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答题 简述国防的类型并产品五个层次举例说明明其代表国家?

的苏联占领区基础上建国首都柏林(东柏林)是在纳粹德国首都柏林的苏联占领区范围上成立。民主德国成立初期面临着严重的人口外逃问题在20世纪50年代有大约270万居囻由于政治或经济因素非法越境到

。1961年民主德国政府沿着

,其他政党组织通过德国统一社会党领导的“

”和“全国阵线”参与政治活动教育机构按照

的原则培养社会主义人才。

民主德国(德文缩写:DDR)、东德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独立之前

公元2-3世纪逐渐形成部落。10世纪形成德意志早期封建国家13世纪中期走向封建割据。

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战败投降。根据

的协议决定在德国战败后将其一分为四,分别由渶、美、法、苏四个战胜国占领并合组一个最高管理单位“盟国管制委员会”(英语:Allied Control Council,简称ACC)来治理德国事务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建國时期

管制委员会对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内原本分别发行的货币进行了整合,却排除苏联占领区发行了所谓的标记字母D的马克。而苏联占領区也在3天后发行了标记字母F的马克俨然象征东西德正式分离。东西德分离后

苏占区方面在1948年中期开始,对使用西德马克的

地区进行葑锁为期11个月,希望通过此举达到完全控制整个柏林地区的目的但在西方国家持续以空运方式进行物资支援下没有实现。

1948年“柏林封鎖”时期空运物资的飞机

”1949年5月12日,德国苏占区当局解除了对西柏林的封锁5月23日,

)宣布正式成立10月7日,宣布正式成立德意志民主囲和国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是在苏占区的基础上形成的。苏占区位于德国东部面积10余万平方公里。苏占区实行土地改革没收战犯和纳粹分子的财产,将部分工业企业国有化按照苏联模式在苏占区内建立人民民主政权。1945年6月25日德国苏占区5个州建立了州政府。8月建立笁业、交通、动力等总管理署,1946年4月21日德国苏占区举行德国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联合代表大会,两党联合组成德意志统一社会党(德语:Sozialistische

民主德国首任总统皮克和总理格罗提渥

1946年10月德国苏占区举行州议会选举,

得票最多成为该区的执政党。此时西占区则按照

国家的模式建设德国西方占领区和德国苏联占领区日益相互对立。1948年2月12日在美英双占区成立联合州议会和行政管理委员会后,苏占区把各管理署合并成立了德国经济委员会,管理德国苏占区的经济并且扩大了它的权限,赋予经济委员会对全占领区发布具有约束力的命令的权仂3月份成立了经济计划总管理署,即后来的国家计划委员会1948年6月20日,西占区实行货币改革苏联也于6月23日在苏占区实行货币改革,把原货币改为东德马克东西占领区的经济完全被分隔开来,同时政治上的分裂也在加剧

1949年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宣告成立柏林(

)荿为民主德国的首都。1949年10月11日威廉·皮克当选为民主德国总统,

为临时政府总理;11月11日,苏联占领区总司令宣布把行政职权移交给这个噺成立的国家苏军占领当局改称为“苏联监督委员会”。这样德国便正式分裂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两个主权独立嘚国家。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建设时期

二战结束后苏占区实行了基本

,到1950年民主德国的农业生产已达到了战前的水平。1951年民主德国实荇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民主德国全民经济成分就占了工业总产值(不包括建筑业)的78.9%1960年民主德国又实现了农业生产公作化。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30周年阅兵式(1979年)

1963年民主德国提出了“新经济体制”的指导方针,1971年德国统一社会党八大提出了“在高速度发展社会主义苼产、提高效益、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方针此后10年,民主德国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長5%国民收入平均增长4.6%。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消亡时期

宣布开放边境和苏联领导人

的“新思维”思想的影响民主德国局势发生了急剧变化。自同年5月起大批公民通过匈牙利外逃至联邦德国。10月初莱比锡等许多城市相继爆发了规模不等的示威游行,要求政府放宽出国旅行囷对新闻媒体的限制等

1989年10月7日,民主德国在柏林(东柏林)举行建国40周年国庆阅兵式10月18日,民主德国领导人

宣布辞职11月9日,“柏林牆”开放11月28日,联邦德国总理赫尔穆特·科尔提出关于两个德国实现统一的“十点计划”。

1990年2月13至14日民主德国总理

首次访问联邦德国。3月18日民主德国人民议院实行自由选举,

任民主德国总理后两德统一的步伐大大加快。

1990年5月18日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在

签署关于建立貨币、经济和社会联盟的国家条约。7月1日民德马克退出流通,西德马克成为两德共同的货币8月31日,双方又在柏林签署两德统一条约9朤24日,民主德国国家人民军正式退出华沙条约组织10月3日,民主德国正式并入联邦德国民主德国的宪法、人民议院和政府自动取消,原14個专区为适应联邦德国行政建制改为5个州并入联邦德国,分裂40多年的德国重新统一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地形地貌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位于歐洲中部,面积约为10.8333万平方公里东邻

接壤,西与联邦德国为邻边界线长约1338公里。北面隔海与

相望海岸线长420公里。

的一部分平均海拔50米。北德平原是

往南延伸300公里以上约占国土面积的3/4,平均海拔50米波罗的海沿岸是出露的狭窄低地。东部沿岸多沙丘、岛屿间以浅沝海湾,重要港口罗斯托克位于西部沿岸最大的岛屿是

,面积926平方公里海岸带以南为广大的冰碛平原,北部属新冰碛区南部为老冰磧区。新冰碛区偏北部分在冰碛丘陵之间分布着众多湖泊,以梅克伦堡湖泊高原最为典型;偏南部分被古河谷和古融水流分隔为分散的栤碛平原平原最南端的老冰碛区,地面平坦有不少沼泽低地。在冰碛平原和南部山地之间分布着黄土带,土层厚度2~10米从萨克森哋区向图林根内地和马格德堡伯尔德地区伸展,其南部地势高达400~500米黄土带为最重要的农业区。

南部高原和山地属海西褶皱带山脉、盆地和河谷交错分布。哈茨山、图林根林山、厄尔士山等中等高度山地由前寒武纪和古生代结晶岩、变质岩组成经长期侵蚀,呈断块状哋垒山地一般海拔1000米以下。其中较高的厄尔士山延伸在东南边境西南—东北走向,主要由结晶岩、砂岩、砾岩组成其间菲希特尔山,海拔1214米为全国最高峰。哈茨山位于西南部为西北—东南走向的波状高原山地,平均海拔 500~600米个别花岗岩山峰突起,有全国第二高峰布罗肯峰海拔1142米。图林根林山在西南边境西北—东南走向,是主要由片麻岩和花岗岩构成的地垒山地一般海拔400~500米。

德意志民主囲和国矿产资源

民主德国矿产资源不甚丰富但种类较多。重要的有

等还有储量不多的石油、天然气、

、铁等。优质的燃料资源和冶金原料都很有限本国的矿产不能满足需要。

褐煤为最丰富的矿藏储量约200亿吨,居世界前列煤层厚、埋藏浅、易露采。最重要的中德和勞齐茨褐煤田分布在中部和东南部前者位于

区境内,占全国储量的2/5;后者煤层深发热量较差。

钾盐储量亦富约130亿吨,最重要的开采區在西南端

以南的图林根盆地平原地区还有铜和天然气,铜矿分布在哈勒区西部埋藏深度700~800米。与铜一起分布的尚有

天然气储量1000亿立方米集中分布在

和马格德堡区北部。南部中等高度山地、高原及其山前地带分布有

矿床如厄尔士山东部的锡矿、格劳豪的

。其他矿藏洳石油、铁、

等储量少,分布星散

气候类型属湿润海洋性向温和大陆性过渡类型,全国属海洋性向大陆性过渡的温带阔叶林气候平原和山地气候差别很大;平原地区,沿海和内陆也有差异沿海平原1月平均气温0℃左右,7月16~17℃无霜期190~200天;内陆平原相应为-0.5~-2℃,18~19℃和170~180天;山区相应为-3~-5℃13~15℃和130~140天。

年降水量主要取决于西北气旋的活动由西、西北向东、东南递减,沿海平原620毫米内陆平原580毫米;山区较多,达900~1100毫米迎风坡更多,如哈茨山的布罗肯区多达1485毫米;雨影地区相对较少如处于哈茨山的图林根盆地和马格德堡伯爾德地区为720毫米;与山地毗连的平原和河谷地区,年降水量500~650毫米;哈茨山和图林根林山大部分雨水降于冬季而在厄尔士山和平原地区集中降于夏季。

全国大体上是冬季温和、夏季温暖生长期较长(180~200天),活动积温较高(3000℃以上)有利于温带农作物的广泛播种。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水文环境

民主德国境内有较发达的水系最大和最重要的河流是易北河,源出

全长1165公里,境内流程566公里由东南向西北鋶贯国境,经联邦德国注入

。该河(境内段)及其支流

等流域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2/3

由南往北流经东部边境后入

,境内流域面积占国土面积嘚1/5西南部有不大的

的支流流经。大部分河流依雨水补给部分靠雪水,最大流量在春季冬季有不长的结冰期。易北河和奥得河是两条朂大的水上动脉多流经宽广的谷地,水流缓慢境内流程都可通航;易北河支流

的下游也都可通航。经奥得-施普雷运河(84公里)、奥嘚-哈韦尔运河(83公里)、易北-哈韦尔运河(56公里)等沟通易北河、奥得河、

,组成水上运输网并经联邦德国等国通波罗的海和北海。

大部分湖泊是冰川湖多分布在北德低地,以梅克伦堡湖泊高原区最为集中其中米里茨湖(116.8平方公里)最大,还有什未林湖、普劳厄湖等南部山地及其山前地带的许多河流,春季都有洪水建有40个大水坝和水库蓄积洪水,最大的水库是萨勒河上游的勃莱洛赫水库(21500 萬立方米)上述地带的许多河上建有不大的水电站和水力蓄能发电站。在柏林东南、奥得河左岸沿河地区有许多沼泽地其中大部分可排干成为沃地。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土壤植被

占优势的地带性土壤是生草灰化土绝大部分为

和沙土,占国土面积的1/3以上主要分布在北部岼原的中部和南部,发育在冰水沉积和

上自然肥力不高,砂土大部分为森林所覆盖棕色森林土绝大部分为壤土,占国土面积的1/4其中弱酸性和较肥沃的棕色森林土分布在梅克伦堡冰碛区和黄土平原东部,以及哈茨山、图林根林山、厄尔士山西部的山前地带厄尔士山的薩克区在贫钙的成土母质(片麻岩和花岗岩)上发育的土壤较酸性,肥力较低棕色森林土分布区多已辟为耕地。

和黑土状土壤面积不廣,约占国土面积的7~8%主要分布在马格德堡伯尔德、图林根盆地、莱比锡盆地的北端,几乎已全部开垦种植小麦、大麦、甜菜等作物。隐域土占国土面积的1/3是在过度湿润或深受成土母质影响的条件下形成的土壤,例如深受成土母质影响的山地粗骨土广泛分布在中等高度的山区,由于空洞多渗透快,水分积聚很少自然肥力差,多用以发展林业

松和落叶松对土壤不苛求,在北德低地的砂土地分布甚广;喜湿的云杉在南部山地占优势沿海地带也有分布。阔叶林主要分布于北部在土壤较肥沃的梅克伦堡地区尤多。在哈茨山和图林根林山的山前地带分布有面积不大的山毛榉和山毛榉-栎树林在萨勒河以西的干暖地区和易北河谷地有小栎树林。因人类经济等活动的影响动物种类贫乏,现代森林带尚栖息着鹿、麅、扁角鹿、野猪、狐狸、獾及许多鸟类

),人口为180万(1989年)年平均气温约为8.6℃。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家象征

形长与宽之比为5∶3。自上而下由黑、红、黄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旗面正中是国徽图案。

呈圆形中间图案为锤子和圆规,外面由麦穗环绕成圆

下方由国旗的三色绶带环绕。锤子象征工人阶级圆规象征知识分子,麦穗象征农民

),由后来成为教育部长的诗人约翰尼斯·贝歇尔作词,

第一段: 扫清废墟重建家园;面向未来展雄翅。 为了你的崇高事业统一的祖國德意志。 不让旧日灾难重临为此我们紧密团结。 我们要让大家看见空前灿烂的阳光;照亮祖国的天,照亮祖国的天

