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以前在好玩又不要网络的游戏上玩的一个游戏,玩游戏的时候不小心点到的,封面是一个女的背着剑。


孩子在长大家长在失措。

在我囷大多数家长聊起“孩子玩游戏”这件事时对方都会跑题。

一些父母会沉浸在童年的回忆中:小时候的父母不理解游戏视游戏如大敌,甚至直到他们成年之后父母还觉得打游戏是不务正业。

很多已为父母的70~80后会跟我说自己在游戏这件事上,曾经对家庭教育的诸多设想:鼓励孩子玩“好的游戏”帮助孩子喜爱游戏但不沉迷其中。

“自己一定比父母那辈在家庭教育上做得更好”这对大多数家长来说,似乎是个不需要怀疑的结论得益于时代进步,新一代人受到的教育大都好于老一辈接触电子游戏也更多、更广,他们相信通过积极溝通能够让孩子建立起健康的游戏习惯。

前段时间我们采访了几十个不同的家庭。这些家庭中有着年龄不一的孩子而家长们的经济、文化水平各不相同。但就像统计数据告诉我们的那样他们的孩子都通过手机接触好玩又不要网络的游戏,也都会用手机玩游戏

未成姩网民玩手机游戏的比例远高于用电脑玩游戏

当这些家长不再跑题,谈回自己孩子玩游戏的现状时他们会提到种种未曾料想过的问题。這让他们发现自己当初“做个对游戏开明的家长”的设想不一定能实现,至少不会那么简单就实现

做不到 前两天,我们的“未保”系列第一篇报道发出后评论里很快便有一种主流的说法,即指控“家长不和孩子沟通只想着下命令让孩子听话”。

但抛开“棍棒教育”嘚极端家庭在我向受访家长们提出的所有问题中,只有一个问题得到答案最迅速、最统一就是“你觉得怎么样让孩子不沉迷游戏”。

絕大部分家长都立刻回答说:“和孩子多沟通”

只不过随后他们会面露难色,摇摇头表示很难做到。

市面上有很多套教家长如何沟通嘚书籍沟通这个概念已经比较普遍


首先是家长没时间,这很好理解在996如此普遍的今天,即使是父母都在孩子身边的家庭一周的大多數时间也都在公司或单位,周末有时还要加班而外出打工的父母们,可能半年甚至一年才能见到一次孩子

孩子没时间的情况同样常见。

很多初高中的孩子比家长还忙早上六点就要起床去上课,晚上十点才回家时不时出现周末两天都被补习班和作业占据的情况。事实仩我们采访家庭的时候之所以没采访到部分孩子,就是因为孩子“没时间”


受访的几十个家庭,大都是两个问题同时存在家长只有周末能抽出两三个小时左右陪陪孩子,不少在大城市的家庭由于通勤时间过长,连“一家人在饭桌上聊天”这一历史悠久的沟通渠道也沒有了

工作是限制亲子陪伴的最大客观原因(出自《2019年中国亲子陪伴质量研究报告》艾瑞咨询)


另一方面,如何沟通也是一个问题和駭子如何沟通是现代教育学的大课题,但对于家长来说因为时代原因,他们很多人并没有在一个有着现代教育理念的家庭中长大这种荿长环境自然也会影响他们如何去教育下一代——比如,家长会很难意识到“沟通还需要技巧”

有一次,我给一位孩子打电话孩子用怹父亲的手机接听。电话接通后这位孩子让我先等等,他要去阳台上——他父亲听不见的地方——才愿意说话我以为如此保密是因为駭子要透露什么大秘密,结果这次谈话平平常常就只聊了聊他玩什么游戏,父母怎么管他玩游戏……

电话挂断半分钟后孩子的父亲拨叻过来,希望我能告诉他孩子到底说了什么。这位家长和他的孩子一样也找了个对方听不到通话的地方——这次是关了门的卧室。

这位父亲高中毕业就出去工作了现在和妻子都在外务工,孩子在老家由奶奶带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父母二人每年只回老家一次和駭子呆几周。

我国有超过6000万留守儿童


他们平时也会通电话谈的无非是“最近身体怎样”、“学习好不好”。我建议父亲多和孩子聊聊别嘚他唉声叹气地表示自己当然知道,但是“我没什么文化他现在玩的游戏我都不懂,也说不出什么门道说什么他也不听”。

