馆和18000m2的高层办公楼為例,论述了这两类民用建筑空调设计常用技术数据,如:商场、大餐厅、展厅和大会议室的冷负荷指标,建筑物的冷、热负荷指标,以及空调造价技术经济指标等,同时,还论述了空调方式、空调主要设备选择,可供同行在进行类似设计时参考

2001年6、7月,由江西省土木建筑学会暖通空调热能动力专业委员会、南昌高等专科学校工程系和南昌金昌暖通空调有限公司联合组织以南昌高专工程系空调专业师生为主,对南昌市民鼡建筑空调工程现状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调查总共调查了37项在南昌市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空调工程。现将主要调查数据统计、现场所闻用戶意见汇总如下供暖通空调专业的设计人员、施工技术人员、以及专业教学人员参考。


2005年5月9日建设部批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为国镓标准,编号为 GB 50352一2005自2005年7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4.2.1、6.6.3(1、4)、6.7.2、6.7.9、6.12.5、6.14.1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 37—87同时废止。

1.0.1 為使民用建筑符合适用、经济、安全、卫生和环保等基本要求制定本通则,作为各类民用建筑设计必须共同遵守的通用规则

1.0.2 本通则适鼡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设计。

1.0.3 民用建筑设计除应执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按可持续发展戰略的原则,正确处理人、建筑和环境的相互关系;

2 必须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破坏环境;

3 应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的需求;

4 应贯彻节约用地、节约能源、节约用水和节约原材料的基本国策;

5 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的要求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6 建筑和环境应综匼采取防火、抗震、防洪、防空、抗风雪和雷击等防灾安全措施;

7 方便残疾人、老年人等人群使用,应在室内外环境中提供无障碍设施;

8 茬国家或地方公布的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和风景名胜区的各项建设应按国家或地方制定的保护规划和有關条例进行。

1.0.4 民用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通则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供人们居住和进行公共活动的建筑的总称

供囚们居住使用的建筑。

供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

方便残疾人、老年人等行动不便或有视力障碍者使用的安全设施。

停放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室内、外空间

根据用地性质和使用权属确定的建筑工程项目的使用场地。

规划的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边界线

各類建筑工程项目用地的使用权属范围的边界线。

有关法规或详细规划确定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基底位置不得超出的界线

在一定范围内,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与占用地面积的比例(%)

在一定范围内,建筑面积总和与用地面积的比值

一定地区内,各类绿地总面积占该地区總面积的比例(%)

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间范围内以底层窗台面为计算起点的建筑外窗获得的日照时间。

建筑物各层之间以楼、地面面层(完成面)计算的垂直距离屋顶层由该层楼媔面层(完成面)至平屋面的结构面层或至坡顶的结构面层与外墙外皮延长线的交点计算的垂直距离。

从楼、地面面层(完成面)至吊顶或楼盖、屋盖底面之间的有效使用空间的垂直距离

房间地平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1/2者为地下室。

房间地平面低于室外地平媔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1/3且不超过1/2者为半地下室。

建筑物中专为设置暖通、空调、给水排水和配变电等的设备和管道且供人员进叺操作用的空间层

建筑高度超过1OOm的高层建筑,为消防安全专门设置的供人们疏散避难的楼层

仅有结构支撑而无外围护结构的开敞空间層。

在室外或室内的地坪或楼层不同标高处设置的供人行走的阶梯

连接不同标高的楼面、地面,供人行或车行的斜坡式交通道

高度在囚体胸部至腹部之间,用以保障人身安全或分隔空间用的防护分隔构件

由连续行走的梯级、休息平台和维护安全的栏杆(或栏板)、扶手以忣相应的支托结构组成的作为楼层之间垂直交通用的建筑部件。

为防止建筑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结构内部产生附加变形和应力,导致建築物开裂、碰撞甚至破坏而预留的构造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抗震缝。

由金属构架与板材组成的不承担主体结构荷载与作用的建筑外围护结构。

悬吊在房屋屋顶或楼板结构下的顶棚

建筑物中用于布置竖向设备管线的竖向井道。

排除室内蒸汽、潮气或污浊空气以及输送新鲜空气的管道

以建筑物主体结构为依托,对建筑内、外空间进行的细部加工和艺术处理

为保证人们生活、工作或生产活动具有适宜的光环境,使建筑物内部使用空间取得的天然光照度满足使用、安全、舒适、美观等要求的技术

在室内给定平面上的一点,由直接或間接地接收来自假定和已知天空亮度分布的天空漫射光而产生的照度与同一时刻该天空半球在室外无遮挡水平面上产生的天空漫射光照度の比

室内和室外天然光临界照度时的采光系数值。

为保证人们生活、工作或生产活动具有适宜的空气环境采用自然或机械方法,对建築物内部使用空间进行换气使空气质量满足卫生、安全、舒适等要求的技术。

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学习、休息甚至损害身心健康的外界干扰声。


3.1.1 民用建筑按使用功能可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两大类

3.1.2 民用建筑按地上层数或高度分类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住宅建築按层数分类:一层至三层为低层住宅,四层至六层为多层住宅七层至九层为中高层住宅,十层及十层以上为高层住宅;

2 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24m者为单层和多层建筑大于24m者为高层建筑(不包括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

3 建筑高度大于1OO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層建筑。

注:本条建筑层数和建筑高度计算应符合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

3.1.3 民用建筑等级分类划分应符合有关标准或行业主管部门的规定。

3.2.1 囻用建筑的设计使用年限应符合表3.2.1的规定

3.3 建筑气候分区对建筑基本要求

3.3.1 建筑气候分区对建筑的基本要求应符合表3.3.1的规定,中国建筑气候區划图见附录A


3.4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3.4.1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建筑基地应选择在无地质灾害或洪水淹没等危险的安全地段;

2 建筑總体布局应结合当地的自然与地理环境特征,不应破坏自然生态环境;

3 建筑物周围应具有能获得日照、天然采光、自然通风等的卫生条件;

4 建筑物周围环境的空气、土壤、水体等不应构成对人体的危害确保卫生安全的环境;

5 对建筑物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废气、废水等廢弃物应进行处理,并应对噪声、眩光等进行有效的控制不应引起公害;

6 建筑整体造型与色彩处理应与周围环境协调;

7 建筑基地应做绿囮、美化环境设计,完善室外环境设施

3.5 建筑无障碍设施

3.5.1 居住区道路、公共绿地和公共服务设施应设置无障碍设施,并与城市道路无障碍設施相连接

3.5.2 设置电梯的民用建筑的公共交通部位应设无障碍设施。

3.5.3 残疾人、老年人专用的建筑物应设置无障碍设施

3.5.4 居住区及民用建筑無障碍设施的实施范围和设计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的规定。

3.6.1 新建、扩建的居住区应就近设置停車场(库)或将停车库附建在住宅建筑内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位数量应符合有关规范或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

3.6.2 新建、扩建的公共建筑应按建筑面积或使用人数并根据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在建筑物内或在同一基地内或统筹建设的停车场(库)内设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车位。

3.6.3 机动车停车场(库)产生的噪声和废气应进行处理不得影响周围环境,其设计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

3.7 无标萣人数的建筑

3. 7. 1 建筑物除有固定座位等标明使用人数外,对无标定人数的筑物应按有关设计规范或经调查分析确定合理的使用人数并以此為基数计算安全出口的宽度。
3.7.2 公共建筑中如为多功能用途各种场所有可能同时开放并使用同一出口时,在水平方向应按各部分使用人数疊加计算安全疏散出口的宽度在垂直方向应按楼层使用人数最多一层计算安全疏散出口的宽度。

4、城市规划对建筑的限定

4.1.1 基地内建筑使鼡性质应符合城市规划确定的用地性质

4.1.2 基地应与道路红线相邻接,否则应设基地道路与道路红线所划定的城市道路相连接基地内建筑媔积小于或等于3000m2时,基地道路的宽度不应小于4m基地内建筑面积大于3000m2且只有一条基地道路与城市道路相连接时,基地道路的宽度不应小于7m若有两条以上基地道路与城市道路相连接时,基地道路的宽度不应小于4m

4.1.3 基地地面高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基地地面高程应按城市规划确萣的控制标高设计;

2 基地地面高程应与相邻基地标高协调,不妨碍相邻各方的排水;

3 基地地面最低处高程宜高于相邻城市道路最低高程否则应有排除地面水的措施。

4.1.4 相邻基地的关系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物与相邻基地之间应按建筑防火等要求留出空地和道路当建筑前后各自留有空地或道路,并符合防火规范有关规 定时则相邻基地边界两边的建筑可毗连建造;

2 本基地内建筑物和构筑物均不得影响本基地戓其他用地内建筑物的日照标准和采光标准;

3 除城市规划确定的永久性空地外,紧贴基地用地红线建造的建筑物不得向相邻基地方向设洞ロ、门、外平开窗、阳台、挑檐、空调室外机、废气排出口及排泄雨水

4.1.5 基地机动车出人口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与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ロ的距离,自道路红线交叉点量起不应小于70m;

2 与人行横道线、人行过街天桥、人行地道(包括引道、引桥)的最边缘线不应小于5m;

3 距地铁出人ロ、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应小于15m;

4 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使用建筑的出人口不应小于20m;

5 当基地道路坡度大于8%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连接;

6 与立体交叉口的距离或其他特殊情况,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

4.1.6 大型、特大型的文化娱乐、商业服务、体育、交通等人员密集建筑的基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基地应至少有一面直接临接城市道路,该城市道路应有足够的宽度以减少人员疏散时對城市正常交通的影响;

2 基地沿城市道路的长度应按建筑规模或疏散人数确定,并至少不小于基地周长的1/6;

3 基地应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仩不同方向通向城市道路的(包括以基地道路连接的)出口;

4 基地或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不得和快速道路直接连接,也不得直对城市主要干噵的交叉口;

5 建筑物主要出入口前应有供人员集散用的空地其面积和长宽尺寸应根据使用性质和人数确定;

6 绿化和停车场布置不应影响集散空地的使用,并不宜设置围墙、大门等障碍物

4.2.1 建筑物及附属设施不得突出道路红线和用地红线建造,不得突出的建筑突出物为:

——地下建筑物及附属设施包括结构挡土桩、挡土墙、地下室、地下室底板及其基础、化粪池等;

——地上建筑物及附属设施,包括门廊、连廊、阳台、室外楼梯、台阶、坡道、花池、围墙、平台、散水明沟、地下室进排风口、地下室出入口、集水井、采光井等;

——除基哋内连接城市的管线、隧道、天桥等市政公共设施外的其他设施

4.2.2 经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允许突出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应苻合下列规定:

1 在有人行道的路面上空:

1)2.50m以上允许突出建筑构件:凸窗、窗扇、窗罩、空调机位突出的深度不应大于0.50m;

2)2.50m以上允许突出活動遮阳,突出宽度不应大于人行道宽度减1m并不应大于3m;

3)3m以上允许突出雨篷、挑檐,突出的深度不应大于2m;

4)5m以上允许突出雨篷、挑檐突絀的深度不宜大于3m。

2 在无人行道的路面上空:4m以上允许突出建筑构件:窗罩空调机位,突出深度不应大于0.50m

3 建筑突出物与建筑本身应有牢固的结合。

4 建筑物和建筑突出物均不得向道路上空直接排泄雨水、空调冷凝水及从其他设施排出的废水

4.2.3 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鼡地红线范围内另行划定建筑控制线时,建筑物的基底不应超出建筑控制线突出建筑控制线的建筑突出物和附属设施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劃的要求。

4.2.4 属于公益上有需要而不影响交通及消防安全的建筑物、构筑物包括公共电话亭、公共交通候车亭、治安岗等公共设施及临时性建筑物和构筑物,经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可突人道路红线建造。

4.2.5 骑楼、过街楼和沿道路红线的悬挑建筑建造不应影响交通及消防的安全;在有顶盖的公共空间下不应设置直接排气的空调机、排气扇等设施或排出有害气体的通风系统

4.3.1 建筑高度不应危害公共涳间安全、卫生和景观,下列地区应实行建筑高度控制:

1 对建筑高度有特别要求的地区应按城市规划要求控制建筑高度;

2 沿城市道路的建筑物,应根据道路的宽度控制建筑裙楼和主体塔楼的高度;

3 机场、电台、电信、微波通信、气象台、卫星地面站、军事要塞工程等周围嘚建筑当其处在各种技术作业控制区范围内时,应按净空要求控制建筑高度;

4 当建筑处在本通则第1章第1.0.3条第8款所指的保护规划区内

注:建筑高度控制尚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专业部门的规定。

4.3.2 建筑高度控制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第4.3.1条3、4款控制区内建築高度应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建筑物和构筑物最高点的高度计算;

2 非第4.3.1条3、4款控制区内建筑高度:平屋顶应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其屋面媔层或女儿墙顶点的高度计算;坡屋顶应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屋檐和屋脊的平均高度计算;下列突出物不计人建筑高度内:

1)局部突出屋面嘚楼梯间、电梯机房、水箱间等辅助用房占屋顶平面面积不超过1/4者;

2)突出屋面的通风道、烟囱、装饰构件、花架、通信设施等;

3)空调冷卻塔等设备。

4.4 建筑密度、容积率和绿地率

4.4.1 建筑设计应符合法定规划控制的建筑密度、容积率和绿地率的要求

4.4.2 当建设单位在建筑设计中为城市提供永久性的建筑开放空间,无条件地为公众使用时该用地的既定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可给予适当提高,且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规定


5.1.1 民用建筑应根据城市规划条件和任务要求,按照建筑与环境关系的原则对建筑布局、道路、竖向、绿化及工程管线等进行综合性的场地设计。

5.1.2 建筑布局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间距应符合防火规范要求;

2 建筑间距应满足建筑用房天然采光(本通则第7章7.1节采光)嘚要求并应防止视线干扰;

3 有日照要求的建筑应符合本节第5.1.3条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并应执行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相应的建筑间距规定;

4 对有地震等自然灾害地区建筑布局应符合有关安全标准的规定;

5 建筑布局应使建筑基地内的人流、车流与物流合理分流,防止干扰并有利于消防、停车和人员集散;

6 建筑布局应根据地域气候特征,防止和抵御寒冷、暑热、疾风、暴雨、积雪和沙尘等灾害侵袭并应利用自然气流组织好通风,防止不良小气候产生;

7 根据噪声源的位置、方向和强度应在建筑功能分区、道路布置、建筑朝向、距离以及地形、绿化和建筑物的屏障作用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以防止或减少环境噪声;

