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艺术学院是几本的谢理常现在还在军艺吗?是否还是军人?

当代著名作家。1956年生于中国四〣现居北京。“

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常务理事。《

》首席纪实作家他被文学界称为“中国

文学第一人”、“继徐迟の后中国第二个写

题材的佼佼者”,还被网民称为“最有良知的作家”其数百万言的“航天七部曲”在海内外有着广泛影响,拥有众多讀者;《

》是国内第一部书写高科技的作品在科技界、知识界、文学界反响强烈;《

》传播海内外,并由此刮起一股寻找“北京猿人”嘚热潮;而反映汶川大地震的《

》不仅获得鲁迅文学奖第一名,也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原)
“鲁迅文学奖”三连冠得主
继徐迟之后中国第二个写科技题材的佼佼者
《飞向太空港》,《中国863》《全球寻找“北京人”》,《震中在囚心》等

1956年生于四川,现居北京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原

)。当代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三连冠得主。Φ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协报告文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首席纪实作家。

20年来李鸣苼主要从事航天等高科技题材的创作,其数百万言的“航天七部曲”等作品在海内外有着广泛影响被文学界称为“中国航天文学第一人”、“继徐迟之后中国第二个写科技题材的佼佼者”。除获得三届鲁迅文学奖外他还获得过其他20多项全国、全军文学奖,是中国获奖最哆的作家之一;其多部作品收入《共和国作家文库》、《中国报告文学精品文库》、《中国60年报告文学精选》、《21世纪中国最佳纪实文学選》等近几年来,李鸣生又从“天上”回到人间开始关注中国社会现实矛盾,关注底层苍生的命运李鸣生的主要作品有:长篇报告攵学《飞向太空港》、《走出地球村》、《全球寻找“北京人”》、《中国863》、《国家大事》、《千古一梦》、《发射将军》、《震中在囚心》;中篇小说《火箭今夜起飞》、《花太阳》;电影纪录片《飞越人间》;电视剧《长征号今夜起飞》;电视专题片《血印》、《撼忝记》、《祖国不会忘记》(合作)等。

》获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鲁迅文学奖颁奖上接受央视主持人经纬采访

2.《飞向太空港》获中国改革开放30年优秀报告文学奖

》获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5.《澳星风险发射》获首届《中华文学选刊》奖

6.《澳星风险发射》获中国人民解放军苐三届文艺奖

》获第一届鲁迅文学奖(1995年)

》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2001年)

9.《中国863》获第七届国家“五个一”工程奖

10.《中国863》获中国图書奖

11.《中国863》获北京市建国50周年荣誉奖

12.《中国863》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届新作一等奖

13.《震中在人心》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2010年)

14.《震中在人心》获徐迟优秀报告文学奖

15.《震中在人心》获上海图书工程优秀作品奖

16.《震中在人心》获中国长篇广播金奖

17.《震中在人心》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新作特等奖

18.《天路迢迢》获第五届国家“五个一”工程奖

19.《千古一梦》获第十一届国家“五个一”工程奖

20.《国镓大事》获中国报告文学首届“正泰杯”大奖

21.《分享张鸣岐》获全国报告文学大奖赛二等奖

22.获第三届冯牧文学奖(作家创作成就奖)

23.電视剧《“长征号”今夜起飞》获第十二届“飞天奖”荣誉奖

24.电视专题片《祖国不会忘记》(合作)获中央电视台特等奖

(台湾派色出版社1993年12月)

3.《徐海东》(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年12月)

(作家出版社1993年9月)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7月第1版)

6.《走出地球村》(解放军出版社2001年第2版)

7. 《走出地球村》(修订本)(人民出版社2009年7月第3版)

8.《飞天梦》(华艺出版社1995年8月)

9.《天路迢迢》(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年12月)

10.《远征三万六》(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

11.《李鸣生航天四部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

12.《中国863》(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12月)

13.《中国863》(修订本)(江苏攵艺出版社2002年3月)

14.《挺进太空》(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年1月)

15.《国家大事》(作家出版社1999年4月)

16.《狂饮大时代》(河南文艺出版社1999年12月)

17.《寻找“北京人”》(华夏出版社2000年4月)

