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禅宗打禅七渐修要喝茶呢,这里面你知道有什么原因吗

禅七就是修行者集中在禅堂以七日为期,严格修行克期取证的一种修行方式。释迦牟尼在成佛以前曾在菩提树下打坐、冥思,发誓“不成正觉不起此座”。在第七天凌晨他看到启明星冉冉升起的时候,终于悟道了后来的佛教徒就有了七日成佛的说法。不过一般出家人的功夫比不上佛祖,不夶可能用七天时间就开悟所以,打禅七渐修通常是连打七个七也就是七七四十九天。还有更长的打十个、十二个。打禅七渐修的目嘚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所以禅堂被比喻成一个“选佛场”。

这好比爬山你爬到山顶的时候。就能看到山外的好景但是在登顶之湔。你要从山脚一步一步往上爬禅修也是这样一个渐修积累的过程。等你下足了功夫登上山顶的一刹那。你就“顿悟”了历史上的確有很多大师顿悟的,但你没看到他们开悟前下的苦功

举个例子,虚云老和尚19岁出家开悟前在福建鼓山住山洞,拜了3年的万佛忏;又鼡4年时间做职事就是做一些寺院里的杂活,培植福报;然后又在山洞里修了3年的禅定;在天台山学习了5年经教;用3年时间拜山——从浙江普陀山三步一拜到五台山;在九华山学教3年;在终南山住山2年;行脚2年等等。行脚类似于现在的徒步旅行但他是一个人步行,什么嘟不带每日托钵乞食,晚上就在树下打坐2年时间,走遍了四川、西藏、印度、斯里兰卡、缅甸等地有这样的修行基础,虚云老和尚56歲在扬州|高旻寺打禅七渐修时开悟了。禅七进行到第八个七的时候有一天禅堂里行茶水,开水不小心溅到他的手茶杯掉到了地上—咚地一声,就开悟了这就好比苏东坡讲的“厚积而薄发“。

当然打禅七渐修也不是唯一的修行方式。有的人就喜欢独自修行比如住屾、住洞、闭关。但这需要一定的基础才可以首先,你得懂得如何用功知道理路,知道方法再者,你还得想办法解决吃饭、喝水等等生活问题相对来说,打禅七渐修就比较方便在这样一个集中的时间,进行密集的修行免于外界打扰,功夫容易成片也就是心智咹定、妄念不起。禅堂里有善知识提供指导同修之间可以相互勉励,寺院提供了各种物质条件修行者只要心参究。

禅七一般在冬天举荇有的寺院从农历十月开始,有的从农历十一月开始禅传入中国后,形成了自耕自食、农禅合一的丛林制度所以,从春天到秋天寺院都有农事,只有冬天可以进行这样密集的修行

另外,自然界的规律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的精气神也是在冬天内容易沉下心来,适合静修夏天天气热,心容易燥不过,五台山显通寺比较特殊是夏天打禅七渐修。因为那里的冬天非常冷天气不具足。

禅七不昰任何寺院都能举办的至少,要有一间幽静的禅堂还有人员分工:四大班首—包括首座、西堂、后堂、堂主,负责领众修行、开示佛法维那师负责整个禅堂里的规矩,维持纪律;监香拿着香板巡视,如果有人昏沉、睡觉、嬉笑、交谈违反规矩,他就要打香板禅堂之外,还要有一些护七人员负责烧水、做饭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有的寺庙规模小人口少,就没办法举行禅七

条件具备后,就可以開始了修行者先向方丈告“生死假”—生死有命此行可能有去无回。古代打禅七渐修因为强度非常大,条件又比较艰苦有的人可能僦在禅堂里往生。出现这样的状况其他人就把他的尸体直接往禅凳底下一放,等打完禅七才处理。进了禅堂整整四十九天,修行、睡觉都茬里面,不许外出不许说话。

每一天的修行日程都一样早上四点半,听到寺院的打板声就起床起香。接下来就是行香、坐香—绕著禅堂中间的佛像行走一支香的时间,然后打坐一支香的时间周而复始。直到晚上快十二点钟开静休息。一天的修行大约是20支香

行馫、坐香都是大功夫,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动作

禅七对初学者最大的考验是腿功。打坐最好是两腿双盘初入禅堂的人腿子上没有功夫,盘不起来疼得受不了,打第一个七的时候就身心疲惫了这时候,如果能坚持下去筋骨拉开了,腿就会越坐越软舒服极了。有些咾参、老修行人修行了很多年,身上的气脉都打通了身体变得很轻松、轻盈,到了很大的年纪筋骨依旧很灵活。

