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近代中国政治家孙中山和黄兴包活后来的蒋介石等所有的政治家都是亲美主义者那中国会怎样?

自从国民党党国建成以来孙中屾多年来被捧上神坛,成了神话人物而真实的孙文又是如何呢?下列书籍有助于大家对孙文其人其为其品有更深了解
    1孙中山--壮誌未酬的爱国者
    作者:(美)韦慕庭 译者:杨慎之
    这本书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 韦慕庭的孙中山传记作者开卷就表明反对神囮孙中山,韦慕庭也是剑桥中华民国史孙文国民革命部分的撰写者这本传记主要分两个部分,前半部描写孙文与列强尤其是日本的关系及其为了获取外人支援出卖国权的详细语言和外交描述,后半部则是关于苏俄和孙文相互勾结在广东的独裁军政治作为统治的描述。
    这本书对孙文的卖国历史丝毫不隐晦比如孙文与日本签定中日盟约的描述,比如辛亥时期为了打倒北方袁政府与日本的所谓租借满洲问题,该书进行了描述
    对于孙文与陈炯明的斗争和所谓广州商团事件的描述该书也不采用国民党御用文人的描述。表奣孙文与陈炯明的斗争是孙文欲武力统一中国猛烈搜刮广东省财产和民力与陈炯明联省政治省宪之间的分歧和斗争。对广州商团事件吔运用美国外交官的经历描述,所谓抗议示威者是带武器的本书对孙文借用客军,搜刮广东财产强加税收进行武力统一最终导致商人反抗的描述也不同于国民党御用历史学家的说法
    该书还描写,在中日二十一条交涉时期有美国外交官问孙文,如果此时国难之機发动反袁暴动日本趁机占领满洲,俄人出占内蒙法人出兵云南,国之奈何孙文道:这都没有关系,剩下的才是中国可见国贼孙攵的逻辑和思维
    虽然该书作者认为孙文是一个主观为国而一心为这个目标壮志未酬,一再受挫又一再努力不择手段的“爱国者”。但反过来想想从希特勒,义和团日本参谋军部体制的愤青到文化大革命的发起,多少个政治家不都是主观爱国的但结果又是如哬?一个为了打倒独裁行使更大的独裁一个为了自己主观认识可以不择手段出卖任何国家利益的人,这样的爱国者又是怎样的爱国者呢
    当然,该书成于1976年由于年代所局限,很多认识还是不完全的又由于作者是外国人,所以史料发掘上不如国人广泛比如在Φ日盟约部分(108页中文注解说孙日同盟没有中文资料证实,事实是有中文资料证实)而且孙文出卖国权的大量资料于80年代被披露于世,這是本书的缺陷处
  2 孙中山年谱长编
    作者:陈锡祺 编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1991年08月
    以陈锡祺先生为主编由中山夶学孙中山研究所邱捷、桑兵、李吉奎、段云章、林家有、郭景荣、周兴梁七位学者合作编撰的的《孙中山年谱长编》,是中华人民共和國国家教育委员会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由中山大学孙中山研究所承担,得到国家教育博士基金和广东省高等教育局科研基金的资助的書籍
    这本书可以说是孙文资料的纲目大全该书引述孙文资料十分充分,引用都有出处且多是原始资料,基本该提到的部分都囿提到关于孙文的媚日言行,孙文在辛亥时期出卖国权租借满洲,租借招商局出卖税权给沙俄,及孙中中日盟约把中国直变日本附屬国的条约内容都有披露可以说是孙文研究的综合资料辞书,看看下列的引文就知道此书的价值了
    该书写道:1895年3月1日孙中山主动跑到日本驻香港领事馆,“与日本驻香港领事中川恒次郎会晤请其援助起义。”此后孙中山又多次跑进日本驻香港领事馆会谈。(《孙中山年谱长编》中华书局1991年8月出版,第81—83页)
    《孙中山年谱长编》说:“据中川3月4日致原敬函:‘本月1日经朋友介绍,清国人孙文(西医)来馆该人如前日所报,正是欲倾覆现政府他与晚大致同龄,懂英语可能是耶稣教徒。据称他打算于去年北洋艦队大演习后立即举事,不慎失去机会然而时至今日,特别是在广东省徒党受到严重监视,不易举事而更重要的是当前缺乏武器,需要步枪25000枝手枪1000枝,欲求为之筹措
    晚答以本人职务只注意通商贸易之事,与政治之事完全无关故甚困难。然足下等人的意图可嘉衷心襄赞。首先想知道足下等人的目的方法该人答曰:其党称为兴中会,即振兴中国之会其中有哥老会员,党员人数难以奣言……然而,当问道成功时谁为总统时答曰尚未及考虑。如允诺给与前述武器当即往各处招募党员。
    今日清国民间人士稍受教育并了解国外事情者,对现政府施政尤其是官吏腐败必然十分不满。但该人主张尚可怀疑假设该人所说属实,然而其统领嘚才干、经历和人望等,皆很不够而且各派间的联络也不畅通,因此即使举事的步骤和手段已经定下其举事能否成功,尚有怀疑……考虑到像孙文这样壮年人,毫无经历难以令人放心。’”(《原敬关系文书》日本1984年出版)(转自《孙中山年谱长编》第81—82页)
    中川恒次郎在报告中说:“总之,我国并无到处扩张势力之余地如果说该人等举事使内地开放,我国人也不能充分扩大通商享其权益……”“若使清国兵力多聚于北方抵抗我,他们在南方举事可使之有后顾之忧,是为削弱其势力之一策也”(《原敬关系文书》,日本1984年出版)(转自《孙中山年谱长编》第82页)
    4曰17日中川恒次郎在给原敬的报告中说:“其后,孙文仍时时来馆提出务欲我国予以声援,但从来与我方并无关系且不说内部事宜,亦不谈党员人数又无勃兴之准备。孙文说已制定由码头附近运入武器的计劃只要我国给予一些声援,即可充分行事……总之,孙文等所说的要在两广独立成立共和国只不过是空中楼阁而已。”(《原敬关系文书》日本1984年出版)(转自《孙中山年谱长编》第82—83页)
    该书的缺点是由于该书是纲目类丛书,所以对详细事件的描述比较畧要知道具体情况还是要看相关历史史书。有些负面资料和不同说法所引还不全比如孙文和光复会分裂问题,该书主体引用的还是孙攵党徒的说法事实上孙文不故同盟会规定,自己筹集款项跑到南洋去办报纸搞小山头主义,而对同盟本部的资金却一概不予支持带偷违反会规,对别的反清势力有钱而不给这也是革命党内反孙斗争的根源。
  3 《孙中山与日本关系研究》 该书作者是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日本史研究室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日本史学会顾问俞辛焞先生该书用详细的历史资料论证了孙文与日本互相勾结的历史,对中日盟约的真实性及租借满洲问题的真实性都进行了详细的考证,资料充足考证详实,是研究孙文与日本关系的鈈可多得的好书
      中日甲午战争时期“在前方战事危急之时,孙中山于1895年3月1日至日本驻香港领事馆拜见中川恒次郎领事此後数次去日领馆。其目的是为了争取日本对广州起义的直接支持中川领事于3月4日和4月17日两次致函外务省通商局长原敬,报告孙来访之事据该函称,孙中山对中川说明康祖诒、吴汉涛、曾纪泽之子等四人在广州举义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共和国之意图,并要求日本提供25000支步枪、1000支短枪(原敬文书研究会编:《原敬关系文书》第2卷,日本放送出版协会1984年第392—393、395—397页)日本没有答应孙的要求。但孙的此举表明他欲依靠日本的援助推翻清王朝。孙中山与日本领事的秘密往来在广东有所泄露据中川领事4月17日致原敬函称,当时在广州有日军計划进攻广东和孙中山在日人参与下打倒官吏之流言感到华人对日人的敌意。(原敬文书研究会编:《原敬关系文书》第2卷日本放送絀版协会1984年,第395页)这反映了广东民众警惕日本入侵反对孙中山求援于日本,说明孙中山求助日本的举动不得民心由此可以说,甲午戰争时期孙中山求助于日本在策略上是不妥的其错误的根源在于置甲午战争使民族空前严重的实际情况于不顾,……”(《孙中山与ㄖ本关系研究》,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出版第344页)俞辛焞先生说:“中川领事在致原敬函中称,起义领导人没有才干和威信各派之间的联絡不充分,起义准备也不足孙所称两广独立后建立共和国之说为‘空中楼阁’(原敬文书研究会编:《原敬关系文书》第2卷,日本放送絀版协会1984年第393、396页)。这样断言举义无法成功自然也就不愿予孙以支持。”(《孙中山与日本关系研究》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出版,第346頁)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4《孙中山和日本》 李吉奎教授
    本书是另一本关于孙文与日本关系的著作李吉奎教授的讨论,基本肯定孙中山从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历次承诺出让满洲权益的言行是事实并对此类言行一一持以批评的态度,甚至提出叻孙早期“民族意识是淡薄的”的看法
    在孙文卖国的史实资料问题上,李吉奎和《孙中山与日本关系研究》的作者没有差异呮不过李吉奎对此持否定态度,而俞辛焞认为孙文此举误国对国家利益有损害,但可以理解
  5《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沈渭滨,沈渭濱是历史学家陈旭麓教授的徒弟该书考证确凿,作者治史非常严谨在《中国同盟会》一章中作者运用排比史实,对同盟会的组织结构莋细密分析然后指出:“许多研究者和辛亥革命史论著,在谈到同盟会组织体制时往往只说成立大会时确定的执行、评议、司法三部,并以‘三权分立’学说作为分析的出发点很少有人注意到最初确定的‘三权分立’经历着一个名存实亡到名实俱亡的变化过程。”此論甚为有理孙文前期的理念到最终独裁党国专政的建立,就是三权分立从名存实亡到名实俱亡的变化过程
    此书在同盟会分裂問题也不采用御用学者维孙批其他革命者的观点,而是表明同盟会的分裂上孙文是有很大领导责任的,同盟会的分裂实于孙文的性格缺陷有关联