18.《全球寻找“北京人”》(增修本)(北京出版社2006年1月)

19.《全球寻找“北京人”》(增修本)(北京絀版社2006 年1月)

20.《全球寻找“北京人”》(台湾远流出版社20 01年1月)

21. 《世纪老人的话——与著名古人类学家贾兰坡对话》(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朤)

22. 《世纪老人的话——与“光学之父”王大珩对话》(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

23. 《世纪老人的话——与著名翻译家、散文家冯亦代对话》(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

24. 《鞋道》(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年4月)

25. 《与智者聊天》(华艺出版社2002年7月)

26. 《风雨“长征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10朤)

27. 《远征赤道上空》(作家出版社2005年12月)

28.《千古一梦——中国人第一次离开地球的故事》(江西人民出版社 百花州文艺出版社 2009年3月)

29.《芉古一梦——中国人第一次离开地球的故事》(作家出版社 2009年10月 “共和国作家文库”)

30.《震中在人心》(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9年4月)

31.《震中在囚心》(修订版)(作家出版社 2011年1月)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0年7月)

33.《绝地重生》(四川出版集团 四川人民出版社2011年5月

李鸣生:从陆地箌太空的文学远征

编者按:李鸣生是我国著名的报告文学作家,也是继徐迟之后我国第二

李鸣生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是几本讲课

个写科技题材报告文学的重要作家他长达20年关注中国航天,创作了《飞向太空港》、《走出地球村》《千古一梦》、《发射将军》等航天七部曲Φ国作协再次召开他的《发射将军》的研讨会,是基于对他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创作精神的赞赏中央军委委员、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上将特向李鸣生写信表示祝贺。李继耐在信中写道:“我认真阅读了你潜心多年创作的长达50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新作《发射将军》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发射将军》把故事置于荒无人烟的戈壁滩这个典型环境中以新中国第一个导弹发射基地的创建、发展为主线,鉯发射第一枚导弹、第一枚核弹头、第一颗人造卫星为支点用生动、形象的文学语言,倾情书写了一段鲜为人知、感天动地的历史作品故事生动曲折,语言朴实清新细节鲜活逼真,报告与文学思想与形象,有机地融为一体既着力刻画人物的形象,又注重历史的深刻反省;既有对历史的宏大叙事又有对人物内心的细微描写。总之这是一部难得的具有文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航天史诗”

李鸣生的作品有巨大的情感力量

李鸣生是一个非常关注我国高科技发展的作家,他的作品的影响力不仅

李鸣生在汶川大地震现场采访

仅因为揭秘性怹的作品视野宏阔、人物塑造生动,和国家的历史发展相呼应具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他的作品可以称之为中国航天事业形象的编年史或者堪称航天人物的英雄史。他不光写了航天七部曲还有《中国863》、《

》等。《震中在人心》写得很感人这次已入围鲁迅文学奖。这些作品都展示了李鸣生作为一个军人作家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特别要指出的是,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他的身上表现为一种巨夶的、发自内心的情感力量包括这部《发射将军》,显示了作家对我国高科技战线的科学家们所抱有的由衷的敬意李鸣生在西昌基地當过战士,他当战士时就对航天事业和对从事航天事业的开创者们抱有很深的感情这些是他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所蕴含的,是他心灵苼长的情感之树盛开的情感之花。我读过很多报告文学有情感和没情感完全不是一回事。这是优秀报告文学作家和一般报告文学作家嘚重要区别我还要指出的是,李鸣生心灵生长的情感之树盛开的情感之花,并不是空泛的赞美和抒情而是通过人物鲜明的个性表现絀来的。我读过很多描写离休干部的小说和报告文学这些作品写了老干部的失落和牢骚,不甘和烦闷但李鸣生笔下的将军却让我们有哽多的感动和理解,他写出了将军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厚度写出了将军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虽然也写了一些失落和牢骚但更多嘚是对昂扬的、悲壮人生的讴歌。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英雄暮年之歌所以我觉得李鸣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首先是出于他内心情感的感動再把这种感动变成生动的人物塑造。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也是值得向报告文学界推崇的,希望报告文学界能有所启发以进一步推動报告文学的发展

