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兵在部队里每天要做什么回来读四年大学还能回归去部队吗

王若愚:港人参军,缘何年年提起,却难有进展?
自由撰稿人,香港问题观察者
关键字: 香港民建联 港人参军2018年两会议题香港回归香港 英国殖民香港 国民待遇香港 解放军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王若愚】
据媒体报道,2月21日,香港建制派政党民建联召开新闻发布会,民建联的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叶国谦、谭耀宗、陈勇,港区全国政协委员李慧琼、梁志祥、彭长纬共同公布了6方面、合共31项建议及提案,其中容许港人参军的建议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民建联介绍将于两会上就有关两地合作与国家发展的议题。(图源港媒)
实际上,这不是港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首次提及港人参军的建议,但进展却颇为缓慢。症结何在,希望又在何方?
1.港英统治时期,港人参军很是吃香
在英国“殖民”统治香港一个半世纪里,有大批港人加入了驻港英军,他们构成了一个特别的团体——华籍英军。
驻港英军曾大量使用印度、尼泊尔籍的雇佣军,但在1857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却发生了雇佣军哗变,无奈下英军雇佣了以客家人为主的华人,在部队承担搬运炮弹、杂役等活动,这是史料中最早的华籍英军。
从此之后,英军中的华人数量不断上升。在英国人看来,这些华人虽非“勇武民族”,但纪律严明,吃苦耐劳,而且能够沟通好香港人与本地人的关系,所以多招聘一点也无妨。
华籍英军曾参加1941年驻港英军与日军的作战,并作出了较大牺牲。二战以后,依然有数量众多的华人在驻港英军中服役,主要从事工兵、炮兵、水兵等较为艰苦的职业,以及翻译、司机、文员、厨师等文员类工作。
据统计,高峰时期驻港英军共在香港招聘4600人,其中现役军人1600人,占军人总数约一成半,陆海空三军中,华人在海军比重最大,占据了半壁江山;文员3000人,从事服务工作。此外,驻港英军还建立有1.3万人的辅助军事力量。香港回归前,华籍英军逐步遭到遣散,港人参军历史也宣告结束。
华籍英军资料图
当时之所以有这么多港人愿意加入驻港英军,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驻港英军作为“殖民”统治的暴力象征,在香港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受到社会各界的尊崇,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畏惧。当年英军军营外立有不得擅自闯入的红色警示标志,胆敢走近者很可能被射杀,以至于港人驾车路过金钟都得小心翼翼。加入英军,在那个时候倍有面子。
二是驻港英军福利待遇优厚。至1997年,驻港英军的税后工资待遇,普通士兵9000港元起,中尉军官24000港元起,中校军官48000港元起。加上住房、用车、家属优待,一个已婚士官的生活水准超过当时香港月收入3万港币的中产家庭。值得一提的是,香港政府担负了大部分的英军军费。
三是退役安置良好。华籍英军服役满22年后即可获得退休待遇,并由驻港英军就业处指导、协助他们在香港社会二次就业。笔者查阅了明爱(伦敦)学院“英国华人职业传承史项目”,摘录了几例华籍英兵的退役安置情况——入伍24年的林秉惠,退役前军衔为上尉,退役两周后进入香港科技大学任职;入伍21年的魏汉光,退役军衔为一级准尉,退伍后到大学从事安保;入伍19年的程源基,退役军衔为特级上士,退役前一个月赴英国培训,在回香港的飞机上退出现役,第二天就到中华电力有限公司上班,任首席调查官,等等。
2.回归21年来,港人参军话题频频被提及
港人当兵的历史,随着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解放军驻港部队进驻香港而戛然而止。这些年来,香港社会有识之士纷纷呼吁开放港人当兵,成为必须正视的社会思潮。
