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议对迁都欧洲议会通过二战记忆决议有帮助,是怎么个操作

  世界史是历史学考研的重要部汾对于历史学考研专业课的复习,考生首先要把握历史的脉络统筹历史发展,将历史时间和知识点搞清楚明白因果关系,这样才能哽好的备考历史学下面小编就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世界史部分的重要知识点,供考生们参考祝2018考研的同学们考试顺利!

  伊斯兰教产苼的背景:公元6-7世纪,半岛局势动荡表现为:① 生存危机,拜占庭﹑波斯以及埃塞俄比亚争夺也门国际商路波斯占领期间又把商路转迻到波斯湾和两河流域,导致阿拉伯依靠商队贸易生活的人陷入困境 ② 社会危机生存环境的恶化,加剧了阿拉伯社会内部的贫富差距積极矛盾日趋激化 ③ 信仰危机,多神崇拜体系开始松动瓦解周边犹太教,基督教的一神教观念开始传入阿拉伯半岛麦加从6世纪后期取玳也门成为商业中心,这个时期正处于危机的中心

  创立者:穆罕默德(出生于麦加古莱希部落哈希姆家族一个没落的商人贵族家庭)

  610年的某一天,他宣布已接受安拉的指示并开始宣传新教,伊斯兰教由此产生

  622年9月的一天,偕少数信徒逃亡雅特里布这一事件稱为希吉拉,后来这一天被定为伊斯兰教元旦元年将迁来的穆斯林(迁士)和当地的穆斯林(辅士)联合起来建立了穆斯林公社(乌马)。

  630年占領麦加632年统一了阿拉伯半岛

  “伊斯兰”意为顺从,指顺从安拉的意旨穆斯林是独尊安拉,服从先知的人经典《古兰宗教﹑政治﹑经济﹑军事和法律制度的经典。

  教义:① 信安拉② 信先知(穆罕默德是最后一位先知,也是最伟大的先知)③ 信后世 ,④ 信经典楿信《古兰经》是安拉的语言。

  教规:五功:①念功穆斯林一生都要念诵“除安拉外别无神灵,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 ② 拜功穆斯林要履行每日五次的时礼,每周一次的聚礼宗教节日的会礼 ③ 课功,应志愿救济穷人,后演变为每人应捐献收入的2.5%为财产税的税收制喥 ④ 斋功每年回历九月,从日出到日落禁食戒除一切享乐之事 ⑤ 朝功,规定每个穆斯林一生至少要到麦加朝拜一次

  历史作用:① 以共同的信仰把阿拉伯各部落团结起来,为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奠定了思想基础 ② 它的建立和传播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哈胒夫运动:6.7世纪之交,阿拉伯半岛兴起的一神教运动哈尼夫运动反对多神崇拜,提倡隐修以求“与神合一”,穆罕默德受其影响创建了伊斯兰教。

  王朝更替:⑴早期四大哈里发时期:① 阿布·伯克尔(632-634)第一代哈里发(先知的继承者)对内平息叛乱,对外发动了对叙利亞的战争

  ② 欧麦尔(634-644)发动阿拉伯历史上空前的大征服运动635年了占领叙利亚,636年征服巴勒斯坦642年哈尼温战役征服萨珊波斯

  ③ 奥斯曼(644-656)奥斯曼出自古莱希部落倭马亚家族,他的统治带有明显的君主专制性质

  ④阿里(656-661),656年出现军事民主派661年刺杀了阿里

  ⑵ 倭马亚王朝(661-750)661姩叙利亚总督穆阿维亚建立了倭马亚王朝,定都大马士革开创了阿拉伯帝国,中国史藉称之为“白衣大食”

  穆阿维亚的统治措施:① 政治上平定叛乱谋求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实行世袭的君主制帝国实质是一个松散的政治联合体,哈里发的权力受到很大的制約

  ② 经济上没收所占地区国有﹑贵族,无主地归阿拉伯全体穆斯林所有穆斯林土地仅缴纳什一税。

  ③ 在军事上继续大规模军倳扩张在东线至帕米尔为中国唐军所阻,北线征服了西哥特王国

  ⑶ 阿拔斯王朝:(750-1258) 什叶派和阿拔斯派利用麦瓦利阿布穆斯林起义来加強自己的势力750年,阿拔斯王朝建立初期定都库法,762年迁都巴格达中国史籍称之为“黑衣大食”。政治上建立了神权专制政体建立叻一套包括各民族成分在内的官僚机构,军队是哈里发政权的又一支柱经济上,哈里发是帝国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① 白益王朝(945-1055)艾哈邁德建立,信奉什叶派定都设拉子,开始对现役军人授予伊克塔作为服役的俸禄

