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浩劫大浩劫都是民众实施的,大家怎么看

  中信版《南京大屠杀》的独特价值

  对历史和道德进行探究的最新力作张纯如极其认真地对这场大屠杀的规模进行了认真叙述。

  ——《芝加哥论坛报》

  該书的研究工作一丝不苟……全书自始至终都引人入胜

  ——郑念《上海生死劫》的作者

  张纯如对南京大屠杀的研究扩展了“二戰”暴行的内容,该书反映了她对该问题研究的深入该书非常精彩,值得一读

  ——白彬菊耶鲁大学历史系教授

  该书读来令人惢碎……扣人心弦的一本书。书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述引发了我们对许多根本性问题的思考不仅包括日本的军国主义,还包括那些虐待誑、弓虽.女干犯和谋杀犯的心理因素

  ——魏斐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研究所所长

  张纯如的外祖父母侥幸逃过了南京夶屠杀……她在这部最新力作中,详细叙述了这场耸人听闻的大屠杀她在文中表现的愤怒之情是可以理解的。

  ——夏伟《纽约时报書评》

  任何对战争、自以为是和人类的浩劫精神之间的关系感兴趣的人都会发现该书的重要意义。它是一项激动人心的学术研究吔是一本充满激情的著作。该书的很多章节令人不忍卒读但我们应该阅读,因为只有理解过去才能更好地驾驭未来。

  ——罗斯-特裏尔《毛泽东传》的作者

  作为20世纪极其重要的著作之一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将成为世界战争史中的经典著作。

  ——汤美如影片《以天皇的名义》的制片人兼联合导演

  该书结构严谨可读性强……张纯如让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广受关注。

  ——拉塞尔-詹金斯《国家评论》

  在这个动荡的世纪即将结束之际张纯如的著作唤起了民众对“二战”中这段最黑暗历史的关注,为通向未来和平嘚道路洒满阳光

  ——史咏《南京大屠杀:历史照片中的见证》的合著者

  张纯如的故事读来字字惊心……书中详尽地记录了对这┅道德暴行的控诉。

  ——《休斯顿纪事报》

  这是一段不容否认的历史该书的意义在于,它既记录了人类的浩劫在实施暴行时的冷酷无情又通过个人的英雄主义行为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圣何塞水星报》

  张纯如提醒我们不论发生在南京的种种暴行哆么令人难以理解,它们都不应该被遗忘——至少不能让遗忘危及文明自身

  ——《底特律新闻报》

  张纯如所做的恢复历史的工莋非常急迫……她的著作促使世人迈出了承认这场悲剧的重要一步。

  ——《海湾卫士报》

  忘记过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

  1937年12朤,日军攻入中国古都南京几周之内,30多万中国平民和士兵遭到有计划地弓虽.暴、折磨和屠杀——死亡人数超过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遇难人数的总和张纯如从三个视角讲述了南京大屠杀的故事:一是日本人的视角,二是中国人的视角三是一群不肯抛弃南京的西方人嘚视角,他们创立了安全区最终拯救了近30万名中国人。

  张纯如不仅在书中详述了日军疯狂暴行的细节而且分析了在军国主义文化褙景下成长起来的日本士兵对人类的浩劫生命的漠视。张纯如对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进行了大量采访并首次发掘了许多重要文献。该书昰关于这段恐怖历史的权威之作

  张纯如(IrisChang),1989年毕业于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获新闻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在芝加哥度过了短暂的记者生涯之后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写作硕士学位。作为美国著名的年轻历史学家之一张纯如曾获得众多荣誉,包括麦克阿瑟基金会和平与国际合作项目奖、华裔美国人组织年度女性奖、伍斯特学院名誉博士、加州州立大学东湾分校名誉博士等1991年,张纯如与布雷特-道格拉斯(BrettDouglas)结婚并育有一子。

  她的作品刊登在《新闻周刊》、《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等多家出版物上此外,她还接受众多电视和广播节目的采访并发表过众多演讲。除了《南京大屠杀》之外张纯如还有《蚕丝》(ThreadoftheSilkworm)和《美国华人》(TheChineseinAmerica)两部著作問世。

  2004年11月9日张纯如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自己的轿车内开枪自杀。

  017通往南京之路

  077恐怖的六星期

  139世人所了解的南京大屠殺

  155日本占领下的南京

  177幸存者的命运

  193被遗忘的大屠杀:再次凌辱

  该书中译本《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在2007年南京大屠殺70周年时出版又已过了5年。2012年是南京大屠杀75周年在这5年间发生了许多事情,其中包括我为我女儿纯如写的英文回忆录《TheWomanWhoCouldNotForget:IrisChangBeforeandBeyondTheRapeofNanking》已于2011年在美國出版中译本《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也已由中信出版社在2012年4月出版。在回忆录中我详细记载了纯如自出生到逝世的36年短暂的┅生其中最重要的一章即她写作该书的详细经过。中信出版社为南京大屠杀75周年重新翻译出版纯如的这本著作我感到非常荣幸能为这夲书再作介绍。

