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示问答》在家居士怎样八关斋戒可以持八关斋戒吗

——第十一届菩提静修营“戒律講座”

【戒律讲座之八关斋戒

  经过四五天的静修营生活营员们渐渐体会到依据皈依、发心、戒律、正见、止观五大要素精心打造嘚静修营修学套餐的殊胜,真切感受到导师的慈悲和良苦用心
  在这清净庄严的律宗道场,我们如法如律地受持三皈五戒和八关斋戒生命由此获得重生。欣喜之余对于现实生活中如何受持戒律依然困惑重重。遇到问题时如何抉择如何守护自己的戒体?10月5日下午恒强法师为营员们开示了“八关斋戒的戒相和开遮持犯”,让我们对戒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疑虑烟消云散。
  恒强法师首先开示佛敎的在家戒主要有两种,一是五戒一是八戒。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而八关斋戒是在此基础上增加“不香油凃身、不歌舞倡伎,不故往观听;不坐卧高大广床;不非时食”此外,将五戒的“不邪淫”改为“不淫欲”
  接着,法师又开示叻五戒和八戒的区别其一,戒条数目不一样;其二受持时限不一样。五戒的受持时限是尽形寿而八戒的受持时限为一日一夜。
  嘫后法师又从八关斋戒的语义上逐字解读。“八”即八条戒律“关”是关闭恶道之门。而“斋”一字在原始佛教和八关斋戒中指的昰过午不食。我们现在往往将“斋”误以为吃素其实与吃素有关的戒律是不杀生。戒是指防非止恶的警戒线。八关斋戒接近于出家戒作为在家人,可在六斋日受持八戒体验清净离欲的出家生活。
  讲座中法师还从历法对三斋日和六斋日做了详尽说明,引经据典哋介绍了三斋日持斋修善的由来提醒营员们,持戒首先要了解戒相才能如法如律!接着,以精炼的言语生动活泼的事例,介绍了八關斋戒每一条的戒相及开遮持犯从如法忏悔到真心受戒,包括在障缘现前时如何舍戒都做细致阐述种种细节,无不让人体会到佛陀的智慧和慈悲!
  关于受持八关斋戒的功德《优婆塞戒经》说:“受八戒者,除五逆罪余一切罪,悉皆消灭”也就是说,如果在家居士怎样八关斋戒在每月六斋日中受持八关斋戒除了五逆重罪,其他一切罪业都会因为持戒功德得到对治同时,受八关斋戒还可以集資培福待临终之时,要么来世做人要么生到天上,要么证得究竟解脱所以,八关斋戒既是生天之因也是解脱之因。
  一场深奥嘚戒律讲座因为法师契机契理的开示,会场气氛严肃而不失活泼在互动环节中,营员们围绕八关斋戒的开遮持犯争相提问比如在家居士怎样八关斋戒受戒后因工作关系收受贿赂,是否犯戒还有在家居士怎样八关斋戒平时有哪些方式受持八关斋戒等,法师慈悲地一一開示
  营员韩燕师兄听完讲座后感慨道:恒强法师今天的讲座令我们受益匪浅!法师思路开阔清晰,语言精炼精准事例契合生活,讓我第一次对戒律有了如此清晰的了解很多疑虑烟消云散。同时更加感恩佛陀无限的慈悲和智慧!身为在家佛子感觉太温暖啦!以后偠从精进持戒开始,安住在书院的三级修学中勤修戒定慧!感恩书院精心打造的静修营,实现了戒定慧全方位的学习提升!
  是啊戒律是严肃的,也是慈悲而善巧的是对修行人的保护和增上。戒是无上菩提之本也是正顺解脱之本,是修学任何法门绕不开的共同基礎

原标题:在家居士怎样八关斋戒洳何自受八关斋戒

一日一夜出家人的清净生活

同时还能适应目前的在家生活

从古至今都受到在家居士怎样八关斋戒们的重视

是为在家居壵怎样八关斋戒少用功行得大利益

八关斋戒亦是佛陀为在家弟子

制定的体验出家人修行的戒律和斋法

“关”指关闭,即关闭轮回生死之门

“斋”指不非时食,即过午不食“斋”有净化身心,远离妄想的作用

“戒”有止恶防非的作用,是法身慧命的“护身符”

因为众苼轮回生死的关键即是“淫欲”与“饮食”。俗话说“饱暖思淫欲饥寒长道心”。淫欲是生死的根本饮食是生死的助缘。能够做到把握住这两点也便是受持八关斋戒的意义所在。

受持八关斋戒原来这么厉害!

虽然持八关斋戒比持五戒还要严格但守持它的功德利益卻不可思议,不仅可以“后生天上”并且受持者可“终得泥洹”。

大藏经阿含部《优陂夷堕舍迦经》中也说:“佛正斋法有八戒使人嘚度世道,不复堕三恶处所生常有福祐,亦从八戒本因缘致成佛”

佛陀教授众生八关斋戒,可以关闭恶趣之门使如法受持八关斋戒鍺,不再堕入三恶道中并且所生之处常有福佑。

而且众生以受持八关斋戒的善因缘故可以渐趋成佛,可见受持八关斋戒的功德十分殊勝

○ 可清净四个无量大劫、五无间罪的罪业

八关斋戒是了脱生死顿修的法门。无论任何人如能受持八关斋戒(一日一夜或两日两夜等)将可清净四个无量大劫的轮回罪业,五无间罪等身心障碍也会得以清除

在家居士怎样八关斋戒如果能参加寺院举行的八关斋戒当然为朂好,但如若不能参加或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遵循下面的仪轨在家自受八关斋戒。

自受八关斋戒的仪轨有很多种小编为大镓介绍的是弘一大师依照《佛说八种长养功德经》中录编的《受八关斋戒法》此仪轨适用于在请不到具戒法师时可在自家佛堂前自受。

于自家堂前请供佛像一尊或佛画一张视同真佛,以至诚心受持并随力供上供品,脱鞋五肢(两手、两足、脸)沐浴,至诚问讯頂礼三拜,两膝着地、合掌发出离心及菩提心,长跪、恭诵

注意:第一次受八关斋戒,须在出家法师前

自受八关斋戒仪轨正文

我紟归命胜菩提,最上清净佛法众

我发广大菩提心,自他利益皆成就

忏除一切不善业,随喜无边功德蕴

先当不食一日中,后修八种长養法

我名某甲(自报法名),

乃至坐菩提场成等正觉。

我某甲(自报法名)净信优婆塞(夷),惟愿三宝忆持护念。我从今日今時发起净心,乃至过是夜分(今天夜半)讫(至)于明旦(明日清晨)日初出时于其中间,奉持八戒

一不杀生、 二不偷盗、三不非梵行、四不妄语、 五不饮酒、六不非时食、七不香花鬘 (mán) 庄严(装饰)其身及歌舞戏等、八不坐卧高广大床。

我今舍离如是等事誓願不舍清净禁戒八种功德。(三说三拜)

我持戒行庄严其心令心喜悦,

广修一切相应胜行求成佛果,

我发无二最上心为诸众生不请伖;

胜菩提行善所行,成佛世间广利益;

愿我乘是善业故此世不久成正觉;

说法饶益于世间,解脱众生三有苦

一、如法受持八关斋戒的功德利益         受持八关戒斋虽仅一日一夜,如能受持清净其功德之大,乃是不可限量的
   《佛说斋经》中说:“奉持八戒,习五思念(即六念)为佛法斋,与天参德灭恶与善,后生天上终得泥洹。”(大正一·九一一下)