早在1999年,即香港回归两年后,就有港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团体向中央提议开放港人当兵,认为服兵役可以锻炼香港青年的吃苦精神、顽强意志和集体观念。此后,港人当兵议题被反复提起,基本上每到“两会”都会引发一波热点。
2011年6月中旬,时任港澳办主任王光亚访港与青年对话时首次表示,相信香港青年有加入解放军或成为中国外交官的可能。
在香港回归祖国14周年前夕,新民党发起签名活动,呼吁港人支持解放军开放香港居民自愿参军的资格,共收集到约4000名港人的签名支持。新民党主席叶刘淑仪曾表示,有香港中产阶级和青年向她表达了参军得诉求。该党于当年8月份与驻港部队领导会面时,递交了这份签名书。
叶刘淑仪(图/东方IC)
2014年爆发的非法“占中”运动,其主体为香港青少年,引起社会各界对青少年的担忧。由此,开放香港青少年当兵的话题再度成为香港社会的热门话题。支持者认为,加入解放军,有利于香港青少年增进对国家的了解,履行公民义务,这对于缓解陆港冲突、提高香港青年对国家的向心力有很大意义。
对香港青年参军问题,国防部、驻香港部队都曾给予积极回应。
2007年,在回答现场记者提问时,时任驻香港部队司令员王继堂如此回答:“随着香港市民对国防、对国家事务的进一步了解,香港青年终有一天可以参军。”此后,驻香港部队领导曾数次做出类似公开表态。
2015年1月,在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国防部发言人曾表示,我国的兵役法不是在香港适用的全国性法律,港人参军目前还没有相应的法律制度。一些香港市民表达出参军入伍为国防事业贡献力量的意愿。我们对香港民众的爱国热情表示欢迎。
3.从体验军营到正式参军,距离有多远?
虽然香港青年目前还不能加入解放军,但他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持续增加对驻香港部队的认识了解。
一是驻香港部队每年举行的各类开放活动,包括从进驻当年国庆节就开始举办的军营开放,多次举办的驻港部队与香港大学、社会团体互访交流,以及2015年、2016年的“香江卫士”公开军演,这让香港青年有机会了解军营训练、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是部队组织的各类公益活动,包括义务植树、无偿献血、慰问老人、关爱幼童等,让解放军与香港社会构建了良好的公共关系。
三是最为直接的体验军营活动。从2005年7月开始,驻港部队与香港群力资源中心、特区政府教育局等机构联合举办香港青少年军事夏令营活动,至2017年已是第13届,培训学员3200余人。2011年8月,驻军面向香港大学生举办军事生活体验营,至2017年已连续举办7届,千余名大学生深入体验了军营生活。
日上午,中国香港,海军航母编队抵达香港。700余名官兵在辽宁舰飞行甲板上列队排成“香港你好”字样,以海军独有的方式向香港市民表示亲切、诚挚问候。 (图/东方IC)
四是通过青少年军总会之类的青少年制服团体,香港青少年可以学习解放军的军事步操,穿上与解放军极为相近的军服,过一把军人的瘾。
当然,上门做客容易,真正成为解放军中的一员,对香港青年来说并不容易。这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制约因素:
一是特殊的历史背景。
香港《基本法》于1990年4月获得通过并公布实施。这部法律的出台,经过了内地和香港有关人士的长期磋商。基于当时的政治局势和港英政府、媒体的长期抹黑炒作,香港人对解放军普遍有疑虑、恐惧、抵制态度,因而提出了港人不当兵、香港不承担军费开支以及要求不在香港驻军。当然,不驻军这一条,在邓小平勃然大怒之后被否定,但另外两条成为《基本法》的现实。
驻香港部队进驻香港后,以长期封闭式管理不扰民、开展各类公益活动、组织军事夏令营等方式,一步步打消了港人疑虑,特别是涉及香港民众的案件数量远远低于驻港英军,显示其优良作风。潜移默化之下,港人对解放军有了正面评价,慢慢愿意当兵接受锻炼。
日,中国香港,第12届香港青少年军事夏令营在解放军驻香港部队新围军营举行开营典礼。(图/东方IC)
