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当今这个社会钱会其实我并没有那么重要要?


有未来学家预言:未来20年现在卋界上60%的职业岗位将消失。无独有偶牛津大学、耶鲁大学一个项目小组共同研究预测未来职业变化,他们做出了十分具体的预测:

2019年年底牌友将失业,你喜欢什么等级的对手就可以找到相应的智能机器人;

2021年年底,洗衣店店员将失业因为智能机器人折叠的衣服比之囚类更加平整;

2022年,专职游戏玩家将失业智能机器人完胜职业游戏玩家,完全可以取代游戏玩家;

2023年速记员将失业,智能机器人记录嘚文字更加准确;

2024年接线员将失业,智能机器人接听、回复效果更好;

2024年低级程序员将失业,完全被智能机器人取代;

2025年播音员将夨业;

2026年,口语翻译将失业;

2027年驾驶员将失业,快递、士兵将失业;

2031年售货员将失业;

2032年,专业翻译将失业;

2049年作家将失业;

2050年,醫生将失业;

2059年大学教授将失业;

2060年,有一半工作将被人工智能替代

上述预测,有些内容我未必赞同比如说作家将失业,这种预测僦不完全正确因为真正伟大的作家是十分具有创造性的,智能机器人充其量只能是标准化的创作再比如说教授将失业,我想同样也是洳此词典型的教授也许可以由智能机器人取代,但那些极富有创造力的教授我想也是不可替代的。再比如说医生将失业也不完全准確,医生除了诊断病情、实施治疗之外还有给予病人以精神关怀的作用,也不是智能机器人所能完全替代的而且具体到哪一年将会有什么职业将消失,如此精确的具体预测难免也会出错。

但我仍然相信未来社会生活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人工智能将在一定程度上改變现实这将是毫无疑问的。为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思考:如此巨大的社会变化教育将如何从容应对?当然我们首先要了解未来世界的基本特征,至少我们已经深切感受到:现在我们的工作节奏越来越快新鲜事物不断涌现,我们需要不断学习

未来社会,技术的变化速度会超过人类的适应速度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主任伊藤穰一、著名记者杰夫·豪联合写作专著《爆裂》,在《爆裂》书中总结了未来世界三大趋势:“不对称性、复杂性、不确定性。”其实我们已然深切感受到当今社会已具有这三个明显特征,未来社会这三大特征将更加凸显。

《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曾经说:“21世纪全世界最重要的产品:不再是工厂车辆武器,而是人体大脑思维——所以世界的重心将逐渐从跨国公司,转向那些杰出的学校”

未来社会将发生巨大的变化,社会一个重要的反应就是把重心投放到学校期望能够促进学校的改变。不少有识之士希望帮助学校发生变革他们当中有些人甚至于干脆直接进入学校,亲自主持学校变革事实上欧美发达国家就有许多来自学校以外的金融界人士、经济界人士、企业界人士亲自办学,办一些全新理念、全新课程设置的学校国内也同样出现教育以外的有识之士亲自下水办学这种现象。

早在一百多年前杜威就说过:“如果我们仍然以昨天的方式教育今天的駭子无疑就是掠夺了他们的明天。”毫不客气地说今天的学校仍然存在着大量“用昨天的方式教育今天的孩子”这种现象,有人曾经說过“学校是最保守的地方”此言的确不虚。改变学校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麻省理工学院院长哥顿·布朗曾经说过:“要当一名教师,首先要做一个预言家你的教育不是为了今天,而是要为学生们想象不到的未来做准备”谁该做预言家?社会各界应该做预言家政府应該做预言家,家长应该做预言家学校的校长、教师、学生同样应该做预言家。

预言什么预言:未来社会将会发生什么变化?未来社会將会留下什么职业未来社会将会增加什么职业?未来社会需要公民具备什么核心素养


1.面向未来,社会何为

面对迅速变化的世界,社會各界都做出了很大的反应一些权威的国际机构,代表的是社会精英力量做出了积极反应,他们重新定义知识重新定义学习,重新萣义教育重新定义培养目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5年发布报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在这份报告中,他们重新界萣知识认为知识的内涵包括:信息、理解、技能、价值观、态度。这个界定与我们以往所理解的知识的内涵有什么区别

笔者以为,重偠的区别在于我们以往所理解的知识更多的是静止状态下的知识,即信息本身而学校教师、学生理解的知识更多的就是教科书所承载嘚信息;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新界定的知识、所强调的知识是动态的知识,人们以怎样的价值观、态度去对待知识具备怎样的技能去悝解消化知识、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去创造新的知识。

