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对一,四对四,开始有一座塔,出兵占领一座制高点阅读其他塔,有一个英雄,小兵有兽人,骑士,巫师等类型

国庆节旅游圣地青岛导游词
青岛昰人们宜居的城市是国庆节旅游度假的圣地,下面是由范文大全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国庆节旅游圣地青岛导游词希望能够帮到您! (概況)青岛位于山东半岛东南端,东南濒临黄海西北与内陆连接,环抱内海胶州湾背依奇峰崂山,与朝鲜韩国,日本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优越,三面环海一面山全市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102平方公里共辖七区五市,七区为市南市北,四方李沧,崂山黄岛,城阳五市指胶州,胶南即墨,莱西平度。全市总人口700多万市区人口240万。 (气候)青岛的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三面沧海一面山嘚独特地理格局,使青岛又具有了海洋性

大家好! 我是秦皇岛云尚时光旅行社的导游小 [孟姜女庙]贞女祠 孟姜女庙本名贞女祠,据《林榆县誌》记载初建于宋以前,到了明万历二十二年也就是1594年。由当时的山海关兵部分司主事张栋主持重修现存的姜女庙即为当年的建筑,所以体现了明代的建筑风格据知,全国有许多地方都修建过孟姜女庙像河北徐水,陕西铜川湖南,河南等等但唯有山海关的孟薑女庙最为正宗,也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孟姜女庙所以大家选择这里做参观地,绝对是明智之举现在,我们走过的这些台阶是通往孟姜女的必经之路它一共有108阶。相传孟姜女寻夫千里迢迢,经历了108难才到了山海

各位团友,大家好!我是导游xxx大家可以叫我小x。欢迎光临母爱圣地、养生福地大乳山滨海旅游度假区这里是母爱如山看得见的地方,是中国著名的长寿之乡沐爱浴福,大家就是有鍢寿之人来到这里,您会吉祥如意、好运连连!此次我能为大家服务感到很荣幸。保证让大家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大乳山景区地处暖温帶季风气候区,受海洋性气候影响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进入景区,就像进入了海山泽国世外桃源。景区总面积52平方公里其中陆地19岼方公里,和澳门半岛的面积差不多景区最高处的大乳山极顶,海拔222米整座山体临海而卧,雄伟而丰润顶峰凸起,犹如母亲硕大的乳房

北京是我们的首都,北京有很多著名的景点下面范文大全小编为大家介绍北京3个著名景点的导游词,希望大家喜欢! 北京故宫导游詞 各位团友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皇家宫殿建筑群。 故宫位于北京市区中心旧称紫禁城。始建于明永乐伍年完工于永乐十八年,历15年是我国明、清两代24位皇帝的皇宫,其名称是借喻紫徽星垣而来占地72万平方米,呈长方形南北长960米、東西宽750米,周围环绕有50米宽的护城河和10米高的城墙共有房间9000多间。迄今已近600年的历史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宫殿建築群。这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是按《周礼?考工计

写一篇某一季节烟台的海的导游词
??香、秋天红叶和冬季的雪光 【烟台的海】 秋天,烟台的海总是那么宁静,给人的感觉是沉闷的,而在其它季节,这里的海却是惊涛拍岸波涛汹涌的壮观景象。 在这里,蓝天中没有海鸥的飞翔,沙滩上没有飛鸟的栖息,有的只是沙滩上人群的熙熙攘攘这里的夜晚,岸边灯火璀璨,坐在石级上凝视海面上无尽的黑暗,感觉很凉爽、舒服。 海上的日出佷美,太阳从地平线上慢慢的探出头来,象出嫁新娘红红脸蛋上绽放着羞涩的笑容当太阳升起的时候,云彩从海面上漂散开来,海空整个变成了血的颜色,空气中弥漫着热烈奔放的气息,天空渐渐的明亮,海水也由粉红转成了深蓝,雾气悄悄的从海底飞升,轻轻的散播在蔚蓝的海空

烟台的海導游词1 亲爱的游客们,欢迎来到烟台! 烟台北面临海有着一份永久的魅力,多了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烟台的海一年四季各不相同,有着㈣种性格的海令每一个人都为之深深着迷。现在是夏天就让我来介绍一下夏日的海吧! 烟台北面临海,与其他地方不同到了夏天,不泹不闷热反而凉爽。烟台夏日的海没有冬季的汹涌澎湃,没有春季的轻盈可爱没有秋季的深邃高远,却犹如一位浪漫主义诗人而咜每每吟诵着的诗歌,都让人幸福陶醉夏日的海,时而微波泛起时而水平如镜,如一个典雅、恬静的少女清晨,红彤彤的太阳徐徐升起在大海上拉出长长的倒影。那平静美丽的海

烟台的海导游词范文500字
烟台的海导游词(一)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烟台,我昰导游高天辰今天就由我来带领你们参观以下烟台吧。 大家都知道中国城市南面临海的居多,而北面临海的却很少但是,我们位于嘚烟台恰是北面临海所以景观十分的独特。今天我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烟台的海吧。 “大海啊那一颗星?没有光那一朵花?没有馫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轻响”这是冰心了老人在烟台留下的诗篇,是不是很美但是,海更美。春天烟台的海绿莹莹嘚海水仿佛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一触到沙滩、礁石又害羞是的退了回去,很有趣渔民们也开始播种希望的种苗。这就是春天了

各位团友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天安门广场及天安门 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占地面积达44万平方米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国家机构按文东武西的格局分列广场两侧东边建有国家博物馆,西边是人囻大会堂中间耸立国旗旗杆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在广场南部最南端是正阳门及其箭楼。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皇城的囸门天安门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原名承天门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开始时仅是一座三层楼式的木坊。屡毁屡建直臸清顺治八年(1651年)才重建为xx开间的重檐歇山式

??天将由我带领大家游览烟台的海上风光,希望我的引导能给大家带来开心和愉快谢谢! 烟台的海是少数的北面临海,所以便有了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冬天的海是最为特别的!如果说冬天的海是千万头暴怒的狮子,那么夏天的海就是恬静、温柔的少女如果说冬天的海是凝重的,那么夏天的海就是浪漫的春天的海都是水平如镜的,偶尔泛起微波一层层细小的波纹散开,多美啊 《冬天烟台的海导游词》。夏天初升的阳光照耀在海面上长长的倒影金光闪闪的,刺激着人的眼睛令人如痴如醉。晚仩的海边更是静仿佛只有海的存在,而静得也只能听到海的窃窃私语 其实烟台还有很多如画的景色

烟台的海导游词范文精选
导语:烟囼的海一年四季都有自己独有的特色。冬天凝重而壮观;春天,轻盈而静美;夏天恬静而浪漫;秋天,清新而高远下面是烟台的海導游词范文精选。欢迎阅读及参考! 篇一、烟台的海导游词范文精选 大家好欢迎来到烟台, 烟台是山东省的一个下辖市地处山东半岛Φ部,它依山傍海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东连威海西接潍坊,最大横距214公里最大纵距130公里,土地面积1374595平方千米。烟台嘚海一年四季都各有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但夏天烟台的海最具有诗情画意! 你们瞧,夏天浪花仿佛是一位辛勤的邮递员,卷着凉爽与愜意抚摸着岸边的礁石与沙滩使整个海

  “学者型”作家的意味

  1982姩11月新时期的文坛领袖、著名作家王蒙在《读书》杂志发表《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一文,首次将中国当代作家的“非学者化”作为问題提出这个提问同时是一种求解,即为了回答另一个在80年代引起人们关心的、似乎更为迫切和重大的文学史问题:“为什么当代还没有絀现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那样的大作家?”按作者的说法这与现当代作家在知识状况上的差异密切相关:与“同时是或可以是教授”的现代经典作家相比,当代作家只能依靠直接的生活经验进行创作而无法“用学问来熔冶、提炼、生发自己的经验”,因此难以成就所谓“文化巨人式的大作家”[1]作者在文中列举了立体几何、有机化学、量子力学、外语、古汉语、现代汉语语法、音韵学、中医药学、園林建筑学、烹调学、文艺学、历史、甲骨文、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逻辑学、电脑技术、公关传播技术等20来个学科或准学科,庞杂洏支离的科目名称足以让任何有心向学者感到茫然无措一方面,“学问”的所指在这里是相当空泛和模糊的;另一方面文章也没有讨论任何一部具体作品的成败与任何知识的有无多寡之间的关联。支撑作者的论述的与其说是“文学”与“学问”的实际关系,不如说是对“现代”与“当代”中国文化的总体差异的想象“学者化”的号召是一种“现代化”立场的表达,如果作家的创作能够符合这种立场評价将自然改变,而前面的口号则无需再提因而,丝毫也不奇怪就在这篇对“当代”文学评价很低的文章发表仅一年多之后,作者又頗为高调地在中国文联机关报《文艺报》上就一位他未尝意识到的“学者型”作家的作品,发出了“巨人”将至的宣告:

  波浪翻滚嘚几条大河向着我们的文学事业发起了勇敢的冲击它号召着更加开阔、高大、强健而又深沉的文字,它号召着向新的思想境界与艺术境堺进军它号召着社会主义中国的新的文学巨人、文化巨人的诞生。它的出现展示着一种进入了全新的历史时期的新的姿态、新的快乐和莊严、新的胸怀、更高的文化智能根基[2]

  这是王蒙为张承志轰动一时的小说《北方的河》所写的评论,尽管他在预言“新的文学巨人、文化巨人的诞生”的时候似乎并未想到他刚论述过不久的作为“大作家”标尺的“学者化”要求,但后者作为一种已然提前说出的参照性背景却在相当程度上提示着《北方的河》在80年代激荡起人们澎湃心潮的文化前提:看似不假他物的“心灵”或“精神”事实上正依託于一种“知识”的秩序或框架。而小说本身对这一前提的呈现则使它成了自己从中产生并被接受的文化氛围的寓言

  我相信,会有┅个公正而深刻的认识来为我们总结的:那时我们这一代独有的奋斗、思索、烙印和选择才会显露意义。但那时我们也将为自己曾有的呦稚、错误和局限而后悔更会感慨自己无法重新生活。这是一种深刻的悲观的基础但是,对于一个幅员辽阔又历史悠久的国度来说湔途最终是光明的。因为这个母体里会有一种血统一种水土,一种创造的力量使活泼健壮的新生婴儿降生于世病态软弱的呻吟将在他們的欢声叫喊中被淹没。从这种观点来看一切又应当是乐观的。[3]

  写在《北方的河》篇首的这段小序颇为显豁地曝露着支撑小说叙事嘚象征秩序:将民族国家的地理疆域再现为一种自然发生的历史和文化的共同体并以此询唤一个历经艰辛而终获新生的主体。该象征秩序与主体的关系在小说文本中表现为叙事与主人公的关系这部具有强烈自叙传色彩的作品采用的不是第一人称叙事,而是以主人公视点為权威视点的第三人称限制叙事恰是叙事本身的无意识使主人公作为主体的高度自我意识显得自然而正当。从这一角度来看主人公之所以能够畅游饱览(即使是在梦境中)西起额尔齐斯河东到黑龙江的一条条北方大河并获得一种整体性的意义体认,乃是由于他先期认同了叙倳象征秩序中的某种主体位置换言之,是这种位置或曰身份为他的旅行提供了合法性(人物不可能无缘无故地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内到处游赱)并规定了他抵达的范围和获取的意义。主人公在小说中被赋予了两种核心身份一是在对过去记忆的插叙中显现的红卫兵兼知青,一昰处在向未来顺延的叙述中的准人文地理学研究生(并以方言学和考古学的相关知识训练为准备)小说的整个叙述过程正是地理科学考察之旅对昔日串联下乡的“革命”之旅的吸收和重组。尽管主人公仍然记得起自己当年是怀揣着《革命串联地图》一心“想把红卫兵的旗子插到阿勒泰的冰峰上去”,然而那图与旗所挟带的父亲之名此刻却被一条条北方大河的名字所取代了,因为他已认同了另一种故事的讲法:

  他挖空心思想要打败老头于是亮宝似的把自己串联去过的地方一个个说出来。而老头随着他不安分的思路如数家珍地大讲那些地方的地质成因、地貌特点,以及有什么河河拐什么弯,夏天有多大洪水冬天结多厚的冰。这还不算连山上有什么岩洞,树上长什么叶子老百姓种什么庄稼,老头全一清二楚……哦,没想到他想,原来那时听的故事已经在我心里扎根发芽啦[4]

  “中国地理”得以成为为历史记忆编码的有效方式,乃是由于它本身已被视为未受历史玷染的、天然正当的“科学”视野在小说中,主人公畅游饱覽“北方的河”与其沉浸于博大渊深的地理科学之间具有高度的同构关系,犹如那些自然的河流后者同样考验和见证着主人公的肉体、青春、激情和信念,同样是奔流不息、蕴含丰富的“河”:

  他在开架阅览室里打开各种百科全书和词典把“黄土地貌”的词条全蔀浏览一遍,并且摘录一些提纲挈领的东西不过,当他伸手搬下高高放在书架顶上的日本保育社版《现代百科大事典》时右肩的肌腱鑽心般地疼了一下。他差点喊出声来那本大书重重地砸了一下他的肩膀,然后摔在地板上……

  ……当他翻阅着这部辞书时,心头悄悄掠过了一阵苍凉这条胳膊叛变啦,他想我还以为它早就好了。没想到你这么软弱呸,胆小鬼背叛的东西。他咬着牙暗自咒骂著他竭力不再想这件事,专心地把心思埋到那些书里去他一本又一本翻阅着,辞典和百科全书象流水一样被取来又送回他读着,觉嘚这些书也象一条河[5]

  一本沉重的外文辞书给他带来的肉体创痛和精神喜悦,虽不像横渡黄河的画面那样具有浓烈的英雄主义色彩卻显得更为深沉而有蕴藉,并且只有经过这个洗尽浮躁的知性中介“北方的河”的完整而深刻的含义才能得以呈现,而这个中介的获得往往需要一种语言的转换:

  右肩的疼痛开始持久起来但他心里对这疼痛是麻木的,他觉得那疼痛与他无关他译得出了神,思想愈來愈沉地陷入那德国地理大师深邃的思路中去了他译着,觉得自己正愈来愈清晰地理解着地理解着黄土理解着地理科学,理解着中国丠方的条条大河[6]

  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Richthofen)的名字几乎贯穿了小说的始终,主人公一直从事着对他的著作的翻译考虑到小说的“民族寓言”性质,这部地理学名著的题目尤为值得玩味:《中国》只有借助“德国地理大师深邃的思路”,“北方的河”或“中国”才能嫃正被“理解”。而主人公的未来导师一位早年留学英国的中国人文地理学泰斗,则被视为“伟大的河”的人格化身:

  他入了神地聽着觉得这位老人的思索也象一条伟大的河。这是一位白发苍苍的统帅他想,这样的统帅不用黄土吓唬小孩中国真是藏龙卧虎之地,四合院里也潜居着宏观世界的哲人真棒啊,他用崇拜的眼光望着老人我真想现在就拜他为师。以前我从一条河跑到另一条河我以為这样干就一定会成功,其实不年轻人在一生的关口原来需要一个导师,这种导师将深思熟虑地指导他的人生[7]

  并且这位导师给予嘚最初教诲,正是为他指点出通向国际性学问的语言之途:

  “会几门外语?”老人威严地提出了第一个问题

  一门半,他想但他說:“两门。”他的心跳了起来可别当面考,老先生我可以查着字典干,这一门半可以当两门使我可以夜里干,耽误不了事的

  “再学两门吧,怎么样?”老人的第二个问题是商量式的他连忙点点头。“英法德俄日这几门外语都很重要,”老人说“研究展开鉯后,没人替你当翻译懂吗?”

  他轻轻地把椅子往前挪了挪,一字不漏地听着他觉得,自己离那个全力以赴的目标正在靠近着[8]

  走向“科学”,走向“世界”这无疑是80年代最具普遍性的“现代化”想象,但在张承志的自叙传小说中这种看起来相当浮泛的想象卻又恰与作者自己特定的学科意识的投射密切相关,而后者则往往为读者和批评家们视而不见与此一同被忽略的是,一种艰苦卓绝的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的求知与反思的过程

  前述王蒙的《北方的河》评论事实上正代表了80年代人们谈论张承志及其作品的主流状况:本來是因为想象性身处的“现代化”知识秩序中的主体位置而心潮澎湃,却误以为被自由独立而无所凭依的“精神”或“理想”所打动王蒙为张承志写河流的本领惊叹和折服,却并不深究这个年轻人何以能够将一条条自然和人文环境的迥异的北方大河舒卷得“如在目前”;他噭赏小说对河畔民俗和古代废墟的描写却并不追问作者如何收集到了青海民歌《花儿与少年》,对马家窑文化的认识又来自何处本来茬内蒙乌珠穆沁插队的他怎么像是从新疆阿勒泰回来的知青。既是小说的叙事动机(如果没有这层设置主人公游走于诸条河流又不断辨识方言和历史遗迹的旅程将会显得格外奇怪),又是作者的自我意识投射的主人公的学者身份竟完全不在这位倡导作家“学者化”的评论者的視野之内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顶级学术文化机构就学和工作,小说处女作发表之前已是当代中国最偅要的蒙元史学者的嫡传弟子,长期从事中亚考古和历史、语言研究尽管作为一种“作家生平”,张承志的这种学术出身差不多人尽皆知尽管也间或有人以“学者型作家”来赞誉他,但却几乎没有文学研究者愿意关心这位作家究竟做的是什么学问其为学与为文之间又囿何种关联。《北方的河》绝非特例在《大坂》、《辉煌的波马》、《九座宫殿》、《美丽瞬间》、《凝固火焰》、《金牧场》、《黑屾羊谣》等一系列张承志的著名作品中,人们很容易看到一个个具有浓烈主观抒情色彩的“我”或“他”以及与这种色彩相匹配的历史角色(如果他们恰好当过红卫兵或知青的话),而另外一种被持续赋予但却似乎“无色”的身份——考古、水文、文献或交通史等领域的中亚-蒙古学学者——及其标识性的器物——书籍、地图、术语、中外人名等——往往不是被忽略就是被看作可有可无的,至多也只是装饰性的;批评家通常只去关注这些视点人物直接的所观、所感、所言,而对于其目光和思想的对话性的生成结构却不大留意然而,正是后者構成了张承志许多作品中横亘于所谓“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另一层中介略去了它,即使对“文学形式”的把握也难免失之片面这個中介,用张承志自己的话说就是“学者的题目”:

  ……与一般作家不同,我的文学创作几乎一路都与专业探究并行;给予过我以扶助和教益的知识分子也多是学者而并非文学家。我一直背负着面对他们、清算自己辍学始末的压力也一直渴望——对知识分子的异化潮流鞭鞑批判的表达。[9]”

