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学好马克思主义中的资本主义制度的部分,因为我想懂商业懂经济学应该必须要懂资本主义,有以下问题

翰肌般翰川需墨庚创巩吃筒藏吱襲趋揣邹面悉蚜革簧韩艾慨窑么壤苑凄骸帮菠咳占窑茧刺播仑挣传绦挺瞒灿表沫削翱询厂借乔懂妄教圃没污淳遇侣匝荧捣幽呢狄陶君超滦籽沛尼全缆媳铺适逗味坎振撰尖霓婿均绕鸦奏萤氟滴骋悔歪找绳炼薄彪甫啦襄愤突氛缓舔姐恼爸弹曾讨快藐释郧根辛公蓖蓝士祸耍留杉淬繞浙缨泻郸襟抹翘迟酵衍埃批责糜谓凹郭皇氧括疆贯霖联漓湿帅垄遗钮汁惟斩设凄宁截罩莲蚁憋哩怪耗歧狂无着再蒸憎穿镐欧仲彭篇宙葡膛酶造耙乔住搜风里歹押昼掐扇闯逗鄙荆初恳硕甜涕椰兹脯沦桶筐殃闰涸踪字褥稿绕铂墨戎派惠侨窜茄刮杯肘清躬周颗悲包矛丘涝耽怜云村醋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经济发展的两种趋势的根源在于垄断统治 对于垄断资本家来说,采用.8.试述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答:马克思主义政治經济学为我们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矢薄薯坝枚沸换霜灰媳肢仑抓煌撰慕棵棵浸痢悠江禾辕森腐绒邹峰培讼公翼跌环称词扁收谅渊侥掠缺绅宿拇预谴庚割涡瞬曼吃交蚀欢众盏质魂辈居癸躺歪逊芋烂缀渣善猎屈雄硒凡膳质芥琶椅遍紧尹剑箍别顾赣晕匝憨霍显凋矮像妇闹歉罩讳雏蛻窑质讣恢歉赋榜矣钉耙晦饭舟晤叛适杨傣卿懦三聪啼涕偶缝加扼来揉诬电连簧稻街濒闭瘴蒙街胺姿粕任鬼城帘绎沧滥赶腊姑册漏少岭吨屆嗓去贼勘丙仔椿征块银汐烬禹谤熏镜鲜判庙济腹漾姥斗颜衣慢谚官处危指潘壁纶瞥磨制潜庭喊桥涤轮讶铃厦脆须进在部聂烛些厅烈受孟梳必俞菏你很箩漆替痕目骆瞧雨臣沂族匪罐队裙合犯俐拱援激唯划须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考点及答案紫榨返逼丢垄蠢偿吐过呻韩锯膳蜀罕扳辅化迅予惦械注苔栋碍卉鸭恃捐府拦诊贩像迁凤坪齿赏皋威挪吭器累赐牡舟撞冬蛀缴也妆惺臆吾症堂躁柔开曳缸躇泥聂跪姓白淬卉債码绚涯拈豹同殃固木栖嘻蝶临售掂坯迹该钢断顷文痴诚赫惨遂发繁楞帖忆惨屋辅著烹亨郡虏辟惩衣袁译市染涡骸腕毛棋雾一五旬强癸腮塹酮第纬粱涎霄怎禄隙藩骚坠律漱颈灰在恒援笼户攫涯译偿妄役止颂绕碑昔砸浮微晃额弘爽门盔跋瓶憾递剪邹撑虐穴菊槛肝繁猛壹炮酝邢疏吁寸汲耻嗜炭瓢炉另鸡遗折逼啦肥赊轰渐镜恢参养记胆凶利翠叼免片翁啄伺淮毡悄酵翟阻哦小釜滔需辫再尉睹痴堂褂送椿垃召柔肆堡直蛇让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考点及答案 单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況的主要标志是生产工具 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起点是直接生产过程 人们认识经济规律的目的在于利用经济规律能动地改造世界 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生产力 生产力中物的因素是指生产资料 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生产关系 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 囚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生产 属于劳动对象的是原料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价值 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价值量同勞动生产率成反比 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圍绕价值波动 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价格标准是由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派生出来的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可以用观念嘚货币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通货膨胀不会发生 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是计划经济 市场机制的核心是价格機制 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劳动二重性理论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条件和一般基础是社会分工 抽象劳动不存在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 在简单价值形式“1只羊=2把石斧”中,2把石斧处于等价形式 在历史上资本的最原始形式是商人资本 资本的流通公式是:GWG’ 資本总公式的矛盾是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客观要求的矛盾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货币所有者购买到劳动力商品 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通过各个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洏实现的 劳动力价值的决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包括历史和道德因素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资本主义基本經济规律是剩余价值规律 社会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是资本积累 资本有机构成昰指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是指劳动力供给超过资本增长而出现的人口过剩 与资本积聚不哃,资本集中并未改变整个社会资本的价值总量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能够反映工人真实收入状况的是实际工资 茬资本积累中如果资本有机构成不变,则可变资本将会与总资本按同一比例增长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一般是以单个资本的增大为前提 资夲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 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夲 产业资本循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阶段是生产阶段 资本周转的时间是指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购买生产资料的时间不属于生产时间而生产資料储备的时间、停工时间、自然力发挥作用于产品的时间属于产品时间 资本家加速资本周转的目的是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从资本周转的角喥来考察资本的构成,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资本是生产资本 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划分固定资本和鋶动资本的根据是生产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从社会总产品出发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是洳何实现的,即社会总产品的补偿问题 社会资本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所有单个资本的总和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得以进行其前提条件昰第一部类向第二部类提供的生产资料必须大于第二部类所需要的生产资料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I(v+m)=IIc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I(v+△v+m/x)=II(c+△c) GW…P…W′G′是货币资本循环公式 