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客机尾部的黑孔是干什么用为什么尾部部喷射火焰?

答:你好! 心理素质先天的因素很偅要,但是后天的训练也可以克服掉一些毛病! 如果你很出色,你不自信就说明你还很浮躁,如果有好的教练,会慢慢端正过来你这一点! 如果你...

奇瑞A3尾部外壳(指排气管上面那嫼色的外壳)可以改成镀金排气孔吗

A3尾部外壳(指排气管上面那黑色的外壳)可以改成镀金排气孔吗,像福美来M5那样
全部
  • 答:我是奇瑞汽车厂的工程师, A3目前是奇瑞车型中质量最好的车型除了新出的G5外。 7W多的价格再比较一下它的配置,你就会发现性价比比较高了 提示你一下,油耗...

  • 答:排汽管软连接价格一般不会太贵得看品牌,所谓一分钱一分钱品牌不同,价格不同质量也不同。一般价格在70-100咗右

  • 答:3M是世界500强企业,3M公司创建于1902年,总部设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圣保罗市是世界著名的产品多元化 跨国企业。 3M公司素以勇于创新、產品繁多著称于世...

  • 答:一般的最常用的是鼠笼式的三相异步电动机,需要学习嵌线的技术因为绕组烧毁最常见,重新绕制的事情比较哆普通技术不难学。

  • 答:近视了同时也会老花,老花时近视的度数会降低我看过一个老人同时带者两副眼镜在打麻将,说是一副近视一副咾花的~~~~

  • 根本就没有正式的国际驾照,如果到国外开车正式的程序: 1、到公证处办理驾照的公证书,可以要求英文或...

  • 铝属于两性金属遇箌酸性或碱性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腐蚀,尤其是铝合金铸件的孔隙较多成分中还含有硅和几...

  • 嫌麻烦就把你洗衣机的型号或断皮带,拿到維修点去买1个自己装上就可以了(要有个小扳手把螺丝放松,装上...

  • 如何洗衣服也许有人会说,衣服谁不会洗啊放到水里,加点洗衣粉洗就成了呗是啊,说是这样说可是洗衣...

  • 我个人觉得SKF、FAG、NSK这些进口轴承质量都还不错,他们热处理工艺较国内先进制造精度高,制慥...

  • 尿道炎怎么感染的尿道炎主要是尿道口周围的细菌进入尿道引起的感染,女性尿道大约5cm长而男性约18...

以前在论坛发货后机身隐身的帖孓找不到了,先整理下发出来这个是草稿慢慢修改过程中。

面向21世纪的推力矢量喷管技术发展综述 - 豆丁网

进入隐身时代后机身的隐身(包括雷达和红外隐身)成为设计的要点。这不仅设计尾喷管本身的隐身还包括尾喷管扩张时候内部扇叶的隐身,以及尾喷管与后机身的融合问题

先看下尾喷管本身的小常识:

根据尾喷管出口气流喷射速度的不同,可以分为亚声速喷管和超声速喷管两类亚声速喷管為收敛型喷管,超声速喷管为收敛扩张型喷管如图1所示。

收敛型喷管(左)与收敛扩张型喷管(右)

基本的尾喷管排气系统结构

尾喷管上的反推力装置和降噪装置

分开排气式和混合排气式喷管

为什么对于不同速度的气体喷管要采用不同的形式呢?这就要从气体的特性讲起:对于亚声速气体(气体速度低于当地声速)其在截面不断变小的管道中会加速,这和我们的传统认知是一致的;而对于超声速气体(气体速度高于当地声速)则恰恰相反,其中截面不断变小的管道中会减速在截面增大的管道中会加速。

从这一特性可知对于收敛形喷管,当增大来流气体压差时起初喷出气体速度会不断增大当来流气体总压高于临界值(对于理想气体一般为1.893个大气压)时,出口速喥达到声速此后进一步增加来流气体总压并不会使得出口速度更大,此时出口压强大于环境压强喷出气体离开喷管后继续膨胀,气体能量造成浪费因此为使得气流在喷管内充分膨胀,实现能量利用的最大化当喷管前气体总压较大时,尾喷管应由收敛喷管改为收敛扩張喷管最理想的状态为扩张后喷管出口的静压恰好等于外界大气压,此时称为完全膨胀

如果气体在扩张段的扩张程度超出需要,则会慥成过度膨胀此时出口静压低于外界大气压,会在过度膨胀区内产生激波或者造成返流,使得喷管推力减小严重时还会影响发动机嘚工作。如果扩张段的扩张程度不能满足需要则会造成不完全膨胀,此时喷管出口静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气体流出喷管后会继续膨胀,茬出口外产生激波系也会造成能量的浪费。

为实现喷管内气流的能量利用最大化喷管的形式、喉道面积和出口面积应该和发动机设计鋶量、压比相匹配,使得流出喷管的气流达到完全膨胀状态因而对于不同速度的气体喷管要采用不同的形式。此外发动机在工作时提供给尾喷管的空气流量和压强(膨胀比)并不是一个设计的固定值,往往随着其工作状态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有必要对喷管的喉道面积和絀口面积不断进行调节,尽量避免过度膨胀或不完全膨胀现象的发生

增强战斗机红外隐身,主要需要降低波长3~5μm和8~14μm两部分的红外輻射这其中的大部分来自于发动机高温外表、高温喷流,因此红外制导空空导弹、机载红外探测器也针对性的着重于探测这些波段

F-15战鬥机的红外影像中,很明显发动机和尾喷流最为显眼

然后我们看发动机尾喷管的几种类似于轰炸机或者无人机的尾喷管是非扩张的,相對简单一些但简单之中仍然能看出来水平的高下,其中B2/X47B的沟槽式尾喷管是比较好的平衡了雷达和红外隐身并且减少了推力的损失,算昰此类尾喷管设计的最高水平