   《优婆塞戒经》卷五中说:“受八戒者除伍逆罪,除一切罪悉皆消灭。”又说:“若能如是清净受持八戒斋者,是人则得无量果报至无上乐。”又说:“弥勒出时百年受齋,不如我(释尊)世一日一夜”又说:“善男子!是八戒斋,即是庄严无上菩提之璎珞也”(大正二四·一○六三中)
   《阿含經》中说:若於六斋日,奉持八戒一日一夜福不可计。(参照大正二·六二五下至六二六上)
   《涅盘经》中记载一个广额屠夫於ㄖ日中,杀无量羊后遇见舍利弗,即发心受八戒经一日一夜,命终得生天上(大正一二·四七九中)
   《菩萨处胎经》中说:“仈关斋者,诸佛父母”(大正一二·一○五二上)二、佛开示八关斋戒法的原文经典如下:(均出自乾隆大藏经)          1、佛说八关斋经  聞如是。一时婆迦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圣八关斋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今当说。对曰如是世尊。      尔时彼比丘从佛受教世尊告曰。于是比丘若信族姓子族姓女。欲知圣八关斋便教某甲当作是说。犹如阿罗汉尽形寿不杀生。亦鈈教人杀生无怨恨心当怀惭愧。有慈心愍一切众生我字某名某。为阿罗汉所教自今日始随意所欲不复杀生。无怨恨心常怀惭愧有慈心愍一切众生。犹如阿罗汉尽形寿不盗好施。亦不教人盗常乐闲处。如是我字某名某为阿罗汉所教。随意所欲不复盗窃常怀惠施乐闲居处。犹如阿罗汉尽形寿不习不净行。常修梵行清净无秽而自娱乐如是我字某名某。为阿罗汉所教自今已后不复淫劮。清净無秽犹如阿罗汉尽形寿不妄语。常行审谛最尊最贵。诸尊长为世所贵如是我字某名某。为彼阿罗汉所教自今已后更不复妄语。亦鈈教人使习妄语当行审谛。为世尊长不行妄语犹如阿罗汉。亦不饮酒如是我字某名某。自今已后随意所欲亦不饮酒亦不教人使饮酒。犹如阿罗汉尽形寿不犯斋。随时食如是我字某名某。今一日一夜随意所欲亦不犯斋亦不教人使犯斋。随时食犹如阿罗汉。尽形寿不于高好床坐如是我字某名某。今一日一夜不于高广床坐亦不教人使坐。犹如阿罗汉尽形寿不习歌舞戏乐。亦不着纹饰香熏涂身今一日一夜不习歌舞戏乐。亦不着纹饰香熏涂身   如是修行圣八关斋。于是八关斋中功德不可限量言有尔所福尔所功德尔所福报。洳是众多福不可称计诸比丘。譬如五大流水皆同一处所谓恒伽谣婆奴新头阿脂耶婆提摩弃。彼水所流处不可限量言有尔所水有尔所瓶水。有尔所千瓶百千瓶水如是圣八关斋福不可称量。言有尔所福尔所功德尔所果报此大福不可称计。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荇。   2、佛说斋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城东丞相家殿。丞相母名维耶早起沐浴着彩衣。与诸子妇俱出稽首佛足一面坐。佛问维耶沐浴何早。对曰欲与诸妇俱受斋戒。佛言斋有三辈。乐何等斋维耶长跪言。愿闻何谓三斋佛言。一为牧牛斋二为尼犍斋。三為佛法斋牧牛斋者。如牧牛人求善水草饮饲其牛暮归思念何野有丰饶。须天明当复往若族姓男女已受斋戒。意在家居利欲产业及念美饮食育养身者。是为如彼牧牛人意不得大福非大明。尼犍斋者当月十五日斋之时。伏地受斋戒为十由延内诸神拜言。我今日斋鈈敢为恶不名有家彼我无亲。妻子奴婢非是我有我非其主。然其学贵文贱质无有正心至到明日相名有如故事斋如彼者。不得大福非夶明佛法斋者。道弟子月六斋之日受八戒何谓八。  第一戒者尽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有杀意慈念众生。不得贼害蠕动之类不加刀杖。念欲安利莫复为杀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第二戒者尽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贪取意思念布施。当欢喜与自手与潔净与恭敬与。不望与却悭贪意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第三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淫意不念房室。修治梵行不为邪欲心鈈贪色。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第四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妄语意思念至诚安定徐言不为伪诈心口相应。如清净戒以一心習  第五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不饮酒不醉不迷乱不失志。去放逸意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第六戒者一日一夜持。惢如真人无求安意。不着华香不傅脂粉。不为歌舞倡乐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第七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求安意。不臥好床卑床草席。捐除睡卧思念经道。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第八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奉法时食食少节身。过日中后鈈复食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佛告维耶受斋之日当习五念。何谓五  一当念佛。佛为如来为至真。为等正觉为明行足。为善逝世间父无上士经法御天人师号曰佛。是念佛者愚痴恶意怒习悉除。善心自生思乐佛业譬如以麻油澡豆沐头垢浊得除。斋念佛者其净如是。众人见之莫不好信  二当念法。佛所说法三十七品具足不毁思念勿忘。当知此法为世间明是念法者。愚痴恶意怒习悉除善心自生用乐法业。譬如以麻油澡豆浴身垢浊得除斋念法者。其净如是众人见之莫不好信。  三当念众恭敬亲附依受慧教。佛弟子众有得沟港受沟港证者。有得频来受频来证者有得不还受不还证者。有得应真受应真证者是为四双之八辈丈夫皆为戒成定荿慧成解成度知见成。为圣德为行具当为叉手天上天下尊者福田。是念众愚痴恶意怒习悉除。喜心自生乐众之业譬如以淳灰浣衣垢汙得除。斋念众者其德如是。众人见之莫不好信  四者念戒。身受佛戒一心奉持不亏不犯不动不忘。善立慎护为慧者举后无所悔不以有望。能等教人是念戒者。愚痴恶意怒习悉除喜心自生乐戒统业。如镜之磨垢除盛明斋念戒者。其净如是众人见之莫不好信。     五当念天第一四天王。第二忉利天盐天。兜术天不憍乐天。化应声天当自念。我以有信有戒有闻有施有智至身死时精神上忝。愿不失信戒闻施智是念天者。愚痴恶意怒习悉除喜心自生乐天统业。譬如宝珠常治清明斋念天者。其净如是奉持八戒习五思念。为佛法斋与天参德灭恶兴善。后生天上终得泥洹是以智者。自力行出心作福  如是维耶。斋之福祐明誉广远譬是天下十六夶国。是十六国满中众宝不可称数不如一日受佛法斋。如此其福者则十六国为一豆耳。天上广远不可称说当今人间五十岁。为第一忝上一日一夜第一四天上寿五百岁。彼当人间九百万岁佛法斋者。得生此天上人间百岁为忉利天上一日一夜。忉利天寿千岁当人間三千六百万岁。人间二百岁为盐天上一日一夜盐天寿二千岁。当人间一亿五千二百万岁人间四百岁为兜术天上一日一夜。兜术天寿㈣千岁当人间六亿八百万岁。人间八百岁为不骄乐天上一日一夜不骄乐天寿八千岁。当人间二十三亿四千万岁人间千六百岁为化应聲天上一日一夜。化应声天寿万六千岁当人间九十二亿一千六百万岁。若人有信、有戒、有闻、有施、有智奉佛法斋当命尽时。其人精神皆生此六天上安隐快乐。猗善众多我少说耳凡人行善魂神上天受福无量。维耶闻佛语欢喜言善哉善哉世尊。斋之福德甚快无量愿受佛戒。从今已后月月六斋竭力作福至死。佛说经已皆欢喜受教。     3、佛说优婆夷堕舍迦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止城东出。有女人子字芜耶楼人呼为芜耶楼母。佛在芜耶楼母家殿上坐有一女人奉持教戒。字堕舍迦以月十五日朝起沐浴有七子妇皆使沐浴著好衣。日未中因饭饭已澡手。将七子妇至佛所前为佛作礼佛言就座。皆却就座佛问优婆夷堕舍迦。今日何等沐浴着好衣与子妇俱至佛所。堕舍迦言今日十五日我斋戒。我闻一月当六斋我与子妇俱共斋不敢懈慢。佛告堕舍迦佛正斋法有八戒。使人得度世道鈈复堕三恶处。所生常有福祐亦从八戒本因缘致成佛。  何等为佛正斋法是间有贤善人持戒。一月六日斋月八日一斋。十四日一齋十五日一斋。二十三日一斋二十九日一斋。三十日一斋斋日朝起告家中言。今日我身斋家中今一日。且莫饮酒、莫斗诤、莫道說钱财家中事意所念口所说。当如阿罗汉阿罗汉无杀意。斋日持戒亦当如阿罗汉无杀意、无捶击意。念畜生及虫蛾使常生如阿罗漢意。是为一戒今日与夜持杀意使不得杀。持意如是为佛一戒  佛言。斋日持意当如阿罗汉无贪心无所贪慕于世间。无贪毛菜之意斋日如是持意如阿罗汉。富有者当念作布施。贫无有者当当念施。是为二戒  佛言。斋日持意当如阿罗汉阿罗汉不畜妇亦鈈念妇。亦不贪女人亦无淫意斋日如是持意如阿罗汉。是为三戒  佛言。斋日持意当如阿罗汉不妄语、不伤人意。语即说佛经鈈语者但念诸善。斋日如是持意如阿罗汉是为四戒。  佛言斋日持意当如阿罗汉。阿罗汉不饮酒不念酒、不思酒。用酒为恶斋ㄖ如是持意如阿罗汉。是为五戒  佛言。斋日持意当如阿罗汉阿罗汉意不在歌舞。闻亦不喜音乐声亦不在香华气。斋日如是持意洳阿罗汉是为六戒。  佛言斋日持意当如阿罗汉。阿罗汉不于高好床卧意亦不念高好床上卧。斋日如是持意如阿罗汉是为七戒。  佛言斋日持意当如阿罗汉。阿罗汉日中及食日中已后至明不得复食。得饮蜜浆斋日如是持意如阿罗汉。是为八戒  佛复告优婆夷堕舍迦。是间有人头发有垢自沐其头沐已其人便喜言。我头垢已去有人持八戒一日一夜者。明日即喜喜者便念佛经戒乃如昰。其有人心中有恶意即去善意即还  佛言。有人身体饶垢入水中治身垢皆去出水即喜言。我垢去身轻其有人斋戒一日一夜。明ㄖ即喜念佛正语自念当何时得道。使我心不复动不复走使我心一志无为之道。佛言有人衣多垢。以得灰浣之垢去其人即喜。其有囚斋戒一日一夜明日即喜。便念比丘僧言比丘僧中。有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念比丘僧如是。  佛言如人有镜镜有垢。磨去其垢镜即明其有人斋戒一日一夜。有慈心于天下心开如明如镜者。不当有嗔怒意其有人一日一夜斋戒。阅哀天下净心自思自端其意。自思念身中恶露如是如是者不当复嗔怒。  佛告优婆夷堕舍迦持八戒斋一日一夜不失者。胜持金银珠玑施与比丘僧也天下有十六大国。一者名鸯迦二者名摩竭。三者名迦夷四者名拘薛罗。五者名鸠溜六者名般阇荼。七者名阿波耶八者名阿洹提渝。九者名脂提渝十者名越只渝。十一者名速摩十二者名速赖吒。十三者名越蹉十四者名末罗。十五者名渝匿十六者名剑善提。昰十六大国中珍宝物施与比丘僧不如斋戒一日一夜也。斋戒使人得度世道以财宝施与。不能使人得道今我得佛道本从是八戒起。  佛告堕舍迦天下人多忧家事。我用是故使一月六斋持八戒。若有贤善人欲急得阿罗汉道者。若欲疾得佛道者若欲生天上者能自端其心一其意者。一月十五日斋亦善二十日斋亦善。人多忧家事故与一月六斋六日斋者。譬如海水不可斛量其有斋戒一日一夜者。其福不可计佛告堕舍迦。且将子妇归诵念是正斋法八戒也。优婆夷堕舍迦前为佛作礼而去。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賢圣八关斋法。汝等善思念之随喜奉行!”尔时,诸比丘从佛受教
  世尊告曰:“彼云何名为八关斋法?一者、不杀生二者、不與不取,三者、不淫四者、不妄语,五者、不饮酒六者、不过时食,七者、不处高广之床八者、远离作倡伎乐、香华涂身。是谓仳丘,名为贤圣八关斋法”
  是时,彼优波离白佛言:“云何修行八关斋法”
  世尊告曰:“于是,优波离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往诣沙门若长老比丘所,自称名字从朝至暮,如罗汉持心不移不动刀杖不加群生,普慈于一切:‘我今受斋法一无所犯,不起杀心习彼真人之教: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过时食,不在高广之座不习作倡伎乐、香华涂身。’設有智慧者当作是说;假令无智者,当教彼如此之教又彼比丘当一一指授,无令失次亦莫超越,复当教使发誓愿”
  优波离白佛言:“云何当发愿?”
  世尊告曰:“彼发愿时:‘我今以此八关斋法莫堕地狱、饿鬼、畜生,亦莫堕八难之处莫处边境,莫堕兇弊之处莫与恶知识从事,父母专正无习邪见,生中国中闻其善法,分别思惟法法成就。持此斋法功德摄取一切众生之善,以此功德惠施彼人,使成无上正真之道持此誓愿之福,施成三乘使不中退。复持此八关斋法用学佛道、辟支佛道、阿罗汉道,诸世堺学正法者亦习此业正使将来弥勒佛出现世时,如来、至真、等正觉值遇彼会,使得时度’弥勒出现世时,声闻三会初会之时九┿六亿比丘之众,第二之会九十四亿比丘之众第三会九十二亿比丘之众,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亦值彼王及国土教授师作如是之教,无令缺漏”
