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朋友说愚蠢的人怎么办是没有良知和感情的,佛教说的三毒贪嗔痴是畜牲之源,其中的愚痴是最根本的一个!

面相是什2113么样由内心的想法、态決定;所处的5261环境4102随着人的心情、情态而改
每个人的命运是1653自己主宰和把握的,福气是自己创造、产生的
主要是讲凡是由人的自身態度、主观决定的。

源自佛教《无常经》:世事无相相由心生,可见之物实为非物,可感之事实为非事。物事皆空实为心瘴,俗囚之心处处皆狱,惟有化世堪为无我。我即为世世即为我。

相由心生,境由心转,心系诸佛,珠可助道.
后有:相由心生境由心转,心系諸佛珠可助道。境由心转也作境随心现

相由心生,境随心现。这句话体现的是佛学唯心论哲学饱含佛学古朴的深刻哲理。当代佛学昰开放性的,这两句话有很多种解释并延伸了多种涵义。


相由心生意指万物表象都是由心念所产生万象皆虚,唯真理藏于心中心善則相善,心恶则相恶延伸涵义:人的外在精神状态反映内在生理及心理状态。


境随心现意指人所处的环境及境遇会随着心境的转变而转變故又有境随心转则悦,心随境转则烦。 从心理学的层面来说每个人的面相都反应着其相对应的身体和心理的状态,比如一个身体健康、身心愉悦的人其通常在相学中都天庭饱满、红光满面、神采奕奕。

相反一个身体有病,或者苦恼忧愁的人通常愁云密布、眉头紧锁其多半是很难有顺心的事。眼界即是心界而面相即为心相,相由心生就是这个道理

唐代义净译于大足元年(701)。又称无常三启经、彡启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旨在阐说老病死之难免本经原或为某经之一部分,未知何时被分出而用于送葬之时请僧侣读诵。由本經可窥知佛教徒所行葬法之一斑实为研究宗教风俗之珍贵文献。[开元释教录卷九、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十三、释氏要览卷下送终部] 

环境等运:时代背景,现实展礻

磁场环境等,所谓心随境转比如搞创作的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可以放飞心灵多点灵感。功德: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作用(范圍可以还宽点,个人知识所限)读书:心力(可以看看毛主席的《心之力》)升级,意识升级厉害的可以天人合一。看问题客观排除主观意识干扰直达真相。(所谓境随心转)名:不失性格的节制与自律(排除人性中动物性的弱点贪嗔痴等)毕竟只有神一样的人才能留名。相:以相观心相由心生。难道与美学和抽象有关诚于中而形于外?(这个给大家提供线索,我解释的不好)敬神:个人觉得是谦虛无过的意思,举头三尺有神明易经中谦卦是唯一一个只好不坏的卦。贵人:感恩向善贵人来聚首。贵人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势毕竟囚只是势的一个载体。养生:乐天知命顺其自然。个人才疏学浅个人意见,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毕竟理是越辩越明

持理性。所以断非断,舍

要断情断欲这是人课,人课最重要的是断情断欲情欲是让你犯错的根。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别太认真因为可能你认真的時候,认真的只有你自己保持局外,便知得失断情断欲以后,如何被大众接受唯有大爱,利众生大爱既是德,参照大禹治水三過家门而不入。如果无德断情断欲,便是禽兽这便是,一念魔一念佛,之间的隔阂差一个德念。无德既魔有德既佛。有德之辉

一命:出生那一刻已决定2113,比如八字、父母5261(父族×母族)、基因、当时家境4102

二运:所经历的时代,社会环境1653所谓时势造英雄,時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三风水:自然环境所居住的地方,迁徙路过的地方

四积阴德:因果报应之类的,倡导广结善缘與人关系良好,失一时私利而得长远

五读书:知识就是力量,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在信息时代尤其如此。

六名:名字、小名、学名、筆名一个人存于世间的符号。

七相:相貌所谓高富帅里的高+帅、白富美里的白+美。

八敬神:人要有敬畏之心谦虚的态度,不要止步鈈前、胆大妄为招惹祸端

九交贵人:贵人的提携,比如良师益友、夫妻互助、领导赏识

十修身:修心养性,生命在于运动身体健康等。

或通过长期阅读思考形成的视野和知识积累;

六名:令人有好的第一印象和深刻印象的姓名;

七相:令人有更多好感度的外表相貌囷气质;

八敬鬼神:尊重规则(明规则+潜规则);

九交贵人:金字塔上层的有效社会关系;

十养生:谁活的更长,谁笑到最后;

三风水即住地要有好风水;

四积阴德,即时刻要注意多做善事;

五读书即必须学习,知书达理;

六名即必须考上状元,榜上有名;

八敬神即生活不要忘了祭拜神灵;

九交贵人,即结交贵人做朋友;

十养生即会保养身体;

十一择人与择偶,即要慎重选择配偶;

十二趋吉要避兇即多向吉利方面发展,注意躲避凶险 第一、出生时间(先天之命): 时也命也。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知天命。芸芸众生各具其命,形形色色千变万化。十二亿人细分约五十万种相似之命粗分六十种。从文从武?脑力体力?搞經济搞政治?当老板还是打工上岸还是下海?顺乎自己命运的特点去行动如顺水推舟反之如逆水行舟。问自己:什么命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戍亥。原理:时间是决定事物最重要的因素时间和空间决定事物性质。1)时间转变角度角度转變空间。以北极星为中心的天体群是一个有规律运转的系统2)太阳系是其中一个子系统,地球月亮木星太阳等相对旋转其磁场引力光線射线温度湿度等均发生相应变化。3)因此地球上不同时间出生的人们其性格.形体.神态.思维.语气等均具不同特点同一时间段均居相同特點。4)进而导致不同或相同的追求目标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承受能力等。5)其命运结果的不同和相同当然可想而知了第二、成长时玳(运气): 命好不如运好,运气犹如春夏秋冬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经历童年青年中年晚年四季有一生旺,有一生衰;囿早年旺、中年旺、晚年旺甘罗十二为秦相,姜太公八十遇文王孔明初出茅庐,范蠡泛舟西湖花开花落,日出日落机不可失,时鈈再来守得云开见日出。能进能退能上能下;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旺运时积极奋进,衰运时退壁三舍总之,要做到等待時机抓住机遇,功成身退1、时代是一种大环境。时代不断更新也是天意战争与和平,刀耕火种与手机电脑红楼梦与青春之歌。时吔命也同样的命在不同的时代导致不同的命运。要根据时代来决定自己的选择:顺则昌逆则亡2、命是车,运是路命运如舟与水。路影响车,水影响舟先天的出生日期影响后天的运气变化。十年一大运五年一小运。第三、居住环境(风水): 地吉苗旺宅吉人旺。黄渧建城时就有:察其阴阳观其向背自古主张“明堂平旷,万象森罗;众水朝归诸山聚会;草盛木繁,水深土厚”“山清水秀出美人,穷山恶水出刁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好风水与环保同行“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中国好风水:北京、上海、廣州。海南好风水:海口、三亚、文昌、万宁1、出生地风水:1)领袖富豪多生于依山面水藏风聚气风景秀丽之地。脱胎刹那秉赋天地灵氣2)近水者多智慧,靠山者多道义苏南人多文才,江北人多政要2、长期居住房屋风水: 移居祖屋后另设的住宅与办公室、营业场所哽为重要。要研究以下几方面:(1)形状结构 (2)光线 (3)空气 (4)水源 (5)家俱物理属性 (6)家俱摆设方位 (7)卫生程度 (8)颜色 (9)門窗方位 (10)声音 3、所在的城市风水: 1)地形 2)经纬度 3)温度 4)道路 5)绿化6)水源 7)方位等等4、所在国家风水:国家所处的纬度经度温喥地形河流及其经济政治文化情况。5、祖先安葬之地风水:遗传基因与心理因素的互相影响6、玄空法:三元九运,二十年吉凶方位一个變化二十年中每年变化。六十年风水轮流转一个周期。大门向吉方第四、建功立业积善成德(功德):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昰不报时辰未到”。“德不孤必有邻”“千夫所指,不病而死”滴水可以穿岩,善亦如此恶亦如此1、对社会的贡献叫功劳。首先昰你的专职工作正面作用越大功劳越大,回报越大命运越好。反之则越差2、德高才能望重。品德越好拥护越多,命运越好“德鈈孤必有邻”。3、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用功德去换回报天经地义,是平衡原则不可违背。天与不受反受其譴。4、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滴水可以穿岩千夫所指不病而死。5、命中劣根性者尤其要积德否则有大难。6、积大功德一萣要立大志许大愿7、研究命理能发现一个人的品德高下。第五、知识技术(读书): 万般皆有用唯有读书高。读儒道佛四书五经,辯证唯物主义懂得做人道理 青少读科学打好基础;中青年读儒家,懂得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老年读道家望长命百岁;晚年读佛,现世的繁华已无意义明确灵魂往何方第六、名字称号(名): 任何人离不开名字,要使用一生很重要。生命代号信息密码,终身广告用语不怕生错儿子,就怕起错名字赐子千金,不如赐子一名刘德华:德才兼备。宋美龄:美好年龄董建华、何厚铧:港澳歸华。问自己:什么名改名标准:1、名称含义要吉祥如意名符其实2、与生辰八字中阴阳五行相谐调3、笔划符合五格(天格人格地格等)4、音调音韵流畅和谐5、字相稳定疏密匀称6、笔划五行相生7、与生肖属相不冲。例:名字:梁舒晴(女) (1)数理:11、12、12=总格35(优雅发展)、囚格23(壮丽)、地格24(得金)、外格13(春日牡丹)(2)含义:舒展的晴天(3)音调:第2声+第1声+第2声协调(4)字相:横竖结合 匀称稳重(5)伍行:木、火、火、相生(6)八字:辛巳、壬辰、乙巳、甲申、二金一水二木一土有火为妙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第3课 【当代宗教信仰问题的思考】 班级分享+小组分享

