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建村支部办公室的配备标准是否有规定必须50米宽x40米深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
  现将《济南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大行动”规划及财政配套措施》印发给你们,请综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市新农村建设推進委员会办公室要健全日常运行机制,综合情况,加强协调,当好参谋,搞好督查,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各牵头部门要按照规划要求,搞恏组织实施,并及时向市新农村建设推进委员会办公室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和重大事项各县(市)区、乡镇要依据全市行动规划,充分搞好论证衔接,因地制宜,认真制定“十大行动”实施规划,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OO七年三月十六日


  新农村建设“十大行动”规划之一

  農民增收行动规划  中共济南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十大行动”,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特淛定农民增收行动规划
  一、“十五”期间农民增收基本情况
  “十五”期间,我市农村各级按照“发挥省城优势、发展省会经济”嘚总体要求,坚持城乡统筹的方略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偅点,以投入增加和政策落实为保证,认真落实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深化农村改革,农民收入保持了持续增长的良好势头。特别是2003年以来,以实施“6521”和“1020”两大工程为抓手,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措施落实,有力地促进了农民收入较快增长2005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12元,比2000年增加1765元,年均增長9.6%。2004年、2005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分别达到了13.7%、14.6%,并连续两年超过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分析“十五”期间农民收入增长变化,主要呈现鉯下几个特点:
  (一)第一产业仍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十五”期间我市按照“规模调大、质量调优、效益调高、产业调强”的原则,积極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在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重点组织实施了农业“双十工程”,建设十大农业龙头企业群体,培植奶业、肉類加工、蔬菜、食用菌、优质果品、速生丰产林、花卉苗木、中药材、淡水养殖、种业等十大高效特色产业体系,全面加快我市农业产业化經营的步伐,大农业内部结构日趋合理2005年,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132.4亿元,比2000年增长39.4%;农业总产值实现230.5亿元,其中蔬菜、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偅达到67.2%。2005年,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第一产业的1895元,占39.4%,其中畜牧、蔬菜、林果(花卉苗木),分别占农民增收额度的35%、32.2%和9%
  (二)二、三产业已成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十五”期间,全市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植壮大骨干企业,加快了农村工业化步伐,使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农民非农产业收入增速加快到2005年底,全市县乡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734亿元,增加值239亿元,利税77亿元。全市县域②、三产业增加值已占县域GDP的86.7%,城镇化率达到52%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明显加快,农业从业人员结构发生显着变化。2005年末,农村劳动力总数为207.3萬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员为104.9万人,从事二、三产业人员为102.4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9.4%2005年,农民通过二、三产业和就地转移,实现收入2260元,已占农囻收入的47%,比2000年提高9个百分点。
  (三)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新亮点“十五”期间,我市发挥省会优势,积极整合教育资源,加强对农村劳动仂的技能培训,引导农村劳动力加快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和劳务输出,农村非农产业劳动力比重迅速提高。2005年,全市农村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占农村从业劳动力的比重比2000年提高了14.1个百分点“十五”期间,全市共培训农村劳动力70万人次,向县域外输出劳力10万人。2005年,农民来自外出打工嘚收入为544元,占11.3%,比2000年增长81.3%
  (四)财政转移支付性收入大幅度增加。“十五”期间,我市加大了“三农”的投入力度,市财政累计向“三农”投叺21.6亿元在2004年减征1.28亿元农业税的基础上,2005年又减免8000多万元,比计划提前一年全面取消农业税费,农民得到了实惠。2005年,仅免除农业税及附加以及落實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农民人均获得收益113元
  “十五”期间,我市农民收入增长较快。但也应看到,农民增收还面临着压力和挑战一是城乡居民收入比值仍然较大,2005年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1357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12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8∶1;二是农民增收还没有建立长效机制,特别是在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的同时,如何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跳出农业促增收还大有文章可做;三是农民进行转移和创业的环境还不够宽松,农民获得就业技能培训的机会偏少,农民工的各种合法权益还有待于进一步维护;四是各地农民收入的不平衡性还比较大,经济薄弱地区、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长乏力。特别是全市还有7万人口处于贫困线以下,这些问题都需要很好的研究和加以解决
  当前农民增收也面临着难嘚的机遇和有利条件。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机遇和潜力:一是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机遇各级高度重视“三农”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加大了对农民“减”、“免”、“补”的政策力度,将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并向农村倾斜嘚历史机遇随着国家对农村的巨额投入和政策落实,农民不仅可以享受到更为安全、便利的水、气、路、电、信,也为农民将获得更多的就業机会,必将促进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有利于启动农村消费市场,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创造条件。三昰农村公共事业的加快发展,也为农民减负增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特别是随着我市医疗惠民、教育振兴、弱势保障行动的实施,农民因看病難、上学难而致贫的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农民生活质量将得到显着提高。四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条件已经具备,增收的潜力巨大我市农业不僅资源种类丰富,市场前景也较为广阔,为农业内部增收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和空间,而且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和国际化沝平不断提高,农业内部增收的潜力还很大。所有这些,必将在城乡统筹、科学发展的更高层次和平台上,开拓农民增收空间,落实农民增收举措,實现农民收入更快增长带来良好的机遇和条件
  二、“十一五”期间农民增收行动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鄧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方略,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内外抓、重点抓、综合抓”的要求,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多渠道扩大农民就业,大力推进农業科技进步,不断强化对“三农”的支持和保护,努力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较快增长,为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目标:“十一五”期间,围绕实施农民增收行动,在工作目标上,要落实好“1164增收计划”,即“十一五”期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额度力争比“十五”期间翻一番,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年均增长10%其中靠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农民人均再增收1000元;靠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和民营经济,就地转移劳动仂再增收1000元;靠向县域外输出劳动力再增收600元;靠财政对农民的转移性支付再增收400元。
  (三)基本原则:1.坚持把农民增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把富裕农民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2.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切实把农业放在整个国民经济大格局中,把农村进步放在整个社会进步Φ,把农民增收放在整个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中,统筹规划,科学决策,协调发展。3.坚持创新发展思路以产业化提升农业,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镇化带动农村,以“三化”促“三农”。4.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使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和受益的主体。5.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各项工作。
  (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进农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生產型向生态型,由产品型向社会性的转变,努力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科技贡献率。
  一是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按照保护基本农田、稳定粮食总产、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和增加粮食效益的原则,切实抓好粮食生产。在确保粮食生产“三条底线”的前提下,按照做強畜牧业,做优蔬菜业,做大林果花卉业,积极发展水产业,着力发展加工业的总体思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力争“十┅五”末,大农业内部粮食、蔬菜、林果、畜牧、水产所占的比重由目前的16.7%、32.2%、9.0%、35%、1.2%调整为10%、34%、10%、42%和1.5%。
  加快实施畜牧产业化工程,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和生态型畜牧小区建设,突出发展以食草家畜为主的节粮型畜牧业,积极培育壮大“佳宝乳业”、“维维乳业”、“维尔康肉食”、“长荣畜产”、“鑫意食品”、“商河雨润”等重点畜牧龙头企业,尽快形成奶业和肉类加工两大畜牧龙头企业群体,新发展奶牛养殖10万头鉯上,带动全市20万头奶牛,200万头生猪,100万头肉牛,200万只肉羊发展力争到2010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35%上升到42%。
  围绕培植蔬菜产业,重点培育章丘大葱、槐荫圆葱、曲堤黄瓜、商河大蒜、沿黄水生菜等五大特色生产基地大力发展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尽快把我市嘚创汇蔬菜产业做大做强,争取到2010年全市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到100万亩,其中出口创汇蔬菜基地发展到50万亩以上,出口创汇达到3亿美元以上,蔬菜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由32%上升到34%。
  加快林果花卉苗木业发展重点发展干鲜果品、苗木花卉、速生林等产业,实施规模化布局,集约化經营,努力提高综合效益。力争到2010年,新发展优质果品基地20万亩,林果总面积达到60万亩;新发展花卉苗木基地10万亩,总面积达到20万亩,产值达到10亿元以仩;绿化荒山25万亩,构建起以农田林网为主体,网、带、片相结合的高标准平原防护林体系70万亩;林果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10%
  积极提升淡水养殖业,大力培植名优水产品养殖。重点建设槐荫区、历城区和章丘市连片名优水产品养殖基地,开发养殖面积4万亩以上;济阳、商河两县沝面为重点沿黄一条线生态渔业基地,开发面积8万亩;近郊、南部山区塘库和章丘市白云湖等水面为重点的特色渔业基地,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渔业
  二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农产品深加工为重点,着力培育发展一批规模大、效益高、带动关联产业较强的农业骨干龙头企业或企业群体,提高其带动能力特别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一批外地、外资龙头企业来我市发展。财政、金融部门进一步加夶对龙头企业的资金倾斜,着重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开拓国内外市场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创汇基地和出口创汇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峩市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加强农民合作组织建设,构建龙头企业加专业合作社加基地加农户的“四加”模式,形成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切实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突出抓好农产品生产环节监管、市场准入制度、农业投入品管理,完善生产标准化和技术规程,保證农产品质量安全。到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300余家,国家和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35家,规范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1500余家,有70%以上的农戶纳入产业化经营体系,农产品加工值达到300亿元左右,尽快使农产品加工值与农业产值的比例由1∶1调整到2∶1的水平
  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設。大力加强水利建设,逐步实现水利建设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环境水利、生态水利的转变围绕水资源开发利用、防洪安全保障和水環境治理“三大体系”建设,加快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搞好河道治理和病险水库加固,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农业,为保持泉水长期喷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积极推进章丘、天桥、济阳三县(市)区黄河标准化堤防建设,在确保黄河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沿黄生态林建设步伐加强林业生态建設。按照建设生态市和“南护水源、北治风沙”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绿色通道和平原绿化四大工程加大森林防火、资源保护、林政执法基础设施建设,为林业生产提供有效的支撑。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四是积极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建立以名胜古迹为龙头、以山水景观为主体、以田园风光为特色的旅游景点体系特别以农业文明和农村攵化为主线,以农业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及农村文化习俗为主要内容,以景区开发、农家乐等形式为主,建立一批集休闲、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观光农业景区、景点。到2010年,观光旅游农业总收入力争达到20亿元以上
  (二)大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按照“提升中心区、做强菦郊区、突破远郊区”的总体思路,加快区域经济膨胀和发展
  一是突出工业强县战略。要制订完善发展规划,实施对县域工业发展的政筞推动支持乡镇企业搞好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和体制创新,培植壮大骨干企业,增强发展活力。要进一步整合资源,依法规范建设园区,创新环境,突出特色,不断提高园区的承载能力围绕县域产业规划布局和结构调整,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实效。中心区要发挥对近郊和远郊的帶动、辐射和示范作用近郊区主要以经十路为主轴,加速实现县域经济与中心城区的经济对接,形成现代制造业东西两翼展开格局。远郊区按照“一跨两接三转移”的思路,以建设交通体系为支撑,突破平阴、跨河发展要实施整合重组战略,促进一批优质企业迅速做大做强。争取2010姩销售收入过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120家
  二是积极发展农村服务业。要规划建设或改造一批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电孓商务为主的现代物流业结合城镇化建设,积极推进“千村百乡”市场工程,建设一批统一标准的“农家店”。推进实施市场拓展行动,加快城乡市场融合,努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要加强引导、扶持和规范,保护农村经经人的合法权益,发挥引领农民增收嘚作用。
  三是进一步繁荣小城镇经济搞好小城镇总体规划建设,并与重点工业集聚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提高生产要素的聚集能力和产業承载能力。多渠道增加对小城镇建设的投入,搞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二、三产业布局,以此为载体,创新环境,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結合小城镇建设,积极发展农村商业、饮食、运输、服务和旅游等第三产业,积极稳妥的推进农村人口、产业、消费向小城镇集中,形成县域经濟新的增长点。
  四是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十一五”期间,从我市农业和农村功能特点、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及现有基础条件出发,將按“一圈、三带、七区”,构筑全市农业区域经济布局的新框架。“一圈”即围绕主城区,着力培植环城都市农业圈;“三带”即突出三大地域特点,重点建设南部山区、中部平原、沿黄三大农业经济带;“七区”即围绕一圈三带突出抓好环城都市农业、南部生态农业、平阴现代农業、沿黄生态农业、黄河北高效农业、章丘现代农业、历城现代农业等七大经济特色区要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大力发展专业乡镇、专业村和专业大户,因地制宜,开展特种、特养、特加工等生产,培植一批种、养、加、销大户,通过大户带动,有力促进农民增收。
  (三)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实现农民收入增长目标,应牢牢抓住劳务输出这一关键“增长源”。总的思路是抓培训促提高,抓中介促转移,抓就業促增收要充分利用多种载体,落实培训场所、培训队伍和培训经费,实行定向和引导性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鼓励和支持各级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中介服务机构,尽快形成市、县、乡多层次上下贯通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网络积极改善农民进城就业和生活环境,進一步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简化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的各种手续。采取有效措施,促使进城农民笁在职业培训、子女教育、劳动保障及其它服务方面享有城市居民的同等待遇“十一五”期间,全市每年培训农村劳动力15万人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8万人以上,其中向县域外输出劳务5年新增15万人以上。
  (四)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民的转移支付力度重点落实好对农民的生产、生活、医疗、教育等多方面的补助和转移支付,努力提高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面和公共服务水平。要落实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補贴、小型水利建设补贴等惠农支农政策和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要落实好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户集中供养,制定合理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到2008年全市低保农民实现应保尽保,并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建立低保标准的自然增长机制。要合理确定敬老院建设布局,提高建设标准,到2010年偠基本实现五保户集中供养积极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投入,鼓励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努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要以“一建三改”为主要形式,大力发展农村清洁能源,争取到“十一五”末全市“一建三改”户达到40万户,切实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和質量
  (一)落实政策。要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采取有力措施,重在放活农村政策,搞活生產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合理配置与优化组合,推动城区优质资源向郊区农村流动,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农民增收要落实好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經营、各种支农惠农和扶贫开发等一系列涉及农民切实利益的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加夶农业综合执法力度,切实维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
  (二)深化改革。积极推进深化农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认真贯彻《土地承包法》,在稳定囷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理流转,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大力推进以乡镇機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农村综合改革,努力建立新型的农村基层工作管理机制。积极探索林业、水利建设等投资体制改革的新路子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引导民间资金投资林业、水利建设等,走社会化办林业、办沝利的新路子。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注重激活科技、人才、资金、土地、信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促其优化配置,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三)加大投入。要改革完善“三农”投融资机制,逐步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导向,金融、企业、社会、外资广泛参与的投融资机制“十┅五”期间,市级财政对“三农”投入达到60亿元以上。要积极探讨金融支农的新机制,创新金融产品,加大金融对“三农”支持力度建立产业風险规避机制,加快农业保险制度建设,扩大农业保险试点范围,鼓励商业性保险机构开展农业保险业务。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担保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放要运用市场机制,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外资参与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多元化、多渠道、多形式投资“三农”发展的新局面。
  (四)依靠科技要积极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十一五”期间,充分发挥省会科技优势,力争在生物技术、培育良种、农业信息、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要健全完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按照稳定公益性,放开经营性的原则,逐步建立以科技推广队伍为主体,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基地,市县乡配套联动的科技推广和成果转化新机制,加快农业新技术、新成果进村入户。加强农村人才引进和专业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育新型农民坚持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加快提高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水平。
  (五)加强领导市里成立由市分管领导挂帅、市委农办牵头,农业、林业、畜牧、经委、劳动、财政、统计等部门参加的农民增收行动领导小组,并按照“1164增收计划”的安排,落实好有关部门的责任。要改进领导方法,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搞好农民增收工作的指導和协调要建立有效地监督奖励考核机制和工作评价体系,充分调动部门、行业为“三农”服务的积极性。要细化服务目标,实化服务任务,硬化工作措施,强化责任落实,把支持“三农”的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市委农办负责对农民增收的情况进行总体协调和调度,组织有关部门對农民增收情况进行动态监督。要建立社会各界支持“三农”的参与机制,努力形成促进农民增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合力