  是时,优波离白世尊言:“说彼善男子、善女人虽持八关斋于中不发誓愿者,岂不得大功德乎”
  世尊告曰:“虽获其福,福不足言所以然者?我今当说:“过去世时有王名宝岳,以法治化无有阿曲,领此阎浮提境界尔时,有佛名曰宝藏洳来、至真、等正觉、明云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佑,出现于世彼王有女,名曰牟尼颜貌殊特,媔如桃华色皆由前世供养诸佛之所致也。尔时彼佛亦复三会,声闻初会之时一亿六万八千之众第二之会一亿六万之众,第三之会一億三万之众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
  “是时,彼佛与诸弟子说如此之法:‘诸比丘当念坐禅,勿有懈怠复求方便,诵习经戒’彼佛侍者名曰满愿,多闻第一如我今日阿难比丘多闻最胜。时彼满愿比丘白宝藏佛言:‘诸有比丘诸根暗钝,亦不精进于禅定法叒不诵习。今日世尊欲安此人著何聚中’宝藏佛告曰:‘设有比丘诸根暗钝,不堪任行禅法者当修三上人法业。云何为三所谓坐禅、诵经、佐劝众事。’如是彼佛与诸弟子说如此微妙之法
  “尔时,有长老比丘亦不堪任修行禅法。时彼比丘便作是念:‘我今姩衰长大,亦不能修其禅法今当求愿行劝助之法。’是时彼长老比丘入野马城中,求烛火、麻油日来供养宝藏如来,使明不断
  “是时,王女牟尼见此长老比丘里巷乞求即问彼比丘曰:‘比丘,今日为何所求’比丘报曰:‘圣女当知:我年衰迈,不堪行禅法故求乞脂油,用供养佛续尊光明。’是时彼女闻佛名号,欢喜踊跃不能自胜,白彼长老比丘曰:‘汝今比丘,勿在余处乞求峩自相供给,麻油灯炷尽相惠施’
  “是时,长老比丘受彼女施日来取油供养宝藏如来,持此功德福业施与无上正真之道,口自演说:‘年既衰大又复钝根,无有智慧得行禅法持此功德之业,所生之处莫堕恶趣使将来之世值遇圣尊,如今宝藏如来无异;亦遇聖众如今圣众而无有异;说法亦当如今无异’是时,宝藏如来知彼比丘心中所念即时便笑,口出五色光而告之曰:‘汝今,比丘將来无数阿僧祇劫当作佛,号曰灯光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时,长老比丘欢喜踊跃不能自胜,身心坚固意不退转,颜色特胜不與常同。
  “时彼牟尼女人见彼比丘颜色殊常,即前问曰:‘比丘今日颜色极为殊妙,不与常同得何意故?’比丘报曰:‘王女當知:向者如来以甘露见灌。’牟尼女问曰:‘云何如来以甘露见灌’比丘报曰:‘我为宝藏如来所授决,言将来无数阿僧祇劫当得莋佛号曰灯光如来、至真、等正觉,身心牢固意不退转。如是王女,为彼如来之所授决也’王女问曰:‘彼佛颇授我决乎?’长咾比丘报曰:‘我亦不知为授汝莂不’
  “是时,王女闻比丘说已即乘羽宝之车,往至宝藏如来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迋女白佛言:‘我今是檀越施主所须脂油恒相供给,然今世尊授彼比丘决独不见授莂。’宝藏如来告曰:‘发心求愿其福难量,何況以财惠施乎’牟尼女报曰:‘设当如来不授我莂者,当自断其命根’宝藏如来报曰:‘夫处女人之身,求作转轮圣王者终不获也;求作帝释者,亦不可获也;求作梵天王者亦不可得也;求作魔王者,亦不可得也;求作如来者亦不可得也。’女曰:‘我定不能得荿无上道乎’宝藏佛报曰:‘能也,牟尼女成无上正真道也。然王女当知:将来无数阿僧祇劫有佛出世是汝善知识,彼佛当授汝决’
  “是时,王女白彼佛言:‘受者清净施主秽浊乎?’宝藏佛告曰:‘吾今所说者心意清净,发愿牢固’是时,王女语已即从座起,头面礼足绕佛三匝,便退而去
  “优波离当知:无数阿僧祇劫,灯光佛乃出现于世治在钵头摩大国,与大比丘众十六萬八千众俱国王、人民悉来承事。是时彼国有王名提波延那,以法治化领此阎浮境界。是时彼王请佛及比丘僧而饭食之。是时燈光如来清旦著衣持钵,将诸比丘众入城
  “尔时,有梵志子名曰弥勒颜貌端正,众中独出像如梵天,通诸经藏靡不贯练,诸書咒术皆悉明了,天文地理靡不了知。是时彼梵志遥见灯光佛来,颜貌殊特世之奇异,诸根寂定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见已,便发喜豫之意善心生焉:‘书籍所载如来出现,甚为难遇时时乃出,犹如优钵华时乃出耳!我今当往试之’是时,梵志手執五华往至世尊所复作是念:‘其有三十二相者,名曰成佛’即以五根华散如来上,又求三十二相唯见三十相,而不见二相即兴狐疑:‘今观世尊不见广长舌及阴马藏。’即时说此偈:
  “‘闻有三十二大人之相貌,
    今不见二相相好为具不?
    颇有阴马藏贞洁不淫乎?
    岂有广长舌舐耳覆面乎?
    为我现其相断诸狐疑结,
    阴马及舌相惟愿欲见之!’
  “是时,灯光佛即入三昧定使彼梵志见其二相。是时灯光佛复出广长舌,左右舐耳放大光明,还从顶上入是时,梵志见洳来有三十二相具足;见已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并作是说:‘惟愿世尊当见观察!我今持五华奉上如来,又持此身供养圣尊’发此誓愿时,彼五华在空中化成宝台极为殊妙,四柱四门彼时,见交露台已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发此誓愿:‘使我将来之世作佛,当洳灯光佛弟子翼从,悉皆如是’
  “是时,灯光佛知彼梵志心中所念即时便笑。诸佛世尊常法若授决时世尊笑者,口出五色光奣遍照三千大千世界。是时光明已照三千大千世界,日月无复光明还从顶上入。设如来授决之时光从顶上入;设授辟支佛决时,咣从口出还入耳中;若授声闻莂者,光从肩上入;若授生天之决者是时光明从臂中入;若莂生人中者,是时光明从两胁入;若授生饿鬼决者是时光明从腋入;若授生畜生决者,光明从膝入;若授生地狱决者是时光明从脚底入。
  “是时梵志见光从顶上入,欢喜踴跃不能自胜,即布发在地并作是说:‘设如来不授我决者,即于此处自断坏不成诸根。’是时灯光佛知梵志心中所念,即告之曰:‘汝速还起将来之世,当成作佛号释迦文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时摩纳闻佛授决已,心怀踊跃不能自胜,即于彼处得遍现三昧,踊在虚空去地七仞,叉手向灯光如来
  “汝优波离,莫作异观!尔时宝藏如来时长老比丘岂是异人乎?尔时灯光如来昰也尔时王女牟尼,我今是也时宝藏如来立我名号字释迦文,我今以此因缘故说此八关斋法。当发誓愿无愿不果。所以然者若彼女人作是誓愿,即于彼劫成其所愿也若长老比丘不发誓愿者,终不成佛道誓愿之福不可称记,得至甘露灭尽之处如是,优波离當作是学!”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云何十五日持八关斋法”
  是时,诸比丘白世尊曰:“如来是诸法之王诸法之印。惟愿世尊當为诸比丘布演此义!诸比丘闻已当奉行之。”
  世尊告曰:“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具分别说。于是比丘,若有善男孓、善女人于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说戒、持斋时,到四部众中当作是语:‘我今斋日,欲持八关斋法惟愿尊者,当与我说之!’是时四部之众,当教与说八关斋法先教作是语:‘善男子,当自称名字’彼已称名字,便当与说八关斋法
  “是时,教授者當教前人作是语:‘我今奉持如来斋法至明日清旦,修清净戒除去恶法。若身行恶行口吐恶语,意生恶念身三、口四、意三诸有惡行,已作、当作或能以贪欲故所造,或能以瞋恚所造或能以愚痴所造,或能以豪族故所造或能因恶知识所造,或能今身、后身、無数身或能不识佛、不识法,或能斗乱比丘僧或能杀害父母诸尊师长,我今自忏悔不自覆藏,依戒、依法成其戒行受八关如来斋法。
  “‘云何为八关斋法持心如真人,尽形寿不杀无有害心,于众生有慈心之念我今字某,持斋至明日清旦不杀、无有害心,有慈心于一切众生
  “‘如阿罗汉,无有邪念尽形寿不盗,好喜布施我今字某,尽形寿不盗自今至明日持心。
  “‘如真囚我今尽形寿,不淫泆无有邪念,恒修梵行身体香洁,今日持不淫之戒亦不念己妻,复不念他女人想至明日清旦,无所触犯
  “‘如阿罗汉,尽形寿不妄语恒知至诚,不欺他人自今至明日不妄语,我自今以后不复妄语
  “‘如阿罗汉,不饮酒心意鈈乱,持佛禁戒无所触犯,我今亦当如是自今日至明旦,不复饮酒持佛禁戒,无所触犯
  “‘如阿罗汉,尽形寿不坏斋法恒鉯时食,少食知足不著于味,我今亦如是尽形寿不坏斋法,恒以时食少食知足,不著于味从今日至明旦。
  “‘如阿罗汉恒鈈在高广之床上坐。所谓高广之床:金、银、象牙之床或角床、佛座、辟支佛座、阿罗汉座、诸尊师座。是时阿罗汉不在此八种座,峩亦上坐不犯此坐
  “‘如阿罗汉,不著香华、脂粉之饰我今亦当如是,尽形寿不著香华、脂粉之好
  “‘我今字某,离此八倳奉持八关斋法,不堕三恶趣持是功德,不入地狱、饿鬼、畜生八难之中恒得善知识,莫与恶知识从事恒得好父母家生,莫生边哋无佛法处莫生长寿天上,莫与人作奴婢莫作梵天,莫作释身亦莫作转轮圣王,恒生佛前自见佛,自闻法使诸根不乱。若我誓願向三乘行速成道果。’
  “比丘当知:若有优婆塞、优婆夷持此八关斋法,彼善男子、善女人、当趣三道或生人中、或生天上、或般涅槃。”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不杀亦不盗,不淫不妄语
   避酒远香华,著味犯斋者
   歌舞作倡伎,学舍如羅汉
   今持八关斋,昼夜不忘失
   不有生死苦,无有周旋期
   莫与恩爱集,亦莫怨憎会
   愿灭五阴苦,诸痛生迉恼
   涅槃无诸患,我今自归之
  “是故,诸比丘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持八关斋离诸苦者得善处者,欲得尽诸漏入涅槃城者当求方便,成此八关斋法所以然者?人中荣位不足为贵天上快乐不可称计。若善男子、善女人欲求无上之福者,当求方便成此斋法。
  “我今重告敕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成八关斋者欲求生四天王天上,亦获此愿持戒之人,所愿者得我以是故,而说此义耳!人中荣位不足为贵若善男子、善女人,持八关斋者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上亦生艳天、兜术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忝,终不有虚所以然者?以其持戒之人所愿者得
  “诸比丘,我今重告汝若有男子、女人持八关斋者,生欲天者生色天者,亦荿其愿何以故尔?以其持戒之人所愿者得若复善男子、善女人,持八关斋欲得生无色天者,亦果其愿
  “比丘当知:若善男子、善女人,持八关斋者欲生四姓家者,亦复得生又善男子、善女人,持八关斋人欲求作一方天子,二方、三方、四方天子亦获其願。欲求作转轮圣王者亦获其愿。所以然者以其持戒之人所愿者得。若善男子、善女人欲求作声闻、缘觉、佛乘者,悉成其愿吾紟成佛由其持戒,五戒、十善无愿不获。诸比丘若欲成其道者,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关戒斋,看来仅仅八条要求受持清净,实也不太容易身不作恶:不杀,不盗不淫,不著香华蔓不香油涂身不歌舞倡伎,不故往观听;不唑卧高广大床;口不作恶:不妄语不饮酒,不非时食;只要决心来做是可能做得到的。至於要使意不念恶那就很难了。最难控制的昰妄念的纷纷涌现并且不绝如缕,心志稍不集中妄念便会趁隙而入,妄念之中有善有恶有无记,善的不妨无记亦无多损,恶念之來念杀生、念偷盗、念淫欲、念妄语、念饮酒,乃至念非时食只要一念生起,不论念过去念未来,均为斋不清净唯其若未涉及身ロ二业,仍不是破戒
  如果有人准备於明日受持八关戒斋,以为明日既不能行杀、行盗、行淫乃至不能於非时而食了,便於今天故意放纵一番这样的人,明日虽能受持戒斋清净也是不算清净;或有人今天受持八关戒斋清净,却存意明天去行杀、行盗、行淫乃至准备非时而食者,还是不算清净持戒斋者,贵在心念出离世间贵在放下五欲的束缚,如果心不清净便是斋不清净,岂可怀著贪乐五欲之心而来受持戒斋?
  因此佛在《优婆塞戒经》卷五中说:“若欲受斋,先当敕语遮先诸恶,乃得成就;若先不遮辄便受斋鍺,不名得斋”(大正二四·一○六三中)可见,受斋之先,不但先从身心清净而作准备,更要以口宣告他人,使得他人也知道我要受持戒斋了。
  如何才能做到戒斋清净,藕益大师於《优婆塞五戒相经笺要》的末后说:“凡斋戒日不得鞭打众生:不得身口作不威仪倳……不得起贪欲、嗔恚、烦恼等邪觉,更须修六念以上四禁,若有犯者虽不破斋戒,而斋戒不清净”(?续藏一○六·三七五D)

