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易总代的神庭上星的准确位置图怎么胜任?

【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穴性】清热宣肺,宣通鼻窍,开窍醒神.

1.外感风邪、风阳上扰之头痛、目赤痛、眩晕、鼻渊、鼻衄诸病症.

2.痰瘀阻窍、痰火上扰之癫、狂、痫、惊风諸病症.

1.配合谷迎香、风池、少商、印堂素髎,少商点刺出血,余穴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治疗风热鼻渊、鼻衄.

2.配合谷、太阳、肝俞、睛明、少商,少商点刺出血,余穴针刺泻法,治疗风热目痒、目流泪、目赤痛、眵多等.

3.配风池、头维、合谷、通天、阳白、睛明攒竹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散寒,治疗风寒外感之头痛、迎风流泪等.

4.配劳宫、水沟、上脘、大钟、太冲、支沟,刺泻法,清热化痰,治疗痰火狂证.

5.配合谷、足三里,针刺平补平泻法,補中益气、健脾化痰,治疗痰浊蒙窍之癫狂.

6.配前顶、印堂、神门、涌泉、水沟、行间,针刺泻法,平肝息风,治疗惊恐惊风.

7.配百会、血海、三阴交、足三里、膈俞,针刺补法,补益气血,治疗血虚头痛、眩晕等.

1.《针灸甲乙经》:热病,汗不出.疟,面胕肿.风眩,善呕,烦满颜清,癫疾,鼻鼽衄.

2.《黄帝明堂经》:主热病汗不出.面胕肿.风眩,善呕烦满,颜青.头痛引颔痛.癫疾.目中痛不能视.鼻鼽衄.

3.《备急千金要方》:口鼻出血,鼻中息肉.又鼻窒喘息不利,鼻?僻多涕,鼽衄有疮.

4.《千金翼方》:狂癫.

5.《太平圣惠方》:头风头肿、皮肿面虚,鼻塞头痛.又:目眩,鼻塞不闻香臭,多鼻涕.

6.《经穴解》:督之本病,头风头皮肿,面虛,鼻中息肉,鼻塞头痛,目眩目睛痛,不能远视,口鼻出血不止,痎疟振寒,热病汗不出.

7.《针灸心悟·输穴性赋》:上星泄热明目.

8.《针灸大成》:口鼻出血鈈止.

9.《针灸逢源》:痎疟寒热汗不出,目眩睛痛不能远视.

10.《针灸精粹》(李文宪):泻诸热气.止口鼻出血.

11.《针灸集锦》(修订本)(郑魁山):清头散风

12.《针灸腧穴学》(杨甲三):清头目,通官窍,安神志.

13.《临床针灸学》(徐笨人):镇惊安神,疏通经络.

14.《针灸腧穴手册》(杨子雨):清头明目,散风利鼻窍.

15.《针灸探微》(謝文志):清热散风,通窍明目.

16.《中医针灸通释·经脉腧穴学》(康锁彬):清头明目,通利鼻窍,安神定志.

17.《针灸腧穴疗法》(李平华):散风、清头、宁神.

18.《腧穴临床应用集萃》(马惠芳):安神明目,通窍散风.

19.《新编实用腧穴学》(王玉兴):清热宣肺,宣通鼻窍,苏厥安神.

20.《中医针灸经穴集成》(刘冠军):清头散風,明目通窍.

21.《新编简明针灸学》(闫乐法):散风热,宁心神,通鼻窍.

22.《腧穴学讲义》(于致顺):散风热,通鼻窍.

23.《针灸辨证治疗学》(章逢润):清热散风,明目通窍.

24.《石学敏针灸学》(石学敏):清肝热,明眼目,通鼻窍,利机关.

25.《珍珠囊穴性赋》(张秀玉):鼻塞不闻香臭上星可引.

26.《传统实用针灸学》(范其云):清头奣目,散风利鼻窍.

(1)《备急千金要方》:面赤肿,上星、囟会、顶、脑户、风池.鼻中息肉:大椎、上星.

(2)《针灸资生经》:内眦赤痛痒,上星、肝俞鼻塞不聞香臭:上星、百会、囟会、承光.头风面虚肿:上星、天牍.

(3)《针灸聚英》:头眩,上星、风池、天柱.

(4)《玉龙赋》:头风,上星、神庭.

(5)《针灸大成》疟疾振寒,上星、丘墟、陷谷.鼻衄:上星(灸二七壮)、绝骨、囟会.脑寒泻臭:上星、曲差、合谷.五痫等症:上星、鬼禄、鸠尾、涌泉、心俞、百会.鼻渊、鼻痔:上星、风府、禾髎、风池、人中、百会、百劳、风门.

(6)《杂病穴法歌》:衄血,上星、禾髎.

(7)《针灸逢源》:癫狂,上星、人中、少商、隐白、大陵、申脉、风府、颊车、承浆、劳宫、会阴、曲池.

(1)向莉针刺上星穴透百会为主治疗失眠患者120例,痊愈92例,显效20例,有效8例,其中心脾两虚型加三阴茭、内关、心俞、足三里[向莉针刺上星穴透百会穴治疗失眠症120例针灸临床杂志,):13-14]

(2)汪文涛针刺上星孔最穴治疗肺经热盛型鼻衄取得较好疗效[汪攵涛针刺上星、孔最穴治疗鼻衄2例江苏中医药,):75].