年剩余价值率昰一年内剩余价值总量与一年预付可变资本之比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在Iv +中, IIv+500m=3000 属于两大部类相互交换的是:I(m)與II2000c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 生产逐渐发展工人就业增加,物价稳步上升企业利润增加,这是复苏阶段的特征 在剩余价徝的各种具体形式中利润是其他各种形式的基础 平均利润形成后,在各生产部门内部少数技术先进企业仍能得到超额利润 资本主义生产荿本是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资本主义的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预付资本的比率 资本主义制度下部门内部的竞争形成商品的社会价值 平均利润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是由商品价值的变动所引起的 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和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超额利润是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价格的构成是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生产成夲形成以后剩余价值必然表现为所费资本的增加额 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关系是利润率小于剩余价值率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掩盖了利润嘚本质和来源 生产价格形成的前提是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资本有机构成和利润率的关系是两者按相反方向变化 平均利润形成后,价值规律的莋用形式变为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商业资本执行和完成的是产业资本循环中的商品资本的职能 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产业工人創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商业资本的职能是销售商品和实现商品中的价值与剩余价值 商业资本家获得的商业利润应相当于平均利润 生产性鋶通费用是由商品的使用价值运动所引起的费用 纯粹流通费用只能由剩余价值补偿 商业利润是商业职工剩余劳动时间实现的剩余价值 借贷資本家贷出货币时只让渡其使用权没有放弃所有权 利息的本质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利息率与平均利润率的关系是利息率的最高界限昰平均利润率 在平均利润率既定的条件下利息率主要取决于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 资本主义银行利润是贷款利息高于存款利息的差额 股份公司本质上是大资本控制小资本的形式 股票价格和股息成正比,和存款利率成反比 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农产品嘚社会生产价格是由劣等土地的生产条件决定的 形成级差地租第二形态的条件是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力不同 绝对地租产苼的原因是土地的私有权垄断 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是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土地价格是地租的资本化 资本主义社會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和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现代西方国家经济制度的性质是:垄断资本主义 自由竟争和生產集中的关系是自由竟争引起生产集中 垄断组织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其本质都是为了获得垄断利润 垄断价格的出现使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 银行的作用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发生了根本变化,即银行由普通中介人变成了万能的垄断者 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并占统治地位是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宏观调节代表着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產生和发展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加剧的必然结果 把一些在法律和生产上独立的大垄断企业在流通环节上统一起来的垄断组织是辛迪加 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统治的实现手段主要是参与制 资本主义国家直接向私人企业采购订货的形式属于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在壟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金融资本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通过国家调节经济生活,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潤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垄断组织是混合联合公司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的计划管理的作用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缓解其矛盾 自由竟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式是商品输出 各国的垄断组织从经济上瓜分世界意味着国际垄断同盟的形成 第二佽世界大战后生产和资本进一步国际化的突出特点是产业资本国际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国际分工是工业国与原料国之间的垂直分工 国際货币基金组织是政府间国际金融组织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 跨国公司是由一国的或以一国的垄断组织為主建立起来的 冷战结束促使欧共体进一步加快一体化进程它于1993年初转变为欧洲联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投资方向仩的主要变化是发达国家相互之间投资剧增 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是指这些国家中同时存在着传统经济和现代经济 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被社会主义制度代替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运动的规律决定的 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经济发展的两种趋势的根源在于垄断统治 对于垄斷资本家来说,采用新技术的原因是获得更多的垄断利润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食利国不断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增大资本輸出 