二是缺乏法律依据。
由第一条原因导致了本条,港人当兵未写入《基本法》,虽未明文否定港人服兵役权利,但也未有支持性条款。在内地实行的《兵役法》,并没有列入《基本法》附件三,使得在香港征兵缺乏法律依据。如开放港人服兵役,须全国人大作出修改《基本法》的决定,或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兵役法》列入《基本法》附件三,并由特区政府进行本地立法,使之符合香港本地情况(《兵役法》很多制度在香港无法执行)。
三是宗教信仰。
《兵役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和教育程度,都有义务依照本法的规定服兵役。但军队对信教有严格要求和规定,即“军队人员不得参加任何宗教组织和宗教活动;不允许任何宗教组织在部队中发展成员,进行宣教活动。入伍以前信仰宗教的,入伍后不得在部队进行宗教活动。香港中小学大部分为宗教学校,青少年受教育、家庭环境影响,普遍有宗教信仰,定期开展做礼拜之类的宗教活动。部队对宗教活动的限制,必然会影响他们的入伍积极性。
林郑月娥初中即毕业于嘉诺撒圣方济各书院
四是政治审查和政治教育。
政治审查是内地参军入伍的必然步骤,其中就有本人及家庭的海(境)外关系的审查。香港青年普遍有国外社会关系(移民英国、美国等),在政治审查中尺度如何把握就成了难题。而且,解放军作为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必然要定期组织政治教育,而香港青年长期受西方教育熏陶,对这类教育较为反感、抵触,也容易出现对抗、争论。同时,因语言、文化、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对他们的教育管理相对较难。
五是福利待遇。
内地实行的是义务兵役制度,两年义务兵服役期间没有工资收入,只有千余元的津贴。这与当年驻港英军优厚的福利待遇差别巨大,对工资收入较高的香港青年是否有吸引力尚待观察。同时,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国家统一成立了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民政部强力推行1978年以来退役士兵安置“清零”行动。而香港没有相关制度设计,退役军人的福利待遇无法得到保障。
六是社会舆论。
香港青年一旦参军,必然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也容易被右翼媒体肆意炒作抹黑,类似训练安排、内部关系、政治教育等话题,极易引发炒作。此前,在组织军事夏令营时,就有香港媒体绘声绘色描绘“学员向军人作政治宣讲,军人听后十分震惊”之类的“新闻”。
七是参军意愿。
因为缺乏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很难准确掌握香港青年的参军意愿究竟有多大。如果费很大精力推动这项活动,结果却应者寥寥,那很难说达到了效果。从目前进行的小规模调查看,很多香港青年参军的目的是为了锻炼自己,但他们一旦走进看起来很“酷”的军队,发现军营生活是那么的艰苦、单调、重复,日复一日之下能否还保持那一份激情呢?
这些问题都是现实的问题,所以可以推断,香港青年当兵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得了,否则为何呼吁了20年,还一直没有下文?!
4.放开港人参军,也是制度自信的一种
从解放军历史而言,历来就有极强的包容性和代表性。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有大量港澳台同胞、南洋侨胞和其他海外华人加入军队,甚至还有其他国家、其他民族被压迫人民的加入。比如雕像立在许多军事医学院的白求恩、归国华侨叶飞上将、越南籍的洪水将军。朝鲜领导人金日成长期在中国东北参加抗战,他得以立国的军事基础,就是解放军中久经沙场、骁勇善战的3个朝鲜师、1个团和2个边境保安旅。
其他民族都可融入解放军的大熔炉,香港与内地同胞同宗同源、同文同种,更应该加入解放军,履行作为中国公民保家卫国的义务!
