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中国少数民族乐器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技巧

 第一部《中国少数民族乐器志》1987姩3月出版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文艺研究所编。全 书50万字收录乐器500余种,载有照片插图 750余幅并附有谱例。是一部辞书性的学术著 作编者深人到各少数民族聚居区,捜集.整理 资料经过研究编撰,历时5年而成书书中乐 器按吹管、拉弦、弹拨、击弦、打击分为五大 类。每种乐器设一个条目每个条目均有较详细的释文。对乐器的民族语名称汉族意译名称、 乐器族属、流行地区、、历史沿革、形制、喑色. 音列、定弦、音域.演奏方法、使用场合、代表 性曲目、著名艺人等都有详略不同的记载。
全部

由于二胡制作简单、廉价易学而叒音色优美因而深受中国人的喜爱,是中国民间普及率很高的乐器

筚篥是在朝鲜族中广为流传的民间乐器,主要流行在中国吉林省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以及其它朝鲜族聚居地区细筚篥的发音宏亮,音色高亢雄健具有浓郁的朝鲜族特色。

细筚篥的历史非常悠久它的鼻祖是古代筚篥。细筚篥由管哨和管身两个部分构成管哨长4厘米,用去掉硬皮的芦苇制成;管身取材于细竹管全长20至25厘米,直径约1厘米咗右正面开有7个音孔,背面还有一个高音孔

细筚篥的演奏方法和大多数吹奏乐器一样,表演时演奏者要把管身竖起来 ,嘴里含着管哨左手按背面的高音孔和正面上方的3个音孔,右手按正面下方的另外4个音孔

细筚篥分为高音、中音和双筚篥三个种类。传统的高音细篳篥只能吹奏一个 调式后来,乐器制作者在它的第六个音孔的右上角开了一个加键的小孔使这 种乐器的音域达到了两个半八度,而且還具备了转调的功能中音细筚篥和高音 细筚篥的功能差不多,不同的是中音细筚篥比高音细筚篥低一个八度。和前两者相比双管细篳篥则是把两支大小、音高都相同的高音细筚篥并排联接在一起,每支筚篥的管身上都装有管哨演奏的时候,既可以吹奏单管发出单喑,也可以口含两支管哨吹出同一个高度的两个音。另外双管细筚篥还能吹奏出三度、四度和五度的和音,音量也比单管的细筚篥大嘚多音色悠扬清丽,演奏技巧也比较难

喉管又称“竹管”,它是在中国民间乐器管子的基础上创制而成的一种双簧气鸣乐器喉管在問世之初,是广东省的街头小贩招揽生意的一种工具到了二十世纪20年代末期,它才开始在广东音乐和广东粤剧中应用后来,普遍地流荇于广东和广西地区

喉管的构造非常简单,由哨子管身和喇叭口三个部分组成。它的哨子取材于芦苇哨口比较宽,两片对合的哨片吔比较厚管身是用长茎竹、乌木、红木、杂木、塑料管或者是金属管等材料制成,其中以竹制管身的音色最好。喉管的管身上开有七個音孔管身下端装有薄铜片制成的喇叭口,起到扩大音量和装饰的作用

喉管的音色和管子相似,它的发音接近管子的低音区音色淳厚,低沉略带鼻音效果,在民族乐队中经常与中胡或低胡配合使用以此来加强乐队的中音和低音声部。

在中国的民族乐队中最常用嘚喉管有G调中音喉管和D调低音喉管两种。G调中音喉管全长53厘米内径为1至1.3厘米,它能发出8个音音域只有一个八度。和它相比D调低音喉管管身较长,约为85厘米内径为1.4至1.7厘米,D调低音喉管的音域较窄转调不方便。二十世纪60年代中国的乐器制作家研制出了一种加键喉管,这种新型喉管的管身上加装了按键开有18或19个音孔,并且设有一个泛音孔它不仅可以吹奏出半音阶,而且适于转调同时,音域也扩展到两个半八度从而一跃成为一种独奏乐器。另外在声部配套上,发展成为中音、次中音、低音和倍低音声部使音色更加饱满和丰富。

箫也称为洞箫,是中国古老的气鸣乐器早在几千年前,箫就在中国民间流传了关于它的来历,要从排箫说起排箫在几千年前剛形成的时候,它就被称为箫后来人们在吹排箫的过程中,发现在一支管子上开出距离不等的孔也能吹出高低不同的声音,于是箫逐漸由多管组成的排箫演变为单管数孔的洞箫。

今天的箫在汉代就有了但当时被称为"羌笛",羌笛原为居住在四川、甘肃一带的羌族人民嘚乐器公元前1世纪时流传到黄河流域,经过发展逐渐演变成六孔,和今天的箫非常相似

箫的构造比较简单,形状和笛子非常相像咜一般用紫竹、黄枯竹或者白竹制作,管身比笛子稍长一点顶端用竹节封口,封口的边缘上开有一个吹孔管身正面还有五个音孔,背媔靠上的部位还有一个音孔另外,管身下端的背部还有三到四个出音孔和助音孔用来调整音准,美化音色和增大音量

箫的音色柔和、典雅,低音区发音深沉弱奏时很有特色;中音区音色圆润、优美。箫的演奏技巧基本上和笛子相同但它的灵活程度远不如笛子,不宜表现快捷花哨的内容只适合于吹奏悠长细腻、恬静抒情的曲调,多用来表现大自然的美景和抒发人物的内心情感箫的表现力很丰富,咜可以用于独奏、重奏和合奏还用于江南丝竹、福建南音、广东音乐等民间器乐乐种里,另外它还用于一些地方戏曲的伴奏

箫的品种佷多,常见的有紫竹洞箫、玉屏箫、九节箫等许多种

紫竹洞箫演奏的乐曲《平沙落雁》 ,乐曲曲调悠扬流畅描写了雁群降落前,在空Φ盘旋顾盼的情景

管子一种双簧吹管乐器,历史非常悠久管子起源于古代波斯,也就是现在的伊朗在中国古代它曾称为"筚篥"或"芦管"。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管子已经成为中国新疆一带通用的乐器,后来管子传入中原,经过变化发展它的演奏技艺得到了不断丰富和发展。现在管子广泛地流行于中国民间,成为北方人民喜爱的常用乐器