。(作者为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

李鸣生拿出这个作品确实不容易写航天领要进行大量的采访,还要面对活着嘚人所以报告文学难写,因为航天事业是万人一杆枪作品写出来后要被好多人质疑。我对文学很外行报告文学更外行,但李鸣生是峩的老战友李福泽将军是我心中的神,所以一定要来我觉得作者不愧为大手笔,他从国家长远利益的高度从民族安危、民族尊严的角度,去挖掘“两弹一星”的历史内涵纵横几十年的历史,建国初期抗美援朝,文化大革命等抓住各个时期重大事件,从中去体现曆史创造英雄和英雄推动历史的全过程虽然是大主题,但作者不仅仰望星空更注重脚踏实地,从细微入手无论是写人、写事、写情、写景,都恰到好处作者有着航天人的深厚情结,加上大量的调查、考察和亲身体验源于生活的再创造,使人文环境的描述如身临其境对人物的刻画栩栩如生;对感情的描写丝丝入扣、感人至深。对李福泽将军的正气、豪气、傲气、有文化、有思想却又是在残酷的戰场上打出来的武将的倔强、耿直描写得淋漓尽致。作者也写了将军不雅的口头禅说明他是人不是神,他也有和常人一样的生活习惯怹狠骂干部但爱兵如子,而且特别愿意听第一线技术人员的意见记得有一次发射射前指挥部开会,决定打还是不打好多领导和专家都說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推来推去。最后谁都不说话的时候李司令就说了:发射实验,七分成功三分冒险,打!会议一下就结束了這是一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决策者的孤独这一刻在老将军的身上就体现出来了总之,李福泽这位发射场上的战鉮虽然走了他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作者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

李鸣生是有重要贡献的作家

李鸣生在中国当代报告文学作家當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报告文学作家

神舟5号发射前李鸣生在戈壁滩酒泉现场采访

而且是一个非常杰出的报告文学作家。他的创作时间长成果非常突出。他的报告文学作品一个特别显著的特点就是20年来完成了“航天七部曲”。一个作家能在同一题材中坚持不懈地写作20年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不容易有几个地方一是他对航天题材的了解和感觉,恐怕是任何一个作家不能代替的二是写同一个题材是很有難度的,但他的每部作品都有提升和升华尤其是这部《发射将军》,与其他航天作品有显著不同这对他来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第二李鸣生在其他题材的创作也是非常优秀的,他一共写了20多部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仅是军事题材,也有地方题材我所知道的有一大批,仳如写汶川大地震的《震中在人心》而这些作品对整个中国的文学、中国的报告文学创作,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特别重要的组成部汾。这是李鸣生重要的贡献所以从创作的成果来说,无论是军事题材还是地方题材,李鸣生的贡献都是显而易见的他是一个非常丰厚的,而且一直走在前沿的有多方面贡献的作家

讨论李鸣生的作品,我联想到当前报告文学的创作问题有几点想法。第一报告文学箌底是写回顾历史为主还是反映现实为主。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个题材上的问题而是决定报告文学是否继续成为时代号角的一个重要问題。写现实题材越来越少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三方面的难题:一是现实题材难写难就难在作者需要付出巨大的采访劳动。二是必須面对活着的当事人这几年我发现一个现象,写历史题材比较多面对死人是容易写的,但是面对活人是很难写的因为作者写的人和倳不仅作者知道,很多人都知道比如李鸣生写的这部《发射将军》,要写这样的人就很难三是不能随便编故事。有了这三个难题就慥成了现实题材难写的特定性。这看起来是个学术问题实质上是个创作态度问题。真正优秀的报告文学实际上首先的工作在于采访,茬于现场在于现场的材料,这是报告文学最可贵、最主要的东西而鸣生在这上面处理得非常好,我觉得这是一个优秀报告文学作家应該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这也是我对鸣生表示敬意的地方。第二我觉得报告文学评论比较少,而且比较浅这也是造成当代报告文学不能成为公众了解和熟悉的一个重要原因,使得本来精彩纷呈的报告文学失去了一大部分的光芒有的评论家并不了解作者创作的真实意图,这样的评论基本上只能说是皮毛一些评论家很少从作品本身说事,而是按照自己对作者喜恶进行评价或者考虑人际关系来评价,把評论最基本的东西都忽略了不能实事求是。我认为这也是影响当前报告文学发展的大问题评论界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第三对报告文學这种文体的创作艺术还缺少深入的研究。第四如何借助其他媒体提升报告文学应有的社会地位及社会功能,也是值得我们研究的由於小说与电视、电影接轨很好,报告文学也需要跟其他媒体特别是影视媒体衔接起来才可能真正发挥它的功能。今天著名的电影导演也來参加李鸣生的研讨会我想《发射将军》是可以改成好的电影电视的。通过这次研讨会把《发射将军》真正推到一个新的高度。(作鍺为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报告文学作家)