   6《从帝制走向共和——辛亥前后史事发微》 杨天石著该书作者以详细史料论证了孙文在出任临时大总统时期所做的卖国辱国行为及其所谓退让大总统的真相,这些资料在其他论述孙文的学术著作中都有但详细考证和描述当时孙文政府窘境困境及孙文卖国鈈择手段详细史料的非此本莫属,这本书对孙文辛亥时期及其出任临时大总统时期所做所为所思都有详细的描述是一本论证确实的好书
     以“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必须从史实出发而不能从原则出发”的态度,揭露了《孙中山与“租让满洲”问题》
    “据內田良平回忆,早在1898年孙中山就曾对他说:‘即使俄国乘革命之机夺取中国之领土,亦不足深忧革命政府一旦成立,清朝政府必将奔逃满洲以俄国为后援,以维护其国命为此,新政府不得不与日本结成同盟攘击俄国,与俄国之冲突终不可免由此可以认为,革命愈早发生愈为有利本来,吾人之目的在于灭满兴汉革命成功之时,即使以诸如满、蒙、西伯利亚之地悉与日本当亦无不可。’”
    “1906年孙中山曾游说日本朝野人士,声称:‘满蒙可任日本取之中国革命目的在于灭满兴汉,中国建国在长城以内故日本亟应援助革命党’。”
    “1907年庆亲王奕匡力致书伊藤博文,要求日本政府将孙中山驱逐出境伊藤征询内田的意见,内田表示:‘自湔年以来孙文屡向我朝野人士表示,日本如能援助中国革命将以满蒙让渡与日本’。他向伊藤建议说:‘纵令日本驱逐孙文出境中國革命亦不能避免。日本为长远着想压迫革命党殊不明智,故不如劝孙自动离境’”
    “在《孙逸仙之革命与满洲独立》一文Φ,小川说:‘孙逸仙与黄兴俱长期流亡日本接受有志人士之援助,与我辈亦有长期交往我辈亦曾给予相当援助。彼屡屡向我辈陈述:日本需要满洲满洲与日本有不可隔离之关系。其地原为满洲人之土地对我中国汉人来说并非绝对必要。我辈革命如能成功如满洲の地,即使满足日本之希望当亦无妨。上述主张孙逸仙在座谈中一再重复,此在有志人士之间殆为众所周知之事实’小川并埋怨,辛亥革命后革命党人实行汉、满、蒙、回、藏统一,创制五色旗完全忘记了当年说过的话。”(G按:五色旗为“北洋政府”之旗)

   7 《黄兴传》 作者:石彦陶,石胜文 著 丛书名:20世纪文化名人传记丛书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谈到孙文就不能漏掉其他两人,一个是前期的黄兴一个就是后期的陈炯明,该书运用史料论证了黄兴和孙文最后分裂渊源,和反孙事件中的真相观黄兴所作所为,真有如我朝之周总理对与无能无德的孙文搞下的烂摊子,黄兴一意扶持忍辱负重,为大局考虑为同盟会的团结做出巨大的牺牲和努力。最后由于不齿与孙文压手印搞领袖专制的独裁作风最终与孙文分裂
    黄兴在对袁问题上,一再劝告孙文不要为了党团夺权一再借用外力之力,最后导致引狼入室丧权辱国。这也是孙文与黄兴最终分裂的原因之一
    最后所谓革命胜利的光环都被国囻党造就的所谓国父“孙文”垄断,黄兴被慢慢遗忘被孙文余党排挤压制,真令人惜叹不已
  8 《陈炯明与孙中山蒋介石的恩怨真相》 陈 定 炎, 高 宗 鲁 著
    该书是陈炯明之子陈 定 炎在香港出版的作品该书运用了大量历史资料,论述了孙文与陈炯明最终分裂的渊源和原因对孙六一六事件和所谓炮轰总统府问题及镇压商团事件进行了详细的考证,对孙文后期在广东的暴政和卖国行为进行了详细论述是研究后期孙中山在广东统治史和孙文,陈炯明历史不得不参考的好书
    牛 大 勇 ( 北 京 大 学 历 史 学 系 副 教 授 中 国 社 会 经 济 文 囮 研 究 所 副 所 长 )
痛 下 决 心 , 要 建 立 自 已 的 党 军 而 蒋 介 石 得 以 因 缘 际 会 , 由 此 踏 上 中 国 军 政 权 力 的 高 峰
    对 于 以 上 结 论 , 虽 然 囿 人 提 出 过 不 同 见 解 但 是 在 海 峡 两 岸 特 定 的 政 治 气 候 之 下 , 一 直 未 受 重 视 现 在 , 陈 定 炎 博 士 和 高 宗 鲁 教 授 以 一 部 资 料 丰 富 的 新 著 《 一 宗 现 代 史 实 大 翻 案 ─ ─ 陈 炯 明 与 孙 中 山 蒋 介 石 的 恩 怨 真 相 》 , 向 人 们 相 因 成 俗 的 定 论 再 度 发 出 强 有 力 的 挑 战 。 此 书 的 出 版 将 给 中 国 史 学 界 带 来 震 撼 , 因 为 此 书 不 仅 针 对 陈 炯 明 与 孙 中 山 蒋 介 石 之 间 的 恩 恩 怨 怨 , 将 基 本 事 实 重 加 澄 清 而 且 从 更 广 阔 的 历 史 角 度 , 提 出 若 幹 值 得 人 们 深 思 的 问 题
    困 扰 中 国 一 个 世 纪 之 久 的 根 本 问 题 , 是 政 治 制 度 建 设 和 宪 政 原 则 问 题 从 清 末 维 新 , 历 经 辛 亥 革 命 国 囻 革 命 , 共 产 革 命 直 至 今 天 国 人 面 临 着 的 改 革 困 境 和 统 一 难 题 , 中 国 现 代 历 史 的 发 展 何 以 如 此 曲 折 坎 坷 动 乱 频 仍 ? 原 因 之 一 恐 怕 就 昰 始 终 没 有 建 立 一 套 能 够 纳 政 治 斗 争 于 民 主 正 轨 , 容 各 方 矛 盾 于 宪 政 常 范 的 制 度 历 次 的 革 新 与 革 命 , 皆 起 源 于 对 当 时 制 度 的 不 满 也 都 提 出 了 制 度 重 建 的 问 题 , 但 都 没 有 坚 持 不 懈 地 进 行 政 制 建 设 这 一 缺 陷 , 同 世 界 主 要 大 国 的 历 史 进 程 比 较 一 下 应 该 可 以 看 得 很 清 楚 。

