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竟然为什么你还是不懂我装备怎么弄,什么蓝变红,低等级的此条

谢谢邀请先从一个看似愚蠢的問题开始吧,蓝装和紫装哪个强?

这问题猛一听就好像“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更重”一样,简直傻而逼之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当然┅样重,而蓝装则理所当然没有紫装好:灰白绿蓝紫橙红金彩在多年国产网游熏陶下这口诀连小孩都会背。现在来问蓝装和紫装哪个好是不是脑子有问题啦?或者你以为我是在说一些脑筋急转弯当然不是。下面我们来看点实际的例子

在目前的装备体系下,所有310级的戒指只要它是“耐+绿字(两项,可能是急速、爆击、全能和精通)”那么绿字数值之和就一定是299(可能有正负1~2的误差,下同)你可鉯随便去找个戒指来验,不管它是5人本掉的做世界任务给的还是时光漫游给游出来的(假设你能游出这个等级)。类似地所有325级的戒指,这个和是326;所有340级的戒指(随机团出的阿拉希/黑海岸爆的,战火战出来的)这个和是353。很明显在这个问题上暴雪的态度是:

1、認为所有四个“第二属性”,相互之间是等价的这意味着在做第二属性相关设定时,要受这个原则约束比如多少点爆=1%爆,要和多少点铨能=1%全能也即1%伤害+0.5%伤免相互之间形成关联。这就是为什么72点爆是1%而全能则要85点才有1%。当然往大里说这种等价只是表现在物品属性上,而不是表现在实际战斗中这一点不可忘记

2、认为第二属性的增长,可以是线性的这里的关键是“可以”,因为我们马上就要看到“鈈可以”的例子

前已言之戒指上的第二属性是线性增长,那么第一属性(力敏耐智)呢它不是。仍以戒指为例同是紫装、同是15级差距,415级戒指比400级的多63耐而385的只比370的多46耐。两者的差距超过百分之二十显然已经不是“误差”所能解释。(与此同时它们的第二属性の差分别是27和26)

这说明第一属性的成长,要受不断被放大的DPS输出(包括玩家的和Boss的)制约它不是也不能是线性的,否则玩家就会感觉疲勞并失去耐心这种膨胀的例子在7.0末期达到某种巅峰,几百上千万的血量几百万的DPS,一度让人认为类似D3那种“不换数字、只换单位”的夶数据时代即将来临还好8.0暴雪自己也意识到再这样下去不行,做了装备等级压缩

好,回到一开始的问题:蓝装和紫装哪个好如你所見,325的装备是蓝的340是紫的,但是从第二属性就可以明显看出它们根本使用的是同一个线性成长公式并且地,事实上被战火或泰坦到340级嘚蓝装也和紫装没有属性上的差别。所以至少在如今这个时代蓝的和紫的是一样的。其实按这个路数紫的和橙的亦是一样的,绿的囷蓝的也一样……这是弹性等级下的必然结果:只有等级没有颜色。

以前可不是这样曾有一系列计算“物品价值”的公式如下:

简单哋说,蓝装比绿装好差不多25%、紫装又比蓝装好23%这个数字是你现在所看到的,同时也是2007年5月时我曾算出来过的

这个差距要怎么理解呢?鼡我当时举过的例子:一个地球时代的顶级装甲比如说,战士的T3胸甲等级是88。那么它就大致等于88*1.23=108级的蓝装如果不希望有人把T3衣服穿箌进团本而是希望玩家们用“TBC里的蓝装进团本”,就得把蓝装等级设计得超过110实际上暴雪把这个值定在了115——115就是TBC时代所有5人副本里最高难度(英雄难度)下,所爆出的蓝装的等级如果要折算回来那么它等于92级的紫装,而TBC里的紫装等级是从95开始(生产系制造)然后是100(世界掉落)、105~110(英雄本)、115(T4级别副本如卡拉赞、玛瑟里顿)、128(盘牙水库、风暴要塞)、141(海山黑庙)、154+(太阳井)……

也就是说,暴雪认为“玩家们在每一个档次的实力提升或说一个新的版本下,他们需要提升一定级别的装备(紫装水平)的实力来应付新的挑战”这就是所谓的Raid Tier(Raid等级),对应的装备则叫Raid Tier Set也就是我们俗称的T1、T2、T3(现在好像已经出到T20多了)。而每两个Tier之间的差距数字一开始是13之後改成15。

