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江山人民穿的什么意衣服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嘚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攵章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構

抗日战争时期贵州虽然很少有忼战前线的弥漫硝烟,惨烈的搏斗与撕杀也不多但作为抗战大后方,贵州人民对抗日战争所作出的贡献却是不可抹杀的也是不能遗忘嘚。

抗战爆发后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停止内战联合抗日”已是大势所趋。贵州各族各届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兩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在中共贵州各级地下组织的领导下,同仇敌忾掀起了一次次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纷纷以實际行动支援前线并英勇抗击进犯黔南的日军。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贵州抗日救亡运动兴起。七七事变后贵州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貴州学生救国联合会和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在省内各地的相继建立推动了贵州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此外省内社会各界成立抗日救亡團体,如筑光音乐会、沙驼话剧社、大夏大学歌咏队等它们宣传抗日主张,揭露日军暴行揭露国民党假抗日、真反共的阴谋,号召人囻群众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同国民党进行了反独裁、争民主、坚持抗战的斗争。中共贵州各级地下组织根据新时期党的工作重惢的转移领导贵州各族人民开展丁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与国民党贵州当局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发挥了重夶的作用。

八年抗战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留丅了深刻烙印在那个风雨如磐的日子里,中国的最高学府中央大学曾有这样一群诚朴务实的师生他们从文从武,学工学农或為国魂,或为栋梁在苦难中孕育出不屈的“中大精神”,坚定地告诉敌人:武力征服一个民族的精神是不可能的!文心未泯国魂不灭。不屈的“中大精神”体现在中大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他们用对家国道义的责任承担,树立理想与信念丰富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来临之际我们后继者尤当奋起学习,效仿先辈融中大精神于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壮举继续弘扬以爱國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向着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而奋发努力,为实现“中国梦”增砖添瓦!

一、 保全攵脉弦歌不辍

正如罗家伦在《中央大学的使命》所言,中央大学对于民族和国家尽之特殊责任在:为中国建立有机体的民族文化Φ大内迁之意义正是要续存文脉,为国家大学教育打算为一未完全摧毁之完整大学打算,甚至为梳理一后方技术训练机关打算在铨校师生及员工的努力下,中央大学的西迁有条不紊、极为彻底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国立大学应有之实,成为战时高校内迁的成功典范

馬洗繁先生(18941945),河北昌黎人1894730日出生于名宦世家幼聪颖好学志向高远1913年考入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东渡日本求学参加新中学會,继而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伦敦经济政治学院深造,攻读政治学与经济学理论获硕士学位。1923年马洗繁先生学成回国后倾其惢血于我国教育业曾在北平创办艺文中学,担任朝阳大学、中国法政大学教授以及河北省训政学院院长1932年罗家伦先生出长国立中央大学特聘马洗繁先生到校任教,兼政治系系主任、法学院院长、中央大学研究院法科研究所所长历时十一载,对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卓有贡献:致力将政治学导向政治科学培养了上千名政经、法学硕士;扩展法学院系科结构,力揽各方名师;特别是在抗日战争爆发、京城濒危之际不惜毁家纾难,倾力协助罗校长西迁中大完整保存了国家最高学府。抗战胜利前夕马洗繁先生终因国恨校难,心倳淤结身染重疾,于1945425日因病辞世享年五十一岁。

抗战伊始国立中央大学为保全文脉国学、弦歌不辍,整体一次性千里西迁巴蜀嘚成功壮举赢得海内外一片赞誉,在罗家伦校长主持决策指挥的四迁壮举中马洗繁先生为罗校长倚为股肱。七七卢沟桥事变炮响马洗繁先生即与罗家伦校长同上庐山参加应变谈话会,二人反复研讨战事前景和中央大学去向当时校内校外议论纷纷,迁校还是鈈迁远迁还是就就近,甚至有最高学府迁校是动摇人心的说法马完全支持罗校长见解,认定抗日战争必定长期学校必须远迁,朂好迁往内地四川罗校长遂将觅地迁校重任托付给马洗繁和吴干两位教授,委派二人前往重庆寻觅校址落实迁校事宜。八一三淞滬战事爆发马、吴当天就果决离宁,溯江西上渝州多方设法,经过月余艰巨工作最终征得时任四川省政府主席之刘湘同意,命重庆夶学将嘉陵江边自成小小格局(马致罗校长电报中语)的山丘松林坡借予中大使用唯一条件是抗战胜利后中大回迁南京时将一应房屋设施留下。地块得以落实罗家伦校长急电通知立即成立中央大学重庆办事处处由马洗繁全面负责建校、迁校事宜。马吴遂在重庆奔忙鈈息一面组织人手制订松林坡建校规划落实施工队伍,购置建筑材料;一面遵罗校长嘱托与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先生商洽如何支援中夶将各种设备经由长江船运入川……每天深夜用电报电话与南京罗校长联系夜以继日废寝忘食。

923日罗校长才在南京拿到教育部的准遷令,当日电告重庆开工马吴立即将一千七百余名施工人员组成十八个包工项目,昼夜赶工兴建10月初,罗校长再派水利系系主任原素欣等携款前往重庆襄助建校工作104日,罗校长给马先生的电报说:设计监工事宜……一切须先请兄决定可供一千余名学生就读与喰宿的校舍,以及教职员工(连同眷属约两千人以上)的生活用房仅用四十二天便建成,堪称奇迹1026日罗校长飞抵重庆即赶到松林坡,所见情景令他大为感动连声说:在建筑史上创了记录创了记录!

11月初除医学院另迁成都外,其他文、理、法、农、工、教育六个學院四十多个系科千余名由宁迁渝的莘莘学子便在松林坡新校址再续弦歌抗战中迁往内地的大批高校里面,以中央大学迁校筹划最周密速度最快,保存最完整随即迎来了中大在艰苦条件下发展壮大的新高潮。中央大学在重庆开学之际罗家伦校长与马洗繁先生双手噭情相握!他俩早在留学哥伦比亚大学时相识,在反对北洋军阀斗争中相知在中央大学的办学建设中相互倾情支持。当罗把西迁重任托付给马马既有为国纾难的责任感,又有士为知己者死的情义心甫接指令,立即动身全身心扑在迁校选址、规划设计、开工抢建松林坡校舍之上,别妻儿抛家舍心未旁骛(直到中大在松林坡开课以后才托请中央大学武汉办事处王书林教授买到船票,使逃难中途滞留汉口已四个月的妻儿五人前往重庆)他自己却再也没有返回过南京,以至他留学美执教北平、南京半生积累的学术资料、授课讲义、论文著作以及多年收藏的满架图书唐砚宋瓷、名家字画等心爱文物,悉数未得搬迁而尽损于日寇侵华兵燹这也是马洗繁先生半生认真編撰讲义,奋笔著述多年却未多见出版的根本原因。此情此义甚教罗家伦校长牵情动容中央大学西迁告成之日,他感慨万千紧紧握着馬先生双手说:洗繁兄舍家纾难为的就是这举校西迁呵……”他沙哑的喉咙哽咽了,眼里闪着泪光

罗家伦在强势派系倾轧中离开了Φ央大学。1943年蒋介石竟自兼中大校长马先生乃坚辞学校所有职务,离开了他曾为之呕心沥血十二载的学校斯时抗战处于黎明前的黑暗時刻,国恨乡忧校难家愁,心事淤结身染肺疾,终于不治未满五十一岁即于1945425日病故。灵柩出殡之日浩浩送行队伍中八成俱是聞讯自动前来的中央大学师生员工,前导一对宽幅白布挽幛上联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下联三千弟子,四壁图书足见逝者与學校情义之深!人群沿着通往沙坪坝的青石板路前行至嘉陵江畔石门旁,由中央大学安排停灵于最高巨岩顶上的拱形厝室几近一人高的墓碑耸立墓室前,其上为书法大家于右任手书的国民参政员马洗繁先生墓”―行遒劲大字

(本文作者马伯伦系马洗繁先生之子,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副编审;雷远隆为中央大学法学院司法组40级校友高级经济师。)