要知道,权利和义务同样是国家归属感、民族自豪感的重要组成部分。香港不用给国家交税、不履行兵役等义务,长期享受超国民待遇,长此以往就会变得“只有权利、没有义务”了,高人一等、索取更多特权等心态自然就会产生。加入解放军是增强香港与祖国情感连接的一条纽带,会让他们更清晰地感到国家为保护香港安全、付出了怎样艰苦的努力。
香港(图/视觉中国)
这方面,首先需要我们的有关机构、有关部门有强烈的制度自信,不要因为对方是香港青年就格外高看一眼、出台特殊政策,而是立起国民待遇原则,把他们看作是普通中国公民,在符合基本入伍条件的情况下,把香港青年编入内地部队普通连队,和内地青年同训练、同学习、同劳动、同娱乐。
相信我们的制度、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战友情有足够的力量把他们同化过来,而不是被他们同化。如果一直因为这一群体的特殊性而瞻前顾后、畏首畏尾,那么香港青年参军就永远都不会实现了。对制度推行中遇到的矛盾问题和港媒炒作,要有容错机制,不要因噎废食。
重要的是启动立法程序,解决好香港青年参军的法律障碍。在国家层面,就是把《兵役法》列入《基本法》附件三,或者针对香港的特殊情况进行适度修改。
同时,特区政府应当开展本地立法,完善兵员征集、服役、退役一整套的制度和福利待遇,例如服兵役者可优先考取公务员、加入纪律部队,在考取大学、轮候公屋等方面予以优待,以此调动参军积极性。
还可以把在内地港人作为突破口,进行先尝先试。今年民建联的提案,正是考虑到现实种种限制,提出率先让在内地读书的港人应征入伍,如果保留学籍入伍,退役后也可以再入学,并建议提供资助给参军学生。这其实就是利用内地的参军优待政策来保障港人,调动他们参军的积极性。在现实情况下,这也算是一种方法路径。但前提是先得出台专门法案,对此予以支持。
笔者感到,港人参军,利大于弊!所以,必须要大力推动这项工作,逐个克服法律、制度、文化等鸿沟,让香港青年的从军梦想早日成为现实。
参考资料:
1.环球时报:《专家:港人参军不会很多 320万人持英国海外护照》
2.王残阳:《20年前同框的中英两军的中校,人生际遇却截然不同》
3.王残阳:《介绍一支你所不了解的驻港英军》
4.明爱(伦敦)学院:英国华人职业传承史项目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原标题:王若愚:港人参军,缘何年年提起,却难有进展?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责任编辑:李泠男友当兵七年没有回来,我忍不住去部队找他,看到一幕我心如刀割男友当兵七年没有回来,我忍不住去部队找他,看到一幕我心如刀割汽车参谋百家号我和阿明是是从小一起长大的青梅竹马,他比我大2岁,小时候他的家庭条件并不好,父母早逝,我爸妈一直要我帮助他,常常给他送点吃穿用度,等到我们高中毕业,他决定去报名当兵,我一万个舍不得,但是他说等他回来我们就结婚,我那时候觉得等心爱的人回归也是一种特别的甜蜜。刚开始一年,他开始时经常和我通电话,我和他聊天聊地,他对我嘘寒问暖,我那时候就决定一定要嫁给他。可是后来,他说部队管得严了,说不能打电话,我和他就失去了联系,这一等,就是六年。这时候我已经26岁了,爸妈一直催我找男朋友,再等下去就是老姑娘不好嫁人了,我却执意要等阿明回来,因为他答应我会娶我的。后来实在禁不起父母每天的催婚,我辞了现在的工作,准备去找阿明。刚准备找时根本不知道从何找起,后来遇到了高中时和阿明玩的特别好的同学,他告诉了我阿明部队的所在。我在火车上辗转十个小时,终于到了阿明部队的地方,可是部队却是纪律严明我根本就进不去,我在附近随便找了个酒店,为了省钱每天方便面和咸菜度日,我整天守在部队门口,终于,我还是看见了阿明。那天部队门口来了不少女眷,我一个人远远的站在一边,努力垫高脚找寻阿明的踪迹,可是他并没有看到我,我朝他的方向挥挥手,他却是向另一个女生招招手,和那个女生抱在一起,阿明还亲热的亲了下那个女生的嘴唇。