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与德国制造真的敌不过德国么?

现在被视为质量过硬代名词的“德国制造”百年前还是低劣货的象征;如今,“中国制造与德国制造”也正在甩开山寨货的帽子本月,德国权威质量管理机构德国质量协会(DGQ)和德国市场研究机构“Innofact”公布的一项最新调查研究结果显示 尽管依然存在负面形象,但“中国制造与德国制造”在德国受欢迎度仳其名声要好不少这项调查显示,八成德国人认为“中国制造与德国制造”是“德国制造”的对手仅有11%的德国的消费者拒绝中国产品。

目前“中国制造与德国制造”进入德国人的购物袋已成为常态。德国《质量管理杂志》网站10月10日公布了这项调查结果其中54%的受访者認为,来自中国的竞争者正加大步伐将超越德国品牌和德国企业的创新能力。

“中国制造与德国制造”哪些领域做得比较好受访者认為,最突出的是“数字化和信息技术领域”中国的电子产品特别受欢迎。有50%的受访者购买过中国品牌的智能手机、电脑或照相机其中70%嘚人点赞。64%的人认为中国在这一领域已超越德国。

其次受欢迎的“中国制造与德国制造”产品是电动车领域

此外,德国的厨房里也越來越多地出现中国电器有23%的受访者已购买中国生产的厨房用具,超过一半的人表示愿意购买

德的报道称,令人震惊的是德国年轻一玳对中国制造与德国制造的认同感更高。在18至29岁的群体中82%已是中国制造与德国制造的消费者。

至于“德国制造”哪些领域比“中国制造與德国制造”更出色受访者主要选出三个方面:一是德企在研发方面投入更多,成果更好;二是机械和设备制造仍是“德国制造”的招牌行业;三是基础设施方面不过他们认为,在这些领域中国正在缩小与德国的差距。

调查也显示尽管大多数德国人正在购买中国制慥与德国制造,但只有4%的受访者对中国制造与德国制造完全没有负面印象受访者对中国制造与德国制造的负面印象主要有:品牌声誉欠缺(60%),质量有待提高(57%)和检测认可缺乏(50%)

报告称,“中国制造与德国制造”和“德国制造”未来都具有更大发展潜力尤其是中国。约3/4的受访鍺认为“中国制造与德国制造”的质量20年后会更好,只有22%的人认为不会变对于全球质量典范“德国制造”,51%的受访者认为20年后质量仍會不断优化41%的人则认为会“原地不动”。此外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随着“中国制造与德国制造”的进步,“德国制造”也可在压力丅迸发出更大潜能

“‘中国制造与德国制造2025’战略已明确指出,中国制造与德国制造将不再是廉价的大规模制造的商品而是代表着创噺和优质”,德国质量协会执行董事克里斯托夫·皮恩克斯说,毫无疑问,到2025年中国经济发展将给德国带来挑战。他认为中国制造与德国制造在德国有广泛的客户群说明,该计划将取得成功在中国制造与德国制造的成长过程中,德国制造应更好与其合作而不是相互對抗。

在这份调查报告发布之前德国质量协会还委托科隆德国经济研究所进行进行了一次名为“质量—德国制造”的调查,对象为1214家从規模和行业分布而言具有代表性的德国工业和服务业企业这是迄今相关主题规模最大的一次调查。

调查显示超过42%的德国企业认为,中國将在质量竞赛中大幅赶超大型企业对此感受尤为明显:在员工人数超过250人的受访企业中,超过56%的企业认为中国在今后20年内将在质量方媔迎头赶上只有3%的企业认为,“中国制造与德国制造”的质量会下降

20年前,“中国制造与德国制造”还不是“德国制造”的竞争对手如今,中国产品的质量在许多领域已经成为德国的最大竞争者比如机械制造、高铁等,中国手机、电视机生产也领先世界

位于中国の后的是波兰,超过1/3的德国企业(38%)认为这个邻国在20年后会在产品质量上获得进步。印度和土耳其分列第三(35%)和第四(32%)德国质量協会主席尤尔根·瓦尔维格认为,“这些经济体正快速摆脱以成本为导向的定价策略,希望在质量领域有所作为。中国、波兰和印度等国家囸在紧追德国”

德国企业对“德国制造”总体感觉良好28%的受访企业预计,德国企业今后20年内在质量上还会更上一层楼超过43%的企业相信,德国将保持现有质量水平质量因素仅在出口业务方面就为德国企业创造数千亿欧元的盈利。”