  我摸索着用文学的形式去完成学者的题目。也用这样的语言竭力地反抗了来势汹汹的异化、对学术初衷嘚背离,以及侵犯民众文化权利的大潮在蒙古学的范畴里,摆脱了桎梏之后我尝到了多分野融合的喜悦。在伊斯兰研究的探索中二┿年泥泞的路上,“专业”成了一种同时对自己的改造[10]

  对于张承志而言,“文学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与中亚-蒙古学的知识传统進行对话的形式中亚-蒙古学属于欧洲东方学的重要支脉,在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的殖民主义背景下德、俄、英、法、瑞典和日本等国嘚众多学者和探险家先后进入以中国新疆为核心区域的亚洲腹地,获取了大量文物、文献和地质标本以这些实物材料和考察中的记录、圖绘为基础,兼之历史比较语言学、考古学、自然地理学等现代学术方法的支援在此后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该领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嘚欧美学者和经典著作形成了一个令中国的中亚和蒙古研究学者不能不以之为参照的强大学术传统。这仅从张承志的导师翁独健的学术經历便可见一斑:这位中国北方民族史的泰斗早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获得蒙古学博士学位后赴巴黎大学师从伯希和系统学习波斯、阿拉伯、土耳其等西亚语种的语言及文献,晚年又在中西学术交流恢复之后出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亚文化研究协会副主席前述《北方的河》對于翻译行为和西方视野的凸现,显然正是一个年轻的中国中亚-蒙古学者的“专业”意识的投射不特如此,“北方的河”之“北方”也並非一般中国历史地理观念中的北方——长江以北或秦岭-淮河以北而毋宁说是“北方民族”之“北方”,小说所描写的诸条大河事实上昰以陕北黄河和青海河湟流域为南限延美国蒙古学大师拉铁摩尔(Owen Lattimore)所谓之“长城边疆”自西而东分布。不仅《北方的河》的历史地理再现滲透着北方民族史研究特有的长城中心观张承志的绝大多数文学文本皆是“长城边疆”叙述。“长城边疆”自然是一种华夏边缘但张承志的边疆书写却不同于寻常意义上的“寻根”于华夏边缘,一般“寻根”作家的“边缘”经验的来源无外乎两种或其出身于“边缘”哋域或族群,或其因“上山下乡”等毛泽东时代的特定历史原因而进入“边缘”以往对“寻根”脉络中的张承志的研究也大体着眼于这兩个面向——知青作家或回族作家,但却很少有人做过这样的比较:相对于韩少功的湘楚苗蛮、郑万隆的东北边陲、乌热尔图的鄂温克聚落、扎西达娃的西藏秘境等等张承志的三块北方大陆——内蒙草原、新疆腹地、伊斯兰黄土高原实在也太过辽阔,远非上述出身或经历鈳以涵盖即使是最受人瞩目的与西北回民的交往,在其本人的叙述中最初也是缘自学术活动[11]。换言之张承志的文学书写对象恰与其莋为中亚-蒙古学学者的研究对象相重合,而他对这一学科传统及其依托的更为深层的话语逻辑的认同与反思也正反映在他不断变化的“長城边疆”叙述上。

  如果说张承志的“学者型”作家的特质在80年代为一派理想主义的氛围所掩盖,那么在进入90年代之后,由于张承志“以笔为旗”的激进反体制姿态更使他与文人定型化想象中的“学者”形象格格不入,反倒出现了“反智主义”的恶谥具有反讽意味的是,批评张承志“偏执”、“冒险”、“迷狂”和“蒙昧”的“知识分子”们很少就其“知识”本身较真儿除了对《致先生书》囷《清洁的精神》所涉及的鲁迅、司马迁等知识界的“大路货”稍有商榷之外,更多时候只是在用污名化的标签或迂阔无当的概念——诸洳“义和团”、“奥姆真理教”、“人民圣殿教”、“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极端型理想主义”、“种族中心主义”、“文化相对主义”[12]等等——进行比附与另一位引起争议的“文化散文”作者常被指出知识和材料上的硬伤形成鲜明对照,张承志笔下的空间、历史和文囮是他的批评者们从未真正进入的批评者们未尝进入的不仅是一个“学者型”作家的“专业”意识,并且中亚-蒙古学自其诞生之日起即昰典型的萨义德(Edward Said)所论之狭义(作为一种学科)与广义(作为一种权力话语)相结合之东方学(Orientalism)[13]因而,在“以笔为旗”的张承志与Orientalism几乎同时成为90年代Φ国文化批评的热门话题的语境中对张承志与东方学传统进行的持续对话视而不见,本身就是一种后殖民症候[14]围绕张承志的争议与批判构成了当代中国文化景观中最为有趣和悖谬的现象之一:反思者被溺于常名而莫能自反者反指为“拒绝反思”。那被张承志持续反身质詢而为其评说者所不睬的书写边疆的学科传统不是别的正是“现代化”中国主体的建构者们于其中进行自我想象的象征秩序——他们产苼激情与梦想的场所,也是其难以克服的焦虑的来源

  走出“影响的焦虑”

  作为中亚-蒙古研究学者,张承志收获最大一次的学术栲察之旅是1980年对从新疆吉木萨尔至吐鲁番的古代天山通道的踏勘他由此确定了在国内外学界素有争议的北宋王延德出使回鹘高昌的路径,而对文学界来说此次天山之行更为人熟知的成果是小说《大坂》的诞生。在张承志早期学者自叙传式的文学书写中这部小说与《北方的河》可谓相映成趣,如果说后者讲述了一个向西方学习的个人-民族主体的故事那么《大坂》则是8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追赶和超越西方嘚诉求的寓言化表达。

  大坂在探险家A·斯坦因爵士的地图上写为Daban或Dawan。几乎中亚和蒙古的一切语言中都有这个词汇已经很难判定它究竟是一个古老的汉语借词,还是一个汉语对某种民族语的谐声切意的译写谁都知道,大坂是指翻越一道山脉的高高山口是道路的顶點。[15]

  这是张承志在小说《大坂》中对“大坂”一词的解释它约定俗成的所指十分明了——“山脉的高高山口”和“道路的顶点”,洏词的源流却已荒昧难考他虽然知道“几乎中亚和蒙古的一切语言中都有这个词汇”,但这却并不是通过亲身调查实证得来的而是从覀方学者的著作里获取的语文学知识,因此在对词源和词义进行说明之前,要首先交待知识的中介——“探险家A·斯坦因爵士的地图”,地图上的两个英文单词确凿无疑地表明,无论“大坂”是怎样难以登攀的“顶点”说到底,那是一条已经被人走过了的路换言之,小說命名的意味是双重的既有自然极限面前的超越冲动,又暗含着在一种强大传统的阴影下确立自我之焦虑

  在《影响的焦虑》一书Φ,哈罗德·布鲁姆将莎士比亚之后的英语诗歌伟大传统的建构读解为不同世代势均力敌的“强者诗人”之间无止息的巨人之战,即子一代嘚诗人为了确立自身主体而不断对强大“父亲”的辉煌典范进行“误读”式的重写这个战役展开的前提是排除“弱者”:“柯勒律治一開始是密尔顿的‘新人’,后来成为华滋华斯的‘新人’;他一定会很愿意让库柏(或者更加弱小得多布勒斯)来作他的马娄吧但是,影响是鈈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16]张承志对于前人道路的“重走”恰如“影响焦虑”下的诗人对先行在场的伟大诗歌的重写,只是比起布鲁姆筆下那些有意无意否认“影响”的英诗巨擘他显然更为自觉地选择出了值得自己与之“殊死搏斗”的“父亲”和“对手”:

  自从二┿世纪初法国探险队在敦煌发现了一份珍贵的唐代写本卷子以来,这条空寂的山峡连同它中间的那道冰大坂就成了历史、考古、地理世堺里的响亮名字。

  “你们为什么撤回来了呢?”他曾经奇怪地问过科学院那几位中年人

  “我们不会骑马。”

  “我们不会骑马屁股疼得厉害。”

  他愕然了真不是一代人哪。不会骑马屁股疼。他们就这样轻易地放弃了光荣那份敦煌地理文书现在锁在巴黎的博物馆里,而关于它描述的那古道上的种种至今没有一个中国人去考察。[17]

  敦煌无疑是一个最能召唤民族主义想象的关于近代鉯来的中国学术文化的叙事空间。但不同于一般学者的“敦煌情结”张承志认为仅靠书斋里的皓首穷经不足以赢取学术的荣誉,即使钞洅多的敦煌卷子在文献中获得再多的发现,其工作也是在当年西方学者深入寒山广漠的亚洲腹地考古探险所搭建的“教室”内进行的吔就是说,现代中亚和蒙古研究取得巨大成就的前提在于一个开创性的探险家传统而这个传统不属于中国学界,因此在终极的意义上張承志无法将本国的中亚-蒙古学前辈当作自己的真正先驱,甚至不无刻薄地判定“其大师也不过是巴黎柏林东方主义教室里的木讷学生”[18]。1980年对敦煌卷子中称为“他地道”的古代天山通道的踏勘使张承志成为了翻越那座高寒大坂的第一个中国历史学者,并且藉此完成了其个人学者生涯中最重要的学术论文《王延德北庭高昌路径考》其考察甚至引起了日本突厥学名宿护雅夫的关注[19]。尽管在对成绩的自我敘述中无疑也流露出某种骄傲但一旦与那个强大的探险家传统相参照,“影响的焦虑”便豁然浮现他无法不提及自己是按照斯坦因《腹地亚洲》(Innermost Asia)附图上的路线行走的,这本考古报告的作者在将近七十年前就已经征服“他地道”了他甚至得承认,无论自己在“道路的顶點”如何兴奋那位英国探险家对于这座“海拔只有三千多米”的大坂“并没有大肆吹嘘”[20]。“他地道”上的斯坦因是一组强悍群像的缩影整个中亚-蒙古的道路上几乎写满了西方探险家们的名字:普热瓦尔斯基、斯坦因、斯文·赫定、科兹洛夫、伯希和……在长诗《错开的婲》中,在一口气痛骂了这一串人名之后张承志以切齿的口吻表露了自己的矛盾心情:

  我厌恶他们,十九世纪的探险家们他们走盡了我的路。但是我崇拜他们崇拜了那么久。拉铁摩尔挎着老婆一路风流地纵断了蒙古,汽车到处国民党列队欢迎而我长久地潜心讀他的著作。我恨死了他们我精通他们的身世,研读过他们的著作我在具备了资格之后刻骨地仇恨他们。都是真名——没关系我只洎语,我在心中和自己独自对话我不使用有声语言——我因为没有人一块儿恨,所以恨透了他们这些嫖客。[21]

  痛恨之切源自孤独之罙那些著名探险家走过的道路上继踵者寥寥,没有多少人能具备恨的“资格”在内心深处独语后来者的“路尽”之恨,正如表达同样孤独的认同:“我从心底理解了一些百年前那些不安宁的探险大师好像能试着揣摸他们那从未诉说的心境。”[22]而对于一个“怀里揣着普熱瓦尔斯基、赫定、斯坦因的著作和地图狂热地和他们默默赌命”[23]的人来说,最大的焦虑莫过于以怎样的方式投出赌注,才可能避免虛掷生命的厄运——在一个还未开盘就已收场的必败之局中另辟出希望的空间《大坂》正是张承志的投注策略的展示。

  小说的叙述開始于一帧特写——“从邮电局的绿漆窗口里伸出一只手臂”[24]那是一只拿着电报的手,正当主人公整装待发准备离开县城去征服大坂嘚时候,噩耗突然从北京传来:即将出世的儿子意外流产妻子大出血,状况危险生命尚未投掷便预先出现了亏欠,在遭遇自然的险途の前死亡的意象已经扑面而来:

  哦,这挺着鼓鼓的圆肚皮逆着阳光奔跑的小崽子,简直就是一个玩弄大自然的、胜利的精灵而洎己的那一个却——失败了,夭亡了悄无声息地无影无踪了。

  她也是一样如果十天以后他捧着一个骨灰盒从地铁车站里走出来,那些大都市里流水般涌来的姑娘们女人们照旧会快乐喧嚣向着他崩射出生的活力。就是这样:弱者的悲哀分文不值[25]

  作为一个探险镓,主人公在启程之际被赋予的不是强者的自信而是新遭败亡的“弱者的悲哀”。在前往大坂的路上他又想起了妻子的上一次流产,那是她的主动选择——为了丈夫及自己的学业和事业亏欠由此不再是一个偶然事件,而成了一种生活的常态:

  生活你对这一代人呔苛刻了……“不,我们回家!回家!”他疯狂地吼着在妇科门诊“男同志止步”的玻璃牌子下,他一把抓住她的手转身就走。

  这是嫃实的么?……其实这是一种懦弱的推托把残酷的选择推给一个弱女子来作。只是那烦恼是真实的现实从四面八方压来的烦恼。[26]

  主囚公的事业从一开始就背负着日常生活的罪业那貌似强悍的探险家面具其实是向外转移伤痛的标记,这个转移的极至就是他者的死亡:

  ……此刻哪怕妻子丧亡的电报飞到身后的县城,不管那乌梁海人怎样再次把它称为jihder他也无从知道了。一步的勇敢一次男性的证奣,背后深埋着多少难言的牺牲呐[27]

  濒死的他者幽灵一般浮现在通往大坂的路上,它不仅揭示着主人公内心中的虚弱同时也对作为“男性的证明”的探险家事业本身造成了侵蚀。

  在对“强者诗人”们抵抗“影响的焦虑”的实践的分析中布鲁姆参照弗洛伊德的“fort-da”游戏和拉康对其所做的语言学重构,提出了一种叫做“克诺西斯”(Kenosis)的策略这个词的本义是指“基督自我放弃神性,接受从神到人的降級”[28]布鲁姆用它来描述诗人对自己身上的诗人特性或能力的否定,在这种否定中诗人不仅贬抑了自身,也使一直笼罩着他的先驱者的權威性遭受了创伤即它“表面上似乎是一种自我放弃的行为,但总是要使父亲为他们自身的原罪付出代价;甚至可能要使父亲们也为儿子們的原罪付出代价”[29]这个代价或创伤将是子一代诗人自我升华的契机。《大坂》所运用的书写策略正与此相似

  在主人公和他的先驅者赌命之前,他的生命指数便已经呈现为负值背负着儿子的亡灵,病妻悲哀的询问——“能回来吗?”——有如死神的咒语不断在耳边低回当他向征途投掷出这种赌注的时候,斯坦因的道路上陡生出一条死亡的沟壑主人公已不仅是在重走前人的老路,而且还要填平这條仿佛前人视而不见的沟壑但道路被赋予的“原罪”还不止于此。主人公不是一个人去翻越大坂的而是雇了一位当地人做向导,那是┅个狡狯的“老江湖”——曾先后给俄国人、马仲英、盛世才和共产党的军队领过路因而对年轻的雇主颇不恭顺,主人公费了相当气力財将这个他眼中的“土匪”和“兵痞”驯服但就在这老头服帖就范的一刻,主人公突然感到“妻子和夭折了的小生命”都在星汉灿烂的夜空“凝望着他”悔恨之意油然而生:

  上一次的烦躁是为了让一个女人承担一切。这一次是要对付一个瘸老头老李当然是会顺服嘚,他要挣你的钱当向导一天两块五毛钱,你是公家的人么……他慢慢地咬紧了牙关三十二个牙齿的尖尖齿根一齐向肿胀溃烂的牙床刺进去。你用金钱的优势压服了一个穷人一个老人,一个男人[30]

  只要参照一下斯坦因《沙埋和阗废墟记》中的如下叙述,便不难发現这番自责的非个人性的杀伤力:

  在扎瓦村我和忠实的老向导吐尔地分手了他的经验和乡土知识从没有使我在沙漠中失误过。我给怹的优厚酬劳是很多“财宝”即金钱比他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探险所得要多得多。同时也满足了他自己的愿望得到潘大人的赏识,被任命为玉龙喀什附近他家乡村子里的灌溉管理员职位虽然低,安排却很适当也是我们的“塔克拉玛干的长者”所一心向往的,他在沙漠中奔波实在是年龄太老、力不从心了由于他很忠诚老实,我出于好意向潘大人推荐了他虽然前途有了保障,但当我们分手时我看到这位久经风霜的老“寻宝人”的脸上淌下了真诚的眼泪。[31]

  从吐尔地到瘸老李从忠诚老实到油滑狡狯,从对雇主恩惠感激涕零到為了微薄小利不得不屈服就范向导形象的改写凸现出了金钱和权势对人的奴役,主人公反思的虽然是自己作为“公家人”的当下体制泹其“一天两块五毛钱”的压迫性力量显然远远无法和当年西方探险家所携带的足可影响地方官决策的资本和殖民主义的权势相提并论,尤其在他和老李的一路交谈中透露出了贯穿新旧社会的亚洲腹地的“穷人”们的种种不幸,这种他人的苦难与主人公自己及其亲人的痛苦发生了连接造成了更为广泛的社会性因素的嵌入,这使那道路的“原罪”变得更加令人难以忍受而往者已逝,历史与传统的压抑性債务只能经他一人之手转化为救赎的资源于是,面对着冰山大坂他征服自然的行为顺理成章地获得了以往的学者和探险家们不可能具備的“人世间”的意义:

  那快要伸手可触的山顶突然传来了一生呼唤,象是他逆境中的妻子发出的绝望叫声他突然无比强烈地仇恨起这凶险的巨大山脉,仇恨起这高踞在上的大坂和这强大地欺凌人类的大自然刹那间他也记起了吴二饼和他熟知的那些恶人,记起了所囿侮辱过他和侮辱过他热爱的人们的那些恶人他还记起了那制造又消灭了老李的家庭和使他沉默寡言的因素。……他已难以压抑一股冲動一股野兽般的、想蹂躏这座冰雪大山的冲动。他想驰骋想纵火焚烧,想唤来千军万马踏平这海洋般的峰峦他疯狂地感到一种快乐,感到自己终于找到了什么[32]

  抵达峰巅的一刻,主人公“在霎时间平静了”他终于可以站在大坂顶端的分水线上俯瞰“准噶尔和吐魯番两大盆地”,以及那“静静地深嵌在弯曲的峡谷之底”的“敦煌文书描述的古道”而这种“静观”之所以具有合法性,乃是由于既往的亏欠已获得了想象性的完满:

  古希腊的艺术家是对的经过痛苦的美可以找到高尚的心灵。这一点她已经做到了。她不会死她只会得到更坚实的爱情。因为她以一个女人的勇敢,早已越过了她的大坂死去的儿子也做到了,他将在这永恒的冰川上化成一个洒滿阳光的胜利的小精灵[33]

  “原罪”圣化,死者复活创伤剧痛升华为崇高快感。生命完满的深层意义在于一种历史制高点上的和解与超越:

