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级推动古代社会转型的小论文

《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军事名著,产生于奴隶制向封建制度过渡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孙子兵法》一书,总结了春秋末期及其以前的战争经验,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阶级两种军事思想的斗争,是新兴地主阶级军事理论的奠基作。它问世以后,对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曾产生过重大影响,在哲学史上也占有相当地位。现代我国的军事领导人,没有一个不熟知和在军事战争运用过《孙子兵法》。早在抗日战争中毛主席就在《论持久战》中指出:“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仍是科学真理。”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杨美和,高颖仪;[J];吉林林业科技;198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葛学林;;[A];中国消防协会年会面向新世纪消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王跃华;吴士英;;[A];中国消防协会年会面向新世纪消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葛学林;;[A];面向新世纪消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王跃华;吴士英;;[A];面向新世纪消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赵向明;丛海涛;;[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齐庆昌;任佳峰;;[A];长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池俊成;王琨玲;史印山;;[A];论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全国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宋家喜;;[A];中国减灾与新世纪发展战略——首届“中国21世纪安全减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张德信;;[A];第六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南炳文;;[A];明史研究第2辑——纪念谢国桢先生九十诞辰专辑[C];199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报记者 王兆盟;[N];中国工商报;2000年
记者 李世梅;[N];甘肃经济日报;2000年
中共中央党校 张蔚萍;[N];河北经济日报;2000年
李青松 傅刚;[N];中国绿色时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靳贵平;[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4年
覃先林;[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海翔;[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森下智史;[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李娱;[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许东蓓;[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常是指封建地主制经济下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在中国,不同时期又有田客、佃客、地客、庄户、佃户等称谓。西欧封建领主制经济下承租份地的农民也称佃农。 佃农耕种地主的土地,但自有一定的劳动工具、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有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的家庭经济。这种小私有者的地位,使他们具有一定的生产积极性。佃农是封建地租剥削的主要承担者。他们缴纳地租,并服各种劳役,遭受繁重剥削。 佃农与地主之间存在着依附关系。以中国为例,战国时即已出现有依附关系的佃农。魏晋南北朝时,佃农庇荫于豪强地主,列入地主家籍,佃农要获得自由,必须经过放免和自赎等手续。唐宋时代,佃农阶层日益扩大,封建政权将他们列入户籍,取得封建国家编户的地位。从此佃农与地主之间的依附关系逐渐松弛。他们逐步取得一定的迁徙、佃田和退佃的自由。到清代,随着定额租制和永佃制的发展,他们又取得一定程度安排生产的自由。加以押租制的流行,佃农与地主之间的关系,开始具有契约关系的色彩。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是封建社会两大对抗阶级。地主除了通过租佃关系压迫和剥削佃农外,还借助于封建政权、法律力量、宗族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压迫和束缚佃农。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调整,佃农的经营独立性增强,其生产中的商品部分增加,家庭经济扩大。完全意义的佃农,即自有耕畜、籽种、口粮、房屋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佃农也相应增多。

旧社会农村中的长工、月工、零工等。他们没有或只有极少量的土地和生产工具,主要依靠出卖劳动力。 农村中的无产阶级。一般全无土地和生产工具,有些只有极少的土地和生产工具,完全或主要以出卖劳动力为生 。是农村中最穷最受压迫剥削的阶层。如中国建国前的长工 、零工等。雇农受地主或富农的苛重剥削,劳动时间长、工资少、职业不固定,迫切要求革命。所以雇农是工业无产阶级在农村最忠诚的同盟军,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 。土地改革后,雇农分得了土地,这个阶层也随之消失。

自耕农其实是土地私有制的产物,在土改后,中国农民分到了土地,都转变为自耕农。但在农村合作化尤其是人民公社运动后,农民失去了私有土地,土地变成集体所有,中国长期不存在自耕农。但在80年代初的包产到户改革后,尤其是《农村土地承包法》通过以后,农民的土地承包权不断延长,中央允许长期承包,鼓励农地自由流转,自耕农制度实际上恢复了。