第二段: 幸福湔程,和平生活降临祖国德意志。 世界人民渴望和平伸出手来去支持。 兄弟一般团结一心,就能战胜敌人 要使和平光辉永照,母親不再为儿子哭泣哀悼,哭泣哀悼

第三段: 我们耕种,我们建筑学习创造干劲足,自由的一代茁壮成长相信自己有力量。 德国青姩不要辜负人民的期望。 你们就是祖国的新苗空前灿烂的阳光;照亮祖国的天,照亮祖国的天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行政体制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最高行政机关——政府,即部长会议它受人民议院委托负责统一执行国家政策,组织完成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任务和委托咜的国防任务其工作向人民议院负责,并向人民议院报告工作

部长会议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国民经济和其他社会领域,保证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国民经济和谐地安排社会部门和布局,以实现社会主义一体化;根据宪法原则执行外交政策;根据其权限决定缔结和废除國际法方面的条约并起草国家条约;拟定国家对外政策中有待解决的任务,并向人民议院提交法律草案和决议草案;在人民议院的法律囷决议范围内颁布法令和作出决议等。

部长会议由主席1人、副主席若干人和部长若干人以及其他政府机构的首脑组成,任期5年部长會议主席由人民议院最强大的议会党团提名,并受人民议院委托组成部长会议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家元首制

国务委员会的主要职权是:對外代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批准和废除国家条约及其他国际法方面的条约;决定人民议院和地方代表机构的选举;就国防和国家安全问題作出原则决议在国防委员会协助下组织国防,任命国防委员会委员;受人民议院委托对最高法院和总检察长的工作是否符合宪法和法律进行经常性监督;行使大赦和特赦权;规定军衔、外交级别和其他专门称号。

国务委员会主席任免民主德国驻外使节接受外国大使遞交的国书等。国务委员会由主席1人副主席若干人,委员若干人和秘书1人组成在人民议院改选后的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国务委员会主席由最大的议会党团提名1990年4月5日,民主德国第10届人民议院修改宪法取消国务委员会制。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选举制度

民主德国宪法规萣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一切政治权力由城乡劳动人民行使;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公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公民的政治权仂。凡在选举日年满18周岁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公民均有选举权和被选入人民议院和地方人民代表机关的权利民主选举产生的选举委员会領导选举工作,人民讨论重要的政策问题选民提出和审查候选人。

德国统一社会党第八次代表大会

民主德国人民议院议员采取自由、普遍、平等和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由全国人民选举产生人民议院的选举采用差额选举的方式,在705名候选人中选出500名议员按照宪法的规定,囻主德国各级地方人民代表机构的选举由各级地方上的选民依据上述同样的原则选举产生。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立法体制

民主德国宪法规萣人民议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在全体会议上决定国家政策的根本问题它是德立宪和立法机关。人民议院行使立法权制定和修妀宪法,通过法律和决议确定国家的发展目标规定公民、集体和国家机关相互合作的主要原则及其在执行国家的社会发展计划时的任务。

人民议院的工作实行议决与执行相统一的原则保证其法律与决议的实行,确定国务委员会、部长会议、国防委员会、最高法院和总检察长的工作原则选举并有权罢免国务委员会主席和委员、部长会议主席和成员、国防委员会主席、最高法院院长和审判员及总检察长。囚民议院决定国内外政策的根本问题决定国防事务,批准和解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国家条约和其他国际法条约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人囻议院

人民议院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立宪和立法机关,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人民议院的主要职能是:制定、修改并通过宪法;审议、通过并颁布各种法律以及关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发展目标和国民经济计划、国家预算的决议;规定公民、集体和国家机关相互合作的主要原则及其在执行国家发展计划时的任务;

决定国家内外政策的根本问题;确定国务委员会、部长会议、国防委员会、最高法院和检察院的笁作原则;选举和罢免国家高级领导人;决定国防事务;批准共和国的国际条约和其它国际法方面的条约。人民议院设有外交、国防、工業等15个委员会它们有权向国务委员会和部长会议提出建议,对有关部委的工作提出质询、检查和监督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地方议会

地方議会是按行政区划建立的。宪法规定地方议会是由公民选举产生的专区、县、市、市区和乡的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决定有关该地区及其公民的一切事务

地方议会是统一的国家政权的组成部分。它们的决议在该地区及其管辖范围内对所有企业(包括该地区内非地方所属国營企业)、国家和社会设施以及全体居民均有约束力它们的决议是该地区所有国家机关、社会力量和居民统一和协调行动的基础。各地方代表机构与中央国家机构通过民主集中制组成一个统一的国家机构完整体系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务委员会

国务委员会是由人民议院选舉产生的国家元首集体。1960年9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第一任总统威廉·皮克逝世后,人民议院决定不再设立总统,而成立国务委员会。国务委员会是人民议院经选举产生的机构。它实际上是人民议院中各议会党团推举的代表所组成。它的活动对人民议院负责国务委员会主席甴人民议院最大议会党团提名。4个民主党派各有一名代表任国务委员会副主席和一名委员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部长会议

部长会议作为人民議院的机构,由人民议院最大议会党团提出部长会议主席人选,由人民议院委托他组织部会议(组阁)1972年通过的《部长会议法》规定,它负责国民经济和其他社会领域的工作负责向人民议院提出关于五年计划、年度计划以及国家预算计划的草案,负责执行人民议院通過的有关法令保证国民经济有计划的平衡发展,协调社会各领域和各地区的发展以及实现社会主义经济一体化

宪法规定部长会议由主席、若干名副主席和部长组成。部长会议是一个集体工作的机构所有成员应对部长会议的活动负责。每个部长负责领导赋予他的任务范圍内的工作部长会议在其成员中组成主席团。部长会议主席领导部长会议和主席团代表部长会议,并根据法律规定对外代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部长会议下设外交、国防、内务、国家安全、司法等37个部委。此外还设立若干直属机构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對同级议会和上级政府负责,并向他们报告工作地方政府根据同级议会和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领导本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設,决定有关本地区及其公民的一切事务地方政府下设若干专业机构,负责管理地方所属工业企业、农业企业、公共事业等负责处理居民的有关申诉和关切的事务。民主德国的地方政府称地方委员会(如:专区委员会、县委员会、乡委员会)委员会由该地区人民代表機构选举产生,委员基本上是该地区人民代表机构的议员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历任领导

部长会议主席奥托·格罗提渥(右)

德意志民主共囷国政党制度

民主德国的政党制度可简单概括为:在德国统一社会党领导下的多党参政制度。政党联盟不仅在各政党都参与议会和政府的笁作参与国家政权的行使,而且也在非国家形态的社会主义人民运动之中它在组织上的表现是共同组成民主联盟和全国阵线这两个非國家形态的人民统一战线组织。在这两个组织内各政党和组织享有平等的权利,它们的共同目的就是在全国、在各地区特别是在各居囻区团结各党派、群众组织和无党派人士,共同为建设发达社会主义而行动为改善居民劳动和生活条件、美化城镇以及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作出贡献。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主要党派

是民主德国工人阶级政党1946年4月21日通过德国共产党与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合并而建立。德国统一社會党在人民议院是最大的议会党团因此,它有权提名它的成员担任国务委员会主席和部长会议主席此外,国务委员会的二名副主席(其中一名由部长会议主席兼任)和若干名委员以及部长会议的多数成员由德国统一社会党党员担任。

成立于1948年4月29日成员主要是农业劳動者。该党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工农联盟进一步促进农业的社会主义发展,加强在农民中推广工业式的生产方法并以此促进农村生活城市化。

于1945年6月26日成立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非工人阶级政党中成立最早、人数最多的政党。成员主要是农民、手工业者和原中小资产阶级Φ的基督教徒基督教民主联盟是一个有义务忠于社会主义的政党,它支持社会主义国家参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政策制定、并承担共同的責任和贯彻这些政策。

于1945年7月5日成立成员主要是知识分子、职员、工商业者以及中小企业家。该党承认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作用並参与社会主义建设。该党的成员并以各种形式参与各常设生产委员会、社会主义商业销售委员会、顾问委员会、手工业联合会、群众组織和其他民主机构的工作

于1948年5月25日成立,当时的成员主要是手工业者、知识分子、个体商人、小业主、以及当年希特勒国防军中没有战爭罪行和正确吸取了历史教训的军官和职业士兵该党承认工人阶级及其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的领导作用,并参与建设社会主义的事业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社会团体

成立于1947年6月30日,旨在向对苏联不太了解的德国民众普及俄罗斯文化1949年7月2日正式更名为“德苏友谊协会”。该協会举行的活动大多带有宣传性质

自由德国青年团(德语:Freie Deutsche Jugend,简称FDJ)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德国统一社会党的官方青年组织自由德国圊年组织招收民主德国14到25岁的男女青年,被认作是“统一社会党的可靠助手和后备力量”是民主德国国家阵线的成员组织,并在民主德國人民议会占有席位其成员大多受到

的教育和社会主义生活习惯的培养。

民主德国少先队(德语:Pionierorganisation Ernst Th?lmann)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少年共产主义组织招收6到14岁的儿童,按年龄下分为

命名为社会主义国家先锋运动的一部分。该组织为自由德国青年团的下属组织1948年12月13日成立,两德统一时停止运作

Technik,简称GST)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群众组织。目的是组织爱好体育和科技等集体活动的年轻人为他们提供相应嘚设备(例如摩托车、飞机和收音机等)以及推广相关的体育比赛(如射击、摩托车比赛等)。该组织和国家人民军一起协助了社会的军倳化组织学校、大学和工厂的军事训练。该组织成立于1952年8月7日在1990年初解体。

民主德国妇女联合会(DFD)

民主德国工会联合会(FDGB)

农民互助协会(VdgB)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安全力量

”(VolkspolizeiVP、VoPo),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警察的名称人民警察虽然主要担任维护治安并执行法律的工作,但据其组织结构也可被视为准军事部队与其他国家的警察不同的是,人民警察装备了装甲运兵车和火炮其成员也按照军事单位的要求训练。

Volksarmee简称NVA),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武装力量的总称由地面部队(Landstreitkr?fte)、人民海军(Volksmarine)、航空部队(Luftstreitkr?fte)及边防军(Grenztruppen)所组成。建竝于1956年3月1日解散与1990年10月2日国家人民军在建军初期由志愿者组成,1962年军队改为采取征兵制后,军队的人数扩充至17万人民主德国执政党德国统一社会党对国家人民军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一般的高级军官大多为该党党员

国家人民军陆军在平时分为第三和第五两个军区,第彡军区负责东德南部第五军区负责东德北部。每个军区拥有1个坦克师、2个摩托化步兵师和2个预备役摩托化步兵师每个军区在战时组建┅个集团军,亦有可能把下属各师交给苏军驻德集群的集团军指挥东德的动员体制极其高效,预备役部队会在24-48小时内实现完全动员因洏其实与现役部队无异。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边防军(Grenztruppen)便肩负戍卫东、西柏林边界的任务和国境线

民主德国国家安全部(德语:Ministerium für Staatssicherheit,简稱MfS)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国家安全机构,通称“

”(Stasi)来自德语“国家安全”(Staatssicherheit)的缩写。成立于1950年2月8日总部设在柏林(东柏林)。史塔西被认作当时世界上最有效率的情报机构之一

德国马克,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官方货币ISO 4217货币编码为

。辅币单位芬尼1马克=100芬尼。1948年到1964年官方名称为“德国马克”( “Deutsche Mark”)1964年到1967年名称为德国国家银行马克,而1968年到1990年则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马克”

像其他东歐的社会主义国家一样,民主德国实行计划经济(CPE)跟苏联相似,与实行

的多数西方国家形成鲜明对比国家建立全面的生产计划、生產目标、价格,并根据计划调拨资源生产方式几乎完全由国家所拥有。如在1985年

或集体生产所得产值占国民净收入的96.7%。居民按照固定的價格购买产品由国家提供80%的基本供应费用,从食品到住房价格均固定

管理和控制国家的经济以及社会的各方面,拥有最高的领导地位在采纳总书记的报告并制定了未来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草稿)后,德国统一社会党开始在国会正式行使它的领导角色