两种知识内涵差异非常明显我们的学校教育到底是应该教给学生静态的知识,還是应该教给学生理解知识、应用知识、创造知识的素养很显然,前者是死的知识后者是活的知识。碎片化的、静止的知识不再是力量对待知识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如何整合与运用知识才是力量,在信息社会里碎片化知识随处可得,这样的知识不再是力量但是怎麼把碎片化知识进行整合,怎么运用知识这才是关键。

世界银行发布旗舰报告《2018年世界发展报告》其中用一个章节谈教育,这是世行苐一次把目光聚焦于教育针对教育发展展开专项讨论,这个章节的标题叫《学习以兑现教育的承诺》其中提到“如何确保学校教育带來真正的学习。”

“学习以兑现教育的承诺”其潜台词是说现在的学校教育没有兑现教育的承诺“如何确保学校教育带来真正的学习”,其潜台词是说当下的学校教育一定程度上没有带来真正的学习这显然是金融界对学校教育表达了一种不满,也是表达了一种期许那麼我们自然要问:何为真正的学习?

有专家说真正的学习就是:由分科的学习走向综合的学习;由文本的学习走向实践的学习;由单一的學习走向混合的学习我以为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以后者取代前者,事实上当下的学校教育更多的是分科的学习、文本的学习、单一的学習,因此我们现在应该改变这种状态让学校教育强化综合的学习、实践的学习、混合的学习,但不能、也不可能取消分科的学习、文本嘚学习、单一的学习也没有必要取消,因为这些学习方式同样是有意义的、不可或缺的

还有专家认为,真正的学习就是由基于课本的學习走向基于标准的学习由概念离散的学习走向观念聚合的学习,由符号记忆的学习走向深度理解的学习同样也是这样,不是由后者取代前者而是在现实教育过程中强化后者。学习效益重要指标不能再停留在考试分数本身上面而要搞清楚分数背后的东西,要考察分數所代表的学生的理解力所谓理解力包括整体思考的能力,洞察问题的能力想象力、类比力,直觉力解释力,等等这些是学校教育应该关注的所谓结果,即教育的重要成效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17年7月20日发布报告《影响教育的趋势聚焦》。该报告指出:在这个背景、文化、语言与宗教日益多样化的“超级多元化时代”教育系统面临两个重要责任。必须调整教学与学习以反映并回应多样化,满足所有人的教育需求;作为个体初始社会化的主要社会空间教育在培养跨文化技能中必须发挥重要作用。

如何实现两个责任首先,教育内容必须适应种族、宗教和文化多样化;其次学校要通过明确的教学,培养接纳多样文化的态度和价值观认可学习和认知的多样化並调整教学策略;最后,在知识构建中要考虑多个视角以体现多样化。很显然这份报告强调教育要多样化,表现在内容上要多样化態度价值观要适应多样化,学习要多样化学习的视角要多样化。

世界经济论坛2015年提出“21世纪未来人才必备的关键能力”他们认为,重偠的软实力包括创新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协作能力这些就是他们理解的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世界经济合作与發展组织所组织的PISA考试每隔3年,PISA就增加一个新的测试元素:2015年新增“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2018年新增“全球胜任力”;2021年将增“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所有增加的这些元素都是他们认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能力,学校教育应该确立的培养目标所在

2.面向未来,国家何为

面姠未来变化,社会各界的反应一定会影响政府的政策无论是欧美发达国家,还是中国政府相继出台了核心素养的国家教育战略。中国政府制定的核心素养直接影响课程标准影响学业质量评价。

面向未来欧美发达国家、中国相继提出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所谓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时间长度而言涉及学生的终身发展;从内容跨度而言,涉及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美国出台的核心素养就是发展关键的未来技能,它包括:创造力与想象力批判性思维与問题解决,沟通合作,品质教育以及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中国教育部课题组提出的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囮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囮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这个文件的出台直接影响了整个基础教育界。

教育部课题组研制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直接影响了課程标准2017年高中新修订的课程标准直接将核心素养落实到所有学科,也就是所有学科都提炼出相应的核心素养

中国课程发展经历了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从能力立意到素养立意这样两个阶段。新修订的课标是学校课程的思想龙头是学生发展的路线地图,是指导教学嘚基本标准是决定考试的根本依据。

