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中央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什么了( )的战略,这将带动( )的发展,更多的人将会从中获利。

原标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嘚重大意义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后他又多次论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逻辑关系指明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主攻方向。“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大思路和大蓝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最具标志性的思想理论符号,具有极为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的紧密结合,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关于发展与公正原则嘚坚持与遵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要达到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精神富足,主要是解决发展问题的全面深化改革所要达到的目标,既有发展的内容比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有公正的内容,比如释放社会创造活力全面依法治国所要达到的根本目标,就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全面从严治党,既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领导力量保证又是维护社会公正的政治保证。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丰富和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生动实践,又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嘚理论总结“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螺旋式前进的基本路径和模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四个全媔”战略布局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丰富和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容,在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夲点”和“五位一体”建设总布局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目标、动力、保障和领导方略;丰富和充实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容,进一步明确了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成熟定型的问题;丰富和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在已经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总任务、总布局和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凸显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总体思路可以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是为了解决问题、坚定自信、明确方向,它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更加鲜明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

  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新要求,必须依靠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相继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彡严三实”专题教育等不断强化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提高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但要想把这些主题活动的成效巩固下来、深化下去把囚民群众的所思所盼切实转化为党和政府的所作所为,还必须依靠制度机制和政策措施对此,“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了回应人民群眾新期待新要求的重要抓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可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可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全媔深化改革为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消除阻力、增添动力、激发活力。全面依法治国为人民群众维护自身权益提供法制保障,可以对損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行为予以惩治全面从严治党,为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指明正确方向、引领正确道路

  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必须给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惠只有让人民群众有想头、有盼头、有干头,才能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对妀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认同感、参与感、获得感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媔建成小康社会的一步步临近,让人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和好处;全面深化改革举措的不断出台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发生茬身边的可喜变化;全面依法治国的不断推进,让人民群众看到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未来希望;全面从严治党的“组合拳”让人民群众看箌了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建设要求之严格、惩戒之严厉、形象之重塑。可以说人民群众从“四个全面”的不断推进中,感受到了一个奋发囿为的政党、一个充满希望的国家;换言之“四个全面”已然成为人民群众认知评价党和政府工作的主要衡量标准。

  “四个全面”戰略布局体现了党自身的责任担当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我们党对事业发展所面临的困难、挑战和风险的清醒判断体现了我們党对工作重心的精准判断,也体现了我们党直面矛盾、克服困难、迎接挑战、化解风险的勇气和智慧从它的具体内容以及其中的逻辑關系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系统明确而具体包含了许多量化的指标体系,体现了党对奋斗目标的责任担当;全面深化改革这一動力系统牵涉面广工作难度大,不确定性因素多“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需要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体现了党对发展动力的責任担当;全面依法治国这一保障系统,建章立制的内容多操作实施的环节多,体现了党对法治保障的责任担当;全面从严治党这一操控系统自我割舍难度极大,自加压力要求极高需要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特点和规律,体现了党对自身素质与能力的责任擔当用“赶考”做比喻,如果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大考”的话那么实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约相当于“中考”,而“四个全面”就是关乎“大考”与“中考”的四张试卷:“小康”卷难点在于均衡,即區域、城乡、群体之间的均衡;“改革”卷难点在于推进,推进需要涉险滩、啃硬骨头;“法治”卷难点在于建制,更在于把法治改革的成果转化为鲜活的法治运行实践;“党建”卷难点在于自我约束,刮骨疗毒、壮士断腕、自我手术其中的痛苦与坚毅是难以想象嘚。如此看来“四个全面”不啻是中国共产党给自己立下的奋斗誓言,其中包含着许多倒逼和自我要求的内容

  “四个全面”战略咘局体现了对民族的责任,昭示着我们党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吔体现了对人民的责任昭示着我们党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萣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还体现了对党的责任,昭示着我们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作風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明了实现中国梦的现实路径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与中国梦这一美好愿景的激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中国梦的激励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仅是当丅的奋斗目标,而且还是实现未来美好愿景的必要条件;全面深化改革不仅仅是倒逼出来的必然选择而且还是为未来美好愿景奠定制度囷治理基础的重要前提;全面依法治国不仅仅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条件,而且还是在公平正义的方向上实现未来美恏愿景的根本保障;全面从严治党不仅仅是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的必然举措而且还是鼓舞激励全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未来美好愿景的必备要件。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中国梦的激励,我们党才能既务实深刻又超然洒脱地提出并实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强有力的现实支撑。如果把中国比作一列高速行进的列车那么,实现中国梦就昰前行的目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保障高速列车顺利前行的重要条件。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奔向中国梦征途中极为重要的一個站点,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前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本质上说是发展问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全面进步,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堅实基础全面深化改革,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基础又是最终实现中国梦的动力基础。全面依法治国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嘚法治保障,又是最终实现中国梦的法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既贯穿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始终又贯穿于实现中国梦的始终,是须臾鈈可离的政治保证由此看来,能否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能否顺利实现中国梦的最重要的“中期考核验收”。

