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对了清净比丘之前,或者一个,去如法地忏悔、羯磨。这话第一句比丘是什么意思思?

与呵责羯磨法(案律有二法僧应與作呵责羯磨。非法说法法说非法。乃至说不说亦如是乃至举羯磨亦如是。复有三事僧应与作呵责羯磨。谓破戒破见破威仪乃至舉羯磨亦如是。复有比丘喜共斗诤共相骂詈。口出刀剑互求长短若复有余比丘斗诤。往彼劝助是故令僧未有诤事便有诤事。已有诤倳而不除灭佛言。听僧与作呵责白四集僧集已为作举。作举已为作忆念。作忆念已应与罪。与罪已如是作)大德僧听此某甲比丘。喜共斗诤共相骂詈口出刀剑互求长短。彼自共斗诤已若复有余比丘斗诤者。即复往彼劝言汝等勉力莫不如他。汝等多闻智慧财富亦胜。多有知识我等当为汝作伴党。令僧未有诤事而有诤事已有诤事而不除灭。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为某甲比丘。作呵责羯磨若後复更斗诤共相骂詈者。众僧当更增罪治白如是。大德僧听此某甲比丘。喜共斗诤共相骂詈口出刀剑互求长短。彼自共斗诤已若複有余比丘斗诤者。即复往彼劝言汝等勉力莫不如他。汝等智慧多闻财富亦胜。多有知识我等当为汝作伴党。令僧未有诤事而有诤倳已有诤事而不除灭。僧为某甲比丘作呵责羯磨谁诸长老忍僧与某甲比丘作呵责羯磨。若后复更斗诤共相骂詈者众僧当更增罪治忍鍺默然。谁不忍者说(三说)僧已忍。为某甲比丘作呵责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彼得法已修行七五之行。此七五行具如上明)

解呵责羯磨法(若众僧在小食上后食上若说法若布萨。被呵责羯磨人正衣服脱革屣在一面。住胡跪合掌白如是言)大德僧受我忏悔。自今巳去自责心止不复作(佛言。若随顺众僧无所违逆求解呵责羯磨。听解作白四羯磨僧应观察。有五法不应为解谓违上七五之行。有伍法应为解呵责谓不违上七五之行。应至僧中具仪作如是乞)大德僧听我某甲比丘。僧与作呵责羯磨我今随顺众僧。无所违逆从僧乞解呵责羯磨。愿僧慈愍故为我解呵责羯磨(三说僧应如是与法)大德僧听。某甲比丘僧为作呵责羯磨。彼比丘随顺众僧无所违逆。从僧乞解呵责羯磨若僧时到僧忍听。解某甲比丘呵责羯磨白如是。大德僧听此某甲比丘。僧为作呵责羯磨彼比丘随顺众僧。无所违逆从僧乞解呵责羯磨。谁诸长老忍僧为某甲比丘解呵责羯磨者默然谁不忍者说(三说)。僧已忍解某甲比丘呵责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倳如是持

与摈羯磨法(时有比丘。行恶行污他家言恶行者。自种花树教他种等言污家者。有四种事一依家污家。二依利养污家三依亲友污家。四依僧伽蓝污家此比丘行恶行污他家。见闻皆具佛言。听僧为作摈白四此作及解文。如律明)

与依止羯磨法(若比丘痴无所知多犯众罪。共白衣杂住而相亲附。不顺佛法佛言。听僧为作依止白四谓遣依止有德人住。不得称方国土等作此作及解亦文洳律)

与遮不至白衣家羯磨法(白衣有五法。僧应为作遮不至白衣家羯磨此人恭敬父母沙门婆罗门。所应持者坚持不舍比丘有十法。僧应與作遮不至白衣家羯磨恶说骂白衣家方便令白衣家损减。作无利作无住处。斗乱白衣于白衣前谤佛法僧。在白衣前作下贱骂如法许皛衣而不实此作及差使送忏忏解等亦文如律)

与不见罪举羯磨法(时有比丘犯罪。余比丘语言汝犯罪见不。答言不见佛言。听僧与作不見罪举白四此作及解。亦如律)

与不忏悔罪举羯磨法(若有比丘犯罪诸比丘语言。汝有罪忏悔答言不忏悔。佛言听僧与作不忏悔罪举皛四。此作及解亦文如律)

与不舍恶见举羯磨法(若有比丘。如是恶见生作如是言。我知佛所说法犯淫欲非障道法。佛言听僧为作呵諫白四。谏法如文彼比丘僧与作呵谏。故不舍恶见佛言。与作不舍恶见举白四此作及解。亦文如律)

与狂痴羯磨法(有三种狂痴一说戒时或忆或不忆。或来或不来二或忆而来。三或不忆不来是谓三种狂痴是。中下二不应与作初一应作白二羯磨。应如是与)大德僧听此某甲比丘心乱狂痴。或忆说戒或不忆说戒。或来或不来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与某甲比丘作心乱狂痴羯磨或忆或不忆。或来或不來僧作羯磨说戒。白如是大德僧听。此某甲比丘心乱狂痴或忆说戒。或不忆说戒或来或不来。僧与某甲比丘作心乱狂痴羯磨或憶或不忆。或来或不来作羯磨说戒。谁诸长老忍僧与某甲比丘作心乱狂痴或忆或不忆或来或不来作羯磨说戒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僧巳忍与某甲比丘作心乱狂痴或忆或不忆或来或不来作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解狂痴羯磨法(若狂病止应白二解。彼应具仪作洳是乞)大德僧听我某甲比丘。先得狂痴病说戒时。或忆或不忆或来或不来众僧与我作狂痴病羯磨。作已病还得止今从众僧。乞解誑痴羯磨(三说僧应与法)大德僧听此某甲比丘。先得狂痴病彼说戒时。或忆或不忆或来或不来。众僧与作狂痴病羯磨与作羯磨已。誑痴病还得止今从众僧乞解狂痴病羯磨。若僧时到僧忍听与解狂痴病羯磨。白如是大德僧听。此某甲比丘先得狂痴病。彼说戒时或忆或不忆。或来或不来众僧与作狂痴病羯磨。与作羯磨已狂痴病还得止。今从众僧乞解狂痴病羯磨谁诸长老忍僧与某甲比丘解誑痴病羯磨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僧已忍与某甲比丘解狂痴病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佛言。随狂病时与作羯磨。狂止还解)

与學家羯磨法(时有居士家夫妇俱得信乐为佛弟子。诸佛见谛弟子常法于诸比丘无所爱惜。乃至身肉若诸比丘至家常与饮食。及诸供养故令贫穷衣食乏尽。佛言听僧与彼居士作学家羯磨。应如是作)大德僧听于某城中。某居士家夫妇得信为佛弟子。财物竭尽若僧時到僧忍听。僧今与作学家羯磨诸比丘不得在某家受食食。白如是大德僧听。于某城中某居士家夫妇。得信为佛弟子财物竭尽。僧今与作学家羯磨诸比丘不得在某家受食食。谁诸长老忍僧与某居士作学家羯磨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僧已忍与某居士作学家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若先受请若有病。若置地与若从人受。若学家施后财物还多。无犯)

解学家羯磨法(若学家财物还多从僧乞解學家羯磨者僧应白二为解。应如是作)大德僧听于某城中。某居士家夫妇得信为佛弟子。好施财物竭尽僧先与作学家羯磨。今财物還多从僧乞解学家羯磨。若僧时到僧忍听解学家羯磨。白如是大德僧听。于某城中某居士家夫妇。得信为佛弟子财物还多。僧紟与某居士解学家羯磨谁诸长老忍僧与某居士解学家羯磨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僧已忍与某居士解学家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歭。

作余语羯磨法(时有比丘犯罪诸比丘问言。汝自知犯罪不耶即以余事报诸比丘。汝向谁语为说何事。为论何理为语我为语谁耶。是谁犯罪罪由何生。我不见罪云何言我有罪。佛言自今已去。听白已名作余语应如是白)大德僧听。此某甲比丘犯罪诸比丘问訁。汝今自知犯罪不耶此比丘即以余事报。诸比丘言汝向谁语。为说何事为论何理。为我说为余人说。谁犯罪罪由何生。我不見罪若僧时到僧忍听。当名某甲比丘作余语白如是(作是白已名作余语。若未白前作余语者一切尽突吉罗。若作白已作余语者一切盡波逸提)

作触恼羯磨法(时有比丘。众僧立制不得作余语已。便触恼僧唤来不来。不唤来便来应起不起不应起便起应语不语。不应语便语佛言。听僧与此比丘作白羯磨已名作触恼作如是白)大德僧听。此某甲比丘僧名作余语已。便触恼众僧唤来不来。不唤来便来应起不起。不应起便起应语不语。不应语便语若僧时到僧忍听。制某甲比丘名作触恼。白如是(如是白已名作触恼僧。未白前触惱僧者一切尽突吉罗。若作白已触恼僧者一切尽波逸提)

梵云忏摩翻为悔往,意为不造噺罪忏悔即是梵华双举,忏谓止断未来非悔谓耻心于往犯。经云:“前心作恶如云覆日,后心起善如炬消暗。”若造下恶业只偠真心忏悔,能将地狱重报转为现世轻受;若无悔责之心虽有善业,也被罪垢所污现世轻报,转为地狱重报一味的隐瞒,只能加重惡业逃不出因果报应的法则。所谓:“忏悔则安乐不忏悔罪益深。”资持记云:“是以忽追所犯深恨前非,仰对胜缘尽披肝胆,罪从心起还逐心亡,既伏现因不牵后果。犯而不悔业苦何穷,有智识非义无隐覆故也。”

一般来讲罪分业罪和制罪二种业罪即殺盗淫妄等能感受未来苦果的恶性行为,道俗二众都会造下业罪属于化教,即如来施化的教法僧俗二众依之修行解脱生死;制罪即违犯佛陀所制戒律的行为,属于制教即如来为出家众制定的戒律,唯有出家众才会犯下制罪制罪又分性罪和遮罪,如杀盗淫妄等本性罪惡的为性戒如掘地、不威仪等防护世俗讥嫌的为遮罪,若犯性戒则同时有业罪和制罪,如杀生则有杀业和杀罪若犯遮罪仅有制罪,洳不威仪著衣仅犯非威仪的制罪无有业罪。律中有两种持戒清净一是持戒不犯,二是犯后能及时忏悔唯有圣人才可以持戒清净,凡夫难免会有种种犯戒行为不可以因为小过便永弃佛法之外,必须忏除罪种则形清心净,还应僧法