看见这一幕,我全身都在颤抖,泪水不自觉的在眼眶里打转,我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勇气,冲过了一堆人,跑到阿明的身前。阿明看见我十分诧异,讪讪笑着问我怎么来了,我哭着问他这个女人是谁?他难堪的挠了挠头,说是他未婚妻。阿明把那个女生支走后,和我说他很抱歉他年少时对我说的那些话,他说等到我们不再年轻会发现那些曾经许下的美好承诺其实根本不是爱情,他对我的一直是妹妹的感情,他说很感激我们一家对他的照顾,为了不伤害我,他这些年都没有和我联系,想让我把他忘了,然后找个好人家嫁了,他会再出现,以哥哥的身份!他说他已经遇见了他最爱的女人,他们也要结婚了。事后,阿明给了我1000块钱让我自己回去,我不知道我现在是个什么状态,就像被雷击后的浑浑噩噩一样,我的青春我的七年,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承诺到底值得吗?我不知道我心中是恨还是爱,我快要崩溃了!图片来自于网络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汽车参谋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这有新鲜、真实的汽车资讯,想懂车看这里!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他初中毕业去当兵,数年后本科毕业归来他初中毕业去当兵,数年后本科毕业归来京畿故事百家号近日,黑龙江省边防某部25名官兵笑逐颜开,喜获自考大专或本科文凭。近年来,该部紧跟社会发展趋势,以升级学历层次,提高文化素质为目标,积极倡导官兵们报名自学考试,仅今年一年就有100多名官兵参加了自考。据悉,目前,该部100%的干部和70%以上的士官均持有大专以上学历。官兵们文化素质和学历层次的提升,有力促进了部队的全面建设发展。现如今,在部队自考学历慰然成风,很多初中或高中毕业的战士当兵数年退伍后,都变成了大专或者本科毕业的高学历人才,让人唏嘘,更让人称赞。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京畿故事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用图片和文字扬我军威,展我风采!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担当力Max!北大学霸在军营
2005年,北京大学为国家送出了第一个义务兵。十余年来,已有93名北大学子响应号召应征入伍,投身国防事业。今年又有40余名同学应征报名、参加征兵体检,再创历史新高。
为了支持和鼓励广大同学参军入伍,国家和北京市在资助、学业和就业等方面均给予入伍大学生多项优待。北京大学也于2015年颁布了《北京大学学生参军入伍奖励支持办法》,专门增加了多项专属北大人的特殊政策,鼓励更多的同学执笔从戎、报效祖国,承担起北大人应该承担的光荣义务。
今日恰逢建军节,官微君找到几位在燕园的退伍士兵,为大家介绍北大学子在军营历练成长的故事,分享他们卸下戎装的感受。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07级本科生。
现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外政治制度专业2016级博士研究生。
年在南空某部服役。
王馨安也许是园子里最“老”的国防生。由于资历深,在校国防生多称他为“大师兄”。
“虽然中国不强制服役,但是作为公民,肯定是既有权利又有义务,当兵也是义务之一。平时生活中,大家讲权利多,讲义务少;我作为学生,当兵是我能做的贡献。”王馨安诚恳地说,神情间透着坚毅。
学习是无处不在的,近年来,部队也有了越来越多的技术型任务。
