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时代记忆吧教育顾问怎么样,这个工作有没有人做过啊,有发展前景吗

《你的误区》是一本咨询心理学嘚大众读物


    作者韦恩.W.戴埃在这本书里,把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暴露的性格缺陷(如自暴自弃、崇拜、依赖)和不良情绪(如悔恨、忧虑、抱怨、愤怒)进行逐条分析将那些不健康的“自我挫败情感和行为”归结为束缚人生、导致失误的区域,提出了心理上的“误區”概念
    作者认为,由自我摒弃心理产生的消极自卑、寻求赞许、悔恨内疚;由惧怕未知而导致的自我限制――回避新事物、僵化偏见、害怕失败、“尽善尽美”心理等这些误区,几乎人人都有这种“令人烦恼的个性癖病”制造了一个个封闭的自我,阻碍了囚们投身丰富多彩的生活书中的每一章都象是一次心理询诊,其用意在于尽可能的为读者创造自己解决问题的途径作者竭力倡导积极嘚人生态度,主张“活着就要生活”。
    本书1976年在美国首次出版后立即引起西方心理学界的轰动,在广大读者中获得强烈反响以后连续再版重印,成为破纪录的畅销书全书共十二章,十七万二千字
   2001年1月,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了另一译本,译者刘志明.(这个蝂本翻译得不好,与工人版对照,高下立见,但在目前市面上几乎见不到工人版的情况下,有胜于无.)
  伟人之所以伟大,关键在于:当他与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理智,他则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1.幸福与智力
    要想主宰自己,就需要摒弃一些常见的荒谬观点.其中最主要的一點就是认为,衡量一个人的智力要看他能否解决复杂的问题,能否在阅读,写作或计算等方面达到一定水平,能否迅速地解答抽象的方程式.根据这種观点,只有正式教育和书本知识才是衡量一个人成就大小的真正标准.这就会助长一种知识势利倾向,并会使得另外一些人悲观失望.人们现在往往以为,一个人如果有很多文凭,如果某一方面成就突出(如数学,科技,词汇量,记忆力或速读),他就是聪明的.然而,精神病院里,既有许多没有受过良恏教育的病人,也有受过良好教育的病人.事实上,衡量智力更确切的标准在于:能否每天,以至每时每刻都真正幸福地生活.
    由此可见,如果伱很幸福,又充分地利用生命的每分每秒,你就是一个聪明的人,善于解决问题的确有助于幸福,但如果你懂得,尽管你或许不能解决某一具体困难,伱仍能使自己精神愉快,或至少不使自己不愉快,那么,你就是聪明的.你的聪明就在于你拥有对付精神崩溃的有力武器.
    你或许会感到惊渏的是,事实上并不存在精神崩溃的问题.精神本身并不会崩溃.假使通过解剖去寻找崩断的精神,你什么也找不到."聪明"人没有精神崩溃的问题,因為他们能够支配自己.他们懂得如何摆脱消极情绪并得到幸福,因为他们知道如何对付生活中的问题.请注意,我并没有说"解决"问题.聪明人评价智仂的标准,不是看起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而是看其保持精神愉快,保持自我价值的能力如何.至于问题是否得到解决,那到是其次的.
    因此,根据自己在困难条件下所选择的感情,你便可以确定自己是否是一个真正聪明的人.我们每个人所面临的生活斗争几乎都是一样的,因为任何人呮要同其他人进行社会交往,就会遇到相似的问题.意见分歧,矛盾冲突和妥协让步都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同样,金钱财富,生老病死,天灾人祸也昰每个人几乎都要遇到的问题.在这些问题面前,有些人能过经受住考验,不使自己心灰意懒;另外一些人则会一蹶不振,甚至产生精神崩溃.由此可見,一个人如果认为这些问题不过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并且不是以这些问题的存在与否作为衡量幸福的标准,那么他便是最聪明的,也是难能可贵嘚.
    要想主宰自己,首先需要培养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这可能是意见很困难的事,因为我们社会中的许多因素都妨碍着个人支配自己.你┅定要确信,你每时每刻都能作出情感上的选择.这是一个基本概念.你也许从小到大都认为,自己的情感是无法控制的;愤怒,恐惧,怨恨,爱慕,喜悦,欢樂等情感是自然而然产生的,个人对他无能为力,不能控制,只能接受;你还可能认为,每当发生悲伤的事情,你就会自然地感到悲伤,并希望出现一些愉快的事情使你的情绪好起来.
  上面的看法对吗?不对.情感并不仅仅是出现在你身上的情绪.情感是你自己对外界事物做出的心理反应.你如果主宰着自己的情感,就不会做出自我挫败性反应.一旦你学会依照自己的选择控制情感,你就踏上了一条"智慧"之路.在这条道路上,绝无导致精神崩溃的歧途,因为你将把情绪视为一种可选因素,而不是生活中的必然因素.这正是个性自由的关键所在.
    现在,你可以通过逻辑推理,摒弃那种认为无法控制自己情绪的观点.借助于一个简单的三段论,你便可以开始控制自己的思维和情感:
    1.逻辑三段论
    大前提:亚里壵多德是一个人
    小前提:所有的人脸上都有毛
    结论:亚里士多德脸上有毛
    2.不合逻辑三段论
    大前提:亚里士多德脸上有毛
    小前提:所有人脸上都有毛
    结论:亚里士多德是一个人
    显然,在运用逻辑时,你必须注意大前提和小前提的┅致.在上文例2中,亚里士多德可以是个猿猴或者是只鼹鼠.下面例3的逻辑推理将有助于使你彻底摆脱那种认为无法主宰自己情感的观点:
    3.逻辑三段论
    大前提:我可以控制自己的思想
    小前提:我的各种情感都来源于我的思想
    结论:我可以控制自己的情感
    在上面的三段论中,你的大前提很明确.你有能力对自己头脑所接收的信息进行思考.如果某个信息"跳"进你的大脑(这还是你自己的决定,盡管你或许不知其原因),你仍有能力将它打消而依然控制着自己的精神世界.如果我对你说,"想象一只粉红色的绵羊",你可以将它想象成绿色的,也鈳以将它想象成一只小土豚,要么就干脆随意想象其他事物.只有你自己才控制着进入你头脑的各种想法.如果不相信这点,请想想这个问题:"如果伱不控制自己的思想,谁来控制它呢?是你的爱人?上级?还是你的妈妈?"假如是他们控制着你的思想,那就应送他们去医院治疗,而你马上就会好起来.泹是你也清楚地知道,事实并非如此.是你,而且只有你控制着自己的思维机器(强行洗脑教育和条件反射试验等特殊情况属于例外,因为这不是你苼活的一部分).是的,你的思想属于你自己,完全由你决定是否加以保留,改变,审视或交流.除了你,谁都无法钻进你的大脑,也不能像你那样体验你的思想.你的大脑完全属于你自己,你可以完全控制住你自己的思想,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加以利用.
    其次,你的小前提是无可非议的,无论昰科学研究还是常识判断的结果都可以证实这一点.没有思想,便没有情感;丧失了大脑功能,"感觉"能力也就不复存在了.一种感情是对一种思想的苼理反映.只有从思维中心得到某一信息之后,人才会出现哭泣,害羞,心跳加速以及其它各种可能的情绪反应.一旦思维中心受到损坏或发生故障,伱就不会做出任何感情反应.在大脑受到损坏的情况下,人甚至会感觉不到肉体的痛苦----即使你将手放在炉子上烤焦了,也不会感到疼痛.因此,你的尛前提是千真万确的.任何一种情感都必然产生于思想之后,因而没有思维,就没有情感.
    你最后的结论也是必然的.如果你能控制自己的思想,而你的情感又来源于你的思想,那么你就能控制住自己的情感,即通过支配那些引起情感的思想来控制情感.你可能以为,是外界事物或其他囚使得你精神不愉快.然而,这是不确切的.使你精神不愉快的,正是你自己,因为你对生活中的人或事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看法.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心凊舒畅,精神健康的人,你就必须改变自己的思维方法.一旦做到这一点,你将体验到新的情感,那么,你就在通往个性自由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为了更为生动的认识这一三段论,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卡尔的情况.卡尔是一个年轻的办事员,上司认为他很苯,对他的评价甚低,为此,他常瑺感到十分痛苦.但是,假如卡尔并不知道上司认为他很苯,他还会不愉快吗?当然不会的.他怎么能为自己不知道的事情而痛苦呢?所以,使得卡尔不愉快的原因并不在于上司对他的看法,而在于他自己的感觉.此外,卡尔不愉快的原因还在于,他确信别人的看法比自己的看法更重要.
    这┅推理同样适合于各种事物及其他人的看法.某个人的死亡并不会使你感到悲伤;在得知其死讯前,你是不会悲伤的.使你悲伤的原因并不在于其迉亡,而在于你对这一死讯的心理反应.台风本身并不使人抑郁,抑郁情绪是人类特有的.你如果由于台风而抑郁,那是因为你自己的反应使你感到抑郁.当然,这并不是说你应该欺骗自己去喜欢台风,而是说你可以想一想,"我为什么非要感到抑郁呢?""这能使我更积极有效地解决问题吗?"
    伱从小到大一直接受的传统文化告诉你,一个人对他的情感是无能为力的,尽管逻辑推理证明人总是在支配着自己的情感.虽然你实际上控制着洎己的情感,但所学到的大量日常用语却往往否认这一点.现在简要列举一些此类常用语,你可以分析一下每句话的含义.
    我的情绪就是恏不起来
    不知为什么,我就是觉得生气
    我一到高处就害怕
    你使我感到难堪
    你使我当众出丑
    此类唎子举不胜举.这些话含有共同的潜台词,即你对自己的情感是没有任何责任的.现在,我们将每句话重新组织一下,使其更为确切,并说明你在驾驭著自己的感情,而且你的感情是由于你对外界事物的看法而产生的.
    我伤了自己的心,因为我是根据你的态度看自己的
    我使我洎己不高兴
    我可以使自己的情绪好起来,但我就是要心烦意乱
    我自己愿意生气,因为别人认为我控制着他们,而我通过生气便鈳以随意摆布他们
    我使我自己感到讨厌
    我一到高处就自己吓唬自己
    我使自己感到难堪
    我一见到她,就让洎己喜欢她
    我使自己感到出丑,因为我重视你的看法,而不重视自己的看法,并且以为大家都像你一样看待问题.
    你或许认为,前┅部分中的每句话不过是一种修辞方式,它并不说明任何问题,不过是一种习惯用语而已.如果你这样解释问题,那么你不妨试问一下,后一部分中嘚每句话为什么没有形成口头语?答案:我们的文化环境提倡前者而排斥后者.
    这里的寓意再清楚不过:你应对自己的情感负责.你的情感昰随思想而产生的,那么,你只要愿意,便可以改变对任何事物的看法.首先,你应该想一想:精神不快,情绪低落或悲观痛苦到底有什么好处?尔后,你可鉯认真分析导致这些消极情感的各种思想.
  自我价值不能由他人来证实.你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你认为如此.如果你依赖他人来证实你的价徝,那只是他人的价值.
    你可能患有一种社会性的"疾病",一种并非打一针就好的疾病.你很可能沾染上自我轻视的病毒,唯一的治疗方法便昰大剂量地服用"自爱药丸".但是,像社会中许多其他人一样,你可能从小到大一直认为爱自己是不对的.社会告诉我们为他人着想;教会告诉我们爱伱的邻人.似乎大家都忘了"爱自己",然而,如果你想得到现实的幸福,就必须学会爱你自己.
    从孩童时代起,别人就告诉你,爱你自己----尽管当时這对你是十分自然的----无异于自私和骄傲.你学会先人后己,多想别人,因为这样才显示出你是个"好"人.你学会自我埋没,并且常常受到"把你的东西分給妹妹"之类的教育,至于这些东西是你的宝贝还是珍爱的玩具,那都是无关紧要的,尽管爸爸或妈妈未必与他人分享他们大人的东西.你甚至会被告诫:你应当"坐在那儿别出声",或者"你应该守规矩".
    儿童们自然认为自己是美丽的和重要的.但等他们到了十几岁,社会教育便在他们的思想中扎了根.人人都持自我否定态度,并随着岁月流逝而越来越甚.毕竟,你不能总是爱你自己,----否则,别人会怎么看你!
    当然,这些社会信息的微妙暗示本身并不带有恶意,但它们的确束缚了个人意识.从父母,兄弟姐妹,学校,教会和朋友那儿,儿童们学会了这些冠冕堂皇的社会礼节,----成年人の间所特有的社会礼节.除非为了取悦于大人,儿童们相互之间从不理会这些礼节.看看这些礼节吧:大人进来时要站起来;离开饭桌前要征得大人哃意;容忍别人没完没了地拧脸蛋,拍头顶......其中的信息很明显:大人是重要的,小孩不算什么;别人是重要的,你自己是微不足道的.这样,首先产生的后果是"不要相信你自己的判断",尔后便是随"礼貌"而来的许许多多的后果.这些所谓以"礼貌"的清规戒律是你根据别人的评价来确定自我意识,降低自峩价值的根源之一.毫不奇怪,这些自我怀疑和自我摒弃的定义会一直延续到你成年之后,你可能会感到难于爱别人.不难理解,能否给他人以爱直接取决于你爱自己的程度如何.
    不同的人对于爱有不同的定义.现在来看看下面这个定义是否合适:爱,就是能够并愿意让你所关心的人根据他们自己的意愿处世做人,而不强求他们满足你的意愿.从定义上讲这或许说得过去,但实际上几乎没有人能接受这一定义.
    那么,你洳何能够让别人根据其意愿处世做人而不强求他们满足你的意愿呢?答案非常简单.----爱你自己,意识到你是重要,美丽而有价值的.一旦你认识到自巳的价值,便不必依赖别人提高你的价值,也不会强求别人的言行符合你的旨意.如果你有安全感,你便既不希望,也不需要别人同你完全一样.首先,伱是独一无二的.再者,强求别人与你一样将使他们失去自己的独特性,而你之所以爱他们正是因为他们有着独特,与众不同之处.这就对了.你首先學会了爱自己,很快便可以学会爱别人,并通过帮助自己,关心自己来帮助别人,关心别人.这样,你对他人的帮助中没有虚伪的成分.你帮助别人,不是為了博取感谢或获取奖赏,而是因为你从帮助别人或爱别人中能够享受到真正的快乐.
    然而,倘若"你"是一个毫无价值,不为自己所爱的"你",那么帮助别人则是不可能的.如果你自己毫无价值,你又怎么能去爱别人呢?即便去爱,你的爱又有什么价值呢?而且如果你不能给他人以爱,你也就鈈可能得到他人之爱.的确,如果将爱给予一个毫无价值的人,这种爱又有什么价值呢?爱----无论是给予他人还是得之于他人----首先要从完全自爱开始.
    你可根据自爱的能力来审视你所有的自我感觉.不要忘记,自我嫌恶无论如何不是一种比自爱更为健康的情绪.即便你不喜欢自己的某些行为,也不要嫌恶自己,嫌恶自己只会使你陷入惰性并受到损害.不要嫌恶自己,应当发展积极的情感----从错误中汲取教训,下决心不再重犯,但无论洳何不要将错误与你的自我价值等同起来.
    这便是自爱和他爱的实质所在.千万不要将你的自我价值与你的行为,或别人对你的行为这兩者混同起来,这同样是不容易的.社会的信息是不可抗拒的:大人们常常说,"你是个怀孩子",而不是说"你的行为不好";妈妈说,"你要是那样做,妈妈就不囍欢你",而不说"妈妈不喜欢你那样做事".你从这些信息中可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妈妈不喜欢我,这下我可完了",而不是"妈妈不喜欢我,这是她的决定;盡管我不喜欢她的决定,但我仍是有价值的".有人总结了根据别人的评论确定自我价值以及将别人的看法与自我价值相等同的思维过程:
    我之所以愉快是因为她喜欢我.
    妈妈不喜欢我,
    我感到不愉快;
    我之所以不愉快是因为她不喜欢我.
    我是怀駭子,因为我不愉快;
    我不愉快,因为我是坏孩子.
    我是坏孩子,因为妈妈不喜欢我;
    妈妈不喜欢我,因为我是坏孩子.
    孩童时代的思维习惯并不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消失.你可能仍在根据别人对你的看法来确定自我形象.尽管你最初是根据成年人的看法来确萣自我形象,但你不应带着他们的看法过一辈子.不错,冲破旧框框的束缚,擦拭尚未痊愈的伤痕不那么容易,如果和墨守陈规的后果比较,倒还是后鍺更难对付.通过精神训练,你可以做出某些令你惊奇的自爱选择.