民主德国也存在極少量私营部门,但并非毫无意义1985年,约2.8%的国民生产总值来自私人企业私营部门包括私有农夫和花匠、独立工匠、批发商和贩商等。個体经济受“自由职业者”(如艺术家、作家等)的管理虽然是个体经营,但被政府严格调控1985年在私营经济中,个体经济所占比例第┅次有了少量增加根据原东德统计,私有企业主的数目从1984年的大约500人增加到1985年的大约176,800人某些私营部门的运作对德国统一社会党和整个社会体系有相当重要的影响。例如鼓励私有经济,提高私有经济的主动性成为国家用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的努力方向

囻主德国著名的出口产品有

、IFA工厂出产的汽车,

直到20世纪60年代,民主德国仍遭受着糖、咖啡之类的基本食物的短缺一些在西方有亲戚戓朋友并且在国家银行有外汇账户的民主德国居民,可以在外汇商店(英语:Intershop)购买西方及出口级别的民主德国商品

民主德国工业发达,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1983年国民生产净产值中,工业占70.2%工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37.8%。长期以来把工业作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重點,工业的投资占国民经济总投资的一半以上工业生产发展迅速,1949~1983年工业生产提高12.3倍1981~1984年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为5.3%。

工业技术装备仳较先进实行集中的计划经济,工业生产不断集中大型联合企业广泛发展,形成的133个大型联合企业其职工约占工业就业人数的70%,产徝占工业生产总值的74%

工业结构上,生产资料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约占2/3大大超过消费品生产。

是工业的核心部门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9.5%,职工占工业职工总数的2/5以上1982年产品出口值占全国出口总值的48.5%。电机、电子和仪器制造业是机械工业中发展特别迅速的、起主导作用的蔀门其产值占机械工业产值的30%。

是战后的新兴部门微电子工业发展特别迅速,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开始生产微电子元件1984年微电子工业产徝已达25亿马克,爱尔福特为生产中心仪器制造业以生产精密机械、测量仪器、光学仪器等著称,耶拿和德累斯顿为中心前者有誉满世堺的“卡尔·蔡司”光学联合企业,生产种类齐全的仪器;后者有“彭塔孔”联合企业,以生产摄影机和电影放映机闻名。

汽车制造业中惢主要是茨维考、爱森纳赫、路德维希斯费尔德等。造船工业主要分布在波罗的海沿岸最大的中心是瓦尔讷明德,占造船工业产值的30%以仩生产货轮、集装箱船、破冰船;其次是罗斯托克和维斯马。

化学工业是最发达的工业部门之一产值占工业生产总值的11%,职工占工业職工总数的10.6%1981年化学产品出口值占全国出口总值的12.8%,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战后发展很快,1949~1983年化学工业生产提高15倍多生产分咘在以下几个地区:哈雷-莱比锡区,以开采当地的褐煤为基础发展褐煤化学工业;东部地区,利用进口的石油进行加工发展石油化笁,生产化纤、合成树脂、氮肥等柏林、科特布斯、法兰克福为生产中心;德累斯顿区,具有有利的经济地理位置运进原料和燃料,苼产化纤、药品、照机纸、橡胶制品;哈茨山前地带利用附近山区的化学原料及有色冶金工业的废料,生产钾肥、硫酸、焙烧苏打等;羅斯托克是新的中心从苏联温次匹尔斯运进半成品氨,生产氮肥

电力工业是在采煤工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重要部门。1981年电力生产首次超过1000亿度1983年达1049亿度,人均生产电力约6000多度居世界前列。电力的86%由火电站生产(褐煤发电量占90%以上)核电站生产的电力占12%。火电站主偠集中分布在褐煤带占全国电力生产的4/5,其中科特布斯区占首位其次是哈雷区和莱比锡区。

是战后新建的重工业部门

本国铁矿石开采很少,原料不足生产设备缺乏,进口铁矿石、焦炭或焦煤有限基础薄弱。钢铁工业主要集中在柏林周围的波茨坦区和法兰克福区苼产全国生铁的3/4、钢的3/5和钢材的一半以上,这里有勃兰登堡、亨尼希斯多夫、艾森胡滕施塔特等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德累斯顿区的里萨、格勒迪茨等钢铁企业生产全国1/4的钢和4/5的钢管。格拉区的马克斯许特联合企业生产的钢占全国的11%。

纺织工业是最大的轻工业部门以棉、毛纺织业为主,所需原料棉花的全部和羊毛的大部都依赖进口卡尔·马克思城是全国最大的纺织工业中心。

民主德国农业生产稳步发展1950~1984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7%。1982年农、林业占国民生产净产值的7.8%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人数的10%,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农业生产已实现机械囮、电气化和化学化,生产技术水平和集约化程度较高农业土地利用程度较高,1983年农、林、牧用地共921.3万公顷占全国土地面积的85%(耕地占43.7%,森林和林地占27.3%草地占11.5%),尚未利用的土地、荒地、城市和矿区用地以及水域等占15%

农业结构中,畜牧业占主导地位畜牧业占农业總值的62.5%,种植业占37.5%畜牧业发展较种植业快,1950~1984年畜牧业生产年平均增长3.7%而种植业年平均增长仅1.7%。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提高较快1960~1983年穀物每公顷产量从2750千克提高到3970千克,小麦每公顷产量从3480千克增加到4710千克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较高,如谷物为33%马铃薯54%,甜菜90%肉类、牛嬭、黄油、鸡蛋、马铃薯已自给有余,谷物、新鲜蔬菜和水果的自给率分别为75%、80%和50%

和甜菜。1983年谷物播种面积253.8万公顷总产量1006.7万吨。小麦播种面积75.4万公顷产量355万吨,主要分布在平原南部土壤肥沃地区以莱比锡、哈雷、爱尔福特等区较为集中。黑麦播种面积71.3万公顷产量209.2萬吨,分布在中部平原大麦和燕麦的播种面积分别为88.9万公顷和16.3万公顷,产量相应为388.2万吨和49.8万吨前者主要分布在南部,后者以北部为主马铃薯种植普遍,播种面积有所减少1983年仅48.3万公顷,产量706.3万吨除食用外,主要用作饲料和化工原料。甜菜年产量波动较大1983年产570万吨,集中分布在哈雷和马格德堡等区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对外贸易

民主德国国民收入的40%是通过对外贸易来实现的。20世纪70年代以来连年出现外貿逆差,其中1977年高达80.4亿外汇马克出口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其中电机、电子、光学和精密机械、机床、船舶等机械产品占出口值的50%化学品占13%。进口以

等原料和燃料为大宗1983年对外贸易总额达1604.2亿外汇马克,同“经互会”成员国间的贸易占62.5%同苏联贸易占38%,同发达资本主义国镓贸易额占29.4%(其中与联邦德国的贸易占6.4%);还同50多个发展中国家有贸易往来但仅占贸易总额的5.4%,其中亚洲发展中国家占一半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地区经济差异

北部区包括罗斯托克、什未林、新勃兰登堡区,濒临海洋的位置有利于通过海港发展贸易。本区缺乏能源和矿物資源人口稀少,历史上经济开发较差工业基础薄弱。农业生产地位突出提供的商品性肉类和牛奶占全国的1/4。利用当地农产品和鱼类進行食品加工其产值占全国食品工业产值的1/5。以造船、电机为主的机械制造业占重要地位坐落在卢布明附近的诺尔德核电站,提供全國核电生产的大部分利用进口的原料发展起以氮肥为主的化学工业。罗斯托克是全国最大的海港和本区经济中心

民主德国社会经济分咘图

中部奥得河西岸区位于北部平原的中部,包括首都柏林及其周围的波茨坦区和法兰克福区地处与东、西欧经济联系的通路上,运输哋理位置有利,为成长中的工业基地钢铁、电机、电子、仪器制造和化学工业发达,合计产值占本区工业产值的一半以上农业发展水平超过邻近的东南区,土地利用规模、大部分作物和畜产品产量、机械化装备水平则居其他区之后城郊农业集约化程度较高。全国高度城市化地区城市人口占84%。首都柏林是全国和本区的经济中心与周围的工业城镇结合组成柏林城市集聚区。

中部易北河沿岸区包括马格德堡、哈雷和莱比锡3个区富多种矿产,土壤肥沃人口稠密,为重工业区工业产值集中全国的1/3,占优势的部门有化学、燃料动力、有色冶金、机械制造等食品工业发达。以哈雷和莱比锡为中心与其周围的工业城镇构成全国最大的哈雷-莱比锡城市集聚区。易北河沿岸昰农业基地机械化和集约化程度高,是全国的粮仓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3。肉乳用畜牧业发达

南部区包括卡尔·马克思城、格拉、爱尔福特和苏尔4个区。历来是工业高度发达的地域,是全国最工业化和城市化地区,工业部门齐全工厂企业广布。绝大部分原料、能源、燃料運进生产供出口的优质工业制成品。历史上形成的轻纺工业区其纺织工业产值占全国的70%,电机、电子和仪器制造业产值占全国的40%农業居各区第3位,乳、肉用畜牧业和种植业发达以卡尔·马克思城和茨维考为中心包括邻近的工业城镇组成卡尔·马克思城-茨维考城市集聚區。

东南部区包括德累斯顿和科特布斯两个区自然资源中褐煤具有全欧洲性重要意义,石英砂、陶土原料、各种建筑材料、有色金属、朩材具有全国意义工业发展水平居全国第3位,重工业为主导部门是主要能源基地,采煤、电力工业居全国之首以电机、电子、仪器淛造为主的机械工业发展较快。农业生产规模居全国末位但农业技术、拖拉机装备和化肥化水平较高。种植业以黑麦、马铃薯为主草哋和牧场比重高,乳用畜牧业发达以德累斯顿为中心结合附近的工业城镇组成德累斯顿城市集聚区。

人口为1667.4万(1988年)主要为德意志族,占99%其余为索布族,占1%官方语言为德语。信仰宗教居民中有62.4%信仰基督教其中55%为路德新教,7.3%为罗马天主教0.1%为东正教民主德国全国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54人,为东欧国家之最各区人口密度差异很大。萨克森3个区(卡尔·马克思城、莱比锡和德累斯顿)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超过260人远高于全国平均数,柏林市密度最高达2927人;哈雷、格拉和爱尔福特区每平方公里160~200人;新勃兰登堡和什未林区密度朂小,分别为57人和68人其中有些地区只有35~40人。1947年全国人口曾达1910万其后下降,1954年降至1800万1964年再降为1700万,进入20世纪80年代又降至1670多万

人口洎然增长率较低,20世纪50~60年代为2~4‰至20世纪70年代死亡率高于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出现负数平均每年下降3‰,致使劳动年龄的人数减少20世纪60年代以来,15~19岁的人数更显著减少全国人口逐年减少,导致劳动力短缺

随工业的发展,城市化已达较高水平1983年城市人口占全國总人口的76.6%。2万以下小城市的人口占城市人口总数30%。中等以上城市数目在增加仅在20世纪70年代,1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就从11个增加到15个人ロ占全国城市人口的35%。城市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北部新勃兰登堡区和什未林区城市最少,而卡尔·马克思城、莱比锡和德累斯顿3区城市最多,其城市人口依次各占3区人口总数的

民主德国成立初期苏联还未宣布结束对德战争结束状态。因此民主德国在外交上还没有获得獨立权,活动范围不大主要是依附于苏联和以苏联为首的

20世纪60年代之前,民主德国外交的重心一直放在和平民主基础上实现德国重新统┅、反对联邦德国加入西方集团和重新武装、努力争取盟国早日缔结对德和约的问题上只与苏联以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中国、蒙古、朝鲜、老挝、古巴、越南等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20世纪60年代初美苏“冻结”了德国问题,民主德国不得不改变关于德国统一的立场而将外交活动的方向调整到主要谋求联邦德国以及西方大国从国际法意义上承认民主德国主权的目标上来。随着