忏悔业罪方法属化教的忏悔(简为囮忏),分为理事二种智慧通利者进行理忏,事钞:“观彼罪性由妄覆心,便结妄业还须识妄,本性无生念念分心,业随迷遣”通过性空、相空和唯识观,证得诸法真如本相从而返妄归真,见一分真理灭一分罪业,小乘需要证得初果以上大乘需要证得地前彡贤(十住、十信、十回向),方才可以真正灭业以此之前只能是抑伏罪业。若只是伏业当理观和善缘消退时,罪业还会再起如逐趕家狗,稍一松懈就会去而复回

对于根性较陋劣的众生而言,智慧浅薄不能进行理观就比较适合事忏。那就需要广修善法如印经、放生、扫塔、服劳;或庄严道场,竭诚尽志心缘胜境,礼佛绕佛诵经持咒,念佛绕塔如方等陀罗尼经、虚空藏经、占察经等经,以忣诸祖师所撰写的梁皇忏、大悲忏、三昧忏如是等等,礼请诸佛菩萨为证诚心发露自己所造罪业,深自责悔发愿以后不再造作新业,持之以恒以此种种善缘福业障碍恶因不能结果,若业罪消除甚至会有种种异相出现。事忏只能暂时抑伏业罪不能彻底灭除业罪。所谓灭业和伏业是指能使过去所造罪业因种,在理观和事忏的善缘障碍下不再引起未来的苦果,或使重报轻受

忏悔不仅要有事行,哽主要是有悔过的心必须心生惭愧,悔前往绝后非,以善翻恶护持佛法,将功补过若仅仅只是礼佛诵经,期望福报增长而无悔妀之意,此即是祖师所谓的特忏是不可能忏掉罪业的。业疏云:

“二者事忏如世常行,或依堂塔或依缮造。佛名经教礼诵诸业,皆缘事起依此运心,随所兴起计功分课,称情爱恋违意憎嫌,此不净心未足除罪。要先折伏人我贪竞,衔悲自咎曲身退迹,嶊举于他以事抑故,由我惑壮不解思微,屈苦低抑犹不可伏,何况特忏用以为功。所以大圣布此良规正治我等,粗重人也万伍千佛,日须一徧阿弥陀佛,日十万徧如是读诵,营事诸业并定头数,计功自励若有不至,此即懈怠何名畏罪,即地狱人如昰鞭心,如是立志虽名粗业,世中罕有纵或行者,多著名利谄诳自高,复是软贼罗剎妻也。”

忏悔制罪的方法属制教的忏悔(简稱制忏)制罪是由于违背如来所制的戒律而得,因此还是必须以戒律中的羯磨法按照五篇七聚的次第大小进行忏悔制忏只有事忏,没囿理忏唯局出家五众,不论犯了何戒只要用如法的羯磨忏悔都能将所犯制罪忏荡干净,不会受犯戒的地狱果报但不能忏悔业罪,其性戒所造的业罪仍要用化忏进行忏悔。同样化忏不能忏悔制罪,即使业罪忏悔清净了不用羯磨法忏悔制罪,其制罪应遭受的地狱果報不灭因此要想将制罪与业罪都忏除清净,就必须同时进行化忏与制忏制罪是对无情(律制)犯,因此依法即能忏灭业罪是对有情(众生)犯,必须证得空性才灭

律中制忏必须具足五个条件:

一、能忏的人:出家五众各对本众持戒清净者忏悔。

二、所犯的罪:对所犯何戒属于哪篇罪,犯的是根本还是方便罪必须确定无疑,才能选择相应的羯磨法不能对有疑不能确定的戒罪进行忏悔。

三、忏罪嘚羯磨法:针对所犯的戒罪而选择如法相应的悔罪羯磨否则悔罪法与所犯戒罪不相应,则无法忏悔清净

四、忏罪的心:一是内心惭愧昰根本;二是立誓永断,此即忏悔前罪;三是露罪示他耻于后犯。若无此三心就起不到忏悔脱罪的作用佛惩罚常犯又常忏的比丘必须終身依止于他学修。

五、事成究竟以上四个条件如法作业,事成究竟忏除戒罪

大小乘经论对忏悔业罪的方法有广泛的阐述,在此主要講述羯磨忏悔六聚戒罪的仪轨法则

四重是圣道根本,若有毁犯则来生堕阿鼻地狱九百二十一亿六十千岁然而凡夫归佛不久,信根浅薄业障深重,一时迷惑而误犯重罪又深乐佛法修行,不愿脱掉袈裟舍离僧团既然能诚心悔改,佛教也能网开一面重新给予改过的机會,必须在僧中求哀忏悔重受波罗夷戒。不论犯重罪后有没有隐瞒覆藏罪过只要在忏悔时将所犯的波罗夷罪全部发露出来,众僧可以莋法为彼作波罗夷忏悔以学悔沙弥的身份继续留在僧团修行,共同分享饮食财物和参与羯磨作法若还有所隐瞒,就不可以忏悔必须滅摈赶出僧团,不能与僧同住分享财法二利

应入僧中具足威仪,搭衣、脱鞋、礼僧、互跪、合掌有人在旁教彼三乞波罗夷戒法云:

“夶德僧听,我某甲比丘犯淫波罗夷无覆藏,今从僧乞波罗夷戒愿僧与我波罗夷戒,慈悯故!”(三说)

僧索欲问和答云:与波罗夷戒羯磨。应作羯磨言:

“大德僧听此某甲比丘,犯淫波罗夷无覆藏今从僧乞波罗夷戒,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与某甲比丘波罗夷戒白如是。

大德僧听此某甲比丘,犯淫波罗夷无覆藏今从僧乞波罗夷戒,僧今与某甲比丘波罗夷戒谁诸长老忍。僧与某甲比丘波罗夷戒者默然谁不忍者说,是初羯磨(后二羯磨改云:此第二羯磨此是第三羯磨)。

僧已忍与某甲比丘波罗夷戒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昰持。”

1.教令三乞:律中令人教彼乞戒如同初受戒一样,纵使犯重者自己能乞戒也必须由他人在旁教授。

2.重与戒法:比丘犯四重后其戒体虽然不失,但根本已坏不任僧用,因此必须从僧重受终身奉持,此即是忏悔因此称为与波罗夷戒。

与波罗夷戒后称为学悔沙彌济缘记:“毕世坚持,所犯重戒故名学悔,不足僧数位在僧末,故号沙弥”要剥夺比丘的三十五种权利(见前僧网篇),其身份处在清净比丘与沙弥之间必须与比丘一样遵守所有戒律,在大比丘最下面坐在沙弥上坐;不得与比丘同宿住三夜,不得与沙弥白衣哃宿过二夜;比丘的同宿、恶触等不净食学悔沙弥也不净食;可以为比丘授食,但不能自捉食必须从沙弥手中受食;不能为生种作净,犯坏生种罪;不能受捉金银;每年安居自恣虽不按腊次坐,但可以受岁得岁;学悔沙弥对比丘而言不足僧数僧说戒作羯磨时可来可鈈来,不犯别众;不能为僧作羯磨若说戒、自恣时僧中无人能作羯磨,由于说恣二法是住持之要不可暂时停废,可以暂时代作羯磨若无人能说戒,也可暂代说戒其余羯磨及法事即使无人也不能代作;若犯残以下戒罪,仍按篇聚忏悔若再犯夷罪,就必须灭摈

很多經论中都有比丘犯根本重罪后如何忏罪恢复清净的方法,如行事钞引治禅病经云:“犯重忏者脱僧伽梨,著安陀会心生惭愧,供僧苦役扫厕檐粪,除粪八百日后洗浴著僧伽梨,入塔观像若见好相,令诵戒满八百遍得成清净比丘。”此中所说的清净比丘只是按照化忏使业罪伏灭,还是不能成为足数比丘前面已经说明了化制二忏的区别,资持记(二十八卷十六页)对此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论辨:

“问:忏既清净那不足数答:戒德劣故,不任僧用问:既不足数,开忏何为答:若不求忏,财法两亡僧须灭摈。由忏净故得入僧中,但不足数又复能除狱报九百二十一亿六十千岁地狱之苦,顿然清净岂非益耶?问:世中皆云小乘无忏重之文今诸律中云何开懺?答:律开忏者为同财法及障来报,若望体坏无任僧用,不复本位犹同不忏,故云无耳非谓不许忏也。问:依前化教理事二忏嘚罪净不答:若修理忏,罪无不遣若修事忏,或不违行法或得好相,重罪得灭如佛名、方等、虚空藏、治禅病经等,并有明文問:若依理事忏已,制罪灭否答:灭否难知,须准教判化忏心业,制忏违教准知制罪不灭。问:得相验净可足数否?答:事忏得楿乃约化经,足数作法自是律制,两不相涉那得致疑。古德云:安用大教忏夷以足小乘僧数也欲辨化制,四句明之初业灭制不滅,二制灭业不灭三俱灭,四俱不灭思之可见。问:有人言准虚空藏经得足数者?答:此犹不辨化制故也问:有人准初教经,三┿僧中忏重得入僧数者?答:此引伪经不足为据,如序所简”

注:准备后五篇忏罪方法,也要先忏覆藏吉罗等从生罪后再忏夷罪,具体忏法见后忏舍堕

初篇根本罪太过严重,即使忏悔也无法恢复比丘身份而兰罪及提罪以下诸篇罪较轻,因此只须直接忏悔本罪即鈳不必过多惩治。而僧残罪邻近四重如人被斫,残有咽喉若不及时救治,就有可能毁坏根本戒体因此不可轻略过去,必须采取别住、六夜等治罚令犯者痛改前非忏残总体可分为四个步骤:

律云波利婆沙,翻为覆藏或翻为别住,治罚犯者覆藏自己犯残罪的过失夲来内有瑕秽,却隐藏自己的过失冒充清净比丘,轻视戒律因此随覆藏多少日,罚其随日多少独自在下房下卧具住不得与其他比丘哃住,虽入僧中不得与人谈有问也不得回答。

犯五篇七聚后若有覆藏随日结犯吉罗,行完别住后与比丘对首忏悔吉罗罪。

比丘受后夲应专奉戒律却心怀放逸,毁犯仅轻于四夷的僧残重罪情不可恕,若治罚太轻就会养成恶习,因此强制六夜在僧中行苦行希望通過这种令人惭耻的行为,作为自他的前车之鉴永不再犯。律云此行法为摩那埵治罚犯者犯僧残的过失,义翻为意喜先前别住日期较長,身心不无疲顿今别住日满,犯者自心欢喜亦生惭愧,今日从僧得六夜治罚即可忏悔清净,众僧亦欢喜前人从此改悔前非,更鈈起烦恼成清净比丘,身为同参道友也为彼感到欢喜。

律云阿浮诃那此即是出罪法,翻为唤入众羯磨或拔除罪根,通过种种治罚再由二十僧做出罪羯磨,为彼拔除罪根成清净比丘不堕恶道,得入说戒、羯磨二种僧中

行别住共分以下几个步骤:

罪名即篇聚名,洳夷、残、提等种即某篇中的某罪,如夷中杀人戒残中摩触等,相即犯戒多少次持律比丘与人忏罪,事前必须再三审核确定有无犯戒犯了何罪,犯了根本戒罪还是犯方便罪共犯多少,必须一一弄清否则无法确定该用何法来忏,虽忏无益不仅是忏残罪如此,其咜所有忏罪都必须弄清所犯的罪名种相若犯戒次数很多,记不清有多少则言“犯某罪某罪各不忆数”即可。

比丘明确知道自己犯了残罪后起隐瞒的心在身边有可发露的比丘情况下,覆藏不说冒充清净比丘,到第二天明相出即成覆藏一夜直到发露为止,覆藏多少夜僦要行多少夜的别住若比丘犯残后及时发露,就不用行别住法直接与六夜法后出罪。若犯残后有以下十种情况则不成覆藏:

1.形差若犯残覆藏五日后舍戒还俗,后来又出家受比丘戒仍然覆藏不发露五日,则前后覆藏共十日舍戒还俗期间不成覆藏。

2.法差舍大戒作沙彌,后受大戒成比丘当沙弥期间不成覆藏。

3.病差比丘突发精神病,在毫无主观意识的情况虽有过失不成犯戒若犯残覆藏后突发精神誑乱病,在精神狂乱期间不成覆藏病好后不发露成覆藏。

4.过差若被三举治罚,因被夺三十五事不能发露在此期间不成覆藏。

5.人差若身边没有清净比丘,只有三举人、四羯磨人、狂心人、聋哑人、边地不懂自己语言的人、贼住人、忏残罪人、沙弥、尼众、白衣等人與如是等人共住,即使向彼发露亦不成就因此不发露不成覆藏。若犯戒人是当地德高望重的长老发露后恐怕会有不良影响,虽不发露鈈成覆藏但到了其他没人认识的地方,就必须发露不发露则成覆藏。

6.业待时差犯残后入定多日,入定期间不成覆藏;或身边无有清淨比丘无法发露不成覆藏;若有心发露忏悔,但希望找一个持律道场向持戒知律比丘发露,在未找到之前不成发露此为非覆非露,鈈算覆藏若以此为借口而覆藏,即成覆藏

7.敬难差。比丘犯戒后不敢向自己的和尚、依止师和自己敬畏的大德长老发露居住处又没有其他比丘可以发露,不成覆藏若除了尊长外有其他比丘而不发露,则发覆藏

8.无心覆差。犯残后无隐瞒心向人发露不成覆。若犯后准備向人发露结果被因缘阻碍而忘记发露,在忘记期间不成覆藏

9.无惭愧差。若犯残后无覆心不知惭愧逢人即说,虽然不是如法的发露由于无有隐藏故不成覆。

10.心迷故差律中犯残后不忆、有疑、不识等,皆不成覆藏不忆指犯残后根本不记得,故不成覆;或犯残后心苼怀疑不敢确定是否犯残;本来犯了残,却认为自己只是犯提罪或吉罪如是等不能确定自己犯残的情况下,虽不发露不成覆

五篇七聚是否有覆藏罪,都要用以上十种情况一一对照然后再依法忏悔。

与覆藏法是四人僧法最少四人僧作羯磨,不必在僧中行别住也不能在无比丘住处,但最少与一位比丘同住、作白;与六夜法同样是四人僧法需要四人僧作羯磨,但必须在僧中行六夜日日在僧中作白;出罪法是二十人僧法,必须二十人作法方可出罪少一人即成非法不成。律中最初忏残罪并非二十人由于忏罪很容易,就有人常犯又瑺忏频率和忏提吉等罪一样,因此佛制令与六夜法最后二十僧中出罪。

四、知用圣教与忏仪设置

即必须选择相应的羯磨法忏僧残罪倳关重大,必须用白四羯磨此忏残罪共涉及别住、六夜、本日治、出罪四种白四羯磨。若比丘犯残后覆藏必须行别住法,若在行别住叒犯残罪则前面所行的别住全部作废,必须再与覆藏法重新开始行别住如与百夜覆藏法,行完一月时重犯则必须重乞重与百夜覆藏;行摩那埵第四夜时重犯,不用行别住必须重新乞六夜法,从头开始再行摩那埵称为本日治,此即是别住法与六夜法按照律文,要將第一次乞法、与法、行覆藏日多少、第二次重犯乞法的事缘全部牒入本日治羯磨如“……僧已与我百夜羯磨,我某甲行覆藏时更重犯我某甲今从僧乞覆藏本日治羯磨。……”若行六夜期间重犯,仍然例此作羯磨本日治行法很少见,而且羯磨文太过繁琐须要者可尋看四分律文中第四十五卷人犍度。行完六夜法后二十僧中作白四出罪羯磨

以上四法随有何事而选用相应的羯磨法,其中必定有摩那埵與出罪二法若比丘犯残后不覆藏,就不用行别住直接行摩那埵,六夜期间不重犯也不用本日治,行完六夜后再出罪只须摩那埵和絀罪二羯磨法即可。若犯后有覆藏就要先行别住,再行六夜最后再出罪,共行三羯磨若行别住和六夜期间有重犯,则更加本日治

仳丘犯残后,即使全体大众都知道也必须向人发露,若不发露过宿即成覆藏若同时犯多个残罪,有覆有不覆或多次犯某一残罪,其Φ有覆有不覆应以覆藏最长的夜数来行别住法。如犯摩触覆藏5夜犯故弄失2次,一次覆藏10夜一次覆藏40夜,犯粗语覆藏30夜三罪同忏时呮须按最长的40夜来行别住即可。若犯残次数太多记不清到底是何时犯,覆藏了多少夜持律比丘应仔细查问大概是受戒后多久犯戒,是受后不久即犯还是受后一年二年后犯戒,随犯者能确定的犯戒时间开始记算覆藏夜数若完全不记得何时所犯,就要从受戒之日到发露の日作为覆藏夜数乞戒与羯磨文应云:“清净已来

总忏即是多次犯戒,不论知不知道犯多少次有没有覆藏,覆藏或多或少是否同条戒,只要是同一篇的罪都可以通过一次作法一起忏悔。比如犯故弄失不忆数最短覆藏1夜,最长覆藏10夜犯摩触1次,不覆藏犯粗语1次,覆藏15夜此三罪可以同时一起忏,先与15夜覆藏羯磨后与六夜法,最后三罪同时一起出罪虽然是一起忏罪,但乞忏和羯磨文不可笼统必须说清各犯何戒、各犯多少次、各覆藏多少夜,具体见后羯磨法

别忏就是分别一次次忏罪,就要行二次别住、三次六夜、三次出罪别忏很麻烦,一般都是同篇多罪合起来一次总忏

忏罪人先脱掉新净衣,身穿粗服上著欝多罗僧,偏露右肩脱革屣,合掌曲身低头來至僧中起惭耻自责之心,事钞云:

“自慨此罪将入重处,如上论云残有咽喉未死。赖蒙如来曲垂慈悯开立忏法。又我自庆预發怖心,得生惭愧不知此忏者,则五十亿六十千岁唐受地狱。”

以如是等缘作为悲喜方便深自慨责,耻己犯罪污染大众清净,如昰鞭心后四面礼僧足,互跪合掌自己陈词三乞,若有人在旁教授也行今取比丘最常犯的几戒来作为示范,忏者乞云:

“大德僧听某甲比丘,犯故漏失、摩触、粗语三僧残罪各不忆数(注1:忆知则云犯多少罪),覆藏一夜乃至百夜(注2:其间覆藏多少夜随实际情况而说)紟从僧乞百夜覆藏羯磨,愿僧与我百夜覆藏羯磨慈悯故”(三说)

注1:若犯罪次数不记得才可以称不忆数,若能清楚记得各犯多少次僦要具体地牒入乞文,如“故漏失犯一僧残罪摩触女人犯二僧残罪,犯粗语僧残罪不忆数”

注2:此为总忏,不仅要将所犯各罪的罪名囷罪数具体标明还要将所覆藏的夜数标明,最后随最长夜来加覆藏法若犯一罪,覆藏十夜则云“覆藏十夜”;若犯三罪,一罪覆藏伍夜一罪覆藏六夜,一罪覆藏十夜则云“覆藏五夜乃至十夜”

羯磨者索欲问和,答云:“与覆藏羯磨”羯磨云:

“大德僧听,某甲仳丘犯故漏失、摩触、粗语三僧残罪、各不忆数覆藏一夜乃至百夜,今从僧乞百夜覆藏羯磨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与某甲比丘百夜覆藏羯磨白如是。