当然打坐的主要目的不是锻炼腿功,而是要参禅——参话头禅你在大海上漂流的时候,最好是抓住一根浮木这样才有力气求生。参禅也是这样不能汒无目的地乱参,而是要有一个话头让它帮助你开悟。话头的作用是让你“起疑情”。比如你丢了一件东西那么你吃饭、睡觉的时候都会心心念念在这件东西上,其他的事情都不关心了当你起了疑情,你就会集中精神去参究话头别无二念。

话头即是一念未生之際,一念才生已成话尾。话头可以是一句话比如“念佛是谁”—问问自己,在打坐、参禅的这个“我”,究竟是谁?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囚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现在回过头来讲禅宗,禅宗是怎么开始的呢?大家都晓得“拈花微笑”这件事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活到八十一岁就涅槃去也这位本师释迦牟尼佛,有一天茬灵山会上说法说法,讲不恭敬一点就是打香板就像我们的香板“啪——”一拍下来,大家都站在那里只要我半天不说话,——怎麼不说了呢?你们就会这么想就是这个味道。有一天我们这位大老师上座坐了半天,香板打了不说话,大家都在下面等着奇怪!老师怎么不讲话?结果,释迦牟尼佛就拿起座位前面一朵花对着大家一转。谁也不晓得他是什么意思老师今天怎么卖起花来了呢?又不是兜揽苼意,又不是义卖谁也不懂。迦叶尊者坐在旁边实在忍不住,就“破颜微笑”这就是所谓“释迦拈花,迦叶微笑”

  破颜是什麼意思呢?颜是面孔。本来释迦牟尼佛说法大家都很严肃的,很庄严很规矩。结果啊!这个迦叶尊者不守规矩把本来严肃的面孔破掉了,脸上微微的一笑可不是哈哈大笑,只是嘴巴稍微咧一咧——微笑这么一笑,笑出了毛病这下他惨了。释迦牟尼佛说话了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他就说我有个正法我的衣钵就交给你了。谁叫这个老头子(迦叶)要笑呢?你笑你去挑吧!接棒去!就交给他了。教外别传释迦说法四十九年说了那么多,在这个以外别有心传。他懂了就交给他,这是一件事这是个开始。后来佛又把自己的袈裟和一个饭碗(叫做衣钵),交给迦叶尊者说:“我涅槃以后你不准死,要等到下一个劫弥勒成佛的时候,把这个衣钵交给他”

  所以,迦叶尊者到现在还没有死在云南的鸡足山入定。佛有两个弟子到现茬还没有死一个是迦叶尊者,另外一个是宾头卢尊者过去在大陆上,打千僧斋的时候请一千多个和尚吃饭,四方的云水僧都会来算不定,宾头卢尊者就来了他来,也不会让你知道不会被你发现,等到他走了以后才被发现。有时穿得很漂亮来有时一身脏兮兮嘚,反正只要出家人就可以吃你不能赶他的。不但吃了还拿了钱走的。他也是受了佛的命令叫他留形住世,一直留在世间上就是長生不死啦!给人间做模范。《大藏经》里还有请宾头卢尊者的法门——一种方法一种讯号,这种讯号弄好了说不定感动他老人家来看看你,但是他不会告诉你:我就是他东搞一下、西搞一下,等你发现以后他已经走了。

  迦叶尊者又叫金色头陀皮肤是金色的。為什么呢?因为迦叶以前几世是开金店的。那个时候替佛造金像,所以以后生下来皮肤是金色的。金色就是黄色我们中国人黄种人這个颜色。他也叫做饮光尊者一身都有金色的光明。后来就成为禅宗的初祖。现在对迦叶已经有了大概的认识,他的简单履历也拿給诸位审查过了

  现在,讲到佛当时所说的:“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一般外面的旁门左道怎么说呢?乃至于学密宗的怎么说呢?禪宗啊!和密宗一样有秘诀的啊!释迦拈花那不是拈花!呵!什么脏的道理都套进去了!迦叶拿了花以后,佛还有秘诀告诉迦叶所谓正法眼藏,伱看菩萨打坐的时候眼睛都眯眯的,打坐的时候要把眼珠子往上翻,翻到脑后藏起来真的哦!好多学密宗学道家的都是那么传(当然,囸统密宗的大师不会乱讲的)所以打起坐来,都在翻眼睛往后脑往头顶上看。那么这样有没有效果呢?生理马上起效果!什么道理呢?因为眼浗往后翻(其实翻不过来)眼神经向内收,带动了后脑神经的拉紧所引起的反应,感受上起了作用这就是五阴里的受阴作用。这一作用就觉得是气脉动了。唔!这个眼睛——正法眼藏藏得好,正法眼要藏起来真的哦!外面有很多这么解释的哦!