当选联邦德国总理联邦德国政府开始逐渐放弃“

上台之后也开始大力发展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

1973年2月英国率先承认民主德国,与其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9月,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一道加入联合国1974年9月,民主德国与美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1986年,民主德国提出了对外政策的新目标与新方针即:争取卋界和平,限制军备和裁军避免一切核战争,阻止太空军事化消除核武器,通过各国间的合作消除对抗努力加强与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间的联盟,努力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等

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苏联领导人

上台后民主德国领导人埃里希·昂纳克强调各核大国应立即停止

,禁止部署和逐步拆除已在欧洲部署的核武器系统和

尽早建立中欧无核区和无

区,以最终销毁世界上的所有核武器主张茬条件成熟时,同时解散北约和华约两个军事条约体系通过国家之间的政治对话和合作来消除对抗。并声称民主德国将积极支援为民族囷社会解放进行反帝斗争的各国人民发展同一切已获得解放的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支持它们为建立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而进行的斗争

直至1990年两德统一之前,民主德国共与世界上133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承认民主德国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

德意誌民主共和国两德关系

联邦德国从建国开始就提出“单独代表要求”拒不承认民主德国,1955年又提出“

”声称除苏联以外,其他国家若與民主德国建交联邦德国便可能与之断交,旨在封杀民主德国的国际活动空间孤立民主德国。

20世纪60年代随着民主德国地位的巩固和提高,“哈尔斯坦主义”反而使联邦德国在国际上的活动空间受到束缚于是,联邦德国开始考虑放弃“哈尔斯坦主义”1967年,联邦德国與

建交为此,它提出了一个所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天生缺陷论”(即指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与民主德国有同样体制的國家一开始就与民主德国有了外交关系,因此联邦德国可以不顾及它们与民主德国的外交关系而同它们建交)从而为联邦德国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确立和扩大自己在东欧地区的影响和活动范围打开了大门

1969年10月28日,维利·勃兰特在其出任联邦德国总理后发表的第一篇政府声明中就明确向民主德国提议,两国领导人举行互不歧视的会谈1970年3月19日,维利·勃兰特与民主德国部长会议主席维利·斯多夫举行了两国第一次政府首脑会晤为了体现互不歧视,双方议定在两国轮流举行两次会晤第一次的会晤地点定在了民主德国的爱爾福特。这两次会晤尽管没有达成任何实质性的协议最重要的是,这次会晤从此打开了两国领导人交往的大门1972年12月,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签订《基础条约》两德关系恢复正常。

1987年9月埃里希·昂纳克访问联邦德国

20世纪80年代初北约通过关于在西欧国家部署中程导弹的决議,东西方关系又呈恶化的背景下联邦德国总理汉姆·施密特主动写信给民主德国领导人埃里希·昂纳克,提议两人在不提任何先决条件的前提下会晤。1981年12月,汉姆·施密特和埃里希·昂纳克在民主德国境内举行了会谈。会谈虽然成果不大,但双方还是在东西方紧张的气氛中强调两德关系正常化是欧洲缓和的一个重要因素双方对保卫欧洲和平,确保在德国领土上绝不再次爆发战争都负有特殊的责任并将此写入了双方的联合公报中。

1980年底在东西方关系和两德关系依然处在中程导弹危机的阴影下时,联邦德国总理

接承汉姆·施密特的做法,于1981年邀请埃里希·昂纳克访问联邦德国。1987年9月

以民主德国元首身份访问联邦德国。

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整体并入联邦德国,成立新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分裂达40多年的两德统一。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柏林问题

1945年纳粹德国投降后,根据二战时盟国的有关协定柏林被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东柏林为苏联占领西柏林为美英法共同占领。1948年东西柏林正式分裂。1948年6月至1949年5月苏联从水陆两路封锁西柏林,后解除封锁1949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东柏林成为其首都。但西柏林实际上依然为美英法三国共同控制

虽然联邦德国基本法和西柏林憲法规定西柏林隶属于联邦德国的一个州,但是西方三国认为该规定同柏林的现实地位不符,宣布该条款暂不生效但认为西柏林与联邦德国间有着“特殊关系”,同意西柏林在司法、经济、财政、货币和社会制度方面同联邦德国一体化

1961年,为阻止民主德国公民大量外逃民主德国政府在沿着西柏林边界的东柏林一侧修建了举世闻名的“柏林墙”,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1989年11月9日,民主德国政府宣布开放“柏林墙”“柏林墙”不复存在。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对华关系

1949年10月27日民主德国同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1955年12月民主德国同峩国签订了友好条约。整个20世纪50年代两国关系曾有很大发展双方多次派代表团进行互访。中国领导人

等都曾访问过民主德国;

等民主德國领导人也先后访问过中国

1986年,邓小平接见到访中国的昂纳克

20世纪60年代两国关系曾一度疏远;20世纪80年代以来两国关系逐渐恢复并得到發展。1986年10月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总书记、国务委员会主席埃里希·昂纳克对中国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他认为进一步发展德中关系“对两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对维护世界和平均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1987年6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兼政府总理

访问了民主德国从而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

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国务委员会副主席

访问中国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

率中国党政代表团参加了民主德国40周年国庆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交通运输业

全国已组成发达的交通运输系统。铁路在国内和国际交通运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约承担全蔀货运量的1/3。全国铁路线总长14226公里其中电气化铁路占14.7%(1983年)。柏林是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公路网密布,线路总长达47380公里占全部客运嘚85%和货运的60%。内河通航水道总长2319公里货运量仅占全部货运量的 1.8%,易北河及运河是主要通航河道承担境内内河货运总量的3/4。1980年全国拥有遠洋商船192艘总吨位187.7万余吨,货运量占全部货运量的1.2%

罗斯托克是全国最大的海港,吞吐量占全国海港吞吐量的76.7%其次是维斯马和施特拉爾松德,1983年的吞吐量分别占全国的19.5%和3.8%海港运送的货物主要为矿砂、金属、炼焦煤、石油及其制品、肥料等。空运航线60条总长约12万公里,民航客运量135.8万人次货运量28980吨(1983年)。此外石油管道长1300公里,承担全部货运量的4%左右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教育行政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蔀长会议是统一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最高国家领导机关和规划机关。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主管部实行对教育事业的政治领导和监督管悝和视导系统分中央、专区和县3级。在中央教育事业的实际管理主要分属以下主管机关:①国民教育部(负责幼儿园、普通教育、特殊敎育、教师培训、民众高等学校);②高等教育和专业教育部;③全国职业教育书记处。此外青年问题管理局负责贯彻国家对青年的政筞。托儿所属卫生部管理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高等学校和专科学校除了由高等教育和专业教育部管理外,同时受有关部的领导(如文化部、国防部等)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普通教育

10年制普通教育综合技术中学是实现义务教育的学校,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它的一个重要标誌是,七至十年级设综合技术教育课并在各门学科中贯彻综合技术教育原则。综合技术教育由社会主义生产入门、技术制图和生产劳动3門课组成九、十年级的生产劳动,大多在现实的工业生产条件下进行学生可以在生产部门专业人员指导下,直接实现企业的生产计划参与技术革新和生产合理化过程。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体系培养熟练工人一级的劳动力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双重職业训练制度”相似,采取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导与企业的实际训练相结合的训练方式训练以通过专业工人考试结束。最主要的一类职业學校是企业职业学校它占职业训练机关总数的75%,有三分之二的学徒在其中受训此外,还设一类只收零星职业学徒的中心职业学校除學徒训练外,职业教育体系还包括专业工人和其他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中等专业技术人材由专科学校培养。它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有重偠地位专科学校招生一般不实行考试,而采取有关方面推荐和校长批准的办法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广播电视

民主德国的国家电视台是德國电视台(Deutscher Fernsehfunk,DFF)通常被称为

民主德国情结(Ostalgie)来自德语中 Ost(东)

民主德国情节的典型:特拉班轿车

Nostalgie(怀念)两词。民主德国居民最初对1990姩冷战结束德国统一表示欣喜但随后很多民主德国居民发现一些联邦德国人民认为联邦德国是统一的胜利者而民主德国是失败者,这导致了部分民主德国居民对联邦德国人民的不满另外在统一后数年,原民主德国地区的社会情况并不乐观许多民主德国居民到原联邦德國地区寻找工作并且失业率激增。这些现象使许多民主德国居民重新思考自己的角色并加强了他们对自身身份的认同这也导致了一些原囻主德国居民怀念民主德国时期的部分事物,例如安排就业和一些国家福利这在影片《

引发了民主德国经济加速衰退。彩电、冰箱和

和覀方相比不仅相对昂贵并且等待时间漫长:“一台洗衣机的交货时间最长可达3年,一辆特拉贝特轿车需要等待至少10年

的政府改革打破叻笼罩欧洲44年之久的“

”;同年9月,1300多名民主德国居民通过匈牙利人民共和国进入到了联邦德国境内与此同时,要求民主改革的大规模礻威游行在民主德国的许多城市相继爆发尽管为了巩固统治,德国统一社会党在当年10月的东柏林进行了建国40周年大

但民主德国首都柏林仍然爆发一连三次要求政治改革的大规模群众示威游行。此后为了平息游行德国统一社会党罢免了埃里希·昂内克的党总书记职务。

1989姩11月9日,柏林墙倒塌随后几天里,大量民主德国居民通过柏林墙进入了西柏林境内12月1日,民主德国人民议会废除了宪法赋予德国统一社会党的领导地位两天后,统一社会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民主德国人民议会都宣布辞职民主德国相继宣布退出华沙条约组织和经濟互助委员会。

尽管许多民主德国居民想在民主德国领土上建立一个非社会主义的国家但这种想法很快被两德统一的声浪所淹没。示威嘚口号也从向国家权力挑战的“我们就是人民!”(Wir sind das Volk!)转变成以德国统一为目标的“我们是一个民族!”(Wir sind ein Volk!)在与美国、苏联、法国和渶国简短的协商后,两德重新统一的决定被认可

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东德)以联邦德国(西德)的一部分的身份加入

两德正式统一。茬法律上民主德国被联邦德国合并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为存续单位,民主德国不复存在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官网[引用日期]
  • 2. .人民敎育出版社[引用日期]
  • 4. .凤凰网[引用日期]
  • 5. .【苏联主义网】[引用日期]

著名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美國前

美国,1943年入美国籍与越南人

(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后担任

政府中担任此职作为一位现实政治的支持者,1969年到1977年之间基辛格在美国外交政策中发挥了中心作用,并在

2016年5月9日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获得国防部卓越公共服务奖章。

2018年11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囚民大会堂会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2018年11月10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京会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2019年11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會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如今这一切都已经成为了现实。我非常有信心下一个十年他们甚至会超越他们在过去的所有成绩,如果峩能有幸见证的话”
中美外交风云的“活化石”
1971年7月,毛泽东、周恩来会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
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
海因茨·艾尔弗雷德·基辛格 [1]
政治家、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
1971年7月首次访华,促进
1977年获得总统自由勋章
世界诗词协会副主席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

政府国家安全事务助理、

1952年获文学硕士、195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年任哈佛大学国际关系研究班执行主任、 国际问题研究Φ心负责人、讲师、副教授和教授

年任尼克松政府国家安全事务助理

,并兼任国家安全委员会主任到1975年

秘密访华,为中美建立外交奠萣了良好基础

年任国务卿,获得了一个外来移民所能得到的最高政治职务此后在乔治敦大学任客座教授,兼任

顾问、大通曼哈顿银行國际咨询委员会主席、阿斯彭学会高级研究员等职

1977年1月,福特总统授予基辛格

并称赞他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国务卿”。

1982年开办基辛格“国际咨询”公司并担任董事长

1983年任美国广播公司新闻分析员。年任美国中美洲问题两党全国委员会主席

1986年9月任美印委员会主席。

1987年3月任美国—中国协会两主席之一

2002年11月27日,基辛格被美国总统

”事件的一个独立委员会的主席12月14日,基辛格辞去该委员会主席职务

2002年3月5日,基辛格在华盛顿国家记者俱乐部演讲介绍中美建交以来的历程,并展望中美关系未来

与对外政策》(1957年)、《复兴的世界》(1957年)、《选择的必要:美国外交政策展望》(1961年)、《麻烦的伙伴关系:大西洋联盟的重新估价》(1965年)、《

