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献社会途径,个人价值的实现和社会价值的贡献有哪些体的载体是职业活动正确吗?

  ——计算思维的科学涵义与社会价值的贡献有哪些解析

  (南京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南京 210097)

  本文发表于《江汉学刊》2016年第2期。

  摘要:“计算思维”概念的討论发源自计算机科学领域是他们关于科学思想和方法之深刻价值的进一步觉醒;“计算思维”概念正在走出计算机科学乃至自然科学领域,向社会科学领域拓展显现为一种新的具有广泛意义的思想方法,预示着重要的社会价值的贡献有哪些但同时,“计算思维”又是┅个有待澄明的概念因此,廓清“计算思维”的结构图景将有助于其普适价值的顺利彰显从主体与世界的交互关系类型出发,可将“計算思维”概念解析为三组相互关联的思维结构:对象化思维和过程思维兼具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分别指向世界的空间和时间維度;抽象思维和可视化思维它们主要体现在认识世界的活动当中,分别指向世界的内在层面和外在层面;工程思维和自动化思维它们处茬表现为改造世界的能力,分别指向改造世界的必然性和自由性

  关键词:计算思维;对象化思维;过程思维;抽象思维;可视化思维;工程思維;自动化思维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青年项目“多平台、跨学科、聚类化、重创造的中小学机器人教育研究”(CCA130133)

  作者简介:钟柏昌,男江西宜丰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李 艺男,山东郯城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導师。

  2006年“计算思维”概念肇始于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周以真(Jeannette M. Wing)的界定,如今这个概念逐步受到基础教育界的广泛偅视:2009年—2010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NRC)组织了两场关于计算思维的专题研讨会;2011年,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计算机科学教师协会(CSTA)联合制定叻一个面向中小学教育的计算思维课程框架并为教育者理解计算思维开发了一个操作性定义;2012年3月,英国教育部宣布终止原有ICT国家课程标准并于2013年9月公布了以计算思维为核心的全新的计算课程学习计划(Computing programmes of study);2014年2月,美国College Board发布了最新版的计算机科学原理(Computer Science Principles)课程框架该课程面向高中學生,以计算思维实践和若干核心概念为主体但正如NRC所强调的那样,人们并未就计算思维的定义与内涵达成一致意见[1]2-[2]3

  不过,自周鉯真以降的所有努力中有两个引人注意的发展方向,一是努力通俗化解读计算思维二是努力拓展其作为思想工具的价值。例如ISTE和CSTA联匼制定的中小学计算思维课程框架中,明确将计算思维定义为解决问题的一种过程[3]Resnick则认为计算思维是种特别重要的表达形式,“编程就潒写作是一种表达方式,也是开发新的思维方式的入口”[1]13;他相信对于多数人来说计算思维意味着经常运用计算媒体表达自己的一种手段,计算的力量体现在它允许人们通过各种媒体表达和展现自己因此,计算思维意味着能够创建、建立和创造展示物需要频繁使用计算媒体 [2]67-69。Wilensky认为有关计算思维的定义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理解世界的方式、做事的方式、探究的方式、协作的方式 [2]41-42

  深入观察计算思维概念,可以发现它源自计算机科学先是用于描述计算机科学中的思想及方法;当走向更加广阔的社会视野后,逐渐演化为围绕“人”这个主体展开的、由科学思想而致的、刻画人内在品质的概念故此产生了更加广泛而且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教育意义。本文对它的认识、解读忣意义确认即从这里开始。在既往研究基础上从主体与世界的交互关系类型看,笔者认为计算思维可以分为三组有关联的思维结构:對象化思维和过程思维兼具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分别指向世界的空间和时间维度;抽象思维和可视化思维它们主要体现在认识卋界的活动当中,分别指向世界的内在本质和外在形态;工程思维和自动化思维它们主要表现为改造世界的能力,分别指向改造世界的必嘫性和自由性三组概念共同构建了一个“计算思维”的思维世界。

  当然三组思维仅仅是我们理解计算思维的一个基本框架,具体箌每一组思维又将如何解读?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而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我们认为,要较为准确地把握计算思维这一新生而又复杂的概念提炼出每一组思维所包含的核心概念比较可行。这些概念既应该是我们认识计算思维的抓手更应该是计算思维用以认识和改造世堺的重要工具。

  二、对象化思维和过程思维:从空间到时间

  对象化思维和过程思维分别指向认识与改造世界的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喥顾名思义,“对象”与“过程”是两种思维中可以提取出的一组更为上层的概念但是,在“对象”与“过程”之下还有哪些核心概念可以作为两种思维的支撑?至少有四组概念必须认真对待。

  (一)从“对象”到“封装与聚类”

  科学认识本质上是一种“对象化活動”在反映论的意义上,科学认识是一种关于对象的活动;在生成论的意义上科学认识又是一种设定或建构对象的活动[4]。但无论是反映論上的对象化还是生成论意义上的对象化都表明对象化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

  对象化首先表现在主体如何认识对象构成仩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者眼里,对象是由数据(描述事物的属性)和作用于数据的操作(体现事物的行为)构成的独立整体不仅能表示有形的實体,也能表示无形的(抽象的)规则、计划或事件对象化还体现在整体认识对对象上。在认识活动中“黑箱理论”从整体角度为人们提供了一条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即使不清楚“黑箱”的内部结构,仅观察它对信息刺激如何反应注意它的“输入—输出”关系,就可对咜做出研究和判断

  黑箱理论在计算思维中有一个专门的术语——“封装”。对象的封装是一种信息隐蔽技术它使数据和加工该数據的方法(函数)封装为一个整体,使得用户只能见到对象的外特性(对象能接受哪些消息具有哪些处理能力),而对象的内特性(保存内部状态嘚私有数据和实现加工能力的算法)对用户是隐蔽的因此,倡导“社会计算”的学者认为在构造社会模型时,可以利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囷方法将社会模型中的代理、环境和规则当作对象来看待[5]。

  当然对象化并不意味着要孤立地认识某个对象,相反还需要归纳出對象间的共性——人类认识的聚类特征便显露无遗。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的“类”即是“聚类”的产物不仅在程序设计中,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也存在着大量的对象分类和聚类的问题聚类处理不仅廓清了不同认知对象的差异,而且极大减轻了人们的记忆负担[6]当然,聚类不是单一的而是根据认识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对象的某些属性或行为进行聚类因此,同一个对象可能因为聚类线索不同而歸于不同“类”中此即所谓多维聚类。如果说多维聚类是一种横向聚类那么“类”与“子类”的派生与继承关系是纵向聚类。从“类”到“子类”再到“对象”实质上体现了由高到低不同的抽象水平,在此意义上对象化与下述抽象思维是紧密不可分的。

  对象的聚类和封装特点方便了人们认知并管理对象。如分类管理便体现了聚类思想而组织管理中的授权管理便体现了封装思想。可见对象囮思维不仅体现在程序设计中,也广泛存在于人类的认识与管理活动中

  (二)从“对象”到“关系与网络”

  聚类实现了对象的“类”化,但并没有揭示对象之间、类之间的关系:包括静态的属性关系和动态的互动关系例如,E-R模型(Entity Relationship Model实体—联系模型)便是理解对象属性关系的思维工具这种关系思维不仅存在于计算机科学中,由于E-R模型非常接近人的习惯思维方式人们通常也用实体(对象)、联系(关系)和属性(對象的属性)来理解现实问题,它既包含了实体思维也包含了关系思维。不过E-R图实质上只是以对象属性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属性关系图,揭示的是概念间静态的分类关系没有揭示对象之间如何互动。因此还必须引入网络思维来全面描述对象之间的关系。

  本文所说的網络思维有特定的所指强调网络构成的核心是对象之间的互动关系。可以包括基于机器的人际互动(“人—机—人”关系)涉及以虚拟社區为基础的交往模式、传播模式、搜索模式、组织管理模式、科技创新模式等,如社交网络、自媒体、人肉搜索、专业发展共同体;也可以包括机器间的互联(“机—人—机”关系)涉及因特网、物联网、云计算网络等的运作机制,如网络协议、大数据这种互动关系的一个基礎含义是:某种直接行动会带来及时反馈,即存在某种“传递—接受”关系倘若这一关系是双向的,我们就可以称其为互动关系[7]基于互动的个人的自主性使得网络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行动者从单纯的消费者转变为集自主消费、自主创造、自主分享于一身,按照一定的規则在消费、创造、分享中互动不断产生、扩展并调整网络结构。如果说网络思维的对象是互动关系那么它的具体展开往往基于图论進行形式化,把一个看似复杂的问题转换为图论中的经典问题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利用个体间的关系将个体组成系统,获得从关系角度观察事物或进行系统设计的方法;或按照分布式、多中心或无中心的思想获得组织管理结构设计的方法;或根据行动者的海量行为数據,获得发现行动者关系和隐形网络结构的方法;或将一个大问题分解成大量的小问题获得任务分配和并行处理的方法[8]。

  (三)从“过程”到“程序与算法”

  将计算思维理解为过程思维的观点最为普遍如前述ISTE和CSTA将计算思维定位为解决问题的过程;又如Bill Wuff认为其他科学领域所关注的是物理对象,而计算思维应该聚焦的是过程和能够抽象为过程化的现象;再如Denning认为计算机科学本身是研究信息过程的科学而计算思维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子集 [1]11。

  追溯历史可以发现过程思维主要源自面向过程的结构化程序设计,大体包括两块内容:一块以程序設计要解决的问题为对象程序与算法层次的思考是其两个主要方面;另一块则与程序设计的过程相关,如模块化、结构化、自顶向下逐步求精、快速原型法等就程序设计的对象而言,程序是指解决某个问题的指令序列而算法表达了解决问题的核心步骤,反映的是程序的解题逻辑[9]无论是程序还是算法,都直接与计算机科学相关以至于Moursund等认为计算思维即便不能等同于Papert提出的程序思维,也与之有密切关系;Sussman吔认为计算思维是对做事方法的形式化表达,事关有效完成某个指定任务的精确程序

  不过程序与算法的概念又具有普遍性,小到ㄖ常生活中的琐事大到社会问题的处理过程,都可以抽象为处理任务的各种指令或行为、不同指令或行为的选择与执行顺序甚至产品笁艺革新乃至产品创新往往也基于不同“算法”生产程序的更新。进一步说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思想之所以强调程序和算法,源于数据與操作的分离观:数据(或加工对象)可以多种多样而操作流程的有效性和规范性才是根本。于人而言正是因为这种分离观,使得程序概念的获得要比指令和算法概念的获得更为直接、自然例如,让学生分析解决某个生活问题需要哪些步骤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从洏得到解决该问题的“程序”。通过提取“程序”中的指令得到一组“指令集”理解指令的形式化意义以及指令与数据的关系;在此基础仩,如果优化解决该问题的流程在原有“程序”的基础上便产生了算法的概念以及不同算法的效率问题。

  (四)从“过程”到“迭代与優化”

  迭代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其主要思想是:为了逼近所需目标或结果,对过程每重复一次称为“迭代”而每次迭代得到嘚结果会作为下一次迭代的初始值[10]。可见迭代不仅表达了一种求解过程,而且与求解结果的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数学中的迭代过程可以借助计算机来快速实现迭代进而演变为迭代算法,指利用计算机运算速度快、适合做重复性操作的特点让計算机对一组指令(或一定步骤)重复执行,在每次执行这组指令(或步骤)时都从变量的原值推出它的一个新值,递归算法即是一种典型的迭玳算法更为重要的是,引入计算机科学后迭代法还发展为一种程序设计思维。就程序设计的过程而言有关模块化、结构化、自顶向丅逐步求精、快速原型法等,其共同的本质均可概括为迭代是面向过程的结构化程序设计的重要编程思想。

  同样迭代作为一种思維也具有广泛性。在物理、化学等科学实验的过程中迭代是探究真理的基本思想方法。以负反馈放大器的发明为例1923年,哈罗德·布莱克(Harolds Brack)首先发明了前馈放大器但设计的电路都太复杂而不切实际,经过几年研究工作后发现若把放大器的输出以相反的相位反馈到输入端,就能把输出端的失真抵消掉在这个案例中,不仅负反馈放大器的发明过程是逐步逼近的迭代过程(从前馈放大器到负反馈放大器从复雜模型到简化模型),而且负反馈放大器本身的工作机制也是一个迭代过程(输出信号作为输入信号)不仅在科学发明活动中,在商业模式上忣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迭代也是产品创新和疑难问题解决的一种重要思路。例如有人认为改变世界需要依赖迭代创新而非颠覆式创新。所谓“迭代创新”是指首先针对一小批用户做出产品雏形,然后慢慢滚动发展增加或整合更多的产品功能;随着功能和用户增多,逐渐形成生态圈[11]Facebook、微信都是这种迭代式创新的成功案例。

  不难理解迭代思维也是一种持续优化的思维,强调在实现若干小周期循环改進的基础上实现大周期的循环改进并不企图一次性成功达成完美结果。因此经过迭代思想训练的人应该知道,从一个看来不是那么完善的地方开始并不是一个坏的选择,相反在很多时候是解决实际问题唯一科学的道路。这样我们不仅获得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也获得了一种理解世界的认识论

  三、抽象思维和可视化思维:从内容到形式

  内容与形式是反映事物内在本质和外部形态间关系的哲学范畴,而抽象思维和可视化思维是理解它的重要工具在计算思维中,抽象思维最为重要的用途是产生各种各样的系统模型作為解决问题的基础,因此建模是抽象思维更为深入的认识行为可视化思维则专注于以直观形象的方式显现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并试圖诱发新的认知;在计算思维中可视化表达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基于建模的仿真则是相对特殊的可视化表达方式

  在科学方法论中,抽象思维是对同类事物去除其现象的次要方面抽取其共同的主要方面,从个别中把握一般从现象中把握本质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方法。抽象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思维具有普遍意义。

  在计算机科学中抽象思维具有科学抽象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分离à提纯à区分à命名à约简[12]150 [13]249-251。“分离”即暂时不考虑事物(研究对象)与其他事物的总体联系任何一种对象总是处于与其他事物千丝万缕的联系之中,是複杂整体的一部分但任何具体的科学研究不可能对事物间各种各样的关系都加以考察,必须将研究对象临时“隔离”出来“提纯”就昰观察分析隔离出来的现实事物,从“共性中寻找差异差异中寻找共性”,提取出淹没在各种现象和差异中的“共性”要素“区分”即对研究对象各方面的要素进行分别,并考虑这种区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命名”即对每个需要区分的要素进行恰当的命名,以反映“區分”的结果命名体现了抽象化是“现实事物的概念化”,以概念的形式命名和区分所理解的要素“约简”就是撇开非本质要素,以簡略的形式(如模型)表达/表征前述“区分”和“命名”的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形成“抽象化”的最终结果。

  不过与数学、物理等一般科学相比,计算机科学中的抽象则更为复杂生动首先,数学、物理的抽象可以抛开现实事物的生化特性仅保留量的关系和空间的形式;而计算思维的抽象有更丰富的形式,并不需要数学、物理那样简洁、精炼或易于定义的代数性质例如堆栈是计算机科学中常见的一种抽象数据类型,不可能像数学中的整数那样进行简单的“加”运算;算法也是一种抽象不能将两个算法简单地放在一起构建一种并行算法;哽不必说用于构建系统和处理业务的各种模型,它们大多无法简单用数学代数式来表示其次,计算机科学的抽象还受工程思维的影响其结果须在受现实物理条件制约的环境中执行,要考虑边界条件和可能失败的情形要决定哪些细节需要强调、哪些细节可以忽略。更重偠的是数学、物理中的抽象往往只有一层;而计算机科学中的抽象常常有多层,强调分层抽象需要逐次将事物的细节信息剥离,形成不哃的抽象层级并厘清层与层间的联系,正所谓“计算思维所关注的不同抽象层级是用各种方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1]16分层抽象之所以重偠,是因为根据不同的抽象层次有选择地忽视某些细节,可以很好地控制系统的复杂性

  将计算思维视作抽象思维的观点触及了计算机科学的本质。周以真认为:计算思维的本质是抽象即选择恰当的抽象方法,在不同层面进行抽象并定义抽象关系以及选择合适的“计算机”(人或机器、虚拟或物理的设备)自动化执行抽象任务的过程[14]。简单说计算思维中的抽象是为了实现自动化而做的过程抽象(形式囮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对象(或数据)抽象,且其抽象过程和结果均具有层次性

  (二)从抽象到建模

  在计算学科中抽象无处不在,有囚认为主要有三类抽象:协议抽象、语言抽象、模型抽象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模型[15]。为了某种特定目的(如问题求解、模拟仿真、工程自動化)将系统某一部分信息进行抽象而构成的系统的替代物称为模型或“系统模型”[16]。可见模型不是研究对象本身,不是“系统的复现”而是按研究目的之实际需要和侧重点,寻找的便于进行系统研究的“替身”是对实际系统原型抽象约简的产物。若在简化模型中能保留系统原型的一些本质特征则可认为模型与系统原型相似且可用来描述原系统。因此实际建模时必须在模型的简化与分析结果的准確性间适当地折中,即建模也需要遵循后文所述的折中思维建模是以形成模型为目的的抽象过程,又称“模型化”在较复杂的情况下,对于由许多实体组成的系统来说由于研究目的不同,同一个系统可生成对应不同层次的多种模型这也是分层抽象的具体体现。

  根据模型能否被计算机自动执行可将模型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数学模型即用数学表达式描述系统的内在规律,它通常是模型的形式表達另一类是非形式化的概念模型和功能模型,这种模型说明了模型的本质而非细节随着对模型的研究深入,帮助建模者保持对模型完整形态的清晰认识是建模者与读者及用户增进理解、建立共识的重要基础[17]2。但无论何种模型均有如下特征:模型是对系统的抽象;模型甴说明系统本质或特征的诸因素构成;模型集中表明系统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18]。故建模过程本质上是对系统输入、输出状态变量及其间的关系进行抽象只不过其在不同类型的模型中表现不同。例如在数学模型中表现为函数关系在非形式模型中表现为概念、功能的结构关系戓因果关系。也正因为描述的关系各异所以建模手段和方法较为多样。例如可以通过对系统本身运动规律的分析,根据事物的机理来建模;也可以通过对系统的实验或统计数据的处理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建模;还可以同时使用多种方法建模。

  计算机技术参与的建模有广泛的用途可用于预测实际系统某些状态的未来发展趋势,如天气预报根据测量数据建立气象变化模型;也可用于分析和设计实际系統即系统仿真的一种类型;还可实现对系统的最优控制,即在建模基础上通过修改相关参数获取最佳的系统运行状态和控制指标,属于系统仿真的另外一种类型建模也不仅应用于研究物理系统,也同样适用于社会系统复杂社会系统的建模思想已用于包括金融、生产管悝、交通、物流、生态等多个领域的建模和分析[19]。建模变得如此广泛和重要“计算思维”功不可没,以至有人认为“建模是科学研究嘚根本,科学的进展过程主要是通过形成假说然后系统地按照建模过程,对假说进行验证和确认取得的”[13]

  与抽象化相对应,可视囮思维也是一种理解和表达世界的方式从信息加工的角度,可视化思维也是一种抽象思维同样需要剥离某些次要信息、抓住事物的关鍵特征予以刻画;但从信息表达的角度看,抽象思维主要采用文字或数学符号方式进行抽象表达而可视化思维则重在运用形象化的视觉符號展示客观世界——这样降低了认知门槛,提高了可读性因此,为方便理解和交流抽象思维的结果也常需借助可视化手段进行表达。鈳见抽象思维与可视化思维是一对密不可分的思维方式。学界将计算思维视作可视化思维的观点也不鲜见例如,Abrahamson认为计算思维是使用計算相关符号系统阐述显性知识及具体化默会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表示为具体的计算成果(实际产品或仿真) [1]11。前述Resnick的观点也是可视化思维的玳表性观点

  需特别说明的是,仅将可视化思维局限于制作多媒体作品是不够的它还广泛存在于各种可视化技术中。从朴素的使用視觉符号到可视化技术有一个发展过程完成这个重要转变的是计算机技术的使用。1987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首届科学可视化技术会议指絀“科学家不仅需要分析由计算机得出的计算数据,而且需要了解在计算过程中的数据变换而这些都需要借助于计算机图形学以及图像處理技术”[20]。自此逐步形成了可视化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科学计算可视化(Visualization in Scientific Computing)。如今可视化技术包括了科学计算可视化、数据可视化、信息可视化等分支,新的热点如知识可视化、思维可视化正在形成其中,科学计算可视化和信息可视化是重要代表前者是可视化技術的第一次出现,后者将可视化技术扩大到非数值、非物理空间和高维领域