  纯如在该书写作及出版的过程中付出许多努力最后克服困难完成写作。纯如在1995年1月就前往美国国会图书馆及耶鲁大學神学院图书馆收集数据后来又在1995年7月到南京实地采访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回美后纯如努力阅读整理所得资料,并在1996年找到南京大屠杀期间安全区领袖德国商人拉贝的外孙女而发现了《拉贝日记》这一连串的活动都是纯如孜孜不息地努力得到的结果。纯如在写作过程中阅读了大量有关屠杀的血腥的文献和报告以致精神上受到很大的震撼,导致失眠、厌食但她仍然坚持完成该书,她对我说:“作為一个作家我要拯救那些被遗忘的人。为那些不能发声的人发言”这都基于她为受害者鸣不平的执着。这是她维护历史真相、保护人權的一种热忱的表现当然亦是她本身敬业精神所至。q米q花q在q线q书q库q

  该书于1997年11月南京大屠杀60周年之际出版出版后不久就登上了《纽約时报》非小说类畅销书排行榜,并达3个月之久纯如是当时唯一一位作品登上非小说类排行榜的美籍华人,因此该书立刻受到了美国出蝂界的重视在美国引起轰动。后来该书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文字成为一本国际畅销书。一般来说美国主流社会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猶太人被德国纳粹迫害的历史非常熟悉,对“二战”中日本对中国及邻国的侵略历史却所知有限这要归根于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亚洲“二戰”历史的漠视。该书当时是唯一用英语专题讨论南京大屠杀的书不仅叙述了这段不为西方国家所了解的可悲历史,更重要的是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善与恶批评了人类的浩劫的种族歧视现象,并探讨了幸存者人权的问题体现了纯如维护人权及正义的热忱。该书对美国等西方国家了解“二战”亚洲战场中日本侵华历史有极大的贡献和深远的影响

  1999年9月,纯如在一封给我们的家书中写道:“南京大屠殺终于在世界历史中展开了自己最真实的那一页我上周去本地的书店时,发现许多新近出版的有20世纪历史的著作中都写到了南京大屠杀例如,马丁-吉尔伯特在他的长篇巨著《20世纪世界史(第二卷):年》中就写到了南京大屠杀甚至还直接引用了我书中的内容。彼得-詹寧斯的《世纪》以及史蒂芬-安布罗斯的《新编“二战”历史》中也提到了南京大屠杀”该书的出版改变了西方英语国家没有关于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详细记载的状况。

  另外该书在国际上产生了影响,例如2005年当日本想进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成为常任理事国时,茬美国的华人发动签名请愿上诉运动反对日本得到这个特殊地位。那时全球网民在短短几周内就征集了数千万签名向联合国请愿,成功地阻止日本野心得逞很多文章及新闻报道都提到日本没有资格进入联合国安理会的原因,就是日本仍然没有真诚地为“二战”中的战爭罪行道歉而提到日本在华罪行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南京大屠杀许多的报道均提到纯如的这本书。由此可见南京大屠杀惨剧因这本書在国际上己被广泛地认知。-米-花-在-线-书-库-

  2007年为南京大屠杀70周年各地举办许多活动纪念这段历史。其中有加拿大制作的电影《张纯洳:南京大屠杀》和美国制作的纪录片《南京》在国际上都轰动一时。影片《张纯如:南京大屠杀》描述了纯如追溯这段历史的经过;《南京》以纪录片的形式描述南京大屠杀是美国在线前副总裁特德-莱昂西斯受到纯如这本书的启发和感召,个人投资200万美元拍摄而成2009姩,中、德、法合作制作的电影《约翰-拉贝》是根据《拉贝日记》拍摄而成描述拉贝在南京大屠杀期间英勇拯救并保护中国难民的事迹。《拉贝日记》是纯如1996年在德国找到拉贝的后裔而发现的这是南京大屠杀一个非常重要的不可磨灭的证言。所有历史学家都认为发现《拉贝日记》是纯如对这段历史最大的贡献之一。所以该书在帮助世界民众了解这段历史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当时纯如的这本书一絀版,美国的各大报纸刊登了许多关于该书的书评这些书评对这本书有着高度的评价。就在这本书受到许多人的推崇时日本右翼分子感到惶恐不安,他们开始了针对这本书的一连串攻击不久,美国国内也有一些所谓的“历史学家”开始批评这本书但与正面的评论相仳,批评的声音只是极少数这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是任何成功的作家(特别是成功的年轻作家)不可避免的其实,纯如从来都未自峩标榜过这本书是这段历史的权威著作她在该书的前言中明确表示,希望这本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更多的人对这段历史的兴趣,进行更多的研究美国著名的“二战”史历史学家史蒂芬-安布罗斯曾经说:“张纯如是近代最卓越的年轻历史作家,因为她懂得如何将曆史写得令人感兴趣”这大概是对该书的某些批评者最好的回答。9米9花9在9线9书9库9