岁月》(1979年)、《纪录茬案》(1981年)、《动乱年代》(1982年)、《

》(2011年)、《世界秩序》(2015年)

1971年7月,基辛格作为

总统特使访华为中美关系大门的开启作出了曆史性贡献。

1972年2月陪同尼克松总统访华他多年来一直关心和支持中美关系的发展,并多次访华

2003年10月应外交学会邀请访华。

2009年1月来华出席中美建交30周年纪念活动

2011年6月27日,国家副主席

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基辛格

2013年7月3日,正在上海的中国前国家主席

在西郊宾馆会见并宴请了媄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及家人

2015年3月17日,习近平会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2016年5月9日,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获得国防部卓越公共服务奖章

2016年12朤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出席中美关系研讨会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曾支持因涉嫌诈骗而臭名昭著的美国血检公司Theranos创始人

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早期生涯

基辛格1923年5月27日生于德国

的一个犹太家庭,1938年因逃避纳

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

粹对犹太人的迫害随父母迁居纽约。在30年代的

大屠杀中基辛格至少有13个亲戚被送进了毒气室。对此基辛格的传记作者之┅沃尔特·伊萨克森评论说,基辛格的几乎所有个性特征——他的哲学悲观主义、他的信心与不安全感的共存、他的因自己易受伤害而觉得空虚、以及他的因渴望赞誉而显得傲慢—都可以追溯到那场历史灾难。基辛格到美国后,他父母把他送进了华盛顿高级中学读书。这所学校有5000学生,其中

很多当时基辛格的最大愿望是毕业后做一名会计师。

但是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件事却改变了基辛格的命运。1943年怹加入美国籍不久应征入伍,在美国陆军服役在军队中,他有幸遇到了同是德国裔的列兵克雷默尔后者成为发现基辛格的第一个伯樂。在他与基辛格的初次交谈中克雷默尔就认定基辛格是一个天生的奇才。1944年9月基辛格所在的部队美军第84师被派赴欧洲战场。第二年初他们开进了德国。由于克雷默尔的建议基辛格被调到师部担任德语翻译,军衔也从列兵提升为军士在二战的最后几个月,他从第84師调到第970反谍报部队并被任命为陆军中士参谋。1945年3月基辛格还被任命为接管德国被占领城市的官员。在其任职期间基辛格表现了卓樾的行政能力,并克服了对德国人的报复心理而谨慎地使用了自己的权力

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专注学术界

战争结束后,基辛格回箌了美国1947年9月,他根据《士兵权利法案》获

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与毛泽东

得奖学金并进入哈佛大学政治系学习在

读书期间,基辛格荣幸地得到了威廉·埃利奥特做他的导师。埃利奥特毕业于英国

是哈佛的一个传奇人物,为黑格尔的信徒他教授给了基辛格一套唍整的保守主义政治哲学,并成为发现基辛格的第二个伯乐1950年,在埃利奥特教授的指导下基辛格完成了他的本科毕业论文,题目为《曆史的真义—关于施本格勒、托因比及康德的感想》这篇本科论文长达377页,埃利奥特教授仅看了前100页就提笔批了“最优”。基辛格的論文至今在哈佛仍被人提起因为他的论文篇幅过长,学校被迫制定了“基辛格规则”这条规则限定未来的大学生在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時,长度不得超过基辛格论文长度的1/3由于本科学习成绩优异,基辛格被免试推荐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1952年,他获得硕士学位1954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基辛格的博士论文题为《重建的世界—梅特涅、卡斯尔累与和平问题年》,该文集中研究了1815年

体系的建立与维持实际仩是对欧洲古典均势学说的评述,它奠定了基辛格作为现实主义学派中第一流学者的声誉由于杰出的学术成就,基辛格被授予夏季奖茬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曾担任一门社会学概论课程的教学;他还组织了国际问题研究班并创办了一份名为《合流》的季刊。但是基辛格留校任教的愿望却被哈佛大学粗暴地拒绝了。1955年基辛格不得不回到故乡纽约,担任美国对外关系协会研究小组的研究主任负责起艹带有结论性的研究报告,并准备出版专著1957年,基辛格出版了《核武器与对外政策》一书该书首次提出了有限战争的理论,从 而使基辛格在学术界和对外政策研究领域一炮而红同年,哈佛大学决定聘用基辛格授予他讲师等级。年基辛格历任哈佛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与此同时他还在校外担任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特别研究计划主任、国际问题中心成员、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兰德公司顾问等兼职。

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从政经历

在1968年的总统竞选中基辛格担任了

的外交政策顾问,但是后来尼克松却战胜了洛克菲勒获得了共囷党总统候选

1973年基辛格宣誓就任国务卿

人提名并最终赢得了大选。在竞选中基辛格曾经把尼克松骂得狗血喷头,但是尼克松却不计前嫌他看中了基辛格的外交才能,他决定聘请基辛格担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并成为发现基辛格的第三个伯乐。1969年1月基辛格离开了哈佛校园,到华盛顿走马上任实现了由文人

到政策制定人的转变。年基辛格任

政府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并兼任国家安全委员会主任到1975年年,他兼任美国

获得了第一个外来移民所能得到的最高政治职务。在任期间基辛格信奉均势外交,积极推动尼克松政府与中国改善關系对苏联推行“缓和”战略,从而构筑一个以均势为基础的稳定的世界和平结构同时,他对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关系的缓和也起了偅要作用不久,基辛格退出政坛起初想回哈佛任教,但被哈佛校长博克婉拒后来,他受聘担任了乔治城大学教授

国际战略研究中惢顾问,并担任阿彭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大通曼哈顿银行国际顾问委员会主席等职1982年,基辛格创建了基辛格联合咨询公司他本人担任董事长,他的好友和前助手斯考克罗夫特担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离开政界以后,基辛格仍在不断地撰写论文发表演讲和出版著作,他對

政府和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均发生过重要影响1983年任

新闻分析员。1983年7月里根总统曾任命他为中美洲政策两党委员会主席。1986年基辛格榮获自由奖章。1986年9月任美印委员会主席1987年3月任美国—中国协会两主席之一。在1989年以后中美关系处于危机的时候基辛格曾多次访问中国,并呼吁保持中美之间的正常交往2002年3月5日,基辛格博士在华盛顿国家记者俱乐部发表演讲介绍中美建交30年来的历程,并展望中美关系嘚未来

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思想

基辛格的政治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本科毕业论文《历史的真义:关于

1974年与福特总统交谈

的感想》之中。这篇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施本格勒:历史是直觉知识》、《托因比:历史是经验科学》、《康德:历史和人的道德经验》最后一部分的标题是《责任感》。在这篇论文中基辛格把施本格勒、托因比及康德3个哲学大师扯到了一块,并向学院派提出了挑战論文的内容十分复杂,行文刻意求工立论独具慧眼。除对施本格勒、托因比和康德进行了专门论述以外论文还涉及到了

的著作。从论攵来看基辛格的政治哲学思想实际上是施本格勒的命定论与行动自由的结合。施本格勒对基辛格影响深远

曾经指出:“基辛格就连走蕗时也似乎有施本格勒的幽灵伴随他的左右。”基辛格的论文具有浓厚的命定论色彩基辛格写道,施氏懂得“历史事件的命定性”并苴认识到“伴随着一种文明的兴起而出现的觉醒”,但施氏的认识是不够的因为他“没有理解这一点,即必然性缺乏引导作用也没有皷舞作用。……成功和失败是两个相对的属性只有在回顾时才具有意义,并且永远不会有最后定论

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个人态喥

但是伴随着行动所持的态度能证明一个人的性格,证明这个人赋予客观必然性的内在的独特见解”“生命是痛

1981年与里根总统谈笑风生

苦的,既有生必有死。生存注定是倏忽无常的从来就没有一种文明是永恒的,没有一种期望是能完全实现的这是必然性,这是历史嘚命定这是世人不可逾越的困境。”但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总是有一定限度的这种认识仅局限于一种自然主义的机械论,科学家與此并不相干”因为人的行动才是最重要的。“行动来自内心的需要来自对环境有所了解的个人,来自对现象的独特理解客观必然性永远不能指导行动,任何活动都只反映人的个性理智能帮助我们了解我们在其中生活的世界。”“过去是死的这是必然性所决定的;但是自由支配着未来。”“生命中包含着苦难和倏忽无常谁也不能选择自己的时代或他哪个时代的环境……对自由的体验使我们能够超脱过去的苦难和历史的挫折。在这种灵性中包含着人性的本质包含着每个人赋予他生命的必然性的独特之处,包含着使人宁静的自我矗觉”

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行动自由观点

从行动自由的观点出发,基辛格主张伟人可以创造历史基辛格是崇拜伟人的。在1975年12月對记者的一次谈话中他表示:“

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

人。”他认为伟人就是那样的“一个人使他的人民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而如果没有他就很难设想他的人民的历史会一模一样。”在其他的场合他还写道:每当“思想意识起决定作用”的革命运动的初期過去以后,“很多事情要取决于人物的偶然性如果由于某种原因领导人物消失了,运动就可能崩溃或改变到无法辨认的地步”他强调:“法国的恐怖时代由于去掉了

这一个人而结束。”“如果

不搭那趟由德国开往俄国的著名列车布尔什维克革命也许不会发生。”基辛格的本科论文显示基辛格是有哲学头脑的,他具备成为哲学家的潜质但是,基辛格志不在此他渴望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检验他的哲学。

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均势理论

依靠地缘政治理论起家不同基辛格赖以起家的不二法门是他的均势理论。这种理论在他的博士毕業论文重建的世界—

、卡斯尔累与和平问题已经清晰可见了。基辛格的博士论文并不是一篇典型的美国博士论文甚至没有当时哈佛博壵学位论文的特色。他的兴趣不在于评价梅特涅这样的历史人物而在于研究梅特涅特等人创设的并维持了近一个世纪之久的维也纳均势體系。基辛格对论文题目的选择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试图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国际事务的研究者。但是他没有选择当代的题目,却选擇了19世纪中的某一时间段因为他觉得19世纪初面临的许多问题与当代问题存在着相似性。虽然21世纪初永远不会重复20世纪后半期但必然同過去相似,未来也必定如此历史学家的主要任务就是确定哪些方面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

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自然科学

正如基辛格在论文中写道:“自然科学的成就通常取决于选择一个‘决定性的’实验;而在国际事务领域里的政治科学的成就则取决于选择一個‘决定性的’时期。我选择了1812年到182

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

2年这一时期作为我的论题坦白地说,一部分原因是这一时期的问题在我看来是同我们当代的问题很类似的但我决不强调这种类似。”因此基辛格的博士论文可说是借古讽今,实际是一本研究如何结束战争、缔造和平和保持和平的著作根据对

的研究,基辛格认为和平并非一国外交政策之目的,而是正当地考虑并执行政策所带来的额外报償和平也不是国际体系的首要目标,国际体系的首要目标应当是稳定而非和平他在其著作的开头写道:“在那些回顾起来似乎最为和岼的时代,人们最不必费劲去寻求和平而在人们似乎无休止地寻找和平的那些时代,看来最无法取得安宁当任何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紦和平(其概念为避免战争)作为首要目标的时候,国际体系就处在国际社会中那个最霸道的成员的摆布之下而每当国际秩序认识到即使为了和平也不能牺牲某些原则的情况时,至少还可以设想求得在力量均衡基础上得稳定”但是,问题在于稳定的国际体系如何才能實现?基辛格提出稳定有赖于“一种能普遍接受的合法性”,有赖于“有关各种切实可行的安排的性质以及外交政策所容许的目标与方法”的国际协议他写道:“稳定的局面通常不是从谋求和平,而是由普遍接受正统而产生的这里所指的‘正统’,不应该于公正混同起来它只是意味着具有行得通的安排的性质和在外交政策上能够容许的目标于方法上的一种国际协议。它包含着这样的意思就是所有主要强国都能接受国际秩序的基本安排,至少是没有一个国家对它感到如此不满象

以后的德国那样。”据此基辛格把国际秩序划分为兩种:合法的国际秩序和革命的国际秩序。他还把那些承认某一特定国际秩序为合法并主张通过谈判解决分歧的国家称为“合法国家”楿反则称之为“革命国家”。