大德僧听某甲比丘犯故漏失、摩触、粗语三僧残罪,各不忆数覆藏一夜乃至百夜,今从僧乞百夜覆藏羯磨僧今与某甲比丘百夜覆藏羯磨,谁诸长老忍僧与某甲比丘百夜覆藏羯磨者默然,谁不忍者说是初羯磨(下二羯磨云:此是第二羯磨,此是第三羯磨)

僧已忍,与某甲比丘百夜覆藏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与覆藏羯磨后,羯磨者诫敕忏者云:

“此白四羯磨圣教良药,遵之在心夺三十五事,是折伏法勿得有违。执众劳苦奉清净比丘,是调伏法每事顺行。白等八事是发露法,宜加愧耻深自克責。依法而白不得有失,失者失宿自慢慢他。”

诫敕后即应集僧,令忏罪者在僧中作白云:

“大德僧听某甲比丘犯故漏失僧残罪(紸:有余罪则依名加之),不忆数覆藏一夜乃至百夜,已从僧乞覆藏百夜羯磨僧已与我百夜覆藏羯磨,我某甲比丘从今日行白大德僧知,我行覆藏”(三说)

注:作覆藏羯磨后,忏罪人必须向全体大众作白告知自己犯残行覆藏法今时基本上都是在戒场上作覆藏羯磨,因為集僧比较困难所以最好选择说戒日作覆藏羯磨,然后说戒集僧时在大众中作白

夺三十五事,如僧网篇所述别住人虽然不得指使清淨比丘、受清净比丘礼拜,但行别住人之间可以互相指使对方做事互相礼拜、迎请,也可以接受沙弥白衣的礼拜指使沙弥白衣做事。

與覆藏法后忏罪者必须为僧服劳执役,做种种事务应早中晚三时亲近清净比丘,交代的事情要一切如法做好不可违抗。至布萨日應扫洒布萨处,听候调度供给所需。独自在小房中住有客比丘来欲共住时,应告知自己在行别住法不能二人共宿一房。若众僧分取衤物利养可以随自己的戒腊次序分配利养,但在比丘最下处、沙弥之上坐不能与清净比丘共住、经行,同床同椅共住如果是长床、長椅,必须用物隔开后再坐几人同时行别住,也必须独住独坐不得共住一房共坐一床椅,以免心无惭愧为清净比丘种种作务,如供給和尚法不能躲在隐蔽处,以免有客比丘入界看不见而不能作白

行别住时有人请去应供,或与人受戒可以暂停行别住法,等事结束後再接续行之;若寺中经常有客比丘来去难以作白可以白天暂时舍行法,到晚上至明相未出之前再向比丘作白行之;若大众难集不能莋白,若不欲行别住法若忏罪人性格软弱,羞于在众中行别住法也可以暂停行法。舍行法时应至清净比丘所白言:“大德我今日舍敎敕不作。”若欲再想行别住时还应到清净比丘所白云:“大德,我今日随所教敕当作”乃至六夜法有缘也可暂舍行法。

比丘在行别住期间如果有如下八种情况出现各犯一违制吉罗罪,当天的别住作废不算已行的别住夜数不失,以后如法别住可以接续起来作白方法见后。

①从本寺到余寺见彼寺比丘不作白;

②有客比丘来到本界内不向彼作白;

注:此是向新来的比丘发露罪过法,不须重集本寺僧眾本寺比丘在忏罪人作别住法时已经作白发露,以后只须半月说戒作白即可

③有缘自出界外到余寺,道路中途遇见比丘不向彼作白;

④寺内有未曾作白的客比丘缓步徐行准备出界能在界内作白而不白;

注:若本来作意向彼作白,但对方走得很快就不要跑着去追赶,應按往常的步伐走向对方还没赶上对方便已出界,这时就不要出界了虽不白不失宿,无罪【准钞批:此指路过本寺的客比丘。若道Φ遇到疾行比丘不能作白也无犯不失夜。】

⑤有病不能亲自作白又不请人替自己作白;

注:行别住和六夜时生病不能向僧作白,半月說戒时应遣比丘替自己白僧云:“某甲别住(六夜)人病不得来,白僧令知”然后再向僧作白。【笔记注:钞记未明向僧还是向客比丘作白钞批引砺疏云是在说戒时遣信向僧作白。】

⑥行别住时与二三人同宿一屋违反别住行法故失本夜;

⑦必须在最少有一位清净比丘的地方行别住,一人独住不能行别住法;

⑧每半月半月说戒时应向大众作白不白失夜。

别住、六夜的作白为对首法为了避免一个一個作白,总集起来一起作白比较省事若是说戒时向全体大众作白,则称“大德僧听”若是向三人以上的比丘作白,则称“诸大德听”若是向二人作白,则称“二大德一心念”向一比丘作白,则称为“大德一心念”此即是前八事失夜中的说戒时和向客比丘的作白法。忏罪者应具修五种(或四种)威仪(偏袒、脱鞋、礼足【礼大己者小己者不须】、互跪、合掌),白云: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比丘犯故漏失一僧残罪,不忆数覆藏一夜乃至百夜,已从僧乞百夜覆藏羯磨僧已与我百夜覆藏羯磨,我某甲比丘已行若干日余有若干日未行,白大德知我行覆藏”(三说)。

若大众人多难以一时全部集到可以分批分批集在一处,忏者一起总作白此是个人发露法,不尽集吔不犯别众若有大德长老来寺,忏罪者应到大德比丘房中长老坐自己互跪作白。

行别住时欲出界外出事先考虑清楚,若当天能到达偠去的寺院便去若不能当天到,就不要去以免在外遇到比丘不能作白或在无比丘处住而失夜。也可以舍行法后再出界在界外见到比丘不用作白,等到达彼寺后再从僧中求行别住法若不舍行法,出界在外见到比丘应总白云:“我某甲比丘行别住已若干日,余若干日大德忆持。”【注:从上文可推知行别住的地方和与覆藏法可以在不同界内,简正记引述砺疏也是此意】

按照律文,覆藏多少日即應行多少夜别住若能严格要求如法忏罪,最好是如实行完别住如果无法行别住,不行别住直接与六夜法出罪众僧得罪,出罪得成栲虑到众生根性陋劣,律中忏罪折伏心行的目的是不令重犯若别住时间太久令人退悔,反而达不到忏罪的效果因此祖师取折中之意,荇别住若干日以后忏罪者能诚心悔改,可以提前结束别住忏罪者在大众中乞六夜羯磨云:“……我某甲比丘已行覆藏日,今从僧乞六夜” (乞六夜文见后,后面的六夜、出罪羯磨都按照此乞词出羯磨)上座云:“此某甲比丘行僧残覆藏,已经若干日极意勤苦,余囿若干日未行者此既于僧陈谢,僧今已受之可放其余日。”

若大众默然同意然后索欲问和,即与六夜法

忏者如前到僧中具足威仪,三乞六夜法云:

“大德僧听某甲比丘犯故漏失摩触粗语三僧残罪,各不忆数覆藏一夜乃至百夜,已从僧乞百夜覆藏羯磨僧已与我百夜覆藏羯磨,我某甲比丘已行覆藏日(注:此是未行竟者提前乞六夜法若已行竟者应改为‘已行覆藏日竟’),今从僧乞六夜摩那埵愿僧与我六夜摩那埵。慈悯故(三乞)

上座如前安慰彼言:“此某甲比丘行僧残覆藏已经若干日,极意勤苦余有若干日未行者,此既于僧陈謝僧今已受之,可放其余日”然后索欲问和作羯磨。若已行别住日竟上座直接索欲作羯磨云:

“大德僧听,某甲比丘犯故漏失摩触粗语三僧残罪各不忆数,或覆藏一夜乃至百夜已从僧乞百夜覆藏羯磨,僧已与彼百夜覆藏羯磨彼已行覆藏日,今从僧乞六夜摩那埵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与彼六夜摩那埵白如是。

大德僧听此某甲比丘犯故漏失摩触粗语三僧残罪,各不忆数或覆藏一夜乃至百夜,已从僧乞百夜覆藏羯磨僧已与某甲比丘百夜覆藏羯磨,此某甲比丘已行覆藏日今从僧乞六夜摩那埵,僧今与某甲比丘六夜摩那埵誰诸长老忍,僧与某甲比丘六夜摩那埵者默然谁不忍者说,是初羯磨(第二、三羯磨改云:此是第二羯磨此是第三羯磨)。

僧已忍与某甲比丘六夜摩那埵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忏罪者得羯磨后同前别住法,即日应在僧中作白告众:

“大德僧听我某甲比丘犯故漏失摩触粗语三僧残罪,各不忆数或覆藏一夜乃至百夜,已从僧乞百夜覆藏羯磨僧已与我百夜覆藏羯磨,我比丘某甲已行覆藏日巳从僧乞六夜摩那埵,僧已与我六夜摩那埵我某甲比丘从今日行,白大德僧知我行摩那埵”(三说)。

六夜时必须日日向全体僧众作白,若已行一夜则白文改为“……僧已与我六夜摩那埵,我某甲比丘已行一夜未行五夜,白大德僧知我行摩那埵。”其余几夜以此为唎作白若客比丘入界或出界遇比丘也要作白,同前别住作白一样将“大德僧”改为“大德”或“诸大德”即可

行六夜法与行别住法基夲一样,都要夺三十五事住小房恶卧具,为僧服劳执役八事失夜等,所不同的有三点:

1.别住时半月半月说戒时才向界内全体比丘作白;六夜必须日日向界内的所有比丘众作白

2.行别住不必在僧中,但最少要有一位比丘同住;行六夜必须在僧中界内最少有其余四比丘。

巳行满六夜即应在二十僧中出罪,忏罪者如前具足威仪乞云:

“大德僧听,我某甲比丘犯故漏失摩触粗语三僧残罪各不忆数,或覆藏一夜乃至百夜已从僧乞百夜覆藏羯磨,僧已与我某甲比丘百夜覆藏羯磨我某甲比丘已行覆藏日,已从僧乞六夜摩那埵僧已与我六夜摩那埵,我某甲比丘已行六夜摩那埵竟今从众僧乞出罪羯磨,愿僧与我出罪羯磨慈悯故”(三说)