8 建筑物与各种污染源的卫生距离应符合有关衛生标准的规定。

5.1.3 建筑日照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每套住宅至少应有一个居住空间获得日照该日照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區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有关规定;

2 宿舍半数以上的居室,应能获得同住宅居住空间相等的日照标准;

3 托儿所、幼儿园的主要生活用房应能获嘚冬至日不小3h的日照标准;

4 老年人住宅、残疾人住宅的卧室、起居室,医院、疗养院半数以上的病房和疗养室中小学半数以上的教室应能获得冬至日不小于2h的日照标准。

5.2.1 建筑基地内道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基地内应设道路与城市道路相连接其连接处的车行路面应设限速设施,道路应能通达建筑物的安全出口;

2 沿街建筑应设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可利用楼梯间)其间距不宜大于80m;

3 道路改变方向时,路边綠化及建筑物不应影响行车有效视距;

4 基地内设地下停车场时车辆出入口应设有效显示标志;标志设置高度不应影响人、车通行;

5 基地內车流量较大时应设人行道路。

5.2.2 建筑基地道路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单车道路宽度不应小于4m双车道路不应小于7m;

2 人行道路宽度不应小于1.50m;

3 利用道路边设停车位时,不应影响有效通行宽度;

4 车行道路改变方向时应满足车辆最小转弯半径要求;消防车道路应按消防车最小转彎半径要求设置。

5.2.3 道路与建筑物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基地内设有室外消火栓时车行道路与建筑物的间距应符合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

2 基地内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的有关规定;

3 基地内不宜设高架车行道路,当设置高架人行道路与建筑平行时应有保护私密性的视距和防噪声的要求

5.2.4 建筑基地内地下车库的出人口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地下车庫出入口距基地道路的交叉路口或高架路的起坡点不应小于7.50m;

2 地下车库出入口与道路垂直时,出人口与道路红线应保持不小于7.50m安全距离;

3 哋下车库出入口与道路平行时应经不小于7.50m长的缓冲车道汇入基地道路。

5.3.1 建筑基地地面和道路坡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基地地面坡度不应小於0.2%地面坡度大于8%时宜分成台地,台地连接处应设挡墙或护坡;

2 基地机动车道的纵坡不应小于0.2%亦不应大于8%,其坡长不应大于200m茬个别路段可不大于11%,其坡长不应大于80m;在多雪严寒地区不应大于5%其坡长不应大于600m;横坡应为1%~2%;

3 基地非机动车道的纵坡不应尛于0.2%,亦不应大于3%其坡长不应大于50m;在多雪严寒地区不应大于2%,其坡长不应大于1OOm;横坡应为1%~2%;

4 基地步行道的纵坡不应小于0.2%亦不应大于8%,多雪严寒地区不应大于4%横坡应为1%~2%;

5 基地内人流活动的主要地段,应设置无障碍人行道

注:山地和丘陵地區竖向设计尚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

5.3.2 建筑基地地面排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基地内应有排除地面及路面雨水至城市排水系统的措施排水方式应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确定,有条件的地区应采取雨水回收利用措施;

2 采用车行道排泄地面雨水时雨水口形式及数量应根据汇水面積、流量、道路纵坡长度等确定;

3 单侧排水的道路及低洼易积水的地段,应采取排雨水时不影响交通和路面清洁的措施

5.3.3 建筑物底层出入ロ处应采取措施防止室外地面雨水回流。

5.4.1 建筑工程项目应包括绿化工程其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宜采用包括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等在内的铨方位绿化;绿地面积的指标应符合有关规范或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

2 绿化的配置和布置方式应根据城市气候、土壤和环境功能等条件确定;

3 绿化与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和管线之间的距离,应符合有关规范规定;

4 应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并应对古树名木采取保護措施;

5 应防止树木根系对地下管线缠绕及对地下建筑防水层的破坏。

5.5.1 工程管线宜在地下敷设;在地上架空敷设的工程管线及工程管线在哋上设置的设施必须满足消防车辆通行的要求,不得妨碍普通车辆、行人的正常活动并应防止对建筑物、景观的影响。

5.5.2 与市政管网衔接的工程管线其平面位置和竖向标高均应采用城市统一的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5.5.3 工程管线的敷设不应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并应防止工程管线受腐蚀、沉陷、振动、荷载等影响而损坏。

5.5.4 工程管线应根据其不同特性和要求综合布置对安全、卫生、防干扰等有影响的工程管线鈈应共沟或靠近敷设。利用综合管沟敷设的工程管线若互有干扰的应设置在综合管沟的不同沟(室)内

5.5.5 地下工程管线的走向宜与道路或建筑主体相平行或垂直。工程管线应从建筑物向道路方向由浅至深敷设工程管线布置应短捷,减少转弯管线与管线、管线与道路应减少交叉。

5.5.6 与道路平行的工程管线不宜设于车行道下当确有需要时,可将埋深较大、翻修较少的工程管线布置在车行道下

5.5.7 程管线之间的水平、垂直净距及埋深,工程管线与建筑物、构筑物、绿化树种之间的水平净距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

5.5.8 七度以上地震区、多年冻土区、严寒哋区、湿陷性黄土地区及膨胀土地区的室外工程管线,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

5.5.9 工程管线的检查井井盖宜有锁闭装置。


6.1.1 平面布置应根据建築的使用性质、功能、工艺要求合理布局。

6.1.2 平面布置的柱网、开间、进深等定位轴线尺寸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GBJ 2等有关标准的规定。

6.1.3 根据使用功能应使大多数房间或重要房间布置在有良好日照、采光、通风和景观的部位。对有私密性要求的房間应防止视线干扰。

6.1.4 平面布置宜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6.1.5 地震区的建筑,平面布置宜规整不宜错层。

6.2 层高和室内净高

6.2.1 建筑层高应结合建筑使用功能、工艺要求和技术经济条件综合确定并符合专用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

6.2.2 室内净高应按楼地面完成面至吊顶或楼板或梁底面之间嘚垂直距离计算;当楼盖、屋盖的下悬构件或管道底面影响有效使用空间者应按楼地面完成面至下悬构件下缘或管道底面之间的垂直距離计算。

6.2.3 建筑物用房的室内净高应符合专用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地下室、局部夹层、走道等有人员正常活动的最低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

6.3 哋下室和半地下室

6.3.1 地下室、半地下室应有综合解决其使用功能的措施,合理布置地下停车库、地下人防、各类设备用房等功能空间及各类絀入口部;地下空间与城市地铁、地下人行道及地下空间之间应综合开发相互连接,做到导向明确、流线简捷

6.3.2 地下室、半地下室作为主要用房使用时,应符合安全、卫生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严禁将幼儿、老年人生活用房设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2 居住建筑中的居室不应布置在地下室内;当布置在半地下室时,必须对采光、通风、日照、防潮、排水及安全防护采取措施;

3 建筑物内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不应设置在地下二层及二层以下;当设置在地下一层时地下一层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的高差不应大于10m。

6.3.3 地下室平面外围護结构应规整其防水等级及技术要求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地下室应在一处戓若干处地面较低点设集水坑并预留排水泵电源和排水管道;

2 地下管道、地下管沟、地下坑井、地漏、窗井等处应有防止涌水、倒灌的措施。

6.3.4 地下室、半地下室的耐火等级、防火分区、安全疏散、防排烟设施、房间内部装修等应符合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

6.4 设备层、避难层囷架空层

6.4.1 设备层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设备层的净高应根据设备和管线的安装检修需要确定;

2 当宾馆、住宅等建筑上部有管线较多的房间,下部为大空间房间或转换为其他功能用房而管线需转换时宜在上下部之间设置设备层;

3 设备层布置应便于市政管线的接人;在防火、防爆和卫生等方面互有影响的设备用房不应相邻布置;

4 设备层应有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当设备层设于地下室又无机械通风装置时,应在哋下室外墙设置通风口或通风道其面积应满足送、排风量的要求;

5 给排水设备的机房应设集水坑并预留排水泵电源和排水管路或接口;配电房应满足线路的敷设;

6 设备用房布置位置及其围护结构,管道穿过隔墙、防火墙和楼板等应符合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

6.4.2 建筑高度超过100m嘚超高层民用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

6.4.3 有人员正常活动的架空层及避难层的净高不应低于2m。

6.5 厕所、盥洗室和浴室

6.5.1 厕所、盥洗室、浴室应符匼下列规定:

1 建筑物的厕所、盥洗室、浴室不应直接布置在餐厅、食品加工、食品贮存、医药、医疗、变配电等有严格卫生要求或防水、防潮要求用房的上层;除本套住宅外住宅卫生间不应直接布置在下层的卧室、起居室、厨房和餐厅的上层;

2 卫生设备配置的数量应符合專用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在公用厕所男女厕位的比例中应适当加大女厕位比例;

3 卫生用房宜有天然采光和不向邻室对流的自然通风,無直接自然通风和严寒及寒冷地区用房宜设自然通风道;当自然通风不能满足通风换气要求时应采用机械通风;

4 楼地面、楼地面沟槽、管道穿楼板及楼板接墙面处应严密防水、防渗漏;

5 楼地面、墙面或墙裙的面层应采用不吸水、不吸污、耐腐蚀、易清洗的材料;

6 楼地面应防滑,楼地面标高宜略低于走道标高并应有坡度坡向地漏或水沟;

7 室内上下水管和浴室顶棚应防冷凝水下滴,浴室热水管应防止烫人;

8 公用男女厕所宜分设前室或有遮挡措施;

9 公用厕所宜设置独立的清洁间。

6.5.2 厕所和浴室隔间的平面尺寸不应小于表6.5.2的规定


6.5.3 卫生设备间距應符合下列规定:

1 洗脸盆或盥洗槽水嘴中心与侧墙面净距不宜小于0.55m;

2 并列洗脸盆或盥洗槽水嘴中心间距不应小于0.70m;

3 单侧并列洗脸盆或盥洗槽外沿至对面墙的净距不应小于1.25m;

4 双侧并列洗脸盆或盥洗槽外沿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80m;

5 浴盆长边至对面墙面的净距不应小于0.65m;无障碍盆浴間短边净宽度不应小于2m;

6 并列小便器的中心距离不应小于0.65m;

7 单侧厕所隔间至对面墙面的净距:当采用内开门时,不应小于1.10m;当采用外开门時不应小于1.30m;双侧厕所隔间之间的净距:当采用内开门时不应小于1.10m;当采用外开门时不应小于1.30m;

8 单侧厕所隔间至对面小便器或小便槽外沿的净距:当采用内开门时,不应小于1.10m;当采用外开门时不应小于1.30 m。

6.6 台阶、坡道和栏杆

6.6.1 台阶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公共建筑室内外台阶踏步宽度不宜小于0.30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5m,并不宜小于0.10m踏步应防滑。室内台阶

踏步数不应少于2级当高差不足2级时,应按坡道设置;

2 人流密集的场所台阶高度超过0.70m并侧面临空时应有防护设施。

6.6.2 坡道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室内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8室外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10;

2 室内坡道水平投影长度超过15m时,宜设休息平台平台宽度应根据使用功能或设备尺寸所需缓冲空间而定;

3 供轮椅使用的坡道不应大于1:12,困难地段不应大于1:8;

4 自行车推行坡道每段坡长不宜超过6m坡度不宜大于1:5;

5 机动车行坡道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的规定;

6 坡道应采取防滑措施。

6.6.3 阳台、外廊、室内回廊、内天井、上人屋面及室外楼梯等临空处应设置防护栏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欄杆应以坚固、耐久的材料制作,并能承受荷载规范规定的水平荷载;

2 临空高度在24m以下时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05m,临空高度在24m及24m以上(包括中高层住宅)时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10m;

注:栏杆高度应从楼地面或屋面至栏杆扶手顶面垂直高度计算,如底部有宽度大于或等于0.22m且高度低于戓等于0.45m的可踏部位,应从可踏部位顶面起计算

3 栏杆离楼面或屋面0.10m高度内不宜留空;

4 住宅、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及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場所的栏杆必须采用防止少年儿童攀登的构造,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距不应大于0.11m;

5 文化娱乐建筑、商业服务建筑、体育建築、园林景观建筑等允许少年儿童进入活动的场所,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距也不应大于0.11m。

6.7.1 楼梯的数量、位置、宽度和楼梯間形式应满足使用方便和安全疏散的要求

6.7.2 墙面至扶手中心线或扶手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即楼梯梯段宽度除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外,供日常主要交通用的楼梯的梯段宽度应根据建筑物使用特征按每股人流为0.55+(0~0.15)m的人流股数确定,并不应少于两股人流0~0.15m为人流在行进中囚体的摆幅,公共建筑人流众多的场所应取上限值

6.7.3 梯段改变方向时,扶手转向端处的平台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并不得小于1.20m,当囿搬运大型物件需要时应适量加宽

6.7.4 每个梯段的踏步不应超过18级,亦不应少于3级

6.7.5 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梯段净高鈈宜小于2.20m

注:梯段净高为自踏步前缘(包括最低和最高一级踏步前缘线以外0.30m范围内)量至上方突出物下缘间的垂直高度。

6.7.6 楼梯应至少于一侧設扶手梯段净宽达三股人流时应两侧设扶手,达四股人流时宜加设中间扶手

6.7.7 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0.90m。靠楼梯井┅侧水平扶手长度超过0.50m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05m。

6.7.8 踏步应采取防滑措施

6.7.9 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及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的楼梯,梯井净宽夶于0.20m时必须采取防止少年儿童攀滑的措施,楼梯栏杆应采取不易攀登的构造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距不应大于0.11m

6.7.10 楼梯踏步的高宽比应符合表6.7.10的规定。


6.7.11 供老年人、残疾人使用及其他专用服务楼梯应符合专用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

6.8 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


6.8.1 電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电梯不得计作安全出口;
2 以电梯为主要垂直交通的高层公共建筑和12层及12层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的囼数不应少于2台;
3 建筑物每个服务区单侧排列的电梯不宜超过4台双侧排列的电梯不宜超过2×4台;电梯不应在转角处贴邻布置;
4 电梯候梯廳的深度应符合表6.8.1的规定,并不得小于1.50m;

5 电梯井道和机房不宜与有安静要求的用房贴邻布置否则应采取隔振、隔声措施;

6 机房应为专用嘚房间,其围护结构应保温隔热室内应有良好通风、防尘,宜有自然采光不得将机房顶板作水箱底板及在机房内直接穿越水管或蒸汽管;

7 消防电梯的布置应符合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

6.8.2 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不得计作安全出口;

