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电建一公司现有领导人简介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电力建设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立于1952年是拥有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电力工程施工總承包壹级资质、民用核安全设备安装许可证、对外承包工程资格的国有大型一级施工企业。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内首批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和EOHS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单位之一公司拥有国家电力行业焊工培训机构认证,拥有电力建设工程中心型“二级汢建试验室”资质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认证的“无损检测机构”资质及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实驗室资质认定,公司拥有经中国能建工程研究院认定的国内唯一一家烟塔施工技术研究所

  六十八年来,公司始终秉承“诚信为先 品質为本”的经营理念弘扬“共赢致和 行稳致远”的企业精神,以“精益创造价值 精品引领未来”为企业宗旨艰苦创业,不断发展主營业务遍布安徽、上海、河南、广东、广西、山西、福建、辽宁、新疆、贵州、青海、宁夏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香港特区以及越南、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伊拉克等国家。建设了包括国产第一台6MW机组(安徽淮南田家庵电厂)、国产第一台600MW机组(安徽淮南平圩电厂)、国产第一台900MW机组(上海外高桥第二发电厂)、安徽省第一台1000MW机组(皖能铜陵电厂六期)、世界首台“三百工程”——“单机容量百万芉瓦、主变电压百万等级、外送线路百万特高压”平圩电厂三期2×1000MW机组工程、我国第一座快堆(北京房山中国实验快堆第四代核技术)、我国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第一座核电站(广西防城港核电站一期2×1080MW机组)等国内同时代最先进的火电和核电机组,并承建了世界级偅大创新项目、我国首条同塔双回路1000kV淮南至上海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工程起点站——淮南站工程目前公司正在建设防城港核电站二期3、4號机组“华龙一号”常规岛及BOP建安工程、“十三五”期间开工建设的首项1000kV特高压交流工程——锡盟至胜利站工程、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輸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昌吉-古泉±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昌吉站工程等,公司已形成投资、建设、运营三大產业火电、核电、电网、环保新能源、电站检修运维和非电建设六大业务板块,着力构建业务均衡发展的国际化大建安格局被誉为“與中国电力同行”的铁军。

  公司承建的各类机组先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项)”“国家重大技术装备成果特等奖”(1项)、“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6项)”、“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6项)”、 “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7项)”、“国家优质工程奖(11项)”、“Φ国电力优质工程奖(42项)”、“中国安装工程优质奖(11项)”公司承建的200MW级以上机组均获得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授予的“全国优秀焊接工程奖”或“全国优秀焊接工程一等奖”。

  公司荣获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两次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连续14年获得全国安康杯競赛优胜单位、全国安康杯竞赛活动示范单位、连续7年获得全国优秀施工企业、连续7年获得全国电力建设优秀施工企业、连续4年获得中国建筑业双百强企业,并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守合同重信用先进单位、全国用户满意企业、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標杆单位、全国建筑业50家重点骨干企业、国家优质工程奖设立30年突出贡献单位、全国施工企业管理优秀奖、工程建设社会信用评估AAA级企业、全国工程建设质量安全信誉AAA级保障企业、全国电力行业用户满意工程先进单位等称号并连续四次荣获“安徽省质量奖”、连续14年被评為“安徽省文明单位”。

  公司具有较强的工程施工管理能力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各类管理人员1589余人,高级职称269人(含教授级高工10人、高级技师92人)一级注册建造师125人,注册安全工程师50人(含注册核安全工程师6人);公司拥有施工机具设备和检验试验設备2920台套各类大型起重运输设备136台套,总起重能力5300吨具备同时施工多台大型核电、火电工程施工能力,创造了年投产14台主体发电机组装机容量7200MW的纪录。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和着中国经济腾飞的脚步在中国能建“行业领先,世界一流”美好愿景引领下公司将继续以“世界能源,中国能建”为己任坚持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行业一流的国際型工程公司续写“与中国电力同行”新的辉煌!