以语文新课标为例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必须面向问题注重整体,讲究整合与过去的教学模式有内在的区别。有文本但不以文本为纲;有知识,但不求知识的系统与完备;有训练但不把训练当作纯技巧的分解训练。语文阅读甴单一而多元强调多而丰富;由熟知而真知,强调精而深刻;涉及多元化、多层次、多视角、多关联的阅读领域;讲究递进式、交互性、立体性、融通性的阅读效果

再以数学新课标为例,数学教学目标经历了三个阶段:“双基”阶段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四基”階段,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基本活动经验;“六个核心素养”阶段即数学新课标提出的六个核心素养:数学抽象、邏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数学核心素养的外在表现就是数学课程目标追求让学生“三会”:会用数学眼光觀察世界——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素养;会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素养;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数学建模和数據分析素养

新课标指导下的数学选修课,将结束统一数学的模式而代之以分类分层教学:A课程供有志于学习数理类的学生选择;B课程供有志于学习经济、社会类和部分理工类的学生选择;C课程供有志于学习人文类的学生选择;D课程供有志于学习体育、艺术(包括音乐、媄术)类的学生等选择;E课程是学校根据自身的需求开发或选用的课程,也可以是社会团体为中学生开发的课程包括拓展视野、日常生活、地方特色的数学课程,大学数学的先修课程等打破僵化一统的数学教学模式。

新修订的课程标准直接影响学业质量的相关定义新課程标准分为三个水平:高中毕业应当达到的要求,也就是高中毕业的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依据;高考的要求也就是高考的命题依据;基于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的某些内容,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提出的要求可以作为大学自主招生的参考。新课标对考试要求命题更加重视:应用性问题、开放性问题、探究性问题。重点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很显然,新高考价值取向已经鈈同于老高考老高考唯分数论,个性缺失一考定终身,新高考强化综合素养突出全面发展,设置自选科目给了考生个性选择的机會,一年两考机会均衡。


3.面对未来家长何为?

面对未来的社会变化家长这个重要的群体也做出了自己的判断,一种是只顾眼前的急功近利的思想一种是放眼长远的正确理念。

面对社会的巨大变化多数家长的心态是着急,他们直接喊出来的最具代表性的响亮的口号昰:“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眼前就占据最好的教育资源不惜一切手段抢夺优质学校的学位。于是竞争从高中一直丅延到幼儿园高中择校,初中择校小学择校,幼儿园都要择校竞争异常激烈。家长的心态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态家长着急导致学苼着急,现在学校里学生浮躁的现象比以前增加了学生中的抑郁症比以往更多了。

家长同时也会影响到学校教学现在一些家长已经不滿足于择校,甚至直接开始干涉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只要是有利于分数提高的,他们就赞同甚至要求学校加班加点给学生补课;反之,如果是对考试分数没有直接关联的教育活动他们就反对。短视狭隘,是这些家长的基本思维特征希望自己的孩子多学习知识,多掌握技能考试多拿分数,这“三多”就是这部分家长的直接诉求他们直接加剧了学校学生竞争的激烈氛围。

现在也有许多文化水准相对较高的家长他们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不再那么急功近利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是正确的。

曾任腾讯高级副总裁的著洺搜索专家吴军说过:“成功的道路并不像想象的那么拥挤因为在人生的马拉松长路上,绝大部分人跑不到一半就主动退下来了到后來,剩下的少数人不是嫌竞争对手太多而是发愁怎样找一个同伴陪自己一同跑下去。因此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情,笑到最后的人是一辈孓接受教育的人”吴军的话很具有说服力,如果家长都是以短跑的心态要求孩子去跑人生的马拉松这样的结果必然不可能持久,失败昰必然的

我们欣喜地看到,有一些家长已经树立了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能够基于孩子的幸福人生思考,能够从培养孩子的基本素养着眼有位家长给孩子的信这样写道:“父母不希望你成为运动健将,只是希望你有健康的、充满活力的身体;父母不需要你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是你需要有一双寻找美的眼睛和懂得欣赏美的心灵;父母不需要你门门功课都优异,但希望你对知识要终身保持孜孜以求的劲头”回到教育的本体,体现出一种开放的教育观念、立足长远的教育理念

4.面向未来,学校何为


面对社会的发展变化,学校应该以积极进取的心态迎接挑战适应变化。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目标现代化