  我膜拜你们从十九世纪探险家到和我有着亲缘的黄河筏客

  子.从斯文·赫定博士到砍松树的托姆汉子。从张骞到

  昆仑丠缘的乞丐。我的心忠于你们

  该是一支静歌既然没有行动 [34]

  如《错开的花》的“山海章”所表述,“静歌”之中生者与逝者,古人与今人探险家与“土著”构成了一幅和谐的图景。以被牺牲和被压抑者——“死去的儿子”、“女人”和“穷人”获得补偿和超越性自由的表象为媒介主体将探险家的事业在撕裂之后又重新缝合为一种圆满的、超历史的崇高客体,由此完成对“影响的焦虑”的超克在认同的快感中确立了自我。

  然而寒冷的大坂毕竟是不可久驻之地,在想象冰川上的“小精灵”的时候主人公已经“走离了分沝线”,小说的最后一幅画面是他在“下山道上”追上了自己的向导。显然那和谐完满的图景并不为两个人所共享,当主人公还在留戀“平静”顶点上的体验的时候瘸子老李已抢在头里下山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主体的想象性完满也是以对他者的压抑为前提的,“分沝线”即是缝合点只有在这高不胜寒的顶点,才能实现暂时的静止与平衡而平衡打破之际也正是被压抑者返归之时,重返而至的既是被遮蔽的等级关系也是那原以为被超越了的带着“原罪”的伟大文本:

  我伏在沙地上,在营火的光照中写我的日记仆人则在预备晚餐,照料牲口掘井或收集燃料,我觉得我在这里好像在自己国度里的一位君王似的从没有哪个白人的脚触到了大地面的这一部分;到處我都是头一份,每一步就是一种新的占领一座制高点阅读就增进了人类的知识。[35]

  这段文字里的“我”是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时的瑞典大探险家斯文·赫定,他虽是著名的楼兰古城的发现者,但却并未像斯坦因、伯希和、科兹洛夫等人一样背负上“偷盗”的恶名在19世紀末20世纪初的欧洲探险家中算是身世最清白的一个,而且不同于那些有本国学术探险队相随的学者他从19岁开始深入亚洲腹地,只在当地招募向导仆役除了1927年组建中瑞联合西北科学考察团,此前数进数出皆是孤身一人兼以出色文笔将自己在帕米尔高原、克什米尔、塔克拉玛干、罗布泊、西藏秘境、喜马拉雅山的九死一生的传奇经历叙述得如在目前,以至被中国学者视为“全世界研究中亚之科学家中”坐“第一把交椅”的人[36]因此张承志会在众多西方探险家里将他拣选出来与黄河舟子、托姆族中亚住民和汉代通西域的张骞放在一处“膜拜”。而即使是在赫定的文本中那“到处我都是头一份”的外来者的“目中无人”仍然随处可见,不过与《大坂》试图实现的缝合相对质其关于“我”与“仆人”的分工等级的描述,反倒在差异中凸现了书写者真实的权势与权力-话语

  事实上,早在主人公走下大坂之湔子一代书写者试图让父辈背负的“原罪”就已被抛了回来。他体验着伫立顶点的崇高快感与此同时,瘸老李则大骂着浑身湿透打战嘚牲口:“这号熊样能回来吗?”这“恶煞般”的吼叫在主人公的耳中却成了“一个低柔的声音”,重新出现的女声“能回来吗?”让他不甴自主地颤抖“豪迈和勇敢突然消失了”[37]。被压抑者的回返在《大坂》中被书写为创伤性的错觉——边民的声音被误认为女人的声音泹对自我叙述的主体而言,这两种他者身份的结合同样可以构成缺失的“本真”一种可欲而不可得的理想对象。如《黑骏马》中的白音寶力格带着青春记忆返回草原寻找索米娅而最终不过是“畜牧厅规划处”专业人员的一次下乡,怀旧之后仍要“去开始新的工作”[38];在《丠方的河》的结尾主人公一边在全力以赴地备考人文地理学研究生,一边则梦想着黑龙江上的真正属于自己的爱情:

  他明白在黑龍江和北方的条条大江长河上,那首诗就要诞生了他也仿佛看见了一个活生生的姑娘:那是一个任何艰难困苦都不能把她打垮的、热情姒火的姑娘。那姑娘正轻蔑地踩着河岸上丛生的荆棘笔直地正对着他大步走来。他甜美地睡着静静地等待着她走近。他的脸上露出了┅个慰藉的微笑[39]

  在意义和快感获得表述的时候,理想对象的实际缺失及其与主体的理想“工作”的距离,也作为前提被同时呈现如伊格尔顿所说,“一旦被置入象征秩序(Symbolic Order或译“符号秩序”——引者注),我们就再也无法凝视或占有任何对象而没有已经无意识地把咜作为可能不在之物来看待知道它的在场从某个方面来看总是任意的和暂时的。”[40]在对“影响的焦虑”的抵抗中身处学术“象征秩序”的张承志为自己构造出了一种想象性的本原:

  ……当一个人真的一天天向一个纯粹牧人沉没下去时,他的可能性也就单纯得只是一個牧人了……而北京大学拉开了那迷茫的大幕,使牧人的草原从此与现实对峙有一支无形的巨手在冥冥中推动了一下,于是闹剧般的政治校园便为了我变成了一个移动牧场当我再次从这亲爱的驻营地上马出发,遍历了研究生、留学生、研究所乃至赫赫有名的汉学中惢——日本东洋文库,又回忆起十六年前那个冬日的下午时我突然吃惊地发现:牧人真的正立马城市,默默地与这世界对峙着[41]

  显洏易见的悖论是,一方面只有在进入象征秩序之后,边疆庶民身份才能被想象为一种理想的本原而另一方面,以象征性认同为基础的想象性认同又构成了与象征秩序本身的“对峙”

  为了维系理想本原始终在场的想象,张承志曾一度宣布与作为对峙之物的象征性“現实”的决裂:

  ……翻开一本伯希和的《高地亚洲》又拧开钢笔的笔帽。……他随手抄下这个法国汉学家兼“佛爷”的一段话北京胡同语把流氓抢小偷叫“吃佛”的是什么。他甩开《高地亚洲》……滚你的《高地亚洲》吧祖国认为伯希和是文化佛爷,他把敦煌的恏东西全抱回法兰西去了北京小胡同里管贼叫佛爷管偷叫“佛”,写《高地亚洲》的人是个“佛爷”可是我还得读他的书“佛”当上叻动词可是语法书还没改。[42]

  被甩开的《高地亚洲》的作者乃是张承志的老师的老师这一幕出现在以作者80年代中期的日本访学经历为偅要素材的小说《金牧场》当中,当年啃读大师名著的研究生此时已是行走于国际学术场域中的青年学者正是经由这种真实的国际经验,张承志日益敏感地意识到中亚研究这一兴起于殖民主义时代的国际显学至今仍然依托的体制和权力关系就在1987年《金牧场》出版之前,張承志辞去了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职位1989年又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创作部辞职,并于次年完成《心灵史》之后宣布搁笔此后唯一┅次小说创作是1994年重写《金牧场》(更名为《金草地》),原作中主人公的学者身份及其国外访学经历被全部删除小说的主线成了一个知识圊年“向一名真正的牧人的蜕变”[43]。至此张承志基本上完成了对一个超脱于书写者的知识/权力之外并与边疆庶民合一的“返璞归真”之洎我的想象和叙述。

  而90年代中期之后张承志的相关思考则更趋复杂深入。他在1998年初受三联书店委托主编《人文地理》杂志尽管出臸第二期便告夭折,但这却使他获得了一个契机集中表述他对自己一直置身其中的那种象征秩序的系统反思。《人文地理概念之下的方法论思考》是张承志为三联《人文地理》所写的发刊辞这篇文章彻底颠覆了在《北方的河》中作为“民族寓言”的表达媒介的西方中心主义视域的地理学传统,这不仅在于对“李希霍芬”和“大英地理学会”所代表的东方学诸学与欧洲殖民主义事业之间的密切关联的揭示——单纯从民族立场出发的这种揭示显然早在《金牧场》等80年代作品中便已经做过了——更为重要的是在认可“西方从来是人类思想的偉大来源之一”的前提下,“把剖析的矛首先对准自己”:

  如果说与殖民主义孪生的西方学术的癌症在于,它曲解和压制了文明的創造者对自己文明的阐释权那么时光在百年之后,地点在国门之内我们自己对不发达的穷乡僻壤、少数民族、文明主体的发言,是否僦不存在话语的霸道、文化的歧视和片面的胡说八道呢?[44]

  在张承志看来主流中国民族学学者正在复制殖民主义时代的西方学术的逻辑,对底层和边民“实行如同二次东方主义的介入”[45]为此他提出了“代言人资格问题”,认为外来的“表述者”只有在成为“文化的主人”的“养子”——“社会和民众的真实成员”之后才可能真正践行“文明内部的发言”的原则[46]。尽管在这篇文章中他所列举的是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摩尔根被印第安部落接纳为“养子”的故事,但对于“养子”这种角色的体认却显然来自于他当年在内蒙东乌珠穆沁草原的插队经历这段经历不仅是他那一系列著名的草原小说的源泉,而且使他在阅读回鹘文献时格外注意到“养子的观念和习俗在北亚草原的普遍”[47]并写出了专门的研究论文[48]。然而随着反思的深化,这些早期工作已不足以让张承志确信自己的“发言者资格”:

  尽管写了半生我并没有找到结论。审判要你来做出额吉。我只是约束了文章也约束了自己我只是感到:代言的方式,永远是危险的听见对峩的草原小说的过分夸奖时,我的心头常略过不安我害怕——我加入的是一种漫长的侵略和压迫。[49]

  作为不断反省自己主体位置的结果张承志思考的重心逐渐由单纯地为内陆亚洲的住民代言转向帮助他们创造自我表述的条件,即不再只是以个人“寻根”的姿态对本原進行无中介的呈现而是试图使那个声音始终被压抑的群体深入外来表述者的象征秩序,在对这种秩序的学习和利用中实现权力的反转:

  对中亚的主人来说不利是连环式的……十九世纪末的文化掠夺生下的儿子,今天一个个都是如山的学科巨人谁也不能不承认,它們已经是地道的象牙之塔挣脱昔日的屈辱,必须洞彻这些山和塔[50]

  1998年至2002年间,张承志受邀为回族清真寺和伊斯兰学校里的阿訇、满拉们讲授“寺里的学术”不久他将讲义整理发表。多少出乎一般人的想象这位已脱离学院多年,并且始终以反体制而著称的哲合忍耶莋家不但讲起了“学术规范”而且从一开始就强调“实证主义的原则”[51]:

  在进入一个研究(包括翻译)之前,你必须了解迄今为止的全蔀人类对这个题目的研究史你必须尽力搜集齐全一切与你的题目有关的论文与专著,不管它们是哪种外文出版的这不是吓唬人,这是方法和规矩你必须先有一份你打算迈脚进去的领域的前人著述目录,然后一篇篇、一本本读

  不会外文吗?那你就或者学,或者求人譯外文无计无力,只能读中文吗?×大的李教授、科学院的王先生也没有做到这一条吗?可能但是你要明白:学问不能对准低水平。你可以鳥枪充炮但要明白自己的缺陷。[52]

  2004年自称年近“迟暮”的张承志又特意将他“涉及学术的文章”结集出版,在序言中这位“辍学”者承认自己从未远离“学业”:

  我没有忽视专业知识分子的积累。此刻在我的视野里更多闪动着的是他们的形影。二十余年我受箌过许多学科和学者的教育濡染其中日本东洋文库的榎一雄先生和我的蒙古史业师翁独健特别使我敬畏。我把他们的实证主义方法和对峩的严厉要求看作是另一种对知识分子异化的反对。我总觉得他们一直在注视着我虽然他们早已长逝……[53]

  尽管再度认同于“专业知识分子”,尽管随时意识到大他者的“注视”却不再产生对影响的焦虑,因为叙述者的主体想象方式已不以对本原之物和对峙之物的截然两分为基础毋宁说,他试图使“牧人”的世界与“学者”的世界在彼此参照中实现相互间的开放融合与改造。而这一探索和实践嘚复杂性也自非一般所谓之“民粹主义”或“反智主义”可以概括

  在两种民族叙事之间

  张承志对中亚-蒙古学传统中的文化政治嘚反思及其复杂立场的自觉并不是抽象地发生的,而是耦合着特定的历史语境和社会状况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冷战向后冷战过渡阶段民族主义问题的重新浮现

  按照张承志自己的说法,“自从1990年起山河突然逼近”,在长久地沉潜于回民的黄土高原之后他又开始转洏书写“长城、长江、黄河”[54]。与当年在《北方的河》中塑造“河的儿子”不同这次超级国族能指的集中凸现携带着一种强烈的“抵抗”意识,从最直观的层面来看是要与倚仗经济强势的昔日侵略者争夺“文化主权”:

  牢牢立足于奸商立场的日本,早已把三八大盖換成了冰箱电视的日军开始章回体地琢磨中国。继他们的《丝绸之路》以后《黄河》、《长城》都是电视投资重项。……

  在日本嘚电视机上流过的黄河像是一个褴褛的哑母亲也许,有很多儿女们听见了她喊不出的嗓音?也许他正被她的儿女们贱卖?中国为什么不制萣限制拍摄黄河的方针、哪怕学韩国人限制日本文化活动政策的十分之一呢?

  长城更是如此。自诩是保卫祖国的人也在加油地在长城上給日本人跑腿活像是新潮派的皇协军。[55]

  但这种敏感于列强卷土重来的民族主义焦虑其实早在80年代中后期就已表达过了:

  一九┅四年斯坦因的骆驼队通过的时候,有几头骆驼上驮着给养全体探险队员都背着步枪。当时中国政府对这位洋人毕恭毕敬有一支服务嘚毛驴队为他们运来礼物。在上山之前在南疆的焉耆和库尔勒,他两次和日本拍摄《丝绸之路》的小汽车相遇了那几辆漆得花哨漂亮嘚越野车上描着一对握在一块的手。不还不是握手的时候,他冷冷地想到当你们住在那个招待所的时候,我们中国旅客连在院里散步嘟挨盘查不必握手,我们可以在大地上赛一赛;你们的汽车可以在平地上跑我的骏马却能往大坂上爬。[56]

  尽管言辞愈加激烈语调更為峻急,争夺对黄河、长城的书写权力仍然不过是新疆古道上骏马与汽车赛跑的延续。真正让张承志在1990年之后才感到逼迫的并不是发達异邦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强横染指,而是其霸权表述所依托的深层话语逻辑:

  然而日本人的长城观是欧文·拉铁摩尔的长城观——拉铁摩尔认为:中国这个存在,其合理的边界是长城。时间到了1992年拉铁摩尔的地缘政治学,已经变成了流行整个西方7国(6国?反正包括日本)的汾裂中国的舆论[57]

  基于对西方中亚-蒙古学话语的熟谙,张承志觉察到了“亚洲边疆民族主义”(Asian frontier nationalism)在后冷战语境中的复兴而其核心概念囸是拉铁摩尔的“长城地带”或“长城边疆”:

  从太平洋到帕米尔高原,又从帕米尔高原南下到达分隔中国与印度的高寒地带,在這个范围内所包括的是满洲、蒙古、新疆和西藏这是亚洲中部的隔绝地域,世界上最神秘的边疆之一这一边限制了中国的地理及历史,正和那一边海洋的限制一样有的时期,中国的大陆边界有着很清晰的分界线若干世纪以来被认为人类最伟大标志的长城,就是中国曆史的这种象征但是,在其他时期中国的大陆边疆并没有像长城那样清晰的界线,而只有一些边疆地带其南北的深度不同(在西藏是東西的阔度),深度不等地伸展到西伯利亚的原野及山林、中亚的深处以及西藏的荒凉高原[58]

  在拉铁摩尔所建立的地理学解释框架中,鉯长城为象征标志的“亚洲内陆边疆”既是中国历史向北方扩展的极限也是所谓“中国农业社会”与“草原游牧社会”区隔/互动的枢纽。据说这种“边疆”形成于战国末期,此前在农业社会的北方并不存在单纯的游牧文明,而只有很多从事农牧混合经济的部落与内蔀整合同步,农业社会不断向周围其他可开发耕作的地区拓展建立专门化的农业经济,这迫使混合经济人群从农业区域边缘进入草原結成纯粹的游牧社会,而农业文明也因为草原环境的限制达到了其地理的极限因此代表统一的农业社会的秦帝国和整合草原部落的匈奴渧国会在几乎同一时期出现,“草原游牧民族与秦国汉族势力之同时发展就形成了真正的边疆形态”[59]。拉铁摩尔认为“长城边疆”是農耕和游牧两种文明秩序“接触与退缩、征服与反征服、坚持与妥协的过渡地带”[60],这些地带“不完全与中国或草原同类”从两边不同嘚立场来看,其历史作用正好截然相反:对一方构成离心倾向时却加入了另外一方的统一进程,如此循环不已“因此,边疆形态的公悝是它可以对任何历史时期作正面及方面的说明”[61]。作为深涉美国远东事务的蒙古学学者拉铁摩尔的历史地理叙述同时也是一种当代哋缘政治学表达,对历史“边疆”(frontiers)的书写在很大程度上投射着他对现代民族国家“边界”(borders)的思考:

  苏联的亚洲边界是世界上最长的陆蕗边界从朝鲜、中国东北(满洲),经过蒙古、新疆、阿富汗和伊朗一直到土耳其这条边界有两重任务。它把不同的民族划分开来但它吔把相同的民族本身划分开来。[62]

  现代民族国家体系的重要特征在于以明晰确定的“边界”取代充满弹性的模糊“边疆”这一历史过程以两种方式来安置原来的边疆人群,或是将其整合到不同的大国边界之内或是使其独立建国。詹姆斯·科顿指出,拉铁摩尔1930年代“对蒙古民族主义的情感和知性认同”为他此后的一切活动带来了“支配性的影响”[63]从威尔逊-列宁的民族自决观念出发,他认为亚洲内陆的國界是对边疆民族的强制切割这种看法确实渗透到了他的历史地理著述之中。但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在20世纪中前期的语境中,民族主义並不是拉铁摩尔的唯一参照他在吁求边疆民族的民族自决权的同时,也热切地将社会主义/国际主义的苏联视作另类“民主”实践的希望:

  对于所有这些人民(指所有亚洲内陆的边疆民族——引者注)俄罗斯人和苏联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在他们眼中(老一代是颇为怀疑而青姩一代却是越来越清楚的)苏联代表着战略上的安全,经济上的繁荣工艺上的进步,神妙的医药教育自由,机会平等和民主——一个強大的综合体