管子的音量较大,音色高亢明亮、粗犷质朴富有强烈的鄉土气息。管子的构造比较简单由管哨、侵子和圆柱形管身三部分组成。管子的用途很广可用来独奏、合奏和伴奏。尤其在中国北方嘚一些乐种里管子是非常重要的吹管乐器。管子的演奏技巧非常丰富除了一般经常运用的颤音、滑音、溜音、吐音和花舌音外,还有特殊的打音、跨音、涮音和齿音等除手指的技巧外,哨子含在嘴里的深浅也决定着管子发音的高低吹奏时,利用口形的变化还能模擬出人声和各种动物的叫声。

管子不但演奏技巧丰富种类也很多,有小管、中管、大管、双管和加键管等

管子独奏曲: 《 小开门》 这艏乐曲曲调流畅,情绪轻快在中国的地方戏曲中常常用来伴奏剧中人物更衣、行路等场面。

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大约有七芉年的历史。

相传埙起源于一种叫做“石流星”的狩猎工具古时候,人们常常用绳子系上一个石球或者泥球投出去击打鸟兽。有的球體中间是空的抡起来一兜风能发出声音。后来人们觉得挺好玩就拿来吹,于是这种石流星就慢慢地演变成了埙

最初埙大多是用石头囷骨头制作的,后来发展成为陶制的形状也有多种,如扁圆形、椭圆形、球形、鱼形和梨形等其中以梨形最为普遍。

埙上端有吹口底部呈平面,侧壁开有音孔最早的埙只有一个音孔,后来逐渐发展为多孔一直到公元前三世纪末期才出现六音孔埙。

中国音乐学院曹囸教授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就开始制作仿古陶埙后来,天津音乐学院的陈重教授在古制梨形六孔埙的基础上又设计出新型的九孔陶塤,用江苏省宜兴市的紫陶制成这种九孔埙既保持了传统埙原有的外形和音色,又增大了音量扩展了音域,能吹出音阶和半音使它荿为可以转调的乐器,而且音色古朴醇厚、低沉悲壮极富特色。另外由于九孔埙改变了原来不规则的音孔排列,按照现代人的演奏习慣使演奏更为方便,可以独奏、合奏或伴奏使用

九孔陶埙的面世,标志着中国古埙重新获得了生机不久之后,陈重教授的另一位学苼、湖北省歌舞团的赵良山用红木研制出十孔埙,解决了埙难以吹奏高音的缺陷

埙在中国的音乐历史上主要用于历代的宫廷音乐。在宮廷音乐中埙分成颂埙和雅埙两种。颂埙形体较小像个鸡蛋,音响稍高;雅埙形体较大音响浑厚低沉,常常和一种用竹子做成的吹管樂器篪配合演奏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有“伯氏吹埙,仲氏吹篪”这样一句话意思是说兄弟两人,一个吹埙一个吹篪表达和睦亲善的手足之情。

笙是中国古老的吹奏乐器它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并且对西洋乐器的发展曾经起过积极的推动作鼡

1978年,中国湖北省随县曾侯乙墓出土了2400多年前的几支匏笙这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笙。

笙的形成可以追朔到3000多年前。起初笙和排箫有点相似,既没有簧片也没有笙斗,只是用绳子或木框把一些发音不同的竹管编排在一起后来人们逐渐给笙增加了竹质簧片和匏質笙斗,和排箫区别开来

笙斗用葫芦制作,吹嘴由木头制成十几根长短不等的竹管呈马蹄形状,排列在笙斗上面唐代以后,演奏家們把笙斗改为木制后来经过流传,又用铜斗取代了木斗同时簧片也从竹制改为铜制。

由于笙流传的年代久远所以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哃式样的笙。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乐器制造者和音乐工作者,对笙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先后试制出扩音笙、加键笙等多种新品种,克服叻音域不宽、不能转调和快速演奏不灵便等缺点给笙带来了新的生命力。

笙的音色明亮甜美高音清脆透明,中音柔和丰满低音浑厚低沉,音量较大而且在中国传统吹管乐器中,也是唯一能够吹出和声的乐器在和其它乐器合奏的时候,能起到调和乐队音色、丰富乐隊音响的作用在大型的民族管弦乐队里,笙有时还要用到高音、中音和低音三种笙

葫芦箫是中国的少数民族吹奏乐器,它是生活在中國西南部地区的傣族、阿昌族、佤族等少数民族最喜欢、最常用的乐器之一

葫芦箫的历史悠久,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公元前221年鉯前)不过,今天的葫芦箫在构造上仍然保持着古代同类乐器的特点

葫芦箫的形状和构造别具一格,它是由一个完整的葫芦加上三根竹管和三枚金属簧片做成的。在葫芦的柄端插有一根竹管作为吹口,葫芦作为共鸣箱;葫芦的底部插进三根粗细不同的竹管每根竹管上嘟镶有一枚铜制或银制的簧片,中间的那根主管最粗上面开有七个音孔,可以吹出旋律两旁的副管只能发出与主管共鸣的和音。

葫芦簫和其它箫类乐器一样音量比较小,但是它的主管发出的音色柔润而纤秀,在两根副管持续音的衬托下给人一种含蓄、朦胧的美感。由于它吹出的颤音有如抖动丝绸那样飘逸轻柔因此,有人又把它称为“葫芦丝”

由于民族和区域的差别,云南省其它少数民族的葫蘆箫在形制和演奏方法上还是有所差异的。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经常用于吹奏山歌尤其擅长演奏旋律流畅的乐曲,曲调中一般长音比较多合音丰富,乐声柔美和谐能够比较好地抒发演奏者的思想感情。

后来中国的民族音乐工作者对葫芦箫进行叻改良,这些新型乐器既保持了传统葫芦箫特有的音色和风格又增大了音量、扩展了音域、丰富了音响色彩和表现力。使葫芦箫这种中國少数民族民间乐器走上了舞台它随着中国音乐家的出访,也登上了世界艺术舞台

笛子是中国广为流传的吹奏乐器,因为是用天然竹材制成所以也称为“竹笛”。

笛子由一根竹管做成里面去节,在管身上开有一个吹孔、一个膜孔、六个音孔吹孔是笛子的第一个孔,气流由此吹入使管内空气振动而发音。膜孔是笛子的第二个孔专用来贴笛膜,笛膜多用芦苇膜或竹膜做成笛膜经气流振动,便发絀清脆而圆润的乐音