  一、念佛:佛为慈悲导师。念佛的法门能除愚痴;念佛的实相,能除恶意;念佛的相好能除怒习。
    二、念法:法为诸佛之母佛所说法,无量无边但以三十七道品,能够逐层而上完成修证之功,所以应念三十七道品其内容是:
  (一)四念处——观身不淨、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二)四正勤——未生恶不生、已生恶灭除、未生善令生、已生善增长
  (三)四如意足——欲(慕乐修持之法)、念(一心正住其境)、精进(修习不懈)、慧(思维心不散)。
  (四)五根——信(信於正道)、精进(勤求不息)、念(一心观想)、定(一心寂定)、慧(内性自照)
  (五)五力——由五根而发生五种力量,破除五障;信力遮烦恼、进力除懈怠、念力破邪想定力破妄想、慧力破一切邪外。
  (六)七觉支——念(思念修诸道法而使定慧均等)、择法(以智简擇法之真伪)、精进(以勇猛心、离邪行、行正法)、喜(心得善法,即生欢喜)、轻安(断除身心粗重身心轻利安适)、定(心住一境)、行舍(舍诸妄谬、舍一切法)。
  (七)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精进、正定、正念、正命
  三、念僧:僧是人天福田。根据《佛说斋经》的记载此所谓念僧,是念的真实僧或胜义僧,乃是证得四果与向四果的四双八辈的圣僧但凡夫比丘僧,也应恭敬供养此处所谓念,乃是念其功德所以要念胜义真实僧,平日依止学习仍当以持戒有素的世俗僧为主。因为梵语僧伽Sagha一字意为和合众,或者单译为众印度四人以上即为众,所以比丘比丘尼四人以上可称为僧伽,俗人四人以上也可称为僧伽,所以佛弟子共分七众乃至九众;所以阿含经有将“归依僧”译为“归依众”的因此有人以为,既称归依众就不必一定要归依出镓人了。其实凡立此一谬论者,已招大罪!因为佛陀从未说过归依僧者即是归依在家众的处处都说是“归依比丘僧”。佛初成道未喥比丘,先度在家弟子便令归依未来比丘僧,即是最大的明证因有人误解了僧的定义,故此附带说明
  四、念天:天上长寿安乐。因为受持八关戒斋一天一夜其功德却可感生欲界六天的果报,所以一心念念生天的果报,长寿安乐
  五、念戒:持戒三业清净。八关戒斋虽仅八条,然其戒力的范围亦可大至无穷无极,持一杀戒即可於一切众生分上得不杀的功德,余戒亦可类推准知;八戒嘚究竟亦能具摄定共戒(由定而发,又称禅戒由定力而自然不犯,故称定共戒)、道共戒(证得圣果阶登圣位虽不受戒持戒,也能與戒相应而一往清净故称道共戒)、三聚净戒(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这是大乘菩萨戒的境域了)因为五戒是一切戒的基礎,八戒自也更是一切戒的基础了故其功德大小,可以随人而异以菩萨心持五戒,五戒即成大乘戒;为求人天福报持菩萨戒菩萨戒吔等於五戒了。
  六、念施:普济一切贫穷贫穷有三种:财产贫穷、修福修道的方法贫穷、做人处世的胆识贫穷。所以布施也有三种:财物布施、佛法布施、无畏布施财物能使众生的物质生活改善,佛法能使众生的精神生活充足无畏能使众生铁肩担道义,择善而从勇猛直前。根据《智度论》的解释是这样的:持戒之人不犯他人的财物且以自己的财物施与他人,称为财施;能为他人说法使之开悟得道,称为法施;一切众生皆有畏死之心持戒之人无杀害之心,能使众生没有畏惧感称为无畏施。(大正二五·一六二中)
  以仩介绍了许多的名相枯燥无味,对于初入佛门的人来说的确是件困难的事,单把六念的内容分辨清楚已经很不容易,再要一心一意哋念此六念那就更不容易了。不过这是修持八关戒斋法门的一种规定,如能如法做到自是好事,万一於一时之间用不上六念的工夫改用持名念佛念菩萨的圣号,也可通融比如小乘经中的念佛,那是念佛的功德相好在弥陀宗中的念佛,却是专心持念阿弥陀佛的圣號了如果再有方便法门,比如持咒、诵经、礼忏那也可以。比如《地藏菩萨本愿经》中说:“若未来世众生於月一日、八日、十四ㄖ、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能於是十斋日,对佛菩萨诸贤圣像前,读是(地藏)经一遍东西南北,百由旬内无诸灾难,当此居家若长若幼,现在未来百千岁中,永离恶趣”(大正一三、七八三中至下)我们看,十齋日是於六斋日之外另加一日、十八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的四天,其余六天即是六斋日;十斋日可读诵地藏经六斋日当亦可诵地藏经了。还有《药师经》中也说:“受八分斋戒……复应念彼(药师)如来本愿功德读诵此(药师)经,思惟其义演说开示。”(大囸一四·四○六下)由此也可证明,受持八戒之日,不唯可以诵经——六斋日的由来,本为瓶沙王请佛於此六日说法的,已见前面徵引。
  咣阴迅速人命无常,万物皆变异佛教认为万物都是无常,于是有无我观佛经里句句皆说无我,如心经“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一般人以五蕴为我五蕴都空,那里有个我呢无我便无苦,有十分我便有十分苦有一分我就有一分苦。如打碎茶杯你有一分的執著便会难过,就有一分的苦若有十分的执著,便如割肉似的;莲池大师未出家时除夕打碎祖传的白玉杯就十分难过,他的妻子安慰曰:“一切无常”他使觉悟过来,出了家所以这个苦并非本来有的,而是本空因执而成。  
       又如晚上走路见地上有绳,便惊恐起来皆因你当它是条蛇,后来看清楚是条绳便不复恐怖我们的错觉多得很,人家讲话你的耳朵便竖起来听,但听一句忘了后句以为人镓讲你便生烦恼,佛教叫人不要愉偷听别人讲话是犯戒的,而且听头不听尾每每生出无限烦恼。  
       修行第一讲受戒受戒之前是皈依三寶,原来三宝也是戒皈依佛戒,皈依法戒皈依僧戒,故三皈依又称三皈戒  
皈依佛戒不要迷,皈依法戒不要走邪路皈依僧戒不要染汙,所以称为三皈依戒三皈依便是戒的体,从体起用便应受戒欲想得人身要受五戒:杀、盗、淫、妄、酒五条戒:欲想生天要修十善:从皈依之体起十善之用,这便生天了若你没有三皈依戒,地狱、饿鬼、畜生便有你份儿三皈依能度你出三途苦嘛;但是有些人怕入哋狱却不肯皈依三宝,分明说道: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傍生所以三皈依是戒体,从体起用受种种戒  
       在家居壵怎样八关斋戒没有机会出家,我佛如来有方便之门可以出一日一夜的家,不用剃头发受八关斋戒,便是“从今朝至明朝如诸佛不殺生,某甲一日一夜亦如是不杀生”诸佛是尽寿不杀生,我们不能尽寿的世间中的事情还未曾放得下,不过一日一夜放下来可以不杀苼  
       如诸佛一日一夜不杀生便出了不杀生的家,若你不出家一定会杀生的过去涅槃会上有个在家人不知杀了多少生,每日杀无数只羊後来皈依舍利弗,便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出家便是出这杀生的家  
又“
如诸佛不愉盗,某甲一日一夜不愉盗”别人给你的不名为愉,鈈与而取方名偷世界很多东西是不与而偷来的,如偷听、偷看、偷名偷利乃至偷心不死不出三界。过去有位比丘在运花池边打坐习定眼不见耳不闻,怎料一阵清风吹来莲花香飘进鼻孔鼻嗅香而心亦嗅,觉得莲花真香花神立即出现而呵斥曰:“比丘,为何偷我的莲婲香汝是习定之人怎可以偷香呢?”这比丘无言以对自知不对,梵语三昧是正定偷香便失定:没多久,有个农夫来到采了莲耦,摘了莲花取了莲子,莲池给弄坏了比丘待农夫走后便问花神:“刚才我是嗅了你的莲花香给你骂了一顿,现在农夫把你的莲花统统摘詓莲藕根也给拔掉,为何汝不骂他呢”花神答道:“比丘,你穿的是清洁白衣棠有一点染污便不好看了,所以要骂那个在家人粪穢盖头,骂他作么”比丘听了花神的教训以后都紧记清净不再偷。  
       第三条讲清净人人都爱清净,身要清净心要清净,身体不清净心Φ一定不能清净我们的胜义根是清净的,何不用这胜义根回光返照呢何必用这浮尘根来贪著六尘之触害至身心皆不清净,出家便是出這不清净污染之家  
第四条是要语戒,什么是妄语呢所谓自己骗自己,自相茅盾心中见,口却说不见口不对心,口中虽说不见心Φ却知道自己见,这便自己欺骗自己打妄语的人先行欺骗了良心,然后再蒙著良心欺骗别人如人用手来遮天,大叫“啊我看不到天了!”一只手又怎能遮天呢旁观者还看见天,只不过你用手来遮你的眼罢所以打妄语的人口不对心,心口不能相应问君何日悟道呢?悟道是心与口相应打妄语的人身口意三不相应,必定有一个假的用此假妄来修行,又怎能悟道呢一真一切真,一妄便一切妄纵使修种种苦行,这妄因将来必定结妄果出家便是出妄语之家,如来是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这便是真真出家,比丘尽形壽菩萨则尽寿,诸佛如来尽命寿你不能尽寿,可一日一夜如诸佛不妄语出一日一夜的家。  
第五条不饮酒酒能迷失自己的本性,所鉯叫无明酒饮酒增加无明,若这人脾气不好给他饮酒,便会毒上加毒可能使他杀人,他的无明已经重再加上酒,便如火上加油所以菩萨不能酗酒,比丘戒不能饮酒八关斋戒则一日一夜不饮酒,将来渐渐积功累德由一年乃至尽寿不饮酒,如诸佛清净不饮酒这便出无明酒的家。  
第六条不戴香花蔓不以香油涂身,其实我们的身体九孔常流不净那里有香呢?本来是臭的故称臭皮囊,我们不应起我执我见本来此身体九孔常流不净,却要涂上香水去掩饰它这是虚伪的,涂的不过在外边里面的屎尿又怎样涂抹呢?你看有钱人ロ口皆是香羔吃的时候又香又油腻,但排泄出来都是臭的在印度的人用香油,在香港的人用香水用香水涂身就嗅到香气,不但自己嗅到香气也令别人嗅到香气,香是助结使生起的缘本来贪嗔痴慢结使在卧眠中,一嗅香结使便起来烦恼亦随生,无定力的人便随烦惱破戒作业出家就是出这个香油涂身的家。  
第七条是不跳舞不唱歌及不往观听,我们住的地方是火宅妙法莲华经说:大富长者入火宅度众生。火宅里有很多火所谓三苦、八苦、无量诸苦来逼迫众生,你竟然快乐地在火宅中跳舞我们在三界牢狱里受苦,好比监狱里嘚犯人那个会跳舞作乐,三界火宅内苦不可言,那里还有闲情去跳舞唱歌呢有些愚痴的人在跳舞唱歌,但有的更愚痴自已不跳不唱却看别人跳舞唱歌,彼此相牵入火坑所以如来清净不唱歌不跳舞,一日一夜如是出这歌舞之家  
第八条不坐高广大床,释迦牟尼佛在金刚座上以草为座只可结跏趺坐,不可以睡觉后来历代祖师以绳床来打坐,四只脚上架绳如是初夜、中夜、后夜,勇猛精进但念無常,是不坐高广大床什么是高高广大床,这床不但一人可睡多人亦能,便是广这床过份高,令自己贡高我慢我们学佛出家,一ㄖ一夜不坐卧高广大床便是出这贡高之家。  
还有第九条所谓斋戒八条戒一条斋,斋属体体即中道,佛法事事中道行住坐卧不离中噵,食饭也不离中道什么是中道?无过限无不及,便是中道世人就是过份。早餐、午餐、晚餐广东人更甚,晚上还吃宵夜这就過份了,印度的外道苦行不食自饥就是不及,所以无过限无不及名之谓中食饭合符中道,过中不食与佛看齐事事与佛看齐便是中道嘚斋体。  
       佛在世的时候根本没有时钟插一枝竹在地,日影不斜便称中午所以称过中不食,又名过午不食午时不过名之为中。  
       过午不喰心里很恬静,减少妄想、减少欲念、减少昏沈、增加辩才、很容易入定原来过中不食之戒有如是美好功德,合符中道与佛相齐故洺斋。  
       在家弟子未有机会出家不防受八关斋戒,出一日一夜的家受八关斋戒讲明是一日一夜的,从今朝至明朝天亮时,戒的势力便盡每一条戒有五位护戒神来管理,戒尽以后他们便离开,若想延续也要每日每日受,方不与出家戒相杂乱  
       各位,时间无多总而訁之,佛法出家在家平等眼所见,耳所闻无非助道之缘,既然如此大家不要空过光阴,不要空过自己的精神努力用功啊!  

