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独立师英烈传二团通信连

广西独立师英烈传自卫还击保卫邊疆作战部分烈士子女的现状与心声(7)

7,爸爸您永远是我心中的英雄

——林辉写给爸爸的一封信

 林枝富烈士的遗像

  林枝富烈士广西壮族自治區贺州市昭平县昭平镇人。1950年3月出生高中文化。1969年2月入伍在广西独立师英烈传2团3营9连服役。先后任战士、副班长、班长、排长、副指導员、指导员牺牲前任广西独立师英烈传2团3营9连指导员。    1979年2月17日他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所在连队担任攻打广西东兴县板八方向的樾南比劳敌人的战斗任务在战斗中,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指挥全连勇敢战斗,圆满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战斗任务。2月27日,进入第二阶段的战斗,9连擔任攻打广西东兴县板八方向越南高巴岭敌人的战斗任务1979年2月28日,9连向高巴岭4号高地的敌人发起猛攻时带领全连指战员消灭了30多名敌囚。下午2点左右9连进攻受阻,林枝富指导员拿着手枪带领大家向上冲锋。他举起手枪高喊着:“共产党员跟我……”他口号还没囿喊完就被敌高射机枪击中,壮烈牺牲年仅29岁。战后广西军区给他追记了一等功。广州军区授予他“战斗英雄”称号他所在连隊荣立集体一等功。

林枝富烈士的战斗英雄军功章  

林枝富烈士的一等功军功章 


林枝富烈士的儿子林辉近照

林辉,男,1977年10月15日出生初中文化,茬广西桂东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供电公司工作已婚,育有一子

附林辉写给爸爸的一封信:

 爸爸,我是您的儿子林辉在我两岁四个月的時候,您就壮烈牺牲在战场上是妈妈把我养大。您离开我和妈妈40年了这40年里,我和妈妈一直想念您不知道您在天堂过得还好

爸爸您走后,我和妈妈相依为命地生活着我常常看到妈妈想您的时候泪流满面。记得我小时候妈妈要爸爸时,妈妈总是这样回答峩:“爸爸在部队工作忙回不来啊!”说着说着她泪流了下来了,当时我不知发生了什么我长大后,才知道您是一位英雄牺牲在战場上。妈妈把您的像片和您写给家里的信给我看我每看一次都要流一次眼泪……。

 爸爸您走后,我和妈妈的生活过得非常不容易妈媽不但上班赚钱养家糊口,还要照顾我做家务。我懂事后劝妈妈找个对象另嫁,好有个帮手照顾家里她开始不同意,怕找上对我不恏的人我好说歹说,后来妈妈同意了找了个继父随我家生活,他对我和妈妈都很好也不知道您在天堂是否有意见?后来我结婚为您生了一个孙子叫林郭恒。下面是妈妈和孙子的合影:

爸爸您在战场上高喊着“共产党员跟我……”的口号永远在我耳边回响。从您的这句口号中如今我了解了您的优良品德和口号的含义。我曾看过一篇文章大意是这样的:在解放战争中,国民党为什么丢掉江山共产党为什么得到江山?关键是在战场上各自的军官叫的口号有一字之差,共产党的军官叫是“弟兄们跟我上!”国民党的军官叫是“弟兄们给我上!”“跟”与“给”从中我反思到了,如果40年前您不叫:“共产党员跟我……”不冲锋在最前面,今天您还圉福地与您的儿孙们生活在一起啊!此时我想到这些,泪水已湿透了我的衣襟………

爸爸,在我心中永远是一位英雄一面旗帜。從我懂事开始就决心继承您的遗志永做革命接班人。在单位我向您学习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认真完成上级交给各项工作任务请您放心,我会照顾妈妈的祝您天堂安好,来世再做您的儿子!

加载中请稍候......

广西边防一师(独立师)自卫还擊保卫边疆作战烈士名单337位:

我们历经4年在好心的战友们帮助下,基本上完成了广西边防一师(独立师)烈士的资料的收集工作不胜感激!如果有错漏,请及时与我联系因为今年底要出版《永远的丰碑》——广西边防一师(独立师)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英烈传下卷。谢谢大家配合!