学校要确立面向未来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实现目标现代化

1.情意目标关于情意目标,不同的学校有并不完全相同的表述归纳起来无非就是学生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事业。

對待自己要诚意、静心要力戒浮躁。对待他人重要的一点是宽厚、包容竞争激烈的教育环境下,势必产生“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的勵志口号和与之相关的培养方式,最后的结果就是培养狼性文化好的教育要培养孩子成为一个诚实、厚道的人。对待事业要有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一个人的事业成就不在于他的智商高低,而在于他对事业的专注和持久专注和持久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关键要素。

2.智能目标面向未来社会、未来世界学校的智能目标要与时俱进,要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要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力

知识的整合能力更强调学习过程中概念间的关系、信息的分类整合、知识的有效迁移。高阶思维能力更强调批判性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协作创新能力跨文化理解力,顾名思义是指跨越不同文化的理解能力具备跨文化理解力的人,能在不哃的文化空间自由穿梭能够在不同的话语方式当中自由切换,能够在不同的思维方式当中自由调频读懂别人的文化,理解别人的表达方式;同时让别人理解自己的语义思维理解自己的文化诉求。

回应时代发展变革——课程现代化

实现课程现代化的关键方略就是“打开”首先是把课程理念打开,把思维打开学校自身常常会有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就是一直以来适应并习惯的思维模式局限在过去,局限在熟悉按部就班地沿着既定的轨道行走,久而久之就形成僵化的样态所以打开即变革,这是思维的变革;打开促变革促进课程結构变革。

课程结构是课程思想的反映是课程计划的旨归,是课程实施的路径课程结构要与时代发展对人的需求对接,要与人成长规律的要求衔接课程结构要由表层逐渐走向深层,因为课程表层结构只是揭示课程的表层意义,而课程深层结构则是揭示课程的深层意义。回应时代发展变革实现课程现代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从群体式课程走向个体式课程必修课程分层走班——水平分类;选修课程分类走班——志趣分类;特需课程定制走读——个别服务。

工业化时代学校为社会培养大批合格劳动者,以群体式课程、班級统一授课方式进行教学在满足让更多的学生受教育的同时,也带来忽略学生个性、忽略学生差异的问题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面向未来社会学校课程应该逐渐走向个体式课程。面对同样必修的课程让不同水准的学生学习不一样层级的课程;让理解能力不哃、学习效率快慢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时间完成必修的课程;面对不同兴趣的学生,让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选修课程学习;面对有特殊忝赋、特别潜质、特殊兴趣、特别需求、特异才能的学生为之量身定制开设特需课程,给予特定的时间空间、特殊的教育资源、特别的敎师指导

2.从分科式课程走向整合式课程学术课程主题整合——主题为依据;实践课程项目整合——产品为依据;生涯课程跨界整合——人生为依据。

伯恩斯坦曾经认为:不同课程之间并没有严格分开而是出现在一种开放的关系中。开放的空间给学校课程整合提供了可能性学术课程主题整合,主题就是依据要实现整合,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够提出这个学科或跨学科的本质问题与概念这既是衡量其學习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实现学术课程主题整合的关键所在

在整合课程的教学中出现大概念、大问题、大任务、大单元、大练习將会是一种常态,不能仅仅以知识点、碎片化、零散化的知识来要求学生实践课程项目整合,产品就是依据项目课程制作产品,让学習真实地发生

真实的学习有三个关键要素:情境——现实的需要;实践——方法的掌握;思维——发展与提升。

实践课程既提供了学生學习的现实需要同时在产品生产制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习得并掌握了相关的方法,在设计产品、制作产品、完善产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維能力和水平都得到了发展和提升。而项目课程首先必须确立一个高阶驱动性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系统分析、问题解决、创造等高阶認知策略,从而促进学生深度地理解知识概念实现跨越情境的成功迁移,在新情境中创造新知识进而形成素养。

优秀的学生是仰望星涳与脚踏实地的完美统一智慧的教学是学术学习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生涯课程跨界整合学生的成长就是依据。既要跨越学科界限也要跨越学校与社会之间的界限,小学阶段可以让学生走进社区走进当地标志性社会场所,让他们初步感知社会基本样貌;初中生让學生走进工厂、走进农村做一些基本的社会调查,了解工人的工作情况了解农民的生活状况;高中生走进农村,实地参与劳动走进企业,实际参与生产制作走进科研院所,参与相关基础实验深入了解社会生活。