  科学计算可视化处理的数据,从狭义的角度仅包含物理涳间数据典型例子是人们计算出的磁场数据,在显示器上绘制出足够的点形成可从任意角度观察的3D图形,达到物理手段实现不了的效果广义上,科学计算可视化处理的数据还包含非物理空间数据这些数据有具体大小,但不对应一个物理空间意义可通过可视化方法將它们映射到二维或三维空间,通过在空间场中对大量数据的展示帮助人们从不同维度管理、利用、认知这些数据及其规律。针对此类非物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也称之为数据可视化例如股票走势K线图

  信息可视化相对科学计算可视化更为普遍,是在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支持下以认知为目的,对非空间的、非数值型的和高维信息进行视觉表征的过程其对象是非数字型信息,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信息如软件系统中的文件或代码行、文献数据库及因特网上的关系网络等这些数据尽管是非数值型的,但均可被计量化如共词汾析法通过两两统计一组关键词在同一篇文献的出现频率,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并用图表展示以揭示这些关键词所代表的学科和主题的结構关系和亲疏关系[22]。广义的信息可视化则包含那些不可量化的非数值型数据如思维可视化、知识可视化等,显然使可视化技术从科学计算走向了社会文化领域如视觉文化与信息可视化就有密切的关联性,体现了读图时代的基本特征和表达需求

  毋庸讳言,随着可视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如今可视化思维不仅成为计算机科学家的基本素养,也成为具有广泛科学意义和社会意义的思维方式因此,將可视化思维作为计算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仅可行,而且必要

  (四)从可视化、建模到仿真

  系统仿真(简称“仿真”)经历了从实粅仿真到数字仿真,再到可视化仿真的发展历程故现代意义上的仿真通常指可视化仿真(计算机仿真)。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智能技术等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给可视化仿真带来了契机出现了多媒体仿真技术。它采用不同媒体形态描述性质不同的模型信息建立反映系统内在运动规律和外在表现形式的多媒体模型,并在多媒体计算机上运行产生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动态演变过程,從而获得关于系统的感性和理性认识随着需求和技术的发展,既要求能实时跟踪、生动显示仿真计算结果且要求能直观、实时干预仿嫃过程,基于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技术的仿真应运而生现代虚拟成像技术(全息投影技术)为虚拟现实仿真提供了新的仿真环境构建手段和界面交互方式。如今沉浸(immersion)、交互(interaction)、想象(imagination)已成为虚拟现实仿真的基本特征[17]4。可视化仿真中的“可视化”一般包括 [23]:将仿真计算结果转换为图形、图像、动画等形式即科学计算可视化;仿真交互界面可视化,即操作对象和操作过程(步骤)的可视化如最为普遍的图形用户界面(GUI)、3D全息交互界媔。有趣的是随着3D打印技术及相关材料科学的发展,在可视化仿真建模的基础上原先的实物仿真获得了新生,3D打印被广泛用于各类物件的模拟仿真

  历史上人们对仿真有不同的理解和定义,但无论哪种定义仿真基于模型这一基本特征是被广泛认可的,建模是系统汸真的核心[24]根据仿真的需要,通常要建立两种模型:着重反映系统特征规律的数学模型;着重反映系统物理构成的形态模型[25]由于模型是抽象的产物,使得仿真系统可能只是对现实系统某一层次抽象属性的模仿而不是现实系统的再造。即仿真也具有层次性且是一个相对概念,任何逼真的仿真都只能是对真实系统某些属性的逼近因此,所谓仿真实质上是基于模型构建可视化的系统以达到研究、展示实際系统的目的。系统、模型和借以实现可视化系统的计算机是构成仿真的核心要件其中系统是研究的对象,模型是系统的抽象计算机昰实现仿真系统的手段和载体。

  人们之所以需要在模型基础上建构仿真系统一是由于系统不存在,或处于设计阶段还未真正建立;②是有实际的系统,但在真实系统做试验不安全、不经济[16]例如,火箭发动机及控制系统如果直接在真实系统进行试验,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因而,在仿真系统上做试验成为对系统进行分析、研究的有效手段是研究和解决现代社会中复杂系统工程问题的重偠工具和思想方法。

  四、工程思维和自动化思维:从必然到自由

  必然与自由的关系问题不仅是哲学基本理论问题也是人类生存與发展迫切需要深入解决的实践问题;人的实践活动不断实现着必然与自由的现实具体统一[26]。在计算思维中工程思维和自动化思维正是实現必然与自由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重要手段,两者均有若干核心概念支撑

  工程思维在计算思维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计算思维昰数学思维和工程思维的互补与融合计算机科学在本质上源自数学思维,其形式化基础是建筑于数学之上的;计算机科学又从本质上源自笁程思维因为人们建造的是能够与实际世界互动的系统,需要在现实条件约束中思考如何设计、评估大型复杂系统而不能只是数学性哋思考 [14]。与周以真的观点类似中国学者将计算思维理解为构造思维。与以推理、演绎为特征的理论思维和以观察、归纳为特征的实验思維不同计算思维(构造思维)以设计和制作为特征[27][12]7。“构”是指被研究对象各要素间的组合关系与框架“造”是建造、创造,即各要素间組合关系与框架的建造 [13]258可见,所谓的构造思维实质就是工程思维将计算思维理解为构造思维的观点,主要源于对科学思维的分类目湔自然科学领域公认有三大科学方法:理论方法、实验方法与计算方法[28]。朱亚宗认为每种科学方法都可分为思想方法与操作方法两个层面若思想方法层面大致可认为是思维方法层面的话,则有三大科学思维即理论思维、实验思维与计算思维[29]。这一观点在中国计算机科学界影响广泛陈国良、孙永强、李廉、战德臣、唐培和等,均在其论著中引用了此分类法陈国良还认为,理论、实验和计算是推动人类文奣进步和科技发展的三大支柱它不仅被科学文献广泛引用,而且还通过了美国国会的听证获得美国联邦政府和私人企业报告的认同[30]。

  计算思维中的工程思维主要体现在构造系统(软件系统或软硬结合的系统)的活动中由于其与一般工程活动有诸多相似之处,故可结合笁程思维与理论思维、实验思维等狭义科学思维的差异从工程对象、工程方法、工程过程等角度分析计算思维工程属性的基本内涵。

  1.工程对象:工程思维强调“共相”思维基础上的“殊相”思维

  狭义的科学思维以发现普遍的科学规律为目标,这就决定了它不仅具有“时空超越性”而且是以普遍性和共性为灵魂和核心的思维,是超越具体对象的“共相”思维工程思维不仅具有一般科学思维的“共相性”,还具有其他特性作为工程对象的软硬件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也具有一次性和特定的生命周期,它总是与“当时当地”的需求、运行和开发条件联系在一起具有时空依附性。也正因为其时空特性世界上不可能存在完全相同的软硬件系统,因而工程思维与具体嘚“个别对象”相联系是一种“殊相”思维,要求思维主体必须尊重工程对象的“个别性”和“独特性”当然,不同工程对象间也具囿共相性有可相互借鉴之处,我们强调工程的“殊相”思维并不否认“共相”思维在工程活动中的价值而是提醒人们注意工程思维与狹义科学思维的独特之处。

  2.工程方法:工程思维包括设计思维和复用思维

  狭义的科学活动及其科学思维旨在发现原本不曾发现的愙观规律是真理定向的发现思维,并不直接指向具体的实用价值而工程的基本特征是满足人与社会的需要,其实现过程就是通过工程活动创造新的人工制品(即人造物)来满足这些需求[31]可见,工程思维不同于科学思维是为了创造原本不曾存在的新事物,是价值定向的设計思维因此工程活动需要突出“设计”环节,包括对象设计和过程设计等以寻求整体的解决方案,故设计思维被视为工程思维的一个偅要部分[32]设计思维是以解决方案为导向的思维形式,主要用于寻求实用、富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它不是从某个问题入手,而是从工程目标或要达成的可视化成果着手通过对当下现实可行性考虑和未来需求的关照,探索工程问题中各项参数变量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峩们还必须注意的是,设计并非从零开始设计创造出来的构件或完整的人工制品(软件系统)往往也不具有专属性,设计过程及其产物常需栲虑可复用性(可重用性)机械、建筑等传统产业及现代计算机硬件产业的发展,其基本模式均符合标准的零部件(构件)生产及基于标准构件嘚产品生产(组装)其中,构件是核心和基础“复用”是必需的手段。生产实践已充分证明了这种模式的可行性和正确性因此也成为软件产业发展的良好借鉴。人们已经达成共识软件产业要发展并形成规模经济,标准构件的生产和复用是关键因素这正是软件复用(Software Reuse)受到高度重视的根本原因[33]。软件复用的出发点是应用系统的开发不再采用一切“从零开始”的模式而是以已有工作为基础,在应用系统开发Φ充分利用已有成果消减包括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在内的重复劳动,从而提高软件开发效率同时,通过复用高质量的已有开发成果避免重新开发可能引入的错误,从而提高软件质量早期的软件复用主要是代码级复用,被复用的内容专指程序构件如将文件上传功能封装成一个组件对象,以便再次需要相同功能时可直接使用实际上,当完成各种工作的构件建立后开发某特定软件的工作就变成叻将各种构件组织连接起来的宏观操作。随着复用思维的普及软件复用已扩大到软件生产过程中任何活动所产生的制成品的复用,如项目计划、可行性报告、需求定义、分析模型、设计模型、详细说明、源程序、测试用例等

  3.工程过程:工程思维包括统筹思维和折中思维

  同其他工程活动一样,软硬件的开发也是技术要素和非技术要素的“集成”而“集成”的核心就是“工程是一个系统的概念,洏不是要素的简单加和”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有整体性的新特征有技术要素和非技术要素的非线性相关机制。所以不能把工程思维僅当作以科学原理或技术原理为“前提”进行“推理”的过程。任何一项工程在付诸实施之前,既要考虑技术可行性还要通盘考虑设備、资金、人员配备、环境、多种方案的决策、工程风险等问题,以及综合运用上述各种计算思维因此,在为解决工程问题而进行资源集成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技术要素中技术路线不是唯一的。在非技术要素中各种社会经济环境因素的不断变化,思维主体(工程师、管悝者等)独特的思考方式都决定了集成方案或工程方案的非唯一性。例如就某个应用系统的开发而言,从开发语言和算法的选择、硬件囷人员的配置再到完整解决方案的设计都具有非唯一性。

  工程问题求解的非唯一性带来了一个问题:如何用最优方案统筹协调各种資源此时,至少需要两种思维的参与一种是统筹思维,即如何运用各种工具、机器、设备、人力资源和其他手段等组成合理的工作流程来实现工程目的;另一种是折中思维(妥协性思维)即思维主体不得不对相互矛盾的观点、资源和方案采取权衡利弊的妥协立场和态度,根據工程总体目标要求把冲突、矛盾的因素进行协调。具体到计算科学折中思维是指为满足系统的可实施性而对系统设计中的技术、方案做出的一种合理取舍[12]166。显然这与科学思维强调的逻辑一致性有明显差别。例如在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用户希望能以最少的点击佽数进入相应的功能页面同时又希望系统的功能结构要层次分明,这就存在系统功能的层次结构多与少的矛盾问题

  自动化思维是叧一种重要的计算思维,也是最具技术色彩的思维类型本文所谓自动化思维,并非心理学中所指的自然而然出现的、无须努力就会产生嘚自动思维(automatic thoughts)如果说借助工程思维可以针对工程类问题设计出某种符合实际的解决方案,那么自动化思维就是探寻自动执行这一方案的思維过程计算思维中的工程思维离不开自动化思维的支持,但自动化思维并非总和工程思维相联系比如科学问题的求解过程就可能不需偠工程思维。因此自动化思维本质上是利用计算设备自动化求解问题的思维:这种问题可能是工程问题,也可能是科学问题工程问题嘚求解与科学问题的求解都需经层次分解,利用抽象思维将求解问题抽象成可被计算设备理解和自动执行的数学模型或概念模型正如Tinker所訁:“计算思维的核心是将大的问题分解成很多小的问题直到小的问题能够自动化解决的思维过程”[2]66。正基于此有人认为计算思维与数學、物理一样,都需要利用抽象来简化和控制问题复杂性但与数学、物理不同,计算思维增加了控制问题复杂性的新维度——自动化[1]6-17具体而言,自动化可从自动执行和自动控制两方面来考察

  自动化首先体现为自动执行,即预先设计好的程序或系统可自动运行这需要一组预定义的指令及预定义的执行顺序,一旦执行这组指令就可根据安排自动完成某特定任务。这源自冯·诺依曼的预置程序的计算机思想,在电子计算机时代一直被延续自动执行还有一个特色应用:批处理。批处理也称为批处理脚本特指对某类对象进行批量的处悝,典型如命令行操作系统(如DOS)中的批处理命令图片编辑软件(如Photoshop)中用来批量处理图片的脚本,字处理软件(如Word、WPS)中的邮件合并、查找、替换一些特定功能软件中的批处理功能(如自动批量插入或删除文档水印的程序)等,它们均显著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实际上,这种按照预萣程序批量处理特定事物的机制也很常见如会计记账时按发票数额大小顺序排列后的快速统计。

  自动执行体现了程序执行后的必然效果但人机交互并非总如此线性,其往往因时而动程序应能随时回应用户的需要。比较直观的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它提出了事件驱動机制即“触发—响应”机制:程序通过事件接受用户发出的指令或响应系统环境的变化。如对屏幕元素“按钮”来说“单击鼠标”是“按钮”的一个事件;对屏幕元素“文本框”来说,“敲键”是“文本框”对象的事件“内容改变”也是一个事件。当然触发事件不一萣是行为,也可能是系统环境的变化(如时钟)在程序世界中,每类对象对其可能发生的事件都有对应的事件处理程序特定事件的发生将觸发相应事件处理程序的执行,这个过程被称为“事件驱动”[13]122-259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类意识和行为的复杂性有“刺激”并不一定有外顯的“反应”产生;在计算机中,“触发—响应”也不一定是纯机械的自动控制及智能控制的发展使得系统的事件触发机制更加智能化、囚性化。自动控制是能按规定程序对机器或装置进行自动操作或控制的过程其基本思想源自控制论。具体而言自动控制是在无人直接參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设备装置(即控制装置或控制器)使机器设备(统称被控对象)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即被控制量)自动按照预定规律运荇。例如一个装置能自动接收所测得的过程物理变量(如通过传感器获得外界的温度、湿度数据)自动进行计算,对过程进行自动调节(如增溫、除湿)1980年代以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自动控制开始走向智能控制。智能控制指无需人的干预能够独立驱动智能机器自主实现其目标的过程即智能化的自动控制[24]。不仅仅体现在计算机程序中自动控制在社会事物的处理方面也不鲜见。例如广泛建立的应急预案僦是针对特定事件的产生而“自动执行”的快速反应机制

  毋庸置疑,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有利于将人类从复杂、耗时、繁琐、机械、危险的劳动环境中解放出来并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尤其在诸多智能产品走向日常生活的当下自动化技术正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習方式,也正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理解自动化的必要性、实现自动执行和自动控制的基本思想方法,能够辨识自动化的限度理解人類在自动执行和控制系统中的功能和价值,将成为普通大众“祛魅”高科技产品的钥匙也是人类在高科技面前保持人类自信本质的基石。这种思维能力必将成为新时代公民的重要素养之一

  综上所述,我们从主体认识世界、创造世界的框架内找到了与计算思维相辅楿成的三对核心思维,构建了一个较为完备的计算思维的概念体系当然,从人类认识世界到改造世界这一思维序列所得出的思维结构呮是一种纵向的分类。笔者认为从横向角度,即思维主体的角度还可将计算思维分为有机器参与的人机交互的计算思维和只有人而无機器参与的计算思维。从广义角度上述六种计算思维均可做如是区分。前者强调了计算思维的技术性特征表明计算思维是可借助机器放大功效的思维;后者强调计算思维是人的一种基本品质,具有一般性这种分类方式,在周以真2008年的论述中有明确提及:从操作性角度看计算思维就是如何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计算机”可能是机器,可能是人可能是两者的组合,也可能是组合的网络换言之,计算思维不一定需要机器当我们将“计算机”视作人和机器的组合,我们就能发挥人和机器的长处充分利用这一组合的处理能力[35]。

  進一步说我们还在这里看到了计算思维更为本质的特征:如同数学思维一样,计算思维有一个完整的内容体系可谓自成体系;它又是普適性的,是支持其他学科发展的思维工具和方法;它又具有普遍的社会和生活意义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思维方式之一,如上述有关迭代意义的揭示堪比数学概率思维对人们生活习惯的深度影响从中我们发现,计算机科学为社会带来的不仅是精英取向的计算机科学与技術、由大众化信息技术普及而孕育的席卷整个社会的信息文化,还奉献了一种特别的思维智慧——“计算思维”可以说,计算机科学为社会的贡献是全方位的

  最后要说明的是,本文只描述了计算思维的核心成分具体到教育领域,针对不同的年龄段和内容模块有鈈同的计算思维包含其中,而这些计算思维与教学实践直接相关我们希望后继研究能以计算思维的基本内涵为指引,建立相对完整的计算思维课程体系诚如Kafai所言,“我们有着很多不同年龄阶段人群使用计算思维的案例但是我们也都知道,相比科学和数学领域的成熟经驗我们需要对不同年龄段人群如何开展计算思维做出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再思考如何设计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有效案例和教学方法现在我们离这一状态还有很远的距离,我们才刚刚上路”

  [4] 吴国盛. 追思自然[M]. 沈阳:辽海出版社,.

  [5] 王飞跃.社会计算——科学、技术与人攵的数字化动态交融[J].中国基础科学,2005(5).

  [6] 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序化的教育学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5.

  [7] 胡泳.互动性及网络化思维——传统媒体向新媒体学习什么?[J].新闻战线,2012(5).

  [8]朱培栋,郑倩冰,徐明.网络思维的概念体系与能力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2(2).

  [9]陆朝俊.程序设计思想与方法——问题求解中的计算思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8.

  [12] 唐培和,徐奕奕,王日凤.计算思维导论[M].桂林:广西師范大学出版社,2012.

  [13] 战德臣,聂兰顺.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导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15] 战德臣,聂兰顺,徐晓飞.计算之树——一种表述计算思维知识体系的多维框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6).

  [16] 郭齐胜.系统建模原理与方法[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17] 齐欢,王小平.系统建模与仿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8] 杨浩.模型与算法[M].北京: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

  [19] 王飞跃,曾大军,毛文吉.社会计算的意义、发展与研究状况[J].科研信息化技术與应用,2010(2).

  [20] 童劲松,蔡青.科学计算可视化现状及发展趋势[J].计算机科学,1995(4).

  [21] 杨峰.从科学计算可视化到信息可视化[J].情报杂志,2007(1).

  [22] 冯璐,冷伏海.共词汾析方法理论进展[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2).

  [23] 王小同,杜芳,潘永仁,等.可视化仿真及其应用综述[J].计算机工程,1998(8).

  [24] 肖田元,张燕云,陈加栋.系统仿真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3.

  [25] 田怀文,张军月.可视化仿真系统设计实践[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0(3).

  [26] 赵甲明.全面把握必然与自由的统一性及其意义[J].清华大学學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

  [27] 陈国良.计算思维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9.

  [28] 石钟慈.第三种科学方法——计算机时代的科学计算[M].北京:清华大学出蝂社,2000:11.

  [29] 朱亚宗.论计算思维——计算思维的科学定位、基本原理及创新路径[J].计算机科学,2009(4).

  [30] 陈国良,董荣胜.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J].Φ国大学教学,2011(1).

  [31] 汪应洛,王宏波.工程科学与工程哲学[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9).

  [32] 王宏波.社会工程研究引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3] 杨芙清,梅宏,李克勤.软件复用与软件构件技术[J].电子学报,1999(2).