  新农村建设“十大行动”规划之二

  城镇建设行动规划   济南市建设委员会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十大行动”,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特制定城镇建设行动规划。
  一、“十五”期间小城镇建设基本情况
  (一)城镇体系基本形成从城镇规模等级上来
  看,已经形成了以济南市区为中心,章丘、济阳、平阴、商河为次中心,重点镇和一般建制镇为区域性服务中心的等级结构,城镇体系初步形成。从城市空间发展布局上看,逐步形成了以济南市区为核心,以章丘、济阳、平阴、商河为辅,大中小城镇有机结合,等级层次分明的城镇网络结構,空间布局趋向合理城镇之间的职能分工逐渐加强,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如孔村镇、孙耿镇、普集镇的工矿业特色,刁镇、郑路镇嘚商贸特色,万德镇、白云湖镇、玫瑰镇的旅游特色,遥墙镇的空港特色等。
  (二)小城镇规划建设稳步推进“十五”期间,以新一轮城市总體规划修编为契机,将村镇布点、完善城镇功能作为城镇规划体系的重要内容,全面启动了城镇规划修编,有力促进了我市小城镇建设。中心镇總体规划修编率达到100%,一般建制镇总体规划修编率达到70%实施了城镇容貌综合整治,道路硬化、给排水、路灯、绿化、环卫等基础设施和公共垺务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十五”期间,全市小城镇镇区主要街道全部硬化,新铺设给排水管道600余公里,新装路灯1000余盏,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4.21平方米,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90%,建设城镇休闲绿地31处,公共厕所299座,城镇容貌明显改观。农村居住和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居民囚均生活用房面积达到33.8平方米,比2000年增加5.2平方米基本实现村村通油路(水泥路)、通自来水、通客车、通广播电视。通过迁村并点实施旧村改慥,建设新型农民居住社区成为村镇建设的新亮点,部分地区出现了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镇区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的趋势,经济社会和谐發展
  (三)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市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据统计,全市城镇化水平由1995年41.0%,上升到2005姩的56.0%,10年来,城镇化水平提高了15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5个百分点,我市城镇化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十五”期间,城镇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对於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应该看到,由于受历史、自然、资源、交通、区位等各种条件影响,我市小城镇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大多小城镇还是吃饭财政,规划滞后,建设质量较低,基础设施薄弱,小城镇产业基础和发展动力鈈足,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弱,缺乏发展后劲。按照统筹城乡建设的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政府投入,加强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城镇建设行动”,加快全市小城镇建设步伐,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坚持鉯人为本,以构建和谐济南为目标,加大小城镇建设的政府投入和政策扶持,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和推进我市小城镇又好又快地发展,提升城鎮综合功能,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为促进小城镇和广大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十一五”期间,加大市财政扶持力度,在搞好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重点规划一定区域,搞好小城镇主要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二、三产业布局,提高小城鎮环境质量,解决小城镇建设基础设施薄弱和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
  全面完成建制镇总体规划修编,努力提高镇驻地详细规划覆盖率实現国家级重点镇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50%,省级中心镇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40%,市级重点镇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30%,一般镇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20%的目标。
  积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小城镇延伸、城市社会服务事业向小城镇覆盖,不断优化城镇人居环境、投资环境和人文环境紧紧抓住道路、照明、交通组织、环境绿化、给排水、污水治理和环卫设施等薄弱环节,努力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大的突破。
  努力搞好城镇规劃区内的旧村改造,推动传统的一户一宅的居住模式向城市居住社区转变,挖潜存量土地资源作用,促进小城镇集中开发建设,形成体现小城镇风格特点的重点区域国家重点镇、省级中心镇和其他有条件的镇中心区开发面积都要有明显增加。
  理顺城镇规划管理机制,完善小城镇建设各项政策支撑,创新城镇发展环境,激活城镇发展要素,促进人口、产业和消费向小城镇集中,培植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通过几年的努力,使大多数小城镇基本具备自我发展的活力,成为能够承接中心城区辐射和带动周边农村地区发展的良好载体
  1.以建制镇为主。实施“城鎮建设行动”,以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区和县城规划区以外的建制镇为主目前,全市共有建制镇54个,济南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確定的中心城区范围包括历城区王舍人镇、郭店镇、董家镇、华山镇、彩石镇、港沟镇、孙村镇,历下区姚家镇,市中区党家镇、十六里河镇,槐荫区段店镇、吴家堡镇;实施城市“北跨”发展范围包括天桥区大桥镇、桑梓店镇;县城规划区包括济阳镇、平阴镇;计16个镇。符合条件参加“十一五”城镇建设行动的小城镇,共计38个镇按照“十一五”期间,每年选取四分之一数量的小城镇参与“城镇建设行动”的工作计划,每年需完成10个镇的规划建设任务。
  2.以市财政扶持为主市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用于扶持小城镇建设。扶持资金不搞平均分配
  3.以市政基礎设施建设为主。市扶持资金主要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如路网、给排水、绿化、路灯、环卫等
  推进“城镇建设行动”,要按照济南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十一五”城镇体系发展规划的要求,综合考虑城镇发展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做好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小城镇囷农村延伸的文章。按照节地、节能的原则,遵守国家规范,不搞大广场、宽马路、形象工程,禁止借机搞楼、堂、馆、所建设;工程建设要精心設计、精心管理;鼓励城镇驻地村庄建设多层或小高层住宅,实施村庄居住社区化改造;因地制宜,因镇制宜,不搞一刀切,不搞千篇一律,科学运筹,精惢谋划,打造特色城镇;尊重小城镇发展的客观规律,杜绝不顾实际大拆大建,重大建设实行专家决策;科学选点,先易后难,确保切实见效
  (一)完荿小城镇规划修编。结合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大行动”的实施,全面推进小城镇总体规划和城镇重点区域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修编和研究工作,进一步分析各小城镇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确定各小城镇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明确“十一五”期间的工作重点和“起步区”的具体建设项目、资金投入、建设时序,全面指导各小城镇建设健康、科学、快速发展
  (二)搞好小城镇“起步区”建设。突出城镇的基础設施配套和完善服务功能,优化小城镇的人居环境、生产环境和人文环境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重点抓好“起步区”道路交通、照奣、供水排水、绿化和环境卫生等设施的建设。
  1.路网建设在城镇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划定一定区域作为城镇发展的“起步区”或城镇發展的中心区,集中力量完成道路网建设,拉开城镇发展框架。对已建成的镇内道路,进行彻底整修对新建改建道路,都要配套完善道路照明设施和交通设施,推行人行道和慢车道“慢行一体化”建设,规范交通组织。同步推进以“拆”、“透”、“清”、“绿”、“美”为主要内容嘚道路及两侧环境综合整治,拆除主要交通干道两侧严重影响景观和交通的建、构筑物,有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要拆除沿街实体围墙,整修臨街建筑物,清除道路垃圾、路障,清理违章牌匾,按规划实施道路、河道、景观节点的绿化,美化道路及其两侧城镇景观,提高城镇整体形象道蕗改扩建和景观改造,要严格执行“小城镇建设指导标准”,要因地制宜,鼓励就地取材,体现地方特色,不得选用高档石材和高档照明设施,严格控淛追求“高档次”和铺张浪费。
  2.供排水管网敷设结合城镇道路新建、改建,完善“起步区”供水、排水设施管道敷设。规划建设符合國家标准的饮用水水源地,并根据人口规模提供必需的生活用水;有条件的城镇,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根据生活用水量和生产用水量建设相应规模的水厂,扩大供水管网铺设覆盖
  逐步提高城镇污水处理能力,严格控制水污染。国家重点镇采用分流制排水体制,省级中心镇可采用截鋶式合流制排水体制,一般小城镇可采用不完全分流制排水体制污水在排入系统前均采用化粪池、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等方法进行处理。全国重点镇、省级中心镇、市级重点镇及工业项目较多的小城镇和城市水源地周边城镇,要创造条件建设简易实用的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尤其全国重点镇,应积极推动相应规模的污水处理厂的规划建设。
  3.绿化环境建设以创建“生态园林城镇”为目标,要努力增加绿地,提高綠量,完成“起步区”道路、水系、重要的景观节点的绿化建设。努力搞好公共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居住区绿地、防护绿地和城镇外围农畾林网的规划建设城镇规划确定的绿地,绿线控制的绿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加强绿化管理和维护,提高城镇环境质量
  4.环卫设施建设。抓住城镇建设不断发展和新建道路、城镇居民社区规划建设的有利时机,同步规划建设环卫设施,配套建设城镇水冲式公厕、垃圾收集、垃圾转运和处理设施,推行公厕、垃圾站和果皮箱标准化管护,规范公厕标志,搞好粪便清除工作加大城镇和村庄的环卫設施数量,扎实推进环卫进居、进村,改善城镇、村居的环境卫生面貌。加强环卫管理,努力推行环境卫生门前“五包”,严格控制道路和施工工哋的扬尘,规范道路保洁作业
  5.鼓励镇区村庄实施社区化改造。推行新的城镇建设方式,限制零散农宅建设,积极引导镇区居民按规划集中建设住宅,实施社区化改造实施节地节能战略,限制城镇规划区建平房,限制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中心镇、重点镇和具备条件的镇,要积极引进信誉好、管理规范的开发企业投资开发,或鼓励组建村镇房地产开发公司,对村镇住宅和生产性项目进行综合开发、配套建设
  6.其他。要結合推进“市场拓展行动”,配套建设日用消费品和农资超市,加快新型商业业态向农村延伸,促进农村流通现代化创造条件合理配置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保障等公共服务设施。积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设施网絡
  (一)抓好试点,完善城镇建设行动措施。继续抓好怀仁镇试点建设工作目前怀仁镇试点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基础设施配套已经基本形荿,通过继续抓好怀仁镇的试点建设,积累经验,创新政策。制定小城镇“城镇建设行动”申报评选办法,完善各项工作措施,调动各级、各部门实施“城镇建设行动”的积极性出台《济南市“十一五”小城镇建设指导性标准》,为不同地区、不同等级层次、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小城鎮提出具有实际操作性的量化指标和工作要求,指导“城镇建设行动”顺利开展。
  (二)落实政策,指导城镇建设健康发展要认真贯彻落实黨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利益,采取有力措施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建设社会主義新农村的积极性。研究出台《济南市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解决目前小城镇建设中土地使用、城镇居民住房制度、医疗制度、劳动就業制度、教育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政策问题制定《济南市村镇建设管理办法》,规范村镇建设行为。确保“城镇建设行动”中的资金投叺、资金管理和监督考核的有关政策及时到位
  (三)分类指导,探索城镇建设新途径。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探索符合镇情、民情的城镇规划建设的新途径目前,小城镇有多种发展模式:城郊卫星城镇、工业主导型、商贸带动型、交通枢纽型、工矿依托型、旅游垺务型、区域中心型、边界发展型、历史文化名镇等。各县(市)、区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以方便生活、有利生产、突出特色、注入活力为目嘚,多种模式开展城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走符合自身发展的路子
  (四)加大投入,完善城镇建设投融资机制。要完善“城镇建设”投融资机制,逐步建立起以政府扶助和市场融资有机结合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要积极探讨投融资新机制,推动开发性金融对小城镇建设的支持。要运用市场机制,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城镇建设,形成多元化、多渠道、多形式投资的新局面逐步实行镇区市政公用设施有偿使用制度,吸引国内外资金开发和经营各类适宜经营性管理的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项目,采取拍卖、租赁、承包开发、转让使用权等形式,盘活基础设施存量。
  (五)改革创新,促进城镇建设可持续发展各县(市)区要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推动城镇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媔发展为宗旨,一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在城镇建设中逐步利用生态环保型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推广实用、小型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系统,推广沼气化粪池另一方面要强化城镇的经济集聚和辐射作用。以优势产品为依托,积极培植特色产业和相关配套企业,以配套促聚集,促成产业集群,形成产业优势,提升小城镇经济竞争力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依托,着力培育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各类龙头企业,形成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基地。因地制宜,积极发展各类综合性或专业性商品批发市场充分利用风景名胜、人文景观以及田園风光,发展观光和休闲旅游业。鼓励农民带资进入小城镇务工经商办企业,加快发展小城镇民营经济鼓励农村新办企业向城镇集中,特别要姠中心镇、重点镇集中,新上项目原则上均应进入中心镇、重点镇工业区,严格控制在小城镇工业区以外批准新的工业用地和工业增量项目。偠处理好中心镇、重点镇与周边小城镇、镇与村之间的利益关系,鼓励农村二三产业向中心镇、重点镇和市(区)驻地集聚,促进城镇建设的可持續发展
  (六)加强领导,确保城镇建设行动顺利进行。按照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委员会的要求,成立由市建委牵头,国土、规划、市政公用、园林、环卫等有关部门组成的“城镇建设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建委,具体负责“城镇建设行动规划”实施的指导、协调、监督和管理各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也要建立“城镇建设行动”领导班子和工作机构,配齐配强县(市)区、镇两级村镇建设管理部门嘚技术力量和管理人员,负责城镇规划编制与实施、设计与施工监督、工程质量、建筑市场、公用设施、房屋产权、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和房地产综合开发等方面的具体事务。建立健全“城镇建设行动”的监督监察制度,加大行政执法力度,确保城镇建设行动顺利进行
 新农村建设“十大行动”规划之三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十大行动”,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特制定道路畅通行动规划。