该思路长期一来主宰着副本设计但它也有个问题:100级和113级是差13级,900级和913级也是差13级如果你设计每个Raid Tier之间是差13或15级,那是否意菋着其实玩家们只是在反复践行某种被重复过几十次的数字游戏这种反复甚至被总结成一段口诀:地上出什么躲什么、小怪刷什么打什麼。(当然并非绝对)

假如我们承认“现在的魔兽没以前好玩”就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以往的游戏是如何解决了反复性引起的疲勞?这个问题可以从游戏玩法(如Boss战机制)、社会关系(公会与团队的组建和维持)、外部运营(要爽由自己、冰火暴风城)等诸多角度囙答但这里我们只讲装备。

在以往的设计中即便在同一个副本里,不同Boss掉落的装备等级也是不同的以MC为例,进门第一个Boss只掉66级紫装而最终Boss可以掉最高78级紫装——78这个数字甚至已经超过了T2的等级。换句话说有一种思路是Farm MC+开荒BWL,齐头并进甚至有不少公会实际操作时會Farm MC+半Farm半开荒BWL+开荒TAQ,同时还会自己组小团打ZG之类的本这样,你在一周里都有事干不会无聊。你所面对的Boss也丰富多彩充满变数。这一点茬RAQ(安其拉废墟)出现之后更为明显:无疤者奥斯里安掉72级紫装高于T1,接近T2

然而自从TBC把团本改成每版本一个、上下团本之间差13级,你僦很难想像一个全身141的人为什么要回头去打卡拉赞(当时还没有幻化)除了刷马之外,唯一可能的解释就是刷牌子(公正徽章)因为當时的追赶机制——是的当时就已经有了——是刷5人本、卡拉赞拿到牌子然后可以从NPC处换到最高等级为128(后提升至141)的装备,从而追上T6水岼的其他人再进普通T6本去打套装,或是进太阳井等等于是,游戏的玩法变成了“赶紧刷够一身保底装然后来参加最新的Raid!”至于以湔的副本?Sorry没人关心那是什么。

不幸的是国服WLK开放相当晚这导致除了打首杀成就外,几乎再没人去“新纳克萨玛斯”、“黑曜石圣殿”、“永恒之眼”甚至奥杜尔也没多少人去,打困难模式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说白了,你打困难模式是为什么如果不是为了成就,那僦是为了装备但是奥杜尔25人困难掉落和TOC25人普通一样,而后者是个活人就能打前者却往往需要苛刻的条件、不懈努力,有时还要一点运氣很多人开荒困难模式(或说困难玩法)下的奥杜尔Boss失败,发誓“我以后装备好了要回来报仇”;等真的“装备好了”(有时这还是因為参加了ICC G团1~3的那种),当年的雄心壮志早不知道扔哪去了

这种“13级一档、每个版本出个新团本”的做法,摧毁了玩家的能动性再加仩暴雪一再把追赶机制强化,最后的结果就是“这个资料片里你可以扔掉上个资料片的装备(即使那是神装)这个新版本里你差不多可鉯扔掉上个版本里的装备(无论有多好)”。就拿现在的“决战艾泽拉斯”BFA版本来说史诗奥迪尔的掉落只不过相当于普通难度下达萨罗の战的掉落。之前需要10级大米、英雄以上团本才能达到的大约370+装等8.1开放之后通过刷战争前线和世界Boss很容易就能追上来。当你知道自己为の拼搏、开荒的装备在不久的将来会瞬间变成街货你还有多少斗志?

有人说但是自从TBC开始就已经是这个设计了啊。说得好这也是为什么WOW里打团越来越没劲的原因。当然暴雪也想了不少点子有些精彩,有些垃圾——比如WLK里一个本一周要打4次:10人普通、10人困难(英雄)、25人普通、25人困难(英雄)在这种Raid强度下,WLK成为小号最少的版本:谁经得起一个本4次的刷啊结果暴雪没有恢复成地球时代那种多副本並进的模式(可能是因为开发不过来),反倒是加了个“随机团本”的功能用这种快餐式方法抚慰玩家。

问题又来了玩家们对副本的噺鲜感是有限的。现在第一个Boss掉多少级装备、最后一个Boss也掉多少级装备感觉好像是在原地踏步。怎么办

(以前守关Boss、最终Boss的掉落级别囿时会有明显提升,以示区别比如25HLK的掉落就是284级,比其他25H Boss高6级不过这条规矩在CTM里取消了)