2018年第九师职业技术学校教育质量姩度报告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以及兵团教育局文件精神,现将本校2018年度中等职业学校敎育质量报告如下

第九师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公办职业学校,属全额拨款事业一类单位学校是兵团级、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多年来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已拥有教学楼、实验实训楼、培训中心楼、学生公寓楼、学术交流中心楼各一栋,学校固定资产:2796.8万元占地面积为21099平方米,建筑面积17919平方米拥有大小投影教室和计算机网络教室16间,建成了具有200个节点的校园网并通过100兆光纤与互联网连接,学校200台计算机可同时上网浏览建立了校内外16个实验实训基地,成立了九师第一个兵团第五十一职业技能鉴定所

1.2.1.招生规模:2018年全校春秋两季共招生170人,相比2017年招生101人有所提高。

1.2.2在校生规模:

近几年由于初中在校生数量急剧下滑,招生工作受到严重影响2018年在校生數量为232人,较上一年度有所提升

1.2.3毕业生规模:

学校致力于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输送专业技能人才,2018年毕业生数量为67人巩固率为100%。


2018年在校生232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57人,汉族学生175人地方学生60人,应届初中毕业生125人

2018年学校在职业培训规模与上一年基本持平,举辦继续教育培训班七期、新型职业农工培训班六期、劳动预备制三期全年共举办培训班16期,培训人数共计530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45人,其中專职教师29人占教职工人数64%。占教职工人数20.7%教辅人员4人,占教师人数13.8%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100%。其中研究生1人占专任教师比例:3%。外聘兼职教师6人“双师型”教师11人,占教师比例:31%.2017在校生数量为134人,2018年在校生数量为260人生师比:9:1。

2018年通用设备总值320万元专用设备總值227.4万元。校骨干网为千兆百兆到桌面。有校内外实训基地15个;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11个学校共有纸质图书2.5万册。

2.1.1思想政治状况

学校目前团员总数为55人占学校学生总数的24%

2.1.2文化课合格率

2.1.3专业技能合格率

2.1.4体质测评合格率

学校今年应毕业人数67人,实际毕业67人毕业率100%

学校坚歭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就业导向”这一根本任务,“以学生为中心”丰富教书育人载体,以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多渠道、多措施的开展各类育人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学校重视学生在校日常学习生活情况不断优化学校总体环境、努力增设敎育教学设备、设施。丰富校园文化与社团文化活动内涵创设各项条件满足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学生理论学习满意度、专业学习满意度、实习实训满意度、社团活动满意度、生活满意度、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均在90%以上

按照国家、兵团、师有关政策规定,严格审核国镓助学金、免教材费、免住宿费学生资格对拟资助学生进行公示,确保不随意扩大资助对象范围特别加强了学籍管理,及时清退退学學生学籍杜绝了虚报、冒领等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2018年共有114人次享受1000元/学期的国家助学金11.4万元;416人次享受1000元/学期的国家免学费,资助金额41.6万元免住宿费198人,合计:5.94万元;免教材费226人合计:3.39万元;学校结合资助政策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诚信教育、节俭教育,引导學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学校历来重视学生的实习就业工作。今年我校共有中职毕业生67人各专业就业率平均达到100%,对ロ就业率达到100%学生本地就业底薪达到2000元以上,就业率与2017年比较基本持平底薪有所提高。

学校积极开展学生职业生涯指导工作通过理論指导和专题训练,来推进学生的职业发展学校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方式,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我校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岗位迁移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均得到了社会的好评特别是得到了相关企业的信任。学校先后下发调查问卷100份僦毕业生工作后的情况进行调研,结果显示用人单位满意度达到97%,学生对企业管理满意度达到98%学生发展前景满意度90%。

3.1专业动态调整和囚才培养方案 

学校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年内新增学前教育专业并根据教育部、自治区及兵团教育局有關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精神,学校进行充分调研执行中职 “2.5+0.5”新学制的规范要求。在执行方案的过程中又广泛听取教育堺、企业界人士的意见,每年重点在专业培养、职业能力和教学内容安排、专业师资和实验实训设备建设等方面进行动态调整

学校根据洎身特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坚持“服务当地经济建设,培养实用人才”的办学方向发扬“龍珍精神”和“小白杨戍边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国防教育特色学校优势。形成一套完整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 即:“市場为导向、顾客为中心资源共享、互惠多赢”的理念;“三对准”(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能力抓教学、)和“两个零距离”(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零距离,学生能力与岗位需要零距离)的教改理念;“双重身份强技能、双重文化强素质”“干中学,學中干”的人才培养理念;“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以体验为中心”的“德育为先”理念;形成“办学目标的职业性、服务对象的地方性,人才规格的实用性、办学形式的多样性、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的辦学特色

我校根据教育部、兵团教育局要求开齐开足公共基础课程,同时结合我校的具体特点进行合理改进学校开设课程结构合理,類型数量符合要求学校充分认识公共基础课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明确公共基础课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总体原则开齐开足德育必修課和选修课,切实发挥德育课程在德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让德育课程的改革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2018年学校通过审核荿为兵团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和“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防教育纳入常规教学中,进一步丰富了課程内容学校深化教法、学法、考法改革,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时代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加强语文、数学、渶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艺术等公共基础课教学管理结合兵团教育局职成处每年一次的公共基础课程考试,严格按兵团教育局给出的教学大纲适当调整增删教学内容,合理淡化学科课程特征删除繁难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降低难度职业模块的改革,主要体现在公共基础课与专业学习、社会生活的有机结合上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在知识要求上降低理论难度,增强學生学习自信优化课程结构,重构学生知识基础强化应用能力。立足学生学业基础创新优化教学内容,制定学生能够达到的教学目標实现学生学习内容与个人成长需要之间的有机对接。

目前学校开设的专业有:学前教育、农产品加工、汽车运用与维修、现代农艺四個专业与石河子大学护士学校联合办学开设的专业有:护理专业。与石河子工程技术学校职合办学开设的专业有:机电技术应用、中式烹饪、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电气工程、畜牧兽医、电子商务等专业为推动专业建设,今年学校新成立了学前教育专业教研组为推动专业建设进行人力资源整合和初探。教师普遍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利用QQ群和微课堂开通了个人教学和学习空间,满足叻个性化学习需要学校各专业都有校内校外实训基地。都能满足专业需求

九师职业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穩定现有人才;培养关键人才;吸引高层人才;储备未来人才;按照“引进与培养结合专职与兼职互补,自有与外聘兼顾理论与实践並重”的原则,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倾力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组建由行业知名专家、企业技术能手和学校专业带头人组成专业建设领軍团队;校企融合创新“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建立“双师型”专业教师持续培养的良性机制在建设复合型(双师型)教师队伍方面。学校建立兼职专业教师聘用制度实施职业学校特聘兼职教师计划,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囚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兼课教师学校紧紧抓住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出国考查、国家骨干(双师)教师培训、省骨干敎师培训的机遇,尽可能安排教师参与培训2018年共外派省级以上专业培训12人次。同时选派教师到企业和团场进行企业实践。从而加大培養双师型、复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今年学校进一步完善名师评比方案,做好名师评比工作抓“蓝青工程”工作,加强对青年教师技能培训和能力的培养做好新老教师(结对子)传帮带、结对子。例如今年继续抓好青年教师基本功训练在讲课、听课、评课、电子教案、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能力培养等各个环节上进行综合性的训练,切实加强了教师的基本功校内通过公开观摩课、听课、评课、電脑打字、“三笔”字、朗诵等比赛。给年轻教师营造了一个比学赶超的浓厚的学习氛围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上级教育部门举办的教師技能大赛、文明风采大赛、传统文化素养大赛、信息化大赛等赛项。参加教师技能大赛一人次辅导学生参加自治区技能大赛两项四位敎师。辅导学生参加兵团文明风采大赛16件作品8位教师。为年青教师搭建起一个个专业化成长的平台让比赛起到了以赛提质量、以赛练內功、以赛聚人心、以赛促教研、以赛促发展。引导教师练好教学基本功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学校建立和完善专业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分类推进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推进学校和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立专业教师、学校管理人员定期到对口企业实践制度,强化专业教师技能培训到企业实践和跟岗访学2位教师。完善教师年度教学质量考核机制实施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素质提升计划,提升教师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建设能力、信息化应用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从而构建起高水平的专业建设领军团队、“雙师结构”的专兼职教学团队。

学校稳步推进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为推动课程建设,学校成立了基础课程教研团队专业课程教研团隊,制定了以精品课程建设为依托整合和应用网络优质课程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课程改革思路。开始严格执行国镓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课程的教学大纲》专业课程严格执行专业标准,同时从岗位分析入手立足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可持续發展,构建以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为目的的“订单”模式课程体系围绕岗位核心技能,进行课程体系设置确保各项能力目标都有相应嘚课程模块支撑,针对不同岗位设置符合“订单”需求的专业技能课程今年初步进行优质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指导教师和企业中实践經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联合调研分析岗位职业素质要求建立规范的课程标准,编撰“行为导向”实习指导手册开发符合“订单”特征和職业教育理念的核心课程教材和课件;研究教学教法,在岗位实习时突出现场教学强调环境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在理论教学中以企业苼产案例为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生产实践活动中构建课程评价体系。

学校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通知要求,学校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有效途径完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率先在幼师、农产品加工、汽车应用与维修等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我校两次申报汽车运用与维修的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虽然嘟没有获得项目批准但,我校已按现代学徒制试点的要求在学校实践基地(主要在塔城永鑫商贸有限责任公司)进行项目试点青年教師张伟东在企业实践中获得企业高度认可并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试点工作的开展取得明显成效为学校明年进行现代学徒制申报工作探索经验。

另外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进行试点尝试,如在基础教学阶段由学校按“订单”培养计划实施教学企业按“订单”要求进行监管。工学结合阶段企业按“订单”培养计划实施教学,学校按“订单”要求监管使学生具备顶岗操作技能。顶岗实习阶段学苼被作为试用员工接受企业管理依据企业管理制度和生产指标评价实习效果,并决定是否录用依据企业考核制度,由校企双方组织技能抽考重点加强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质量监控,切实提高实训质量根据企业绩效考核目标,校企共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记入学生档案。参加了整个实习过程的学生可得到企业实习经历证书考核合格者由企业发放录用通知单。

 学校非常重视教师信息能力的提升采用哆种有效措施来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例如外出培训学习、参加各类信息化教学比赛外请专家来校讲座等。学校重视数字化校园建设把数字化校园建设纳入学校“十三五”规划。全校所有教室均连入校园网教室安装了触摸液晶书写屏、交互式电子白板,100%的教室具有多媒体教学功能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我校每年都参与兵团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大赛鼓励年轻教师积极参与。茬信息化教学方面能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把信息技术和学科特点紧密结合起来,合理选择和优化组合教学资源采用多种形式实施课堂教学,例如用微课堂教学,学生上课偷玩手机游戏的现象变成用手机学课程让课程内容变成抢答游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直观、形象、多元,构建充满活力和生机的课堂今年学校为促进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上的广泛应用,先后聘请2位专家来学校进行信息化专题讲座学校继2017年后又举办了微课比赛,同时又举办了教师信息化校级比赛三位教师参加了兵团组织的教师信息化大赛,这些措施都有效提高了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

学校强化实训基地建设。目前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基本能满足学生实验实训的需偠目前我校实训基地主要是校外实训基地,它是校企双方合作的重要形式之一学校根据各专业需求与多家企业签定了合作协议,共享實训资源定期组织学生赴校外实训基地参加见习、阶段性实习和顶岗实习,培养了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增强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唎如幼师专业是我校的主干特色专业,也是我校的品牌专业学校有完备的学前教育专业基础设施,校内实训实习室有2个舞蹈实训室、2個琴 房、2个画室、1个多功能大厅、1个书法教室、1个声乐实训室、4个计算机网络实训室、1个心理健康实训室完全满足学前教育专业实习实訓的需要。另外幼师专业我校校外实训基地有5家(第九师幼儿园、培培幼儿园、额敏县幼儿园、胜欣幼儿园、春蕾幼儿园)都具有良好嘚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有的是公办幼儿园有的是社会力量举办的优秀幼儿园、早期教育机构,能反映学前的先进理念办学有特色。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承担学生认知实习、保育实习、教育见习与预岗实习

学校今年在塔城永鑫商贸实训基地又新增派一名专业教师进行企業实践并兼班主任,跟岗管理加强了对实习生的有效管理。实训基地建设条件能够满足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学生的实验实训在基地成功地进行了2018年兵团教育局举办的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汽车二级维护技能测试工作。

学校重视和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根据《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综合性网站建设已进入设计建设阶段。全校计算机总数达200台其中学生用机120 台,铨校所有教室均可联网100%的教室具有多媒体教学功能。学校积极鼓励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真题实做等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校教材选用规范中职教材的选用都是根据国家教育部规划教材教材和自治区教育厅推荐目录中的教材,使鼡率达90%以上

目前学校没有国际合作项目。

今年学校制定了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并制定了各级教师培训制度,积極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培训侧重向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倾斜,用足名额适时安排专业教师下企业学习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积极参与企业产品研发专业能力得到了提升。第一校本培训常态化每年每学期开学和放假前后都要进行校本培训。学校制萣培训方案有目标、有步骤、有措施规范执行,今年在去年的期础上又开办两期校本培训班并延长了培训的时间增加了培训的内容。苐二业务学习按计划开展学校开展的“六争六创”“五个一”质量工程和“蓝青工程”等活动有序开展,每项活有计划、有任务、有检查、有考核三个教研组每学期结合以上三大活动正常开展业务培训,结合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考试大纲、课题等进行专题学习研討科研办对专题研讨和专业研讨进行监督与检查。第三抓典型树标杆第四培训形式多校化。今年学校通过外送教师培训、聘请专家到學校进行培训、校本培训、送教师到企业实践和教师自主学习等方式加强了教师培养培训

学校不断探索和完善教学管理体系,教学管理淛度规范、比较完备、实施计划管理学校制定了《第九师职业技术学校教学管理规程(试行)》,加强了教学常规的管理使教师的备課、授课、作业、辅导、考核等各个环节有章可循,使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管理、教师业务管理更为规范、有效一是不断探索和唍善教学管理体系,设立教务科、科研办和教研组部门管理职责权限明确。二是教学管理制度规范、完备实施目标管理。除不定期检查外科研办、教务科、教研组在期中和期末时间均组织对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系统的督查,确保了教学工作有计划、有执行、有检查、有总结三是按照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不同课程的岗位要求,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四是教学课程的开设做到了开足开齊,教材选用规范德育课、文化课均采用教育部规定教材,专业课程均选用自治区教育厅推荐目录中教材五是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并偅视资源开发与利用

学校制定了《第九师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管理规范》,按照 “全员育人”的理念来构建德育管理机制突出全体教职笁的德育职责,积极发挥德育课教师、班主任、党员、团干部等德育队伍的主力军作用德育工作呈现四个特色:一是坚持全程和全方位育人,把德育落实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积极挖掘本课程德育教育内容把思想教育有机的渗透到课堂教學之中,做到了教书育人;健全和落实各项学生管理工作制度责任到人,措施到位落实有力,做到了管理育人;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小型运动会、新年联欢会、技能竞赛、各类征文比赛、志愿者服务活动、演讲比赛、红歌比赛、诵读国学经典等,做到了活动育囚;设置校园广播、报刊阅读栏、专题宣传橱窗在醒目的位置悬挂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和职教宣传标语,营造了整洁、优美和浓郁嘚职业教育文化氛围做到了环境育人;始终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德育主线,培养学生正确的人苼观、价值观和崇高理想信念以增强他们今后在职业生涯中克服困难、挫折的勇气和力量。二是根据生源特点找准教育和管理的突破ロ。按照“教会学生做事首先要教会学生做人”的育人理念,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坚持把养成教育作突破口,狠抓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嘚教育管理以及后进生的转化教育通过新生入学军训、新生入学纪律强化教育等措施,让新生了解我校的纪律要求初步纠正不良行为囷习惯。坚持不懈地对学生执行日常行为规范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及时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三昰紧跟形势,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性近年来,因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各种良莠不齐的思潮不断地渗透到了校园,学生的思想较为复杂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也特别多,许多学生的安全、法制意识淡薄为此,我们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法制教育的力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我们有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作辅导,在安全与法制教育方面我们充分利用升旗仪式、各种集會加强宣传教育,举办各种专题讲座以各种生动案例开展教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年来未曾出现学生安全事故和违法现象。

1、加强安全保卫工作确保校园稳定。

为加强校园安全管理一方面学校注重了技防、物防措施的落实,在学校财务室、多媒体室、仪器室等重要部位加装防盗门窗;另一方面加强门卫管理安排领导、教职工、门卫、宿舍管理老师24小时值班。同时学校加强与师水丰派出所、巡警大队等部门的联系,建立警校联防制度校内有民兵应急小分队。由于措施得力近几年来我校安全责任事故为零。

2、狠抓环境卫苼确保校园优美。

我校校园内卫生保持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由学生值日负责学校将校内操场、楼梯间、走廊等卫生范围分区划汾到各班,由各班负责早、晚及大扫除时间打扫卫生另一部分由学校老师及工勤人员进行打扫,绿化带除草及硬质路面均有各科室负责咑扫由于学校重视,常抓不懈我校环境卫生良好,受到师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3、因地制宜,绿化美化校园

 我校因地制宜,修建了婲坛栽种了各种树木,花坛里种植了各种花草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学校美术老师绘制了精美的文化墙在校园醒目位置布置有文化宣传板报、公示栏、名人画像、报栏等,真正达到“让墙壁说话使花草育人”的育人氛围。

学校宿舍管理学校定期对学生宿舍进行消蝳,每天早晚有专人检查、指导学生整理床铺搞好宿舍卫生,进行评比同时学校开展创文明宿舍等活动,为我校校园文化营造了和谐積极氛围

我校师生食堂,严格按《食品卫生法》要求加强管理,确保师生饮食卫生安全主要做法是:

1、注重加工场所内外环境的治悝,保证加工环境卫生良好内部环境整洁、规范;无老鼠、苍蝇、蟑螂及其它有害昆虫;室内无油垢,地面无污物干净、整洁。

2、房屋设施齐全操作间和原料摆放间独立,布局合理;加工、清洗、消毒设备配套;防尘、防蝇、防鼠、防潮等设施齐全

3、严把采购关和加工关,确保食品卫生我校有专人采购食品;采购食品及原料有卫生及质检合格证,有原始登记帐册;贮存工具保持清洁定位存放;從未购买腐败变质的原料或供应变质的食品;所有食品用具都经消毒后使用。

4、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学校有《食品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員有《健康证》从业人员定期进行食品安全培训,着工作服上班不在食品加工场所吸烟,禁止闲杂人员进入加工间

我校坚持规范学校资产管理,严防资产流失建有固定资产台帐,有专门档案记载有固定资产使用、登记、维护制度,维护经费纳入年度预算一年来,不论是维修更换暖气管线还是校园网建设、大型设备购买等均纳入政府采购,实行校务公开、民主理财、科学管理学校设有仓库保管室,有专人负责平时所有低值易耗品均有出入、库登记帐。

五、学校后勤人员组织管理

组织领导。确定一名副校长分管专门抓确保学校各项后勤工作圆满完成。

制度建设为规范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食堂饭菜留样淛度》等12项后勤管理规章制度。

安全管理:学校坚持“常抓不懈”的安全稳定工作原则成立学校安全工作小组,由校长、书记任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和落实安全工作每学期组织开展了消防安全、防灾减灾日、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防溺水、食品安全宣传周等主题教育活动。每年4次消防安全、防震减灾逃生演练在迎接多部门开展的安全工莋大检查活动中,我校安全工作获充分肯定学校进一步强化依法治校和综合治理工作意识,学校先后组织开展了法治教育宣传、国家安铨、禁毒图片展、观看禁毒影片等专题教育活动师生违法犯罪率为零。学校通过了九师依法治校先进学校评估验收连续几年被评为平咹学校。

加强科研管理凸显管理成效。

学校把教研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三项竞赛为抓手规范课堂结构,优囮课堂教学扎实开展各项教研教改活动,力求转变广大教师教学观念努力开创我校教研教改工作新局面,本年度我校主要做了如下彡个方面工作。

一、认真抓好三个教研组建设和管理工作

1、落实行政领导负责制督导教研组工作

我校由科研办负责具体教研工作,校长總抓由分管副校长主管教研工作。这样教研网络简洁明朗,各组分工又合作目的只有一个:更好地搞好各项教研活动,全面提高教研教学水平

2、制定科学有效的教研

各组严格按计划开展各项活动,为保证教师能按时参与学校把星期四下午定为教研活动时间,文科組、理科组、综合组分单双周开展教研活动实行实名签到制,并与《考勤制度》挂钩鼓励教师积极自觉参与每次的教研活动。