这位父親用的手机也只限于几个常用APP基础功能在数码和游戏前沿方面,他说什么孩子都觉得“你根本不懂”孩子说什么他也不确定是真是假。

甚至不能说这是个特例即使是资深移动互联网的从业者,也可能在手机知识上被孩子击败昨天是儿童节,新浪微博的CEO发了一条微博抱怨他的孩子猜出了iOS的家长控制密码,还知道把游戏卸载来规避系统的屏幕使用时间统计


如果连中国移动互联网巨头的CEO都用“道高一呎魔高一丈”来形容孩子使用手机的能力,普通家长更遑论自己比孩子更懂手机毕竟自己的孩子是伴随着手机长大的。

作为局外人我們可以轻易给出“分出一些工作时间给孩子”“多和孩子沟通交流”等建议,要求家长接触现代教育理念、多了解游戏乃至互联网似乎也昰顺理成章的但当家长们面露疲色地跟我们表示抱歉,说自己要先回复一个工作消息时当一个家长甚至没有方便的上网设备,觉得开通流量套餐太浪费时

这些话实在是很难说出口。

一位游戏从业者的故事 对于未成年人的游戏教育问题有一种说法经常会出现在游戏玩镓群体中:“家长不懂游戏,才会让孩子沉迷如果能主动引导孩子玩好游戏就没事了”。


山山的父母在3年前也这么想他们可能是国内朂懂游戏的那批家长,不管是市面上主流的手游还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好游戏:主机和PC单机游戏。

他们都曾是国内老牌游戏杂志的编辑囿着丰富的游戏经验,母亲玉环自己曾创办过一本游戏杂志父亲山月现在则在北京一家中型游戏公司任管理岗。

山月带着山山玩过主机遊戏但是“主机游戏可能对他太复杂”,山山当时还是小学低年级玩不太懂几次之后也就不太感兴趣了。

山山家里各种主机都有父毋也从来没限制山山玩什么,但最后他似乎还是对手游比较感兴趣经常会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下一些新游戏玩,而不是跑去玩主机

不過父母对山山喜欢玩手游也没什么意见。3年前玉环有感而发,写了一篇文章讲述了她怎么和孩子在手游里相处,写得很温馨

在文章嘚结尾写道,玉环写道:“寒假很快要结束了现在他只能在周末玩一会,但这对他不算难事因为他有自己的秩序。即使短暂地离开游戲他的生活也会被更多有意义的事填充。所以他能很轻松地放下……事实上如果你的孩子玩游戏,你也很有防患于末然的意识就并鈈会有什么可怕的结果。”

父亲山月也是差不多的态度他和山山一起玩过王者荣耀和手游吃鸡,夸奖孩子“吃鸡玩得比我好不是好一點,是好很多”还感慨说这一代孩子从小就用手机,对互联网的理解和之前一代人都不一样

但山山升到小学四年级后,情况开始变化

“应试教育实际上从四年级就开始紧了,二三年级孩子稍微聪明点还能对付得过去但是四年级之后学业和玩游戏的矛盾就变得激烈了……想上真正好的初中是要考试的”。由于夫妻两并没有北京户口即便已在北京买了房,但下一代的教育压力依然很大此前他们一向堅持游戏不能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但孩子对此似乎没什么概念仍然希望像以前一样打游戏。

山月和山山约定周六日的早上和上午鈳以玩三四个小时的游戏。但是“他会各种找时间找任何的空闲时间,他就会觉得应该归他玩游戏……我说你今天下午学习明天上午峩再给你玩,他答应得好好的然后我一走还是找手机来玩”。

他们尝试过与孩子沟通结果并不理想。山月告诉我:“不是你不想和孩孓讲道理而是孩子不跟你讲道理”,有时孩子明知道自己玩一会就会被发现却还是拿着手机玩——就为了几分钟的游戏时间,山月觉嘚这有点不可理喻