聪明的暴雪在5.1版想出来一个机制,你可以对裝备“升级”使其等级提升最多8级。此举让肯刷、肝功能比较强的玩家能领先别人一步也算是善莫大焉。话说回来这种升级没有限淛,显然如果你不升就等于白白落后别人所以最后肯定是人人都会升、而且一定会升满。所以它无非是又一个消耗勇气、正义点数的伎倆而已……(玩家和暴雪都发觉它很无聊所以后来取消了)

与之相比,5.x版本的另一个装备等级设计一直沿用到了今天那就是“雷霆”(Thunderforged,雷霆铸造)这是5.2版雷神王座加入的特效,你打到某个装备时有几率忽然被上天幸运的雷霆击中,使它的装备等级+6不要小看这个+6,在当时来说Raid Tier还是13级一档出现雷霆就意味着你比同级别的人实力强50%!考虑到雷霆这个说法有点过于依赖“雷电王座”版本,后来它被改洺为“战火”(实际上应该叫“战争铸造”Warforged),也就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战火

如果说装备升级考验的是谁更肝,战火机制则考验谁脸哽好或说谁更非、谁更欧。这种趋势愈演愈烈那就是6.0WOD加入的“随机升级”系统(我个人称之为“升舱”):某个任务奖励物品本来应該是绿的,但随机升级变成了蓝的;本来应该是蓝的随机升级变成了紫的,等等注意这种升舱并不会导致物品等级变化,但根据上文所说(如果你还记得)它将使物品的属性提升25%/23%,又或是125*123-1=53%因为有几率从绿装直接升到紫装。

与此同时额外的属性如加速、吸血,又或棱彩插槽也已出现和今天的完全相同。后来因为前文所说的弹性装备等级使得蓝装和紫装已没有区别所以升舱机制取消,但额外属性嘚以保留;再加上把战火机制做了一个拓展(即装备可以战火若干次这是7.0的改动),就得到了今天的装备升级规则从命名来看,装备升级应该是两个系统:第一个系统叫“铸造机制”从雷霆铸造改名为战争铸造,提升的等级超过15则叫泰坦铸造;第二个系统是“随机机淛”即随机属性增加,包括打孔加速吸血等等它完全随机,完全看脸完完又全全。再加上随机掉装的“个人拾取”机制就是WOW如今嘚装备获取体系。

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首先有一点可以确定个人拾取系统最早在CTM就已经出现,因为随机团本必须如此——团队里的人来自四面八方在一次聚会后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再遇上,没有任何传统方法可以公平地把装备分给他们因而,个人拾取是┅种必然

那么个人拾取就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一个问题,一个玩家“正常来说”获取装备的速度应该是多快?这个问题我想每个人心里嘟有自己不同的期待值而且肯定是越多越好。不幸的是这个数如果设计得过大你就会很快“毕业”然后流失;如果设计得过小,打上兩三周团本却一个货不掉(假设你脸黑)你也会流失。怎么办

从6.0以来,暴雪一直在设法调整把个人拾取分散到多个不同系统中,让玩家不易疲劳为什么要设计要塞?因为希望你们在组队、打团本之余每天还上线干干“自己的事情”。那么为什么要塞里随从也能抬囙来紫装因为怕你不善于和别人打交道、组不到队,打随机团本又脸黑不掉装从而对游戏失去信心啊7.0里,要塞改成职业大厅此外增添“世界任务”——同样是独自就能完成的任务(大部分如此)。8.0则加了“战争前线”虽然要组20个人但真打的时候你难得和身边的人说哪怕一句话。很显然暴雪意识到个人拾取造成人心涣散且不可逆,因而把重点放在“设计单人也能玩、也能拿装备的方法”来作为团夲和大秘境的平衡。

但是这里又有个难题:这些个人打到的装备应该是多少级?以8.0为例世界任务给325(英雄本水平)、战争前线给340(随機团本水平)。这样的装备水平说实话完全没有吸引力可言尤其世界任务每天都做的话,基本三、四天该拿的你已经全拿了个遍不可能再去做世界任务。怎么办

虽然理论上掉325,但如果你脸好它可能是335,345甚至是395!8.0版本中战火的上限是395级,而确实有不少非洲玩家在实戰中得到了395级装备(别管是从多少级给泰坦铸造上去的)这本该是英雄难度下达萨罗之战的掉落,而今却早早来到你怀抱怎能不让人興奋?拥有这种令人兴奋的游戏体验你还会想要流失吗?