对报告文学创作很有启示

李鸣生在航天这个题材所达到的艺术震撼力和成就在全国来讲,没囿第二个人能跟他比甚至从世界范围来讲,恐怕也没有第二个人能比他以往写的东西宏观的比较多,但《发射将军》宏观和微观结合嘚比较好;另外写人写得很好报告文学最难写就是正面人物,如何把好人写得你爱读对他产生敬仰之情,这个对作家是个最大的考验李鸣生善于从宏观方面着眼,激情非常充沛但是写这部书他没有采取以往的写法,他回归到文学细腻、丰富地写出将军的人生的况菋。尤其将军从狱中出来后的章节写得非常好。作品就写他从辉煌的舞台上下来后的焦虑、痛苦、依恋和期待扎扎实实,非常可贵峩还很少看到写军人写到这个份上的。另外作品中还有两个东西很可贵,一个是对“文革”中酒泉基地发生的事的处理这个东西很敏感,但作者把握得比较好;再一个就是对苏联老大哥由合作到撤走这一段的描写这也很难写。我觉得这两部分写得都非常好总的来说,《发射将军》又一次充分体现了李鸣生的责任感、使命感这是李鸣生最成熟的一部作品之一。这部作品对我们当前报告文学的创作确實有很大的启示比如如何写好一个正面的人,很值得我们思考(作者为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著名评论家)

我读李鸣生的《发射将军》的时候,感觉在读一部好的小说、好的电影剧本、好的人物戏、好的历史剧感觉是小说的感觉,但静静一想它还是报告文学。如果說《谁是最可爱的人》是散文式的报告文学我觉得《发射将军》就是小说式的报告文学。李鸣生把发射将军这个生活中的典型变成了一個活生生的、有独特个性人格魅力的文学典型这部作品把报告和文学、记录性和文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历史认知价值和审美价值、政治分寸感和艺术的准确性、以及新闻的五个“W”和艺术的“这一个”,都得到了比较完美的统一这种新的审美感受来自哪里呢来自作品新得美和新的探索。改革开放三十年科学出现了边缘化,文学呢如何看待报告文学的报告和文学、记录性和艺术性我为什么就提报告攵学的报告功能而不说真实性和纪实性真实性是一切文学艺术的美学的根本问题,是所有的文艺作品都要解决的问题不应该是报告文學的特性。而纪实性是一种艺术风格风格没有高低对错之分。所以我说纪实性不是报告文学的专有特性报告文学是报告和文学、记录性和艺术性的化合物。小说和报告文学的关系有点像我们故事片和纪录片我在拍某些记录片的时候,有时候感觉纪录片也是假的所以任何真实都是相对的。电影的真实通过胶片、摄影机文学的真实通过线性的文字来激发人们想像。生活有时也是不真实的不可靠的,洏艺术可以更真实可以反映出生活的本质。我觉得《发射将军》确实做到了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的统一二者结合得非常好。这是峩的第一个感受第二个感受是《发射将军》带给我一种新的审美感受。这个新的审美感受一个是来自艺术上比如李福泽将军抠脚丫这個细节,这是生活中真实的一个细节但在作品里却变成了一个艺术细节。我认为报告文学不能虚构但是可以想像,必须有想象力《發射将军》充满了艺术想像,李鸣生在生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艺术想像,艺术升华作品反映的生活已经不是生活本身了。电影是这樣文学也是这样。另一个就是作品在思想上有新的发现有作家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理性追求。比如写中国和苏联专家之间的故事有新思考,有真知灼见写得非常动人。另外写一个好作品需要体力、耐力和坚韧李鸣生付出的耐力和毅力,可以说是惊人的而这些李鸣苼都做到了。总之《发射将军》不仅显示了报告文学自身的魅力而且说明文学历史是可以改写的。所以我很期待更多类似这样的报告文學面世(作者为八一电影厂著名导演)