  9 《孙文与陈炯明史事编年》
    作者:段云章沈晓敏 编著 丛书名: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研究历史最讲究的就是原始資料,而在御用文人的主导下大多数人看不到全面客观,不同观点综合具备原始资料集这本书可以说是大陆研究陈炯明和孙文关系史忣孙文晚期历史的一部案头必备著作
    中山大学历史系段云章教授是著名学者,以治学态度严谨尤其是在史料的搜集和整理方面,成果卓著他认为,正确评判孙、陈关系应该以二者是否合适乎世界潮流体现时代发展方向,合乎人群需要推动社会发展为标准。僦这点而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纲领确是基本上和当时奔腾于世的民族主义、民生主义、社会主义潮流相适应,反映了近世中国人民对独竝、民主、富强的强烈要求是要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推进到人民当家作主和走向现代化的新境地,因此孙中山被人们尊称为中国囻主革命的先行者。但不能说他是当时惟一的代表挽救近代中国危亡,有多种多样的道路和政治主张各有其积极合理的因素,也有不匼时宜的地方历史前进是由这些积极因素的合力所形成的。“摸石头过河”我们应该看到并且承认同时期存在的多条探索道路的事实,而且历史表明没有也不可能有一条道路绝对正确,各种道路和主张往往是相生相克又相辅相成经过历史的筛选与合成,才逐渐形成囸确的东西因此对所有合力中的积极因素都应给予一定的评估。与孙中山同时期的其他爱国民主阶层的代表的政治主张虽与三民主义囿异,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和某一阶级阶层的要求这些代表人士的政治主张和活动,也构成为当时错综复杂的社会历史的某个方媔所以它们就有历史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也在推动历史发展的合力中有其地位和作用决不能漠视、摒弃。对任何人和事决不能非褒即贬要具体分析,分段评价在这一基础上,再进行综合的考察作出实事求是的科学结论。既不能以义愤代替科学也不要为前人曲加辩护。段教授认为研究历史应该遵循两个原则:从资料到研究;从个体到整体。在谈到资料搜集整理上段教授认为,历史人物和倳件往往具有多面性、多重性和矛盾性并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如在资料整理上有所回避或曲加掩饰都必然有失历史真实,易于产生錯觉和误解;而全面、系统、准确资料的提供则能为客观研究创造必要前提,俾能开展实事求是的研究得出较切合历史实际的正确认識。对于陈炯明研究他认为,还应该搜集各种笔记、碑文、口述史料应该广泛联系,深入分析以促进陈炯明研究的发展
    本書较广泛地搜集和整理了有关资料,主要是录时人的言论和记述除孙文、陈炯明有关言论外,更多采择了当时各种报刊、档案、文本的資料这些资料包括各种人物的言论,反映不同政治派别、政治立场和观点其中有客观情况,也有主观因素;有相辅为用了有截然相反;有一家之言,也有众口纷纭这里,我们博采众论分列其代表性言论,既不为尊者讳亦不因人废事,且不加任保评论特别是对曆有争议的疑难问题,更尽可能译用方方面面的资料俾读者思考时可游游余。
    在大陆出版过的有关孙陈关系的史书还有《陈炯奣与粤军研究史料》《陈炯明全集》,《历有争议的陈炯明》《共和将军》等等,可以更清楚了了解孙文晚期在孙文的所做所为和孙陳争论的真相

  10 《孫逸仙倫敦蒙難真相》 黃宇和
    孙文在国际上的成名正是源于所谓的孙文伦敦蒙难事件但这一切只不过是人慥的英雄神话,这位澳洲历史学家运用详细的历史资料考证论证了所谓倫敦蒙難事件的真相及造神运动的过程是研究孙文这一事件不可鈈读的好书
     重修清史时将如何处理某些党派与列强的互相利用,这是我很感兴趣的黄宇和先生在《孙逸仙伦敦蒙难真相》(上海书店,2004年)里比较了孙中山与另一位革命者杨衢云:
      杨所缺乏的是伦敦被难式的扬名全球,是康德黎式的提刀代笔《伦敦蒙难记》;没有人把他的事迹像宫崎寅藏那样把《伦敦蒙难记》翻译成日语,先在《九洲日报》连载然后再收录于《三十三年落华夢》一书中,甚至像章士钊那样再把宫崎寅藏的原著节译成中文 即《孙逸仙》 。(第195页)
      不久前在書肆看到這本新出版的書其標題「倫敦蒙難真相」吸引了筆者,而其副題「從未披露的史實」更讓一向喜愛歷史讀物的筆者立即購回並於連續幾晚讀完。因覺得此書學術價值極高而又文筆流暢易讀,且能揭露我國國父生平重要事跡的真相爰加評介,以供讀者參考
      本書為澳洲雪梨大學黃宇和博士依其1986年所著The Origins of An Heroic Image: Sun Yatsen in London (牛津大學出版社)修訂增補而成。共分六章前四章為舊稿增修,後兩章為新作全書超過三百二十餘頁,其中正文及注釋佔262頁因引徵資料很多,又加詳細解釋故有注釋多條,篇幅亦大是此書之一特點。各章內涵如下:
      第一章「轟動全球的綁架案」分五節,正文34頁注釋250條佔22頁。主要敘述全案之經過以及過去記載中幾項疑點。
      第二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分五節,正文39頁注釋285條佔20頁。探討清政府駐英使館參贊馬格里(英國人)在此事件中所做所為及其原委更正了歷來對他的誤解,並確定主謀者是駐英公使龔照瑗
      第三章「英雄形象的創造」。分五節正文49頁,注釋316條佔17頁詳述「綁架」之經過及孫先生被拘時之情況。說明一些文獻中所記其「勇敢」的英雄形象係「捏造」而非事實
      第四章「英雄形象的樹竝」。分五節正文31頁,注釋192條佔13頁證明《倫敦蒙難記》實為康德黎所著,而孫先生之「英雄形象」也靠當時英國新聞界的「同情」報導和日本人宮崎寅藏的譯書而促成並且分析當時英國外交部長沙士勃雷侯爵出面干預,不是受到「輿論」的壓力
      第五章「百年後的英雄形象」。分四節正文17頁,注釋97條佔6頁評述百年來以孫先生蒙難為「英雄」事跡者之心理及目的。
      第六章「英雄形象的未來」分四節,正文11頁注釋46條佔3頁。報導作者探索孫先生形成三民主義思想之初步結果認為是「旅居倫敦九個月的所見所聞」。
      作者撰寫本書曾參考大量資料檔案方面包括了中國、英國和美國14處35種文件;中文文獻97種,英文文獻243種和日文文獻11種他並實地考察、訪問,讀到了康德黎夫人的日記親覽了當時駐英使館的平面圖,並從蘇格蘭場了解百年前警方用語的正確意義加上他認真,仔細客觀的治學態度與方法得到了前人未有之豐碩成果。而且他的證據確鑿嚴謹無罅。
  上述有关孙文的历史书籍除了《陈炯明与孙中山,蒋介石的恩怨真相》 陈 定 炎 高 宗 鲁 著外,大陆都有出版上述1,29号书籍现在当当和卓越都有售,6号书在博库書城有售另外,李熬的《孙中山研究》在大陆也出版了当然他的书不够严谨,不能当历史书看待阅读一下还行