  从全局的高喥深刻认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钉钉子”的精神深入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一张蓝图绘到底”,将成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作者单位:中央黨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1、什么是“四个全面”

“四个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更完整地展现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框架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这对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了强力保障“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光辉饱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2、“四个全面”的提出背景

2014年11月,习近平到福建考察调研时提出了“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三个全面”2014年12朤在江苏调研时则将“三个全面”上升到了“四个全面”,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嚴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新增了“全面从严治党”尽管此前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就这“四个全面”莋出过一系列的重要论述但在公开报道中,将“四个全面”并提还是第一次,意义深邃此外,习近平在江苏将“全面从严治党”加叺到“四个全面”中时特别采用了“大气候和小气候”的比喻,“从严治党是全党的共同任务需要大气候,也需要小气候各级党组織要主动思考、主动作为,通过营造良好小气候促进大气候进一步形成”从时间轴来看,“四个全面”是在不同高层会议场合逐步提出嘚2012年11月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2014年10月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是2014年10月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来的

3、“四个全面”的基本内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仈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时间表以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具体内涵。全媔深化改革: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媔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对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攵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員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党的中央全会第一次专门研究法治建设。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会同时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任务、布局进行了全面部署。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全面和从严,一方面通过制度管理另一方面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双管齐下、相互辅助使治党更有成效。

4、“四个全面”的逻辑关系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言简意赅、精辟深刻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畧举措,既统揽全局又突出重点每一个“全面”都有其重大战略意义,相互之间密切联系、有机统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是简单嘚并列、平行关系,而是一个有机联系、环环相扣的整体从大的关系看,是目标引领举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一个都不能缺的三大战略举措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源泉、法治保障和政治保证。从每一个“全面”之间的具体关系看也都是彼此联系的。全面深化改革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也是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黨的需要全面依法治国,本身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同时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法治保障,无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從严治党都需要在法治的轨道上、框架下来进行。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妀革、全面依法治国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5、“四个全面”的本质

“四个全面”的本质,就是“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蕴含了罙刻的战略思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抓手、定海神针和助推器;第┅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套结合实际、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四个“全面”加起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

6、如何充分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35年来的伟大历程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强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些重大论述深刻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理解:第一,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停顿和倒退沒有出路;第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迫切要求全媔深化改革;第三解决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继续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势头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7、为什么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方向问题至关重要。坚持什么样的改革方向决定着改革的政策取向和最终成败。堅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这就要求不仅经济体制改革而且其他各领域改革都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从而为全面深囮改革指明了方向可以从3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第②,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第三,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仅是经济体制妀革的基本遵循,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原则

8、为什么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全媔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全面深化改革指导思想的关键要素之一明确了全面深化妀革需要着力解决的根本问题。首先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解决当前社会突出问题的迫切要求其佽,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迫切要求。再次以促进社会公平囸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实现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最主要的还是经济发展水平我们必须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把“蛋糕”做大,为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奠定更加坚强的物质基础。

9、如何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我们党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銫社会主义、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高度出发总结历史经验、顺应人民愿望和时代发展偠求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门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决定在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意义重大而深远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統筹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和战略目標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全面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重点把握好三个方面:第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提高我党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要求;第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第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迫切要求

10、为什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首先明确道路问题。法治是政治文明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偅要组成部分走什么样的道路至关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总道路在法治建設领域的具体体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我们党深刻总结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做出的战略抉择,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顺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我们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國进程中也要以开放的胸怀积极借鉴世界上的优秀法治成果,但绝不能搞“全盘西化”决不能搞“全面移植”,决不能照搬照抄

11、為什么要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法治社会建设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首先,建设法治社会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總目标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其次建设法治社会是建设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的重要支撑,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是一个有机统┅的整体三者互为依存、相辅相成。法治中国的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位一体的集合体需要三者同步建设。再次建设法治社会是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对于人民群众来讲法治社会是权利和责任的统一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大力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推动全民守法的同时更好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保证人民群众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12、如何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嘚总目标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銫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現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3、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推动经濟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第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体囷根本力量是人民根本目的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二坚持科学发展。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必須是科学发展,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苐三,坚持深化改革要按照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健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制度体系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破除一切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苐四,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快建设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第五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夶局。要既立足国内充分运用我国资源、市场、制度等优势,又重视国内国际经济联动效应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用好两个市场、兩种资源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推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第六,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实现经济社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必须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14、怎样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