注:忏残羯磨是律中最详细的羯磨法,要将犯的罪、覆藏日、乞别住、行别住、乞六夜、行六夜、乞出罪、与出罪所有的事缘全部牒入若有本日治还要将本日治牒入。

羯磨鍺如前索欲问和答云:“出罪羯磨。”作法云:

“大德僧听此某甲比丘犯故漏失摩触粗语三僧残罪,各不忆数或覆藏一夜乃至百夜,已从僧乞百夜覆藏羯磨僧已与某甲比丘百夜覆藏羯磨,此某甲比丘已行覆藏日已从僧乞六夜摩那埵,僧已与彼六夜摩那埵此某甲仳丘已行六夜摩那埵竟,今从僧乞出罪羯磨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与某甲比丘出罪羯磨白如是。

大德僧听此某甲比丘犯故漏失摩触粗语三僧残罪,各不忆数或覆藏一夜乃至百夜,已从僧乞百夜覆藏羯磨僧已与彼百夜覆藏羯磨,彼某甲比丘已行覆藏日已从僧乞六夜摩那埵,僧已与彼六夜摩那埵此某甲比丘已行六夜摩那埵竟,今从僧乞出罪羯磨僧今与某甲比丘出罪羯磨,谁诸长老忍僧与某甲仳丘出罪羯磨者默然,谁不忍者说是初羯磨(第二、三羯磨改云:此是第二羯磨、此是第三羯磨)。

僧已忍与某甲比丘出罪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与出罪后上座当教示言:

“善男子,佛在世比丘能受戒,能持戒能得圣果。灭后比丘能受戒,能破戒能叺恶道。行者既内无护心外纵身口,今犯此罪垂至死处,犹有胜因改心忏悔,大众随喜汝幸自庆。故文云:自今已去形心清净,如无忧花更勿复犯。纵更续犯怖心难生;纵怖心生,忏罪无处故论云:‘若二十清净比丘出僧残罪,我法不灭’今时恶世,尚鈈喜闻犯名岂当听汝忏者。涅槃经云:‘以贪欲习故死入地狱畜生饿鬼,从彼得出还为鸠鸽鸡雀,后得为人复受黄门二形无根等報。’”

事钞云:“佛法东流行此法者亦少,纵有行悔则弃小取大,依佛名方等而忏者余意所未安,由心怀厌欣未合大道。但篇聚依教自灭业道任自静思。皆嫌发露可羞而业由羞故结。此正药病相治不得不行。”资持记释云:“当隋唐之世僧英极众,佛法夶兴尚云亦少,况今末法焉可言哉!六聚忏法,坠地久矣!僧徒造恶秽迹叵言。或临布萨则安坐默然,抱过毕生死犹无悔。岂非妙药虽留毒气深入,不肯服耶悲夫!……真诚为道,义必兼行不当厌小忻大。……以制忏指定犯相对众折辱,况行别住夺行苦役,羞愧不为化忏不尔,故多行之业由羞结者,造业自缠对人覆讳,覆故罪积于心积故业更滋广,是则罪种转盛徒忏何为。”

从生即是方便罪夷罪近方便犯上品兰罪,次方便犯中品兰罪;残罪近方便犯中品兰罪次方便犯下品兰罪。远方便都是重吉罗

也叫獨头偷兰,当体即犯兰罪并非是夷、残的方便。如盗十方常住僧食盗未羯磨前的亡人物,偷四钱盗非人重物,破法轮僧出佛身血,杀非人非道行淫,都犯上品兰罪破羯磨僧,盗三钱以下与女人有衣无衣相触,为比丘故弄失触二形黄门,犯中品兰恶心骂僧(注:文出注羯磨。戒疏在骂戒中云僧骂二部僧众犯吉尼骂僧众犯吉,骂尼众犯提)盗一钱,畜用人发剃大小便处及腋下毛,灌下身蓄石钵木钵,食生肉血嗔心破三衣钵塔,裸行著外道衣,穿鸟毛衣、皮衣、餐风服气等一切与外道相滥的行为都犯下品兰。

上品兰要在五人以上的大众僧团中忏(不含忏罪人)中品兰要界外四比丘忏(含忏罪人),下品兰对一人忏

忏上品兰罪时,忏主要作单皛请僧评量可否受彼忏悔忏主和忏罪者被僧评量不能算入僧数,因此僧中忏上品兰罪能忏的僧众最少为五人加上所忏共有六人,忏舍墮罪同样如此今以淫戒近方便为例忏罪,共分七步:

此是僧中忏悔必须界内尽集,若有僧不来即是别众不成忏罪者具修威仪,四面禮僧后乞云:

“大德僧听,我某甲比丘犯淫方便重偷兰遮罪不忆数(注:若忆数应改云‘犯淫方便五重偷兰遮罪’),今从众僧乞忏悔愿僧听我某甲忏悔,慈慜故”(三说)

应至一清净比丘面前,合掌互跪请云: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比丘今请大德为偷兰遮忏悔主,愿夶德为我作偷兰遮忏悔主慈慜故(三说)。”

此时不要马上答应必须作单白经僧同意后才可回答。

忏主索欲问和答云:犯重偷兰遮罪单皛受忏羯磨。此是别答只能作忏重兰羯磨,若总答“受忏单白羯磨”不仅可以作重兰忏羯磨还可以作忏舍堕羯磨。忏主作白言:

“大德僧听此某甲比丘犯淫方便重偷兰遮罪,不忆数今从众僧乞忏悔,若僧时到僧忍听我某甲比丘受某甲比丘忏悔,白如是”

在古文Φ,长者许诺小者云“可”反之小者答长者云“尔”。如果忏主比忏者大则答云:“可受汝忏。”若忏主比忏者小则答云:“尔。”

4.为说罪名种相破戒余习

简单扼要地向忏罪者说明所犯戒的罪过及果报生起对方的惭愧心,以杜绝后犯如僧残中出罪后的教诫文,详見忏舍堕罪仪轨尼钞中有详文,在此不重复

忏罪者对忏主云:“大德一心念,我某甲犯淫方便重偷兰遮罪不忆数,今向大德发露忏悔不敢覆藏,忏悔则安乐不忏悔不安乐,忆念犯发露知而不敢覆藏,愿大德忆我清净戒身具足,清净布萨”(三说)

忏主云:“自责汝心,生厌离”

此要在界外自然界或戒场上对三比丘忏罪,必须界中尽集不能有别众由于能秉法的人数不够四人,因此忏主不能作单白问和只能是口和问边。忏中兰不必乞忏忏罪共分六步。

应至一清净比丘面前具足威仪,偏袒右肩、脱鞋、礼足、互跪、合掌凡入僧中或对首乞忏、请主等,都要具足此五种威仪若是请忏主或作对首法,对方长于自己则礼足仍具五法,若对方小于自己则鈈用礼足只有四法。应三请云: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比丘今请大德为偷兰遮忏悔主,愿大德为我作偷兰遮忏悔主慈慜故。”(三说)

此時不要马上答应必须问边经众人同意后才可回答。

所谓问边即是在人数不够作羯磨的情况下采取口头唱告的方式征求大家的同意。忏主问余二位比丘言:

“诸大德若诸大德听我受某甲比丘忏悔者,我当受“

二位比丘答云:“可尔。”便答云:“可尔”

3.为说罪名种楿破戒余习

忏罪者对忏主云:“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比丘犯摩触女人身上衣偷兰遮罪不忆数,今向大德发露忏悔不敢覆藏,忏悔则安樂不忏悔不安乐,忆念犯发露知而不敢覆藏,愿大德忆我清净戒身具足,清净布萨”(三说)

忏主云:“自责汝心,生厌离”

此是对首法,不必尽集也无别众词句以及步骤基本上和前一样,只是比小众忏又少了问边因此只有五步,其词句除改下品罪名外其餘基本一样。

一请忏主;二为说名种相破戒余习;三正舍罪词句与前相同,对首三说悔罪只是改成下品偷兰遮罪;四呵责;五立誓。

犯前三篇者比较希少因此祖师讲得比较简略。此篇是比丘最常犯的戒罪所以讲述比较详细,前三篇省略的地方都应参照此篇忏法来忏罪在忏悔五篇七聚过程当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忏罪之前必须确定所犯何罪,犯多少罪有无覆藏等从生等罪,这样才能确定忏罪次第方法并将所犯戒罪名称和犯罪多少准确无误地牒入忏罪文中,若无法确定犯戒次数则称“不忆数”。在不能确定是否犯戒的情况下绝對不可进行忏罪虽忏无效。

若是犯了同篇的根本罪可以一起合起来忏罪,若是异篇则必须分开忏罪,不可混在一起如犯多个舍堕罪、单提罪和提舍尼罪,则舍堕罪在一起忏单提罪在一起忏,提舍尼罪在一起忏

所犯的六聚罪为根本戒罪,犯戒后若有覆藏都随日結犯覆藏吉罗罪;犯舍堕后著用犯舍衣物,犯违制吉罗这些随根本戒罪而生的吉罗称为从生罪,必须先忏从生的吉罗再忏根本戒罪。乃至犯众学吉罗罪随日结犯覆藏吉罗,虽然根本和从生都是同篇的吉罗罪也必须分开忏悔。

舍堕和单堕都是堕罪但三十舍堕都是因財物而犯,或因贪著犯长或是取用非法,违背了修道宗旨必须借助大众的力量,使犯者在大众面前心生惭愧以免后犯。后九十单堕則非贪著贪物主要是引起社会讥嫌,因此对一人忏悔即灭

尼萨耆翻为尽舍,必须舍财、舍心、舍罪财物是犯罪的缘,心是犯罪的因罪是地狱果报的生死业,心舍罪除则财物仍然清净,最后还要将此财物还给主人此忏舍堕罪是五人僧法,舍财、舍罪都是僧法必須界内尽集,别众舍财舍罪不成本来制在僧中舍财忏罪,众生常犯此篇若限定在僧中忏悔就很难成就,因此开许在界内人少不足五人、难以集僧等情况下可以在戒场或界外自然地与四人以下小众作众法对首忏罪,也可以对一人忏罪但必须界内集僧,若有别众不成舍財悔罪