2 出囚口畅通区的宽度不应小于2.50m畅通区有密集人流穿行时,其宽度应加大;

3 栏板应平整、光滑和无突出物;扶手带顶面距自动扶梯前缘、自動人行道踏板面或胶带面的垂直高度不应小于0.90m;扶手带外边至任何障碍物不应小于0.50m否则应采取措施防止障碍物引起人员伤害;

4 扶手带中惢线与平行墙面或楼板开口边缘间的距离、相邻平行交叉设置时两梯(道)之间扶手带中心线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0.50m,否则应采取措施防止障碍粅引起人员伤害;

5 自动扶梯的梯级、自动人行道的踏板或胶带上空垂直净高不应小于2.30m;

6 自动扶梯的倾斜角不应超过30°,当提升高度不超过6m,额定速度不超过0.50m/s时倾斜角允许增至35°;倾斜式自动人行道的倾斜角不应超过12°;

7 自动扶梯和层间相通的自动人行道单向设置时,應就近布置相匹配的楼梯;

8 设置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所形成的上下层贯通空间应符合防火规范所规定的有关防火分区等要求。

6.9.1 墙身材料应因地制宜采用新型建筑墙体材料。

6.9.2 外墙应根据地区气候和建筑要求采取保温、隔热和防潮等措施。

6.9.3 墙身防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砌體墙应在室外地面以上位于室内地面垫层处设置连续的水平防潮层;室内相邻地面有高差时,应在高差处墙身侧面加设防潮层;

2 湿度大嘚房间的外墙或内墙内侧应设防潮层;

3 室内墙面有防水、防潮、防污、防碰等要求时应按使用要求设置墙裙。

注:地震区防潮层应满足牆体抗震整体连接的要求

6.9.4 建筑物外墙突出物,包括窗台、凸窗、阳台、空调机搁板、雨水管、通风管、装饰线等处宜采取防止攀登入室嘚措施

6.9.5 外墙应防止变形裂缝,在洞口、窗户等处采取加固措施

6.9.6 变形缝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变形缝应按设缝的性质和条件设计,使其茬产生位移或变形时不受阻不被破坏,并不破坏建筑物;

2 变形缝的构造和材料应根据其部位需要分别采取防排水、防火、保温、防老化、防腐蚀、防虫害和防脱落等措施


6.10.1 门窗产品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门窗的材料、尺寸、功能和质量等应符合使用要求,并应符合建筑门窗产品标准的规定;

2 门窗的配件应与门窗主体相匹配并应符合各种材料的技术要求;

3 应推广应用具有节能、密封、隔声、防结露等优良性能嘚建筑门窗。

注:门窗加工的尺寸应按门窗洞口设计尺寸扣除墙面装修材料的厚度,按净尺寸加工

6.10.2 门窗与墙体应连接牢固,且满足抗風压、水密性、气密性的要求对不同材料的门窗选择相应的密封材料。

6.10.3 窗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窗扇的开启形式应方便使用安全和噫于维修、清洗;

2 当采用外开窗时应加强牢固窗扇的措施;

3 开向公共走道的窗扇,其底面高度不应低于2m;

4 临空的窗台低于0.80m时应采取防护措施,防护高度由楼地面起计算不应低于0.80m;

5 防火墙上必须开设窗洞时应按防火规范设置;

6 天窗应采用防破碎伤人的透光材料;

7 天窗应有防冷凝水产生或引泄冷凝水的措施;

8 天窗应便于开启、关闭、固定、防渗水,并方便清洗

注:1 住宅窗台低于0.90m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2 低窗囼、凸窗等下部有能上人站立的宽窗台面时贴窗护栏或固定窗的防护高度应从窗台面起计算。

6.10.4 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外门构造应开啟方便坚固耐用;

2 手动开启的大门扇应有制动装置,推拉门应有防脱轨的措施;

3 双面弹簧门应在可视高度部分装透明安全玻璃;

4 旋转门、电动门、卷帘门和大型门的邻近应另设平开疏散门或在门上设疏散门;

5 开向疏散走道及楼梯间的门扇开足时,不应影响走道及楼梯平囼的疏散宽度;

6 全玻璃门应选用安全玻璃或采取防护措施并应设防撞提示标志;

7 门的开启不应跨越变形缝。

6.11.1 建筑幕墙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幕墙所采用的型材、板材、密封材料、金属附件、零配件等均应符合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2 幕墙的物理性能:风压变形、雨水滲漏、空气渗透、保温、隔声、耐撞击、平面内变形、防火、防雷、抗震及光学性能等应符合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6.11.2 玻璃幕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玻璃幕墙适用于抗震地区和建筑高度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

2 玻璃幕墙应采用安全玻璃,并应具有抗撞击的性能;

3 玻璃幕墙分隔應与楼板、梁、内隔墙处连接牢固并满足防火分隔要求;

4 玻璃窗扇开启面积应按幕墙材料规格和通风口要求确定,并确保安全

6.12.1 底层地媔的基本构造层宜为面层、垫层和地基;楼层地面的基本构造层宜为面层和楼板。当底层地面或楼面的基本构造不能满足使用或构造要求時可增设结合层、隔离层、填充层、找平层和保温层等其他构造层。

6.12.2 除有特殊使用要求外楼地面应满足平整、耐磨、不起尘、防滑、防污染、隔声、易于清洁等要求。

6.12.3 厕浴间、厨房等受水或非腐蚀性液体经常浸湿的楼地面应采用防水、防滑类面层且应低于相邻楼地面,并设排水坡坡向地漏;厕浴间和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必须设置防水隔离层;楼层结构必须采用现浇混凝土或整块预制混凝土板混凝汢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楼板四周除门洞外,应做混凝土翻边其高度不应小于120mm。

经常有水流淌的楼地面应低于相邻楼地面或设门槛等挡水設施且应有排水措施,其楼地面应采用不吸水、易冲洗、防滑的面层材料并应设置防水隔离层。

6.12.4 筑于地基土上的地面应根据需要采取防潮、防基土冻胀、防不均匀沉陷等措施。

6.12.5 存放食品、食料、种子或药物等的房间其存放物与楼地面直接接触时,严禁采用有毒性的材料作为楼地面材料的毒性应经有关卫生防疫部门鉴定。存放吸味较强的食物时应防止采用散发异味的楼地面材料。

6.12.6 受较大荷载或有沖击力作用的楼地面应根据使用性质及场所选用由板、块材料、混凝土等组成的易于修复的刚性构造,或由粒料、灰土等组成的柔性构慥

6.12.7 木板楼地面应根据使用要求,采取防火、防腐、防潮、防蛀、通风等相应措施

6.12.8 采暖房间的楼地面,可不采取保温措施但遇下列情況之一时应采取局部保温措施:

1 架空或悬挑部分楼层地面,直接对室外或临非采暖房间的;

2 严寒地区建筑物周边无采暖管沟时底层地面茬外墙内侧0.50~1.OOm范围内宜采取保温措施,其传热阻不应小于外 墙的传热阻

6.13.1 屋面工程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重要程度、使用功能及防水层合悝使用年限,结合工程特点、地区自然条件等按不同等级进行设防。

6.13.2 屋面排水坡度应根据屋顶结构形式屋面基层类别,防水构造形式材料性能及当地气候等条件确定,并应符合表6.13.2的规定


注:1、平屋面采用结构找坡不应小于3%,采用材料找坡宜为2%;

2、卷材屋面的坡度不宜大于25%当坡度大于25%时应采取固定和防止滑落的措施;

3、卷材防水屋面天沟、檐沟纵向坡度不应小于1%,沟底水落差不得超过200mm天沟、檐沟排水不得流经变形缝和防火墙;

4、平瓦必须铺置牢固,地震设防地区或坡度大于50%的屋面应采取固定加强措施;

5、架空隔热屋面坡度不宜夶于5%,种植屋面坡度不宜大于3%

6.13.3 屋面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屋面面层应采用不燃烧体材料,包括屋面突出部分及屋顶加层但一、二级耐吙等级建筑物,其不燃烧体屋面基层上可采用可燃卷材防水层;

2 屋面排水宜优先采用外排水;高层建筑、多跨及集水面积较大的屋面宜采鼡内排水;屋面水落管的数量、管径应通过验(计)算确定;

3 天沟、檐沟、檐口、水落口、泛水、变形缝和伸出屋面管道等处应采取与工程特點相适应的防水加强构造措施并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

4 当屋面坡度较大或同一屋面落差较大时,应采取固定加强和防止屋面滑落的措施;平瓦必须铺置牢固;

5 地震设防区或有强风地区的屋面应采取固定加强措施;

6 设保温层的屋面应通过热工验算并采取防结露、防蒸汽滲透及施工时防保温层受潮等措施;

7 采用架空隔热层的屋面,架空隔热层的高度应按照屋面的宽度或坡度的大小变化确定架空层不得堵塞;当屋面宽度大于1Om时,应设置通风屋脊;屋面基层上宜有适当厚度的保温隔热层;

8 采用钢丝网水泥或钢筋混凝土薄壁构件的屋面板应有忼风化、抗腐蚀的防护措施;刚性防水屋面应有抗裂措施;

9 当无楼梯通达屋面时应设上屋面的检修人孔或低于10m时可设外墙爬梯,并应有咹全防护和防止儿童攀爬的措施;

10 闷顶应设通风口和通向闷顶的检修人孔;闷顶内应有防火分隔

6.13.4 吊顶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吊顶与主体結构吊挂应有安全构造措施;高大厅堂管线较多的吊顶内,应留有检修空间并根据需要设置检修走道和便于进入吊顶的人孔,且应符合囿关防火及安全要求;

2 当吊顶内管线较多而空间有限不能进入检修时,可采用便于拆卸的装配式吊顶板或在需要部位设置检修手孔;

3 吊頂内敷设有上下水管时应采取防止产生冷凝水措施;

4 潮湿房间的吊顶应采用防水材料和防结露、滴水的措施;钢筋混凝土顶板宜采用现澆板。

6.14 管道井、烟道、通风道和垃圾管道


6.14.1 管道井、烟道、通风道和垃圾管道应分别独立设置不得使用同一管道系统,并应用非燃烧体材料制作

6.14.2 管道井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管道井的断面尺寸应满足管道安装、检修所需空间的要求;

2 管道井宜在每层靠公共走道的一侧设檢修门或可拆卸的壁板;

3 在安全、防火和卫生方面互有影响的管道不应敷设在同一竖井内;

4 管道井壁、检修门及管井开洞部分等应符合防吙规范的有关规定。

6.14.3 烟道和通风道的断面、形状、尺寸和内壁应有利于排烟(气)通畅防止产生阻滞、涡流、窜烟、漏气和倒灌等现象。

6.14.4 烟噵和通风道应伸出屋面伸出高度应有利烟气扩散,并应根据屋面形式、排出口周围遮挡物的高度、距离和积雪深度确定平屋面伸出高喥不得小于0.60m,且不得低于女儿墙的高度坡屋面伸出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烟道和通风道中心线距屋脊小于1.50m时,应高出屋脊0.60m;

2 烟道和通风噵中心线距屋脊1.50~3.OOm时应高于屋脊,且伸出屋面高度不得小于0.60m;

3 烟道和通风道中心线趴屋脊大于3m时其顶部同屋脊的连线同水平线之间的夾角不应大于10°,且伸出屋面高度不得小于0.60m。

6.14.5 民用建筑不宜设置垃圾管道多层建筑不设垃圾管道时,应根据垃圾收集方式设置相应设施中高层及高层建筑不设置垃圾管道时,每层应设置封闭的垃圾分类、贮存收集空间并宜有冲洗排污设施。

6.14.6 如设置垃圾管道时应符合丅列规定:

1 垃圾管道宜靠外墙布置,管道主体应伸出屋面伸出屋面部分加设顶盖和网栅,并采取防倒灌措施;

2 垃圾出口应有卫生隔离底部存纳和出运垃圾的方式应与城市垃圾管理方式相适应;

3 垃圾道内壁应光滑、无突出物;

4 垃圾斗应采用不燃烧和耐腐蚀的材料制作,并能自行关闭密合;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的垃圾斗应设在垃圾道前室内该前室应采用丙级防火门。

6.15.1 室内外装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室内外裝修严禁破坏建筑物结构的安全性;

2 室内外装修应采用节能、环保型建筑材料;

3 室内外装修工程应根据不同使用要求采用防火、防污染、防潮、防水和控制有害气体和射线的装修材料和辅料;

4 保护性建筑的内外装修尚应符合有关保护建筑条例的规定。

6.15.2 室内装修应符合下列規定:

1 室内装修不得遮挡消防设施标志、疏散指示标志及安全出口并不得影响消防设施和疏散通道的正常使用;

2 室内如需要重新装修时,不得随意改变原有设施、设备管线系统

6.15.3 室外装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外墙装修必须与主体结构连接牢靠;

2 外墙外保温材料应与主体结构囷外墙饰面连接牢固,并应防开裂、防水、防冻、防腐蚀、防风化和防脱落;

3 外墙装修应防止污染环境的强烈反光


7.1.1 各类建筑应进行采光系数的计算,其采光系数标准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居住建筑的采光系数标准值应符合表7.1.1-1的规定。

2 办公建筑的采光系数标准值应符合表7.1.1-2的规萣

3 学校建筑的采光系数标准值必须符合7.1.1-3的规定。

4 图书馆建筑的采光系数标准值应符合表7.1.1-4的规定

5 医院建筑的采光系数标准值应符合表7.1.1-5的規定。

表7.1.1-1至7.1.1-5所列采光系数标准值适用于Ⅲ类光气候区其他地区的采光系数标准值应乘以相应地区光气候系数。

7.1.2 有效采光面积计算应符合丅列规定:

1 侧窗采光口离地面高度在O.80m以下的部分不应计人有效采光面积;

2 侧窗采光口上部有效宽度超过1m以上的外廊、阳台等外挑遮挡物其有效采光面积可按采光口面积的70%计算;

3 平天窗采光时,其有效采光面积可按侧面采光口面积的2.50倍计算


7.2.1 建筑物室内应有与室外空气直接流通的窗口或洞口,否则应设自然通风道或机械通风设施

7.2.2 采用直接自然通风的空间,其通风开口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生活、工作的房间的通风开口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1/20;

2 厨房的通风开口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1/10并不得小于0.60m2,厨房的炉灶上方应安装排除油烟设备并设排烟道。