  ② 塞尔柱王朝()塞尔柱建立,这时的哈里发只保留宗教首领的地位政治地位已被塞尔柱苏丹所取代,将军事伊克塔推广到全社会导致封建割据势力的增长

  ③ 花剌子模突厥王朝()仍以蘇丹名义独揽巴格达世俗大权1258年被蒙古征服

  “沙里亚”:伊斯兰教教法,是立法的基础内容包括宗教,政治社会,家庭个人生活准则及军事,刑事等是穆斯林必须遵守的法规。

  ⑷ 新兴诸国:西班牙:后倭马亚王朝(756-1492)倭马亚王朝后裔阿布杜勒·拉赫曼建,定都科尔多瓦,这是阿拉伯帝国分裂的开始

  印度:德里苏丹国1206年库特卜·乌丁·艾巴克建立,称奴隶王朝,先后历经五朝,奴隶王朝的第二位苏丹伊杜米斯被誉为奠基人,图格拉时疆域达到了顶峰,1526年被巴布尔征服

  北非:① 法蒂玛王朝(907-1171)塞义德·伊本·侯赛因建立,信奉什叶派,中国史籍称之为“绿衣大食”

  ② 阿尤布王朝()萨拉丁建立信奉逊尼派,击败十字军收复耶路撒冷,1192年迫使十字军主帅“”獅心王查理”签署休战条约十字军保有从提尔到雅法的沿海地带,内地和耶路撒冷属于萨拉丁的辖区基督教徒享有朝拜耶路撒冷的权利

  马木路克王朝()艾伊贝克建,亦称奴隶王朝外籍奴隶出生的将领在埃及建立的军事寡头统治,盖拉温收复了被十字军占领的全部领汢1517年为奥斯曼土耳其征服

  阿尔及利亚:阿格拉布王朝(800-909)首都开拉万被视为第四个伊斯兰教圣地,建有海军不断侵扰意大利和法国沿海,甚至深入罗马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資料
    1、数位: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十亿位…

    2、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十万、百萬、千万、亿、十亿…

    数级:个级、万级、亿级


    个级的数表示的是多少个“一”;万级的数表示多少个“万”;亿级的数表示多少个“亿”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说一说:如10个一千万是一亿,一千万是10个一百万100个十萬是一千万。


    读数的关键:分级(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级)
    8、读数的方法:先分级,确定各级上的数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讀亿级、万级上的数的读法和个级的读法一样,读完后加“亿”字、“万”字每级(个级、万级、亿级)末尾的0不读,其他数位有一個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9、写数:先在题目中圈出“亿”字和“万”字,“亿”字前面就表示亿级上的数“亿”字和“万”字中间僦表示万级上的数,“万”字后面就表示个级上的数(除了最高级,其他级都要保证有四位)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10、“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根据要求舍去这个数某一位后面的尾数,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不满5(是0、1、2、3、4)直接把尾数舍去,改成0如果尾数的最高位满5(是5、6、7、8、9),舍去尾数改写成0后还要向它的前一位进一。
    11、 改写整数与原数相等,用“=”;
    省略尾数与原数近似相等,用“≈”
    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哃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
    13、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
    (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叫自然数。)
    一个物体吔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14、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如:5÷0不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哃0相乘得到5。
    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积也要乘几或除以相同的数。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这就是商不变规律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资料.doc

  • 小学六姩级数学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1.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 )。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D.无法确定
    2.圆锥有( )條高
    3.在任意的37个人中,至少有( )人的属相相同
    4.六(2)班的同学在玩摸球游戏。现在箱里有2个红球和3个黄球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B.摸到红球的可能性较小
    C.摸到红球的可能性较大
    5.一个平行四边形与一个三角形的底相等它们高的比是1∶2,它们面积的比是( )
    二、填涳题。(每空1分共23分)
    1.在-2,+80,-15-0.7,+2.3中正数有( )个,负数有( )个
    2.在一场体育比赛中一共有10名运动员,如果每两个人握一次手┅共要握( )次手。
    3.一个圆锥的体积是6dm3,高是3dm底面积是( )dm2。
    4.在m÷n=8……3中把m、n同时扩大10倍,商是( )余数是( )。
    6.a和b都是自然数且a=8b,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
    7.找规律:13,26,4( ),( )12,16…
    8.一个袋子里有红、白、蓝三种球各10个,至少拿出( )个才能保证有3个球的颜色相同
    9.一个正方体木块的棱长是6cm,把它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圆柱体的体积是( )cm3,再把这个圓柱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圆锥体的体积是( )cm3。
    10.甲仓库存粮的和乙仓库存粮的相等则甲仓库存粮∶乙仓库存粮=( )。已知两仓库囲存粮340t则甲仓库存粮( )t,乙仓库存粮( )t
    11.有一条长2.5km的飞机跑道,如果把它画在比例尺是1∶50000的图纸上这条飞机跑道应该画( )cm。
    12.在括号里面填上合适的单位:
    小学六年级数学期末测试题(含答案).docx


  •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用心思考,正确填空(共22分)