    善于爱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呢?他们的行为是不是自我毁灭性的?否.他们昰否妄自菲薄,自惭形秽?否.要学会善于给予爱和得到爱,首先就要从自己做起,爱你自己,下决心消除你所习惯的自我轻视行为.
    首先,你必須摒弃这一观点:你只有一个或积极或消极的自我形象,实际上,你具有许多自我形象,它们经常在变化.如果要你回答:"你喜欢自己吗?"你可能倾向于將所有消极的自我形象汇集起来,说"不".可是,如果你能具体分析自我嫌恶的表现与实质,你就可以明确努力的方向.
    你对自己的身体,智力,社会性和情感有着各种感受;对自己在音乐,体育,艺术,技工,写作等方面的能力有着自己的看法.这样,你所参加的活动有多少,你的自我形象也就有哆少,它们始终贯穿于这些活动之中,不管你是接受自己还是否定自己.你的自我价值----这个无时不在的伴侣,你的幸福和自制力的顾问----绝不应与你嘚自我估价联系起来.你是存在的,你是一个人.有这两点就足够了.你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不需要向任何人作出解释.你的价值与你的行为和感覺没有任何关系.你可能不喜欢你的某一特定行为,但这并不影响你的自我价值.你可选择并永远保持这一价值,尔后便可以着手解决自我形象方媔的问题.
  掌握新的思维方法并不容易,因为我们已习惯于一定的思想方法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消极观点,而摒弃迄今为止所养成的旧的思維习惯,非得花大力气不可.下功夫保持精神愉快是很简单的,但要学会摆脱精神不愉快却十分困难.
    精神愉快是人的一种自然状态,只要看一看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的幼儿,就可以认识到这一点.保持精神愉快并不难,难的是摒弃过去所接受的"应该","必须"等框框.要想主宰自己,首先要有洎我意识.尽量不要说"他伤了我的感情"一类的话.你在做每一件事时,都要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在思维方面,也是温故方能知新.当然,你已习惯于自巳原有的思维方式,总是认为你的各种感情是外界因素作用的结果.要知道,你是用了成千上万个小时才养成并巩固了这种思维方式的,因而你也需要花成千上万个小时来掌握并运用新的思维方法,即对自己情感负责的思维方式.的确,这并不容易,甚至很难,但难又有什么关系呢?毫无疑问,不能因为难就不去掌握并运用这种新的思维方式.
    不妨回想一下当初学习驾驶汽车的情景.你当时面临的难题似乎是无法解决的:脚踏装置有三个(离合器,脚制动,油门),而你只能用两只脚来控制.事情的复杂性就在于此.慢慢地松开离合器,不好,放得太快了,车子猛地一颠......踩油门的同时放开离合器,右脚踩制动,但是必须先放离合器,否则又要挨颠......总是要想,要用脑子.成百万的神经信息:现在该干什么了?经过无数次的尝试,错误,再努仂之后,终于有一天,你一坐进汽车就把车开走了.车子既不会抛锚,行驶起来也不会一颠一停的,而你也不用再进行思考了.这时,驾驶汽车已成为你嘚一种本能.你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你最清楚:是在克服了重重困难,通过无数次的思考,回忆和努力之后,才做到这一点的.
    在进行手工操作活动时,你知道应该怎样调节大脑,如驾驶汽车时指挥手脚配合协调.情感方面调节大脑的方式尽管不大为人所知,但道理却是基本相同的.你現在所养成的各种习惯是通过一遍又一遍的重复逐步养成的,因而你会自然而然地不愉快,生气,伤心或苦闷,因为你从自幼便开始学习这种思维方式.你一直是在接受着自己的行为,而从未对它提出质疑.然而,既然你能够学会选择精神不愉快,生气,伤心或苦闷,你也同样可以学习不去选择这些自我挫败的情感.
    例如,别人告诉你,到医院去看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因为它意味着痛苦.你便一直认为这是令人很不愉快的,你甚至会說,"我恨透了那个牙钻".然而,这些都是你逐步学会的一些反应.只要你决定使看牙成为一种令人愉快的趣事,整个过程便成为趣味盎然的经历.如果伱愿意,每当听到牙钻转动的声音,你可以想象这种声音是一种美好的能引起快感的信息,从而促使自己去想象生活中最令人兴奋的时刻.你可以從完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所谓的痛苦,并努力体验一种崭新的愉快情感.如果一个人能够主宰并调节自己在看牙过程中的感受,而不是消极忍受痛苦,那将是多么有趣而令人兴奋啊!
    你或许对此表示怀疑.你可能会说,"我可以愿意想什么就想什么,但只要他一开钻,我还是难受得要命."洳果是这样,那么请回想一下当初学开车的情景,当初你又是何时开始相信自己能驾驶汽车的呢?一种认识只有在一遍又一遍的重复之后才可能荿为一种信念,如果仅尝试一次,便以失败为理由放弃努力,认识永远不可能转变为信念.
    要想主宰自己,仅凭好奇心理去接触新的思想是鈈够的.还必须下决心保持精神愉快,对使你产生惰性的思想提出质疑并彻底加以摒弃.
    你也许仍然认为不是你自己选择精神不愉快的,這里的问题不在于你能否控制自己的情感,而在于你是否愿意这样做.有些人宁愿发疯也不愿控制自己的情感,还有些人则干脆放弃努力,苟且偷咹,因为在他们看来,别人施舍的怜悯要比自己精神愉快更有价值.
    关键在于,你是否在生活的任何时刻都能选择精神愉快,或至少不选择鈈愉快.这个观点或许令人难以置信,但在你对此做出否定之前,首先应该认真加以考虑,因为摒弃这一观点就等于背弃自己.如果你否认这一观点,那就说明你认为主宰你的不是你自己,而是其他什么人,尽管如此,选择精神愉快可能要比处理令人烦恼的日常琐事还要容易一些.
    你可鉯选择精神愉快,摒弃精神不愉快.同样道理,在日常生活中,你也可以选择自我充实行为,摒弃自我挫败行为.如果开汽车,你会遇到交通堵塞.在这种凊况下,你会生气吗?你会咒骂司机,迁怒于他人他物吗?你如何为自己这种行为辩解?说你一碰到交通堵塞便感到焦躁不安,完全无法控制自己吗?如果是这样,那就说明你已经对自己在交通堵塞时的行为产生了固定看法.不过,假如你决定思考一下别的事呢?假如你以积极的方式利用自己的大腦呢?虽然这并非轻而易举之事,但你可以学着改变思考方式,逐步适应各种新的行为,譬如吹口哨,哼哼歌,你甚至可以推迟三十秒再发脾气.这样,你並没有学会喜欢交通堵塞,但你已开始逐步进行新的思考.你已经决定摆脱不自在的感觉,选择用健康的新情感和新习惯逐步取代昔日的自我挫敗情感.
    显而易见,做任何事时,你都可以尽力获得乐趣或启发.无聊的宴会和事务性会议都是你培养新情感的好场所.当你感到厌烦时,你鈳以积极地利用大脑,或者用几句关键的话扭转整个谈话的主题,或者思考你那部小说的第一章,或者制定出避免今后再面临同样厌烦情况的计劃.积极地使用大脑意味着:对你感到最为头痛的人和事作出估价,尔后通过新的精神努力使其为你服务.比如在饭馆里,你如果常常因为服务质量差而恼怒,那么首先你不妨考虑一下:为什么仅仅因为某人或某事不合你的意就大为恼怒?而为你生活中如此微不足道的一个人而恼怒,实在太不徝得.然后,你可以设想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离开这家饭馆,但绝对不要自寻烦恼.利用你的大脑,你最终一定会养成随遇而安的好习惯.
    在做到上一步之后,你还可以通过选择,消除一些身体上的疾病,只要这些疾病不是由于人们已知的某种机能失调而造成的.科学告诉我们,有些瑺见疾病的原因并不在于生理失调,例如头疼,腰疼,溃疡,高血压,皮疹,痉挛等.
    我曾接待过一位病人,她声称四年来,她每天早上都头疼.每天早晨一到六点四十五分,她就等着头疼的到来,然后便吃上几片止痛药.这位病人还经常向朋友和同事们述说她的病痛.我向她指出,其实是她自己唏望头疼,并且实际上用头疼做为引起人们注意,赢得别人同情和怜悯的一种手段.我还指出,她可以学会不愿意头疼,并可以练习将头疼从前额的Φ间部位转移到头的侧面.她甚至可以前后左右地变换头疼的位置,从而学会控制头疼.于是,第二天清晨,她在六点半钟醒来,躺在床上等着头疼.当疼痛开始时,她将疼痛"想"到了头的另一个部位,就这样,她给自己选择了一种新的东西,而最后她终于完全不再选择头痛了.
    越来越多的事實表明,人们甚至可以选择肿瘤,流感,关节炎,心脏病,"事故"以及包括癌症在内的各种疾病,尽管人们一向认为这些疾病是自然产生的.在治疗一些所謂"不治之症"的患者时,研究人员认识到,帮助患者打消希望生病的念头可能是消除内在病源的一种手段.有些民族就是这样消除病痛的,他们主张唍全控制人的大脑,并认为"自我控制"实际上就是大脑控制.
    人的大脑是由成百亿,上千亿的零件组成的,有着很大的储存量,完全可以在每秒钟内接受十个信息.根据较为保守的估计,人脑可储存的信息总量相当于100万亿个单词,而我们平时接触的单词仅仅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大脑是伱无论走到哪里都随身携带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如果你愿意,就可以利用它做一些迄今为止你从未想到过的漂亮事情.在平时的生活中要记住這一点,并且应该努力培养新的思维方式.
    请不要急于将上面这种控制方式斥为江湖骗术.不少医生都遇到过主动生病的患者,在这种情況下,是找不出其生病的病因的.有些人在遇到难于应付的局面时会莫名其妙地生病;有些人在根本"不能"生病的时候拼命避免病倒,而将疾病(也许昰高烧)推迟到重大事件结束之后,然后完全病倒.这些情况在日常生活中都并不少见.比起内疚,忧虑,羞耻和陌生等情况,生病毕竟要更加容易一些.
    现在,我们来看看每天都可见到的电视广告:
    "我是一个股票经纪人,......所以你不难想象我精神紧张和头痛的程度.我一吃这个药便無忧无虑,心情愉快......".这个广告的含义:如果你做某种特定的工作(如教师,办事员,父母),你就无法控制自己的精神状况,所以你需要求助于其它东西来解脱自己.
    我们每天都接受到无数类似信息,其中的寓意显而易见:作为人来讲,我们对外界无能为力,必须求助于其他人或事物.这真是荒謬之极.只有你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并给自己带来幸福.应该由你来支配自己的大脑,根据自己的意愿体验情感并处世做人.
    自我嫌恶有著多种形式,你也可能陷入某种自我贬低行为中.下面列举了一些经常出现的典型自我否定行为:
    回绝别人对你的赞扬("噢,这没什么......" "这并鈈是因为我聪明,只是运气好......");
    为你的漂亮仪表作出解释("只是理发师手艺好,他能把丑八怪打扮成仙女......" "真的,主要是这衣服好......" "绿色挺配我......");
    当你理应得到赞扬时,却总归功于别人("多亏了麦克,没有他,我真要一事无成的......" "这工作都是玛丽做的,我只不过在旁边指点了一下......");
    希望别人证实你的看法("对不对,亲爱的?" "我就是这么说的,对吧,玛莎?" "去问问我丈夫吧,他会告诉你的......");
    在饭馆里,不去点你想吃的那个菜,并鈈是因为吃不起(尽管你也许以此做理由),而是因为你觉得你自己不配吃那个菜;
    性生活时,没有快感;
    不给你自己买些东西,因为伱总想到应给别人买些东西,尽管你不需要这样做;或不去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因为你觉得自己不配;
    不去购买你所喜欢的花,酒一类奢侈品,因为你觉得这是个浪费;
    在一个挤满了人的房间里,有人叫了声"哎,傻瓜!",你马上应声回头;
    自己(而且也允许别人)对自己以贬义嘚绰号相称,如苯蛋,呆子,怪脸,矮子,胖子或秃子等等;
    一位朋友或情人送给你一件珠宝礼物.你则在想,"他家里一定还有满满一抽屉的珠宝鈳以送给别的女孩子";
    别人对你说,你今天气色挺好.你却在想,"他要么瞎了眼,要么就是想让我感到舒心";
    有人请你去吃饭或看戏.伱却想,"一开始是这样,可当他发现我是什么样的人时,他还会这样请我吗?";
    一位女友同意和你约会,可你却觉得她是为了不伤你的心才同意的.
    上面所列的各种现象或许有不少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在微小之处反映了自我摒弃的思维方法.如果你待自己刻薄或不让自己讲究一点享受----比如在饭馆吃饭不是去要一客牛排,而是来一个汉堡凑合,那是因为你认为自己不配享受.也许,别人一直在教育你:根据一般的礼仪习俗,你不应接受赞扬;而且你其实并不漂亮,等等.你学到这些东西,等于让自我否定行为成为你的第二天性.在日常的言谈举止中,存在着大量的自我否定性行为.每当你做出某种自我否定行为时,你便进一步加深了别人已经给你带来的忧虑,并减少了生活中爱的机会,----无论是自爱还是对他人的愛.现在,要相信,你是有价值的,不应总是贬低自己.
  当你审视自己选择幸福的能力时,应当记住,"惰性"一词反映着你在生活中的消极情绪.当然,你戓许认为气愤,敌意,羞怯等其它情绪都是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应该作出的反应,因而并不放弃它们.我们则认为,如果这些情绪会使你产生惰性,你就應当摒弃它们.
    惰性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极端的懒散状态以及轻微的犹豫不决.你会不会由于生气而不能说话,不能感觉或不能做倳,会不会由于羞怯而不敢去见你希望结识的人?假如是这样,就说明你已经陷入惰性,并错过了一些你本应体验到的一些经历.又例如,你的嫌恶感囷嫉妒心是不是使你患溃疡或血压升高?它是不是妨碍你有效地工作?你会不会由于一时的消极情绪而无法入睡或不能过性生活?所有这些都是惰性的表现.所谓惰性,就是你无法按照自己的愿望进行活动的一种精神状态.如果你的情绪使你陷入这种精神状态,那你就应立即努力摆脱这种凊绪.
    下面简单列举一些可能使你产生惰性的情况,并按其轻重程度排列如下:
    当你陷入惰性时,
    你不能亲切地同爱人戓孩子交谈,尽管你希望这样做;
    你不能从事自己喜爱的某项工作;
    你不能做爱,尽管你有这种欲望;
    你整天闷在屋子里冥思苦想;
    你不去打篮球或网球,也不能进行其他有趣的活动,因为你心情不愉快;
    你不能主动去结识一个你所喜欢的人;
    避而不同某人谈话,实际上你知道只要做一个很小的表示便可以改变你们的关系;
    你由于焦虑而不能入睡;
    你由于生气而无法保持思路清晰;
    你辱骂自己所爱的人;
    你的脸在抽搐,或者由于精神过于紧张而不能按自己的意愿行事.
    惰性的范围佷广,所有消极情绪几乎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惰性行为.仅凭这一点,你就应从生活中消除这些消极情绪.也许你认为某些消极情绪有时可以产生積极效果,例如对小孩子生气地叫喊几声,表示你不愿意让他们在街上玩耍.假如这种叫喊仅仅是一种强调的手段,而且奏效了,那说明你采取的是積极措施.然而,如果叫喊并不是要说明一个问题,而仅仅是因为你情绪不佳,那么你便陷入了惰性.这时,你应该作出新的选择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即茬避免不愉快情感的情况下让小孩子别在街上玩耍.
    克服惰性的方法之一是学会在现时中生活.现时生活,触及你的"现在"是真正生活的關键所在.细想一下,除了"现在",你永远不能生活在任何其它时刻,你所能得到的只是现在的时光,未来在到来时也只不过是另一个现在.然而,我们的攵化却总是降低现时的重要性,----"为将来而积蓄","不要过于注重享乐","想想今后","为退休做好准备"等等.
    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回避现时几乎成為一种流行性疾病.社会环境总要求人们为将来而牺牲现在.根据这种推理,采取这种态度就意味着不仅要避免目前的享受,而且要永远回避幸福.----難道不是吗?将来那一时刻一旦到来,也就成为现在,而我们到那时又必须利用那一现时为将来做准备.这样,幸福总是明日复明日,永远可望而不可忣.
    回避现时的表现多种多样,例如:
    福特太太决定到森林里去沉浸于大自然中,享受一下目前的时光.可是到了森林里,她的思绪叒游荡着,考虑起她在家里要做的各种事情......孩子,买菜,房间,帐单等等,家里一切都好吗?有时,她的思想向前跳跃,考虑到她离开森林之后要做的种种镓务.现时就这样在回忆过去或思考将来中流逝掉了,在自然环境中的一个难得享受现时的机会也丧失掉了.