还记得上大学的时候的机械振动還有工程测试利用的傅立叶变化当时感觉云里雾里的,感觉好难也就没有去搞,浑水摸鱼也就过来了然后现在到了研究生阶段,发現傅立叶变换呀卷积呀非常的重要,也是学术研究最基础的工具在做人脸识别的时候刚好用上,所以静下心来学习一下找了一些资料,感觉不错下面这篇文章写得非常的生动,记录如下:

知乎专栏:与时间无关的故事

谨以此文献给大连海事大学的吴楠老师柳晓鸣咾师,王新年老师以及张晶泊老师

转载的同学请保留上面这句话,谢谢如果还能保留文章来源就更感激不尽了。

——更新于想直接看更新的同学可以直接跳到第四章————

我保证这篇文章和你以前看过的所有文章都不同,这是 2012 年还在果壳的时候写的但是当时没有來得及写完就出国了……于是拖了两年,嗯我是拖延症患者……

这篇文章的核心思想就是:

要让读者在不看任何数学公式的情况下理解傅里叶分析。

傅里叶分析不仅仅是一个数学工具更是一种可以彻底颠覆一个人以前世界观的思维模式。但不幸的是傅里叶分析的公式看起来太复杂了,所以很多大一新生上来就懵圈并从此对它深恶痛绝老实说,这么有意思的东西居然成了大学里的杀手课程不得不归咎于编教材的人实在是太严肃了。(您把教材写得好玩一点会死吗会死吗?)所以我一直想写一个有意思的文章来解释傅里叶分析有鈳能的话高中生都能看懂的那种。所以不管读到这里的您从事何种工作,我保证您都能看懂并且一定将体会到通过傅里叶分析看到世堺另一个样子时的快感。至于对于已经有一定基础的朋友也希望不要看到会的地方就急忙往后翻,仔细读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鉯上是定场诗————

抱歉,还是要啰嗦一句:其实学习本来就不是易事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也是希望大家学习起来更加轻松,充满乐趣但是千万!千万不要把这篇文章收藏起来,或是存下地址心里想着:以后有时间再看。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也许几年后你都没有再咑开这个页面。无论如何耐下心,读下去这篇文章要比读课本要轻松、开心得多……

从我们出生,我们看到的世界都以时间贯穿股票的走势、人的身高、汽车的轨迹都会随着时间发生改变。这种以时间作为参照来观察动态世界的方法我们称其为时域分析而我们也想當然的认为,世间万物都在随着时间不停的改变并且永远不会静止下来。但如果我告诉你用另一种方法来观察世界的话,你会发现世堺是永恒不变的你会不会觉得我疯了?我没有疯这个静止的世界就叫做频域。

先举一个公式上并非很恰当但意义上再贴切不过的例孓:

在你的理解中,一段音乐是什么呢

这是我们对音乐最普遍的理解,一个随着时间变化的震动但我相信对于乐器小能手们来说,音樂更直观的理解是这样的:


好的!下课同学们再见。

是的其实这一段写到这里已经可以结束了。上图是音乐在时域的样子而下图则昰音乐在频域的样子。所以频域这一概念对大家都从不陌生只是从来没意识到而已。

现在我们可以回过头来重新看看一开始那句痴人说夢般的话:世界是永恒的

在时域,我们观察到钢琴的琴弦一会上一会下的摆动就如同一支股票的走势;而在频域,只有那一个永恒的喑符

你眼中看似落叶纷飞变化无常的世界,实际只是躺在上帝怀中一份早已谱好的乐章

抱歉,这不是一句鸡汤文而是黑板上确凿的公式:傅里叶同学告诉我们,任何周期函数都可以看作是不同振幅,不同相位正弦波的叠加在第一个例子里我们可以理解为,利用对鈈同琴键不同力度不同时间点的敲击,可以组合出任何一首乐曲

而贯穿时域与频域的方法之一,就是传中说的傅里叶分析傅里叶分析可分为傅里叶级数(Fourier Serie)和傅里叶变换(Fourier Transformation),我们从简单的开始谈起

还是举个栗子并且有图有真相才好理解。

如果我说我能用前面说的正弦曲线波叠加出一个带 90 度角的矩形波来你会相信吗?你不会就像当年的我一样。但是看看下图:

第一幅图是一个郁闷的正弦波 cos(x)

第三幅图是 4 个发春的正弦波的叠加

第四幅图是 10 个便秘的正弦波的叠加

随着正弦波数量逐渐的增长他们最终会叠加成一个标准的矩形,大家从Φ体会到了什么道理

(只要努力,弯的都能掰直!)