笛子虽然短小简单,但它却有七千年的历史大约在四千五百多年前的时候,笛子由骨制改为竹制在公元前1世纪末汉武帝时,笛子称为“横吹”,它在当时的鼓吹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从7世纪开始,笛子又有了改进增加了膜孔,使它的表现力有叻很大的发展并且演奏技术也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到了10世纪随着宋词元曲的崛起,笛子成了伴奏吟词唱曲的主要乐器在民间戏曲鉯及少数民族剧种的乐队里,笛子也是不可缺少的乐器

笛子的表现力非常丰富,它既能演奏悠长、高亢的旋律又能表现辽阔、宽广的凊调,同时也可以奏出欢快华丽的舞曲和婉转优美的小调然而,笛子的表现力不仅仅在于优美的旋律它还能表现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仳如模仿各种鸟叫等

笛子不但演奏技巧丰富,而且它的品种也多种多样有曲笛、梆笛、定调笛、加键笛、玉屏笛、七孔笛、十一孔笛等,并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南北两派

南派笛子的风格典雅清丽,他们所使用的笛子主要是曲笛曲笛的管身较长较粗,音色浑厚柔和清煷圆润、悠扬委婉,主要流行于中国江南地区

北派笛子的风格刚劲粗犷,他们使用的笛子主要是梆笛梆笛的管身较短较 细,音色高亢奣亮它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

扬琴又称“洋琴”是中国常用的一种击弦乐器。它的音色清脆明亮表现力极为丰富,可以独奏、匼奏或为琴书、说唱和戏曲伴奏在民间器乐合奏和民族乐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据史书记载中世纪以前,中东的亚速、波斯等古代阿拉伯国家流行着一种击弦乐器,名叫萨泰里琴明朝(),随着中国和西亚、东亚间日趋密切的友好往来萨泰里琴由波斯经海路传入我国,最初只流行在广东一带后来逐渐扩及到中国各地。后来经过中国民间艺人的改造萨泰里琴渐渐演化成为中国的民族乐器──扬琴。

揚琴主要用木质材料制成琴身是它的共鸣箱,呈蝴蝶形所以也有人称之为“蝴蝶琴”。演奏时琴放在木架上,左右手各执富有弹性嘚竹制小棰分别敲击琴弦发音。

扬琴的演奏技巧很多音色也十分丰富多彩,低音区发音雄厚而深沉;中音区纯净而透明;高音区清脆明亮扬琴比较适于演奏快速的乐曲,最适合表现轻快、活泼的情绪和欢快、喜悦的感情

扬琴在中国已经流传和演化了四百多年了。在这期間中国的乐器制作家研制出了不少扬琴的新品种,比如像变音扬琴、转调扬琴、筝扬琴和电声扬琴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电声扬琴,这種电声扬琴由琴体、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器、放大器和音箱组成当琴弦振动的时候,声音波通过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器转变为電讯号然后经过放大器美化音色之后,由扬声器发出电声扬琴既能伴奏又能独奏,因此从它问世以来,一直受到扬琴演奏家们的好評

扬琴在中国经过多年的流传和发展,不论在乐器制作、演奏艺术或乐曲创作上都已具有中国传统特色和民族风格,成为人们喜爱的樂器

口弦是中国乐器中体积较小的一种,也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少数民族乐器据说,早在公元前40世纪的原始社会人们就开始用口弦演奏音乐了,那时候口弦的名字叫做“簧”。

口弦的流行的地区非常广泛它的品种也非常多。根据制作材料的不同有竹制和金属制嘚两种口弦;根据簧片数量的不同,有单片弦和多片弦;根据演奏方法的不同又有用手指弹拨和用丝线抻动的两种口弦。

竹制口弦一般采用質地坚硬楠竹片削制而成制作时,用锋利的刀子将竹片刳薄在中间三面镂空刻出簧舌,然后把弦的片头削尖呈剑形片尾截齐做弦柄。竹口弦的簧舌头部大而薄中部窄而厚,舌的两侧削成斜面与竹片的头部相连。弹拨片头时利用竹片的弹性,可以使簧舌自由往复哋振动发音如果把几个竹片用绳子穿接起来,就制成多片口弦多片口弦大多由2至5片音高不同的竹片组成,竹片的音高取决于簧舌的长短、宽窄和薄厚

与竹制口弦相比,金属制口弦一般是铜制和铁制的常见的形状有树叶形和长条形两种,也有人用子弹壳制作过口弦除了音色更加清脆、明亮之外,金属制口弦的体积上也比竹制口弦略小一些

口弦不仅在形制和制作方法上颇有特色,在演奏方法上也非瑺别致演奏者要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夹住乐器的手柄,将簧舌部分放在两唇之间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来回拨动乐器的顶端,引起簧舌振动发出明亮的声音。用丝线抻动的口弦的演奏方法更为独特演奏者在每个簧片的尖端系上一条丝线,把线头套在右手指上用手指牽线使簧片振动而发音。另外为了增加共鸣和扩大音量,演奏者在演奏口弦的时候双唇要向前突出,形成筒状同时,他们还能借助ロ型的变化和控制呼吸等等方法演奏出音色多变的乐曲。

磬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乐器它造型古朴,制作精美謦的历史非常悠久,在遠古母系氏族社会磬曾被称为“石”和“鸣球”。当时人们以渔猎为生劳动之后敲击着石头,装扮成各种野兽的形象跳舞娱乐这种敲击的石头就被逐渐演变为后来的打击乐器謦。

謦最早主要用在先民的乐舞活动中后来 它和编钟一样,用于历代上层统治者配合征战和祭祀等各种活动的雅乐中

按照使用场所和演奏方式,謦可以分为特磬和编磬两种:特磬是皇帝祭祀天地和祖先时演奏的乐器;编磬是若干個磬编成一组挂在木架上演奏,主要用于宫廷音乐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楚地的编謦制造工艺达到了较高水平

1978年8月,中国考古学家在鍸北省随县擂鼓墩发掘了一座距今2400多年的古墓──曾侯乙墓墓中出土了具有古代楚文化特色的编钟、编磬、琴、瑟、箫、鼓等一百二十哆件古代乐器和大批文物。同时出土的曾侯乙编磬总共32枚分上下两层依次悬挂在青铜磬架上。全套编磬用石灰石、青石和玉石制成音銫清脆明亮。遗憾的是出土时大多数断裂破碎,已经无法敲击发音了1980年湖北省博物馆和武汉物理研究所合作,制成了曾侯乙编磬的复淛品它的发音和原编磬的标音基本相符,音色优美动听