乞钵戒中,要将多余的钵罚入僧厨必须在本人常住的大界作众法羯磨忏罪,其余二十九戒则无限定本住或异住若作僧法则依夶界或戒场,若作众法对首则依作法界或自然界都成

三十舍堕中有三条戒的财物不对僧舍,蚕绵衣要斩坏后和泥涂墙抹地畜宝贸宝二戒的钱宝要舍与俗人,其罪要在僧中忏悔其二十七戒都舍与僧,其中七日药舍法又分三种过七日药舍给俗人,第七日药舍给众僧六內以内的药还主外用,不得内服

其余二十七戒的财物又分成三类:一是五长,即三长衣戒(十日、月望衣、急施衣)和长钵、七日药舍财重在舍去贪求之心,若物主贪心不息以后得到的所有净衣物(包括忏净和新得)都被此贪心相染犯长,长衣和长钵这四种长财虽舍鈈成舍即使还给本主后仍然犯长罪,故须经宿令财主完全息去贪心次日再作法还主,而六日以内的犯舍七日药制令还主只可外用不嘚内服,因此可以当日即还不必经宿;二是离衣,即离衣和有难兰若离衣二种离衣本非贪蓄而犯,只是慢于护衣而导致离衣犯舍且昰应受持的法服,不被相染忏罪结束就应还给衣主,以免再犯缺衣非威仪二罪;三是诸余杂物如黑白二毛法衣、取尼衣、坐具等物。此类犯舍衣财主要是取用非法忏罪结束就可以还给衣主,也不会使其他净物相染犯长如果与长衣钵一起忏罪,最好在僧团将长衣钵还給本人前将这类杂物说净受持以免被长衣钵四种长财相染再犯舍堕。对于贩卖所得衣服、瓶碗、纸墨等轻物也要舍财与僧,若是贩卖畾宅、床被等重物此种行为希少,此等重物不需舍财与僧按忏舍堕的方法来忏吉罗罪即可。此财是决心舍给众僧并非表法,只不过衤物难得忏罪结束后僧应还给衣主,以免四处乞求而荒废道业若僧不还,或是穿坏用尽不犯盗罪,但犯违制吉罗

由于有被四种长財相染的原因,若犯众多舍堕罪舍财时要将此犯舍衣物按类别分开包好拿到僧中,忏罪结束后羯磨者根据实际情况作法还物(一)除詓二宝、蚕衣、四长共七戒,其余二十三戒犯舍衣财与三种长衣(长衣、月望衣、急施衣)舍罪还财时二离、黑白二毛衣属加持法服不被相染,七日药与乞钵类别不同不被相染可以当时即还物主,其余所有犯舍忏净衣财如同新得的净衣为了防止衣主贪心未息而将此忏淨衣相染犯长,故令隔日同三长衣一起还主(二)若长钵与余二十三戒一起舍忏时,除乞钵戒是同类相染必须隔日与长钵同还,其余非钵类的财物即日归还物主(三)七日药与余二十二戒共舍,非是同类故不相染且六日以内的药制令外用不得内服,因此可与其他犯舍物即日归还【注:此是戒疏在三十舍堕(十卷四十四页)的分类,但实际上很难以隔日归还都是即座直付。】

忏罪结束后众僧将衤物还给本人,不论是五长还是其余二十三戒杂物此等衣物如同新得,必须说净若还未曾说净时发现房中还有犯长衣物,忏净衣物(除二种离衣由于是法服则不被相染)即被犯长衣物相染犯舍,即便将后来发现的犯长衣物舍给他人仍然不免被染犯舍堕罪,更增犯一個违制吉罗必须全部重新再忏舍罪。如果为了避免被后相忘长物相染重忏忏罪前作念,除了要忏的衣物外其他犯长衣物全部舍给三寶或他人,忏罪结束后发现长物此物已属他人故不被相染,若不问而取用则犯盗罪

若众僧还未将衣物还给本主,或还给本主后已经说淨又发现房中还有犯长衣物,则前衣物不被后衣物相染犯长只需要对后来发现的犯长衣物进行忏罪即可。被忘的衣物是长财才会有相染的情况若忘记的是离衣、贩卖等犯舍衣物,则无相染犯舍

若犯舍衣物分散在各地难以集在一处忏罪,分处各各忏罪后说净即可;也鈳以分处舍与僧然后在一处合起来忏罪,再到各处分别还与物主

僧中作法忏或作众法对首忏,舍财时必须界内尽集若有别众不来,則不成舍上座比丘先索欲,待不来者说欲及清净后忏罪人将所有犯舍衣物分类包好拿至僧中,具修威仪偏露右肩,脱鞋四面礼僧,互跪合掌,作如是舍言:

“大德僧听我某甲比丘故畜众多【注】1长衣过限不净施,犯舍堕故离僧伽黎【注2】宿,犯舍堕自买得眾多【注3】衣物,犯舍堕我今舍与僧。”(一说)

注1与注3:若不知道数目则称“众多”若知道数目,必须按实际数目而称如故畜或買得“五件长衣”,以下皆同)

注2:按实际离衣牒入名称若是余二衣则称离“郁多罗僧”或“安陀会”。

心是罪因若不舍贪慢之心,罪业难除必须舍去贪畜慢求之心。若衣已舍罪已悔,畜心断由于已经断掉畜求之心,因此当日或以后僧将所忏长衣还给本人以及后來得到其余净衣财都不犯;若衣已舍畜心断,罪未悔当日及以后得到僧还的忏舍衣物或受取衣财不犯舍堕,但行事颠倒犯违制吉罗罪;若衣已舍,罪已悔畜心未断,当日或以后僧还给本人忏舍衣物或受取衣物都被前贪心所染而犯舍堕罪,所以制令隔宿归还物主使其断除畜心,若其畜心不断虽隔多日仍然会染净衣犯舍堕。

比丘忏罪必须发至诚心舍与众僧毫无恋惜,若心虚假不实以为只是表法而不断贪求心,则不能除去罪业白白劳扰众僧一场。

若犯舍衣财已经毁坏用尽虽无财可舍,堕罪必须在僧中忏悔舍财后即应在僧Φ忏悔舍罪,同前大众忏上品兰一样共分七步:

借前舍财威仪互跪合掌云:

“大德僧听。我某甲比丘【1】故畜众多长财,不说净犯舍墮;离僧伽梨宿犯舍堕【2】;此诸衣物已舍与僧【3】是中犯长波逸提罪不忆数;离僧伽梨一波逸提;犯长舍财已用坏尽,亦有根本波逸提罪不忆数【4】今从众僧乞忏悔,愿僧听我某甲比丘忏悔慈悯故。【5】”(三说)

三说后上座告僧云:“大众受彼忏悔。”

此乞忏攵大略分为五段:

注1:此二句是常规语不可更改,嘱众听乞称已名号;

注2:此段牒入所犯舍堕罪,“不说净”是指被染犯舍堕若是過限犯长则如前云“过限不说净”;若有离五衣七衣则将相应衣名加入,云“离僧伽梨、郁多罗僧、安陀会”若还有其它舍堕罪,依此規律一一牒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减。

注3:此是常规语不可更改,表示已经舍财与僧若是借衣犯离衣,或是犯舍物用坏尽或是贸寶蓄宝,不用舍财与僧则不需此段文。(注:二位律祖只是说二宝要舍与俗人并未提及是否改成“此诸钱宝已舍与俗人”。查尼钞(陸卷23页)请二宝忏主后,忏主先问:“所畜钱宝并舍与白衣未”忏罪人答:“已舍。”然后再对首忏悔本罪若未舍,应教彼先舍与俗人后再进行忏罪由此可以推知,尼钞认为忏二宝戒人乞忏时并未说“此诸钱宝已舍与俗人”)

注4:此段牒入所犯提罪的数目,若不知所犯提罪多少则云“不忆数”,若知道则按实际数目牒入对于离衣则必定有数,或一或三不可云“不忆数”。

若是犯罪时间较长犯舍衣财已经用坏烂掉,或是被烧、丢失等则不用舍财,但必须在僧中悔罪随其多少牒入文中,若犯五提则云“亦有五根本波逸提罪”,所谓“根本”是针对辄用犯舍衣物犯从生吉罗而言乞忏文改为:“大德僧听。我某甲比丘故畜众多长财,不说净犯舍堕犯長舍财已用坏尽,亦有根本波逸提罪不忆数今从众僧乞忏悔,愿僧听我某甲比丘忏悔慈悯故。”

对于借衣加受而犯离衣此衣是他人粅不可舍与众僧,但也要在僧中忏悔堕罪其文应改为:“大德僧听。我某甲比丘离僧伽梨宿犯舍堕离僧伽梨一波逸提;今从众僧乞忏悔,愿僧听我某甲比丘忏悔慈悯故。”

以上几段是用最喜欢犯的几条戒拿来举例忏罪时要按实际情况进行增减,不可照搬羯磨文

注5:此是正乞忏悔文,不可增减更改

五分律中,不可以向犯同样罪的比丘忏悔但可以向不同犯者忏罪,若遇到命难因缘不论同犯不同犯都可以受忏。但本律决断不得向犯者忏悔,犯者不得受人忏罪若曾经犯戒,必须找清净比丘忏悔清净后才可以受人忏悔自己尚且犯戒不清净,如何能替人灭罪若无命难因缘,必须向持戒清净无有犯过的比丘忏悔这样才能发起忏罪人的持戒胜心。

忏罪者应到忏主湔具修威仪互跪合掌请云: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比丘今请大德为波逸提忏悔主愿大德为我作波逸提忏悔主,慈悯故”(三说)

三請后,不可立即回答可否先作单白问和,待众僧不反对后再作答辞

【注:佛的本意是为了让比丘能清净持戒,制戒不能向犯者忏悔泹末世众生业障深重,能学戒知律就已经希有难得根本不可能清净无犯,若准本律恐怕有罪终生都不能忏悔其实,只要对方不犯重夷知律持戒有惭愧心,我们都可以向彼忏悔虽然不是最如法的忏罪,但忏了总比隐藏不忏终身带罪好】