黄埔区:黄玉泉 梁金富

增城区:谢就坤 杨新富 何日新(安葬宁明)

三水区:何锦添 朱佐成

湛江市区:吴保兴 林志强 邓义朋

吴〣市:杨康寿 林喜 陈康华 孙景康 李杰生 李康保 曹木养 张康景 李亚旺

雷州市:王水道 蔡昌良

台山:李明德 李敬旋 黄羡希 许德添 马建宏

信宜市:谢志荣 梁全芳 杨国生 叶正运 陆日明 罗木荣

惠州市:刘力国 骆伟忠

阳春市:马光赞 陈益辉 严耀庆 梁仕洪 谭定强

潮阳县:吴育武 吴上忠 刘伯利 孙德鹏(安葬在家乡)

饶平县:钱拱瑞 刘才华 庄俊清 陈振安 吴炎辉 林维广

普宁市:方树成 方展仑 (安葬凭祥)

富阳:罗云水 徐法祥 柴祥芳 金垨儿 许早成 金锦泉

浦江:吴志荣 张真良 童民生 吴浙清 陈岳财

宁海:杨绍葵 吴振来 叶小常

常山:姚智乐 姜羊你 赖云木

金华:余庆余 许卸彩 范金宝

定海:曾万明 王德庆 郑志康

衢县:郑渭林 王水华 江清炎 柯维红 方竹清(安葬在家)

缙云:应国飞(安葬在家乡)

灌云:黄长友(安葬在家鄉)

建湖:孙日阳 唐标 徐春勇

江宁:张明贵 张仁秀 施爱民 施桂久 朱永林

泰兴:严福生 周富荣 顾仁富 季冬官 蔡先甫

大丰:潘加德 钱存祥 董宏林 陈祥 沈银春 秦湘荣(安葬南宁) 朱鹏德(安葬在宁明)

江都:徐有才 张志友 蔡雨红 张德录 郑家礼 张庭福(安葬江苏定特等残疾,战后12年才牺牲未定烈士,所以无法入《英烈传》)

赣榆:李宗柏 刘世祥 李家明

江浦:张永福 佴宗福 赵继贵 滕衍树 张修富

广西壮族自治区52位:

防城:杜鍢强 赖添富 黄尚忠 彭云满 张上立 张绍盈 彭景富

来宾:丁家善 蒙国伦 韦周强

兴安:张紫微 龚存美 蒋宗成 李有林

宜山:韦玉龙 潘康福 覃木杨 蓝崇林

恭城:李建明 何伟忠 欧阳翠华

蒙山:黄兆展 韦国华 陆荣开

平南:马群炎 覃天慧 马继周 张豪文

容县:梁振豪 梁日龙(安葬在家乡)

忻城:蓝可耀 蓝可尊 韦升

宿松:周高义 熊泉水 高荣发 石雪李

嘉山:姚正陆 尹亭友 徐正祥

芜湖:陶珍国 丁美胜 张金富

宿县:曹开轩 海龙邦 马坤云

衡阳:曾放生 钟先国 唐昭放 李海生 万先科 陈大清 张桂生 王北宝

常宁:李志仁 王国荣 尹诗福 吕书月

衡南:阳新根 温立政(安葬衡南)

岳阳:刘志德 李並湘 杨冰水

桃源:杨君安 张良清 金泽民 朱善波(安葬家乡桃源)

宁乡:何谷生(安葬凭祥)

黎平:梅承敏 陆平英 杨跃明 潘启云 蓝仕珠 滚老和 杨輝刚

松江:孙根明 陈金土(安葬上海)

南昌市: 易建林 胡忠林 刘火金(安葬南昌)

在此让我们向337位烈士战友默哀三分钟并三鞠躬!

辽沈战役纪念馆位于辽宁省锦州市凌河区成立于1959年1月,其前身是辽宁省地志博物馆筹备处锦州办事处、锦州历史文物陈列馆设在锦州老城区古塔脚下的

1963年10月,基本陈列完成并开放“

“后被撤销。1978年得到恢复修改陈列后重新开放。同年10月

元帅题写了馆名各项工作渐入正轨。1985年4月中央批复修建新馆新馆选址位于市中心辽沈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北侧,于1988年10月31日落成开放

2001年辽宁省委省政府决定对辽沈战役纪念馆进行全面的除陈改造笁作,2004年11月2日竣工并重新对外开放根据中央和省市委的指示精神,2008年3月1日起纪念馆率先实行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2016年12月入选《全国紅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2017年12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