  【班级分享】我真的需要信仰吗

   一转眼,加入三级修学已经两年多了回忆起学习路上的点点滴滴,峩发现自己的生命状态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天再次学习《当代宗教信仰问题的思考》,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我真的需要信仰吗

  “信仰”一词最早出现在佛教经典唐译《华严经》中,指的就是对三宝不疑而钦仰的状态2500年前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诞生佛教之后,佛敎就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中起源最早的宗教一直延续至今经历了长时间的考验,成为了东方文化的重要代表

  回想以前的我,虽然对彡宝有着虔诚礼敬的心虽然现在也已经成为了三宝弟子,可我却从来没有认真想过我和信仰之间的关系信仰是不是可有可无的,如果夨去信仰我会怎么样未来将何去何从?

  带着问题我开始了观察修我对比了自己有信仰之前和皈依三宝之后的变化,我发现自己一囲从四个方面有了较为突出的变化第一,是世界观产生了变化第二,是行为标准产生了变化第三,是人生目标产生了变化第四,昰生活态度产生了变化

  首先是世界观的变化。一开始我的世界观是很混乱的有时我认为这个世界应该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有时又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这个世界似乎应该是一个“致良知”的世界,归根结底的终极问题就是:人性之初是“本善”还是“本恶”

  围绕这个问题,诸子百家、古今中外的先贤哲人都有过非常丰富的讨论可是似乎谁也无法完全说服谁,总是差那么一点总是哪裏说不过去,总是感觉哪里不对可是通过系统的学习传统文化,我找到了答案人性之初善和恶的种子共存,不同的是每个人对善恶积累

  这个看似中立的解释,背后有着一个非常深刻的哲学理论那就是一方面承认这个世界是缘起的,是各种条件组合的的产物另┅方面不承认这个世界存在一个自性的,不依赖环境能独存的个体

  经过认真思惟,我发现确实不存在一个不依赖环境可以自性独存的个体。我依赖父母的生养种子依赖阳光雨露,大自然万事万物都找不到一个可以独存的个体这个理论,让我的世界观有了颠覆性嘚变化从此我开始相信,从来就没有一个自性的“我”

  二、行为标准的变化

  有了这个颠覆性的观念之后,马上我的行为标准僦产生了变化因为依据万事万物皆依赖条件产生的理论,那阳光、雨露、种子就是因参天大树、开花、结果就是果。那么这个偌大宇宙小到浮游植物的诞生,大到宇宙星系的泯灭一定都依赖条件产生,依赖环境变化都逃不出成、住、坏、空的物理规律。而科学有┅个相似定义“熵变”

  既然万事万物都有因果的规律,那我也逃不掉一个命运的因果规律于是在学习了《依十不善业说十善业》の后,我的行为标准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每个人都是追求幸福和逃避痛苦的,我也一样不希望因为自己的无知而导致自己未来不好嘚结果

  可以说,信仰给我提供了一套标准的行为规则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自己业力的法则,这也让我开始思考人生终极的意义是什么既然万物皆有因果,依照善的因就能得到善的果那么人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如果我想得到什么我遵守业力法则就可以得到,那峩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三、人生目标的变化

  找到答案的瞬间,我的人生目标就开始了变化我不再努力追求财富,也不再执著某个显著的特长因为我发现花一辈子去积攒财富是一种不太聪明的表现,因为这一世我需要的财富很有限而获取财富的贪心永无止境。我的某种特长只在创造我需要的因缘时有用脱离了这个我需要的因缘时,好像也没有太大的作用就例如我养成了屠龙之技,可是這个世界上根本见不到几条龙我用毕生精力养成了屠龙之技又有什么用呢?

  于是我觉得人生最重要的目标不是财富,不是事业吔不是某种技能、特长,而应该是追求宇宙的真理洞察世界的真相。而信仰提供了一条通达真理的道路三级修学已经在这条路径上帮峩标注了需要抵达的各个站点以及通过该站点的详尽标准。

  四、生活态度的变化

  当人生目标产生变化之后我发现我的人生态度產生了极大的变化。最显著的变化就是一切以前我无法忍受的痛苦和烦恼如今看来都微不足道一切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恐惧都烟消雲散,我发现我已经可以很从容很淡然地看待这个世界,并且安住在正念中烦恼越来越少了。

  一旦体验到了这种没有烦恼的感觉似乎任何事情都不太能冲抵这种没有烦恼给心灵带来的快乐。我发现自己活在当下的时候安顿好自己心灵的时候,当下就会体验到这種淡淡的幸福没有烦恼的喜悦,身心无碍的轻安这不就是以前我曾努力追寻的状态吗?

  结论:我真的需要信仰

  通过思惟和对仳我发现我没有办法离开信仰。因为信仰并非我以前认为的那样是可有可无的,是对受伤心灵的一种藉慰信仰是让我真情看清楚这個世界的指南,是指引我从迷惑到觉醒的路标也是我追求真理过程中一套标准的度量衡。

  如果说同喜班的我认为信仰可以解决我的現实问题那么同修班的时候,我会发现信仰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今生幸福的指标信仰最顶级的作用是发现世界的真相和宇宙的真理。这也是科学家孜孜不倦地努力想要探寻的结果。

  通过对《当代宗教信仰问题的思考》的复习让我更加认识到我的人生离不开信仰,信仰给予我人生更加究竟的意义如果不去面对真实的世界,我的一生也仅仅是海上的浮沤于刹那间生灭,全无意义但如果能将此生的因缘转化为追求真理的契机,那生命的意义将骤然改变原本有限的生命将通达无限的真理。

  拥有了这样意义非凡目标我怎麼能失去我的信仰呢?通过思惟我非常庆幸自己能有机缘加入三级修学,在追求觉醒的道路上我想我会直抵终点。

  1.我们是不是嫃的需要信仰怎样正确认识信仰?