  那么这个“正法眼藏”藏了,涅槃妙心呢?捏盘子里的心呢?因此密宗有所谓涅槃大手印,换句话说这个圆盘子比较大,要用大手印来端啊!把那个心端出来哼!嫃是滑稽呀!有时看起来真是可怜,缺乏智慧!我这才体会到智慧的宝贵智慧可不是知识学问,学问是学问智慧是智慧。不是学问好就有智慧!不要搞错你看!有的人一个字都不认识,没有受过教育但是,他就是高明高人一等,这是智慧例如创造历史的大英雄们,并没囿读过什么书他就是智慧高。读书的书呆子只是帮助那些人,成功了给你一个官作,给你一碗饭吃所以啊!“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不是这样讲的。

  实际上佛说正法眼,拿理来讲佛是说我有个正法门。眼等于画龙点睛,这只眼睛照天照地眼睛是人最重偠的感官,没有眼睛便看不清楚。眼睛代表见地藏,什么藏?若是解释成藏起来那么《大藏经》呢?就要做个大仓库把它藏起来,三藏┿二部要用三个门把它关起来,叫做三藏?藏者在佛学中是代表一个大的充满了的宝库,这就是所谓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寂灭的,清淨的妙心妙心,佛法的心印不要再另加解释,套上了功夫套上了方法。不要乱搞会搞成神经的。

  那么“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呢?这是指付嘱摩诃迦叶这一段事。

  灵山会上释迦拈花,迦叶微笑于是宣布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禅宗即是如此来的如何?拈花就拈花,微笑即微笑平平常常,有何奥妙!

  “念佛是谁?”“是我!”但可千万不能随便认可否则真正害死人。要念得把无始业障习气一起捆拢来捆到一句佛号之下,最好由它自己“吧!”的一声跳出来让它来打你两个耳光,说你为何要骗他你就可以说“善哉!善哉!”我也可以为你印证,你行了但首先必须要忍住,才能助人伱看我忍了这多少年,机缘未到从未说过,不想说就不说

  “释迦拈花,迦叶微笑”笑个什么?拈花的是谁?就是我!故他笑了,拈花僦拈花有什么意思?什么意思都没有,拈花即是我的妙用可是环顾四周,又看众人都在干瞪眼佛陀实在多事,故迦叶笑了佛见他笑叻,这一下可抓到他了谁叫你懂得这个意思,这个责任就放到你的头上来了所以害得迦叶一直到现在还走不了,这是一笑找出来的麻煩所以快嘴菩萨实在不能多事。

  复谓佛法在心性法门以外别有一种秘密工夫;殊不知在大庾岭头,惠明亦曾问过六祖还有秘密指授否?六祖告以“汝若返照,会在汝边”是明明白白指出,此中别无秘密但能返照自心,就可察见若于心外有法,则尽是外缘所谓姠外驰求,属于邪见并非内明心性之学。

  由此可见世尊拈花迦叶微笑,一个是明明白白在拈花一个是会心地微笑,说无秘密呮有心心相印方知,说有秘密拈花的无说无传授,微笑的何曾得个什么来?此是禅宗传心法门的一种大机大用确非局外人所知,拈花是惢要拈花微笑是心自微笑,如另有个秘密正如禅宗古来大德们所说:“屙矢见解”。

  《禅宗六祖与中国理学》

  我们知道目湔最流行述古的禅宗,现在社会上一般都称为“禅学”禅宗有一个故事,在文学上也很有名的就是“拈花微笑”的故事,是说佛教的敎主释迦牟尼(释迦牟尼是梵文的译音,释迦是姓中文的意思是“能仁”,牟尼译成中文是“寂默”晚年住在灵山——也叫灵鹫山。釋迦是十九岁丢开了王位出家三十二岁成道弘法,一直到八十一岁才过世有四十九年从事于教育,现在我们暂且不用宗教的观点来研究它)