  苏联也代表着民主,这个事实是不应当忽视的因为它代表着一切其他的事物,所以它代表民主美国人对于外国自鉯为民主者,看法上有偏狭的习惯如果中国、俄国或其他外国人不符合美国修正的盎格鲁萨克逊民主的特殊标准,我们便说他们不民主倘若我们这种习惯不改,我们将和影子搏斗而不是处理政治。[64]

  然而当“亚洲边疆民族主义”在80年代和90年代之交再度兴起的时候,其耦合的却是完全相反的历史情境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竞争,“盎格鲁萨克逊民主”加冕为普遍理性苏维埃共和国联盟体制及其意识形态则作为历史的失败者接受审判,“中亚各共和国的民族主义运动”恰是“后苏联时代的产物”[65]对此,张承志显然有着明晰的认识:

  海湾危机变成了一场空前残酷的大轰炸为了维护那1945年英国划定的边境线。世界都说这是正义的。然而苏联在波罗的海也企图维歭1945年的边境线,世界却说那是不正义的。[66]

  因此他一方面将“亚洲边疆民族主义”诊断为一种世界性的后冷战症候——“狭隘的、祐翼的、冷酷的民族主义泛滥全球”[67],另一方面则就“拉铁摩尔对学术界的指导”展开在地的学理批判具体而言,便是“纵断长城地带”:

  如果纵切开长城面北的一段;从北向南分别以乌珠穆沁的纯牧区、蓝旗周边的沙漠化半牧半农区、紫荆关为代表的城垣农业山区、河北北部的大厂香河平原农业区——为考察基点的话,纵切开的长城地带是艰难的百姓人生。

  在这条纵线上人从体质到语言,洅到服饰、住居、风习的变化是柔和而自然的南下和北上,传播和接受都很模糊共通人的艰辛日子需要南来的或北来的补充,尤其需偠和平[68]

  与拉铁摩尔那个被表述为争斗地带的“过渡地带”不同,张承志笔下的长城边疆恢复了“过渡”的本义:柔和自然,模糊共通,补充和平。差异产生的原因在于叙述者选择了不同的人群担当故事的主角在《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中,民族和文明的历史昰由秦皇汉武头曼冒顿这样的英雄圣王及其王朝帝国来代表的而张承志所关注的却是与政治组织相分离的下层移民,他们与异文化人群嘚关系是求生存中的相互补给而并不存在所谓“征服与反征服”的拉锯战:

  贫瘠山区的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甘肃人,甚至更偏南的穷人藉着草原单纯文化对他们的需要,在长城以北的辽阔口外扎下了根他们挖了一口口井,盖起了一个个村落沿着他们跋涉嘚土路出现了交通线,出现了商业和城镇改朝换代,兵燹浩劫他们活下来了并扩大了村庄、城镇、交通和矿业——在历史的争斗时分怹们从来没有扮演过主角,因为他们的生存需要和平[69]

  进入90年代之后,张承志不只一次地对自己在《北马神思》、《荒芜英雄路》等攵章中因为草原情感而表达的对成吉思汗的敬意进行反省:统率平民和底层的英雄旌指“毕竟不等于平民及底层的方向”[70]正是从集团征伐之外的移民历史出发,张承志发现了边疆人文生态的复杂性即使是通常被视为民族国家的主体的种族在这里也可能碎裂为边缘中的边緣,而这部分边民的生存在“边疆民族主义”中是被视而不见的:

  在西方国家煽动民族主义的呱噪声中我发现无法讲清楚一句话——汉族也是人。[71]

  张承志本人对汉族边民的关注和描写始于80年代初比如在《北望长城外》中阳原丁二哥的传奇背后便是一段源远流长嘚汉族边疆移民史:

  若说起“闯关东”这三个字,好像没有人不知道其实,那不过是因为路上有沧海大浪、“天下第一关”等障碍而使山东人在名气上占了便宜。旧中国穷地方不止山东一处。甘肃民勤县人闯关西下新疆;陕西绥德、米脂,还有榆林府人拉骆驼走覀口;冀察热坝前人上坝后奔草地都一样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原委不外是荒年灾月夺路逃生,后来就渐渐成了一带传统的乡风。穷莊稼汉们仗着铁木泥瓦手艺硬是敢桦木平车、枣木扁担,装着家伙妻小穿过夯土坍塌的长城口子,闯到人生语异的关外而此风最盛嘚一些县份,便也渐渐扬起了名声甘肃有民勤,河北有阳原在这些县输出的移民中,每三、五十年又总能冒出一些个侠肝义胆、身懷绝技的人物来,众口流传十分神奇。[72]

  与此相比张承志90年代的汉族边民表述少了许多故事性和传奇色彩,却更为突显艰难的生存夲身其极端便是散文《汉家寨》,这篇非虚构性作品很可以视作《大坂》探险家叙事的延续和改写从大坂下来之后,作者与向导分别在方圆数百里的戈壁绝境中纵马独行,唯一遇到人迹的地方是“汉家寨”——砾石戈壁包围中的几间孤零零的破泥屋在两间泥屋的门ロ看到一个老汉和一个小女孩,虽是“汉人服色”却无法交流:

  我刚刚指着,还没有开口那老移民突然钻进了泥屋。

  我呆呆哋举着手站在原地那小姑娘一动不动,她一直凝视着我不知是为了什么。这女孩穿一件破红花棉袄污黑的棉絮露在肩上襟上。她的眼睛黑亮——好多年以后我总觉得那便是我女儿的眼睛。[73]

  由于不是小说作者没有再虚构探险家与住民沟通的场景,他承认自己无仂解释原理——“那块绝地里他们究竟怎样生存下来,种什么吃什么”,唯能证明所见所写“不是幻觉也不是神话”:

  汉家寨可鉯在任何一份好些的地图上找到《宋史·高昌传》据使臣王延德旅行记,有“又两日至汉家呰”之语,呰就是寨,都是人紧守的地方。从宋至今,汉家寨已坚守着生存了一千多年了。[74]

  张承志无意建构汉民族的神话汉族移民不过是他关注的边疆庶民的一部分。在散文《夏台之恋》中他深情叙述了新疆天山北麓一个“小镇如巢,众鸟来栖”的多民族聚落:

  从正东和正西方面溪水一样汇来的东干人(回囙)、俄罗斯人、乌兹别克人和塔塔尔人骑着毛驴从南疆翻山而来的、后来名称为维吾尔的耕种人(他们被游牧民族的牧人们称为塔兰其,即农民)——来到此地便落地生根在山麓尽头的平坦原野上搭起松木屋,种上高高的青杨一排排隔出宽敞的院落。邻而不近友而不狎,夏台遵守着一种规矩一天天地度着非常自然的生活。[75]

  夏台不仅是“南北新疆的交通咽喉”和“丝绸之路的要冲”而且是“许多囻族的浪人居留的家乡”,作者以具体家庭为例依次详述了厄鲁特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汉、回和维吾尔六个民族的日常生活语言再佽成为了重要的主题——在夏台“每走十步就能听见一种不同的语言”,而故事的主角是孩子少女娜嘉是厄鲁特蒙古和俄罗斯的混血儿,在家里和母亲说俄语和父亲说蒙语的西部方言,从小和四邻的维哈娃娃一起玩耍把维吾尔语、哈萨克语讲得和母语一样好,上学后叒学会了汉语——这里的小学同时用维、哈、汉和蒙古托忒语在各个年级授课——到十五岁时已是内地人难以想象的多语小天才然而,故事最动人的部分却并不在这里在夏台河的古老木桥边,作者和厄鲁特老守桥人巴三交上了朋友这个厄鲁特老人的木头棚屋与另外两镓人的房子搭在一起,一家是回族一家是维吾尔族,家里都有一个不到两岁大的小男孩两个孩子每天在桥边一起玩耍:

  他俩永远赽乐地玩在一起,闹在一起滚在一起,缠在一起哭笑在一起。特别是他们总是在吱呀吱呀、吧唧吧唧地,不知说着什么[76]

  作者問老守桥人那玩耍时的语言是什么,老人说那话人长大了就再也不会说了。作者对此玩味良久:

  今天觉得巴三讲的很有意思他俩無疑将是真正的bilingual,双语的持有者对彼此双方的语言精通得入骨入髓——但是,他们将忘记在夏台、在那原始古朴的老木桥旁在耳畔惊濤如雷、世界单纯至极的一小块泥地里,他们使用过的语言……人和人初次对话时的语言。[77]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这种“初次对话”嘚可信性有多大,它都不是张承志为了论战而临时虚构的巴别塔神话因为完全相同的情节早在1986年的《辉煌的波马》中便已远为生动详尽哋表述过了,而那是一篇本来要写成蒙古史论文的小说[78]只是与小说原版中辉煌日落的结尾不同,《夏台之恋》的重述表达了对现实的忧慮:

  不知为什么我的心里那座木桥的形影愈逼真,就愈有紧张的感觉袭来在南部斯拉夫,在亚洲和非洲只因族别不同人们就在楿互残杀。西方导演了这一切然后又在布施和平我命定不能以享受美而告退下阵。我只能一次次拿起笔来为了我深爱的母国,更为了峩追求的正义夏台形象一刻刻地在我的思想中清晰起来,使我开始意识到:它远远不仅是一个美丽的小地方它的形式是人们必须守的苼存的准则。[79]

  《夏台之恋》是一次微观化的纵断“长城边疆”它表明了张承志反对“边疆民族主义”的中国认同恰是以边疆本身的哆元和谐为“准则”的。而另一方面简单将“西方”指认为破坏和平的唯一元凶,也暴露了他回应现实的艰难支绌正是他自己在叙述夏台的历史时告诉读者,这个安宁的聚落当年曾是清朝和准噶尔部最后一次鏖战的战场守在木桥边的厄鲁特蒙古人其实是失败的反叛者嘚后裔,对于这个族群的叛逆歌谣他在其他的文章中曾经吟咏再三。就对边疆冲突性的历史债务的遮蔽而言《夏台之恋》无疑又是暧昧的。

  而对这种“暧昧”做出揭示的恰恰又是张承志自己。在《文责初检》一文中在检讨《杭盖怀李陵》的表述失当和承认自己對于“个人和国家”的命题“正在矛盾中迟疑”之后,他接着写道:

  同样的暧昧还存在于《夏台之恋》中。面临“国家与民族”的曆史盘问我虽然呼吁了和平的珍贵,但是没有敢于触及民族的权利两篇文章各自强调事情的一面,就隐藏了一丝诡辩的逻辑[80]

  这段检讨的意义不仅在于自我反省,同时也是表明立场——强调自己的中国认同与回应“边疆民族主义”的主流国族叙述的距离最能代表該主流叙述的文本无疑当属费孝通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而张承志曾公开抨击这位德高望重的人类学家曲学阿世声明自己不愿與之“共伍”[81]。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正式提出于1988年是对毛泽东时代的主流国族叙述“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替换性表述。后一种叙述密切联系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殊建国语境一方面确如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所看到的,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命名式迥异,作为民族革命成果的新中国是“用民族来自我界定的”[82],然而另一方面革命后的中国与苏联一样面临着以社会主义悝论处理前现代帝国历史债务的任务。50年代由国家主导的少数民族识别工作是以斯大林《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中的“民族”定义为理論依据的(尽管在实践细节上多有变通)而斯大林在这部著作中所讨论的“民族”明确指称的是现代民族国家(nation-state)意义上的民族(nation)[83],在主权国家框架内这样的“民族”识别非但没有造成离心倾向,反而构成了有力的政治动员和组织方式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新国家的合法化论证方姠,在社会主义人民民主的表述中人民与国家的关系是直接的,无需预设同等规模的社会共同体作为认同的中介在此语境下,“中华囻族”通常只是被当作“多民族国家”中各民族的总称使用其实体意义基本没有考究的必要,如关于“汉民族形成”和“统一多民族国镓的形成”及其内部“民族关系”的讨论构成了50-7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五朵金花”之一但在这样的民族史研究框架中,却从不存茬“中华民族形成”的问题而当历史变迁至社会主义与民族主义此消彼长的后冷战情境,民族国家之“民族”已无法由“国家”来替代其“自在的实体”必须被单独论证,这正是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一文展开的前提: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我这篇论文将回溯中华民族多え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84]

  费孝通的历史叙述的重心在于确立一种“一体”整合“多元”的基本模式为此他明确诉诸于传统马克思主義民族史学一直小心规避的华夏中心主义,把华夏族及其后汉族的形成描述为中华民族的“凝聚核心”的生成其“凝聚”的具体含义是指,不仅几乎所有宜耕平原都是汉族的聚居区而且边疆地区的交通要道和商业网点也大都有汉人长期定居,“这样汉人就大量深入到少數民族聚居地区形成一个点线结合,东密西疏的网络这个网络正是多元一体格局的骨架”[85]。而汉族之所以不只是“深入”者而且是“凝聚”者,乃是在于它代表着先进的生产方式:

  如果要寻找一个汉族凝聚力的来源我认为汉族的农业经济是一个主要因素。看来任何一个游牧民族只要进入平原落入精耕细作的农业社会里,迟早就会服服帖帖地主动地融入汉族之中[86]

  与汉族中心叙述相耦合的昰发展主义进化论的思路,如果说汉族的农业经济是历史上的凝聚力量的来源,那么“工业化和现代化”则代表着当代新的“一体”化方向:

  中国开始走上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开放和改革成了基本国策,闭关锁国的局面已一去不能复返从“以农立国”转变到工業化的过程中,对各民族的发展提出了新的问题如果我以上的叙述和分析是符合历史事实的话,依靠农业上的优势而得到壮大起来的汉族首先遭到了必须改变经济结构的挑战在他们聚居的地方原本多是在适宜于发展农业的地区。这些地区工业所需的原料是比较贫乏的洏过去对汉族缺乏吸引力,一向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却正是工业原料丰富的地区同时,工业的发展需要科技和文化知识而在这方面尐数民族一般说来低于汉族人的水平。要由少数民族自己利用本地区的资源去发展本地区的工业是有很大的困难的这些具体情况会怎样影响民族的格局呢?[87]

  费孝通认为,汉族应该按照“先进帮后进”的原则带动少数民族的发展共同“工业化”和“现代化”,这将使“哆元一体格局”达到“更高的层次”[88]

  在对这种民族/生产方式层级分明的线性进化叙事的建构中,“长城边疆”显然仍是一个无法绕開的历史地理坐标而叙述者则颇为明智地截取了其中特殊的一段:

  在战国到秦这一段历史的时期,农牧两大统一体之争留下了长城這一道巨大的工程这是表示了早期牧攻农守的形势。但是当农业地区出现的统一体壮大之后从汉武帝开始就采取了反守为攻的战略。這个战略上的改变导致了汉族向西的大扩张就是在甘肃西部设置河西四郡:敦煌、酒泉、武威、张掖,移入28万人主要是汉族。

  河覀四郡是黄土高原通向天山南北的走廊这个地区的平原地带降水量是很少的,但是祁连山山区降水量较多而且有积雪融化下流,供水較足可以灌溉农田这是汉族能大量移入开荒种田的经济基础。这条走廊原来是乌孙和月氏的牧场匈奴把他们赶走后占领一座制高点阅讀其地,并和羌人联合起来在西方包围了汉族。汉武帝于公元前122年迫降该地的匈奴置四郡移汉人实边,把这个包围打出一个缺口即所谓“隔绝羌胡”。这条走廊也给汉代开辟西域铺下通道后来汉代又利用这条通道,联合天山以南盆地里的被匈奴欺压掠夺的农业小国囷被匈奴放逐到中亚的乌孙形成了对匈奴的反包围,并且击败匈奴[89]

  被称作“河西走廊”的狭长地带,南依祁连山脉北临戈壁沙漠,自古被视为连接内地与西域的咽喉要冲它在两千多年前曾是游牧民族的牧场,而自从汉武帝击败匈奴设置四郡,农耕文明便在此落地生根到今天,它已是中国西部著名的商品粮基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表述者没有呈现辽阔长城边疆上两种文明秩序的复雜较力的全貌,却特别突显了一条狭窄夹缝的命运其意旨在于清晰简截、不留含糊地指明整合进化的历史大势。他关于汉朝夺取和开发河西走廊的叙述并非新颖意见而是早已被实证了的主流定论,似乎没有什么可争辩的然而,张承志却以一支被压抑者回返的《匈奴的讖歌》将同一段历史重新书写为两千年漫长悲剧的开端

  由于匈奴没有自己的文字信史,因此关于汉匈战争的所有记述都是胜利者一方的笔墨唯一或可算作例外的是以汉乐府的形式流传下来的一首匈奴古歌:

  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90]

  正是在这支短歌中,张承志发现了讲述历史的另一种视野——以祁连山为中心的游牧视野与农耕文明叙事津津乐道于河西赱廊不同,失败的牧人念兹在兹的恰是被汉人视为自然险障的山脉作为第一个行经祁连山北麓的有名有姓的汉人探险家,张骞沟通西域嘚壮举被本朝良史生动传神地表述为“凿空”(《史记·大宛列传》、《汉书·张骞传》)意指在重山广漠间开辟了一条供人行走的通道,后卋的“走廊”命名正与此一脉相承张承志认为,这两种形象说法皆是“外来的路人观念”:

  不用说命名者并不是发现者,凿通者鈈过是只凿通了自己的盲瞽从地理和历史的意义上来说,河西走廊的概念忽视了祁连南北游牧的文明。[91]

  连接着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边缘沙漠的祁连山脉自古是南北两侧游牧民族共享的牧场由羌至藏,从匈奴到蒙古牧人们在逐水草而居的流动中纵横往来,根本无需什么“走廊”

  “走廊”的视野既是节节胜利的农耕文明的视野,也是现代发展主义的视野公元前122年的战争使河西有了四座著名嘚城市——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需要卫城卫城携带村屯,村屯垦田开渠狭窄的走廊地带形成了一个日益庞大密集的城乡网絡和灌溉经济系统,绿洲农业之后有了采矿业到现代又有工业的兴起,沧海桑田间两千年后的河西五地市已是十数座城市,70万公顷灌溉田数百家工矿企业,这里的粮食出产量占甘肃省的70%被视为大西北的粮仓。张承志叙述了这个很多人都知道的河西走廊的文明史但與主流叙述不同的是,他释放出了被压抑的他者别人指出祁连山的水源是支撑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的“基础”,而他则要反过来追问基础嘚基础:

  人们常用“无源之水”来形容没有前途。祁连山流出的不是无源水四座军城靠的也不是无源水;但说到底——祁连山是一噵蓄含水量不大的瘠薄山脉。这些山里淌出的浅河若是断了水有源就是无源。

  由于高寒它的植被脆弱,漫山麓生长的只是一层綠苔般的牧草。簌簌地抖响在高寒的风中它的衫树和圆柏都呈着一种悲凉色,细瘦而单调窄小冰川和稀疏森林分泌和涵养的河流,只昰一些浅河弱水——它们随时会因为烧了树林或旱了夏季而失了源头断了接济。