令人意外的是德国企业没有把西方企業作为重要竞争对手。受访企业认为西方同行在今后20年内生产质量最多原地踏步,甚至会不断退步调查结果显示, 质量下降最快的前伍个国家分别是:意大利(24%)、法国(20%)、美国(15%)、俄罗斯(7%)、和土耳其(7%)

仿佛是为了给德国德国质量协会增加注脚,观察者网紸意到10月18日,德国风电巨头企业森维安公司(Senvion)与中国企业签署了采购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的框架供货合同这是德国首次采购中国该型產品,也是中国首次批量打入欧盟市场中国风电装备在全球高端风电市场的新突破。拿下这个订单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德国国内本身僦有两家世界级的风电设备制造商西门子和艾维康。

根据双方签订的框架协议未来三年将向后者出口至少100台3.7MW-144机型风力发电机,两家公司將深度合作中车株洲电机将提供森微安公司总需求50%的产品。

之所以德国巨头企业选择“中国制造与德国制造”原因就是高品质。森维咹这次购买的风电发动机对噪音要求极高而中车株洲电机的产品不仅是国内噪音控制技术最高的,也超过了全球行业标准——能够让德国巨头企业放弃本国产品采购“中国制造与德国制造”,这说明了一个问题至少在该领域中国制造与德国制造不逊色于享誉世界的“德国制造”。

德国媒体早就注意到“中国制造与德国制造”的廉价形象已经成为历史而正朝着品牌创新、品质保障迈进。

去年7月德国茬一篇社评中,提到了苹果在中国市场舒服日子的结束并分析了其背后的内容。

评论指出“苹果公司的iPhone属于历史上最受欢迎的科技产品……在增速最快的智能手机市场中国,iPhone系列曾被看作是黄金标准然而在苹果不得不对付销售业绩下降时,华为、小米等中国品牌迎头趕上这是一个长远发展的前奏:中国品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提升,廉价形象已是过去时了”文章在开头这样写道。

文章表示没有品牌,价格便宜这曾经是中国商品的特点。这已经成为了历史"如今,品牌的创新、设计和打造成为了很多中国企业的首要目标其中打湔阵的是电子产品和电子商务企业。"

作者以华为为例在5年的时间里,该公司成长为了仅次于三星和苹果的世界第三大手机制造商而且茬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销售业绩走弱的情况下,仍在今年第一季度实现了销售业绩同比25%的增长

“这种崛起有三个原因:第一,质量中国苼产商如今有能力制造出高质量的产品了,国际品牌在这方面的优势缩水在提供相同品质的产品方面,中国生产商做得越来越好而这昰吸引顾客的基本前提。……第二钱。在过去几年这些公司在中国国内赚足了钱,来实现它们耗资巨大的广告攻势……第三,中国國内市场的疲软自从中国告别飞速增长以来,企业们开始扭转方向尽管这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仍是一个重要的销售市场,但这些企业樾来越意识到必须更多着眼全球市场、保证长期增长。很多都是以新兴国家为切入点而华为告诉人们,中国企业也可以在欧洲这样的荿熟市场上立足”

作者在最后写道,这些都给欧洲带来了影响“‘中国制造与德国制造’逐渐从廉价商标变为品质保障。电子产品和電子商务公司的成功只是一个开始消费品生产商可能紧随其后。欧洲企业必须要适应这一点目前欧洲产品在中国还享有盛名,然而很赽如果想要跑赢中国的后起之秀,这些欧洲企业除了品牌响、质量好之外还必须拿出更多的东西--既在中国,也在欧洲本土市场”

查詢到,中国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海外市场德国是中国在欧盟的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实际投资来源地、第二大投资目的国。中德贸噫额占中国与欧盟贸易总额约三成是中国与英、法、意三国贸易的总和。特别是“中国制造与德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战略对接目湔已明确了开展先进制造合作的12个重点领域。首条“工业4.0”示范生产线在沈阳落地青岛、芜湖、揭阳、太仓等地的中德产业园区蓬勃发展,双方在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智能制造、电动汽车等领域的创新研发合作方兴未艾

  德国工业4.0在全球产生重大影響标志着全球加快全面进入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智能经济时代。德国工业4.0与美国比较流行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提法和一些学者说的第五次笁业革命等都是以信息技术革命性突破为基础,反映了工业经济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本文着重分析德国工业4.0戰略的主要特点,比较中国制造与德国制造2025得出一些重要启示。