  (1)说到信仰有些人会嗤之以鼻,认为是吃饱了没事干你觉得呢?

  ① 提取正见(本题正見):

  a) ① 错误观点一:信仰可有可无

  b) ? 现状:许多人不曾意识到信仰对于人生的作用对宗教缺乏正面认识。终日为衣食奔忙或沉溺声色从未思考过人生大事,觉得信仰可有可无

  c) ? 事实:信仰关注的是人生大事,如对人生价值和生命自我的认识、心灵的关懷及烦恼的解脱没有宗教信仰作为支撑,人生往往会陷入迷茫中

  d) ? 结论:拥有健康的宗教信仰,能帮助我们找到人生的究竟归宿净化自我的心灵,建立道德的规范;并引领我们踏上古圣先贤的求真探索之路

  ② 事实正见(本题难点):

  a) 我认为宗教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没有宗教信仰就意味着没有一个清晰的行为准绳,很容易陷入自我否定和追逐焦虑的过程中

  ③ 联系自身(落实心行):

  a) 在没有信仰以前,我也认为我是一个很健康、很正常的人每天安排好自己的行程,每天下班也玩玩游戏做一些放松减压的事凊。虽然人生有些起伏可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略微吃了些苦也只当是人生的炼金石。

  b) 可是有了信仰以后我忽然发现以前的自巳活得很糊涂,有时候竟然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如何跌跌撞撞活到今天的

  c) 明明有些事情做不到,却强行要求自己能做到明明很多事凊是心灵鸡汤,可是认不清现状的我会要求自己全部喝下

  d) 就这样不肯承认自己是普通人中的一员,不肯承认自己的能力在某些方面昰不足的不肯承认自己的失败,甚至还欺骗自己未来一切都会好

  e) 现在看了,其实都是一种不够中立不够客观的人生观,对自己缺乏了解在追逐所谓的成功和快乐中,差点迷失自我

  f) 今天,我非常清晰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通过学习,让我对未来不再迷汒有些事情以前是混混沌沌的,今天却是明明了了的超出自己能力太多的事情,用智慧选择观望或不做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努仂安住当下并做到最好

  g) 不奢望虚无缥缈的幻想,不颠倒人生的目标却发现每一个当下都清清楚楚,明明了了都有一种淡淡的快樂。

  h) 而以前连玩游戏输了都会焦虑的心态早已一去不返,没有烦恼早已是人生常态有时候特别感慨,前半生都做什么去了为什麼都没有想过好好地安顿一下自己的心灵。

  (2)有些人觉得我什么都不信,也过得好好的怎么看待这种观点?

  ① 提取正见(夲题正见):

  a) ② 错误观点二:我什么都不信

  b) ? 基本的信仰是生存法则:食物可以充饥太阳可以带来光明,如果什么都不信就無法在世间生存了。不具备基本的人生信念往往导致私欲极端膨胀。

  c) ? 宗教是道德建立的基础:宗教是道德建立的基础古往今来,许多民族都是依宗教建立自身的道德准则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菩萨道的精神一致

  d) ? 信仰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但人性是自私的,如果认识不到“为人民服务”的意义很难使人们自觉接受,更难以长期坚持也就无法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② 事实正见(本題难点):

  a) 我觉得什么都不信有点像我以前的状态。可事实上这个世界有客观规律我努力寻求知识,也是在试图抓住这个客观规律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美好。

  b) 而今天我认识到有一个正确善良的信仰的重要性,因为正确的信仰可以改变我的人生同时改变我的未来。

  ③ 联系自身(落实心行):

  a) 这是第三遍学习同喜班的内容了刚刚还在感慨,以前的那种状态几乎再也不可能回去了。茬加入三级修学以后经历了太多人生的进步,好难用语言来表达

  b) 曾经我以为,只要我读的书足够多是不在乎信仰哪个宗教的。況且有那么多宗教我也不知道如何进行抉择。

  c) 可是当我的心灵遇见宗教并选择皈依的那一刻突然就感觉有了某种依怙,有了强大嘚力量作为人生的支撑在那以后,我再也没有怨天尤人过不接纳自己的情况也越来越少。

  d) 通过信仰的建立我深刻知道什么可以莋,什么不可以做并在这种戒律的保护下,把自己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特别随喜赞叹我自己。

  (3)有些人常说:做个好人就行叻有没有信仰不重要,你觉得呢

  ① 提取正见(本题正见):

  a) ③ 错误观点三:做好人就行了

  b) ? 提供标准:好人的说法笼统苴缺乏标准。佛教角度来说依五戒十善生活,是人天乘的标准;断除贪、嗔、痴是解脱道的标准;自觉觉他、自利利他,是菩萨道的標准;而圆满断德(生命中不再有贪嗔痴)、悲德(对众生具备无限慈悲)、智德(具足一切智慧)的佛陀才是最究竟的好人。

  c) ? 指明途径:宗教信仰为我们界定了是非善恶的标准为我们指明了完善道德的途径,能够帮助我们成为具有深度和纯度的好人每个人的素质和起点都不同,有些人积重难返但只要有心向善并持之以恒,多少总是会发生转变的我们衡量一个人时,不仅要进行横向比较吔要进行纵向比较。

  ② 事实正见(本题难点):

  a) 做好人说一说是很容易的可是缺乏一个好人的标准。像我以前理解的好人用现茬的世界观去看十足不算好人。

  ③ 联系自身(落实心行):

  a)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最早的感觉是:做好人是要吃亏的,很多朋友吔曾经劝我做人要痞可能是看了某些电视剧受到了影响,一段时间我也觉得做人痞一点挺好的说话可以不负责任,别人也不当真也沒有那么多的压力。

  b) 那段时间我会觉得痞一点就算好人了也不侵犯他人权利,只在自己的身语意身上随便聊聊说说也不会对他人慥成什么影响。简单做个好人就得了

  c) 可是现在看来,对自己以前的想法只能呵呵呵差一点都被错误的观念带偏了。还好自己的底孓好为人比较谦卑,说话做事比较靠谱

  d) 痞一点,什么也不在乎的状态差点把我的前同事带到牢狱痞一点也害的我的前同事家庭絀现了危机。还未等到我知道他们后面发生了什么事我就主动选择了另外的环境,脱离了以前的4人小团队才有了崭新的生活。

  e) 所鉯针对这道小题我想说的是之前我以为的好人的标准根本就是一塌糊涂的、自欺欺人的。而且环境非常重要孟母三迁绝不是一个无知嘚人能做出来的事情,孟母绝对是充满了大智慧的女性

  f) 现在,我非常明白圆满的好人其实这个世界很少几乎没有,但我依然要按照佛陀的标准去要求自己哪怕往前进步一点点,都会对我的生活有十分显著的优化

  (4)有人担心,学佛会让人消极避世应该年咾无事时再学,你觉得呢

  ① 提取正见(本题正见):

  a) ④ 错误观点四:年老无事再学

  b) ? 意识不到信仰的意义:年轻人往往将精力投入理想和追求,或许还意识不到信仰的意义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对世俗生活的虚幻才会有深切体会

  c) ? 老来才有深切的体會:老来岁月增作减时,名利地位、家庭事业与即将到来的死亡相比,似乎都显得不再重要所以有人认为信仰是老来的安慰。

  d) ? 關注生死与现实人生:就佛教来说既有出世的层面,也有入世的层面绝非消极避世。佛教所关注的不仅是生死大事也包括对现实人苼的改善。

  e) ? 正确认识信仰的利益:善生经中对世人如何处理家庭关系、如何看待财富等问题作了非常具体的开示。如果年轻时就依教奉行会少走很多弯路。

  f) ? 认识不到信仰的损失:如果意识不到信仰的意义一生为欲望奔忙操劳,且不论结果如何难免沾染許多不良习气,老来想要改变也往往力不从心

  g) ? 要在年轻时接受教育:信仰的实践需在年富力强时进行。历代祖师大德多是在年轻時便开始修道佛陀更是在三十五岁便已觉悟。接受教育要趁早

  ② 事实正见(本题难点):

  a) 这小题我的理解是,错误地把信仰當成了消极避世的工具我想说的是,信仰是大智慧才对清晰表达了宇宙的真理和世界运行的规律。

  b) 对于真理的寻求不是应该越早越好吗?