  由于这本书的关系我们也逐渐了解到政治的复杂囷黑暗。战后日本在美国的扶持下变为一个经济大国,并使用大量的金钱对美国各阶层展开攻势粉饰日本是一个自由、民主及爱好和岼的国家,但对“二战”中日本侵略亚洲各国的历史避而不谈反而把日本描述为“二战”的受害者,将日本对这些国家的侵略美化为拯救这些国家我们还要注意,有些在美国研究中国或亚洲的所谓“历史专家”其实是在日本大量的金钱资助下为日本说话的在美国大学裏有些研究中日历史的经费也是来自日本,因此他们的研究很难保持客观这一切,当然美国应该对此负一部分责任战后为了拉拢日本,使之成其盟国以便对付共产主义国家,美国保持了日本战前的政治结构并使许多日本战犯逃避了应有的惩罚,这批战犯及他们的后裔成为当今日本政治的核心人物

  写到这里使我最为痛心的是南京大屠杀75年后,日本仍然未真诚地向中国道歉和赔偿日本右翼分子甚至否认南京大屠杀,掩盖战争罪行篡改历史。最近日本对钓鱼岛的“购岛”及“国有化”一连串的闹剧更可见日本军国主义阴魂不散,仍在为日本做“大东亚共荣圈”的白日梦因此我们绝不能遗忘这段历史,而且要努力教育下一代铭记这段历史

  因为日本自“②战”后从未对自己的罪行真正地进行过道歉,所以这本书最终的目的是呼吁日本真诚地反省力促日本对受害国家的人民道歉及赔偿。純如在前言中用警语“忘记过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来警醒世界

  199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小说家大江健三郎曾在《纽约时报》仩发表题为《否认历史将摧毁日本》的文章(1995年7月2日),他指出:“日本一定要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侵略进行道歉和赔偿这是基本嘚要求,大多数有良知的日本人都赞成但是有一群保守的日本党派和商界领袖反对。”如果日本未来希望得到各国的尊敬唯一的途径僦是要对“二战”中其对邻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的罪行进行真诚的道歉和赔偿,这样中日之间才能实现真正的友好与和平纯如在书中强调,她写本书的目的不是煽动仇日情绪恰恰相反,是为了避免悲剧的重演是为了包括日本人在内的全人类的浩劫的未来。╬米╬花╬在╬线╬书╬库╬

  纯如不幸于2004年去世在我写的回忆录里,除了描述她一生为真理正义而奋斗我特别强调我们应该记住的是她精彩的┅生。纯如自始至终坚信一个人的力量可以改变这个世界正如《华盛顿邮报》的专栏作家乔治-威尔所说:“由于张纯如的这本书,“第②次南京大屠杀”为之终结”

  在此寄语读者:“勿忘历史,以史为鉴!”并以此与各位共勉

  2012年9月27日写于美国加州圣何塞市

  1937年12月13日,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华民国首都南京陷入日本侵略者之手对日本而言,这是中日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转折点是日军在长江鋶域与蒋介石的军队奋战半年取得的最辉煌胜利。对中国军队而言他们英勇保卫上海的战斗最终失败,最精锐的部队也伤亡惨重而南京陷落则是一种痛苦甚至致命的挫败。

  今天我们或许可以把南京陷落看作一种截然不同的转折点。这座古城所遭受的劫难大大激发叻中国人收复南京、赶走侵略者的决心中国国民党政府从南京撤离后重整旗鼓,中国人民终于在1945年战胜了日本在这8年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虽然占领南京并组建了伪政府,但它从未自信、合法地统治过南京而且永远无法迫使中国投降。对外部世界来说南京大屠杀(很快就成为一个专有名词)使世界舆论一边倒地谴责日本,群情激奋世所罕见。∫米∫花∫在∫线∫书∫库∫

  直到今天中国的輿论依旧如此,几代中国人都牢记日本的侵略罪行而且日本战败后至今未对中国进行赔偿。60年过去了南京的遇难者仍然是中日关系无法回避的问题。

  这是必然的日本侵略者对南京的洗劫骇人听闻。日军大规模处决中国战俘而且屠杀、弓虽.女干了成千上万的中国岼民,这些行为违反了关于战争的所有法规惯例更令人吃惊的是,日本侵略者的这些行为都是公开的其目的显然是恐吓。日本侵略者茬国际观察者的众目睽睽之下施暴并对国际人士试图阻止暴行的努力置之不理。南京大屠杀并非由于暂时的军纪失控因为大屠杀持续叻7周之久。该书是世界上第一部用英语全面研究南京惨剧的专著张纯如在这本书中极富感染力地讲述了这个恐怖的事件。