《南雍骊珠?中央大学名师传略再续》85-91

刘庆云先生(19051975)字仲温著名农业经济学家,安徽合肥人1905年出生。1930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后赴英国牛津大学农学研究院留学,1937年毕业抗战初期归国后參与战时经济的组织调配工作,在国民政府贸易委员会和经济部中国茶叶公司任职并先后在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任教。1942年中央大学农学院改农业经济组为农业经济系刘先生应聘任农经系教授兼系主任、总务长。抗战胜利后1945年学校回迁,刘先生参与联合国战后救济总署嘚工作负责援助物资的分配。1947年应校长吴有训的恳切邀请兼任中央大学训导长。1947年下半年筹建中大二部任二部主任,组织农医两个學院迁至丁家桥校区1949年后,曾任南京大学总务长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南京农学院农经系系主任。刘庆云教授是中央大学农经系的主要創建人是建系后第一任系主任,在农经系任教三十多年为系史中老一辈教授任教时间最长的一位。兹追忆先生生平二三事以志纪念。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校方决定邹钟琳主持农学院的搬迁工作。他公而忘私运送器材和部分奶牛去重庆仅子一女相随,等他安排好公务後日寇已攻陷南京,无法返回多年积累的图书资料、昆虫标本连同家中财物,丧失殆尽夫人只身从无锡老家携带幼儿随群众逃难,於年末才到达重庆刚满月的幼子因途中患肺炎而夭折。

抗日战争期间物质生活条件极差,邹钟琳每年暑假都要外出进行科研和调查甚至远至西康。在四川他继续研究螟害问题达六年之久1945年他短期担任西北农学院代理院长,194615日重庆广大学生发动为促成国共合作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请愿时,他和青年师生一道从沙坪坝步行至重庆市内参加游行并高呼口号,直到最后在国府前聆听了周恩来同志的講话后才步行回家。

(本文作者原葆民于1948年(36级)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农业经济系南京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

南雍驪珠·中央大学名师传略578-583

著名兽医学家陈之长教授(),字本仁四川简阳人,1898128日出生1912年考入成都府中(石室中学),翌年考人丠京清华学堂留美预备班1922年赴美国衣阿华州立农工学院攻读兽医学。在校期间与张心一、赵连芳、程绍迥等同学组织“中国新农会”互相砥砺,并相约回国后去东北合办垦牧场1926年获兽医学博士学位,旋即赴康奈尔大学进修微生物学并在乳牛场实习乳品加工,为回国辦场作准备1927年学成回国,经邹秉文先生介绍在冯玉样任总司令的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部任兽医官。时广西一带流行牛瘟1928年初,赴广西任农林局畜牧兽医技师兼主持创建血清厂防治牛瘟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大迁渝西迁时种畜之迁移需系中自行设法,当时陈師谭这批种畜乃重要教学科研材料来之不易,不能轻易放弃在运输条件极端困难之条件下,陈师请邹树文院长出面商请民生实业公司总经理卢作孚先生援助,派船到南京装运了种牛三十余头种猪二十余头及各类种鸡种鸭,牧场职工及家属同船护送但仍有不少未能裝运的种畜,在日寇侵占南京前夕一些原来准备留守的牧场职工在技师王酋亭的组织带领下步行千里赶至湖北宜昌,再由民生公司轮船接运至重庆前后历时一年。

(本文作者蔡宝祥于1947年(35级)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现为南京农业大学教授。)

南雍骊珠·中央大学名师传略续篇379

《炸弹下长大的中央大学(上)——迁校到发展》

武力占据一个国家的领土是可能的武力征服一个民族的精神是不可能的。

九一八事变和淞沪战争以后中国学术界,尤其是大学毫不挫气,而且加倍迈进从一二八到七七这一段期间,可以說是中国高等教育进步最迅速而最沉着的时候中央大学也是在这迈进轨道上奔着前程的一分子。可是主持大学像我这样的一个人处境卻是困难极了。只有做做军歌跑跑大青山边的战壕,以略抒胸中的抑郁罢!

可是这种抑郁被芦(卢)沟桥边敌人的炮火轰开了。1937年七朤八日上午八时我在牯岭知道这消息,心里明白最后关头已到下午一时我在庐山训练团有一个演讲,那时候我兴奋极了向着一千四百多位全国中学校长和教务训育主任说:“我现在讲话的时候,恐怕猛烈的炮火已经震动了我们的故都最后关头已经来临,我们全国一致武装起来保卫我们神圣的祖国罢!”

七月十四日我因为武大、浙大、中大三大学联合招考出题事,乘飞机回南京;十五日从何应软将軍处知道昨夜平汉路上有一千三百辆火车已经开始大量运兵当天,我就开始作迁校的布置我嘱总务处将一年以前冀东事变时,预备好嘚大木箱里面钉了铅皮预备长途旅行用的,先取出五百五十只将重要的图书仪器装箱。同时我又请几位教授分两路出发。一路是法學院长马洗繁先生和经济系主任吴干先生向重庆出发一路是心理系教授王书林先生向两湖出发,寻觅适当校址后来又另请医学院教授蔡翘先生为一路,向成都出发专为向华西大学接洽容纳中大医学院事。他们都抛开了家庭不管为迁校而奔波,吃了许多辛苦王书林先生曾一度赴湖南醴陵觅校址,被县长当做汉奸捉起来了经朱经农先生去电,方才释放原因是这位县太爷不知道南京有中央大学!后來王先生回到武汉,我请他设了一个办事处做一个中途的腰站。我接到各路调查的报告以后详细考虑,决定将校本部迁往重庆医学院因为医学设备上合作的便利,放在成都但是这个决定,却受到了校内校外不少的反对以为何必迁得这么远。许多同情而有力量的校外朋友有主张即在南京城外掘防空壕上课的,有主张迁至上海的有主张迁至安徽九华山的,有主张迁至牯岭新图书馆馆址内的;校内嘚朋友有主张迁至武昌珞珈山的,有主张迁至沙市的迁至宜昌的,议论纷纭阻力甚多。常常有人问我为什么当时看定了重庆,一搬就搬来此地呢我的见解是:第一,我断定这次抗战是长期的文化机关与军事机关不同,不便一搬再搬第二,所迁地点以水道能矗达者为宜,搬过小家的应当知道搬这样一个大家的困难第三,重庆不但军事上为险要而且山陵起伏,宜于防空

最重要的图书仪器巳经装好箱,而且有几百箱运到江边怡和太古趸船上了敌人对于南京的大轰炸,也就开始第一次是八月十五日,一批敌机向中大扫射弹中图书馆及附属实验学校大门;那时我还教大家不要张扬,恐怕校内人心摇动有碍装箱招考工作。第二次是八月十九日下午六时许那天我们正在开三大学联合招生委会,决定录取学生名单因为天气热,所以从早上六点钟开起;因为手续繁所以到下午六时尚未开唍。中午有过两次空袭都是炸光华门外飞机场,所以我们仍然照常工作没有理会。下午六时会尚未完大家开始吃晚饭;正在图书馆②层楼吃饭的时候,本校警卫队长来报告说敌机在屋顶盘旋,大家到地下室去避一下罢我们下去了;我正按着扶手椅的木柄,要坐下詓请大家继续开会;忽听砰然一声,屋顶上的水泥如急雨般的打下来,房子向两边摇摆以后继续的几十声,有如天崩地塌那时候校警来报告科学馆后面的房屋起火了。我们不等敌机离开上空一齐出来救火。燃烧的是一年级普通化学实验室当即将其扑灭。统计那佽大学围墙内落了二百五十公斤(五百五十磅)的炸弹七枚墙外还有许多。我们拾到的炸弹片有一块很完整的上面有八个汉文楷字“二五〇千瓦陆用爆弹”(此片当保存,为传校之宝)这种重磅炸弹,有一个就落在我们所在地的墙外三公尺爆炸不是一重钢骨水泥的墙,我们②百多人一齐毁了。这是敌人对付我们文化机关的狰狞面目!但是这种狰狞的面目吓不了我们。我们于救火完毕以后还继续开会约┿分钟,将招生事件结束各校代表将新生成绩名单,分带回校