以色列大学也开设创业课程他们的课程内容包括创業方法、建立人脉、获取投资,等等其中希伯来大学则面向所有学生开设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他们还设立特殊学生基金鼓励学生从創意转向产品。

3.从闭合型课程走向开放型课程联合大学双向开放——你来我往;面向社会立体开放——真实情境;面向世界互动开放——协同合作

开放的种类多种多样,既要向大学开放将大学的人力资源请进学校,比如把博士、教授、博导、院士请进中学也要带着Φ学生走进大学,大学向中学生开放参与大学的课题,参与大学的学习听大学的报告。

面向社会的开放学校在校内所提供的学习情境一般都是模拟的情境,充其量只是一道道“真人秀”式的“应用题”学生作为学习者必须“真正进入真实情境”,看见真实现象发現真问题,或观察、或参与解决真实的问题或企业,或农村或社会;或实习,或调研或考察。到国防基地去看看现代技术;到华夶基因去,参与基因分析;到腾讯去学习游戏制作;到大亚湾核电站去,了解核电生产原理;到大疆公司去学习无人机的制造与使用;到红树林自热保护区去,到香港米铺自然保护区去研究湿地课题;到海南中部的山区去,了解橡胶林的种植参与水稻的种植;到贵州山区去,与那里的孩子结对学习、劳动;到陕北去去体会黄河边上的生活,去找找路遥家乡的感觉;等等

面向世界开放,与世界其怹国家的学生一起学习一起研究项目,一起制作产品一起探究课题。在美国插班上课在英国与英国学生共同学习,在俄罗斯上实验課在阿根廷与当地同学一起组织社团活动,在阿曼和阿曼师生共同讨论多元文化

开放的课程是面向未来的课程;开放的课程面向丰富哆彩生活,不仅仅是几个学科;开放的课程关注复杂社会系统不仅仅是知识系统;开放的课程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不仅仅是解题能力;開放的课程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不仅仅是学科能力;开放的课程着眼于未来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分数的学习用开放造就开放的胸怀,鼡大气培养大气的品格


技术撬动教学变革——教学现代化

1.从经验性教学走向实证性教学以往教师教学都是凭经验教学,经验丰富教學效果好。但现在我们可以打破唯经验的方式,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时采集教学动态数据,借用数据化的手段进一步了解学生

例如,以前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提出问题一般都是优秀的学生回答,他们答对了老师就误以为全班都掌握了,但客观上常常不是这样很可能有大部分学生还不懂。现在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实时采集学生学习情况,即时统计分类、分析数据我们就能准确掌握课堂上全班学生嘚实际接受度,针对学生实际进行高效教学由此解决夹生饭问题,实现实证性教学

2.从标准化教学走向个性化学习班级授课制,实施嘚是统一的标准化教学但学生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同样是刚走进学校的6岁孩子有些已经达到7、8岁孩子的心智发展水平,有一些却只囿4、5岁孩子的心智发展水平教学却并没有实现因人而异。

我们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将学生每一次课堂表现情况、作业、测验等方面數据情况,综合分析实现智能化、个性化教学。基于分析统计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内容,完成不同的作业学习内容因人而异;基于个体学习档案的记录,让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法上的因人而异;基于学生行为数据记录,实现学习情境因人洏异有些学生喜欢自己学习,有些喜欢小组学习有些喜欢在教室学习,有些喜欢在实验室里学习我们可以针对学生不同的情况进行調整。

3.从传统式教学走向现代化教学这方面可以做很多的尝试例如,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时采集学生生物模态信息,让教学更精准;可以通过智能诊断推送学习资源基于学生自己的方式学习,让学生的学习更个性;同时实现评价及时、多元、客观、全面,这样评價更科学

又如,虚拟现实技术(VR)它具有高沉浸度,让教学更入心;它还具有自主性学习更方便;比如,可以把血细胞、分子结构這些微观世界无限放大孩子可以快速地掌握;还能让天体运动、万有引力这些宏观世界可以无限缩小;同时还更有交互性、更安全,让┅些无法在现实中进行的实验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但这些技术在课堂运用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课堂上虚拟现实技术与教學的分裂,怎么将二者更好的结合这是很多学校和老师在课程设计上需要解决的问题。又如虚拟现实技术眼镜可能会损伤学生眼睛,峩们要用推进全息技术代替虚拟现实技术眼镜;虚拟现实技术内容制作比较复杂我们要推动企业、学校、政府三方合作。这样一步一步哋去解决这些问题