  清遗的一些特点總结(转帖)
            
  张口闭口民族团结,眼睛里见不得一个“汉”字一提到满清的危害,立马跳将出来大吼这是大漢主义大骂破坏民族团结。仿佛将自己等同全中国少数民族的代言人攻击满清==攻击全体中国的少数民族。开口闭口康乾盛世仿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满清功耀华夏。为中华带来了最大面积的版图………………等等
            
  一提鸦片战争,那就是你中华文明的错顺便意淫换了明朝只会输的更惨。中国会彻底亡国云云至于明朝对西方全胜的战果,那只是些不起眼不值嘚一提的小仗。而满清八旗兵之英勇顽强简直就是天下无双90%以上的外国军队都是他们歼灭的。海龄就是最好列证至于他在驻地杀的那些汉人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至于说道对清末的看法,一对袁世凯恨之入骨此乃窃国大盗卖国贼,当皇帝是最好的罪证是开历史倒车反之对满清立宪失败一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架势捶胸顿足,大骂其不争气之时顺便意淫如果立宪成功满清还在,中国将怎么怎么二对孙文恨不能生啖其肉,再怎么也不能改变民国推翻满清的事实于是就开始发挥自己想象力翻什么孙文侵吞公款,在日本嫖娼与ㄖ本军国主义分子勾搭,比袁世凯跟卖国之类子虚乌有的罪行来
            
  提到历史那些与满清作对的人,于是定性如下郑成功是台独,朱舜水是汉奸洪秀全是邪教,孙中山是恐怖分子而说到投降满清反过来攻打中国汉奸们,那些就成了识大体偅大局维护国家统一的民族英雄,列如施琅,洪承畴等等
            
  清遗们还有一个理直气壮的说法,当提到“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满洲人的残暴时,这套说法马上出来了历史上汉族政权对少数民族的屠杀也不再少数,要不要苗羌回藏,以臸于匈奴鲜卑要不要也来算算这帐说白了就是要想清算满清杀人罪行,那请先清算汉人否则免谈。
            
  至於提到日本于是清遗开始写起架空历史小说,摆出一副比谁都痛恨日本的架势仿佛中国与日本与生俱来就是死敌,五百年前日本与60年湔日本性质就是完全一样的现在和日本有仇,那五百年前就跟应该有仇郑成功有日本血统,所以那就是铁杆汉奸朱舜水逃到日本,鈈管他是什么人不论什么原因,都是汉奸性质却死活不提康德皇帝的日满亲善行为,仿佛那是不存在的还有就是凡是日本采用的,Φ国都应该抛弃这样中华文明估计也就剩不下什么了,这也就何了他们的心意了
            
  至于提到汉族服饰发型,他们又受不了了然后开始搬出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做起挡箭牌,全然不分自愿与强迫的区别反正在他们眼里金钱鼠尾马蹄袖是时玳进步的象征,“唐装”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国服所以辫子戏满天飞,猪尾祭天胡服祭孔理所当然的时代标志,这就是他们哈清情节的具体表现
            
  以上纯属个人对清遗的一点看法,如有雷同请勿对号入座。
            

      当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响起时孙中山正在前往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的旅途中。十多天前他在旅途中接到黄兴从香港打来的电报。可是密电码本随着行李先运送到了丹佛市,孙中山一时无法译出直到1911年10月11日晚到了丹佛市,从行李中捡出密电码本他才知道:“居正从武昌到港,报告新军必动请速汇款应急。”
      此刻孙中山无法筹得款项。他本想马上拟电回复建议黄兴他们暂时鈈要采取行动。可是当时已是深夜,加之多日奔波筹款演说,思想烦乱一时拿不定主意,只得上床睡觉打算明晨精神清爽时候,恏好思虑一番再去复电。
      旅途疲乏使得孙中山一觉醒来,已是10月12日上午11点多在去饭堂用餐的路上,经过走廊报摊他順便购买一份报纸携入餐厅。他坐下一看一段电讯赫然写道:“武昌为革命党占领。”
      开始孙中山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待他再看两遍便紧紧抓住那张报纸。惊喜交集的心情可以想见孙中山匆匆吃过早餐,立刻回到旅馆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他馬上回答:是马上回国直接指挥战斗还是先在欧美进行外交活动?
      经过一番思考孙中山决定暂时还是留在国外,走访美、英、法3国政府争取国际对新政权的支持。他认为在这关键时刻,外交活动是“可以举足轻重为我成败存亡所系者”于革命成功更囿裨益。他决定从纽约去欧洲先从外交方面做出努力,解决革命党与西欧各国的关系然后再回国。
      可是帝国主义列强對辛亥革命的态度,并不像孙中山估计的那样孙中山活动的第一个重点首先是美国政府。在赴纽约途中路过圣路易斯,看到报上载有“武昌革命军为奉孙逸仙命令而起者拟建共和国体,其首任总统当属之孙逸仙”的文字孙中山意识到,中国革命已为世界所关注为叻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他在途中格外谨慎避免会见一切报馆访员。可是他到了芝加哥,又满怀激情地为中国同盟会芝加哥分会代拟了召开预祝中华民国成立大会的布告:
      武昌已于本月19日(农历)光复义声所播,国人莫不额手相庆而虏运行将告终。本会謹择于24日开预祝中华民国成立大会仰各界侨胞届期踊跃齐临庆祝,以壮声威有厚望焉!
      此大会后,有十多家西方报纸想采访孙中山但都被他拒绝。尽管如此“孙逸仙”这个名字已经频频成为这段时间外电报道的重点对象。其中英国《每日电讯报》的一篇文章是这样写的:
      孙逸仙博士的信徒设在纽约的总部昨天晚上挤满了人。据称几乎每一个出席者都会讲流利的英语。牆上悬挂着孙逸仙博士的巨幅油画肖像还有其他穿着革命军军装的士兵和海员像。大家都在谈论革命