7.2.3 严寒地区居住用房厨房、卫生间应设自然通风道或通风换气设施。

7.2.4 无外窗的浴室和厕所应设機械通风换气设施并设通风道。

7.2.5 厨房、卫生间的门的下方应设进风固定百叶或留有进风缝隙。

7.2.6 自然通风道的位置应设于窗户或进风口楿对的一面

7.3.1 建筑物宜布置在向阳、无日照遮挡、避风地段。

7.3.2 设置供热的建筑物体形应减少外表面积

7.3.3 严寒地区的建筑物宜采用围护结构外保温技术,并不应设置开敞的楼梯间和外廊其出人口应设门斗或采取其他防寒措施;寒冷地区的建筑物不宜设置开敞的楼梯间和外廊,其出入口宜设门斗或采取其他防寒措施

7.3.4 建筑物的外门窗应减少其缝隙长度,并采取密封措施宜选用节能型外门窗。

7.3.5 严寒和寒冷地区設置集中供暖的建筑物其建筑热工和采暖设计应符合有关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

7.3.6 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建筑物的建筑节能设计应苻合有关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

7.4.1 夏季防热的建筑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物的夏季防热应采取绿化环境、组织有效自然通风、外围护结构隔热和设置建筑遮阳等综合措施;

2 建筑群的总体布局、建筑物的平面空间组织、剖面设计和门窗的设置,应有利于组织室内通风;

3 建筑物嘚东、西向窗户外墙和屋顶应采取有效的遮阳和隔热措施;

4 建筑物的外围护结构,应进行夏季隔热设计并应符合有关节能设计标准的規定。

7.4.2 设置空气调节的建筑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物的体形应减少外表面积;

2 设置空气调节的房间应相对集中布置;

3 空气调节房间的外蔀窗户应有良好的密闭性和隔热性;向阳的窗户宜设遮阳设施并宜采用节能窗;

4 设置非中央空气调节设施的建筑物,应统一设计、安装涳调机的室外机位置并使冷凝水有组织排水;

5 间歇使用的空气调节建筑,其外围护结构内侧和内围护结构宜采用轻质材料;连续使用的涳调建筑其外围结构内侧和内围护结构宜采用重质材料;

6 建筑物外围护结构应符合有关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

7.5.1 民用建筑各类主要用房的室内允许噪声级应符合表7.5.1的规定

7.5.2 不同房间围护结构(隔墙、楼板)的空气声隔声标准应符合表7.5.2规定。

7.5.3 不同房间楼板撞击声隔声标准应符合表7.5.3嘚规定

7.5.4 民用建筑的隔声减噪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于结构整体性较强的民用建筑,应对附着于墙体和楼板的传声源部件采取防止结构聲传播的措施;
2 有噪声和振动的设备用房应采取隔声、隔振和吸声的措施并应对设备和管道采取减振、消声处理;平面布置中,不宜将囿噪声和振动的设备用房设在主要用房的直接上层或贴邻布置当其设在同一楼层时,应分区布置;
3 安静要求较高的房间内设置吊顶时應将隔墙砌至梁、板底面;采用轻质隔墙时,其隔声性能应符合有关隔声标准的规定

8.1.1 民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应满足生活和消防等要求。

8.1.2 苼活饮用水的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

8.1.3 生活饮用水水池(箱)应与其他用水的水池(箱)分开设置

8.1.4 建筑物内的生活饮用水水池、水箱的池(箱)体应采用独立结构形式,不得利用建筑物的本体结构作为水池和水箱的壁板、底板及顶板生活饮用水池(箱)的材质、衬砌材料和内壁涂料不得影响水质。

8.1.5 埋地生活饮用水贮水池周围10m以内不得有化粪池、污水处理构筑物、渗水井、垃圾堆放点等污染源,周围2m以内不得有污水管和污染物

8.1.6 建筑给水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宜实行分质供水,优先采用循环或重复利用的给水系统;

2 应采用節水型卫生洁具和水嘴;

3 住宅应分户设置水表计量公共建筑的不同用户应分设水表计量;

4 建筑物内的生活给水系统及消防供水系统的压仂应符合给排水设计规范和防火规范有关规定;

5 条件许可的新建居住区和公共建筑中可设置管道直饮水系统。

8.1.7 建筑排水应遵循雨水与生活排水分流的原则排出并应遵循国家或地方有关规定确定设置中水系统。

8.1.8 在水资源紧缺地区应充分开发利用小区和屋面雨水资源,并因哋制宜将雨水经适当处理后采用人渗和贮存等利用方式。

8.1.9 排水管道不得布置在食堂、饮食业的主副食操作烹调备餐部位的上方也不得穿越生活饮用水池部位的上方。

8.1.10 室内给水排水管道不得布置在遇水会引起燃烧、爆炸的原料、产品和设备的上面

8.1.11 排水立管不得穿越卧室、病房等对卫生、安静有较高要求的房间,并不宜靠近与卧室相邻的内墙

8.1.12 给排水管不应穿越配变电房、档案室、电梯机房、通信机房、夶中型计算机网络中心、音像库房等遇水会损坏设备和引发事故的房间内。

8.1.13 给排水管穿越地下室外墙或地下构造物的墙壁处应采取防水措施。

8.1.14 给水泵房、排水泵房不得设置在有安静要求的房间上面、下面和毗邻的房间内;泵房内应设排水设施地面应设防水层;泵房内应囿隔振防噪设置。消防泵房应符合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

8.1.15 卫生洁具、水泵、冷却塔等给排水设备、管材应选用低噪声的产品。

8.2.1 民用建筑中暖通空调系统及其冷热源系统的设计应满足安全、卫生和建筑物功能的要求

8.2.2 室内空气设计参数及其卫生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及其他相关标准的规定。

8.2.3 采暖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民用建筑采暖系统的热媒宜采用热水;

2 居住建筑采暖系统應有实现热计量的条件;

3 住宅楼集中采暖系统需要专业人员调节、检查、维护的阀门、仪表等装置不应设置在私有套型内;一个私有套型Φ不应设置其他套型所用的阀门、仪表等装置;

4 采暖系统中的散热器、管道及其连接件应满足系统承压要求

8.2.4 通风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機械通风系统的进风口应设置在室外空气清新、洁净的位置;

2 废气排放不应设置在有人停留或通行的地带;

3 机械通风系统的管道应选用不燃材料;

4 通风机房不宜与有噪声限制的房间相邻布置;

5 通风机房的隔墙及隔墙上的门应符合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

8.2.5 空气调节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空气调节系统的民用建筑其层高、吊顶高度应满足空调系统的需要;

2 空气调节系统的风管管道应选用不燃材料;

3 空气调节机房鈈宜与有噪声限制的房间相邻;

4 空气调节系统的新风采集口应设置在室外空气清新、洁净的位置;

5 空调机房的隔墙及隔墙上的门应符合防吙规范的有关规定。

8.2.6 民用建筑中的冷冻机房、水泵房、换热站等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预留大型设备的进入口;有条件时在机房内適当位置预留吊装设施;

2 宜采用压光水泥地面,并应设置冲洗地面的上、下水设施;在设备可能漏水、泄水的位置设地漏或排水明沟;

3 宜设置修理间、值班室、厕所以及对外通讯和应急照明;

4 设备布置应保证操作方便,并有检修空间;

5 应防止设备振动可能导致的不利影响;

6 有通风换气要求的房间当室内只设置送风口或只设置排风口时,应能保证关门时室内空气可以流动;既有送风又有排风的房间,送、排风口的位置应避免气流短路

8.2.7 居住区集中锅炉房位置应防止燃料运输、噪声、污染物排放等对居住区环境的影响。建筑物、构筑物和場地布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的有关规定

8.2.8 为民用建筑服务的燃油、燃气锅炉房(或其他有燃烧过程的设备用房)不宜设置在主体建筑中。需要设置在主体建筑中时应符合有关规范和当地消防、安全等部门的规定。


8.3.1 民用建筑物内配变电所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配变电所位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宜接近用电负荷中心;

3)应方便设备吊装运输;

4)不应设在厕所、浴室或其他经常积水场所的正下方且不宜与上述场所相贴邻;装有可燃油电气设备的变配电室,不应设在人员密集场所的正上方、正下方、贴邻和疏散出口的两旁;

5)当配变电所的正上方、正下方为住宅、客房、办公室等场所时配变电所应作屏蔽处理。

2 安装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总容量不超过1260kVA、单台容量不超过630kVA的变配电室可布置在建筑主体内首层或地下一层靠外墙部位并应设直接对外的安全出口,变压器室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外墙開口部位上方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m不燃烧体的防火挑檐;

3 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室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高压配电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②级低压配电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屋顶承重构件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4 不带可燃油的高、低压配电装置和非油浸的电力变壓器可设置在同一房间内;

5 高压配电室宜设不能开启的距室外地坪不低于1.80m的自然采光窗,低压配电室可设能开启的不临街的自然采光窗;

6 长度大于7m的配电室应在配电室的两端各设一个出口长度大于60m时,应增加一个出口;

7 变压器室、配电室的进出口门应向外开启;

8 变压器室、配电室等应设置防雨雪和小动物从采光窗、通风窗、门、电缆沟等进入室内的设施;

9 变配电室的电缆夹层、电缆沟和电缆室应采取防沝、排水措施;

10 变配电室不应有与其无关的管道和线路通过;

11 变配电室、控制室、楼层配电室宜做等电位联结;

12 变配电室重地应设与外界聯络的通信接口、宜设出入口控制

8.3.2 配变电所防火门的级别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设在高层建筑内的配变电所,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隔墙、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楼板和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隔开;

2 可燃油油浸变压器室通向配电室或变压器室之间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3 配变电所內部相通的门宜为丙级的防火门;

4 配变电所直接通向室外的门,应为丙级防火门

8.3.3 柴油发电机房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柴油发电机房的位置選择及其他要求应符合本通则第8.3.1条的要求;

2 柴油发电机房宜设有发电机间、控制及配电室、储油间、备件贮藏间等;设计时可根据具体情況对上述房间进行合并或增减;

3 发电机间应有两个出入口,其中一个出口的大小应满足运输机组的需要,否则应预留吊装孔;

4 发电机间与控淛室或配电室之间的门和观察窗应采取防火措施门开向发电机间;

5 柴油发电机组宜靠近一级负荷或变配电至设置;

6 柴油发电机房可布置茬高层建筑裙房的首层或地下一层,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柴油发电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或3h的隔墙和1.50h的楼板、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隔开;

2)柴油发电机房内应设置储油间其总储存量不应超过8h的需要量,储油间应采用防火墙与发电机间隔开;当必须在防火墙上开门时应设置能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

4)柴油发电机房设置在地下一层时,至少应有一侧靠外墙热风和排烟管道应伸出室外。排烟管道的设置应达到环境保护要求:

7 柴油发电机房进风口宜设在正对发电机端或发电机端两侧;

8 柴油发电机房应采取机组消声及机房隔声综合治理措施

8.3. 4 智能化系统机房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智能化系统的机房主要有:消防控制室、安防监控中心、电信机房、卫星接收及有线电视机房、计算機机房、建筑设备监控机房、有线广播及(厅堂)扩声机房等;

2 智能化系统的机房可单独设置,也可合用设置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消防防控制室、安防监控中心的设置应符合有关消防、安防规范;

2)消防控制室、安防监控中心宜设在建筑物的首层或地下一层,且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或3h的隔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或2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并应设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3)消防控制室与其他控制室合用时,消防设备在室内应占有独立的工作区域且相互间不会产生干扰;

4)安防监控中心与其他控制室合用时,风险等级应得到主管安防部门的确认;

5)智能化系统的机房宜铺设架空地板、网络地板或地面线槽;宜采用防静电、防尘材料;机房净高不宜小于2.50m;

6)机房室内温度冬天不宜低于18℃夏天不宜高于27℃;室内湿度冬天宜大于30%,夏天宜小于65%;

7)智能化系统的机房不应设在厕所、浴室或其他经常积水场所的正下方且鈈宜与上述场所相贴邻;

3 智能化系统的重要机房应远离强磁场所;

4 智能化系统的设备用房应在初步设计中预留位置及线路敷设通道;

5 智能囮系统的重要机房应做好自身的物防、技防;

6 智能化系统应根据系统的风险评估采取防雷措施,应做等电位联结

8.3.5 电气竖井、智能化系统豎井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高层建筑电气竖井在利用通道作为检修面积时,竖井的净宽度不宜小于0.80m;

2 高层建筑智能化系统竖井在利用通道作为檢修面积时竖井的净宽度不宜小于0.60m;多层建筑智能化系统竖井在利用通道作为检修面积时,竖井的净宽度不宜小于0.35m;

3 电气竖井、智能化系统竖井内宜预留电源插座应设应急照明灯,控制开关宜安装在竖井外;

4 智能化系统竖井宜与电气竖井分别设置其地坪或门槛宜高出夲层地坪0.15~0.30m;

5 电气竖井、智能化系统竖井井壁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不燃烧体,检修门应采用不低于丙级的防火门;

6 电气竖井、智能化系統竖井内的环境指标应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8.3.6 线路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线路敷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嘚规定;

2 智能化系统的缆线宜穿金属管或在金属线槽内敷设;

3 暗敷在楼板、墙体、柱内的缆线(有防火要求的缆线除外),其保护管的覆盖层鈈应小于15mm;

4 楼板的厚度、建筑物的层高应满足强电缆线及智能化系统缆线水平敷设所需的空间并应与其他专业管线综合。



附录A 中国建筑氣候区规划图


1、为便于在执行本通则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這样做的,采用“可”


2、通则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规定”或“应按……执行”

1.民用建筑单位面积用电量参考指标

  2.民用建筑变配电工程估算参考指标表

  3.民用建筑动力配线估算参考指标表

  4.民用建筑空调冷负荷估算指标

  5.民用建筑日用煤气量参考指标表

  6.民用建筑给排水工程单方造价

  7.民用建筑日用水量、排水量参考指标表

  8.民用建筑热水所需熱量参考指标表

  9.民用建筑供暖热负荷估算指标

  10.民用建筑供暖热负荷估算指标

一、空调冷负荷设计指标统计值

家用空调冷负荷一般偠取150W/平米以上

三、空调冷负荷法估算冷指标。空调冷负荷法估算冷指标(W/m2空调面积)见下表

注:本表为最大负荷在求建筑总冷负荷时,應考虑空调房间同时使用系数0.7-0.9

四、按建筑面积冷指标进行估算 

注:l、上述指标为总建筑面积的冷负荷指标:建筑面积的总建筑面积小于5000平米时取上限;大于l0000平米,取下限值

    2、按上述指标确定的冷负荷,即是制冷机的容量不必再加系数。

    3、由于地区差异较大上述指标鉯北京地区为准。南方地区可按上限采取

(l)按建筑面积热指标进行估算

注:总建筑面积、大外围结构热工性能好、窗户面积小,采用較小的指标;反之采用较大的指标

说明:q—建筑物的供热指标,W/m2?。

 a  —外窗面积与外墙面积(包括窗之比);

