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现在全职妈妈可以做哪些工作网络作家,当别人问你们的工作是怎么回答

原标题:教育的4大错觉越早认清越好

听到身边不少父母抱怨,“现在的孩子真是越来越难管了”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父母第一反应都是无法理解只觉得是孩子出了什么问题。

李玫瑾教授说过:“当你发现孩子很难教育时其实问题很早就有了。”

孩子的问题往往是大人造就的孩子的每种心理或行為问题,一定和父母的行为有关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

教育路上很多父母自以为“为孩子好”的教育方式,其实都是错觉父母一萣要尽早认清。

莫言曾说:“中国的教育当务之急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

总是千方百计想着改变孩子,却从不反思自己昰为人父母最容易犯的错。

家庭是孩子最好的课堂父母是孩子永远的老师。

若父母不能给孩子做好榜样很多教育都是无用的。

曾经有┅项研究发现:7岁以前的孩子是一个全然的“感知器官”

他们的眼睛就像录像机,耳朵就像收音机

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会照单全收

你若面目狰狞,孩子也会喜怒无常;你若勤奋好学孩子自然努力上进。

所以真正影响孩子的,不是你怎么教育孩子而是你成为┅个怎样的人。

儿童文学家郑春华曾因《大头儿子小头爸爸》被大众熟知,她的儿子是个学霸女儿也考上了英国最好的高中。

有人向她请教育儿心得她却说:

“儿子从小就不在身边,是他自由成长的;

女儿我只负责陪她玩、给她读书学习的事情也从未管过。”

可深叺了解后才发现她并不是不管,而是将言传身教践行到了极致

为了写好一个小学生的角色,她跑到小学校园与孩子们一起上课一起遊戏,亲身体验

有了女儿以后,她成为了现在全职妈妈可以做哪些工作妈妈在陪伴女儿的过程中,她记录了十几本女儿的成长日记繼续创作。

周末的时候她们家从来没有人看电视、玩游戏,多数时间都是在阅读

她相信,只要修炼好自己孩子的成长便自然可以水箌渠成。

如今儿子在工作上热情钻研,女儿在学校勤奋努力

白岩松说: “好的父母,51%控股”

天天捧着手机的父母,很难让孩子信服;

天天在家打麻将的父母也很难教会孩子读书。

父母的修养是孩子的土壤;父母的言行,藏着孩子的未来

真正好的教育,应该是父毋通过孩子这面镜子不断反思、修正自我,为孩子做好示范和榜样

一位心理学家讲过一个真实故事。

“曾有个女孩跑来问我:觉得自巳挣钱好少想找份兼职,能做什么呢?

我告诉她:你看看这附近的服装店、小餐馆之类的有很多都在招工。

女孩很不屑:让我干体力活兒?”

心理学家说很多年轻人都抱着和这个女孩同样的心态,他们家境并不富裕却从小吃好的、用贵的,被父母养得又懒又虚荣

有些嘟已经二十多岁,自理能力却基本为零内衣内裤都是爸妈洗,甚至连最简单的蛋炒饭都不会做

有人说,中国式父母:富养孩子穷养洎己。

宁可自己穿着99块钱3件的地摊货也要给孩子穿一身名牌;

明明月薪3千,却舍得给孩子买上万块的手机和电脑;

只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却要送孩子上昂贵的私立学校。

“别人有的我的孩子也一定要有。”

“我们累点苦点没什么不能亏待了孩子。”

可是爱孩子,就昰砸钱吗

父母对孩子有求必应、倾尽所有,只会养出一个又一个不能自理、不懂感恩的白眼狼

16岁的刘思琪,从小被妈妈“富养”长大吃饭要人喂,衣服要人穿除了挥金如土什么也不会,妥妥的“巨婴”;

已经结婚的女儿隔三差五就向做环卫工的母亲要钱,不给就矗接动手

教育专家马卡连柯说:“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当富养失去底線,当爱没了限制就会成为扼杀孩子最锋利的刀子。

演员热依扎最近在采访中谈到对孩子的教育她说自己最重视的,就是教育和健康這两点

“我不会给女儿过多物质上的东西,但我会给她买很多书;

朋友家用过的一些衣服之类的我也会拿来也给她用。”

正如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所说:

你见过哪一个人才不需要经历人生坎坷孩子需要有正常的磨砺,而不是只给他各种卓越的物质条件

真正有远见嘚父母,不是给孩子锦衣华服让孩子饭来伸手,而是懂得对孩子在物质上克制在精神上慷慨。

心中无缺即是富内心富足,才是父母給予孩子一生的财富

在知乎上看到过这样一个问题:

“怎么让家人明白,冬天故意用电动车送孩子上下学是为了偶尔让孩子吃点苦,洏不是害孩子”

诸如这类父母,对所谓的“挫折教育”深信不疑

他们认为,现在的孩子日子过得太好、心理承受能力太差所以就要哆打击、多受挫,否则以后难成大器

但评论区有网友一语中的: 挫折教育,不是没有苦去给孩子找一个苦吃啊

曾经有这样一则视频流傳网络。

“爸爸你有一个缺点,知道是什么吗就是你有时候总是会让人不开心。爸爸我觉得这样不好,你能改掉吗”

“不能!”爸爸的态度斩钉截铁。

“我就是要让你现在经常不开心以后你才不容易崩溃。

你不可以做温室里的花朵否则以后你到进入到社会就无法生存......”

接下来小女孩的一句话,让人警醒:

“可是小孩子如果老是不开心,就会得一种不开心的病啊会变老的。”

心理学家武志红茬《家为何会伤人》这本书中曾提到:“孩子的挫折教育不是不需要而是不能额外和附加,否则就会演变成伤害”

刻意制造的挫折教育,不是教育而是对孩子最大的折磨。

在一档综艺节目中一位妈妈将12岁的女儿丢在沙漠,“锻炼”了三天三夜

当妈妈骄傲地谈着她嘚“挫折教育”时,女儿却说:

“以后我遇到困难不会因为那三天三夜的痛苦变得坚强,我只记得你当初是怎么虐待我的”

你以为你昰在教育孩子,其实你只是在给孩子制造痛苦

父母刻意制造的“挫折”,孩子感受到的除了贬低、忽视和不安别无其他。

而真正的挫折教育是父母在孩子遇到困难时,陪着孩子一起面对想办法激发孩子的潜能,锻炼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唯有这样,孩子才能越挫越勇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而已

真正的园丁不会在意花开的时间,只会默默耕耘静待花开......”

这段话一直在网络上流傳,让无数父母趋之若鹜

然而,他们大多数只看到了“静待花开”却忽略了“默默耕耘”。

父母若把把静待花开当做撒手不管,把釋放天性当做包庇纵容,最后只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作家毛南见过一位妈妈,一直奉行所谓的“快乐教育”放养孩子。

几点起床、几點睡觉全都不管,就连成绩也从不过问

三年之后,孩子成绩垫底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特长,被其他同学远远甩在了身后

甚至孩子還迷上了游戏,上学就迟到上课打游戏,每天玩手机的时间超过了8小时甚至还偷偷往游戏里充了几千块钱。

教育孩子最怕的就是父毋撒手不管,还把它当成静待花开

你只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多么优秀,却没看到他背后奋力托举的父母

你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出口成章,卻不知他的父母每天坚持陪他阅读;

你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多才多艺却不知他的父母从小就培养孩子特长,周末辗转好几个兴趣班;

你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体育好、身体棒却不知他的父母1岁带他游泳,3岁带他跑步只要有空就去户外活动。

如果你什么都没做就别怪孩子一倳无成。

如果你什么都不管就别怪孩子离经叛道。

好的父母从来不会当甩手掌柜。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但千万别忘了,花朵之所以能够美丽绽放离不开园丁日复一日地浇水、杀虫、施肥。

请不要把静待花开当成自己不负责任的借口。

白岩松自一次采访中说道:

“我认为中国教育首先最值得吐槽和抱怨的是家长。

我们的父母总是在抱怨孩子在说学校和社会的原因,然而有多少父母是自己也茬学习和进步”

绝不是生理上当了父母,我们就能天然成为合格的父母

教育最关键的,是父母愿意把养育孩子当成自己的修行路。

洳果只是一味抱怨孩子、指责孩子那你永远也成为不了好父母。

父母也需要成长需要反思,倘若一直以错误的方式教育孩子影响的昰孩子的整个人生。

作者: *本文系女儿派原创我家有女儿,有女万事足百万父母关注的育儿平台。本文图片来自于图虫创意

刚入职场每天接触的人和事务嘟相对固定,如何才能提升个人的格局毕竟出身寒门,没怎么见过世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在全职妈妈可以做哪些工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