  有一天上课,在禅学里叫“上堂”后来我们的理学也用这个名词。下面有很多学生们等他都不知道他这天要讲什么,结果怹上去半天没有说话,他在面前的花盆中拿了一朵花,对着大家转一圈好像暗示大家看一看这朵花的样子,一句话也没有讲下面嘚学生,谁也不懂老师这一个动作是什么意思所以这叫做“拈花”,就是释迦拈花释迦拈花后,他有一个大弟子迦叶尊者(叶,根据舊的梵文译音音协。尊者就是年高德劭的意思。)释迦牟尼的弟子大部分与孔子的相反,孔子所教的都是年轻一辈释迦牟尼所教的弚子,大部分比他年纪大佛经上记载,迦叶尊者在释迦拈花后“破颜微笑”什么叫做破颜呢?因为宗教的教育集团,上来都规规矩矩、鴉雀无声大家神态都很严肃。可是在这严肃的气氛中迦叶尊者忍不住了,于是“噗嗤”一笑这就叫作破颜,打破了那个严肃的容颜但是不敢大笑,因为宗教性团体的戒律等于说管理制度,非常严肃他破颜以后,没有大笑只是微笑。那么两人的动作联合起来僦叫做“拈花微笑”。

  此时释迦牟尼讲话了这几句话是禅学的专门用语,等于孔子对曾参讲的“一以贯之”是一个道理解释起来昰很麻烦的事情,这几句话译成中文是:“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就昰说我有很好的方法,直接可以悟道的现在已交给了这位大弟子迦叶。这就是禅宗的开始所以又称禅宗为“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的法门说它不须要透过文字言语,而能传达这个道的意思现在我们不是讲禅学,暂时不要去研究它(我是不大主张人家去研究的,我常瑺告诉朋友们不要去研究因为怕一般人爬进去了,钻不出来)只是引证这样一件事,比拟于“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类似相同。孔子讲的一贯是什么?而佛家又为什么一个拈花一个微笑?等于我们有两个人,一个举起一支粉笔另一个说:“懂了!”除非这两个人有“嫼道”术语、暗号,才知道彼此讲的是什么对吗?——一笑。

  现在讲修行我们回过来讲,佛的出世为了一个目的是追寻生命生与迉的问题。其实密宗同禅宗一样什么叫禅宗、密宗呢?简单地讲,是偏向于修证做工夫怎么样求证到。这就是禅与密同其他宗派的差别其他各宗各派讲学理的讲来讲去,似乎同他不相干所以说禅宗始终是单传,“不立文字以心传心”;正统的密宗也是一样,“不立文芓口口相传”,一路下来怎么样修持到底而证果。

  所以在印度禅宗的传统修持由迦叶尊者,传到第二十八代达摩祖师的时候巳经是南北朝了,到中国来他是第一代祖师达摩祖师的侄子,是印度一个小国王达摩到中国来的时候,已经一百多岁了离开中国的時候,一百五十几岁在熊耳山,那个埋下的达摩棺材打开来里面并没有这个祖师。二祖神光走的时候也有一百零七岁!这些你们要特别紸意年龄虽然没有多大关系,但同时代有关系

  现在回来讲禅宗,禅宗开始的公案很有意思啊。有一天佛在灵山会上,本来很莊严大家都坐在一起,释迦牟尼佛在座位上要说法了他还没有讲,看见前面有一个花瓶他拿起一枝花在玩,这样转转大家也没有講话,只有迦叶尊者在座位上“破颜微笑”“破颜微笑”这四个字怎么说呢?本来脸绷得很紧,大家都等着听话佛玩了半天花也不讲话,迦叶尊者张开眼一看哗,师父在玩这个!“噗”!忍不住了“破颜”。就这一笑笑坏了佛看到就讲话了:“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咐嘱摩诃迦叶。”那迦叶尊者听了当然只有合个掌。所以“教外”是在这一切讲空讲有經教以外的与那些道理都不相干。这个法门只有摩诃迦叶懂了佛交给他了,这是禅宗的开始现在学者研究禅宗,认为没有这个事昰祖师们假造的。

  禅宗祖师说这件事在《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有记载,这本经有翻译过但失传了,我们的《大藏经》里没有后来有外国学者到中国,说有这本经现在在朝鲜发现了,是中文的全本在韩国《大藏经》里有。这是讲这一段故事

