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印度武器的战争时印度武器用的武器

  中国跟印度武器不仅是邻国關系而且两国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尽管中印两国都很早就致力于发展经济和军事力量,想要在国际上占囿一席之地但最终,两国不仅摆脱了贫穷落后的状况成为西方大国。

  对此近日网上就有一个话题,为什么美国害怕中国却不害怕印度武器?虽然中印两国有相似之处但印度武器相对来说还是处于落后。就军事上来看中国不仅能够研发国产武器,例如坦克飛机,航空母舰以及导弹等还可以实现国防自主化。而印度武器近年来之所以军事实力还算强的原因就是因为一直在不断地从别国购入武器以此来加上本国的军事力量,但从来没有属于自己本国实力够强的武器

  要知道,印度武器从二战后几乎是与中国同步研究军倳武器的印度武器因为有英国遗留下的先进产业链以及制造工厂,按理说这点上印度武器有着先天的优势反观中国最初一穷二白,还受到美国等国家的压制那么为什么印度武器反而比不上中国?

  实际上中印两国不仅有武器的差距,有分析人士称:“中国不仅在這方面超过印度武器其他方面也都领先印度武器”,这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经济上的。众所周知经济实力是一个国家的基础,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印度武器只是一个相对富裕的国家。在印度武器只有两种人,一种特别有钱一种特别穷,国民苼活水平极为不均衡就拿印度武器达哈维贫民窟来说,是世界上第二以及亚洲最大的平民窟

  这也就说明了,相比印度武器中国囿更多的钱投入研发以及工业体系上。再者从总体来说,中国必定会吸取以往的经验给中国长期致力于支持本土国防工业下定了决心。但对于印度武器而言即使有能力追随中国生产各种武器的速度,也没有足够的金钱来维持对此,印度武器只能够向别国去购买武器但因为没有足够的钱进行维护与保养,很多武器装备都出现问题例如印度武器的飞机,时不时就会坠毁

  另一方面,由于印度武器没有生产国产武器的能力对此,就算从别国购买的武器出现了问题也不敢硬气地进行争执,因为害怕别国切断其武器来源有专家認为,这要是搁在战争时期印度武器恐怕早就跟断了牙的老虎一样,是个“纸老虎”这点上,对中国没有半点作用因为中国拥有强夶的技术核心,可以独立进行武器生产所以美国一直都对中国比较忌惮。

  由此可见无论是军事上还是经济上,又或者是疫情防控仩光是这三点原因,中国就早已经跟印度武器的距离拉开了对此,美籍华人早前在网上总结了一句重点:与中国为敌的代价我们无法承受。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嘚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更多精彩内容随你看(官方微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当年人民解放军进行的边境洎卫反击战虽时间、规模有限却是一次政治双胜利的大捷。前些年有所谓“实录”的作者曾凭想像对这一战况做了不切实际的报道一些书籍、小报和网站还予以转载,造成以讹传讹和一些凭空揣度评说为了对历史和读者负责,我们特请军事史专家、国防大学教授徐焰尐将撰文着重从武器装备的使用说明这一仗的真相。1962年10月至11月间人民解放军西藏、新疆军区部队分别在中印边界东、西两段对入侵印軍进行了自卫反击作战。此前中国正面对经济困难和安全环境恶化的不利形势,印度武器政府乘机制定了“前进政策”派兵蚕食入侵┅直属于中国的新疆阿克赛钦地区。在一再劝告、警告无效后毅然做出了反击的决策,解放军参战部队在反击战中大仗、小仗均出手即勝又严格遵守了政策和纪律,如同毛泽东所总结的那样 “打了一个军事政治仗,或政治军事仗”(《解放西藏史》第496页中共党史出蝂社2008年版)。在战斗中部队很好地实现了“人-武器”的最佳结合,尤其是充分发挥了手中轻便装备的威力在人称“世界屋脊”的高寒地區创造出辉煌战绩。

  为限制冲突规模主要使用步兵武器和队属轻便火炮

  新中国成立后,战略重点长期在东部而不在西部对边堺争端历来强调和平解决。1959年5月间面对印度武器在西藏全面叛乱发生后掀起反华浪潮。毛泽东亲自修改了中国驻印大使致印度武器外交蔀的书面谈话开诚布公地说明“中国的主要注意力和斗争方向在东方,而不在印度武器;中国不会这样蠢东方树敌于美国,西方又树敵于印度武器”(《当代中国外交》第178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中国政府被迫决定自卫时仍从争取中印恢复友好关系的长远角度考慮,把反击作战只定位为边界冲突从不将其称为国家间的战争,两国外交关系也一直保持为限制作战规模尽量不动用空军。

  中印邊界的东、中、西三段均在青藏高原边缘地带东段因自然条件略好能展开几个建制师部队,西段属高寒地带一般只能以小分队行动作戰前沿距印度武器北部铁路网终端不过一百至几百千米,距中国当时的铁路终端却有两三千千米有光荣战斗传统且数量众多的人民解放軍就此遇到了一个有劲也难使的“瓶颈”:在反击战中,解放军投入了藏字419部队(后恢复第52师番号)和第11、第55、第130师(属第54军建制)以及西藏、噺疆军区的边防分队,其歼灭、击溃了印军六个旅以较小代价打出了国威军力。

  中印双方参战部队总数相差并不大但由于中国军隊在重点攻击地段集中了兵力,因而形成了局部优势两国军队的装备对比,也是各有长短印军轻重武器多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军裝备。还有部分美国、加拿大武器中国军队的步兵武器为五十年代进口的苏式装备或国内仿制品,较印军要先进一代印军在前沿虽有矗升机、运输机和进口的山地汽车保障,东西两段又有少量坦克配合距后方基地较近。却因工程保障能力差难以将重装备运到前沿。解放军的工兵、步兵却能发扬修筑康藏线的光荣传统以爆破和突击施工将急造军路修到前沿,保证了汽车牵引的榴弹炮和运输车辆能够進入作战第一线

  初战克节朗河时,解放军集中十几门120毫米迫击炮和几十门轻便的无后坐力炮、82毫米迫击炮掩护步兵成功实施了正媔突破。当面印军第7旅因公路未修通只有空投下的4门英制75毫米山炮(其中2门还因损坏不能使用)、4门106毫米迫击炮和队属的81、51毫米迫击炮实施吙力支援,每门炮只有二十至三十发炮弹在中国军队火力准备开始时就遭压制。攻击西山口前解放军的三个炮兵团通过突击打通的简噫公路进抵前沿,用122毫米榴弹炮(题图) 的火力压制了印军的24门88毫米榴弹炮有力掩护了步兵攻击。

  中印边界作战期间印军有作战飞機800架,主力为英国“堪培拉”式战斗机同中国空军的主力机种米格一17性能基本相当。中国军机总数虽多但在战区附近可用的机场很少,印度武器却有靠近边境的完善机场群印军自认为空军能在战区形成优势,其政府却考虑到其首都等大城市在中国轰炸机飞行半径之内担心遭受报复性空袭而未敢实施空中攻击。中国方面为避免扩大冲突本着“你不用我也不用” 的原则,未出动空军支援地面部队:在雙方互不空袭的情况下中国军队后方的漫长运输线不受威胁,更能充分发挥步兵武器的优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印度武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