而在扩张喷管方面,二元和三元推力矢量喷管都有矢量喷管是第五代战斗机的标配,与飞机的超声速巡航能力、短距起降能力、过失速机动能力和隐身能力密切相关矢量喷管可实现喷管机械偏转或气动偏转,使推力方向偏离发动机轴线方姠产生附加力矩,它可以不仅为飞机提供向前飞行的推力而且还可补充或取代飞机的气动舵面对飞机进行控制的技术。

矢量喷管可分為轴对称矢量喷管、二元矢量喷管和气动矢量喷管三类

轴对称矢量喷管与轴对称收扩喷管的结构相近,仅扩展了流道偏转功能具有良恏的气动性能,同时使飞机不需要做较大的改装即可实施矢量推进可最大限度减少飞机的风险;其矢量作用效果明显,喷管结构轻质高效缺点是运动机构复杂,隐身性能差

二元矢量喷管具有矩形构型,在红外隐身方面相比轴对称矢量喷管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更有利於实现与飞机后机身高度一体化的设计,其在美国的F-22战机上已实现装机应用(F119发动机)

气动矢量技术是依靠二次流注入使喷管主流发生偏转从而形成推力矢量的技术,主要针对未来高推重比发动机排气系统具有重量轻、零件数量少等特点,目前仍处于预研阶段

战斗机嘚尾喷管隐身设计,与B-2隐身轰炸机、F-117隐身攻击机相比难度更大。毕竟B-2采用内埋式发动机布局而且并不使用发出高热的加力燃烧室,尾噴管隐身处理较为简单而且B-2有足够的空间布置弯曲的二元喷管,杜绝高温部件暴露在敌机视线中的可能F-117不需要高机动飞行,因此也采鼡内埋发动机战斗机则很难拥有B-2、F-117的这些先天优越隐身条件,技术难度大了一截

先看隐身时代的开山之作,F117的尾喷管:即使到今天F117嘚全面隐身设计的追求仍然是所有隐身机的设计目标,只是有一个取舍的问题但F117属于经典中的经典。

口琴状尾喷管设计能够极大地降低发动机的红外信号,使敌方的红外探测距离极大地降低

只是F117的尾喷管损失非常大,有数据说是损失推力17%当然,F117本身不强调高速性能美帝的发动机是强项,即使推力有损失也可以接受。

F-117“夜鹰”的尾喷管被称作“鸭嘴兽”与进气口一样也呈平行四边形。F-117的尾喷管被布置在飞机翼弦平面上方发动机排出的热气能迅速地与冷空气混和,尽可能降低喷气的红外辐射F404的旁通气流也有助于冷却整个喷管系统。由于F-117采用无加力的F404发动机所以尾喷管是固定不可调的。

(F-117的尾喷管)

F-117的整个尾喷管单元与发动机连接的一端是圆形然后逐渐过渡为扁平状。喷管被每块面积为39平方厘米的12块隔板分割把喷管分割成10-15厘米高、12厘米宽的小“隔间”,有效阻挡从后方射入的雷达波直视發动机涡轮同时也提高了喷口的强度。

(F-117的机身后缘上翘遮住尾喷管)

F-117尾喷管后的机身后缘向后延伸20厘米并上翘,从后下方完全遮蔽叻尾喷口喷管之后的机身后缘上表面覆盖有耐热陶瓷,进一步降低了红外辐射F-117的尾喷管系统十分复杂,由于扁平的矩形喷管与传统原型喷管相比在受热后会产生较大形变,所以喷管采用了可滑动部件和陶瓷材料以避免变形但这种喷管设计只适合安装无加力发动机的亞音速隐身飞机,并不适合超音速隐身战斗机

沉默之蓝的尾喷口,算是比较原始的尾喷口了而且这个是非加力的:

圆弧形隐身的起源,沉默之蓝算是RCS计算能力的极大进步

这个机恐怕更像今天的波音的MQ25黄貂鱼无人加油机,包括机顶进气道的设计但尾喷口的设计就不要瞎找爹了

B2的算是进入到了隐身的全新时代,即使是今天的B21都还是在吃B2隐身的老本

B-2进气口边界层分离板分理出附面层气流再被混合进尾喷口鉯降低排气温度减少红外辐射。

后面V型尾翼可以加速外部气流的融合从而更好地确保红外隐身。

(B-2尾喷管的V形后缘能产生涡流加速掺混)

B-2的尾喷管被布置在飞翼后缘三个锯齿状突出部分的切口处而且离机翼后缘有一段距离,使喷管被机翼从下方遮蔽喷管深埋图机翼の内,外形呈扁平的六边形使入射雷达波无法直视涡轮叶片。为了进一步提高隐身性能喷管后方的机翼结构使用钛合金制造,并敷有雷达吸波材料和耐高温陶瓷材料

(B-2的尾喷管深埋机身内)

此外,B-2的发动机舱内还装有气流混合器能将流经机翼表面的冷空气导入发动機中,持续降低发动机舱内温度

YF23的沟槽式尾喷口:

与B2一脉相称的YF23尾喷口设计,这个是诺格的独门技术当然这个是带加力燃烧室的,尾噴口的上半部分是活动的:

YF23的尾喷口YF-23采用了比F-22更为激进的红外隐形措施其长长的尾喷管不仅侧面全面遮蔽,喷口采用特殊的单膨胀斜面噴口(SERN)设计由外露的可动上唇板,与下方延伸到机尾的固定式排气槽板形成一个固定斜面排气槽是由艾利森开发的Lamilloy高效率钛合金冷却层板制成,层板内蚀刻的孔道可引入发动机排气对喷流进行冷却、可有效降低高温燃气温度

YF23的后机身隐身效果非常好远在YF22之上。

忍不住把YF23嘚图都发了:

YF23变成一代传奇完全可超越F22战斗机, 造型很科幻

YF-23变成一代传奇

YF-23共造出两架原型机

F22的二元推力矢量喷管;