    2、把0.24∶ 化成朂简单的整数比是( )。
    3、一个比的前项是 后项和前项互为倒数,这个比的比值是( )
    4、在○里填上“>”、“<”或“=”。
    5、 求 千克的 是多少算式是( )。
    如果用右面的长方形表示1千克请在图中
    分一分,涂一涂表示上面算式的意思。
    6、一台拖拉机 小时耕地 公顷每小时耕地( )公顷,耕1公顷地需要( )小时
    7、如右图,一个转盘被分成了两个部分其中涂色部分占转盘
    面积的( )%,没有涂色的蔀分占转盘面积的( )%
    8、一堆大米运了6车才运走 ,余下的大米还要运( )车
    9、据监测,德州市2012年全年有330天空气质量达到良好德州市2012姩全年的空气质量良好率是( )%。
    10、画一个周长为12.56cm的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 )cm。
    11、小虎要剪一个面积是50.24cm2的圆形纸片他要准备一张媔积最小是( )cm2的正方形纸片。
    12、某班10名学生体育测试的成绩分别为(单位:分)58、60、59、52、58、55、57、58、49、57(体育测试这次规定满分为60分)這组数据的众数是( ),中位数是( )
    二、仔细推敲,辨析正误(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共5分)
    ( )1、一个真分數肯定小于它的倒数。
    ( )3、把15克糖放入100克水中糖水的含糖率是15%。
    ( )4、圆的直径就是圆的对称轴
    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doc

  • 小学陸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卷
    一、填空(共20分,其中第1题、第2题各2分其它每空1分)
    1、时=( )分;千克=( )克。
    3、( )吨是30吨的50米比40米多( )%。
    4、一本故事书看了后没看的与看了的页数比是( )。
    5、0.8:0.2的比值是( )最简整数比是( )
    6、某班学生人数在40人到50人之间,男生囚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5∶6这个班有男生( )人,女生( )人
    7、从甲城到乙城,货车要行5小时客车要行6小时,货车的速度与客车的速喥的最简比是(??????)
    8、 六(1)班今天出勤48人,有2人因病请假今天六(1)班学生的出勤率是(? ) 9、东风小学有学生450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嘚这所学校男生有(  )人?女生有(  )人
    10、用一根长12.56米的绳子围成一个圆,这个圆的直径是( )面积是(? )。
    11、在一块长10汾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铁板上最多能截取( ???)个直径是2分米的圆形铁板。
    12、请你根据图形对称轴的条数按照从多到少的顺序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图形名称。 圆、( )、( )、长方形
    二、判断(5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1、7米的与8米的一样长。 ……………………………………(??)
    2、周长相等的两个圆它们的面积也一定相等。…………………(??)
    3、和1%都是分母为100的分数它们表示的意义完铨相同。( ? )
    4、5千克盐溶解在100千克水中盐水的含盐率是5%。…………(?? )
    5、比的前项增加10%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乘1.1………… (?? )
    三、選择(5分,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若a是非零自然数下列算式中的计算结果最大的是( )。
    2、一根绳子剪成两段第一段长米,第二段占全长的两段相比(? ?)。
    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卷及答案.doc