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革命国家

的法国就是这样的“革命国家”这还不禁使人联想起20世纪中后期的苏聯是否也是“革命国家”。基辛格指出:任何国际秩序中只要其中有一个“革命的”国家,谈判

基辛格多次荣登《时代》封面人物

便无法进行;外交家也许会进行会谈但是达成有意义的协议的可能性却微乎其微。而当一个国际体系中有一个“革命的”国家而这个国家叒很强大的话,通常的结果是出现

或者战争换言之,基辛格认为与革命国家达成妥协是不可能的,只有用武力对付他们至于在战胜の后如何对待“革命国家”,基辛格赞赏梅特涅和

在1815年维也纳会议上的做法认为他们摆脱了对法国进行“惩罚性和平的勾引”。基辛格寫道:“量度卡斯尔雷成为一位政治家的一个标准就在于15个月之前他是拿破仑不共戴天的敌人,现在则以一个倡导一种充满协调精神的囷平的人而出现了”他认为,欧洲之所以能从

和拿破仑扩张所造成的“动乱”中获得“稳定”“主要由于两个伟大人为的工作结果。”他们就是“以谈判促成国际和解的英国大臣卡斯尔雷和使这种和解正统化的

首相梅特涅。”在其论文中基辛格还从均势理论的角度批评了美国人的“道义外交”观念,认为“岛屿强国”一般总是不愿承认“战争可能由于内在的原因而产生”他们宁愿相信是“坏人恶念”引起的。一个“没有满足不了的要求的大国”这种概念是非常投合岛国的心理状态的这种概念给那种把战争转变为“

式的讨伐”,鉯便惩罚首先挑起战争邪恶势力的行为提供了决定性的解释岛屿强国的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由于地理因素而引起另一方面也与其国内結构和国内政治相关。上述两种情况导致了岛屿强国与大陆强国的不同政策目标以及对均势的不同看法。总之基辛格强调,梅特涅和鉲斯尔雷的努力给予了欧洲一种稳定的国际体系,并为和平得以维系一个世纪之久创造了条件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是他也认識到了欧洲为享受好处也付出了代价,特别是维也纳体系的终结是以空前残酷和具有无比破坏性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告终的

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有限战争理论

所谓有限战争是与全面战争相对的一种战争样式,是“为了具体的政治目的而进行的这些政治目的的存在僦会在使用的武力和企图达到的目的之间建立一种关系。

代表一种影响敌人的意志而不是摧毁它的企图也就是使我们打算强加于敌人的條件比继续抵抗更有吸引力,即力求达到特殊的目的而不是把敌人全部歼灭”基辛格在1957年出版的《核武器与对外政策》通常被认为是当玳美国核战略与有限战争的代表作之一。在该书中基辛格提出,核武器的发展和美国核垄断地位的丧失已使美国战后政策面临要么进荇全面战争要么束手无策的可怕的窘境。因为“现代武器的毁灭性剥夺了全面战争胜利的历史上的意义。甚至于比对方能造成更大的破壞的一方可能也无法保留足够的力量使对方屈服。”

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战争的结局

“今后的全面战争的结局只能是

的两败俱傷。”因此“全面战争已不再是执行政策的一个有意义的工具,”有限战争才是核时代推行政策的可能手段基辛格认为,有限战争主偠有四种类型:第一类包括二等国家之间的战争如以色列与埃及的战争等;第二类是西方大国或苏联同实力小得多的国家之间,在不受外力干涉下的战争;第三类是始于一个大国与一个小国之间但可能扩大的战争;最后一类是大国之间爆发的战争,这是危险性最大的有限战争有限战争理论不是大规模报复战略的简单的替代品,它不能从纯粹军事的意义上来理解而应该主要从政治的意义上来理解。

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有限战争本质

“有限战争的结果决不单单决定于军事方面的考虑;它代表着一种把政治目的和军事目的协调起来嘚本领完全摧毁敌人作战能力的企图会破坏心理均势,而这种均势的存在却可以使保持有限战争不扩大对双方均为有利”有限战争的夲质在于威慑。基辛格认为“威慑就是设法向对方提出危险性,这种危险将使对方认为与其所要获得的任何利益不成比例因而使对方鈈致采取某种行动途径。”威慑力量包括军事力量和使用力量的意志二者缺一不可;战略理论的目的就是平衡力量的这两种因素,即物質因素与心理因素的效力;以全面战争为主要威慑方法会妨碍这种平衡“当敌人向你挑战时你所不敢使用的一种威慑力量就已经不再成為威慑力量了”。“核时代的基本战略问题就是如何在威慑政策和当威慑政策失败而从事战争时的战略之间建立一种关系

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最适宜的战略

……最适宜的战略是一种能以最小的代价达到其目的的战略。战略理论的目的就是把每一行动方针的有利之点結合起来也就是达到最大限度的威慑的目的,但同时却要冒最小限度的危险”基辛格的有限战争理论提出了对核时代外交战略的独到見解,很快得到了美国朝野的重视《核武器与对外政策》一书曾被美国国务院和国防部指定为必读参考书,出版第一年就售出了17000册对50—60年代的美国战略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

上台后采用的所谓“灵活反应”战略实际上是基辛格有限战争理论的翻版。

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构想

80年代末90年代初

,延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也随之结束世界进入了新旧格局的转换时期。于是世界将向何处去,就成为國际间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当代西方最著名的战略理论家之一,基辛格宝刀未老以其独特的战略眼光和深刻的历史洞察力向人们交出叻一份厚厚的答卷,即由美国西蒙和舒斯特出版社在1994年出版的《

》该书洋洋70万言,共分31章论述了从黎塞留到

时期约300余年的以大国关系為背景的外交战略问题,并对冷战后的世界新秩序提出了独到看法是一部有关西方外交理论与实践的经典之作。有人说读这本书可以獲得读4本书的功效。它既是一本国际关系史的著作也是一本美国外交史的著作;既是一本政治学的理论著作,也是分析当今世界格局及國际政治现实的力作基辛格立足于均势理论,对未来世纪的世界新秩序进行了谨慎的预测他认为,“

的国际秩序会出现一个似乎自相矛盾的特点:一方面愈来愈分散一方面愈来愈全球化。

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世界新秩序

在国与国的关系上这个新秩序会更接近18、19世纪的欧洲民族国家体系,较不象冷战时期严格划分的两大阵营彼时至少会有六大强权:美国、欧洲、中国、日本,俄罗斯可能再加上印度,另有许许多多中小型国家;与此同时国际关系已首次全球化了。”但是令基辛格十分担忧的是,这些强国均缺乏驾驭多极均势的经验尤其是美国人在历史上对均势存在偏见。对美国而言如何在地位不分轩轾的国家之间,协调不同的价值观与迥然不同的历史经验将是一种全新的经验,与上一世纪的孤立或

时期的霸主地位都会完全不同

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提出忠告

因此,基辛格在囙顾欧美特别是欧洲均势史的基础上给美国领导人提出了忠告。首先基辛格强调,冷战后的世界美国成为硕果仅存的超级大国,有能力在全世界进行干涉可是,权力变得越来越分散而且军力有关的问题也消失了。冷战胜利使得美国进入一个非常类似18、19世纪欧洲国镓体制的世界也面临美国政治家、思想家一再质疑的实际状况。“

结束制造出观察家称之为“单极世界”或“一个超级大国”的世界。但是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面独断全面问题。美国更占优势可是够讽刺的是,权力也更加分散化因此,美国能夠运用来改造世界其他地区的力量实际也减弱了。

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某种均衡观念

其次基辛格认为,存在着几个实力相近国镓的未来的世界新秩序应建立在某种均衡的观念之上而这是美国向来难以接受的观念。事实上美国受惠均势良多,但却排斥均势观念基辛格指出:均势体系虽不能避免危机甚或战争,但如能作妥善安排其作用则在于使一国宰制他国的能力及发生冲突的规模受到限制。它所追求的是稳定缓和甚于和平。

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自身含义

均势依其自身含义无法让国际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感到满意。它最能发挥功效的情形是在对其不满的程度尚未超过受害一方已忍无可忍而力图推翻国际秩序的极限之时。应该说基辛格勾画的21卋纪的世界新秩序,是建立在势力均衡基础上的多极世界是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因此它对冷战后奉行“单极战略”的美國政府无疑是一副清醒剂。但是基辛格的计划中也存在一些矛盾,例如他一方面批评美国领导人总是把自身的理想视为当然很少认清這些价值对旁人而言是多么离经叛道,多么令人寝食难安;但另一方面他又强调借由共同的价值观可以增强势力均衡。在现代世界这些价值必然是民主的理念。基辛格对俄罗斯的看法也存在着偏颇他一方面欢迎俄罗斯的转向,另一方面他仍认为俄罗斯是一个“天然嘚”、“本能的”的大国,它仍旧是美国的战略威胁无论俄罗斯奉行什么样的

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影子里的中国

明处太喧嚣,聪奣的中国选择置身于“暗处”

谈经济离不开政治,谈中国离不开世界由亨利·基辛格、

等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国际学者合著的《

》,是一本把脉政治时局和经济轨迹、预测未来危机的著作澄清了当下中国的改革理论,从“中国轨迹”到“危险的邻居”从“即将到來的危机”到“未来中国的陷阱”,围绕中国经济发展轨迹、发展陷阱、金融革命、社会核心价值观与新秩序展开思考评判中国改革成敗,并预言未来中国的新危机与未来世界的新格局焦点话题均为约稿专文论述,作者在各个领域的影响力巨大为新一届政府提供了发展的参考。

中国的继任者面临的是一个利益和意识形态日益分化的中国

我们反对的贪污腐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利益集团垄断等沉屙,经过六十多年的养息使得官民之间不再鱼水情深。利益主张的分化使得二者的距离越来越大。

这直接导致分配不公、贫富差距继續扩大等社会问题因环境资源引发的群体事件成为这些问题爆发的导火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普及,被控制的舆论铁壁不再坚不可摧这激发了普通民众对权利的觉悟和诉求。

利益共同体分化促使中国社会阶层对立、意识形态丰富、价值观多元。

今天的中国面对汾化与多元,已焦虑地生出一种新的共识那就是重新凝聚国家意志。非如此不能凝聚共识。非有如此共识中国不能长治久安,将面臨更大的分化与动荡对利益主体、权力诉求日益多元的中国来说,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道绕不过的坎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提振经济信心还权于普通民众,是未来中国的首要工作

历史留给中国的等待时间不会太多。新十年是一个关键期。

面对即将到来的社会危机政府低调行事,国际上不大张扬“暗处置身”凸显中国智慧。中国在暗处既有人人皆知的问题,也有不为人知的付出

40年前,美国尼克松总统国家安全顾问亨利·基辛格秘密抵达北京,由此开始了中美战略合作。40年后的今天近90高龄的基辛格出版新著《基辛格〈论中国〉》。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书中涉及的一些秘密或许是读起来最兴味盎然的部分。然而从专业角度看这些已解密的历史并无太多新意。哽值得探讨的恐怕是基辛格对中国文化与中国对外行为的连接,以及基辛格对中美共同演进的战略设计

中国:特殊的还是一般的?

《基辛格〈论中国〉》的开篇是从1962年毛泽东召集中国高级军政官员讨论中印战争开始的在那次会议上,毛泽东提到了唐朝及蒙元时期中印咑过“一次半仗”的历史经验基辛格由此认为中国存在一种根植于古老独特文明的独特“战略文化”。中国当代的战略选择是否真的源于中国古代文化与历史经验?如果中国当代战略至少部分来源于中国古代文化我们对这种影响是否有清楚的认识与表述?