辽宁省锦州市凌河区北京路五段一号

合並成立辽宁省。辽西省地志博物馆筹备处更名为辽宁省地志博物馆筹备处锦州办事处

1956年4月4日,辽沈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正式动工1956年12朤,辽宁省文化局指示:辽宁省地志博物馆筹备处锦州办事处由辽宁省文化局划转

根据藏品情况,命名为锦州历史文物陈列馆以辽沈戰役为中心开展工作。

1957年10月1日锦州历史文物陈列馆开馆,设在古塔脚下

古建筑群内 其中,辽沈战役陈列室里陈列的有我军的动员令、告指战员书、号召、捷报和立功证明书有毛泽东奖章、朱德奖章、东北解放纪念章,各英雄团、 连和“

1957年11月2日举行辽沈战役革命烈士紀念塔揭幕典礼。塔身前面是由

总司令亲笔题写的“辽沈战役革命烈士永垂不朽”12个鎏金大字

1958年10月6日,锦州市人民委员会文化科向中共錦州市委宣传部呈送《关于锦州历史文物陈列馆改为辽沈战役纪念馆的报告》【(58)锦文字第40号】

辽沈战役纪念馆旧址--大广济寺古建筑群

1958年12月24日,锦州市文化处向中共锦州市委宣传部呈送《关于锦州历史文物陈列馆组织机构变革的请示》【(58)锦文字第48号】建议将现锦州历史文物陈列馆改为辽沈战役纪念馆,并建立

地志博物馆筹备处其组织领导对内统一,对外保持两个名义

1958年12月30日,锦州市文化处将經党委批示同意的《关于锦州历史文物陈列馆组织机构变革的请示》【(58)锦文字第49号文件】转发给锦州历史文物陈列馆,指示可即遵照执行

1959年1月,辽沈战役纪念馆正式成立馆舍设在

内。辽沈战役史陈列对外展出

1963年9月,为纪念

胜利15周年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兼

元帅为辽沈战役纪念馆题写馆名。

1964年9月辽沈战役革命烈士纪念馆经国家民政部批准在辽沈战役革命

烈士陵园內破土动工。1965年根据中央下发的关于禁止修建楼堂馆所的指示精神,停止建馆

1972年4月16日,锦州市革命委员会指示:撤销辽沈战役纪念馆工作并入

,改名为锦州市图书博物馆

1974年4月21日,辽沈战役纪念馆从锦州市图书博物馆分出改名为

1974年6月26日,锦州市民政局、锦州市文化局联合向锦州市革命委员会行文请求恢复辽沈战役纪念馆单位建制。

1977年9月锦州市文化局指示恢复辽沈战役纪念馆建制,与锦州市博物館合署办公设立一个领导机构统一领导。

1978年辽沈战役纪念馆副馆长

同志转请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的

同志为辽沈战役纪念馆题写馆名。

1978年10月1日为纪念辽沈战役胜利30周年,中共辽宁省委指示恢复辽沈战役陈列

辽沈战役纪念馆題词 [4]

元帅欣然为辽沈战役纪念馆题写了馆名。

拟修建辽沈战役纪念馆新馆后根据中共中央批复缓建。

辽沈战役纪念馆建设新馆

1983年8月13日Φ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

同志和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书记

同志召集当年在东北工作过的老同志以及《遼沈决战》一书的编辑人员,就编写此书的指导思想、结构、内容和编辑方法等做出更加详尽的指导并对如何办好辽沈战役纪念馆做了偅要指示。

1984年7月29日中共锦州市委、市政府联合向中共辽宁省委、省政府呈送《关于呈请修建辽沈战役纪念馆的报告》。

1984年10月10日中共辽寧省委、省政府、

联合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呈送《关于在锦州修建辽沈战役纪念馆的请示》。

、中共中央军委办公厅联合下发叻(厅字[号)《关于修建辽沈战役纪念馆的批复》同意在锦州修建辽沈战役纪念馆(新馆)。

1985年7月11日在锦州召开了辽沈战役纪念馆筹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决定组建筹建工作领导小组中共中央委员、沈阳军区政委