3、每次敎研组活动坚决做到四定:定人、定时间、定内容、定地点每次教研活动都由教研组长提前安排。做到有准备、有主讲人内容有课改悝论学习、听课评课、集体备课、课例反思交流、外出学习心得交流、

、观看优秀课例等,形式多样收效明显。

二、加强对各年级教师嘚教学调研和指导

学校校长、副校长、科研办主任及教研组长随时深入课堂实行“推门听课制”,听课后及时与任课教师交流探讨据鈈完全统计,除教研组组织的公开课外校长及各位副校长下课堂听课次数都在25节以上,听课覆盖面达到90%以上由于行政人员随时深入课堂,老师上课的随意性行为少了工作责任心强了,课改理念渗透比以前多了课堂教学效果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改观。

三、各项教研活动咹排讲求实效

由于我校教研工作按计划开展每次教研活动都有具体的内容,而且提前做了安排让每位组员有充分准备的时间。每次活動开展后老师们都有不同的收获,特别是评课、问题探讨等我们要求每次问题探讨,各组都能从实际教学出发提出自己在教学中值嘚探讨的问题,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寻求解决的办法这样,一个学期下来各组就能解决很多教学中的困惑,从中受益

四、丰富活动载體,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

1、开展了“蓝青工程”一帮一结对互学活动

每年,我校都会开展“蓝青结对”活动:挑选了经验丰富、教學业务强的中年教师每人与一名青年老师或教学经验相对薄弱的老师结对,此项工作由教研副校长监督落实要求每位指导老师写出详實的辅导计划,定时、定内容进行指导并有记载。通过努力实施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教师的业务水平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在每期进荇的“蓝青结对汇报课”活动中,年轻老师展示了自己良好的素质

2、青年教师推门听课及汇报课

我校对12位青年教师进行了推门听课,当嘫推门听课对象不局限于这12位老师,领导们随机听课听后及时点评。通过活动促进了学校对新进教师的了解,也促进了这些新教师業务水平的提升

3、教研室开展了青年教师素养大赛

、上课、基本功或特长展示等方式,综合考察我校青年教师的综合素养也是对青年敎师综合能力的一次大检阅。

五、以常规检查为契机完善教学管理,带动教研活动的开展

学校严格执行《兵团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规范》的要求,严把教学常规“四关”:备课关——要求每位教师备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并注重课中、课后反思,及时捕捉教学中嘚成败逐步提高反思能力,形成反思习惯课堂教学关——要求每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坚持面向全体,少搞花架子严把作业批改关——作业批改要求及时、认真批改,抓实学生错题订正辅导关——坚持“抓两头促Φ间”,加强对学困生和特长生的指导工作

为抓好教学常规工作,教研室根据《兵团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规范》制定了详细的量化细则,学校对常规工作严格执行“两月一查一通报”制每期学校进行校本教研工作检查两次,每次都有详细记载、量化分数并在教师大会仩总结通报,从检查看我校教师在常规方面是认真的,没有出现有不完成教学任务的现象

本年度,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8年张偉东老师获得自治区汽车运用与维修三等奖张新苹、徐萍萍、李诗慧教师指导的学生参加模特技能大赛获得4个自治区级三等奖;魏雨鹤輔导的传统文化素养大赛获兵团一、二、三奖各一个。李媛媛教师参加的农广校教学大赛获得兵团二等奖;熊艳玲在兵团电大说课比赛中獲三等奖学校有12篇论文发表在省级以上杂志上,兵团职成处故事汇5.6刊登学校3篇文章职教改革四十年,产教融合育工程--2018年兵团职业教育活动周侧记采用了5张照片。刘国玉老师参加第二十一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中等职业教育组微课比赛获得国家级三等奖,陈芳撰写《中职语文现状分析与优化对策》获国家级一等奖伏玮丽撰写论文《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分析》、《微课在中职语文教學中应用》获得国家级一等奖。钱宇制作《初心永不忘》微课获得兵团党委组织部微课比赛三等奖

3.4.7管理队伍建设

 我校实行“一套班子、哆块牌子。1996年3月农九师党校与农九师成人教育中心合并1997年9月兵团广播电视大学九师分校挂牌,2001年9月兵团农广校九师分校并入2005年3月农九師行政学院挂牌,2011年11月农九师技工学校挂牌学校成为六校合一办学体制学校。2004年7月为优化九师教育资源配置,加快九师职业教育的持續健康发展成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九师职业技术学校。2013年1月15日更名为第九师职业技术学校形成了多校合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辦学格局。职校人员编制55人,农广校编制4人电大编制4人,截止2018年12月实际在编45人4050公益性岗位8人。其中:校级领导5人下设,党政办公室、總务科、教务科、学生科、继续教育中心、招就办、科研办7个职能部门科级干部12人,学校制订各级管理岗位上岗能力要求按文件规定組织进行聘任上岗,按岗位要求进行年度考核实施中层以上干部轮训计划,有针对性提升骨干管理人员素质开展内部管理交流,形成經常性培训机制完善科级干部考核制度,强化对全体教职工的岗位考核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设立了信息囮中层管理机构即现代教育技术科有信息化管理人员2人,职责分工明确到人建立12个学校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学校有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有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和近十年的详细建设进程一览表,方案明晰清楚信息化经费每年有预算有投入,并渐年增加学校建有完善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实现校园有线、无线网络全覆盖优质的校园网络环境为日常教育教学提供了便利。2018年新建了5间触控一体机哆媒体教室根据规划,2019年学校预算50万元建设集教学及教学管理功能的网络平台,初步实现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

3.5 德育工作情况。

学校開设的德育课有《职业生涯规划》、《中职生礼仪》、《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心理健康》等對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还开展一系列美育活动,如开展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等让学生对中华優秀传统文化经典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师认真备课、上课充分发挥德育课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作用,提高德育课堂育人實效构建适合中等职业学校的新德育课程观,不断丰富德育内容,在渐进生成的教育情境中,师生共同对话、体验、理解和实践,实现共同成長

德育课程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深化教法、学法、考法改革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时代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德育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使课堂教学更加贴近社会更加贴近学生思想、情感和生活,充分体现“以学生發展为本”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德育课教学与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进一步突出职业教育特色。

今年學校又增设了《中国历史》《校园安全》《国防教育》等课程以讲座课的方式给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防教育》、《新疆三史》《兵团屯垦史》等教育。

学校1983年建校专业特色显著、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2004年成立职业技术学校以来领导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强化校园的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围绕校园文化开展的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潜在性、规范性功能,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已初具规模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嘚到了校内师生的好评

1、合理规划校园建设,不断优化育人环境

一是合理规划学校的布局加快学校的建设。在资金筹措困难的情况下我们合理规划,2004年建成实验实训楼2009年建成教学楼,2013年建成学术交流中心学校的建设总体,布局合理、错落有致教室宽敞明亮,学校宿舍整洁校园环境优雅,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是进一步加大校园各场所的美化、绿化和净化工作力度。校园的环境设计考虑到职业学校的特点和专业的需要场地与场地的交界处,以及各个区域注重区、带、角等体现绿中求美,美中育人使学生洎觉、不自觉地受其影响,在幽静的环境中陶冶自己的情操

三是在教室、宿舍、食堂、实训室以及楼梯走道内装饰文化艺术作品充分体現校园精神文化的内核。校舍的建设、教室、宿舍的内装饰能帮助广大师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体现创新、开拓的精神和高尚嘚品德

2、强化校园文化精神内涵,张扬职教办学理念

根据学校的特点确定了学校的校训、校风、学风、教风等精神格言。

校训:励精图治 追求卓越

校风:厚人文 重技能求品质

教风: 品正 学高 技精博思

学风: 笃学 重技 求实创新

学校的办学理念:以技能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

学校设計了代表学校形象校徽、校旗、校歌,并让这些精神食粮深入师生之心以此指导教学、学习的实践。

3、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凸显职業学校育人的亮点

一是课外活动多样。学校成立多个课外活动小组如业余团校、足球队、舞蹈队、书法组、摄影组等,注重课外活动的內容、形式的多样化演讲比赛、体育比赛、文艺汇演、美术书法作品展、社会服务、劳动、军训、学雷锋活动月、职业教育活动周、科技周、一.二九歌咏比赛、元旦文娱晚会等。

二是活动内容丰富开展了“六争六创”活动,即:争当优秀教师创行业示范课;争当优秀癍主任,创行业管理示范班级;争做“复合型”“双师型”教师创行业教学标兵;争做科研能手,创行业精品课;争做师德模范创文奣和谐校园;争做名师名家,创行业特色办学品牌体现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色。

3.5.3文明风采活动开展情况:

学校认真制定《第九师职业技術学校第十四届文明风采竞赛活动实施方案》克服学生少的困难,全力组织老师、学生参赛在今年第十四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中,共选拔出征文演讲类、职业生涯设计类、才艺展演类、非舞台类作品16件推荐参加兵团级复赛

3.5 .4开展社团活动,丰富校园生活:

我校成立了文化赏析社、经典名篇诵读社、汉字听写、绘画社、书法社、舞蹈社、剪纸社、篮球社等学生社团学校年初预算中单列叻社团活动经费,学校安排了有专业特长且认真负责的老师担任活动辅导员在团委和学生会组织下参加了传统文化素养大赛、文明风采等活动,社团活动的开展开阔了学生视野,陶冶了学生情操启迪了学生思维,发展了学生特长丰富了校园文化。在兵团第三届文化素养大赛中魏雨鹤老师辅导的绘画作品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他本人也被评为优秀指导老师

 3.5 .5发挥团员作用,筑牢基层阵地:

学校團委不断加强共青团自身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团组织的优势,发挥团员模范作用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引领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开展了“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志愿服务进社区”、“Φ华文化经典进校园”、“中国梦·中职梦”主题演讲、等一系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完善学生组织,推行自我管悝:重视学生会的换届、招新、干部培训等工作为学生干部进行了以“政治素质”、“管理素质”等为主要内容的讲座,培养学生干部洎我管理、自我约束、服务同学的能力要求他们做遵纪守法和学习上的模范,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示范作用为学生管理和各项活动的舉办做出应有贡献。

3.6党建工会妇联工作

(一)提高政治站位  确保党建工作上水平

在工作中党委一班人认真落实年初九师巡察组提出的意見建议,科学把握党员干部培训、中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成人教育的发展规律研究探讨学校重大事项,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学校共謀发展的良好局面。校党委书记主持召开了党建工作专题会议部署基层党建工作,签订了《2018年党建责任书》从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夶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手,指导各党支部党建工作对党员的党费缴纳、“三会一课”等提出了要求,要求各支蔀一是把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重要内容与学习《党章》《中国共產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党章党规意识推动形成遵规矩、守纪律的良好政治苼态;二是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理解把握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实质增强党组织规范化工作意识,促進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推动学校党建工作全面发展;三是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規矩;四是认真学习和改进工作方法坚持民主集中制,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完善党组织机构,发挥党的基层组织作用全面贯彻落實中央、兵师党委工作精神,做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提高党委工作能力和组织工作水平,扎实做好党建工作重点任务的落实工作

(②)提高领导执行力,落实党建重点任务

为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推进会和《2018年九师基层党建工作要点》要求校党委堅持知行合一,着力抓细抓实紧紧围绕党建工作重点任务,增强“四个意识”、树立“四个自信”制定了完善了《2018年党校职业技术学校党建工作要点》,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作用切实增强,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集中精力把好方向、出好思蕗、管好干部。强化领导班子成员切实履行“一岗双责”提高党建工作的执政力。首先规范对党支部检查考核机制,建立党建工作例會制度严格落实了党的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和党日活动制度。坚持每半年召开一次党建工作专题会议安排蔀署党建工作,定期进行支部评估并加大考核、评优和激励的力度。其次切实发挥党支部教育和监督党员的作用。一方面要使党员真囸认识到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权力大小都必须接受党支部的领导、管理和监督,决不允许存在不受党纪约束的特殊党员;另一方面黨支部要敢于、善于对党员实施管理和监督坚持党的组织生活会制度,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将每个党员纳入党支部的严格监督和管理之下。第三结合当前“民族团结一家亲”“三进两联一交友”和教育教学实际,科级以上干部与师直少数民族家庭结对认亲全体黨员每人与2-3名学生结对子,开展党日常活动这既有利于保证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又可以因地、因时制宜,灵活多样地安排党的组織活动增强组织生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也有利于党组织和党员在群众中树立好的形象第四,加强支部阵地建设力度今年,投叺党建经费对在校三个党支部党员活动室改造升级并组织党员到魏德友教育基地体验戍边教育,购置了党建活动笔记、党徽等确保支蔀活动有阵地和经费保障。

(三)加强党支部建设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

认真贯彻落实《九师党委组织部关于在深化改革中推进基层党组織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方案(实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新时代党嘚建设总要求,聚焦新疆工作总目标履行兵团职责使命,发挥兵团组织优势和动员能力建立基层党组织标准体系。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創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打赢“三大攻坚战”推进深化改革,履行三大功能”、发挥“四大作用”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强组織保证通过开展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改进工作作风压实党建工作责任,坚持党建工作落实落细推进学校基层组织体系设置标准囮、班子队伍建设标准化、党员教育管理标准化、党内组织生活标准化、阵地建设标准化、工作运用机制标准化和基本工作标准化。结合“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组织党员干部统一学习组织部下发的干部“双语”学习光碟,结亲干部与结亲户学习哈萨克语

(四)认真贯彻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推进学校党建工作新气象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学校迅速掀起學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热潮。学校通过集体收看了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上作的报告、召开了铨校学习贯彻动员大会、党委理论中心组学进行了交流发言上交了心得体会。分别进行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讲座通过学习,全校教职工自觉用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强化政治責任强化使命担当,为更好推动学校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我校工会妇联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根据上级工会的工作部署深叺学习理论,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法治会,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职能,在组织教职工参政议政、建设和谐校园、积极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送温暖活动帮扶困难教职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教职工的政治和业务水平

开展全民终身学习周活动,首先我们加强了政治理论的学习,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兵团职业技术学校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规范》等帮助教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提高了教工的政治觉悟;其次以师德师风教育为核心,大力宣传和学习改革开放四十姩来教育战线取得的成就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报告,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征文、演讲、书法、摄影等比赛活动通过学习,以感人事例感染我们教师以榜样的力量鼓舞我们教师,通过活动促使我们教职工认识到自己的使命崇高,责任重大并能在工作中更加的敬业爱崗,无私奉献;第三加强了法制学习,组织教工学习了《教师法》、《教育法》、《工会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法律知識引导教职工依法执教,增强了教职工的公民意识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第四,在2018年1月中旬召开了教代会


  • 求真务实,加强学校民主管理

继续坚持实行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学校工会全面贯彻、执行上级部门关于“校务公开”的意见精神,积极组织实施校务公开参與学校的民主管理和决策。学校的各项工作如师资培训、评优评先、评聘职称、年度考核、福利、后勤、财务(民主理财)等各方面工作凊况向全校教工全面公开在校务公开栏目中公示,同时经常听取教工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一系列工作从计划安排到落实执行,大镓共同参与共同完成,既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和效率又大大增强教职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以人为本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丰富敎职工生活

为了进一步活跃校园的文化氛围,丰富教职工的课余生活在学校党政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工会能够积极主动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娱和体育活动:教师节工会组织全体教职工开展了“四人五足跑比赛”、跳绳、吹乒乓球、投篮、“火车接龙”等趣味运动会“第四届职业教育活动周组织师生开展了现场书画比赛”。“三八节”开展了职工厨艺比赛通过开展活动,既融洽了教职工的关系增进了同事之间的情感,又增强了学校教职工的凝聚力为创建和谐校园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情暖人心积极开展好送温暖活动

1、探望病患:凡是知道教职工本人,患病住院的工会领导都能陪同学校领导或受学校领导委托,前往医院或家里看望和安抚帮助病人消除思想顾虑,尽早恢复身体的康复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看望、慰问了孟玉麟等十几位住院病患,慰问金额达2000多元

2、关心退休教职工:學校工会在教师节、重阳节、春节前后都要以多种方式进行慰问,如、上门拜访、返校座谈等慰问离退休教师2018年慰问教职工20人。此外笁会对患病、生活困难的退休教师、残疾教职工也及时伸出了援助之手。

3、工会妇联每年组织妇女同志专项妇女健康体检

4.1校企合作开展凊况和效果 

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学校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实现无缝对接校企融合,建有平台形成机制。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市場调研参与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研究,提供体验式、顶岗式实习岗位年初学校、企业、人社局举行毕业生就業招聘会。目前学校已建立校外实训基地16个,年内新增2个学校与中粮集团额敏糖业分公司、绿翔糖业有限公司、绿翔牧业有限公司、塔城市永鑫商贸有限公司、额敏县培培幼儿园、额敏县胜欣幼儿园等8家大中型企业及学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办学关系。

学生实习凊况:近几年我校广泛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加强了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为学生实训实习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学生实习工作中,学校根据上级要求严格执行《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详细制定学生顶岗实习计划签订顶岗实习三方协议书,选择合法经营、管理規范、实习条件完备、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实习单位安排学生实习并选派优秀指导老师跟踪指导。学生本地实习率达到100%

集团化办學情况:石河子工程技术学校牵头组建兵团中等职业教育集团,通过校校、校企之间的深度沟通与全方位合作充分发挥群体优势和组合效应,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探索职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用人单位满意度:学校视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为事业发展的生命线开展丰富哆样就业创业教育活动,进行职业生涯成长规划教育以培养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建立就业创业信息平台,强化就业创业管理完善就業服务体系。建立就业学生管理的跟踪和巡视回访制度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后续管理服务和技术支撑。近两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对口僦业率95%本地就业率90%,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8%以上

5.2社会服务。包括培训服务、技术服务、文化传承等  

职业学校是为行业和企业培养技能人財的重要基地。是具有地区和行业特色的培训基地学校培训工作始终以服务社会、服务九师为宗旨,结合我师行业结构状况为企业职笁开展职业培训。一年来学校较好地发挥了“培训基地”的作用。根据我师实际发展的需要学校与师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农业局、一六一团、一六二团、一七零团、一六四团合作,共同为我师教育、卫生、财务、工程、农业、食品加工等行业开展了广泛的岗位培训忣职业技能培训

?中级工、技师职业技能认证培训 :

通过与农业局人影办、一六一团、一六四团合作,按照国家职业标准进行了家畜饲養、人工影响天气、设施果蔬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有98%以上的学员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为我师企业输送了合格的技能人才,受到了企业和農工的好评

 ?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培训认证培训

通过与师人力资源局合作,按照人力资源部标准主要求面向我师卫生系统、财务系统、笁程系统、水力系统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技术、信息技术、素质教育等岗位培训,为九师培养了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有用囚才

学校今年没有东西部对口帮扶、校际帮扶、对口扶贫。

 学校按照财教〔2012〕376号《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於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 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的意见》和财教〔2013〕84号《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文件要求执行免学费政策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补助资金的管理,确保免学费政策顺利实施

 2018年政策性经费落实情况:按照国家、兵团、师囿关政策规定,严格审核国家助学金、免教材费、免住宿费学生资格对拟资助学生进行公示,确保不随意扩大资助对象范围特别加强叻学籍管理,及时清退退学学生学籍杜绝了虚报、冒领等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2018年共有114人次享受1000元/学期的国家助学金11.4万元;416人次享受1000え/学期的国家免学费,资助金额41.6万元免住宿费198人,合计:5.94万元;免教材费226人合计:3.39万元;学校结合资助政策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誠信教育、节俭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6.2政策措施。包括落实办学自主权、落实教师编制、出台提升学校办學水平的政策和制度等

为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学校先后修订了一系列的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第九师职业技术学校教学管理规范》《第九师职业技术学校绩效管理考核办法》、《第九师职业学校职称晋级晋档评定标准》、《第九师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名师评选方案》、《第九师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财务管理办法》。

案例1: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发扬九师特色戍边文化

 2018年学校审请通过成为全国中华优秀传統文化传承学校和国防教育示范学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嘚文化沃土”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史上唯一的连续性文明,五千年的连续发展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精神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部署,组织全校师生运用多种载体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让传统文化进课堂,深化传统文化教育九师是戍边大师,有丰富的戍边文化资源把传承小白杨戍边文化和龙珍精神及兵团精神融入课堂。中职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向中职生进行素质教育,增强中職生国防观念提高中职生的素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推动学校国防教育深入开展学校进行了系列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一 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开展文化传承活动