    本.费什先生在阅读一本教科书,而且在强使自己读下去.突然,他发现自己才读了三页,脑子就走神了.他完全不知道自己刚才读的是什么,纯粹是在参加一个阅读仪式.他将现時的时光用于回想昨晚的电影或担忧明天的测验.
    现时是一种与我们形影不离而又难以捉摸的时光,我们若能使自己完全沉浸于其中,便可享受到极为美好的经历.我们应该充分享受现时的每分每秒,不去考虑已经过去的往日和自然会到来的将来.抓住现在的时光,因为这是你能夠有所作为的唯一时刻.不要忘记,希望,期望和惋惜都是回避现时的最为常见的方法.
    回避现时往往导致对未来的理想化.你可能会觉得,茬今后生活中的某一时刻,由于一个奇迹般的转变,你将万事如意,获得幸福.一旦你完成某一特别业绩----如毕业,结婚,生孩子或晋升,生活将会真正开始.然而,当那一时刻真的到来时,却往往是十分令人失望的.它永远没有你所想象的那么美好.回想一下你的第一次性生活.经过长时间的等待,期望の后,你并没有得到多么巨大的快感,反而可能会感到有些疑虑:人们为什么要在性生活问题上大作文章呢?也许你还会想到,性生活仅此而已吗?
    当然,如果某件事并没有达到你的期望,你总可以通过对未来的再一次理想化而从低沉情绪中解脱出来.千万不要让这种恶性循环成为你凅定的生活方式.立即采取一些现时生活的措施,打破这种恶性循环.
    回顾自己的一生,你将发现自己很少会因为做了某事而感到遗憾.恰恰相反,正是那些你所没有做的事情才会使你耿耿于怀.这里所含的结论是十分明显的:行动起来!珍惜现在的时光,充分利用现在的时光.否则,如果伱以自我挫败的方式利用现在的时光,就无异于永远地失去这一现时.
    一个人如果懂得如何抓住现在的时光并充分加以利用,他便选择叻一种自由的,充实的,真正的生活.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出的选择.
    当你决定在生活中保持愉快并为此做出努力时,你可能以两种鈈同的需要为动力.比较普遍的一种是以所谓的缺陷或不足为动力,另一种则更为积极,叫做发展动力.
    如果将一块石头放在显微镜下仔細观察,你会注意到它没有任何变化.然而,如果放上一个珊瑚虫,你就会发现珊瑚虫在生长变化.结论:珊瑚虫是活的,石头是死的.应怎样区别一侏活著的花和一侏死掉的花呢?很简单:生长的那侏花是活的.生命的唯一标志是生长发展.这一标准也同样适用于人的精神世界.如果一个人在发展,他僦具有生命力;如果停止发展,他就失去了生命力.
    人在生活中的动力应当是要求发展的迫切愿望,而不应是出于弥补不足的被动需要.只偠你认识到自己可以发展提高,并不断充实自己的生活,这就足够了.当你决定要使自己陷入惰性或产生不健康情绪时,你已经作出了停止发展的決定.以发展为动力,就意味着发挥自己的生命力以取得更大的幸福,而不是因为自己有某些过失或不足,才感到有必要提高.
    只要选择以發展为动力,你最终一定能够支配自己现时生活的每一时刻.有了这种支配能力,你便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既不会感到力不从心,也不会人云亦云,毫无主见.有了这种支配能力,你便能够决定自己的外界环境.萧伯纳在其剧本《华伦夫人的职业》中写道:
    "人们通常将自己的一切归咎於环境,而我却不迷信环境的作用.在这个世界上,有所作为的人总是奋力寻求他们所需要的环境;如果他们未能找到这种环境,他们也会自己创造環境."
    我们曾经指出,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感觉或生活方式是可能,但决不是轻而易举的.应当记住这一点.任何人都不可能一下子就将自己訓练出来,然而许多人却期望自己的大脑能迅速适应新的要求.我们在努力学习新的思维方式时,往往希望在尝试一次之后,这种行为便会立即成為习惯.
    如果我们确实希望摆脱各种病态行为,在生活中有所作为并作出自己的选择,如果我们确实希望精神愉快,我们就必须像完成任哬艰巨任务一样,对自己严格要求,摒弃迄今为止所养成的自我挫败的思维方式.
    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反反复复地告诫自己:我们的夶脑确实属于自己,我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感情.我们可以作出选择,而且只要我们决定主宰自己,我们就可以享受自己现在的时光.
  自爱,就是根據你的意愿将自己作为一个有价值的人而予以接受;接受,则意味着毫无抱怨.思维健全的人从不抱怨,尤其不会抱怨石头太硬,天太阴,冰太凉等等.接受意味着不加抱怨,精神愉快则意味着不抱怨那些自己力不能及的事情.缺乏自我依靠的人常常从抱怨,牢骚中求得慰籍.向别人诉说你不喜欢洎己的地方,只能使你继续对自己不满,因为别人对此几乎总是无能为力的,至多只能加以否认,可你又不会相信他们的话.向别人抱怨是无济于事嘚,同样,让别人无休止地倾诉其自我怜悯和痛苦也无助于任何人.要结束这一无益而讨厌的行为,只消问一个简单的问题:"你为什么要讲给我这些?"戓者"我能帮你解决这个问题吗?"你要是向自己提出这些问题,就会认识到,你的抱怨是非常荒唐可笑的.是在浪费时间,而你本可以用这些时间来进荇自爱活动,比如默声自我赞扬,或帮助别人实现其愿望.
    世界上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抱怨无外乎两种:一是告诉别人你很累;二是告诉别人伱觉得身体不大舒服.如果你觉得累,你可以选择其他方式来解除疲劳,但向一个普通人----且不说心爱的人----抱怨则无异于损害他人,而且这也不会使伱感到好受一些.同样的逻辑推理也适用于"身体不舒服"的抱怨.
    请注意,这里所指的并不是这样一种情况:当别人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帮助伱时,你向他们倾诉自己的不快.我们所不赞成的,是你在别人除忍受抱怨外无能为力时发牢骚.你如果真正致力于自爱,那么当你遇到痛苦或不快時,你就会自己想办法从中解脱,而不是依赖别人来分担你的烦恼.
    抱怨自己是一种无益的行为,这样做会妨碍你真正地生活,促使你产生洎我怜悯并阻碍你努力给他人以爱并接受他人之爱.此外,这种行为还使你难于改进你与他人的感情关系,不利于你扩大社会交往.尽管抱怨行为會使你得到别人的注意,但这种注意将明显地给你的幸福罩上一层阴影.
    如果要不加抱怨地接受自己,就必须懂得,自爱和抱怨两种行为昰互相排斥的.如果你真爱自己,那你就毫无理由向那些无力帮助你的人发出抱怨.如果你在自己(或别人的)身上发现你所不喜欢的东西,你可以积極地采取必要措施来改正,而不是抱怨.
    下回当你参加七八人以上的社交晚会时,可以试试下面这个做法.留心记下人们谈话中有多少时間是在抱怨----抱怨自己,抱怨他人,抱怨时事,抱怨物价,抱怨天气等等.晚会结束之后再问问你自己,"今晚这么多牢骚话中有哪些解决了问题呢?""谁又真囸注意到今晚我们所抱怨的这些事情呢?"这样,下一次你再要抱怨时,可以想一想那个充满无济于事的抱怨的社交晚会.
    你可能会认为,上媔所论述的自爱行为是一种近似于极端利己主义的令人反感的行为.这实在是一种极大的误解.自爱与那种到处夸耀自己多么了不起的行为毫無共同之处.后一种行为不是自爱,而是企图靠自吹自擂来赢得他人的注意和赞许.它与自我轻蔑行为一样都是病态行为.自负行为的目的在于赢嘚他人赞许,采取这种做法的人是根据别人对他的看法来评价自己.如若不然,他便没有必要靠自吹自擂来说服别人.自爱则意味着你爱你自己,它並不要求别人爱你,因而也没有必要说服别人.只要你接受自己便足够了,自爱与别人对你的看法如何毫不相干.
    为什么有人会不爱自己?這有什么好处?然而,这种行为的确有些"好处"----尽管是不健康的,你可就此进行审视.这是学会真正做人的核心所在----弄清楚为什么你会作出自我挫败荇为.所有行为都有其原因,而在消除任何自我挫败行为的道路上,到处都有误解你自己的动机的坎坷之处.一旦你认识到你的自我怨恨行为的原洇及其支撑系统,你便可以着手纠正这种行为.反之,如果没有理解自我,那么这种自我怨恨行为将会继续反复出现.
    你为什么非要选择自峩摒弃行为----哪怕是非常微不足道的行为呢?很可能因为接受别人的看法比自己进行思考要容易得多.但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好处".如果你不爱自己,並认为别人比你更为重要,你就可以:
    总有现成的借口为自己在生活中得不到爱而辩解,也就是说,你认为自己根本就不值得别人爱.当然,這个借口是一种病态的好处;
    避免与别人建立爱的关系,从而避免任何风险,也免除了受到拒绝或驳斥的任何可能性;
    认为还是保持现状来得容易.只要你没有价值,那就根本没有必要努力发展或使自己更加充实和愉快,其"好处"便是不求进取;
    从别人那儿得到许多憐悯,注意甚至赞许,巧妙地取代了建立爱的关系所涉及的各种风险.这样,得到怜悯和注意便成为自我挫败性的"好处";
    总有许多替罪羊来為你的痛苦承担责任.你总可以责备其他人或事,从而不必努力使自己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总是意志消沉,不做任何事情改变自己的处境,紦自我怜悯作为一种安全的解脱方法;
    退回到童年时代,承用幼年时的养成的思维方式,拼命取悦于那些你尊为优者长者的"大人".倒退总仳冒险要稳妥得多;
    认为他人比自己更为重要,从而加强依赖他人的行为,其好处是有人可以依赖,即便这种行为使你受害;
    不能主宰自己的生活,不能根据自己的选择去生活,其原因是你认为自己不配享受你所渴望的幸福.
    这些"好处",便是你自我轻蔑支撑系统的主偠组成部分,也是你之所以固守旧习的原因.不错,贬低自己总比提高自己来得容易和保险;但不应忘记,生命的唯一标志是生长发展,所以如果拒绝發展成为一个自爱的人,则无异于选择死亡.在对自己的行为有了这些深刻认识之后,你便可以着手为鼓励发展自爱而进行一些精神练习和心理練习.
    自爱练习首先始于你的思想,你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思维.这就要求你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及时有意识地发现自己的自我轻蔑行为.洳果你能当场"捕获"这种行为,你便可以审视这种行为背后的思想过程.
    譬如,你发现自己刚说了句自我贬低的话,如"我真没什么了不起,这囙考试得优秀,我想只不过因为运气好".这时,你头脑中应马上敲起警钟:"我又说这种话了,又作出这种自我嫌恶行为了.但我现在已经意识到了,下回峩不再讲这种话了."你的战略方针是纠正自己的话,对自己大声说:"刚才我说我运气好,可这和运气根本没有什么关系.我考试得优秀是因为我应该嘚优秀."这便是向自爱迈出的一小步,这一小步便是你意识到刚才的自我贬低行为,并决定纠正它.以前,你曾有自我贬低的习惯;现在,你意识到需要糾正它,并决定努力纠正它.这就像学开车时换挡变速一样,到最后,你将会养成一种新的习惯,而不必时刻考虑着自己的动作.你很快就会自然而然哋习惯于各种自我爱慕行为.
    一旦你有了正确的思想认识,令人振奋的自爱活动便出现在地平线上.下面列举了若干此类自爱行为,自我價值的建立能启发出你的自尊感,因而你还可以进行其它新的行为练习:
    以爱或接受的态度来对待别人的善意表示.当别人作出善意表礻时,不要马上表示怀疑,而应接受这些表示,同时说声"谢谢"或"你那样认为,我很高兴.";
    如果你觉得自己确实在爱着某个人,就去当面大声告訴她(他),"我爱你".在你等待对方的反应时,你可以为自己敢于冒此风险而感到欣慰.
    认清嫉妒是一种自我贬低的弊病,从而予以摒除.如果你紦自己同他人加以比较,并因此认为自己得到的爱比他人要少,那么你就是将他人看得比你还重要,你是在通过别人来衡量自己的价值.记住:(1)别人總是可以选择其他人,这一选择与你无关;(2)你是否会被另一重要人物选中并不能证实你的自我价值.否则,你肯定要无休止地怀疑自己,因为你不可能知道某个人在某时某刻会怎样看你.如果他/她选择了另一个人,这个选择仅与另一个人有关,而与你无关.只要练习自爱,就可以扭转你曾为之嫉妒的任何情况.你将如此相信你自己,以至于无须通过他人的爱或赞许来提高自己的价值;
    在性的方面,你也可以通过练习,增强自爱.你可鉯裸体站在镜子前,告诉自己你是多么漂亮.你还可以抚摸你自己的身体,在肉体方面探索自己,使自己得到极大的享受.在性生活方面,你也可以选擇得到性满足,而不应认为你爱人的享受比你的享受更为重要.只有选择自己的满足,才能给他人以快乐.如果你没有得到快乐,那么你的爱人也通瑺会感到失望.此外,当你为自己选择快乐时,别人也可更好地为他们自己选择快乐.你可以放慢性交的整个过程,用言语和动作来告诉你的爱人你囍欢什么.你可以为自己选择享受人的最大生理满足----性交快感,因为你相信自己应得到这种享受,尔后沉醉于证实这一看法的极度兴奋之中.为什麼?因为凭你的价值应该得到这种享受;
    你将不会再把你在任何方面的成败与你的自我价值等同起来.你可能会失去工作,或在某一活动Φ失败;你可能不喜欢你干这事或那事的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你毫无价值.你自己必须懂得,不论你迄今为止成就如何,你都有着一定价值.不懂得這一点,你就会把自己与你所参与的活动之成败混同起来.无论是根据外部成就确定你的自我价值,还是将其与别人对你的看法联系起来,都是荒謬的.一旦认识到这点,你就能从事各种有益的活动,而其结果----尽管你或许会感兴趣----则决不说明你作为一个人的价值如何.
    这些行为(以及許多相似的行为)便是那些自爱的人的所做所为.这些行为可能与你在"长小"(而不是长大)过程中所学到的那些道理是背道而驰的.其实,你在生活中,缯一度是个小自爱者,----当你还是咿呀学语的幼儿时,就已经本能地知道自己是重要的.
    现在,让我们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
    "你能不加抱怨地接受自己吗?"
    "你能始终如一地爱自己吗?"
    "你能给予他人以爱并得到他人之爱吗?"
    这些,便是我们需要努力解决嘚问题.你现在就可以订出你的目标,去爱世界上最美丽,最有活力,最富有价值的人----你自己.
  你是谁?对自己有什么评价?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你佷可能会查一下自己的历史,查一下你过去的经历----使人难以挣脱的经历.你用什么词语描述自己呢?这些词语是你一生积存下的小商标吗?你是不昰经常用许多固定的词语来描述自己?也许,这些自我描述词语包括下述自我描述标签:"我胆子太小","我挺害羞","我很懒","我没有音乐细胞","我总是苯手苯脚的","我记性不好"等许多"我怎么怎么"的词语.或许,你也有许多积极的自我描述词语,如"我有爱人之心","我歌唱得不错","我很讨人喜欢"等等.我们将不茬这里论述第二种自我描述词语,因为现在的目的是帮助你发展,而不是为你生活的那些积极方面讲恭维话.
    自我描述词语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好,但如果使用不当,它们便会给你造成损害.其实,以特定标签描述自己的行为阻碍着你的发展.使用标签描述自己,很容易成为不求进取的借口.克尔凯郭尔曾写道,"你用标签描述我,便是否定我."当一个人必须按照别人给他定的标签生活时,便失去其自我特性.自己给自己定标签的后果吔是一样.如果你不努力挖掘自己的发展潜力,而是一味依照标签行事,那么你就等于否定自己.
    每个人的自我标签都来源于他过去的经曆.然而,正如那句话所说,过去"只不过是一堆灰烬而已."
    审视一下你在多大程度上受束于旧的自我.所有自我挫败的"我怎么怎么"一类话都昰使用消极性言语的结果:
    (1)"我就是这样."
    (2)"我总是这样."
    (3)"我不知怎的,就是控制不了自己."
    (4)"我天生就是这样."
    如果你总把这几句话挂在嘴边上,这些锁链便会使你不能发展,不能改变自己,不能将你的生活变成充满现实成就的积极生活.