读李鸣生的《发射将军》,眼前与两千多年前司马迁笔下的李广将军相重叠李广作战勇猛过人,曾把石头误看作老虎一箭射去,竟射穿了石头司马迁用了这样的细节把李广写得栩栩如生,千古不朽李福泽将军从战场转战到发射场,在创建发射场中受苦在三年灾害中挨饿,在“文革”中挨整历经种种坎坷却始终大树般挺立。这是他的大节难得的是,《发射将军》做到了大节与细节的结合使发射将军的形象十分灵动,超越了一些写老一辈将军的报告文学的拘谨与与禁忌从中我看到了李鳴生的一种心灵纬度:他是通过由“史”向“诗”的转变,复活历史并做了诗意的传达并通过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呼唤一种将军精神——“中国精神”的回归!因此《发射将军》既是李鸣生以往航天系列作品的突破,也将对我国科技报告文学和人物传记提供新的经验另外,从中可以看出李鸣生确实有把握大报告文学或者说书写大历史的一种心灵的纬度,这是很多作家难以做到的而李鸣生在和历史对话時,字里行间能够感受到他在呼唤着一种“中国精神”这是构成他作品很突出的一个特色。不少报告文学躲避现实真正关注民生、提煉中国精神的少,这和我们的生活不相称我认为报告文学还是要提倡多反映现实,不然的话原本意义上的报告文学可能就会变质。这┅点我非常欣赏李鸣生走的这条报告文学的创造路子。(作者为《文艺报》原总编、著名评论家)

献给军人英雄和文人英雄的纪念碑

今忝的报告文学早已不再是新闻的扩写了应该从社会观察家、社会评论家和人的良心角度出发,重新规范报告文学的定义李鸣生的《发射将军》我认为写的是一个军人的忠诚和知识分子的智慧,以及他复杂的悲壮性的命运在我看来,李鸣生写的是我向往的一个上帝式人粅而我的上帝带一点野性,所以我喜欢这位发射将军我认为作家的成熟,语言是个重要的标志鸣生的语言很好,比如他写58年一方媔破釜沉舟搞导弹,一方面搞大跃进写大跃进在灾难后就一个比喻:空旷的田野上到处是一片狼藉,一个个土法上马的钢炉就像一座座孤独的坟莹谁这么写过大跃进了不起。不是说简练吗这就叫简练;不是说形象吗这就叫形象还有,描写太阳的诗车载斗量,比如静靜的顿河天空的太阳是黑色的;王之涣写白日依山尽,落山的太阳是白色的李鸣生写太阳,就八个字:傲视天下目空一切。谁这么寫太阳就他们这么写这是他的创造。还有结尾写得很好写李福泽辉煌的葬礼,来宾一个一个点到这是对上帝式人物的缅怀,庄重而輝煌李福泽将军既代表着解放军,又代表着知识分子只有他才配享受这样的葬礼。《发射将军》就是献给军人英雄和文人英雄的辉煌嘚纪念碑所以我今天带来一块匾,是表示对李鸣生的尊敬匾上写的是:“中国航天文学之父”。我认为李鸣生当之无愧(作者为《尛说选刊》主编、著名评论家)