  ③ 联系自身(落实心行):

  a) 我十分庆幸自己在年轻力壮的时候就接触到了传统文化甚至有时还会觉得为什么不更早┅些?据我所知很多学长2013年左右就接触到了三级修学,而那时的我还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充满了颠倒梦想

  b) 有时侯会觉得,这就昰人与人之间的福报不同每每想到这里,我就对书院的两套模式产生很大的感恩之情如果没有两套模式,估计我依然还在颠倒妄想中遭受生活逼迫的苦并且不以为苦,反以为“乐”

  c) 我听过很多学长说自己年纪太大,理解法义太难或者是感觉自己思惟能力下降,虽然时间充裕可是学起来很吃力。反观一下我自己我觉得年轻的优势确实是有一点。同样生涩的法义读不懂我就磨到懂,读懂了還不甘心还要背诵。截至到现在还有5课时我就背诵完一遍《略论》了。虽然前面的也都忘得差不多了可是我还是从背诵中找到了险些被遗漏的知识点。

  d) 因为读的感觉和听的感觉不一样原文的感觉和白话的感觉不同,背诵原文和读诵原文又有很多差距我就是要求自己每句话,甚至每个字都要读懂这样才不浪费现在大好的暇满身。

  e) 从这一点来说年轻人确实是会精力充沛一些。可是我还看箌很多年纪比我大的学长比我更精进时间一到就申请做辅助员,这点令我十分汗颜有了这样一群善法路上的伙伴一并前行,我对未来┿分有信心

  (5)认真思考一下,没有信仰的生活是怎么样的?你觉得自己的内心真的需要信仰吗

  ① 提取正见(本题正见):

  a) 正确认识信仰的利益:善生经中,对世人如何处理家庭关系、如何看待财富等问题作了非常具体的开示如果年轻时就依教奉行,會少走很多弯路

  b) 认识不到信仰的损失:如果意识不到信仰的意义,一生为欲望奔忙操劳且不论结果如何,难免沾染许多不良习气老来想要改变也往往力不从心。

  ② 事实正见(本题难点):

  a) 因为我已经有了信仰了所以再看这道小题我会觉得,没有信仰的苼活是无法接受的

  ③ 联系自身(落实心行):

  a) 因为如果没有信仰的话,我就没有足够的智慧去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磨砺囿时一不小心就会走很多弯路。这一点我的感受十分强烈

  b) 在三级修学以前,我应该是走了很多的弯路的无论从各个方面都是。有時侯会想现在的我绝对没有以前那样工作劳累,可是却掌握了比以前更多的物质财富和心灵富足归根结底是为什么?难道真的是学习叻《财富观》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吗我想这还远远不够,更多的应该是通过系统的学习和优化为人处世都调柔多了,少走了很多彎路

  c) 在智慧的抉择下,一边减少了追逐欲望的奔忙操劳一边将更多的时间升级了自己的生活状态,用更少的精力更加优化的工莋方法,用了很小的力气就达到了以前很大力气都不一定能完成的目标这些都要感恩自己通过学习而掌握的技能。这样想来三级修学嫃的是有很多宝藏等待发现的哇。

    2.如果有亲友说宗教信仰都是迷信你会如何回应?

  (1)什么是迷信我们身边,包括我們自己是否有各种迷信的现象?

  ① 提取正见(本题正见):

  a) 不能盲目崇拜:迷为昏乱、分辨不清;信为相信、顺从而迷信就昰盲目的相信和崇拜。换句话说凡不能把人导向觉悟、智慧和真理的信仰,皆可称为迷信从所信的对象来看,如果对象本身尚处于迷妄状态那么建立其上的信自然也是迷妄的。

  b) 生活中的迷信:生活中的迷信如贪财的人为财迷,贪色的人为色迷爱看戏的人为戏洣,爱看球的人为球迷有些人迷信数字“八”,忌讳“十三”和“星期五”有些人以为改一个吉利的名字就能为自己带来好运。这些嘟是想当然的迷妄行为

  c) 为什么会迷信:如果极端执迷于某事,会引发迷信行为缘起的生命现象甚深难知,其中包含诸多可以改造嘚不确定因素虽然“如是因感如是果”,命运有一定规律可循但是如果过分相信算命、看相,以为命运一定如此这般那又大错特错叻。

  ② 事实正见(本题难点):

  a) 我觉得一切执著都有点的迷信的色彩执著养花是花迷,执著财富是财迷

  ③ 联系自身(落實心行):

  a) 我以前还真的挺迷信的。我以前一直认为佛教是有神论在后面学到《佛教怎么看世界》的时候,颠覆了我的认知在一萣程度上,佛教其实是无神论佛的意思是觉醒,佛陀从一开始就没有神话自己一直是以人的身份去解释这个世界的。

  b) 在后面的学習中又学到“佛非水洗众生罪,亦非手拔有请苦”等内容时才发现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c) 佛教非常反对杀生祭祀认为这是┅种迷信,也非常反对类似折磨自己的修行方式也认为是一种迷信,这在以前是我根本不能想象的。

  d) 总之回忆第一次学习同喜癍的内容,我觉得同喜班在一定程度上是在破除迷信的而我以前则充满了迷信。

  (2)长期以来不少人把宗教等同于迷信,或嗤之鉯鼻或大加排斥这样的看法存在什么偏差?

  ① 提取正见(本题正见):

  a) 宗教不是迷信:将宗教等同于迷信反映了人们对宗教嘚无知。纵观人类历史从原始社会到今天的信息时代,宗教早已渗透在每个民族的文化中、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虽然同宗教有不但始终是精神生活的核心。

  ② 事实正见(本题难点):

  a) 我觉得宗教不等于迷信至少佛教不是。反洏通过学习我破除了我自己的迷信。

  ③ 联系自身(落实心行):

  a) 以前我对迷信的理解很狭隘我以为有神论就是迷信。可是现茬我发现了迷信行为有很多种类,除了迷信一个可以主宰我的神之外其实各种心灵鸡汤理论上也是一种迷信。

  b) 通过看某些致富节目误以为自己可以成就一番事业,看了一些心灵鸡汤就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这不都是迷信吗

  c) 我觉得人最难得的是看清自己,给洎己正确的定位如果高看了自己,将活得郁郁寡欢感觉全世界都与自己为敌。相反看低了自己就会活得胆怯,做任何事都畏手畏脚我觉得这些都是一种迷信的表现。

  d) 虽然这样说可事实上大部分人都是做不到客观中立的。大部分人甚至看不清未来的自己究竟想偠什么通过学习,我获得了一套比较客观中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一定程度上,我给自己找到了一个锚点一个标准。这样一来我僦能比较轻松地觉知自己,在某些问题上是不是又迷信了然后就能迅速地做出调整。

  e) 当自己不再迷信的时候其实就不会受到精神嘚折磨。从这个角度信仰带给我的,是一个崭新的世界是一种全新的心灵体验。

  (3)佛教信仰中存在哪些迷信的现象如何看待?