  我们或许詠远无法确切地了解日军指挥官及其士兵这种野蛮兽行背后的动机但张纯如的著作比以往任何研究更透彻地分析了日军的所作所为。在此过程中她使用了丰富的原始资料,包括无可置疑的第三国观察家(那些在日军进入南京后仍然留在这座不设防城市的外国传教士和商囚)的证词:张纯如发掘的此类资料之一是约翰-拉贝的日记事实上这些日记可以构成一个小型的档案馆。拉贝是一名德国商人和国家社會党党员他在南京大屠杀期间领导了保护南京平民的国际行动。透过拉贝的眼睛我们看到当时手无寸铁的南京居民在面对日本侵略者嘚猛烈攻击时经历了怎样的恐惧,展露了怎样的勇敢通过张纯如的描述,我们不禁钦佩拉贝和其他国际人士的勇气当时城市横遭兵燹,居民惨遭杀戮医院关门,太平间尸体残骸成堆四处混乱不堪,很多国际人士仍然冒着生命危险试图改变这一切。同时我们也从该書中了解到当时许多日本人知道南京正在发生的一切后为此感到羞愧。

  当西方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忘却南京大屠杀时该书更加突显絀其重要价值。张纯如称之为“被遗忘的大屠杀”并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在欧洲和亚洲的对数百万无辜者的屠杀事件联系在一起。誠然日本和德国只是后来才成为盟友,而且不是太好的盟友然而发生在南京的惨案(毫无疑问希特勒也犯下过类似的罪行)却使他们荿为道德上的共犯,因为他们作为暴力侵略者都犯下了后来被称为“反人类的浩劫罪”的滔天罪行美国诗人奥登曾在中日战争期间访问Φ国,他比大多数人更早地将发生在欧亚两洲的大屠杀联系起来:

  从地图上的确可以找出某些地方

  那里的人民正笼罩在邪恶中:

  比如南京,比如达豪

  哈佛大学历史系主任

  人类的浩劫残忍对待同胞的编年史讲述着漫长而令人痛心的故事,但是如果说這类恐怖故事中人类的浩劫的残暴程度确实存在差别那么世界历史上极少有什么暴行可以在强度和规模上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荇的南京大屠杀相比。

  美国人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始于1941年12月7日,因为日军在这一天偷袭了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欧洲人则将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视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端。非洲人认为战争开始得更早应从1935年墨索里尼派兵入侵埃塞俄比亚算起。然而对于亚洲人来說,战争的发端必须追溯到日本军事控制东亚的第一步——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地区并建立伪“满洲国”

  正如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茬5年后所做的那样,从1931年开始日本凭借其高度发达的军事机器和优等民族心态,着手建立起对邻邦的统治中国东北地区很快陷落,随後成立的伪“满洲国”名义上由作为日本傀儡的清朝废帝溥仪统治实际的统辖权却掌握在日本军方手中。4年后即1935年,察哈尔省和河北渻的部分地区被占领;1937年北京、天津、上海相继沦陷,最后连南京也未能幸免对中国而言,20世纪30年代可谓艰难时世;事实上直到1945年苐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最后一批日军才撤出中国的领土

  毫无疑问,在日军侵略中国的14年中出现过无数难以付诸笔墨的暴行。我們永远无法巨细无遗地了解在千千万万个曾遭受日军铁蹄蹂躏的城市和乡村中,究竟有过多少悲惨事件但我们清楚地知道发生在南京嘚惨案,因为当时的一些外国人亲眼目睹了这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并将消息传播给世界;另外,一些亲历大屠杀的中国人侥幸生还成為目击证人。如果有哪个历史事件可以揭露肆无忌惮的军事冒险主义十恶不赦的本质南京大屠杀是最好的例证。本书讲述的正是这个事件

  南京大屠杀的历历详情是毋庸置疑的,只有部分日本人仍在矢口否认1937年11月,日军在成功攻陷上海之后紧接着对中华民国首都喃京发起了大规模进攻。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后,日军在这里大肆进行了一场世所罕见的残暴屠杀成千上万的中国年轻人被聚集并驱赶到城外,或遭机关枪扫射倒地或被当作练习刺刀的活靶,或被浑身浇满汽油活活地烧死几个月来,南京城内尸横遍地尸臭弥漫。多年の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专家估计,从1937年年底到1938年年初南京有超过26万名非战斗人员死于日军的屠刀之下,还有专家估计这一数字超过35萬1

  本书仅对日本在南京的野蛮暴行进行最基本的概述,因为我的目的并不在于以数字证明南京大屠杀是人类的浩劫历史上最邪恶的荇径之一而是要洞悉事件本身,从而吸取教训以警世人。然而不同的残暴程度通常会引起人们不同的反应,因此我必须列举一些统計数字从而使读者对1937年发生在南京的大屠杀规模有一个基本的认知。

  一位历史学家曾经估算如果所有南京大屠杀的罹难者手牵手站在一起,这一队伍可以从南京绵延到杭州总距离长达200英里左右。2他们身上的血液总重量可达1200吨他们的尸体则可以装满2500节火车车厢。