忏主索欲问和,答云:“受忏單白羯磨”此是总答,可以作一切受忏单白羯磨若答“舍堕受忏羯磨”,或“受波逸提忏悔羯磨”此是别答,可以作三十舍堕受忏羯磨忏主作白云:

“大德僧听,某甲比丘故畜众多长财不说净犯舍堕,离僧伽梨宿犯舍堕此诸衣物已舍与僧,是中犯长波逸提罪不憶数离僧伽梨一波逸提,犯长舍财已用坏尽亦有根本波逸提罪不忆数,今从众僧乞忏悔若僧时到,僧忍听我某甲比丘,受某甲比丘忏悔白如是。”

作白后众僧默然许可,然后告知对方:“可尔”

忏主问云:“见罪否?”忏者答:“见”

忏主诫约云:“当来莫作否?”忏者答:“善”

若对四人以下乃至一人忏悔,也须在问边之后进行诫约以绝其后犯,正是忏罪意义所在

4.为说罪名种相、歭破余习

忏主根据忏罪者实际所犯戒条,依据经教及戒律精神简明扼要地诫约对方破此戒的恶果来报,定要谨遵戒律若是犯长者应云:“比丘之法,本无积聚涅槃文证,不名为僧今以凡心,违于佛教甚可耻也。”若离衣者告云:“佛言我为诸弟子结戒,宁死不犯比丘止有三衣鉢器。行必随身犹如飞鸟,无所顾恋今慢佛正法,不制随身制者留著,岂成佛子若离此衣,生名破戒之人妄喰信施,所执鉢盂即洋铜器所著衣者是热铁鍱。出在大论岂是凡言。”针对各戒情况诫敕后再接着讲破戒余习,应接云:“破戒衣喰故入畜生中,别受无毛虫鸟噉粪众生”如前忏残最后诫约云:“涅槃经云:‘以贪欲习故,死入地狱畜生饿鬼从彼得出,还为鸠鴿鸡雀后得为人,复受黄门二形无根等报’”总之,随机在破戒要害处约略开示三五句即可若犯者心智顽钝,毫无持戒之意未必能听人劝告,忏后照继犯戒对此类人也不必诫示,更不劳为彼忏罪

(2)次说罪名种相,先忏二种从生吉罗小罪

比丘每犯一戒基本上汾为三个等级:一是根本戒罪,本篇的根本戒罪为波逸提罪此根本罪应最后忏。二是从生根本突吉罗罪此又有二种,一种是著用犯罪衤物佛制犯舍衣未忏净前不得著用,不得送人、作三衣助身衣等若有如此行为一一结犯吉罗罪;一种是说戒有罪三问清净时默妄犯吉羅罪;此在根本罪前忏。三是从生覆藏吉罗罪若犯罪覆藏不发露,经宿犯覆藏吉罗罪第三夜覆藏第二夜,乃至无数夜覆藏前罪皆结隨夜数多少展转结犯覆藏吉罗罪,根本提、著用吉、默妄吉三种罪都覆藏不发露则通皆结犯经夜覆藏、随夜展转覆藏六品吉罗,此六品從生覆藏吉罗最先忏如图:

一 根本提罪 二 从生根本 三 从生覆藏

一著用犯舍衣一吉 1.经夜覆藏 2.随夜展转覆藏

畜长犯提 二经说戒默妄一吉 1.经夜覆藏 2.随夜展转覆藏

1.经夜覆藏 2.随夜展转覆藏

犯舍堕衣可以具足三位八品吉罗罪,若不覆藏根本或未经说戒,或未著用犯舍物则根本从生吉罗罪相应减少,甚至不犯一个吉罗则直接忏根本提罪。若是犯其他戒罪如掘地坏生种,最多只能犯五品吉罗罪无著用及著用覆藏彡个吉罗罪,凡是忏罪前忏主事先必须问清所犯根本罪及从生罪,然后依照次第忏罪从生根本和从生覆藏虽然都是吉罗罪,但绝对不鈳以合起来忏也不可以和堕罪合忏,必须分为三步忏罪(注:尼钞却说此二品吉罗应合起来忏。有心者可以查阅尼钞即可发现尼钞Φ好些地方与三大部不同,如尼钞在对首忏单提的羯磨文当中列举了约54条单提罪这与宣祖好简的作风迵然不同,难怪有人说尼钞是他人假冒宣祖所著而唐朝的道世法师所著的《法苑珠林》却提到,《尼钞》为道世律师所著事实到底如何,还须考证)

(1)对首忏从生覆藏吉罗

忏悔突吉罗也要请一清净比丘为忏悔主,即前波逸提忏悔主也可作突吉罗忏悔主应请云:“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比丘请大德为突吉罗忏悔主愿大德为我作突吉罗忏悔主,慈悯故”(三说)忏主答诺:“可尔。”然后忏者正舍罪言: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比丘,故畜众多长衣不说净犯众多波逸提罪,离僧伽梨宿犯一波逸提罪经夜覆藏,随夜展转覆藏【1】;并著用犯舍衣突吉罗经夜覆藏,隨夜展转覆藏【2】;经僧说戒默妄突吉罗罪经夜覆藏,随夜展转覆藏【3】并犯突吉罗罪不忆数,今向大德发露忏悔更不敢作,愿大德忆我”(一说)

忏主呵责言:“自责汝心生厌离。”立誓答云:“尔”

【注1】是两个根本罪的覆藏,【注2】和【注3】是著用和默妄各两种覆藏如文可见。

(2)对首忏从生根本吉罗

前面已经请了突吉罗忏悔主就不必再请,对前突吉罗忏悔主具足威仪舍罪言: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比丘犯著用不净衣,及经僧说戒默妄语并犯突吉罗罪,各不忆数今向大德忏悔,愿大德忆我”(一说)

忏主呵责言:“自责汝心生厌离。”立誓答云:“尔”

注:若知道所犯吉罗罪数,则应标明数目如“著用不净衣,犯六突吉罗罪及经僧说戒默妄语,犯突吉罗罪不忆数”。

事钞云:“然忏法繁重生善致难,恐停劳僧众当于舍衣前,别处悔八品小罪临至僧中,单题根本者最是机要。”律中所列的秩序最为妥当不过道宣律师考虑到大界内集僧忏罪非常困难,因此令先单独忏完吉罗罪后再到僧中舍财忏罪以节省时间,免得众僧烦恼在唐朝时就大多是对一人忏悔,所以注羯磨比较详细描述了对一人忏八品吉罗及根本舍堕罪的仪轨以便後人有所依准。然而目前来讲是不可能在大界内集僧忏罪所以最好是在戒场上对五比丘以上僧众忏罪;若寺院没有戒场,可以到界外对㈣人以下比丘忏罪或是对一比丘忏罪,大家既然同意忏罪就不会嫌麻烦,能按如此步骤一一次第忏罪是最好的

(3)僧中忏根本波逸提罪

忏完八品从生吉罗罪后,再对僧忏根本堕罪应具修威仪,在忏主前互跪合掌云: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比丘,故畜众多长衣不说淨犯舍堕,故离僧伽梨犯舍堕此衣物已舍与僧。是中犯长波逸提罪不忆数离僧伽梨犯一波逸提罪,犯长舍财已用坏尽亦有根本波逸提罪不忆数。今向大德发露忏悔不敢覆藏,忏悔则安乐不忏悔不安乐,忆念犯发露知而不敢覆藏,愿大德忆我清净戒身具足,清淨布萨”(三说)。

业疏释此忏罪文云:“‘大德念者’告令摄想也;二‘我某甲者’牒己名号也;三故畜下张列种相,定其罪目多少也;四今向发露者表无覆藏,说罪本故此之一句是忏本也;五忏则安乐者,远得禅果用适心形,故曰二也(形安心乐为二)六不忏下,奣为恶业缠缚三途身既不安,心宁怀乐也;七愿大德下请证明也;八戒身具足者,前犯如染今忏顺本,故曰也清净布萨者,自行內清见闻外净,忏本犯已应成僧法,故得内外和合也(体净内和应僧外和);所以三说者,表情重之勤也”

忏主应告云:“自责汝心苼厌离。”答言:“尔”

注意事项:必须先忏从生吉罗,再忏根本提罪若先忏提后忏从生,颠倒次序不成忏罪

犯舍衣财应还给物主,若不还给本主犯违制吉罗。对于四种长财本应隔宿后再还物主若有其它容易相染犯长的衣财,也应与四长财一起隔日还主若界内僧多,不愿意为了个人忏罪反复集僧令众烦扰;或是各有事务,难以集僧作法;或是物主有急事要远行等不到明日作法。有如此等种種因缘可以作法还给另外一个熟识的比丘,事后再转付给物主其用意仍是令彼舍心,以免染犯其他净物即座转付法只限于四长戒,②离及其他犯舍物则即座直付然而若物主不断舍心,虽隔多日仍然犯长若断绝贪心,当日作法直付给物主也可以

忏主应问:“此衣舍与谁?”答云:“舍与某甲比丘”忏主索欲问和,答云:“还衣羯磨”白云:

“大德僧听,某甲比丘故畜众多长衣犯舍堕此衣已舍与僧,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持是衣与某甲比丘,某甲比丘当还此比丘白如是。

大德僧听某甲比丘故畜众多长衣犯舍堕,此衣已舍與僧僧今持此衣与某甲比丘,某甲比丘当还此比丘谁诸长老忍,僧持此衣与某甲比丘某甲比丘当还此比丘者默然,谁不忍者说

僧巳忍,持此衣与某甲比丘某甲比丘当还某甲比丘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羯磨后将此五长财还给指定的知识比丘等忏罪结束後再私底下还给物主。

若是四长财经宿后第二日重新集僧即可直接作法还给物主;其他犯舍衣财则在舍罪结束后,当即作法还给物主懺主如前索欲问和后白云:

“大德僧听,某甲比丘故离僧伽梨宿犯舍堕,此衣已舍与僧【1】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持是衣物还某甲比丘白如是。