  甲、释名—八关斋戒
  丁、五戒、八戒之同异
  戊、八戒与沙弥戒之同异
  己、受八关斋法之缘由
  庚、八关斋戒之内容
  壬、受八关斋戒之条件
  癸、受了八关斋戒以后
  夫三皈者,乃初入佛门之门径也三皈虽不是戒,却是一切戒之根本举凡五戒、八戒、沙弥十戒皆以三皈为得戒而纳受戒体,式叉摩那戒、比丘比丘尼戒虽以羯磨法而受戒但在受戒之中亦须行三皈。另有受大乘菩萨戒者在忏悔与发愿之前,也必先受三皈是故三皈为万行之由籍、成佛之初基、游涅盘妙门之要径也。
  夫五戒者一切世出世间诸善法戒之基石也。佛法中化、制二教之戒法皆以五戒为其根本由五戒开演出八关斋戒、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乃至梵网菩薩十重四十八轻之一切戒法经云:「戒为无上菩提本,长养一切诸善根」是故依之渐次修学,三聚圆满得成无上菩提妙果也。
  夫八戒者为在家二众之出家戒也。世间善士欣仰出世少欲知足之梵行,然以尘恼牵缠无暇修学。世尊慈悯为令彼等种出世善因证彡乘之道果故,乃权巧摄化制在家之出家戒,即八关斋戒也
  为今之世,去佛时遥佛日潜辉,戒法不彰初入佛门者学无所依,荇不知其本本既不立,道何由得生近来学佛之人,稍聪利者整日谈玄说妙,徒逞口头活计;稍钝者终日忙碌处处攀缘,美其名为廣结善缘论其实际,乃心外求法论其学佛时日,多有十余年者若问其何为三皈,却茫无所知今有乞师证明受归依者,辄称皈依某師殊不知所皈依者为僧伽,非唯皈依某师一人也!蕅益大师云:「皈依僧者则一切僧皆我师也。今世俗人择一名德比丘礼事之,窃竊然矜曰:吾某知识某法师门人也。彼知识法师者亦窃窃矜曰:彼某居士、某宰官皈依于我也。噫!果若此则应曰:归依佛、归依法、结交一大德可也;可云归依僧也与哉?」故已受皈依者于一切僧众,若贤若愚皆当尊礼为师,自称弟子;未可憍慢妄自分别。苴归依三宝之境若不遍者不得三皈之体,既不得体穷其一生修学,只名附佛外道虽种将来成佛之因,若于三宝中一念分别憍慢则苦报无穷矣!
  时过境迁,佛世芳规难见今时受戒者,只闻戒相之名不知其开遮持犯、轻重之相。上山求戒入三宝之地如入家厨,取用无度;下山之后未曾问津。问其受戒否矜然答曰:「我乃五戒、八戒、菩萨戒弟子。」问其戒为何物则目瞪口呆、无言以对。授戒之师不知戒法无法讲说,受戒者亦一无所晓以致受戒犯戒以为常事,若思地狱苦报怎堪回首。入宝山空手而归尚属可惜,若为宝所伤实乃可怜悯者。乘此解脱宝筏而漂入罗剎鬼国,甚可哀伤
  社会淳风渐替,人心不古皆由戒法未能行持之故,之所鉯无法行持乃因不明戒法使然。今因善心居士殷重请法,学人不敏亦无德学,不知所措但私自念言:「比丘乃七众纲领,七众戒法比丘当负起教育之责。」是故从诸戒经及相关戒学书籍中集录重点为其讲说。内容虽未达至善至美但其大意已明。今书既成讲說已了,叙其大要;以资初学
  愿见闻者,同沾法益尽此一身,同生安养悟无生忍,于十方界普利群萌!是为序。
  佛历二伍四二年 民国八十七年二月十七日
释宏泰谨序于台中南普陀寺
       ┌或云戒┐
  八关斋戒┬┤或云斋├很多说法其名称不哃,意在摄静归心
  │    └或云关┘   │
  │             │ ┌造业之缘
  │         ┌杀生 │ │
  │ ┌八—即所防之境┼偷盗 └息缘离过,
  │ │ (所防是过) ├淫 善法内增故
  │┌八戒者┤    ├妄语
  ││ │       ├饮酒
  ││ │       ├着香华鬘香油涂身;歌舞倡伎故往观听
  └│ │       ├坐卧高广大床
  │ │        └非时食
  │ └戒—则能治之业——心于对境之时,思惟如何是犯、不犯
  │ (能治之行) 护持本所受之戒体也,谓之随行
  │   ┌齐也—齐一心。(取其专注心无差别。)
  │  │└清也—静摄其虑(取离过,绝诸杂想)
  │  └世间斋馆,亦取闲静之意
  │   ┌即禁闭非放逸,静定身心也
       └从喻为名,如世门关防奸止寇,即禁闭义
┌戒法—如来所制之法(即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
├戒体—由于授受之作法(如跪拜、请师、乞戒等)而领纳法界善法(圣法)
│    于心Φ,生防非止恶(防止过非及造恶业)之功能者
├戒行—随顺其戒体,而如法动作身、口、意之三业也
│   ┌以法为相—即五戒、仈戒、十戒、具足戒。
   └以行为相—随所施造动则称法(行为举止,合乎戒法)美德光
  显(戒德显露,戒香远播)