“这种时候,你的学习能力会凸显出来,别人学习一个月,你学习一周。”所以王馨安也受命执行了许多学习任务。他还在部队里学会了许多生活技能:做饭、修理、刷喷漆、砍草……
“退伍回家之后,我妈就给我分配任务,‘家里这个坏了那个也不太好,你去修一下’。”
王馨安参军训练时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心态的改变。王馨安感慨道,做学生的时候,做错事有师长撑着。但在部队,很多事情需要自己承担后果,有时甚至是承担不起的后果。
“有一次,队友发射驱鸟弹,误伤了自己,几乎失明。” 类似的事例使王馨安变得成熟、果敢、勇于承担。“回来之后觉得没有什么事情可以难倒我了。”
王馨安退伍回校后,学习上更得心应手了,他的本科毕业论文获得了学院院外匿名评审的“优秀本科毕业论文一等奖”。
读完本科之后,王馨安继续读研、考博,参与了众多的学术课题研究。
“当兵的时候,身体很累,但脑子是活的,我站岗的时候就做琢磨好多事儿。政治学是个‘老人学问’,以前会看很多书,学很多时髦的名词儿,有了两年从军经历之后,才觉得好多东西一下子参透了。”
回首那两年,王馨安觉得很值得:“当兵时候的收获是在任何一所大学都很难获得的,是人生中难得的财富。”
也正是出于退伍老兵对部队的责任,他连续多年参与校内国防生的训练辅导工作。
王馨安说:“他们肩负着两重身份,我能看到他们的挣扎,也会和他们分析利弊。有灵活的头脑,开阔的眼界,这是北大国防生的优势。不过最重要的,是要对自己的身份有认可和热爱,有坚定的信心”。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2011级本科生。
2017级硕士研究生。
年服役于原总装备部驻豫某基地。
“为什么要当兵”这个问题,伍昕钰被问了无数次。
自小喜爱《冲出亚马逊》、《士兵突击》等影视作品,幼年家中一柜子的玩具枪,从军志无需刻意追求“为什么”,早已化作伍昕钰心中再自然不过的人生选择。
2011年,刚成为北大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本科生的伍昕钰应征入伍,成为一名义务兵。
进入部队后,伍昕钰牢记着北大人的使命,但选择忘掉北大的光环。新兵下连复训期间一夜四次、紧张刺激的夜间紧急集合,伍昕钰总是冲在最前面的那个人。
如今忆起,他用今年世界杯的流行语讲道:“世上只有过去的坎特,没有过不去的坎。”当兵和普通生活一样,在他看来没有艰难和后悔。
伍昕钰随部队启程去拉练
在部队里,伍昕钰最钦佩的是气象台长、军政主官老杨。气象台配备的独立系统将近十套,每套系统配备单独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一般士官或义务兵都只熟悉自己负责的部分,老杨却全盘皆知。
每次老杨列装或整修设备,都会刷新伍昕钰的认识:“老杨会修这?”“老杨还会修这?”“老杨还有啥不会的?”
工作中的老杨全知全能,工作外的老杨像老友、像亲人。“想来我退伍已经快五年了,老杨也到不惑之年了吧,平时也偶尔联系,衷心祝愿老杨工作上一帆风顺,家庭和顺。”
伍昕钰任北大军训辅导员时
服役期间一直在科研部队工作的伍昕钰接触到了各种技术。
“学校的学习模式是‘学什么用什么’,部队的学习模式是‘用什么学什么’。”
伍昕钰先是被外派湖南学习某型雷达操作,后又在所属部队气象台跟班学习,并接受了其他几项岗位专业培训,成为气象台唯一一位多面手的义务兵。
工作中他把无聊的事变得有趣,把繁杂的事做得精细,自认为“没获得太多的荣誉”,但扪心自问,工作、训练和生活,都时刻全身心地投入。科研部队技术工作的严谨,铸就了伍昕钰坚毅的军人气质。
如今,他也以大学生“老兵”的成熟眼光关注着军队。他认为,参军入伍是大学生报效祖国最直接的方式。两年的义务兵役,值得每一位有志军旅或向往军营的大学生去尝试和体验。
现在,随着军事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实力提升,国家信心十足地取消了国防生招生,军事院校和地方院校培养学生的模式将会完全不同,更偏实战化、军事化。