1983年,湖北省歌舞团按十二平均律排列制成了32枚一套的石编磬1984年9月,苏州的民族乐器厂和玉石雕刻厂又用碧玉精制了一套18枚编磬

编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打击乐器,是钟的一种编钟由若干个大小不同的钟有次序地懸挂在木架上编成一组或几组,每个钟敲击的音高各不相同由于年代不同,编钟的形状也不尽相同但钟身都绘有精美的图案。

早在3500年湔的商代中国就有了编钟,不过那时的编钟多为三枚一套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每套编钟的个数也不断增加古代的编钟多用于宫廷嘚演奏,在民间很少流传每逢征战、朝见或祭祀等活动时,都要演奏编钟

在中国古代,编钟是上层社会专用的乐器是等级和权力的潒征。近代在中国云南、山西和湖北等地的古代王侯贵族的墓葬中,曾先后出土了许多古代的编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发现的曾侯乙编钟。这套编钟工艺精美音域可以达到五个八度,音阶结构接近于现代的C大调七声音阶另外,编钟上还标有和乐律有关的铭文2800多字记录了许多音乐术语,显示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先进水平曾侯乙编钟是目前中国出土数量最多、规模最大、保存較好的编钟,被誉为人类文化史上的奇迹 编钟音乐清脆明亮,悠扬动听能奏出歌唱一样的旋律,又有歌钟之称

1982年,武汉民族乐器厂囷武汉精密仪器铸造厂根据曾侯乙编钟制成了一套仿古新编钟。这套编钟还根据舞台演出和现代音乐的需要作了一系列改革全套编钟囲24枚,每个钟可以发两个音分三列悬挂。

锣是中国传统的打击乐器锣在中国的民族乐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应用范围也很广泛它不仅在民族乐队、民间器乐合奏、各种戏曲、曲艺以及歌舞伴奏中使用,而且也是庆祝集会、赛龙舟、舞狮子、欢庆丰收和劳动竞賽中不可缺少的乐器

中国的打击乐器根据制作材料的不同,分为金属、竹木和其它三种锣属于金属类的打击乐器。锣是用铜冶炼 而成嘚它的结构比较简单,锣身呈一个圆形的弧面四周是以锣身的边框固定,演奏者用木棰敲击锣身正面的中央部分产生振动而发音。

朂早使用铜锣的是居住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到了公元前二世纪左右,随着各民族文化交往的日益加强铜锣逐渐向中国内地流传。那时候铜锣在战争中应用比较广泛,古代的军事首领们经常用铜锣来指挥军队作战中国古代的军事术语“鸣金收兵”中的“金”就昰古代铜锣的别称。

长期以来由于应用的地区和场合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类型的锣约30余种其中常用的有大锣和小锣两种。

大锣是铜锣類乐器当中体积最大的一种直径在30厘米到100厘米不等。它的特点是发音宽宏深沉而雄厚,音色柔和余音比较长;在大型乐队中,大锣往往起到渲染气氛和增强节奏的作用而在戏剧中则用以增强气氛和突出人物性格等。

小锣分为高音、中音和低音三种直径在21至22.5厘米之间,小锣是一种用途很广的伴奏乐器尤其被中国的戏剧京剧、评剧、梆子戏、花鼓戏等地方戏曲,以及曲艺、话剧、吹打乐队和民间舞蹈廣泛采用

鼓是中国常用的打击乐器,鼓的出现比较早从目前发现的出土文物来看,可以确定鼓大约有3000年的历史 在古代,鼓不仅用于祭祀、乐舞它还用于打击敌人、驱除猛兽,并且是报时、报警的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鼓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民族乐队、各种戏剧、曲艺、歌舞、赛船舞狮、喜庆集会、劳动竞赛等都离不开鼓类乐器。 鼓的结构比较简单是由鼓皮和鼓身两部分组成。鼓皮是鼓的发音體通常是用动物的皮革蒙在鼓框上,经过敲击或拍打使之振动而发声的中国鼓类乐器的品种非常多,其中有腰鼓、大鼓、同鼓、花盆皷等

腰鼓的鼓身中间粗,两端细呈筒状,两面蒙以牛皮或骡马皮在鼓身一侧有两个鼓环,环上系绳子用于鼓的固定。腰鼓有大小㈣种规格但没有固定音高,发音清脆常用于民间秧歌歌舞伴奏,它既是舞蹈音乐的伴奏乐器又是舞蹈者的道具。表演时将腰鼓斜掛在腰侧,双手各执鼓棰击奏

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就是把聲音收集的过程简单分为单个人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和声演唱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或合唱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还有简單的常用乐器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

单个人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和声演唱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

最简单的人声拾音夹在什么樂器上用的是用一个MIC录一个人的声音,把MIC调为心形或超心形指向,让人的嘴直接对着话筒即可话筒与嘴的距离大概分为如下几类:

1、朂通常的录法:嘴离开MIC大概20厘米左右,而且叮嘱歌手唱的时候不要左右或前后晃动。这样对于一些没什么太多录音经验的歌手是很有好處的。因为这样可以保证他们在唱整首歌曲时音质统一

2、录具有亲切感的人声:上面所说的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方法,在某种程度仩说录出来的声音有些偏冷,因为与MIC的距离不在MIC的近讲效应的范围之内

近讲效应:声源离MIC的距离越近,MIC所拾取的低频部分就越多唱謌的时候离MIC越近,你所听到的声音的低频就越丰满但是,如果你离MIC太近的话就会使MIC产生过多的低频谐波共振,从而导致低频的变形、夨真

但是,在不使声音过渡失真的前提下我们可以有效的利用这种“近讲效应”,使得拾取的声音更加丰满并且具有一定的亲切感。

如果你想得到什么样的声音那就尽你一切所能在前期录音时得到与之更加接近的声音,否则会给你的后期处理增加不必要的麻烦而苴,后期作出来的声音和前期录出来的效果是有区别的你很难做到前期录出来的声音效果。

无论要如何录制人声一定要给MIC加上防扑罩,加防扑罩的意义不仅仅在于防治人声扑话筒而且,对于你话筒的防潮也是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的。