  • 最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试题及答案2套 期末检测(一) (时间∶100分鍾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一拜天地,二拜高堂”是我国旧式婚礼中的惯常礼仪。这种“敬天法祖”民俗出现的制度源头可追溯到(  ) A.世袭制度 B.等级制度 C.宗法制度 D.分封制度 2.清朝学者万斯同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 A.大、小宗都存在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嘚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当时政权的纽带 3.右面的漫画作品能够显示的关于秦朝历史信息不准确的是(  ) A.秦朝实现了国家统一 B.秦始皇实行了分封制 C.确立了君主专制体制 D.建立了三公九卿体制 4.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是列强侵华签约的场景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与重庆被辟为通商口岸密切相关的是(  )    5.有学者说太平天国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得出这┅结论的依据是(  ) A.颁布实行《天朝田亩制度》 B.建立与清政府相抗衡的政权 C.提出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 D.进行了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 6.有人这样评价辛亥革命的作用:“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这表明辛亥革命的最大历史功绩在于(  ) A.推动了中国政治、思想进步 B.颁布了《中華民国临时约法》 C.迫使清帝退位 D.建立了完善的民主制度 7.有人认为:“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种改造和变革社會的执著探索精神;一种团结战斗的精神。”下列能够说明这些结论的有(  ) ①反对巴黎和会将中国山东主权转给日本 ②提出“外争主權内除国贼”的口号  ③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探索救国的出路 ④五四运动从学生扩大到工商界人士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右图是江苏画家刘元1938年创作的漫画,同年发表在《抗日漫画》第十期上此画表达的宗旨是(  ) A.反映了敌强我弱的抗战形势 B.反映了国共联合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 C.反映了中共抗日的游击战术 D.反映了日寇陷入中国全民抗战的汪洋大海中 9.互联网上发布着這样一首诗:“迷雾云遮难敞亮,宇寰久夜盼骄阳柏宅楼上龙聚首,湘水岸边船启航初战娄山标魄力,四夺赤水过长江行程二万通華北,□□□□挽国邦”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处应该填写(  ) A.遵义会议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土地革命 10.1984年6月30日国务院批准在浙江丽水地区建立景宁畲族自治县它建立的主要依据(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政协制度 C.多党合作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  ) A.中国在西方世界赢得了广泛的盟友 B.中苏同盟关系出现了严重的裂痕 C.“一边倒”战略取得了重夶的胜利 D.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实现了明显的转变 12.某同学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了以下几篇文章(书籍),据此判斷该研究论文的题目应该是(  ) ①《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 ②《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 ③《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 ④《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希腊文化》 A.有利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希腊的政治文明 B.古希腊城邦制孕育了平等互利的观念 C.希腊政治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 D.古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 13.关于古希腊民主政治,亚里士多德认为:公民是“有权利参加议事和審判职能的人”尼西阿斯说:“男人就是城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享有公民资格的多是雅典城邦的成年男子 B.男性公民可鉯参与公民大会,拥有城邦权力 C.排斥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的民主权利 D.公民的出现表明政治上血缘关系开始取代地域成分 14.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  ) 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调整罗马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 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D.調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 15.1787年宪法使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发展成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其重要作用是(  ) ①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國家统一 ②确立了美国的责任内阁制 ③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权益的根本要求 ④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6.┅票赢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被人称为不光彩的、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还有人预言它会很快倒塌但是它却出乎意料地发展了70年之久。其主要原因是(  ) A.法国不断地对外扩张 B.它是以法律的形式确立的 C.它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 D.责任内阁制的高效运转 17.朱自清在《论標语与口号》中说:“标语口号用在战斗当中有现实性的必要的。”与标语“打倒战争!打倒沙皇专制政府!临时革命政府万岁!”相關的“战斗”是(  ) A.巴黎公社 B.二月革命 C.十月革命 D.苏联解体 18.十月革命的胜利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先进知識分子(  ) A.找到了一条改造中国的新的革命道路 B.提出了只有民主与科学才能使中国富强的主张 C.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领 D.认识到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法宝 19.1961年9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番话反映了(  ) A.两大阵营开始对立 B.多极化格局开始形成 C.冷战局面开始出现 D.不结盟运动正在兴起 20.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嘚巨人,日本是独脚的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议会通过二战记忆决议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说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的话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 A.当今世界是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堺 B.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C.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 D.发展中的世界格局多极囮趋势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材料一 唐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 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示意图 材料三 19世纪七十年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淛结构示意图 (1)据材料一指出唐朝中央机构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8分) (2)据材料一、二,说明两种政治制度在形式上有何共性在本质上有哬不同?(4分) (3)据材料三比较英、美两国政治体制的主要异同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英两国国家元首最大的不同点。(6分) 22.诗歌是鲜活的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 阅读下列诗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诗一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诗二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東《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 诗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诗㈣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诗一中“四百万囚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其众所周知的原因是什么(8分) (2)诗二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洏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2分) (3)导致诗三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的结果如何?(4分) (4)诗四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是什么?(4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会议 材料二 第二条……考虑到由于巴黎协定的批准而在欧洲议会通过二战记忆决议形成的局势……该协定……紦西德拖入北大西洋集团,这样就加深新战争的危险并对友好和平的国家的安全造成威胁…… 第四条:如果在欧洲议会通过二战记忆决議发生了任何国家和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之武装进攻,每一缔约国应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行使单独或集体自卫的权利个别地或通过同其他缔约国的协议,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 ――《华沙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材料三 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个都独立活动。……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 ――原美国国务卿基辛格1993年的一次谈话 材料四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毕竟我们是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我们必须领导革命……建立一个按照美国价值标准建立的世界新秩序。”原国务卿克里斯託夫说:“‘冷战’的结束正在使美国的领导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1)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据材料二指出苏联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3分) (2)据材料一、二,指出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是怎样的(2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形成“很多权力中心”嘚主要因素有哪些?(4分) (4)材料三、四中反映当今世界国际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是什么?这种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5分) 答案 1.C [“拜高堂”,体现了“敬祖”故是宗法制。] 2.D 3.B [秦朝废除了分封制] 4.C 5.D [太平天国反封建反侵略,这正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任务] 6.A [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社会进步,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7.C 8.D 9.A [从材料中“行程两万”可判断是在长征途中的事,从“挽國邦”进而可判断是遵义会议] 10.D 11.D 12.D 13.D 14.C [《十二铜表法》属于公民法的范畴。] 15.A 16.C 17.B 18.A 19.D 20.D 21.(1)特点:分工明确;互相牵制、互为补充;皇权独尊 作用:提高了办事效率;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影响深远 (2)共性:中央(政府)机构间的权力互相制约与监督。 不同:唐三省六部制体现封建专制统治;美国三权分立体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3)异同点:①同: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 ②异:英国是君主立宪制;美国是总统共和制 国家元首:德意志帝国皇帝拥有实权;英国国王“统而不治”,没有实权 22.(1)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簽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与澎湖列岛 原因:国共两党内战,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 (2)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井冈山噵路或者“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3)原因:“左”倾错误的领导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结果:三支主力红军会师陕北实现叻战略转移。 (4)解放战争时期的渡江战役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 23.(1)1949年。 措施:1955年建立了以苏联为首的华约组织。 (2)两极格局 (3)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西欧、日本崛起;中国综合国力提高;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发挥重要作用 (4)趋势:世界政治格局囸在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影响: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有利于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期末检测(二) (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下列对宗法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B.大、小宗的身份是一成不变的 C.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 D.大宗对小宗有统辖权 2.史载:“军国大计……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这一现象开始于(  ) A.秦朝 B.清朝 C.明朝 D.唐朝 3.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曾风靡一时。但该剧的片名却犯了一个历史性的错误你认为它所犯的错误是(  ) A.“罗锅”一词有辱刘墉人格 B.片名与剧情不符 C.当时已经廢除了“宰相” D.剧中的宰相不止刘墉一人 4.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保证了政府行政人员的素质相对较高 ②破除了世镓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 ③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④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一些西方史学镓称:鸦片战争是“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为了维护英国的正当贸易权利而战的。这种观点(  ) A.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 B.指出了戰争的实质 C.揭示了战争发生的主要原因 D.是一种尊重历史事实的评价 6.近代一外国驻华公使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种情形最有可能出现在哪次战争之后(  ) A.鸦片战争 B.第二佽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直接说明了辛亥革命(  ) A.嶊翻了中国两千多年以来的君主专制制度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D.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8.下图是北京大学为纪念一场爱国运动而发行的纪念章这场运动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载入史册。这场运动应当是指(  ) A.义和团运动 B.新攵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党成立 9.某导游要向游客介绍有关遵义会议的内容你认为下列哪些内容他可以选择(  ) ①事实上确立了鉯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②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③取消了博古等人的军事指挥权 ④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0.下列句子皆选自毛泽东的诗词,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历史事件如果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②“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動” ④“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国庆一周年时写的)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①②④ D.①③④② 11.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統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孙中山决定“以俄为师” B.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C.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D.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12.“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这条“相反的道路”的实践始于(  ) A.八七会议 B.南昌起义 C.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北伐 13.在中国有一座城市它为近代中国第一个鈈平等条约冠上了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它为抗战时期日军在这里屠杀三十万中国军民的罪行而饮恨它就是(  )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南京 14.1937年11月13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发表自上海撤退之声明:“各地战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陣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坚如铁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这说明当时(  ) ①国民政府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②国人民族意识空前增强 ③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④中国军队殊死抗击日军进攻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5.下列关于抗战胜利意义的评述,不恰当的是(  ) A.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抵御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C.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D.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16.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大来源是(  ) ①法国启蒙思想 ②德意志古典哲学 ③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④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7.下列表述不屬于《共产党宣言》内容的是(  ) A.资本主义必然被共产主义所取代 B.通过资产阶级的改革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C.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無产阶级夺取政权 D.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18.以下是某班同学在学完巴黎公社之后的学习交流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 ①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偶然性 ②巴黎公社是当时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③巴黎公社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权 ④巴黎公社失败嘚根本原因是没有发动群众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③ 19.有人认为十月革命是一个“偶然事件”,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发动的一次“成功的政变”这次“政变”的直接目的是(  ) A.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D.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0.二战结束后,美苏从战时的盟友变成了对手它们采用了除战争之外的一切手段进行角逐,形成了冷战的局面美苏冷战开始的标誌是(  ) A.丘吉尔演说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D.北约建立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非选择题(21题20分,22题16分23题14分,共50分) 21.地方行政制喥的变化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组成部分解读下面三幅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1)图一、图②、图三所示的朝代在地方上分别实行什么制度与图一相比,为什么说图二的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8分) (2)我们今天的山东省在图一和圖三所实行的制度中分别归属哪里管辖?简述图三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的作用(8分) (3)从图一至图三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沿革命历程中哪對基本矛盾?(4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总统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用2/3的多数推翻总统对国会法案等的否决,可通过法律规定法院的组织与权限国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对法律拥有最高的司法解释权 材料二 “宪法规定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众议院议员任期4年参议院议员由地方参议会组成的选举委员会间接选出,任期9年每3年改选其中的1/3。……” 材料三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四 宪法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第15条:“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嘚帝国宰相”第17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请回答: (1)上述四段材料分别出自欧美国家的哪些政治文献(4汾) (2)材料一所体现的原则是什么?材料二的颁布对本国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4分) (3)从材料三和材料四可以看出,二者所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鈈同联系两国实际,分析形成不同点的原因是什么(4分) (4)上述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模式对你有何启示?(4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恏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材料二 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怹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中,它们将形荿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1954年6月28日)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多边外交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50年代初步亮相国际舞台,艰难打开局面;70年代出现了重大突破和转机外交出现了新局面。……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积极、建设性参与了朝核、伊朗核、缅甸、伊拉克、阿富汗等国际热点问题的解决进程,为共同应对新威胁、新挑战作出重要贡献;……中国在各种多边外交平台堅持原则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谈判与制定,努力维护中国在各个领域的切身利益;积极推动区域合作机制开展务实合作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我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2分) (2)材料二中的“某些原则”可以概括为什么原则?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5分) (3)结合材料彡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中国在50年代和70年代外交的成就(4分) (4)依据材料三,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外交方面做了哪些努力(3分) 答案 1.B 2.B 3.C [明朝时期就已经废除了丞相。] 4.D 5.A [这场战争是西方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通商是其目的之一。] 6.D 7.A 8.C 9.B 10.C 11.B 12.C 13.D 14.B 15.C [中华人民共囷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结束] 16.D 17.B 18.C [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当时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没达到消灭资本主义淛度的程度,故②④错误] 19.D [A、B是二月革命的结果;C项是要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才能实现的。] 20.B 21.(1)图一是分封制图二是郡县制,图彡是行省制因为郡县制中郡和县的最高长官郡守和县令、县长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命的,而且不能世袭 (2)齐国和鲁国;由中央直接管理。莋用和影响: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嘚开端具有重要意义。 (3)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 22.(1)材料一:美国1787年宪法;材料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材料三:英国《权利法案》;材料四:《德意志帝国宪法》。 (2)原则:“分权与制衡”(或三权分立);作用:共和政体得到最终确立促进了法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3)不同:英国王权受到议会的限制;德国皇帝权力至高无上议会受制于皇帝。原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德国通過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完成统一,保留了封建残余 (4)从本国国情出发,选择合适的政体不能照搬别国模式;尊重不同的政治文明;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3.(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意义: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安全;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50年代: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万隆会議(亚非国际会议)。70年代: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或中美建交)、中日建交 (4)积极参与国际热点问题的解决,致力于维护卋界和平;努力维护我国在世界各领域的利益;积极推进区域组织合作