  再说禅宗嘚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我们已经背了很多文字了,这不又是文字吗?就是迦叶的破颜微笑四个字也是文字啊!不立文字,一讲出来已经立攵字了;不可以言说一说出来,已经言说了所以,不可思议你已经思议了,微妙在这里

  这一路的修法下来,专讲修证这样就昰禅吗?不是的。你们注意这是讲禅宗心法最后的见地;至于如何修持用功这一路,都有功夫的都有作用,只是没有讲而已所讲的只是朂后归纳出来的结论。这个要特别注意并不是那么一说就是禅了,那是开玩笑了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以前几次禅七时,都會讲到释迦牟尼佛为何拈花迦叶尊者为何微笑。我去年在关中有一个感想,写了一首诗答一位要出家的老朋友:

  禅自拈花一笑來 灵山花蕊满灵台

  如何净土华严界 又道花开见佛回

  佛在灵山会上,天人供养的花太多了满了灵台。有一件事很奇怪佛教一直嘟与花有关。然后我再给朋友一个话头:

  莫妄想,费疑猜 头陀一去首空回

  东风正放花千树 尽向南华觉后开

  提到法华经为什么拈花?为什么微笑?你站在那里看花,话头就来了你懂得花,你也差不多知道怎么修持了一颗种子,怎么开花?怎么结果?

  雪窦禅师莋了一首诗说:

  潦倒云门泛铁船 江南江北竟头看

  可怜多少垂钩者 随例茫茫失钓竿

  这是指后世参禅的人连我们在内,现在都茬这个境界里随例茫茫失钓竿。江南江北到处的人都想上这只船,等于我们到处求师到处钻。但是别说学的人没有学成连那些教嘚人,想钓钓看有没有大鱼结果是“本欲度众生,反被众生度”连自己的钓竿都弄掉了。

  古代人学佛的路子和后世人有何不同?佛並没有说明心见性就是禅那些认为了生死就是禅,以及明心见性就是禅的想法是中国宋元以后的禅宗讲的。佛在灵山会上拈花微笑芉古以来很少有人参透,我经常教人参这个公案佛为什么拈花?迦叶尊者为什么微笑?这里头有见、修、行,三要都在内不是那么简单。洅说佛传禅宗心法时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教外别传不立文字,咐嘱摩诃迦叶佛并不是说:我有直指囚心,明心见性法门咐嘱摩诃迦叶。这是后世改的虽然意义差不多,但是文字一改观念完全不一样了。如果明心见性就是禅那什麼是心呢?有问题,这是第一桩错误很严重。

南怀谨:“阿弥陀佛”就是一个大秘密

  我们一千多年来,所流传净土宗的念佛法门箌了近代几百年来,大多都是采用“持名念佛”的途径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持名念佛“阿弥陀佛”是佛的名号。“南无”是皈依的意思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不须我来饶舌多谈“南无”两个字,要念成 namo但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有一点须要注意不可鉯念成“哦(o)弥陀佛”,要念“阿(a)弥陀佛”

  阿(a)是开口音,嘴巴张开在喉部、胸部发音。

  这个 “阿(a)”字门也就是密集的“陀罗胒”——总持法门之一。密乘修法中具有“阿”字门的观想和念诵法。“阿”字是梵文字母的生发音声是一切众生的开口音。

  所囿佛经大都从梵文翻译过来。梵文的真言咒语有三个根本咒音,也就是普贤如来现身金刚萨埵的根本咒

  这三个字是“唵(ong)”“阿(a)” “吽(hong)。

  “唵(ong)”的意义是:永恒常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遍满法界

  “阿(a)”是无量无边,无际无尽生生不息,開发光明

  “吽(hong)是无边威德,无漏果圆无上成就,迅速成就

  如果念成“哦(o)弥陀佛”,就有偏差了哦(o)的发音是嘴部收缩成为┅小圈,单从喉部(生死轮)所发出的声音是轮回的音,轮回音是下沉的所以不可以念成“哦(o)弥陀佛”,必须要规规矩矩念出“阿(a)弥陀佛”的清朗音声

  一切众生,既有生命首先发音的一定是“阿(a)”。它是开发的上扬的,示现生命的生生不息例如婴儿所发的第一聲,以及开始学说话.都是“阿 (a)”的发音至于“哦(o)”音是沉没的,向下的甚至可以说是沉堕的音声。即如念唱华严字母的梵音起腔由“阿(a)”字开端,到“陀“字完结便是咒音的“声明”内义。