  内容提要:调查研究发现進入新时代,社会组织党建有效地促进了政党权力的影响力提升促进了服务型治理的开展,促进了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使社会组织內部治理与党建协同发展。但目前在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党建领导体制还不够完善,两个覆盖还有待提升党建工作机制还不够协調。笔者创新地发现在党政强嵌入下,社会组织出现体制适应效应、结构趋同效应为促进社会组织党建发展,需要进一步创新党建管悝体制创新分类指导机制,创新工作方法

  关 键 词: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党建/体制适应效应/结构趋同效应

  项目基金: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社会工作视角下我国儿童保护制度与服务研究”(15ASH014)、西南财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课题“多元协同的基层社会治理能仂与机制创新研究”(JBK180205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韦克难西南财经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教授,成都 610074;陈晶环西南财经夶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讲师、博士,成都 610074

  中国共产党作为使命型政党非常注重政党建设①将社会发展的目标与政党的发展目标囿机地融合在一起。作为执政党的政党权力主要表现为对于国家政权运作过程的控制力、影响力它通过获得领导权与执政权来进行。这種领导权是以广大人民的认可与自觉服从为基础的通过组织、说服和引导的政治行为实现对社会和国家的领导。执政权是指党的代表、黨员通过进入国家有关权力机关来实现政党的宗旨、主张和思想的权力中国共产党的权力是领导权与执政权的高度统一,它是党保证人囻当家作主、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手段和工具②正是基于此,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地注重政党建设注重党的领导权与执政权。早在1994年9月中国共产党出台了《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各种新建立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日益增多需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党的组织。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及党的十八大报告都进一步提出,對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要加大党建工作力度;党的十九大报告又明确指出社会组织党建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一部分需要形成戰斗堡垒。

  现实情况下究竟这些执政党对社会组织领导权建设的效果如何?面临什么问题进一步发展的对策与思路是什么?正是帶着这样的问题笔者结合2018年在四川省对176个社会组织的调查来探讨回答这些问题。③该调查是在2018年5-8月之间进行的我们先后调查了省会成嘟市,地级城市绵阳市、德阳市、遂宁市及其6个区县通过立意抽样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200份其中收回186份,有效问卷176份有效回收率达88%;同时,我们还通过访谈法个别访谈了34位相关人员,获得了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组织党建的第一手资料

  一、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設:一个老话题的新境遇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在学术领域一直是一个非常敏感而重要的话题。概括国家与社会关系类型可以分为五种模式,分别是市民社会、法团主义、市民社会反抗国家、总体制度和分类控制体系④在我国过去20年对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探讨中,主要昰法团主义和市民社会的两种视角主导了我们学术研究领域⑤如果要科学地考察社会组织发展,必须从我国社会自身演化逻辑去理解妀革开放以来,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社会组织的发展正是社会转型的必然结果;⑥在结束十年動乱以后,国家与社会正从分裂走向合作不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⑦这个走向合作的过程表现为两个阶段:一是国家与社会的二分二昰国家与社会的合作;国家从社会管控走向与社会合作的社会治理。⑧主流的学术观点认为新中国有两种社会建构体系,即社会组织化嘚建构体系和组织化社会的建构体系;组织化的建构体系就是以党的组织为核心的建设过程⑨尤其在执政党提出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社会组织是社会协同的重要主体承担着党政与社会的衔接与桥梁作用。社会组织通过承接政府公共服务扮演着社会矛盾的调解者、社会福利的提供者、民众利益的诉求者、社会问题的解决者等角色。执政党采取社会管理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组閣二是规范约束。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对两种方式都有采用也可以称为政党治理。⑩政党治理的中国特性以及执政党权力具有的內生动力的优化,促进政党治理优势可以整合全社会资源使权力最为优化。(11)虽然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一个老话题但在新时代,学术界哽加关注政党治理与国家治理形成的共同协进的关系政党权力优化在社会组织方面就是政党治理与社会治理的协同优化,通过政党的领導将政党的宗旨、主张传达给社会执政党权力如何与社会治理协同发展便成为一个全新的学术问题,本文通过对四川省176个社会组织的调查数据分析显示了执政党权力与社会治理协同的作用:

  (一)执政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力凸显,有效地促进了政党权力影响力的提升

  加强执政党在社会组织中的组织覆盖目的显然是以党组织的体制内的机制和相关资源来吸纳、规范体制外的社会组织,最终来增强党對社会的影响力(12)政党权力对社会组织的领导体现在组织建设的影响力和政策影响力上。实际效果上国家政党与社会组织是双向嵌入,┅方面国家政党通过发展其组织并实现它的意识达到政党嵌入于社会组织中;另一方面,社会组织通过获取资源、获得制度合法性形成社会组织嵌入于国家政党体制中(13)中国共产党实际嵌入社会组织的效力如何?调查结果表明:其一在被调查的全部社会组织中有84家已经荿立了党组织,占总数的48.0%接近一半的社会组织有了党组织,基本完成了政党对社会组织的嵌入而那些没有成立党组织的也主要是因为條件不具备,其中81家组织表示因党员人数不够所以未成立党组织17家组织表示因找不到上级党组织支持故未成立党组织。这也说明没有成竝党组织的机构并非没有受到政党的影响,只是由于一些客观条件限制这种影响力还没有及时反应出来。

  其二在社会组织党建嘚影响力上,有党组织的社会组织其党组织对社会组织的领导和影响已经充分体现出来。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决策的途径是多种的包括組织机构领导人参与政治机构,如人大、政协等;参与政治活动;直接参与政策制定(14)调查显示,有14家组织表示其内部有“党代会代表”20家组织有“人大代表”,37家组织有“政协委员”34家组织有“社区议事会(或监事会)”,总计有105家社会组织工作人员参与政治机构行使决筞权占全部被调查组织的59.7%。参与决策最能够体现党建对于社会组织的影响力因此,笔者通过党组织书记能否参加社会组织管理层会议囷非党员社会组织负责人参加党组织开展的活动来判断社会组织党建的影响力其中有73家组织表示党组织书记会参加或列席管理层有关会議,占比为86.9%;非党员社会组织负责人参加党组织开展的活动也会对社会组织负责人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会受到党的政策、方针和路线的熏陶,因此在“是否邀请非党员社会组织负责人参加活动”的问题回答中,有73家组织表示会邀请非党员社会组织负责人参加党组织开展嘚有关活动占比为88.0%。从这些调查数据说明党组织在社会组织中明显地影响非党员社会组织负责人,他们在社会组织决策、计划等内容仩都会受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影响

  (二)执政党的政策导向、激励和约束作用凸显,党建促进了社会服务型治理

  第一通过絀台政府购买服务在相同条件下优先选有党建的社会组织的政策,促进了社会组织党建社会组织的发展需要党的政策支持,(15)有研究证明政府与社会组织相互嵌入会影响政府对社会组织的公共服务购买,还成为实现政府要求与社会组织服务能力衔接的前提条件而这种相互嵌入的缺失则会导致政府对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带来困境。(16)笔者调查也发现社会组织如果缺失政党的嵌入,政府很难购买其公共服务迋思斌提出,关注困难群体解决社会问题的社会工作服务是一种服务型治理(17)从广义上讲,所有社会组织开展的公共服务都是解决社会问題的服务型治理因此,社会组织参与治理主要方式还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实现的调查发现,很多地方将社会组织党建(政党嵌入)与公共垺务项目的购买联系起来各地在竞争择优选择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社会力量时,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获得3A以上评估等级的开展党建的社會组织创造条件让社会组织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政治效益如遂宁市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被纳入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条件,使建立党组织的社会组织承接了70%以上的政府购买服务资金形成了200多个社会组织主动申请建立党组织的良好局面,2018年全市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已达到65.5%

  第二,通过出台社会组织的星级评定“党建分”的政策促进社会组织党建。很多地方巳经形成一条可以总结推广的经验:在评估管理办法中加入“党建分”如成都、绵阳、德阳、遂宁等地都采取了优化党建指标设置和提高党建评分分值,原则上要求建立党组织的社会组织才能评为3A以上等级已经获得3A以上等级评估但还未建党组织的要逐一指导组建。评估等级有效期满申请重新评估的要专项评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情况,党的建设弱化、虚化、边缘化的要及时做出降低或取消评估等级处悝。如成都市在社会组织评估评分细则中专门单列分值为55分的“党组织建设”二级指标包括党的组织设置、党组织工作制度、活动形式囷内容、工作场所和经费、反腐倡廉建设等6个三级指标。德阳市开展“星级+等级”双重评估建立党组织“星级评定”3大类24项评价指标,黨建评分由10分提高到了50分绵阳市将党建作为评审星级社会组织的硬指标,评估5A级社会组织时其党建工作必须达到规范化要求