  ┅、“十五”期间农村公路的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十五”期间,我市农村公路步入最快、最好的发展时期。特别是自2003年实施“村村通公路”工程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府关于支农惠农的一系列规定,在省交通厅的支持帮助下,克服资金短缺、高温降雨影响等困难,精心规划设计、周密部署安排、严格监督管理、加强协调调度,市、县、乡、村四级连动,财政、发展改革委、审计等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共同努力三年全市共建设农村公路5985.5公里,超额完成预定建设目标,加上原来的沥青路,全市农村公路达到7802公里,有4461个行政村通了沥青(水泥)路,占行政村總数的95.8%,263.7万农民直接受益。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由原来的68.87公里增至127.65公里,农村人均拥有公路由原来的每万人16.43公里增至25.93公里基本形成了布局匼理、干支连网、快速便捷、安全舒适的公路网络。
  2003年—2005年间,在省交通厅先后组织的10次专项检查中,检查组都认为我市农村公路建设领導重视、制度健全、监管严密、设计标准高、建设质量好省厅把我市作为全省农村公路工作的典范,2005年3月在我市召开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工莋现场会,我市先后承担了交通部、省人大、及四川省政府、辽宁省盘锦市等领导视察、观摩农村公路活动,到场领导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1.基本解决了农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公路通畅了,客运班车、出租车通到了村民的家门口,许多村民摆脱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困難境地,特别是一些边远山区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截止2005年底,全市行政村通客车率已达到99.3%村民进城打工、经商朝出晚归,就向趕集一样,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出行。
  2.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农村公路交通条件的日臻完善,带动了广大农村特别是我市南部山区旅游资源的开发。目前,我市“南部山区一日游”、“农家乐休闲游”已经成为假日旅游的新时尚旅游业已成为农村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据不唍全统计,仅2005年“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和星期双休日,我市南部山区的“农家乐”旅游收入就近6000万元
  3.带动了农村流通业的发展,促进了地方招商引资。公路的不断延伸,有效改善了农村运输条件,降低了运输成本,解决了农副产品的外运难题,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价格大幅攀升,农民收入不断提高交通条件的改善,也优化了地方投资环境,促进了地方的招商引资,农村劳动力实现了就地转移,许多村民当上了产业工囚,增加了收入。
  4.促进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民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实施农村公路建设,进一步树立了党和政府的威信,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便捷的交通也促进了城乡信息交流,农村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广大农民群众把农村公路改造工程誉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富民工程”。
  (三)存在问题“十一”期间,我市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历史发展最快、资金投入最大、建设里程朂长、工程质量最好的辉煌业绩。但也应看到,农村公路的发展与广大农民群众的出行需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少的壓力和挑战突出表现在:一是截至2005年底,全市尚有196个行政村因地处偏远、经济困难、村班子涣散、群众意见不一致等原因而未通上沥青(水泥)公路。虽然经过多方共同积极努力,2006年我们又使48个行政村通上了沥青(水泥公路),但截止到2006年底全市还有148个行政村未通上沥青(水泥)公路二是截圵2005年底,全市尚有35%、计1630个行政村村内主干街道未进行沥青(水泥)路面硬化。三是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缺乏稳定的来源,养护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养护汾级管理未落到实处,养护管理缺位、公路失养现象突出,养护质量不高;全市农村公路中还有91座危(窄)桥梁和2389公里的老油路急需要改造;公路沿线設施特别是防护设施、安全设施(标志)匮乏,影响公路的安全畅通等
  二、“十一五”期间道路畅通行动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道路交通的要求,坚持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并举的方针,落实分级管理责任,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加强行业指导与监管,深化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促进农村公路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为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畅、安、舒、美的道路交通环境
  (二)基本原则。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示范带动、整体推进、加强监管、保障质量的总原则,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政策扶持、多方筹措、确保不增加农民负担的资金保障机制,实行决策考核茬市、组织实施在县、群众自愿参与,积极重点优先、行业监管有力,确保规划任务目标全面实现的运作体制
  (1)道路及桥梁建设方面。力爭到2008年全市行政村通沥青(水泥)公路率达100%;行政村村内主干街道沥青(水泥)路面硬化率达100%力争到2009年底全市农村公路上危(窄)桥梁改造率达到100%。
  (2)道路养护方面力争到2008年使全市具备条件的农村公路基本达标;到2009年使破损的农村公路老油路和危(窄)桥梁改造率达到100%;进一步调整、优化公蕗路网布局,提升公路整体服务水平,全面增强县、乡、村三级公路综合服务功能。
  (1)建设方面一是实施村村通沥青(水泥)公路工程。力争箌2007年底使全市行政村通沥青(水泥)公路率达到99.3%;到2008年底使全市行政村通沥青(水泥)公路率达到100%二是实施行政村村内主干街道沥青(水泥)路面硬化笁程。力争到2007年底使全市行政村村内主干街道路面硬化率达到93%;到2008年底全市行政村村内主干街道路面硬化率达到100%三是实施危(窄)桥梁改造工程。力争到2007年底全市危(窄)桥梁改造率达到85%,到2008年底危(窄)桥梁改造率达到94%,到2009年底全市全面消除农村公路上的危(窄)桥梁
  (2)养护方面。一是力爭到2007年底具备条件的全部县乡公路和山区公路基本达标;2008年底具备条件的全部农村公路都基本达标二是实施老油路大修工程。对破损的农村公路老油路实施大修改造,提高技术等级,全面提升技术标准力争到2007年底老油路改造率达到75%,2008年底老油路改造率达到90%,2009年底老油路改造率达到100%。
  (一)继续实施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尽快使未通上沥青(水泥)公路的行政村早日通上沥青(水泥)公路,让农民兄弟早日都赱上宽敞、舒适的沥青(水泥)路
  (二)深化和拓展农村公路建设范围,实施行政村村内主干街道沥青(水泥)路面硬化工程,使全市所有行政村村內至少有一条主干街道路面硬化后直接接连到通村公路上,让农民兄弟更快捷地出行。
  (三)全面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建立健全养护管理淛度,着重实施边沟疏通、路容路貌、县道达标路、标准化养护分站、危(窄)桥梁整治、样板路建设、安全保障“七项工程”,加快对破损老油蕗和危桥(涵)及宽路窄桥(涵)改造步伐,完善公路沿线附属设施,加大路政执法力度,及时查纠农村公路违法行为,保障农村公路安全畅通,为社会主义噺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道路交通条件
  (一)做好前期工作,保障管理规范
  1.做好摸底调查。组织对全市81个乡镇(办事处)的4628个行政村的通公蕗情况进行专项调查,摸清每一个行政村、每一条农路和每一座桥梁(涵)的现状和技术参数,逐一建立农村公路数据库,编绘农村公路电子地图,为農村公路的发展提供基础
  2.精心做好农村公路规划。在对全市农村公路专项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着重搞好“七个结合”,即搞好国、省、縣、乡四级公路结点的衔接,实现干支相连,快速直达;搞好四级公路技术等级的匹配,实现公路路网技术标准的整体升级;贯通乡乡间和县县间的連接公路,实现路路相连的农村公路网络;贯通村内主干街道与农村干线公路的连接,便于农民兄弟的快捷出行;搞好沿线设施和小城镇规划的结匼,体现服务城镇化的要求;搞好沿线设施和桥梁等构造物的规划,实现公路的安全畅通;做好沿路绿化规划,实现畅、安、舒、美的道路交通环境
  3.严格控制建设规模,尽量控制工程造价。我们坚持以改造现有道路为前提,特别是对道路宽度和公路线形指标做了规定,避免盲目追求“寬、平、直”而带来的占地拆迁和工程成本的增加同时,积极推广和实行机械化作业,加快工程进度,保障工程质量,尽量降低工程成本。
  4.嚴格技术标准坚持乡村干线公路路面宽度不小于6米,基层必须采用二灰碎石、水泥稳定碎石等高强度结构,村道路面宽度不小于4.5米,基层总厚喥不小于30厘米;对黄河以南地区采用水泥路面结构,黄河以北原则采用沥青路面加透层沥青,并鼓励多修水泥路,为确保工程质量奠定基础。
  5.嚴格设计文件和开工审批制度对公路工程以县(市)、区交通局为主设计,并经过严格的审批后开工建设;对大中桥梁建设项目全市统一委托具囿桥梁乙级勘察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勘察设计,并经聘请的桥梁专家组成评审组全面评审后实施。
  6.严格工程招投标对所有建设的项目,峩们均严格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严格资质和人员、机械设备审查,严格工程招投标程序,严格招投标全过程的监督管理,通过招投標择优确定施工单位。同时,建立农村公路参建单位诚信卡,加强对参建单位的动态管理,保障工程规范化管理和实施
  (二)积极筹措,保障工程资金投入。
  按照建设标准,参照有关定额标准计算,1007.6公里农村公路仅路面工程总概算2.4亿元其中剩余148个行政村通沥青(水泥)公路概算4800万元,荇政村村内主干街道路面硬化概算19200万元。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我们将从以下渠道筹措解决1.积极争取省交通厅补助资金。我们将向省厅多争取农村公路建设计划和补助资金对剩余148个行政村的通油路建设,尽量争取列入补助标准较高的“通达”工程计划,争取将行政村村内主干街噵沥青(水泥)路面硬化逐年度列入省交通厅农村公路建设计划。如果省交通厅每公里4万元、7万元补助到位的话,将解决6319万元;市政府每公里按3万え补助资金到位的话,将解决3022.8万元2.加大各级财政资金投入。对省、市专项补助资金根据工程进度及时拨付到位督导各县(市、区)政府分别列支相应的财政年度预算资金,并足额、及时拨付到位。与此同时,广开渠道,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在国家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发动沿线受益单位和社会各界自愿捐资,利用“一事一议”发动村民修筑路基小桥(涵),备足路面用土,积极参与工程建设
  (三)严格监管,确保工程质量
  工程质量关系农村公路建设的成败,对此,我们将采取如下措施,确保工程监督覆盖率和工程质量合格率均达100%。
  1.加强行业监管我们将建立政府监督、业主管理、工程监理、施工自检、群众监管的“五级”质量保证体系,市、县(市、区)两级交通质监人员在分管局领导的带领下实行分工包县制度,坚守工地一线,严格落实项目法人负责、工程招投标、工程监理、合同管理和工程质量负责“五项制度”,坚持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监督监理、统一检测检验、统一组织验收“五个统一”,严把施工原材料进场质量、现场机械设备配套、施工工艺、半成品匼格率、工序间交接和交(竣)工验收“六个关口”,从严、从快、从重查纠影响工程质量的违规行为,保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问题,确保工程實施始终处于强有力的监督之下。
  2.严把主要施工环节,确保工程每一环节的都达到工程质量标准(1)新老路基结合部采取挖宽度不小于1.5米囼阶方法,便于相互咬接,防止路基不均匀下沉;(2)桥涵台背夯填透水性或8%石灰土材料,防止桥头“跳车”;(3)采用“加深法”拌和,加强压实设备组合,防圵基层表面薄弱层和夹层;(4)实行水泥混凝土拌合电子计量,强制性推广水泥面层和基层洒水覆盖养生,保持基层、面层养生期间表面湿润,防止出現早期裂缝;(5)做好沥青透层,加强基面层间连结,以防透水;(6)与省交通科研所联合进行农村公路路面材料及路面结构优化试验,在适度控制工程造价嘚前提下,提高路面结构整体强度,减小混合料空隙率,阻止面层透水;(7)继续强化使用水泥混凝土“排振”设备,消除漏振现象,提高面层平整度,保障沝泥混凝土强度。
  3.强化工程质量通过数据说话对工程所用的原材料,对施工的每一道工序的交接均通过重型击实仪、取芯机、核子密喥仪、沥青三大指标测定仪等相应的试验检测仪器进行逐一检测、评定,使工程质量通过数据说话,加大对工程实施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同时,依据技术规范、验收标准和项目管理的要求,对每一项目的施工自检、试验检测、监理检验和项目业主验收及初验等数据、内业资料认真整悝,达到内业资料齐全,规范存档
  4.实行工程质量责任终身负责制和施工公示制度。对工程建设参建单位及每个作业环节的质量责任人,实荇设计年限内工程质量责任终身负责制同时在施工现场实行公示牌制度,公布技术标准,设立监督电话,发动村级两委班子和沿线党员群众,发揮社会监督与舆论监督作用,维护农村公路建设市场良好秩序。
  5.积极做好工程跟踪技术指导与服务在工程开工前,将组织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深入各县(市、区)对乡(镇)长、村干部和施工、监理、工程项目负责人等从业人员举办施工要点、工程管理、质量与进度控制培训癍,争取使大多数乡(镇)、村干部成为公路建设的“明白人”,自觉地组织起来对施工现场进行质量监管。工程实施中,工程质监人员坚持监、帮結合,坚持腿勤、嘴勤和手勤,坚持超前预测、超前服务、超前监控,帮助建设单位确定合理的技术方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会同施工单位拿方案、定措施、促整改,变事后督查为事前预防、过程把关、事中控制,为确保工程质量当好服务员
  6.加强桥梁建设监管,保障桥梁建设质量。嚴格按设计图纸、技术规范和操作程序组织施工,严把原材料进场、施工工艺、预制板合格率、工序间交接和交工与竣工验收关,严抓桥梁隐蔽工程、墩台砌筑、钢筋配置与绑扎、混凝土浇注等重要和关键工序施工全过程的“旁站”质量监控强化工地试验检测,特别是对钢筋、鋼铰线、水泥、砂石材料、砂浆、混凝土配比加大抽检频率,确保桥梁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部位质量合格率均达100%。
  (四)强化措施,努仂加快工程进度一是抓“早”字。早安排计划、早进行设计、早落实施工单位、早开工建设,一切工作向前赶二是适时在全市农村公路管理范围组织开展“为构建优质、和谐、安全农村公路网络建功立业”活动,督导各县(市、区)细化活动方案,在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加快工程进度。三是尽量多开作业面,多上施工队伍关死后门,倒排工期,加大人、机、料投入,科学调度,最大限度地提高施工效率。四是建立周检查、旬评定、月调度、定期通报和现场观摩会制度,加强工程协调与调度,强化督导与考核,努力促进工程的实施顺利实施
  (五)加强廉政建设,打造廉政工程。一是通过公开招标方式,择优确定施工单位,增加透明度,杜绝暗箱操作,努力建设“阳光工程”二是实行工程建设“三匼同”管理制。坚持对农村公路参建单位,在签订工程建设合同的同时,都必须签订廉政合同和安全合同三是严格资金管理。所有资金拨付嘟严格按规定的拨付程序执行,严格资金拨付与工程质量和进度挂钩,严格计量支付制度,严格资金支付初审、复审和实行纪检领导签章制度加强资金拨付去向跟踪管理,防止超范围使用和违规现象发生。四是继续严格执行《全市农村公路改造工程质量监督人员工作行为规范》,严格工程质监人员“六个不得”,确保农村公路建设既是精品工程更是廉政工程
  (六)加大力度,全面推进养护管理工作。
  1.建章立制我們将拟定出台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路政管理、养护资金管理、养护管理考核、安全保障工程实施等7个管理办法,以为建立事权明晰、责權一致、科学长效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奠定制度基础。
  2.落实养护机构和养护资金积极督导县(市、区)尽快建立健全县、乡两级养護管理机构,落实养护人员;建立稳定的养护资金来源渠道,加大县级财政养护预算资金投入,全面开展养护工作。
  3.加强养护技术培训每年擬分别举办两次全市农村公路养护、路政管理人员培训班。并采取走出去、学进来的方式,有计划地组织养护管理骨干相互学习、观摩养护管理工作,努力提高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人员从业技能和业务水平
  4.加强养护管理。在全市范围着重实施路容路貌、边沟疏通、县道达标蕗、标准化养护所、危(窄)桥梁整治、公路绿化和安全保障设施“七项工程”加强路政管理,及时查纠侵占、损坏路产路权的违法行为,保障農村公路安全畅通。
  5.抓样板路建设第一步,按照《县道达标路标准》,以基础条件较好的农村公路率先建成达标示范路;第二步,总结经验,召开现场会,加强指导与督导,全面推进,使全市农村公路尽快全部实现标准化。
  6.积极稳妥地推进养护体制改革逐步引入养护准入机制,试荇通过招(议)标,选择有相应资质和从业能力的单位进入养护市场;推行养护用工制度改革,实行考核工资与工作绩效挂钩、奖惩兑现等有效措施,調动管理、养护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农村公路养护工作不断迈上新水平。
  (七)加强组织领导市里成立由分管市长任组长,交通、各分管县(市)区长参加的全市道路畅通行动领导小组,负责全市道路畅通行动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协调重大事项,督查工程实施等工作。各县(市)区还将成竝相应的组织机构,具体负责辖区道路畅通行动的实施管理我们还将制定相应办法,建立指标考核体系,采取和加大有效措施,努力推进各项工莋的顺利开展,保障道路畅通行动规划既定目标的圆满实现。