伍昕钰期待着,新生代军官们在部队里能够施展拳脚、一展宏图。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2012级本科生。
法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
年服役于总参谋部驻新疆某单位。
“部队是一个神秘的地方,我想去闯一闯,看一看,磨练自己。”
2012级外国语学院法语专业的王世杰,甫一入学便念起了自己的第二个梦想——奔赴军营,入学当年的12月,他穿上了簇新的军装。
三个月的新兵训练之后,王世杰被分配下连,来到遥远美丽的新疆。两年的服役生活,酸甜苦辣装了满怀,惊喜与收获也沉淀为他人生的宝贵财富。
王世杰在部队单位
刚刚进入部队,新兵连高强度的体能与队列训练就让王世杰尝到了苦头。
战友能轻松达到三四十个的引体向上,他只能做一个。然而,部队是一个注重竞争的地方,三公里跑、仰卧起坐、俯卧撑……每一项体能考核都会不断地排名次。
当时的王世杰身上几乎只带着“北大”这一个标签,先前的喜悦骄傲不由得转为困扰,“身体的疲惫和精神的压迫,导致整体感觉特别不好”。体能训练没有捷径可走,他只能通过加倍刻苦来弥补差距。
在新兵连的后半期,王世杰终于以优秀的成绩完成了所有体能测试。
王世杰的军旅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新疆下连后,营房绿化员、炊事员、广播员、收发员、公务员、售货员、枪支指导员、机关公勤人员……各种岗位上他都得到历练。
种树、水管修理、草场维护……他从一头雾水到游刃有余。炊事班上为班长切菜打下手,为战友端上香喷喷的饭,“从来没有接触过厨房的人竟然也成为了大厨的好帮手”,当时王世杰想着,将来回家也能帮父母做一桌菜,内心里全是满足。
王世杰在菜地劳动
“从新疆回来后,我一直把新疆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
亲人般的战友,奋斗与付出过的土地,多样而壮美的风景,守边的军旅生活让王世杰对新疆的热爱扎根在了心里。
部队逢年过节,都会收到所在回民村送来的水果、牛羊肉,他们还和当地小学结对子交流。
他印象很深的,是一个村民常常来部队拉走绿化整修之后的废草料、废木料,“大家不知道他名字,都叫他老马,每次来我们都会兴致高昂地聊很久的天,尽管他的普通话都不标准,我们的话经常要重复很多遍,但是彼此之间的信任和热情却丝毫不减”。
“非常希望同学们能去新疆看一看,走一走,那是一个人美景美的地方。 ”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2012级本科生。
2018级硕士研究生。
年服役于海军陆战队某旅。
宋玺热血精彩的军旅生涯,始终交织着刚强与柔情两种色彩。
接到央视《渴望现场》节目录制邀请的时候,宋玺感到不好意思去,但是惦念着再给战友唱支歌的承诺和心愿,她还是去了,唱了一首《红旗飘飘》。
“可爱的战友们”是宋玺离开部队后最牵挂的人,重聚的机会不多,但每一次都让她心里涌起心安的感觉,相互之间的信任让她觉得“可以把自己的一切交给她们”。
今年参加校园十佳歌手大赛时,宋玺与前来助阵的战友拍合影,笑得无比开怀。
舰上训练(右一为宋玺)
退伍后第二首为人所熟悉的歌,是为电影《红海行动》所献声的宣传曲《春风的话》,这首给父母的歌在部队的年夜饭桌上,宋玺曾唱哭了自己和所有战友。
从高考开始,宋玺连续三年的入伍愿望都被父母否决。最后,她在大三时偷偷报名,先斩后奏,才征得同意。
在妈妈眼里,她上火车离开时高兴得“蹦蹦跳跳”。但其实,让父母担心是她踏入军营时“唯一的遗憾”。
军营中磨砺成长,也意味着更多的经历与成熟。
起初班长们有时会“北大北大”地提着,宋玺惶恐地认为她当然不能代表整个北大,但也因此更努力。
“因为虽然不怕自己丢人,但影响到北大这两字是忍受不了的。”当兵的日子在她看来是“从来没有那样努力过”的一段人生。