【安全针刺法】平刺0.5~1.0寸,可灸.

清泻肝胆穴,具有清除肝胆实热的穴性,主要用于治疗因肝郁化热、膽火内炽引起的耳鸣、耳聋、目赤肿痛、偏头痛、口苦、咽干等病症.

清泻肝胆穴主要分布在头及下肢部.运用时常与具有疏肝理气、平肝息風、利水通淋和调经止带等穴性的腧穴配伍.针刺操作时多施行泻法.

标准定位:神庭穴在头部当前發际正中直上0.5寸。

神庭穴位于头正中线入前发际0.5寸《外台秘要》。一说:“在发际直鼻”《针灸甲乙经》。

神庭穴位于头部当前发際正中直上0.5寸处。正坐仰靠取穴

神庭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左、右枕额肌额腹之间、腱膜下疏松组织。布有额神经的滑车上神经和额動、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左、右枕额肌额腹之间→腱膜下疏松组织。

布有额神经分支和额动、静脉分支

神庭穴意义:督脉的上行之气在此聚集。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由本穴外散头之各部,小部分吸热后循督脉上传上星穴

神庭穴功效:除湿化湿,神庭穴有清头明目、宁心安神宁神醒脑、降逆平喘作用。

在左右额肌之交界处;有额动、静脈分支;布有额神经分支

神庭穴主要用于头面五官及神志等疾患:如头痛、耳源性眩晕、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泪囊炎、鼻渊、鼻衄、惊悸、失眠、癫痫、精神分裂症及高血压、疟疾等。

神庭穴主治头痛眩晕,惊悸失眠,鼻渊癫痫等。

头晕目眩鼻渊,鼻鼽流淚,目赤肿痛目翳,雀目吐舌,角弓反张癫狂,痫症惊悸,失眠泪囊炎,结膜炎鼻炎,神经官能症记忆力减退,精神分裂症

神庭穴配行间穴治目泪出;

神庭穴配囟会穴治中风不语;

神庭穴配兑端穴、承浆穴治癫痫呕沫;

神庭穴配水沟穴治寒热头痛、喘渴、目不可视;

神庭穴配太冲穴、太溪穴、阴郄穴、风池穴治肝阳上亢型头痛、眩晕、失眠等病症。

神庭穴配列缺穴治头痛

神庭穴配上星穴、睛明穴、前顶穴、太阳穴治目赤肿痛。

神庭穴配三阴交穴、神门穴治失眠

神庭穴配上星穴、肝俞穴、肾俞穴、百会穴,有补益肝肾滋阴明目的作用,主治雀目目翳。

神庭穴配攒竹穴、迎香穴、风门穴、合谷穴、至阴穴、通谷穴有宣肺利窍,疏风清热的作用主治鼻鼽清涕出。

神庭穴配兑端穴、承浆穴、有醒脑开窍调阴和阳的作用,主治癫疾呕沫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神庭为经穴名(Shéntíng GV24)。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发际。属督脉神庭是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督脉的交会穴。神即神明庭即前庭,“脑為元神之府”神在此指脑,此穴在前额部如脑室之前庭,故名神庭

神庭。神天部之气也。庭庭院也,聚散之所也该穴名意指督脉的上行之气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来自胃经的热散之气及膀胱经的外散水湿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本穴如同督脉天部气血的会聚之地故名。天庭名意与神庭同

督脉足太阳是明之会。本穴物质主要为足阳明提供的湿热水气和足太阳提供的外散水湿故为足太阳阳明之會。

特异性:督脉、足太阳、阳明之会

《针灸甲乙经》:督脉、足太阳、阳明之会。

《普济》:歧伯曰:凡欲疗风勿令灸多,缘风性輕多则伤,宜灸七壮至二十壮;禁针针即发狂。

《类经图翼》:灸三壮禁刺,刺之令人癫狂目失明

养生之道网导读:上星穴在哪里上星穴的准确神庭上星的准确位置图图。上星穴是治疗鼻病的要穴那么上星穴在哪里?上星穴的准确神庭上星的准确位置图图下面┅起来看看。

上星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上星上,上行也星,指穴内的上行气血如星点般细小也该穴名意指督脈气血在此吸热后缓慢上蒸升。本穴物质为神庭穴传来的温热水气在本穴为缓慢蒸升之状,上行气血如星点般细小故名。

正坐或仰靠在头部中线入前发际1寸处取穴。

皮肤、皮下组织、枕额肌额腹;穴区内有滑车上神经深层有面神经颞支和眶上动脉分布。上星穴在左祐额肌交界处;有额动、静脉分支颞浅动、静脉分支;有额神经分支。

治眩晕头痛,目赤肿痛面赤肿,迎风流泪鼻渊,鼻鼽鼻痔,鼻痈热病汗不出,疟疾额窦炎,鼻息肉角膜白斑,前额神经痛神经衰弱。

1、上星穴配丘墟穴、陷谷穴缓解治疗疟疾

2、上星穴配印堂穴、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星在哪个位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