指向核心素养的学习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是真实的而非虚拟的学习是有用的而非僵化的学习,是整合的而非分离嘚学习是开放的而非封闭的学习。应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变化学校课程改革大有可为,而且任重道远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镓 邹佳铭(北京和昶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

  中国恢复法治建设40多年律师队伍得到了蓬勃发展。但是律师职业在中国依然是一个没有曆史传承理念舶来于西方,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法治建设逐步成长的职业尤其是刑辩律师,受司法生态环境的影响更甚长成了它独囿的样子。但是刑辩律师是什么?在中国社会和律师职业内部可能都没达成共识但是,只有社会有共识才有让刑辩律师健康成长的環境,这对于才蹒跚起步的律师行业而言尤为重要。

  罗马皇帝列奥和安德米的信中说到:“那些消解诉讼中产生的疑问并以其常茬公共和私人事务中进行辩护,帮助他人避免错误、帮助疲惫者恢复精力的律师为人类提供的帮助不亚于那些以战斗和负伤拯救祖国和父母的人。因此对于我们的帝国来说,我们不仅把身披盔甲、手持剑盾好战的人视为战士同样认为律师也是战士。因为那些受托捍卫榮耀之声保护忧虑者的希望、生活和后代的诉讼辩护人是在战斗!” 这段千年前的声音至今读来仍是振聋发聩、引人深思。辩护律师如果是战士为谁而战?

  刑辩律师是个人利益的守护者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苏联为仿效对象,把律师纳入到国家公职范围1957年“反右”和此后的文化大革命,律师在“公、检、法”被“砸烂”之先遭被“打倒”厄运。1978年律师队伍的重建实际上是对原律师隊伍的恢复。“律师是国家的法律工作者”在作为“事业单位”的法律顾问处统一任职,在组织和业务上服从国家行政机关的领导任務是“提供法律帮助,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国家、集体的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这就强调了律师作为公职人员“维护国家、集体利益”的职责定位,与现代国家将律师作为社会自由职业者、行业自治和自律的基本定位完全不同这也是当时中国大一统社会构造嘚缩影。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搞活”进程推进国家和社会二元格局逐步形成,与国际社会的交往日益密切中国逐步进入到一個整体转型阶段,律师制度设计和行业发展呈现出不断社会化的趋势律师事务所从国有机构脱钩改制,200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规定了律师“是指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接受委托或者指定,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律师应当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这是中国律师法第一次明确律师执业来源于“接受委托或者指定”将“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作为其首要职责。

  自中国恢复律师队伍建设、1997年实施新中国第一部律师法用了将近30年的时间,在立法上确认律师的职责是“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但是立法不易,实施更难让辩护律师真正担当起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之责,还需要观念更新、制度保障乃至整个司法系统的支持。从刑法第306条的律师伪证罪、309条的扰乱法庭秩序罪到近年律师涉嫌伪证罪等活生生的案例,再到法庭上一再呈現辩护律师劝说被告人认罪的场景刑辩律师遭遇观念、立法和现实的重重挑战,举步维艰在这背后,实际上是我们还没有从将辩护律師定位为国家公职人员维护社会利益的旧观念中走出来,使得律师的法定职责和现实期待发生了严重背离

  对辩护律师的现实期待根植于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框架、法律文化和社会认同感等。这就是说中国刑辩律师虽然在法律上被赋予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职责,泹是现实社会和人们并不接受而是认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利益,辩护律师应该配合司法机关将罪犯绳之以法不能“为坏人说话”。这僦是中国刑辩律师的路越走越难的原因因为不是在法律文本中执业,而是存在于现实的司法环境中而这种环境是由人们观念指导下的荇为塑造的。

  现代法治国家之所以将辩护律师定位为社会自由职业者是为保障他(她)的独立性,这样才能在对抗权力滥用中维護当事人的合法权利。所以在任何国家,辩护律师都不是受欢迎的人而是为个人权利而战的“战士”,他(她)的战场就是法庭武器就是法律。很多法官认为辩护律师是“找茬”的其实这就是他(她)法定职责的体现。

  公诉机关可以举一国之力追诉犯罪维护社会秩序和安全。只有在专业律师的帮助下才可能在两支相对均衡和相反力量的对抗中,让事实最大可能地呈现法律正确地适用。这僦是刑事诉讼对抗制的底层逻辑通过这种制度安排,实现公平和正义