这次严重的轰炸,损毁房屋七八处死了校工七人。大礼堂的讲台被炸叻但是讲台上笨重的椅子,却安然飞在第三层看台上摆着!牙医专科学校的房子炸平了里面二十八箱贵重的仪器,刚巧于那天早上八點钟搬到下关!还有一件很巧的事:自八月十五日轰炸以后来访我的客人较少。十七日的早晨我独自在大礼堂办公室里走来走去,忽嘫想起校内女生宿舍和校外男生宿舍均不妥当于是坐下来写了两个条子:一个给男生宿舍管理员,限男生从二三层楼迁至一层楼;女生宿舍是一层的木架平房所以另一个条子给女生指导员,请其限女生有家者归家无家者迁至三牌楼农学院。两处都限于十九日上午八时鉯前迁妥当时两处的负责人都感觉困难,原因是男生爱二三楼风凉女生是贪图校内宿舍便利。我坚持要办到男生是上午迁妥的,而丅午轰炸时适有一辆运高射炮弹上北极阁去的汽车,临时来不及停在男生宿舍墙外不远,中了碎片着火炸了男生宿舍二三楼的楼窗铨碎,炸片很多但是在迁到一层楼的男生无恙。我们在图书馆听见的清脆爆炸声就是这车高射炮弹爆炸的声音!至于女生宿舍呢?十⑨日下午四时半女生指导员卫生教育科教授陈美愉女士到图书馆会场里来对我说女生现在迁移完毕,她想请假回家两星期我欣然答应叻。她回到女生宿舍内整理自己的行装那知道正当这时候全部女生宿舍被炸毁!我最初得到的报告是陈女士被炸在里面,我赶快教人去發掘救护这批发掘救护的人正要去的时候,陈女士已狂奔而来她和一个女工友当炸中该舍的一刹那,睡倒在女生的一排水门汀洗脸架底下后来循着未倒的墙根爬出。女生宿舍竟无一人死伤!这是何等的幸事!

受了大轰炸以后迁校的工作,自然更当积极我的办公室炸得不像样子了,第二天一早我站在校门内一行法国梧桐底下办公。因为暑期内人手分散所以我看见每一位教职员进来,就分配他一件工作大都是在整理和装箱方面的。敌机来了我们仍在图书馆内一躲。谢谢他们的热诚和勇敢最大部分的东西,都已有了归宿我請一位航空工程教授罗荣安先生拆卸风洞,对他说风洞不运走,请你不要离开南京果然,等到风洞最重的一部七吨半的机器上船以后他才离开。

敌机第三度的光顾是八月二十六日晚上,把实验学校炸了第二天一早我到实验学校视察,站在炸弹坑边一个老校工跑來,一夜的恐怖使他的神色已变。他不知所措的跪在我前面我扶起他,对着几位实校教职员指着炸弹坑说:“寇能覆之,我必能兴の”我也不必再说下去了。以后我将实校迁至安微屯溪开学(因为初高中学生不能离家太远)后来迁至长沙岳麓山,最后迁至贵阳始终鈈肯因大学本身经费困难而停办,就是要争这一口气因为这不是我个人的闲气。

我原来的办公室既不能办公于是迁至图书馆的小阅览室内;总办公处迁至傍边的文学院内。因为敌机多次空袭常在大学上面盘旋,所以总务长对我建议将总办公处迁至城内三牌楼农学院内因为该处防空壕较好。那知道二十五日下午的四时,文学院被炸了!这是敌机第四次的光顾这一搬也真是巧合。

现在回到重庆方面來讲罢马吴二先生在重庆承各方面,尤其是重庆大学的帮助得到较为适宜,“自成小小格局的地址”(马先生函中语)但是还有工程上、设备上、运输上、人事上许多问题,需要不断的和我商量才能决定。而下游军电甚多普通电报迟缓太甚,实在是我们迁校进行上的障碍于是我们想了一个有效的转信办法,就是由马先生用急电由重庆致汉口腰站的王先生(这段电报畅通)由王先生每晚用长途电话给我;我在电话里将我的决定告王先生,由他立刻用电报给马先生所以每天晚上十二时以后,是我等长途电话的时候如晚间空袭,有时等箌三四点钟但是天天晚上总有长途电话来的。重庆方面一切材料大致预备好了只等房子动工。什么时候动工呢这点有一个法令上的掱续问题,就是我要等教育部的复令九月十八日南京外交团接到敌人通告,说是二十日要不分皂白的滥炸南京请各国外交人员避开。②十二日敌机一百架炸南京二十三日我奉到准迁重庆的部令;于是立刻告知汉口转达重庆,嘱其迅速动工十月初南京的东西大致迁移僦绪;为这次迁移最出力的事务主任李声轩先生也可以稍微抽身;于是就请他和水利系主任原素欣先生工程师徐敬直先生前往重庆,办理校舍建筑事宜一方面通知全体教职员学生于十月十日集中汉口,转船西上关于这一部分复杂的交通事宜,都是归王书林先生主办的夶家都先后上路了,我于十月五日离开南京经芜湖到屯溪,赶往主持十月十日实验学校的开学典礼事后即赴汉口,于二十五日乘飞机抵重庆那时候教职员学生已经有一部分先我而到了。(待续)

(编者注:作者在年任中央大学校长本文1941年作于重庆,原载于1992年台湾战地文学雜志出版社出版的罗家伦著《逝者如斯集》本刊转载时略有删节。)

东南大学校友通讯31、中央大学校友通讯16合刊》20067月,39-42

《抗战救國烽火育人——1937年随中央大学迁渝过程纪实》

1936年秋我进入中央大学土木系一年级开始了大学生活。但是国难当头日寇侵华,东北沦陷巳逾四载继而成立冀东自治区;又在北平成立冀察政委会,华北局势趋紧平津大学生喊出了“以华北之大,竟容不下一张课桌!”的ロ号他们南下宣传,南方的同学奋起响应不久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奠定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基础19374月下旬我在大学一年級下学期,政府规定提前期考结业叫我们到孝陵卫教导总队实施集中军训(但限于条件,女生不去)三个月到77日爆发了卢沟桥事变,日寇在北平的郊区已燃起了战火但尚未形成全面抗战。当局须征求各派政要的意见确定全面抗战的决策。于是下令我们的集训与預定提前半个月结束,让同学们回家待命

此时中大的新学年招生考试仍正常进行在尚未发榜时突然于813日日寇海军在上海郊区登陆。815日南京响起了空袭警报日机开始轰炸首都,全面抗战的局面被批形成了就在这一天,校长罗家伦在中大图书馆地下室召开招生发榜回忆在会议中听到轰隆爆炸声,炸弹扔在后墙外不足6米远由于房屋坚实,未遭破坏警报解除后,与会的教授们随罗校长出来查看炸弹坑他叫人把尚未完全冷却的弹片搜集一箱带回收藏。

几天后贴出了新生榜同时罗校长经过深谋远虑看准了局势势必是长期抗战征得教育部统一决定把学校直接迁往重庆立即敦请法学院院长马洗繁为首去重庆寻找临时校址另组织得力干部成立迁校委员会承担一系列的迁校工作:(1)把所有的图书、仪器、设备都装妥木箱。(2)派人去汉口设立转运站并和民生公司联系,把运送川军至前線的回程空船运师生(包括这次录取的新生)与物资直接到重庆(3)向所有师生数千人(已在四川的除外)发出迁校函,叫大家于规定ㄖ期前到汉口办事处报到我接通知后,找到同学朱思本(他和我在中学、大学都同班)结伴去汉口他同意了。遂于10月上旬末自南京动身乘被口里路的日本客轮“岳阳丸“去汉口这一段必须自己买票。到了汉口去办事处报到承指定我俩住处在汉景街(后改名为胜利街)一所新建的小学里,我俩去住着等候差船(即民生公司的回空船)这几天没事,我俩又找到中学的同班级友陈定一、汪良能、王宗元等一起到黄鹤楼与东湖游览越日又遇到同级友徐励学与许勉文,但他俩并未和我们一起去重庆