二元推力矢量喷管难度呔大了,尤其是推力损失以及尾喷管的耐用性都是问题但美国人牛逼,杨伟主编的F22的相关资料中称其推力损失比例仅有2-3%)。但fcas尾部的扁平化整体处理效果仍然比f22的更好也具备更明显的减小阻力的效果,这会是其高速超巡能力的核心来源之一

F22的双发窄间距两元矢量推仂喷管与后机身融合的整体设计是四代机比三代机体现出气动代差的又一个例子;俄修的苏-27系列、米格-29系列那种后期强加的矢量推力设计茬F-22面前根本不存在可比性吧。

战斗机后体长度仅占全机长度的20~25但后体阻力却占全机阻力的38~50%,减少后体阻力是不开加力实现超音速巡航一個至关重要的因素发动机窄间距布置是减少超音速下后体阻力的先决条件,其次才能谈到喷管

根据无尾翼光滑后体的试验结果,超音速条件下轴对称喷管在加力状态下基本无推力减阻力性能损失而不加力状态下推力减阻力性能急剧下降达20~30%;这是由于轴对称喷管在不加仂时处于收缩状态,收缩角很大导致喷管与后体的不利干扰非常严重,如果进一步考虑进实际型号中战斗机后体上存在的尾撑尾翼,整流体(比如尾锥)等性能损失还要进一步加大。也就是说轴对称喷管在超音速巡航中陷入一个死循环:要想没有额外的超音速阻力僦必须开加力;不开加力就要承受巨大的额外阻力损失。

F22的二元矢量推力整合设计非常的厉害起到了4个作用,第一是减阻第二是增升,第三是降低红外辐射第四是减小后向RCS。F22的扁平后机身拥有良好的绕流特性而大宽高比矩形喷口的设计使喷流截面大于轴对称喷管,噴流与冷外流掺和的面积明显加大而侧壁和拐角处的压力梯度产生的漩涡更进一步促进了内外流的掺和,这种掺和带来的强渗混效应起箌了2个方面的作用:对后机身绕流起到引射的作用能够获得一定的诱导升力(在机翼发生气流分离的大迎角下尤其重要),获得良好的後体流动特性是实现超巡的重要机制;使高温区迅速降温并将红外辐射向水平对称面集中。另外矩形喷口可以沿视线方向阻挡雷达波进叺发动机燃烧室F117就采用了宽高比很大的矩形喷口。

另一个问题不知道是否具备普遍性从现有视频资料中看,俄修的矢量喷管偏转的速喥较慢和各气动面的偏转相比存在较明显的滞后;而F22试飞中的一次坠毁,好像就是因为飞行员诱发震荡摔的那次记录视频正好是从F22后方拍摄的,F22的喷口动作显得相当的迅速灵活

向F22学习,采用与气动整合的具备大宽高比的两元矩形矢量喷口是四代的不二选择

Yf23用的尾喷ロ图反了

由于YF-22与YF-23两种原型机分别采取不同的喷口设计,故GE与普惠两家发动机商也需随之提供两种喷口供两种原型机使用。图为GE设计的两種YF120喷口上为供YF.22使用的喷口,上下两片可动式唇板的连动可提供矢量推力功能:下为供YF-23使用下唇板为固定式,可动的上唇板仅能调节喷口絀口截面积没有矢量推力

二元矢量喷管结构简单,喷口截面呈长方形导流板能上下20度左右的摆动,并能够改变开口大小这令F22战斗机嘚机动性傲视一切使用常规喷口的战斗机。同时二元矢量喷口对于密封性和隐身性也非常适合,是第五代隐身战斗机的良好选择

F-22的二え矢量收敛-扩张尾喷管成为隐身战斗机的一个经典设计。

(F-22的矢量喷管完全张开)

这种二元矢量喷管可以向上或向下偏转达20度提高了F-22的敏捷性。喷管采用相应的边缘导向设计与机身边缘平行,降低了喷管系统的雷达特性此外这种喷管的喷流的核心流温度区域明显减小,降低了红外特征F-22的矢量喷管在外形上完美融合如机身曲线,内部开始小孔能够强化发动机旁通气流对尾喷管的冷却。

(普惠称F119加仂燃烧室内有个雷达屏障)

普惠公司介绍,F-119把加力燃烧室的喷油杆和火焰稳定器功能都集成在了一个雷达屏障上是雷达波无法直视涡轮。这是战斗机发动机隐身设计的一大创新

 F22战斗机二元矢量喷管的特写。
F22战斗机二元矢量喷管和翼面配合动作示范

在矢量喷管的应用仩,美国应用的二元矢量喷管F22战斗机的尾喷管是典型的二元矢量喷管,可以上下调节角度同普通的战斗机尾喷管相比,这种处理有两個优点:一是加强机动性上下可调的矢量喷管提供了额外的控制俯仰的能力,可以在俯仰这个维度提高飞机的机动性二是降低红外线特征。矩形喷口能够使高温尾喷流与冷空气充分混合从而降低了飞机的红外线特征,也算是隐形的一部分

二元矢量喷管还有一个优势僦是利于减阻,由于喷口扁平后机身呈纵向逐渐收扁的状态(按照常识去理解,扁平的东西在空气中受到的阻力一定比圆的东西的阻力尛)这样就有效地降低了超音速巡航时的后体阻力。

当然这个东西也是有缺点的一是二元矢量喷管只能在上下两个方向上偏转,不能铨向调整喷流方向使飞机在水平方向上的机动有所欠缺。(例如空中摊煎饼的机动)二是损失部分推力,这个很好理解圆是一个在各方向上对称的图形,圆截面喷管里的气流流动是均匀的四周的流速也是均匀的。而矩形截面有棱角在棱角处气流受阻力较大,流速降低产生的推力就会损失。

图为F22“猛禽”战斗机二元矢量喷管上下两个偏转板两个偏转板同时上偏或下偏可以使喷流方向向上或向下調整。两个偏转板一上一下偏转可以起到收敛扩张喷管的作用

F22战斗机二元矢量喷管略微向上偏转

装有二元矢量喷管的美制F119-PW100发动机(F22战斗機的发动机)喷流效果图

我们的歼20如果有二元推力矢量喷管,恐怕隐身能力和减阻会提高一截:

PS的歼20战斗机配备二元矢量喷管

普惠公司在為F-35联合攻击战斗机设计F135发动机时其中的一个目标研制出一种能在隐身性能上媲美F119尾喷管的设计,同时还能降低维护费用尾喷管锯齿,起到增强高温喷流与外界冷却气流更好混合而降低喷流温度、改变辐射能量波段分布、缩小高温区范围的作用降低了歼-20被敌方红外探测器发现跟踪的几率与距离。

其中最绝妙之处是锯齿能够改变喷流光谱辐射的功率密度,同时令原本高度集中在前述波段的强辐射分散箌红外探测器设计上并不着重的波段上,这样就增大了敌方战机和导弹红外探测的难度于是,尾喷管这一锯齿修形就改善了红外隐身

茬雷达隐身方面,尾喷管锯齿修形与机身机翼的锯齿或者平行线外形设计类似,最终目的是使得反射的雷达波能量不会集中在敌机最常絀现的方向上尽量集中在敌机较少出现的方向。通过锯齿修形减少发动机正后方的雷达波反射能量,这会令尾追或者跟踪的敌机、雷達制造导弹较为难于搜索跟踪

由于F135无需推力矢量所以普惠采用了传统的轴对称环形设计。F135的尾喷管由15片重叠的内外鱼鳞片组成外片正恏遮盖住内片之间的缝隙。内侧鱼鳞片较薄具有金属光泽的外观,两侧直边末端为倒V形。在喷管完全张开时内侧鱼鳞片之间会形成矩形间隙。

(F-35的锯齿尾喷管)

被普惠称为“尾羽”的外侧鱼鳞片较厚覆盖有多面形陶瓷材料,V形末端于内侧鱼鳞片重部重叠形成喷管的鋸齿状后缘喷管与机身结合部分也被机身的4块锯齿蒙皮包覆一圈,并与喷管间形成冷却空气缝隙通道

为了抑制红外特征,F135的尾喷管使鼡了多种冷却方法其一是后缘锯齿除了能降低雷达特征外,还能产生喷流涡加速与冷空气的掺混。两组鱼鳞片的内侧表面具有小孔與F119一样能通过发动机旁通气流进行冷却。

X47B额沟槽式微喷管:

尾喷口与机身后缘完全融合
可以看到这个尾喷口是加了衬垫并且做了分流

由于渦轮是圆的但喷嘴是平面的,喷嘴和涡轮之间的距离很小这个距离不能增加,如果增加距离就会造成飞机的长度增加,这样会损失嶊力Ufa设计的平面喷嘴将环形射流转变为平面射流的时候损失14-17%的推力。

注意尾喷口中间的那个挡板这个是非常绝妙的设计,另外要紸意打尾喷口的沟槽设计,这个设计比我们的攻击11无人机水品高很多

不幸的是射流不能按照你所喜欢的方式被“折叠”起来。射流有自巳的规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能够将环形射流转变为扁平的时候不损失推力的先例这个问题在发展F-117的时候也出现了,F-117的非助燃式发動机损失大约15%的推力但是F-117的是一种根据特殊目的设计的隐身飞机,主要要求就是“隐形”不需要大推力比。这也是美国人为什么有意损失推力而达到减少信号的原因

但b2到x47b的沟槽式尾喷口将这个推力损失大大降低。

然后说道欧洲的设计:神经元的尾喷口

这个在后机身融合方面做的不错但红外隐身没有X47B的好

看完这个,必须要看攻击11无人机/利剑无人机的尾喷口:

当然阅兵式上的这个机尾喷口的处理太過简单了,毕竟这个尾喷口是融合了X47B的沟槽式尾喷口与神经元的后机身融合两个方面的特征的采用锯齿状半隐身设计,加长尾撑高温尾气与冷空气混合,可以有效减少红外信号的外溢但这个尾喷口存在的问题冷空气与高温尾气的混合不够好,燃气的损失比较大的问题(也就是直接向后喷射的高温尾气存在外溢的问题)

上述是四款飞翼式无人机的对比,飞行控制方面最容易的是X47B然后是攻击11无人机,朂差是雷神无人机除X47B外的几款机体现了兰姆达机翼的部分特征。兰姆达机翼是一种针对隐身性能进行优化的翼形其后缘呈内凹锯齿状,使机翼前后缘更容易与机身其他边缘对齐同时增加了展弦比并提高了空气动力学效率
攻击11这个尾喷口对比利剑无人机之前公布的全隐身模式是进步很大,但仍然存在推力损失比较大的问题

对比下X47B和神经元

X47B的这个尾喷口设计师目前的最高水平,综合平衡了雷达和红外隐身另外,请注意到尾喷口中的那个挡板另外,沟槽的设计减少了推力损失
神经元这个尾喷口兼顾了红外和雷达隐身但推力损失会比較大。
利剑无人机全隐身模型的尾喷口几乎就是和神经元无人机一个套路的
与神经元无人机几乎完全相同的尾喷口

之前珠海航展展示的航忝科技的另外一款飞翼无人机:

从主翼翼下角度拍摄整架飞机这架的主翼比较长,这是它和外形最大的区别

飞翼战机的尾喷口,也采鼡了隐身设计这种尾喷口对发动机的红外信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如果说国内最接近甚至超越X47B的飞翼无人机尾喷口机型有么有还真有!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西工大联合成立的“朗星”无人机公司的“星影”无人机。

▲朗星公司研制的星影无人机这个机的布局和X47B高度接近,在飞行控制和机翼折叠方面应该会体现X47B同样的优点
完美体现了沟槽的设计,甚至在推力小的情况下用可以活动的尾喷口上盖進行发动机尾喷口的遮蔽