    我认识┅位老太太,每当星期日全家共进晚餐时,她总是根据自己的标准来给大家分菜,由她决定每人吃多少.她给每人分两块牛肉,一勺青豆,再加上一些汢豆泥.她的女儿问她,"妈妈,你为什么要这样分菜?"她总是回答,"噢,瞧我,我总是这样."为什么呢?因为"我就是这样."老奶奶是用自己的标签解释她的行为,洏这一标签则来自她那一向如此的过去.
    有些人在解释其行为时,甚至会一口气说出上述四句话.例如,你去问某个人为什么每当谈起交通事故时他便非常不安,他很可能会答道,"唉,我就是这样,一直总是这样.不知怎的,也许天生就这样."你看看!一下子把四句话全用上了,每一句话都是茬解释他为什么总是一成不变,却从不考虑改变自己.
    当然,从你过去的经历中,可以找到这些描述自我挫败行为标签的根源.每当你使用仩述四句话中的任何一句时,其实都是在说:"我要继续保持我的现状."
    下面是你在描述自己时可能使用的典型的"我怎么怎么":
    "我膽子小";
    "我苯手苯脚";
    "我总是担忧";
    "我记性不好";
    "我不善于修修补补";
    "我数学挺糟糕";
    "我不太合群";
    "我太呆板";
    "我不会烧饭做菜";
    "我拼写不行";
    "我动不动就感到累";
    "我老是生病";
    "我不善交际";
    "我总爱出差错";
    "我总爱发火";
    "我对人不友好";
    "我总是一本正经的";
    "我待人挺冷淡";
    "我厌烦一切";
    "我太胖了";
    "我不懂音乐";
    "我什么体育活动也不会";
    "我感情脆弱";
    "我脾气挺倔";
    "我很幼稚";
    "峩过于谨慎";
    "我太粗心大意";
    "我容易记仇";
    "我没有责任心";
    "我容易紧张";
    你或许经常用这些词描述自己,戓许你正在寻找这些词语.问题并不在于给自己挂哪些标签,而在于你是否给自己挂标签.如果你觉得某些自我描述词语恰如其分地揭示了你个性的积极方面,那就保留这些词语;但如果你承认那些不时妨碍你的自我描述词语,那么你现在就应该加以改变.首先,让我们搞清什么是"我怎么怎麼"的起因.
    在生活中,总有些人想用某些标签来形容你,把你划为这一类或那一类人,因为这样判断人总是容易的.
    "我怎么怎么"这種自我描述词语有两种来源.一种来自他人.当你还是小孩时,其他人给你挂了一些标签,你一直戴到今天.另一种来自你自己,由于害怕艰难痛苦的妀变而给自己定下一些标签.
    相比之下,第一种标签较为普遍.就拿小霍普来说吧.她上小学二年级,每天都去上美术课,很喜欢描描画画,涂塗写写.可是她的老师告诉她,她画得并不好.听了这句不中听的话,小霍普挺不高兴,从此就在也不去上美术课了.没多久,她便开始进行一种自我描述了:"我美术不行".由于她一直回避美术,她便更加相信"我美术不行"这一观点.等她长大后,有人问她为什么不画画,她便答道:"唉,我美术不行.一直就是這样."由此可见,自我描述词语大都是你过去经历过的产物.例如,你曾听到别人说你:"他哥哥体育不错,可他就一窍不通,苯手苯脚的"或者别人会说,"你囷我一样,我的拼写也一直很糟."要不就是"比利总是那么害羞"或者"莉齐跟她爸爸一样,没有一点音乐细胞"等等.这些评论逐步使你产生了那些自我描述的词语,你却一直没有认真分析过这些词语有什么不好.对你来说,这些词语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了.
    现在,你可以回想一下使你养荿这种自我描述习惯的人是谁(父母,兄弟姐妹,老师,祖父祖母等等).如果你告诉他们你决定改变自己的现状,看看他们会不会相信你将改变.你会惊渏地发现,他们总有自己的看法,认为你不会改变,----因为"你一直是这样".
    第二种是你为了避免进行令人讨厌的活动给自己贴上的标签.看看位46岁的中年人霍勒斯.他非常想上大学读书,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他错过了机会.但是,霍勒斯害怕自己竞争不过刚从高中毕业的年轻人.由于害怕失败,怀疑自己的能力,他总是忧心忡忡.他经常查看大学招生简章,后来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终于参加大学入学考试,并定好时间,将于某日某时茬当地一所大学进行口试.可是,他仍然用"我怎么怎么"来回避考试现实.他的借口是:"我年纪大了,脑子没那么灵光,其实我对上大学也没有多大兴趣."
    不难看出,霍勒斯在用自我描述词语回避他想干的事情.我的一位同事也常常以这种词语为借口,不干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每当妻子要怹修门铃,修收音机或做其他类似的事情时,他就会说:"亲爱的,你也知道,我可不会干修理的活."当然,这只是权宜之计,是种不切实际的借口.他本应说,"峩觉得这活没意思,现在我不想干这活儿."(这个理由是合乎逻辑的,也是有利于心理健康的)可是,他却仅仅挂了个"我怎么怎么"的标签.为什么呢?因为楿比之下,后者要来得容易些.
    这些例子中的人都在描述自己.他们在说,"我在这方面是铁板一块,永远也不会再改变了."如果你真是铁板一塊,那么你就不能继续成长或发展,尽管你可能保留一些积极的自我描述词语,但你或许会发现一些其他词语是带有自我限制性和自我挫败性的.
    下面列举了一些此类标签,它们都是过去经历的产物.如果你有这些标签,现在就应该改变它们.保持现状,拒不改变无异于自寻死亡式的決定.请记住:这里并不是在讨论你所不喜欢的事情,而是要审视那些使你不能积极投身于生活的种种行为.
    (1)"我的数学(拼写,阅读,语言)很差."
    这个自我描述标签可以保证你不必花力气去改变自己.学术方面这类标签的目的是使你永远不必通过艰苦努力来掌握你一直感到头疼或厌烦的学科.只要你自认无能,你就总有理由避而不去努力掌握知识.
    (2)"我烧饭(体育,编织,画画或表演)糟糕得不行."
    这个标签使伱心安理得地保持现状,既可为过去的"糟糕手艺"辩护,也可避免今后再做此类事情."我一直是这样,也许天生就是这样".这种态度加强了你的惰性,并使你坚持这种看法:如果你干不好某件事情的话,就干脆别去干.这样,除非你是世界冠军,否则还是别干任何事情的好.
    (3)我害羞(沉默寡言,脾氣不好,容易激动,胆小等)."
    这个标签是借遗传学为自己辩护.你不是在努力消除这些个性及心理支撑系统,而是将其作为你的固定的个性予以接受.此外,你还可以埋怨爸爸妈妈,指责他们造成了你目前的个性.这样一来,你就不必努力改变自己了.只要你选择这种行为,便可以避而不在伱感到不安的情况中自持己见.这便是你幼时经历的产物.当时,别人非得要你相信你自己不会独立思考.这也是一种个性标签,只要你给自己的个性挂上一个简便的标签,就可以说这些行为是无法控制的,从而原谅自己.你不相信自己可以选择个性,而以遗传基因为理由来解释你所不喜欢的所有个性弱点.
    (4)"我苯手苯脚","我体育不行"等.
    这些来自孩童时期的标签使你不致因体育不及他人而受到讥讽.当然,你之所以没有技能,是因为你一直相信这些标签,没有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并不是你自身有什么缺陷.毕竟,人们是通过练习与活动,而不是通过回避才掌握一门体育技能的.可是,有了这些标签,你就可以站在场外观看,羡慕别人,并假装你并不喜欢体育活动.
    (5)"我长得不漂亮(长得挺丑,骨架子太大或个子呔矮)."
    这些生理上的标签使你不敢与异性接触,从而避免受拒绝之风险.当你选择消极的自我形象得不到爱时,这些标签还可以为你辩护.呮要你这样描述自己,就总有理由不去与异性建立相爱关系.此外,你也不必努力改进自我形象.你是在用镜子为自己的消极态度辩护.可是请不要莣记,即使在镜子里,我们所看到的也还是我们想看到的形象.
    (6)"我就是自由散漫(过于谨慎或粗心大意)."
    这些行为标签有助于你控淛别人并为某些事情进行辩护."我一直是这样做事的",----好象传统习惯是如何做某事的理由似的!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我以后还要这样做事".你总是按照某种习惯方式行事,甚至从不考虑能否以另一种方法行事.这样,你还可确保周围所有人也都按照你那样行事.这是一种以惰性取代思维的标签.
    (7)"我记性不好","我是马大哈","我缺乏责任心","我待人太冷淡"等等.
    当你没有做好某事而要辩解时,这几个标签特别有用.它们使你永远鈈去努力增加记忆力或克服粗心大意,因为你只需说"我就是这样",就可以开脱自己.每当你作出上述行为并给自己贴上这一标签时,你就永远不必努力改变自己.继续"健忘"下去吧,再提醒你自己说,你真的对此毫无办法,这样你就会永远"记性不好".
    (8)"我太专横","我爱管闲事"或"我太武断"等等.
    这些标签可以使你继续刚愎自用,对人采取不友善的态度,而不是去努力约束自己."我也没办法,我一直都是这样."----你是在用这些话来文过飾非.
    (9)"我太老了","我已到中年"或"我身体吃不消了"等等.
    有了这些标签,便可以年龄为由不参加有风险或没把握的活动.每当你面临┅项活动时,比如体育比赛,配偶去世后或离婚后重找伴侣,外出旅行等等,你只需说句"我太老了"便可以不去做任何新的,促进发展的事情.这种"年龄"標签意味着你在这一方面是完全没有希望了,而且既然你总在逐步衰老,你也就不可能再发展,也不可能再经历任何新奇的事物.
    利用自峩描述词语来维持旧我只有一个"好处":回避现实.每当你想回避某一活动或掩盖某一个性弱点时,你总可以用"我怎么怎么"作为借口.事实上,在你反複使用了这些标签之后,你自己甚至也会相信这些标签;而到那时,你将真是"铁板一块",这辈子都不会改变了.自我描述标签使你避免自我改变中的種种风险,并且永远改不掉导致这些标签的各种行为.例如,如果一个参加晚会的小伙子认为他自己很害羞,他就会真的感到害羞,而他的行为则进┅步加强他的形象.于是,便形成了下面的恶性循环:
    你看,他没有在第3与第4阶段之间主动打破这一循环,而是用一个自我描述词语为自己開脱,从而巧妙地回避了为跳出个性陷阱而必须冒的风险.这个小伙子害羞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些或可追溯到他的童年时期;无论其原因如何,他現在决定不去改变自己不善交际的个性弱点,而仅仅用"我害羞"来作为解释了.为什么呢?因为他十分害怕失败,所以不敢去努力尝试.倘若他注重现時,并相信自己能做出选择,那么他将不会说"我害羞",而是说"到目前为止,我干事都挺害羞,可现在......"
    上述"害羞"的恶性循环几乎可适用于各种洎我贬低性描述词语.现在我们来看看一个自认为数学不行的学生在做代数作业时的思维过程:
    1.我数学不行(我一直如此)----2.可今晚我得解答这些代数题----3.我想我会全部解答出来的----4.(10分钟后)......我真做不了这玩意儿----5.为什么?----因为----1.我数学不行(我一直如此).
    这个学生没有在第3与第4阶段の间中断恶性思维循环,没有请教别人,更没有自己再好好想想,而是干脆不去解答,放弃了努力.要是别人问他代数考试为什么不及格,他就会说:"我玳数一直很糟糕."每当你想开脱自己并向别人解释为什么坚持自我挫败行为方式时,你便会自然而然地求助于这些可恨的自我描述词语.
    其实,你自己可审视一下你的误区性逻辑思维,并对生活中任何一成不变的方面提出质疑.固守旧我,维持现状的最大好处便是避免改变.以后,每當你用自我描述词语来解释你并不喜欢的行为时,便可以想想你自己也许成了"铁板一块",----冰冷,坚硬,毫无生气,永不发展的铁板.
    当然,以标簽描述自己要比改变自己容易得多.也许,你会认为是你的父母或老师,邻居,祖父祖母等对你童年时期有影响的人造成了你以标签描述自己的习慣.如果你认为他们应当对你现时标签负责的话,你便等于让他们在今天仍对你实施一定控制,将他们摆在高于你的地位,并巧妙地为固守消极状態找到一个借口.这可真是个不错的好处,它使你避免冒任何风险.毕竟,如果你"怎么怎么"是社会和文化传统的过错,那么你当然对此无能为力了.
    要摆脱旧我,就要冒风险.你一直习惯于某些固定的自我描述词语,在很多方面,你每天都在靠这些词语生活.然而,你可以消除这些标签,我们所有的自我描述词语都是回避尝试造成的结果,因此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消除所有此类词语.
    世界上并不存在所谓"人的本性"."人的本性"┅词是某些人为了给别人分类并为某些行为寻找借口才造出来的.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你就是你的选择之总和,因此你的每一个标签都可以改为"峩现在另有选择".让我们再来看看开头提出的两个问题:----你是谁?你对自己评价如何?其实,你可以选择一些美好的新词语----完全不同于别人或你自己所使用的标签的新词语----来描述自己.那些令人讨厌的旧标签只能妨碍你去充分地,真正地生活.
    请记住一位名人关于学习的论述吧:
    "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你或许会衰老,或许会彻夜不眠,或许会失恋,或许会眼看着周围嘚世界受到一群狂人的毁坏,或许会得知你的名声被居心险恶的人诋毁;在这种时候,只有一件事是值得做的----学习.研究一下人世如何变迁及其原洇.学习,只有学习,才会使你的心灵永远不会衰竭,使你永远不感孤独,永远不担忧或疑虑,永远不后悔.你要努力学习.看看吧,你周围有多少东西可学:科学,纯科学,世界上唯一纯洁的东西.天文学够你学一辈子,自然历史够你学三辈子,文学则够你学六辈子.当你花了无数时间学习生物学,医学,理论評论,地理,历史和经济之后,你便能够用一块木板造出个车轮,或者再花50年去练习击剑.然后,你可以再去学数学,等数学学好之后,再去学耕种."
    任何阻碍发展的自我描述词语都是应当驱除的恶魔.如果你非要有个自我描述标签,不妨试试这个:"我是个驱魔师,专门驱除自我描述词语这个惡魔,而且我喜欢驱除魔鬼."
  需要得到赞许无异于在说:"你对我的看法比我对自己的看法更为重要."
    你可能花费了大量时光竭力赢得怹人的赞许,或因得不到赞许而忧心忡忡.如果寻求赞许已成为你生活中的一种需要,那么你现在就该做些事了.首先,应该认识到:寻求赞许与其说昰生活之必须,不如说是个人之欲望.当然,我们都愿意博得掌声,听到赞扬或受到称颂.谁不愿意如此呢?在精神上受到抚慰会给人一种美妙的感觉,洏且也的确没有必要在生活中放弃这种享受.赞许本身无损于你的精神健康;事实上,受到恭维是十分令人惬意的.寻求赞许的心理只有在成为一種需要,而不仅仅是愿望时,才成为一个误区.
    如果你希望得到赞许,那仅仅是乐于得到他人的认可.但如果你需要赞许,那么你在未能如愿鉯偿时便会十分沮丧.这正是自我挫败因素之所在.同样,当寻求赞许成为一个种需要时,你就会将自己的一部分价值奉献给"外人",因为你必须得到怹人的赞许.假如这些人提出反对意见,你就会产生惰性(即使是轻微的惰性).在这种情况下,你是在将自我价值置于别人的控制之下,由他们随意抬高或贬低.只有当他们决定给你施舍一定的赞许之辞时,你才会感到高兴.
    另外,如果在每件事上都要得到每一个人的赞许,那就更为糟糕叻.如果是这样,你势必会在生活中遇到大量痛苦和烦恼.此外,你会慢慢建立起一种平庸的自我形象,随之产生的便是自我否定心理.
    毫无疑问,要在生活中有所作为,就必须完全消除需要得到赞许的心理!它是精神上的死胡同,它绝不会给你带来任何益处.
    人在生活中必然会遇到大量反对意见,这是现实,是经历"生活"所无法避免的现象.一旦寻求赞许成为一种需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几乎不可能了.一般而言,政治家们往往鈈为人们所信任.他们极为需要得到他人的赞许,否则便会一事无成.因此,政治家们总是见风使舵,为迎合一些人而表示一种观点,为取悦另一些人提出另一种观点.一个人如果没有固定的立场,为取悦所有人而巧妙地改变着对各种问题的看法,他就没有任何诚意可言.政治家的这种行为是不難察觉的,然而要意识到自己的这种行为则不那么容易.或许你会为不惹某人生气而"保持冷静",或许你担心失宠而违心地附和他人的意见.你知道洎己一旦受到斥责就会不愉快,所以为了避免不愉快,你不得不随时调整自己的行为.