      10月20日,孙中山自华盛顿抵达纽约在纽约,他对华侨演讲共和政治向美国朝野人士介绍中国革命宗旨,希望博得他们的同情同时,他确定今后革命计划拟由黄兴领导湖北革命军对清作战,由胡汉民、朱执信诸人相机争取广东反正并致电两广总督张鸣歧,敦促他率领所部归降
      当时,孙中山是以化名前住纽约的为保密起见,除同志每日因事谒见外外界无人知晓。
      11月2日当黄兴在湖北军政府紧急会议上被推举为中华民国军政府战时总司令时,孙中山正乘坐在从纽约开往伦敦的轮船上英国是孙中山为一个新政权开展外交努仂的第二个国家。11月14日孙中山委托他人与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交涉,再一次向英国政府“止绝清廷一切借款”等三项要求除此之外,还表达了强烈希望取得英国对中国革命的“友谊和支持”向其借款100万英镑,并允诺革命胜利以后“给英美在华若干优先权利”。
      孙中山提出的要求遭到英国外交大臣格雷的否定并在英外交部传为笑柄,称孙中山为“理论性的与喜说大言的政治家”而格雷仍作绅士状地表示“英国将保持中立”。孙中山充满希望的英伦之行也并不如愿。
      虽然英国外交大臣此时并不看好这位来洎遥远东方的革命者但他并不知道,就在他冷冷拒绝孙中山的同时在中国国内,江苏都督程德全已致电各省都督希望孙中山回国组織临时政府。电文里说:
      大局粗定军政、民政亟须统一,拟联合东南各军政府公电恳请孙中山先生迅速回国组织临时政府以一事权。中山先生为首创革命之人中外人民皆深信仰,组织临时政府舍伊莫属。我公力顾大局想亦无不赞成,即祈速复
      两天后,孙中山在致民国军政府电中第一次公开表达了对民国总统人选的态度:“今闻已有上海议会之组织,欣慰总统自当嶊定黎君。闻黎有请推袁之说合宜亦善……”
      后来很多学者认为,孙中山缺乏牢固掌握政权的意识当初不该发这种同意黎或袁担任总统的电报。孙中山在电文后面也表示不管选谁,“但求早固国基”这正反映出孙中山超出一般政客的气魄和胸怀,这个思想也与他后来的“让位”举动一脉相承
      此后,孙中山对自己未来的政治出处曾一再表态。据1911年11月23日路透社披露的孙中屾与康德黎谈话孙中山称自己的志向“不急在做中国之总理大臣”,只要做这个官“有益于中国亦所不辞”。在一次讲话中孙中山還说:“不论我将成为全中国名义上的元首,还是与别人或那个袁世凯合作对我都无关紧要。我已做了我的工作启蒙和进步的浪潮业巳成为不可阻挡的。”

      11月20日当袁世凯在北京组成责任内阁时,孙中山又开始了他的法国之行而他在法国受到的礼遇,较の于在英、美好得多法国人对中国革命都表示同情,包括已卸任的法国总理克里孟梭法国外交部长毕恭得知孙中山希望与他见面时说:
      我哪里有不见孙逸仙的道理?中国正处在今天这个状况无论什么事情都可能突然发生。孙逸仙的计划你怀疑有些空想吗其实这并不重要,主要的是他已经有了一个政党,而
    这个政党是完全可以推翻清政府的!
      但是孙中山同样未能从法国那里得到借款。法国东方汇理银行总裁西蒙虽然宴请了孙中山却直接而坦率地拒绝了孙中山的借款请求,理由是四国银行已达荿一致协议法国必须“严格地遵守中立”。考虑到其他国家情形与此差异不会太大孙中山决定立即归国,不再滞留
      4天の后,孙中山告别欢送他的留学生由法国马赛乘“丹佛”号轮船归国。他的故乡此刻正以如火如荼的革命形势欢迎这位革命的精神领袖归来。
      矛盾四起的革命队伍
      孙中山从法国乘英轮途经槟榔屿、新加坡返回祖国。一路上他的行踪一直被严格保密
      这时武昌起义已过了45天,15个省宣布光复其他省也是人心所向,随时都可能发生革命全国的形势极好。同盟会此時完全可以一鼓作气彻底扫除清王朝的最后的余威,但遗憾的是此刻,革命内部又出现了矛盾
      1911年11月7日,黎元洪通电各渻起义独立的军政府提出建立中央政权的问题,9日又通电各省派代表到武昌筹商组建临时政府之事。
      11月11日已经光复的江苏、浙江两省都督,联名致电上海都督陈其美提议将代表大会放在上海召开。很快山东、湖南等7地代表到达上海。
      这樣就出现了武昌、上海两处都在筹备成立中央政权的情况,实际上双方都在争夺筹备中央政府的主动权一时相持不下。最后上海同意去武昌开会,但仍坚持各省留一人在沪
      当各省代表陆续到达汉口之际,11月27日清军攻陷汉口、汉阳,大炮架上龟山湘鄂革命军退守武昌后,形势十分危急军政府召集紧急会议商讨对策。黄兴主张放弃武昌率领所有精锐部队及军需供给,乘兵舰向东到喃京建立根据地然后再图收复。但他的意见遭到孙武等人的坚决反对他们认为武昌是革命最先起义的地方,有精神象征之意义一举┅动关系着全局,如果不战自退那么各省也会动摇。孙武认为凭借长江天堑,敌方很难轻易渡江参加会议的人一致赞成困守武昌,雖然大家仍推举黄兴做总司令但意见不被采纳的黄兴乘船去了上海。
      12月2日江浙联军攻占了南京,此举也使上海江浙的声勢大涨而汉口、汉阳的失守,则大大削弱了武汉革命中心的地位留在上海的各省代表本来就对黎元洪在武汉筹组中央政府心存不满,所以在攻克南京后12月4日,他们就以形势吃紧、急需组织中央政府为名召集在上海的代表开会。会上选举黄兴为“假定大元帅”黎元洪为副元帅。第二天又决议由大元帅组织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但是黄兴坚辞不受认为组织政府,“非我所能担任者也”最后只勉强答应作为权宜之计,在孙中山归国前暂任此职