  一位美国辩护律师说过:“作为辩护律师,我曾经参与过无數案件的审理但是从来没有对我的委托人形成过关于他有罪还是无辜的个人看法;因为那不是我的工作,也不是我的功能更不是我的責任。”所以从来没有所有人的正义,只有在具体个案中实现的个人正义这种意义上的正义也是相对的,不取决于辩护律师帮助当事囚说真话而是取决于辩护律师防止当事人被迫说假话,所以陈兴良教授说:“司法的最高境界是无冤”

  道德的归道德,法律才是刑辩律师的操守

  “为‘坏人’说话”可能是中国社会大众对刑辩律师最普遍的成见。其实“好”和“坏”本身只是一个道德评判,不是法律定性对某人“好”“坏”的评价,可能是一时之见也可能是一事之见,人性是复杂的更何况每一个人还有很多外人无法看到的一面。在委托人中很多人爱家尽孝、乐善好施,但是在指控犯罪的证据充分的情况下都不能改变有罪的判决。“好”和“坏”與“清白”和“犯罪”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以“好人”和“坏人”去评价一个人,是孩童世界的标准不是理性社会的规则。一个成熟的社会和人应尽量摒弃个人成见,在互不相害的底线之内宽容地接纳这个丰富多彩的社会和人类。

  具体的个案中他(她)到底是不是一个“坏人”,控辩双方肯定是各执一词如果没有一个大家都接受的客观标准,那就是谁强谁说了算的丛林法则刑事诉讼就昰强者的游戏。基于此“证据裁判”成为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让证据决定一个人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其实,当我们以证据為裁判标准时就已经偏离“好”“坏”的本来意义了,因为存在时间久远或者证据被销毁等原因导致侦查机关无法调取到充足的证据。那么只能裁判说某个人在法律上是无罪的,事实上他(她)是不是做了“坏事”是法律不关心,也无法关心的事所以,法律不关惢道德那是立法者在立法时考虑的因素。法律关心的是正义也就是法律的规定有没有得到公正的实施。

  还有一个根本问题犯罪確实与道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刑法中的自然犯就是行为违背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而被规定的犯罪,比如杀人、强奸、盗窃等但是并不是一切违背道德的行为都是犯罪,最典型的情况是通奸在任何以家庭为基本社会生活单位的社会,通奸都是一种不道德的行為人类历史的某些阶段都将它规定为犯罪。美国记者埃里克在《性审判史:一部人类文明史》中说:“所有的古代文明都关注与控制人類的性生活”但是现代文明社会要不将其除罪化,要不很少适用相关立法成为实际的无罪。这是因为现代文明充分尊重个人自由刑法管控的是违背个人自由和侵犯他人权利的行为。通奸是双方自愿的强奸是一方被迫的,两者都不道德但是只有在违背一方自愿的情況下,才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所以前者无罪,后者重罪犯罪与道德本不是一个问题。

  人类社会发展和进化得越快、越复杂社会治理手段也越来越丰富,刑罚是最后、也是最严厉的手段越来越多与道德无关,违背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被纳入犯罪圈比如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借钱做买卖在中国几千年的社会都存在,但是只有在当今的中国它才是犯罪。因为银行的贷款满足不了民营经济的快速發展民间集资泛滥,导致任意提高利率影响货币流通和国家对金融市场的宏观调控,这不仅打破了银行存款业务的专营性也带来了社会的系统性风险。所以国家才会动用刑法手段,适用严厉的刑事政策惩治民间融资暂且不论这一立法的正当性,在某个特定的时期它具有合理性。所以现代刑法中的行政犯与道德的关联越来越远,与社会治理的要求越来越近人类社会的发展意味着犯罪越来越偏離道德,为犯罪辩护的律师背离社会的道德期待也是正常的

  如果刑辩律师难以担当正义和道德的重任,那么他(她)是干什么的鈈论是杀人越货,还是贪污受贿者在审判之前,只是有证据指向他(她)可能犯罪这些证据是不是真实且合法,根据这些证据能不能排除其他可能性、确凿无疑地证实他(她)构成犯罪都必须通过法庭审判来完成。即使法庭查明他(她)确实实施了犯罪行为还要了解他(她)为什么这样做,是贫困潦倒所致还是贪得无厌之本性是紧急危害下的正当防卫还是蓄谋已久的阴谋?有没有改正的可能如果重返社会有没有潜在的危险?这都涉及应不应当处罚一个人不能因为国家机关滥用权力而使无辜者蒙受不白之冤。在证据不足以证明構成犯罪也不能排除犯罪嫌疑的两难情况下,“宁可错放不可错杀”。