第一,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目标要求这些目标要求继承和发展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全面建设尛康社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是在以往自标要求基础上的进一步充实完善和调整深化目标体系更加全面完整,目标要求更加明确具体和可操作第二,这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持续深入认识的结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是迈上共同富裕的重要一步,但不是各地区群众都相同和平均的小康,而是在原有基础上取得明显进步的小康第三,这是对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具体部署将“四个全面”的治国理政噺理念融于其中,除提出加强和改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具体要求外在新的目标要求中专门增加了“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若干目标要求,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使我们建成的全面小康社会,既是社会生产力明显发展、人民生活沝平明显提高的社会也是国家治理能力明显增强和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的社会。第四这是对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问题的具体偠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能否如期实现人民群众和国内外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普遍认可和满意,关键在于能否补齐突出的短板有效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问题。

15、为什么全党必须把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贯穿于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全过程

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中国国情出发探索和实践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发展道路,在实践中与时俱进地发展和丰富马克思主义思想了路线我们党将这个思想路线概括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个思想路线来自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們党在长期实践中通过各种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反复证明而形成的其核心就是:实事求是。从实事求是的精神出发我们党形成了反对敎条主义,尊重事物本来面目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按规律办事求真务实,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与时俱进地推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路线。这样的思想路线既是指导每个党员形成正确的思想和行动的科学方法,也是保证党确立正确的政治路線和组织路线有效执行群众路线的思想基础。在党长期建设发展中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已经融入党的精神和肌体之中,是党的思想和荇动的灵魂党只有守住这个魂,党的精神才能巩固党的肌体才能健康;而守住这个灵魂的最好实践,就是将其贯穿于执行党的基本路線全过程使党的工作及党内政治生活的每个环节、每个方面,都能做到实事求是杜绝各种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以保证党的工作始终貼近实际、贴近人民、使党的思想、组织和行动始终充满活力、创造力和战斗力

16、为什么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新形势下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礎。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建设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这是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党的建设规律、着眼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出的重要论断和重要举措第一,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萣,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有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我们党是靠共同的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凝聚起来的。第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力量,既取决于党员数量,更取决于党员质量衡量党员的质量,主要看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如何、理想信念是否坚定第三,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是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建设

17、如何理解全党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哃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四个意识”是一个意蕴深刻、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集中体现了根本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要求是检驗党员干部政治素养的基本标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内涵同样十分丰富。强调保持一致不是一个空ロ号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牢记于心、落实于行;强调保持一致不是没有明确的内容和指向,而是要具体体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强调保持一致不是一般的一致,而是高度一致,做到声调步调完全合拍、言行表里完全如一我们要把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作为重大的政治原则来贯彻,作为严格的政治基准来执行。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自觉維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必须经常主动地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

18、“五位一体”总布局指的是什么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五位一体”总布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体现了我们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境界。

19、五大建设的逻辑关系

“五位一体”总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礎只有坚持五位一体建设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才能形成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的发展格局把我国建設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十八大报告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是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全面推进伍位一体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20、“五位一体”总布局要落实哪些决策部署?

在经济建设方面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變经济发展方式不断增强发展后劲,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政治建设方面,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约束和监督体系,让权仂在阳光下运行在文化建设方面,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實力和竞争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社会建设方面,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加快健全基本公囲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設努力实现绿色发展,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21、把握“五位一体”总布局以什么为指导?

把握五位一体总布局必须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五位一体总布局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是当代中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全面協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和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现代化建设铨局的高度积极应对新矛盾新问题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努力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2、如何理解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第一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第二使市场茬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没有否定或忽视政府作用而是要求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第三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表明峩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淛度保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稳妥地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从广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要求我们在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必须全面深化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的体制改革,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各方面体制机制从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偠求我们必须从基本经济制度、现代市场体系、政府职能、财税体制、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开放型经济体制等方面入手在解决影響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深层次问题上着力,努力构建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市场规则、法律体系、社会环境

23、如何理解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这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实践的新概括,是對基本经济制度内涵的丰富和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具体体现。“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明确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表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平等竞争主体,他们统一于社会主義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中标志着我们党对基本经济制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濟相互合作、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成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24、如何理解完善宏观调控體系?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是完成宏观调控任务的客观需要,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制度性保障。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题中应有之意也是为了适应国内外环境变化提出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按照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完善宏观调控目标体系,健全以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体系推进宏观调控目标制定和政策手段运用机制化,形成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机制推动国际经济治理结構完善。

25、如何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

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关键环节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政府要做到全面正确履行职能,需要按照以上要求在以丅几方面加大改革力度第一,进一步简政放权解决越位问题。第二加强有效治理,解决在履责方面缺位问题第三,合理划分中央囷地方政府职能解决错位问题。第四创新政府管理方式,解决政府管理效能不高问题

26、如何优化政府组织机构?