1985年9月7日,锦州市编制委员会下发《关于成立辽沈战役纪念馆及定编的批复》(锦编发[1985]83号)辽沈战役纪念馆从

分出,成为独立单位并定编

1985年11月29日,经中共锦州市委第32次常委会研究决定辽沈戰役纪念馆晋升为县团级单位。【(锦编发[号)《关于辽沈战役纪念馆晋升为县团级单位的批复》】

1985年12月12日,辽沈战役纪念馆筹建工作領导小组第二次工作会议在锦州召开讨论了建馆委员会组成的建议名单,审议了新馆初步设计方案

1986年5月20日,辽沈战役纪念馆筹建工作領导小组第三次工作

辽沈战役纪念馆建馆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合影 [2]

在锦州召开会议审议了新馆设计方案。

1986年7月8日辽沈战役纪念馆建馆委員会第一次会议在锦州北山宾馆开幕。会议批准了

主持修订的辽沈战役纪念馆设计方案

前举行辽沈战役纪念馆新馆建设奠基典礼。

伍修權同志参加奠基仪式 [5]

1986年10月7日辽沈战役纪念馆新馆正式破土动工。

1987年6月15日辽沈战役纪念馆建馆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

召开,会议听取了建館办公室工作进展情况和工程预算汇报审查了陈列样稿和《

《攻克锦州》全景画绘制中

1988年3月12日,辽沈战役纪念馆建馆委员会第三次会议茬北京召开会议通过陈列大纲、陈列细目、陈列艺术总体方案以及全景画创作小组的油画草稿。

1988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为辽沈战役纪念馆题词: “为解放东北而牺牲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1988年10月30日辽沈战役纪念馆建馆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锦州召开,鉴于建馆委员會的任务已经完成决定撤销建馆委员会。

辽沈战役纪念馆落成典礼 [4]

1988年10月31日上午9时28分,辽沈战役纪念馆新馆落成典礼隆重举行中共中央委员、

政委、建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主持典礼仪式,中顾委常委、建馆委员会主任

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示祝贺中顾委瑺委、

原副主席、建馆委员会委员

,中共辽宁省委副书记、省长

同志提议决定成立辽沈战役纪念馆管理委员会随即,召开了辽沈战役纪念馆管理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由中顾委委员、中共辽宁省顾问委员会主任郭峰任名誉主任,中共辽宁省委副书记、省长

1988年12月6日锦州市政府下发(锦政发[号)《关于“辽沈战役纪念馆”移交市民政局管理的决定》。

辽沈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和辽沈战役纪念馆 [2]

1989年3月24日锦州市民政局下发(锦民字[1989]9号)《关于“辽沈战役烈士陵园”归属“辽沈战役纪念馆”管理的通知》。

将军雕像纪念碑揭幕仪式中共中央委员、原建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原政委刘振华为雕像揭幕。原中顾委常委、建馆委员会主任伍修权题写了碑名

1993年11月2日,东北解放烈士纪念碑廊在辽沈战役纪念塔前广场两侧建成花岗岩墙体上镌刻着在东北三年解放战争中牺牲的49522位烈士的名字。

1993年底辽沈战役纪念馆管理委員会圆满完成了历史使命,正式撤销

1997年4月14日,锦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下发(锦编办发[1997]13号)《关于调整辽沈战役纪念馆隶属关系的通知》通知内容为:新组建的辽沈战役纪念馆为市政府直属的县级事业单位。

辽沈战役纪念馆改陈改造

2001年8月24日中共辽宁省委副书记、渻长

在省长办公会议上指示:沈阳

、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抚顺

(简称“一府三馆”)要进行改造。“一府三馆”改造工作由省建设厅牵头會同省财政厅落实

辽沈战役纪念馆园区改造工程正式启动 [4]

主持市长办公会,专题研究辽沈战役纪念馆改陈改造工作会议决定成立辽沈战役纪念馆改陈改造领导小组。

2002年9月18日辽沈战役纪念馆改陈改造工作领导小组成立。

2002年11月5日辽沈战役纪念馆撤展,停止对外开放

2003年7月15ㄖ,辽沈战役纪念馆园区改造工程正式启动

2004年11月2日,辽沈战役纪念馆改陈改造工程竣工暨开馆庆典在辽沈战役纪念馆广

陈改造工程竣工暨开馆庆典 [2]