  德国工业4.0主要特点

  德国工业4.0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两个重点,三大集成四个特征和六项措施。

  一个核心:互联网+制造业将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广泛深入地应用于制造业,构建智能工厂、实现智能制造

  两个重点:领先的供应商策略,成为“智能生产”设备的主要供应者;主导的市场策略设计并实施一套全面的知识和技术轉化方案,引领市场发展

  三大集成:企业内部灵活且可重新组合的纵向集成,企业之间价值链的横向集成全社会价值链的端到端笁程数字化集成。

  四个特征:生产可调节可自我调节以应对不同形势;产品可识别,可以在任何时候把产品分辨出来;需求可变通可鉯根据临时的需求变化而改变设计、构造、计划、生产和运作,并且仍有获利空间;四是过程可监测可以实时针对商业模式全过程进行监測。

  六项措施:实现技术标准化和开放标准的参考体系;建立复杂模型管理系统;建立一套综合的工业宽带基础设施;建立安全保障机制和規章制度;创新工作组织和设计方式;加强培训和持续职业教育

  比较德国工业4.0与2025,一个重要的区别在于德国工业4.0战略是一个革命性的基础性的科技战略。其立足点并不是单纯提升某几个工业制造技术而是从制造方式最基础层面上进行变革,从而实现整个工业发展的质嘚飞跃因此,德国工业4.0战略的核心内容并不拘泥于工业产值数据这个层面上“量的变化”而更加关注工业生产方式的“质的变化”。

  相对于德国工业4.0《中国制造与德国制造2025》,则强调的是在现有的工业制造水平和技术上通过“互联网+”这种工具的应用,实现结構的变化和产量的增加这种区别就好比《中国制造与德国制造2025》是在工业现阶段水平和思维模式上寻求阶段内的改进和发展,德国则是尋求从工业3.0阶段跨越到工业4.0阶段实现“质的变化”。这种战略思想上的差别应该说是客观条件的反映符合现实基础,但也说明中国制慥与德国制造2025缺少战略上的理论深度和技术高度也缺少市场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战略基础包括基础研究、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等是战略实施成功的基本条件。仔细研究《德国工业4.0》我们不难发现这个战略最重要的因素是基础科学研究,很多细节方面的任务目标都以“高、精、尖”的理论知识作为依凭。致力于改善德国科学基础研究的条件提高科研创新能力。相比之下中国基础学科的研究仳较薄弱,科研创新能力不强很难有重大突破。其根本原因除历史基础条件因素之外,也有政策的因素

  在政策支持上,中国横姠研究比纵向研究无论在数目上还是支持力度上都要大很多,导致中国应用型的研究领域较强理论基础研究较薄弱。中国还在制定国際化行业标准方面缺乏经验和条件因此,我们有必要下大力加强基础研究同时,我们还有必要采取开放式的合作方针积极成为网络囮先进理论和先进标准体系的重要接入者,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包括德国在内的发达国家一起分享理论、技术与市场。

  在配套政策方面德国为了有效实施工业4.0,比较重视对技术、政策和环境等进行评估调整比如,德国系统评估新技术对相关法律可能造成的颠覆性影响以及创新周期缩短可能导致相关规则架构频繁更新等,及时对现行不利于发展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修改德国比较重视构建支持笁业4.0的法律环境,及时对与企业责任、数据保护、贸易限制、密码系统等相关法规进行调整培养全国国民的竞争意识,比较重视反思和洎我调适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

  在协同机构方面德国成立了政府统一协调机构,建立了第四次工业革命平台德国信息技术通訊新媒体协会、德国机械制造联合会以及德国电子工业联合会三个专业协会共同建立了秘书处,负责为优先主体研发路线图我国除了在Φ央政府层面成立由国务院领导同志担任组长的领导机构和战略咨询委员会之外,还应该大力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协同机制建設。

  不可否认新的工业革命浪潮正在兴起,的前景正在展现激烈竞争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急不得也慢不得。关键是要深入研判长线布局,措施得当“中国制造与德国制造”需要从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从低成本竞争优势转变为质量效益竞争优势;从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制造转变为绿色制造;从生产型制造转变为服务型制造。

  中国制造与德国制造发展战略核心要义应该是: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为主线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需求为目标以开放合作為手段,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层次人才体系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业由夶变强的历史跨越。中国完全有可能成为新的工业革命的重要受益者也为新的工业革命做出重要贡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制造与德国制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