3、拾取美声唱法的人声:录制美聲唱法不需要什么亲切感,美声唱法最关键是要使人声流畅、干净并且尽量减少呼吸的声音。那么录制美声唱法时,嘴与MIC的距离在40~50厘米都不过分只要你的MIC有足够的拾取能力,并且你的录音环境足够好的话

4、拾取更加具有细节感的人声:做到这一点,首先是要在┅个非常好的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环境内否则的话,细节没录进来噪声倒是会增加不少。在一个有优秀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環境并且,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空间不少于15平米的环境下可以给一个人声摆放2支或以上的MIC来拾取人声的不同细节,我比较通常的莋法是:用一支MIC对着人的嘴用另一支MIC对着人的喉头或以下部分,这种拾取方法有可能产生的弊病是相位抵销,这就要通过自己的实践過程中不断的摸索来获得最佳的MIC摆位。当你获得一个成功的MIC摆位的时候呵呵,你会听到完全不同以往的人声效果

多数指伴唱的拾取。这个时候应该有最少3个人同时发出声音,那么就要把MIC调整至全向指向,以能录好每一个人的声音当然如果你有三个MIC分别给三个人,那更好但是,如果你这样做除非你的录音室有寂静端分割处理,否则的话还是有很大的可能性产生相位抵销。但是如果你把三個人分开的话,伴唱歌手之间的交流就没有了不利于录到具有高度默契感的和声。所以我建议在尽可能的情况下,用一支MIC拾取伴唱各聲部的人声

在拾取伴唱的时候,伴唱歌手与MIC的距离最重要的不是三个人相同而是三个人的声音在拾取之后的音量比例要均衡。那么伱要作的就是在控制室中根据你自己的耳朵作出判断,并且借助对讲MIC给录音室内的伴唱歌手下达指令,调整他们之间没一个人与MIC不同的距离以获得均衡并且浑然一体的伴唱声音。

1、吉它:MIC对准吉它的共振孔距离20厘米左右即可。

2、小提琴:MIC从侧面对准琴箱以及琴弦的方姠距离30~40厘米即可。

3、长笛或竹笛:MIC对准乐器距离2米左右。

4、二胡:MIC对准腔体距离50厘米左右。

当然以上讲的只是一些最简单的乐器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方法,如果想获得丰满的单乐器声音大部分情况下,要用4、5支以上的MIC来拾取同一件乐器

用一只心形传声器並使其对准最下面的按键。因此具有反射性的地板将会使声音更加雄壮和辉煌。

双声道立体声是以两个通路记录与再现声场的录音和重放方法为了利用传声器拾取高保真的声音信号,人民创立了许多立体声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制式这些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制式大都是根据人耳的双耳听觉效应原理,并结合人们各自的美学观点和不同类型音乐的音响要求经过反复实践逐步形成的。但是从技术原理上来讲使用的立体声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技术都是根据人耳对声源定位的基本因素:声级差、时间差创立起来的。在各种拾音夾在什么乐器上用的技术中传声器或者拾取具有声级差的声源信号,或者拾取既有声级差又有时间差的声源信号,来获得立体声效果因此,立体声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技术也常以这三种工作原理来分类应该说,所有这些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制式都各有优点囷缺点不存在一种十全十美的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制式,每种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制式都有其最适合的场合即不同的录音场哋,不同的音乐节目形式都有其最适合的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制式为了录制好不同形式的音乐节目,录音师应当全面了解和熟悉这些制式在大量的实践中加以总结,才能在复杂的录音工作中选择正确的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制式,设计最佳的录音方案获得最佳的录音效果。

在具体分析立体声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技术之前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立体声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时的有效拾音夹茬什么乐器上用的角(有时也称为覆盖角或录音角),也可以成为有效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区域

立体声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的囿效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角即重放听音时最大声像角所对应的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时的声源方位角,也就是传声器对将声源均匀洅现于扬声器间的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角度由于每种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技术中传声器之间的轴向夹角和距离等设置的不同,所以它们的有效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角也各不相同

在选择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方式和设置传声器时,其有效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仩用的角要适合于声源的宽度即使声源的宽度尽可能接近从传声器对到声源俯视所得到的有效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角,如图3-1所示茬图3-2中,有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角太小声源被设置在有效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角以外,在这种情况下声源重放再现于两扬声器时,将造成立体声声像的失真

(1)声级差定位的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技术

声级差定位的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技术是由两只传聲器组成的,两只传声器分别面向声源一只传声器置于另一只传声器上,使两只传声器的膜片在垂直的轴线上尽量重合传声器的轴向夾角彼此张开一定的角度θ.声源到达两传声器没有时间差,只有两传声器主轴指向和传声器指定性而产生的声级差立体信息因此这种方式称为声级差定位的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技术。声级差定位的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技术主要有XY和MS两种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制式

在时间差定位的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技术中,假设所选择的传声器为心型指向性当声源置于两传声器的垂直平分线上时,两只傳声器将拾取同样的声级左右声道之间的声级差为零,重放听音时声像将恰好位于两扬声器连线的中点。如果将声源沿着圆弧向右移動则两传声器之间的声级差将逐渐增加,声像也将相应的逐渐向右边扬声器移动当两只传声器拾取到的声级差到达15dB左右时,如图3-3所示声源到达S1处时,则声象S1’将感觉来自右边扬声器因此,S1的位置便确定为最外部的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点即传声器对的有效拾音夾在什么乐器上用的角。当声源超过S1沿着圆弧继续向右移动时,声像仍将固定在右扬声器处

如果声源在S1处保持不变,减小两传声器彼此间的轴向夹角(如图3-4)则两只传声器拾取的声级差将随之减小,声源的声像将向立体声声像的中心移动为了使两只传声器之间再次獲得15dB的声级差,声像感觉来自右扬声器声源必须超过S1(到达S2)。因此传声器对的有效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角将随着两传声器间轴向夾角的减小而增大

传声器对轴向夹角的选择是有一定限度的,否则将影响到声源在现时立体声声像的平衡对于心形指向性传声器,传聲器的轴向夹角的范围应为80°~130°。如果传声器的轴向夹角大于130°,如图3-5所示位于中间的声源将处在每个心形指向性传声器的拾音夹在什麼乐器上用的角度之外,造成声源在现场中直达声/混响声比率的下降听音时能够明显感觉到这3dB左右的衰减,声像将缺乏现场感感觉处茬较远的地方。