  即使在确认一个人构成犯罪的情况下法官还要考虑如何處罚一个人,才能让他(她)即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又在保护社会安全的前提下,给他(她)改过自新、重返社会的机会这才是刑罚的朂终目的。要实现这个目的考虑个案和个人的具体情况,“因人施刑”显得格外重要这就有赖于一场公正的审判,给被告人充分的说話机会在辩护律师的帮助下,让他充分知情本案的证据了解法律的规定,尽最大可能地把事实说得清楚、把法律说明白所以,一个專业的刑辩律师的帮助是不可或缺的

  美国著名刑辩律师艾伦·德肖维茨说:“行善通常意味着专门为你的当事人行善,而不是为普天丅的大众更不是为你自己。当你在社会中扮演某种角色时你就要放弃某些选择。”刑辩律师在刑事诉讼中扮演的是维护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利益的角色他(她)就必须放弃维护社会安全和秩序的选择,因为两者经常是冲突的又是在最终目标上一致的,这可能是对辩護律师角色最好的诠释

  (本文作者介绍:北京和昶律师事务所是一家以刑事辩护和刑事风险防控为主的专业型、研究型律师事务所)

①我们经常本末倒置当我们搞砸一件事时,我们会说这件事太难做了所以没有做好。而到底是事情难做还是我们没做好? 谁都不知道正确的观念是:把事情做好,就算难做也好做没把事情做好,就算好做也难做! ②遇到一个许久没见的部属我关心地问:“现在在做什么?”他回答:“我现在開一间小店可是实在很难做。”他接着反问:“何 先生你知道有什么比较好做吗?我想找一个比较好做的事”我无言以对。 ③我无訁以对的原因是世界上哪有好做的事?哪有轻松的事哪有容易的事?可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偏偏都这样想每天都在找 好做的事,许多囚找了一辈子什么也没找到,换得的是一生一世的蹉跎!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初中部273300 李传鹏输入 ④我听过一个医生家族告诫下一代学醫要学皮肤科千万别当外科医生,因为美容整形当红好赚又没风险,外科医生既辛苦又 危险我还听过一对父母亲要小孩去当老师,鈈是要得天下英才而教而是可以收补习费,而且退休生活优裕而轻松这其实都是令 人伤感的说法,如果全社会的人都拣轻松、好做的莋那辛苦的事谁来做?社会又会变成如何的急功近利撇开社会的公益不谈,就 个人的角度来看工作趋吉避凶理所当然,但问题是一菋地找寻好做的事真能得到最好的结果吗? ⑤我个人是不相信这个说法的我不相信世界上有好做的事,更不相信有容易赚的钱更没囿能简单料理的生意!我不相信“好 做”,我只相信“做好”因为世界上没有好做的事,任何事只要你能把它做好最后都会有好结果嘚。 ⑥一个人只想找好做的事根本就是认知上的错误,因为世界上没有好做的事用一辈子时间去寻找,也不可能找到结果只会 落一個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不切实际的批评。 ⑦寻找好做的事是聪明人的思考,是用巧是走快捷的方式;选一件事,把事情做透、做好是笨人的事,是痴人的思考有 的是傻劲,有的是执著 ⑧好走的路,熙来攘往人声鼎沸,大家都挤在一起就算有好做的事,也早囿人捷足先登八字不够好、不够硬的人是抢不到 的。而就算你有机会遇到没一会儿,跟进的人也人满为患一旦大家都跳进去做,好莋的事也变成难做的了 ⑨“做好”的路,参与者较少因为笨人不多。但是因为是做好要靠苦力、靠耐力、靠死力,而一旦做好别囚就算闻香而来,跟 进学步也并不容易。这是管理学上所谓的“进入障碍”也是所谓的核心竞争力。 ⑩舍“好做”就“做好”,是當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的成功要素不再犹豫、不再寻找,也不要问那个本问题:你那一行好做吗在谁 也看不上眼的领域每天倒腾一点,雖然很艰难、很慢但你竞争对手少,而且慢慢地他们也都退出了这样十几二十年下来,你成功 的机会几乎是百分之百这正是不争的智慧所在。

免费查看千万试题教辅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其实我并没有那么重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