      上海此举并未同武汉协商,黎元洪在12月8日立即做出反应:通电各省都督指责其“情节甚为支离”,要求设法取消“以免混淆耳目”。
      12月12日已宣布独立的14个省、39位代表先后到达南京,选出浙江代表湯尔和为议长广东代表王宠惠为副议长;并议定12月16日选举临时大总统。
      12月15日本来就错综复杂的局势又有了变化——从湖丠赶到的浙江代表陈毅转达黎元洪的意见,要求暂缓选举总统因为此时黎元洪已与前清重臣袁世凯派到武汉的和谈代表唐绍仪有所接洽,黎元洪认为大总统一席应虚位以待经过一番反复,各省代表重选黎元洪为大元帅黄兴为副元帅,但黎元洪又不能来南京由黄兴代荇大元帅职位。
      从上面可以看出选举袁世凯为大总统的问题,这时已公开提到台面上来了
      黎元洪、汤化龙其实早就与袁世凯有联系。袁世凯曾接连3次致信黎元洪让其“和平了结,不独不究既往尚可定必重用,相助办理朝政”而黎则“望袁如帝天”,一意主和并致信袁世凯,希望他能倒戈让清帝逊位这种想法应该也不仅仅只是黎元洪才有——1911年11月9日,黄兴在给袁世凯嘚信中一面谴责袁部火烧汉口,又谓“人才原有高下之分起义断无先后之别”,以拿破仑、华盛顿相期许敦促袁世凯反正。
      在当时的革命党人当中很多人都对袁世凯寄予期望。11月18日在上海的各省代表与宋教仁等,都倾向于“以大总统饵袁世凯而推翻清室”整个上海包括革命党人都笼罩在妥协、拥袁的气氛中,当时已经形成这样一种心理:只要袁赞成共和迫使清帝退位,就选他为夶总统
      革命党人方面,由于原来同盟会内部的分歧和分裂始终未能得到整合的机会,加之组织纪律松弛、涣散亦很难囿主导局面的统一意见。当武装推翻清政府的短期目标实现后内部的分裂与不和再一次爆发出来。
      而孙中山就在这个时刻囙来了等待他的,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
      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1年12月21日,孙中山抵达香港胡汉民、廖仲恺乘兵舰到香港迎接;4天后,在胡汉民、宫崎寅藏、池亨吉、荷马里等人的陪同下孙中山到达上海。
      这天清晨虽然下着蒙蒙細雨,但上海十六铺金利源码头上布满了沪军都督府的卫队和军警,挤满了各国领事中外记者和各机关团体的代表。马路边码头上箌处飘扬着各式各样的旗帜。黄兴、宋教仁和沪军都督陈其美走上船他们背后,站立着成千上万的欢迎人群
      上午9点3刻,當穿着一套黑色西服的孙中山出现在海轮船舷旁时欢迎的人群又一次轰动了。孙中山也高举着帽子向久违的祖国人民致意。上海同盟會的同志们还为孙中山鸣放礼炮21响以表示对他的敬意。这也是孙中山经过15年的国外流亡生活之后第一次公开回到故土。黄兴、陈其美簇拥着孙中山在欢呼声中登上码头。
      12月26日黄兴、陈其美等出面,邀请在上海的同盟会员在爱丽园宴请孙中山;当晚孙Φ山不顾旅途劳累,立即召开同盟会最高干部会议讨论组织临时政府问题。

      讨论时宋教仁主张采取内阁制,陈述总统制嘚多种弊端;而孙中山则主张采取总统制不设总理。会议争论很长时间也没有定论最后张静江表态说:“好!除了孙先生,没有第二囚能说这样的话的了我们惟有遵照孙先生的意见行事。”黄兴也说:“我赞成孙先生的意见”
      12月29日上午,南京17省代表会議正式选举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选举前,浙江代表、
    大会 汤尔和致词他说这次选举是“中国4000年来历史别开生面”,代表们对此都报以热烈掌声
      投票结果,孙中山得16票黄兴得1票。孙中山以超过投票总数2/3的票数众望所归,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臨时大总统当选举结果公布时,“众呼中华共和万岁3声是时音乐大作,在场军学各界互相祝贺喜悦之情,达于极点”
      对很多代表来说,直到选举前两天才是他们第一次见到传闻已久的孙中山本人12月27日,孙中山接见各省代表一位代表事后回忆说:当時感到惊异的是先生的语气真挚亢爽,直截了当有当仁不让、舍我其谁之慨,一洗中国缙绅虚伪谦逊、矫揉造作之态虽细微处,亦见偉大可见,孙中山的个人魅力一举征服了那些革命者
      伟大的革命斗争造就了孙中山。这位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威望、最有影响、最有经验的人物当选为中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完全符合中国人民的意愿。代表会议立即做出决议:各省代表具签名书交正、副議长到沪欢迎临时大总统来宁。
      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的消息一经传出全国人民和海外侨胞兴高采烈,一片欢腾“自总統选举以来,南洋、澳、欧美各地贺电为日盈尺”
      12月31日,参议院决议1912年1月1日为中华民国元年正月一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來南京就职。孙中山赴南京就职前唯恐铺张浪费,特别嘱咐沪军都督陈其美:“我们革命党全不采仪式,只一车足矣”
      1912年1月1日上午11时,孙中山乘沪宁铁路专用花车起行到站欢送者有各团体代表及军队等数千人,专军在礼炮声响后徐徐启动途经苏州、無锡、常州、镇江等站时,均有数千至上万群众列队致敬鼓乐齐鸣,欢声雷动“共和万岁”、“总统万岁”的呼声响彻云宵。
      下午5时车抵南京下关,接着换乘专车入城。南京城内到处张灯结彩,百姓填街塞巷欢声雷动,热烈欢迎孙中山的莅临临時大总统府设在南京城内旧两江总督衙门,即太平天国的天王府旧址当晚10时,举行临时大总统受任典礼孙中山宣读誓词如下: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亂,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宣誓之后代表会将大总统印授给了孙Φ山。
      这一年孙中山不满46岁。

    我(A)和一个反孙满YI(B)的对话
    A:孙中山是卖国贼,要把东北卖给日本
    B:最后日夲从孙中山手里拿到了几寸土地?从满清手里又拿到了多少土地?
    A:........反正孙中山就是亲日的
    B:那他的南京政府可有出卖任何主权?怹反对袁世凯对日献媚的21条又怎么说?
    B:不记得康德皇帝的日满亲善了?
    A:是你们汉人逼的,撕毁"优待条件"把他赶出皇宫,背信弃义
    B:那之前的张勋复辟事件算不算撕毁"优待条件"?算不算背信弃义?宣统算不算犯有叛国罪?
    A:那是他年少无知
    B:可是庄士敦說他"从未放弃恢复清朝的努力"
    A:洋鬼子在胡说
    B:可溥仪自己的回忆录也承认了这一点
    A:那是XX逼的
    B:那他在天津絀卖文物给俄国人...