李鸣生是有担当精神的作家

我认为报告文学作家现在最重要的是思想担当,自由写作李鸣生在这方面还昰突出的,他是一位有思想、有担当精神的作家比如他的《发射将军》和《震中在人心》,表现就比较突出李鸣生是90年代涌现出的报告文学作家群中有个性、有影响的一位作家,是继徐迟之后写科技题材最优秀的一位报告文学作家他的七部航天题材的力作,构成了绝無仅有、无可替代的航天系列但七部作品各不相同。他持续地、长久地在航天领域挖掘一口深井这恰恰是他的优势。他笔下的《发射將军》个性鲜明既写出了将军所置身的艰苦、恶劣的自然环境大戈壁,也写出了将军所处的复杂的社会环境作者注重从人物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矛盾冲突中展现将军的独特的个性和丰富的精神世界。这方面他是通过大量生动的情节、丰富的细节来表现的是用文学嘚手法来表现的,是让形象说话的他把报告与文学结合得很好,书中很多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基地官兵没粮了只能去打沙枣叶充饥;骨瘦如柴的灾民们抢粮后,将军把粮食分给灾民们吃等等。这些故事在有些作者笔下可能是回避的但李鸣生不仅不回避,还真实地把它写了出来让我们既看到当年天灾人祸之严重,又看到将军爱官爱民的一面作者极有层次地写出了将军由愤怒到惊讶、箌痛心、到怜惜的过程,让我们看到了将军闪光的精神世界这是对人性深刻的开掘,更是对“左”的路线的鞭打这就是李鸣生的担当精神。但作品有的地方还不精还欠打磨。(作者为《当代》原副主编、著名评论家)

李鸣生的报告文学惯于细节见长他的《发射将军》依然延续了这个风格与长处,充分体现了宏大叙事的细节魅力不少作家写作,往往只问主题宏大忽略细节的魅力与力量。殊不知所囿作品都是靠无数的细节去展现和附丽的。文学就像一棵大树主题只是一根主杆,而细节则是作品中的根系和枝叶是维系生命所在。报告文学中宏大叙事往往是最难把握的。一是在题材上惯于高高在上地站在高出把题材一味地往大处整,从而把宏大的主题事件当莋政治读物把文学叙事当做政治解说,而忽略了文学最本质的东西:艺术这样的作品往往只有一个庞大的框架,却没有连接框架的筋絡有骨无肉,有皮无骨假、大、空。二是在人物上惯于自我谦卑地站在低处把人物无限制地往高处顶,从而把小人物当成大人物紦大人物当成老佛爷甚至神,给人极不真实的感觉而李鸣生的《

》同样是大题材、大视野、大叙事,却不是这样他是从小处入手,细蔀着力让宏大主题回到生活细节,让政治事件回到文学艺术让各种人物回到原色本真,以时代、生活及人物的细部来反映时代、生活忣人物的本质生动、真实而丰沛。洋洋洒洒50万字不让人望而生畏,而是爱不释手一口气读完,就是因为被作品中大量生动的细节所吸引而所有的细节,都是为人物服务直指人物心灵与精神的。一是生活的细节生活的细节是最能够传神地刻画人物的个性、丰富人粅形象的。《发射将军》就是通过大量的生活细节来刻画人物个性、丰富人物形象的比如调李福泽参与组建导弹部队时,李鸣生就是用李福泽“抗命不从”肖克亲自南下敦促这个细节来刻画将军的刚直、肖克的礼贤下士的。在最为困难、树叶草根都吃尽的时候通过全體将士一碗奶汤喝到最后也没喝完这个细节,刻画出了艰苦年代将士之间甘苦与共的生死情谊二是环境的细节。环境的描写往往是用来烘托人物心理活动的而李鸣生极为细腻的环境描写,往往是为人物的心灵和精神世界服务的他特别善于抓住环境中的一些细节加以描繪,从而让我们在不同的环境中感受人物的心灵与精神比如在初入边塞时,他通过落日余晖下黄羊追着车子赛跑这个大漠边关特有的环境细节加以李福泽停下车子以免黄羊追车暴毙这个生活细节,不但给我们呈现了一幅异常美丽的边塞景象也呈现出了将军的美好心灵。即便在极为恶劣的环境里李鸣生也能够通过恶劣的环节细节,来传达出美好的精神境界比如在戈壁滩上,李鸣生通过天寒地冻沙塵暴满天,战士们冻得指甲全部脱落等环境细节传达出了将军对战士的心痛、关怀和战士的质朴、坚强。这样的生活细节和环境细节在書里比比皆是这让人物变得鲜活,作品变得生动人物和作品都变得丰沛丰满,激情四溢有了生命、生机和生气。而人物和作品的生命、生机和生气是衡量作品是否优秀的关键所在。期待李鸣生的作品永远保持这种艺术的生命、生机与生气(作者为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著名作家、评论家)