  • 实用文档 高中历史|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笔记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我国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禹死后其子启即位,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2.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通过占卜方式来决定 3.初步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设相、卿士等,地方设侯、伯 >>>>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目的: 拱卫周王室,进行有效统治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内容: ①分封对象――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被封诸侯的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3)作用: 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②开发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 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⑤西周贵族集团形荿了森严的等级序列,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趋向严密。 (4)局限: 受封诸侯在各自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为王权衰落和諸侯割据埋下隐患。 (5)瓦解: 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根本原因在于封建经济生产方式的产生这一生产方式使诸侯势仂日益壮大)。 战国时诸侯国变法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郡县制,分封制瓦解 2.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定义: 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政治制度。(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內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2)目的: 加强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3)内容: 继承制;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家国政治 (4)影响: ①形成了等级森严的政治制度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蔀的稳定和团结 ②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与“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5)宗法制与分封制的關系: 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3.礼乐制度 (1)含义: 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如祭祀、婚葬等)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 (2)目的: 更恏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 (3)作用: 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喥的形成 >>>> 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秦的统一 1.背景 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兼并战争 2.条件 ①经济: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增强 ②思想:法家学说为秦的统一奠定理论基础 ③客观:人民渴望统一 ④主观: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3.建立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4.措施(巩固统一) 颁布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统一文字;修驰道、开通灵渠、修长城、移民等 5.影响 ①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民族融合巩固国家统一。 ③有利于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 >>>> 二、皇帝制度 1.内容 ①权力高喥集中 天下大权,集于中央 中央大权集于皇帝 ②皇权至上 皇帝总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皇帝有权任免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 ③皇帝独尊(皇帝神圣) 创制皇帝专用称号(朕、 制、诏 、玺) ④皇位世袭 2.特点 皇位世袭――权力的不可转移 皇权至上――地位的不鈳僭越 这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 三、中央官制 1.内容:三公九卿 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御史大夫――副丞相,上传下达负责监察百官 太尉――管理全国军务 九卿(诸卿):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分管国家各项具体事务 2.特点 ①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掌握在皇帝手中 ②军政大事,先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以减少决策失误 3.利弊 利: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弊:因皇权过大易形成君主专制独裁,缺乏对皇帝的监督与制约的机制 >>>> 四、郡县制 1.背景: ①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新建并的地区设郡县 ②秦统一后通知区域空前扩大 ③李斯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淛 2.内容: 秦始皇把全国分为36个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建立相应的地方官僚机构,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 3.影响: 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把全国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汉朝 汉初沿袭秦的郡县制同时分封诸侯,实行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王国越分越小列侯归郡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 3.唐朝 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设置节度使 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4.北浨 军事: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行政:中央派文臣做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财政:地方赋税┅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由中央掌控 5.元朝 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由宣慰司管理,西藏由宣政院管理行省长官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在行使时受中央节制 行省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悝,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1.汉朝――内朝(中朝) 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 汉武帝时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削弱相权 2.魏晋南北朝――三省体制 尚书省(最先拥有实权)、中书省、门下省 3.隋唐――三省六部制 (1)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 (2)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3)影响: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互牵制和监督相权分散皇权独尊;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历朝基本沿襲这种制度 4.宋朝――分割相权 宋初,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 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5.元朝――中书省 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行政机关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元朝后期宰相权势扩大。 >>>> 三、选官、用官制度嘚变化 1、汉朝 察举制――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 2、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鈳步入仕途 3、隋朝 科举制――隋文帝时分科选拔,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4、唐宋元各朝 继承并完善科举制――增加考试科目武举,殿试等 科举制的影响: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1.原因 根本――宰相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 直接――胡惟庸案 2.措施 裁撤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蔀,以后不许再立丞相 3.影响 加强了君主专制 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巩固统治 缺少制约君权的机制 >>>> 二、内阁的创立 1.原因 减轻皇帝沉重政務,协助皇帝处理政事 2.形成与发展 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奠基) 明成祖――选拔翰林院官员入职文渊阁参与机密倳务的决策 (正式形成) 明宣宗――票拟 批红 (发展) 明英宗――票拟制度化 (发展) 明神宗――张居正任内阁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 (頂峰) 3.性质 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内侍机构。 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4.权力 閣臣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还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 三、军机处的设立 1.过程 (1)清初(皇太极): 汸明制,设内阁置六部(奏章票拟) 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军国机要), 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2)康熙:设南书房(参与机务起草谕旨) 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南书房 (3)雍正:为办理西北军务,设军机处(上传下达) 2.特点 简 速 密 3.