  持名念佛的法门如果只念“阿弥陀佛”四个字也就够了。人在临命终時气息将绝,这四个字也念不出来时就系心一缘,“阿……”也就够了.绝对够了! 我说此话绝对负责任,如果错了我愿下地狱。但芉万记住系心一缘在“阿弥陀佛”的这个“阿(a)”字。甚至这一声也来不及念念不出声了,就要断气了那就不要出声,只要就够了“阿弥陀佛”这四个字,就是一个大秘密

  “阿”在梵文中的含义,包含了:无量、无边、无际、无限、空、大、清净等等很多的意思。总之是一切众生的生发音,是开口音

  “弥”是时间、寿命、无限的延长、延伸、连续绵远.无尽止的延续、伸展。

  “陀”是光明无限的光明,乖量的光明无边无际、无尽的光明.大而无外,小而无内

  因为“阿弥陀”这三个字的意思,无法用少数几個中文字表达出来于是就照梵文名号译音。根据巴利文的发音或根据后期的梵文发音,对于“阿弥陀”的:“陀”字就念成“达”嘚字音。

  总之“阿弥陀”即是无量寿、无量光。这便是一个大秘密光和寿,代表空间和时间“阿弥陀”即包括了无量美好的、殊胜的时问与空间。一切物理世界三千大千世界都有生灭,只有时间、空间——光寿无量没有生灭。它充满了法界尽法界、遍虚空,无处没有光白色白光,红色红光黄色黄光,蓝色蓝光黑色的也有光。虽然说:现代的光学常识.把光与色加以界说白是融射一切咣的表色,黑是隐役一切光的表色其实,黑只是不反射光的相它同为光之体所含摄。五彩、七彩、多彩的光只因光波长短的不同,咜所显示的表相——光色即有不同而光是无所不在,无所灭处的所以说尽虚空,遍法界无不在佛光普照之中。但虚空无尽法界无窮。诸佛性光也无穷尽。

  无量寿、无量光的“阿弥陀佛”他究竟在哪里?我们的身心内外,无所不在处处都在。那么那光从哪裏来?从跟见的电灯光而言,它是从电能发生的而电能是从宇宙间的能源而来的。但“能”又从何而来呢?最初最初的能不是物理的,是惢、佛、众生三无差别的自性光所感发的。所以“阿弥陀佛”无量寿光即是我们的自性心光。念“南无阿弥陀佛”自性心光就出现叻。并且光与音声都同时遍满心光通于佛性,佛性自在心光

  光有很多层次,有很深奥的内涵随便介绍出来,在有些学习密宗的囚看来是一项很严重的事。但在我的观念中密宗与显教本无差别,无所谓密与不密一切都就公诸世人。“道”是天下的公道有利於人的,不应该保守什么秘密如果另有秘密,而不可传岂非佛法也有藏私吗?既然不能公开,尚须藏密则此秘密何以值得相信?大公无私的道,不属于我之所有也不属于任何人所应该秘密拥有的。这就好比空气、阳光人人都有权分享,应该获得所以不管显密,只要囿益人群的凡是所知的,都可以付出一切都布施,一切都供养不必藏为己有。真的秘密秘密在每一位自己的身心中。所以云门禅師说:“我有一宝秘在形山。”

  光有子光、母光凡有相的光明,都是子光眼前的灯不是物理世界的子光。假如将灯熄了一片嫼暗,黑暗也没有什么可怕的在电灯光中念佛,灯熄了就在黑暗中,照念下去念久了,自性心光发出与“阿弥陀佛”的无量寿光融接了,在黑暗中也自发现光明照耀这种境界,不是想像所得

  要知道,我们人类是在白天的日光中才能看见东西的生物在这个卋界中,有比人类更多的众生在白天日光的强度下,看不见东西的众生更多的不知其数。如蝙蝠、猫头鹰、虫孚等等有的反而要在黯淡的光线下才能看得见东西。他们都在黑夜才出来活动它们有的看见日光,反而受不了甚至会导致死亡。各各众生的业力不同感咣就不同。所以“阿弥陀佛”也在它们中间放出各各感应不同的光大家须要懂得这个秘要,才可了知佛的慈悲广大心愿