  仅从死亡人数看南京大屠杀就已超越了历史上许多野蛮的暴行。罗马人曾在迦太基屠杀了15万人天主教军队也曾在西班牙宗教法庭夶开杀戒,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却远甚于此3日军的所作所为甚至超越了帖木儿的暴行,后者曾于1398年在德里处死了10万名囚犯并于1400年和1401年鼡这些囚犯的颅骨在叙利亚建造了两座骨塔。4g米g花g在g线g书g库g <!--

  当然20世纪以来用于大规模杀戮的工具获得了充分发展,希特勒杀害了600万猶太人然而该数字是在几年之内累积而成的,日军对南京人的屠杀则集中在几个星期之内

  的确,即使与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战争楿比南京大屠杀也足以成为大规模赶尽杀绝的最残忍例证。5为了更好地了解南京大屠杀的相对规模我们必须再忍痛看一下其他统计数芓。仅仅南京(中国的一座城市而已)的死亡人数就超过一些欧洲国家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平民伤亡总数(英国61000人法国108000人,比利时101000人荷兰242000人)。忆及此类事件人们都认为战略轰炸是造成大规模毁灭最恐怖的手段之一,然而即使是“二战”中最猛烈的空袭也无法超越日军对南京的蹂躏南京的死亡人数很可能超过英国突袭德累斯顿过程中死于轰炸以及火灾的人数(当时国际上普遍接受的死亡人數是225000人,但根据后来更客观的统计应有6万人死亡,至少3万人受伤)6事实上,不论我们使用最保守的数字——26万人还是最大数字——35萬人,南京大屠杀的死亡人数都远远超过美国轰炸东京的死亡人数(据估计有8万~12万人死亡)甚至超过1945年年底广岛、长崎两座城市在遭原孓弹轰炸后的死亡人数之和(据估计分别为14万人和7万人)。7每思及此不禁惊怒交加。

  我们不仅要记住南京大屠杀的死亡人数更要記住许多罹难者被杀害的残忍手段。日军将中国人当作练习刺刀的活靶甚至进行斩首比赛。估计2万~8万名中国妇女遭到弓虽.暴8许多日本壵兵在弓虽.暴中国妇女之后甚至还挖出她们的内脏,割掉她们的乳防将她们活活钉在墙上。9日军强迫父亲弓虽.暴亲生女儿儿子弓虽.暴親生母亲,并强迫其他家庭成员在一旁观看日军不仅把对中国人进行活埋、阉割、器官切除以及热火炙烤当作家常便饭,还采取其他更為残忍的折磨手段例如,用铁钩穿住舌头把整个人吊起来;把人活埋至腰部然后在一旁幸灾乐祸地放任德国黑贝将他们撕碎。此种残暴景象实在触目惊心甚至连当时住在南京的纳粹党人都惊骇不已,其中一位曾公开将南京大屠杀称为“野兽机器”的暴行10

  然而,ㄖ军在南京的暴行一直鲜为人知与日本遭受原子弹袭击和犹太人在欧洲所遭受的大屠杀不同,亚洲以外的人几乎不知道南京大屠杀的恐怖美国出版的大部分历史文献都忽略了这一历史事件。仔细调查美国高中的历史教科书就会发现只有寥寥几本简略提到了南京大屠杀。面向美国公众发行的完整版或“权威版”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著作中几乎没有一本书详细地记述南京大屠杀。例如《美国传統图片史:第二次世界大战》(TheAmericanHeritagePictureHistoryofWorldWarII,1966)是美国多年来最畅销的单卷本“二战”图片史图书其中不但没有收录一张南京大屠杀的图片,甚至對事件本身只字未提无论是丘吉尔长达1065页的名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MemoirsoftheSecondWorldWar,1959)还是亨利-米歇尔长达947页的经典之作《第二次世界大戰》(SecondWorldWar,1975)中都找不到任何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只言片语。在格哈特-温伯格长达1178页的鸿篇巨制《战火中的世界》(AWorldatArms1994)中,只有两处蜻蜓點水般地提到了南京大屠杀我只在罗伯特-莱基长达998页的《摆脱邪恶:“二战”传奇》(DeliveredfromEvil:TheSagaofWorldWarII,1987)中找到仅有的一段对南京大屠杀的论述:“與松井石根领导下的日本士兵相比希特勒领导下的纳粹所做的任何令其胜利蒙羞的丑行都相形见绌。”11

  第一次听说南京大屠杀时峩还很小,是父母讲述的他们在中国多年的战乱与革命中幸免于难,后来在美国中西部的大学城担任教职得以安身立命。他们在“二戰”时期的中国长大战后先是随家人逃亡到台湾,最后来到美国的哈佛大学求学以自然科学的学术研究为业。30年来他们平静地生活茬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从事物理学和微生物学研究

  但他们从未忘却中日战争的恐怖,也希望我不要忘记这一切他们尤其希望我不要忘记南京大屠杀。我的父母虽然不曾亲眼目睹南京大屠杀但他们从小就听人讲述这一事件,后来又讲给我听我从他们那裏了解到,日军不仅会将婴儿劈成两半甚至砍成三四段;曾有一段时间,长江都被鲜血染成红色他们在讲述这些时,声音因愤怒而颤抖他们认为,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在这场导致1000多万中国人丧生的战争中所犯下的最残忍暴虐的罪行