该机最大起飞重量达到4吨,可以携带400公斤武器雷达反射截面积在0.1平方米水平。

报道称这种无人机是一种专門设计的,具备低可观测性和高生存力的侦察、打击平台“星影”的最大起飞重量为4000公斤,采用钻石型机身全场7.3米,后掠翼翼展15米。据开发该机的朗星公司称该机的雷达反射截面积可以控制在0.1平方米水平。(观察者网注:与雷达反射截面积1米的第三代战斗机相比其被雷达探测的距离可以降低到后者的一半)

对比下这个机的尾喷口,从机头方向看

请点击输入“星影”无人机模型图片描述

该机机身后蔀和机翼后缘装有控制面机身上方两侧装有一对具备低可观测性设计的进气口,驱动两台发动机喷口也有低可观测性设计。

据称该機采用常规起飞方式,机身下方装有三点式起落架采用双轮前起落架和单轮的主起落架。

“星影”无人机内有一个2.5米长、0.76米宽0.7米高的彈舱,载弹量400公斤(符合相关国际公约规定攻击距离小于300公里,弹头小于500公斤)关于航程,传感器和可携带的武器等问题该公司没囿展示,不过据称相关设计已经确定

“星影”无人机使用两台中国国产的TWS-800涡轮风扇发动机,该发动机由中国成都的中国科学院航空发动機公司(CCAS )研制该公司在2014年10月成立,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提供支持

朗星公司AT200货运无人机

额外说一下歼20的尾喷口:

典型的窄间距双发动机设计,最新改进型甚至取消了发动机中间的尾椎
锯齿状尾喷口而且是非常全面的锯齿,包括发动机收敛/扩张叶片以及机体包覆发动机的部分

歪题一下:这三张图是说明歼20最新的改进型号的可喜变化是下机腹的沟槽变浅,这是隐身性能的优化:

对比下F22的下机腹溝槽

通过YF23的沟槽式尾喷口来看看诺格的功力几乎没有起到推力作用的高温燃气向非垂直方向外溢的问题。

所谓的沟槽式尾喷管并无特殊の处在设计上还是采用发动机旁通气道引入的冷空气对发动机的高温尾气进行融合,YF23的排气槽是由艾利森开发的Lamilloy高效率钛合金冷却层板淛成层板内蚀刻的孔道可引入发动机排气对喷流进行冷却、可有效降低高温燃气温度。

但YF23的沟槽很长并且对后喷的燃气起到约束作用洏不是让燃气非沿着出现非沿着发动机喷气风向溢出。

看F119发动机的测试图:

这张图看的很明显气流分成上下
F119发动机二元矢量喷管上下叶爿打开的状态,不排除是开了加力的状态

只能说F22的F119发动机推力非常牛逼甚至爬升时候都不用怎么开加力

然后看看F135的发动机测试。

然后看看YF23的起飞状态可以看到燃气非常集中。

对比看看歼20的后机身

腹鳍如果用透波材料(即使目前国内透波材料不够好未来也会),隐身效果可以兼顾
歼20的后机身,最大问题还是圆形尾喷管的隐身问题采用类似f35的尾喷管处理,有隐身效果但和f22有差距
Ps的图,后机身的隐身效果大大优化

由于五代机需要考虑红外隐身而降低尾喷流温度的方法有很多,F117选择将尾喷管喷口设计在机翼上表面、B-2选择将冷空气引入排气系统、F-22选择采用小宽高比的二元尾喷口设计来分散核心区域的尾喷流温度这些方法很有效,但是对于尾喷管直接裸露在外的三元推仂矢量喷管的机型来说大型民航客机尾部的黑孔是干什么用的尾喷管设计给出了答案——将尾喷管喷口外缘进行锯齿处理即可。喷口外緣进行锯齿处理之后流经喷口的喷流会呈锯齿状散开,在不同的时间接触到环境中的冷空气从锯齿缺口溢出的高温燃气会提前接触冷涳气,分散开来的喷流和冷空气混合之后会显著降低尾喷流的温度同时还能实现降噪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民航客机尾部的黑孔是干什么用的尾喷口锯齿处理主要是为了降噪,而战斗机尾喷扣锯齿处理则主要是为了降低尾喷流的温度从而减小红外辐射信号,实现红外隱身目的

F135的锯齿状尾喷管

此类锯齿状尾喷管的设计也是歼20、苏57和F35的主流设计,也是未来FCAS的尾喷管设计

2019年7月29日是俄罗斯著名战斗机研发機构——苏霍伊设计局诞生80周年的日子,为此俄罗斯红星电视台《军事验收》栏目在8月11日周日特别播出纪念专题 回顾了设计局的传奇历史,揭示了该局研制苏-35和第五代战斗机苏-57的一些秘密过程并透露了S-70“猎人”无人机的最新发展。

在节目中《军事验收》的记者采访了蘇霍伊设计复合材料部门,对苏-57战斗机的复材应用情况进行了了解随后画面转到该局负责人正在摆弄的一个奇怪的苏-57模型上,这是一架經过结构拓扑优化分析后的理论结构模型该模型的外观很可能代表着苏-57战斗机的终极形态。

模型显示与现有T-50原型机现有的轴对称圆形矢量喷管不同,换装了“产品30”下一代涡扇发动机的苏-57生产型可能会采用更加先进的矩形二元矢量喷管

该喷管从外形上看很容易让人联想起F-22的尾喷管,同样由上下两片燃气偏流板组成当两块偏流板同时向内或外偏转时,尾喷管就做收敛或扩散动作当两块偏流板同时向仩或下偏转时,发动机燃气就被矢量偏转

改用二元矢量喷管最大的好处是提升雷达和红外隐身能力,矩形的二元矢量喷管更容易融入整機隐身外形从而实现降低后机身RCS的目的。此外由于矩形喷管的高温燃气与周围空气具有更大的掺混面积因此其红外特征也小于圆形喷管。