如果传声器对的轴向指向夹角小于80°,则传声器对的有效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夹角将大于180°,则两侧位于心形指向性传声器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角以外的声源将被衰减

XY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制式是将两只传声器彼此重叠设置,使两只传声器的膜片茬垂直的轴线上尽量靠近彼此张开一定的角度,所采用的两只传声器必须严格匹配、统一主轴指向左边的传声器称为X传声器,所拾取嘚信号作为立体声的左声道;主轴指向右边的传声器称为Y传声器所拾取的信号作为立体声的右声道,重放时X、Y传声器拾取的信号分别送入左、右扬声器。

XY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制式通常采用心型指向性的传声器两传声器轴向夹角θ可选择的范围为80°~130°,相应的有效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角为180°~130°。在实际的应用中,传声器的轴向夹角常选用90°和120°,各自的有效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角为170°和140°。

XY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制式由于两只传声器的膜片是重合在一起的,所以缺少了时间差的立体声信息声音信号的成分同实际的双耳聽音相比较,除了在不同方向传声器频率响应的不同以外相对单调,缺乏变化从重放听音的效果来看,声音缺乏层次感、空间感和深喥感但是从另一方面讲,其立体声的声像定位是比较稳定的具有相当宽的有效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角,可以使传声器在较近的距離拾取声源而不会出现声像飘移,过于集中两边扬声器上的效果并且由于左右声道间基本上不存在时间差,所以其单声道重放的兼容性是非常好的

轴向指向角θ 有效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角α 轴向指向角θ 有效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角α

在XY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嘚制式中,有一种特殊的形式它是由两只8字形传声器组成,传声器之间的轴向夹角为90°。采用这种方式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时如果┅个声源沿着圆弧移动时,两只传声器拾取的能量之和是完全相等的如图3-9所示。因此当对拾取的声源重放听音时能够获得具有稳定电岼的声像。

由于8字形传声器正、负波瓣的极性是相反的所以在传声器周围存在反相问题,从图中可以看出:

a、当声源从315°向45°移动时,声源被两只传声器的正瓣拾取,极性相同,重放听音时,声像由左向右移动。

b、当声源从45°向135°移动时,声源被两只传声器反相拾取(正、负波瓣),声像无法定位(声影区)。

c、当声源从135°向225°移动时,声源被两传声器的负瓣拾取,极性相同,重放听音时,声像由左向右移动(同声源的移动方向相反)。

d、当声源从225°向315°移动时,声源被两只传声器反相拾取(负、正波瓣),声像无法定位(声影区)。

由仩可见在这种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方式中,传声器前后各自90°的范围内为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区,两传声器拾取的信号极性相同,但是后方的声像定位与前方的定位是相反的。

另外这种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方式在使用时还需注意以下几个特点:

a、采用这种方式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时,由于前后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区的声像定位是反向的所以重放时,后区的声像需要反向叠加到前區的声像中这种情况下,如果在混响较为活跃的厅堂里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这种反向将使其空间感有所下降。

b、由于传声器的膜爿是基本重合的所以这种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方式具有准确的声像定位。

c、有效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角为70°,接近于立体声最佳听音角度,这样在重放听音时,声像的角度分布更接近于自然听音。

d、由于有效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角相对较小因此在录音时传聲器对的设置需相对较远,如果是在混响时间较长的厅堂内录音仅使用主传声器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要录制出乐队演奏的现场感囷演奏细节是较为困难的

e、使用8字形传声器时,如果减小传声器的灵敏度将造成低频范围在200Hz以下出现失真的情况。

f、因为传声器的前後两个方向均为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区域所以在实际录音时,可以充分利用其前后两个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区以达到减少传聲器的数量和提高舞台视觉效果的目的。

g、传声器对的两侧为反相区在该区域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声像无法定位产生一种不自嘫的音响,但是有时可以利用这种特性制作某种特殊的音响效果(有时是需要这种效果的)。

h、可以录制出声像在两扬声器间平稳移动嘚效果:若要获得这种效果演员需在传声器对的有效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区内,沿着某抛物线以缓慢的速度移动如果速度太快,將产生一种声像从一只扬声器忽然跳到另一只扬声器的效果同样,如果在有效拾因角内沿直线移动并且移动速度比较快,则在重放听喑时声像将产生前后移动和从一只扬声器突然跳到另一只扬声器的效果。在实际录音中要想获得满意的效果,则需要在移动的路线上莋好标记反复实验。

ZY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制式还可以由全指向性的传声器对组成轴向夹角一般为90°左右。这种方式看起来有些奇怪,好像是单声道录音。实际上,它仍然是立体声录音,以为全指向性传声器在高频是具有一定的指向性的,这样在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嘚时便带来左右声道之间的声线差从而获得重放时的立体声效果。这种方式的最大优点在于近距离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时具有线性的低频响应,没有心形传声器的近讲效应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木管乐器的声音辐射角度总是随着频率的增加而缩小。一般使用心形的动圈或电容传声器来拾取木管乐器的声音在自然混响棚里录制木管乐器时,可以将木管乐器设置在录音棚的中央或靠后一些以便获得较強的混响感。

西洋吹奏乐器中的木管乐器发声属于气柱振动发声在西洋管弦乐中,木管乐器一般演奏旋侓或进行木管乐合奏

录音时,除了拾取木管乐器的直达声外还要拾取它的共鸣和余韵声音。

录制木管乐器的独奏时传声器的主轴指向要正对准木管乐器的中央部分,以拾取它的共鸣传声器与乐器的距离一般在1米至2米左右。

长笛的音色轻柔、纯净录制长笛时传声器不宜靠得太近。过近时声音不自嘫而且会反把“吹气”和“按键”的噪声录制下来,影响长笛的自然音色

在录制古典音乐中的长笛时,应该有较好的空间感传声器鈳设置在略高于演奏者的位置上,传声器的主轴指向应对准长笛的中段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距离在1米至1.5米之间,一般采用心形的电嫆或动圈传声器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

在录制现代音乐中的长笛时,传声器设置的高度同上但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距离可在0.3米臸0.5米之音,一般采用心形动圈传声器也可采用微形传声器真接塞入长笛的尾端,以代替原有的管塞进行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或利鼡胶条把微型动圈传声器粘在笛管上。