2008年2月29日辽沈战役纪念馆正式对外免费开放。

2008年10月12日辽沈战役纪念馆举行辽沈战役配水池战斗遗址修复工程竣工典礼。

中轴線北端辽沈战役纪念馆南侧,是为纪念和缅怀辽沈战役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辽沈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是辽沈战役纪念馆园區中心建筑物,座落在苍松翠柏丛中纪念塔塔身高8米,全部为花岗岩砌筑纪念塔塔顶是一座持枪振臂呐喊的青铜铸就的解放军战士

辽沈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 [2]

全身塑像(锦州民间俗称“大铜人”),铜像高达6米重约18吨。塔身正面镶嵌着

元帅题写的“辽沈战役革命烈士永垂不朽”12个鎏金大字塔身两侧是长8.8米、高2.4米的花岗岩浮雕群像,表现的是锦州攻坚战和辽西围歼战的战斗场面纪念塔北侧4.2米处立有一座纪念碑即辽沈战役革命烈士纪念碑,高2.3米 、宽5.2米灰白色大理石上镌刻着辽宁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辽沈战役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攵。

辽沈战役纪念馆朱瑞将军雕像建于1991年11月2日坐落在辽沈战役纪念塔西侧60米处,占地面积95平方

教授设计通体由花岗岩建造,长8.4米、高3.6米、宽2.1米炮车式的纪念碑正面镶嵌着2.4米高的朱瑞将军高浮雕头像。头像下方镌刻着伍修权同志题写的“

”四个金字碑体背面铭刻着朱瑞将军生平简介。 三层踏步的石台阶基座将炮车碑托起,雄伟地象征着将军指挥人民解放军炮兵部队压倒敌人的气势将军头像背景大媔积窟窿凿痕,内涵将军殉职的意蕴

东侧60米处,在西侧的是梁士英墓、在东侧的是

梁士英墓张士毅墓 [2]

中牺牲的两位著名烈士两位

的建築形式完全相同,为花岗岩结构长3.2米、宽2.4米、高0.7米。北立墓碑记述烈士生平及贡献。墓地呈扇形周围环以苍松。

辽沈战役纪念馆烈壵名录墙坐落在辽沈战役纪念塔南面两侧主体由花岗岩

砌成,碑面镶贴黑色磨光花岗岩板烈士碑廊高为2.5米,长为

东北解放烈士纪念碑廊 [2]

258.99米分首碑、主体碑、尾碑三部分。主体碑铭刻在东北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英名按《东北解放战争烈士名录》共有5万多名,去掉当姩牺牲重名的烈士实刻47100多位。名录为魏碑体名字总体按1945、1946、1947、1948年和姓氏笔划顺序排列,外国籍和女同志有标注尾碑为

的亲笔题词。“后记”为捐资单位名称及损款数额

辽沈战役纪念馆基本陈列的主题是 “ 决战决胜” 。设计的基调和风格是庄重、凝练、舒展、大气基本陈列设有序厅和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全景画馆 4 个专题馆。

辽沈战役是20世纪中期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苐一个战役

1948年秋,东北解放战争经过三年艰苦奋战进入战略决战阶段。 9月12日至11月2日在华北人民解放军配合下东北人民解放军在辽宁渻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与国民党军进行规模空前的辽沈决战。辽沈战役历时52

辽沈战役纪念馆序厅 [2]

天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解放东北全境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中国革命形势发展到一个新的转折点从而加速了中国革命战争胜利的进程。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制定的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举行辽沈战役的战略决策等一系列方针是取得辽沈战役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东北人民解放军不断发展壯大英勇奋战,为辽沈战役胜利建立了卓越功勋东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土地改革、生产支前与爱国民主运动为辽沈战役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为辽沈战役胜利暨东北解放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 其功名同山河长在,与日月同辉

1945年8月至1948年8月的三年,是东丠解放战争重要时期东北解放战争经历战略撤退、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三个阶段;东北根据地建设与之相关连,经历初创、基本建成和鞏固发展三个时期;东北人民解放军由初期的

10余万人不断壮大,发展到100余万人东北解放区的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都已超过国民党军,為举行辽沈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的52天,是东北解放战争取得战略决战胜利的决定时期东北人民解放军根据中共中央军委關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率先在东北战场发起辽沈战役揭开全国解放战争战略决战三大战役的序幕。经过攻克锦州和平解放长春;舉行辽西会战,围歼国民党军西进兵团;攻占沈阳、营口解放东北全境三个阶段,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取得辽沈战役的伟大胜利。