当然矩形喷管也存在缺点因内部流道从圆形过渡到矩形导致的流场变化,会产生一定推力损失不过这对于加力推力大幅增加到18吨嘚“产品30”发动机来说不是问题。

从3D打印模型看矩形二元矢量喷管仍保留了“内八字”布置的有趣特点,也就是两个喷管的纵轴线并不垂直于地面而是向内倾斜。

尾喷管的内八字布置已经成为苏霍伊推力矢量战斗机的一项传统设计用意在于尾喷管做矢量偏转时不仅能提供俯仰力矩,也能同时提供些许偏航控制力矩提高飞机在失速超机动中气动控制面全部失效的情况下尾喷管的矢量操纵能力。在苏-30战鬥机上这个内八字角度是32度,相信苏-57应该与此一致

如果是可以采用二元矢量喷管的话,苏57的后机身隐身性能可以大大改进虽然整体隱身仍然堪忧

在融合了“产品30”发动机和矩形二元矢量喷管后,苏-57战斗机将最终达到终极形态在推重比、机动性、超巡、航程、雷达和紅外隐身等方面都有长足进步。

  歼-20领先试装以及量产型陆续服役之后针对动力等方面一系列升级的歼-20改进型也逐渐浮出水面。日前歼-20改进型再次公开亮相,它的典型特征就是配备了锯齿形尾喷管其航发或为加大推力后的国产“太行B”涡扇发动机。 (来自:寰球惊歎号)

  众所周知衡量隐形战斗机的重要指标就是隐形能力、超音速巡航、超机动能力和超视距空战;外界认为,歼-20的隐形能力极为絀色甚至超过了F-22和F-35,超视距空战能力也非常突出;但由于航发性能的制约虽然已具备超音速巡航能力但超机动方面可能有所短板。因此歼-20改进型重点攻关了航发;锯齿尾喷航发的问世和装机试飞,侧面透露歼-20的超机动能力将令人非常期待 (来自:寰球惊叹号)

  從歼-20改进型细节来看,与以往量产型没有本质变化要非要说有变化的话,那就是工艺水准又提高了 (来自:寰球惊叹号)

  通过歼-20妀进型局部细节能清晰地看到,无论是蒙皮接缝、铆钉还是内埋弹舱盖等处理细节都是赏心悦目 (来自:寰球惊叹号)

  还有,歼-20改進型细节还显示出歼-20的襟翼作动筒采用了柔性蒙皮 (来自:寰球惊叹号)

  歼-20改进型偏转鸭翼状态,这是歼-20的招牌动作它还能当减速板使用。 (来自:寰球惊叹号)

  歼-20是首款我国采用了全动尾翼设计的飞行器多个可动面的协调操作就能让歼-20飞出各种机动,这体現了我国在飞控领域已经有了极高的成就;锯齿状尾喷口还能提高歼-20改进型后向的隐形能力 (来自:寰球惊叹号)

  未来,歼-20改进型戓可能还需要配备推力矢量隐形发动机(再次增大推力)这个改进型将是歼-20的终极形态,综合作战能力将能对他国隐形战机形成全面优勢

补充资料:(非本人所写,只是扩展阅读)

推力矢量技术对F22飞行性能的贡献

  F-22战斗机已经进入美国空军现役并形成初始作战能力莋为世界上第一种按照第四代性能指标要求设计的战斗机,通过美国空军在F-22战斗机上所实现的技术要求在整体战斗机技术上建立起了第㈣代战斗机的基础标准。F-22战斗机根据作战需要被设计成一种高敏捷性的空中优势战斗机设计要求中F-22所提出的作战半径、内置弹舱、复杂洏完善的航空电子设备等方面的要求,都使F-22的体积和重量超过了前一代的F-15战斗机F-22在提高飞机机动飞行性能的设计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就昰如何使一架与F-15规格相当的战斗机在空战中能够具备比F-16战斗机更好的机动性和敏捷性。F-22战斗机设计中将推力矢量技术同飞行/控制技术综匼的方法是在维持飞机隐身性能和机动飞行性能的同时,提供F-22战斗机足以应付21世纪空战环境要求的高度敏捷性的一种先进技术

完全依靠气动控制来满足F-22对机动性和敏捷性方面的技术要求是非常困难的,虽然F-22在设计上并没有过于强调过失速机动飞行的能力但是要求中的夶迎角飞行控制能力仍然不是常规气动控制所能够满足的,因此在F-22设计开始就将发动机推力矢量和气动控制一起进行综合考虑F-22是目前服役的先进战斗机中唯一的一种在设计阶段,就将推力矢量技术与气动控制技术进行综合设计的机型这个技术特点使F-22在飞行性能方面达到叻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F-22综合利用大面积气动控制面和发动机推力矢量系统具备了很好的大迎角飞行性能和过失速飞行能力,F-22战斗机茬20度迎角下的滚转速率可以达到100度/秒并且能够在滚转过程中迅速改变飞机的速度矢量和机头指向。F-22战斗机在60度迎角的高机动飞行中的滚轉速率为30度/秒而机头指向移动速率可以达到90度/秒的惊人水平。推力矢量技术的采用使F-22战斗机在速度非常低的条件下仍然具有可靠的控制能力即使在飞行速度已经降低到74公里/小时的时候也可以在俯仰方向完成有效的控制。

F-22在俯仰轴方向实现推力矢量控制技术是不需要付出氣动控制面的阻力和重量代价保证F-22得到足够的俯仰控制力矩的最有效的办法。F-22战斗机通过俯仰轴方向可差动的推力矢量控制明显的降低了飞机运动过程中对常规气动控制面的要求,仅仅水平尾翼就可以减少1.86平方米的面积和181公斤的结构重量应用推力矢量在减重和减阻的哃时有效的提高了F-22战斗机的结构隐身性能,并且使飞机具备了不受飞机迎角姿态限制的俯仰控制能力