  在我的整个童年,南京大屠杀一直深藏于心隐喻着一种无法言说的邪恶。但是我印象中的南京大屠杀缺乏相关的人物细节和对人性层面的分析,而且我也很难汾清哪些是传说、哪些是真实的历史我在上小学时就曾遍寻当地的公共图书馆,试图查找南京大屠杀的相关资料结果一无所获。这让峩深感不解如果南京大屠杀真的如此血腥,如我父母所描述的那样是人类的浩劫历史上极其野蛮的暴行之一,那么为什么没有人就此寫一本书呢当时我还小,并没有想到利用伊利诺伊大学丰富的图书馆资源继续研究我对此事的好奇心很快就消失无踪了。

  时光飞逝将近20年后,南京大屠杀再度闯入我的生活此时我已结婚,成为一名专业作家在加州圣巴巴拉过着平静的生活。一天我从事电影淛作的朋友说,有几个东海岸的制片人最近完成了一部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但在该片发行时遇到了资金困难。

  这件事再次点燃叻我对南京大屠杀的兴趣我很快与这部纪录片的两位制片人分别取得了联系,并在电话中谈论这一话题其中一位叫邵子平,是一位美籍华裔的积极分子曾在纽约为联合国工作,是纪念南京大屠杀受害者协会的前任会长并曾协助制作了录像带《马吉的证言》(Magee’sTestament);叧一位叫汤美如,是一位独立制片人曾经制作并与崔明慧联合拍摄了纪录片《以天皇的名义》(IntheNameoftheEmperor)。邵子平和汤美如介绍我加入由一群積极分子组成的社交圈他们多是第一代美籍或加拿大籍华人,跟我一样都认为要在所有幸存的受害者去世之前让他们为南京大屠杀作證,将他们的证言整理并公之于世甚至要求日本对南京大屠杀进行赔偿。还有人希望将他们对战争的记忆传递给子孙后代以免北美文囮的同化导致他们遗忘这段重要的历史。○米○花○在○线○书○库○

  世界各地的华人之间存在广阔而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一个促進南京大屠杀真相公之于世的草根运动应运而生。在华人聚集的城市中心区如旧金山湾区、纽约、洛杉矶、多伦多以及温哥华,许多华囚积极分子通过组织各种会议和开展教育活动宣传日军在“二战”期间所犯下的罪行。他们在许多博物馆和学校播放或展出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电影、录像带和照片并在互联网上传播相关事实和图片,甚至在《纽约时报》之类的报纸上刊登整版广告有些活动团体熟练运鼡科技手段,只需轻点鼠标相关信息在世界范围内的受众就会超过25万人。

  1994年12月我参加了一次纪念南京大屠杀受害者的会议以后,兒时记忆中的南京大屠杀再也不是虚无缥缈的民间传说而是真实确凿的口述历史。这次会议是由全球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实维护联合会亚洲分会赞助的在加州库比蒂诺举行,位于硅谷心脏地带圣何塞市的郊区组织者在会议大厅展出了海报大小的南京大屠杀照片,其中许哆是我平生所见最令人毛骨悚然的照片尽管我从小就听过许多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描述,但这些照片依然让人猝不及防赤裸裸的黑白图潒令人目不忍睹:遇难者或被斩断头颅,或被开膛破肚赤身裸体的妇女在弓虽.暴者逼迫下摆出各种涩情姿势,她们面部扭曲表情痛苦,羞愤难当之色令人刻骨难忘

  在瞬间的晕眩之后,我突然意识到不仅生命易逝,人类的浩劫对待生命的历史经验同样不堪一击峩们从小就知道什么是死亡,我们中的任何人随时都可能被司空见惯的卡车或公交车撞倒瞬间失去生命。除非怀有某种宗教信仰我们會认为这种对生命的剥夺不仅毫无意义,而且是不公正的但我们也都知道,应当尊重生命以及大多数人都会经历的死亡过程如果你不圉被公交车撞倒在地,或许会有人趁火打劫偷走你的钱包但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出手相助,努力挽救你宝贵的生命有人会替你拨打急救電话,有人会跑去通知辖区内的值班警察还有人会脱下自己的外套,叠好后垫在你的头下这样,即使这真的是你生命的最后时刻你將在细微但真切的慰藉中安然离世,因为你知道有人在关心你然而,挂在库比蒂诺墙上的图片却显示了这样一个事实:成千上万的生命甴于他人一时的恶念闪现而陨落第二天他们的死亡就变得毫无意义。纵然此类死亡不可避免这依旧是人类的浩劫历史上最恐怖的惨剧。更令人无法容忍的是这些刽子手还侮辱受害者,强迫他们在死前承受最大限度的痛苦和羞辱这种对待死亡及其过程的残忍和蔑视,這种人类的浩劫社会的巨大倒退将会被贬抑为没有价值的历史插曲,或者电脑程序中无足轻重的小差错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再次引起任何问题。除非有人促使世界记住这段历史否则悲剧随时可能重演。心念至此我突然陷入巨大的恐慌。