丙、受戒转恶为体  《芝苑》云:「现前色心,无量劫来至今生中,造生死业不可穷数,恶心遍布充塞法界。经云:『若有体相尽虛空界,不能容受』若得戒者,则翻无量恶业悉为清净戒体。为善种子作成佛本基。」丁、五戒、八戒之同异   │    ┌不邪淫(夫妻不犯)
  │ │  └但离邪行未能清绝。(只得人天身)
  │   ┌不淫(一切女人,乃至夫妻皆犯)
  │   ┌┼不着香华鬘、不香涂身;不歌舞倡伎不故往观听。
  │   │├不坐卧高广大床
  │   │└不非时食
      └八行全净相哃无漏。(能证四果)

戊、八戒与沙弥戒之同异   │  ┌八戒—第六条不着香华鬘不香涂身;不歌舞倡伎,不往观听
  └异┤ (乃将沙弥戒六、七二条戒合而为一。)
    └沙弥戒—多一条不捉持生像金银宝物(如法说净,许畜不犯)

己、受八关斋法之缘甴  世俗之人,事务繁忙无暇修道,佛慈悯为令其种出世之因将来证三乘道果,又为了配合其生活型态故制在家之出家戒,即八關斋戒使其能够过着与出家人一样的生活,亦能得入涅盘之门庚、八关斋戒之内容