F-22战斗机的二元推力矢量喷管通过独竝控制的喷管调节片进行机械偏转,可偏转的调节片同时还具备控制喷口面积的能力具有±20度调节范围的可偏转调节片在飞控计算机传遞给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指令下,能够以40度/秒的运动速率在全偏转范围内进行任意角度的调节F-22战斗机每台发动机的推力矢量喷管都从控制系统接收各自独立的控制命令,两台发动机的俯仰控制都可以独立进行调节F-22战斗机在推力矢量控制启动状态时,俯仰控制是由平尾嘚作动筒位置信号来调节矢量喷管的偏转角度飞行员在操纵时不需要对矢量喷口调节进行任何形式的人工干预。F-22战斗机的推力矢量是由飛行计算机根据空速和飞机的迎角自动控制发动机的推力矢量控制可以根据情况人工关闭,为了避免F-22战斗机在矢量喷管控制切断后因為操纵不慎而出现翼尖失速或导致飞机进入深失速状态,飞行控制计算机内部储存的软件系统可以在紧急状态下使矢量喷管不需要飞行员嘚指令就进行启动依靠推力矢量技术来保证飞行在极限状态下的飞行安全和自动恢复飞机的飞行姿态。

F-22在应用推力矢量系统后可以获得佷高的低速机动性和飞行稳定性YF-22战斗机原型机在试飞中试验了在迎角60度,空速152公里/小时的条件下对飞机进行配平的能力并且还验证了F-22戰斗机在迎角达到70度时仍然可以进行配平和具有稳定的俯仰力矩斜率。F-22战斗机有能力依靠推力矢量技术配平超大迎角的飞行姿态可以完荿与苏-27表演的“眼镜蛇”类似的大迎角机动动作,F-22在机动中超越苏-27“眼镜蛇”飞行动作的方面是F-22战斗机在进行类似“眼镜蛇”机动的整個过程中可以随时保持/改出动作并进行姿态调整。根据目前所得到的F-22战斗机的试飞数据F-22战斗机在使用标准军用推力的条件下,利用推力矢量系统在60度迎角姿态进行改出时可以获得18度/秒的最大下俯速率即使在发动机处于慢车状态下也可以获得15度/秒的下俯速率,并且飞机在整个改出过程中都处于完全可控状态

最大俯仰速率(度/秒) 18 15

图注:F-22战斗机从大迎角姿态中改出的时间

F-22在60度以下的大迎角飞行姿态时处于唍全可控状态,俯仰姿态和迎角控制可以精确到0.5度大迎角姿态下的侧滑角和滚转控制都非常稳定,不会在大迎角飞行中产生明显的机翼丅沉或摆动状态F-22的大迎角滚转状态是由飞行控制系统根据迎角数值的变化自动调整的,F-22在迎角20度到40度之间进行滚转时的航向姿态比较稳萣当迎角超过40度后进行倾斜滚转将会形成极其有利于调整机头指向的航向变化。使用推力矢量的F-22战斗机在20度迎角时的滚转速率比空气动仂控制提高了一倍即使在迎角超过40度时还可以提供20~30度/秒的稳定转弯角速度,而这些飞行性能的获得在没有推力矢量技术的时候是完全不鈳想象的

推力矢量系统还可以明显改善F-22战斗机的超音速机动性能,F-22在飞行速度M1.5时的转弯性能和响应速度与F-16的飞行速度在M0.8时基本相当而苴F-22战斗机在飞行高度11500米,空速M1.2条件下具有很强的稳定盘旋能力和单位剩余功率可以进行三代战斗机完全无法完成的超音速持续转弯和俯仰机动。F-22是世界上第一种真正将气动控制与推力矢量有机结合到一起的作战飞机由此也使F-22战斗机在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高机动性的同时也具有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F-22在机动飞行时与目前第三代战斗机由飞行控制系统通过限制飞机的飞行姿态来控制飞行边界不同气动控制与嶊力矢量的结合使F-22机动边界只受到飞机结构强度的限制,确保F-22能够在发挥全部飞行性能的同时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无顾虑操纵加装了推力矢量后的苏-37/30MK在机动性和敏捷性上确实有明显的提高,但是这些飞机在高机动飞行表演中所展示的飞行性能实战程度并不高而且只有非常囿经验的高级飞行员才能够飞出这些特殊的动作。F-22的飞行表演虽然在机动动作上可能没有苏-37/30MK那样花样繁多但是任何一个合格的F-22战斗机驾駛员都可以完成“眼镜蛇”这样的高级机动动作,而且在进行类似的大迎角过失速机动动作的过程中还可以做到全程可控可以说F-22在过失速机动飞行中的动作要比苏-37/30MK的类似动作有更强的实用性。

目前俄罗斯和欧洲国家都开发了多种采用推力矢量技术的先进航空发动机 苏-27和米格-29的改进型中也有多种采用了带有推力矢量的发动机,但是作为推力矢量设计技术最先进应用水平最为完善的美国却并没有在第三代戰斗机上改装推力矢量发动机。美国所开发的实用型推力矢量发动机首先装备到F-22战斗机上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美国空军和航空设计单位通過对飞机和发动机的综合验证所得到的科学结论。第三代的战斗机作为强调机动性能的先进机型在设计时都是以气动控制作为飞机获得高机动飞行性能的基础,而推力矢量技术在对飞机的控制上与气动控制存在比较大的差别简单的为一种采用气动控制作为设计基础的战鬥机加装推力矢量的价值非常有限,所能够得到的性能改善也无法真正达到将推力矢量与气动控制完美结合的要求美国NASA在利用F-16和F/A-18改装了嶊力矢量技术验证机的同时,仍然与德国共同开发全新的X-31高机动技术验证机就是因为在现有常规飞机上改装推力矢量发动机的效果并不唍善。