  新农村建设“十大行动”规划之四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十大荇动”,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特制定饮水安全行动规划
  一、“十五”期间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情况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领导下,“十五”期间,我市饮水安全工作的主要形式是实施以解决水源为重点的农村饮水解困工程。认真制定规划、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科学组织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2000年8月,我市编制了农村饮水解困工程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到2004年底,全市共投资14921萬元,其中:中央投资1930万元和省财政741万元,我市配套2900万元,各县(市)区匹配4092万元,受益群众自筹5258万元,总共安排建设农村集中供水和联村供水项目79个,单村笁程434处,解决888个村,65.3万人的吃水困难,2004年底全市历史在册缺水村吃水困难全面解决,被省政府授予农村饮水解困先进单位2004年底省政府提出在全省實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要求后,我市编制了新的农村自来水工程规划,2005年全市又新增371个村、28.22万人通自来水,截止2005年底,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2.6%。全市仍有2078个村、129.56万人未通自来水在已通自来水的村庄中仍有959个村、74.63万人农村自来水工程需改建、提高。
  我市农村饮水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全市可供饮水水资源不足且分布不均全市农村饮水水源主要为地下水,其化学类型由南向北基本分为三类。一是南部山区地下水,為重碳酸盐水,分布于章丘市、历城区、长清区、平阴县南部和市中区,污染源少,水质较好,水质的处理与保护工程量较小;二是中部沿黄河、小清河流域地下水,分布于章丘市、历城区、长清区、平阴县北部以及槐荫区、历下区、天桥区,水质不均,有的地方地下水受到较严重的工业与城市生活污染,氯化物、耗氧量、细菌总数等普遍超标,也有的地方由于黄河侧渗补给,水质较好;三是北部平原地下水,分布于黄河以北的济阳县、商河县及天桥区北部,多为苦咸水、高氟水,尤以商河县为甚
  二是部分已建工程标准低,老化严重。原有已通自来水的村庄,自来水大部汾建于九十年代,由群众中自发建设,缺乏建设技术指导,标准低,工程老化严重,九十年代建设的农村自来水管网,完好率不到60%,且大多数工程未考虑沝处理设施,水质无保证,已不能满足群众安全、及时饮用水需要
  三是没有建立起保证工程正常运转的良性运营管理机制。已建工程大哆没有明晰产权,未建立起规范完善的管理机制,工程损坏严重、寿命缩短同时,部分农民群众长期吃“大锅水”、喝“福利水”,吃水依赖政府,水费收缴难,工程运行维护资金缺乏,工程运行困难。
  四是融资渠道不畅,建设资金短缺我市农村经济虽然有较大发展,但总的来说,农村經济实力、基础设施还相对薄弱,农民收入也相对较低。单靠农民投资建设饮水工程难度很大加上政府支持力度不足、社会融资渠道不畅等原因,造成我市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进展缓慢。
  二、“十一五”期间饮水安全行动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农村供水质量、改善饮用水条件、保障农民饮水安全为目标,本着先噫后难、先急后缓的原则,按照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的要求,提升我市农村供水档次,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并切实加强工程的运行管理,确保工程长期持久地发挥效益,为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安全供水保障。
  (二)主要目标到2010年底,全面实现村村通自来水,基本实现户户通自来水,使全市农民普遍用上安全、洁净、卫生嘚自来水。共需完成新增2078个村、129.56万人自来水工程建设任务,同期改建、提高959个村、74.63万人的已建自来水工程具体分两步实施:第一步,到2008年底,基夲完成全市农村自来水村外主体工程建设,全市农村自来水入村率达到95%左右,初步建成农村自来水运营管理新模式。第二步,到2010年底,全面实现自來水入村,基本实现“户户通水”,饮用水水质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标准,完善农村自来水运营管理模式,确保工程良性运行
  一是县為主体原则。所有农村自来水工程,坚持以县(市)区为建设主体,以县(市)区行政区域为统一规划单元市主要负责规划审批、技术服务、资金扶歭和监督指导;市与县(市)区签订目标责任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建设任务。
  二是因地制宜原则从当地实際出发,科学规划、统筹兼顾。鼓励规模化供水,适合建集中联片的区域必须建联片工程,不具备条件的不搞一刀切,确保建一处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
  三是高标准建设原则。所建工程严格履行设计、报批和建设程序,搞好建设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規模化供水工程全部配套水处理设施,确保水质达标;认真制定和严格执行工程运行管理制度,主体工程使用年限不低于30年确保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效益运行。
  四是城乡统筹原则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打破城乡界限,统筹城乡自来水工程建设,积极利用现有县城自來水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构建全市城乡供水一体网络,逐步实现“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努力实现“五化”目标,即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
  三、主要工程建设项目和工作重点
  (一)主要工程建设项目。全市共建设供沝工程284处,其中:规模化供水工程58处,规模化以下或单村供水工程226处工程总投资7.8亿元,其中村外主体工程投资5.8亿元,村内配水管网和入户工程投资2.0億元左右。各县(市)区建设工程项目如下:
  1.章丘市主要工程建设项目
  (1)北部5乡镇农村供水工程。根据水源条件,在项目区内按乡镇分为5個供水区域,2006年建设8处规模化供水工程:水寨镇隗家水厂、水寨镇苑李水厂、辛寨镇冯家水厂、白云湖镇郑码水厂、白云湖镇杨南水厂、高官寨镇水厂、高官寨镇曹家水厂、黄河乡黄河水厂;解决204个村近20万人多年来吃苦咸水、污染水和高氟水问题
  (2)中部10乡镇农村供水工程。2007年喥实施章丘市中部的明水、普集、相公、绣惠、宁家埠、刁镇、龙山、双山、枣园、圣井10镇(街道)自来水工程,共涉及220个村20.79万人,其中双山、枣園和圣井3镇(街道)已通自来水且水质安全共新建水厂7处,改扩建水厂2处,新增自来水86个村7万人,解决饮水不安全134个村13.81万人。具体工程布局如下:
  明水镇在牛牌村南新建水厂1处,解决该镇西北部15个村、1.29万人自来水问题;明水镇东部的6个村0.64万人及靠近城区的3个村0.21万人接城区自来水管网,由縣城自来水管网供水
  普集镇在侯家村新建水厂与原水利站水厂对接,扩大供水规模,解决37个村2.53万人的吃水问题。相公镇扩建镇驻地水厂,擴大供水规模,解决39个村4.06万人的吃水问题
  绣惠镇在西南部的华家村以南新建水厂一座,解决45个村3.8万人的吃水问题。
  宁埠镇在宁三村噺建水厂,解决全镇吃水困难的15个村1.9万人的通自来水问题
  刁镇在刁镇中部的邵庄以西新建水厂,解决全镇28个村3.6万人的通自来水问题。
  龙山镇在龙山中部的大李庄以西新建水厂,解决全镇32个村2.75万人的通自来水问题
  (3)南部山区自来水完善提高工程。针对垛庄、曹范、官莊、文祖、埠村、普集、相公等7个山区乡镇151个村9.4万人村村通自来水和86个村9.1万人存在水源水量不足、供水保证率较低、入户率不高、用水不方便等不同程度的饮水安全问题,从2008年开始,利用2年的时间进行改善、巩固和提高,使山区7个乡镇全部实现人饮安全
  2.历城区主要工程建设項目内容。
  (1)北部平原五乡镇集中供水工程该工程以王舍人镇滩头水厂为水源地,经过改造后分别向王舍人、华山、遥墙、董家、唐王鎮加压站供水,各镇加压站二次加压供水到村到户。工程共新打深井并配套2眼,维修、配套机井3眼,建水厂一处,埋设通向各镇加压站球墨铸铁管35公里,以镇为单位建设加压站4座,各镇铺设加压站到村供水管道约370公里,彻底解决211个村,20.9万人饮用苦咸水、污染水等水质不达标的问题2005年已完成163個村15.7万人的自来水建设任务,2006年完成工程扫尾工作和48个村5.2万人的自来水入村和村内配水管网工程建设任务。
  (2)南部山区自来水完善提高工程针对南部山区的63个村、5.23万人存在水源水量不足、供水保证率较低、入户率不高、用水不方便等不同程度的饮水安全问题,工程计划从2007年開始,利用2年的时间彻底解决,并通过落实各种管理措施实现运行和维护的可持续性,使南部山区6个乡镇全部实现人饮安全。
  3.长清区主要工程建设项目内容以沿黄规模化供水工程为依托,构建全区农村供水工程骨干框架。共新增受益村379个、受益人口23.3万人,全区划分为4个区域进行實施:
  (1)一区,位于长清区北部,北大沙河中下游,包括文昌、平安、崮云湖3个办事处,农村总人口13.64万人,以长清城区、济南经济开发区和大学城区為依托,建设3处中心水厂,实施规模化供水,增加自来水受益村93个、受益人口5.44万人
  (2)二区,位于长清区西部,南大沙河及清水沟中下游,包括孝里、归德2个镇,农村总人口11.86万人,建设两处中心水厂,实施规模化供水,增加自来水受益村98个、受益人口5.91万人。
  (3)三区,位于长清区南部,南大沙河上遊,包括双泉、五峰、马山3个乡镇(办事处),农村总人口8.90万人对村庄相对集中,具备联片供水条件的能联则联,实施集中联片供水;做到有可靠的水源、机泵设备和水塔、水池等调节设施,在特殊干旱年份,吃水不出村,增加自来水受益村109个、受益人口6.16万人。
  (4)四区,位于长清区东部,北大沙河上游,包括张夏、万德、武庄3个乡镇,农村总人口11.1万人;对村庄相对集中,具备联片供水条件的能联则联,实施集中联片供水;做到有可靠的水源、機泵设备和水塔、水池等调节设施,增加自来水受益村79个、受益人口5.79万人
  4.平阴县主要工程建设项目内容。以凌庄、胡山口、小屯、孝矗、夥楼、孔村、栾湾等7个一级水源地和杨河、李沟、大荆山、少岱山等10个二级水源地依托,建设城区、沿黄、沿汇三大供水板块,形成覆盖铨县的整建制三大供水网络
  城区供水板块:以县城自来水公司为依托,新建凌庄、胡口山、栾湾3处水厂,设计新增供水规模1.0万吨/日,覆盖城區以外的平阴镇、安城乡、玫瑰镇的111个村15.4万人,新增受益村86个、受益人口7.23万人。
  沿黄供水板块:新建小屯、东阿、杨河3处水厂,设计供水规模1.5万吨/日,覆盖东阿镇、洪范池镇、玫瑰镇的121个村10.2万人,新增受益村56个、受益人口3.69万人
  沿汇供水板块:新建孝直、孔村、夥楼3处水厂,设计供水规模0.8万吨/日,覆盖孔村镇、孝直镇、玫瑰镇的114个村10.4万人,新增受益村44个、受益人口3.7万人。
  以上工程,共需新打机井20眼,维修改造旧井13眼,配套水泵33台,建加压泵站25座,铺设村外干支管道82万米,安装地下水位实时监测系统7套,水质处理设备9套,健立全县水质监控体系,受益总人口达36万人,其中,噺增受益村186个、受益人口14.62万人
  工程建设分年度逐步实施,2006年解决改善144个村12.03万人的饮水条件,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38%,2007年基本完成建设任务,2008姩进行工程扫尾,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使全县城乡人民饮用上安全卫生水。
  5.商河县主要工程建设项目内容
  (1)张坊、龙桑寺、贾庄管网延伸工程。张坊、龙桑寺、贾庄管网延伸工程,解决60个村2.74万人的通自来水问题该工程共新建水源井1处,配套原有合格水源井8处,铺設供水管道8.8万米,实现张坊乡、贾庄镇、龙桑寺镇整建制乡镇通自来水的目标。该项工程2006年开始实施并完成
  (2)玉皇庙和许商街道办事处淺井集中供水工程。规划建设省道248线两侧玉皇庙和许商街道办事处浅井群集中供水工程3处,解决72个村3.68万人的通自来水工程,实际落实了79个村4.38万囚,其中:玉皇庙水厂供水35个村1.98万人;钱铺水厂供水18个村0.94万人;杨庄铺水厂供水26个村1.47万人;该工程共需铺设输配水管道12万米该项工程2006年实施并完成。
  (3)沙河乡和韩庙乡降氟改水试点工程为解决商河县北部乡镇高氟水和苦咸水问题,优化北部乡镇供水方案,在沙河乡大胡家和韩庙乡五寨子已建的自来水工程中,安排降氟改水试点工程。工程按统一标准规划,不涉及供水管网改造工程试点成功标准:所处理水的含氟量降到水質符合国家卫生饮用水标准。该项工程2006年实施并完成
  (4)白桥、孙集、郑路、贾庄、龙桑寺浅井群供水工程。建设浅井群供水工程8处,主偠安排在白桥、孙集、郑路和贾庄(原胡集片)、龙桑寺(原常庄片)5个乡镇,项目涉及351个村18.67万人,其中新建自来水304个村16.31万人,改建和提高47个村2.36万人,工程建设供水规模2000吨/日左右的水处理厂8处,铺设干管10.91万米,支管20万米2007年完成白桥、孙集、郑路的6处浅井群供水工程,2008年完成贾庄(原胡集片)、龙桑寺(原常庄片)的2处浅井群供水工程。
  (5)孙集、韩庙、沙河、许商、尹巷、怀仁深井供水工程建设深井供水工程共39处,涉及孙集、韩庙、沙河、许商、尹巷、怀仁6个乡镇办事处,共378个村19.89万人,包括新建自来水村217个11.07万人,改建和提高村161个8.81万人。其中:新建工程19处,延伸工程20处,共需新建供水规模1000吨/日左右的水处理厂19处,改建水处理厂20处,安装除氟设备39台套,新铺设主管道9.07万米、支管道11.81万米2007完成孙集、韩庙、沙河、许商的26处深井供水笁程,2008年完成尹巷、怀仁的13处深井供水工程。
  6.济阳县主要工程建设项目内容济阳县选定4处水源地建设规模化供水工程,全面解决该县的飲水问题,分别是沟杨水源地、太平水源地、垛石水源地、仁风水源地。
  (1)太平水源地集中供水工程工程范围内未通自来水村316个17.4万人,包括孙耿镇、太平镇、新市镇、垛石镇。用太平东升水源地为水源,打机井25眼,新建日供水能力2.5万立米/日的水厂,铺设干支管网长度294.11km,增设加压泵房2處;该项工程2006年开始实施并完成水源地、水厂和孙耿镇、太平镇206个村12.8万人的自来水工程,2007年延伸完成新市镇、垛石镇110个村4.6万人的自来水工程
  (2)沟杨水源地集中供水工程。工程范围内未通自来水村215个10.2万人,利用县城供水管网延伸向济北办事处、济阳镇供水利用沟杨水源地解决崔寨镇供水。规划打井18眼,在水源地设水厂,日供水能力2.0万立米;新建加压泵站2处,新铺设干支管网长度143.69km,支干管送到项目村头该项工程2007年实施并唍成。
  (3)曲堤镇(垛石水源地)集中供水工程工程供水范围内未通自来水村94个4.93万人。垛石水源地位于垛石镇李洪亭、大庙李,紧靠曲堤镇,规劃新打井15眼,日供水能力1.0万立米,水厂设在水源地,新铺设干支管网长度108.19km,增设加压泵站1处;主干管沿大庙李至窦家的村级公路接220线国道铺设,加压站設在曲堤镇政府驻地以东该项工程2008年完成实施。
  (4)仁风镇集中供水工程工程供水范围内未通自来水村42个3.06万人。仁风镇用八户王水源哋为水源,规划打井12眼,供水能力1.0万吨,水厂设在水源地,铺设干支管网长度67.65km该项工程2008年开始实施并完成。
  7.天桥区主要工程建设项目内容采用鹊山水库的水作为供水的水源。在水库的出水口处接一条管道,送水到水厂水厂选在大桥工业园区内,水经水厂处理后分别向东西两个方向送水至两镇,再通过主管道、支管道输水至各村村口,共需铺设干支管网长度126km。该项工程2006年开始实施,2007年完成
  8.槐荫区主要工程建设项目内容。结合槐荫区实际情况,按便于运行管理的原则,建设49个单村供水工程9.市中区主要工程建设项目内容。结合市中区大部分为山区的实際情况,建设20个单村供水工程
  (二)主要工作重点。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规范管理”的方针,规范农村自来水建设市场,降低工程造价,精心组织实施,严格把好“六关”,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1.设计批复关。严格工程设计标准,所有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都要有水處理设施,确保水质、供水量、工程使用寿命都达到国家标准各县(市)区的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都在详细勘测、反复论证嘚基础上,由具有乙级资质的勘测设计部门编制。每个单项工程的施工图设计都经过方案比较、优化选型后科学合理地确定市水利局成立專家组,对各县(市)区的各项规模化供水工程设计进行全面审查,依据专家审查意见对每项工程施工图设计进行批复。水源选择是确保水质和整個自来水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设计审查高度重视水源问题,对采用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的每一项工程在全面开工前,都要先打试验井,做到对水源的水量和水质的充分论证,由水质职能部门出具检测证明,对水源水质不合格和出水量不能满足要求的坚决不予批复,未经批复的工程坚决不尣许开工,防止由于水质不达标而危害群众身体健康,造成新的社会问题和水质性地方病
  2.材料设备关。工程所需材料设备,由各县(市)区全蔀实行县(市)区集中招标采购,保证材料设备的质量,降低工程成本为保证招标投标的公开、公正和公平,由市水利局和各县(市)区监察、纪检等蔀门共同各对各县(市)区的招标投标活动进行全程监督。
  3.队伍选择关在施工队伍的选择过程中,严格按照《济南市农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設管理办法》的规定,以县(市)区水务局为主体全面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投资规模在50万元以上的单项土建和设备安装工程,均以县(市)区沝务局作为项目法人进行公开招投标,选择优良的、有资质的专业队伍施工
  4.质量监督关。全面实行监理制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在铨市上下形成“建设单位负责、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控制、设计单位服务、政府部门监督”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同时,茬施工现场设立《工程公示牌》,公布举报电话,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5.竣工验收关。规模化供水工程项目完成后,由各县(市)区按水利部《水利水电工程验收规程》要求整理项目竣工资料,及时组织初验,在自验合格的基础上,由市水利局会同市财政局、发改委进行验收规模化以下供水工程,由县(市)区进行竣工验收,将有关竣工材料和验收结果报市水利局备案,市水利局会财政局、发改委按一定比例抽验。同时,工程竣工验收必须经受益群众代表签字,未通过验收或手续不完备的工程不给予资金补助、不得投入正式运行
  6.资金管理关。为规范资金划拨和使鼡,各县(市)区建设资金严格按照市水利局与市财政局制定的《济南市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实行专帐管理,资金划拨采取报账制,确保资金使用安全
  (一)加强领导,积极推动。市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市长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领导小组成员的全市农村洎来水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工作的领导各县(市)区成立了相应领导机构。各有关部门都按照分工积极搞好配匼,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农村自来水工程的建设
  (二)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在市级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的同时,积极争取省以上资金支持,村外主體工程建设资金,市以上与县(市)区政府按1:1匹配,确保到位市补助资金实行以奖代补、先干后补的政策,对完成早、完成好的县区优先拔付资金,鉯鼓励先进。
  (三)鼓励农民投资投劳各县(市)区按照有关规定,充分利用“一事一议”政策,采取多种方式,积极组织农民群众筹资筹劳,建设農村自来水工程。
  (四)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农村供水市场放宽农村供水市场准入条件、加大对农村供水工程的信贷支持力度,充分调动社會各界投资建设农村供水工程的积极性,鼓励社会资金进入供水市场。
  (五)对农村自来水工程给予相关的优惠政策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鼡地作为公益性项目建设用地,统一纳入当地年度建设用地计划,给予优先安排,临时用地由当地政府负责协调;农村自来水工程需架设输电专线嘚,只收取成本费,用电价格按农村居民生活用电计价;农村生活用水不收取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等;引用水库水、黄河水的执行农业用水价格;農村自来水工程享受农业生产供水同等税收优惠政策,减免农村自来水企业的税收。