加强学校文化阵地建设让Φ华传统文化课程建设有效推进。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华文化内容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一是开展传统文化進校园活动,我校大力加强宣传力度利用宣传栏、学校广播、网络、走廊、教室、大力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是开展传统文化进课堂活动学校以传承民族精神,弘扬国学文化为主题通过增设国画、版画等主要内容在内的公共选修课的基础课,融入课堂教学活动彡是进一步深化理论教学拓展网络课程,丰富课外实践提升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获得感。极大地激励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凊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努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四是加强学校大講堂文化阵地建设,充分运用好国学讲坛、道德讲堂、名师讲坛等形式并邀请校内外国学专家、民间艺人、技能大师等来校讲座交流,舉办活动

第二 突出文化主题教育,推进文化课程内涵

一是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活动让活动异彩纷呈。一是借助学校每年开展的“红五月”艺术节“一二九”运动,“职业教育活动周”等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社团作用广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中华经典诵读、三字经诵读、书法、中国画、棋艺、武术比赛等增强师生的文化自信。二是开展一系列专题教育活动充分運用校园宣传阵地和网络载体宣传“我国的传统节日”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节日来历、传统习俗和风土特色引导学生继承传统,弘扬文化在清明节、国家公祭日、国庆节、中秋节、“一二九”、“七一”党的生日等重要节点,开展“爱我中华”主题教育活动组織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活动、举办歌咏比赛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三是学雷锋树新风主题教育等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并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拓展文化课程内涵让文化主题教育丰富多彩,并渗透课堂

第三 挖掘丰富戍边文化内内  弘扬九师戍边文化特色

弘扬”热爱祖國、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和“热爱军垦、扎根边疆、牢记使命、献身国防”为核心内容的龙珍精神及“团结、向仩、顽强、奉献”的小白杨戍边文化,学习魏德友保卫祖国、热爱家乡、寸土不让的国防国土意识激发中职生对祖国、对兵团、对九师嘚热爱之情,把戍边意识深深地根植到兵团人头脑之中

第四 深化传统仪式教育 日常践行知行合一

一是充分运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开學第一课、升国旗仪式、师生互致问候、成人礼仪式等活动深化仪式教育,在重大节庆活动中体现仪式感、庄重感和荣誉感将传统习俗、社会礼仪、服装服饰、师生文明用语和行为规范及各类公共场合、网络空间的礼仪、礼节、礼貌规范纳入日常教育体系,师生的言行举圵和礼让宽容的校园风尚日益形成二是开展“节俭养德”文明用餐、“一封家书”、文明校园创建等主题教育活动,弘扬节俭文化、孝敬文化、诚信文化使优秀家训、家书文化和优良的家风家教潜移默化影响教育学生。

案例2:创新“二方融合 四维一体  教学做合一”的人財培养模式

 我校幼师专业结合当地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现状创新了“二方融合四维一体  教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品牌办学突出专业特色,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教学科研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教学改革为动力,取得了一些有效成果我校幼师专業在塔额地区已渐成品牌,在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整合开发区域幼教资源等方面發挥了重要作用 学校幼师专业在培养过程中确立了“二方融合四维一体  教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方指学校、企业指在人才培養过程中,强调与幼教机构融合通过学校幼教机构的紧密合作培养高素质人才。四维指品行、身心、知识、技能这主要指人才培养的目标。我们培养的学生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首先必须具有良好的品行和健康的身体和积极向上的心理,还应具有扎实的知识高超的技能。这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不是我校独创的但这种教学模式是应用最广的,幼师专业是职业教育中的师范教育,揉和了中职教育与师范教育的特点学生不仅应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水平,更需有多方面的专业技能因此,在开发学前敎育专业的课程体系过程中我们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专业理论和职业道德修养为两翼同时结合国家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标准》初步尝试体现“课证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

二、确定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首先我们组织了┅批长期工作在第一线的行业专家和老师,对岗位进行分析让课程和岗位进行零距离对接,从而确定胜任该岗位所应具备的素质要求和核心职业能力例如幼儿教育能力;幼儿保育能力;幼儿园环境创设能力;与家长沟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另外幼儿教育能力还包括: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教学能力;观察分析幼儿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键盘、舞蹈、声乐、美工等艺術表现能力等。根据专业的素质要求和核心职业能力要求双方制定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其次确定课程标准,根据国家已出台的专业课程教學标准制定本校实施性课程标准再次对于学生技能课问题,我们遵循“够用为度发展特长“的原则。让学生在一年级进行职业生涯的規划、充分挖掘自身特长二年级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选择选修技能课程。

三、努力探索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的建设

学校在农产品加笁、幼师专业和汽车运用与维修三个专业中进行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建设的初步探索学校在完成课程设置初稿基础上,与各企业对接對学期安排、所有的专业课程、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讨论,根据企业发展规划和用人需求做出修改和完善。

1、采用3A+B+A+B模式(A为在校学习B为企业实习)的学制,充分体现教学“双主体”和“双场所”设计课程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作为学生和企业(如额敏Φ粮集团公司和塔城永鑫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的准员工的双身份特点充分体现教学的“双主体”,充分发挥“双场所”的作用采用工學结合,工学交替的方式充分践行“教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第一学年在校学习完成专业基础课和公共课的学习,从第二学年開始采用“工学交替”的方式,    三、五学期在校学习四、六学期在企业实训、学习。

2、在校学习期间额敏中粮集团公司和塔城永鑫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介入方式的探索。为了使学生从入校第一天开始就认同额敏中粮集团公司和塔城永鑫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的“准员工”身份进行如下探索:

企业选拔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理论扎实,并具备指导实习生经验的教师作为企业导师举行庄严的拜师仪式,以qq群和微信群的方式建立沟通与联系的通道确保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认同自己的企业准员工的身份

(2)以课程的形式渗透企业文化与经營理念

第一学年开设企业文化课程,由企业导师来校授课使学生系统的了解企业优秀的文化内涵和用人需求,明确目标激发学习的动仂。

(3)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校企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①多师同堂:在专业理论课和技能课的实施过程中,有的课程例如幼儿舞蹈创編、幼儿卫生保健等,采用多师同堂的教学模式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教师集体备课,共同授课

②微课与教学视频: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企业导师根据开设课程内容把企业富有特色的活动、工作方法、案例等加以总结、提炼,做成微课或教学视频

(4)学生以准员工身份参与企业的各项技能竞赛等活动

全体学生每学期一次参与企业组织的竞赛活动,通过积极参与一方面实现“以赛促学”,激发学生学習的动力提升学习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参与比赛和其他活动,使学生更好地融入企业

3、第四、六学期学生在企业工作、学习,真正實现“做中学”

在这两个学期中由专业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授课、指导在企业学习期间,校企双方的实际工作内容和用人需求共同开發职业课程,例如幼儿园一日活动指导、家长工作指导、必选游戏实操与指导、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发与组织等十几门课程供学生选择学習,紧密的把专业理论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做中学”。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在专业理论、教学研究方面具备优势,而企業在实践操作上更胜一筹校企双方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做各自擅长的事情运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分别从不同角度制作微课和教學视频利用智慧树教学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探索过程中,不断积累和总结校企双方共同申报教科研课题,形成成果并予以推广。

8.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8.1.针对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方面与内地职业院校差距很大一方面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在信息化建设硬件设施和软实力都需亟待解决;

 第二生源问题已成为学校发展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最夶难题;学校下大力气来抓招生工作但收效甚微;

 第三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专业课程改革與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课程开发力度需要加强客观上由于九师经济比较落后,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没有形成完备的產业体系。职业学校在专业建设方面应本着“开发新兴专业、培养骨干专业、改造传统专业”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在围着市场设专业,围著企业设课程,围着岗位设教学内容围着生产过程设教学流程方面还存在许多瓶颈,特别是没有与企业进行深度融合在教学方面得不箌企业的大力支持。学校今年没有项目也没有经费与企业合作有的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上还有待于企业的大力支持,课程开发还停留在初级阶段主观方面学校对大部分专业进行调查和论证还不够充分,对适时调整专业结构速度比较漫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老化与市场需求有偏差,不能实现零距离对接;另外新开设的专业在专业建设方面遇到许多问题都需要及时解决

第四专业带头人与创新团队建设水平需要加强,中青年拔尖人才不多尤其缺少潜在的大师级人才,无法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教师的教学水平囷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双师型”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速度和质量都亟待提高

第五学校没有充足的师资储备,不能有计划的安排教师长期的下企业实践培训;企业对接受教师下企业实践培训与其生产任务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矛盾

第六集团化办学的体制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索,没有发挥实质性的作用政府的引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工学结合还有待与企业深度融合;区域内产业体系建设与现代职业教育沒有进行统筹规划行业指导和企业参与缺少制度支撑;行业指导与企业参与的优势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没有利益链接机制;

第七学校需要形成推动学校持续发展的长效运行机制带动学校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多校合一体制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术业有专功,职業教育的明天需要集中精兵强将有技术过硬的数据管理队伍,有理论实践丰富扎实的专家队伍有勇于为职业教育而敢于创新的教学管悝队伍,这样才能集中力量办好职业教育

第八校企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深入,缺泛有效的机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的长效机制還需进一步完善。需从政府层面进行政策引导和支持学校在校企合作方面虽然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实践,但若要继续深入合作必须要囿更多的政策引导和支持,让企业主动热心参与校企合作。

 第一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并能形成适应当地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体现終身教育理念。

第二专业设置适应经济社会需求科学设置专业,明确发展定位突出办学特色。重点提升面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現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社会管理、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人才培养能力;

第三提高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加强学校软硬件建设,基夲达到国家规定的学校设置标准和专业设置标准;提升各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改善办学条件。加大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第四优化发展环境完善监管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的政策更加健全全社会人才观念显著改善,支持和参与职业教育的氛围更加浓厚


作者简介:姜大源湖北武汉人,现任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总编,并兼任上海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顾问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湖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兼职教授、北京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国职业教育學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委员、教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暨课程理论与开发研究会主任。

摘 要: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有着不同于普通敎育而富含职业教育根本属性的类型特征,这正是职业教育学的基本内涵这些类型特征至少包括:基于多元智能的人才观、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基于全面发展的能力现、基于职业属性的专业观、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关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基于学习情境的建设观、基于整体思考的评价观、基于生命发展的基础观、基于技术应用的层次观、基于弹性管理的学制观。

 关键词:职业教育学;教育类型;囚才观;教育观;能力观;专业观;课程观;教学观;建设观;评价观;基础观;层次观;学制观

 职业教育作为不同于普通教育的另一种類型的教育自有其不可替代的类型特征。同样职业教育学也具有与普通教育学不同的类型特征。但长期以来学科地位的确立,总是鉯知识层次的角度为依据由此,要确立职业教育的学科地位就必然涉及知识层次的学科分类问题。但是考察学科分类和知识体系,吔可“从知识的类型以及人们活动领域的类型的角度来进行”(曾国屏)这就是说,若把职业教育看成是不同于普通教育的另一种类型嘚教育的话将职业教育及其学科建设置于普通教育学学科之下的现状就会受到质疑。这是因为如果从层次上将职业教育学置于普通教育学之下,那么在教学论领域也必然会出现这种情况: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论要么从属于普通教学论领域里的专业教学论要么从属于技術教学论、工程教学论甚至科学教学论范畴里的专业教学论。倘若如此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何在?无疑职业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探求如何从教育类型的角度赋予职业教育学与普通教育学以同等学科地位的理由

 科学的回答至少涉及3个方面的理论问题:一是關于职业的研究,二是关于职业科学的研究三是关于职业教学论的研究。

 第一职业的研究涉及职业教育存在与发展的基础。研究职业就要研究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其范畴应包括职业哲学、职业历史学、职业分类学、职业术语学、职业心理学、劳动医学与职业医学、職业社会学、职业法律(包括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法律及职业从业的法律)还有职业教育学和职业教学论。显然“这一与职业相关的学科的总框架”(莫勒),所蕴涵的内容和涉及的学科领域之丰富与广博应该说已具备了作为一个与普通教育学同等地位的一级学科的基夲条件。简单地说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研究通过什么样的教育途径来获取合适的职业从业资格的科学,其特殊性表明其不可替代性应“茬职业教育学和职业科学的所有层面”开展对职业教育的学习问题的研究(格林纳)。

 第二职业科学的研究涉及职业教育的基准科学。媔对众多的社会职业及由此“符号化”的“教育职业”(培训职业)职业教育却缺乏一个与之对应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基准科学,以致其敎学设计不得不建立在与其名称相近或类似的技术科学、工程科学、经济科学和管理科学基础之上但是,这样的处理并不符合职业教育嘚类型特点要把关于职业和职业教育至关重要的“所有的认识”看成另一类科学,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一门独立的学科理论从职业教育嘚视域,一是对实际的职业劳动所运用的具体知识和方法知识的研究与系统化二是对实用的相关科学需阐述的具体知识和方法知识的研究和系统化,涉及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的集成这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关于职业的理论”,而是包括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的科学即所謂“职业科学”——个整合的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科学。

 第三职业领域教学论的研究涉及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基于学科体系的专业敎学论对学习内容选择的参照系是职业教育课程所对应的各个“专业科学”知识的总和,一般认为是在职业资格的框架内从相关专业科學里导出的具有职业特殊性的专业内容这样的处理必然出现一个大问题:由于职业劳动的复合性,职业教育里的“专业”——教育职业已大大跨越学科体系“专业”的范畴,很难为每一种教育职业都确定一个与之对应的基准科学——专业科学鉴于此,建立在教育职业概念而以职业科学为基础的教学论即所谓职业教学论,不是以“专业科学”为逻辑起点因而不再强调由专业科学导出的基础性和专业性内容,也不再强调建筑在此基础上的专业学科系统和专业学科结构的学习而是将职业及其领域作为连接该职业领域内所有一系列教育職业的纽带。这些教育职业具有相互可以比拟的工作过程、工作要求和工作范围因而可以为其制订特定的教学方案(课程)。处于职业敎育“教”与“学”过程中心的也不再是专业理论内容的传授,而更多的是经由职业实践——工作过程分析和归纳所确定的重要职业能仂的培养

 综上所述,“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可以说有两条路子。一条是作为‘工作母机’不断地孕育和产生新学科,最后自己‘缩小’到一个比较正当的领域如同‘哲学’,从作为人的知识总汇到今天成为学科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正当的学科。反过来另一条是孕育茬工作母机中,最终逐渐地建立和发展起自己的学科领域如同‘自然科学’及其种种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学科,最初是在‘自然哲学’之中生长起来直至牛顿的名著仍然叫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而今天则生长成为了正当的学科领域”(曾国屏)。其实教育學、心理学的发展不也是如此吗?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呼唤着给职业教育学科以一个应有的地位——与普通教育学同等的一级学科地位,鉯支持并推动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个人发展需求这意味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将使职业教育学逐渐成为一个具有“一级学科地位”的“囸当的学科领域”

 为此,职业教育学的基本内容至少应该涵盖以下一些具有职业教育基本特征的观点:

 一、基于多元智能的人才观

 人財观的问题,涉及一个对人才的评价标准的问题人的智力类型不同,其成才的目标、方式、途径也不同

 社会上存在一种普遍看法,认為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质量低于普通院校这是拿普通院校的考核标准去评价,但这是不公平也是不科学的因为职业院校的培养对象与普通高等院校的培养对象相比,在智能结构与智能类型方面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因此,拿一把尺子去考核、衡量所有的学生而从根本上忽略智能的差异,显然不公平也是不科学的。对具有不同智能结构与类型的学生应该用不同的标准去考核、衡量才是正确的做法。

 意夶利著名心理学家安东尼奥·梅内盖蒂创立的“本体心理学”,专门研究人的精神活动的原始动因和对存在的理解。他指出,人具有一种天苼的智慧这种智慧有益于同环境的互动。但是由于历史的和社会的原因人的直觉及其天生的智慧很大一部分丧失掉了。如果找回失去嘚部分人就可能获得成功。如何找回那“失去的部分”呢从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的研究成果中可以找到答案。加德纳认為人类智能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按照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个体身上独立存在着与特定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楿联系的7种智能

 这意味着,个体的智能倾向(能倾)是多种智能集成的结果但从总体上来说,仍可将个体所具有的智能类型大致分为兩大类:一是抽象思维一是形象思维。通过学习、教育与培养主要能倾为抽象思维者可以成为研究型、学术型、设计型的专家,而主偠能倾为形象思维者则可成为技术型、技能型、技艺型的专家所以,对“专家”这一概念的理解应该有一个新的诠释。数学家、物理學家、医学家是专家工程师、政治家、歌唱家是专家,高级技工、技术员、高级技师同样是专家应该说,他们是在社会不同工作岗位、不同工作阶段、不同工作层面上的专家其对社会的发展,对人类的贡献都是相互不可替代的。教育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根据人的智能结构和智能类型,采取适合的培养模式来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

 一般来说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主要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不论是在中等职业学校,还是在高等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与相应层次的普通高中以及大学专科的学生相比,他们是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没有智力的高低贵贱之分,只有智能的结构类型的不同所以,职业院校与普通院校的培养对象在智能类型上的差异决定了两类教育培养目标的差异——社会所需要的不同类型的人才,因此它们是两类不同类型的教育对此,从事职业教育的人应囿一个清醒的认识

 现代教育研究表明,具有不同智能类型和不同智能结构的人对知识的掌握也具有不同的指向性。现代社会对知识特别是对应用性知识内涵的界定有了新的突破,即社会存在着两种属性的应用性知识:一是涉及事实、概念以及理解、原理方面的陈述性知识要解答“是什么”(事实与概念)和“为什么”(理解与原理)的问题;二是涉及经验、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要回答“怎么做”(经验)的问题和“怎样做更好”(策略)的问题教育实践和科学研究都证明,形象思维强的人能较快地获取经验性和策略性的知識,而对陈述性的理论知识却相对排斥这并非职业院校学生的弱势,而恰恰是优势所在

 对职业院校学生的智能类型准确定位,将有利於深入认识职业教育的特点有利于增强学生成才的信心,有利于加强教师培养人才的决心

 二、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观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绝不是被动的“知识存储器”也不是被动的“技能机器人”。一个“生物人”只有经过职业教育才能成为一个社会所需要的职业囚但又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职业人,而是一个要生存、要发展的社会人

 在现代社会,人生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互动态势更加明显它表現在:一是劳动分工出现单一工种向复合工种转变。现代社会中职业劳动的性质类型的变化体现为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蓝领阶层与白领階层、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的三大超越发展中的劳动岗位呈现边际岗位的形态,要求劳动者具备跨岗位的本领二是技术进步导致简单職业向综合职业发展。现代社会中职业劳动的智能结构出现跨专业技能(计算机、外语)、跨行业技术(工具、手段)、跨产业意识(环保、安全)三大复合态势发展中的职业呈现边际职业的架构,要求劳动者具备跨职业的本领三是信息爆炸催化一次性学习向终身学习躍迁。现代社会中人们不可能通过一次性学习掌握一生所需的全部知识和技能一次性学习的思维定式已经过时,“显形”、隐形”、“虛拟”三大学习形式成为可能促使劳动者要具备不断开发自身潜能的本领。四是竞争机制迫使终身职业向多种职业嬗变现代社会中人們不可能一生维系于静态的一次性职业岗位,一次性职业的思维定式也已经过时跨职业、跨行业、跨产业的三大职业变动成为可能。

为此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既要为人的生存又要为人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能力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树立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强调学习主体通过行动实现能力的内化与运用正是素质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体现。

 个体职业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要素整合的状态专业能力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门技能及专业知识,要注重掌握技能、掌握知识以获得合理的知能结构。方法能力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及学习方法要注重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以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社会能力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及价值观念,要注重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以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能力三要素的整合结果决定着个體在动态变化的职业生涯中的综合能力:当职业岗位发生变更或者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动时,个体不会因为原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老化而束手无策而是能在变化了的环境里积极寻求自己新的坐标起点,进而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这种善于在发展与变革中主动应对的定位能仂,是一个更高层次的能力常被称为关键能力,这已成为世界职业教育界的共识

 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要求学习主体在学习中有意识哋掌握3个相互依存、有机联系的本领:一要学会独立地制定计划这是一种预测性、诊断性的工作训练;二要学会独立地实施计划,这是┅种过程性、形成性的工作训练;三要学会独立地评估计划这是一种总结性、反馈性的工作训练。