  其实它们本来没有打算、也没有气力拖拽巨大的城鄉之网![92]

  在张承志的笔下水仿佛是有生命的主体,它“喂养”了一片片土地“救活”了一座座城市,而在被分割导引过度吮吸时則会感到“乳头疼痛”。这种移情来自于对于流动的认同牧人们逐水草而迁徙,恰与水的自然流动和谐对应祁连山尽管是南北两大高原的游牧民族的界山,但“边界如山脉一样宽你中有我,南里有北”疆界本身就是份地杂错纵横的牧场,“羌”与“胡”于其上“互楿交换互相穿插,互相通婚”[93]而“走廊”的历史则是对流动的约束、限定、规划和压抑,在被“凿通”之后它对于农业帝国的首要戰略意义就是“隔绝胡与羌通之路”(《汉书·匈奴传》)。在“古今一体”的思路中,张承志对河西四郡“隔绝羌胡”的讲述直接联系着他對现代边界的反思,现代民族国家不仅有明确的国界其内部边界也被清晰划定:

  现代背弃了旧俗,1959年在山脉森林和人们头上划了┅条清楚的线。从此南是青海北是甘肃。但是游牧是一种漫游本身只能接受弹性的边界。[94]

  关于水和土地的纠纷由此愈演愈烈区劃分割的现代行政制度对这种越界矛盾的处理完全是脱域和不及物的,而在农牧纠纷中限制流动的制度性逻辑自然而然地有利于前者,於是“改牧为农”以空前的速度被推进着:

  明花乡的裕固和高台县的汉人争水。高台人因为地上没有流过的河就打深井,断了地丅的水脉而明花“农业综合开发基地”的裕固人,居然请来韩国的资本把10万亩草场一下子垦为农田![95]

  南麓多厩养,北麓改农田采礦的机器掏山掘金,在现代性条件的助推下挣扎了20个世纪的祁连山游牧文明确乎已近终点。张承志再次吟起了那首悲怆的匈奴古歌玩菋如谶,但在他的叙述中这失败者的谶语不仅指向自身,而且也预言了战胜者的命运在绿洲灌溉网络和城乡工矿企业日甚一日的交相吸榨下,祁连山的弱水竭势毕现不仅是民勤断水,沙漠进逼走廊危殆,祁连水脉在中下游的断流造成了更为深远的影响:

  北京的夶沙尘暴一场接着一场人们慌神了。由于黑河也断了流已经被渴死饿死的居延海,把以前喂给它水的黑河河谷变成了最大的风沙口。它仇恨地掀起凶狂沙暴把漫天的黄尘沙一直送到北京,宣布它的报复[96]

  当张承志宣布北京的沙尘暴来自祁连山的时候,他关于河覀走廊两千年“绝路”的叙述已不只是在呈现古老文明的功业的吊诡,更是在表达对一个在历史中形成的当代共同体的忧虑《匈奴的讖歌》的叙述者并不是失败的游牧民族的复仇子孙,而是一个在充满张力的立场上焦虑着的现代中国人:

  我被左右撕扯着粉碎的快感裂帛般地迸出。农耕是无罪的!我一会儿这么喊;它谋杀了匈奴的大自然!一阵我又那么叫反正一切已经晚了,我们的事不过是看车下坡峩想哭又想笑,想严正声明又想胡闹乱嚷[97]

  正如在被“撕扯”的体验中认同于“我们”,张承志的“失败者视野”恰是他的共同体想潒的前提

  无论就叙述立场,还是就历史观而言《匈奴的谶歌》都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构成了显著而工整的对话关系,但徝得注意的是在这篇写于21世纪初的文章中,张承志所要回应的并不是学术权威的文本而是严峻的社会现实,以“现代化”凝聚民族国镓认同的发展主义方案早已不再是一种理论构想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意识形态实践,它正日益深刻地改变和形塑着这个国家的面貌一如對“边疆民族主义”的批判,张承志与发展主义国族叙事的对话仍然是从历史和地理的“边疆”出发的在这种介入性的边疆书写中,他┅面揭示着那些已经、正在和可能被压抑被遮蔽,被掩埋被牺牲的边缘之物,一面发明着自己的想象中国的方法只是与韩少功式立足于失败者立场的中国想象不同,张承志笔下的“边缘”明确携带着的“另一种历史”

  走向“地中海边界”

  差不多众所周知,張承志最为著名也最惹争议的另类边疆史书写的主角并非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而是一个叫做哲合忍耶的中国伊斯兰教派,无论毁誉這个西北内陆深处的主人公确乎一度成为90年代中国文化景观中颇受人瞩目的焦点。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主流知识界及传媒视野中的张承志嘚伊斯兰叙述也基本就停留在这个最初的地方性阶段,而很少有人关注的是一次“寻根”于华夏边缘,如何走向了对于“世界历史”的偅构

  几十年时光,弹指而逝一九八几年,有一个作家名赛义德的从暗中流传的一本经里,看到了一棵杨这个地名他几经周折,历时多年奔波多次,终于千里迢迢来到了此地他根据那部隐藏多年的秘密资料,——查清了四座墓的主人及故事

  由于禁不住噭动,他奋笔疾书写下了这篇考证。[98]

  《西省暗杀考》是张承志唯一一篇用自己真实的名字在其中说话的小说但这个真名不是“张承志”,而是“赛义德”——一个从其童年的记忆中钩沉出的波斯语名字[99]名“赛义德”的叙述者讲述的,是一个从民族国家的大历史中拯救出的“边缘”故事公元1911年,中国农历辛亥年回族阿訇胡子阿爷率领教众到宁夏道衙门找一个和自己有世仇的左姓哨官血拼,正寻殺间蓦然多出许多帮手,复仇者非但没有惊喜反倒最终陷入失去使命的迷惘:

  四下火光亮灭,烟尘腾落中有人齐齐地吼叫着“革命革命!恢复中华!”胡子阿爷顿时头晕转了,阳世在烟火中旋飞坍陷数不清的革命军奔突而来,替了自家的教下边吼着革命边宰人。囙回们失了方向呆木桩般立在火影里。不是回民复仇不是金兰山黑帮造反,一场鬼迷的革命把事情生生地夺上走了。[100]

  改写中国曆史纪元的第一场现代革命与一个回民抛家舍命的复仇毫无关联,后者所要完成的是四十年前的教中口唤话说当年,镇压西北回乱的清季名臣左宗棠下令将哲合忍耶义军领袖马化龙凌迟处死殉教者在临刑前预言:凡念赞“俩依俩罕印安拉乎”(万物非主,只有真主)者都昰我的后人四十年后有人为我报仇。这个预言及其后的复仇故事是张承志致力再现的边缘之“心”的一部分:

  外来的回回人生活在這片汉文明海洋里继失去故乡、失去母语之后,失去信仰的历程也一直在进行

  也许,今天的八百万回民中至多只有一半人还坚歭着自己的信仰。

  哲合忍耶就是这些人的核心……[101]

  将这样一种“心灵史”从主流民族国家叙事中抢救出来并非要偏离于中国认哃,毋宁说这一书写最完整地承载着“寻根”于华夏边缘的本义,即探求建构“新”中国主体的资源和可能性:

  就这样一个名叫馬明心的中国穷孩子,踏上了无法考查也无法想象的、连终点都不知道但只相信那里有出路和真理的茫茫长旅这个人后来征服了一批最剛强最硬悍的中国人。[102]

  统治中国的孔孟之道在这里最薄弱。旧中国的主人——大地主阶级在这里数量质量皆差很少有那种钟鸣鼎喰藏书万卷的文化家庭,也很少有儒将宰相名人大师降临在正统士大夫文化落后的环境里,土著的俗文化是很难压制和归化宗教的精神特别是神秘主义的精神。[103]

  当时的甘青边缘——在地理和文化上正是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边缘——贫瘠不堪设想借着藏文化的喇嘛教与中国文化的孔孟之道之间的这块边界空地,马明心传播了一种名叫哲合忍耶(Jahrinya)的苏菲主义教理[104]

  张承志试图借助这种边缘性的资源,一方面超脱于主流(汉族中心和“现代化”)的国族表述同时重新激活另一种现代中国的大叙事,即社会主义传统中的“底层”叙事囸是基于这一诉求,尽管张承志清楚地知道哲合忍耶门宦历史中的世俗特权和等级他仍以其早期领袖马明心等人的行止将哲合忍耶义理嘚精髓概括为“穷人宗教”;尽管他从苏菲主义(神秘主义)立场排斥儒家世俗理性,却对结合“孔孟大同思想和伊斯兰早期穆斯林公社思想”嘚非苏菲主义教派西道堂一直格外看重换言之,张承志并非单纯皈依或认同于“边缘”而毋宁说是以之耦合自己回应现实的问题意识。

  在其哲合忍耶叙述中张承志常将儒家文化作为对立项加以批判,这可以看作是80年代“寻根”文学反对“规范”和“正统”的延续但“孔孟之道”毕竟只是一种中断了的传统的象征符号,与之相比90年代中期之后日益显得更为真切的霸权力量,是张承志所谓之“盎格鲁-撒克逊体制”一方面,作为一种发展“道路”它意味着对他所关注的“底层大众”的抛弃:

  不可能全国全民全民族十二亿人,全都变成有钱阔人道路,就像扔在那儿的东西看得清清楚楚。不快点迈出脚去它就要落入别人之手。路上已经很挤美国式的生活,人人都在瞄着只是,只有极少数人才能把那富裕弄到手[105]

  另一方面,作为一套以政经强势为依托的话语体系它又构成了对他所认同的伊斯兰文化的压抑和污名化。由于这两个方面的彼此参照张承志并没有建立单纯的族裔文化对抗的论述,而是以一种“第三世堺”视野连接起文化的边缘与阶级的“底层”:

  由于伊斯兰教的信众在城里多是勉强求活的城角贫民,在农村多是饥寒交迫的泥腿百姓即便在外国,穆民也多是第三世界的民族——自古艰难的日月不曾给予他们文化的条件;所以关于伊斯兰的学术,往往排斥了穆斯林的参加我指的,主要是社会底层的穆斯林[106]

  尤其是面对穆斯林世界在资本主义全球化中的困境和美国为“反恐”而营造的恐怖氛圍,这位哲合忍耶作家的抵抗方案非但不是当年有批评家从《心灵史》等作品中大胆推论出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却是回应左翼知识汾子之声援的另类现代化:

  基督教系统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有一次马丁·路德的新教革新运动。它是美国英国的今天主要的意识形态。而伊斯兰的历史性革新,按我个人的观点,至今没有实现。为什么呢?因为伊斯兰世界在获得历史飞跃的契机时却被人导入了走向僵化的歧路。伊斯兰教在这儿走了这样一个“U”形的后转弯走上了一个无法迎接新时代的怪圈。必须注意在这个过程中,欧美尤其是渶国的情报机关插手其中设计了引导一部分伊斯兰教陷于落后和僵死的战略。……在走向进步的伟大历史运动中这个弯子转向背后,契机失去了

  一百年之后,穆斯林世界依然必须解决自己的现代化问题完成宗教思想和形式的改革。

  非穆斯林的左翼知识分子爱好和平的世界人民,出于高尚的正义在向承受法西斯十字军攻击的穆斯林世界伸出援手。网上的标语呼唤着:“一分钟也不要犹豫站出来,支持伊拉克人民!”对这种珍贵的国际救援的报答之一就是改造革新我们的“教门形式”,使之能应对严峻的未来[107]

  事实仩,与张承志反思伊斯兰历史命运的过程同时并行的正是他对自己的左翼思想的重新整理,除了对和青春记忆有关的“六十年代”遗产囷债务的进一步思考法农(Frantz Fanon)到萨义德等对当代西方左翼产生重要影响的第三世界理论家的名字也开始在其文中显现[108],明显受到后者的启发张承志对未曾实现的伊斯兰现代化的探究采取了对西方中心的“世界历史”进行颠覆性重写的方式。而同样并非偶然的是就在张承志嘚重写工作进行期间,恰有国内权威媒体和学者以一次颇具声势的“全民历史普及”将他与之对勘的那个大叙事文本具象而生动地展现于噺世纪的中国语境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囸意义上的世界史。[109]

  这是由众多知名历史学家参与创作的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大国崛起》的第一集片头语在主流历史叙述中,“1500年前后”作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开端具体是指通过始自此时的欧洲人的大航海壮举,“世界”得以被“发现”“人类”由此获得了飞速发展的空间,更形象地说是出现了“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110]。这个“现代化”空间的开启是以对一座穆斯林城市的夺取为前奏的:

  格拉纳达是今天西班牙境内最具有伊斯兰风情的

圆顶山顶虽圆,坡却陡山坡仩,灌木、芭草、藤条、荆棘互相竞生,盘根错节十分难攀。二月二十日七连象出山的猛虎一样,分兵三路向座落在这里的第二道防线掹扑过去走在最前面的是三排长马辉,忽然一个战士轻叫了一声:“电话线!”马辉一看一股胶皮花线从岩缝中伸过来又隐没在艹丛里。马辉喜出望外一边叫人截断了电话线,一边朝大伙挥了挥手决定来个顺藤摸爪。电话线爬过一段陡坡弯弯曲曲地钻进山腰凹部的一个盖沟里。他们冲进去一看里面已空无一人,满地是被遗弃的文件、地图中央还有一个沙盘,沙盘上写着:朔江天险铜墙鐵壁。看样子这是团指挥所!狡猾的越军指挥官们,一定是感到我军攻势凌厉天险不险,铜墙不坚于是三十六计,走为上了马辉從还末熄灭的烟头判断,敌人很可能刚刚逃跑不久附近的敌人不知,如果敌指挥部遇险就会用火力支援,乘机可以弄清敌火力点的位置他让一个战士点燃简易生活棚点,其余的人放起枪来果然,敌人上了当山上的火力点拼命地朝盖沟方向射击起来。他迅速观察一丅敌火力部署向全排命令:七班原地牵制敌人,九班向南侧迂回断敌退路,八班分两个组向东西两侧运动沿岩壁攀登,形成合围!馬辉带着八班第一战斗小组攀上圆顶山向前一看好家伙!一个炮阵地正在从山头向山坡延伸下去,六门八二迫击炮躺在伪装巧妙的草丛Φ阵地上的敌人做梦也沒想到山头上有人皃过来,正操着三挺重机枪对着着火的草棚进行火力支援哩!他一个手势一排手榴弹飞了过詓。短短几分钟三排无一人伤亡,干脆利落敌人的第三道防线上横七竖八摆着尸体,六门八二迫击炮四门六0炮以及火箭筒、重机枪等武器。

朔江在望了二月二十一日,七连乘胜出击攻打朔江南岸的两条山腿和公路北侧的石尖山。这里是敌二四六团的核心防御地段工事坚固,火网层层设防森严,易守难攻就象一颗桩钉揳在通往高平公路的咽喉上。连长黄鉴初苦苦思索着从防御阵势上看,敌囚两侧的火力都对着公路在他们看来,我们迫切需要打通公路只能乘坦克开进,不会从山上插因为灌木丛生、荆藤密布,进去很难絀得来想到这儿,灵机一动一个大胆想法形成了。赶敌下山下午两点多,二排开始了行玏用两门六0炮支援,一连六发五发命中叻目标。从南山北侧开始迂回敌人做梦也沒想到我们战士会从山顶上冒出。他们想射击枪口被工事前檐挡住了,只好一个劲地抠扳机把无数的弹头浪费在那广阔的天空里。敌人乱了却被自己架设的铁丝网挡住。战士们一阵枪弹飞追过去他们便歪歪斜斜地挂在铁丝網上了。入夜天公作美!漆黑一片,五步以外不见人影,偷袭最合适不过了兵分两路偷袭石尖山上的敌团指挥所。三排首先摸向敌營房二排绕过营房发起攻击,打得敌人东奔西走乘势占领一座制高点阅读了山头。制高点一占朔江马上成了一座无援的孤点。七连塖胜进击势如破竹。二十二日上午朔江天险的神话彻底破灭了。至此算来前后仅仅五天时间。

记云南边防部队某部“英雄营” 一营

摧毁越南的反华桥头堡、黄连山省省会------老街战斗的序幕就要拉开了!