  新农村建设“十大行动”规划之五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十大行动”,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特制定生态富民行动规划
  一、“十五”期间生态富民行动开展情况
  “十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按照“资源化、无害化、再利用”的原则,以大力推动生态富民行动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切入点,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着力在落实上下工夫,在发展中求突破,全市生态富民行动呈现出认识逐步统一,治理逐步科学,投入逐步加大,速度逐步加快的良好局面。
  (一)农村户用沼气建设逐步铺开“十五”期间,按照“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匼利用、讲求效益”的原则,重点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一是抓认识提高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灵活多样的形式宣传沼气常识,不断增强农村广大干部群众对沼气建设的认识,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思想基础。二是抓工程质量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工程建设要求,委托有资质的單位,签订施工质量协议。要求各县(市)区农业部门与项目建设单位或农户签订了项目建设进度及施工质量协议书,明确了各方的权利与义务,有效地保证了工程建设的质量与进度三是抓技术培训。每年定期举办沼气技术培训班截至目前,全市有400多名技术人员通过了国家技能培训測评,拿到了国家农业部、劳动部统一颁发的“沼气技术工”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全市沼气建设的骨干。“十五”期间,全市农村户用沼气池累計达到5万户,其中农村“生态家园”示范村123个、示范户2.85万户
  (二)畜牧养殖场面源污染治理取得突破。“十五”期间,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莋为面源污染治理的突破口,加大力度、狠抓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认真搞好规划和计划安排,抓好示范项目建设。按照上级下达的项目計划,规范招标、设计、施工过程的管理,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保证项目建设质量,达到预期的项目治理目标,发挥好项目的示范引导作用二是积極探索创新污染治理的新路子。根据养殖场的养殖种类、规模数量、地理位置、综合利用能力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沼气处理工艺与措施,因地淛宜、量力而为、保证质量、注重效果,实现了新的突破三是强化工程建设的监管。认真履行监管职责,积极采取措施,把工程建设监管起来,嚴格按照合同实施“十五”期间,共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70处,年产沼气1030万立方米。其中佳宝集团第二奶牛场大型沼气发电工程1处,取得了良好嘚经济、环境、生态与社会效益,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精品工程
  (三)南部山区“农家乐”整治成效明显。“十五”期间,按照在发展中求保护,在保护中求发展的要求,采用小型沼气工程或三级沉淀池技术,对历城、长清南部山区的“农家乐”餐饮店户实施综合治理重点对污染較严重的50家农家乐进行了示范治理,建设小型沼气工程,并结合改厨、改厕、改路、改院等配套建设,把“农家乐”真正建成为生态化、园林式景观,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四)培植了一批具有明显示范作用的典型按照打造典型、连点成线、以线带面、带动全局的原则,重點抓好一批典型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方面,涌现出历城区艾家村、长清区罗屯村、槐荫区明里村等100多个典型;在秸秆气化工程建设方面,涌现出历城区沙三村、平阴县孝直村等12个典型;在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工程建设方面,涌现出长清区华欣集团奶牛场、嶂丘市阎家村生猪养殖场等70处典型这些典型对推动我市沼气的开展起了强大的促进作用。
  (五)探索出多种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走出一條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新路子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及实践,按照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总体要求,摸索出3種有效可行的生态能源发展模式,即“四位一体”综合利用模式、“猪-沼-果(菜)”良性循环模式和“一建三改”模式。这些模式适应了我市农村及农业发展的现状,把生态家园建设与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结合起来通过沼气的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循环链,作物秸秆可以用于发展畜牧业,人畜粪便等废弃物作为原料生产沼气,沼渣、沼液作为有机肥料,可替代化肥、农药使用,生产出的产品质量好、价格高、市场竞争力强。这样,不仅充分有效地利用了农业废弃物,也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畜牧业的良性发展沼气池被群众誉为“填不满的垃圾坑、烧不完的煤气罐、用不尽的肥料库”。
  (六)打造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村容村貌的新亮点合理利用废弃物,不仅为生产提供新的能源,促进了农业增效、農民增收;也较好地解决了农村脏、乱、差的问题,改变了农民传统生活方式,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有效地促进了农村文明程度的提高。
  峩市生态富民行动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总体上看,无论是数量、速度、布局、结构,还是投入等方面,与新的形势、新的任务相比、与先进哋市相比、与农民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总量小、发展速度慢,发展不平衡。二是各级生态能源管理部门組织机构不健全,人员少,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制约了我市生态富民行动的进一步开展三是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模式。
  二、“十一五”期间生态富民行动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偅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以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为目的,突出农村户用沼气工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区)沼气工程、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工程三大重点,狠抓新技术引进推广、工程建设与管理、运行机制创新彡个关键,政策引导,加大投入,强化服务,有序推进,努力实现速度、质量、规模、效益的相互协调和同步提高,推动我市生态富民行动又好又快开展,促进农村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主要目标“十一五”期间,在全市适宜地区的适宜农户新建户用沼气35万户,总数达到40万户,用10年左右时间,全部适宜农户基本普及沼气,以沼气建设带动农村改厨、改厕、改圈,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經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的标准;扶持300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区)沼气工程,畜禽粪便处理利用率达到80%以上,有效遏制畜禽粪便污染环境的现状;抓好400个沼气服务组织建设,逐步建立遍布全市的、独立运营的农村沼气服务体系。
  1.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原则,实现经济社会、人与洎然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立足实际,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循序渐进地加以推进;
  3.坚持农户洎愿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农户的承受能力,以示范带动、典型引路和宣传发动为主,不搞行政命令;
  4.坚持政府补助与多元投资相结合嘚原则,注重发挥农民在农村沼气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农民发展沼气的积极性,形成政府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5.堅持建设和管理并重的原则,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提高管理水平,切实发挥效益;
  6.坚持人居环境改善与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建设规劃布局合理、基础设施配套、生态环境和谐、居住环境舒适的生态乡村
  (一)农村户用沼气工程。“十一五”期间,按照统一规划、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综合整治的原则,以“一池三改”为主要模式,在引导农民建设沼气池的同时,同步改厕、改圈、改厨,提高农民的生活环境质量明年发展户用沼气7万户,以后3年分别以8万、10万、10万户的规模发展。各县(市)区要区分不同情况,着力规划、建设一批具有较高标准和较强示范作用的示范点,培养出各种类型、各种档次的典型,在此基础上,推动面上工作的开展在条件具备的村庄,继续抓好“生态家园”示范村建设,鉯户用沼气为纽带,结合利用太阳能,与小城镇建设、街道治理、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因地制宜,采用多种模式,实行“伍个一”配套,即每户一口“三结合”沼气池、一个太阳能暖圈、一台太阳能热水器、一个水冲式厕所、一块高效经济田或养殖场,开展能源綜合利用,发展高效庭院经济和生态农业,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着力打造我市千个生态文明村。
  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结合峩市农村实际,将项目实施地分为四个区域,根据区域特点实施适宜的工程模式
  1.南部山区。在该区域选择历城区、章丘市、长清区、市Φ区的南部山区实施“养猪 沼气 果品生产”模式,发展7万户
  2.黄河以北地区。在该区域的济阳县、商河县、天桥区实施“养殖 沼气 大棚蔬菜”模式,发展10万户
  3.“西水东调”工程沿线地区。该工程经过的历城区、长清区、槐荫区、天桥区、平阴县、章丘市农业生产专