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是封建王朝的经济基础。

按照中国马列主义学者的观点,中国封建社会实行的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不同于西欧的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地主阶级占有大量土地田以剥削农民剩余劳动。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富豪之家,不断兼并土地。此外,还有皇庄、官庄、屯田、营田等大量土地归封建国家所有。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就不完全是私有制了。(部分学者在这里还要再加上一句,封建国家实际归皇族和大官僚所有,那么所有的土地就都变成私有的了,就可以自圆其说了。)

虽然土地私有制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但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公有制土地所占的比例有时相当高,因为历次农民战争造成的土地重新分配,使得土地兼并过程不断反复,公有制与私有制的比例在周而复始的变化,并一直延续到封建社会末期。

其中最典型的是魏晋南北朝的屯田制和均田制。后汉年间,中国的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土地兼并令大庄园经济繁荣兴旺,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黄巾起义和后汉末年的军阀混战对社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在此情况下,曹操等军阀努力发展屯田制,将大量的私田收归国有,然后分给百姓耕种,收取高额地租。这种做法虽然在乱世有助于恢复生产,缓和矛盾,积聚国力,但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却是一种倒退。从后汉末年到唐朝中期,土地公有制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家不但掌握大量土地,而且禁止民田买卖,防止土地兼。直到唐朝中期以后中央政府统治力度削弱,土地私有制才重新抬头,并在宋朝迅猛发展,为宋朝经济的空前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摘要】:本文从中国悠悠三千年封建社会的特殊性以及一个历史时代的政治、法律制度和哲学、伦理、道理、宗教、文学等观念对赋税思想发展的影响,论述了中国古代赋税思想发展的全过程。并指出中国古代赋税思想发展经历了六个阶段。这就是:一、萌芽阶段——西周至春秋时期;二、形成阶段——战国时期;三、确立阶段——秦至西汉中叶;四、完善阶段——西汉末年至唐五代;五、分化阶段——宋至明中叶;六、资产阶级赋税思想启蒙阶段——明清之际至鸦片战争前。文章认为,春秋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引起土地所有制和赋税制度的变化,从而萌芽了封建地主阶级的赋税思想。战国时期,由于农业和手工业的迅速发展,社会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儒、墨、道、法家等各家的赋税思想,反映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贵义贱利"、重本抑末,主张经济干涉主义的赋税思想理论形成了。它奠定了我国二千年封建地主阶级的赋税思想的理论基础。秦至西汉中叶封建地主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两种赋税思想进行了反复较量,确立了以儒家学派为代表的封建地主阶级赋税思想的正统地位。西汉未至唐五代封建地主阶级的赋税思想进一步完善,赋税制度进一步简化,思想理论完善而系统。财政赋税大权集中于中央。宋代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传统的封建地主阶级赋税思想受到怀疑和批判。宋至明中叶进步的赋税思想家公开主张"言利"和抑兼并还提出了保护工商业者的利益的观点。明清之际至鸦片战争前,进步的赋税思想家对曾一度占统治地位的封建地主阶级赋税思想展开了尖锐有力的批判。提倡民主政治,主张工农商并举,反对封建国家的专卖政策,要求自由发展私营工商业和轻征工商税。标志了资产阶级赋税思想启蒙阶段的并始。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周道生;[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1995年03期
何晓蓉;[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周道生;;[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年01期
周道生;[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马殿超,王秀芝;[J];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杜晓黎;;[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四辑)[C];2003年
图娅;佟鸿举;;[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四辑)[C];2003年
周一平;;[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程方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丁海斌;陈凡;;[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谢兵良;;[A];湖南省领导科学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王培友;;[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刘笃才;;[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赵继伦;;[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张驭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香港文汇报 范震威;[N];社会科学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永林;[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
董立军;[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有强;[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主阶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