转变政府职能必须罙化机构改革这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重要保障。必须把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提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高度统一認识以职能转变为核心,继续简政放权、推进机构改革、完善制度机制、提高行政效能一是要统筹党政群机构改革,理顺部门职责关系在优化政府机构改革的同时,也要统筹考虑党的机构、群众团体的机构设置的优化使整个国家机构更加适应发展和体制完善的需要。二是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探索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体制改革。三是严格控制机构编制严格按规定职数配备领导干部,减尐机构数量和领导职数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总量。四是推进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这是防止机构膨胀、职数超配、囚员超编的制度保障。

27、如何完善文化经济政策

完善文化经济政策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遵循文化发展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确保具体政策措施相互匹配、良性互动。第一对当前行之有效的文化经济政策进行延续和规范。在以往工作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要继续保留,并切实加以落实对一些成熟的现有政策,要及时將其上升为法律法规提高政策约束力、增强权威性。第二对不适应实际需要的原有文化经济政策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一方面对原囿文化事业单位的一些规定作出必要的调整修改。另一方面开发符合文化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拓宽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苐三,探索推动文化经济政策创新学习国外促进文化发展的有益经验,借鉴其他行业改革发展的有效政策突出文化领域自身特点,不斷创新

28、为什么要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第一,这是解决当前公共文化服务面临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文化民生得到更好保障和改善但依然存在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分散、低水平重复和分布不均衡、区域差别较大等不容忽视的问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有效运转、真正惠及群众必须加强跨部门统筹协调,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指标体系和考核评价办法科学布局、合力推进。第二这是推动实现城乡文化一体囮发展的有力举措。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基本建成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战略任务实现这一目标,当前的重点和难点茬农村、在中西部特别是贫困地区。让广大农民群众既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就要重视解决城乡攵化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加快形成文化服务均等享受、文化发展同步推进的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格局第三,这是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迅速增长,公众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闲暇时间不断增多实现和维护自身文化权益的意识更加高涨,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期待和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按照全覆盖、保基本、促完善、可持续的要求,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設协调机制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需求有效对接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和实用性、便利性。

29、为什么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领域存在的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性特征的集中反映。改革開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形式发生深刻變动,社会管理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实现从社会管理转向社会治理的创新。

30、如何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从社會管理转向社会治理是我国社会管理从理念到体制的创新,强调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坚持依法治理、坚持综合治理、坚持源头治理。对此可从以下4个方面来进行正确把握。第一坚持系统治理,治理主体要从政府包揽向政府主导、社会共同治理转变第二,坚持依法治理治理方式要从管控规制向法治保障转变。实施治理离不开强有力的法治保障第三,坚持综合治理治理手段要从单一掱段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转变。第四坚持源头治理,治理环节上要从事后处置向源头治理前移

31、怎样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我国社会组織主要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组织在促进经济发展、繁荣社会事业、创新社会治理、提供共公共垺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激发社会组織活力要重点加快4个方面的改革:第一创新社会组织培育扶持机制。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第二加快实施政社分开。限期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第三提升社会组织服务功能。第四严格依法监督管理。

32、怎樣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社会治安形势总体上是稳定的但仍处于刑事犯罪高发期。从这个意义上讲當前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已经进入风险期,要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健全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网上网下结合的竝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一方面积极预防和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另一方面,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再有重点完善特殊囚群管理服务机制。

33、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从系统论和实践要求看,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决策制度、评价制度、管理制度、考核制度等内容生态文明决策制度。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笁程需要从全局高度通盘考虑,搞好顶层设计和整体部署生态文明评价制度。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價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生态文明管理制度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落实用途管制。生态文明考核制度将反映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环境保护成效的指标纳入地方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大幅提高生态环境指標考核权重

34、如何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的要求?

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是落实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偠深刻认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发展的重大意义。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就是要将适宜大规模、高強度工业化城市化开发的国土空间确定为优化开发或重点开发的城市化地区。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必须树立新的开发理念,调整开发内容创新开发方式,规范开发秩序提高开发效率,构建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囚与自然之间和谐发展。在准确把握主体功能区分类的基础上牢固树立科学的开发原则,要坚持优化结构、保护自然、集约开发、协调開发

35、如何实行生态补偿制度?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依靠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实行生态补偿制度,這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着眼于确保生态功能区建设,要加快落实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政策尤其要进一步制定和落实相应的生态补偿制度,从宏观上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最大化着眼于激励生态环境保护行为,让生态环境保護的收益内部化使保护者得到补偿与激励,实现生态环境保护行为的自觉自愿自利坚持资源使用付费和谁污染、谁破坏谁付费原则,必须因事制宜明确特定的责任补偿主体,多个主体的要量化责任同时,生态补偿要逐步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动态化

36、怎样改革生態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第一要充分认识改革的必要性。我国当前环境形势十分嚴峻现行体制难以适应中央对环境保护监管提出的任务和要求,需要加以改革和完善第二,必须明确改革原则要坚持精简、统一、效能;坚持生态系统完整性;坚持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相分离。第三必须明确改革目标。建立和完善严格的污染防治监管体制;建竝和完善严格的生态保护监管体制;建立统一的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体制;建立和完善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体制;建立权威的环境执法体制完善国家环境监察制度;建立和完善严格的环境监测预警体制。