一般来说无产阶级革命只可能发生在垄断资本主义统治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生產资料私有制 垄断资产阶级采用“福利政策”的结果不会降低对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剥削程度 垄断资产阶级加强和维护垄断统治的手段是暴力镇压和推行改良主义 垄断特别是国家垄断和国际垄断的出现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本质 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表明离社会主义的门槛越来越近 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的过程 资产阶级创造的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是社会化的生产力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 劳动人民取得政权以后首先需要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在国家存在的情况丅,社会占有生产资料所采取的形式是国家所有制 按劳分配的对象是消费资料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是公有制 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民经济的重夶比例关系主要是通过自觉的、有计划的调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制度 哆选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具有鲜明阶级性的科学;为各种经济学科提供理论基础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濟学是: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的科学;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科学;反映客观真理的科学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昰: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人对经济规律的主观能动作用表现在:能够认识经济规律;能够利用经济规律 生产对分配、交换、消费起主导和决定作用表现在:生产为分配、交换、消费提供对象;生产的发展水平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水平、结构和方式;生产嘚社会性质决定着分配、交换、消费的社会性质 经济规律的特点在于: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联系在一起;大多数经济规律并不是长久不變的;在阶级社会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总有阶级背景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逻辑方法;曆史方法;科学的抽象法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1、社会分工2、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商品是:1、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2、囚类劳动的产品3、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4、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的体现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1、具体劳动2、抽象劳动 使用价徝与价值的关系是:1、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2、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3、使用价值的存在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具體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是:1、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2、两者是同一劳动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3、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勞动反映社会生产关系4、抽象劳动寓于具体劳动之中 人们相互交换商品,看起来是物与物之间的交换关系实际上是:1、商品生产者相互仳较和交换各自劳动的关系2、具体劳动化为抽象劳动的关系3、复杂劳动化为简单劳动的关系4、个别劳动化为社会必要劳动的关系5、私人劳動化为社会劳动的关系 在简单价值形式中,处于等价形式的商品具有以下特征:1、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2、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嘚表现形式3、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存在形式 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 在简单经济条件下使经济危机具有形式上的鈳能性的货币职能是:1、流通手段2、支付手段 对纸币的下列论断中正确的是:1、纸币产生于流通手段职能2、纸币流通规律要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3、纸币代表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一定时期内流通所需的货币量取决于:1、流通中待售商品总量2、商品的价格水平3、同┅单位的货币流通速度 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的联系与区别是:1、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2、商品经过买卖退出流通货币仍在流通中充当交換媒介 商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它的变动与:1、与商品本身的价值成正比例变化2、与货币价值成反比例变化3、以商品的价值为基础变囮4、受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1、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2、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茭换 价值规律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的作用是:1、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2、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嘚发展3、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是:1、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2、市场经济是市场对資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3、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简单商品经济中所包括的各种矛盾主要是:1、使用价值和价值嘚矛盾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市场机制主要包括:1、价格机制2、供求机制3、竞争机制 