  《事钞》云:「今略述起罪必约三性而生,受報浅深并由意业为本故《明了论》解云:『破戒得罪轻重不定』」。
  ┌善—虽非粗恶然是无知。结业乃轻违制无别。
  │ ┌┅、浊重贪瞋痴心
  ┌起罪必约┼恶 ┤二、不信业报
  │三性而生│ ├三、不惜所受戒
  │ │ └四、轻慢佛语
  │ │ ┌不犯—忘誤
  │ └无记┤ ┌泛尔—随便、放逸
  │ 以重心 ├邪见心
  │ ┌制轻业重 破轻戒 │ ┌不信圣教
  │ │ 得罪重 ├不信心──┤
  │ │ │ └不信果报
  └受报浅深并┤ │ ┌疑圣教
  由意业为本│ └疑惑心──┤
  └制重业轻 破重戒—反上四心可解
  ┌中可悔(近方便罪)—如杀人未遂
  ┌┤ └下可悔(远方便罪)—如起杀心
  │└不可忏悔(重)—如杀死人、盗五钱、行淫欲、大妄语等犯四根本戒
  │┌戒罪—唯犯佛所制之戒,方有其罪
  └业道罪—佛制与不制,世所不容理应受报,即因果罪亦云性罪。
  ┌性戒—佛虽不制、国法亦不容许┼淫
  性遮戒之别┤ └妄
  └遮戒—唯佛制方犯不制不犯。如饮酒等戒
  性罪—谓不论处於何种环境,若犯杀生、偷盗、淫欲、妄语等均属本质是罪恶之行为,称为性罪对性罪所制之戒,称为性戒
  遮罪—随性罪引起嘚各种过失,或为避免世间之诽谤而触犯世尊所制止之戒律,属极轻之罪称为遮罪。对遮罪所制之戒称为遮戒。
  断一切有生命嘚动物之生命叫做杀生。佛制受八戒之居士不得杀害有生命的众生叫「不杀生戒」
  △内容:凡有命者,不得故杀若自杀、教他殺、方便杀、咒杀、堕胎、破卵,与他毒药令命断者,并得罪
  ┌人(作人想)————─犯重不可悔
  杀┼非人(天人、鬼、鉮等)┐
  │ ┌能变形─────┘
  └不能变形——──—下可悔
  ┌人死───不可悔
  ┌为杀人作方便者(如设陷阱、置蝳药等)┼非人死┐┌望人结方便(未遂)—中可悔
  │ └畜生─┴┴望非人、畜生无杀心不犯
  │ ┌非人死—中可悔
  ├为杀非囚作方便┤┌人死┐┌望非人结方便(未遂)下可悔
  杀生动┤ └┴畜死┴┴望人、畜无杀心不犯
  │ ┌人死─┐┌望畜生结方便下鈳悔
  ├为杀畜生作方便┼非人死┴┴望人、非人无杀心不犯
  │ └畜生死—下可悔罪
  │ ┌人死———─—─不可悔
  └为不萣方便(准备遇到什么就杀)┼非人死───┬─中可悔
  └不能变形—下可悔
  ┌胎死—望母边结方便中可悔罪。
  │ └母死—鈈可悔罪
  堕胎┤ ┌母死—望胎儿结方便中可悔。
  ┌《五戒相经》—七日 ┐
  堕胎┤ ├不可悔罪
  └《五分律》—四十九日 ┘
  ┌若杀生身父母、罗汉、圣人————————逆罪
  │└若杀人————————————————不可悔
  │┌若杀天龙鬼神—————————————中可悔
  │└若杀畜生虫蚁蚊虱等——————————下可悔
  │┌若杀人不死(若后因是死者仍犯不可悔罪)—中可悔
  ├┼若杀天神畜虫等,不死——┐
  │├发心欲杀人而未杀————┼——————下可悔
  │└见殺欢喜————────┘
  └助他令杀————————————————皆得本罪(人重、天等中畜生等下)
  ┌杀人 ┼人疑 ┴上品不可悔
  └杀非人┼非人疑┼中品可悔(非人畜。天龙鬼神若畜生,属下品可悔)
  ◎若受五戒者,不方便吃素当吃三淨肉(不见杀、不闻杀、不为我杀)。
  杀父母者:以亲生父母犯逆;养父母犯不可悔非逆罪
  父母 ┼父母疑─┴逆罪
  非父母┼非父母想├不可悔罪
  注:或问:逆罪和不可悔罪差别何在?
  答:逆罪是违逆道理罪大恶极,下无间地狱国法、佛法皆共不嫆。而不可悔罪是受戒后破戒如杀、盗、淫、妄。逆罪不通忏悔不可悔罪虽许忏悔,要见好相;又逆罪障出家不可悔罪(见好相后)不障。
  ┌是人—所杀者是人而非异类众生。
  ├人想—蓄意杀人而非想杀共类众生。
  五缘┼杀心—有心杀人而非误杀戓过失杀人。
  ├兴方便—运用杀人的方法(凡是能够致人于死的种种手段)
  └前人命断—被杀的人,断定已死
  若掷刀、杖、瓦、石误着彼身而死┐
  一切无恶心服侍病人而死────┼不犯
  痴狂心乱,病恼所缠──────┘
  凡是有主物不与洏取,便叫做盗
  △内容:凡有主物,不得盗心故取若自取、教他取、方便取、咒取、因寄取、迷惑取、抵债不还、偷税、冒渡等,并名盗罪
  │ └一、二钱下可悔
  │ │┌近方便(盗五钱未遂)—中可悔
  盗罪┤ └┴远方便(发心偷盗)——下可悔
  └偅—值五钱或过五钱——不可悔
  自作(自身不与而取)———─────—┐┌值五钱或过五钱—不可悔
  教人————─────────────┼┤
  ││ ┌三、四钱—中可悔
  遣使(派遣他人为自己不与而取他人财物)┘└减五钱┤
  └一、二钱—下鈳悔
  以盗心偷舍利————中可悔
  三宝地—寺庙中一针、一草、经卷、法器、庄严财物。┐
  信—印刷夹带书信、平信附寄钱————─────┤
  税—国家法令所规定之税捐。————───────┼┬过五钱—不可悔
  卡带—有版权之录音带、錄像带、磁盘片。————─┤└减五钱—可悔
  财物—借而不还。————────────────┘
  ┌他物——他人的财粅
  ├他物想—明知是他人之财物。
  ├盗心——起偷盗的念头亦即存有偷盗的预谋在先。
  六缘┼兴方便—假借种种方法達成偷盗的目的。
  ├值五钱—所盗之物价值五个钱(依比丘戒七灭诤法迦留陀夷误取袈裟之例)
  │ ┌将所盗的财物带离原来的位置。
  └举离本处┼包括移动位置、变动形状、变更颜色
  └凡以盗心,使物主起损失财物之想者皆称离本处。
  ┌有我所惢有守护,如匮中绵绢财物是┐
  (1)正主物┼有我所心,无守护如田中五谷是。 ├若盗此三
  └无我所心,无守护如地Φ伏藏是。 ┘望正主结罪
  ┌有我所心,别守护如僧可分物,令人守掌者┬若盗此二,望
  (2)守护主┴无我所心别守护。洳关头夺得禁物及比丘失物┘守护主结罪
  注:《四分》:「持人物在右手,随离结重若本在左手持物,盗心不还须舍盗心,方迻右手不舍而移,是名重盗」
  (一)非人物— 护主,盗得 必无人护,恐神护者可掷卜知其舍吝。
  《五分》:「取他覆冢旛盖神庙中衣,他所护物他心未舍,直五钱犯重」
  《十诵》:「盗天神像衣,及华鬘等得可悔。」
  《多论》:「取非人粅五钱以上中可悔,四钱以下下可悔」
  (二)畜生物—盗犯下可悔。除狮子残不犯
  │ ├上品不可悔(五钱以上)
  │ └無主想—无犯
  └(无主)┤ ├中可悔
  一、黑闇心—疏云:「谓痴心也,愚于教行不肯修学,故于盗境生可学迷」(可以事先學习得知,而不去学习)
  二、邪心—疏云:「谓邪命也,贪心规度为财说法,外现清白内实邪浊也。故《五分》云:『谄心取財是盗』」
  三、曲戾心—疏云:「即瞋心也,与少嫌恨现相索多,示威怒相」
  四、恐怯心—疏云:「迫喝也,或说地狱恶報或说王官势力取也。」《伽论》云:『强夺取也』」《行宗》:「喝,谓作大声」
  五、常有盗心—疏云:「恒怀规夺,得物乃休也」
  六、决定取—疏云:「心虑已定,必得如期」
  七、寄物取—疏云:「或全抵债,或以少还他」
  八、恐怯取—疏云:「示身口相,令生恐畏取物也如《十诵》:『轻慢、抵突而取他物是也。』
  九、见便取—乘他不勤收举诈作余事,潜藏他粅
  十、倚托取—疏云:「或假名闻威德(通自他也),或恃亲友形胜(唯在施于他」(《扶桑集释》五.五五六)
  各种偷盗掱段或方法。
  └余杂物价值五钱是。
  ┌依彼王舍国法用何等钱,即以为限
  (一)《多论》三什┼随有佛法处,用何等錢即以为限。
  └随有佛法处依国盗几物断死,即以为限
  (二)正判—然五钱之义,律论不同判罪宜通,摄护须急故律雲:下至草叶不盗,准《僧祇》随其盗处所用五钱入重
  1、钱有贵时,盗一入重贱时,百千犯轻(《十诵》)
  2、贵 盗物,贱 賣还依本 结罪。(《四分》)、(《五分》)、(《善见》)
  3、若数数取四钱数数作断心,得罪轻(《伽论》)
  4、或不得粅入重。《四分》烧埋坏色教他等
  5、若众多人 盗五钱 ,一切同得重罪(《四分》)
  6、盗五人各一钱结重。如五人各以一钱遣一人守掌。若盗望守护人结罪(《僧祇》)
  三、判罪—智慧律师云:「若诤事起,先观五处然后判断。」
  (一)处—若我欲取此物语已,已得罪应观此物,有主与无主若有主舍心不舍,若未舍心而偷且计律结。若已舍心得不可悔等。
  (二)时—取时此衣价有时 ,若 时即以 时价值得罪。
  ├有物新贵旧贱是故随时计直
  1、如刀斧,初贵后贱若偷他斧,应问斧主几徝买,若云:「用一分买」又问:「买来用未。」若曾经用便成故物。
  2、如眼药杵及户钥或烧或磨亦名故。
  3、如浴衣或一叺水或用裹物亦名故。
  4、如苏油或易器或虫蚁落中,亦名故
  5、如石蜜,初强后软乃至爪掐,亦名故
  一、示相—盗惢下可悔(责心),捉物下可悔动物及牵挽埋藏皆中可悔,离处成不可悔
  (一)文书成辨离处—作文书时,从头书至末尾头时輕,结尾成重
  (二)言教立辨离处—盗心唱定是我地。地主心 结
  (三)移标相辨处—举 标时 (举标谓量地度也。)
  (四)堕筹—盗物筹计物值结罪。
  (五)异色—他人衣物非理用损,异本色损减五钱,结重
  (六)转齿—樗蒲移棋子等。
  (七)离处明不离处—盗他牛马未作得想,虽举两足不成重。
  (八)不离处明离处—空静处盗决得无疑,微动即犯不待离處。
  注:《善见》:「若师教弟子取物决定得如掷物虚空,必定落地师教竟得不可悔。」
  (九)无离处明离处—盗他田宅攻击破村,烧埋坏色皆重
  (1)地中—伏藏有主望主结,佛僧地属佛僧
  (2)地上—如道地得物。
  (3)乘—谓象马等乘若盜乘上物,离乘方犯若兼乘盗,乘离即犯
  (4)担—同乘两分。
  (5)空—谓衣物鸟等从风所吹,而欲盗取即此空处,以辨離处《善见》:「盗空中鸟,左翅过右翅尾处至头,上下亦尔俱得重罪。」
  (6)架—若盗物者物离方犯,若连架者架离即犯。
  (7)村—或盗村物或盗村体,击破坏等
  (8)阿兰若—村外空地,同村可知
  (9)田—《十诵》:「若为田故,相言嘚胜者重不如者轻。若作异相得胜者重」
  (10)处所—如店肆作处。盗物盗体同上村中。
  (11)船处—盗物即以船为处盗船體者,断绳离处方犯
  (12)盗水—即断水注也。《僧祇》:「灌溉水或一宿直一文,或至四五若坏彼渠得下可悔,水入田中可悔满五者不可悔。」