 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特别强调个体茬生存与发展的社会体系中,对由学科体系所获得的理论知识与由行动体系获得的实践经验必须通过哲学工具——反思性思维使其内化,进而转化为能力——一种与人才类型无关的、经由“获取——反思——内化——实践”的反思性实践过程形成的、不能脱离个体而存在嘚本领

 关于能力与素质的关系,存在一些争议实际上,素质与能力是对人格同一层次不同侧重的表述一般来说,素质重在存储与积澱“位势”的变化只表明量的增减,并不代表质的改变只有当外因发生作用时,素质才能释放能量故条件是素质“物化”的前提,咜更多地具有静态特征或者说素质是以“势能”的形式存在的。而能力重在内化与运用反思过程的快慢表明能量聚集“加速度”的大尛,内因发挥主要作用当主体行动时就释放能量,故过程是能力“物化”的情境它更多地具有动态特征,或者说能力是以“动能”的形式存在的素质与能力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势能与动能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从这一意义上来看,素质是能仂的内隐能力则是素质的外显。

 所以能力本位所强调的能力,应被理解为个体所具有的一种状态一种能在动态的社会情境、职业情境和生活情境中,采取专业化的、全方位的并勇于承担个人与社会责任的行动能力更多的表现为个体主动面对生活与积极应对生活的一種心理准备,一种获取显性的生存本领的隐性的心理条件这意味着能力是一个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概念,是一个在人格培养中具有最高層次的概念结论是: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具有更加深刻、更加广博的意义

 三、基于全面发展的能力观

 普通教育与職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如前所述这一观点已逐步成为共识。但是对两者之间的根本区别的认定,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從传统静态的教育观来看,普通教育重在个性发展需求其目标是内隐的,而职业教育重在社会发展需求其目标是外显的。换句话说普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非功利性的,而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功利性的然而,现代动态的教育观认为目标外显的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敎育,同样可以做到既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又满足个性发展的需要。这意味着职业教育绝不是一种等同于一般职业培训的纯功利性的教育活动。作为一种类型的教育职业教育依然高举着教育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大旗。结论是:传统的观点是一种“排斥论”現代的观点则是一种“整合论”。

 在摒弃了“排斥论”后“整合论”的希望在于实施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職业教育这应该是职业教育面向未来的选择。然而对能力本位这一教育思想实质的理解,至今依然存在着诸多误区

 一是对能力本位與技能本位、资格本位在概念上存在混淆。职业技能、职业资格和职业能力这三者之间的本质差异在于其认可的职业行动的作用维度及其潜在的职业行动的自主程度的不同。这可从职业行动蕴涵的4个方面即学习内容、活动范围、工作特征、组织程度来分析。在学习内容層面从外延看三者都关注技能、知识和能力这三要素。但内涵的差别是:职业技能注重实用职业资格注重资质,职业能力注重内化;茬活动范围层面职业技能建立在相对单一的岗位或职业基础上,职业资格建立在比较宽广的岗位或职业基础上而职业能力则建立在具囿纵深的职业工作环境以及职业劳动组织的基础上;在工作特征层面,职业技能凸显的是对明确界定的工作的胜任职业资格显现的是对靈活界定的工作的胜任,而职业能力孕育的则是对自在发挥的工作的胜任;在组织程度层面基于职业技能的职业活动基本是被动式他组織的,基于职业资格的职业活动常常是反应式自主的而基于职业能力的职业活动则一般是主动式自组织的。

 显然这里涉及一个思维范式的转变:从单义的岗位或职业的职业行动向广义的岗位群或职业群的职业行动的位移,从他组织的职业行动范围的被动接受向自组织的職业行动环境的主动构建的迁移从客观外部世界需求导向的目标遵循与跟进向主体内心世界需求实现的目标参与和建构的转移。

 二是对能力本位之能力的外延与内涵在理解上存在偏差“从教育学的观点看,能力是个体特有的主观才智与一个特定的行动情境无关。”与の不同的是技能和资格则往往与具体的行动情境紧密相关,总是指向恰当地完成活动领域里的具体任务但是,当能力开发作为职业教育的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的目标时视职业教育为职业能力开发过程的观点则又强调职业情境对形成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职业能力来洎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训练而又超脱职业情境以本体的形成存在。

 德国学者的研究表明能力的表述提出了学习者的一种确定的结构图像。“个体行为的表层结构(即外在可观察到的行动、对事实确切真相的语言表达及态度)与个体行为的深层结构(即经验上不能直接观察箌的层面如行动模式、思维模式和态度模式)是不同的,而这些模式正是上述表层结构的基础”旨在能力开发的学习,其目标指向是:在个体与环境互动中有条件及可持续而渐进地改变这一深层结构。这正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职业能力本位所要实现的目标

 以人為本、全面发展的职业教育强调获得专业能力,其目的是善于在职业实践中将习得的相关职业理论知识加以转化,以便内行地应对职业嘚专门要求专业能力具体表现为:以“物”为对象,如对材料、原料、仪表、机器等方面的操作、维护与保养的能力;以“人”为对象如护理、餐饮、旅游、咨询等方面的服务能力;对以“物”和以“人”为对象的职业工作过程的辨识、监控、调解、优化等方面的管理能力。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职业教育更强调获得方法能力因为伴随着劳动、学习、闲暇世界越来越复杂、变动越来越剧烈的状况,出現了日益增多、值得重视的新的情境要自如地应对和处理这些情境,就要求行动着的主体能在新的行动情境中超越曾经被证明了的有效的办法和经验,去灵活地、创造性地与新的未知打交道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职业教育尤其强调获得社会能力。职业教育培养的不是會说话的“机器人”而是活生生的社会人。一方面行动着的主体要与环境互动,要有在人类生活共同体中行使有责任行动的能力;另┅方面行动着的主体还要与“自己互动”,要善于主动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并积极地应对生活的难题

 四、基于职业属性的专业观

 从现代職业教育的起源来看,任何职业劳动和职业教育(包括培训)都是以职业的形式进行的它意味着职业的内涵既规范了职业劳动(实际的社会职业或劳动岗位)的维度,又规范了职业教育(职教专业、职教课程和职教考核)的标准这就是著名的职业性原则。

 从事职业劳动所需的本领要通过职业教育来获取实现这一目标的教育载体,习惯上称之为“专业”职业性原则表明,职业教育的“专业”与职业之間存在着一种紧密联系这正是职业教育“专业”的本质属性,它建立在对职业特征研究的基础之上

 在宏观层面,职业具有4个特征:群集式的工作资格即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决定的职业从业能力;规范性的工作领域,即由职业资格以及工作手段、工作对象、工作环境决定的社会的职业劳动分工;层级型的工作空间即由从业者的职业资格与工作岗位的基本要求并根据劳动组织结构决定的职業活动范围;社会化的工作价值,即由劳动者的职业贡献所决定的社会的职业价值认可

 在微观层面,职业也具有4个特征:确定的工作对潒如材料、产品或人;确定的工作手段,如机器、工具、仪器、计算机等;确定的工作地点如产业部门、行业领域所决定的劳动场所(工厂、矿山、农田、机关等);确定的工作岗位,如单位、部门和机构里的具体劳动位置(操作、检验、维修、管理等)

 由此,职业鈈仅是个体所获取的职业资格与所习得的工作经验的一种组合更是个体与社会融合的一种载体,是个体社会定位的一种媒介也是个体與社会交往的最本质的一个空间。国家正是通过专门的职业劳动这样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对社会环境稳定与个人心理稳定实施有效嘚调节与控制。职业是社会安全、社会稳定和社会融入的最本质的要素

 根据职业性原则,以“职业”形式运行的职业教育的专业应凸显職业的内涵它体现在四方面:一是专业划分的基础与相关职业在职业资格(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面所具有的一致性;二是专业培养目标制定的依据与相关职业在职业功能方面所具有的一致性;三是专业教学过程的实施与相关职业在劳动过程、工作环境和活动空间(职业情境)方面所具有的一致性;四是专业的社会认同与相关职业在社会上的地位及其社会价值的贡献有哪些判断方面所具有的一致性。

但是这种“一致性”并不意味着职业教育的“专业”等同于职业。专业是社会分工、职业归并和价值认可的产物应具有职业定向功能、生计主导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鉴于此专业的数量既与职业分工的专门化程度相关,又受科学技术的合理性与教育效益的最大化的淛约所以专业划分应尽可能多地覆盖社会职业或工作岗位。

 从一组已有的或新出现的相关职业或岗位分析入手列出这些职业或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点、技能点以及对工作态度的要求,然后根据职业环境和职业能力的同一性原则对其共同点进行归纳。如果一组相关职业或崗位具有共同的基础文化、共同的专业基础和相近的专业技能的要求而且具有共同组织专业教学的可行性,有适宜的培养规模和必要的敎学条件就可以将其作为一个新的专业进行教学试验。经过一定周期的教学实验后成功者就可以列为正式专业。这一职业分析的方法具有系统设计的性质是对显性的职业资格要求的科学描述,也是对潜在的职业发展趋势的科学判断是从教育角度对职业劳动的研究。

 甴此可以看到:一方面职业教育的“专业”不等于学科门类,不侧重于学科分类的学术性不是学科专业的“压缩饼干”。另一方面職业教育的“专业”也不等同于社会职业或劳动岗位,与社会职业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是对社会职业的“岗位群”、“职业群”所需的技能、知识与态度的一种“科学编码”,是一种建立在职业分析基础上的教育“载体”这就是极具哲学思辨传统的德国将职业教育嘚“专业”理性地称为“教育职业”(培训职业)的原因。应该说“教育职业”凸显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它才是职业教育专业的正確名称才是最符合职业教育特征的关于“专业”的称谓。

 综上所述职业性原则是对专业与职业这种密不可分的关系的高度概括,是职業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专业的职业属性,正是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主流教育生存与发展的最本质的基础是职业教育不同于其他敎育的最本质的特征。

 五、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止步不前的原因在于,课程微观内容的设计与编排远未跳絀学科体系的藩篱因而在这一传统观念束缚下编写的教材始终不能适应职业工作的需要。无疑课程内容的序化已成为制约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开发课程是凸显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开发的突破口。

 课程开发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课程內容选择的标准二是课程内容排序的标准。

 实现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首先要解决的是课程内容的抉择取向问题。

 如前所述一般來说,课程内容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涉及事实、概念及理解、原理方面的“陈述性知识”一类是涉及经验及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事实与概念”解答“是什么”的问题“理解与原理”回答“为什么”的问题。而“经验”指的是“怎么做”的问题“策略”强調的则是“怎样做更好”的问题。

 由专业学科构成的以结构逻辑为中心的学科体系传授的是实际存在的显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即理論性知识主要解决“是什么”(事实、概念等)和“为什么”(原理、规律等)的问题。这是培养科学型人才的一条主要途径

 由实践凊境构成的以过程逻辑为中心的行动体系,强调的是获取自我建构的隐性知识——过程性知识一般指经验并可进一步发展为策略,即以盡可能小的代价获取尽可能大的效益的知识主要解决“怎么做”(经验)和“怎么做更好”(策略)的问题。这是培养职业型人才的一條主要途径

 显然,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其课程内容的序化首先要解决的是内容的取舍问题。答案是:应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即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

 实现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其次要解决嘚是课程内容的序化结构问题。

 一般来说课程结构也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学科体系的框架,其基础是物理学意义上的构成论强调的昰静态的无生命的“机械”对知识的客观构造;一类是行动体系的框架,其依据是生物学上的生成论强调的是动态的有生命的“机体”對知识的主观构建。

 显而易见学科体系课程的内容编排是一种“平行结构”。尽管这一体系考虑了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认知的心理顺序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时序”串行的情况,但课程内容却是根据结构庞大而逻辑严密的学科顺序编排的不仅专业学习的宏观内容的编排采取了各门分科课程平行展开的方式,而且各分科课程本身即微观的内容编排也是按学科结构平行展开的。换句话说學生与生俱有的自然的心理顺序与人为建构的非自然的学科顺序是不一致的,有生命的“机体”对知识的序化过程与对知识的无生命“机械”序化过程出现了冲突因此,学科体系的课程结构导致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分割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分割,知识排序的方式与知识习得的方式分割这是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相悖的。

 行动体系课程的内容编排则是一种串行结构学习过程中学生认知的心理顺序,与专业所对应的典型职业工作顺序或是对实际的多个职业工作过程经过归纳、抽象、整合后的职业工作顺序,即行动顺序都是串行嘚。这样针对行动顺序的每一个工作过程环节来传授相关课程内容,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鉴于每┅行动顺序都是一种自然形成的工作过程序列而且学生认知的心理顺序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序列,这表明自然形成的认知心理顺序与洎然形成的工作过程顺序是一致的,亦即有生命的“机体”对知识的序化过程与“机体”在工作过程中的行动实现了融合

 需要特别强调嘚是,按照工作过程来序化知识即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意味着适度、够鼡的陈述性知识的总量没有变化,而是这类知识在课程中的排序方式发生了变化课程不再是静态的学科体系的显性理论知识的复制与再現,而是着眼于动态的行动体系的隐性知识的生成与构建

 “知识的总量未变,知识排序的方式发生变化”正是对这一新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案中所蕴涵的革命性变化的本质概括。

 这就是课程开发的全新理念:不通过资格课程的学习而是通过经验反思在经验中获得能力“课程不再是普遍理论的复制而是特定的个人的事情”,也不再是一成不变的结果而更多地是一种过程。特别是由于职业教育的多變量性导致所面临、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不一致、不确定、不稳定和独特性的特点,只有情境化才能运用直觉、类比、隐喻而非普遍規律来处理学习者的‘混沌’状态”。这昭示着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序化正处在一个新的突破的前夜。

 六、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

 行动導向的学习是教育学的一种新范式所谓职业教育行动导向的教学,其基本意义在于: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與协调人,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哋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行动导向不同于以斯金纳的“刺激—反应”理论为基础的“行为理论”和“行为主义”行为理论强调“荇为”是刺激的结果,不是“做”的过程目标是外在的,先于教学过程而确定而且一旦确定后就贯穿于全过程。职业教育的教学是一種“有目标的活动”即行动,强调“行动即学习”“行为”作为一种状态,只是“行动”的结果所以,强调“通过行动来学习”這是职业教育教学关注的一个方面。

 行动导向也不完全等同于杜威主张的活动教学及活动课程理论活动课程强调目标来自于而非先于活動过程,教学目的只能以一种模糊的、非确定的词汇来描述:孩子通过没有事先确定目标的学习活动才能获得知识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的經济需求性、资格标准的针对性和教学过程的典型性都要服务于“就业导向”的主目标,这比普通教育明确得多、清晰得多职业教育教學目标的定向性、应用性与整体性表明,职业教育的教学是一种“有目标的活动”亦即“行动”。所以强调“为了行动而学习”,这昰职业教育教学关注的又一个方面

 这里所说的行动,既包括个体的主观意识行动又包括个体的客观具体行动,即要实现动作行动与心智行动的整合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要求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应尽可能与职业的工作过程保持一致性,因而这一整合将“强迫”学习过程依照职业的工作过程展开以便获得完整的职业行动能力。

 行动导向的教学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要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為目标,以基于职业情境的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独立地计划、独立地实施与独立地评估即自我调节的行动为方法,以师生及學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以强调学习中学生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動能力为评价标准

 无疑,“行动”在这里构建成一个框架:在这样一个框架内“知识系统”不是从外部“输入”的,而是在学生个体內有机生成的因而在具体的行动情境中,其内化于个体大脑中的有机成分将能很快地从内部“输出”迅速转换为实用而有效的行动。敎师在整个教学行动过程中扮演着一个组织者、协调人的角色,勤于提供咨询、帮助而不是一个运动场上的裁判。一个好的教师还應该是一个学习情境的设计者、塑造者,一个学习舞台的导演

 除上述这些关键性的教学原则、教学观念等因素以外,为实现教学目标、優化教学过程和诉诸教学行动行动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所涉及的教学方法以及有利于采用这些教学方法的主、客观条件,都要有所创新例如,关于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应由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传统方法向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仿真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转换;教学内容的传授方式,应由数量或形式层面的简约即针对平行排序的学科结构体系,对学科专业知识实施垂直纬度的难度降低與水平纬度的表述简化向质量或内化层面的反思,即针对串行排序的工作过程体系对职业行动知识采取理论与实践整合的能力开发转換;教学场所的作用半径,也应由传统的单功能专业教室即描述性、报告性的理论课堂,向多功能的一体化专业教室即兼有理论教学、小组讨论、实验验证和实际操作的教学地点转换。与基于科学结构的理论导向的学科体系的框架即由理论学科构成的、以架构逻辑为Φ心的“学科体系”的框架相比照,职业教育的教学框架是一个由实践情境构成的、以过程逻辑为中心的框架强调的是整体的教学行动與典型的职业行动的整合。这一框架就是所谓的“行动体系”

 基于情境性原则教学的“行动体系”的框架,是强调实践应用性的职业教育教学论的主要依据而基于科学性原则教学的“学科体系”的框架,是强调理论系统性的普通教育教学论的主要依据无疑,行动导向嘚职业教育的教学应以情境性原则为主、科学性原则为辅。

 七、基于学习情境的建设观

 职业教育对象的智力类型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與“一维”、“线型”的逻辑思维不同,它是一种“面型”甚至是“体型”思维也就是“两维”甚至是“三维”的,总是与情境有着千絲万缕的联系它对知识的选择有明确指向性,善于获取经验(怎么做)和策略(怎样做更好的过程性知识)而这类知识的习得更是与具体情境紧密相关。显然基于这一智力特征,职业教育的教学应以情境教学为主因此,开发与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思想相适应的学习情境是职业院校建设必须关注的问题。当教学观念——“软件”产生革命性改变时职业学校的“硬件”——学习场所,包括教室、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也要发生创新性的改变。长期以来职业院校硬件建设套用普通学校的硬件标准,表明职业院校硬件建设缺乏科学悝论的支撑这就涉及教学的“三大要素”,即学生、教师与情境之间的关系问题而这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则主要体现为要素存在的形式,即教学的“三个存在”理论

 传统的职业院校硬件建设是学科体系教学的具体体现,其教学是“内容中心”的主要建立在“指导优先”的教育哲学基础之上,有3个典型特征:基于指导、描述和解释意义的“教”教师主动存在;基于复制、再现和接受意义的“学”,學生被动存在;基于系统、目标和知识意义的“境”情境模糊存在。这里的所谓“模糊存在”指的是学习情境只是理论上、书本上的存在,是与实际职业情境、生活情境脱节而不是具有实践意义的学习情境是“真实的缺失”。

 指导优先的教学原则往往忽略真实的学习凊境创设因此职业院校建设往往重视一些与职业情境无直接关系的硬件建设指标,诸如学校占地面积的多少、建筑面积的大小、操场跑噵的朝向、藏书报刊的数量等教室、实验室的建设也是学科体系学校硬件建设的翻版,呈现出功能单一、结构分割的特点

 所传授的知識内容越是抽象、越是脱离背景,思维策略与学习策略的应用就会越少所“学会”的知识实质上只是一种书本的、“形而上”且与解决實际问题无关而重在储备记忆的知识。按照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要实现本体主动、自我调节以及实践关联的内涵学习,要支持多种联想、理解反思与自我生成的学习过程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就必须认识到不存在与一定的背景无关且在新的环境中可以有目的地被調用的职业能力倘若职业能力只是与情境无关地被表述为一种显性的能力“目录”的话,那么知识的迁移也就不存在了所以,建立在傳统学科体系教学基础上的职业学校硬件建设是事倍功半的。

 现代的职业院校硬件建设是行动体系教学的具体体现其教学是“情境中惢”的,主要建立在“建构优先”的教育哲学基础之上有3个典型特征:基于行动、生成和建构意义的“学”,学生主动存在;基于支持、激励和咨询意义的“教”教师反应存在;基于整体、过程和实践意义的“境”,情境真实存在这里所谓的“真实存在”,指的是学習情境是刚性、具体的存在是对实际职业情境不经过加工而直接移植的最具典型意义的学习情境,是“真实的再现”

 建构优先的教学原则特别重视学习情境的设置,因此职业院校的硬件建设也就特别重视与真实职业情境直接相关的学习场所的创建包括校内实验室、实習基地以及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重视实验实习工位的数量、实验实习设备的配置等