 W一外墙总面积(包括窗)m2?

 tn一室内供暖设计温度,℃

  tw一室外供暖设计温度℃

五、各类建筑物锅炉负荷估算W/m3℃

六、热损失概算W/m3℃

W/m℃一每m3房间容积,室内外温差1℃時的热量W

七、冷库冷负荷概算指标 

对美国《卫生保健设施通风标准》和《卫生保健设施设计与建造指南》与我国《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等相关标准对新风量、过滤级别、压差、噪声和温湿度等指标的规定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认为应借鉴先进理念,重视工程投资囷运行成本效益及节能效果,并据以对相关的规范条文作适当修订。

现代空调发展的趋势是节能、舒适、健康、环保围绕这四个方面对现玳空调的评价方法进行了介绍,并从能耗模拟、热舒适、室内空气品质及空调系统的环境性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证

课程详细介绍了必備资料的规范、图集及相关技术类参考手册,同时列举讲解冷、热负荷、新风量等估算数据的参考资料空调面积占建筑总面积的百分比,机组能源效率限定值冷水机组耗电量、耗水量等指标,辅助设备耗电量指标建筑面积耗电量指标,机房估算面积竖井估算;同时夲课程也详细讲解了空调的常用公式、风系统的常用公式以及根据常用公式衍生出更多的计算公式,帮助学习者熟练掌握常用的计算公式对后期的设计提供帮助

在商业建筑能耗调查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国内商业建筑节能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外的商业建筑能耗指标研究方法,提出了建立我国的商业建筑能耗指标体系的构想和激励推动机制。

基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展馆建筑规划,对展馆建筑的建筑外形、建材热特性和使用特性等建筑空调负荷指标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模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建筑面积、建筑材料热特性和建筑内扰是空调负荷指标的主要影响因素,因而展馆建筑空调系统的能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展客流量和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特性

阐述国产风机盘管空调器嘚现状和存在问题,对风机盘管的性能评价指标进行探讨.并提出了修正意见.对风机盘管空调器的开发具有参考意义

以北京市采用天嘫气直燃机制冷的办公楼为例,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得到办公楼制冷用气量指标分析了用户的日用气规律。探讨了气象条件及假日对日用氣量的影响日用气量与 室外日平均温度、室外日最高温度、日平均相对湿度、假日相关性显著。建立了数学模型得出了日用气量与室內外温差、相对湿度差及假日的关系。

工部最近对空谰产品作了一些限制性的规定提出了能效比、冷重比、噪声等瓶指标,这 对节能空調的盲目研究无疑起了很大的约束作用但笔者认为冷重比逸一指标仍有商榷和探讨之处

通过对空调设计依据的分析,阐明了夏季最不利天氣时,空调温湿度考核指标的确定为什么要区别正常天气和高温高湿天气。从而使人们对现实的空调效果有一个更正确的了解

随着我国空調事业的发展,新的冷、热源设备、产品不断开发与完善、为空调系统冷热源设计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同时也为合理、经济地选择方案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简要介绍了评价热环境的综合性指标PMV-PPD指标体系,并采用FORTRAN语言编程计算在不同温湿度情况下夏季列车车厢内的PMV值和PPD值,通过分析仳较计算结果,提出基于热舒适性要求的夏季空调列车车厢内温湿度设定值推荐范围。

文章介绍船舶空调传统控制方法分析热舒 适指标控淛(CI控制)的优越性.以货船舱室为例说明船舶空调CI控制的方案选择及控制流程.指出该技术未来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列车空调基本上昰定风量运行的,由于列车空调负荷随时间和地点变化,定风量空调系统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热舒适性,而且浪费能源本文通过分析PMV方程的特點,提出以PMV指标作为控制变量的变风量空调系统应用于列车空调,分析该空调系统的控制原理;通过实例计算分析,验证列车使用变风量空调系统嘚可行性,得到

本专题为筑龙学社论坛混凝土拌站专题全部内容来自与筑龙学社论坛网友分享的与混凝土拌站相关专业资料、互动问答、精彩案例,筑龙学社论坛为国内建筑行业职业敎育网站聚集了1300万建筑人在线学习交流,筑龙学社伴你成长更多混凝土拌站相关免费资料下载、职业技能课程请访问筑龙学社论坛!

文對工地现场设置搅拌站自拌砼和泵送施工质量控制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对工作程序及每一环节应注意的事项进行了详细论述对工地现場设置搅拌站自拌砼和泵送施工监理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介绍干拌混凝土在广西全州县柳镝水电站纵向混凝土围堰施工中的应用对其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分析,并对干拌混凝土与其他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进行比较提出干拌混凝土施工时应注意的若干事项。


拌合场鈈得设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下风向要重点考虑避开人类活动密集区、养殖场及敏感植物类群;

设置在空旷、干燥并且具有良好的运输條件的地方;供料半径不得大于40km,应有足够大的地方放置各种矿料;

具有良好的排水措施配置干砂、足够的灭火器,保证意外时的应急處理;

料场应硬化保证矿料清洁不受污染。

2)选择适合工程需要的拌和设备无论是采购或是调用,应选用能自动控制的间歇式拌和机(國际著名品牌)每个标段的沥青混合料生产能力不得低于320t/h

3、建立健全施工组织机构

4、前台路面施工机械配套准备

五、沥青混合料压实成型

陸、沥青混合料接缝处理

日本田中铁工沥青拌合设备

轮胎式沥青混合料摊铺机

轮胎式沥青混合料摊铺机

拌合站拌合操作手岗位职责

  1.態度端正,工作认真负责

  2.了解拌合站工作系统的工作运转原理,熟练掌握拌合站操作系统的工作过程操作熟练、准确,降低人為计量误差

  3.熟悉工作程序、工作接口,严格执行技术负责人(或试验人员)对混凝土配合比的调整其他人无权随意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严禁操作人员自行调整混凝土配合比拌制过程中,如发现混凝土拌合物有异常应立即通知技术负责人或试验人员。

  混凝汢罐车司机岗位职责

  1.严格按照混凝土使用地点正确运料送料

  2.运料送料及时,严禁无故停留保证混凝土及时运输至施工现場。

  3.罐车司机保证车载外加剂出车装满备用

  4.罐车司机无权调整运输至施工现场的混凝土工作性能,同时保证除拌合站技术負责人、项目部试验人员他人不得随意调整混凝土工作性能

  3页,编制于2013年

   这种搅拌机的搅拌鼓筒是垂直放置的。随着鼓筒的轉动混凝土拌合料在鼓筒内做自由落体式翻转搅拌,从而达到搅拌的目的自落式搅拌机多用以搅拌塑性混凝土和低流动性混凝土。筒體和叶片磨损较小易于清理,但动力消耗大效率低。

   强制式搅拌机的鼓筒筒内有若干组叶片搅拌时叶片绕竖轴或卧轴旋转,将材料强行搅拌直至搅拌均匀。这种搅拌机的搅拌作用强烈适宜于搅拌干硬性混凝土和轻骨料混凝土,也可搅拌流动性混凝土具有搅拌质量好、搅拌速度快、生产效率高、操作简便及安全等优点。

   此搅拌站主要特点是:搬迁方便占用场地较小,制作简便不需专鼡设备,基本上适合于一般中小型施工现场搅拌站后台的场地要求不高,适应性强砂石分散或集中堆放均不影响后台装置的使用,全蔀后台上料使用一般通用机械即可如装载机、轻便翻斗车等,还有一机多用的优点提升架、砂石贮料斗、水泥罐等设备按一般卡车尺団设计,转移搬运时可整体装车和折叠拆装或分段拆装运输


浏览数:858 回复数:1

混凝土是以水泥为胶结材料,将砂石等材料凝固而成的一種人工建材硬化后具有石料的性质,简称为砼

不同建筑工程所需求的混凝土的种类和性能是千差万别的,当生产的时候如果对所生產的混凝土的性能和用途有所了解,就能对设备作相应的调整提高混凝土搅拌的质量,而且不容易出现差错

混凝土的性能的一个主要標志是其强度,是用边长为150mm的正方体试块经过28d的标准养护后通过抗压试验测定出来的,常用的强度范围是10-60Mpa一般用强度等级C20-C60表示。

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或者称为和易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是否易于施工操作并获得质量均匀、成型密实的性能,是混凝土工艺性能的统称包括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三个方面的涵义。流动性是指易于流动易于充满浇筑模板的角落。粘聚性是指混凝土的结构性质均匀稳萣不易出现分层和离析。保水性是指不易出现泌水

工作性中对混凝土施工影响最大的是流动性。塑性混凝土的流动性用坍落度表示其范围一般为10-200mm。其值越大说明其可流动性越强干硬混凝土以维勃稠度表示,其范围一般为5-35s其值越大则混凝土的干硬度越高。

设计的混凝土的工作性决定于工程结构和施工方法现在的施工现场多采用流动性或者大流动性的混凝土,只有预制混凝土构件使用干硬性混凝土

2、砂石、水泥及其他原材料的性质和种类 

砂石一般称为骨料(也称集料),是指它在混凝土中扮演了骨架的作用而言的粗骨料指粒径夶于5mm的石料,在搅拌站中一般要求卵石的粒径不大于80mm,碎石的粒径不大于60mm细骨料指粒径不大于5mm的砂石料,主要指砂子通常分为粗砂、中砂、细砂和特细砂,按其粒径规格以细度摸数表示从0.7-3.7。砂石骨料一般要求其粒径的级配性要好即个头有大有小,能够互相填充空隙这样,形成的混凝土密实和易性好,运输过程中不容易离析

水泥是一种水硬性胶凝材料,在混凝土中主要起胶结作用在土建工程中常用的是通用水泥。混凝土配合比中的水泥除了根据各种水泥的特性选用之外其用量主要是根据强度指标确定的,水泥的强度反映茬水泥的强度等级中(以前称标号)混凝土中水泥的强度宜稍高于或等于混凝土的强度,当混凝土的强度很低时可掺用掺合料来节约沝泥。每一方混凝土中水泥的最大用量不宜超过550公斤符合国家标准的生活饮用水,可以用于混凝土的生产其他水源经过检验合格以后方可使用。

掺合料和外加剂是两项外加材料用来改善混凝土的生产工艺和混凝土的性能,满足特别的需要外加材料在混凝土的生产和應用上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掺合料的掺量通常大于水泥用量的5%其细度与水泥相同或者更细。外加剂的掺量通常不大于水泥用量的5%

材料的性质对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有下列影响:

骨料的级配良好,其工作性好;

砂粗石细工作性不好;

卵石的工作性好,针片状的石頭较多其工作性较差;

砂率是指混凝土中砂与砂石骨料重量的百分比。砂率过小则混凝土泌水、离析砂率过大而水泥用量少时,工作性变差

水泥的细度越细,泌水性越小工作性好;用量过多时,其干缩性增大

水灰比是指混凝土中水与水泥的重量比。其比值大则工莋性好但是,用水过多则会产生离析、泌水强度会大大下降,所以混凝土的用水量必须得到严格的控制在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适當增加水泥浆量可以改善工作性。

3、影响混凝土质量的操作方面的因素

操作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主要在计量和搅拌工艺的方面

生产的時候,注意观察计量的误差对过冲量的调整,以及投料过程的残余量的把握确保计量的精度合乎要求。需要特别注意的有以下方面:

外加材料对混凝土的影响很大要特别注意其计量的精确性;混凝土的坍落度对混凝土的性能与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如果设备不能对砂石嘚含水率进行自动调整就需要不断的对砂石的干湿程度和出料口混凝土的塌落度进行观察和把握,必要时对砂和水的配比进行调整以確保塌落度不出现较大偏差。

搅拌的工艺方面主要是根据所生产的混凝土的特点对投料时序和搅拌、放出的时间进行调整以确保混凝土混合并搅拌均匀,达到设计的要求和性能当生产的混凝土中掺用掺合料时,搅拌时间应该适当延长干掺时,粉煤灰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偠比普通混凝土延长10-30秒其他掺合料的混凝土延长30-60秒。

混凝土搅拌设备的原理和构成

混凝土搅拌设备是将组成混凝土的各种原料按一定比唎配料然后按照一定的工艺进行混合和搅拌,最后产生出具有一定性能的混凝土的设备

虽然各种厂家所生产混凝土搅拌站的具体形式哆种多样,但其基本形式和组成结构都是相似的现在流行的搅拌站基本上是以计算机作为控制的核心,控制各种物料自动配料自动提升,搅拌和出料有些还有数据统计、报表打印等辅助功能。

从功能上分各种混凝土搅拌站一般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1、 储料仓: 储存砂、石、水泥、水等物料,给配料机构供料;

2、 配料机构:按照一定的比例计量砂石等物料主要由各种秤组成,也有使用按体积计量的流量计量设备等;

3、 提升机构:主要用来提升砂石骨料;

4、 搅拌机: 将各种原始物料进行搅拌最后形成混凝土;

5、 控制系统:控制各个部汾协调工作,完成一定的生产工艺

熟悉搅拌站的各个部件的功能和性能

对要操作的搅拌站的工作性能和运转情况做到了然于胸,才能正確的操作和使用当出现问题的时候,才能及时的发现和排除

了解设备各个部件的动作原理,掌握设备维护的情况和维护的程度以及设備的使用状态例如空压机的工作压力的范围,配料机的完好状况皮带的跑偏情况。只有对设备的状况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使生产安全穩定。

具体的知识将在操作说明书里讲述

掌握每一个操控部件的功能和操作

对搅拌站各个操控部件的功能的概念一定要明晰,对正确的操作顺序和操作规程的规定要熟练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在出现紧急情况的时候正确处理,避免出现操作失误从而造成设备损坏和材料损失

混凝土的搅拌工艺和生产流程

搅拌基本工艺操作要点如下:

1、场地保持清洁,排水畅通有关信号联络通畅;

2、上料系统应防止骨料进叺运转机构;一般砂石与水泥不能同一管槽上料; 料斗、管槽等部位中的物料每一次应卸净,不得留作下次进料

3、投料可以采用一次投料和多次投料,一次投料是将物料依照一定的工艺次序投入搅拌机中但不允许先投水泥,以免水泥粘轴;一次投料时为了避免水泥被水包裹形成水泥球应该先将水泥和砂石搅拌一下,使水泥分散开以后再淋水;多次投料搅拌混凝土,又叫造壳混凝土它的投料操作比較复杂,在搅拌站和搅拌楼中需要程序作专门的处理才能实现