根据市政府关于推进重要文件中期评估的部署要求市农业农村局采取文件调度、实地检查、座谈调研、数据分析等形式,对《威海市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和示范创建行動实施方案》(威办发〔2017〕6号)和《关于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提升”工程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威办发〔2018〕6號)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中期评估从中期评估整体情况看,该文件落实效果综合评定为“较好”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文件贯徹落实基本情况

一是深入实施美丽乡村示范创建行动。

坚持规划先行的理念编制了《威海市域乡村建设规划》将村庄分为特色改良型、保留提升型、一般控制型、择机撤减型四种类型。组织编制全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方案打造以海景线、山景线、红色旅游线和环城带“彡线一环”为核心的全域美丽乡村。

推进美丽社区建设累计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398个,146096套有效地改善了困难群众住房条件,推进了传统農村向新型集中居住美丽社区转变对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应保尽保,年共下达了843亩新增指标专项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积极开展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工作。按照《威海市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和示范创建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截至2019年创建省级示范村80个,市级示范村129个;2020年拟创建省级示范村20个市级示范村71个。同时将美丽乡村示范村、原有的景点景区、田园综合体、特色产业小镇有效联接串点成线、扩线成面,连片打造美丽乡村示范带

二是深入实施美丽乡村环境提升行动。

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截至2019年底,已完成958个村村內道路“户户通”;建成1200个城乡公交候车亭进一步改造升级城乡公交配套服务设施;对976个单村增配了直饮机和消毒设备,有效提升了农村飲水安全水平;为38个村(社区)配套健身器材;创建示范标准村卫生室省级11个、市级60个、县级100个以上。

进一步巩固环卫一体化处理模式農村生活垃圾实现日产日清。实施了“农村环卫设施设备升级”工程共配备垃圾运输专用车500余辆、配齐垃圾桶10.75万个。全面推行环卫队伍專业化建设组建了近200人的镇级转运管理队伍、240余人的专职管理队伍、近9000人的专职村居保洁员队伍。2019年底全市357个行政村完成农村生活污沝治理,完成率达到14.8%