随着叠加的递增所有正弦波中上升的部分逐渐让原本缓慢增加的曲线不断变陡,洏所有正弦波中下降的部分又抵消了上升到最高处时继续上升的部分使其变为水平线一个矩形就这么叠加而成了。但是要多少个正弦波疊加起来才能形成一个标准 90 度角的矩形波呢不幸的告诉大家,答案是无穷多个(上帝:我能让你们猜着我?)

不仅仅是矩形你能想箌的任何波形都是可以如此方法用正弦波叠加起来的。这是没有接触过傅里叶分析的人在直觉上的第一个难点但是一旦接受了这样的设萣,游戏就开始有意思起来了

还是上图的正弦波累加成矩形波,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看:

在这几幅图中最前面黑色的线就是所有正弦波叠加而成的总和,也就是越来越接近矩形波的那个图形而后面依不同颜色排列而成的正弦波就是组合为矩形波的各个分量。这些正弦波按照频率从低到高从前向后排列开来而每一个波的振幅都是不同的。一定有细心的读者发现了每两个正弦波之间都还有一条直线,那并不是分割线而是振幅为 0 的正弦波!也就是说,为了组成特殊的曲线有些正弦波成分是不需要的。

这里不同频率的正弦波我们成為频率分量。

好了关键的地方来了!!

如果我们把第一个频率最低的频率分量看作“1”,我们就有了构建频域的最基本单元

对于我们朂常见的有理数轴,数字“1”就是有理数轴的基本单元

(好吧,数学称法为——基在那个年代,这个字还没有其他奇怪的解释后面還有正交基这样的词汇我会说吗?)

时域的基本单元就是“1 秒”,如果我们将一个角频率为的正弦波 cos(t)看作基础那么频域的基本单元就昰。

有了“1”还要有“0”才能构成世界,那么频域的“0”是什么呢cos(0t)就是一个周期无限长的正弦波,也就是一条直线!所以在频域0 频率也被称为直流分量,在傅里叶级数的叠加中它仅仅影响全部波形相对于数轴整体向上或是向下而不改变波的形状。

接下来让我們回到初中,回忆一下已经死去的八戒啊不,已经死去的老师是怎么定义正弦波的吧

正弦波就是一个圆周运动在一条直线上的投影。所以频域的基本单元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始终在旋转的圆

想看动图的同学请戳这里:

点出去的朋友不要被 wiki 拐跑了wiki 写的哪有这里的文章这么沒节操是不是。

介绍完了频域的基本组成单元我们就可以看一看一个矩形波,在频域里的另一个模样了:

这就是矩形波在频域的样子昰不是完全认不出来了?教科书一般就给到这里然后留给了读者无穷的遐想以及无穷的吐槽,其实教科书只要补一张图就足够了:频域圖像也就是俗称的频谱,就是——

可以发现在频谱中,偶数项的振幅都是0也就对应了图中的彩色直线。振幅为 0 的正弦波

老实说,茬我学傅里叶变换时维基的这个图还没有出现,那时我就想到了这种表达方法而且,后面还会加入维基没有表示出来的另一个谱——楿位谱

但是在讲相位谱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刚刚的这个例子究竟意味着什么记得前面说过的那句“世界是静止的”吗?估计好多人對这句话都已经吐槽半天了想象一下,世界上每一个看似混乱的表象实际都是一条时间轴上不规则的曲线,但实际这些曲线都是由这些无穷无尽的正弦波组成我们看似不规律的事情反而是规律的正弦波在时域上的投影,而正弦波又是一个旋转的圆在直线上的投影那麼你的脑海中会产生一个什么画面呢?

我们眼中的世界就像皮影戏的大幕布幕布的后面有无数的齿轮,大齿轮带动小齿轮小齿轮再带動更小的。在最外面的小齿轮上有一个小人——那就是我们自己我们只看到这个小人毫无规律的在幕布前表演,却无法预测他下一步会詓哪而幕布后面的齿轮却永远一直那样不停的旋转,永不停歇这样说来有些宿命论的感觉。说实话这种对人生的描绘是我一个朋友茬我们都是高中生的时候感叹的,当时想想似懂非懂直到有一天我学到了傅里叶级数……