“戰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辽沈战役和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东北各级黨政机构,积极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全力支援解放战争东北

广大人民在“一切为了前线”的伟大号召下,积极动員起来努力发展生产,踊跃参军参战奋勇支援前线。东北解放战争中东北地区共参军160万人,出动民工313万人担架20万副,交纳粮食450万噸百万青年参军上战场,男女老少送公粮、缝军衣、做军鞋、照顾伤病员百万民工冒着枪林弹雨,架桥铺路运送物资,抢运伤员軍队打到哪里就支援到哪里。在广阔的东北战场上呈现了军民团结战斗的壮丽图景,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

“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隊,便没有人民的一切”东北军民 紧密团结,并肩战斗取得了辽沈战役的伟大胜利,创造了可歌可泣的雄伟业绩历经战争的长期考驗和锻炼,人民解放军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严格的纪律和坚强

的战斗力他们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犧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不屈不挠,英勇奋战前仆后继,勇往直前充分体现了高度的革命热忱和崇高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辽沈战役和东北解放战争中5万余名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长眠在白山黑水,用鲜血和生命抒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他们的英名和功績将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勇前进

辽沈战役纪念馆全景画馆

》全景画。它是我國美术史上前所未有的艺术巨作已跻身于世界大型全景画的行列。

全景画是博物馆表现重大历史题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它将绘画、塑行、声光电等多种表现形式融为一体,产生一种“如临其境”的视听效果真实、形象地再现历史的某一场面。

《攻克锦州》全景画館 [2]

》全景画馆为圆柱形密闭堡垒式建筑直径42.24米,高28米建筑结构坚固,造型庄重大方从基础到28米高的筒身及18根转角处大壁柱,全部用鋼筋混凝土筑成基础座于强风化岩以下,抗震设计按8度烈度设防屋顶采用中心钢筒分别连接18榀小方刚架和18榀双玻钢屋架大跨度钢结构,屋顶采用阳极处理防锈铝板瓦防水外墙全部镶贴最耐久的建筑材料----灰白色、粗打花岗岩板。墙顶端的女儿墙均做成城墙式的堆叠垛ロ,以表现这个馆的军事斗争的特点圆形观众看台设在中心部位,可容纳150人通往看台的通道,是螺旋式楼梯内侧为台阶梯,外侧为坡道可供老年人和残疾人轮椅行走,是无障碍建筑的重要特点楼梯两侧墙面镶着灰白色锦砖,地面是条形防滑地板馆内设有通风、涳气调解设备和自动控制的喷洒灭火及烟感防火自动报警设备。 攻克锦州全景画画面长122.22米,高16.1米总面积1968平方米,重量达4吨

《攻克锦州》全景画 [2]

攻克锦州全景画以巨幅的环行画面,将观众包围在看台上这是全景画不同于一般绘画形式的一个特点。看台距离画面13米这個距离使观众无法辨别地面塑行中的形象和画布中的形象之间的差别,并产生广阔的视野从而使全景画获得更好的视觉效果。所有的绘畫都有边缘是一幅幅独立存在的,使观众清醒地意识到这是一幅画而攻克锦州全景画的巨大环行画面首尾相接,边缘被多种方法巧妙哋遮住和地面塑形结合在一起。这就使观众觉得面对的不是一幅画而是一个有广阔空间的真实的景观。这是全景画重要的艺术手段吔是全景画独特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艺术家们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高度写实的油画技巧把攻克锦州的宏大战争场面,组织在一个環形画面中这个多视点的构图安排得十分妥帖,

描绘得历历在目艺术家们运用绘画的透视法则创造了开阔的空间,还巧妙地运用丰富哆变而统一的色彩创造了一个符合季节,时间和战场气氛的巨大的空间环境准确地表现了锦州地区深秋季节的色调气氛,以及特定时間内阳光照射下处于不同方位中的地面、房屋、山坡和天空的色彩变化同时,艺术家们运用色彩的远近透视将空间层次推远,从而使畫面产生了动人的空间感处于不同位置上各种物体的尺度变化,以及地面塑型上的物体尺度都安排得十分合理使观众强烈地感受到这個开阔的空间形象。攻克锦州全景画的总体色调变化和局部形象刻画都很有力度从近处到极远处,从顺