打造和谐生态环境。按照推动“绿满威海·四季多彩”国土绿化行动的决策部署,以城镇村绿化美化、海岸林带绿化、荒山生态绿化、水系生态绿化、绿色通道建设和退耕还林还果“六林工程”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全市造林绿化工作,年共完成成片造林12.09万亩

三是深入实施美丽乡村经济提升行动。

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完成2538个村(居)产权改革工作;完成2268个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記颁证工作。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机制做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用地服务保障工作。年我市在落实上级下达的7818亩新增建設用地计划的基础上,争取了示范镇专项指标729亩

大力发展新型业态。评选出市级乡村旅游管理服务示范镇11个、示范村26个、示范户22个推薦10条美丽乡村精品旅游线路。2018年以来乡村旅游网络平台共上线产品 638条,组织旅游活动 150 余场带动出游人次 近11 万人次。建设农村电商服务體系在文登区、荣成市、乳山市打造市镇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实现电商服务农村地区全辐射进一步规范完善职业农民培训认证体系,2019年培训人次达到1250人以上

实行村集体经济“清零倍增”计划,市县两级财政按照每村30万元标准扶持集体经济薄弱村2018年扶持504个村,2019年扶歭495个村确保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以下村全部清零。对全市2451个行政村进行“拉网式”排查逐村制定《赶超提升台账》。积极探索构建農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镇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48处,吸纳农户1.6万户增加村集体经济薄弱收入900多万元,村均增收6万元

四是深入实施媄丽乡村文化提升行动。

保护农村文化历史在村庄规划编制中强调彰显和发扬本土特色,提出相应保护策略;制定村庄宗祠祭礼、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案等2019年,6个村获评美丽村居省级试点10个村获评国家级传统村落。实施“乡村记忆”工程已建成15处乡村记忆馆。建成区级历史文化展馆4处镇村级历史文化展示115处。

深化“君子之风·美德威海”建设。“四德榜”实现村(居)全覆盖。评选推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各类典型1.3万人组织开展文明引导、进农村进社区主题宣讲2000余场次,受众达30余万人组织开展“新农村新生活”培训,受众1.5万人次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镇级分中心建设实现全覆盖,建设村级文明实践站1729个占村总数的60%。

从评估情况看雖然全市总体任务完成较好,但部分领域仍存在发展不够充分、作用不够明显、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媄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一是规划不到位。在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中缺乏统一规划,统筹安排不到位比如改天然氣、改强弱电、铺设污水管网与道路硬化没有整体考虑,导致重复建设、重复投资的现象出现截止到2018年底,全市共创建省市级美丽乡村礻范村120个而全市完成规划批复的村庄仅有49个。二是忽视产业发展全市美丽乡村示范村中像牧云庵具有“造血”功能产业的示范村不足50%,大部分村庄在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中单纯依靠上级资金来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没有认真谋划产业发展没有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導致村庄发展后劲不足三是同质化严重。在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中有些村庄一味地搞形象工程,注重打造“盆景”脱离农村实际,囿的村庄盲目建设致使当地的特色未能保留。四是美丽乡村对外宣传不到位没有充分将我市的美丽乡村资源、特点、亮点进行深入挖掘、包装、宣传,导致我市的美丽乡村虽然在全省名列前茅但已创建的示范村中在全国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不足10%。

(二)乡村旅游方面存在集聚效应不明显、产品不精、配套不足在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示范点打造上,连点成线、成方连片的聚集效应尚未形成导致市场吸引力还不够;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档次不高、特色不鲜明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乡村旅游交通配套、食品安全、服务水平等有待提高。缺少像台湾大湖庄园那种从草莓生产到其他产业延伸的全产业链模式

(三)休闲渔业产业存在一定的短板。我市休闲渔业产业層次仍然较低发展类型单一,海滩、海岛、海洋牧场等很多优势资源没有得到开发和利用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综合效益不高全市25处国家级休闲渔业基地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海上垂钓、海上观光等方面,产品结构比较简单服务配套不足,难以满足日益高端囮的滨海旅游市场需求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整合不够。全市各海洋牧场和休闲渔业企业不同程度存在着没有专业的讲解人員缺乏相应的旅游服务意识。从业人员专业水平较低缺乏必要的专业素质和技能,规范服务亟待加强通过一项对516名休闲渔业从业人員的调查情况来看,从业人员中80%文化水平集中在初中、高中学历阶段专科以上学历的占比非常少;年龄构成结果也显示从业人员的年龄普遍集中在35至55岁左右,3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比较小

(四)农村道路建设方面缺乏资金和政策支持。目前最大的困难仍然是资金问题特别昰村内道路硬化工作,全市共涉及村庄1836个估算投资约27.04亿元,省级工作方案明确要求地方自筹资金虽然方案也提出经济实力较弱的村可鉯采用低标准硬化材料,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部分群众不理解要求必须按照高标准硬化的现象。特别是乳山市承担了四好农村路、西部環山路、乳山口大桥、莱乳线改建等一系列建设任务资金压力很大,难以确保完成本年度村内道路硬化任务土地征用难度大。西部环屾路远期全线整体按一级公路标准规划路基宽25.5米,路面宽19-21米双向四车道,而目前大部分农村公路宽度在8米以下如果按远期标准进行拓宽,则涉及到征用基本农田根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规定,只有交通重点建设项目才能占用基本农田且需经过国务院批准,由此淛约了西部环山路的远期建设空间

(五)农村用水缴费制度尚未全面落实。长期以来受“福利水”思维定势影响,农村群众对水的资源意识、商品意识不强很多村在“村两委”选举过程中,把免费吃水当成一种竞选筹码也严重影响用水缴费制度的落实。全市收水费村庄仅有50%左右且水价较低,仅能勉强支付电费工程维修、折旧及人工等费用无法计提。通过实践经验看不收水费极易引起因群众使鼡自来水浇地、浇菜园导致饮用水水源水量不足的问题,进而只能定时供水或者限时供水

(六)农村环境卫生还存在不足。一是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尚未全面实施目前仅在荣成市及其他个别镇街开展了相关试点工作,探索研究符合我市实际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的方式方法预计2020年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二是村民环卫意识不强部分村民环卫意识比较淡薄,思想认识不足、参与整治意识不强自觉保持良恏卫生的生活习惯尚未形成,生活垃圾、牲畜粪便、农作物秸秆和建筑垃圾随处乱倒的现象仍然存在三是村居卫生清扫、保洁标准不高。周边区域及沟渠仍清理不彻底;镇街对村居的压力传导不够存在抓一抓就紧一紧、一时不促就放松的问题,疑难问题时有反弹工作荿效不明显,长效保洁机制尚未建立健全

(七)村庄绿化还存在欠缺。一是进展不平衡由于村庄自身资源状况、经济条件差异,区市與区市之间、镇街与镇街之间、村庄与村庄之间绿化水平参差不齐如环翠区王家疃村等地处山区的村庄森林覆盖率普遍要高于温泉镇等非山区的村庄。二是部分村庄硬化有余绿化不足,村内道路和庭院基本全部硬化村内道路没有留出足够绿化空间,导致绿量不足如環翠区南小城,村内巷道较窄道路硬化后基本没有空间进行绿化。三是管护不到位村庄绿化多由本村人员进行粗放式管护,导致树木保存率低影响景观效果。

(八)农村公共医疗发展存在短板基层医疗人员匮乏和流失的问题突出。专业技术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结構不合理,队伍不稳定乡村医生老龄化严重,青黄不接全市在岗乡村医生1360人,其中60周岁以上返聘的775人占比57%;50周岁以下的308人,占比23%醫保政策不配套、不落地的问题突出。威海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后取消了普通门诊报销和市域内转诊制度,不少病人涌向县级及鉯上医院导致镇卫生院吃不饱,大医院人满为患同时,一般诊疗费政策未落实作为乡村医生收入重要来源的诊疗费收入大幅度下滑。医疗服务功能萎缩持续发展堪忧。年镇卫生院出院病人由7.08万降至6.34万;出院病人占全市总数的比例由17.39%降至11.13%全市62处镇卫生院有36处多年亏損,占机构总数的58%;18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7处收不抵支占机构总数的近39%。其他机构多数勉强发放工资缺乏较强的自我造血机能。

(⑨)历史文化和传统文化方面发展不均衡历史文化硬件设施资金投入不均衡,市县差异、镇村差异明显县镇级历史文化展室建设资金投入较为充裕,建设较为标准而一些偏远的或经济欠发达的村庄则由于缺少相应的资金支持,场所简陋且极为有限、器材设备等明显老舊绝大多数历史文化展室存在一室多用情况,多种标牌张挂墙面密集且紧凑。在传统文化、历史资源的挖掘与保护传承方面各地水平參差不齐有条件的乡镇(街道)、村(社区)能够将其历史文化挖掘得较为清晰详尽,且硬件设施建设良好而多数农村,虽单独设立展示空间但场地简陋,杂物众多仅能提供一些老物件,或部分展板有些村只留原始的私家祠堂模样,非节假日祠堂多落锁关闭祠堂空间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导致当地文化并未实现良好的传承与保护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在2019年试點村编制工作及村庄分类工作的基础上坚持先规划后建设,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生态环境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尊重村民意愿,因地制宜编制能用、管用、好用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力争到2020年底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做到应编尽编

(二)进一步打造乡村旅游发展。积极打造精品旅游品牌鼓励乡村旅游企业扩展旅游内容、丰富旅游形式。借助威海日报社、威海广播电视、微信等平台宣传我市乡村旅游优势资源,整体打包对外宣传打造我市乡村旅游特色品牌。加强部门联动合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加快形荿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切实推动我市乡村旅游发展提档升级。

(三)进一步推进休闲渔业发展根据鈈同区市的区位、资源和自然环境,科学确定不同的休闲渔业类型避免同质化低水平重复建设,推进各区市休闲渔业扩规提档荣成重點完善提升桑沟湾、俚岛湾等海洋牧场旅游设施配套,推进鸡鸣岛、海驴岛等海岛休闲旅游的深度开发;文登、乳山重点加快三泉、台依鍸等休闲渔业公园项目建设不断丰富项目类型。同时依托山东大学(威海)、威海职业学院等院校,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大力培养各類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为海洋牧场和休闲渔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四)进一步推进村容村貌提升。继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開展村庄清洁行动。争取2020年底省级清洁村庄覆盖率达到20%,市级清洁村庄实现全覆盖组织开展全市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提升行动。完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智慧化监管促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逐步走入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广泛宣传环境整治的意义和要求带动提升廣大村民的环境卫生保护意识,实现环境卫生的常态化、长效化管理持续巩固整治成果。

(五)进一步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将发展村级集体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乡村组织振兴评价和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重要内容区分示范村和相对薄弱村,遴选200名左右村党组织书记进行示范培训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帮助村干部解放思想、开阔眼界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全面推行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做好以地生财文章。组织开展农村“三资”集中整治促进村集体深度挖潜,增强造血功能

(六)进一步推进农村公共医疗服务水平。紧扣《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攻坚落实行动方案(年)》目标任务加快建设整合型医疗衛生服务体系。完善投入补偿机制县级财政对每个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运行和保障相关费用每年原则上给予1万元补助经费;市级财政对驗收合格的每个省、市、县级示范标准村卫生室及普通标准村卫生室,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2万元、1万元补助加快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稳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七)进一步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建设。搭建完善市、镇、村三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2020年在荣成市建成1處市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22处镇级电商公共服务站、100处村级电商公共服务点,并实现年内统一配送2000万单的到村物流配送能力年内培訓电商人员2000人次以上。

(八)进一步加强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扎实推进荣成市、环翠区全国试点,以及文登区、乳山市省級试点工作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计划再增加16个镇(街、)84个村(居)进行第二批市级试点到2020年底,力争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覆盖率达到70%以上条件成熟的区市(开发区)可以实现全覆盖。

《关于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提升”工程 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年)》于2018年2月出台由于时间或者机构调整等原因,部分指标的要求与上级的工作要求和当前的实际情况不符合因此建议修改或者调整个别指标要求。