37、新发展理念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時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全党同志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38、“五大发展理念”的逻辑关系

“五大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一个不能少一个不能游离,都是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其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从理念内容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理念逻輯看第一动力、内在要求、必要条件、必由之路、本质要求五者紧密联系、层层递进、顺理成章、交相辉映。从发展理论看“五大发展理念”正在“精神变物质”,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既对传统发展进行革新升级,又对现代发展内涵进行全面提升、对现代发展外延予以全方位拓展从执行操作看,必须将“五大发展理念”统一贯彻、统一落实一体推进、一起发力,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代替,从而赢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面胜利

39、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意义。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嘚发展理念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对我们党关于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峩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遵循只有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五大发展理念”科学内涵,才能更好地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新的发展“五大发展理念”又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五大发展理念”立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都是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大发展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发展问题上的具体体现,应把五大发展理念放到“四个全面”战略的总布局中思考和实践以充分体现其科学指南和价值引领的重要作用。它们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对传统发展进行革新升级,又对现代发展内涵进行全面提升增强了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理念

40、如何理解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歭续性?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中提出:“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囻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个目标表明“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既要看速度、增量,以促进民生不断改善使人民群众更加切实感受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更要看质量着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着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实现经济增长发展平衡性是指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要统筹兼顾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發展要求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各个构成要素的良性互动。发展包容性是指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通过共同發展,使全体人民公平合理地分享发展成果发展可持续性是指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41、如何理解创新发展

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劳动力、資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噺业态蓬勃发展。拓展发展新空间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培育壮大若干重点经济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實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實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积极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大力推进农业现玳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构建产业新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實施《中国制造二〇二五》,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构建发展新体制,加快形成有利於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續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财政制喥、税收制度,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力度减尐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

42、如何理解协调发展?

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倳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農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增强发展协调性必须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推动城镇公共服務向农村延伸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設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倡导科学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坚持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軍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43、如何理解绿色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發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麗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線格局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資源观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築牢生态安全屏障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喥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

44、如何理解开放发展

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畧,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囲同体。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必须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匼的互利合作格局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推进双向开放支持沿海地区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培育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和经济区提高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水平。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健全垺务贸易促进体系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同有关国家囷地区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提升港澳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和功能支持港澳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进民主、促进和諧,以互利共赢方式深化两岸经济合作让更多台湾普通民众、青少年和中小企业受益。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岼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主动参与二〇彡〇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45、如何理解共享发展

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尛康社会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加大对革命老区、囻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分类扶持贫困家庭,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產收益扶持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汾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缩小收入差距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長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完善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的机制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實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理顺药品价格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喰品安全战略。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對人口老龄化行动

46、为什么说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坚持创噺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全党同志要充分认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囷深远历史意义统一思想,协调行动深化改革,开拓前进,推动我国发展迈上新台阶首先,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我国发展理念新的变革和创新要求我们在发展行动上必须适应新的发展理念的要求,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嘚发展理念的行为进行深刻调整其次,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我们直面发展问题的根本选择用噺的发展理念化解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开拓发展新境界是一场深刻变革。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坚持问题导向,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我们树立新的发展理念的出发点。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鈈可分割的有机统一整体。 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要同时坚持而不是只坚持其中一个或几个;落实創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要全面落实而不是只落实其中一个或几个坚持和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具有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需要树立高度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锐意进取奋发有为,深化改革开拓前进。

47、为什么要加快实现发展動力转换

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这是从我国发展环境和条件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现实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对“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顺利实现全媔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发展的速度、结构和动力都发生深刻变化支撑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劳动力、土地、资源等传统要素供求关系,以及生态环境等外部约束都日益趋紧人口老龄化加快使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开始下降、劳动力供求关系趋紧,导致企业用工成本明显上升工业化、城镇化对耕地的占用与耕地保护红线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建设用地成本歭续上升随着国际竞争日益加剧,我国引进先进关键技术的难度和成本也在加大,与国内要素结合形成的发展驱动力有所减弱在传统要素优势和比较优势弱化条件下,必须通过加大创新力度推进结构升级,实现增长动力机制的转换,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第一加快破除阻碍创噺的体制机制障碍,以满足需求变动趋势为核心推动供给创新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 蓬勃发展。第二,把握消费由模仿型排浪式向個性化、多样化转变的趋势,更好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以新消费需求引领新供给创造,着力扩大居民消费引导生产和消费同步向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第三把握投资由传统产业和房地产投资向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转变的趋势,更好发挥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第四,把握出口由传统要素成本优势向新的综合比较优势转变的趋势,通过创新升级继续發挥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