双簧管又叫欧巴它的音色富于牧歌式的田园色彩。

一般将传声器设置在双簧管高于喇叭口、低于演奏者头部的区域内距离在1米左右,同时避免拾取到过强的按键音有时需要通过调音台降低高频端的电平,以防止泛音过强而使信号過荷产生失真。

一般使用优质的电容传声器对双簧管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

(3)单簧管的录制技巧

单簧管的最佳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仩用的位置可以设置在单簧管的正面或侧面,距离单簧管最低指孔处0.5米至1米并指向指孔这样可以拾取更多的高频成分。

一般使用电容传聲器进行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以获得更雄壮、更平滑和更为平衡的声音。也可使用优质的动圈传声器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

一般便用优质的动圈传声器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把传声器设置在大管的斜前方1.5米至2米的位置

(5)萨克斯的录制技巧

萨克斯管有多种呎寸,所以它的音色也不同但萨克斯的音色是异常丰富的。高音区的音色介乎单簧管和法国号之间中音区的音色介乎人声和大提琴之間,低音区的音色则介乎低音弦乐和长号之间

通常选用优质动圈传声器,传声器与萨克斯管的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距离可在0.3至0.5米左祐如选用电容传声器,则应在传声器上进行10dB的衰减否则会有信号过荷的可能。

和木管乐器一样铜管乐器了属于气柱振动发声,在管弦乐队中常演奏族徤或某些独奏、合奏乐句

在自然混响棚里录古典音乐时,铜管乐器演奏的位置一般设置在录音棚的后面在铜管乐器匼奏或伴奏时一使不使用专门的传声器,而常常借用其它乐器的传声器采取远距离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方式。传声器的位置与铜管樂器的距离大约在2米至3米左右高度在正面或在侧面的斜上方。

在强吸声录音棚里录制现代音乐中的铜管乐时或当自然混响棚的混响条件不理想时,可使用数字混响器进行人工混响量的调整一般预延时在35毫秒以上,混响时间在一秒以上具体的混响条件可根据实际情况莋适当调整。

小号的音色慷慨而雄壮、热烈而激昂极富英雄气概。加上弱音器后音色变得温文尔雅并带有鼻音效果,有谐谑的成分

錄音时,传声器指向不要直接对准小号的喇叭口应该稍微偏离一点。这是因为小号在演奏最强音时有很高的声压级。测量表明在在哏离不号喇叭口1米的地方可达到130dBSPL的声级。而一般建议的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距离正好也是1米左右所以传声器的主轴指向应稍偏离演奏者的轴线为宜。

传声器最好选用优质高声级的动圈传声器

圆号又叫法国号。它的音色温和而高雅富含神秘意味,具有很大的力度对仳以及一种左右逢源的两面音色音色既可融于铜管乐中,也可以融入弦乐或木管乐中

由于圆号的喇叭口是朝向演奏者的右下侧向后方姠,因此需要使用传声器矮支架来拾取圆号演奏的声音一般将传声器设置在离地1米至1.5米处,与圆号喇叭口的间距约在1米至1.5米左右还有┅种圆号的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方法,即通过在圆号喇叭口的对面设置反射屏来进行反射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

通常采用心形或弱心形指向的优质动圈传声器来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有时也用“8字形”的电容传声器来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

长号又叫伸缩喇叭。它的音色宏大而庄严加弱音器时有男性的底气,强奏时又有充溢着男性的爆烈

如果录制古典音乐中的长号,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鼡的的距离可以相对远些一般在1米至2米之间,以便获得空间感此时最好使用高质量的电容传声器。

在录制现代流行音乐时长号应该鼡近距离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最好选择用优质动圈传声器常用的距离在0.5米至1米之间。长号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时应使传声器嘚指向偏离长号的喇叭口以减少演奏时的气流噪音和由于声音过荷引起的信号畸变。

大叫又叫低音号、土巴号它是交响乐队铜管乐器Φ音区最低的乐器之一。大号的音色既丰满柔和又雄壮刚强

在录制古典作品中的大号时,一般是借用其它乐器的传声器通常用心形或弱心形指向的优质动圈传声器来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有时也用心形电容传声器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时传声器应该高于喇叭口並稍微偏离它的中轴线。大号的传声器设置高度一般在离地2米左右

中国民族吹奏乐器的音色是各不相同的,中国民族吹奏乐器的声音动聽与否主要取决于演奏时的吹奏技巧。

录制中国民族吹奏乐器时首先要注意保持声音饱满;其次要注意声场辽阔;再次要注意它们各洎的独特音色。比如笙和唢呐要雄浑欢快,管子和笛子就要悠扬辽阔箫则舒缓婉转。

如果在自然混响录音棚里录制民族吹奏乐那么吹奏乐器的演奏位置及其使用的传声器设置,可以和录制西洋管乐器时的处理方式相同其中吹奏乐器与传声器的距离要根据演奏时的实際状态来分别调整。如录制笛子要用远距离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方式;箫则要用近距离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方式同时还要注意處理好演奏员在吹奏乐器时的“喷口”噪声。

笙是我国民族吹奏乐器中惟一可吹奏和声的乐器音色飘逸而优美。其高音区声音空灵中喑区声音柔和,低音区声音雄壮浑厚

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时,可便用心形指向的电容传声器或动圈传声器传声器的设置高度稍微超过簧管的高度约0.5米左右,并偏离管口避免拾取到“吹气”声。传声器与笙之间的距离控制在0.5米至1米

管子使用双簧哨片竖吹。它的音銫既粗犷雄壮又热情豪迈表现极为丰富。

因为管子的声级比较高所以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时一般使用动圈传声器,传声器距离管孓约在1米左右高度比管子的管口高0.1米左右。

笛子是我国最常见的吹奏乐器根据笛子的音域和音高可分成曲笛和梆笛两类。

笛子的高音區音色空灵中低音区音色明亮,区域及音量的变化幅度大

一般选择动圈传声器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距离笛子0.5至0.8米左右高度超過笛子0.2米。如演奏员的“口风”过重可在传声器上加装防风罩。

箫是一种竹制竖吹的单管乐器

它的音色轻柔优美,适合演奏抒情清秀嘚旋律在表现万籁俱寂的意境及内心情感的抒发方面尤为适合。

由于箫的音量轻柔所以一般都使用电容传声器来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鼡的。传声器通常设置在离箫的下端约0.2米的地方高度与箫的下端平行。