有几艘民生公司差船分批运送中大同学覀行消息灵的先走了我和朱思本住的那所小学消息不太灵陈定一叫我俩搬到他们的住处果然于10月下旬初知道差船来了和朱思夲等同级友人共五人一起到码头,见到同学们都记在舷梯旁陆续登船时已接近尾声这是我忽然发觉随身带的被盖卷(外皮包装颜色不同,显然不是我失去的那个)却无人认领此时陈定一叫我去拿了这个无主的被盖卷再说。五人登船后发现全部舱位都已满了只剩过道拐角处还能记下一二个人,但五人须分散开不可能挤在一堆了。后来发现让我们同乘此差船既不买票,也不分舱位高低先来的抢到二等舱,接着是三等舱、四等舱最后甲板上,过道处没有铺位的五等舱我们既来得晚,只能委屈了这时由陈定一打开一间大菜仓(头等。舱)的门见里面空无一人。原来这里设备豪华只二个铺位,先来的同学打开门都不敢进认为这肯定不是我们不买票的学生乘的哋方,怕住下也要被撵出来陈定一则不这么想,既然不分舱位头等舱也一样,他叫来我们五人一起进来二个铺位加地板上挤满了,仳睡过道强多了后来还有未找到铺位的同学想进来,看实在挤不下也就不来了。

住下以后大家叫我到食堂门口贴一张通告曰:“请拿错被盖卷的同学到某某号仓找林兢同学换取“。这通告贴在很醒目的地方但结果自汉口至宜昌上水走了二天三夜无一人来找我换被蓋卷的我无法打开那个不是我的被盖卷里边有一条厚被及一条可作垫被的薄被这厚被又厚又长的比我原来那条更适合我高个子用而且两条被都干净。从船上一直到重庆纪念都伴随着我这次长途旅行,我从未丢失东西为什么有人和我拿错被盖卷?是无意的还昰有意的?始终是个谜

民生公司创办人卢作孚它是以为著名的民族实业家但是由于他运送川军出川抗日有功,已被任命为政府的交通部部长了他有不少轮船航行在川江上,他雇的船员全是年轻的中学生一色的学生制服,待乘客诚恳老师不像其他穿上的船员都是┿足的市侩气。

到了宜昌船靠码头但是没有上岸只是换成较小的平地轮船以便穿过三峡的急流险滩我们五人自大菜间搬出换箌小轮船的底舱仍然是民生公司的差船随即开行了过三峡的上水船而且夜间停航走了七八天才到重庆素闻三峡是我国一大名勝船走得慢更便于我们仔细观赏风景船到万县丰都两地停靠了让我们上去观光但我看到上岸的石阶太陡太长自己身体有些鈈适故未上岸。有的同学到了万县公园看了杨森抗英轮犯镜的纪念碑陈定一到万县街上,见食品很便宜二角小洋硬币买到许多橘子,用长衫前巾兜着回船请大家吃但这橘子很酸。我每天在船上了望两岸封禁确是引人入胜。还有熟悉的同学讲解风景的典故有不少昰三国演义中的故事。

小轮船于116日上午抵达重庆停靠在朝天门码头,碰到大雾所谓雾重庆,真是名不虚传这时有早一批到重庆的Φ学同级友胡家范来迎接。他把我们接到两路口川东师范住下等待沙坪坝正在建造的临时校舍竣工后搬去。

当时政府已定重庆为战时首嘟后又定为陪都但军事委员会尚在武汉国府各部院尚未迁来我们中大可能是最早迁来的初步感觉是这里的物价比南京便宜當时抗战初期物价尚未上涨听说川东师范学生伙食费仅2.60/月,而我们包伙则收6/月理由是我们在南京的伙食原是6/月,再则既然是臨时性的更不宜少收了。在等待期间开学前的注册工作已在川东师范住地进行了。当时有一年级的新生对注册手续很生疏。找我们②年级的老生咨询虽互不相识,但我看他们很诚恳也乐意相助。此外无事可做只能自由活动:其一是在川师校内几乎每天下午都有籃球赛,两军对垒周围是双方的拉拉队围成方形人墙。我们在旁看热闹每当打进一球,拉拉队都喊“要得!”这“要得”一词在普通話是没有的但不用解释这“要得!”即“好!”也。外地人一到四川很容易听得懂四川话所谓四川话通天下诚不虚也。其二是去江边嘚珊瑚坝捡花石子玩可以消磨更多的时间。把师资在水中一泡色彩鲜艳,并不比南京的雨花石差其三是我们去新校址沙坪坝看过。那里算是重庆的郊区相距12公里,没有公共汽车我们徒步前往,一路上经过化龙桥小龙坎,再到沙坪坝费时2小时。然后回城又是二尛时但是我们正值英年,来去都很轻松

我们于11月底搬去沙坪坝。在松林坡半腰修了一条环形小马路最早完工的马路上下分布着各类校舍尚未完全竣工。宿舍无床于是现在马路下铺上木地板的小房铺上稻草睡下。过几天宿舍大统铺的双层床有了以后按学号次序已经紦我们的床位排好了。我幸运地被排在靠窗的下铺

得悉负责修临时校舍的由土木系的原素欣教授指导姜国宝助教具体负责所有房屋按当地做法用竹篱笆编墙抹纸筋白灰刷白屋顶铺小瓦无天棚三合土地面窗户安上玻璃无油漆简单实用因为工程简噫采取边设计边施工不到二个月的时间建起了三十多处教室宿舍图书馆食堂实验室等一应俱全供水是由嘉陵江抽水上坡最高处是一个蓄水池其下是浴室下一阶是小便池最低处是厕所最后进化粪池这样因地制宜从上而下都是自流的这样的設计对我们土木系的同学来说很有启发

在新校舍住下后得知校址的大地名是沙坪坝小地名是松林坡这里早已划给重庆大学了呮是尚未使用我校在此建房实为借用重大的一块基地

正式开学前同学们仍然无事我每天往沙坪坝正街跑须穿过重庆大学约囿二华里路程街虽小各种店铺都有还有卖橘子和花生的摊贩颇为价廉物美每次上街都要买的既是零食又有营养还有嘉陵江边的中渡口沿悬崖散步看江心永远屹立着的石门可算一景

记得正式开学的日子是离我们到重庆的日子刚好一个月的126日这天仩午,全校师生集中在大食堂听罗校长做报告他把815日在图书馆后面搜集的一箱炸弹残片带来了,摆在桌上然后他表情严肃地介绍了這一箱弹片的来历。接着讲了迁校与建校的过程细节我记不清了。最后他说中央大学的章程里有一条即校址须在首都,故这次迁校是洺正言顺的了

罗校长做报告后在二个半月内每星期都要请名人来做报告很受欢迎记得有柏文尉李烈钧卢作孚冯玉祥周恩來张其昀赵祖康陈立夫等还有职位最高的是英国前任首相工党领袖艾德立对于这个国际首脑任务罗校长作了特别安排因為重庆的冬天有些冷故在讲台上布置了二个木炭盆烧得较旺贵客讲话前罗校长先作了介绍他用英语讲的免去了翻译接着艾德竝讲话他派头十足但尽量讲的慢些我们用神听果然能听懂85-90%至于罗校长讲的英语我们全懂如果用翻译反而扫兴了

以上所述迁校的过程可算是完成了但只限于我校的主体部分此外还有非主体的若干部分列述如次

1.在松林坡只建了学生宿舍并未建教師宿舍。他们多数带有家属少数是独身在渝。开学时他们都住在市内每天早晨有交通车载他们来松林坡。傍晚有交通车送他们回城這样要耽误他们不少课余时间,约半年后在松林坡环形路下面辟一块地建起了一个石门村每家自建二或三间小屋,教授们大多搬来住了也有少数租住附近民房的。但少数单身教授纪念都住在市内所以交通车始终未停。

2.医学院二年级以上畜牧兽医系三年级以上搬到程喥华西坝上课。他们到重庆以后并非旅途终点。还须乘汽车两天路程医学院与华西大学额医学院,齐鲁大学医学院成立三大学办联合醫学院三年后中大医学院逐步分立,在布后街一个中学校址内自行授课并建立“公立医院”作为实习医院。

31938年春夏之交我校已在松林坡安定下来时,有原在青岛的山东大学师生也搬迁到重庆但是他们连临时校址都找不到,是在没有力量继续办学了经教育部指示紦他们几十位同学和一位德语教授并入我校。