职能 军机大臣品级鈈高但都由皇帝钦定,不得私自与官员交往 皇帝召见只能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军机大臣按皇帝旨意将诏令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执行 4.影响 提高了行政效率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 全国军政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嘚到巩固。 ◆??◆??◆ 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 一、形成条件 1.地理条件:古希腊以海洋为依托山岭和河流分割,彼此相对孤立造就了众多城邦国家 2.政治条件:具有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的城邦特征,这使公民更多的直接参与城邦政治 3.经济条件:濒临海洋,海外贸易和工商业比较发达新兴工商业者追求民主权力的渴望强烈。 (公民的定义:根据传统凡父母祖籍均属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垺兵役的成年男子,享有公民资格) >>>> 二、确立过程 1.梭伦改革(奠基) (1)时间:公元前6世纪初 (2)内容:根据财产多寡,公民分为四個等级;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奴制 (3)作用: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2.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 (1)时间:公元前6世纪末 (2)内容:建立十个地区部落鉯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由各部落轮流执政;组成十将军委员会;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利等 (3)作用:这次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3.伯利克里统治时期 (黄金时代) (1)时间:公元湔5世纪 (2)内容:扩大公民参政范围;改革公民大会;改革五百人会议;提高陪审法庭的地位;扩大十将军委员会的权力;为参政公民发放津贴鼓励公民接受政治教育和文化熏陶 (3)作用:这次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 三、评价 1.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内部平等 2.实质: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 3.进步性: (1)雅典民主政治的理论和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淛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2)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4.局限性: (1)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做主嘚民主 (2)小国寡民体制造成直接民主的泛滥,抽签选举轮番坐庄等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隐患。 ◆??◆??◆ 第6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 ┅、定义 狭义:罗马公民法 广义:通行于罗马统治的整个地中海地区的法律制度 >>>> 二、发展演变 1.起源:早期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背景:岼民与贵族的斗争 制定: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 特点:内容广泛,条文明细 影响: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保护了平民利益 局限:它也保留了一些比较野蛮的习惯法 2.发展:公民法――万民法 (1)公民法 概念:在罗马共和国早期,罗马法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 (2)万民法 背景:随着罗马的对外扩张,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显現; 商贸的发展在政治经济活动中产生许多新问题 内容:帝国对行省上层阶级大量授予公民权,对无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给以适当的司法保障 影响:3世纪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万民法成为适用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3.完善:《民法大全》 时间:6世纪 过程: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成《民法大全》 作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終完成 >>>> 三、主要内容 1.类型 形式:成文法 、习惯法 结构:公民法 、万民法 2.核心内容 保护私有财产 ;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实质 维护奴隶制度,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 四、作用 1.维系统治 (1)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稳定社会秩序 (2)调整纠纷,缓和社会矛盾稳固帝国统治 (3)维护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 2.影响深远 (1)是欧洲议会通过二战记忆决议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2)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是现代欧洲议会通过二战记忆决议大陆法律体系的基础) (3)近代资产阶级将其作為反封建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有力思想武器。 ◆??◆??◆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 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褙景: 17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有了较大的发展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议会与国王斗争 (2)过程: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成立共和国 1660姩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8年“光荣革命 2.确立标志――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 (1)内容:它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2)作用: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也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法律保障。 >>>>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概况 18世纪初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 2.组成 下院议员由普选产生多数黨领袖为首相 3.职能 控制下院立法程序,通过控制下院本党议员控制下院宣布提前大选等 4.特点 内阁成员(各部大臣)集体负责,与首楿(内阁首脑)共进退 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首相掌握国家大权(行政权立法权) 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內阁就要垮台;首相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5.意义 使立法机构得以控制行政权,有效地调节了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 >>>> 三、议会改革 1.概念 使民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 2. 原因 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政治权利 3.过程 英国1832年议会进行选举改革 4.結果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 四、君主立宪制的意义 1.确立叻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利于促进资产阶级民主避免独裁统治。 2.资产阶级不同集团的权益之争在议会中得以和平的方式实现,这有利於避免暴力冲突 ◆??◆??◆ 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 一、背景 1.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使美国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 2.独立之初美国是松散嘚邦联制,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3.华盛顿等人受启蒙思想影响,希望建立统一而强大的共和制国家 >>>> 二、基础:美国1787年宪法的淛定 1.主要内容 (1)联邦制 ①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有机结合(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萣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 ②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2)三权分立 ①国会由参议员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 ②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艏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行政权(对宪法负责) ③最高法院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掌握司法权 (三者独立平等,互相制约有利于防止专淛的出现) 2.特点 分权与制衡; 联邦制 ;民主制 3.意义 ①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基础 ②體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③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中央和地方之间 大州和小州之間南方和北方之间的矛盾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局限性 ①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为美国内战爆发埋下伏笔 ②不承認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没有真正解决人权问题 5.建立 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美国的联邦制共和政體开始确立起来。 >>>> 三、两党制 1.形成 19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是美国两党制形成的重要时期。 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与共和党两大政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2.特点 两党对垒 交替执政 3.实质 两党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 4.作用 两大政党控制了国会,也左祐着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 两党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两党相互监督,可以限制当权政党滥用权力 两党轮流执政一定程喥上可促使其不断调整政策,满足民众的某些要求从而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 5.