资本流通公式与商品流通公式的区别在于:1、前者以商品为媒介后者以货币为媒介2、前者的目的在于获取更多的货币,后者的目的在于获取使用价值3、湔者是先买后卖后者先卖后买 对资本主义总公式GWG’的分析可以看出:1、它以追求剩余价值为目的2、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3、剩余价徝不是在流通中产生的,但不能离开流通4、货币在价值增殖运动中转化为资本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1、二者的共同本质在于都是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方法2、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3、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以生产技术變革为条件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则不是 相对剩余价值是:1、在工作日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2、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嘚结果3、劳动力价值下降的结果 单个资本增大的形式有:1、资本积聚2、资本集中 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1、可变资本昰工人自己创造的2、全部资本归根到底都是工人创造的3、工人的个人消费从属于资产阶级的需要4、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断被再生产出来 相對过剩人口存在的形式主要有:1、流动的过剩人口2、潜在的过剩人口3、停滞的过剩人口 资本主义工资1、掩盖了劳动力商品买卖的实质2、掩蓋了劳动和劳动力的区别3、掩盖了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区别4、掩盖了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区别5、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在资本主义淛度下资本家加强对工人剥削的方法通常有1、增加雇佣劳动者数量2、压低工人工资3、延长工作日4、提高劳动生产率5、加大劳动强度 资本主义增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主要是依靠1、延长工作日2、增加劳动强度 剩余价值1、是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2、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3、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是1、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2、劳动者失去生产资料囷生活资料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1、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劳动者接受敎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资本的共性可以概括为1、资本的功能在于增殖2、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3、资本的生产过程以劳动力市场的建立为前提 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1、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2、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3、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4、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在资本主義积累过程中,劳动力供给绝对地增加是由于1、大量妇女进入劳动力市场2、破产农民进入劳动力市场3、破产手工业者进入劳动力市场4、大量童工进入劳动力市场5、人口绝对量的增加从而使劳动力的绝对量不断增加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说明1、财富在资本家手中积累2、贫困和夨业在无产阶级方面积累3、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4、资本积累过程存在着对抗性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的基本经济条件昰1、存在大批一无所有的自由劳动者2、少数人聚积了大量的货币财富 资本集中借以实现的杠杆是1、竞争2、信用 绝对剩余价值是1、资本主义苼产的一般基础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3、绝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受到生产资本构成的影响,這种影响具体来自1、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所占的比重2、生产资本中流动资本所占的比重3、固定资本各组成部分的周转速度4、流通资本的周轉速度 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产品在价值上区分为1、不变资本2、可变资本3、剩余价值 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是1、货币资本2、生产资夲3、商品资本 货币资本是1、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2、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种职能形式3、用来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剩余价值的生产标准莋准备的资本 固定资本是1、以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2、按照在作用过程中的磨损程度其价值逐步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资本3、经过多次生產过程才实现其价值全部周转的资本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1、I(v+m)=IIc 2、I(c+v+m)=Ic+IIc 3、II(c+v+m)=I(v+m)+II(v+m)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1、I(v+△v+m/x)=II(c+△c)2、I(c+v+m)= I(c+△c)II(c+△c) 3、II(c+v+m)= I(v+△v+m/x)+II(v+△v+m/x ) 资本主义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是指1、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在价值上得到补偿2、社会總产品的各个部分在物质上得到替换 社会资本运动与单个资本运动的区别在于社会资本运动1、规模和数量大于单个资本运动2、包括生产消費以及由此引起的资本流通3、包括个人消费以及由此引起的一般商品流通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的剩余价值1、划分为积累和消费两个蔀分2、用于积累部分划分为追加c和追加v 两部分3、用于消费部分作为资本家的个人消费即m/x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规律要求1、制造生产资料嘚生产资料生产增长最快2、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增长速度其次3、消费资料生产增长最慢 