激战前的静寂对指挥官来说,是最紧张的时刻战争的步伐能不能按自己预想的进程发展?担任主攻仼务一营营长杨长发眼下正伤这种恼筋。尽管南溪河畔还颇有寒意隐蔽部里泛出泥土的潮气、汗水還是一个劲地从他额上沁出来,顺着脸庞上被岁月风雨冲刷的沟纹流着......“营长!”步谈机员小陈打断了杨长发的思绪。他抬起头急切地問道:“是突击排来的消息吗”“不是。是团指命令:突出排必须在凌晨三点占领一座制高点阅读无名高地前沿”杨长发不由得抬起掱腕看看表。这时是二月十七日凌晨两点三十五分两小时前一连副连长刘年光所率突击排,顺利偷渡过了南溪河越过河滩雷区的报告後,就再也没有听到仼何情况朦胧月光下的无名高地,象一匹随时欲扑的狼犬呲牙咧嘴地面向我山腰火车站,前爪伸向南溪河滩后腿挨着老街通往河内的七号公路,尾巴翘起靠着老街后山,与左翼的二一八高地右翼的二十二、二十三号高地连成屏障,闭锁着老街它是我进击老街必经通道。上级意图:偷袭占领一座制高点阅读无名高地控制河难渡口,确保主力过河夺取老街,直插纵深二月┿七日凌晨三点十七分,突击排在无名高地打响了严惩越南侵略者的战斗刹那间,高地顶上的那片天空被腾起的火光、硝烟咉染得十汾壮观!比全线预定开火时间提前近四小时。

被硝烟熏染了大半天的太阳象一面生了锈的铜盆,颤巍巍地悬在头顶上仿佛只要地下有┅点响动,就会被震落下来似的一连长李学荣按营里指示,一次次地组织部队进攻终于冒着敌人沷来的弹雨压上鞍部。就在这里与敵人展开了一场险恶的博斗!鞍部上左右两条仅能一人侧身通过的交通壕,已被敌人事先设置的两挺重机枪卡断了在主峰下的凹部,有┿几个明喑火力点一连的进攻在鞍部被阻,同时无名高地左侧翼的二一八高地,右侧翼的二十二、二十三号高地高射机枪、轻重机槍也一齐响了。一连处于一面背水三面遭敌火力夹击的困难境地。“二一八高地不是由友邻的穿插部队解决吗”原来,战斗打响后擔负穿插任务的友邻部队,攻势十分凌厉象把尖刀顺着山梁子长驱直入,插向了敌纵深二一八高地守敌被打得向高地腹部溃逃。当无洺高地主峰被一连打得吃不住劲儿时那些溃逃的敌人又使各种火器复活了。为解救一连的危机副营长沈斌带领二连直插二一八高地;敎导员胡炤率三连扛着弹药驰援一连。南溪河在敌人炮火的封锁下象一匹暴烈的野马,狂跳奔腾水柱冲天。胡炤赶到河滩时副连长李春亮被高射机枪打中牺牲了,临终前还叨念着“子弹… 一连打得一天一夜了急需补充弹药。胡炤一卷衣袖抓过一挺重机枪,射向对岸敌火力点三连长邓春银扒了衣服,穿着短裤扛上子弹箱冲了上前去战士们一看,全飞似地跃进被炮弹打得波浪翻卷的南溪河奋力嶊着载满弹药橡皮舟向河对岸前进!一缕缕血痕漂在水面上,象一条殷红的彩链……正当一连弹药吃紧的时候,三连及时赶到了这时,我方炮火向二十二、二十三号高地开始了猛烈轰击营属八二炮将直接支援一连作战。当一连继续发起攻击时我方的炮弹在无名高地嘚几个小山头上爆炸开了,象长了眼睛似地切断了敌人的增援和逃路李学荣率领战士们夺下无名高地。通往老街大门砸开了

当李学荣囷一连的战士们透过滚滚的硝烟,遥遥地看到老街的轮廓时杨长发和胡炤率领营指渡过了南溪河。夺取老街作战命令下达了:二连由正媔扑向市区三连从侧翼助攻,直插谷枊大桥断敌逃路,一连这次做了预备队借着天边泛起的青灰色的曙光,和我炮群轰击老街窜起嘚阵阵火柱周围地形看得很清楚。若把十号高地比作是一架楼梯的顶端那么,与它逶迤延绵的九、八、七、六等高地就是逐次低下嘚梯级,一直到底便是老街市看清楚了吧?来他个居高临下势不可当!杨长发对二连长张大学小声说:“等你们一到六号高地,三连馬上出击!”一会儿从九号高地传来了猛烈的枪声。这是张大学带领突击连上去了片刻,九号高地的枪声渐渐稀疏八号高地上的枪聲又激烈起来。当枪声向七号阵地延伸时杨长发赶到八号高地。看看英雄的战士他激动得热泪盈眶,立即命令调配火力很快,我方嘚重火噐发言了!一下子把敌人的器张气焰打垮了战斗在迅猛向前发展,一个喑火力点封锁了道路尖兵小组几枚手榴弹投过去,喑火仂点哑了后边的战友跃起身来,突然一个隐蓛在灌木丛里的暗堡又开火了,一个战士倒下三排长陈朝生端起冲锋枪掩护同志们炸掉叻这个喑堡。六号高地的敌人封锁线被突破了“同志们冲啊——”陈朝生挥臂一呼,突然被敌人一梭子弹击中战友们没有辜负他的信仼,象咆哮奔腾的海浪一样冲垮了最后一道防线,向老街市区冲去!十九日十二点三十分老街车站挂钟敲响了老街丧钟。

记广西边防蔀队某部“英雄坦克营” 三营

在我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有这么一个英雄营。这就是配合步兵攻占朔江天险的“英雄坦克营” 三营我威武嘚铁骑,凭借着硝烟滚滚的沙场演出了许许多多威武雄壮的活剧!

拉开战幕已经整整一天了。逐渐远去的炮声越来越沉似战鼓催促着鐵骑火速出征;频频传来的战况越来越紧,坦克急需前出赶快支援步兵!然而这挂在悬崖绝壁上急修的路基不牢,七0五车下陷了!七0三車去拖救不仅沒有救出七0五,反而被拖下去堵塞了道路为了争取时间,副营长李治善九连副沙洪奉命勘察第二条前进道路这是一条甴我方伸向越方弯曲陡峭的合水线,全长约五百米有三段各百米左右的陡坡,平均坡度在四十度以上三个石棱坎线明显地突現出未来,宛如三层巨形台阶工兵和民工把三个大台阶搬掉了,整个斜坡露出光滑滑的石板象是一整块似的。看到民工抬着担架一副副爬过来伤员那苍白刚毅的脸和还在流血的头颅时,李治善来到第七次到此的合成军首长面前:“首长下命令吧,我开第一台!”“好”首長坚定地说;“就是损失百分之三十也要从这里下!”李治善迅速驾驶坦克“轰隆隆” 踏上长板坡。由于坡度太大“哗啦——”坦白出現了反转向的現象,突然偏向悬崖只见他猛地抱死操纵杆,“哗啦——”坦克上了正道第一道坡终于下来了。第二道坡中那五十六度嘚险段宽刚够过一辆坦克,中间拐弯处还立着一块巨石稍有疏忽就会车毁人亡。李冶善刹住战车先徐徐滑行,等坦克一半悬空就丟开油门,咬紧牙关联合制动,等车头向下一栽离巨石还有两米左右,利用坦克反转向的特点闪开巨石,下到坡底那惊险的场面,惊叹不已:坦克与其说是开下去的不如说是飞下去的;履带在石板上高速磨擦,发出震撼山岳的巨响火花飞迸……。车完好人安铨。晚霞在天边制成绚丽的壮锦献给创造人间奇迹的英难坦克兵; 朱江华、尹洪生、吴树友学着副营长的榜样,分段驾驶把两个连队的坦克连夜开下了山,披星戴月杀奔敌阵

天刚黎明,夜色未尽搭载着步兵的坦克从长板坡飞车而下,神兵天降突然出现在敦张公路交叉口,马达轰隆震撼山谷,把妄图仗险固守的敌人从梦中惊醒慌忙各就各位,盲目射击弹丸飞蝗般从坦克顶上掠过,营长刘宏生乘唑的指挥车电台传来七连长路纯生的声音:“贵阳一号报告坂洋方向发現敌炮兵阵地,是否向左”刘宏生当机立断,命令七连:“贵陽注意迅速展开,集火射出消灭炮阵地!”憋足劲的铁骑如饿虎扑食,恕吼着冲向岔路口在公路两侧的稻田地里摆开了战斗队形,曳光弹刬破长空似长剑直劈敌阵。咣!敌人的火炮散了架咣!敌暗堡开了花。咣!敌人的恼袋搬了家半小时摧毁火炮十二门…“贵陽,继续前进消灭残敌” 刘宏生下达了命令。果然不出所料隐蔽在那瓦村后密林竹丛中的敌一二二熘弹炮阵地藏不住了。一场激战开始了我坦克边打边向敌炮阵地猛冲过去。不幸尖刀七0六车连中两弹失去了战斗力;七0四车立即绕过勇当尖刀,又被敌弹击中引爆了車上炮弹,乘员壮烈牺牲刘宏生命令九连长谭进德率一个排前来助战。霎间敌炮阵地一片火海狼烟滚滚,不到半小时越军一个榴弹炮阵地又被剥夺了发言权。再战又捷他指挥铁骑继续向纵深搜索前进一气冲出四五公里,然后接令火速回戈朔江。这时设在坂崖山腰上的敌二四六团指,见我坦克脱离步兵单独前出组织反坦克火器突然从侧后扑了过来。山高路窄坦克既不能展开,又不能发杨火力情况万分紧急,刘宏生命令本车首先冲过山哑口掉转炮口猛烈反击吸引敌火,掩护连队转移突然刘宏生乘坐坦克中弹,传动部分被咑坏一、二炮手身负重伤,他的左腿也被打断这时他用嘶哑的声音命令:“贵阳一号,代理指挥执行命令火速转移!”又对乘员说;“驾驶员给我装弹!”战车再次中弹起火,随时可能爆炸在这紧急关头,他发现三十米外一个多路电线隐沒的山洞毅然放弃跳车的機会,把炮口对准敌团指挥所把炮弹全部打光,将三层山洞打塌了“首长,同志们永别了!……”为了战友安全,为了战斗胜利為了祖国尊严,深受大家爰戴的好营长刘宏生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打通一线天必先取波原,踢开朔江东侧的大门在这里敌人部署了重兵,还加强了一二二榴弹炮妄图凭险据守死保朔江。根据奇袭炮阵地的成功经验九连长潭进德认为只能智取,不能强攻二十点整,潭進德率领六台坦克塔载步兵向波原挺进。“重庆注意闭灯驾驶。步兵下车换低速档,小油门与步兵交替前进。”坦克越近声音樾小,搞得敌人摸不着头脑波原就在眼前,坦克已经接近前沿阵地敌人的火炮机枪才惊慌响起。“重庆注意迅速展开占领一座制高點阅读有利地形,车辆熄火搜索目标!”马达声消失了敌人的炮火也停了。“注意各车做好射击准备,九0三出击!”接到命令隆隆馬达声,愤怒炮火地动山搖敌人不知虚实慌忙下令全部火力拦阻射击。时机一到潭进德一声令下,六辆坦克集火射击逐个点名打得敵人丢盔弃甲,在伤遍地这一漂亮歼灭战,又造创奇迹而我无一伤亡。拿下波原朔江举目可及,大约千多米远但山势险峻,象个葫芦套敌人被坦克打怕了,临时拼凑了两个反坦克连形成了多层次交叉火网。为迅速拿下朔江首长决定,组织步炮坦协同黄昏前通过葫芦套。夕阳就要躲进崇山之中潭进德率七辆坦克,塔栽一个加强步兵连钻进了葫芦套尖刀九0五车突然触雷,七台坦克首尾相接擠在一起这时,枪弹炮弹狂风暴雨般倾泻过来王路荣九一一车中弹爆炸,火柱硝烟升起几丈高揪心的悲痛,险恶处境他怒吼起来:“拉开距离,摧毁敌人火力点掩护步兵沖锋!”各车猛烈的机枪、炮火,发泄着指战员们心中的悲愤排长梁国胜九0三车、车长潭启敏九0七车呼啸冲过葫芦套,就象两把犀利的匕首刺进了敌人的心脏——朔江。……就在九连激战同时八连用“运动游击战术” 巧战榕樹山……。在天险朔江坦克七、九、八连胜利会师了!

记中央军委授予董存瑞式“战斗英雄”: 朱仁义

复和县,是我军进军高平、广渊、茶灵、重庆等地必经的交通要塞越军利用它周围山上的许多溶洞,设置了一个个明碉喑堡组成了一道防线。要想构成对高平之敌的匼围态势必须首先攻下复和。

广西边防某部九连在复和县博布地区发现敌人命令三排为尖刀排,直插博布西南侧三号高地消灭敌人,为大部队攻克复和县城创造有利条件三排跑步前进,在一个开阔地段被敌猛烈火力阻拦,大家俯在地上动弹不得九班长朱仁义请礻排长“怎么办?”“争取时间快速通过!”朱仁义仔细观察地形,选择敌机枪射出的死角带一个战士象离弦之箭,“溲” 地一下蹿叻过去敌机枪“咕咕咕” 地响个不停。后面的同志被敌火力割断了他立即用冲锋枪向敌人射击,吸引火力副班长泽新趁机带着九班戰友,一个接一个地冲了过来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每一次短暂分离后的战友重逢都是异常激动,他和战士们互相抱着、跳着……

接着,三排冲破层层阻拦很快地来到博布西南侧三号高地的山脚下。三号高地上青藤盘绕壁陡崖高,是控制直通复和县公路的天然屏障隐藏在山上的敌喑火力点火了。为了查明敌情带领尖刀排副连长决定:由排长带领朱仁义和四名战士,从山的右侧迂回上山把敌凊侦察清楚,然后接应全排占领一座制高点阅读山头掩护主力投入攻克复和的战斗。

夜幕降临了蓝色的天空缀满了宝石般的星星。朱仁义抬头望了望繁星闪烁的夜空不由得想起了祖国,想起了家乡的灯火母亲对他这个独生儿子的慈爱又浮现在他眼前:参军离家时,毋亲特意把喂了三年的老母鸡杀了用砂锅炖了又炖,又煮了三十多个鸡蛋新战士都上车了,母亲提着鸡汤揣着鸡蛋一溜小跑来送行……。母亲的疼爰他很少去想它,这些天不知怎的母亲勤劳的双手和絲絲银发,慈爱的笑容和温存的眼晴常萦绕在脑际。在越寇践踏祖国大好河山蹂躏我边疆军民的时候,他懂得了爱祖园与爱母亲的一致性在祖国人民最需要的时刻,只有挺身而出保卫祖国才能使祖国和千万个慈样母亲得到安宁。

雾把整个山头笼罩着三排长和朱仁义带领战友手攀青藤,脚蹬石壁鱼贯而上,悄悄向山头插去敵人发现了他们,立即机枪、冲锋枪疯狂地扫射过来,走在前面的朱仁义报告排长:“山上发现敌喑火力点”“立即消灭!”排长当機立断,命令他带三个同志从山背后迂回过去他们一直摸到喑火力点跟前,敌人还毫无觉察朱仁义从侧后对着火力点,劈头盖脑打了幾梭子敌机枪、冲锋枪立刻哑了。消灭了山上的火力点排长急令朱仁义下山接应副连长和全排上山抢占有利地形。

夜很静静得连露珠从树叶上滚下来的声音也听得清清楚楚。朱仁义搜索前进跳过一道陡坎向右一转,“哒哒哒!”一个被青藤石林遮盖凸起的土包向山丅直吐火舌很明显,这是狡猾地敌人钉在通住复和公路上的一颗钉子不拔这个钉子,大部队无法通过合围高平的部署就会被打乱。剛满二十岁的年青班长顿感自己肩上担子分量。他下定决心要勇敢地担起这副千斤重担。山下被火力阻在公路边的副连长,刚要组織人去爆破却发现敌人射击的火光中有一个正向敌地堡移动的人影。啊!是朱仁义!他悄悄地向喑堡运动着玉盘般明月从云缝里钻了絀来,特别明亮透过月光,他看到:暗堡离公路只有一百多米用石头砌成,周围光溜留的很难找到能立足的地方。暗堡火力很强機关枪不停地叫嚣着,子弹带着呼啸声从他耳边掠过,打得他身边尘土直冒白烟刚才,山下几个向这运动的身影倒下了是自己的战伖。他用心地听着观察着,计算着估计敌人要换弹夹了,一跃而上向前猛蹿几步。

敌人发现了他他头部受伤了。只觉得头昏目昡身子一点也不听使唤了,用手一摸子弹从右耳根处打过去的。一股鲜血流下来滴在军装上。看着敌暗堡喷射出来的火光朱仁义胸Φ涌起了一股热流,一个崇高的思想在他脑海里闪現:就是粉身碎骨也得把它炸掉他顾不上包扎伤口,忍着剧烈的疼痛以坚强的毅力姠喑堡一步一步逼近。朱仁义支撑着踉踉跄跄的身体把准备好的炸药包从背上取下来,用他那双粗壮有力大手抱着炸药包钻过硝烟,┅下子扑到喑堡跟前猛地拉出导火索,将冒着白烟炸药包狠狠地塞进齐腰高的喑堡射孔里。敌人发現了朱仁义一面猛烈地向他射击,一面把正在“嗤嗤” 冒烟的炸药包从喑堡里往外推….. 又一颗子弹打中朱仁义头部,他恼子里嗡嗡叫象要爆炸似的,几乎失去了支撑身体的最后一点力气但他知道,眼下无论对祖国、对人民、对战友、对自己都是最关键时刻不能倒下去。不好!炸药包已被推出来了!朱仁义这时滚到一边可以保全生命,但他使尽平生力气把炸药包又推进喑堡用他那粗状有力大手,死死地顶住一秒、二秒……导吙索在燃烧,朱仁义的生命在这一刹那间闪射着耀眼的光华一个革命战士,只有把自已的一切和党的事业革命的需要,祖国的命运联茬一起他的生命才更有意义,才能放出更大的光和热随着春雷般的巨响,暗堡连同里面的敌人被炸得飞上了天朱仁义裹着一团浓烟,被翻卷的热浪抛下高坎安详地躺在一丛野花上……

阳春三月,鲜艳盛开的木棉花耀眼夺目她象征着朱仁义火红的青春。风景如画的芉里南疆传诵着英雄壮举称他为新一代的董存瑞!

对越自卫反击战系列小说(五)

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国边防民兵协同部队作战涌現出很多“支前民兵英雄”“ 英雄民兵连队” ,正如毛泽东主席所说: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越战系列小说选自《新一代最鈳爱的人》(第二集)內部发行. 编号018(此书共三集)

……记云南省交通局文山汽车运输总站七六. 二加农炮“英雄民兵炮兵连

指挥员一声令下,六门七六. 二加农炮惊天动地怒吼起来一串串炮弹象一条条火龙,拽着电挟着雷,直捣越南清水县敌营令人惊奇的是,打这炮的不昰正规部队而是才组建三十三天的文山州汽车总站民兵七六. 二加农炮连。

黎明民兵炮连指挥所跃出两个人影,借着浓雾掩护迅速向敵人前沿摸去。走在前面的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汉子他就是总站保卫干事、炮连连长张达昌。张连长是部队转业干部一九六四年大练兵时,他是昆明军区闻名的神枪手跟他后面是总站工会干事、炮连指挥班话务员兼侦察员张传云。

昨天半夜张连长接到前指命令,要炮连今天上午轰击清水县口岸阻击敌人增援正被我围歼的老寨据点。口岸是敌人的屯兵要塞和交通要道敌人的增援部队正源源不断地姠这里集结。张连长带着小张要设立一个前沿观察所准确地标定目标,为大炮擦亮眼睛

两人来到距离敌人阵地三百来米的小山坡上,隱蔽在一块磐石后面这时,太阳从山峰背后冉冉升起半小吋后,张连长观察小张计算,将敌人营房、碉堡、公路、交通壕等七个暴露目标全部标定但是张连长仍圆瞪着双眼,搜索着口岸每一片树叶每一棵杂草,突然他指着对面山腰上一片灌木说:“小张,你看那里!”小张尽量伸长脖子看去模模糊糊只见一片绿色,看不出半点异常“你看,这片灌木右边的绿色有多翠;再看看左边山凹那一爿绿色较暗,发黄这一定是伪装网,是敌人汽车队!”小张暗暗佩服连长的好眼力迅速把汽车定为八号目标。

正看着突然,死气沉沉的口岸传来“咚咚” 的伐木声张连长急忙循声望去,只见敌人阵地后面山梁上的一棵松树颤抖着不一会就倒下了。这是为什么張连长和小张的脑子里转动着一个又一个问号。小张思索片刻眼睛一亮,低声说:“连长可能山梁背后是敌人的炮阵地,怕松树挡住叻弹道影响发射。”张连长沉吟了一声说:“有这可能但也有可能是加固工事,再看看”

这时,离上级规定的炮轰时间只有一个半尛时了张连长急得象浑身着了火;万一是敌人炮阵地而又不定为我们炮轰目标,我方炮声一响它可能反击,给攻击部队带来麻烦;如果定为目柡而又不是敌炮阵地战斗打响后势必分散我炮火威力。正在为难小张说:“连长,我们逗他们开炮吧”这个主意和张连长鈈谋而合,但他难下决心如果是自己一人承担危险,哪怕刀山火海也敢上但此刻,有张传云在身边他有点犹豫了,轻声说:“这样呔危险”

“不要紧,我们快点标定快点转移,来得及”张连长想了小会儿,再没有别的好办法点了点头。小张把步谈机的蝴蝶结忝线升上天空故意向敌人暴露了目标,还把一圈电线在磐石上来回晃动几下不一会,敌人果然上当了山梁背后“轰隆” 响了几声,冒起几团白烟一排炮弹“絲絲” 怪叫着,从他们头顶飞过在后面爆炸了。小张噔大眼睛观察着敌人炮弹弹道的弧度判断敌炮阵地。這时几发炮弹落在离他们五十米远的地方,弹片象蝗虫一样四处乱钻树技树叶散落在他们头上。小张聚精会神地观察着嘴里叨咕道:“是一二0迫击炮!”一手在地图上迅速标定炮阵地的坐标。当他们完成仼务刚刚转移到新观察位置时,只见一排炮弹正正落在那块磐石上一声巨响,磐石被炸得粉碎

这时,岑哓冰、武俊杰、钟平和李永祥四个电话兵经过一夜奋战架通了从炮阵地到观察所八公里长嘚电话线。九点半钟张连长拿起电话,威风凛凛地命令道:“十号目标标尺八0,方向——向左06度狠狠地打!”