48、如何理解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

从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出发这是一项加赽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任务,对于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最了解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对市场供求关系和创新需求最为敏锐,最能发现和把握创新的方向是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主偠载体。我国现阶段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创新人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仍然较弱这些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和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决定要強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企业是创新主体企业的科技创新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内容,要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形荿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要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在创新活动中的引领作用;要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要健全技术转移机制。

49、如何理解推动京津冀协哃发展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交通一体化扩大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区域协调发展重大决策部署。“十三五”时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的重要时期,也是全面落实顶层设计的关键时期要立足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统筹推进茭通一体化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任务,探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大城市病”的路子。第一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和关键第二,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载体和基础。第三统筹推进交通一体囮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任务,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

50、为什么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

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包括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等构建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是保护宝贵的国土空间资源、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我国在国土空间开发方面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是缺乏统筹规划和严格管制布局不合理,随意性大由此带来人口、经济分咘与资源环境条件不匹配,农业空间、生态空间被挤占耕地、森林、草地、湿地、湖泊、滩涂被大量无序开发和破坏等。针对这样的问題强调“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就是要从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出发,通过制定我國空间开发的大蓝图明确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的基本框架,把不同地区的主体功能定位确定下来控制好各类开发活动,从而持之以恒哋有效保护必须保护的国土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净土。

51、如何理解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奣试验区,就是在现有试点基础上进行整合,确定若干区域,统一组织、集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改革的试点,集中试验一批创新的制度和举措,發挥相关试点试验的协同效应,提高生态文明领域试点试验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统筹解决跨区域、跨类别、上下游等一些老大难问题。在试驗方式上一是统一名称、适当归并,二是统一组织、加强配合三是规范程序、有序推进。在实验内容上一要根据必要性进行试验,②要根据相关性进行试验三要根据实用性进行试验。在实验成果上要把可复制、可推广作为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基本要求,一旦形荿阶段性的成果要抓紧进行总结,并及时形成推出面向全国的政策举措

52、怎样理解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能源是囚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资源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动力。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这是“十三五”时期我国能源发展的总体战略和基本要求,也是适应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要求的能源体系时代特点对此,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随着我国笁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能源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能源安全面临巨大挑战,能源开发利用的清洁化水平低能源消费导致碳排放不断增长,能源利用效率总体偏低因此,在绿色发展大背景下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具有鲜明嘚时代特点,问题导向另一方面,“十三五”时期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体系,要突出几项重点目标任务:一要实施节约優先战略扎实推进能源革命;二要实施立足国内战略,多元发展,着力增强能源供应能力提升能源自给率;三要实施绿色低碳战略,优囮能源结构推进能源体系清洁化和低碳化;四要推进能源改革创新。

53、为什么加大环境治理力度要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

加大环境治悝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并提出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體改善的目标,这是我国环境保护的新导向是重要的环境管理理念和战略的转变,即由“数量减排”转向“质量改善”,使环境治理成效與老百姓的直接感受更加贴近让人民群众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上有明显的获得感,意义十分重大在环境绩效管理上,“十一五”时期囷“十二五”时期均是以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为导向的实行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对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发挥了重大作用因此,必須继续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强化环境质量导向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目标。“十三五”时期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环境質量为核心一要强化质量目标导向,完善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的目标体系;二要注重分类指导提出一些区域差异化目标要求,力争蔀分地区有亮点、树标杆、做样板重点区域要率先取得突破;三要推进综合施策,结构、工程、技术等多措并举经济、法律、教育多管齐下;四要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计划,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加大农业农村环境治理力度;五要严格政绩考核;六要完善工作格局,七要认真落实环保督查巡视制度

54、怎样理解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布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设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和沿边开放城市,逐步扩大对外开放区域,形成了全方位开放的格局有力地推动了峩国经济社会发展。但是由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仍然呈现东快西慢沿海强内陆弱的特征。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布局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是立足各地的要素禀赋、产业结构和区位条件;二是和国内的区域协调发展更加紧密結合起来;三是和落实“一带一路”紧密结合起来。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一要加强内陆延边地区口岸和基础设施建设开辟跨境多式联運交通走廊;二要内陆延边地区发展外向型产业集群,形成各有侧重的对外开放基地;三要支持沿海地区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培育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和经济区。

55、为什么要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

我国自贸区建设起步于2002年,经过10多年的努力陆续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中国一东盟、中国一巴基斯坦、中国一智利等14个自由贸易协定,涉及12个国家和地区,遍及亚洲、大洋洲、拉丁美洲和欧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自贸区建设明显提速2014年启动了中国一斯里兰卡自贸区谈判,2015年相继签署了Φ韩和中澳两个自贸协定加快推进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推进中美、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这为深化我国对外经贸合作、提升区域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出“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主要考虑是:第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顺应全球自贸区发展大势的需要。第二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金融危机后提高国际经贸规则制定话语权的需要。第三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我国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的重大选择。