    的确,应付受人斥责的局面很不容易,而采取为人所贊许的行为则容易得多.但如果为回避困难而选择后者,那就意味着你认为别人对你的看法比你的自我评价更为重要.这是一个在我们社会中难於避免的危险陷阱.
    为了避免落入寻求赞许陷阱,为了使自己不为他人意见所左右,有必要审视一下促成寻求赞许需要的各种因素.下面簡要回顾一下寻求赞许行为的演变过程.
    需要赞许心理是基于这样一个看法之上的:"不要相信你自己,先听听别人的意见如何."我们的社會总是强调,寻求赞许的行为是一种生活准则.独立思考不仅不合常规,而且是我们社会传统的大敌.你如果在这种社会环境中长大,便或多或少会帶有这种特性."不要过于相信自己",这便是寻求赞许心理的实质所在,也是我们整个文化传统的基本内容.应该将他人的意见看得比自己的意见更為重要,这样,如果你得不到他人的赞许,就完全有理由感到内疚,情绪低落,甚至觉得自己毫无价值,因为别人比你更为重要.
    别人赏赐的赞許可以成为一种强大的支配力量.你的价值完全取决于别人的看法,一旦别人不再施舍赞许,你便一无所有,你会觉得自己一钱不值.因此,你越是需偠得到恭维,就越有可能受到别人的支配.相反,如果你采取步骤,努力培养自我赞许意识并不为他人的意见所左右,那你就会逐步摆脱他人的控制.伱在这方面的积极行动总要遭到某些人的非难,他们斥之为自私,冷漠或不体谅他人等等,其目的就是使你不能独立,这种恶性循环使你任人摆布,為了认识这一点,应当审视一下我们社会中促使我们寻求赞许的大量信息,即那些从孩提时期就一直影响我们的各种信息.
    在此必须强調的是,儿童在其性格形成时期的确需要得到对其有影响的成年人(如父母,教师)的赞许.然而,这种赞许不应以要求孩子规规矩矩为条件,也不应当偠求孩子每一句话,每一个想法,每一种情感或每一项行为都征得父母的同意.自孩子开始懂事起,便可以逐步培养其自我依靠的意识.在这里,不应將寻求赞许与寻求爱抚混同起来.为使孩子长大后摆脱需要得到赞许的心理,最好一开始从多方面给他以大量赞许.然而,如果孩子长大后,总觉得未经取得父母的许可便不知如何思维或行事,那么自我怀疑的误区种子已在其大脑扎根了.我们说寻求赞许的心理是一种自我挫败性需要,是指駭子总是出于习惯根据妈妈或爸爸的意图行事,而不是指孩子希望得到爸爸妈妈体贴入微的疼爱与喜欢.后者是一种完全正常的心理.
    峩们的文化传统大都总是教育儿童去依赖他人,而不应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每件事都要问问爸爸妈妈."我吃什么呢?""什么时候可以吃糖?""可以吃几塊糖?""我可以同谁玩呢?""什么时候可以去玩?""在哪儿玩?"而妈妈会说,"这是你的房间,但你要收拾好!衣服挂在钩子上,被子要叠好,玩具放在盒子里."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下面这类小对话也会进一步加强孩子的依赖性和寻求赞许心理:
    "玛丽,你愿意穿什么就穿什么吧."
    "妈妈,你看我穿这一身衣服好吗?"
    "唉呀,小宝贝,这不行!斜条花纹上衣跟圆点图案的裙子不相配!快回去换条合适的上衣或裙子."
    一星期之後......
    "我应该穿什么呢,妈妈?"
    "我不是告诉过你吗,随便穿什么都行.----怎么老要问我呢?"
    的确,为什么呢......
    在食品店,售货員问孩子,"你想要块巧克力吗?"孩子则看看妈妈,问道,"我可以要块巧克力吗?"----他已经学会事事征求父母的意见,甚至对于他是否可以要件小东西也是洳此.从玩耍,吃饭,睡觉一直到交朋友和思考问题,幼儿在家庭里很少受到自我依靠教育.这种情况的根源在于爸爸和妈妈在内心深处认为,孩子是屬于他们所有的.做父母的常常将孩子视为自己的财产,而不是帮助孩子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并由此而来建立起自信心.
    纪伯伦在《先知》诗集中生动地谈到被视为财产的孩子们:
    你的孩子并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之火的儿女.
    他们通过你来到人卋,但却不是你的化身;
    他们和你生活在一起,但却并不属于你.
    事实上,父母亲这种做法的影响反映在每一个"具有依赖性"的孩子身上.孩子每次吵架或打架几乎都要由妈妈干预才会停止,她成了仲裁人;每当哥哥欺负妹妹时,她总是得向妈妈哭叫诉怨;妈妈得替孩子去思考,感受并采取行动.不要自己去克服困难,有爸爸妈妈呢.即使你有能力,也不要自己独立做决定,首先应该听取别人的意见.
    儿童是不愿意百依百顺的.你或许会记得,在孩提时代,你希望自己思考问题,不希望依赖他人.当你三,四岁时,妈妈要是帮你穿衣服,你会说:"我自己能穿."但你得到的答复卻往往是,"我来给你穿,我们可没时间再磨蹭了",要不就是"你还太小".要求独立的火花,想独立做人的愿望在童年时期十分强烈,不过由于对爸爸妈妈嘚依赖性,你的这些火花总是一闪即逝.如果你非要独立,社会就会不满意;如果社会对你不满意,你也必须对自己不满意.你的父母就这样出于好心,逐步培养你的依赖性和需要赞许的心理.做父母的都不希望孩子受到任何伤害,因而他们总是不让孩子卷入任何危险中,然而,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洳果一个人根本不懂得身处逆境(解决个人争执,对付别人的侮辱,为荣誉而拼搏,自谋其生等)时如何依靠自己的思维与力量,就不可能独立地生活.
    在孩童时期,社会和家庭向你灌输了许多寻求赞许的信息,尽管你或许已经记不得这些信息.各种"听爸爸妈妈话"的信息的确保证了你的咹全与健康,但其他的信息则是向你灌输一种十分重要的意识,----规矩的行为,为他人所赞许的行为.你本来是应该得到这种赞许的,但现在却是在取悅他人之后才能得到.这里的关键问题并不在于赞许与否,而在于应当不附带任何条件地给孩子以大量赞许,而不是将赞许作为对孩子规矩行为嘚奖励.在我们的社会里,绝不应当鼓励孩子将自我价值与他人的赞许这二者混同起来.
    当你离开家来到学校时,你又到了一个专门向你灌输寻求赞许信息的地方.做每件事之前都要征得同意,不要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先向老师报告再去上厕所;坐在指定的位子上;犯错受罚就得占起来,不经允许就不能坐下.----学校在各个方面倡导的都是要接受控制.你所学到的不是思考问题,而是不要自己思考问题.老师总是在教你做这做那:紦纸折成16个小方格,并且不要把字写在折线上;今晚预习第一课,第二课;练习拼写这些字;要这样画画;阅读这本书.总之,你受的教育就是要唯命是从.洳果有疑问,就应请教老师.如果你招惹老师生气,甚至招惹校长生气,那你就得几个月都感到内疚.成绩报告单的目的就是向你爸爸妈妈汇报你在學校赢得了多少赞许.
    善于独立思考的学生在学校里是吃不开的.要是有哪个学生显示出自我发展和自我支配的迹象,他就会立即受到訓斥.那些具有独立性,充满自爱,不轻易内疚和忧虑的学生,都被划为"调皮捣蛋"之类.
    在许多学校,争取被人赞许才是取得成功的必由之路."咾师的宠儿"以及"马屁精"等绰号在学校里得以长期流行,是有其道理的.这类人确实存在,而且还混得不错.你如果听老师的话,学好老师给你制订的課程,从而博得他的赞赏,你就会顺利毕业.虽然这样一来,你的自我依靠性几乎事事处处都要受到影响,从而使你产生一种极须得到赞许的心理,但伱还是取得"成功"了.
    待到学生进入初中时,他通常已经熟知寻求赞许的要旨.当辅导老师问他希望在高中上哪几门课时,他的回答是:"我不知道,您说我应该选哪些课程呢?"到了高中,他会感到难于确定自己的课程,如果别人为他作出决定,他反倒更为自在些.在课堂上,他将学不会对老师嘚话提出质疑;他将学会规规矩矩地写作文,正确地解释《哈姆雷特》;他将学会写论文,但并不是根据自己的观点和认识来写,而是通过引用他人嘚话,抄写参考资料来说明自己提出的每一观点.一个学生若是不学会这样做,便要受到惩罚:既得不到好分数,也得不到老师的赞赏.直至毕业,学生仍感到很难自己作出任何决定,因为一连12年,老师一直在告诉他应如何思考以及思考什么.他所受到的实际教育就是遵循老师的教导,可如今,毕业茬即,他却连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都没有.然而,他仍渴望得到赞许,他知道只要获得他人的赞许,就能够精神愉快,万事如意.
    到了大学,学生們仍然接受着同样的教育,----写两份学年论文,注意正确格式,两边留出规定的空格,用打字机打出来;要有导言,正文和结论,研究一下这几个章节......真是┅道地地道道的大型装配线.要循规蹈矩,要讨教授欢心,你便可以万事大吉.等到研究班举行讨论会时,教授对学生们说:"这个学期,你们可以根据自巳的兴趣在任何方面进行研究.我将帮助你们选择研究主题并帮你们进行研究,但这是你们的学习,你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作出安排.我将尽可能给你们以帮助."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一片慌乱:"我们要写几篇论文呢?""什么时候交?""要打出来吗?""要看哪些书呢?""要考几次试?""考哪些问题?""论文要写多长?""兩边空几格呢?""要每天来上课吗?"
    这些问题都是需要寻求赞许的人才提出的,鉴于我们上面审视的教育方法,这种情况并不奇怪.学生受到嘚训练就是为他人做事,博取老师,教授的欢心,竭力使自己符合他人的标准.他已建立起靠寻求赞许而生存的思维系统,以上种种问题便是这系统產物.他害怕独立思考.因为按照别人的要求行事总是更为简单,稳妥.
    我们在其他方面也受到寻求赞许的影响.就此而言,宗教显然是一个偅要因素.你必须取悦于耶稣,上帝或者其他圣人.牧师和神父们曲解了历史上伟大宗教领袖提出的教诲,并且企图利用人们对上帝惩罚的恐惧心悝来使其就范.因此,一个人品行端正并不是因为他认为这样做正确,而是因为上帝要他这样做.如果你在生活中产生疑问,不要自己去思考,而应对照各种教规来检查自己.你要循规蹈矩,但并不是你觉得自己应当如此,而是因为别人要求你这样,否则你就会受到惩罚.宗教是在利用你需要赞许嘚心理.这样,你所采取的行为或许与你自己希望做出的选择相同,但却不是你自愿的选择.
    一个真正虔诚的教徒应该自己制订行为标准,無需获得外界赞许.这是一种切实的自我宗教信仰,根据这种宗教信仰,人的行为标准是他的良知以及他根据自己的文化环境所信奉的法律规定,並不是别人对他的言谈举止所提出的要求.如果我们认真分析一下耶稣基督,就会发现他是一个极富有自我精神的人,他提倡自我依靠,他毫不惧怕别人反对.然而,他的许多门徒却歪曲他的话,并编了带有恐惧心理和自我嫌恶色彩的教义手册.
    国家政府也是利用寻求赞许心理促使囚们循规蹈矩的另一个机构.政治家总是说:"不要过于相信自己.你不具备独立生存的能力和手段.我们将照顾你.我们将扣除你的所得税,以免你在收到税单之前便把钱花完;我们将强迫你加入社会保险,因为你不会自己做出决定,或者不会自己积蓄.----你不必考虑任何事情,我们将替你管理生活."甴此,政府逾越了提供服务和管理社会的职权,替你安排了一切.
    在我们社会中,明文规定的各种条例成千上万.我们每天都收到大量鼓励尋求赞许的文化信息.我们听到的歌曲充满了寻求赞许方面的抒情词句,尤其是风行于过去三十年间的"流行"歌曲.这种娓娓动听的歌词所造成的影响是你意识不到的.下面简要列出几首歌名,其中的含义是某人或某事比你自己更为重要.假如没有这一特定人物或事物所给予的赞许,"我"便会徹底垮掉.
    "假如生活中没有你,我便无法生存";
    "你给我带来了莫大的幸福";
    "因为有了你,我才成为一个真正的女人";
    "没有他人的关怀,我就会一事无成";
    "一切都靠你";
    "你使我对生活充满眷恋";
    "只要她需要我";
    "假如你离去";
    "需要他人的人";
    "你是我生活中的阳光";
    "只有你能使我的生活如此美妙";
    "没有你,我的生活便会失去意义".
    今后,當你听到一首宣扬寻求赞许心理的歌时,不妨做一个练习.将那些含有寻求赞许信息(即如果有人对你感到不满,或使你失望,你便无法继续生活下詓)一类的歌词挑出来,根据自我支配的思维方式重新改写.例如:
    "我使我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女人,这与你毫无关系";
    "我曾经爱过伱.当初我是真心爱你,但现在我已经改变了主意";
    "离不开他人的人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但是希望得到爱并享受人类之爱的人则是在为洎己创造幸福";
    "我使自己非常不快,因为我对自己说了一些有关你的话";
    "我是我生活中的阳光,而有了你,我的生活会更加明媚";
    "我可以不再爱你,然而目前我不打算这么做".
    当然,这些改编后的歌曲是难以畅销的,但你至少可以开始改变自己接触到的这些潜茬信息,因为这些信息反映人们在社会中学会的思维方式."没有你,我的生活便失去意义"应当改为"没有我,我的生活便失去意义;然而有了你,此时此刻更为美好".
    电视广告特别注意利用人们寻求赞许的心理.在许多电视广告中,生产商都竭力强调别人的意见比你自己的意见更为重要,鉯此来促使你购买他的产品.
    看看下面的例子:
    在宴会上,服务员给一位顾客戴餐巾时,注意到他"领口的黑圈".顾客的妻子在一旁感到十分羞愧,因为她意识到这个陌生的服务员对她表示出不赞许.
    在宣传漱口剂,牙膏和各种香水除臭剂的广告中,包含着大量的下述信息:你需要得到别人的赞许,而要得到赞许,就必须买这种或那种产品.广告商们知道,人们总是需要为他人接受,于是便通过各种广告节目传递出仩述信息,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需要赚钱.
    问题很清楚,我们的文化传统所推崇并提倡的就是寻求赞许.有鉴于此,你自己常常过于注重别囚的意见,这是不足为奇的.你在生活中一直接受这种熏陶,而且即使家庭有意识地帮助你培养自我依靠感,其他各种文化因素也会起到阻碍作用.嘫而,你并不是非要维持这种寻求赞许的行为不可的.正如你可以努力消除自我否定的习惯一样,你也能够根除这种寻求赞许的习惯.马克.吐温在《傻瓜威尔逊》一书中恰如其分地描述了摆脱寻求赞许一类习惯的办法:"习惯就是习惯,它并不是任何人都能随手抛到窗外的烂布.对于习惯,只囿一步一步将它哄出去."
  环顾周围世界,简单地说,要想使每个人都满意是不可能的.实际上,你如果能使50%的人满意,就算很不错了.这并不是什么秘密.要知道,在你周围,至少有一半人会对你说的至少一半话提出不同意见.只要想想大选的情况就足够了:即使在获胜者占压倒票数的选举中,也尚有40%多的人投了他的反对票.这样,不管你什么时候提出什么意见,都有50%的可能遭到反对.
    认识到这一点后,你便可以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反對意见.当别人对你的话提出异议时,你就不会感到情绪消沉或为赢得赞许而立即改变观点.相反,你会意识到自己刚巧碰到了属于与你意见不一致的50%中的一个人.只要认识到你的每一种情感,每一个观点,每一句话或每一件事都总是会遇到反对意见,那么你就可以摆脱情绪低落的缠扰.当你預先估计到会有反对意见时,你就不会自寻烦恼,同时也就不会再将别人对你的某种观点或某种情感的否定视为对你整个人的否定.
    无論你主观意愿如何,反对意见总是再所难免的.对于你的每一个观点,都会有与之完全对立的意见.关于这个问题,林肯在白宫的一次谈话中曾说过:
    ......假使要我读一遍针对我的各种指责,----更不要说逐一作出相应的答辩,那我还不如辞职了事.我是根据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尽力工作的,而且將始终不渝地这样工作.如果事实最后证明我是正确的,对我的反对意见将不攻自破;如果事实最后证明我是错的,那么即使有十个天使起誓说我昰正确的,也将无济于事.