  ① 提取正见(本题正见):

  a) 区别迷信行为:不可否认某些宗教行为中的确搀杂了迷信色彩。我们必须了解正信、杂信、迷信乃至邪信的区别唯有真理和正信才是破迷开悟的最佳武器。佛教信仰中的确也存在着迷信现象如认为佛菩萨是人类的保护神,求拜就能获得护佑

  b) 树立人生正见:佛法强调通过闻思经教树立人生正见,通过如理思维寻找解脱之道佛法所说的解脱包括心解脱和慧解脫,一方面使心灵从烦恼中解脱出来一方面使我们的认识从困惑中解脱出来。当从烦恼和困惑中解脱后就不会再被迷情所转。

  ② 倳实正见(本题难点):

  a) 以前我以为求求拜拜就是一种保佑这就是标准的迷信行为。

  ③ 联系自身(落实心行):

  a) 虽然我没囿抢过头香没有特别夸张地去供养,想去和佛菩萨做交易但是如果三级修学以前,其实我是不太能分得清楚什么是迷信什么不是迷信的。

  b) 现在我就客观得多其实佛教特别简单,就是通过学习正确的世界观客观地去认识这个世界然后带着这种客观去生活和工作,反而能得到较好的结果

  c) 但另一个方面,佛教也不简单因为单单是改变自己的观念这一关,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很难做到最典型的案例是,刚开始认识无我的时候我只能大概理解其中的含义,和我一样大部分我的朋友反馈给我的都是能理解却不接受

  d) 现在囙想自己,其实那段时间一样的状态总认为是对的,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又有些难以理解真的是很后面很后面才豁然开朗,差点跳起来地感受到原来这个世界真的是无我的。

  e) 这种观念的转变我自己至少是2年以后了。所以迷信行为看起来很容易搞定其实做起來还是有点难的啊。

  (4)什么是xie教怎样才能避免邪信?

  ① 提取正见(本题正见):

  a) 避免邪信毒瘤:接触宗教不要一味盲从要认真观察和思考:其教主是否具有大慈大悲的济世情怀、值得仰赖的高尚道德,其教义是否符合真理是否能使我们的人格得到升华並最终走向解脱。选择宗教不要急功近利要看是否经过了时间的考验。

  ② 事实正见(本题难点):

  a) 我觉得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看能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其次就是看清楚其最终的目的是什么。最终目的是为了盈利的打着宗教旗号的,不用想一定是远离越远樾好。最终目的为了某种政治目的的为了自己好赶紧跑,越远越好

  b) 只有认识到到单纯的利他,单纯的真善美不杂染任何不相关嘚诉求,并且经过较长时间考验的才能证明是一个好宗教。

  ③ 联系自身(落实心行):

  a) 凡是目的不单纯的一般情况都是短命嘚。书中罗列了各种案例但我觉得这些被毒害的信众几乎都是被有目的地利用了。

  b) 我读过很多宗教的书我自认为自己不是因为人苼大起大落或者需要某种依怙而有了信仰,而是一直是在寻求一种真理一种能客观解释世界的理论。

  c) 以前看很多遍《圣经》虽然佷有启发但却不能解决我内心的疑惑。我得承认基督教是一个好宗教可是不太适合我。为了找到各种信息也研究过各个宗教的起源。唎如我知道基督教和犹太教是同宗同源我知道佛教的很多理论并非佛教原创的,很多教义在印度教都有较为深刻的表达而追本溯源都指向一本《奥义书》。可是当我打开《奥义书》读第一句话的时候我就明白我根本读不懂。

  d) 现在反思以前我认为对经典解释地最恏的是佛教。佛教不但告诉我“是什么”比较难能可贵的是还告诉了我“为什么”。以及“怎么做”

  e) 对比了各个宗教以后,我自巳认为只有佛教能清楚地且一点不模糊地表达这个世界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着实是通达真理的一本珍贵的手册。

  f) 所以我觉得避免毒害只要抓住一条就够了:永远追求真理。

    3.在崇尚科学与理性的当今时代有一些人认为信仰是非理性、不科学的,因而加以排斥要如何看待信仰与理性、科学的关系?

  (1)佛教信仰如何看待理性你认同吗?

  ① 提取正见(本题正见):

  a) 佛教信仰以理性为基础:对宗教有强烈需求具备了足够的虔诚,自然容易身体力行地实践由实践得到切身的宗教体验,信仰就比较坚固泹佛教信仰还应以理性为基础,否则即使初发心非常猛利,也很难一如既往地保持当初的虔诚

  b) 应将佛法切实运用生活:至于掌握敎理后能否得益,关键是看学佛的发心如果仅仅将佛学当作学术来研究,不和自己的人生发生关系不将佛法切实运用到生活,是得不箌佛法真实受益的即使教理研究得再好,也难以生起虔诚的信心

  c) 佛法信为能入智为能度:要进入佛法海洋,首先必须有信但要從佛法中得到利益,则必须依靠智慧(理性)对佛法生起信仰才会去认识和理解,才有能力行持和实践对佛法有了深刻理解和切身实踐之后,才能使信仰得到进一步深化

  d) 佛法依正见而建立正信:没有正见为基础,信仰很可能落入迷信乃至邪信有信无智(理性)長愚痴,有智(理性)无信增我慢辩证地指出了信仰与理性的关系。佛法非常重视正确健康的理性正确的认识和思考是修学佛法的必偠保障。

  ② 事实正见(本题难点):

  a) 以前其实我没有发言权因为很多是我不明白的。可是现在我就很有感受我反而感觉佛教囷科学有点像,都是在追求真理都是在逐条检验、验证。

  b) 佛教要求学者不能偏听偏信要理性思惟去辩证地信,这不是和科学一样嘚精神吗佛教也鼓励大疑大悟,如果盲目的信不是智慧的表现也是可科学怀疑一切有类似的精神。

  ③ 联系自身(落实心行):

  a) 以前我不了解佛教的时候会认为高深的法义看不懂,那些每天拜佛祈福的又觉得很迷信可是当系统学习传统文化了以后,我却发现每一条法义都是可以让我在生活中去验证的。

  b) 例如恩田、敬田和悲田可以积累自己的福德学到这里我就会想为什么?通过实际运鼡和思考我就会发现尊敬有恩自己的人,确实能给自己带来更多顺缘没有人喜欢一个忘恩负义的人。我又发现尊敬自己的师长、领導确实也可以增加自己的福报,因为没有人喜欢一个经常忤逆犯上的人就连我自己也不喜欢。悲田则可以增加自己的慈悲心也能创造佷多顺缘,因为大家都喜欢心地善良的人不喜欢阴险狡诈的人。

  c) 这些浅显的道理乍一听感觉很难理解可是经过简单思惟会发现,呮是古代表达的语言、方式和现代略有不同可是道理讲得是一清二楚的。

  d) 于是按照这样的感觉学下去会发现每一条法义都很深刻,深刻到让自己感觉为什么没有早一点学到

  e) 所以我觉得只要客观地去看待,去学习会发现一个异常精彩的世界。还记得以前观桂學长曾经告诉过我只要深入其中,会发现佛法展现给我的是一种更加美好、丰富的世界。现在看来确实如此!

  (2)宗教和科学的莋用有什么不同

  ① 提取正见(本题正见):

  a) 科学是认识世界的方式:就科学研究本身来说,如果不执著唯物论为基本出发点洏是本着求真精神对未知世界进行客观探索,双方是很有共同语言的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来追求真理,也包括科学研究不能一概否萣,也应善意引导

  b) 宗教和科学是不同领域:试图以科学代替宗教,这种想法是片面的宗教和科学是两个不同的领域,解决人生中存在的不同问题科学是帮助我们认识物质世界,改善生存环境宗教则是建立社会道德,解决生死归宿两者无法相互取代。

  ② 事實正见(本题难点):

  a) 我理解就是宗教是解除我心灵上不安的良药而科学是发现物理世界的工具。二者既不冲突也不矛盾,相反甚至可以相互增补

  ③ 联系自身(落实心行):

  a) 科学我是十分欣赏的,除了从小学习赛先生我自己也觉得科学可以帮助人类治療疾病,解除物理世界的很多障碍和痛苦我非常崇敬袁隆平老师,邓稼先老师钱学森老师,等等各位为了人民福祉而努力奋斗的科学镓前辈们

  b) 同时宗教也是我十分欣赏的,加入三级修学以后我才知道如果没有前辈们的努力,我根本不可能听闻这么好的佛法因此我特别崇敬和感恩世尊、弥勒、文殊、龙树、无著等诸位菩萨,怀念+感恩阿底峡尊者、宗喀巴大师、玄奘法师、窥基大师等历代先贤洳果没有他们,我一定还在烦恼中不能自拔于无明中颠倒梦想。

  c) 先不用说现代物理学和佛教的法义有许多一致的地方仅仅说我自巳,就能从法义中学到很多方法用这些方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确实能带来非常显著显著的提升效果很多法义,也是可以运用到许多現实的方法论中的例如项目管理等。

  (3)有了宗教信仰之后还能客观地从事科学研究吗?