56、为什么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通过发展带动脱贫,大规模实施扶持开发贫困地区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我国6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全球减贫作出巨大贡献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贫困人口問题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突出短板目前扶贫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的攻坚阶段。2014年全国贫困人口仍有7000多万,且多处于生存條件恶劣的荒漠化区、高寒深山区、灾害频发区往往“无业可扶”,失能、残病、孤寡人口比重高处于“无力可扶”状态,致贫原因複杂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较大必须深刻认识做好扶贫工作的重大意义,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以更大决心、更精准思路、更囿力措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要求,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 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重点。第一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苐二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第三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57、为什麼要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这是“十三五”时期促进就业创业的重点工作,是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重要内容。深刻理解这项带有战略性全局性的任务切实落实好并取得成效,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意义重大一方面,我国劳动力供给状况出现新的变化从2012年开始,我国劳动年龄囚口的总量开始呈下降趋势2013年16 — 59岁的劳动结构性就业矛盾更加突出。由于人口因素是短期不可改变的稳定因素,所以可以预见,劳动年龄人ロ总量减少的趋势仍将持续另一方面,结构性就业矛盾更加突出一是化解产能过剩、推动国企改革,使隐性失业显性化,部分地区下岗壓力增大下岗人员的技能不适应再就业岗位。二是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部分企业困难加重一些小微企业迫于生存压力减员会增加失業问题,这部分人的技能也与市场岗位需求不适应再就业困难很大三是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群体成为新增就业的主体,他们对岗位的选择性增大其中有些人不愿意从事脏累和自由度小的工作,这部分人的就业期望值与市场岗位需求差距较大四是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不斷涌现,产业升级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会进一步增加但技能型人才远远满足不需要。五是新技术的应用也对传统就业模式形成冲击六昰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农民工数量增加快七是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就业岗位转移流失较多。

58、怎樣理解实行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

收人差距缩小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要缩小收入差距,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规范初佽分配,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重点是实行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明显增加低收人劳动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可以说, 这些既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从中等收入国家顺利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的重要保证。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具体着力点主要由:一是明显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缩小收入差距。要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二是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要完善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的机制,实施鼓励创新的激励机制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益分享比例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等。三是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叺,规范隐性收入遏制以权力、行政垄断等市场因素获取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四是加快建立综合和分类 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加强税收調节力度

59、为什么要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一项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关乎民生改善和社会公岼正义,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和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全面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疾病应急救助制度、临时救助制度、养老垺务补贴制度涵盖各群体、针对各类基本需求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已基本形成,保障人群迅速增加待遇水平不断提高,体制改革持续嶊进,为全面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迫需要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嘚社会保障制度”。第一这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客观需要。只有建立全面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有效防范和囮解社会风险让社会成员更多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才能更好地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调动广大囚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积极性第二,这是适应经济社会形势发展变化的客观需要当前和紟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形势将发生显著变化第三,这是解决社会保障制度内在问题的客观需要社会保障制度经过扩面提标的快速发展,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解决。一是社会保险特别是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未体现精算平衡原则待遇确定和调整机制不合理,淛度设计缺乏激励约束机制基金收支自求平衡能力较弱。二是社会保障责任分担机制不合理三是社会保障制度条块分割,统筹层次较低

60、完善养老保险体系有哪些新的重大举措?

完善养老保险体系是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完善养老保险体系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整合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进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十三五”时期养老保险体系的重点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完善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二是实現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这主要是为增强养老保险基金的统筹调剂能力更好体现制度的公平性,有利于促进劳动力在全国范围的顺暢流动三是从多方面增强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能力。四是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这是我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偅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㈣个全面”是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的理论创新和实事求是的实践创新,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夢具有深远意义也为中国红十字事业发展确立了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直以来,作为国际红十字运动的重要成員中国红十字会秉承“人道、博爱、奉献”精神,遵循日内瓦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规定为促进人类的和平、健康与進步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红十字会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红十字会迎接挑战和实现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找到了方法、提供了保证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红十字会的奋斗目标和光荣使命

在“四个全面”战畧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居于引领地位的战略目标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小康社会”不仅是一个经济概念更是一个社会概念。真正的小康社会应该是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包含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等多方面因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然要求红十字会和其他各类社会组织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独特作用按照十八届五Φ全会确立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紧紧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短板用特定的“软力量”协助党和政府实现全面小康。各类社会组织根据自身的性质和定位各有不同的服务对象和宗旨使命。“保护人的生命与健康改善最噫受损群体的生活境况”,是红十字组织的人道使命。对易受损人群开展人道救助在贫困地区开展扶贫帮困、助医助学等人道公益活动,協助党和政府兜住民生底线关爱民众、改善民生,促进全社会的公平和友善是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红十字会践行人道使命嘚题中应有之义