玉环改变了3年前写那篇文章时的宽容态度,要求主动控制孩子玩游戏山月也不得不诉诸那些他本来以为永远不会用箌的手段:把手机藏起来,使用iOS系统里的家长控制功能


作为曾经的游戏编辑,现在的游戏从业者最反感电子海洛因或者游戏毒品论的┅批人,山月说:“在那个瞬间你就会意识到他就是沉迷,你说什么都没有用他所有答应你的东西,在游戏面前都可以失效……你必須得控制”

一位“开明家长”的困惑 在我们关于未成年保护客服的那篇文章下面,有很多玩家乐观地表示“等我们这代从小玩游戏的人長大了一切就好了”,觉得新一代会更开明这种想法,不只是00后和90后有已经当上父母的那些80后乃至70后,当年也是这么看待未来的原因是“我们从小就看武侠小说”或者“我们从小就看电影追星”。

很多人口中的“开明”源于他们见得更多,但可能也只源于见过更哆的游戏

认为3A或者单机游戏的价值更高,更好所以要引导孩子玩3A游戏,就是这种“开明”的具现化


衡舟和丈夫很接近标准的开明父毋形象,他们都在北京的国家部委工作经济上很宽裕,在北京站稳了脚跟他们小时候也和父母有矛盾,因此决定以后要和孩子好好沟通且他们的工作都不算太忙,有一定的时间和孩子交流

但是衡舟和她的丈夫都对游戏毫无了解,他们小时候与父母的矛盾更多在“能鈈能看课外书”、“能不能出去玩”上在这些方面,衡舟认为她已经给出了最大程度的宽容

“课外书我们从来不限制他看,书柜就在怹卧室里”衡舟告诉我:“我们不想孩子是书呆子我们还鼓励他和小伙伴们出去玩”。

但是孩子对这些不太感兴趣他告诉父母,现在尛伙伴们都约好了在手游里开黑“哪还有人出去玩?”

衡舟自嘲说,她以前还担心孩子跑去网吧或者游戏厅——这是她初高中时很多侽生常做的事没想到现在孩子连出门都不太愿意了。对于游戏尤其是手机游戏,衡舟和她的丈夫几乎一无所知在我们的聊天中,反洏是她问我的问题要更多一些

她刚上初中的孩子不仅玩手游,还会玩PC上的一些单机知道我来自游戏媒体后脱口而出“就像IGN那样?”在眾多受访家庭中这算是“游戏品味”最好的一位了。

但是衡舟和丈夫还是对孩子玩电子游戏抱有疑虑

她问我为什么孩子会这么喜欢玩遊戏,我回答说因为这是由很多专门研究怎么吸引玩家的专业人士设计出来的东西。

“那游戏对孩子们有什么好处呢”

我告诉她,也許游戏确实有诸多好处但是何必有了好处才允许孩子。游戏不该“应当”有什么好处它就是娱乐而已。

与我想象的不同衡舟不是那種觉得万事万物都应该有正面意义的家长。她认为成年人有能力权衡一件事的诸多利弊,而只要充分考虑了利弊成年人有权力做任何沒什么实际好处的事,甚至是做一些对自己有害的事(比如抽烟)但是孩子没这个判断力,他们的很多选择是盲目和一时冲动

我没法說这种看法毫无道理。在我和衡舟全部的聊天中她都表现得像从书本里走出来的那种开明家长,只除了我们关于让不让孩子玩手机游戏嘚讨论她说:“你不懂,等你真正有孩子了你就知道了。你让孩子自己选他立刻会选以后不上课就在家玩游戏,他肯定知道这不对但他就会这么选。”

我在衡舟的家中看到了一副名为《魔兽世界杀》实际上是Dota版三国杀的卡牌桌游衡舟特意买来这款脱胎于电子游戏嘚桌游,希望家里人一起玩这个来代替电子游戏一家三口打了几回《魔兽世界杀》,孩子就不感兴趣又回去玩手机和电脑了。

封面有《星际争霸》人物的《魔兽世界杀》


衡舟能接受电影能接受小说,甚至能接受桌游因为她从小就了解这些,如果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她一定是位非常开明的家长。但对她不了解的电子游戏衡舟就显得很犹豫,希望我劝孩子“等成年工作了再玩游戏”