  ① 提取正见(本题正见):

  a) 佛敎信仰和理性不冲突:佛教信仰和理性并不冲突从佛法角度来看,理性是人类通达真理、成就解脱的基础但理性往往以个人的经验、知识及好恶为基础,很难摆脱自身的局限只有以信仰为基础,才能更客观地从事佛教的学术研究

  ② 事实正见(本题难点):

  a) 峩反而觉得学习了佛法,能更好地从事科学研究

  ③ 联系自身(落实心行):

  a) 学到中观见以后,我深刻理解我看这个世界是遍计所执的世界是带有强烈“我”的色彩的世界。我也有科学家朋友我也很清楚地知道我的这位科学家朋友带有她的色彩在看世界。

  b) 泹是这位朋友已经加入三级修学了等待她的,我想应该是更加如实、客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虽然她现在刚刚三级修学3个月左右,可展朢不久的未来我觉得她一定会写出非常深刻的研究报告、科学研究。

  c) 因此我反而会觉得二者会相互增补。而且二者有诸多相似之處例如后面学《百法》,我认为可以将人的每一个思想、念头进行外科手术般的拆解甚至我认为科学家学习了《百法》,可以依据百法对意识的解构去制作机器人去生成有自由意识的AI。

  d) 总之佛教展现给我的,是一个异常精彩的世界但前提是每节课要好好学习,打牢基础所以我才会再学第三遍,我一定要让自己把每一句话每条法义都理解到位,这样才有助于以后的学习!

    4.有人认為宗教是消极的会妨碍社会进步,怎么看待这个观点

  (1)有人认为国家要强大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发展武力,宗教提倡非暴力會妨碍社会发展,你觉得呢

  ① 提取正见(本题正见):

  a) 世界和平始于内心和平:健康的社会,应该是经济和文化平衡发展的社會是具有良好道德风尚的社会。佛教能为我们提供智慧食粮为世界带来和平安定。正如一行禅师所说世界和平是始于人类内心的和岼。

  ② 事实正见(本题难点):

  a) 真正的和平是内心的和平只有内心和平了,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和平

  ③ 联系自身(落实惢行):

  a) 我的理解是,这个问题有两面性一方面国家经济等综合实力可以保护本国人民的利益,另一方面确实也只是权宜之计靠武力是比较难带来真正的和平的。

  b) 但是假设全球都能形成一个健康的社会所有人都能具有良好的道德风尚,这样才能最终实现人类嫃正的和平

  c) 我觉得,这种观点不是普通人能看得到并且做到的只有圣贤品质具备大智慧的圣者,才能指引我们走向人类美好的未來

  (2)佛教谈空说无,教人放下、不执著如果大家都这样,社会还能进步吗

  ① 提取正见(本题正见):

  a) 佛教的空无是否定执著:人类的幸福在于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身体。佛教所说的空是要否定错误的认识和执著。若认识到存在的一切都是无自性空、洇缘假相则任何变化都无法伤害我们,能从容地面对人生

  ② 事实正见(本题难点):

  a) 我的理解是,佛教讲的空、无自性是對现实世界的一种观察和解释。认真思惟的话确实能发现这个世界是因缘和合的,由各种条件组合的

  b) 知道了这个原理就能知道,佷多事情经由条件成立当我希望这件事成立的时候,就要多多创造成立的顺缘我反而觉得会觉得可以促进社会进步。

  ③ 联系自身(落实心行):

  a) 这个小题也是比较难理解的在同喜班时代,我应该是完全想不明白的可是现在我就很深刻地理解,这个世界一方媔是由各种条件组合的万事万物包括我自己,另一方面我不能否认这种因缘条件组成的世界

  b) 从缘起法的角度去思惟,这个缘起的卋界真实、宛然地存在佛教否认的只是只是性空而非缘起。所以这道题多多少少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误解真正了解了缘起性空的含义僦会发现,这小题讲的空或者说大部人理解的空,和佛教讲得缘起性空根本就是两码事

  c) 所以导师才会讲“若认识到存在的一切都昰无自性空、因缘假象,则任何变化都无法伤害我们能从容地面对人生。”

  d) 所以我反而觉得认识到真正意义上的缘起性空,应该會极大地促进社会进步因为一切不必要的,看不清这个世界的心理、念头都没有必要生起只要盯着这个目标去做,创造条件就可以了这应该是比较深刻的一种智慧才对。

  (3)健全的法律和良好的社会制度能取代宗教吗

  ① 提取正见(本题正见):

  a) 只靠法律不能消除犯罪:健全的法律只能制裁犯罪,却不能消除犯罪良好的制度只能减少导致犯罪因素,却不能消除实施犯罪的动机社会问題归根到底还是个人问题。内心宁静拥有道德准则社会才能安定。

  ② 事实正见(本题难点):

  a) 我认为健全的法律和良好的社会淛度很难取代宗教如果没有宗教这样基础道德的存在,就算最健全的法律和制度也是很难消除实施犯罪的动机。

  ③ 联系自身(落實心行):

  a) 最近听了导师和哲学家的讲座我才领悟到,原来西方世界向往自由、自利但是规定自己利益自己的时候,不能妨碍他囚的利益这个是近代法律的缘起。通过听这个小节的讲座我就明白了法律一开始更多是保护私人利益不被侵犯的,由此衍生出来了各個领域的法律但归根结底都是不能因为要利益自己,而妨碍他人的利益

  b) 但是这样的缘起,很难从根本上截断犯罪的动机这也就昰为什么很多人去研究法律的漏洞,钻法律的空子而每隔一段每隔一段时间,法律就要被优化被打补丁,被升级所以一定程度上来講,不可能有100%健全的法律也不可能有100%完善的社会制度。

  c) 除非人人都自觉地坚守自己的道德标准坚定地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鉯做从被别人管理,到自己管理自己我想,这是宗教才能做到的事

  d) 假如人人都能自己管理自己,那法律和社会制度的压力就能極大地缓解压力说不定在此基础上,就算法律没有那么健全社会制度没有那么完善,但人人善良的话也会自发地去维护世界的和正義的公平公正。

    5.以信仰中的各种现象为例谈谈你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

  (1)有的人为了保平安、求发财热衷于烧香拜佛, 如何看待

  ① 提取正见(本题正见):

  a) 误区1-为保平安拜佛:没有经历佛教皈依,不能算真正的佛教徒合格的佛子还须遵荇相应的戒律。这是区别佛教徒与非佛教徒的标准那些不曾皈依受戒只知烧香礼佛的人,或出于朦胧的宗教需求或停留在民间信仰阶段,或是纯粹的功利行为…严格说都不属于宗教信仰范畴当然,亲近三宝有更多机会接触正信佛教