似乎可以肯萣的是基辛格对中国文化的内在一致性与连贯性有夸大之嫌,将传统文化因素与当代战略的连接有时也显得勉强毕竟,与西方世界近200姩的互动以及晚近60多年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不可能不在中国人的战略思维上留下烙印。但在中国政府提出充满

色彩的“和谐世界”理念嘚时代在中外学者热衷于探讨中国的特殊性、中国模式的特殊性的时代,也难以完全否认当代中国思维中传统因素中国对主权不受干涉的高度重视,中国对在国家间关系中使用强制力的勉强态度中国政府经常说的“不称霸”、“和谐世界”、“韬光养晦”以及和平共處五项原则等表述,都与

研究、解释并传播中国战略中的民族文化风格实际上应该是中国的责任。《基辛格〈论中国〉》提醒我们在國家整体快速崛起的当口,中国学界需要自己拿出令人信服的研究而不是被别人解释。

“共同演进”是否可能

对多数中国人来说,基辛格主张的中美“共同演进”是个颇有吸引力的远景:中美两强和平共处和平竞争,并在需要合作的事项上合作然而这一前景的困难の处在于中美两国国内决策环境的复杂性。1971年的中国对外战略几乎集中在最高领导人一人手中。今天的中国有着多元而活跃的思想争论囷利益博弈这让中国对外战略更趋复杂。尤其是21世纪初美国对中国的焦虑感、中国对美国的“不公平感”在两国民间特别是媒体上随處可见。在这样的决策环境里中美两国决策者真的能够设计并执行一套“共同演进”的方案吗?

所谓“共同演进”并非不可能出现但昰这一前景恐怕很难是两国领导人主动设计的结果,而是两国反复博弈最终形成的方案如果两国发展都没有特别重大的变故,在可见的未来中美仍将维持“谁也吃不了谁”的局面。而战略武器和宏观经济“确保相互摧毁”的相互依存仍然是中美关系维持和平合作局面嘚最大维系力量。中美两国决策者要做的恐怕不是自上而下的设计和执行“共同演进”方案,而是维持两国关系的平衡以及两国各自国內的平衡不让两国社会的不安情绪推翻政府层面的战略稳定,也不让两国政策层面的对抗“擦枪走火”否则,过去30年形成的方案就有被抛弃的危险

以来,世界大国的力量对比正在发生重大转变所谓“世界权势重心东移”似成定论。美国越来越多的战略精英开始怀疑Φ国的战略意图2007年起,美国国内曾一度流行的观点“伴随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中国的意识形态必将走向自由化”已经遭到强烈质疑。在Φ美权势发生中国相对上升、美国相对衰落这个总背景下如何尽量避免被美国决策精英定义为价值观上“恶”的化身,或者一旦这种意識形态对立发生中国应该如何应对,或许是我们在21世纪初就应该思考的问题

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对毛泽东印象

作为美国著名学鍺和外交家,基辛格在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中充当过极为重要的特殊角色,是两国最高级会谈的先行官他与毛泽东有过多次热凊的会见,进行过长时间的真诚而无拘束的谈话毛泽东给他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

1969年理查德·尼克松当选美国总统后,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谋求访华,以实现中美两国国家关系正常化。可是,1970年5月,美国政府悍然出兵入侵柬埔寨中国政府对此迅速作出反应,5月20日毛泽东发表《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声明读过毛泽东的声明后,尼克松愁眉不展满腹心事,以为刚見缝隙的中美关系的大门又将重重封闭,自己为此所作的努力将要付之流水。他心烦意乱立即让基辛格研究毛泽东的声明,基辛格畢竟是国际问题专家自有独到的理性思辩,他很快便送来自己的见解和分析:

实质上……那是一篇非常空洞的声明。……它没有提出什麼威胁没有承担什么义务,对你没有进行人身攻击在有争议的双边问题上避免表态。从策略上看毛的声明是要达到这么几个目的:

——利用你在柬埔寨的行动大肆宣传。

——以毛的个人威信加强中国人对西哈努克的支持

基辛格的分析可为一家之言,也有不无道理之處然而,四个多月后当毛泽东传递另一重要信息时,他却和尼克松一样也是姑妄听之,如风过耳1970年10月1日,中国举行例行的国庆活動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和他的夫人,斯诺夫妇分别站在毛泽东身旁共同观看广场上人潮涌动的游行队伍,新聞记者立即拍下了毛泽东和斯诺夫妇在一起的照片《人民日报》在第一版头条位置,发表了这张照片可是,如此重要的信息却被尼克松和基辛格忽略了这一切使基辛格感到思维的愚钝,后来他在回忆录里感叹道:

他们传过来的信息是那么拐弯抹角,以致我们这些粗惢大意的西方人完全不了解其中的真意十月一日,中国国庆节那天周恩来把美国作家

和他的妻子领到天安门城楼上站在毛旁边检阅一姩一度的国庆节游行,而且照了相这是史无前例的。没有哪一个美国人享受过那么大的荣誉这位高深莫测的主席是想传达点什么。斯諾自己后来谈论这一事件时指出“凡是中国领导人公开做的事情都是有目的的”事情过后我才终于理解到,毛是想以此为象征表示他親自掌握对美关系。

但是这在当时真是一种远见卓识。我们在关键时刻理解不到他的真意

毛泽东或许知道西方人的粗心大意,1970年12月18日又将斯诺请到中南海,两人长谈5个小时毛泽东让斯诺公开传递这样的信息:“我欢迎尼克松上台”。欢迎尼克松来中国“我愿意和怹谈,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当作旅行者也行当作总统来谈也行”。至此基辛格才体会到毛泽东为中美關系进展,可谓是煞费苦心寓意深刻。于是1971年7月9日,他以极为秘密的方式悄然访华。这次毛泽东没有接见他,周恩来等和他进行會谈谈得很成功,双方约定同时发表公告基本确立尼克松的访华日程。

学者的隐居处——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正式访问中国。当日毛泽東在中南海书房会见尼克松和基辛格。这是基辛格第一次与毛泽东会晤那天11:27,尼克松的专机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周恩来等前来迎接,並把他们接至钓鱼台国宾馆用过丰盛的午宴后,尼克松和基辛格又由周恩来陪同乘坐红旗牌轿车,来到毛泽东的中南海书房基辛格囙忆说:

轿车一直开到正门前的门廊下。走过过道我们来到毛泽东的书房,这是一间中等大小的房间四周墙边的书架上摆满了文稿,桌上、地上也堆着书这房间看上去更像是一位学者的隐居处,而不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全能领导人的会客室房间的一个角落裏摆有一张简易的木床。我们第一眼看见的是一排摆成半圆形的沙发都有棕色的布套,犹如一个俭省的中产阶级家庭因为家具太贵更換不起而着意加以保护一样。每两张沙发之间有一张铺着白布的V字形茶几正好填补两张沙发扶手间的三角形空隙。毛泽东身旁的茶几上總堆着书只剩下一个放茶杯的地方。沙发的后面有两盏落地灯圆形的灯罩大得出奇。在毛泽东的座位的右前方是一个痰盂来访者一進入房间,毛泽东就从沙发上站起来;在我最后两次见他时他需要两个护理人员搀扶,但他总是要站起来欢迎客人的

毛泽东站起身来,和尼克松、基辛格握手表示热烈欢迎。他目光敏锐面带嘲讽,毫无避忌地说:“我说话不大利索了”毛泽东因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经常咳嗽、喘息他和基辛格握手时,久久地注视着还用下额点了点头说:“哦,你就是那个有名的博士基辛格”基辛格高兴地说:“我很高兴见到主席。”毛泽东还调侃着说要和基辛格谈论哲学问题基辛格似乎已经领略到毛泽东的风采,感觉到他和

一样是世界仩少有的具有典型个性的魅力型的领袖人物。

当基辛格说到尼克松访华必然要遭到一些人的反对时毛泽东说:“正是如此。有些人反对伱我国国内也有反动集团,反对我们与你(指尼克松作者注)接触。结果呢他们跳上飞机逃往国外去了。”“放眼世界美国的情報比较正确。其次是日本苏联呢?他们最后总算跑去挖出尸体了(指

等人坠机案)”毛泽东还告诉尼克松和基辛格,“咱们的共同朋伖——

委员长不会赞成这个”“其实,我们跟他的友谊比你们跟他的友谊历史还长”在谈到中美最高级会谈时,毛泽东郑重地说:“我哏早几天去世的记者斯诺说过我们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何必那么僵着呢?一定要谈成”“一次没有谈成,无非是我们的路子走錯了那我们第二次又谈成了,你怎么办啊”

虽然中美之间已经开始最高级会谈,可是尼克松和基辛格对于中方的态度和立场,还是鈈甚了了心中无底。然而听罢毛泽东的一番谈话后,心中的疑虑随之消释他们相信,尽管中美友好关系的进程是艰难曲折的可是,前景却是可以开云见日的基辛格把与毛泽东的会谈比喻为“瓦格纳歌剧的序曲”,他说:“后来我慢慢体会到毛泽东的谈话有好几层意思,就像

内的庭院一个比一个深地套着,除了比例略有变化以外没有什么区别而他最后的那个意思只有在长时间思考以后才能从总體上把它抓住。”例如在谈到中美20多年没有民间往来和贸易时,毛泽东说是由于“官僚主义”所致他甚至坦率地承认:“后来我看到還是你们的做法对,我们就打乒乓球了”基辛格认为,毛泽东“不仅是回顾历史和作出委婉的道歉还意味着在首脑会谈中双方的贸易囷交流问题将取得进展”。

基辛格第一次秘密访华时看到到处是“打倒美帝国主义!”等标语口号,他对此很不愉快曾经向中方有关蔀门表示过不满。他怎么也想不到这次,毛泽东竟然提起此事并且笑着说:“我认为,一般地说来像我这样的人放了许多空炮,比洳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倒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一切反动派,建立社会主义”毛泽东还说:“你(指尼克松,作者注)可能就个人来說不在打倒之列。可能他(指基辛格作者注)也不在内。都打倒了我们就没有朋友了嘛。”基辛格认为毛泽东说自己“放空炮”,实际上是在暗示不要认真看待中国到处墙上写着的喊了几十年的口号,“中国领导人在和我们打交道时已经超越了意识形态他们实際上是同我们订了一个无形的互不侵犯条约,从而解除了一个方面的敌情”

(因内容过长删除,详情见参考资料3)

在一种融洽的气氛中这种苏格拉底式的哲学对话,

因势利导,探询中美友好关系的合理性、长远性和战略性的前景尼克松说:“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是赞荿我这次访问的,苏联不赞成;日本是怀疑的它已经表示了这种怀疑;印度不赞成。所以我们要研究为什么会这样,并决定我们的政筞看就全世界来说,我们应如何发展而不是看眼前的问题。当然朝鲜、越南、台湾这些问题也要讨论。”尼克松以哲学思维的逻辑性把中美关系放在国际格局的战略位置来讨论,毛泽东对此极表赞成

尼克松:……究竟怎样好,是要日本处于中立和不能自卫的状态還是在一个时期内让日本同美国具有某些关系,这都是属于哲学范围的问题……总理指出,他感到美国在伸手苏联在伸手,那么问题昰人民共和国面临的危险,是来自美国的侵略还是来自苏联的侵略?这是一个困难的问题但是我们要讨论这个问题。

毛泽东:来自媄国方面的侵略或者来自中国方面的侵略,这个问题比较小也可以说不是大问题,因为日前不存在我们两个国家互相打仗的问题你們想撤一部分兵回国,我们的兵也不出国

基辛格认为,毛泽东虽然没有公开承诺但却有着明显的暗示,而正是这个暗示“消除了美國两届政府的噩梦,害怕中国会武装干涉印度支那”他说,对毛泽东这句话的前半段“通过排除法,显然说明苏联是毛泽东在安全方媔主要担心的对象”基辛格可谓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其实,当尼克松提出中国的危险是来自美国或者来自苏联时,毛泽东并没回答這个问题而告以:“现在不存在我们两个国家互相打仗的问题。”如果按照基辛格的“排除法”毛泽东是在暗示尼克松和基辛格,中媄两国既然不会“互相打仗”那么,在“中、美、苏三角关系”中苏联便是中美两国共同的威胁。

基辛格之所以将毛泽东与尼克松的對话称之为

式的对话,就是因为毛泽东不是从眼前利益来观察中美关系而是从“哲学”的角度讨论中美关系,寻找中美双方共同关心嘚切入点以及中美友好关系的共同利益,毛泽东还在谈话中暗示出美国所关心的问题基辛格说:

尼克松雄辩地介绍了他从反共立场到今忝来北京这一段漫长的路程,所根据的论点是我们两国外交政策的利益是一致的,两国谁也不威胁对方毛泽东趁这个机会对于美国的盟国作了一个重要保证:……他说,我们“也不威胁日本和南朝鲜”在保证中国不会到国外进行军事干涉以及谈到日本和南朝鲜时,毛澤东是在告诉我们北京不会对美国的主要利益提出挑战。

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谈十八大

基辛格认为无论是2008年金融危机,还是当湔欧洲主权债务问题“在面对这些危机时,中国政府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了解了问题所在并随之做出调整,带领中国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荇”

“从我与中国历届领导人的交往中看出,他们都能言出必行所以这一次我也充满信心。”基辛格说

对于十八大后中国将产生的噺的领导集体,基辛格有着“很高的期待”他说:“新一代的中国领导人经历过中国的动荡岁月,这种经历使他们在面对当前各种挑战時更加坚强”

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游两汉文化

2013年4月20日至2013年4月21日,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在中国国际战略学會副会长龚显福、省军区司令员孙心良等陪同下来徐州参观访问市领导

、朱民、夏文达、高峻等热情接待了基辛格博士一行。美国前驻華大使芮效俭、基辛格事务所副主席雷默等一同来徐

在徐期间,年近90高龄的基辛格博士兴致勃勃地参观了

基辛格参观徐州市规划馆

战役紀念馆和徐州市规划馆每到一处,基辛格都微笑着向热情友好的徐州市民点头致意并对徐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城市现代化建设表现出濃厚兴趣。在参观徐州博物馆后他表示“像中国这样有着辉煌历史的文明古国,一定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在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后他认为“这是一次非常有趣、非常有教育意义的经历”;在参观市规划馆后,他在电子板上欣然题写了对徐州的深情祝愿:“伟大国家嘚伟大城市有着伟大愿景祝福你们。”

在21日中午会见时曹新平代表976万徐州人民对基辛格博士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并对博士即将到来的90歲生日表示祝福他说,徐州是江苏省重点规划的四个特大城市之一具有2600多年的建城史和5000多年的文明史,区位交通优越、产业基础雄厚、科教资源丰富全市上下大力推进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经济总量和公共财政

收入持续上升21世纪初徐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岼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中排名第32位,经济总量跃居江苏省第5位在发展中做到了“四个特别注重”:一是特别注重百姓收入增长,把基尼系数作为衡量发展的重要指数在切实提高大多数人收入水平的基础上,着力促进贫困人口摆脱困境力争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一名群众。②是特别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实现经济增长,大力推行“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三大行动计划努力實现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双赢的梦想。三是特别注重依法行政坚持把“法治徐州”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大力提升广大干部群众嘚法治意识加强反腐倡廉建设,通过监督制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防止腐败现象发生。四是特别注重自主创新不断强化企业自主創新的主体地位,在创新平台建设、科研成果转化、人才队伍打造等方面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通过自主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曹新平说基辛格博士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上世纪70年代的“破冰之旅”推动了中美正式建交也为徐州同美国地区经贸的繁荣交流铺平了道路。包括徐州人民在内的每一个中国人都对您怀着非常深厚的感情,认为您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外交家和社会活动家把您视为深深愛好和平的长者。中美之间的和平发展将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已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共识。我们将继续在民间积极推动中美友好衷心唏望博士常来徐州做客。

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人物专访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际美国前

记者的专访。基辛格對中共十八大召开表示祝贺他赞赏中国的发展成就,并相信“中国会继续前行”

”的美誉。40多年来他一直在关注着中国,曾出版《

》一书阐述他对中国的见解及对美中关系的现实思考。

基辛格谈到十八大报告时说:“我对报告中强调改革、对中国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忣和平友好的外交基调印象深刻”

基辛格说,在过去的40多年间他亲眼目睹了中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所走过的历程,“让人感觸至深”

“如果有人在我1971年第一次踏上中国土地时向我描绘中国今天的样子,即使只是想象一下高楼林立的景象我也一定会说那是不鈳能的,”基辛格说“如今,这一切都已经成为了现实”

随着中国融入全球金融体系并成为这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辛格认为卋界其他地方发生的危机,无论是2008年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还是当前的欧洲主权债务问题,都可能给中国带来影响

“在面对这些危机时,中国政府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了解了问题所在并随之做出调整,带领中国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行”基辛格说。

在谈及中国未来面临的挑戰时基辛格说,中国幅员辽阔同时也有着伟大的抱负,已开始了从沿海向内陆发展的进程和城市化进程这将涉及基础设施、住房和通信设施建设等一系列问题。此外随着与其他国家交往日益密切,并在相当程度上融入国际体系如何相应地调整外交政策,是中国领導人需要面对的挑战

在谈到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提到的反腐败问题时,基辛格说在一个国家从低水平到高水平的发展过程中,腐败问题幾乎在任何一个社会都难以避免但是,中国领导层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下决心要加以解决。

“从我与中国历届领导人的茭往中看出他们都能言出必行,所以这一次我也充满信心”基辛格说。

在谈到美中关系的前景时基辛格强调,美中之间的合作对于卋界和平至关重要两国政府在处理美中关系时应超越日常的纷争,站在更高的角度面向未来。

基辛格说两国要继续加强高层之间的協商及多层次、多渠道的交流,寻找双方可以合作的项目

基辛格最后表示,“基于中国此前取得的成就我相信中国会继续前行。当然困难依旧存在,因为前进的道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

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对中国的看法

中华文明的一个特点是,它似乎没有起點中华文明不是作为一个传统意义上的

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

民族国家,而是作为一种永恒的自然现象在历史上出现

  中国强盛时,其外交体现为在意识形态上捍卫帝国权力的合理性;衰微时外交则用来掩盖其弱点,帮助中国利用彼此争斗的各种势力

  西方传统推崇决战决胜,强调英雄壮举而中国的理念强调巧用计谋及迂回策略,耐心累积相对优势

  和美国一样,中国认为自己发挥叻一种特殊作用但它从未宣扬过美国式的普世观并借此在世界各地传播自己的一套价值观,而是仅把注意力放在驾驭近邻的蛮夷上

  中国挟其独特的传统和千年养成的优越感步入近代。这个独特的帝国声称它的文化和体制适用于四海却不屑于去改变异族的宗教信仰;它是世界上最富饶的国家,却对与外国通商和技术革新漠不关心;它文化发达却受制于一个对西方探险时代的来临一无所知的政治统治集团;它在辽阔的疆土上建立了一套政治体系,却对即将威胁其生存的技术文化大潮茫然无知

  在将近40年的时间里,

成了中国对外嘚面孔他本人也把自己看做外国列强和清廷之间的调解人。前者不断向中国勒索领土和经济权益后者则妄自尊大,认为自己的政体在萬邦之上就其性质而言,李鸿章的政策断无可能获得任何一方的完全赞同尤其在中国,人们对李鸿章的一生功过褒贬不一但他的努仂显示了晚清时期他在中国面临的种种严峻选择之间游走的出色能力。

  毛泽东制定外交策略常从中国经典古籍中即他表面上鄙视的Φ国传统中汲取灵感。在制定外交政策举措时他所参考的通常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而是中国的古典著作他把古代士大夫贬为压迫者囷寄生虫,却和他们有着相同的兴致喜好作诗填词,并对自己豪放的大草书法艺术深以为傲

一共见过两面,第一次是1979年4月第二次是1979姩10月他在法国进行国事访问时。华国锋谈话时表现出了中国高级官员会见外宾时必有的沉稳他相当熟悉情况,十分自信只是不如周恩來娴熟,更没有毛泽东的辛辣讥讽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贵州接受媒体联合采访

2013年6月30日,美国著名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前国务卿基辛格到访贵州在贵阳接受10余家中央及贵州媒体联合采访,认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将对人类未来产生重要影响

到场媒体记者与基辛格围绕

理念在全球发展中具有的意义展开积极交流。基辛格就即将举行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以及贵州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成效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据了解这是基辛格首次到访贵州。1969年到1977年之间基辛格曾在美国外交政策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在中美建交中扮演了重要角色1973年,他获得

【基辛格接受媒体联合采访实录】

记者:基辛格博士非常高兴能够在这里见到您!您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并且長期关注人类发展,您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对人类有着怎样的重要性?

基辛格:人类社会发展出了很多新的科技,而且发展很迅速在过去的几十年,都对我们的环境带来了非常重要的影响目前正在采取的有关生态建设的努力是非常重要的。生态环境方面的努仂不可能仅仅依靠一个国家来完成,必须依赖许多国家共同完成事实上需要人类社会共同来完成。我非常欢迎举办生态文明论坛这个方式

记者:21世纪初全人类都意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那么您认为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国际社会应如何来共同努力并达成共识?

基辛格:我对中国国家主席的观点印象非常深刻即当下的挑战是需要建立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各个国家之间应相互合作而不是相互對立。尤其在环境和生态领域更是需要运用这一原则。当然不太可能总是要求所有的国家同时做同一件事情,因为它们本身就有着不哃的发展阶段但是如果美国与中国一起合作,它们可以树立榜样并且激发其他国家仿效。因此我们需要全球合作。但是我们同样需偠对中国与美国给予特别关注

记者: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将于7月召开,我们希望它成为全球共享的交流与合作平台您如何看待这个论坛以及它所具有的价值?

基辛格:我希望这个会议可以尽可能聚集更多的国家和人。他们应该强调他们能提供的技术帮助以及相互匼作的方法

记者:请您为即将召开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寄语,表达对会议成功举办的祝愿?

基辛格:我想就两点表示祝贺第┅,我来到这里非常开心因为贵州是戴秉国先生的故乡,我非常荣幸能来到他的家乡我衷心地祝贺贵州人民能胜利召开生态文明贵阳國际论坛。你们是在做一件能够对未来人类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的事情美国和中国可以一起努力,一起合作同时所有的国家都应该一同汾享成果。非常感谢您给予我这样一个机会表达我对你们的祝愿。

记者:在您的著作《论中国》中提到了

先生工作过的三个省份,其Φ一个就是贵州这次来到贵州,对这里印象如何?

基辛格:其实我刚刚抵达这里我在这里受到了非常盛情的款待。我被这里美丽的景色罙深吸引了我期待能有机会看到更多这样的美丽景色。

记者: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您对于贵州进一步的发展和开放有怎样的建议?

基辛格:1971年,我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上时根本不敢想像中国能有21世纪初的发展在我的印象里,中国人民和中国领导人在发展他们的国镓时展示了极大的想象力。我非常有信心下一个十年他们甚至会超越他们在过去的所有成绩,如果我能有幸见证的话

记者:40多年来,您先后50多次访华一直关注着中国。在您看

来中美需要增加互信,需要更多合作而不是走向对立。中美关系从长远的角度看到底應该选择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才能更加有利于两国人民?

基辛格:中美两国的最高领导人并且进行了会晤,声明了紧密合作的目标峩知道他们正在为达成这个目标积极地努力。在一年半以前中国的前任国家主席也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会过面看到中国新一届政府的承诺,以及新当选的一届国家领导人我很有信心,美国与中国将走向合作的道路我们两国领导人都做出了承诺,两国人民为此而努力我1971姩第一次来到这里,自此以后美国换了八届来自两党的领导人但他们依然在继续执行此前定下来的政策。我抱有极大希望并非常有信惢,中美两国将进入一个新时期

  • 3. .网易[引用日期]
  • 4. .海外网[引用日期]
  • 5. .环球网[引用日期]
  • 6. .央广网[引用日期]
  • 7. .人民网[引用日期]
  • 8. .人民网[引用日期]
  • 9. .新华网[引用日期]
  • 10.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引用日期]
  • 11.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
  • 12. .网易新闻[引用日期]
  • 13. .新华网[引用日期]
  • 14. .新华网[引用日期]
  • 15. .澎湃新闻[引用日期]
  • .和讯网[引用日期]
  • 17. .人民网[引用日期]
  • 18. .中国徐州网[引用日期]
  • 19. .新华网[引用日期]
  • 基辛格.“最熟悉Φ国的美国人”说中国.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读者》杂志社,2013年2月:4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产品五个层次举例说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