1938年秋季开学时又有去年未能跟随迁校的同学百余人来校报到。因此1938年招考的一年级新生在松林坡装不下了而且自是年53日起,重庆开始遭日机轰炸沙坪坝作为文化区为目标之一。为了分散师生在是年秋于嘉陵江东岸上游┿多公里处找到一块基地,取名柏溪建了一批同类型的校舍。冬季建成开学伺候凡一年级新生均在此学习。柏溪建分校应包括在迁校范围之内。

4.193710月中大西迁之后留在南京大胜关的一部分大牲畜亦于南京沦陷前三日(1210日)渡江。率领者为一位职员王酉亭他确实毅力超群,驱动这批牲畜徒步历经苏、皖、豫、鄂诸省游牧入川为时一年,居然安全抵豫罗校长曾为此举赴七绝一首,以志表彰

5.中夶实校当时包括中学与小学两部分。在南京大石桥与中大仅一墙之隔。抗战开始以后小学停办。中学部难以随大学一同西迁而是单獨迁至屯溪,又迁长沙再迁贵阳,经三次周折于1938年到达然后在贵阳南明河畔马鞍山找到一块基地,筹建一批类似的简易校舍而且校園面积比大石桥时宽敞了。1939年夏校舍竣工师生迁入上课。由于迁校的经费是中大拨给的且图书仪器装箱后委托中大一起运抵重庆再转貴阳。故中大实中迁校贵阳亦应算中大迁校的一部分

长期以来我国大西南以成都重庆贵阳昆明四市为代表是文教落后地区其中尤以贵阳落后为最中大实中迁筑对提高当地的文教事业起了显著的作用而且在抗战本文作者附注台湾中大校友通讯22期刊载本文时将“抗战”一词误植为“抗俄”,特此更正)期间撒下的文化种子至胜利后还长期起着作用。

后记八年抗战是我国现玳史的一件大事中大迁渝乃校史中的一件大事。迁校的事在我国除西北、西南地区外东部地区的主要大学都碰到了。而其中中央大学嘚迁校确是时间最早行动最快,搬迁图书仪器最全耽误课业最少,费用最省旅途吃苦最轻。至于附属的中学部也迁至大后方在其怹重点大学,未所闻也

由于中大迁校占了上述天时地利人和诸多方面之最以致到了1940年以后学校继续发展使学生人数、学业成果均达到鼎盛的时期。仅学生人数竟超越了南京昔日的四倍之多1995年由中大重庆校友会发起在松林坡建立了迁渝纪念亭与在柏溪建纪念碑,鉯记述此事

(《中央大学校友通讯》,1020008月,147-150

二、 痛恨侵略、坚持民族气节;

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中央大学的辉煌,不仅仅在优雅的广厦重楼更在其灵魂”——勇毅博学的可敬师长。国难深重他们忧国忧民,于平凡处为非凡之倳将一腔热血交付与国家民族,交付与正义真理

王伯沆先生(18711944)名瀣,字伯沆、伯谦号酸斋、无想居士,晚年自号冬饮学者称冬饮先生。先生原籍南京溧水县思鹤乡今为石湫乡汤庄,祖上于明代末年迁居南京住门东仁厚里,即今中华门内东侧边营九十八号紟建为王伯沆周法高纪念馆。追溯起来王氏是从建康(今南京)著名的乌衣巷分支迁出的,其先祖是东晋王朝初期的丞相王导王導原为西晋大臣,山东临沂人晋室南迁的主要策划者。南迁时携王氏族众大举过江定居建康先生曾修撰《王氏族谱》当有详尽记述

1937年ㄖ寇发动侵华战争,中央大学从南京直迁重庆王伯沆先生因患中风未能随校迁移后方。生活立即陷入困境难以维持。家中唯一可以变賣的只有书籍而书商本来就知道先生藏书丰富,质量又高愿意出好价钱,并且要大量收购在这种情况下,先生有了疑心经过调查叻解,知道书商原来是为汉奸陈群收购的先生大为震怒,于是声明书坚决不卖了并将已卖出的书退款收回。从此关起大门足不出户。是年日寇进行南京大屠杀,敌军闯入难民区住所先生凛然正坐,怒目而视毫不示弱,日兵益怒拔刀欲砍夫人立即上前激昂地说,他是老病之人你是武士,如要杀人就杀我吧!引颈挺身,日兵被镇住悻悻离去。

(本文作者鲍明炜于1946年(34级)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學文学院中文系南京大学教授。)

南雍骊珠·中央大学名师传略19-24

梅光迪先生(18901945)字迪生、觐庄,安徽宣城人1890214日,生于宣城弋江西梅乡西梅村(1952年该乡划归南陵县)六岁随父读书,12岁中秀才时人目之为神童。随即被选为贡生送京师入国子监就读。十八歲肄业于安徽高等学堂和上海复旦公学1911年考取官费(第三批庚款)留学人清华学堂留美预备班学习。1913年派往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旋转叺芝加哥西北大学攻读西洋文学始见白璧德氏著作并为其所折服。1915年转入美国著名的哈佛大学研究院师承新人文主义大师白璧德,专攻西洋文学获比较文学硕士学位。1920年回国任南开大学英文系系主任。1921年起转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西洋文学系教授兼系主任四年曾短期回国,任国立中央大学代理文学院院长不久又赴美。19301931年回中央大学一任文学院院长。1936年任浙江大学文理学院副院長兼外国文学系系主任。1939年浙江大学文学院独立,又任院长抗战时期,随浙大迁贵州1944年冬起,患心脏病19451227日,在贵阳去世享姩五十六岁。

193710月梅先生在《言论界之新使命》一文中,呼国言论界阐扬我国历史上奋力反抗外来侵略之斗争传统恢复民族自信力,咑破劣等民族之自卑心理团结起来,以实现抗战之胜利11月,他又在《斥伪教育》一文中痛斥天津日伪组织提倡读经、推行奴化教育,妄图使中国民众充当日本侵略者顺民之罪恶行径1938年起,遴选为第一、二、三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抗战后期,美在华势力膨胀他对此忧虑甚深。他在1945330日日记中写道:近年事事受美国提携而自家不争气因循敷衍如故各机关只得请美国人主持,将来一切主权名存實亡何以为四强之一?不过纸上空谈而已由此可见,梅先生终其一生无时不为国为民操心

(本文作者章学清于1948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學文学院外文系,1952年(40级)毕业现为南京工业大学教授。)

南雍骊珠·中央大学名师传略续篇57-73

著名东北地方史学家金毓黻先生(18871962)字谨庵,后改静庵号千华山民,辽宁灯塔人1887年出生于一清贫之家。1913年进入北京大学文科1916年毕业后曾任省立第一中学教员及辽宁渻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等职。19311月随臧式毅赴日本九一八事变后,为日军拘捕1932年夏,由臧式毅保释曾任伪满奉天公署参事官,伪滿奉天图书馆副馆长1934年秋任伪满奉天通志馆总纂。19364月夏往日本7月化名回国,任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史学系教授19374月任安徽省政府委員兼秘书长。1938年春任重庆国立中央大学史学系教授兼系主任。1939年任教于川北三台东北大学1943年秋,任国立中央大学文学院院长19449月,任国民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国史馆纂修1949年后任北京大学、辅仁大学教授。1952年调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第三所研究员1962年因病在北京辞卋,享年七十五卅

1936年秋,金先生由上海转南京经蔡元培先生举荐,就聘为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史学系教授并兼国民政府行政院参议、敎育部特约编辑等职。在中大任教期间先生开设东北史课程,开始“俯仰一室追述故乡往事”编写讲义,让人了解东北历史唤起爱國热情,激励收复故土他在《东北通史?上编》之总论中,对“东北"一词解释云:“今辽宁、吉林、黑龙江、热河四省居于中国之東北部,国人为称说之便合而称为东北,允矣四省之地,为中国之一部东北一词,亦即中国东北部之简称其义至明,无待详说”從而有力抨击日本史学家称东北为满洲之谬论使日本侵略我国东北之史实昭然若揭。金先生治东北史地文献之学垂二十年于文字记载外兼及金石明器图像,凡足迹所能至不惮跋涉山川、狎犯霜露以赴之,岁月既滋积稿盈笥。《东北通史·上编》于1941年由东北大学石印絀版先生1938年在重庆国立中央大学任教时,开设宋辽金史课程所撰授课讲义数易其稿,于1946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宋辽金史》此外先生在中大亦讲授中国史学史,在讲稿基础上几经完善《中国史学史》一书,于1946年面世1943年金先生第三次被聘为国立中央大学教授兼文學院院长。1946年随校复员南京同年参加“东北视察团”工作。1947年先生辞去中大教职结束其在南方之学术生涯。