唢呐又名喇叭小喇叭又叫海笛。它的中音区雄健低音区浑厚。

唢呐的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方法与西洋乐小号的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方法有些类似由于唢呐的强度较高,所以传声器与唢呐嘚距离不能过近一般使用动圈传声器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距离在1米左右高度以高于唢呐的喇叭。

三角钢琴:将两只心形大振膜傳声器放置在弦上方大约8到16英寸(20到40厘米)处一只对准高音区域而另一只对准低音区域。使两只传声器位于踏板后面大约6英寸(15厘米)處作为另一种选择,你也可以从三角钢琴的后端来拾取低音区域这样就可以得到比较丰满的低音声音。 立式钢琴:对立式钢琴进行拾喑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的方法和对三角钢琴进行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的方法相同如果前盖处于关闭的状态,那么可以使传声器从上方对准乐器里面除去前盖可以得到更富空气感的声音。

长笛的声音来自于其吹口处和第一个开孔处上至3千赫兹的声音主要沿着长笛演奏者的视线辐射。

方式1:使用两只心形传声器将传声器1从7英尺(2米)远和离地面大约8英尺(2.5米)高的位置对准演奏者的嘴部,将传声器2放置在和演奏者的右侧大约呈90度夹角的位置上

方式2:只使用一只传声器,其放置方式和传声器1的放置方式相同但是要放得稍远一点。

使用一只心形传声器并使其对准最下面的按键如果想要将按键的噪音减到最小,那么可以将传声器稍微放向乐器的一侧

录制次中音萨克斯管/高音萨克斯管

将一只心形传声器大致对准乐器中部的按键区域。因为萨克斯管的声音来自于其喇叭口处和所有被打开的按键处所鉯辐射方向会经常产生变化。大部分的低频是通过其喇叭口产生的因为此时几乎所有的按键都处于关闭状态。而大部分的高频则来自于靠近吹口处我们推荐将传声器放置在离乐器大约20至40英寸(0.5至1米)远的地方,以便于既能够拾取到它的整个声音频谱而又不会过分强调某些特别的频率

使用一只心形传声器,使其从稍微偏离正中的方向对准喇叭口的边缘你所拾取到的声音取决于传声器到乐器之间的距离。当从2至12英寸(5至30厘米)的近距离对小号进行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时我们推荐对着传声器的其中一个侧面吹奏。某些吹奏技巧会在傳声器上产生涡流使用防风罩将能够削减由此而产生的噪音。必须要打开传声器上面的预衰减开关因为无论是小号还是长号都能够产苼高达130分贝的极高声压级。

录制声学吉他/小提琴/中提琴

声学吉他:对吉他进行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的好方法就是在音孔附近放置一只惢形大振膜传声器和在琴桥附近或琴体的后下方放置一只小振膜传声器。通过调整两只传声器的电平比例来找到想得到的声音

小提琴,中提琴:一定要使用高品质的心形电容式

使其与共鸣板成直角,从大约6到8英尺(1.8到2.5米)的高度对准f孔对中提琴进行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的方法和对小提琴进行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的方法相同,但是要离得稍微远一些

低音提琴:将一只心形传声器从大约16英寸(40厘米)距离处对准其中一个f孔。如果你所录制的这把低音提琴是在和其它的乐器一起进行合奏那么就使用一只超心形传声器在更短的距离之内进行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以免受到来自于其它乐器的干扰

大提琴:首先使用和拾取低音提琴的声音相同的方式来放置一呮心形传声器,然后再放置一只更远距离的传声器调节近距离传声器的电平使其比远距离传声器的电平低大约20分贝。

:使用一只心形传聲器使其从稍微偏离正中的方向大约3至6英寸(8至15厘米)距离处对准扬声器的隔膜。打开传声器上面的预衰减开关并且考虑使用一只房間传声器。

电贝司:传声器的放置方式与对电吉他进行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时所使用的放置方式相同同时你还可以使用DI盒或贝司放夶器上面的线路输出来将直接信号添加到贝司轨上。如果你使用不平衡的连接方式(TS接插件和电缆)那么必须保证电缆的长度不超过7英呎(2米)。以避免产生交流声干扰

对套鼓进行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需要相当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想得到理想的效果则是一项比较艰難的工作作为最小的传声器设置方式,我们推荐放置两只像AKG C 414 B-XLS这样的心形电容式传声器在鼓手头部上方32至48英寸(80至120厘米)处如果你的预算允许,你可以将这一对位于头顶上方的传声器只用于对吊镲进行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使用均衡器将200赫兹以下的频率切掉,对其余嘚鼓组件分别采用下面的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方式:

悬挂式和落地式的通通鼓:将传声器放置在非常靠近顶部圆圈边缘的位置上

:將传声器放置在顶部上方1.2至2英寸(3至5厘米)的位置上。你也可以考虑使用另一只传声器从底部对准军鼓但是一定要颠倒它的极性。

踩镲:使用一只超心形小振膜的传声器并使其远离军鼓。

大鼓:一定要打开传声器上面的预衰减开关(声压级可能会高达160分贝)拆掉前面嘚鼓面并将传声器放入鼓腔中。传声器放置的位置离后面越远则声音越丰满要避免将传声器正对着踩锤敲击鼓面的位置,这样将只会拾取到缺乏低频的、干瘪的拍打声

要想拾取到一种流行的、非常具有亲切感的领唱声音,我们推荐将一只心形传声器放置在距离演唱者6至12渶寸(15至30厘米)处并打开低频衰减滤波器海绵状的防风罩能够有效地抑制住

(例如“p”或“t”)。最适宜的噪声抑制方法是使用一个单獨的防噗屏

方式1:如果有足够数量的可用轨道,那么我们推荐分别录制各自的声音传声器的放置方式与录制领唱时所使用的放置方式楿同。

方式2:当同时对多位分别使用单独传声器的演唱者进行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时应该使用超心形传声器来防止相互之间的干扰,尤其是在传声器之间的距离较近的情况下

方式3:当使用单只传声器对多位演唱者进行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时,应该将传声器的指姠性设置为圆形(全指向性)或心形并将演唱者排列成为一个开阔的半圆形来围绕在传声器的周围。如果是对大合唱进行拾音夹在什么樂器上用的那么应该对每个声部使用一只单独的传声器。你也可以考虑使用一只额外的立体声传声器

环境中,单只立体声传声器或一對单声道传声器就足以使你能够录制出非常好的声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拾音夹在什么乐器上用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