  此次会议期间我了解到巳经有两本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小说被列入出版计划,即《天堂树》(TreeofHeaven)和《橙雾帐篷》(TentofOrangeMist)这两本书已经于1995年出版;同时进行的还有一蔀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图片集,即《南京大屠杀图片集:一段不容否认的历史》(TheRapeofNanking:AnUndeniableHistoryinPhotographs)也于1996年出版。12但在当时还没有人用英文写过关于南京大屠杀的长篇纪实类专著。深入钻研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后我发现写作此类著作所需的一手资料在美国一直存在,并且可供查阅美国嘚传教士、记者和军官都曾以日记、电影和照片的形式记录下他们对这一事件的看法,以供后世参考为什么没有其他美国作家或学者充汾利用这些丰富的一手资料,写一本专门讨论南京大屠杀的纪实类专著或学术论文呢

  很快,对于为什么南京大屠杀在世界历史上一矗得不到足够关注这一难以捉摸的谜题我至少获得了部分答案。南京大屠杀之所以不像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杀和美国对广岛的原子弹轰炸那样举世皆知是因为受害者自己一直保持沉默。

  但是每一个答案都隐含着新的问题,我转而思考为什么这宗罪行的受害者没有愤洏呼喊以求正义如果他们确实大声疾呼过,那为什么他们所经受的苦难不曾得到承认呢我很快发现,这一沉默背后是政治的操纵有關各方的所作所为都导致了世人对南京大屠杀的忽视,其原因可以追溯到冷战时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两岸政府都没有向日本索取战爭赔偿(如以色列向德国索取赔偿一样)。即使是美国面对苏联和中国的共产主义“威胁”,也在寻求昔日敌人日本的友谊和忠诚因洏也未曾再提此事。因此冷战的紧张态势使日本得以逃脱许多其战时盟友在战后经历的严厉审讯与惩罚。

  另外日本国内的恐怖气氛压制了对南京大屠杀进行自由开放的学术讨论,进一步阻碍了世人对真相的了解在日本,如果公开表达对中日战争的真实看法(过去洳此现在依然如此)将会威胁到自己的职业生涯,甚至有丧命的危险(1990年,长崎市市长本岛等曾因表示日本昭和天皇应为第二次世界夶战负一定责任而招致枪击被一名枪手射中胸部,险些丧命)日本社会弥漫的这种危险气氛使许多严肃的学者不敢去日本查阅相关档案文件,进行这一主题的研究;事实上我在南京时曾听说中国出于人身安全方面的考虑,也不鼓励学者去日本进行相关研究在此背景丅,日本之外的人就很难接触到日本国内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一手档案资料除此之外,大部分曾参与过南京大屠杀的日本老兵都不愿意就怹们的经历接受采访近年来,只有极少数老兵冒着被排斥甚至死亡的威胁将他们的经历公之于世。

  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让我感箌困惑和悲哀的是,日本人自始至终顽固地拒绝承认这段历史与德国相比,日本付出的战争赔偿还不及德国对战争受害者赔偿总额的1%“二战”之后,大多数纳粹分子即使没有因其罪行被囚禁至少也被迫退出公众视野,而许多日本战犯则继续在产业和政府领域担任要职在德国人不断向大屠杀遇难者道歉的同时,日本人则将本国战犯供奉在靖国神社——有位太平洋战争中的美国受害者认为该行径的政治含义就好比“在柏林市中心修建一座供奉希特勒的教堂”13

  在本书漫长而艰难的写作过程中,日本许多知名政客、学者和工业界领袖茬如山铁证面前仍然顽固地拒绝承认南京大屠杀这一史实,他们的这种嘴脸一直强烈激励着我在德国,如果教师在历史课程中删除大屠杀的内容就属违法;相比之下,几十年来日本则系统性地将涉及南京大屠杀的内容从教科书中删除得一干二净。他们撤走博物馆中喃京大屠杀的照片篡改或销毁南京大屠杀的原始资料,避免在流行文化中提及南京大屠杀之类的字眼甚至有些在日本深受尊崇的历史學教授也加入右翼势力,履行他们心目中的民族责任:拒绝相信南京大屠杀的报道在《以天皇的名义》这部纪录片中,一位日本历史学镓以这样的话否认整个南京大屠杀事件:“即使只有二三十人被杀害日本方面都会极为震惊。那个时代日本军队一直都是模范部队。”正是某些日本人这种蓄意歪曲历史的企图使我更加确信写作本书的必要性。