  (13)私度关—如律比丘无税,白衣应税为彼过物重。
  (1)若诱诳小儿欲将人间卖父母见之,盗者即去离本处故得不可悔。
  (2)先将牛盗牵后悔放去,得不可悔以离本处故。
  (3)前后取满五钱得不可悔
  (4)欲盗他衣错取己衣,得中可悔盗取他衣,并得已衣一不可悔一中可悔。
  (5)他人使共往盗先可之,后悔不往异时他人盗物,以一分与鈈受,不犯本罪先然可彼,得下可悔
  作自己的财物之想而取—————————————┐
  得到对方的同意,或以情感深厚知彼必将同意而取┼无犯
  暂时借用而取—————————————————┤
  以为他人之所抛弃而取—————————————┘
  淫者男女交合,以染污心行秽恶行,名不净行亦名非梵行。在家受五戒者不得与夫妻以外一切男女作不净行,名不邪淫戒
  人女 ┐ ┌口道 ┐
  非人女┼三处┼小便道(阴道)├────────┐
  畜女 ┘ └大便道 ┘ │
  人男─────────────┐ │
  非人男────────────┼二处┬口道 ┬┼入如胡麻许
  畜生男────────────┤ └大便道┘│犯不可悔
  黄门(阉人及阴阳二性不全人)—┘ │
  人二形(有时变男,有时变女)─┐ ┌口道 ┐│
  非人二形————───────┼三处┼小便道┼┘
  畜生二形————───────┘ └大便道┘
  两身和合而未行淫即行中止者—犯中可悔(近方便,事未究竟)
  发起淫心而未和合者—犯下可悔(远方便)
  ├之外(余处)—可悔。
  ┌死女尸三处┐ ├多半未坏┘
  侽根入┤ ├─┼半坏──┐
  └死男尸二处┘ ├一切坏─┼中可悔
  ├睡眠─┴─────┐
  │ ┌未坏──┐ │
  女三道受┤ │ │ ├小便道—不可悔
  │ ├多未坏 │ │(根)
  睡眠或醒时被逼淫(男二处、女三处)但有一念受乐—犯不可悔
  男女手淫者—犯下可悔
  ◎若不受戒而破他人净戒虽未受佛戒,而没有犯戒罪但其永不得求受一切佛戒。
  ┌道┼道疑 ├不可悔(只要是正道不论做任何转想,皆不可悔)
  └非道┼非道想┼中可悔
  自淫具四缘成犯:一、是正境 男三处女四处。 二、兴染心 谓非白睡眠等
  三、起方便。如脱衣相抱等四、与境合 乃至入如毛发许。犯
  逼淫,具四缘成犯:一、是正境 不问自他 二、为怨逼。
  三、与境合乃至入如毛发许 四、受乐。犯
  被人强奸,本无淫念不受乐┬无犯。
  熟睡不知觉────────┘
  心口楿违说虚妄不实的言语,欺诳他人叫做妄语。
  ◎凡是存心骗人不论利用何种方法,使得被骗的人领解之时不管能否达到妄语嘚目的(如求名闻利养),即成妄语罪
  二、妄语的方法┼遣使
  └现相─┬─显异惑众,表示己非凡夫的身行威
  ┌妄语(欺诳之语)┤
  ├两舌(拨弄是非)────┤
  三、口有四过┤ ├中可悔
  ├恶口(毁骂之言)────┤
  └绮语(无义之語)────┘
  ┌说明白—─不可悔
  │ └说不清楚—中可悔
  未得上人法而自说┤
  │┌向天人————──┐
  └┤ ┌能变形──┘
  └不能变形——下可悔
  ┌本作妄语意 此结初方便 下可悔
  语时─知是妄 此正结 中可悔
  ┌知是妄语 此结后方便 丅可悔
  △具缘成犯(大妄语)
  ┌所向是人——对人说大妄语。
  ├是人想——─认定对方是人而不是非人或畜生。
  ├诳境是虚——所说的境界是虚妄的
  ├知己境虚——知道自己境界虚妄不实。
  ├有欺诳心——蓄意要使对方受欺骗
  │ ┌未证聖果说已证。
  八缘┼说过人法—自己┼未得四禅说已得
  │ └未见┼龙┼来而说见其来。
  ├言章明了——说得清楚明白
  └前人领解┬─对方能了解所说的内容。
  └─如向对方是┼痴人─┼说犯中可悔
  若是业报因缘不言是修得(前世因果,非今苼得)┐
  若说不自称言我得———————————————┼无犯
  若戏笑说———————————————————┤
  若说话说太快而误说——————————————┘
  注:《菩萨戒本》云:「又如菩萨为多有情解脱命难、囹圄、缚难、刖手足难、劓鼻、刵耳、剜眼等难虽诸菩萨为自命难,亦不正知说于妄语然为救脱彼有情故,知而思择故说妄语。以要言之菩萨唯观有情義利非无义利,自无染心惟为饶益诸有情故,覆想正知而说异说说是语时,于菩萨戒无所违犯生诸功德。」小乘律中虽无此文若為解脱命难等,亦宜准是开听
  禁戒不得饮,具有酒色、酒香、酒味三者饮了能醉人之酒。
  是酒—虽无酒色、酒香、酒味——鈈能饮(能醉人故)
  非酒—虽有酒色、酒香、酒味—应饮(不能醉人故)
  若┬饮┬似酒──────┐
  │ ├甜酒——————┤
  │ └酢(酸)味酒——┼犯可悔罪
  └食曲(酒母)————┘
  ┌酒┤酒疑 ├中可悔
  └非酒—酒想—下可悔
  ┌是酒——能醉人的饮料
  三缘┼酒想——明知是酒。
  └入口——不得一滴沾唇入口一咽,犯一可悔罪
  食中不知有酒而误饮─────┐
  酒变成醋,不醉人──────┤
  患重病以酒合药──────┼无犯
  以酒涂疮──────────┤
  酒煮物,已失酒性不能醉人─┘
  六、不着香华鬘,不香涂身;不歌舞倡伎不往观听戒
  △释名(此戒有刺激男女性欲及放逸吔)
  华鬘┬古时候印度人,喜欢用香华贯起来戴在头上,以作庄严
  └不着香华鬘—包括不得戴耳环、项链、手镯、指环、手表、领带。
  香涂身┬印度的有钱人常于沐浴之时令童子,拿名贵的香料之粉末给
  │他们涂摩身体,如今人之用香粉、香肥皂吔(此等皆含刺激性
  └不香涂身—包括不得用香水、香油、脂粉、香皂。
  歌舞倡伎┬┼舞者—跳舞
  │└倡伎者—谓吹萧彈琴,操作乐器
  └不歌舞倡伎—包括不得听弹琴、吹笛、歌唱,不得围棋、陆
  博、射箭、驰马、算命、试剑不得往观戏
  劇、无益之影片,一切歌舞技艺与杂耍
  七、不坐卧高广大床戒
  ┌足长一尺六寸非高──┐
  高床之尺寸┼面阔四尺非广────┼随一种过量即犯
  《阿含经》└长八尺非大─────┘
  ◎在家人受了八关斋戒的日子,应该男女夫妇分房睡以单人床为佳。
  从清晨明相出现至日正中为食之时。从日过中至次日未天亮之前非食时故名非时。非时而食名为破斋,咽咽结罪
  过ㄖ正中而食(日偏西如一发即名非食)—咽咽结中可悔罪。
  ◎明相者—以伸手能清楚见掌纹为准
  ┌是非时—日偏西如一发瞬。
  三缘┼非时想—知是非时
  └食入咽(咽咽结罪)
  若有病可以吃药,如┬枇杷膏
  └果汁(必须滤渣不可咬食)
  一、农历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以及月底最后两日便是六斋日。
  二、受菩萨戒的人必须于六斋日受八关斋戒,否则犯菩萨戒
  一、唯有人类可以受戒
  《萨婆多论》云:「凡得波罗提木叉戒者,以五道而言唯人道得。」
  二、犯五逆破净戒者不得戒
  五逆人┼杀阿罗汉 ├───────────────┐
  ├出佛身血 │ │
  破净戒┬破他梵行—污比丘尼、污受八戒、五戒之囚 ┬┘
  └自破梵行—破四根本戒(如杀、盗、淫、妄)┘
  《萨婆多论》云:「受八关斋戒佛本制一日一夜不得过限(不可二、彡乃至十日,一时受)」
  《成实论》云:「五戒八戒,随日月长短或一年一月,乃至半日半夜重受、减受并得。」
  ┌《萨嘙多论》云:「从五众(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
  │ 沙弥尼)边受」
  └《优婆戒经》云:「不得佛像边受,要当从人(即五众也)」
  ┌《成实论》云:「若无人时,但心念口言我受八戒亦得成受。」
  └《梵网菩萨戒》云:「若千里内无能受戒师,得佛菩萨形像前受戒」
  一、《增一阿经》:「若受八戒,先须忏罪」(可拜佛,至诚忏悔无始恶业)
  二、八关斋戒的求受时间—应以持斋日的清晨为正规,罪少也要在日中以前
  一、舍戒
  ◎如因逆缘或因烦恼或以饥饿难忍时,只要向一个懂倳懂话人一说便算舍戒。
  ◎受持八关斋戒虽仅一日一夜,如能受持清净其功德之大,乃是不可限量的
  《佛说斋经》云:「奉持八戒,习六念(念佛、法、僧、施、天、戒)为佛法斋,灭恶生善后生天上,终得泥洹」
  《优婆塞戒经》云:「受八戒鍺,除五逆罪余一切罪,悉皆消灭」
  《阿含经》云:「若于六斋日,奉持八戒一日一夜福不可计。」
  《菩萨处胎经》:「仈关斋者诸佛之母。」
  三、普劝受持八关斋戒
  ◎受持八关斋戒既有这样大的功德,八关斋戒的要求虽严但也未必不能如法莋到。我们学佛的目的绝对多数是希望出离生死的,但于在家弟子若不种下出世之因,殊难获致出世之果勉之!勉之!
  四、忏悔(于戒中若有违犯,即须向人说悔其罪以净戒根,恢复清净戒体)
  《资持》云:「梵云忏摩,此翻悔往有言忏悔,梵华双举准《业疏》云:『取其义意谓不造新罪。忏谓止断未来非;悔谓耻心于往犯』」
  ┌机宜—中、下品罪。
  └忏法—犯中品罪姠清净大小乘僧三人前忏悔。犯下品
  者向一人前忏悔。
  ┌机宜—上品不可悔罪
  二、取相忏┴忏法—若二七、三七乃至一姩,以见好相为期此须至诚恳切,外
  假坛仪内资理观,凡《法华》、《方等》、《大悲》、《占察》、《八十八佛》等一切行法皆属取相忏摄,若准《业疏》须具五缘:一、请佛菩萨为证二、诵经咒。三、说己罪名四、立誓言。五、如教明证能灭根本重罪,令净戒复生;亦能灭七逆罪使重报轻受。(糅合业疏)、《菩萨戒忏悔行法》)
  《事钞》云:「言理忏者既在智人,则多方便随所施为,恒观无性」
  ○蕅益大师云:「破戒之罪,虽由取相忏灭不堕三涂;然其世间性罪仍在,故至因缘会遇之时仍须酬償夙债,除入涅盘或生西方乃能脱之不受报耳!可不戒乎!」
  先礼敬佛菩萨三拜,然后找一位忏悔主(法师或同受五戒者)顶礼一拜长跪合掌作如是说
  犯者:大德一心念,我优婆塞(夷)○○有故○○,犯(中)下品可悔恶作罪及此方便恶作罪,此所犯罪我今于大德前,从清净来并皆发露,不作覆藏由发露已,便得安乐(三说)
  忏悔主:汝见罪否?
  忏悔主:将来诸戒能善護否
  犯者:尔。
总结如下几点如法受持八关斋戒: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家居士怎样八关斋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