刚入伍时,从手插裤兜、随意发笑挨批评,到理解打报告是班长要掌握动态战力,叠被子是磨练心性;从新兵连到陆战队侦察兵,宋玺带着膝盖的旧伤练爬战术、扎马步、跑武装,疼得睡不着觉、上不好楼梯。
陆战队到中国最南端海训,是在最热的夏天,头盔、迷彩服、军靴下是“挨床就疼”的痱子疹子,海魂衫也起了霉点。
体能战术训练愈发严苛,还需要担忧海岛上的野外生存,除了仅有的一点水、米、土豆、洋葱之外,他们挖野菜、撬生蚝、抓螃蟹,可仍然杯水车薪。雨夜里,帐篷灌水,士兵们把枪抱在怀里保护,淋雨睡一宿。
宋玺记得,海岛生存训练时恰逢建党节,陆战队党员站在礁石上重温入党誓词,荷枪实弹,全副武装,面朝大海,激昂宣誓。
在舰上的舱室搜索救援训练的画面、对海射击训练、拦截阻击可疑船只,战斗警报响起的瞬间,她和队友们迅速就位,举枪瞄准的模样至今历历在目。
宋玺和战友一起在海上拍下照片,辽阔的蓝天上,有一朵云,既像中国的疆土,又像一颗心,他们给照片取名——《我的中国心》。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12级本科生。
新闻与传播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
年服役于北部战区陆军雷锋生前所在部队。
带着书生意气、满腔热血,2015年,在国际关系学院就读大四的唐青跟从少时梦想的召唤,踏入军营,开始了在北部战区陆军某工程防化旅雷锋连的军旅生涯。
两年的磨砺淬火,让他对雷锋、对军人、对国家都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唐青曾对一些部队工作不理解,但军人面对的是战场,是非常态化,纪律必然先于自由和民主,听从命令,“合理的是一种锻炼,不合理的是一种磨练”,如此心才不会散,才应对得了各种危急情况。
军人的纪律让唐青成长,军人的奉献则让他触动。
在部队结识的参军十多年的老士官们,三十出头的年纪却苍老得像四五十岁,他们透支了青春,也牺牲了家庭,有人一再拖延婚期,有人把老小都托给军嫂照顾。
唐青的父亲在他大一时离世。“参军入伍对于我和独自在家的母亲都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选择。可在我最动摇的时候,是母亲支持我去当兵的,”他不敢想母亲是怎么考虑的,“怕想多了会后悔。”
对母亲的愧疚,也写在他日记的字里行间:“从昨天下午到今天天亮,大风呼啸,整整下了一夜的暴雨,我们连队做好了随时出动应急抗洪的准备。晚饭后,妈妈给我打来了电话,说在电视新闻中看到了我们这里有洪灾,对我不放心,说了好多好多的话。这是当兵以来,我和妈妈聊得时间最长的一次,我还听到,电话那头的妈妈可能是掉眼泪了。”
牵挂、职责、担当交织在一起,唐青决心要“让自己在风雨中成长起来”,躬身奉献,有行动就要冲在队伍的最前头。
唐青在部队
这份职责与担当贯穿在唐青的军旅生涯中,“北大人在部队就要有所作为,不能浑浑噩噩、得过且过地混日子”的坚定也收获了成绩,新兵班长、“优秀班级”、“优秀义务兵”、“百名强军先锋人物”、集团军记三等功都成为他奉献的见证。
“当兵真是太苦了、太不容易了。”但唐青愿意选择这种苦,选择责任、荣誉和奉献,“部队每个人都不会允许自己掉链子、拖后腿,因为背后就是国家和人民”。
未来如果有机会,他会选择以文职人员的身份回归部队,正所谓“若有战,召必回”。
13年来,北大学子与军营,有太多动人的故事。
“当义务兵,你站两年的岗,别人为你站一辈子的岗。”王馨安一直记着这句话,也把这句话告诉学弟学妹。
祝可敬可爱的人民解放军,节日快乐!
文字:王梓妍、谭诗颖
图片:受访者提供
责编:园中葵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当兵出来后还能回部队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