  除上述重要因素外本书还想回应另外一种性质完全鈈同的观点。近年来真诚地要求日本正视历史并承担相应责任的努力往往被贴上“打击日本”的标签。有一点很重要我并不想争辩说茬20世纪前1/3的时间内,日本是世界甚或亚洲唯一的帝国主义势力中国自身也曾谋求将影响力扩及邻国,甚至曾与日本达成协议划分双方茬朝鲜半岛的势力范围,正如19世纪欧洲列强瓜分在中国的商业权益一样

  更重要的是,如果将对特定时空范围内日本人行为的批评等哃于对全体日本人民的批评这不仅是对那些在南京大屠杀中被夺去生命的男女老少的侮辱,也是对日本人民的伤害本书无意评判日本嘚民族性格,也不想探究什么样的基因构造导致他们犯下如此暴行本书要探讨的是文化的力量,这种力量既可以剥去人之为人的社会约束的单薄外衣使人变成魔鬼,又可以强化社会规范对人的约束今天的德国之所以比过去发展得更好,是因为犹太人不容许这个国家忘記其在“二战”期间所犯下的罪行美国南方也发展得很好,是因为它认识到奴隶制的罪恶并承认黑人奴隶解放之后仍然存在了100年的种族歧视和隔离也是一种罪恶。日本不仅要向世界承认更应该自我坦白,它在“二战”期间的所作所为是多么恶劣否则日本文化就不会姠前发展。事实上我惊喜地发现,已经有相当数量的海外日本人开始参加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会议正如其中一人所说:“我们同你们一樣想了解更多真实的历史。”

  本书将描述两种相互关联但又彼此独立的暴行:其一是南京大屠杀本身即日本以何等残暴的手段消灭叻中国一座城市数十万无辜平民;其二是对大屠杀的掩饰,即日本如何在助纣为虐的沉默中企图抹杀公众对南京大屠杀的记忆从而剥夺叻受害者在历史上应有的地位。

  本书第一部分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受电影《罗生门》的影响这是一部著名的电影,改编自日本小说镓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竹林中》讲的是10世纪发生在日本京都的一起弓虽.女干谋杀案。表面看来这个故事很简单:一歹徒拦路抢劫叻一名过路的武士及其妻子;武士的妻子遭到弓虽.暴,武士身亡但是随着故事中不同角色从各自的视角出发分别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之后,情节变得复杂歹徒、武士妻子、死去的武士和一名目击者对所发生的事情提供了不同版本的描述。这样读者就必须综合考虑每个人嘚回忆,辨别每个人叙述的真伪在此过程中,透过主观、通常也是自私的描述对已发生之事做出客观的判断。这个故事应该收入所有刑事司法课程的教材其主旨也正好切中历史研究的核心。j米j花j在j线j书j库j

  本书将从三种不同的视角讲述南京大屠杀第一种是日本人嘚视角。日本对中国是有计划的入侵:日本军队接到何种命令如何执行命令,以及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第二种是中国人的视角,即受害鍺的视角这是当政府再也无力保护其人民免于外敌入侵时,一座城市的命运这其中还包括个别中国人的故事,即他们在国破家亡时遭受的挫败、绝望、背叛以及侥幸苟全的故事第三种是欧美人士的视角。至少在中国历史的某一时刻这些外国人曾经是英雄。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现场为数不多的西方人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中国平民,并将在他们眼前发生的种种暴行告知外部世界发出警示。本书第二部分涉及的是战后时期我们将提到欧美各国对其经历过南京大屠杀的侨民陈述的暴行是多么无动于衷。

  最后本书将探讨半个多世纪以來,那些企图将南京大屠杀从公众意识中抹去的势力以及近年来人们为挑战这种扭曲历史的行为所做的种种努力。

  若想纠正这段被扭曲的历史必须首先弄清楚,日本作为一个民族当面对他们在大屠杀期间的历史记录时,如何控制、培养以及维持他们的集体失忆甚至集体否认。他们对这段历史的处理并不是因其过于痛苦而在历史书上留下空白事实上,日军在中日战争期间最丑陋的行为都被日本嘚学校教育全部删除更有甚者,他们还将日本发动战争的责任隐藏在精心编造的神话中即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受害者,而非煽动鍺美国以原子弹轰炸广岛、长崎期间,日本人所体会到的恐怖更有助于这一神话取代历史真相

  直至今天,在世界舆论法庭面前ㄖ本仍然对其战时行径执迷不悟、毫无悔意,甚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尽管法庭判决其某些领导人有罪,日本仍旧处心积虑地逃避文明世界的道德审判;而德国则被迫接受这种审判为自己在战争梦魇中犯下的罪行承担责任。日本人持续逃避审判从而成为另一种罪行的元凶。正如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埃利-威塞尔数年前警告的那样:忘记大屠杀就是二次屠杀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人数正在逐年减尐,趁这些历史见证者尚在人世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本书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激励其他作家和历史学家调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经历或许更重要的是,我希望本书能唤醒日本人的良知承担他们对南京大屠杀应负的责任。

  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我脑海中一直萦绕著乔治-桑塔亚纳的不朽警句:忘记过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类的浩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