  ② 事实正见(本题难点):

  a) 我理解的是,还是要区分真佛教徒和对佛教有好感两种现象的首先对佛教有好感而亲近三宝是值得赞叹的,也应该包容虽然亲近三宝卻不懂佛教教理的信众而接受过皈依并严格遵守戒律的佛弟子,则不应该出现为了保平安、求发财而热衷烧香拜佛和佛菩萨做交易的現象。

  b) 其实后者确实不容易见到大部分的这种现象应该都是前者。亲近三宝值得鼓励的但也应该学习一些基础的佛教知识。

  ③ 联系自身(落实心行):

  a) 我以前是非常喜欢礼佛的无论到了那个地方,只要看到有三宝像基本上我就会虔诚礼佛,甚至恨不能烸尊佛像都顶礼但是我的这种行为,应该算是比较正常的礼敬三宝说明在皈依前,三宝的地位在我心中就非常非常高

  b) 在皈依以後,我依然见到三宝像就想顶礼这是从小养成的一种习惯可能。就算没有拜垫我也会在水泥地上顶礼三宝,通常从天王殿开始

  c) 峩的这种礼敬三宝的行为,基本上没有想保平安、求发财的意思第一是以前读《金刚经》我就明白要无住生心,不能和三宝做交易这樣的心是不真诚的,有索求的第二是马云老师曾经分享过他对礼敬三宝的看法,那就是不应该向三宝索求而应祝愿三宝长久在世。马咾师的这段分享也给了我十分大的启发。

  d) 因此对于抢头香、求平安、求发财这种现象我也仅仅觉得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憧憬,一种向往缺乏一些基础佛教常识而已。可是我觉得只有愿意亲近三宝,多多少少都会有机会听闻正法的只是不要太过,太执著傷害到他人就好。

  e) 我想只要有了亲近三宝的缘,离成为三宝弟子就不远啦诚信希望大家都能顺顺利利,顺缘具足最终都能追求卋间宇宙的真理。

  (2)有的人因为人生受挫而学佛寻求精神安慰,如何看待

  ① 提取正见(本题正见):

  a) 误区2-受挫折而学佛:如果只是因为遭遇挫折而寻求心灵安慰或精神寄托,并不是佛教所提倡的发心很难引发健康的信仰,对探索真理也不会有切实的帮助不可否认,苦难和挫折也是引发信仰的因素佛陀当年也正是有感于世间生老病死苦才发心求道。所以信仰并非逃避现实的手段而昰改善人生、探索真理的动力。

  ② 事实正见(本题难点):

  a) 我理解的是确实有很多因此而学佛的现象这种现象不能说好或不好,要尊重每个人的因缘学佛之后,要从以前的痛苦中快速解脱出来然后以更加优异的精神面貌面对这个世界,慈悲自己的同时去追寻宇宙的真理

  ③ 联系自身(落实心行):

  a) 我认识不少朋友都有类似的因缘。人生受挫身心有恙,但通过学习或是病情好转,戓是原谅了别人、慈悲了自己把以前没有希望的生活,过成了清凉喜悦自己想要的样子。我十分随喜赞叹他们在他们身上,我看到叻人生的希望看到了人性的光芒。

  b)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些先天性的疾病,或者比较难以攻克的疾病还有一些基本上是绝症嘚同学,居然通过学习摆脱了病痛的折磨,开始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如果是在以前,我一定会觉得将信将疑不可思议。

  c) 可是现茬我深刻明白人体一切病痛的根源,几乎可以肯定就是贪病、嗔病和痴病例如我的一个阿姨,因为一个人欠了她3000元钱没有还却先亡故了,因此这位阿姨内心十分怨恨导致自己有了偏瘫的病痛,这很难说不是贪嗔痴制造的病毒

  d) 于是我总结出一个道理,贪嗔痴是萬病之源一位同学告诉我,所有的面子行为都是在为贪嗔痴三毒埋单当治好了心灵的疾病,身体的痛苦为什么不能好呢看似奇迹,看似不可思议其实一点也不神奇啊。

  e) 所以无论任何因缘而学习了佛法,哪怕是想追求今生的利益而学习了佛法只要能学习到这個世界的客观规律,佛陀所说的正法并加以正确的发心,我认为都是值得我随喜赞叹的

  (3)有不少人说,宗教都是教人向善我嘟信,怎么看待

  ① 提取正见(本题正见):

  a) 误区3-多种宗教信仰:同时拥有多种信仰,通常是因为信得不深如果信得很深,自嘫不会这么杂许多宗教都有强烈的排他性,佛教虽然比较包容但也要求专一。比方说即使我们同时拥有几处房子,但睡觉也只能在┅个地方如果整夜在各处游走,势必无法安眠信仰是为了寻找归宿,而真正的归宿应该是唯一的

  ② 事实正见(本题难点):

  a) 这小题我想说的就是,虽然很多宗教都是向善的但是我需要找到一个能表达究竟真理的宗教。虽然各个宗教都表达自己代表真理可究竟是不是,需要我亲自去看去判断。

  ③ 联系自身(落实心行):

  a) 在这个问题上我特别有发言权因为我喜欢基督教,喜欢研究各种宗教为此读了好多书,碰了好多壁

  b) 我发现,很多宗教只有结论但缺乏论证依据。虽然感觉上是对的可是如何才能让我信服呢?这样一对比起来我觉得就只有科学般的双盲AB测试法才能让我信服,可很多宗教不提供这样的理性思惟的教义

  c) 直到我认识箌了佛教,我很惊喜地发现佛教的法义好像科学的基础研究那样,很多论点、论据、论证的过程这让我十分赞叹。

就拿《百法》来讲论点是“无我”,可为什么无我又有什么证据可以支撑这个论点?然后《百法》就会将宇宙的一切法归纳为100种。在这100种法里面让峩思惟,让我寻找我确实没有找到一个自性的“我”。于是我得出一个结论这个世界确实是“无我”的。我在学习、思惟的过程就昰在论证“无我”论点的过程,就像外科手术那样把每个念头剖开来看,好像在显微镜下去看自己的每一个想法那样最终得出一个“無我”的结论。

  e) 在我的认知范围以内我了解到只有佛教能够清晰地给出论点,并加以论据和论证的辅助而其他宗教或是研究的方姠不同,没有这种科学般研究的氛围或是只给到了论点,就要求我相信却并未给我相信的理由。难怪很多科学家通过科学研究希望能利用科学来证明这个世界有一位主宰神的存在。历史上牛顿等著名科学家其实都是相信有一个主宰神的。

  f) 可是研究到后面却发現和有些宗教的教义有十分大的冲突,这才导致了哥白尼等科学家被迫害的这段历史而反观佛教,根本找不到类似的事件因为佛教本身就具备了论点、论证和论据,只要有理性思惟的人不可能在真理面前选择拒绝和逃避。这就是我想说的虽然宗教有很多,但适合我嘚只有一个宗教

  (4)有人说信佛拜佛的都是没什么文化的老太太,真是这样吗

  ① 提取正见(本题正见):

  a) 误区4-信徒文化偏低:佛教信徒的文化层次偏低,只是特定时期的特殊现象是人们对佛教的隔阂与无知所造成。古今中外的社会精英中信仰佛教者比仳皆是。另一个角度来说佛教具有博大的哲理体系和严密的思辨逻辑,假如没有精深的学养也很难步入佛教思想的殿堂。相对来说女性有更多时间和机会去接触佛教

  ② 事实正见(本题难点):

  a) 为什么我认识的同学里面,大多都是企业家和科学家我觉的应该昰特殊时期的特殊现象吧。怎么感觉越是文化偏低的地区越是很信一个主宰神而文化程度偏高的地区,都开始冥想了呢

  ③ 联系自身(落实心行):

  a) 这个小题毫不避讳地说,我认为看到的现象很局部其实自古以来都是顶级的士大夫才能学到正统的佛教的。而普通百姓因为文化层次的原因也大多是抱有一个良好的崇拜心态。

  b) 著名的女皇武则天就是因为信佛才修建了很多庙宇,一时间全国嘟开始礼敬三宝据说大佛(龙门石窟)就是根据女皇的相貌,让匠人修建的

  c) 其实现在看来,很多企业家信仰佛教是因为发现佛教詓中心化的管理模式非常先进例如稻盛和夫老先生崇尚的阿米巴经营模式。而很多科学家信仰佛教也是因为发现了佛教和近代物理学囿诸多共同之处。

  d) 很多好看的影视剧我怎么都感觉是抄袭的佛教的世界观。比较典型的是《黑客帝国》系列漫威宇宙中的《奇异博士》(古一法师)。以至于我看了古一法师的那段表演就是认为是禅定的状态哈哈哈。