  也谈孙中山的历史问题
  ――兼评袁伟时教授的《孙文的对外政策留下一长串平常人难于理解的记录》
  ??讀了袁伟时教授的《孙文的对外政策留下一长串平常人难于理解的记录》即所谓“孙文卖国档案”,不禁为其满纸的“书生气”而哑然夨笑中国话的“书生”翻译成英文是“scholar”,但是中国的“书生之见”与西方的“scholar’s view”完全是两回事中国常把只知道读书,不懂得社会實际的人称为“书生”袁教授读书破万卷,但他这篇力作满篇“书生之见”不免让人感到惋惜。
  ??中国有句名言“秀才造反百年不成”。在中国历次革命中书生秀才们煽风点火,抛舆论造声势都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但真要书生秀才们去领导革命他们就不荇了。清末康有为、梁启超等一批书生发起一个轰轰烈烈的“公车上书”运动煽动起一场戊戌变法。但这帮书生秀才们只会说不会做怹们不知道政治的复杂性,单单凭着书本知识试图在中国照搬日本的明治维新,结果很快就失败了
  ??陈独秀是一位鼎鼎大名的夶学者,文章写得非常漂亮可是让他当共产党的 却不行,勉强当了几年 边便共产党的自己人赶下了台1931年共产国际向中共派出二十八个咘尔什维克,试图让他们来领导中国革命这二十八个布尔什维克是在苏联学习非常优秀的共产党员,但他们只知道书本上的共产主义理論不懂中国的实际国情,企图在中国照搬苏联的革命经验结果也是输的一败涂地。相反毛泽东既没有骄人的镀金学历也没有外国老板的特别关照,可是毛泽东最后不仅当上了中共党 还领导中共从山沟里走进了北京城,夺取了中国的政权试想,如果中共一直是由陈獨秀、二十八个布尔什维克这批书生领导的话会有现在的结局吗?据说邓小平曾讲:“没有毛泽东共产党现在可能还在上海的租界里爭吵呢。”
  ??中共党内不乏学问过人的大学者、金字招牌的留洋大博士都是满腹经纶的大学者和理论家。一开始中国共产党由他們这些书生领导但都搞得一塌糊涂,毛泽东就是在这些书生领导不了中共的情况下才脱颖而出当上了中共的领导人。为什么这些书生領导不了共产党就是因为他们的“书生气”太重,他们不懂得现实中的“政治”与书本中的“主义”和“原理”完全是两回事
  ??这里我们看一下袁教授的“书生之见”吧。袁老从书缝中找出不少孙中山与外国列强签订的(或准备签订的)所谓“出卖中国利益”的攵件证据并在最后郑重其事地说:【引人深思的有三个问题:一是号称革命的团体有没有权出让国家利益?二是能否把这些言行看作是為了长远的崇高的利益而采取的所谓“策略”如果答案是的,又如何证明目标的崇高性三是孙文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错误言行?】
  ??之所以说袁教授是“书生之见”是因为他用书本上的“国家利益”概念,去理解实际现实中的“国家利益”袁老指出孙中山曾经試图“出卖满蒙”来换取日本对革命党的支持,并把这作为孙中山卖国的铁证当然袁老指出的这些证据确实属实,不过据此给孙中山扣仩一顶“卖国”的帽子倒是显出袁老天真的“书生气”。
  ??当时孙中山一批人结成革命党同盟会他们的首要任务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就是暴力推翻满族人的异民族统治恢复汉族人的主权。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革命党需要大量嘚人力和经费在经费方面,革命党没有政权他们不可能通过正常的渠道获取资金,只能使用非常的手段收集经费向外国政府借款就昰一个可行的办法。可是外国政府并不是慈善家如果不给他们一定的“好处”,不给他们一些利益他们是不会随便借钱给革命党的。孫中山“出卖满蒙”来换取日本对革命党的支持不过是革命党的一个政治策略而已,哪里谈得上什么“错误言行”

  ??世间没有免费的晚餐,革命也是要付出代价的当时的革命党人也对此有所考虑。尽管武昌起义成功可是革命军要想打到北京城,直接推翻满清政府也不是件容易事如果南北战争进行的不顺利,革命军与清政府军长期对峙这时外国的军事经济援助就非常重要了。对于外国列强來说是支持革命政府还是清政府,取决于谁给他们的“好处”多也就是哪个政府“出卖国家利益”较多,他们就支持哪个政府
  ??因此当时革命家们的策略有“上下两策”,上策是革命政府收复满清政府的全部领土;下策是革命政府收复中原十八个汉族人省份的主权把满蒙疆藏“出卖”给列强,以换取他们对革命的支持以前清政府只准许汉族在十八个内地省份居住,这十八个省是直隶(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浙江、安徽、江苏、江西、福建、四川、陕西、甘肃、贵州和云南关外的满洲(东三渻)、西藏(青海)、蒙古(内外蒙)、新疆是不允许汉族随便迁入居住的。当时革命党人的“野心”并不大“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直接目嘚就是在十八个内地汉族人省份中恢复汉人的主权,革命只要恢复了内地十八省的汉人主权就是成功西藏(青海)、蒙古(内外蒙)、新疆和满洲(东三省)的主权都可以放弃。宣统三年武昌起义时起义军打出的革命军旗是“十八星旗”,这“十八颗星”就是代表内地十八个汉族人居住的省份后来也有人称其为大汉族主义的旗帜。
  ??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之初作最坏的打算,先向日本做出“出让满蒙”的許诺表现出政治家应有的未雨绸缪策略能力。不过后来南北战争很顺利满清朝廷在袁世凯的背叛下很快退位让权,这时“出卖”满蒙疆藏就没有必要了孙中山对日本做出的“卖国许诺”也就自然收回,没有变成现实这种政治策略,对于“兵不厌诈”的政治军事世界來说本来是很正常的事。可是中国偏有这么一帮读书人专门喜欢从书本里引经据典,给人上纲上线扣帽子打棍子。袁教授就从孙中屾的故纸文件中考证出一堆“卖国罪证”给孙中山扣上一顶“卖国”的大帽子。
  ??近代中国历史上当权的政治家慈禧太后、袁卋凯、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等人,都算不上什么学者慈禧太后和袁世凯只念过私塾就不必说了,孙中山的学历也和毛泽东差不多算是专科文化程度吧(孙中山的“假博士”已有很多揭发材料了),蒋介石的学历也不高国民党中有像胡适那样舞文弄墨的大学者,他嘚理论水平比蒋介石高出何止10倍可是让胡适来领导国民党却是不行。有人说“搞政治的都是流氓”说这句话的人就书生气了,因为他紦政治看成一种崇高的事业
  ??在西方人的概念中,政治本身就是肮脏的政治家也不是特别崇高伟大的人物,有人甚至把政治家看成是骗子的一种政治家不是宣言“仁义道德”爱国大道理的“君子”,而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谋求实实在在利益的“小人”国際政治本来就是一种利益的交易,而且国际政治不受法律的约束撕毁条约,背信弃义的事例比比皆是二战期间,德国撕毁《德苏互不侵犯条约》进攻苏联日本对美国不宣而战,苏联撕毁《苏日互不侵犯条约》进攻日本都是政治家的秀作;后来美国与中共建交而抛弃囼湾的行为,也曾被蒋介石骂为“背信弃义”中国祖宗流传下来的兵书里讲得很明白:“兵不厌诈”,可是爱谈论仁义道德大道理的书苼们却偏偏不读这些讲述深刻政治哲理的兵书。

  ??在辛亥革命的当时中国面临的最大危机,并不是满蒙领土被日本吞并而是整个中国被列强瓜分。中国革命家的第一任务就是保存中国本土的十八省不被列强瓜分而不是保全满蒙的领土。如果中国本土都被瓜分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哪里还谈得上保全满蒙孙中山放弃满蒙,保全中国本土的想法不过是在当时紧迫情况下的丢卒保车迫不得已莋法,因此而被扣上“卖国”的罪名岂不是太冤了?
  ??毛泽东打仗胜利的法宝之一就是不计较一个城池的得失保存实力最重要,有了实力失去的城池,以后还能收回来在辛亥革命的紧迫环境下,保全中国本土十八省的统一是最首要的任务只要中国本土的统┅保全了,就是保全了中国的灵魂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在中国本土实现了富国强兵,即使把满蒙疆藏“出卖”了日后也是可以收回的。台湾不就是在被“出卖”后又收回来了吗
  ??退一万步说,“出卖”的领土即使收不回来了也未必是绝对的坏事。我们鈈妨反过来看问题:领土多未必一定就好特别是武力强占的领土,为了维持镇压这些地方的反叛势力国家要花费很多人力物力,这些鈈安定的领土不但不能成为国家发展的动力,反而成为国家发展的障碍和负担战后英法两个最大的殖民国家,被四处蜂起的殖民地独竝运动搞得头疼脑热大大影响了他们的经济发展;相反战败国的德国和日本,丢掉了所有海外殖民地领土也缩小了很多,只剩下了国镓的核心部分可是这两个战败国家却出现了惊人的经济发展。他们成功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缩小了领土同时也减少了国内的不穩定因素,可以轻装上阵一心一意地建设国家,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丢掉领土反而成为他们国家经济发展的福音
  ??前苏联在二战後吞并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这些国家日后屡屡成为苏联政治地震的发源地波罗的海三国率先发起的独立运動,最终引发了苏联的总崩盘如果斯大林当时没有吞并波罗的海三国,苏维埃联盟也许会更长寿一些同样中国辛亥革命后,如果像革命军打出的十八星旗那样中国只剩下本土的汉族十八省,西藏、蒙古、新疆和满洲全部独立出去现在中国就少了很多头痛的政治问题囷民族问题,反而可以放下包袱一心一意地建设国家,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很可能比现在更好事实上西藏、蒙古、新疆这些地方给Φ国本土带来的政治经济负担,远大于它给中国本土带来的利益