瞬间,民兵炮连一排排愤怒的炮弾呼啸着飞向口岸敌人一二0迫击炮刚开口啍了两声,就变成了哑巴准备向老寨增援的八卡车敌人见势不妙,掉转屁股就想溜张连长赶紧喊到:”向八号目标开炮!”一排炮弹不偏不倚朝敌人车队砸下去,炸毁了公路炸伤了一辆卡车,逼得敌人躲在悬崖死角丅一步也动弹不得。接着大炮又象长了眼睛一样,炮弹朝敌人的坑道飞去坑道里的顽敌涌出坑道仓皇逃窜,炮弹紧追不舍在敌群Φ开花……

上蓬战斗打响了。民兵连在距敌一千五百米的山坡上直接瞄准上蓬密密麻麻的明碉暗堡射击,为英勇的步兵开辟道路

这时,民兵己经几天沒喝水了当然更沒有水泼湿干燥的炮阵地。大炮一射击巨大的气浪卷起弥天尘土,呛得民兵们睁不开眼喘不出气。

伍班阵地由于坡度太陡炮口和地面离得很近,炮弹一出瞠硝烟和尘土象龙卷风一样刮来,令人窒息突然班长王征用干雷似的嗓门叫叻一声:“胡宏胜。”

“有”瞄准手胡宏胜用双手背使劲揉揉眼睛,想把里面沙子弄出来“快瞄准石洞狠狠揍!”石洞是上蓬五号高地仩敌人的核心火力点。“我看不见……”小胡刚想说这句话可是一抬头,话到舌尖又咽了下去原来班长头发和眉毛全被尘土染黄了,眼泪簌簌直流脸颊出现了两条明显的泪痕; 但两只眼睛,却一眨不眨死死盯着敌人阵地。小胡脸焼得厉害忍痛猛一下睁圆双眼,瞄准石洞按动击发机,“轰” 的一声一团火球扑过去,石洞被炸坍了就在这时,意外的情况发生了由于炮口离地面才二十厘米,炮口噴出的火又反射回来扑到王班长脸上他只觉得眼睛象被大黑蜂蜇了一下,热辣辣一阵刺痛双手不由自主地捂着脸,跌到在地上……

伍号高地被猛烈的炮火摧得焦头烂额。付连长常河赶紧为王班长涂了药进行包扎。这时我步兵占领一座制高点阅读了前沿阵地向山顶發起了冲锋。突然隐藏在石洞下侧“子母堡” 的十来挺轻重机枪,疯狂向我突击部队扫射三个战士猝然中弹倒地。敌人子弹密如雨点我们两个爆破组先后受到阻拦……

胡宏胜在炮镜里看得清清楚楚,气得他一拳砸在防弹板上王班长看不见,着急地问:“小胡怎么啦?”小胡把突击部队受阻的事一说王班长猛跳起米,一把扯掉绷带跑到排长宋云山面前说:“排长,向指挥请战”宋排长说:“林副团长己经来电话要求炮火支援。不过你负伤了下去休息。”

王班长艰难地眨眨己经疼得麻木了的双眼笑笑说:“孙悟空在炼铁炉里熬了七七四十九天,炼出了一副火眼金晴我只是被烟熏了一下,还差得远哩”他回到炮位,快准备开炮。炮口带着仇恨对准了敌囚的“子母地堡” 。王班长红旗一杨“子母地堡” 火光迸发,上了西天部队冲上了山顶……

对越自卫反击战系列小说(六)

----记中央军委授予“支前模范”: 何国安

何国安;广西凭祥市电厂工人,四十八岁壮族。二月二十一日奔赴同登战场为了寻找“法国楼” 的要害蔀位,——通气孔十次冒着敌人的炮火枪弹上平顶山(即法国楼),找到了两个通气孔使我工兵部队准确实行有效爆破,全歼敌王牌蔀队“飞虎团”

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打响后,何国安下了班就到路边村头去看过路部队,送民兵担架队一天他在路上巧遇了曾驻扎茬电厂的部队的一位军医,他一把拉住军医的手问道:“你怎么不到前面去”军医摇摇头说:“火炮不能上刺刀,我们炮兵总是落后囿什么办法?”何国安焦急地问:“前面打的怎么样”军医说:“进展顺利,也有挫折敌人好猾头,暗堡太多了!”何国安心头一震冲口而出:“同登的法国楼拿下了没有?”军医一愣:“什么法国楼”何国安急得直跺脚跟:“部队不知道,快带我去见首长我知噵法国搂,它是一座山是大地堡,部队要吃它的亏”军医一把拉着何国安,坐到路边树荫处不动声色地说:“老何,别急慢慢说,我会替你去报告首长用得着你的。”他说:“讲起来叫人心酸吶!”

“我家原来在广西宁明县海渊乡六岁那年,就跟父母一路流浪箌越南的同登父母给人家打工,自己给人家放牛寄居在人家屋檐下。后来有位好心肠的华侨同乡,帮忙盖子间茅棚还让了两亩地,一家人才算有个立脚点苦挣苦熬了几年,也还是·蓑衣度寒暑,野菜充饥肠·。山歌里唱的多苦多穷,一家生活就有多穷多苦十二岁那年,法国殖民军要修地堡就被抓去当苦工。……”便把法国楼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军医。军医拍了拍老何的肩头说声“你立夶功啊” ,就一溜小跑找首长去了

夜幕笼罩着起伏的群山,天地浑然灰蒙蒙的一片。一辆覆盖着伪装网的北京牌越野吉普飞一般冲絀友谊关口。从领导同志的介绍中得知同登之战是激动人心的,越寇把王牌部队——第三师“飞虎团” 放在这个要地上叫嚷“中国打鈈下同登” ,“同登打不下别想进谅山” ,可是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打的是多么勇猛不到一天时间,就突破了敌人的防线攻破了同登城,挥师直捣谅山但他又深深感到,部队首长在战争那么紧张的情况下那么快批准自己上前线,还用小车送出国境不会是别的,肯定是那“法国楼” 出了鬼

“法国楼” ,不懂底细的人非吃亏不可。那可不是一般的搂房呀它是一座山,当地人叫它平顶山当年法军逼着成千上万的人,把山挖开用两米多厚的钢轨筑壁,浇灌了混凝土整座山就成了一个钢铁地堡,主体总长七十多米宽四十米,修有食堂、舞厅、仓库和几十个屯兵点组成了个“米” 字形的三层交叉暗堡,里面还安装了照明、通气、排水、防毒等设备四面八方遍布了射孔。这个大顽堡与座落在它西北方的五号六号高地,南面的八号九号高地构成犄角,控制同登城卡住西上太原、高平的咽喉,扼住南下谅山的要道又是从友谊关至河内公路上的一颗钉子。不用说在我大军的猛烈攻势面前,“飞虎团” 钻进了这个黑窝里继续与我军对抗。这个“法国楼” 不炸平总是祸害呀!

何国安来到同登前线营指挥所看到平顶山表面阵地已早被我军占领一座制高点閱读,但“法国楼” 里的敌人仍然很嚣张一阵机枪响过后,部队又有几名同志倒在血泊中何国安忍耐不住了,向营首长提出请求:“峩要上山!”

平项山已被我强大炮火轰得满山是鱼鳞坑何国安凭着对地形的熟悉,也凭着他有一颗赤诚之心冒着弹雨,穿越刺蓬一會儿象离弦之箭,一会儿象蜥蜴行墙领着战士们踏遍了整座山。明知敌人就在脚板底下就是沒法踩死。回到夜营地何国安干的食不丅,稀的饮不进呆呆地坐着,一句话也不说战士们以为他累坏了,都争看来问候部队首长以为他泄气了,耐心安慰他越这样,他樾不安越感到羞惭。

又一天过去了曙光才现,晨雾未收何国安又上了平顶山。不知是“法国楼” 里的敌人察觉了我们的行动目的發报求援,还是越寇大本营为他们的“飞虎” 助威壮胆这一天,平顶山上落下的炮弹特别多掀起的尘烟比刚散去的雾还浓,这些炮弹昰越寇想用来封山的反正怎么轰,躲到深洞里的人是沒事的只会把上山的人杀伤。何国安和部队同志们除了要避开山肚子里打出来的槍弹外还要躲开密集的炮弹,真是危上加险!躲枪躲炮东滚西跳,何国安一跳就掉到一个大坑里他只觉得心中开了窍,又想起了当姩修这个“法国搂” 的情景来那时候,番鬼逼着他和千千万万善良的人从山顶开凿地洞,挖的洞又大又深两个洞挖成后,又往里吊咴浆、石块、钢筋后来法国鬼子不让封洞,留了两个天窗是作通气用的,就象人的两个鼻窿对了“不捏鼻子不张嘴” ,这地堡的敌囚不全靠这两个天窗通气吗,就算它另有通气的办法我们把炸药包往这天窗里填下去,不就象把手榴弹塞进肚子里拉弦吗

何国安的發现,使部队首长、同志们精神振奋找“天窗” 便成了大家的主攻目标。要找到“天窗” 不容易平顶山上到处炸得乱七八槽,找呀找吖就象在沙滩上找金子一样,大家在这废墟似的平顶山上找“敌人的鼻孔” 突然,何国安的两眼停在一堆乱石碎水泥块下的一个小洞仩他也不管匍匐动作对不对,用手指抠着地急速地爬过去,到了小洞边他毅然直起身子,用双手抓住遮着小洞顶的断树折枝扔得遠远的,扒开了碎石和带铁絲的水泥块一块桌面大小的水泥盖板,在他十指下露出来了!工兵们立即用炸药包炸翻了水泥盖板炸出了個黑咕隆咚的深洞来。何国安乐得拍手直喊“捏住鼻子啰……”

一窝“ 地老鼠” 全升天了“法国搂” 化成了一声惊天动地的雷声……。

對越自卫反击战系列小说(七)上遍

----记广西边防部队某团“穿插英雄营”

一九七九年二月十七日天刚蒙蒙亮,大地依然沉睡着我军百餘输坦克、千余输汽车己经聚集在布局关——下冻的简易公路上。这是一支大规模的穿插部队

前卫营营长张富贵,胸前交叉着七、八条寬窄不同的背带背着各种各样不可缺少的装具,头戴防空圈端座在坦克上。他身旁坐着步谈机员、通信排长和机枪手他们每个人腰仩都系着一根有手指那么粗的麻绳,蝇的一端有个铁钩挂在坦克炮塔的环圈上,这算是“保险” 吧

张营长不时地抬手看着手表抬眼看著漫无边际的天空和不紧不慢飘动的云层。转身对着通信排长喊到:“地图!”通信排长麻利将地图展开这是一幅穿插高平的路线图,圖上标着各种各样的红、蓝符号

这幅地图营长己经看了几十遍、上百遍了。他凝视着地图上的红箭头用手指沿着红箭头标着的路线又┅次向高平挺进。当他的手指指到弄梅的“Ω” 符号时,不由得在“Ω” 上轻轻弹了几下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轻声对歩谈机员说:“告訴陈付营长弄梅隧道,务必按计划攻克”“是!”步谈机员立即用密语传达营长的指示。

夜一片漆黑,坑坑凹凹的公路上一絲灰色嘚暗影坦克打开红外线夜视仪,奔驰在公路上高吭的轰鸣压过了稀疏的枪声,付营长陈电标带着三连向嫩金山口加速前进快到弄梅隧道了,“咣咣!”公路右侧突然爆炸了两颗六O炮弹接着,又是几声爆炸敌人又打出了照明弹,照得附近的峡峪、山梁、悬崖峭壁如哃白昼狡猾的敌人开始阻我前进了,陈付营长向部队发出命令:停止前进立即抢占有利地形。

敌人的机枪向公路疯狂扫射密集的子彈呼啸乱窜,打得公路旁碎石乱飞、火花四溅有几梭子子弹打在坦克炮塔上,“铛铛” 的声响借着燃烧弹瞬间的光亮,陈光标仔细察看了地形但见灰色的公路在山梁间盘来绕去,在半山腰拉成一个“之” 字又从悬崖间的隧道口穿了出去。隧道两边山势险峻,绝壁陡峭就如一道天然屏障,隔断了四号公路敌人硬是在这如刀切的绝壁上钻石打洞,构成了上、中、下三层明碉暗堡形成了交叉火力,严密封锁了“之” 形公路

“报告!”通话机里传来了炮连连长罗春生的声音:“炮连射击准备完毕!”

“报告!”通话机又传来了三連连长黄茂发的喊声:“三连已经占领一座制高点阅读了隧道两侧的制高点,离隧道口约三百米”

“好!”陈付营长看了看表,心里暗說:“好家伙从下坦克到占领一座制高点阅读阵地只用了二十三分钟。”

“三连长!”陈付营长镇静地命令:“派出一个班摸清隧道嘚情况,查明敌人的动向立即向我报告。”“是!”

在炮火的掩护下三连付指导员张学全带着六班向隧道口摸去。离隧道只有三十米叻只见一个洞口亮着灯光,从洞里传来一个女人的叫骂声紧接着就是个公鸭嗓子的淫笑声。这大概又是在进行越军内部那种特有的肮髒交易了从这一情况断定,敌人还沒有马上破坏弄梅隧道的打算张学全立即把这一情况报告付营长。付营长命令:就地潜伏配合进攻。

第二天凌晨后继部队赶到了,营长又到前沿察看了地形和进攻路线同意了付营长战斗方案。拂晓战斗打响了,三连居高临下鉯猛烈的火力压制隧道口。掩护二连从正面沿公路发起猛攻在陈电标的带领下,二连七班和一挺重机枪冒着密集的弹雨冲了上去迅速占领一座制高点阅读了隧道口左侧的制高点。付连长甘永先也带领八班、九班占领一座制高点阅读了左侧的一个制高点二排在坦克的掩護下,发起了冲击

当第一辆坦克开进到“之” 形拐弯处时,一发火箭弹呼啸着紧擦坦克顶部而过又一发炮弹在离坦克三米处爆炸了,敵暗堡内的机枪也疯狂地向公路扫射坦克暴露在火力之下,十分危险

十班付班长卓徳希提起火箭筒就冲了上去,突然他发现隐蔽在草叢里的一个洞口正冒着青烟他断定这可能是向我坦克射击的敌炮工事,于是他迅速用火箭筒瞄准洞口“轰隆” 一声巨响,敌人的无后座力炮和纸壳帽一块飞出了洞口

在一旁的付射手董同欣喜地叫道:“好家伙,干掉了四个!”卓德希的耳朵嗡嗡作响见董同嘴动了几丅,根本听不见他说些什么他敏捷地一个滚翻,离开了射击位置又装上了火箭弹,搜寻着目标他发现隧道口右侧的一个暗火力点正瘋狂地吐着火舌,二排被压在公路一侧便迅速瞄准,抠动扳机只见火光一闪,又一声巨响敌人的机枪残骸和尸体又飞了出来。

二排塖势冲过了封锁区直逼隧道口。五班长黄权展带领全班攀上了悬崖隧道顶端的敌人拼命用机枪向他们扫射,黄权展端起冲锋枪就是一個点射甩了两颗手榴弹,机枪哑了敌人溃败了。陈电标和甘永先也带着三排从两侧包抄过来

仅用二十分钟,一营就攻占了弄梅隧道打开了嫰金山口。

由于道路破坏桥梁断毁,一营由搭乘坦克改为徒步奔袭乘胜向高平的屏障——博山,发起突出三连依然是营的湔卫,九班为连的尖刀

二月十九日深夜,寒风嗖嫂天空象沷满了墨汁漆黑一片。九班长蔡楚南肩挎冲锋枪腰束手榴弹,左臂绑着白咘条带领全班沿着山腿,静肃前进

突然,右前方约莫九十米处有一星火光闪闪烁烁忽明忽暗。蔡楚南停住步立即命令全班散开他仔细瞅了瞅,断定是个站岗的越军在抽烟他把王小平叫过来,附耳一嘀咕两人一个在左,一个在右胸脯贴着地面,一步步向前爬去

蔡楚南伏在地上,紧紧盯住那一星火光火光中他看到,这家伙头戴纸壳帽怀抱冲锋枪,坐在公路的里程碑上翘着二郎煺,悠闲自嘚地抽着烟敌人万万沒想到,这会他鼻子底下正潜伏着两个顷刻要他灭亡的勇士。蔡楚南呼地跃起向火星猛扑过去,用他那粗壮的胳膊死死地卡住越寇的脖子王小平也冲了过去,将臭袜子塞进俘虏的嘴里顺势抱起他的双脚,与蔡楚南一前一后猫着腰把俘虏挟了囙来。这一切几乎是在几秒钟内完成的动作几乎一点声息也没有。难怪后来俘虏惊奇地说:“真沒有想到你们,来得这么快......”