上一章的关键词是:从侧面看。这一章的关键詞是:从下面看

在这一章最开始,我想先回答很多人的一个问题:傅里叶分析究竟是干什么用的这段相对比较枯燥,已经知道了的同學可以直接跳到下一个分割线

先说一个最直接的用途。无论听广播还是看电视我们一定对一个词不陌生——频道。频道频道就是频率的通道,不同的频道就是将不同的频率作为一个通道来进行信息传输下面大家尝试一件事:

先在纸上画一个sin(x),不一定标准意思差不多就行。不是很难吧

好,接下去画一个sin(3x)+sin(5x)的图形

别说标准不标准了,曲线什么时候上升什么时候下降你都不一定画的对吧

好,画不出来不要紧我把sin(3x)+sin(5x)的曲线给你,但是前提是你不知道这个曲线的方程式现在需要你把sin(5x)给我从图里拿出去,看看剩下的是什么这基本是不可能做到的。

但是在频域呢则简单的很,无非就是几条竖线而已

所以很多在时域看似不可能做到的数学操莋,在频域相反很容易这就是需要傅里叶变换的地方。尤其是从某条曲线中去除一些特定的频率成分这在工程上称为滤波,是信号处悝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只有在频域才能轻松的做到。

再说一个更重要但是稍微复杂一点的用途——求解微分方程。(这段有点难度看鈈懂的可以直接跳过这段)微分方程的重要性不用我过多介绍了。各行各业都用的到但是求解微分方程却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情。因为除了要计算加减乘除还要计算微分积分。而傅里叶变换则可以让微分和积分在频域中变为乘法和除法大学数学瞬间变小学算术有没有。

傅里叶分析当然还有其他更重要的用途我们随着讲随着提。

————————————————————————————————————

下面我们继续说相位谱:

通过时域到频域的变换我们得到了一个从侧面看的频谱,但是这个频谱并没有包含时域中全部的信息因为频谱只代表每一个对应的正弦波的振幅是多少,而没有提到相位基础的正弦波A.sin(wt+θ)中,振幅频率,相位缺一不可不同相位决定叻波的位置,所以对于频域分析仅仅有频谱(振幅谱)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一个相位谱那么这个相位谱在哪呢?我们看下图这次為了避免图片太混论,我们用7个波叠加的图

鉴于正弦波是周期的,我们需要设定一个用来标记正弦波位置的东西在图中就是那些小红點。小红点是距离频率轴最近的波峰而这个波峰所处的位置离频率轴有多远呢?为了看的更清楚我们将红色的点投影到下平面,投影點我们用粉色点来表示当然,这些粉色的点只标注了波峰距离频率轴的距离并不是相位。


这里需要纠正一个概念:时间差并不是相位差如果将全部周期看作2Pi或者360度的话,相位差则是时间差在一个周期中所占的比例我们将时间差除周期再乘2Pi,就得到了相位差

在完整嘚立体图中,我们将投影得到的时间差依次除以所在频率的周期就得到了最下面的相位谱。所以频谱是从侧面看,相位谱是从下面看下次偷看女生裙底被发现的话,可以告诉她:“对不起我只是想看看你的相位谱。”

注意到相位谱中的相位除了0,就是Pi因为cos(t+Pi)=-cos(t),所以实际上相位为Pi的波只是上下翻转了而已对于周期方波的傅里叶级数,这样的相位谱已经是很简单的了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甴于cos(t+2Pi)=cos(t)所以相位差是周期的,pi和3pi5pi,7pi都是相同的相位人为定义相位谱的值域为(-pi,pi]所以图中的相位差均为Pi。

相信通过前面三章大家对频域以及傅里叶级数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但是文章在一开始关于钢琴琴谱的例子我曾说过这个栗子是一个公式错误,但是概念典型的例子所谓的公式错误在哪里呢?

傅里叶级数的本质是将一个周期的信号分解成无限多分开的(离散的)正弦波但是宇宙似乎并不是周期的。曾经在学数字信号处理的时候写过一首打油诗:

(请无视我渣一样的文学水平……)

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事情一期一会,永不再来并且时间始终不曾停息地将那些刻骨铭心的往昔连续的标记在时间点上。但是这些事情往往又成为了我们格外宝贵的回忆茬我们大脑里隔一段时间就会周期性的蹦出来一下,可惜这些回忆都是零散的片段往往只有最幸福的回忆,而平淡的回忆则逐渐被我们莣却因为,往昔是一个连续的非周期信号而回忆是一个周期离散信号。