本文作者刘敬坤于1949年(37級)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历史系曾任教于南京大学历史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院;葛吉霞为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硕士

南雍骊珠·中央大学名师传略续篇99

张书旂教授(),又名世忠浙江浦江人,190086日出生于书香门第祖父张有烈士清朝贡生。父親张道行是秀才善诗文。叔父张道垲除诗文外又擅长书画先生自幼在家庭的教育下,打下了深厚的文学基础并在叔父的影响下迷上叻绘画。

1937年抗日战争起张书旂先生只身随中央大学迁至四川重庆沙坪坝,除担任本部高年级花鸟画的创作课程外每隔一周还得去柏溪汾校为低年级讲授基础课程。他教学十分认真除当场示范外,并自绘范图装订成册供学生学习。1939年国民政府特请他作《百鸽图》,莋为赠送美国总统罗斯福第三次连任的祝贺礼品当时重庆频遭日寇轰炸,各项条件十分困难历经三天三夜的艰苦奋战,这幅高一百二┿六厘米、宽三十五厘米的巨作方才完成当时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为画题辞:“拨乱犹余不世功,平幸正义范群雄会看寰宇休兵日,信使联翩绕白宫”张书旂先生热爱和平,敬佩反法西斯战士他还曾绘鹰击长空的《云霄一羽图》赠送英国首相丘吉尔,并送给援华抗ㄖ的美国飞虎队队长陈纳德两幅神鹰图赞扬他们的功绩。1941年张书旂先生以好友特使的身份与《百鸽图》在美参加罗斯福总统的就职盛典。《百鸽图》成为挂在白宫的第一副中国画这幅画至今仍收藏在罗斯福纪念馆。此后由于战争,他滞留美国积极弘扬中国文化,傳播中国绘画艺术他常着中国长衫,当中演示信手挥洒,顷刻完成观众叹为观止。1944年美国加州大学博柯莱分校授予先生教授头衔

書旂非常爱国,崇敬爱国志士1940年抗日将领张自忠将军,在武汉保卫战中身先士卒,勇敢杀敌不幸壮烈牺牲。他闻讯后沉痛悼念,並在重庆嘉陵宾馆举行画展,募集“张自忠将军奖学金”他在美国期间,曾源源不断的将美、加各大城市举行画展义卖的资金通过救济总署志愿我国抗日战争,两年中即寄回祖国四万美元之多

(本文作者李有光于1949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1953年(41级)毕业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南雍骊珠?中央大学名师传略续篇》205

三、 传道授业多所建树;

抗战期间,中央大学的使命与意义加入了教育救国嘚理念“我们抗战,是武力对武力教育对教育,大学对大学中央大学对着的是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在这一理念指引下众多中大敎师致力教学、科研、推广、著述,于祖国的西南隅安放下一张张宁静的书桌创造了一方神圣而质朴的学术净土。

业师郑万钧教授(19041983)字伯衡著名树木分类专家。江苏徐州人1904624日出生,1983725日卒于北京终年七十九岁。郑师出身于商人家庭祖父经营酱园,在徐州颇负盛名曾任徐州商会会长。父亲排行第二因其兄无嗣,遂将年幼的郑万钧过继给伯父为子作为酱园的合法继承人,指望他振兴镓业青少年时代,他先就学于徐州所法国人办的职业学校后来只身来到南京报考江苏省第一农校林科。这一行动有悖于伯父的期望限制了对他的经济资助。他为了学业过着俭朴的学生生活,1923年他以优异成绩从江苏省第一农校毕业并留校工作。当时东南大学钱崇澍敎授到江苏省第一农校兼课发现郑师勤奋好学,确有过人之处于1924年将他调入东南大学,破格提升为树木学助教此时他听过许多著名學者,如秉志、陈焕镛等教授的讲课他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几年内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9291938年,任中国科学社生物学研究所植物学研究员在胡先骕教授指导下从事我国森林的调查研究1939年,郑师赴法国图卢兹大学森林研究林研究所进修获博士学位,19401949年先后任云南大學中央大学教授森林系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南京大学教授系主任南京林学院教授院长。195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改稱院士以下统此)。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1983年任中国林业科学院副院长名誉院长。担任过中国林学会第四届理事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鄭师随中国科学社西迁四川他见到四川森林树种丰富,川西和西康又是我国针叶树如云冷杉铁杉落叶松集中分布之地而前人对此均无研究他决心在这—领域中下一番功夫,受到生物学研究所胡先啸教授的支持当时正值国难当头,研究经费不足川西山高路陡,交通极為不又为军阀盘踞、土匪出没之地郑万钧不避艰险于1938年春雇了毛驴驮上标本夹等采集工具,毅然步行上路每天数十里至百十里,前后菦一年时间调查区域遍及大渡河、雅砻江、青衣江、岷江各流域每到一地均深入林区,常攀登海拔四千米高山亲自调查采集,实地考察不同坡度坡向针叶林分布垂直高度的变化积累了大批标本和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他用法文写成《四川及西康东部的森林》手稿這篇论文汇集了林学森林植物学、森林地理学的知识和发现,反映了川西森林树种组成和地理分布规律1939年郑万钧留学法国时,图卢兹大學森林研究所所长H·高森(Gaussen)教授审阅了这篇论文对这位中国学者具有如此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际知识表示惊异和钦佩,后以这一论文通过答辩授予郑师博士学位。回国后我国著名地理学家任美锷教授见到这一论文时大为称赞特著文推荐,指出不仅是对林学的贡献也昰对地理学的贡献郑师后来执教“森林地理学”每谈到西部高山林区时,对当地针叶林分析透彻如数家珍。水杉的发现使郑万钧遐迩聞名

1944年,中央林业实验所技正王战首次在湖北利川磨刀溪采得枝叶标本经郑师研究认为系杉科新植物,因标本不全未能正式命名次姩派人采得花果标本,由郑师和胡先骕教授共同研究并从文献中查得和日本古植物学家三木茂在日本第三纪地层中发现的化石种十分一致遂联名代三木茂正式建立水杉新属和命名水杉新种。论文于1948年发表轰动中外,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的重大科学发现其科学价值在于水杉是一种活化石,祖先在中生代白垩纪分布于北纬80°以北的北极圈,第三纪扩大分布到欧亚美北纬35°以北广大地区,当时有十种之多。第四纪北半球发生多次冰期古水杉大部绝灭,仅此一种残存于我国川鄂边境狭小的天然避难所1948年以后国外引种遍及欧亚、非、美各洲五十多個国家,北至阿拉斯加等寒冷地区亦能栽种国内温带和亚热带平原地区广为栽培,生长迅速为庭园绿化、四旁植树和防护林的优良品種。

中大农经系创建于战火多负着战争年代的历史使命在抗战战火纷飞的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期,肩命在抗战陪都重庆沙坪坝,当时校舍简陋、拥挤有的仅稻草盖顶,还有日机轰炸经常断电。但是学生们克服困难勤奋学习教师们坚守岗位严谨治学。学生逐年增加沝平不断提高尽管创建艰难却因人杰地灵,孕育了旺盛的生命力经受苦难岁月的洗练而茁壮成长。1942年内迁重庆的中大农学院成立农經系时,先生在重庆贸易委员会工作应聘到农经系兼任教授,不久即辞去贸易委员会的职务以全部精力专心办学。先后开出农产品贸噫、农产品价格、农业合作理论、经济思想史、农业经济学等课程由于开课任务重,先生利用重庆人才汇集的有利条件加上他与各方媔人士比较熟悉,为农经系延聘国内专家教授和农经业务领导人到校上课或兼任教授。如:农村社会学与农业经济学家杨开道教授土哋经济学家汤惠荪、黄通,农业合作经济学家张国维、寿勉成农业经济学家梁庆椿、石坚白教授,农产品贸易学者潘学德教授等由于諸多的专家教授来系上课,对学生扩大知知识面有极大好处对办好农经系是有力的支持对学生的毕业分配就业也争取了有利条件当时的茭通条件差,联系困难先生不辞劳苦奔波于重庆南岸、沙坪坝之间,尽心尽力克尽厥职,为培养农业经济人才作出贡献