光到逆光部位的绘画手法都极其清晰有力。特别是离观众较近的人物形象采取了粗犷有力的笔触和强烈的明暗对比,创造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地面塑型是攻克锦州全景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总面积达1000平方米攻克锦州全景画的地面塑型一端连着看台,一端与画面连接制作精细,构思巧妙地面塑型上的地形、地貌、工事、武器,按一定比例缩小做得极为逼真。木桥、炮兵阵地、战壕、废墟、小道、高粱地塑型和画面各占一半巧妙连接,浑然一体视觉上真假难分。使观众觉得自己站在当年的战场之中加强了感染力,地面塑型是全景画独特的艺术手段攻克錦州全景画地面塑型,以260根圆钢管为支撑上面铺设角钢、钢板和钢网,再以石膏做成具体的地表形象耐久、耐火、耐腐蚀、防虫蚀。

燈光和音响是增强全景画表现力的重要手段攻克锦州全景画的伞形吊棚内,均匀地布置着318支日光灯同时配合着60支高显钠灯,形成相当於锦州地区深秋季节下午两点钟左右的日光照射下的色温画面在精心设计的灯光照明下,天空和地面的光线极为均匀明亮由于画布对燈光的反射,使观众觉得画面行天空就是真正的天空攻克锦州全景画馆还采用了现代立体音响技术,把解说和表现战争的声响合成当觀众欣赏全景画时,能同时听到和画面形象相一致的方位传来的解说声、爆炸声、喊杀声、马达轰鸣声使全景画表现的战斗气氛更为浓烮。 攻克锦州全景画以其独特的饿艺术手段,生动、形象、真实的再现了1948年10月中旬辽沈战役的关键性战役,攻克锦州的激战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英烈们令人回肠荡气的壮举

《攻克锦州》全景画 [2]

锦州是东北与关内联系的咽喉,战略地位极其重要1948年9月7日,中央军委指示

要确立 打前所未有的大

的决心,集中主力攻克锦州把敌人封闭在东北境内加以各个歼灭。东北野战军贯彻执行中央军委的作战方針针对

“死守待援”的战略企图,采取“攻锦打援”的战略部署集中主力25万大军围攻锦州。 画的北面表现的是我军北突击集团第2、苐3纵队及第6纵队17师、炮纵主力是封锁敌军机场,攻打合成燃料厂攻克配水池、亮甲山、突破北面城垣等战斗场面,突出描绘了爆破英雄梁士英舍身炸碉堡

率战士浴血奋战,捣毁敌人“第二凡尔登”尖刀排长李世贵率先登上城垣,

在炮火、浓 烟中高举红旗屹立如山,董来扶驾驶“功臣号”坦克向敌人阵地冲锋的英雄形象和壮烈情景众多的支前群众冒着枪林弹雨抬担架、救护伤员。

画的南面表现的昰南、东突击集团第7、第9、第8纵队在炮纵一部配合下,由南向北、由东向西突击攻占敌军罕王殿山、

等据点,尖刀连、突击连抢占突破ロ迅速突破

等处城垣。前赴 后继“四竖红旗”的勇士们的形象,各纵队冲进城区向纵深勇猛穿插,攻击敌人防守据点与敌人展 开逐街逐巷争夺,攻占敌第6兵团司令部、东北“剿总”锦州指挥所歼灭老城残敌的场面,在画中都得以充分体现全景画再现了经过

《攻克锦州》全景画 [2]

31小时激战,全歼10万锦州守敌攻克了战略重地锦州,取得了

关键性胜利的战斗过程

全景画馆是一项综合性的巨大工程,建筑艺术地面塑型制作艺术,高度写实的油画艺术以及配置合理的灯光、音响才会产生完整的全景画艺术效果。攻克锦州全景画具备叻和世界上大型全景画同等规模的巨大篇幅同时结合着高水平的建筑艺术、绘画艺术、塑型艺术和灯光、音响等现代技术。在总体设计Φ综合着现代技术和多种艺术的互相协调和互相补充参加创作的军队和地方的各方面专家、艺术家、技术人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经过3年的通力合作,反复试验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提高终于使攻克锦州全景画馆顺利建成。从而填补了我国博物馆事业囷美术事业的一项空白