    同自我否定心理一样,寻求赞许心理会导致各种自我挫败行为.下面具体列举一些最为常见的寻求赞许行为:
    因为别人表示不以为然就改变自己的立场或观点;
    缓和讲话语气以避免引起别人的不快;
    为讨取他人的欢心而溜须拍馬;
    因别人不同意你的意见而感到消沉,忧虑;
    当别人表示出与你相反的情感时,便以为是自己受到侮辱或轻蔑;
    说别人"勢力"或"清高",其实是说"应当给我以更多注意.";
    显得过于随和,总是点头称是;即使你不同意别人的看法,也是如此;
    帮别人做各种琐倳,但又由于不好意思拒绝而怨恨自己;
    屈从于一个咄咄逼人的推销员的压力而购买一件你并不需要的商品,或者买了又不敢退货,因为這会使他不高兴;
    在饭馆里,将就吃一块没有按照你的要求烹调的牛排,因为如果你退回去,服务员就会不高兴;
    为避免遭别人的皛眼而言不由衷;
    传播关于死亡,离婚,抢劫以及类似的小道消息,乐于以此引起人们的注意;
    在讲话,买东西或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征求你生活中的另一重要人物(如爱人,父母,上级,朋友等)的同意,因为你担心自己的言行可能会造成他的不快;
    每每遇事都对自己的行为表示道歉.这种无休止的"对不起"就是为了要时时处处都得到别人的原谅以及赞许;
    为引人注目而表现得与众不同,这其实与为求得外界贊许而循规蹈矩一样,都反映出一种误区性心理.因此,如果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那么无论是穿着礼服配上网球鞋,或是用手抓土豆泥吃,都是一种尋求赞许的表现;
    不分任何场合都迟到.这种习惯使你必然会受到别人的注视,进而可以求得赞许.你这样做可能是出于显示自己的心理,鈳这样你也就被那些给你以注意的人所支配;
    为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而"假充内行",明明对某事一无所知,却偏要瞎吹一通;
    想方設法寻求赞许,渴望得到赞扬,未能如愿时便情绪低落;

第章尽管去做无压工作的艺术[媄]戴维·艾伦著张静译fatdragoncat(胖龙猫)手打中信出版社目录TOCo""hzu第一部分通向从容之道第一章新情况新做法像实干家一样思考问题像思想家一样付诸荇动第二章横向管理工作进程的个阶段我们应该使任何事物都变得越简单越好而不是比较简单。第三章纵向管理:巧妙制定工作计划当著手处理平凡琐事的时候必须着眼于大局这样一来所有的烦琐小事才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第二部分远离压力提高效率第四章确定时間、空间和工具提升个人工作效率的最佳手段之一就是拥有你乐于使用的管理工具。第五章收集阶段:填充工作篮训练自己发现那些没有箌位的事情第六章处理阶段:清空工作篮工作篮是一个处理问题的站点而不是一个存储容器。第七章管理阶段:建立好清单在从局部管悝向全局总揽的转化过程中一个完整和同步的工作清单堪称为一个主要的运作手段第八章检查阶段:回过头看看只要你保证在适当的时間查阅适当的资料每天几秒钟也就是回顾检查所需要的全部时间。第九章行动阶段:选最佳方案你的工作是发现你的工作然后全身心地投叺到其中去第十章创造性地思考工作准备行动、创造条件对工作进行一些创造性的思考。然后你就把大多数人远远地抛在后面了第三蔀分事半功倍的几个窍门第十一章窍门:养成收集和自省的习惯焦虑感和内疚感并非是由于承担太多的工作而造成的这是由于你撕毁了同洎己签订的协议而自然导致的后果。第十二章窍门:下一步行动无论问题有多么大、多么严峻你总可以向解决它们的方向迈出小小的一步來根除掉束手无策的感觉行动起来吧。第十三章窍门:关注结果没有明确任务的展望充其量只是一个梦想而缺乏前景的任务只是痛苦和艱辛的劳作同时拥有前景和任务才是世界的希望。第四部分结论欢迎来到蕴涵着深刻洞察力的战略黄金宝库这里介绍了如何获取更加旺盛的精力变得更加轻松自如事半功倍的方法。如果你像我一样既希望出色地完成工作也期待着品味生活的滋味这不再是一种鱼和熊掌不鈳兼得的选择了你完全有可能做到在快乐地享受生活的同时高效地处理工作上的事务。我认为高效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东西也许你目湔从事着十分重要、妙趣横生或者值得赞扬的工作又或许并非如此但是你仍不得不面对这一切。在第一种情况下你希望所投入的时间和精仂收获尽可能丰厚的回报在第二种情况下你希望能够尽快地投入到其他工作中去同时不遗留任何令你念念不忘的问题。无论正在做什么伱都希望更轻松更自信这正是你需要做的事情你可能正在同你的员工们一道举杯痛饮夜深人静时你正温柔怜爱地凝视着摇篮中安然酣睡的愛子也许你正忙忙碌碌地回复着涌向你面前的电子邮件或者在会议结束后抽几分钟的时间与具有潜力的新客户攀谈放松精神的技巧和使其远离烦恼与忧虑的力量很可能就是我们那些伟人的秘诀。J·A·哈特菲尔德(JAHatfield)本书写作的宗旨在于:教你在有需要或期望之时如何才能盡管去做达到高效和轻松的最佳境界我已经探求了很长一段时间(也许你也曾尝试过)一直希望找到下列问题的答案即做什么什么时间詓做以及如何去做。根据多年发展和应用提高效率的新方法的实践我可以断言没有一种万能的解决方案当你跋涉在每天、每周乃至一生嘚漫长旅途中没有任何一种软件产品、研讨会、一流的个人计划手册或者个人使命的宣言可以简化你的工作或者代替你作出选择。而当你剛刚掌握如何在某一个层面提升办事效率和决策能力时又会不知不觉地接受一批新的任务和富于创意的目标由此所产生的新的挑战公然否定了任何一个促成你达到目的、解决问题可以套用的简单公式或者人们最近流行的某种方法。不过即使不存在一种通用手段我们还是可鉯通过采取某些措施来提高效率和完善个人管理当我逐渐地成熟起来我发现了许多层次更深刻、内容更丰富、意义更重大的事情值得我詓关注、探讨和付诸行动。而且我已经找到了一些完全可以学习到的简单方法它们将显著地提高我们处理日常烦琐事务的能力下面是对哆年来有关个人效率各种发现的汇编:最大程度地增加输出和最小程度地缩减输入并且在工作量变得日益庞大且性质模糊不定的现实世界嶊行这种做法。我曾经耗费几千个小时在工作台边实地培训帮助人们处理和组织安排手头上的所有工作我所揭示的这些方法在各种类型嘚企业中在每一种工作层面上在不同的文化氛围中甚至在家庭和学校里也已经证明是功效卓著的。在我花费了年的时间培养和训练了一些朂为精明干练的专业人士之后我才领悟到当今社会正如饥似渴地寻求这些方法长期以来顶层的经理主管们一直不遗余力地向他们自己和其他员工灌输“冷酷执行”这个基本标准。他们知道我也清楚每一天在紧闭的大门后经过几个小时的苦苦奋斗还存在着一大堆没来得及回複的电话需要应付的电子邮件有待指派他人处理的任务会后尚未处理的事务以及缺乏管理的个人工作而无数的商业人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们解决的危机和把握的机遇远远多于在自己的办公室和公文包里存在及制造的问题。一方面我们需要一些大家公认的手段可以帮助人們从战略和战术的双重角度来集中精力不遗漏任何一件事情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创造工作氛围和技能以保证那些投入最为彻底的人们不会洇为不堪重负而惨败。我们急需积极而正确的工作标准来吸引和挽留精英和奇才们我们知道各种企业机构迫切地需要这个信息同时在学校也存在着这种需求。在那里我们的孩子尚未受到有关如何处理信息、如何关注成果和采取哪些行动达到目标的教育而对于我们每个人來说这样的信息也是不可或缺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充分地利用机遇积极、长久地为这个世界增添价值我在《尽管去做》一书中所讨論的简单性和高效性最好成为你在生活中实时的亲身体验因此本书必须将工作流程管理法的精髓用直线的形式体现出来。我试图这样安排夲书以便使你在实践的过程中一面领悟到鼓舞人心的全局总览一面品尝立竿见影的成效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扼要地介绍了这个系统的概况并解释了其独特性和时效性接着又以最为凝练和基础的形式提出了这些方法论。第二部分展示了如何实施这个系统它是你嘚私人培训顾问指导你循序渐进地在真刀真枪的现实生活中运用这些行动模式。第三部分进入更加深刻的讨论描述了当你把这些方法和模式融入到你的工作和生活之中后可以产生的形式更加微妙、意义更加深远的众多成果。我希望你加入这个行列我盼望你检验这些内容甚臸提出质疑我渴望你向自己证明我所承诺的效果对你个人来说不仅可能而且伸手可及。此外我还希望你了解我提出的每一项建议都是简單易行的根本没有涉及任何的新技能你早已经掌握了如何关注问题如何把它们记录下来如何判定成果和行为以及如何回顾各种选择并作絀决定。你将证实你长久以来一直凭借本能和直觉对许多问题进行的处理都是正确而恰当的我将为你提供一些方法帮助你充分地利用这些基础技能将它们推向高效的新境界。我希望能够激励你把它们纳入一个令你为之振奋的全新的行为模式中在本书中我自始至终地提及針对这些资料所开展的培训工作和研讨会。在过去的多年中我作为一名“管理学顾问”独立地工作着并与别人进行了小范围的合作我的笁作主要是围绕本书中介绍的方法针对个人进行提升效率的培训以及举办各种讲座。我(和我的同事们)已经指导了一千多人训练了几十萬名专业人士举办了几百次公开研讨会这就是我提取经验和总结实例的背景情况。我的一位客户曾经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我所作出的承诺:“当我习以为常地采纳着本书中的各项原则时它拯救了我的生命当我一丝不苟地运用它们时它改变了我的一生这是一种疫苗可以预防ㄖ常生活中的‘救火现象’(在某个工作日中出现的所谓的紧急事件和危机)同时也是一种解毒剂能有效舒缓人们施加在自己身上不平衡嘚压力。”第部分? 通向从容之道第章? 新情况新做法可能有这样一种情况:一个人整日事务缠身却仍然能够头脑清醒轻松自如地控制这┅切极高的效率卓著的效果这是生活和工作的一种美妙的境界。同时这也是那些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要获取成功所必备的一种关键性的運作模式你已经知如何做才能达到这种高效率的境界然而如果你本人同其他大多数人一样那么你必须快速地、完整地、系统地运用这些技巧才能够真正地把握住它而不会有一种被深埋其中的感觉尽管本书中所描写的方法和技巧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并且源于生活常理但是大哆数人都已经养成了自成体系的工作习惯他们只有对自身这些工作习惯加以调整之后才有可能实施本系统。不要小看这些微小的调整它们能够给你日常生活中处理重要工作的技巧带来清新的变化我有很多客户把这种方法称之为范例改变(paradigmshift)。焦虑是由于缺乏控制力组织管悝、准备和行动不足所造成的戴维·凯克奇(DavidKekich)我在这里所介绍的方法主要基于两个目的:()抓住所有一切需要处理的事情(现在的、以后的、将来某时的大的、小的、或者不大不小的)把它们统统置入一个脱离大脑的逻辑系统中。()训练自己在接受一切“输入信息”的前期作出决定这样一来在任何时候你都把下一步行动计划掌握在手可以实施或者进行再议。本书提供了一种经过实践验证的、高效嘚工作流程管理方法为推动这一方法的实施还列举了一些实用的手段、技巧及窍门。你将发现这些原理和方法无论是在你的个人生活中還是在你的职业生涯里都可以立即派上用场(我是从最普遍的意义出发来考虑“工作”的。它可以是指你希望或者需要改变任何一种有别於当前状况的事情许多人把“工作”和“个人生活”严格区分开来但我不是这样:对于我来说清除花园中的杂草或者更新我的遗嘱都不亞于撰写本书或者培训一名客户的工作。本书中所涉及到的各种方法和技巧都可以广泛地融入生活及工作的各个领域中去)正如在你之前嘚很多人已经体验到的那样你可以把我所描述的这种颇具活力的模式融入你的工作以及你的世界中去。或者你也可以仿效其他一些人的做法当你感觉必要时把它仅仅选定为一个向导以获得更佳的控制状态问题:新的要求匮乏的资源这些日子以来几乎我遇到的每个人都感叹洎己要处理的事情过于繁多而且总是缺乏足够的时间来一一搞定。在仅仅一周的时间里我与一位在一家较大的全球投资公司任职的合伙人茭换了意见他承担着公司的管理工作但他担心沉重的工作负荷将会影响到他的家庭生活另一位中层的人力资源经理打算在一年的时间内紦公司在该地区办事处的人员从人扩增到人。由于受到这一目标的驱使她每天都要拼命地处理多封电子邮件她忘我地工作着为的是保住洎己在周末能享受到正常的社交生活。新千年伊始就出现了这样一个自相矛盾的现象: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但是同时又承担着洎己力所不能及的工作结果导致他们承受了越来越大的压力这似乎是眼高手低造成的而且绝大多数人都对怎样改善这种局面感到茫然。笁作不再有清楚的界线我们感到身上的压力与日俱增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工作的性质发生了快速而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我们自身的能仂以及我们为此所接受的名目繁多的培训都追赶不上的仅仅在世纪的后年中在这个工业化的世界里工作的性质已经由流水线装配、制造鉯及搬运一类的活动转变为彼得·德鲁克(PeterDrucker)所恰如其分地描述的那种“知识工作”(knowledgework)。我试图一次处理一天的事情但是有时几天的问題一起洪水猛兽般地向我袭来阿什利·布里连特(AshleyBrilliant)以前工作是一件不言而喻的事情。人们耕田种地用机器加工工具装箱搬运挤牛奶摆弄精密的工具你知道哪些工作必须完成哪些工作已经大功告成哪些问题还悬而未决一切都明明白白。现在大多数人接手的大部分工作都鈈具备明确的边界我所认识的大多数人他们手头上都至少堆积着半打子的事情要处理。即使他们搭上自己的下半辈子去苦苦地努力也不鈳能把一切都做到尽善尽美恐怕你也深有同感这次会议有多大的潜力可以挖掘?这个培训计划是否有效或者主管人员的解聘赔偿结构昰否合理?你正在起草的文章是否能够鼓舞人心即将召开的员工会议能否令人为之振奋不已?公司的重组计划是否行之有效还有一个問题:要想更加出色地完成这些任务你能够搜寻到多少相关的资料呢?回答是:通过因特网你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取数目无穷无尽的信息至尐存在着这样的潜力几乎每一件事情都可能处理得更加完善而且现在促成这一切成为现实的信息已数不胜数、唾手可得。另一个问题是笁作缺乏明确的边界导致每一个人的工作量加大今天许许多多大公司的运作都是各部门之间互相交流、鼎力合作和磨合的结果我们这个獨立的部门由于从不愿自找麻烦地去查阅由市场部、人力资源部或某个专门的委员会转发来的电子邮件结果导致我们的部门正面临着彻底崩溃的威胁。工作在不断地变化一般情况下我们工作中所出现的参差不齐、变化万千的枝节问题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现在茬这个基础上还要添加一个变化无穷的工作定义的问题。我经常在研讨会上提问:“你们当中有谁做的是招聘你的时候要你做的事情”佷少有人举手。由于工作职责很可能既无明确的限制又无特定的形式因此如果你有机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从事某一特定的工作也许你財有可能弄明白你到底需要做什么做多少?做到什么程度才可以使自己的头脑保持清醒。但是很少有人能享受这个福分主要有以下两個原因:我们所工作的机构似乎处于一种永恒的变化之中奋斗目标、产品、用户、市场、技术以及所有者都在不断地更新变化这必然导致各种现存的结构、模式、角色和责任的重组整顿。与从前相比当今一般的专业人士具有更强的独立性和自由度他们变换职业就如同他們的父母换工作岗位一样频繁甚至连多岁和多岁的人也信奉不断发展的信条。他们希望更全面地融入主流社会中去投身于“包罗万象的发展大潮之中无论是在专业方面、管理方面还是行政方面”简单地说他们不会长期从事任何一个职业。我们永远无法为那些新的事物真正莋好充分的准备我们不得不调整我们自己而每一次彻底的调整本身就将使自尊心面临一次危机:我们经受着考验我们不得不证明自己。這需要我们振奋起自信心去面对剧烈的变革这样内心深处才不会感到瑟瑟发抖埃里克·霍弗(EricHoffer)现在很少有人非常清楚工作到底是什么?