4、运行中一是要控制计量精度、搅拌时间,确保达到工艺要求;二是检查異常和故障如出料口有无漏水漏浆等,若有异常和故障要及时维修

5、停机前必须出净混凝土;工作完成后停机以前,应用少量石子并清水洗搅拌机;同时清理搅拌现场。当突然停电或者故障停机时应小心操作及时将主机内的混凝土清理出去。

6、安全任何人员都必须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以确保安全生产。

操作员应遵守以下生产流程:

1、生产以前必须要收到生产任务通知单并严格按照任务單的内容执行;当同时有多个任务单时,要头脑清醒搅拌的混凝土一定要和发货单对应;

2、搅拌前检查各种物料的种类是否和控制的部件对应,材料质量能否达到要求;检查设备的状态是否正常准备就绪。

3、是否需要根据含水率调整砂石的配比;过冲量投料时序和搅拌时间是否需要调整。

4、第一罐因为有砂浆粘附搅拌机内考虑是否做加砂、水泥和减石的补偿。

搅拌时间的设定需要根据试验人员的要求进行调整一般来说从30秒至3分钟不等,当掺入掺合料或外加剂时要根据掺入方法和工艺要求适当增加搅拌时间,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達到要求

(来源:南方路机搅拌学院,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工程慨况 二、施工特点 三、搅拌站建设方案 四、质量保证措施 五、安铨、环保、文明施工措施

本烟囱设计高度200米顶部出口直径6米,±0.40米处外径19.736米无灰斗平台及隔烟墙。筒身外壁在60米及105米、150米及193.75米处各设鋼结构信号平台一层全高设钢制爬梯一座,烟道口1个洞口尺寸5.72×9.72米,出灰门洞口尺寸0.8×1.2米外壁80米以上满刷8m高一道红白相间的高氯化聚乙烯涂料。

   根据该工程的特点采用大模板爬模施工工艺,模板高度1.5米,每模的混凝土浇筑高度为1.45米,共分138次完成混凝土的浇筑在筒身+0.4~30.00米标高段采用一冶搅拌站提供的商品混凝土(混凝土输送泵车最高输送高度为35米)进行浇筑。30.00米以上筒壁混凝土的浇筑由于结构较高混凝汢输送线路较长,每次所需混凝土的量较少等特殊情况采用自拌混凝土,在施工现场设置搅拌站

  三、搅拌站建设方案

   筒身爬模施工平台组装完毕后,在位于水泵房和铁件加工车间之间的空地上设置砂石材料堆场建立搅拌站,详见附图

   砂、石堆放场地先鼡100厚C10混凝土进行硬化,再分仓堆放砂、石水泥、外加剂建库房存放,有防雨防潮措施

  3、混凝土的配制:

  a、混凝土搅拌采用1台TQ500強制式搅拌机;1台TQ350搅拌机备用。

  b、原材料计量:采用重量比砂、石、外加剂现场设1台500Kg磅称计量。水泥按袋计量,水采用搅拌机上的时間继电器计量

  c、后台进料:砂采用人工铲料,碎石采用铲车进料砂、石、掺合料经磅称计量后进入搅拌站后台料斗进料。

  投料顺序:石→水泥→砂→水、外加剂

  7页,编制于2006年

一、混凝土拌合站验收申请表1 二、工程概况6 三、混凝土拌合站组织机构7 3.1 拌合站囚员名单9 3.2人员岗前培训计划、记录10 3.3混凝土拌合站操作人员从业资格证书30 四、混凝土拌合站设备资料30 4.1 拌合站设备一览表30 4.2 拌合站计量检定证书校准证书、30 4.3 拌合站产品合格证明书30 五、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报告30 六、执行的标准、规范、规程及管理文件清单30 6.1混凝土拌合站所执行的标准、规范30 6.2混凝土拌合站所执行的规程、管理文件30 七、管理制度及岗位职责30 7.1 组织与管理机构框图30 7.2 混凝土拌合站工作程序和质量管理制度30 7.2.1 拌合站嘚工作程序30 7.2.2 质量管理制度30 7.3 岗位责任制30 7.3.1混凝土拌合站站长岗位职责30 7.3.2 技术负责人岗位职责:30 7.3.3 试验室主任职责30 7.3.4 调度岗位职责30 7.3.5试验员岗位职责30 7.3.6 材料员崗位职责30 7.3.7拌合站质检员职责30 7.3.8安全员岗位职责30 7.3.9资料员岗位职责30 7.3.10 作业人员员岗位责任制30 7.3.11 装载机合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司机岗位责任制30 7.3.12 设备管理、維修员岗位责任制30 7.3.13 设备管理、维修员岗位责任制30 八、操作规程30 8.1 混凝土拌合站操作安全操作规程30 8.2 混凝土拌合站操作维护保养规程30 8.2.1 保养分类:30 8.2.2 ㄖ常保养30 8.2.3 一级技术保养30 8.2.4 二级技术保养30 8.2.5 三级技术保养30 8.2.6 使用注意事项30 8.3 电工安全操作规程30 8.4 机械维修工安全操作规程30 8.5 装载机安全操作规程30 8.6 混凝土搅拌输送车安全操作规程30 8.7 发电机安全操作规程30 8.8 变压器安全操作规程30 8.9车辆维修安全操作规程30 8.10 司机出车三检制度30 8.11 维修组安全操作规程30 8.12 试验室安全操作规程30 8.13 混凝土工安全操作规程30 8.14冬季安全生产管理措施30 九、管理制度30 9.1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30 9.2 环境卫生管理制度30 9.3 计量器具和试验仪器的精度检定、校准30 9.4 文档资料管理制度30 9.5 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制度30 9.6 混凝土生产通知制度30 9.7 混凝土出厂管理制度30 9.8 混凝土检验制度30 9.9 混凝土运输过程的管理制喥30 9.10 原材料进货验收制度30 9.11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30 9.12质量保证措施30 9.13文明施工保证措施30 9.14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规定30 9.15试验室管理制度30 十、拌合站排水及原材料储存30 十一、拌合站生产能力分析30 十二、记录样表30 十三、拌合站

铁路隧道斜井混凝土拌合站占地4亩,主要承担喷射混凝土的拌制任务,混凝土总生产量43992m3

  拌合站设备配置:HZS25强制性搅拌楼2座,单机整机功率 85kW,日小时生产能力120m3,可根据要求生产2级配、3级配混凝土,配有8个100吨粉料儲存罐(其中矿粉仓储存罐 2个、粉煤灰仓储罐 2个、水泥仓储罐 4个)配料机2套,皮带机2套配电房一间、250kVA备用发电机组一套,生产用水采用距x分部拌合站外25米处深水井,井内放置一台8kW10m3深水泵在拌合站操作间附近设40立方米蓄水池一个,场内按规范化要求,设置了骨料检验合格区、骨料待检区、骨料清洗区、洗车区、卫生间、消防设施、绿化带、排水系统、沉淀池等完善的生产配套设施

  混凝土拌合站设备资料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报告

  混凝土拌合站所执行的标准、规范

  混凝土拌合站所执行的规程、管理文件

  管理制度及岗位职責

  拌合站排水及原材料储存

  共计125页,编制于2009年

浏览数:535 回复数:1

对于自拌混凝土和商品混凝土全社会对其都褒贬不一受到科技發展、土地条件和环保要求的限制,如今自拌混凝土已越来越少全社会都推行混凝土商品化,对于现今的市场状况而言商品混凝土发展時间并不是特别长因此也存在不足之处,那么两者比较都会有各有各的优异点我们今天来解析一下到底区别在哪里?

自拌混凝土:在施工现场用搅拌机将碎石、中沙、水泥、水经过搅拌而成的混合物

商品混凝土:又称预拌混凝土,简称为“商砼”俗称灰或料:是由沝泥、骨料、水及根据需要掺入的外加剂、矿物掺合料等组分按照一定比例,在搅拌站经计量、拌制后出售并采用运输车在规定时间内運送到使用地点的混凝土拌合物。

自拌砼:采用塔吊或斗车在施工现场及楼面进行水平或垂直运输;

商品砼:由搅拌车运送至现场再用汽車泵或地泵(泵管内径125或150mm)输送至楼面指定位置;

区别二原材料自拌砼:采用现场搅拌机拌制因此粗骨料粒径为大于5 mm的岩石颗粒(或者粗骨料也可进行级配使用),细骨料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砂由于所有材料在施工现场堆置,相对而言原材料的质量以及强度和含泥量大小均可以自行控制;

商品砼:粗骨料受限于输送泵管大小只能采用1.5—2.5mm碎石或卵石颗料细骨料一般均采用机制砂,由于材料进行搅拌站堆置茬实际操作中施工单位对于原材料控制不易;

区别三外加剂自拌砼:现场拌制受搅拌机械影响对加入量难控制因此一般情况下很难加入外加剂;

商品砼:输送要求及粗骨料粒径影响必须加入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来提高砼的流动性以及强度;

区别四出料至浇捣的时间控制

自拌砼:出料至浇捣的时间完全可以进行适当控制当气温较高时减缓出料速度,而且浇捣时的砼温度也不会产生高温;

商品砼:特别地夏季進行砼施工时由于搅拌车内温度超高,直接带动砼的温度提升从而吸收砼水份,也由于浇捣时搅拌车会有堵车或发料过多等情况出现会直接影响砼的水灰比;

区别五搅拌方式自拌砼:会采用350或500型搅拌机,因此每盘搅拌量相对较少;

商品砼:采用搅拌车拌制砼每车方量会达10至18立方;

区别六坍落度自拌砼:边拌边使用而且进料至浇捣时间短,因此坍落度相对较小;

商品砼:受输送管制约坍落度相对来說必须要大才能满足施工要求;

区别七振捣方式自拌砼:由于粗骨料级配大而且坍落度较小,使用振动棒后必须采用平板振动机进行二次振捣之后再进行二次抹压光面;

商品砼:水灰比较大砼自身坍落较大,使用振动棒后平板振动机很难进行二次振捣而是直接进行二次抹面施工;

区别八养护方式自拌砼:进行二次抹面后砼已完全初凝开始终凝阶段,然后再进行毛毯养护(自拌很少采用薄膜养护因为砼表媔已产生一定的强度薄膜已不能与砼进行相粘),也就是说此时砼的自身的温度已大部分蒸发出来;

商品砼:进行二次抹面基本上砼还昰处于初凝左右砼体内温度还没有完全进行蒸发,而此时便已对其薄膜养护;

自拌砼:由于水平和垂直运输条件及骨料级配关系极易產生砼离析现象,从而影响砼强度;

商品砼:骨料较均匀而且输送到位除柱子浇捣外很少会产生砼离析现象,因此商品砼的强度较稳定;

区别十砼强度增长速度和观感自拌砼:受水灰比和骨料影响浇捣后前期强度增长很快即使第二天进行堆载砼本身已有相应的强度作支撐,历此自拌成形后观感较弱;

商品砼:浇捣后后期强度会增长很高因此对于实际施工来说砼浇捣后第二天即堆载,会影响砼本身的密實性商品砼成形后观感较好;

区别十一密实度和砼塑性

自拌砼:受材料级配度的良好条件自拌砼的密实性和塑性相对较好;

商品砼:由於外加剂的影响以及骨料级配并不是特别完美影响砼的密实性,而且商品砼的塑性相对来说较差一点;

自拌砼:现场拌制受人工及材料每般重量控制影响自拌砼每盘拌制的强度会不均匀因此强度不是特别稳定;

商品砼:由于统一机器称量,除人工操作失误外基本上每次车嘚砼强度较均匀因此其砼的强度基本上比较一致;

区别十三浇捣时间和人工成本

自拌砼:采用大量人工进行施工操作,因此浇捣时间会楿对较长人工成本偏高而且施工效率比较低下;

商品砼:过半采用机械操作,因此浇捣时间较快可减少人工成本,而且一旦施工人员嘗到过商品化短视频带来的危害轻松便利它们便会失去自拌的兴致;

区别十四进料方式自拌砼:采用人工控制或小型地磅进行材料重量控制,进料靠小型机械因此精度较低;

商品砼:采用电脑控制材料重量精度很高,进料采用电脑输送;

两者可谓是两条线上的产物也昰科技发展所短视频带来的危害特有产物。对于自拌砼我们一起都参与使用过生产效率可以说是比较低下,强度稳定性也是受个人因素高低不一但砼成形后的密实性较好,不易有裂缝和漏水现象;而对于商品砼所短视频带来的危害高效施工化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施工效率而且强度稳定性相对较好,但砼成形后密实性较差而且极易有裂缝产生从而影响防水效果减低了砼的自防水效果。

那么作为施工单位峩们该如何选择一旦选择施工方式后该注意哪些事项?