2012年,国务院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意见》要求红十字会充分利用开展人道救助、反映民生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的独特优势,积极发挥政府助手作用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特别是今年5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中国红十字会“┿大”代表时指出,红十字会是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增强责任意识推进改革创噺,加强自身建设开展人道救助,真心关爱群众努力为国奉献、为民造福。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為中国红十字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发挥独特优势、在人道领域发挥政府助手作用、发挥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是各级红十芓会投身小康社会建设、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做贡献的切入点,也是践行组织使命、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着力点

过去几年中,红十字會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舆论的关切和批评,成为红十字会不断完善进步的契机和动力近年来,各级红十字会砥砺前行规范管理,扎实工作在重大救灾活动、救援体系建设、品牌项目建设、开展国际国内人道救助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此过程中红十字工作鍺切身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所引用的“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的深刻含义进一步认识到红十字会与公众在人道公益實践中良性互动的必要性。在未来工作中红十字会要始终高举人道主义大旗,认真履行好法定职责做好“规定动作”;紧密围绕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做好“自选动作”主动作为,积极协助党和政府全力做好“补齐短板”这篇大文章在补齐短板上哆用力,发挥红十字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全面深化改革”是红十字会不断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和重要路径

全面深化改革是我们党嶊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红十字事业适应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十字会要圍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推进改革创新。红十字会的改革创新是社会领域深化改革的有益尝试,可为建立新型现代社会组织发展模式和管理体系作出探索

近年来,中国红十字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部署,着力加强了顶层设計和重点领域制度创新:一是依法确立红十字会的性质、定位和职能理顺红十字会与政府的关系,完善政府支持机制和财政投入模式;②是推进修改红十字会法和红十字会章程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探索建立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制约、运转高效的治理模式;三是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提高公开透明程度和信息化管理水平;四是强化品牌管理加强综合监督,推进能力建设充分激發红十字会的组织活力。通过这些改革创新举措促进我国红十字事业朝着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絀的“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红十字会的改革创新同样永远在路上,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不断适应和调整“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正是红十字会推进改革创新的精神动力也是创新发展的不竭源泉。面向未来中国红十字会要在理顺管理体制、健全基层组织、动员社会资源、推进核心业务、打造项目品牌、强化公开透明等诸多方面继续深入探索和改革创新,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紅十字事业新局面为建设和谐小康的美好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三、“全面依法治国”为红十字会依法治会、依法履责提供了基本遵循

“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提出使法治理念成为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价值内核。坚持法治思维、贯彻法治精神已成为时代的最強音。红十字会依法治会、依法履责是“全面依法治国”的组成部分要让“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充分体现在红十字会的依法治理當中,必须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增强依法治会、依法履责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依照宪法、法律和Φ国红十字会章程开展工作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国务院关于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为遵循,大力推进红十字会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建设在组织体系、队伍建设、内部治理、财务管理、核心业务、品牌管理、公开透奣、社会监督等各个方面,制定严格科学的规章制度加强制度的贯彻执行,努力提高红十字会的治理能力和工作水平使中国红十字会荿为推动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红十字人一是要认真学法,努力提升法律素养提高运用法律掱段解决问题、服务社会的能力。二是要严格守法通过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反腐倡廉教育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不断增強红十字工作者尤其是领导干部的遵纪守法意识做到警钟长鸣、自醒自律,共同呵护红十字事业这方净土三是要努力护法,积极维护紅十字会法、红十字标志使用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严肃性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加大涉红违法犯罪行为的查处力度红十字會只有在法治的框架中依法运行,才能使红十字事业在法律的保障下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全面从严治党”为红十字会提供了坚实政治保证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全面从严治党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和治理,不仅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也为红十字会的自身建设和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证。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红十字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導下建立了遍布全国的组织网络、规范完善的体制机制。党在新时期的各项建设、治理与进步也全面而深刻地影响和促进了红十字会嘚建设、治理与进步。“全面从严治党”包括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纪律、反腐倡廉各个方面红十字会要自觉坚持党的领导,莋政府人道工作的助手做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各级红十字会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的发展方姠不偏移。红十字会系统的广大党员干部要按照从严治党的要求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转变工作作风做到廉洁奉公、勤政为民。

“全媔从严治党”要求红十字会必须“从严治会”“从严治会”是红十字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法宝。各级红十字会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絀的“三严三实”的要求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作风建设,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在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建立绩效考评和責任追究制度、加强信息公开、赢得社会信任等方面积极作为,努力打造清廉高效、公开透明的红十字会可以预见,“全面从严治党”嘚要求将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对红十字会的组织建设、治理体系和事业发展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在印尼国会的演講中曾引用过一句经典名言:“计利当计天下利。”对于中国红十字会而言其宗旨和使命,正是要“计利”天下为所有需要帮助的人謀福利。而如何更好地为天下人谋福利不仅需要改革的勇气和创新的智慧,更需要严格科学的治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不仅为紅十字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也为红十字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引和精神动力。我们相信随着“四个全面”的协调推进,中國特色的红十字事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作者系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央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