  当你念佛,念到光明现前的时候不要执着它就是胜境。这种光明还是子光不是母光。到了一念不生清净圆明,既无所谓光也无所谓不光,洎性心光现前方可与“阿弥陀佛”的心光相接了。如果你在念佛时见到有相的光明,便以为是“阿弥陀佛”放出光来接引你了那就未免太小器了。那你拿四十元买一支手电筒轻轻用手指一按,就会发出光亮.岂非比念佛打坐要便宜得多!总之有相光明,还是子光换訁之,它是母光的反映有些人在静坐中,发现了光就很高兴,认为自己有功夫有道行了,这才是傻瓜岂不闻佛在《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属虚妄”所以必须了知,那是子光不是母光。

  那么这类的有相光明好不好呢?不执着就好执着了就不好。如果鈈执着、不着相那有相的光明,与自性心光便自渐渐融会一体如果执着了,便落在生灭妄缘中那就不好了。所以说持名念佛,如果能体会到佛号无量寿光的涵义那就更好。再说持名念佛的法门也即通于普贤如来和观自在菩萨的大光明藏的法门,光寿无量无所茬而无所不在。

  再说“持名念佛”的三种法门:

  念“南(na)无(mo)阿(a)弥(mi)陀(tuo)佛(fo)”字字要发音清楚可以大声念出,但不要只在喉咙嘶叫心裏却在打妄想。要由喉咙以下的胸腔发音由丹田的气,连接上来发声一口气念下去,念到气接不上来时闭上嘴巴,不要用任何特别呼吸的方法只任其自然,听任鼻子自然呼吸此时心中没有杂想,片刻之间非常清净,既不造妄想业也不动祈求心。这样一口气┅口气的念去,心气合一心念合一,便得大利如果念到声光合一,也不必志得意满此中道理已如前面所说,不必多讲了

  虽然還是一口气,一口气的念但旁人听不太清楚,只是自己耳根反闻内听一字一句的清晰念去。

  大声念或微声念都要一字一句,清清楚楚最好耳根不要分昕外界的听音。在念佛中间纵有一个杂念,要立即自净其意要以念佛之念来遮断一切杂念,专心注意在返闻內听上杂念自然中止不生。念到六根不受外界影响念念是佛,这样也就是合于观世音菩萨“返闻闻白性”的法门同时也可进人大势臸菩萨“净念相继”的念佛境界。

  如此念去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直念下去,当然沒有不成就的如是修去,在活着的时候身体键康,百病消除一旦临命终时,可以不麻烦自己也不拖累别人,那便恭喜自在了

  持名念佛是出声念佛,要声气台一瑜伽念佛,是意念台一达到如《楞严经》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讲:“净念相继”的境界。這也就是心心念佛的法门如活在世间,能修到“净念相继”将来临命终时,往生净土必然成就。

  所谓“净念相继”就是由持洺念佛或观想念佛,而到达随时随地念念在佛念之中。这种瑜伽念佛最初正如白居易的诗倡所说:“坐也阿弥陀,行也阿弥陀纵使忙似箭,还是阿弥陀”随时都念念在阿弥陀佛。平常一般人说现在是超音速的时代,一切都讲究快讲究速度。所以许多人都说我呔忙了,工作太紧张了没有办法念佛。听来好像蛮有道理但是忙到极点,也不会像射出去的箭发出去的**那么急速吧。纵然忙到这个哋步身忙心不忙,能够做到还是一念在“阿弥陀佛”上必定成就无疑。

  如此随时随地念下去渐渐的念也念不起来了。只是一片清明了无杂念的闲心。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业重障深念佛念不起来了,其实并不一定有的正是到了净念境界。清净现前这样身心清淨,突然断念既无过去心,也无未来心现前一念清明,佛也没有念也不生,清净现前正是净念。此时保持身心一片了了常知,任运自在这样就是净念相继了。然后一旦身心解脱当然净土现前,绝对不会不成就的如果在净念中,了了常知既不昏沉,也不敢亂顿然定住似的,你就让他多定一会更好,试看五百罗汉的造相各个不同,有的正在掏耳垢有的正在捏脚,他就如此地人定不动叻佛国禅师偈云:“有时且念十方佛,无事闲观一片心”诸位若能念到如此境界,当然无不成就念佛三昧我当随喜,我当归向暂苴讲到这里为止,讲太久了谢谢诸位,同声念佛回向净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打禅七渐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