安装推力矢量发动机确实可以明显提高战斗机的机动性能甚至可以完成很多常规战斗机所无法完成的高机动飞行动作,其中很多機动动作还具有改变现有空战战术的潜力但是将推力矢量技术用来改装现役作战飞机的效果却并不明显。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国外目前使用的第三代战斗机都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发展的那个时候推力矢量技术还处于进行技术验证的初级阶段。美国和俄罗斯在开发第三代高机动性战斗机时都是完全依靠气动控制的方式来满足飞机对机动性能的要求。F-16、F/A-18和SU-27这类战斗机的气动设计水平非常高但是当美国在F-15、F-16和F/A-18上改装了推力矢量技术验证机之后,通过试验却发现第三代战斗机并不能够很有效的利用推力矢量的效果更无法达箌F-22通过推力矢量辅助翼面起到的减阻减重的效果。

第三代战斗机的发动机在加装推力矢量系统之后需要增加一定的结构重量在飞机本身嘚重心位置已经基本确定的情况下,改装推力矢量所增加的重量对飞机的重量分配会造成较大的影响无论是通过调整飞机结构重量分配嘚方法还是在机身上增加配重,增重对于现役飞机的改装都是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现役第三代战斗机的气动布局已经确定,传统的气动控制与推力矢量控制之间存在有一定的矛盾满足气动控制需要的气动设计有的时候反到会影响到推力矢量的效率。第三代战斗机的机载導弹武器都才以外挂的形式而外挂物的气动干扰会对过失速机动稳定性造成影响,目前俄罗斯采用推力矢量技术的几种机型在做过失速機动动作时都无法携带标准的外挂载荷而战斗机又不可能只携带符合过失速机动飞行要求的外挂条件。

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使战斗机具备過失速机动飞行能力并没有什么不可克服的技术困难但是目前战斗机所采用的机载武器却并不具备在过失速条件下使用的能力,美国和俄罗斯在目前都没有能够在过失速条件下有效使用的导弹武器美国空军对战斗机过失速机动作战的模拟结果中,确定目前能够在过失速機动过程中有效使用的机载武器只有航炮当还没有空空导弹能够在过失速机动过程中使用的情况下,战斗机的过失速机动动作最大的作鼡只是占位而不是攻击常规气动设计的第三代战斗机采用推力矢量进行过失速机动时,虽然飞机有能力完成大迎角条件下的过失速飞行但是常规气动布局的设计会对推力矢量的效率形成限制。根据带有推力矢量的SU-30MK在飞行表演中所进行的过失速机动动作来看SU-30MK进入机动的速度和姿态限制都比F-22和X-31要大,而且在动作转换过程中还存在姿态调整的过程有时候还需要依靠推力矢量喷管的偏转来抵消翼面产生的部汾消极干扰,在机动动作控制的精确性和响应速度上与F-22存在比较大的差距F-22采用推力矢量是因为考虑到与同样具备低信号特征的战斗机发苼格斗空战的需要,而设计时就将推力矢量与气动控制综合考虑的F-22在完成机动动作时的姿态调整和恢复速度是现役战斗机改装推力矢量所完全无法比较的。

第三代战斗机在现代战争中的战术使用方法同样限制了推力矢量技术的应用目前第三代战斗机的战术发展方向是依靠先进的雷达和机载导弹进行超视距空战,而现役格斗导弹的机动性也明显超过了战斗机的机动性依靠推力矢量所获得的高机动性和过夨速机动能力在中距空战中的意义不大,而改进格斗导弹的机动性所获得的战斗力提高幅度又要远远的超过飞机机动性提高的效果美国囷欧洲目前的观点是尽可能加强战斗机的视距外空战能力,通过指挥控制和信息情报上的优势在中距空战中就决出胜负尽可能避免卷入戰斗机之间的格斗空战。格斗导弹的发展趋势则是加强离轴发射和全向攻击能力在格斗空战无法避免时利用导弹的性能优势来消灭对手。俄罗斯采用推力矢量技术的SU-30MKI并不具备足以配合其作战的飞行控制和武器系统如果不能满足在过失速机动过程中完成攻击的基本要求,SU-30MKI茬格斗空战中并不会有比西方战斗机更强的战斗力

现代化战斗机是一个由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所构成的整体,每一代战斗机的出现除了玳表着在航空技术上所获得的发展之外更加重要的是对战斗机的战术应用认识上的提高。战斗机在设计之初所确定的技术指标和使用方式决定了飞机的整体设计特点战斗机的现代化改进虽然在技术上可以得到一定的发展和完善,但是由使用方式决定的固有设计特点却无法依靠技术改进来进行调整第二代战斗机无论进行任何形式的改进也无法达到第三代战斗机的标准,以第三代战斗机的设计也根本不可能具备发展成第四代战斗机的基础条件

F-22的生产型目前已经进入美国空军作战部队服役,第四代战斗机已经由潜在的威胁变成了实实在在嘚技术压力根据目前所采用的常规空战机动动作为依据进行分析,F-22的常规机动飞行性能要比苏-27S高的多在敏捷性和大迎角飞行性能上的優势则更加明显,苏-27S甚至苏-37/30MK在与F-22进行常规格斗空战时都将处于全面的劣势现代化战斗机如果在整体技术上形成了代的差距,就极其可能甴技术落后的一方承受完全被动的单方面打击第三代战斗机在基础设计思想和技术特点上与四代机存在明显的差距,企图让三代战斗机依靠技术改进来达到与四代机正面对抗的能力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F-22这种战斗机也许在某些方面还存在有一定的不足和缺憾,但是至少在叧外一种满足第四代战斗机整体技术要求的高性能战斗机服役之前F-22面对目前所能够遇到的对手仍然可以说是无敌的。先进战斗机只有使鼡同类的先进战斗机才可以进行对抗认为在目前的第三代战斗机上经过改进升级就可以用来对抗第四代战斗机,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战術上都是个危险的错误

补充关于yf23进气道

这个图是趴在进气道口拍的,雷达从任何角度都不会如此深入进气道
即使是左面的进气道从左側仍然看不到扇叶,雷达波进入到进气道会被发射回来并无法照射到扇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航客机尾部的黑孔是干什么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