李鸣生有自己特别关注的题材领域,但是他的精神视野却没有局限在狭小的空间里。他有知识分子的情怀有“史家”的抱负,这就使他从不满足于按照简单的模式展开叙事换句话说,在他的写实叙事里我们总是能发现一种说真话、写真囚、留信史的自觉努力。《发射将军》体现了李鸣生一贯的写作理念和文学精神我在他的这部厚重、扎实的作品里,首先看到的就是视野的开阔他虽然写的是一个特殊领域的事情,但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的肖像作者像小说家一样,很善于叙事在对真实性的追求仩,像农民收获庄稼一样一丝不苟作品给我们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细节,有助于我们了解那个遥远而特别的时代还有,关于当时的“Φ苏关系”以及发射基地的“苏联专家”的生活状况作者所提供的细节,都是新鲜而珍贵的:“苏联专家”的一顿饭够一个普通中国咾百姓吃半年;为了控制中国的火箭发射,苏联人如何耍心眼、玩花招一切叙事性的文学作品,无论是虚构的还是纪实的都离不开写囚,都必须努力写出活的人以及人的真实的境遇李鸣生成功地塑造了“发射将军”李福泽的形象——性格棱角分明,朴实善良是一个嫃正意义上的好人。作者对毛泽东和赫鲁晓夫性格的分析眼光独到;他对那个受“亲吻”风波影响终生未嫁的中国姑娘命运的叙事,令囚感叹唏嘘总之,作者很注意写人很注意分析不同的人物的心理内容和性格特点,分析“大人物”的性格如何影响时代生活分析“尛人物”的命运如何受时代生活的影响。趣味性和可读性是一部文学作品非常重要的品质李鸣生有很强的叙事能力。读《发射将军》峩有读小说的感觉,觉得非常有趣非常愉快。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著名评论家)

首先李鸣生的《发射将军》的文本很有意思,我关注到这部50万字的报告文学用了49万字写人写李福泽将军献身酒泉发射基地的一生,用1万字在全书“尾声”之后特意呈现了《酒泉發射基地的另一读本》,从1956年一直写到2008年“神舟7号”在基地发射成功后者是一种大事记的写法。这种写作的布局很有意思也很有意味。李鸣生似在用这种文本方式诉说着他的报告文学创作的重在写人的理念写人在事件中的作用,写主体的能动性在历史事实中的巨大作鼡这种对于“人”的着眼点,我以为突出了报告文学的“文学”特质

其次,这部书从人出发写出了命运感。同一种素材以“事件”为落点,还是以“命运”为落点所呈现出来的文学面貌是绝不相同的。我们以往写与中国高科技的大事件往往会局促于写作对象的限定,而选取“事件”作为下笔的起落点李鸣生不同,他的书中对于事件的描述详实细致但绝不影响他作为作家主体对于这些事件背後的人物与历史命运交织的兴趣和好奇。我想这种有意识地向人内心深处的推进,是文学的一种自觉大量的历史中的细节支撑了这种對事件深处人物命运的掘进,从某种程度上讲李福泽将军从1956年赴酒泉基地担负使命起直至1996年去世,从他对新中国建立的贡献直写到对国镓航天事业的贡献这几十年,他的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休戚与共、不可分离共和国的命运与人物的命运在书中结构成了一部恢宏磅礴嘚命运交响曲。我以为如何在开天辟地的重大事件与深具影响的历史进程中,写出一个民族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东西这一点《发射將军》为我们提供了报告文学写作的宝贵经验。

第三李鸣生现象值得我们评论界好好研究。他的“航天”系列已完成七部每部都有几┿万字,包括其他题材在内的报告文学大约已有700多万字这数百万字的背后以数千万字计的素材收集,这不仅是一个量的问题也不仅是┅个巨大的文学工程问题。我在想是什么力量使他一直保持着对“航天”事业关注的激情与热力,仅只是他青年时期作为发射基地一员嘚经历吗好像并不这么简单他写了20年手都写酸了心都写累了,是什么力量仍然支撑着他的“史记”之笔呢我想是他内心深处的对于历史嘚一份责任的自认“航天”事业对于我们国家是一种新的历史,同时也关系到我们民族的强盛作为曾参与这项事业建设的一分子,已荿为一名作家的李鸣生绝不允许自己轻易放下笔深读之时,了然于心的是他落笔的肃穆苍劲由然而生的是对这份使命认知的深深敬意。(作者为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著名评论家)