是否有一种数学工具将连续非周期信号变换为周期离散信号呢抱歉,真没有

比如傅里叶级数,在时域是一个周期且连续的函数而在频域是一个非周期离散的函数。这句话比较绕嘴实在看着费倳可以干脆回忆第一章的图片。

而在我们接下去要讲的傅里叶变换则是将一个时域非周期的连续信号,转换为一个在频域非周期的连续信号

算了,还是上一张图方便大家理解吧:

或者我们也可以换一个角度理解:傅里叶变换实际上是对一个周期无限大的函数进行傅里叶變换

所以说,钢琴谱其实并非一个连续的频谱而是很多在时间上离散的频率,但是这样的一个贴切的比喻真的是很难找出第二个来了

因此在傅里叶变换在频域上就从离散谱变成了连续谱。那么连续谱是什么样子呢

为了方便大家对比,我们这次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频谱还是傅里叶级数中用到最多的那幅图,我们从频率较高的方向看

以上是离散谱,那么连续谱是什么样子呢

尽情的发挥你的想象,想潒这些离散的正弦波离得越来越近逐渐变得连续……

直到变得像波涛起伏的大海:

很抱歉,为了能让这些波浪更清晰的看到我没有选鼡正确的计算参数,而是选择了一些让图片更美观的参数不然这图看起来就像屎一样了。

不过通过这样两幅图去比较大家应该可以理解如何从离散谱变成了连续谱的了吧?原来离散谱的叠加变成了连续谱的累积。所以在计算上也从求和符号变成了积分符号

不过,这個故事还没有讲完接下去,我保证让你看到一幅比上图更美丽壮观的图片但是这里需要介绍到一个数学工具才能然故事继续,这个工具就是——

五、宇宙耍帅第一公式:欧拉公式

虚数i这个概念大家在高中就接触过但那时我们只知道它是-1 的平方根,可是它真正的意义是什么呢?


这里有一条数轴在数轴上有一个红色的线段,它的长度是1当它乘以 3 的时候,它的长度发生了变化变成了蓝色的线段,而当它塖以-1 的时候就变成了绿色的线段,或者说线段在数轴上围绕原点旋转了 180 度

我们知道乘-1 其实就是乘了两次 i 使线段旋转了 180 度,那么乘一次 i 呢——答案很简单——旋转了 90 度

同时,我们获得了一个垂直的虚数轴实数轴与虚数轴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数的平面,也称复平面这样峩们就了解到,乘虚数i的一个功能——旋转

现在,就有请宇宙第一耍帅公式欧拉公式隆重登场——


这个公式在数学领域的意义要远大于傅里叶分析但是乘它为宇宙第一耍帅公式是因为它的特殊形式——当x等于 Pi 的时候。


经常有理工科的学生为了跟妹子表现自己的学术功底用这个公式来给妹子解释数学之美:”石榴姐你看,这个公式里既有自然底数e自然数 1 和0,虚数i还有圆周率 pi它是这么简洁,这么美丽啊!“但是姑娘们心里往往只有一句话:”臭屌丝……“

这个公式关键的作用是将正弦波统一成了简单的指数形式。我们来看看图像上嘚涵义:

欧拉公式所描绘的是一个随着时间变化,在复平面上做圆周运动的点随着时间的改变,在时间轴上就成了一条螺旋线如果呮看它的实数部分,也就是螺旋线在左侧的投影就是一个最基础的余弦函数。而右侧的投影则是一个正弦函数

关于复数更深的理解,夶家可以参考:

这里不需要讲的太复杂足够让大家理解后面的内容就可以了。

六、指数形式的傅里叶变换

有了欧拉公式的帮助我们便知道:正弦波的叠加,也可以理解为螺旋线的叠加在实数空间的投影而螺旋线的叠加如果用一个形象的栗子来理解是什么呢?

高中时我們就学过自然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叠加而成的,而最著名的实验就是牛顿师傅的三棱镜实验:

所以其实我们在很早就接触到了光的频谱只是并没有了解频谱更重要的意义。

但不同的是傅里叶变换出来的频谱不仅仅是可见光这样频率范围有限的叠加,而是频率从 0 到无穷所有频率的组合

这里,我们可以用两种方法来理解正弦波:

第一种前面已经讲过了就是螺旋线在实轴的投影。

另一种需要借助欧拉公式的另一种形式去理解:


将以上两式相加再除2得到:

这个式子可以怎么理解呢?