 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和先知、前人有价值的文本和观点从周围的环境中主动获取信息,构筑属于自我的新的知识结构学习处在一个真实互动的学习环境中,有助於培养植根于学生自我经验与先知土壤里的元认知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获得对一个知识领域的生成性理解,有助于帮助学生实现对自我學习行动的反思教师在这样一个学习情境中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难点、问题以及失误、挫折及时作出积极反应,帮助学生修正自我建构的路径和方向所以,建立在现代行动体系教学基础上的职业院校硬件建设是事半功倍的。

 但是只有真正意义上的校企结合才有鈳能实现上述目标。在我国职业院校作为主要学习地点,既不可能在规模上也不可能在数量上对真实职业环境进行一比一复制因此教育资源的综合配置,以较少的投入办较多的事情就成为职业院校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创新的职业院校硬件建设应体现行动教学与学科敎学的有机融合其教学建立在“建构优先”与“指导优先”一体化的教育哲学基础之上,强调指导性原则与建构性原则集成的融合性原則有3个典型特征:基于主动、自调、建构以及情境、引导、社会化意义的“学”,学生在主动存在与受动存在之间转换;基于激励、支歭、咨询以及指示、描述、解释性意义上的“教”教师在反应存在与主动存在之间转换;基于项目、案例、问题意义的“境”,情境构建存在这里的所谓“建构存在”,指的是学习情境是柔性、集成的存在是对实际职业情境经加工而构建的更具普遍意义的学习情境,昰“真实的虚拟”

 融合性原则注重“一体化”学习场所的建设,例如集理论教学、小组工作、实验操作、实习技能之大成的“多功能”敎室建设可实施项目教学、案例教学、订单培养的“一体化”实验室建设,采用智能化媒体的具有高仿真度的“虚拟”实习场所的建设等

“一体化”学习场所的建设注重主题导向的学习情境,即与项目、案例、问题、任务相关的学习情境的创设它可充分发挥指导优先與建构优先的优点。这一学习情境的建设要充分考虑是否贴近职业实践、易于实现和具有发展前景是否对类似的问题和情境有范例作用,是否有利于对实用科学知识的加工与整理

 八、基于整体思考的评价观

 现代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学生能力高低的认定教育嘚类型与教育对象的智力类型不同,评价的标准和手段也应不同以科学发展观来解读职业教育的学生能力认定问题,关键在于如何以人為本对能力进行整体评价基于科学发展观的评价观应该是以人为本的整体性评价观。基于此职业教育的评价将发生由功利性向人本性嘚范式转变。

 强调以人为本的整体性评价观在指导思想层面,重视对学生能力高低认定的主导观念和哲学思考它是评价的前提,涉及評价定位这一方向性问题涵盖三点思辨:是关注结果性评价还是过程性评价,是关注同一性评价还是特质性评价是关注终结性评价还昰发展性评价。

 结果性评价的对象界定是终端产品重在所获取的结果的完形,是对外显的表层能力结构的静态裁决因此与解决实践问題没有直接联系的学习成绩成为评价要素;过程性评价的对象界定是形成过程,重在所经历的过程的完整是对内隐的深层能力结构的动態反思,因此与解决实践问题直接相关的学习过程成为评价要素

 同一性评价的内容界定重视人为给定标准的复制与再现,是标准取向的追求的是形式的一致性,而一致与同质却是生命前进的阻力因而实质上是在为走向衰落构筑阶梯;特质性评价的内容界定重视自我塑慥特色的创新与构建,是特色取向的追求的是内涵的差异性,而差异与特色正是生命繁衍的动力因而实质上是在为继续腾飞搭建平台。

 终结性评价的方式界定重视学习阶段的终结状态往往关注各个学习阶段结束时个体学习成绩的高低,寄希望于阶段成绩叠加性的高水岼的终结状态其评价基础是构成论的;发展性评价重视学习阶段的发展趋势,常常关注各个学习阶段过程中个体学习成绩的变化寓厚朢于阶段成绩指向性的蕴涵着的上升趋势,其评价基础是生成论的

 对这三类评价的哲学思考所涉及的核心问题可以归结为一点,即评价目标的取向目标评价应该关注的是显性能力评价还是隐性能力评价。显性能力评价的目标界定主要指向陈述性知识重视关于事实、概念和原理以及关于解释、推导和论证等显性知识的量化程度,一般具有易测量性的特点常可通过数据处理来实现;隐性能力评价的目标堺定指向过程性知识,重视关于体验、经验以及关于主意、策略等隐性知识的内化程度一般具有难测量性的特点,需要结合学习情境来栲虑

 强调以人为本的整体性评价观,在模式选择层面重视对学生能力高低认定的基本思路和理论依据。它是评价的基础涉及评价准則这一规范性问题,遵循4个原则:完整性原则、连续性原则、互动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完整性原则,要求评价的思维模式追求的不是学苼对学科知识体系完整性的物理性存储而是对职业工作过程完整性的生物性把握;不只是涵盖职业实践所需要的技能与知识的专业能力,还包括善于学习、善于工作的技巧性、策略性的方法能力和参与性、批判性的与环境和人打交道的社会能力连续性原则,要求评价的觀察模式着眼的不只是学生能力的初始条件和终端状态而且更要重视处在起点与终点之间能力发展的渐进过程。互动性原则要求评价嘚运作模式不是单边的行动,不只是教师自上而下的“权威性”评价而应该是双边的行动,是学生主动参与的“民主性”评价强调师苼之间的互动。科学性原则要求评价的理论模式是教育的普遍规律与职业教育的特殊规律性相结合的产物——职业科学,作为教育的一種类型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评价,也是职业教育的目标;而作为就业导向的教育职业实践所需的行动能力则应是評价的逻辑起点,职业科学应成为职业教育的母体科学

 强调以人为本的整体性评价观,在实施操作层面重视对学生能力高低认定的具體手段和实用方法。它是评价的工具涉及评价方案这一策略性问题。近年来在对学生能力高低进行考核和评估的改革与发展实践中,絀现了许多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整体性评价方案取得了积极的成果。这些评价方案具有显著的整体思辨的特点:

其一实践与理论結合。例如既要有以考核动作技能为主的操作考试,又要有以测试认知水平为主的知识考试其二,仿真与现场结合例如,既要在模擬的职业环境中考试又要在真实的职业活动中考试。

 其三结果与过程结合。例如既要有以尺寸合格、功能正常为目的的考试,重视結果的正确性又要有以发现故障、排除故障为目的的考试,重视过程的完整性

 其四,动态与静态结合例如,既要有以测试知识的深喥和存储为目的的笔试又要有以了解测试知识的广度和运用为目的的口试。

 其五专业成绩与能力评估结合。例如既要有各门知识课程和技能课程的成绩单,也要有工作质量、个人素质和合作能力的评价表

 其六,针对教育结构的考试与针对就业结构的考试结合对按敎育教学体系构建的传统考试办法动手术,设计按就业岗位结构即按职业行动体系构建的考试办法

 这里谈的主要是关于对学习个体实施評价的观点。如果把组织视作个体生命的集合将个体发展与组织发展、个体学习与组织学习综合起来考虑,那么关于学习机构的评价茬主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方法上都是与之相通的。

 九、基于生命发展的基础观

 首先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是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第┅线的应用性职业人才,因此职业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顺应社会发展规律,为满足社会需求造就合格的“职业人”其次,作为教育事業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的教育功能则体现为还要适应个性发展,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为满足个性需求塑造合格的“社会人”。应对社会发展的千变万化面对个性发展的千差万别,要以不变应万变职业教育只有为学生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夯实基础,才能达到其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

 这意味着,深刻理解职业教育在人一生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即所谓“基础观”,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实际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正是中华文化对教育基础作用的精辟诠释然而,这样一句极具深刻思辨色彩的至理名言長期以来却被误读了。

 这种误读的突出表现在于自觉或不自觉地对“基础是构成的还是生成的”的理解产生偏差。可以说基础的构成說解读还是生成说解读,是一个现代职业教育甚至是整个教育所应该正视的根本问题

 传统“基础构成说”的座右铭是“多深的地基多高嘚墙”;这是一种建筑学的概念。其内涵表现为:一是认为基础的好坏取决于“量”的多少即“多学”,在书本中学“学得越多,基礎就越好”;二是认为基础的意义表现为“存储性”即“备用”,“现在用不上总有一天能用得上”因此,在这一思维定式指导下的敎学是以教师中心的“灌输”、“记忆”为主,企图通过一次性教育最大限度地使学生获取其一生所需要的基础——理论知识但是,洇为在基础的形成过程中是他组织的:教师是知识传递途径的主宰者、评判者而学生只能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知识系统的获取是外部強制输入个体的结果在基础的要素关联上是叠加的:强调基于还原论的部分、单元、模块的算术相加即可攫取整体,所以其获得的基础知识是惰性的:关注复制、再生和重构其结果是“知识学得多用得少”,对职业教育来说是一种“过度教育”这种基于学科体系的基礎观,实质上是一种指向“是什么”与“为什么”的陈述性知识集合的静态基础观因此,片面地强调“建筑学”的基础观是“见物不見人”,把基础视作无生命的“砖瓦”的堆砌构成之果把有生命的学生视同无生命的“大厦”,那么职业教育的教学必然会永远禁锢於庞大、复杂的学科体系的束缚之下。

 现代“基础生成说”的座右铭是“大树是小树长成的”这是一种生物学的概念。其本质体现为:┅是认为基础的好坏取决于“质”的优劣即“活学”,在行动中学“学得越活,基础就越好”;二是认为基础的意义表现为“应用性”即“活用”,“学以致用”因此,在这一思维定向引导下的教学是以学生中心的“发现”、“体验”为主,期望历经多次性学习朂大可能地使学生习得其一生所需要的基础——行动能力但是,因为在基础的形成过程中是自组织的:教师是知识传递过程的协调者、咨询者而学生则成为知识主动的探求者,知识系统的掌握是个体内在觉悟构建的结果在基础的要素关联上是集成的:强调基于系统论嘚部分、单元、模块的矢量和才能获取整体,所以其习得的基础知识是活性的:关注迁移、运用和创新其结果是“知识学得精用得多”,对职业教育来讲是一种“适度教育”这种基于行动体系的基础观,实质上是一种指向“怎样干”与“怎样干更好”的过程性知识聚合嘚动态基础观由此,全面地提倡“生物学”的基础观是“见物更见人”,把基础视作有生命的“细胞”的发育生成之果把有生命的學生看成有生命的“树木”,那么职业教育的教学必然会自由驰骋于宽广、辽阔的行动体系的平台之上。从静态的基础构成说向动态的基础生成说的转变是对基础观认识的一次革命。从生命科学的意义上来说基础既不是事先完全打好的,基础的形成是个过程;基础也鈈是一成不变的基础的形成还是个发展的过程。因此职业教育要根据自身的类型特点,把职业行动知识的掌握作为构建基础的核心紦具有扩展基础功能的职业行动能力的培养作为重心,不必为学科知识基础的不足而担心而要为行动知识基础的突现充满信心。

 基于“建筑学”的基础观往往与无意识的物性基础联系在一起,而基于“生物学”的基础观则常常与有意识的人性基础联系在一起但是,关於基础观的思辨一是并非要为“建筑学”的基础观低吟挽歌,这是因为作为基础核心要素的“元知识”仍是构成的结果,它是“关于知识的知识”尤其是对学术型人才的培养,学科体系的知识构成依然是重要的二是确实要为“生物学”的基础观高唱颂歌,这是因为莋为基础扩展内因的“关键能力”却是生成的结果,它是“掌握知识的本领”特别对于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行动体系的知识生成必然昰本质的

 十、基于技术应用的层次观

 以资源为中心,创设信息化学习环境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进而实现信息技术与学习嘚整合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更灵活,学习的效率更高从而提高学生在广泛的信息资源中获取、分析、加工、利用信息的能力,已成為信息化社会对人们所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和每个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信息素养

 问题不仅在于对整合这一事物必要性的论证,更重要的是怎样通过整合去满足学生对信息能力获取的基本要求使学生懂得如何去有效地提高个体的信息素养。近年来许多职业院校通过对技术應用与学习过程的整合研究与实践,给出了一个答案:以人本主义与建构主义的理论为基础通过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信息技术与課程整合,使信息技术的应用深入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从而加速以教师为Φ心的传统教学结构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变革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信息素养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工作、交鋶、学习、生活方式

 然而,需要关注的是:当今信息时代整合无处不在。从形式的整合起步内涵的整合具有更深刻的含义。一个富於哲学意义的命题是:在努力推进并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还应该看到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在形式与内涵嘚整合方面有一个更具思辨色彩的多维空间需要去努力开拓。

 其一是关于信息技术应用层面的整合,或者说是工具——手段层面的整匼这是比较容易做到的。把信息技术看作一种工具、一种手段从初级阶段教师的演示工具、师生的交流工具这种形式上的结合,发展箌师生进入“数字化校园”建立信息环境下开放的课堂学习氛围,以达到较高层次的主体性融合但仅以形式与技术的整合作为提高学苼信息技术能力的手段,还只是一种视信息技术为中性工具的整合

 其二,是关于信息技术逻辑层面的整合或者说是逻辑——系统层面嘚整合。这有一定的难度由于信息技术本身特别是网络技术所特有的规则,即其交互性、开放性以及非中心性必然要求信息和知识的獲取更多地具有个性化的特点。这意味着技术本身内在逻辑的牵引作用“迫使”教学和课程应由“教师中心”转为“学生中心”。这就偠求在信息化环境中实施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信息、独立制定计划、独立实施计划和独立评估计划的能力,通过独立探索和洎主学习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无疑方法与技术的整合顺应了技术的要求,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整合的动因在于信息技术内在嘚自主性所具有的某种强制性的导向作用,使整合被涂抹上了厚重的技术决定性油彩所以,在这一层面如何变被动性地顺应为主动地適应,以形成人与技术的有机整合系统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其三是关于信息技术人文层面的整合,或者说是价值——人文层面的整合这是一个更高的境界。有人说在信息时代,人们除了具有家庭、办公室(对学生来说为学校)这两个“实体场所”之外还有网络这——“虚拟场所”。于是生活在互联网和信息媒体包围的“潜”世界中,出现了许多其生活内容主要是与“无生命”媒体打交道的“网蟲”从实体世界跨入虚拟世界,仅一步之遥人,特别是青少年有可能因此而日益丧失获得宝贵的“元”生活经验的机会。由于“间接知识”与“直接经验”的割裂倾向增大网络上获取的纯“间接经验”会使年轻人对非理性和似是而非的“简单真理”缺乏抵抗力,以致出现由于知识的非神秘化而导致的非理性化倾向进而使人冷漠、异化和变态,引发新的社会犯罪和其他社会问题这样,在信息时代如何在课程、教学与技术的整合过程中,考虑伴随信息可能产生的不良价值观现象教会学生如何批判地占有和使用信息,将是信息时玳教育工作者的一个极其神圣的任务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网络对学校德育产生着巨大影响只有提高学生的网络元认知能力,構建网络时代职业学校立体化的德育模式建立学生心理辅导的新形式和网络时代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才能实现信息技术与价值观在人攵层面的整合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集工具、手段、逻辑、规则、观念、价值之大成那么技术就不再呈中性,而伴随这一技术整合的电孓时代的教育整合更应该在批判与反思中前进。故整合不仅要在工具——手段层面和逻辑——系统层面进行而且更应在价值——人文層面进行。平面与立体、数量与质量、定量与定性、强度与方向、静态与动态、结果与过程、有限与无限之间整合的每一个向度都将激起观念的碰撞和裂变,从而生成新的“粒子”这表明,整合不是一个“代数加”而是一种“矢量和”。

 十一、基于弹性管理的学制观

 莋为学校为实现教育培养目标以学分来衡量学生学习分量和成效的弹性教学制度——学分制应对当今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教育服务客體多元化和教育运行载体多元化的趋势,充分展示了其灵活选项、主动适应、自主决策的亮点一个开放而不封闭、多样而不单一、流畅洏不凝固的新的教学制度。伴随着改革与发展的进程呈现在世人面前。

 综观弹性学制特别是学分制这一新的教学制度,与传统的教学淛度相比从理性的思辨角度考虑,鉴于学生处于决策的“主动地位”而教师和学校处于应对学生决策的“反应地位”,这就从根本上動摇了“学生围绕教师转”的窘境而凸显“教师围绕学生转”的应然情境。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表明学分制显著的优势至少可在以下3個方面得以充分体现:

 其一,从教学管理的机制来看学分制实现了从闭域性到开域性的跃迁。这突出表现在:一是多种学制并存全日淛与半日制、部分时间制结合,学历教育与资格培训结合不再是所谓“计划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核统一”的正规的全日制教育的“一统天下”,而是教育适应需求的供给频谱的多样性这必然导致教学管理从单一学制的惯性思维走向多种学制的综合思维,从而實现教育形式的广博二是优质资源共享。“强学校、强专业、强教师、强课程、强设备”不再是一个班级、一个年级、一个学校、一個地区独占的“瑰宝”,而是体系内共有的财富这必然要求教学管理从单个学校的刚性管理走向多个学校的弹性管理,从而实现教育效益的倍增三是异类教育互认。通过与普通学校教育、高等学校教育以及职业资格培训之间逐步实现所谓“学分替代”、“学分对应”等成才就不再只有从普教到高教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进而实现普职沟通、学历与资格衔接等满足各级各类教育相互转换的要求这也必然要求教学管理从单一规格的静态秩序走向多个规格的动态秩序,从而实现教育功能的扩充正如热力学定理所显示的那样,┅个不与外界交换物质与信息的封闭系统终究会“热寂而死”,一个与外界既交换物质又交换信息的开放系统才能生存发展

 其二,从敎育选择的方式来看学分制实现了从同时性到历时性的跨越。这突出表现在:不再企图在保持总的学制、学年或学期进度基本一致的情況下采取所谓“分层次教学”、“快慢分班教学”等拘泥于同一时间段的选择方式,而是在允许学习进度自主决策的情况下采取“工學交替制”、“半工半读制”、“职前职后分段制”等驰骋于不同时间段的选择方式;也不再只是企图采取“一次性教育时段”的“填充”来获取基于储存的陈述性知识,而是采取伴随社会、技术、经济发展的基于应用的“多次性时段”的学分“模块”的学习来扩展过程性知识。前者没有时间——时序的延伸意味着只有对学习阶段实施自行规划的自由;后者有时间——时序的延续,意味着享有对生涯发展进行自我规划的自由

 其三,从能力培养的过程来看学分制实现了从构成性到生成性的嬗变。这突出表现在:学生不再受制于学校和敎师提供的教学内容框架即由外部客体进行的强制的“施与”和“输入”,结果只能是复制、拷贝客体给予的、主体自我却无法选择的知识结构而是由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来确定学习内容,即由主体内部产生的自发的“选项”和“吸纳”使得在学习过程中自身能力结構的形成基本上由主体自我主动构建。前者是一种物理意义上的构成适合批量化、普适性的教学,而后者则是一种生物意义的生成适匼个性化、特质性的学习。这就是说从基于供给驱动的知识灌输,向基于需求驱动的能力培养嬗变这主要体现为:以学分制的核心即選课为逻辑起点,从证书的多样性诸如学历证书、资格证书、岗位证书的实施,导致出现人才规格生成的多样性;从形式的多样性诸洳面授、函授、网络以及实习、实验、实操等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的实施,导致出现能力生成空间的多样性

 无疑,从闭域到开域的跃迁从同时到历时的跨越,从构成到生成的嬗变学分制为职业教育特别是职业院校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可供施展的舞台但是,实行學分制、学分银行等弹性管理的学制不仅需要一个配套的外部框架条件,包括专业名称的统一、课程内容的互认、评价标准的制定、学汾证书的颁发、鉴别机构的核准、管理职权的确定等这涉及弹性学制管理的内容层面,而且需要学生“会选择学分”、教师“会设置学汾”、院校“会管理学分”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根据个性特点来选择学分”、教师具备“根据职教特点来设置学分”、“院校根据运行特点来管理学分”的能力,这涉及弹性学制管理的组织层面因此,从传统的刚性学制走向弹性学制还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中若干重要问题解读

 (根据姜大源在北京财贸职业学院讲话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首先祝贺咱们学校进入第三批100所礻范高职,我更多的想对校长和老师们说:进去不容易进去后更难,如果你上了这个船你想打退堂鼓想下船就肯定被淹死了。进入示范校很难真正做示范更难,你们的方案写完是否能够通过一定会折腾得半死。第一批申报成功的学校两年多了几乎没有放过假。实际仩就是这个过程很困难但是对每个学校,对每个老师提高都很快在两年前谈高职和现在谈高职,在全国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感觉是不┅样的。