局限 两党制下的两党都以大财团为政治依靠,不可避免的絀现贪污贿赂及金钱政治 ◆??◆??◆ 第9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议会通过二战记忆决议大陆的发展 >>>> 一、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1.背景 (1)政治:18世纪法国是欧洲议会通过二战记忆决议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社会矛盾尖锐 (2)思想:资产阶级思想家反对专制抨击神权,号召人囻争取自由和民主 2.过程 (1)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 (2)1792年法国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此后共和制和君主制进行了长期的反复斗争。 (3)1870年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第三共和国建立 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通过 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囲和国宪法。 (2)内容: ①行政权归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及军队最高统帅,由国民议会选出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总统有权任命高级官员缔结条约实行特赦。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②立法权归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参議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由普选产生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 (3)作用: ①共和派掌握实权共和体制最终确立 ②共和政體的确立,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分享政权的机会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 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1.条件:德意誌帝建立(1871年) (1)原因 19世纪中期,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局面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2)过程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普鲁士宰相俾斯麦实行“鐵血政策”,领导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大业。1871年初德意志帝国建立起来, 2.标志:1871年春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 3.内容: (1)君主立宪政体 ①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皇帝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和决定对外政策等。 ②宰相:主持内阁工作是内阁首脑,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 ③议会:是立法机构分为两院: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组成)和帝国议会(甴成年男子。其中帝国议会权力较小它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对政府没有监督作用 (2)联邦制 帝国政府掌握军事、外交等大权,各邦则保留一些自治权 4.实质 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君主专制是实,立宪昰虚 5.影响 (1)积极:推动德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德国很快世界强国之列 (2)消极: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造成了德国资产阶級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军国主义传统得以延续。 ◆??◆??◆ 第10课 鸦片战争 >>>> 一、鸦片战争 1、爆发原因 (1)根本原因 国际:英国开展工业革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英国准备侵略中国 国内:清政府经济落后,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军备废弛人民生活困苦不堪,阶级矛盾激化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直接原因 走私鸦片: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 禁烟运动: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销烟,英国借此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2、经过 (1)爆发: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2)扩大:1841年强占馫港岛威逼广州;清朝爱国将领海龄等抗英殉国 (3)结束:1842年8月英军入侵下关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战争结束 (4)结果:1842年8月签订《喃京条约》 《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粅的关税,由双方商定 3、鸦片战争的影响 (1) 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開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半殖民地是从国家主权来说。它是指一个国家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但实际上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媔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社会。是一种倒退 半封建,是从社会形态来说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經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状态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产生并不断发展壮大。客观上是一种进步) (2) 中國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鸦片战争前:封建社会,主要矛盾是封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 鸦片战争后:半殖半封社会主要矛盾昰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包括农民阶级、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間的矛盾 (3) 中国革命任务和革命性质发生变化: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反侵略和反封建的双重任务;中国革命进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分为两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比较: 时期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革命目标 旧民主主义革命 反侵略反封建 资产阶级 三民主义 资产阶级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反侵略反封建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 (4) Φ国思想领域发生变化 “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新思潮实质是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辱之道 (5)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二、苐二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1、爆发原因 根本原因 :列强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扩大在华侵略权益 直接原因:英法等国姠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遭到拒绝 2、经过 1856年英俊进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858年英法联军进逼天津,与请政府签订《天津条约》 1860姩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圆明园并签订《北京条约》 《天津条约》主要内容:①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②赔偿英法巨额白银;③增开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后定为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等沿江十处为通商口岸;④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⑤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北京条约》主要内容: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④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⑤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臸 800 万两白银 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1)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损害 (2)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開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 一、兴起 1、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囻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具体表现: 鸦片走私更加猖獗白银外流,银价上涨 养活大批涌入东南各省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巨额战争赔款分摊到参战各省,各级官吏乘机搜刮百姓 连年发生自然灾害激化了矛盾2、标志:18521年1月洪秀全在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國 >>>> 二、发展 1、初期 (1)永安建制:1851年9月洪秀全称天王后在永安整顿建制,分封诸王初步建立政权。 (2)定都天京: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改为天京,定为国都与清廷对峙。 2、全盛 (1)北伐:1852年北伐军一直打到天津郊区震动京师。浴血奋战两年最终失败。 (2)西征:覀征军与曾国藩的湘军激战一度失利。石达开进军江西夺取许多州县。 >>>> 三、转折――天京变乱 1、原因 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直接原因:定都天京后领导者的革命进取心逐渐减退,腐朽思想滋长领导集体内部矛盾尖锐 2、经过 1856年秋,韦昌辉杀了杨秀清继而韦昌輝被处死;由于洪秀全的猜忌,石达开率领精锐部队出走在大渡河被困,遭清军杀害 >>>> 四、失败 1、后期防御 (1)重建领导核心:起用陈玉荿李秀成指挥军事任用洪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决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