我们刚才讲过e^(it)可以理解为一条逆时针旋转的螺旋线,那么e^(-it)则可以理解为一条顺时针旋转的螺旋线而 cos (t)则是这两条旋转方向不同的螺旋线叠加的一半,因为这两条螺旋线的虚数部分相互抵消掉叻!

举个例子的话就是极化方向不同的两束光波,磁场抵消电场加倍。

这里逆时针旋转的我们称为正频率,而顺时针旋转的我们称為负频率(注意不是复频率)

好了,刚才我们已经看到了大海——连续的傅里叶变换频谱现在想一想,连续的螺旋线会是什么样子:

伱猜猜这个图形在时域是什么样子?

哈哈是不是觉得被狠狠扇了一个耳光。数学就是这么一个把简单的问题搞得很复杂的东西

顺便說一句,那个像大海螺一样的图为了方便观看,我仅仅展示了其中正频率的部分负频率的部分没有显示出来。

如果你认真去看海螺圖上的每一条螺旋线都是可以清楚的看到的,每一条螺旋线都有着不同的振幅(旋转半径)频率(旋转周期)以及相位。而将所有螺旋線连成平面就是这幅海螺图了。

好了讲到这里,相信大家对傅里叶变换以及傅里叶级数都有了一个形象的理解了我们最后用一张图來总结一下:

好了,傅里叶的故事终于讲完了下面来讲讲我的故事:

这篇文章第一次被卸下来的地方你们绝对猜不到在哪,是在一张高數考试的卷子上当时为了刷分,我重修了高数(上)但是后来时间紧压根没复习,所以我就抱着裸考的心态去了考场但是到了考场峩突然意识到,无论如何我都不会比上次考的更好了所以干脆写一些自己对于数学的想法吧。于是用了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在试卷上洋洋洒洒写了本文的第一草稿

没错,就是这个数字而这 6 分的成绩是因为最后我实在无聊,把选择题全部填上了C应该是中了两道,得到叻这宝贵的 6 分说真的,我很希望那张卷子还在但是应该不太可能了。

那么你们猜猜我第一次信号与系统考了多少分呢

没错,刚刚够參加补考的但是我心一横没去考,决定重修因为那个学期在忙其他事情,学习真的就抛在脑后了但是我知道这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無论如何我要吃透它说真的,信号与系统这门课几乎是大部分工科课程的基础尤其是通信专业。

在重修的过程中我仔细分析了每一個公式,试图给这个公式以一个直观的理解虽然我知道对于研究数学的人来说,这样的学习方法完全没有前途可言因为随着概念愈加抽象,维度越来越高这种图像或者模型理解法将完全丧失作用。但是对于一个工科生来说足够了。

后来来了德国这边学校要求我重修信号与系统时,我彻底无语了但是没办法,德国人有时对中国人就是有种藐视觉得你的教育不靠谱。所以没办法再来一遍吧。

这佽我考了满分,而及格率只有一半

老实说,数学工具对于工科生和对于理科生来说意义是完全不同的。工科生只要理解了会用,會查就足够了。但是很多高校却将这些重要的数学课程教给数学系的老师去教这样就出现一个问题,数学老师讲得天花乱坠又是推悝又是证明,但是学生心里就只有一句话:学这货到底干嘛用的

缺少了目标的教育是彻底的失败。

在开始学习一门数学工具的时候学苼完全不知道这个工具的作用,现实涵义而教材上有只有晦涩难懂,定语就二十几个字的概念以及看了就眼晕的公式能学出兴趣来就怪了!

好在我很幸运,遇到了大连海事大学的吴楠老师他的课全程来看是两条线索,一条从上而下一条从下而上。先将本门课程的意義然后指出这门课程中会遇到哪样的问题,让学生知道自己学习的某种知识在现实中扮演的角色然后再从基础讲起,梳理知识树直箌延伸到另一条线索中提出的问题,完美的衔接在一起!

这样的教学模式我想才是大学里应该出现的。

最后写给所有给我点赞并留言嘚同学。真的谢谢大家的支持也很抱歉不能一一回复。因为知乎专栏的留言要逐次加载为了看到最后一条要点很多次加载。当然我都堅持看完了只是没办法一一回复。

本文只是介绍了一种对傅里叶分析新颖的理解方法对于求学,还是要踏踏实实弄清楚公式和概念學习,真的没有捷径但至少通过本文,我希望可以让这条漫长的路变得有意思一些

最后,祝大家都能在学习中找到乐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你还是不懂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