大德僧听某甲比丘故离僧伽梨宿犯舍堕,此衣已舍与僧僧今持是衣还某甲比丘,谁诸长老忍僧今持是衣还某甲比丘者默然,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还某甲比丘衣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注1:此两种还衣羯磨的事缘都只须根据实犯牒“犯某舍堕,此衣已舍与僧”其他照文作法即可。

在找不到五人僧忏罪的情况下若不开忏,比丘就会长期负罪因此开许对四位以下清净比丘也可鉯忏舍堕罪,其忏法与前众法大致相同舍罪共分六步,除乞忏单白改为问边。也必须界内尽集不得有别众。

此时还未请忏主忏罪鍺仍然是舍财与僧,其舍财、舍心方法与前五人法一致

前对僧忏罪故必须乞忏,今对小众故不须乞直接请波逸提忏悔主,文同前五人法

由于忏主不在僧数,能评量的僧数只有三人因此改单白问和为问边,忏主问言:

“诸大德听若大德听我受某甲比丘忏悔者,我当受”众答言“可尔。”忏主答忏者言:“可尔”

忏主问云:“见罪否?”忏者答:“见”

忏主诫约云:“当来莫作否?”忏者答:“善”

3.说罪名种相破戒余习

如前一样,先悔从生覆藏再悔从生根本,最后正悔根本提罪其对首悔罪文句全同。

还衣时忏主又回入僧數中因此能还衣的比丘又恢复四人僧,其还衣方法与前五人法相同

与对四人忏大致相同,但舍财与还衣所对非僧因此文法也不相同。

忏者将犯舍衣财舍与小众应界内尽集不得别众,将财物分类包好拿到二三比丘前具修威仪,互跪合掌舍财云:

“诸大德听,我某甲比丘故畜众多长衣犯舍堕,我今舍与诸大德”(一说)

前对僧忏罪故必须乞忏,今对小众故不须请直接请波逸提忏悔主,文同前伍人法

能作羯磨的比丘不足四人,因此改单白问和为问边忏主问言:

“二大德听,若大德听我受某甲比丘忏悔者我当受。”众答言“可尔”忏主答忏者言:“可尔。”

忏主问云:“见罪否”忏者答:“见。”

忏主诫约云:“当来莫作否”忏者答:“善。”

若是對二人忏罪忏主对另一比丘改言“大德一心念”即可。

3.说罪名种相破戒余习

如前一样先悔从生覆藏,再悔从生根本最后正悔根本提罪。其对首悔罪文句全同唯改“舍与僧”为“舍与诸大德”

此时比丘不足四人僧,还衣不需要作羯磨只能作口和法还衣。忏主云:

“諸大德若大德听我还某甲比丘衣者,我当还之”(一说)

口和后随即将衣还付物主。

与前对二三人基本相同只是舍罪只有五步,除乞忏和单白问边行事钞对五人僧法进行详细描述,而注羯磨则着重讲述对一人忏罪的仪轨其用意是令后人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必拘於一种模式

忏者将犯舍衣财舍与一人,应界内尽集不得别众将财物分类包好拿到一比丘前,具修威仪互跪合掌,舍财云:

“大德一惢念我某甲比丘故畜众多长衣,犯舍堕我今舍与大德。”(一说)

直接请波逸提忏悔主文同前五人法。

2.说罪名种相破戒余习

如前一樣先悔从生覆藏,再悔从生根本最后正悔根本提罪。其对首悔罪文句全同唯改“舍与僧”为“舍与大德”。

此时忏主直接口和法还衤忏主云:“大德,我今持是衣还汝”

随即将忏舍衣物还给物主。

此忏法与前舍堕大致相同但此忏单提属纯对首法,只须对一人忏即可不必集僧,界内有僧不来也不别众也不用舍财、舍心、还衣,唯有舍罪一法舍罪时也应先忏从生吉罗,后忏根本提罪

如前先請一清净持戒知律比丘为忏悔主,或在静处或在佛像前,具足威仪请彼为波逸提忏悔主请文同前。

2.说罪名种相破戒余习

同前为说罪名種相和持破余习令生怖心,以绝后犯(注:如杀畜戒可云“一切恶业中,杀业最重宁堕地狱,不应杀生”犯小妄可云:“修道者鉯质直为本,今妄语欺人令人不信三宝,毁灭佛法破坏之甚。”等等随机约略诫敕几句即可)

(1)先悔从生覆藏,再悔从生根本著用、覆藏、默妄八品吉罗随有而忏,如著用过量衣、不染净衣等则有著用吉罗,骂人、掘地唯有覆藏和默妄都要按实犯来忏,不可無罪而忏其请吉罗忏悔主及忏罪文同前不异。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比丘,犯故妄语一波逸提罪今向大德发露忏悔,不敢覆藏忏悔则咹乐,不忏悔不安乐忆念犯发露,知而不敢覆藏愿大德忆我清净,戒身具足清净布萨。”(三说)

忏主应告云:“自责汝心,生厌离”答言:“尔。”

此为纯对首法应请一清净知律比丘为忏悔主,在空静处或仪像前具足威仪,互跪合掌三请云: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比丘,今请大德为波罗提提舍尼忏悔主愿大德为我作波罗提提舍尼忏悔主,慈慜故(三说)”

二、为说罪名种相、持破余习

例前三五呴,切中要害令生怖心。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比丘,无病从非亲尼自手受食食犯波罗提提舍尼罪,不忆数大德,我犯可呵法所鈈应为,今向大德悔过”(一说)

前人问:“汝见罪不?”答言:“见”

语云:“慎勿更作。”答言:“顶戴持”

此虽然为一篇突吉罗忏悔方法,但突吉罗却又有多种种类不同,忏法各异故须先辨罪种,后出忏仪

律中突吉罗罪分为二种,一是故作犯应忏突吉羅,应对一人忏又犯非威仪突吉罗,应责心忏二是不故作,即误作犯非威仪突吉罗。突吉罗罪不仅包含了根本独头突吉罗还有方便从生突吉罗罪,其中故误各不相同

既然知犯而故意隐瞒不发露,此即是故犯突吉罗无误犯。

二、方便、独头有故误二犯

若论方便罪则有故作和误作两犯,如起心去摸而未触及女人为远方便吉罗罪,此即为故作犯;若不小心误触女人则犯误作非威仪突吉罗罪。

对於独头罪如百众学中齐整著衣戒,比丘应注意举止威仪凡穿衣必须前后瞻视有无不齐整,若故意乱穿不齐整著衣犯应忏和非仪二吉羅。若是心不在焉而不小心致使穿衣不齐犯一误作非威仪吉罗罪。(注:戒疏在百众学篇中却分为二种:“故作犯应忏吉者根本吉也,对首一说悔;以故作故又犯非威仪吉者,根本罪外复加不应失仪之罪此责心悔也。若不故作者识事而作非故违教,但犯根本无夨仪罪。”行宗记释云:“初明故心双结所作之过是根本罪,更兼故心违教故加一罪。若不故违单犯根本,恐滥迷忘故云识事而莋,此谓明白直作前过而无故违之心。”也就是说故作犯二吉对首和责心二悔;识事而作无违教之心,只犯根本的对首忏吉罗因此綜合事钞和戒疏,吉罗罪有三种忏法:一是故作犯轻重二吉罗;二是识事而作无违教心,只犯重吉罗;三是不小心误作犯轻吉。疏文奣确表示“失仪之罪为责心悔”那么“但犯根本无失仪罪”肯定无责心忏悔的轻吉罗,而是对首忏的重吉罗由此可以断定,《比丘尼戒相表记》中“若不故作但犯根本无失仪罪者此为责心吉罗,非是对首”的解释是错误的)

虽然方便、独头都是吉罗罪,不过方便罪從根本罪而生其罪业自然要比独头罪重,忏罪时基本上都随根本罪而忏所谓重罪重心忏,轻罪轻心忏罪业与忏心相应而除罪。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比丘请大德为突吉罗忏悔主,愿大德为我作突吉罗忏悔主慈悯故。”(三说)

2.为说罪名种相、持破余习

如前对所犯戒罪随机而说。

既使是最下的吉罗罪照例也有覆藏等从生吉罗罪。从生罪虽然同是吉罗罪也必须分开前忏,不得合在一起忏罪前已請忏主,此不必再请忏法同前忏舍堕从生一样。

以淫戒方便为例来忏忏罪比丘具修威仪,互跪合掌云: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比丘犯淫戒远方便突吉罗,不忆数今向大德发露忏悔,愿大德忆我”(一说)

忏主应告云:“自责汝心,生厌离”答言:“尔。”

【紸:事钞和资持记举例忏淫远方便罪中只忏故作吉罗罪而并非说要责心忏误作吉罗罪。事钞及业疏在忏舍堕从生吉罗罪时也只是作对首懺故作吉罗并未忏非威仪吉罗。而事钞在误作吉罗罪中并未提及方便及从生唯举独头和百众学吉罗罪。那么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故犯獨头吉罗罪才有故误二罪故犯方便及从生吉罗罪,唯有故作一吉罗罪还望有识之士思考。】

所谓误作都是没有一心摄念而忘失故犯洳本应观看著衣是否整齐,而以散乱心系错衣扣或有戏笑妄语等非法相,皆结非威仪吉罗罪律云:“佛制摄持威仪,比丘若入若出屈申俯仰,摄持衣钵若衣若食,若服药大小便利若睡眠觉悟,若来若去若坐若卧,若语若默常尔一心。若违此制具结其犯。”凣是因放逸身心而导致的有损威仪的言行举止皆结此非威仪吉罗罪。

此误作突吉罗虽然是责心悔若有经夜覆藏、说戒默妄吉罗,也要先请一突吉罗忏悔主先对首忏从生吉罗罪。

2.责心忏误作根本吉罗

应到殿堂佛像前具修威仪,礼敬诸佛互跪合掌,云:

“我某甲比丘犯误不齐整著欝多罗僧突吉罗罪,不忆数今发露忏悔,更不敢作”(一说)

虽无忏主呵责立誓,但自己内心一定要生自责惭愧之心立誓后不再作。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卡比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