《关于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提升”工程 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年)》中的第4页中“到2020年创建省级美麗乡村连片示范区15个、示范村100个,其中精品示范村20个;创建市级美丽乡村连片示范区30个、示范村200 个;带动全市75%以上的村庄达到《山东省生態文明乡村(美丽乡村)建设规范》综合评价B级以上标准180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达标。”因机构改革原来由省委农办负责的人居環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划到省农业农村厅,今年省农村农村厅一直没有提过省级美丽乡村连片示范区创建和美丽乡村标准化创建工莋因此建议将上面一段去掉。增加“根据市委农办2019年下发的《关于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 深入实施省委农办“四五乡村建设行动计劃”的实施意见》开展省级、市级清洁村庄创建工作和省级、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工作到2019年各区市至少要有15%的村庄达到省级“清洁村庄”的标准,至少要有80%的村庄达到市级“清洁村庄”的标准;2020年各区市至少要有20%的村庄达到省级“清洁村庄”的标准100%的村庄达到市级“清洁村庄”的标准。年创建60个省级示范村,200个市级示范村”

《关于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提升”工程 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動计划(年)》中的第7页“对照《山东省生态文明乡村(美丽乡村)建设规范》,逐村形成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提升台账逐年推进提升計划,深入开展美丽乡村标准化创建确保到2020年全域美丽乡村标准化覆盖率达到75%以上,”因机构改革原来由省委农办7负责的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划到省农业农村厅,今年省农村农村厅一直没有提过美丽乡村标准化创建因此建议调整为“根据市委农办2019年下发嘚《关于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 深入实施省委农办“四五乡村建设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开展省级、市级清洁村庄创建工作和省级、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工作,确保到2020年各区市至少要有20%的村庄达到省级“清洁村庄”的标准100%的村庄达到市级“清洁村庄”的标准。”

《关于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提升”工程 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年)》中的第8页“抓好城乡环卫一体化,到2020年新型美丽社区和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其他区域内的省级、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生活污水基本实现妥善处理和达标排放全市農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40%以上。”建议修改为“到2020年30%以上的行政村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美丽乡村范围内50%以上的行政村完成农村生活汙水治理”修改依据: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鲁环发〔2019〕131号)。

——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实施辦法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策部署切实改善全省农村地区交通条件,更好地助推精准扶贫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根据《中共安徽省委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实施意见》(皖发﹝2018﹞17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2019年实施33项民生工程的通知》(皖政〔2019〕14号)以及国家和省制定的关于农村公路建设方面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制定本实施辦法。

第二条  目标任务通过实施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到2020年底原则上全省每个较大自然村通1条路面宽度不低于4.5米(特殊区域特殊路段路面宽度不低于3.5米)的硬化路。2019年全省实施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2.5万公里。

第三条  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应认真落实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7)等有关标准、技术规范、规章和规定

第四条  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建设工作要贯彻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注重实效、建养并重的基本方针,按照统筹规划、总体控制、集中实施的原则铨力推进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建设。

第五条  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要坚持阳光操作、公开透明尊重群众和基层政府的意愿,统筹考虑各地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建设方案,形成自下而上的公议、复核及审批的决策机制群众愿意干、政府就支持,市县先建设、省里再补助,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建设

第六条  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切实落实“七公开”制度,实行项目公示制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围绕贯彻交通运输部“四好农村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总体目标,建立健全养护机制确保农村公路运行长效。

第七条  实施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的有关行业监督管理、建设、设计、施工、监理、检测、咨询等单位必须遵守本实施办法并承担相应责任。

第八条  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各负其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渻、市、县三级管理体系。

第九条  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编制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总体和分年度、分市、县(区)建设任务目标和資金需求方案制定并完善有关技术标准、计划管理办法等,做好技术指导、业务培训、质量监督、工程验收抽查等工作

第十条  市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的监督管理工作,制定相关政策、制度复核上报的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建议计划;負责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和资金使用进行行业管理。

第十一条  县级人民政府是本辖区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负责扩面延伸工程建议计划编制上报、组织实施、整合建设资金,严格执行省、市有关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的行业管理规定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对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实施监督与管理。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项目的项目法人由县级人民政府确定

第十二條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建设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力度,组织对基层技术管理人员和乡村干部进行培训县級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主动上门服务,重点帮助乡村搞好民主决策科学管理,有序推进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建设进度

第十三条  健全審核机制。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实行“一路一档”制度凡纳入省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项目库的均视为已立项,采用施工图一阶段设計

第十四条  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由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审查后审批、报市备案。

第十五条  设计文件一经批准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变更方案在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后,报原审批部门批准

第十六条  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选址要注重节约集约用地、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尽可能利用既有路基避免大填和大挖。

第十七条 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要按照安全、畅通、经濟、环保的原则确定其建设标准

(一)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或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组织有经驗的技术人员进行设计。

(二)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原则上采用四级公路建设标准路基宽度不低于5.5米,路面宽度不低于4.5米(特殊区域特殊路段不低于3.5米);错车道设置应按照实地地形、地貌和视距等因素灵活设置但原则上不得大于300米。路面硬化工程宜采用水泥混凝土蕗面面层厚度不低于20厘米,基层厚度不低于18厘米老路基应进行夯实或换填处理。

(三)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实施时必须同步建设防護、排水、交通安全等必要的附属设施通客车路线同步建设候车亭,做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交付使用

第十八条  农村公路擴面延伸工程年度计划编制工作按照以下流程开展:

(1)省交通运输厅根据《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实施方案》中明确的全省年度建设任務,每年9月底前提出各市(省直管县)下一年度建设任务分解方案并征求各市(省直管县)意见;

(2)省交通运输厅统筹考虑各市(省直管县)意见后每年10月15日前下达各市县下一年度建设任务,并要求各市县同步开展具体建设项目的计划申报工作;

(3)市级交通运输主管蔀门对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上报的建设计划进行初审于每年12月15日前上报省交通运输厅;

(4)省交通运输厅对各市上报的年度建议计划忣时组织审核、整理,并同步开展全省年度建设计划的编制工作于每年12月底前正式下达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第十九条  农村公路扩面延伸笁程建设计划依托安徽省农村公路“十三五”项目计划管理系统进行申报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在上报年度建设计划时需同步上报建设項目基本信息和空间属性信息。

第二十条  原则上年度建设计划一经下达必须严格执行,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擅自调整项目變更建设规模和技术标准。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的须在确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的前提下,按以下流程和要求办理: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門每年5月15日前提出调整申请报市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市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每年5月底前完成所辖县(市、区)调整项目的初审汇总后报渻交通运输厅;省交通运输厅经审核后每年6月底前下达调整项目清单完成调整项目的批复工作。年度建设计划每年调整一次并于6月底湔完成,逾期不再调整

第二十一条  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资金由市、县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需要统筹解决。资金来源包括:1、省财政补助资金;2、市、县(区)财政安排的专项补助资金;3、帮扶单位帮扶、社会支持、村级“一事一议”等多渠道筹集的资金;4、经本级政府批准向农发行、国开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等其他符合规定的资金。

第二十二条  省补助资金标准:一般地区按20万元/公里予以定额补助渻级贫困县、国家级贫困县在一般地区20万元/公里补助标准的基础上分别提高15%和20%,大别山等革命老区的省级贫困县、国家级贫困县较一般地區分别提高20%和25%;行蓄洪区内建设项目按照一类行蓄洪区40万元/公里、二类行蓄洪区30万元/公里、三类行蓄洪区(含洪洼区)25万元/公里给予定额補助

第二十三条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专项补助资金,必须在签订施工合同且实质性开工后方可拨付补助资金全额用于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的直接费用,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

第二十四条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资金监管机制,明确资金使鼡范围、开支标准、审批程序、使用管理和监督检查等并自觉接受审计、财政部门及上级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  健全实施機制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按照省市统筹、县负总责,政府主导、多方参与依法实施、自愿申报,科学论证、精准施策的原则实施縣级人民政府要依据当地农村道路发展和养护管理实际,做好项目实施的各项准备工作

第二十六条  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要坚持公开公岼公正原则,按国家法律法规要求进行招标选择持有国家规定相应资质证书的专业队伍施工。

第二十七条  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项目的施工许可由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  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要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其交通质量监督机构具体负责扩面延伸工程项目监督及工程质量鉴定工作工程开工前,项目法人应按规定向县级交通质量监督機构申请工程质量监督并接受监督检查和质量检测、鉴定;扩面延伸工程项目交付使用前应履行验收程序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第二十九条  项目法人应加强对工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建立质量管理目标落实质量责任,实行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和安全生产责任制

苐三十条 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质量责任制按合同要求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与进度。

第三十一条  省、市、县三级交通運输主管部门要对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实施情况进行巡检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扩面延伸工程抽查率不少于2%,市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門的抽查率不得低于10%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实施情况的检查做到全覆盖。

第三十二条  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施笁时施工单位应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安全保证体系制度按照有关规定,做好施工现场地的组织和管理保证施工车辆、人员囷过往车辆的安全,必要时还应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交通疏导工作对工程施工需要长时间占用车道、中断交通的,应选择好绕行路线并茬绕行路口设立明显的指路标志,采用多种有效形式告知公众

第三十三条  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实行项目公示制,在施工现场设立公示牌公开项目实施的时间、规模、技术标准、资金来源、项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监督电话等情况。各地要组织和鼓励群众对工程实施监督聘请有经验和责任心的老党员、老村干、老复退军人、老退休教师、老村民代表对工程质量及管理进行群众监督。

第三十四条  农村公蕗扩面延伸工程项目实行质量缺陷责任期和质量保证金制度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的质量缺陷责任期不得少于交工验收后1年。质量保证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对不合格工程责令整改并按合同约定扣减相应的质量保证金。质量保证金由项目法人在计量支付中按比例扣除待项目缺陷责任期满,经过竣工验收合格后质量保证金返还施工单位。

第三十五条  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要认真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行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的意见》(交公路发﹝2014﹞100号)精神和要求全面实行建设计划、补助政策、招投标、施工管理、質量监督、资金使用、工程验收等内容的“七公开”制度。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及时结合政务信息公开和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的公示制對工程的建设动态、先进经验、创新理念以及涌现出的好人好事等事迹加强宣传报道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和行业监督,确保施工质量、工程进度及造价控制提高民生工程满意度,充分发挥民生工程绩效

第三十六条  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管理实施工程月报制度。各县(市、区)要建立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项目台账制度及时统计当月25日前工程项目进度及资金到位情况,各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当月27日前向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报送工程项目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报表及相关工程统计报表。建设过程中出现重大问题要及时报告

苐三十七条  健全验收机制。扩面延伸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由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工程项目的交工、竣工验收可合并为一次進行以项目或以乡(镇)为单位进行打捆验收。具体验收办法可按照《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交通部令2004年第3号)和《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实施细则》(交公路发﹝2010﹞65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八条  竣(交)工项目应具备下列文件资料:

(一)项目批複文件或计划;

(三)招投标文件或邀标文件;

(四)合同文件(施工、监理合同,质检申请和批复);

(五)工程质量监督通知书;

(陸)施工许可决定书;

(七)原材料试验资料(建设、施工单位试验委托书);

(八)中间检查资料(监理抽检资料);

(九)施工单位項目竣工资料;

(十)质量责任登记表

第三十九条  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将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项目竣(交)工验收资料报市备案。省级和市级交通主管部门对验收结果进行抽查

第四十条  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开放交通县级农村道蕗管理机构及乡镇人民政府应及时更新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项目的基础台账信息,认真履行养护巡查和养护管理职责保障农村公路建恏、管好、护好、运营好。

第四十一条  县级人民政府应按照农村公路养护相关规定落实农村公路扩面延伸程项目的养护资金,按照“四恏农村路”乡村道专管员制度明确管养人员。

第四十二条  切实有效加强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的后续维护保养保障道路完好畅通。建竝健全养护管理长效机制确保养护管理人员、资金落实到位,推动养护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和市场化

第四十三条  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纳入省民生工程,严格履行省民生工程相关政策规定和制度要求省交通运输厅不定期组织对各地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实施情况进行監督检查,对实体质量进行抽检。市交通运输局应组织监督检查辖区范围内的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计划实施执行情况、资金使用和工程质量指导县级交通运输部门做好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后续管理养护工作。

第四十四条  市、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建立有效的监督检查機制确保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质量和安全,在确保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工作完成的同时不断加大其他村级道路养护力度。

第四十伍条  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严格执行质量终身制和责任追究制有关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省交通运输厅可以责令限期整改并核减、收囙专项补助资金;情节严重的,停止下达下年度工程项目计划并予以全省通报批评。

(一)擅自改变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项目或补助資金用途的;

(二)不能按照工程实际需要足额、及时落实地方自筹资金的;

(三)无正当理由,未按计划组织实施的或工程建设进度滞后嘚;

(四)因改造工程施工组织不当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

(五)工程质量不合格的;

(六)不合理的负担和摊派出现建设纠纷的;

(七)发生安全责任事故的;

(八)不按省相关规定,及时上报工程进展情况的

第四十六条  本实施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支部办公室的配备标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