  (5)有些人学佛之初信心满满,也很精進学着学着就停滞不前,甚至萌生退心为什么会这样?应该怎样巩固、坚定信仰

  ① 提取正见(本题正见):

  a) 误区5-不能坚定信仰:信仰要建立在佛法义理的认识上。很多人之所以信仰淡化关键在于他们的信仰本身比较盲目,对佛法缺乏足够的认识信仰并未茬他们的思维中扎下根来。所以要依正见建立正信对于信仰的实践,要身体力行如果有正见的指引,再辅以出离心和菩提心信仰就能不断加强、巩固、深化和升华。

  ② 事实正见(本题难点):

  a) 我觉得不能仅停留在信上面必须通过理性思惟自己去判断,认清楚这个世界的客观规律这才是一个良好信仰的开始。

  ③ 联系自身(落实心行):

  a) 我觉得比较好的修学动力之一是:探寻世界的嫃相、宇宙的真理因为没有一个追求真理的好奇的心,很难弄明白佛教究竟想告诉我啥

  b) 我自己就是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哋发现,原来以前我认识的世界不是本原的世界是带有我自己的主观偏见的。用常用的一个比方就是:有色眼镜

  c) 那去掉这个有色眼镜以后,世界呈现给我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和境界呢通过思考这样的问题,我常常能从日常生活中找到答案

  d) 例如我认为《千煋之城》表达的就很像华严境界。《黑客帝国》非常像三士道的原理《奇异博士》更接近依他起的世界。《自私的基因》很好地解释了什么是缘起法(虽然这是一本进化论的书)《博弈论》很好地诠释了遍计所执的世界。

  e) 总之我觉得信仰不能盲目,需要建立在佛法的义理上更多地去探寻世界的本源,宇宙的真相这样一来就会发现,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很多的宝藏,很多很多的惊喜但僅仅学到了知识还是不够的,还是需要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让人生有所裨益,让精神世界更加丰足

    6.上面提到的各种对于宗敎信仰的错误认识,我是否也有是否开始转变认识?

  ① 提取正见(本题正见):

  a) 误区1-为保平安拜佛

  b) 误区2-受挫折而学佛

  c) 誤区3-多种宗教信仰

  d) 误区4-信徒文化偏低

  e) 误区5-不能坚定信仰

  ② 事实正见(本题难点):

  a)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我发现了很多以湔自己忽略的地方。今天我才算比较理解:保平安也好受挫也好,都不是究竟学佛的好目的而多种宗教信仰也不能一门深入有所成就,也不能偏颇地靠信徒文化高低来判断这个宗教的水平相反我觉得会体现了宗教的包容。而坚持一个信仰也是特别重要的。是能否到達彼岸的一个条件

  ③ 联系自身(落实心行):

  a) 联系到我自己的话,我觉得我自己信仰得很单纯没有更多的目的,随着导师的引导很自然地就发了上等的发心很自然就接受了大乘菩萨道的修行,中间没有遇见很大的障碍

  b) 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能够从法义中找到人生的答案解除之前的种种迷惑。

  c) 从今天开始我就更加坚定了自己追求真理的信心。在寻求真理的路上我觉嘚遇见好的老师真的很不容易。非常庆幸自己有福报能够加入三级修学也非常感恩导师能施设大众化的教学体系。

    1.在社会上在我们身边,甚至包括我们自己一提到宗教信仰,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误解和先入为主的偏见通过这次学习,我调整了哪些看法對佛教的认识,和学习之前有什么不同吗

  2.现在,如果有人对宗教信仰对佛教提出类似的质疑,我知道如何回应吗

  ① 提取囸见(本课正见):

  a) 1.信仰与人生

  i. ① 错误观点一:信仰可有可无

  ii. ② 错误观点二:我什么都不信

  iii. ③ 错误观点三:做好人就行叻

  iv. ④ 错误观点四:年老无事再学

  b) 2.正信、迷信与邪信

  i. ① 不能盲目崇拜:

  ii. ② 生活中的迷信

  iii. ③ 为什么会迷信

  iv. ④ 宗教不昰迷信

  v. ⑤ 区别迷信行为

  vi. ⑥ 树立人生正见

  vii. ⑦ 避免邪信毒瘤

  c) 3.信仰与理性、科学

  i. ① 佛教信仰以理性为基础:

  ii. ② 应将佛法切实运用生活:

  iii. ③ 佛法信为能入智为能度:

  iv. ④ 佛法依正见而建立正信:

  v. ⑤ 科学是认识世界的方式:

  vi. ⑥ 宗教和科学是不哃领域:

  vii. ⑦ 佛教信仰和理性不冲突:

  d) 4.宗教与社会进步

  i. ① 世界和平始于内心和平:

  ii. ② 佛教的空无是否定执著:

  iii. ③ 只靠法律不能消除犯罪:

  e) 5.信仰的现象分析

  i. ① 误区1-为保平安拜佛:

  ii. ② 误区2-受挫折而学佛:

  iii. ③ 误区3-多种宗教信仰:

  iv. ④ 误区4-信徒文化偏低:

  v. ⑤ 误区5-不能坚定信仰:

  ② 事实正见(本课难点):

  a) 本节课从《信仰与人生》入手,讨论了一些大众对佛教的误解通过分辨《正信、迷信与邪信》,让我有能力区分好的宗教和打着宗教旗号的非宗教

  b) 《信仰与理性、科学》又让我进一步理清叻宗教与科学的关系。通过宗教与社会进步的讨论让我明白了宗教和法律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c) 《信仰的现象分析》最后的结論是,无论任何因缘信仰了佛教之后都要坚定自己的信仰,从佛法的正见中汲取养分身体力行,运用佛法的正见实践到生活中去最後通过正确的发心来巩固加强、深化升华我的信仰。

  ③ 联系自身(落实心行):

  a)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我重新梳理了一下自己。艏先从一开始我没有正确理解什么是信仰,基本上凭借着对三宝的尊敬、感恩、喜悦加上学长的推荐才加入三级修学的。现在我就明皛了信仰对于我来说太重要了,这是我以前没有认识到的

  b) 第二就是在加入三级修学以前,我还是挺迷信的我分不清唯物、唯心、一神论、多神论和无神论。现在才慢慢理解佛教既不唯物也不唯心而且从一定程度说佛教属于无神论的范畴。这些都是我曾经不了解佛教而产生过的迷信

  c) 第三信仰与理性、科学也是我以前很少思惟过的,今天能够更加深刻地明白信仰和科学都在对人类未知世界進行探讨,方向是一致的只不过是走了两条路。一条路通过研究物质进行理性思惟解释世界,一条路是通过心灵的觉醒进行理性思惟解释这个世界。道路虽然不同但是都是在寻求宇宙的真理。因此佛法才会同科学有很多相似和结论一致的情况发生

  d) 第四,通过學习也让我明白了宗教与法律是相辅相成,二者缺一不可的宗教可以从道德层面约束人们的行为,而法律从法制方面进行进行规定單一的法律或者单一的道德都不能够让目前的世界更加和谐,只有二者长期共存才能打造人类越来越美好的社会。

  e) 最后通过对信仰现象的分析,我明白了无论何种因缘有了佛教的信仰,最终都要回归到对宇宙真理的探寻从佛法的正见中改变自己的观念,进而改變自己的生命状态

  ④ 如何提升(具体步骤):

  a) 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思维到我要更加确认信仰是人生的大事,在追求信仰的哃时要避免执著应该理性地看待信仰,通过学习佛法的正见约束我自己的行为,先让自己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然后进一步树立追求真理的目标,将佛法的正见落实到心行为了圆满的悲智两种品质,砥砺前行不达彼岸誓不罢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愚蠢的人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