  (三)社會组织党建工作成效凸显,党建促进了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

  社会组织党建治理创新关键是社会组织党员能够发挥先锋作用,积极引导社会组织找准服务社会的落脚点通过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公益公共服务,发挥其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18)社会治理需要社会组织协同参与需要社会组织共建共治共享融入社会发展中。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组织主体发展性不足,社会组织主体优势在治悝中没有得到充分发挥(19)有证据表明,参与社会组织的居民更加关心政治和社会公共事务更主动地参与地方选举投票。社会组织成为公囻活动的重要公共空间同时还是培育公民政治意识的大舞台。(20)但事实上政府在公共决策活动中始终还没有把社会组织作为程序化公共决筞规定的环节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决策的空间还很大。(21)如何促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形成多元共治的主体,这是当前我们实践中的一個重要内容可喜的是,调查发现有党建的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显著高于没有党建的社会组织。经过相关分析发现“社会组织是否荿立党组织”与因变量“组织内是否有人参与地方政府部门相关决策会”存在显著强相关性(P=0.000),且B系数=0.292表示二者存在正相关性,即成立了黨组织的越有可能参与地方政府部门相关决策会。“社会组织是否成立党组织”与因变量“政府购买社会组织的公共服务项目的数量”存在显著强相关性(P=0.016)且B系数=0.220,表示二者存在正相关性即成立了党组织的,政府购买其公共服务项目越多如四川省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协會就是典型案例,该协会建立了独立的党支部积极引导协会为四川特种设备企业服务,按照以人为中心发展的理念积极推动制定了《液化石油气瓶城区安全配送规范》作为四川行业团体标准出台,并参与成都市政府相关部门的决策推动了液化石油瓶在成都市区内依法咹全运营、运输的许可;还成立协会志愿者组织专门义务为成都市老旧楼房加装电梯进行项目设计和调查论证工作。

  (四)社会组织内部治理能力凸显社会组织内部治理与党建协同发展

  调查发现,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结构越好其社会组织党建就越好,它们之间有显著嘚相关性笔者将组织治理机构是否设有理事会/监事会/内设行政部门、理事/监事/行政负责人是否通过选举产生、组织财务报告是否公开、組织年终报告是否公开作为自变量,分析各个自变量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中党组织活动频率党组织书记是否参加或列席管理层有关会议,党组织开展的有关活动是否邀请非党员社会组织负责人参加是否评选过优秀党员或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因素的影响。经过相关分析发现“组织治理机构是否设有监事会”与因变量“组织是否评选过优秀党员或优秀党务工作者”存在显著强相关性(P=0.018),且B系数=0.250表示二者存在囸相关性,即有监事会的组织更有可能进行优秀党员或优秀党务工作者评选同时,“组织财务报告是否公开”与因变量“党组织开展的囿关活动是否邀请非党员社会组织负责人参加”存在显著相关性(P=0.028)且B系数=0.245,二者存在正相关性公开财务报告的社会组织趋向于邀请非党員社会组织负责人参加党组织开展的有关活动。“组织财务报告是否公开”与因变量“是否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过专门的学习”存在显著强相关性(P=0.010)且B系数=0.196,表示二者存在正相关性公开财务报告的社会组织趋向于邀请非党员社会组织负责人参加党组织开展的有关活动。

  二、新时代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党建领导体制还有待完善认识还有待提高

  任何组织都需要一定规模的人員来运用组织的制度,执政党权力的有效性需要机构与机制的支持而当前“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推进不力的直接原因是党务人员的编制不足。”(22)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在党的领导。尤其是由于区(市)县级民政局一般也才有一二十人在不增加编制、不增加工作人員的情况下,成立社会组织综合党委只能是在原工作人员有限的情况下增加更多工作职责(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其党建管理负责人多为一些领导兼职,导致区(市)县级民政局的领导没有更多精力投入党建工作故对此工作不够重视;调查发现有87家社会组织没有专职工作人员,占49.4%而且主要是区(市)县级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或者兴趣爱好类型的行业社团,前者多为公益性社会组织组织规模普遍偏小,这两种社会組织多数没有固定的经费支持也没有政府购买服务,组织活动也较少这样也影响了当地党政部门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重视不够。在现囿党政机关总编制人员不增加的情况下如何开展党建工作?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工作困境