(本文作者朱政德于1949年转入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森林系,1952年(40级)毕业为郑万钧教授之弟子)

南雍骊珠·中央大学名师传略606-610

邹钟琳教授(18971983)芓孟千,著名农学家江苏无锡人,1897912日出生1913年小学毕业考人常州第五中学,与瞿秋白、张太雷、潘菽、顾青虹等同学1917年中学毕业後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业专修科,他利用假期在南京郊区发现采集到十五种植物真菌病的标本经整理、签定后写成论文发表在《科學》期刊上。在校时他还被选为学生会农科代表五四运动时他积极参加南京下关区的宣传活动1920年他从南高农科毕业,留校任助教1922年江蘇省成立了省昆虫局,邹钟琳服从校方安排到昆虫局转而从事水稻螟虫防治的研究。1929年秋邹钟琳前往美国留学,先在明尼苏达大学师從著名生态学家Chapman博士学习昆虫学和昆虫生态学1931年获硕士学位,继而入康奈尔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不料1932年春美国黄金价格暴涨,学费难以為继只得提前回国,在中央大学农学院任副教授兼江苏省昆虫局技术部主任,继续从事防治水稻害虫的研究1933年江苏省昆虫局停办,怹升为教授筹建了昆虫研究室

在重庆沙坪坝期间尽管生活和工作条件都很艰难,他仍然坚持小麦育种研究把从国内各地征集的品种和從国外引入的—千多份材料逐个进行细致观察、鉴定评价,反复比较丰产性适应性抗病性和抗逆性从中选出“碧玉麦”、“矮粒多”和“中大2419”(后改名“南大2419”)。这些优良品种在我国小麦育种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选育新品种的谱系中占有显赫的位置。特别是“南夶2419”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和和五十年代推广面积很大最多时年种植面积达七千万亩,该品种在我国小麦增产上立过大功以其为亲本嘚后代衍生优良品种迄今生产上仍有一定的种植面积。

(本文作者邹康南于1945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1950年(38级)毕业,为邹鍾琳教授长子)

南雍骊珠·中央大学名师传略544-548

先父柳诒徵(18801956)字翼谋,晚号劬堂硕学名儒,史学泰斗江苏镇江人,1880年生于一個贫寒秀才之家19082月,他应两江优级师范学堂监督李瑞清之请任两江师范学堂历史教习……至19439月应中央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导师之聘,抗战胜利后以部聘教授之身份仍为中央大学名誉教授与中学之关系前后几四十年,曾任江苏国学图书馆馆长但与中大关系始终密切。

1937年日寇侵华先生用白话文写《明耻教战》宣传抗日。11月先生运图书馆藏方志等至苏北兴化,使勿入敌手并寄馆藏善本于南京朝天宮故宫博物院地库,以备续运12月先生在兴化设立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临时办公处。1941年先生离兴化至江西辗转经贵阳至重庆。1943年就中央夶学文学院研究生导师之聘为学生讲史原等课程,后遂成巨著国史要义》这年教育部聘先生为部聘教授兼学术评议会委员。1945年日寇投降,先生回南京谋复国学图书馆。终将馆藏收回十九刊《国学图书馆现存书目》二册,以告于世J949年,先生已届七旬高龄乃乞休,专任国史馆事1948年先生与陈垣、陈寅恪、傅斯年和顾颉刚五人被聘为中央研究院(史学)院士。19494月先生应儿孙之请至上海颐养。临荇将符馆书善本仍藏朝天宫故宫博物院地库后此批珍本遂得本遂得流传国内。

(本文作者柳定生于1936年(24级)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历史系为柳诒徵先生之高足与爱女。本文据先生之孙柳曾符教授提供之材料整理而成)

南雍骊珠·中央大学名师传略103-110

李登科教授(19091949),字捷之江苏松江人。1909104月出生于一铁路职工家庭后随父北迁河北唐山,幼年就读于扶轮中学1927年入天津北洋大学预科,1929年考入北洋大学机械工程系1933年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36年考取中英庚款留学英国,在伦敦大学帝国学院攻读航空发动机专业,1939年获硕士学位同姩9月回国,受聘为昆明西南联合大学航空工程系副教授1940年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聘为航空工程系教授。其间1942年至1943年曾受聘为武汉大学教授忼日战争胜利后,先生于1946年随中央大学复员到南京北洋大学即聘彼为航空工程系教授、系主任,并兼机械工程系系主任后因积劳成疾,于194929日辞世享年三十九岁,天不假年英年早逝,赍志以殁令人无比痛惜。

先生在英国留学告一段落正值日寇发发动全面侵华,抗战进入艰难时期国难深重,他满怀义愤毅然离英返国与祖国人民共患难,投人航空救国的事业中1940年日机轰炸重庆,弹落中大先生住房起火,衣物全被烧损幸而保存下来的仅每次进防空洞必随身携带的某些文稿和打字机。先生面对大火悲愤中引发了心脏病,苼活更为艰难但仍照常上课,照常研究学问鞠躬尽瘁。有次上课教室里上只有两个学生在自修原来是工学院通知同学到市里看展览叻,但未通知到先生先生说我身体不好,爬上这里松林坡要歇两次,但我必须尽到自己责任接着就给两个学生照样上了一堂课,说請未到的同学向听课的同学学习补课恕我不能重讲,有问题请来找我

(本文作者丁钊于1941年(29级)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航空系。)

南雍骊珠·中央大学名师传略续篇352

中央大学迁渝后当时四川省建设厅邀请陈之长、罗清生教授去成都协助工作,遂借得四川省家畜牧保育所部分房屋作为畜牧兽医系师生安生和教学、实习场地为教学、科研和推广提供较好环境,也使从南京迁来之良种畜禽得以充汾选育和推广在川九年,虽值抗战期间学校经费拮据,在陈师努力下畜牧兽医系之师资力量进一步加强,除完成本科和专修科教学務外还代办中央政治学校附属边疆学校之畜牧科,与农林部中央畜牧实验所合办羊毛改进人员训练班招收和培养畜牧和兽医两个专业硕壵研究生当时陈师利用五所大学(即金陵大学、齐鲁大学燕京大学华西大学和中央大学医学院)齐集成都华西坝之有利条件,延聘各大學及科研单位的教授专家来系兼课教学如请中大医学院郑集教授讲生物化学徐丰彦教授讲生理学、请四川省农业改进所技正熊大仕、朱先煌卢润孚、杨兴业讲授有关课程,同时我系教授陈之长、罗清生、许振英等受聘为四川省农业改进所名誉技正和四川大学农学院兼任教授1940年,汤逸人和胡祥璧两位教授自英国爱丁堡大学回国分别受聘为畜牧兽医教授,1938年由德国柏林大学归来的盛彤笙博士在1941年受聘为我系兽医微生物学及家畜病理学教授1942年吴仲贤教授从英国学成归国后到我系主讲家畜遗传育种学。此―时期我系教师递增人才济济,极┅时之盛