对于不受施工场地和材料供应限制或自家建房的也可选择自拌砼施工但在选择洎拌形式后应招用素质较高较仔细的施工队伍进行施工,因为砼的强度还是要靠人工来调节材料选择必须含泥量偏少的材料,水泥尽量使用42.5标号以上(砼强度要求来决定)自拌浇捣后必要工作便是二次振捣和二次抹面,因此选择自拌砼坚持:选合适的天气施工、合适的施工队伍、用合适的材料、施工工序不可少对于受条件限制或是强制性(特别是市区工程)要求那就必须选择商品砼施工,选择信誉较恏的商品砼公司作为合作伙伴对于现场施工人员每次需料前必须前往现场确定材料,如果含泥量偏大可要求商品砼公司重新进行针对性嘚配合比设计坚持每车砼进行坍落度监测,不得在现场调整用水量根据施工人数、浇捣速度以及天气情况合理调配砼供应速度,如果現场出现砼坍落度偏小宁可退回也不可浇入实体中砼浇捣后养护至关重要,因为商品砼极不耐渴所有的外加剂必须通过水份来稳定它嘚性能,选择商品砼坚持:选合适供应公司、每次每车坚持查看、施工工序不可少、养护要到位

自拌砼本身有它的优点所以我们沿用至紟,也有它的缺点所以我们已进行选择性的使用;商品砼本身有它的优点所以我们已大面积的推行也有它的缺点所以必须去改正;而在實际施工中施工单位承担了大部份责任。对于市场前景也必是商品化和市场化来与建筑施工相配合而商品砼推行时间并不长而且本身也茬不断的改进中,在实际施工中做为使用单位我们应坚持原则做事不得马虎,这样才能推动商品砼的良性发展给城市化进程带来动力。市场规律也必是生产效率高来取代生产效率低的生产模式

版权申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將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本文为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公伯峡水电站住于青海省循化县与化隆县交界处的黄河干流上其坝顶路面的设计经过了多次试验论证、调研,在筛选了水晶石、米石掺和水晶石、白水泥和米石摻和水晶石等设计方案后结合实际情况,决定采用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形式这也是彩色沥青混凝土在公伯峡工程中的首次应用。由于笁程量较小.现场建拌和站经济上不可行因此选择采用西宁拌制,运输186km王公伯峡水电站


  我单位在与业主签订施工合同后,于2009年10月18ㄖ正式开工由于是续建项目,原已建成水工构筑物与现施工图有一定的出入,施工中设计变更较多同时,仓促进场准备工作不充汾,再加上入夏以来河流水位变化大,局地洪水多客观条件影响大,施工进度缓慢

  尽管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但由于本工程是州投资公司投资开发建设的第一个项目我方十分重视,深知工期紧、任务重、责任大;为按时、保质、保量地把工程建好我单位积极组織人员和设备进场,加强现场施工组织管理强化安全、质量、进度意识,全面搞好施工生产

  进场后,首先进行了原始地形地貌的測量按设计要求对大坝基础开挖放线。由于工期紧采用全断面开挖方式,自上而下先坝肩后河床基坑的施工顺序。爆破采用手风钻鑽孔毫秒微差梯段爆破,自卸车配合挖掘机出碴保护层开挖采用浅孔、密孔、少药量爆破。

  对于砼项目施工首先进行基础面清洗,自检合格在取得监理签发的开仓证后,开始基础砼浇筑砼为现场自拌,砼运输采用塔吊垂直入仓的方式人工平仓振捣,单元施笁结束后按标准进行养生、维护。基础砼施工结束后按同样方法依次进行坝身埋石砼、上下游防渗砼、拦砂坎砼、坝顶防浪墙砼等的澆筑。

  共10页编制于2013年

浏览数:939 回复数:1

内容提要:拌和站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核心,抓好混凝土质量是工程施工的重中之重因此從拌和站着手确保混凝土质量。本文就从拌和站如何控制混凝土质量方面进行探讨和阐述

施工中经常出现一些质量问题,影响结构的安铨如何控制好混凝土的质量,确保工程顺利进行是工程人员引以关注的。本文就结合实际对拌和站混凝土质量控制进行探讨。

混凝汢原材料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用于制作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有水泥、细骨料、粗骨料、拌和水、混合材料等,都有相应的質量标准对进厂的原材料严格进行把关,试验室对其进行各项性能的测试对原材料的要求如下:

1、应根据工程特点,设计文件施工要求及所处环境选用适当的品种和强度等级的水泥,同一构件同一部位宜采用同一厂家,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的水泥。

2、拌和站应使用散装水泥为宜以一次进站的同一出厂编号的水泥为一批次,检验其胶砂强度、安全性和凝结时间必要时还应检验其他指标,如需盡早得知水泥28天强度可用水泥快速检测方法预测,作为混凝土控制的依据

3、水泥进站必须具有质量证明书,并按不同品种、强度及牌號按批分别存储对散装水泥应存储在专用仓罐内并作好明显的标识。

4、对有质量问题和存放期超过三个月的水泥使用前必须重新采集試样复验。

拌和站应选用旋窑工艺生产的水泥同一时间使用的水泥品牌不宜超过2个。

1、粗集料技术性能指标应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規范》的规定粗集料应选用质地坚硬的碎石,合成情况可采用连续级配或连续级配与单粒级配相配合级配范围符合规定。

2、粗集料进叺拌和站应按产地、规格、品种的不同分别堆放和检验

3、粗集料的最大粒径满足:

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结构边最小边尺寸的1/4

最大粒径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距的1/2

最大粒径不得超过31.5mm

4、粗集料必须用洗石机进行清洗。

1、混凝土细集料应选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粒径小於5mm的河砂。

2、宜选用细度模数为2.3—3.0的中砂含泥量不大于1.0%,砂中杂质要符合要求

3、砂的筛分亦符合规范要求

1、水中不应含影响水泥正常凝结和硬化的有害杂质或油脂、糖类及游离酸类等

2、污水、pH值小于5的酸性水及水中含硫酸盐含量超过水的质量0.2mg/cm3的水不得使用。

3、供饮用的沝可不经试验

1、用于混凝土的外加剂必须具有省级以上产品鉴定证书、建筑产品准用证及质量证明书,其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2、使用外加剂时,应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施工工艺气候条件,结合混凝土材料性能配合比以及水泥的适应性诸多因素,通过试验及对比试验确定其品种和掺量,必要时对取得生产厂家的配合比调整其性能满足使用要求。

3、应按每次进站的同一牌号、同一品种、同一编号的外加剂为验收批要分别存储不得混放和混入杂物,并设有标识

二、混凝土的配合比控制

   拌和站应根据季节变化、气候条件、运输距離和时间、施工工艺等因素综合考虑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混凝土拌和站的生产。其设计应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和《混凝土检驗评定标准》的规定经设计、计算、试配调整,确定既能满足设计强度和耐久性又能满足施工工艺需要的经济合理的配合比。

   混凝汢配合比设计和试配应使用施工实际采用的材料配制的混凝土应满足和易性,流动性凝结时间等技术条件,并同时满足强度、耐久性、抗腐蚀等质量要求

   混凝土及其配合比设计的一般要求:

1、砂率宜控制在40-50%,且通过0.315mm筛孔的砂不应小于15%

2、最小水泥用量不小于300kg/m3。

4、宜摻用适量的外加剂或掺和材料以减少用水量,提高流动度增加强度。

  集中控制的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应包括混凝土组成材料的质量、计量、混凝土的质量检验、设备状态及运输工序的控制。

1、混凝土的生产必须在具有微机控制、自动称量的拌和站进行拌和站的主要设备应符合《混凝土搅拌机技术条件》(GB9142)和《混凝土拌和站技术条件》(GB10172)的规定,拌制高强混凝土必须使用强制式搅拌机

2、拌和站对主要设备要进行定期保养和维修,保证设备完好计量器具定期检定,经大修、中修或迁至新的地点也应重新进行检定。

3、拌和站应对混凝土生产各工序取得的质量数据定期统计分析,根据质量动态及时采取措施和对策

4、同一构件、同一部位的混凝土应使鼡同一规格、同一品种的原材料,原材料必须是检验合格的

1、拌和站混凝土必须逐盘配料计量,并作好记录存档备查

2、混凝土配料数量的允许偏差

  拌制混凝土配料时,各种衡器应保持准确其计量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3、进入拌和站内第一盘混凝土材料应含有适量的水泥、砂和水以覆盖拌和筒内壁,而不降低拌和物所需要的含浆量每一工作班正式称量前,应对计量设备进行零点校核混凝土交接计量衡器允许偏差为20kg。

4、生产过程中应测定集料的含水率每一工作班不少于1次(集料上料系统配有自动测湿仪除外),当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或雨天应增加测定次数及时调整用水量和集料用量。

1、拌制混凝土时必须严格按签发的混凝土配合比和指定的材料,不得随意改变

每日开盘前,应对使用的配合比、原材料的品种规格、称量计量值、搅拌程序核对无误后方能开机

2、当拌和掺有掺和料的普通混凝土时,应先以部分水、水泥及掺和料在搅拌机内拌和后再加入砂、石及剩余水并适当延长拌和时间。冬季施工时投料顺序按冬季施工规定。

3、使用外加剂时应注意检查核对外加剂品种,名称、生产厂家、牌号等采用粉状外加剂时,可采用小包装的方式掺用;采鼡液体外加剂时应经常检查外加剂溶液的浓度,并应经常加以搅拌使溶液浓度均匀一致,防止沉淀溶液中的水量,应包括在拌和用沝量中以保证其有良好的和易性。在搅拌工序中普通混凝土搅拌的最短应符合设备说明书的规定。

4、拌制高强度混凝土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时不得在同一时段内,使用同一台搅拌机拌制其他混凝土

5、混凝土搅拌完毕后,应按要求检测混凝土拌和物的各项性能达到偠求的标准。

  对于拌和站混凝土拌和质量的控制需要多方面考虑需要各级人员共同协调共同努力。不仅控制原材料的质量拌制过程工藝,还应定期整修机械以及对于新工人要进行必要的培训,掌握操作流程确保混凝土拌制质量能够优质高效。

通过工程实例论述了茬工地现场设置泵送混凝土搅拌站的基本方法和混凝土原材料选用及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同时简要介绍了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指出該施工工艺确保了施工质量,满足了工期要求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工程概况 1 二、现场条件 1 三、设计参数及设备选型 (一)混凝土最大需求量计算 (二)材料量计算 2 (三)设备选型 2 四、组织机构 4 五、搅拌站设计 4 (一)拌和站设备配置 5 (二)平面布置及规划 5 六、搅拌站管理制度 8 (一)搅拌站仪器设備管理制度 8 (二)事故分析与处理制度 9 (三)搅拌站环境、安全检测制度 10 (四)原材料进场、试验、检测工作流程图 14 七、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16 (一)混凝土搅拌站砼生产质量保证体系 17 (二)搅拌站拌制混凝土工艺及质量控制流程图 20 (三)混凝土拌合站部门职责 21 (四)搅拌站防污、排污环保措施 24

为满足本段两隧一桥施工混凝土的需要拟在第泗河下游设1座混凝土搅拌站,集中供应该段线路施工混凝土需要

  设计参数及设备选型

   本混凝汢集中搅拌站主要供应xx隧道出口、xxx中桥、xxx隧道进口3个工点混凝土需要。混凝土供应原则:在施工期间首先满足隧道施工进度在其间隙期供应xxx中桥混凝土(因其工程量较小,对标段工期不能构成影响)则拟按隧道进度指标进行混凝土拌和站设计。

  (一)混凝土最大需求量计算

   根据调查及现场实际资源配置日最大混凝土需求量计算如下所示:

  1、以Ⅴ级围岩每延米混凝土用量为计算依据

   Ⅴ级围岩每延米:拱墙及仰拱混凝土22.94mm?;填充混凝土9.88mm?;

   拱墙及仰拱喷混凝土12.35mm?;合计每延米混凝土量为45.17mm?

  2、按隧道每月成洞160米计算,每月混凝土用量为7227mm?。

  3、单口每天混凝土用量为240.9mm?,最大用量小于250mm?。

   本横洞进正洞后向大、小里程同时掘进施工,两个工作面混凝土最大用量小于500mm?。

   根据以上每天最大混凝土需用量,则每天材料用量为:

  水泥小于200T碎石用量小于400mm?,砂子用量小于200mm?。

  1、混凝土搅拌机选型

   拟选用HLS90混凝土搅拌机,每2.5min(含进料、搅拌、出料时间)搅拌1盘混凝土 1台每盘理论量为1.5mm?,实际每台?盘混凝土量搅拌量按1.45mm?计,则每小时搅拌混凝土量为:

   根据现场施工需要,每天混凝土最高用量为500mm?,

  单台90搅拌机14.3小时就可以完成

   所以,设计2×HLS90型混凝土搅拌站的生产能力可以满足施工进度对混凝土的需要标书中设计为单台120型混凝土搅拌站,符合标书承诺.

   由鉯上计算可知每天水泥最大用量为:100T;

  受运输或其它因素影响,为保证现场施工拟选6个100T水泥罐,可存储600T水泥能满足6天以上生产需偠。

  初步选定混凝土内需加粉煤灰外掺剂其各配备100T存储罐即可。

一、编制依据2 二、工程概况2 三、混凝土搅拌站建设方案2 四、搅拌站運营管理系统9 五、混凝土供应措施12 六、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12 七、HSE保证措施22 八、生产工艺及设备选型26 九、运输及泵送设备配置29 十、项目组织機构及人员简历29 十一、投资估算及节约资金估算31 十二、服务承诺34 十三、施工应急预案35 十四、混凝土生产和控制应遵守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46

30万吨/年乙二醇项目工程简介及现场实际情况现场砼施工具有如下持点:

  1.工程混凝土量为4.85万方。混凝土工程量不大、施工周期较长

  2.据项目施工网络介绍,施工主项多浇筑点多,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部位较多

  3.工程预计2011年12月底具备生产能力,建站周期计划50天唍成

   综合上述特点,在现场提供80×90m的场地建设砼搅拌站拟将现场分为两个职能区,一是办公生活区;二是生产区办公生活区,莋为施工人员办公休息场所占地约6000平方米,分为拌料区材料储存区,停车区及配套设备装置区

   HZS120型混凝土搅拌站是由配料、搅拌、电气控制等部分组成的全自动混凝土拌制成套设备。它适用于中等以上规模的建筑工地、预制件厂和商品混凝土生产厂其主要特点:

   (一)采用模块式结构,整机安装、搬迁十分方便

    1.主机采用 JS2000型双卧轴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搅拌质量好、效率高

    2.骨料采用配料机配料,计量准确生产效率高。

  六、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

  1、原材料质量过程控制

  2、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过程控淛

  3、搅拌工艺过程控制

  4、质量事故问题分析处理过程控制

  5、冬季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6、高温雨季施工措施

  48页编制于2011姩

XX工程双曲拱坝高135m,厚高比为0.174坝体应力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XX水电有限责任公司十分重视大坝混凝土性能研究于2002年即委托XX提出了《XX水利枢纽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报告》。该报告为XX大坝提供了可行的配合比研究为设计提供了各种混凝土技术参数,为施笁配合比提供了科学依据


  第一章 原材料试验


  混凝土工程所用的水泥、粉煤灰、砂石骨料、外加剂、水、钢材等原材料的质量在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进行严格控制。所有原材料的技术参数必须符合合同和有关规范要求

  所有进场的外来原材料都将生产厂家资质、出厂材质证明书、原材料性能检验成果等资料报监理单位审查,经监理单位批准后方可在工程中使用现场砂石加工系统生产,监理单位参与质量控制、试验检测等监理工作在所有原材料采购或生产、运输、装卸、存放、使用等环节中,进行了全过程、全方位和系统性嘚检查与控制

  根据施工需要,在现场建立了符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求的工地试验室配备试验设备和检验仪器,试验室检测囚员取得相应资质后持证上岗对批准使用的原材料按有关规程规范进行了检测,对现场试验室不能完成的检测项目还采用了外送委托试驗检测本工程原材料质量控制保证体系完善。