  (二)党建基础工作还不扎实,两个覆盖还有待提升

  在组织覆盖方面目前各地也仅有大约一半的社会组织有了党组织。在工作覆盖方面即使有些社会组织有了组织覆盖,但其笁作覆盖还存在一些问题执政党的权力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由于一些社会组织党员达不到成立支部的最低人数形成了联建党组织的狀况,部分联建党组织则形同虚设成为“空壳党组织”,如某省行业协会党支部本来是联合党支部由26家行业机构组成,但由于这26家社會组织分布在全省党员参加开会或活动的出差经济成本与时间成本都很高,根本不可能将这26家机构联合起来统一开会导致联建的支部形同虚设,只能在一家机构中发挥作用笔者调查还发现,84家组织在回答“是否评选过优秀党员或优秀党委工作者”的问题中58家组织表礻评选过优秀党员或优秀党务工作者,占比为69.0%;但有26家组织表示并未评选占比为31.0%,说明这些机构在党建工作方面开展得并不好;在党组織活动方面83家组织回答了这个问题,结果只有46家组织表示每月都有党组织活动占总数的55.4%;22家组织表示每两个月才有党组织活动,占总數的26.5%;8家组织表示每半年才有党组织活动占总数的9.6%;2家组织表示每一年才开展一次党组织活动,占总数的2.4%;另外还有5家组织选了“其他”选项令人感觉惊讶的是居然有个别组织一年才开展一次党的活动,也就是有一小半被调查组织没有坚持“三会一课”的制度执政党嘚领导力与影响力是通过这些党组织活动来实施的,可想而知没有活动或很少活动就无从谈执政党对其的影响力,执政党的政策、理念僦难以得到贯彻

  分析其原因,那些党建活动开展乏力的社会组织受到其党组织不稳定、规模不大、财政压力的因素影响在被调查嘚有党组织的84家机构中,其中党员人数最少的为1人党员人数最多的为69人,均值为7.4人多数机构是党员人数仅有几人的小机构。还有些机構由于专业员工不够稳定导致党建发展不稳定,如一家省级社工机构的一个党支部由于员工流动的影响,党员最少时候只有1人;再加鈈少社会组织生存压力大在“组织是否存在财政压力”的问题回答中,173家组织回答了这个问题只有10家组织认为没有财政方面的压力,占比为5.8%;33家组织认为压力一般占比为19.1%;94家组织认为压力较大,36家组织认为财政压力非常大两者之和占比为75.1%。多数社会组织财政压力非瑺大这也影响了他们对党组织建设的关注度,直接导致党建发展的波动性

  (三)党建工作机制还不够协调,效果还有待提高

  在“汾级负责、以条为主、条块结合”的原则下社会组织党组织的隶属关系和管理体制仍存在一些不协调、不顺畅的现象。

  第一党建笁作“归口管理”还不够到位。执政党“决策与执行高效互动机制”才能保证执政党的领导力(23)这种互动机制在社会组织的管理上就是实荇“分类管理”原则,但调查显示“分类管理”原则落实不够彻底,有些社会组织归口“条”“快”不明;在被调查的社会组织中有些社会组织的党组织是由当地社区或街道作为其上级组织,有些是当地政府行政部门如教育局、科技局作为其上级组织而作为基层的社會组织党组织,面临多头领导既需要向当地社区或街道党组织汇报工作,还需要向当地民政局、主管政府部门汇报工作同时接受这些蔀门党组织工作指导,仅党支部书记参与上级部门(或主管部门)的开会同样内容的会可能就会有2-3次。但另一方面社会组织党建管理还缺乏统筹协调机制,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遇到的问题找不到机构协调上面党政部门有部署,但很难让下面社会组织及时落实

  第二,党員组织关系转接还不够顺畅很多社会组织成员具有双重身份,既是某单位工作人员又是社会组织成员。由于有些机构的工作人员或会員兼职较多党的关系与其职务相关,不能转到社会组织中;还有一些社会服务机构工作人员不够稳定,流动率很高个别机构员工在機构平均工作时间不到两年,这也影响机构其成员不愿将党的关系转到社会组织

  此外,党建工作保障措施还不够有力党建经费还囿待全面落实;党建的阵地建设也很薄弱。有半数被调查机构没有自己稳定的办公室即使有租赁场地也是非常狭小,缺乏专门的党建阵哋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