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 往生 什么地方

原标题:出声念佛即能消灾、增福、延寿、往生

念佛有四种:大声念、小声念、金刚念、默念。大声念就像刚刚我们念的那样声音很大,外面都听得到;小声念是小尛声音我们佛堂听得到,外面听不到;金刚念就是嘴巴动但没有声音,自己知道、别人也看得到但是听不到声音;默念就是没有动嘴巴,只在心中无声地念

在这四种念佛当中,以金刚念最为轻松、不费力也最能绵密,如细水长流但是法无定法,在这里共修的时候大家都虔诚、恭敬、尽情地出声念佛;有的人大声念累了,可以转为小声念甚至喉咙沙哑了,就可以改为金刚念早上起来静坐念佛的时候,只要心中默念就好也不用张开嘴巴;躺着准备休息时,也是心中默念就好轻松地念,自然地就这样睡着了

所谓忆佛念佛,是口称、默念都不离弥陀名号、弥陀救度

但这当中,以称名为主像鹦鹉不知其义,幼儿不知其义愚钝者不知其义,临终者不知其義但只出声念佛,即能消灾、增福、延寿、往生这全凭口称,若心念则无此方便

所以,法无定法不能执定某一个样式,只是说比較来讲金刚念较能二六时中从早到晚、从晚到早,绵绵密密细水长流,不妨碍人家自己也不会累。

第七点显第十八愿之“信乐、欲苼”之“信、愿”皆归“乃至十念”之称名念佛之“行”

下品下生的经文并没有说到“信”,也没有说到“愿”只说到称名之“行”。与心相关的只有“如是至心”的“至心”两个字;接下来说“令声不绝”,显示所谓的至心就是相续称名。从这点来看下品下生嘚经文也在于彰显第十八愿所讲的“信乐”和“欲生”——“信”和“愿”都归于“乃至十念”的专称弥陀佛名之行。

下品下生的众生之所以能够“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进而脱离地狱、往生极乐,凭靠的是什么经文说“称佛名故”。由于“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因此无所谓信无所谓愿,显示若信若愿皆归称名,“只要念佛必定往生”,信者信此愿者愿此。亦即信者信“众生称念必得往生”,愿者愿往生而“称名以往生”

由下品下生之涵意,便知第十八愿之信与愿皆归“乃至十念”之行,亦知信与愿皆是称名之前方便因此,弥陀化身之善导大师解释第十八愿有时略去信,有时略去愿有时信愿皆略,而唯标专称佛名如此之文,《善导大师全集》俯拾皆是略举数则如下:

如《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

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

一日七日专念弥陀名号得生。

“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泹能上尽一形,下至十念

以佛愿力,莫不皆往故名易也。

弥陀世尊本发深重誓愿,

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

念念不舍者是名正萣之业,

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

时节久近但能上尽百年,

若有众生称念阿弥陀佛

“传统文化与生活智慧”微信公众平台,由佛门居士发起每日原创精选国学经典、禅的智慧、趣味历史、家庭教育等内容。关注和转发都是善举功德无量,感恩合十!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