二十世纪初中叶,自贡盐井取卤全靠耕牛推车,在一个小区域内常养推牛数千头抗日战争时,沿海尽被日寇占领海盐断绝夶后方食盐供应大多依赖四川井盐而自贡地区生产盐之动力——推牛疫病防治遂引起有关当局关注。1938年陈师和罗清生教授应川康盐务管理局邀请,赴自贡盐场检查盐井推牛的牛瘟病建议成立兽疫防治机构建立兽疫防治所和血清厂,并选派中大毕业生担任技术工作为控制当时流行于川康盐区的牛瘟和炭疽病作出贡献。同年陈师还和许振英教授等应邀深入康北草地,历时3月考察牧民生活、畜牧业生产囷畜病防疫状况。陈师重视生产实践不辞辛劳多次深入牧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1940年成立中华畜牧兽医出版社陈师任理事长。该社出蝂《畜牧兽医月刊》及畜牧兽医专著和科普读物所出书籍有陈师和罗清生教授合译的兽医经典名著《家畜诊断学》(B?Mulkmus著),罗清生教授著《家畜传染病学》、盛彤笙教授译《兽医细菌学》(RaymoundA.Kelser等著)等这些书籍的出版解决了抗战时期缺少有关教材和参考书的困难。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创始于1936年蔡无忌教授任首任会长,学会活动因抗战而停止1942年恢复畜牧兽医学会活动,在成都召开会员代表大会重新产苼学会机构,选举理事会由陈之长、罗清生、盛彤笙、许振英、汤逸人胡祥璧等教授组成,推选陈之长教授为理事长1946年畜牧兽医学会隨中大畜牧系迁回南京,由于内战再起学会活动再次被迫停止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在北京重组中国畜牧兽医学会19432月,陈师以学会名义邀請美国俄勒冈大学畜牧系主任、牧场经营管理专家R?G?Johnson到成都中央大学畜牧兽医系讲授草原管理学和草原牲畜管理学并陪同Johnson去西康和宁夏考察。同年秋陈师又邀请美国家畜育种专家R.W.Philips来中大畜牧系作“家畜育种学和遗传学原理之应用”与“家畜生殖生理及家畜育种新趋势”学术报告。1944年陈师还邀请美国兽医专家E.A.Tunnieliff作关于兽医卫生和兽疫防治的

(本文作者蔡宝祥于1947年(35级)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现为南京农业大学教授。)

南雍骊珠·中央大学名师传略续篇379

著名钢琴教育家周崇淑教授(1914~)祖籍江苏江宁,1914419日出生她自幼勤勉好学,酷爱音乐中学时期在南京汇文女中就读,兼学音乐专科1930年毕业。年仅十六岁的周先生通情达理,因家境拮据为叻分担父母的经济压力,让正在读大学的兄长和姐姐完成学业自己应聘于中华女中、国立遗族男校等任音乐教员。并通过自学于1933年考叺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系音乐组,专攻钢琴毕业后即赴德国留学,就读于柏林音乐学院

抗日战争爆发后,周先生回国任湖南国竝师范学院音乐教员在她的努力下,经过多方争取该院成立了音乐专科。在音乐专科执教四年后随家迁至重庆。时值南京国立中央夶学也迁至重庆沙坪坝因为战乱,音乐组停办时任中央大学教育长之朱经农先生,与周先生家交往笃深他委任周先生着手筹办恢复Φ央大学音乐组的工作,并正式任命周崇淑先生为该组主任直到1948年底。

抗日战争爆发南京中央大学迁至重庆前,音乐组停办了在重庆偠恢复音乐组并非易事但是中大农学院能把他们的牛羊牲畜,千里迢迢循陆路走了两年赶到重庆,我们音乐组即使困难再大也要恢复何况又有朱经农教育长的信任,给了周先生无比的力量因而便开始恢复中央大学音乐组的工作。周先生亲自制订的“音乐组恢复筹办計划”得到了中央大学校务会的通过。筹备中教学器材也是难题主要的是钢琴时,值战乱时期重庆买不到好钢琴,到沦陷区购买也無法运输周先生不畏辛苦,多方打听并根据信息找一些私人家庭商购,高价收买终于买到三台钢琴。用小板船顺长江水运到重庆隨后她又购买了些脚踏风琴之类的辅助教学器材,解决了音乐组恢复最大的教学器材问题在周先生的努力下,音乐组有了和绘画组公用嘚一间大草房作为我们的教室。在校门口还有了两间琴房1943年中大艺术系音乐组恢复了!今天老同学们说起此事,无不万分感叹万分感恩都说没有周先生的艰辛创业也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今天!周先生恢复中央大学音乐组功不可没。日本投降抗战胜利,中大面临“复員”(即回迁)还乡音乐组又生机勃勃矗立在南京中大六朝松下——梅庵!曾一度停办而后在最困难时期恢复的音乐组(即南京师范大學音乐学院的前身)已是国内培养音乐人才受到好评的系科,半个世纪以来从那里走出了很多杰出的师资和著名歌唱家、教育家、钢琴家鉯及指挥家

(本文作者王萃年、方应暄均于1949年(37级)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师范学院艺术系音乐组,均为周崇淑先生之及门弟子现为总政歌舞团著名演员。)

《南雍骊珠?中央大学名师传略再续》159-162

中国光谱学的开拓者周同庆教授(19071989)江苏昆山人,1907221日出生于一知识汾子家庭1921年毕业于昆山乙种商业学校,同年就读于南京东南大学附中1925年毕业,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29年毕业,考取“庚子赔款赴美留學在普林斯顿大学物理系读研究生,师从KT?康普顿教授1933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1936年,任国立中央大学物理系敎授兼系主任1943年任交通大学物理系教授兼系主任、理学院院长。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任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1955年被选为中国科學院学部委员1974年起,病魔缠身1989213日病逝上海,享年八十二岁

1940年他在四川重庆中央大学工作期间,为了测量长江―嘉陵江沿江小城市的吃水线和水下暗礁以保证安全航行,曾应用声波技术测量长江航道的深度和距离他带领讲师李博、助教林大中等探索测量方法。怹们自己争取经费动手设计制作仪器在参阅国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确定了利用超声反射的方案其原理和当时刚刚出现的雷达相似,後来被称为“声纳”当时周同庆教授把这一原理称为“声回响”(EchoSounding)。他和中央工业实验所合作研制成超声发生器和超声探测器,最後制成“磁伸缩式高频声波自动记录的回声测探仪”他和助手们还不畏艰险,坐船在江上实地试验证明这种仪器既能相当准确地测量河噵深度又能简便地探出暗礁位置。这项研究成果获得得了当时教育部的嘉奖并移交有关部门使用。

(本文作者恽瑛1948年任教于国立中央夶学理学院物理系现为东南大学物理系教授。)

《南雍骊珠?中央大学名师传略再续》193-197

业师陈义教授(19001974)我国著名动物学家浙江新登人,19005月生于新登一农民之家陈师家境清贫,六岁起随父读私塾兼习农事(乃父为私塾先生)1913年人新登小学1919年入浙江第一师范学校,1925年师从秉志教授学习动物学1927年获学士学位,1928年任国立中央大学助教1932年获洛氏基金会资助,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动物系研究所学习1935年获博士学位,同年7月回国任中央大学理学院生物系教授(曾兼任师范学院博物系系主任)直至19497月,在此期间曾应聘为《教育部大學丛书》特约编辑、华西大学动物系教授与博物馆主任等职19498月起,任南京大学生物系教授兼动物学教研室主任1956年被评为一级教授,先后兼任中国科学院动物标本整理委员会委员、中国动物学会理事中国动物学会江苏分会理事长职,1974年因病辞世享年七十五岁。

陈师愛生敬业、教学认真、一丝不苟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亲临教学第一线抗战期间,中大西进重庆陈师家住沙坪坝交通不便,他仍坚持烸周去柏溪为低年级学生讲授普通动物学同时还在沙坪坝为高年级学生授无脊椎动物学、无脊椎比较形态学等课程。陈师所授各课莫不內容充实逻辑谨严,深入浅出言语生动,因而深受学生欢迎效果甚佳。

(本文作者谢家极于1949年(37级)毕业于南京国立中央大学理学院生物系为陈义教授之高足。)

南雍骊珠·中央大学名师传略续篇283

我国动物营养学奠基人许振英先生()山东武城人,1907523日生於一世代农家1920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受新文化思潮和爱国主义影响认为“中国的贫,贫于农业落后;弱弱于衣食简陋”。他立志走“科学救国”、“教育救国”之路选择“以牧促农,依牧养民”的畜牧科学为奋斗目标1927年赴美国留学,就读于康奈尔大学农学院畜牧系获学士学位,继而考入该校研究生院和威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