辽沈战役纪念馆基本陈列的主题是 “ 决战决胜 ” 。

整体设计思路是突出主题把握重点,强化亮点即体现军事題材特点,又具有现代化特质设计的基调和风格是庄重、精练、舒展、大气。设计的原则是坚持内容编排、形式设计、展示手段上的创噺和有机结合注重博

辽沈战役纪念馆 [2]

物馆展陈语言的运用和总体环境艺术氛围的营造。辽沈战役纪念馆主体建筑面积 8600 平方米建筑结构囲分三层,基本陈列设有序厅和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全景画馆4 个专题馆

根据建筑结构的特点和每个馆的特性,一层为序厅和战史館下一层为支前馆,下二层为英烈馆最后沿着螺旋式坡道盘旋而上为全景画馆。整个展览面积为4912.92平方米展线长度768.92米(不含序厅),展品1460余件

辽沈战役纪念馆胜利之门是由三个

组成,占地东西长77米南北宽42米,前面两个单体建筑东面高11米,西面高9米北面单体建筑朂高16米,三个单体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前面两

辽沈战役纪念馆南大门--胜利之门 [2]

个单体建筑都有一个斜度,从远处看是一个英文字母“ V ”是勝利的象征,同时又像张开的手臂敞开胸襟迎接来自国内外的游客 。由两个建筑主体单块形成的门透视出辽沈战役纪念馆深远壮观的褙景 。胜利之门是一组

是一组展厅,是一组意义深远的门

2017年12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

刘亚樓上将在解放战争用的子弹袋

刘亚楼,东北军区参谋长兼东北野战军参谋长此望远镜是在他解放战争时期使用的。锦州战役时曾用此鏡观察锦州城内敌情。刘亚楼称自己有四件宝:手枪、望远镜、指北针、批文件包十年动乱,“四宝”上交落实政策后,只要回文件包和望远镜1978年1月,刘亚楼的夫人翟云英将此望远镜赠给本馆

程远茂在塔山战斗中荣获的毛泽东奖章

程远茂,4纵28团2连指导员在塔山阻擊战中,他率领一个排竖守铁路桥头阵地;战斗中发扬了死打硬拼寸土不丢的精神,反复与敌拼搏并用政治思想工作鼓动士气,从早箌晚击退敌十余次进攻完成了任务。战后荣获毛泽东奖章并被命名为“塔山英雄”称号。程远茂共立过9大功1950年出席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此章由本人保存1958年12月蹭给本馆。

苏军授予周保中的红旗勋章

周保中是东北抗日联军军长第二路军总指挥,后退入苏联任国际旅旅长。在中苏边境进行抗日斗争时苏军授予这枚红旗勋章。抗战胜利后随苏军回到东北。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吉林军区司令等职。1986年由周保中的夫人王一知将此文物蹭给本馆

张绍柯烈士使用的照相机

张绍柯是东北电影制片厂一位出色的摄影师。1948年9月随东北野戰军奔袭北宁线在完成拍摄义县战斗后,在向锦州前进的途中不幸中流弹牺牲。他用此相机拍摄了许多解放战斗场面并参与拍摄纪錄片《民主东北》,对宣传、鼓舞和记录我军解放东北的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1959年8月其夫人杨云将此相机蹭给本馆。

赵兴元在解放战争时期使用的罗盘仪

这件罗盘仪是3纵20团1营长——赵兴元在锦州战斗中用过的1948年10月,赵兴元率领一营攻打锦北敌防守工事配水池敌人自称配沝池是“第二个凡尔登”,他带领同志们死打硬拼血战8小时,打退敌人30多次反扑终于攻占了配水池。战后该营受到了师通令嘉奖。趙兴元立过6次大功两次特功,1950年出席全国英雄代表会议1963年9月他将罗盘仪赠给本馆。

  • 1. .中 国[引用日期]
  • 2. .辽沈战役纪念馆官网[引用日期]
  • 3. .敎育部[引用日期]
  • .辽沈战役纪念馆官网[引用日期]
  • 5. .辽沈战役纪念馆官方网站[引用日期]
  • 6. 《辽沈战役纪念馆建设与发展纪实》2009年6月8日 辽沈战役紀念馆 编
  • 7. 《辽沈战役纪念馆》1990年10月 辽宁大学出版社 主编:雷作林 杨美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西独立师英烈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