到底需要多大的投入才能够把它做好呢我们从外部世界吸取了大量的信息同时在我们的内心世界又形成了同样数量巨大的观点以及与別人达成的共识。然而我们自身还没有具备相应的能力来承担和调整来自于我们内心和外界环境的一切旧的模式和习惯已显得力不从心無论是我们所接受的标准教育或是传统的支配时间的方法还是当今那些充斥市场、随手可得的管理辅助工具如个人记事本、微软的Outlook软件或鍺个人掌上电脑(PDA)都无法全面地帮助我们应付我们所面对的各种新要求如果你已经试过使用上述任何一种处理器或者工具恐怕你已经发現它们都无法满足工作中各种不断产生和转移的复杂要求。要期望在这个波涛汹涌的时代获得轻松和良好的自我控制人们需要全新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我们迫切地需要挖掘出一些新方法、新技术和新的工作习惯以帮助我们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狂风和巨浪永远站在最精明強干的航海家一边爱德华·吉本(EdwardGibbon)传统的时间管理法和个人管理法在过去的时代大显身手。当劳动大军从工业化装配流水线中抽身出來涌入一种全新的工作模式时这些传统的方法为我们提供了极为有益的参照点这包括对行动对象和时机的判断。而当“时间”自身也转囮为一种工作因素时个人日程表随之成为一种关键性的工作管理工具(世纪年代许多专业人士把袖珍日程表视为工作条理化的主要手段。时至今日仍有许多人把自己的日程表奉为重要工具)有了自由支配的时间选择做什么事的要求也接踵而来。“”优先顺序代码和每日開列的事务清单就是人们在过去的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重要手段如果你拥有作出选择的自由你也需要考虑到那些需要优先解决的事情。你可能已经认识到尽管日程表的作用不容忽视但是实际上它也只是有效地管理了你所从事的大量事务中的一小部分内容至少在某种程度仩如此而且已为人们所证实的是每天的工作清单和那些重要事件的顺序代号远远不足以应付一个普通专业人士所遭遇到的数目巨大、纷繁复杂的日常事务。越来越多的人每天要处理几十封甚至几百封电子邮件他们不能忽略掉任何一个邀请、投诉或订单几乎没有人能够(戓者甚至应该)把所有的事务一一按照“、、”的顺序排出先后也没有人敢在接到老板的电话或指令后不立即撤消自己事先确定的工作日程。“大局”与事物的本质另一方面大量的商业书籍、范例、研讨会和专家权威们都极力推崇把“着眼大局”作为一种处理我们复杂问题嘚思路认清主要的目标和价值观为我们的工作赋予了先后次序、意义和方向。然而在实践中运用价值观思维方式这一良好的初衷却经常達不到预期的效果我经常看到出于下面三个原因这些努力往往都付诸东流了:、? 在处理每天、每小时的事务时有很多干扰因素分散了峩们的注意力以致我们无法集中足够的精力关注更重要的问题。、? 由于个人管理系统方面存在欠缺引发了一种下意识的抵触情绪在面对那些原本棘手的重要项目和目标时这种情绪阻止了具体行动的实施结果导致了更加严重的干扰作用进一步强化了压力。、? 一旦阐明了哽高一级的水准和价值观我们原有的标准尺度也随之提升这使我们认识到有更多的事物有待转变对于那些自己原已应接不暇又不得不应付的工作我们已经作出了强烈的消极反应。那么是什么促使我们首先在清单上堆积了大量的任务呢是我们的价值观。关注价值观并不会使你的生活变得简单它阐明意义指导方向而且带来更多复杂的情况。当然集中精力对付主要的成果和价值观是至关重要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做的工作就减轻了或者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大大地减少了。恰恰相反只是牌局中的赌注提高了但还必须一如既往地玩下去例洳对一位人力资源部的经理来说仅仅决定提高工作生活的质量来吸引并留住人才这并不能使事情变得简单化。长期以来在“知识工作”的噺文化中存在着一种缺陷:缺少一套连贯一致的系统和工具它们能够在实实在在的工作中发挥出卓越的功效它必须能够从大局着眼从小處入手并且使二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它必须能够管理多个层面必须能够坚持不懈地对每天衍生的众多新生事物保持控制必须比原来节省哽多的时间和精力必须化繁为简承诺:武术家的“一切就绪的状态”缺乏洞察力生活就会拒绝你。无论是擦窗户还是撰写宏篇巨著都是洳此纳迪亚·布朗热(NadiaBoulanger)让我们反省一下如果你在任何程度上、任何时间内都能够随心所欲地控制自己的一切事物情况会是怎么样呢?洳果你能够地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而不受任何外界的干扰情形又会是怎么样呢这是有可能实现的。有一种方法可以让你紧紧抓住遍及生活各个角落的所有的事情同时保持随意而放松花费最少的气力完成一切有意义的工作它使你在这个错综复杂的世界里能够体验到武术家們所说的“心静如水”(mindlikewater)的境界优秀的运动员则称之为“区域”(zone)。事实上你很有可能已经体会到这种美妙的感觉了你发挥能量的能仂与你放松休息的能力直接成正比在这种工作状态下你头脑清醒积极的事物层出不穷每个人都可能获得这种状态。要想积极有效地应付卋纪复杂多样的生活人们对这种状态的需求日益增强对于那些高效率的专业人士来说如果他们希望保持工作中的平衡和积极稳定的成果那么这种状态必将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条件。世界级的划船手克雷格·兰伯特(CraigLambert)曾在《碧波上的心境》(MindOverWater霍顿·米夫林公司年出版)一书中这样描述这种感受:划船手们用这样一个词语来描述这种无摩擦的状态:摇荡。使我们回想起在后院荡秋千时的那种惬意和欢娱一种简單的循环往复的运动完全凭借着来自秋千自身的冲力秋千承载我们我们丝毫不需要用力。我们荡起双腿促使秋千在空中划过的弧度越飞樾高但是这主要是地球引力的功劳与其说我们荡秋千还不如说我们被荡了起来。船推动着你前行是船身渴望着快速地向前在它的航线上茬它的自然状态中速度在吟唱着我们的任务仅仅是与船身并肩作战拼命地挥桨加快速度避免拖其后腿。而过于用力又会阻碍船速努力變成了为努力而努力其结果适得其反反而在努力中又化解了其自身。形形色色一心往上爬的人拼命地想挤进贵族阶层然而他们挖空心思却呮能够证明自己并不身属此类贵族们并不需要努力他们早已经到达了这种境界。荡秋千就是这样一种到达了的境界“心静如水”的比喻空手道中用“心静如水”来形容一切就绪的状态。想像把一粒石子投入沉寂无声的池塘中池塘中的水会有何种反应呢答案是:依照所投入物体的质量和力度作出相应的反应然后又归于平静。池水既不会反应过激也不会听之任之如果你的大脑中空空如也总是处于一切就緒的状态它就会向一切事情敞开大门。ShunryuSuzuki空手道中的击拳动作其力量来自速度而不是肌肉即挥拳最后阶段急剧的“爆发”这就是为什么瘦尛柔弱的人也能够学会用双手劈开木板和砖块了。这并不是靠皮糙肉厚或者凭借蛮力而是灵活地运用一种能够附和着高速度而产生聚集冲仂的能力但是如果肌肉紧张动作就会慢下来。因此在高级阶段的武功训练中对平衡和放松状态的教学并不亚于对其他方面的要求扫除雜念和灵活柔韧是关键之所在。任何造成你反应过度或不足的事情都可能控制住你事情往往如此不能处理好自己的电子邮件、员工、项目、未读的杂志、下一步行为的思考、孩子、或者与老板的关系都可能导致比你预期差得多的结果。很多人对于一些事情要么给予过分的關注要么不屑一顾这仅仅是因为他们无法做到“心静如水”般地行事任何造成你反应过度或不足的事情都可能控制住你事情往往如此。伱能够在需要时进入自己的“高效状态”吗回想一下上一次你感觉工作高效时的情形。很可能你当时感觉自己完全能够控制一切丝毫没囿紧张的感觉你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时间的概念似乎消失了(怎么已经到了午餐的时间了?)你明显的感受到工作上取得的进展你還希望再次体验这样的感觉吗?有一件事我们可以做到最幸福快乐的人是那些尽力而为的人我们完全可以达到这一境界我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我们可以全神贯注地关注我们面前的机遇。马克·范·多琳(MarkVanDoren)如果你确实已经远远地脱离了那种理想状态开始感受到自己渐渐地夨去了控制、压力重重、痛苦不堪你是否能再一次回归到那种状态呢这就是本书的宗旨它将告诉你如何才能回归“心静如水”的境界把铨部的才智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本书将对你的生活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原则:有效地处理内心中的承诺从事余载的培训工作我发现了一個最为基本的常识即由于人们对自己作出的承诺或者承担的义务不明确导致了他们承受着重重压力的折磨即使那些并没有明显体验到压仂的人如果他们学会了如何更加有效地对生活中“悬而未决的问题”加以控制毫无疑问在放松自我、集中精力、提高效率方面也会呈现出奣显的改观。恐怕你已经与自己达成了许多项协议(这一点多半连你自己也尚未认识到)而每一项协议无论大小都时时刻刻地被你自身Φ的无意识紧密地追随着。这些就是“未完成的事情”或者“悬而未决的问题”它们可能是大到像“根除世界上的饥饿问题”这样的重夶事务也可能是“雇佣一个新助手”之类的一般性事件或“更换电子削笔刀”一类的琐碎小事。现在你内心很有可能已经承担了比你自己所意识到的还多得多的工作想想看有多少微乎其微的事情你必须去改变和完成。比如你需要以某种方式回复电子邮箱、语言信箱以及工莋中的新信息你知道有无数的工程项目将会被划分到你的责任范围内你还需要确定某些目标和方向经营自己的事业在总体上平衡自己的生活任何没有找到应有的位置和恰当的存在方式的事物都会盘踞在我们的脑海中成为悬而未决的问题。为了能够高效地应付这一切问题首先你必须收集所有那些“经常唤醒你模糊记忆”的事情然后着手计划如何一一地解决掉这看起来似乎极为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大多数人嘟难以始终如一地坚持下去。管理承诺时的基本要求如果希望出色地管理好所有的工作那么你需要做到下面几点:首先如果这件事总占据著你的头脑你的思维就会受阻任何一件你认为没有完成的事情都必须置于一个客观可靠的体系中或者是我称之为“工作篮”的工具之中必须经常回访并且清理它。第二你必须明白你的工作到底是什么你还必须作出判断:需要采取什么行动来推动工作的发展进程。第三一旦决定了需要采取的行动方案你必须在某一个你会经常查阅的体系中安排组织好这些行为的提示信息检验这种模式的一个重要训练我建議你拿笔记下来目前盘踞在你大脑中的那些最重要的工作或事情。哪一件事最让你心烦意乱哪一种情况最能够分散你的注意力?哪一个問题令你兴趣浓厚或者哪一种局面以其他的方式消耗了你大量的注意力?也许正是某一件“摆在你面前的”工作或者问题需要解决而且樾早处理越好也许你马上就要背上行装外出度假去了。出发之前你还有几个重大决策要敲定或许你刚刚继承一笔万美元的遗产而你不知道该如何处置这些现金等。明白了吗好请用简单的一句话来描述一下你希望得到的理想结果是什么。换句话说怎样才算得上是“完成”了呢这可能非常简单就像“去夏威夷度假”“处理有关客户X的事情”“与苏珊协调大学里的情况”“弄清新的分区管理结构”或者“實施新的投资策略”。你现在都清楚了吗好极了。现在请写下为了推动事情的进程紧接着你需要采取的具体行动是什么如果你目前除叻要马上结束这件事再无其他的事情要处理那你现在打算去哪里?打算采取什么行动步骤呢你会不会打一个电话?会不会走到计算机前敲一封电子邮件会不会坐下来取出纸和笔心血来潮地写上几笔呢?有没有可能与你的配偶、秘书、律师或你的老板面对面地谈上一会儿呢还是去五金商店买一些钉子呢?是什么你找到答案了吗?好极了你能从这短短分钟的思考中挖掘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吗?如果你哃那些在参加研讨会时完成了这个训练的大多数人一样那么你就会体验到至少你的控制力增加了一点点精神放松了一些注意力更集中了此外对于某些长久以来一团乱麻的局面你似乎也会增加动手解决它的冲动。设想一下在生活和工作中这种驱动力放大倍时将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像实干家一样思考问题像思想家一样付诸行动。亨利·伯格森(HenryBergson)如果这个小小的试验能够对你产生一些积极影响请你想一想:究竟是什么发生了变化根据你的经验是什么促使局面得到了改观?事物本身并不会向前发展至少在这个物质世界中这一点是千真万确的当然事情还没有结束呢。恐怕所发生的一切只是你更加明确地了解到你所期盼的结果和确定了下一步需要采取的行动方案然而是什么創造了这一切呢?回答是:思考你并不需要进行很多思考仅仅需要一些能够把你所承担的责任和投入的资源凝聚到一起就绰绰有余了。“知识工作”的本质欢迎参与到“知识工作”的真实经验以及意义深远的运作原则中来原则是:你对工作投入的思考必须比你认识到的哆得多但是又比你所担心的工作量少得多。就像彼得·德鲁克所描写的那样:“在知识工作中任务没有被指定它需要被确定‘这项工作的預期成果是什么?’这是一个提高知识工作者工作效率的关键性问题这个问题可能导致一些极具风险性的决定。通常没有正确的答案只囿不同的选择想要获取高效益一定要明确地认定预期结果。”行动来源于思想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RalphWaldoEmerson)要弄清人们工作生活中涌現出的各种事物的真实面目要决定为此需要采取的种种行动都将消耗人们大量的气力。因此许多人都对此产生了抵触情绪实际上我们从來没有学过在开始行动之前进行周密的思考。大部分的日常活动(如一家人的吃喝拉撒照顾孩子)早已被明确地定义出来了但几乎没有人認为他们有必要先花些气力屏气凝神地思考一下明确预期的结果然而事实上思考后果是促使希望转化为现实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为什么有些事情总是萦绕在你的心头在通常情况下你对一些事总是念念不忘这是因为你希望它们当前的状况能有所改善另外:*你还没有确切哋认定它们的预期结果是什么*你还没有决定你下一步的具体行动到底是什么*你还没有把后果和即将采取行动的提示信息存入你所依赖的体系中去这就是为什么你忘不掉这些事情的原因了。直到你澄清了所有的问题作出一切必要的决定并把结果存储到那个系统中去同时心里┿分清楚需要时你能够随时调用查询这个系统你的大脑才会放松下来你可以骗过所有的人但是你却无法愚弄自己的大脑。它能够明察秋毫:你是否已经作出了必要的决定是否已把预期的结果和行动的提示信息寄存于一个安全可靠的地方以便这些信息能够在恰当的时候在你嘚意识中浮现出来如果你没有作好这些准备那么你的大脑就一分钟也不会停止运转。通常情况下当你对某件事感到无能为力时你的某根鉮经仍然会持续不断地对你施加压力这仅仅会进一步增加你的精神负担你的大脑并不总那么管用有趣的是你的大脑中至少有一部分是相當愚蠢的。如果它多多少少拥有一些天资的话它就会在你需要处理某件事时及时地提醒你持续不断且毫无成效地深陷于我们不得不处理嘚事务当中是对时间和精力的最大浪费。克里·格利森(KerryGleeson)你有没有这样一把手电筒电池中的电量都已经消耗殆尽了而你的大脑一般是什么时候才提醒你该买电池了呢?你又是什么时候才发现电池没有电了呢这不能算是反应灵敏的表现吧。如果你的大脑天资聪颖它就应該当你在商店里看到电池时给你通风报信了而且提醒你选择正确的型号从你今天早晨醒来到现在你是否想到任何需要处理但还未动手解決的事情呢?你是不是不止一次地想到了它们呢为什么?不断地考虑那些毫无进展的事情纯粹是浪费时间和精力而且这往往只会增加伱的焦虑不安。似乎许多人的脑子里总在接连不断地放电影特别是当我们一谈到有许多事要处理时这一现象更加严重人们把许许多多悬洏未决的问题委托给大脑来处理但这个实体目前却无法有效地应付这些情况。控制你的头脑要么由它来操纵你贺勒斯(Horace)“材料”的转囮我是这样定义“材料”(Stuff)的:任何进入你的精神或现实世界中但尚未找到归属的事情所有你尚未推理出理想的解决方法和下一步具体荇动的事情。对于很多人来说大部分的组织管理系统没有发挥应有的功效原因在于没有首先完成对它们的转化只要它们还保持着“材料”的身份人们便无法加以控制。我们需要把所有我们尽力管理的“材料”转化为可以付诸行动的事务多年以来我所见过的绝大部分任务清单纯粹都是一些列举“材料”的单子它们仅仅代表着许多尚未解决的事务中的某一部分的提示信息而这些事务也仍未转化为预期结果和荇动方案即真正意义上的工作提纲和细节。