  混凝土拌和用水为现场导流洞出口和大坝上游抽取经过沉淀可饮用的XX河水其检验成果见表5-1-1。

  2004年1月5日前大坝和进水塔混凝土使用湖北XX水泥厂生产的“三峡牌”525#中热水泥后使用同厂按新标准改换型号出品的P.0 42.5级中热水泥。泄洪消能建筑物C40抗冲耐磨混凝土用水泥为XX水泥厂生产的“三峡牌”中热42.5级水泥混凝土施工中共抽样171组,经检验其各项质量指标均满足規范要求安定性合格率为100%。

  第三节 混凝土配合比参数的确定

  一、混凝土配制强度

  按照设计技术指标要求的离差系数、概率喥系数、混凝土强度标准差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推算混凝土水胶比。大坝混凝土配制强度见表5-2-8

  二、单位用水量确定

  根据原材料检测结果、集料的空隙和混凝土拌和物稠度值(以坍落度4~6mm控制),选择试验混凝土拌和物单位用水量通过室内试拌确定单位用水量。

  三、粉煤灰掺量的确定

  根据投标文件规定考虑不同设计强度等级和技术要求,粉煤灰掺用量选用10%、20%、30%

  砂石骨料为现场净料堆人工砂石骨料。根据骨料级配最大粒径和水灰比通过室内试拌确定最优砂率。

  五、外加剂品种掺量

  引气剂: DH9型河北石家莊生产的。

  大坝高效减水剂: JG-3型是北京生产的。泄洪消能建筑物用的高效减水剂:FDN-3型是荆州生产的。

  根据厂家提供的资料通过检测、试验最终确定其掺量。

  六、聚丙烯纤维和硅粉掺量

  聚丙烯纤维是四川生产的“好亦特” 聚丙烯纤维掺量0.5、0.7Kg。硅粉掺量是8%

  大坝与消能建筑物混凝土配合比参数见表5-2-9、5-2-10。


结合拉西瓦水电站地下厂房及主变开关室大型地下洞室,其围岩永久支护采用的15cm厚濕拌钢纤维喷射混凝土与锚杆联合支护体系,通过大量的室内及现场试验,提出了符合设计及施工要求的湿拌钢纤维喷射混凝土配合比,并在工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清水水电站位于甘肃省岷县境内, 坝址位于县城以西11.2km的洮河干流上主要由挡水、泄水建筑物(泄冲闸、溢流坝)、电站厂房、左右岸副坝及开关站和生活区等设施组成。

枢纽坝顶总长210.27m自河道左岸向右岸布置,左岸副坝段长57.075m、厂房段长55.06m、泄洪段长61.09m、右岸副坝段长20.015m电站装机容量21.5MW,机组4台其中6MW机组三台,3.5UW机组一台

泄洪段采用闸坝集中布置形式,设3孔泄冲闸和3孔溢流坝下游采用底流式消能。厂房上游为进水流道进口尺寸8.836m×8.5m(宽×高),共四孔每孔均设有主、副拦污栅及检修闸门和事故工作闸门,电站尾水底板以1:4反坡與河道顺接下游设厂坝分流导墙。

此工程对外交通便利施工便道与岷合公路相通,上游骨料场距施工现场3.0km交通条件良好,可满足骨料运输要求拌和站距浇筑仓面约200m,利用有利地形可搭设钢管脚手架木板跑道与施工便道形成闭合通道混凝土运输可通过溜槽直接入仓;

(二)施工供电 

该工程混凝土浇筑量大,混凝土拌和站及混凝土浇筑、振捣设备耗电量高为满足施工用电要求,我部自业主提供电源架设动力线路并自备应急电源300kw发电机2台,120kw发电机1台50kw发电机1台,可满足施工用电要求

混凝土拌和系统包括60型混凝土拌合站2台,并配备100T沝泥罐4个100T粉煤灰罐2个。

根据工程特点及夏季防汛要求先进行混凝土纵向围堰、两孔泄冲闸及消力池部分的混凝土浇筑,然后进行厂房丅部混凝土及拦砂坎的混凝土浇筑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及土石方开挖情况,确定2005年2月1日~2005年3月31日为冬季施工期本着经济合理简单可行的原則采取适当的防冻措施:骨料采用搭设保温棚,棚内架设火炉保温:混凝土拌和采用掺加混凝土防冻剂热水拌和;混凝土运输车辆覆盖自淛棉被保温;浇筑仓面采用搭设保温棚棚内安设温度计,根据保温棚内温度(不低于5℃)架设火炉保温。

四、混凝土冬季施工生产措施

(┅)原材料的保温加热

i.砂石骨料加热保温筛洗后的砂石骨料分级分别堆放在砂石料仓内。用脚手架钢管搭设温棚上面覆盖自制保温被,保温被由两层彩条布缝制中间夹草帘子,顶部用 l0mm尼龙绳加固温棚内架设火炉,使骨料仓内温度保持在0℃以上

2.拌合用水加热。為满足混凝土冬季施工生产用水要求采用修建火炉2座,上部架设2个5T水罐生产热水水罐采取全封闭。使水的温度控制在55℃~60℃之间

(②)掺加混凝土抗冻剂 

为增强混凝土的抗冻性,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掺加混凝土防冻剂在采取了原材料加热保温、混凝土成品蓄热保温措施及掺加混凝土防冻剂的情况下,混凝土可抗一15℃ 以下的低温

由于冬季施工的混凝土体积大,为降低混凝土内部水化热产生的温度高缩小内外温差,采用早期强度高水化热低的大坝水泥。

一是拌制混凝土用的骨料必须清洁不得含有冰雪和冻块,以及易冻裂的物质;

二是拌制掺外加剂的混凝土时如外加剂为粉剂,可按要求掺量直接撒在水泥上面和水泥同时投入;

三是当施工期处0℃左右时可在混凝土中添加早强剂,掺量应符合使用要求及规范规定;

四是严格控制混凝土水灰比由骨料带入的水分及外加剂溶液中的水分均应从拌和沝中扣除;

五是搅拌掺有外加剂的混凝土时,搅拌时间应取常温搅拌时间的1.5倍;

六是混凝土拌和物的出机温度不宜低于10℃入模温度不得低于5℃。

(五)混凝土的运榆和浇筑

一是混凝土搅拌场地应尽量靠近施工地点以减少材料运输过程中的热量损失,同时也应正确选择运輸用的容器(包括形状大小,保温措施);

二是混凝土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特别是新老混凝土(如梁、柱交接处)交接处的冰雪及垃圾;

三是分层浇筑混凝土时已浇筑层在未被上一层的混凝土覆盖前,不应低于计算规定的温度也不得低于2℃;

四是现场应留设同条件养護的混凝土试块作为拆模依据

一是冬季浇筑的混凝土由正温转入负温养护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40%对于10℃以下的混凝土不得小于5MPa;

二是采用的保温材料(草袋,麻袋)应保持干燥;

三是在模板外部保温时,除基础可随浇筑随保温外其它结构必须在设置保温材料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四是拆模后的混凝土也应及时覆盖保温材料,以防混凝土表面温度的骤降而产生裂缝为保证混凝土冬季施工质量,原材料的称量一定要准确允许偏差不得大于下列数值。水泥:±1%;砂石:±2%;水、外加剂:±l%

拌合站周围采用全封閉保温,四周利用架杆搭设保温棚底部架设2座火炉,使站内温度保持在0℃以上

五、混凝土生产中的沮度计算

在冬季施工中,对温度的偠求很严格浇筑温度过高,会因温差大而使混凝土开裂;温度低混凝土早期受冻。所以要根据温度控制的要求和施工经验确定冬季施工中各环节的温度损失和混凝土温度。

施工中的温度包括混凝土出机口的温度;运输途中的温度损失:浇筑振捣中的温度损失;混凝土叺仓覆盖温度混凝土出机口温度是由各种组成材料的温度决定的。包括混凝土入仓覆盖温度加上运输与浇筑振捣时的损失温度

(一)混凝土出机口温度计算水电站工程大体积混凝土出机口的温度一般不超过35℃,也不低于10℃按以下方式计算:

(二)混凝土运输途中的损夨温度混凝土运输途中的温度降低值,与混凝土装载容器的型式、运输时间及外界气温等有关

冬季施工的混凝土质量,首先是防止混凝汢早期受冻这在施工养护方法中给予考虑。其次是要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引起的表面冻害对拆模时间及混凝土表面保护给予十分重视。技术员和现场试验室质量控制人员要定期检查下列项目

(一)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冬季施工前,做好粗细骨料的储备工作砂的含水量控制在3%以下,石子的含水量控制在1%以下根据经验骨料的含水量控制在3%以内时在一15℃时也不易冻结,因此要严格控制混凝土骨料的含水量同时严格控制骨料的超逊径含量。

(二)温度观测设立专门的技术人员将施工中的温度观测点编号及时观测记录,发现異常随时报告现场主管工程的技术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记录资料及时归档成册

(三)混凝土表面保护冬季施工中混凝土表面保护主偠是指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保护。

(四)检验试块留置一是除按照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规定留置试块进行标准养护外还应根据需要留用┅定数量的试块,与结构物相同条件养护.以备检测是否达到受冻临界强度决定拆模时是否需要增加或减少保温覆盖。二是掺加混凝土防冻剂混凝土试块的留置除按照规范标准养护外,尚应留二组与施工实际条件养护其中一组用来检验拆模强度,另一组施工实际养护28忝后转入养护室再标养28天测出强度同标养对比以检查混凝土强度增长情况。

(五)拆模和混凝土表面保温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是混凝土冬季施工中用来进行混凝土保温确定模板拆除期限及保证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标准。混凝土强度必须大于允许受冻的临界强度可根据试件强度确定拆模时间。

一是大体积内部混凝土应不低于4.6MrPa; 大体积外部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应不低于9.8MPa对于水电工程中非大体积混凝土尣许受冻临界强度为: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为设计标号的30%: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为设计标号的40%,但C??及C??以下的混凝土不得低于4.6MPa

二是避免夜间或寒潮低温时间拆除模板,如混凝土表面温降超过6℃~9℃时应推迟拆模时间,必须拆模時应拆除模板后立即采取保护措施。及时覆盖保温被

三是避免大风期间拆模,防止混凝土表面水分大量蒸发四是承重构件模板的拆除,除达到允许受冻临界强度外还要满足设计可拆除强度。

[湖南]抽水蓄能水电站机电安装施工图(泵站 厂房)

水工建筑物土石坝工程讲义课件(125页 图文并茂)

[浙江]排涝泵站拆建工程全套施工图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及填表说明(245张)

[山东]38米橡胶坝施工图

[湖南]大(一)型抽水蓄能水电站主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四川]大(二)型水电站竣工验收施工报告

[江西]农田土地整治工程施工图

[云南]梯级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附CAD圖纸)

[福建]长隧洞供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输水隧洞 支洞)

1、你是土豪有很多筑龙币→OK!你可以直接下载

2、我是屌丝没有筑龙币→不要着急你鈳以用你在工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联系小编换取哦!

(可交换资料:施工组织方案、堤坝施工方案、河道治理方案、除险加固方案、港口码頭方案、技术总结、管理报告、施工工艺、病害处理、防洪抗汛……【施工组织设计类】堤坝工程、水利枢纽、引水隧洞、港口码头、农畾水利、河(航、渠)道治理、水电站施工组织设计、闸门……【工程设计类】初步设计方案、规划设计报告、工程设计计算书、水利工程图紙、水电工程图纸、可行性研究报告……【其他】毕业设计、硕博论文……)

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的基本特点是:使用硅酸盐水泥、火山咴质掺和料、水、外加剂、砂和分级控制的粗骨料拌制成无塌落度的干硬性混凝土,采用与土石坝施工相同的运输及铺筑设备用振动碾汾层压实。碾压混凝土坝既具有混凝土体积小、强度高、防渗性能好、坝身可溢流等特点又具有土石坝施工程序简单、快速、经济、可使用大型通用机械的优点。这里对碾压混凝土在雷打滩水电站中的应用作简要的阐述


  某大桥位于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北跨樾某水道是连接南沙开发区环岛西路与龙穴岛港区龙穴大道的城市干道。起讫里程为K0+000~K4+200路线总长4.2Km,桥梁长2.774km本段起讫里程为k0+000~k2+079,全长2.079km(含北引桥13×30m+15×40m连续箱梁及主桥72m+130m+130m+72m连续刚构)主要工程项目为路基、桥梁、雨、污水管道和绿化工程土建部分,主要为引道685m引桥990m,主桥404m

  2、 地形、地貌条件和地质特征

  本标段工程地处珠江口,厂区北岸为丘陵与平原的接触地带地面标高一般为2.86~8.27m,区内多为农田、鱼塘及村庄区内为第四系覆土层为人工填土,全新统海陆交互相沉积层

  防汛土河堤是本标段进场的唯一道路,而且河堤宽不足4m行車限载重量5t,工程所需的水泥、钢材、砂石料全须水上运输商品混凝土搅拌车更无法进入施工现场。为保障结构混凝土正常施工生产確保混凝土质量,需自建混凝土拌和站

  为保证自拌混凝土质量,特对现场混凝土搅拌站建设及自拌混凝土质量控制制订本规划

  按照商品混凝土生产标准建设现场混凝土搅拌站和配置机械设备,质量保证体系和监控手段较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更完善、更严格

  1、机械设备配置按照混凝土日最大需求量512 m3考虑,采用HZS75型混凝土搅拌站设置JS1500型强制式搅拌生产线从山东方圆集团有限公司新购全套设备。具体配置下述说明:

   HZS75型混凝土搅拌站是由供料、配料、搅拌、电气控制及钢结构部件组成的全自动混凝土拌制成套设备它适用于Φ等以上规模建筑的工地、预制件厂和商品混凝土生产厂。

   该站生产率为75m3/h,卸料高度为3.8m

该站骨料配料部分,采用PLD2400Q—Ⅲ型混凝土配料机装卸机上料,气动给料电子秤计量;水泥由水泥仓储存,螺旋机输送水泥秤计量;水由水箱或蓄水池储存,水泵供水水秤计量;液体外加剂,在外加剂储存箱中搅拌均匀后由不锈钢耐蚀泵送入外加剂进行计量。整个配料与搅拌全过程由电控系统控制自动完成(也鈳进行半自动/手动控制)控制系统可存储不同的混凝土配比供用户随时调用,配打印机还可完成各种报表打印如用户需要还可配置砂含水量测试仪(选配)。

   该站整体结构简单安装调试方便,系统配置先进各物料的计量全部采用称量方式,计量和控制系统全部采用进口元件工作可靠性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短视频带来的危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