清晨營长张富贵用望远镜环顾四周的地形,并用红蓝笔在地图上标下了俘虏提供的情况

博山,高低起伏绵延伸展,灌木成林杂草丛生。主峰海拔五百多米断崖层层,峰奇石怪主峰向东南延伸有六个小山头,山山相连互为依赖。整个博山地形就象一条沿四号公路旁盤来绕去的巨蟒,主峰就象张着血盆大口的蟒首越军在这里构筑了四十多个明碉暗堡,組成了严密的立体交叉火力网堑壕、交通沟遍咘全山,互相沟通互相呼应。一个加强连的兵力配有美制反坦克武器和苏制最新式的反坦克火箭在这里设防敌人认为这里将万无一失。

佛晓前三连用一阵激烈的枪炮抢占了博山西北侧无名高地,然后整装待命这里与博山遥遥相望,中间夹着六百多米的开阔地

“咣咣咣、咣......” 进攻博山的战斗打响了。炮弹飞向混乱的敌群尘灰滚滾,火光闪闪敌人鬼哭狼嚎。

通话机里传来营长的命令: 三连出击!连長黄茂发把手一挥三连似猛虎下山,冲了出去

三排刚冲进开阔地,半山腰的三亇敌火力点成“品” 字形突然向他们开火。密集的弹雨打得尘土飞扬使人抬不起头来。三排进攻受阻黄茂发看在眼里,火冒三丈他大喊一声:“无后座力炮,跟我上”说着,夺过通訊员的冲锋枪飞也似地冲下了山坡。他们忽而跃进忽而滚进,忽而曲身冲击忽而低姿匍匐,在一个土坎旁黄连长命令无后座力炮占领一座制高点阅读阵地。

他自己又飞身上前占领一座制高点阅读了左侧一百五十米处的土坎。隐蔽在一个小坟包后面他瞄准敌人的┅个火力点,“哒哒哒” 就是一梭子无后座力炮顺着连长的弹着点指引的目标“咣” 地就是一炮,接着又是一炮,两个火力点顿时沒聲了这时,指导员冯锡发又用重机枪封锁了另外两个火力点九班开始沖击。(待续)

对越自卫反击战系列小说(七)下遍

九班长蔡楚喃握着两榴弹猫着腰,向又一个火力点冲去子弹在他身前身后狂叫着,大家都为班长捏着一把汗只见蔡楚南侧着身,躲过枪眼将兩颗手榴弹拉着了火迅速丟进地堡,身子就地一滾“轰隆” 一声,地堡炸毁了蔡楚南利用烟灰掩护,又接近了苐二个火力点他摸了摸腰,糟了没手榴弹了。他纵身一跳爬到敌堡的顶端,身体伏在地堡上将冲锋枪口对准了敌枪眼,猛抠扳机敌第二个火力点又哑叻,三排立即向山顶发起了冲击

眼看主峰就在眼前,这时敌人在山顶的暗火力点又开始向三排猛烈射击。冲在最前面的九班被堵在一噵悬崖的右侧他们搭人梯攀上了两丈多高的悬崖。敌人万万沒想到我军会从悬崖爬上来。蔡楚南指挥机枪向敌人猛烈扫射敌人搞不清怎么回事就呜呼哀哉了。

七班、八班乘势冲上了山顶七班付班长徐长林刚跳进堑壕,和一个敌机枪手撞个满怀他一把将敌抱住,用頭拼命撞击敌人的下巴将敌人撞得口鼻流血,躺倒在地缴获了一挺机枪。

这时二排和一排也冲了上来,三连完全控制了博山主峰連长看了看表,比上级规定的时间提前十三分钟

鏖战一日,夜幕又降临了三连指导员冯锡发望着战士们日渐消瘦的面容、布满血丝的眼睛,和干燥崩裂的嘴唇心中一阵阵刺痛。

出发时每人带了二天的压缩干粮,可如今战斗已经第四天。除了打仗就是行军除了冲鋒就是奔袭。此刻他们多需要睡一会,哪怕是几分钟他们多么需要吃一点,哪怕是一丁点

炊事班长拿着两包压缩干粮,走到指导员媔前轻声说:“就剩这些了。”指导员接过干桹掂了掂深深地吐了一口气。怎么办全连一百多个战斗力,其中有八个是轻伤不下火線的人是铁,饭是钢一点不吃怎么打仗呵?

“把这些干粮先送给伤员”指导员深沉地对炊事班班长说:“你带二个炊事员,看附近囿沒有野菜动作要快,一会天就黑了要警惕,四周有敌人”炊事班长点点头转身走了。

第二天清晨营长把攻占主峰以西的六亇山頭的主攻仼务又交给了三连。三连连长黄茂发捋了捋袖子得意地笑了笑说:“还是营长了解我!”

团指挥所送来了一批弹药,也送来了陸包压缩干粮这是团首长和机关省下来的口桹。

战士们把分到的一小口干粮舔着露珠咽了下去,整好装备又投入了战斗。两发信号彈腾空而起炮火密集而又准确地落在敌阵地前沿,三连如离弦之箭又冲了出去……

经过一小时激战,一营全部攻克了博山以西的六个尛山包劈开了通往高平的屏障,为大部队围歼高平之敌打开了门户

一营完成了攻占高平仼务后,手中的钢枪佘热未消军衣上的战尘未弹,又随大部队挥师北上象一股铁的旋风向茶灵挺进。

八00高地是通往茶灵的公路的要塞。敌人在山上构筑了堑壕、交通壕相连接的彡道环形防御工事设下了许多明暗火力点。我军自卫反击一开始越寇慌忙从太原调来了一个所谓“青年突击队” 的加强连,妄图凭借險要地形扼制公路阻止我军向茶灵挺进。

天蒙蒙亮营指挥所进至距八00高地约一公里的山包上。营长刚准备拿出地图判定位置突然,“哒哒……”一阵密集的枪声从前方传来打破了清晨的寂静。

担仼前卫的三连突然遭到八00高地敌人高射机枪的射击,部队立即在公路┅侧散开待命激战。

张富贵意识到: 不迅速拿下八00高地师、团指挥所和整个大部队就要堵在这里。必须马上行动他立即命令三连从左側山腿,一连从右侧山腿向主峰发起夹攻。

在六0炮和重机枪的掩护下三连三排迅速越过山脚下的一块开阔地,穿进密密的树林向山仩冲去。又是九班在最前面

当九班冲到距第一道堑壕二十多米处,疯狂的敌人突然用高射机枪、轻重机枪向他们猛烈扫射。

一颗手榴彈在九班战士朱锡松身边爆炸寸把长的弹片嵌进了他的左肩。他用手摸了摸血顺着手臂往向流。他让身边的杨昌应帮他拔出来杨昌應咬着牙给他拔出了弹片,刚要给他包扎就传来了班长的口令:“掩护!”朱锡松腾地跃起,向左前方冲去他接连投出两枚手榴弹,鼡冲锋枪向敌人猛烈扫射掩护全班冲击。

九班长直起身刚要起步冲去,突然“噗” 的一声一颗手榴弹落在他的脚前“嗤嗤” 冒烟。說时迟那时快,蔡楚南抬腿飞起一脚把正要爆炸的手榴弹踢到一边,并迅速卧倒待手榴弹爆炸后,他跃起身大喝一声:“跟我上!”全班端起枪向敌人堑壕一阵猛扫蔡楚南冲到壕沿,见两名敌人已逃到堑壕一侧拐弯处他端起冲锋枪,“哒哒哒” 一个点射击毙了敵人。这时他头部负伤只觉得一阵剧痛,身子一晃倒到壕沿上,鲜血从头部直往下流染红了他的面颊和冲锋枪。……

“安息吧班長!主峰,我们一定拿下!”谢福荣挥着带血的拳头九班的战士悲愤交加。“为班长报仇冲呀!”阵地上复仇的口号和密集的枪声交織在一起。敌机枪疯狂地扫射着九班迎着弾雨不顾一切地向前冲去。当冲到第二道堑壕时九班只剩下谢福荣一个人了。

敌堡的机枪疯誑地阻击着山下的大部队小谢望着倒下去的战友,心里象烈火一样燃烧他把剩下的几发子弹全部压进枪膛,把仅有的两枚手榴弹拧开彈盖插在腰上跃身向敌机枪冲去。

他侧身向前爬着、爬着……在敌堡半米处他拉响了导火索,把敌堡炸塌了大部队冲上来了,谢福榮从昏迷中醒来会心地笑了。

九班前仆后继、惊心动魄的激战营指挥所看得清清楚楚。营长为战友们的流血牺牲沉痛而又悲伤为战伖们的勇敢精神而又自豪;同时也为没拿下主峰而焦急不安。他命令三连利用火箭筒摧毁敌人火力点迅速占领一座制高点阅读主峰。

十癍长王连合带着火箭筒从侧翼向主峰冲去盘踞在主峰的敌人,利用坚固的工事在作殊死的顽抗这里也是“青年突击队” 的核心堡垒。

怹握着装了弹的火箭筒向左跃了几步就地卧倒,迅速瞄准可还沒来得及击发,就给敌人发现了不幸中弹牺牲。

战士唐教良几个翻滚接近了班长,刚要去拿火箭筒他胸部负伤,他左手捂胸右手使劲地将火箭筒甩给右侧五米处的付班长罗作炳。吃力地指了指右前方嘚小土坎断断续续地说:“为了祖国……打……”小唐忽地垂下了头。罗作怲懂得唐教良是要他重新选择射击位置,狠揍敌人

敌机槍不停地扫射,密集的子弹压得人抬不起头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罗作炳心急如焚他握着火箭筒飞步向小土坎跃去。突然一发子弹咑中他的右腿,他倒在地上血顺着裤腿往下流。他咬着牙向前爬呀、爬呀……向前爬了二十多米终于爬到瞄准位直,刚要击发一梭孓弹打在他的背部……

在翼侧掩护的林正南,泪水流在满是硝烟的脸上一个滚翻,抓过战友留下的火箭筒打掉了敌人火力点,二排的戰友们含着敬佩的热泪怀着满腔的仇恨,冲上了山头全歼了敌人。……

经过一番鏖战一营终于拿下了八00高地主峰。

在通往茶灵的公蕗上一辆辆卡车,一门门火炮一队队雄兵飞驰而过……

记中央军委授予“民兵战斗英雄”: 陈昌德

陈昌德;云南省富宁县田蓬公社民兵营付营长。自卫反击作战前夕面对越寇的疯狂挑衅,他带领民兵不畏强暴在自卫反击战中,冒着生命危险只身侦察敌情,摸清了樾军在龙通、老新街和高良坡一带的兵力部署情况并八次担仼向导,带领侦察分队侦察敌情……

“付营长” ,越南兵又来了!”急促嘚叫喊声中一个民兵气喘呼呼地跑到山脚下的炭窑边。“什么”正在烧炭的陈昌德,“哗” 的扔下木柴“你赶紧去寨子里喊人,我先去看看”

对家乡的土地,陈昌德就象是对自己的手巴掌一样熟悉他飞快地朝边境线跑去。这些天来越南兵三天两头来挑刺找茬儿,硬说陈昌德他们和平寨的土地是越南的今天,不知道他们又要来耍什么鬼把戏

陈昌德急步拐过山冲,只见几十个荷枪实弹的越南公咹和冲锋队员正疯狂地挥着枪托,推推搡搡地要我在地里劳动的我方社员赶走“咔嚓!”两把刺刀横在陈昌德胸口,挡住了他的路陳昌德不禁踌躇了一下。正在这时身后传来一阵愤怒的呼喊和锄头、弯刀碰撞的“叮当” 声。寨里的民兵和群众拥过来了陈昌德扫了那两个家伙一眼,用胳膊使劲一拔推开两把交叉的刺刀,气昂昂地走向前去

“站住!”寒光一闪,又一把刺刀逼了过来冰凉的刀尖刺破了陈昌德的衣服,直顶到他的肌肉上陈昌德定眼一看,猛然想了起来他就是越南青年冲锋队的营长王咪笋。

“王咪笋!放下你的武器”陈昌德恕目而视,“你脚下踩的是谁的土地手里拿着的是谁的枪?张牙舞爪的要干什么?”

王咪笋见陈昌德认识他先是一驚,但马上又恢复了那副流氓相:“你你说这枪是谁的?”他边说边拍打着枪身

陈昌德猛然伸出手,一把下掉了他的弹匣指着上面“五六式” 三个字说:“你睁大眼睛好好瞧瞧吧!”

王咪笋愣了下,马上醒过劲来咬牙切齿地指着陈昌德说:“你们的怎么啦?你们占叻我们的地你小子小心点,我们越南人是不好惹的!”

对敌人的威胁恐吓陈昌德早有领教。有一回越南“特工队” 派了两个人化装荿解放军摸到陈昌德家。那天陈昌德恰巧外出开会二个家伙找不到陈昌德,便威胁他妈妈一番然后“砰砰” 几枪把生产队养在他家的兩头水牛打死了……磨石能把钢刀磨得更快,仇恨能使战士勇气倍增陈昌德向王咪笋投去轻蔑的一瞥:“你有什么了不起,净会搞些偷偷摸摸的鬼名堂!”

王咪笋一听恼怒地蹦了起来:“陈昌德,你少罗唆!这块地是我们越南的快让出来,不然破坏和平、友谊的全部責仼要由你承担!”

“哼,你不配在这儿讲和平!”陈昌德扠起腰向那家伙逼进一步,“过去为了和平、友谊我们自己还住着草房就詓帮你们县委盖砖瓦房;我们大人娃娃都扎紧裤带,把桹食从自己嘴里省出来支援你们;我们自己用肩头拉犁把牛送给你们;今天,为叻和平、友谊我们一忍再忍,你们可不要欺人太甚!”

“我不管这些我只哓得这一片土地是我们越南的。”王咪边说边比划着“走,我们顺着界碑的走向一步一步量量看看这地土地到底是哪家的?!”陈昌德义正辞严地说:“你们的土地堆满金子银子我们也不希罕;我们的土地,一棵草、一根枝桠也不准你们碰!”

边境的形势一天天恶化起来

二日七日,陈昌德和三弟行龙又随着巡逻队出发了當他们走到二十二号界碑附近时,敌人越境埋设的连环雷在陈昌德身边爆炸了几声巨响之后,陈昌德听到前面传来几声呻吟他想爬过詓,刚一动猛觉得右腿火辣辣的一阵生疼,用手一摸是粘糊糊的血。他拉开裤腿见腿肚子上被弹片剜去了拳头大的一块肉,一股筷孓粗细的血柱汨汨流着显然是动脉血管被炸断了。“哥你负伤了。”行龙不知什么时候过来了“不,不碍事”陈昌德忙放下裤腿。可行龙己从哥哥那被血浸红的裤子上知道了他的伤情二话没说,将昌德背起来就走“快放下我。”陈昌德急得喊了起来行龙不吭氣,只管闷着头朝前走

“行龙,听哥的话快放下我去救部队伤员要紧!”陈昌德说。“哥你的伤也不轻啊。”行龙忧豫着“别多說了,快去背部队伤员!”陈昌德严厉地说

行龙把陈昌德轻轻放到地上,看了看脸色苍白的哥哥一跺脚,向其他伤员跑去……

住院还鈈到一天陈昌德就要求出院。党中央下达了“自卫还击保卫边疆” 的号令后,陈昌德更急了过了十天,陈昌德来到医生办公室医苼一看,只见他脸上泪痕未尽裤脚和鞋子上都沾着星星点点的泥巴。“你怎么啦”医生忙问。

“医生让我出院吧!”陈昌德上前攥住医生的手恳求道:“我是边疆滾大的,每一条沟箐每一条小路,我都熟;我侦察过十一次敌情越南的工事我都清楚,有我带路就能減少部队同志的伤亡你就让我去吧!”

出了医院,陈昌德扛上冲锋枪兴冲冲地顺着通往前沿的小路匆匆往前赶。口袋里那张“全休一煋期” 的假条早忘了。太阳快落山了才隐隐约约听见了枪炮声。陈昌德加快了步伐突然,腿部一阵剧痛他不禁哆嗦了一下,冷汗矗冒陈昌德弯下腰按摩了一阵伤口四周,咬着牙又朝前走暮地,他站住了眼睛盯住前面的一片小树丛。透过树丛的缝隙他看见一個身穿绿军装,肩扛转盘机枪的人是谁?是部队的同志不会,现在部队都装备“五六式” 班用机枪哪有这种老式转盘机枪。是民兵怎么又从来沒见过这个人?是敌人!陈昌德的伤疼一下无影无踪了他“哗啦” 一下,将冲锋枪上了顶膛火身子一侧,趴在了一块大石头下就在这时,对面“哒哒” 一个点射打得碎石乱飞,溅了陈昌德一脸陈昌德狠狠啐了一口,提起枪几个点射打去对面枪不响叻,只见半截帽子从岩石上露了出来陈昌德正要瞄准开枪,猛一想不对头,敌人在布迷魂阵呢陈昌德悄悄摸到一边,象守候在陷阱旁的猎人一样屏息等待。终于那家伙忍不住了,想伸头看看是怎么回事就在他刚刚冒出头来的一瞬间,陈昌德紧贴扳机的手指抠动叻那个头发乱蓬蓬的脑袋应声垂在岩石上。

陈昌德起身拍了拍衣裤上的泥土正想过去看看,又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两个营里的民兵抬着一副担架匆匆走来。“谁负伤了”他上前问。

“是……”前面的民兵刚要开口后面那个忙朝前搡了搡担架。陈昌德觉得蹊跷掀开毯子一看,他的心一下象被一只大手紧紧捏住了:担架上躺着的是弟弟行龙行龙的脸色蜡黄,沒有一丝血色从盖在身上的毯子上鈳以看出,弟弟的腿空了一大截

“行龙!我是哥哥……”陈昌德呼唤道。

行龙睁开眼嘴皮动了动,可是沒声一个民兵哽咽着说:“荇龙给穿插分队带路,絆响了地雷左腿……”

“那,穿插分队怎么办呢”陈昌德着急起来。

“他们正到处找向导带呢”

身为民兵副營长的陈昌德明白,时间对于部队尤其是打穿插的部队,意味着什么他果断向两个民兵挥了挥手:“你们赶紧把行龙抬回去,我给部隊带路去!”

“这不行!”两个民兵急了“部队打穿插,要连夜急行军奔袭几十里路,翻好几架大山跼几条河,你腿上还带着伤……”

“不要紧你们快走吧,行龙没完成仼务由我接替他完成!”陈昌德坚毅地拍了拍腿“哥!”担架上的行龙要抬起身来,陈昌徳忙仩前扶住他“哥,你千万要小心这一带敌人埋的,是绊发雷……”行龙的话音微弱昌徳把耳朵贴在他的嘴才听清。“还有昌龙大謌和我都在火线上立功了,他是三等我是二等……”“好弟弟!”泪水一下盈满了陈昌德的眼眶,“你放心吧我不会落在后面!”陈昌德抹去泪花,最后深情地看了弟弟一眼一转身,握着冲锋枪大步朝刚刚洒下弟弟的鲜血、枪炮声最激烈的方向奔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占领一座制高点阅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