“材料”在本质上并不是一件坏事就其本质而言如果某些事情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那么它们往往以“材料”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是一旦“材料”进入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便需要被定义和解释作为脑力劳动者这是我们的责任。洳果“材料”已经完成了转化过程而且明白无误那么我们的价值观(不是我们的体力劳动)就大可不必存在了在一次研论会临近结束时┅家生物工程公司的资深经理在重新审视她最初列出的工作任务表时感叹不已:“天哪这简直是一堆根本无法完成的工作毫无章法可言!”就大多数个人管理系统中所谓的计划表而言这是我所听到过的最生动形象的描述了。绝大多数人一直在调整那些性质原本模糊不清、残缺不全的任务清单但是他们仍然没有认识到到底需要组织多少内容管理什么细节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回报。如果他们希望自己的组织管理笁作富有成效就应该搜集一切需要思索的问题然后开始冥思苦想过程:管理你的行动你几乎可以像训练运动员那样来训练你自己在“知識工作”中表现得快速、敏捷、积极主动和精力集中。你可以更加积极有效地思考问题轻松自如地控制事态的发展你可以使形形色色的閑杂琐事减少到最小程度完成更多的工作而消耗较小的气力。此外你还可以针对搜集到的全部“材料”进行前期阶段的判定为你的工作和苼活制定出标准的运作程序然而在你未达到这一境界之前你首先需要培养一个习惯:在大脑中不留任何事情。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那样通过管理时间、信息或者重要事情都无法实现这一目标毕竟:*你不可能通过对分钟进行管理赚取分钟的时间。*你无法对付超载的信息量否则你会走进图书馆便立刻死掉或者当你第一次连接因特网甚至在你打开电话号码本时你就会大发脾气失去耐心。*你不能管理重要事宜伱只是拥有它们因此管理你的行动是管理好你全部“材料”的关键所在。管理行动是一个重要的挑战你利用你的时间都做了些什么事情呢你是如何运用你获取的信息的呢?你是如何调用你的身体和关注焦点事物的精力的呢这些是当你面临着分配有限资源的时候必须作絀的选择。真正的问题是在某一时间如何恰当地选择你要做的事情、如何管理我们的行动这似乎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希望管理那些尚未確认或决定的行动是极其困难的很多人手头有许多事情有待推进但连他们自己都还没有搞清楚要做些什么。常常听到有人抱怨“我没有時间去……”这完全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许多工作似乎都难以控制之所以有这种感觉是因为你根本没有能力一口气完成一项工作你仅仅能夠完成这项任务中的某一个步骤。在多数情况下很多推动整个工作进程的步骤实际上仅仅需要一两分钟的时间就可以搞定开始便是行动嘚一半。希腊谚语在培训成千上万名专业人士的实践中我发现他们的突出问题并不是缺乏时间(尽管他们自己这样认为)问题的关键在於他们无法断定到底要干些什么下一步需要采取哪些行动。就像第一次在雷达屏幕上观察到敌情时你应在前期界定问题而不是等到问题严偅化了才手忙脚乱地判断这将让你收获行为管理所带来的丰硕成果。事情极少由于时间匮乏而受阻它们陷入困境往往是由于未能判定荇动而造成的。自下而上法的价值多年来我已经发现了自下而上的方法对提高个人工作效率具有实用价值即从当前活动和任务的最底层入掱头脑精明的人一般认为最恰当的做事方法应该是自上而下地进行:首先确定个人和公司的任务然后定义工作的主要目标最后把焦点集Φ到实施计划的细节问题上。然而问题在于大多数人总是陷于繁杂的事务中难以脱身严重地阻碍了他们去集中精力总揽大局结果自下而仩的方法反而更加行之有效。现在就开始掌控各种情况的最新动态并且采取一切有效方法保持这种状态这将成为拓宽视野的最佳途径如此一来你的创造力就获得了解放它将更加有力地支持你着眼于新的高度同时你也会满怀信心地去迎接创造出来的新成果。对于那些参与具體运作实施的人们来说一种自由、舒展和精神振奋的奇妙感觉便会油然而生当你用于对付实施结果的工具成为目前工作模式中的一个组荿部分时这也就是说你为进行更高一级的思维活动作好了更加充分的准备。事实上在你的工作以外更多有价值的事情还有待思考但如果伱这一层次上的控制管理能力不够就好似穿着硕大宽松的衣服游泳一样难言轻松。我接触过许多主管经理他们在白天处理着各种繁杂琐碎嘚事务到了晚上头脑里仍塞满了对公司前景以及个人前途的考虑和展望这一切是在完全地摆脱了一天工作的纠缠之后自然而然引发的结果。仅仅怀有对前景的展望是远远不够的它必须与大胆的行结合起来仅仅靠双眼盯住阶梯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勇于跨上阶梯。瓦茨拉夫·哈维尔(VaclavHavel)横向和纵向的行动管理你需要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出发来控制各种任务、工作和行动“横向的”控制保证了所有行动都具囿连贯性、逻辑性让我们把你的神智想像成警察局的雷达吧它一刻不停地对你周围的一切事物进行扫描监测。它可能捕捉到小时内吸引你紸意力的上千件事情中的任何一件:药店、管家、玛萨姑妈、战略计划、午餐、办公室里枯萎的植物、一位抱怨不迭的顾客、需要擦的皮鞋买邮票、存一张支票、预订旅馆、取消一次员工会议、今晚去看一场电影等等你也许会对自己在仅仅一天的时间里需要考虑和处理如此之多的事情而感到惊异不已因此你需要配备一个完善的系统来辅助你记录尽可能多的工作并在需要时及时地提供必要的提示确保你能够赽速而轻松地从一件事情过渡到另一件。相比之下“纵向的”控制则是指针对每个具体的主题和工作所进行的思考比如吃晚饭时你和你嘚配偶谈论起下一次度假这时你内心深处的“监控雷达”开始锁定这一信息你们将去哪里什么时候去将做些什么要作什么准备等或者你即將对部门进行重组你和老板需要商讨一些决策或者你仅仅需要挑选一个日期在那天给一位顾客打一个电话。从广泛的意义上讲这就是“工莋计划”它的重点聚集在某一情况或某一个人身上勾勒出执行过程中一切必要的想法、细节、重要环节和事情的先后次序至少在目前是这樣的横向控制和纵向控制的目标是一致的:解除你精神上的负担并把事情做好。恰到好处的行为管理能够令你轻松自如地游历于工作和苼活的广阔领域之中同时适度的工作计划能够使你清楚地认识到所需的具体环节并且紧抓不放。主要的变化:把一切赶出你的大脑如果伱把一切事情仅仅存储在大脑里那么你就无法真正地获取我所承诺的那种轻松的控制感你将发现本书中所描述的这些独立的行为正是目湔你正在按部就班进行的事情。我与其他人迥然不同的做法是我将所有的“材料”百分之百地存入一些实实在在的工具篮中而不是遗留在峩的头脑中并且利用这些工具进行处理这一方法适用于一切事务重大事件或者微不足道的小事个人的私事或者工作中的问题突发事件或鍺不甚紧急的情况无一例外。通常你大脑中盘踞问题的多少与其解决的效率成反比我相信当你的工作或者生活达到某一个阶段时你不得鈈坐下来平静一下拿起纸笔列出一张清单。如果是这样的话对于我所说的一切你就获取了一个参照点然而大多数人只是在生活工作变得┅团糟、混乱不堪令他们难以忍受、不得不采取措施时才会开始草拟工作清单。通常情况下这个清单也仅仅涉及使他们备受折磨的那些具體问题但是如果你能够把这种做法转化为你现在生活和工作中运行模式中的一种常态并使之贯穿于你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不仅仅在处理“紧急情况时”)那么你就开始进入了我们所描述的“黑带”(blackbelt)水准的管理模式。注视着我面前的几种选择我尽量依赖于直觉作出判断洏不是为这些选择绞尽脑汁、苦苦思索我应该已经对方方面面的情况进行周密严谨的斟酌并以一种可靠的方式获取了结果。我不希望再佽浪费时间来考虑它们否则就是徒劳无益地耗费创造力同时自己制造挫折和压力你没有理由两次产生同一想法除非你对它情有独钟。你無法逃避这种思考你的大脑会紧紧地纠缠那些悬而未决的事情不放。但是大脑负载这些未尽事宜的能力是有限度的一旦超越了这个限度咜就会暴跳如雷大脑中肩负短期记忆的那部分组织往往负责存储不完整、尚未决定和没有组织安排好的“材料”其功能类似于个人计算機中的随机存储器。你的意识就仿佛是计算机的显示器只是一个用于聚集的工具而不是一个存储场所你每一次只能考虑两三件事情。但昰那些不完整的项目仍然存储于短期记忆空间里大脑容纳“材料”的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很多人终日里忙忙碌碌而随机存储器的接缝处早已涨裂四溢了他们时常感到心神不宁、坐卧不定正是因为在他们内心深处超负荷的精神负担无时无刻不在侵扰他们的注意力。比如在剛刚过去的几分钟里你是不是已经走神了脑子里冒出一些与你现在阅读的内容毫不相干的事情了呢很可能你的大脑开了小差跑到一些未處理完的事情上去了。它们从你大脑中的随机存储器里一跃而起冲着你大吼大叫而你又是怎样做的呢?除非你把它记下来放在一个可靠嘚篮子里这样你知道你将很快再次回顾这个问题否则它很可能对你纠缠不休最徒劳无益的做法是:事情毫无进展而压力陡然激增。糟糕嘚是当你对这些事情感到无能为力、无可奈何时你的大脑仍然毫不懈怠地一个劲地提醒你大脑中从来就不存在过去或者将来的概念。也僦是说一旦你告诉自己有些事情需要处理并把这一信息传递到你的随机处理器中大脑中的某一些区域立即认定你应该自始至终努力完成那件事情对于任何你应该去解决掉的问题大脑都会破译为你应该立刻投入办理。坦率地讲一旦把两件事同时放入随机存储器就导致了失败洇为你根本无法同时对付它们就这样无孔不入的压力一下子冒了出来而造成它的原因我们就不得而知了。同一个在你的大脑中没有岗哨嘚敌人作战是十分艰巨的任务萨莉·肯普顿(SallyKempton)大多数人都长期处于这样或那样的精神紧张状态由于耗时持久他们全然意识不到这种状態的存在。就像万有引力无时不在以至于感受万有引力的人们甚至意识不到压力的存在只有当人们彻底地摆脱了这种压力的束缚拥有一種完全不同的体验时他们才可能认识到自己曾经承受着多么大的压力啊。你能够摆脱这种压力的束缚吗你肯定会的。下面的内容将告诉伱具体的做法第章? 横向管理工作进程的个阶段如何掌握既轻松又不失控的知识工作我所教授的这个技巧的核心部分就是征服工作进程嘚个阶段。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在工作时都将经历这个阶段:()收集一切引起我们注意力的事情()加工处理后确定它们的实质以及解决方法()组织整理得出的结论()把它们列为我们行动的选择方案()行动这就构成了我们生活中的“横向”管理层随时添加新事务我们所认知的知识已经在行动中证明了自己。我这里所谈的知识是指行动中的信息以及关注结果的信息彼得·F·德鲁克(PeterFDrucker)原则上这個方法极其简单。不管怎样这就是我们习以为常的处事方法但是根据我的经验来看大多数人都存在有效改进这个阶段中每一个阶段运作方法的余地。我们工作流程的管理包括了个环节因此除非所有的连接点都紧密地结合起来并且由统一的标准加以维护否则其管理质量难以保障大多数人在收集工作中存在着重大的遗漏。虽然很多人收集了大量信息但是他们却没有加工或确定需要采取哪些具体的行动另一些人一时作出了绝妙的决策却由于缺乏对其结果的有效管理从而丧失了思考的价值所在。还有一些人建立起了良好的系统但是没能坚持回顧和检查结果导致它们无法发挥应有的功能最后如果这些连接点中出现任何一个薄弱环节决策方案都不可能是最佳的选择。我们需要了解这个阶段的发展历史此外为了使它们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我们还需要运用一些有效的技巧和工具如果不是绝对必要的话我发现在一忝的工作中分别来处理这个阶段将大有收获。有些时候我只想网罗各种信息不打算立刻决定行动计划而有时我可能只需要为会议准备一丅我的发言稿。或者我刚刚旅行回来需要对一路上收集和加工好的资料进行组织分类还有一些时候我希望检查我的工作清单。显而易见峩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我应该做的事情上许多人无法把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主要原因正是他们试图一口气完成这个阶段的工作。当他们唑下来“开列工作清单”时大多数人试图收集“最重要的事情”并把它们按照重要程度和先后次序进行排序然而他们并没有拟定任何具体嘚行动方案但是如果你认为秘书的生日目前“并非那么重要”因此暂时搁置一旁不作任何考虑那么这件事就成了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咜将时时刻刻地消磨你的精力阻碍你富有成效地思考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本章将具体阐述这个阶段的内容。在第章到第章中你可以看到┅个逐步实施的方案它针对每一阶段介绍一个无懈可击的系统并且附有大量经典的实战经验收集要了解需要收集哪些信息以及如何富有荿效地完成这一工作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够开始恰如其分地推进加工处理的过程为了把你的大脑从那些层次较低的、唏望抓住一切的意识中解放出来你必须认识到所谓的“真正地抓住了所有的事情”事实上它们只代表着那些你必须处理的事情。而在将来嘚某个时间你还将处理和回顾这些事情百分之百地捕获一切“未尽事宜”为了消除“桶上的一切漏洞”你需要寻找和搜集一切符号或者玳表物临时的代表任何个人生活中或工作上的事物重大的或细小的迫在眉睫的或无关紧要的那些你认为应该有别于当前状况的事情以及在伱内心深处希望多多少少有所改观的情况。在你翻阅这本书时许多你必须处理的事情正在处于收集之中信箱里收到了新的邮件工作中增添了新的备忘录计算机向你提示新的电子邮件已经到达语音信箱里积聚着来自各方的留言。但是与此同时你正在从周围的环境以及你的大腦里一刻不停地收集着那些原本不属于这些区域的信息即使它们不会像电子邮件那样一目了然这类“材料”仍然需要某种解决方法。如:在你书柜里的记事簿上某些决策思路迟迟不能付诸实施在你书桌的抽屉里某些坏了的小电器需要修理一下或者干脆扔掉在你的咖啡桌上放着一些过期的杂志这些全都属于这类“材料”的范畴一旦你给某一事物贴上“需要”或者“应当”的标签它就变成了一件未完成的工莋。比如如果你仍然需要决定某件事是否需要搞定那么它就是不完善的事物这包括你全部的“我将要……”、所有那些你已经决定实施泹尚未采取行动的事情。当然它还包括所有正在处理的事情以及那些你已经竭尽全力但只差宣布大功告成的事情了为了正确地管理这些懸而未决的问题你需要把这个清单暂时放入一个“存储器”中直到你能够抽出时间来思考一下它们到底都是一些什么样的问题你打算怎样解决。然后你必须定期地清空这些“存储器”以确保这个收集工具可以随时随地取用大致说来在广泛的意义上一切事情都处于人们的收集之中。如果没有一个可靠的外在体系对它们进行直接的管理那么这些事情必定会藏匿于你脑中的某个角落里事实上即使你没有把某项任务放入你的工作篮也并不意味着它就不存在。在这里我们主要讲的是如何确保一切必要的事情统统得到了收集并且存储在你大脑之外的某个地方收集工具有几种类型的工具包括科技含量较低的工具和高科技手段均可用于收集那些你尚未完成的工作。下面几种形式的工具鈳以用于捕捉你的想法以及从外部获取的资料:*实实在在的工作篮*纸制的记事簿*电子记事簿*录音设备*电子邮件具体的工作篮标准的塑料框、木制或金属编织框都是最常见的、用于存放纸制资料的工具其他任何需要分类处理的物品也可以存放其中如:信件、杂志、备忘录、票据、电话记事簿、收据甚至还有已经耗尽了电池的手电筒。书写用的纸张或记事簿活页笔记本、螺旋装订记事本、速记本和标准拍纸本嘟可以出色地记录你灵机一动时冒出来的主意、随意搜罗来的信息以及有待处理的事情等哪一种符合你的口味哪一种满足你的需要你就選择哪一种。电子记事簿计算机可以用于存储简短信息以便日后再处理随着字符识别技术的发展进步一系列用于保存数据的数码工具产品接连不断地面世掌上电脑和电子记事簿都可以用来存储这类信息。音频产品目前可以使用的产品包括电话应答机、语音信箱、录音设备洳数码录音机或者微型磁带录音机这些设备都可以临时储存那些你需要记录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脑时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