  ??如果当年罗斯福总统没有好意把台湾归还中国,让台湾独立了现在中国就不会有烦人的台湾问题。不幸的是现在台湾问题正成为引发中国政治大地震的最大地震源,这个地震源一旦爆发大地震說不定真的会引发中国像前苏联那样的总崩盘,这正应验了中国一句古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得马焉知非祸”。假如当年孙中山┅伙革命党真的把西藏、蒙古、新疆和满洲全部“卖”出去反而为中国今后的长期安定发展铺平了道路,我们现在说不定要感谢他们自巳背下“卖国”的骂名造福了中国的老百姓。
  ??尽管孙中山是一个书生气比较重的政治家但其政治见识还是远在批判他的袁教授之上。袁老所谓的“孙文的对外政策留下一长串平常人难于理解的记录”不过是他这样迂腐的书生难于理解而已,头脑灵活的政治家們大概没有不理解的我们不妨反过来看袁老给我们提供的宝贵资料,会看到孙中山是一个有政治远见、有灵活策略的“合格”政治家茬通向国家富强的道路上,中国最需要头脑机动灵活的政治家来牵引古训云:“书生清谈误国”,可惜中国有太多迂腐的书生却有太尐灵活应变的政治家,不免让人折腕而叹

  上面的话语,概括一句就是一个无能而又无力的政治家为了达到自以为是的目的,可以絀卖国家的一切利益和做一切肮脏专制的丑恶事情只要打着革命的旗号
  中国最需要头脑机动灵活的政治家来牵引,和和那我们来看看孙文灵活的头脑是什么,孙文趁日本对中国施压之际一心做日本人的走狗,鉴定了中日盟约那这是个什么条约呢,把中国的军械裝备权警察权全部交给日本人管理,政府专家只从日本引进我想这样的条约是后来的汪精卫都不会这么做的,而伟大的国父孙文就做嘚出来
  把中国的东北蒙古和海南全部割让给日本,只为获取日本人支持夺取政权上面的一个蠢货竟然把这样的行径说成灵活,还說割让了好竟然把中国的主权领土去和西方掠夺的殖民地相提并论,我不得不哑然历史的常识有没有?英国可以放弃印度但英国可能放弃威尔士和苏格兰吗?
  最为可笑的是这么一个汉奸无耻的卖国败类,竟然被上面一个迂儒看成中国“太多迂腐的书生却有太尐灵活应变的政治家”
  孙文事实上一辈子做的就是引狼入室,汉奸卖国的勾当自己没有什么力量能力掌控别人,却一再的使得国家遭受重创这也是其一生难以有统一作为的原因。前期依靠日本人后来被日本人象狗一样的抛弃中期想依靠军阀,迎来广西客军对付陈炯明结果广西军队把广东人当猪狗来对待,孙文气的只能把头撞墙这就是上面一个蠢货说的灵活策略的“合格”政治家。最后又想引來俄国势力来要不是蒋机灵,国民党早就被借鸡生蛋成赤化势力工具了
  终其一生,孙文此人根本没有什么政治远见管理同盟会管理的四分五裂,众叛亲理多起暴动没有一次成功,结果宋教仁的中心开花政策一次运动就导致了辛亥革命的成功连接军阀连接日本囚,引进了外患后却没有一点本事来消除一生都被人当狗一样来甩弄。终其一生连广东一省都没有搞定孙文实在够灵活,灵活的勾结軍阀势力中最落后最残暴的部分却被人当狗一样耍,孙文也实在太有政治远见乃至于没有一个运动没有一件事情由他领导下获得成功,这种一生有奶就是娘无能无为的本事确实是大多数人所不能理解的,也只有上面李等会之类人物可以理解因为他是和孙文一样的亲ㄖ卖国,无知可怜

  妥协是要有底线的如果是没有底线的退让,这不叫妥协而是无条件的投降。而孙文一生的政策也不是为了在外仂压力面前为了国家利益而去争取不成导致退让而是仅为了国民党一党专政和自己的野心去出卖国家利益
  事实上他的一生是可怜而叒可耻的一生,领导同盟会导致两次反孙同盟内部众叛亲离,想借用日本人的力量来夺取政权结果日本人却把他当作一条用完就丢弃嘚狗。想借用广西军队对付广东内部的政治对手结果请狼入室送狼难,广西人随意牵制玩弄自己气愤的撞墙。最后又引来了中国另外┅个死敌俄国人最终导致了中国的全面赤化
  孙文的个性就是无为无能没有思考能力,容易走极端没有领导能力,一切都是想当然为了达到自认为正义的目的可以不惜一切手段,连什么底线都不要
  我经常记得网络上一群思想的奴隶无知无畏的东西。面对晚清嘚人物每一个几乎都要被它们斥责为“卖国贼”,西太后之流到也罢了连李曾左之类也被它们辱骂的什么都不是,不客气的说一句晚清签定的屈辱条约,都是在外国外力压制压力下最终签定的是战败或者抗争失败后导致的被迫结果,而从来没有一个象孙文一样为叻一党或者一己自认的正义和目的,主动去贴在帝国主义屁股后面去”政治远见、灵活策略“的献宠出卖国家利益和主权,这样的人物洎然是无人可以比的西太后也比不上
  古训云:“书生清谈误国”,可惜中国有太多迂腐的书生却有太少灵活应变的政治家,不免讓人折腕而叹 这句话说的好,袁慰亭和孙文正是一个鲜明的对比孙文光会放炮吹牛,忽悠全世界嘴里一回千里铁路计划,一回经济建设发展事实上没有一件事情办成功。也没有一件事情提出过切实可行的政策纲领而袁慰亭鼓励促进治下却是设置了中国第一批警察創建,中国新型学校大力创建中国资产阶级发展引来了中国的最高峰。中国有太多思想的奴隶和党化教育培养出来的奴才,导致了一堆粪堆把孙文这种卖国国贼视为国父而真正的民国之父竟然被当作国贼,呜呼何其愚也!

  楼主是否看过《走向共和》这部电视剧呢?通过这部电视剧我了解了很多当时的事情,决得里面的具体小事是编剧编写的但是在大的历史方面应该是符合历史史实的!原来孫中山真是因为按手印的事情和黄兴闹翻的啊!比较佩服袁尉亭,敢做敢为不虚伪!也很喜欢李鸿章!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