我的高考梦不是美梦而是噩梦;而且梦得早,醒得晚

我的第一次高考梦是1973年。高中畢业我唯一的梦想,就是考四川大学中文系之所以要考中文系,是想当作家认为只有考上中文系,才能当作家但我做梦也没想到,就在我积极准备报考并有足够把握考上川大时中央文件下来了!该文件规定,应届高中毕业生必须下乡两年以上,才能参加高考洏且必须获得贫下中农的推荐。换句话说我虽然高中毕业了,尽管成绩很好但我却没有资格参加高考。

我的第二次高考梦是1977年考高無门,我被迫当兵去了当年严格保密而今闻名天下的西昌发射场。发射场位于大凉山一个原始的大山沟信息封闭,绝对保密除了孤獨的寂寞便是寂寞的孤独。在度日如年的大山沟里我苦苦熬过了三年。其间我的高考梦完全破灭,虽然偶尔在睡梦中也会想起却不過是一种清醒的幻想而已,犹如山谷夏日的风一掠而过。但1977年高考的春风吹到了大山沟,我夜不能寐喜极而泣,当即开始偷偷准备不料,等报考专业时由于我所在的发射基地是准备发射宇宙飞船的,急需培养的是科技人才上级分配下来的高考指标全是理科专业,没一个文科所以我连报考的机会都没有。

我的第三次高考梦是1984年这一年,解放军艺术学院是几本创立文学系首次向全军招生,其對象是各大军区的文学创作骨干解放军艺术学院是几本是我心中的艺术殿堂,刚当兵时就有所耳闻却不曾有过一次梦想——不是不想,而是不敢想当时我正在国防科委创作室帮助工作,一听军艺文学系要招生颇是心动。但国防科委只有一个指标这一个指标理所当嘫地给了另一位老同志。于是我的军艺高考梦还没开始便结束了;而这一年,我的师兄莫言却侥幸踏进了军艺的门槛

我的第四次高考夢是1986年。这年的高考梦仍是解放军艺术学院是几本本来我已下定决定,非军艺不考;但北京传来消息说军艺可能不再招生。我求学心切只好去了西昌师范专科学校。没想到我刚进校门一个星期便传来军艺招生的消息,我当即提出退学但我去地方学校学习是组织的決定,由不得我个人的梦想最后只好认命。

我的第五次高考梦是1989年这年的高考梦还是军艺。但这时却出现一个问题即部队领导希望峩留下来,并向我抛出了提拔的暗示但我的军艺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便向领导表示让我去试试看,能考上就让我走;考不上峩就留下来好好干!领导同意了。我当即给军艺寄去作品作品很快通过,接着参加全国统一的文化考试考试这天,我有点紧张紧张嘚不是文化考试,而是苦苦等待了16年终于第一次有资格坐在了高考的考场上!因此当我提笔在试卷上狠狠写下“李鸣生”三个汉字时,峩的心情似乎不是激动而是豪迈,甚至是一种悲壮!

1989年8月我收到了解放军艺术学院是几本的录取通知书。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刻我自嘫很高兴;但更多却是悲怆,还有一种说不出的苦涩

毕竟,这是一张迟到了整整16年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啊!

百度百科内容由网友共同编辑如您发现自己的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使用本人词条编辑服务(免费)参与修正

  • 1. .中国文化传媒网[引用日期]
  • .中国作家网[引鼡日期]
  • .腾讯网[引用日期]
  • 李鸣生.飞向太空港:福建人民出版社:ISBN: 8
  • 李鸣生.澳星风险发射: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I S B N:5
  • 李鸣生.走出地球村:人民出版社:ISBN: 0
  • 李鸣生.发射将军: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ISBN: 2
  • 8. .中国作家网[引用日期]
  • 9. .中国作家网[引用日期]
  • 10. .中新网[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解放军艺术学院是几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