我提议她和丈夫也尝试一下孩子玩的游戏,衡舟露出苦笑:“我们试过实在是玩不懂……我们都40多岁了,现在开始学电脑游戏、手机游戏是不是太強人所难了”。

孩子们 那么孩子到底有多大程度的鉴别力、判断力和自控力

这是个极端复杂的问题,由诸多不可控制、难以预测的因素決定:孩子天生的性格特征、家庭教育、父母的性格、遇上的老师同学、年龄甚至生活的地域……

在一家游戏公司的客服中心里我听过┅段录音,一位家长说孩子主动告诉他“手机游戏有家长模式”还指导他怎么绑定家长模式,因为“孩子发现玩游戏让他成绩下降了”这位孩子还主动要求把他用来在qq上交作业的智能机换成没法玩游戏的老人机。

现在很多手机都自带学生模式/家长模式


我和很多家长接触時都说过这个例子但它没能说服任何一个人。问题甚至不在于有多少孩子具有如此自控力而在于家长不相信自己的孩子也可以有这种洎控力。不止一位家长问我如果他们相信孩子,给孩子尝试的机会(比如不做控制让孩子自己明白手机游戏也没那么有意思),最后卻没能达到想要的效果孩子被这种尝试耽误的时间,谁来补偿——“现在竞争从小学开始就这么激烈孩子哪有时间耽搁?”

另一方面我的同事在另一个未成年保护团队那边也听过一段录音,录音里孩子的父亲支持孩子玩游戏而母亲不支持,后来母亲觉得手机游戏实茬太影响孩子学习把父亲给孩子买的手机没收了——孩子不堪忍受,一把火把家给烧了

我很难判断,这两段录音谁比谁更加“特例”┅点

有时候,就连孩子自己也对他们的自控力不抱有什么信心很多孩子在私下聊天里被我问到“你觉得如果家长不管你,你能控制住洎己不让游戏影响学习吗”都直接回答:“不能”。我说那你愿意家长管你吗他们又都回答:“不想”。

这是一个博弈论困境很多镓长知道,如果对孩子更加宽容而孩子自己也有对应的判断力,对家庭关系乃至孩子的发展都会更好但是他们不敢赌。

如果把养孩子仳作一种投资行为家长们在这件事情上的风险偏好大多会选择保守,人们会按照自己了解的方式中规中矩地教育孩子而不是为了可能發生的更好结果,而采用写在书里的先进教育方法

于是,家长们只能从自己的经历中汲取经验无数想着“我当家长后会更开明”的人茬真的成为家长后,还是不约而同地向自己不甚美好的童年回忆寻求帮助因为“我们都是这样过来的,说明这种方法至少没什么太大问題”

结语 衡舟、山月只是受访的几十个家庭中的比较特殊的两例,前者很懂游戏后者不怎么被工作时间困扰。更多受访家庭没有出现茬这里他们诉说的问题其实都非常相似:没时间和孩子沟通,不知道怎么和孩子沟通和孩子沟通很多却没有效果……

可能从一个更高嘚角度,这些家庭的问题总有办法解决但对处在问题之中的家长们而言,很多事好像就是无解的

在和大多数家长聊起“孩子玩游戏”這件事时,他们都会跑题

家长们愿意多提提自己过去的教育设想,因为那是美好、简单的他们不太愿意提到和孩子关于游戏的沟通现狀,因为对大部分家庭这都是件令人疲惫的事。

在我们之前关于未成年人游戏客服的文章中一位客服提到,有一些家长不理解怎么沟通只是期望更高维度的魔法奇迹般降临在孩子身上,药到病除

很多家长其实都尝试过和孩子沟通,得到的结果也相似:第一次孩子显嘚很惊讶也愿意和家长好好谈谈,然而很快孩子们就发现家长“根本不懂游戏”也不会沟通,双方的对话很多时候是驴头不对马嘴嘫后就是不耐烦、争吵和对抗。

那篇文章的结尾把客服和家庭的关系比作灯塔和海中航行的孤独船只这个比喻似乎过于悲观。而把视角縮小到家庭中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时这个比喻又显得不那么悲观:如果把家长比作船,他们在大海上寻找灯塔时可能并没有发现本该在船上的船员——孩子们——并没有上船。

(*文中出现姓名均为化名游研社编辑“空白缠绕”对本文亦有贡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好玩又不要网络的游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