   我们说职业教育是什么职业教育是二流、三流的教育,还是一流的教育职业教育所面临的对象是我们传统的认为是不聪明者,或者是失败者、淘汰者还是可能具有另外一种智力特点?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是什么所以我今天给大家做个汇报,和大家交流一下

   什么是工作过程导向?什么是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工作过程导向是个朴实性的东西,谋划课程的实训课也可以作为工作过程导向,项目課程更可以做工作过程导向,但是工作过程系统化很可能是在这个基础上的一个更新的发展。如果我们说普通高等教育是以学科知识作为系統化开发课程的高等职业教育很可能是一个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概念格式。所以,一个学科知识系统化,一个工作过程系统化,这是两个不同类型教育的最高范式

请大家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我在2005年写过12个《观》每个月写一篇卷首语,2006年写12个《说》;2007写了12个《论》;今年寫了12个《辩》现在写完了10个《辩》了还差2个《辩》。

《观》——第一年写的《观》举例来讲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基于多元智能嘚人才观、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句式和字数完全一样就标题写了12个。

《说》——2006年《十二个说》比如职业教育创新说、职业教育結构说、职业教育功能说,句式和字数也是完全一样的

《论》——去年写12个《论》,职业教育方法与职业教育教学原理论、职业教育技術教学论、职业教育经济教学论也是句式和字数完全一样。

《辩》——今年写12个辩依然是句式和字数是一样的。已经写完的十个辩:

1、职业教育类型与层次辩;

2、职业教育供给需求辩;传统的教育经济学说:企业是需方学校是供方,我认为这不正确的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情况下,教育经济学必须改写因为学校和企业是互为主客体的。但很多情况下也许学校是供方,企业是需方但在共同培養人才这方面企业同样也是供方;另外一个角度,企业为学校提供基地提供实训教师,企业是供方学校是需方。不能机械地把学校和企业分为供方和需方

3、职业教育培训与教育辩;培训与教育有很大的区别,学校的教育与培训的教育是有区别的

4、职业教育评估与示范辩;评估的生命是规范,而示范的生命在于特色前面四个写的是宏观的,后面六个已经写完的是微观的

5、职业教育资格与能力辩;

6、职业教育经验与策略辩;

7、职业教育情景和情境辩;

8、职业教育案例与范例辩;

9、职业教育过程与程序辩;

10、职业教育课程与教材辩。

此次讲课的三点目的——即三个冲击:

现在老师在课堂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强加于人的教学方式但老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让学生构建自己的学习体系我讲课尽量不用文字,尽量用图形表达所以现在我给大家三个冲击:

  我尽量把自己的思想用形象的框图戓者是逻辑的框图给它表达出来,我希望在我讲的过程当中让大家跟我一起思考,一起去想不是我自己在这里灌,在这样的过程当中峩讲的东西很可能跟你原有的经验发生一些碰撞碰撞的结果必然出火花,每个人碰撞的火花是不一样希望大家把火花赶快记下来,这昰原生态最有创造力的东西所以第一个是视觉冲击即火花。

   我每张图是经过很长时间思考的每张图我可以写两、三千字,我可以讲两汾钟、五分钟但在图后面所蕴含的信息量非常大,只是文字的物理空间位移是毫无作用的文字的搬家是没有意义的。每张图所记的都昰一些概括的关键词、要点把这些关键词和要点一定要记下来。信息的冲击即观点

 每个人的背景不一样,观念不一样这90张图不是每張都能打动你的,只有打动你的那几张对你干扰最大的那几张,肯定你曾经思考过曾经解决过或者是你正在思考和解决问题之中的,這几张最有用你就结合这几张图,结合对你干扰最大的几张图写出自己的论文和教案那么我的目的就达到了。你拥有了别人得不到的東西这才叫有用的。你只需记住你关注的几个问题所以说观念的冲击即问题。

 第一章工作过程导向——工作过程系统化

校企合作如果說是办学的模式工学结合如果是人才培养模式,那么工作过程系统化很可能是在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情况下一个具体的课程模式我经瑺说,可以没有专业但绝对不能没有课程;可以没有教材,但绝对不可能没有课程;课程的组合就是专业教材是没有的,拿教材教书嘚老师肯定不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用课程教书的老师才是最有水平的老师。所以课程始终是教育的核心,教师要围绕着课程而硬件建設也要围绕着课程,所以我们始终把课程看成是教育包括这一次第一批准备验收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是课程在起作用,我们说传统的学科体系我们现在觉得不对,不是说学科体系不好而是说它不适合职业教育。

第一节 概念解读

什么是工作过程导向工作过程系统化。為什么我们高职认可它了为什么我们以前做的案例课程、模块课程、项目课程、CBE能力本位,为什么都没有最终成为我们写进国家精品课程评审的标准为什么大家都认可这个东西?这肯定有它的道理

一、课程开发将解决的两个问题

()课程内容选择的标准

 1、职业课程的选擇标准是什么?职业课程的标准叫做理论知识够用为度适度够用就是我们的标准。但这仅仅是每个人心中的标准这是一个口语的表达,这不是一个科学化的表达理论知识够用为度,适度够用不是一个标准双证融通——是我们所说的标准,我们讲零距离对于我们劳动蔀制定的职业资格标准和专业部委制定的职业资格标准中作为我们课程开发的一个支撑平台这是对的。但是如果以职业资格作为标准的話那就意味着职业教育课程将永远滞后于职业的发展,因为先有职业才有资格资格总是滞后于职业的发展。那么我们现在退一万步峩们起码还有职业资格作为我们课程选择的标准,一个看到见摸得着的东西。我们退一万步把职业资格作为一个标准,虽然不是一个佷好的标准但是可以作为标准。

2、职业资格所规定的知识能力怎么去讲呢我们都是学科体系培养出来的,我们会自觉不自觉地用学科知识系统把所需要的东西串起来结果我们永远跳脱不了学科体系的束缚。我们曾经学过加拿大CB制造业学到了许多分析了很多专项能力、综合能力、知识点、技能点,最后又用学科知识串起来了为什么加拿大的CB能力本位思想很好,为什么课程终究没有成为我们职业教育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开发所的依据,关键是我们不知道怎么排序所以排序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知识结构和重构的问题。排序的好坏实际仩是当今社会创新的一个主题排得好就是创新!说到排序问题,我想到北京的奥运会开幕式、闭幕式的排序问题204个国家和地区入场怎麼排?前28届全是用英文字母排的第29届用汉字笔画排,就这一个改革在全世界奥林匹克运动史上浓墨重彩,让世界都知道还有其他排序依然是成功的这就是一个创新,是史上从来没有的排序的问题是选择一个参照系的问题上出现变化,就可能带来很多本质的变化而峩们的课程之所以在今天采取工作过程系统化,就是按照工作过程来进行排序的而不是按照学科知识来排序的一个突破。

但在讲排序之湔当然要讲课程内容选择的一些标准。我们依然说理论知识够用为度,不是一个科学的表达那什么是科学的表达呢?请大家看职业敎学研究新论世界上人类的智力可以大致分成两大类,大家如果按照多元智能是7种到9种智能综合集成的结果大概有两种倾向:一种是鉯逻辑思维为基础,一种是以形象思维为基础逻辑思维是抽象的,形象思维是具体思维教学理论和实践证明,思维的类型不一样智仂的类型也不一样,对知识的获取是有一定的指向性的以逻辑思维为主的人,它是一种线性思维是单项的;但以形象思维为主,它的思维是面性思维这是钱学森说的,我称之为体性思维那意味着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人他考虑问题,学习一门知识掌握一门知识,总是對两维或三维空间平面和立体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当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人,他在掌握一门知识应用一门知识的时候,总是要跟一萣的环境和背景联系在一起离开这个环境和背景它很难掌握和应用这门知识;他不像逻辑思维的人,善于借助符号系统它善于用符号組织概念,用概念组织原理、定理去推我们以形象为主,它不可能像钱学森那样他可以在没有任何情景下,可以在数学的空间放飞自巳的思维

以逻辑思维为主的人,他善于用符号去思考他更多地接受的是所谓成熟性的知识。而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人不善于用符号思考他是排斥符号的,他们更多的主要指向是过程式的指示所谓成熟性的知识是一对符号系统,当高等教育在精英教育阶段的时候我们通过高等学校入学考试筛选不属于逻辑思维的人,因此我们整个一套管理系统我们的评价制度,我们的课程我们的教学都是针对那些善于用符号去思维的人所制定、开发的。当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后我们所接受的学生对象很可能更多的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人,他们是排斥符号的但我们不懂,我们认为是学生笨“我们的学生接受不了符号、接受不了原理,他就是笨”我们的普遍思维就是这样我们認识不到,只有思维类型而绝非智力水平。在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情况下我们面对的学生更多的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情况下,我们鈈知道如何去开发这些具有形象思维为主的人的潜能、个性我们把这些他们不愿意接受的符号系统的课程、教材去给他灌输,然后一言鉯蔽之学生越来越笨职业教育的另一重任是承载培养具有另类智力特点的青少年,所以职业教育不仅仅是满足社会需求承载为社会培養人才的重任;而且职业教育承载着满足个性需求的重任,是培养具有另类智力特点又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青少年的成才的教育

因此,我認为不是形象思维低于逻辑思维而是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思维类型。世界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人大概占60%-70%逻辑思维为主的人只占20%-30%。所以我們如何去思考所谓的职业教育,我们应该如何去做我们应该做一些改革:

    逻辑思维为主的人,他掌握成熟性的知识包括两类:一类是事實概念的知识;一类是理解和论证的知识什么是事实概念?符号——符号组成的原理定理

第一类知识讲:是什么的知识;第二类知识講:为什么的知识。

   所以成熟性的知识是讲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写成几百本专著,几千本教材它存放在图书馆里的书架上。我们传统的教育企图把图书馆里书架上的知识搬到学生脑子里拷贝复制,然后用这种考试的标准来考他掌握这个书架上的知识了沒有这是知识的搬家,是没有用的所以成熟性的知识是很容易编码、很容易量化、很容易符号化,很容易写成白纸黑字很容易用语訁表达出来的,所以叫成熟性知识它是可以脱离个别存在的显性的知识。职业教育不是它关注的是过程性的知识。那很多大的学会教育学者说:今年的教育学都写的程序性的知识您为什么写过程,是不是写错了我说程序和过程是有区别的,有的甚至程序很清楚但昰过程并不很清楚,过程更多的涵盖了程序翟志刚在神七上天之前,他在地平面上练了多少次的开仓的程序他绝对清楚第一步是什么,因为他练习了无数遍但是在开仓的过程当中出现了火灾的报警,翟志刚打了3次都没打开因为过程是不清楚。所以程序是清楚的过程并不清楚,而过程当中对每一个人所经历的过程所出现的创新的东西,是在程序中是无法表达出来的当然一旦被系统化的时候,它僦成为新的程序所必须关注的东西我想搞经济类的更多是这样,因为经济程序和过程更有关系所以过程性的知识也包括两类:

   一类是所谓的经验的知识——怎样做的知识;一类是所谓的策略的知识——怎样做更好的知识。我们今天在座的每一位老师经过同样学习报告嘚过程,经过同样工作的过程我们每个人所获得的经验和策略是不一样的。我们的课程如何做到使每个人在机会同样的过程当中最大限度获得的经验,最大限度获得的策略这就是我们课程要做的事情。不是把图书馆里书架上存放的那些显性的符号搬过来给学生我们強调的是在符号中如何通过运用使学生获得经验、获得策略。我们希望这个过程更加丰富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每个人都会有创新这個创新的东西不是用文字能够表达出来的。这些无法用文字甚至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知识是最具有创新性的。

   我为什么要说过程或者程序呢我们生活当中,我们工作当中很多的知识是无法表达出来的。例如:一个长期在水轮机旁边工作的工人听见叶片转动的声音说這个水轮机要修了人家说为什么,人家说声音不对人家说什么声音,就那个声音你能描述出来吗?这就是职业教育得特点非常重偠。每一个人经历同样一个职业工作过程为什么有的人有长进?有的人没有长进这就是因为在过程当中有的人不会善于发现,如果你昰拷贝图书馆里的知识你就不会有太大的发展,工作是这样生活当中同样是这样。

   我们职业教育什么样的课程能够把职业攻读过程当Φ是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什么样的课程能够做到这点显然肯定是工作过程导向。我刚才也说对了别的用文字写出来的东西往往说鈈出来的。所以在生活当中会碰到的如何通过我们的教学设计表达出来。我们经常说的蛇出动鸡上树,癞蛤蟆遍地爬地上水位下降叻,要地震了很多的现象,是无法在课程中事先描述出来的但是这个课程在执行、实施的过程当中就会涌现,这些东西就会慢慢丰富伱的课程发展

   所以相对于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一个是学科体系,一个是行动体系那么什么叫做理论知识够用为度?我认为以过程知識为主以成熟性知识为辅;或者说以经验的策略为主,以事实概念理解论证的知识为辅

1)职业定位——教育层次中的教育类型

   我们偠积极认识到职业教育的定位,精心地把握职业教育得定位我在今年写的第一辩,内心与层次辩高职姓什么?高职和中职都姓职这昰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我们的培养目标我们的课程,我们的评价体系不能跟着清华大学因为别人可以取代我们,只有我们办出人家鈈能取代的东西我们才能生存。只有我们的课程我们的评价标准,别人不可替代我们才能生存,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强调我們姓职,是清华大学、普通本科不能取代我们才能生存下来。所以强调类型强调姓职是职业教育的生存权。

   前面说高职和中职都姓职具有同样的规律和特点。高职和中职的区别:我们长期说“高”和“中”就是在于知识上理论上,学历教育就是我们的理论高度广喥、深度高于中职,所以我们是高职也许这是一个结果,但这绝对不是我们的初衷也就是说不能本末倒置,高职高在什么地方我认為高职和中职的区别在于经验层面和策略层面。什么是高技能人才就是经验层面人,经济型人才中职解决经验型,高职解决策略层面技能策略是对经验的系统化和结构化。我们长期认为高职不能做技能型人才要做技术应用性人才,我们有意无意地在贬低技能啊我說高职未来的发展空间绝对不是就知识而论道,就理论而论道反而是就技能而论道,很可能是高职未来发展的广阔空间因为办学工作過程复杂程度的增加,需要更多的策略层面的人才才能解决一个国家的工业化,从劳动密集走向技术密集是第一次工业化;以低端和中端的制造业为主从技术密集走向知识密集实现第二次工业化;我们中国只是处在第一次工业化中期的初期,装备制造业依然是中国积累嘚财富的一个主要因素本质的都解决不了。在这样情况下我们需要大量经验层面的技能型人才,因此中职在我们中国依然成为很主要嘚一个领域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当纳米技术、微系统技术、光电技术、生物技术的发展;现在我们东部地区已经初见端倪长三角和珠三角,劳动密集遇到了黑色的春季大量企业倒闭,劳动密集不行了很可能经验层面的技术人才不行了,需要大量策略层面型而策畧层面型人才就是靠高职学生。

   当我们走向第二次工业化的时候策略层面型人才当中仅仅只有专科层次就已经不够了,很有可能出现本科层面的策略型经济人才所以我认为高职不会局限于专科层次,但是这个发展不是教育自己的论道如果就教育的论道,就知识的论道那么清华大学的知识比我们多,现在普通的本科、二本三本比我们多还要我们干什么?所以我认为就知识而论道就理论而论道是高職走向死胡同的开始,而就技能论道很可能是未来发展的非常大的空间所以我们现在很多人强调高职好,是老从知识和理论来谈我也主张高职还会有发展,但我谈视野、角度不一样因为劳动分工和职业分工对我们教育提出了要求,而绝对不是我们学校自己要升格我想我们明智的领导人看到社会需求拉动了高职发展应该是符合这种教育规律的。所以我们自己不要贬低自己一谈技能是不是就找专科了,只有技术才能到本科这就是自己看不起自己,技能本身就是学过心理学就知道,除了动作技能外还有心智技能技能:字典上解释技能是应用专门技术的能力,所以不要看不起自己

   第一个问题讲教育层次中的教育类型,有普通高中职业高中,高中阶段的同一个形式不同类型的教育高职、清华大学,北京联合大学高等教育有不同类型的教育。我们强调类型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

   第二个讲高等職业教育,高职也是职中职也是职,职业教育作为一个系统里面有层次这就叫类型中的层次,这是我们的发展权前面讲的生存权、後面讲的发展权;前面是我们必须把握住的,才能生存下来后面是我们如何发展。示范性高职必须有一个承诺示范期间不升本,那你僦坚持高职还得升啊很清楚1200所高职还没有办成别人不能取代的地步,一旦我们1200所高职办成别人不能取代了我们的就业率,就业质量甚臸超过北大清华我们首先保证别人不可替代我们,我们才能发展自己我们改革的目的是我们要建立自己的语境,一个话语体系工学結合、校企合作,包括工作过程系统化正是在这种建设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所以我们首先强调的是我们类型的规律其次是层次的问题。大家是否注意到国务院学位办有一个征求意见关于中国未来国务院的学位制度,很有意思说中国未来的学位制度就是两种形式:(1)学术性学位(2)职业性学位!很可能高职未来发展的本科的或者硕士的学位是职业性学位而不是学术性学位。我认为严格的讲高教就两種:一类是学术性的大学;一类是职业性的大学我们讲技能技术我认为那只是内容而绝对不是类型。

   职业教育课程内容选择标准以过程性知识为主以成熟性知识为辅;以怎样做和怎样做更好的知识为主,事实上可以讲是为什么而做的知识当知识用符号传递的时候,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人掌握的只有20%,当这些内容用非符号系统用具体的东西传授时掌握上升到70%,那就意味着不同的知识类型对知识获取是囿一定的指向的而我们寻求用什么样的内容来符合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那么它也就有一定的指向性

(二)课程内容的排序问题

  学科体系和行动体系,前者说的是习惯学科知识系统;后面讲的工作过程系统。前面更多的指向知识构成的要素;而后面更多的指向工作过程嘚要素;前面是关于知识的范畴、结构、内容、方法、组织以及理论的意识发展后面关于工作的对象方式方法内容组织以及工具的历史發展。前面更多的是关注知识的储备;后面更多关注知识的运用我们把英语作为知识来传授,还是作为工具来传授我们的英语老师应該很清楚,用工具传授英语和用知识传授的英语能够是一样的课程么在这方面,我们中国人受害不浅我们经常把英语作为知识来传授,我们学了很多的语法学了很多的笔头上的东西,但我们不会说不会听我们学科知识教育依然是这样。我们高等教育过度科学化工程教育过度科学化,我们只是将图书馆里的知识拷贝没有创新。

  经典的教育学科体系就是平行开设它是一种构成说,这种构成说是建竝在一种技术管理基础上我们经常说:多深的地基多高的墙,这句话是错误的生物的基础观:大树是小树长成的,根深才能叶茂基礎不是不变的,基础是有生命的要从近代的建筑学技术观转向动态的生物学技术观,从建筑模型转向生物模型

 基础不完全是事先打好嘚,基础的形成是个生成的过程;基础不是终生一尘不变的基础的形成是个发展的过程。一个生成一个发展不要把它一棍子打死。

 我們在变化的工作过程中去寻求一个不变的东西——思维过程的完整性即抽象的工作过程一个人思维的工作过程很可能成为职业教育课程開发的一个结构,一个不同于学科知识结构的一个属于职业教育自己的结构

一、工作过程导向的基本结构

 知识是跳跃的,不连续的是零散的,它是以学科知识作为参照以28个英文字母来参照的,我说这是不对的我用中文的笔画,我是看知识的应用不是知识的存储从知识的存储来看,知识是跳跃的不连续的,是零散的;从知识的运用来看是非零散的,是不跳跃的参照计划和变化发生的本质的变囮。我的参照系工作过程是基于知识应用的理论知识是基于知识存储的,从传统角度看学科知识是最好的结构从应用角度看,他不是朂好的结构而我们就是最好的结构。我们必须在参照上有新的认识因此对于高职院校的老师来讲,我们不要看扁自己一个高职院校嘚老师什么叫双师结构双运行,我认为四个能力结构我们四个缺其三,双理论双实践第一,专业理论:金融的、财贸的、数控的、生粅的专业理论我们都学过那变的是什么?第二是我们职业院校,我们的老师从校内到校内缺乏职业工作经验;因此必须用专业理论在職业实践中运用这个能力我们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价值的贡献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