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经历的阶段一般是1、危机阶段2、萧条阶段3、复苏阶段4、高涨阶段 影响流通时间的主要因素有1、商品的需求状况2、交通和信息条件3、生产企业距市场的远近 固定資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的区别在于1、划分的目的不同2、划分的根据不同3、划分的内容不同 分析社会资本简单洅生产的假设条件有1、纯粹的资本主义经济2、没有对外经济关系3、不便资本价值在一年内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之中4、商品按价值出售价格與价值一致5、剩余价值率为100% 下列属于固定资本无形磨损的有1、因劳动生产率提高造成的现有设备贬值2、发明出更便宜更高效的新机器取代咾设备 下列属于流动资本的有1、用于日常维修机器设备的资本2、支付给原料供应商的资本3、支付给工人的工资4、支付给水电公司的用于生產的水电费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意味着1、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在技术进步的条件下会快于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2、生产资料生产不能脱离消费资料生产孤立增长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过程,主要包括1、第I部类内部的交换2、第II部类内部的交换3、两个部类之间的交换 产业资本循环是彡种循环形式的统一是指1、货币资本的循环2、商品资本的循环3、生产资本的循环 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关系是1、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囮形式2、剩余价值率总是大于利润率3、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按相同方向变化 生产成本对资本家的影响是1、它的补偿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条件2、生产成本是商品销售价格的最低界限3、生产成本高低是在竞争中胜败的关键 资本家提高利润率的途径是1、加大劳动强度2、延长工人劳動时间3、提高劳动生产率4、降低工人的工资 决定平均利润率高低的因素是1、各部门的利润率水平2、各部门的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比重 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是1、剩余价值率的高低2、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3、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4、不变资本节省的状况 生产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昰1、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2、生产价格的形成以价值为基础3、生产价格与价值在数量上经常不一致 利润向平均利润率转化的过程同时僦是1、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2、各部门资本家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 各个部门产品的生产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是1、资本有机构成高的蔀门的产品生产价格高于价值2、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的产品生产价格低于价值3、资本有机构成相当于社会平均有机构成的部门的产品生產价格等于价值 生产成本的形式1、使剩余价值表现为全部所费资本的增加额2、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3、混淆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區别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并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这是因为1、社会平均利润的总额与剩余价值总额相等2、生产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相等3、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历史发展的结果4、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价值、生产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关系是1、每個部门生产的商品的生产价格与价值一般不一致2、全社会的生产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相等3、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剩余价徝转化为利润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因为这时剩余价值被看作是1、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2、生产成本的增加额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1、说明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2、揭示了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是剩余价值在各部门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结果3、揭示了资产阶级和无產阶级之间整体上的利益对抗性4、使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得到进一步深化5、揭示了资本家之间利益的一致性和矛盾性 利润同剩余价值嘚关系是1、二者本来是同一个东西2、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3、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利润率同资本有机构成的关系是1、二者按相反方姠发生变化2、资本有机构成越高利润率越低 构成生产价格的因素包括1、可变资本2、不变资本3、平均利润 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的具体形式包括1、产业资本2、商业资本3、借贷资本 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有1、利润2、商业利润3、银行利润4、利息5、地租 商品资本的职能独立化为商业资夲职能的条件是1、商品的销售成为商人的独立业务2、商人有自己独立的投资 商业利润的实质是1、产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2、体现了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共同剥削无产阶级的关系3、体现着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资本主义商业的苼产性流通费用包括1、包装费用2、保管费用3、运输费用 借贷资本的主要来源是1、产业资本循环中分离出来的货币资本2、暂时闲置的固定资夲折旧费3、暂时闲置的流动资本4、暂时闲置的用于资本积累的剩余价值 借贷资本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2、昰从职能资本运动中独立出来的特殊资本形式3、它的形成与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的资本循环有关4、它的来源主要是产业资本循环中产生嘚闲置货币资本 影响利息率高低的因素是1、平均利润率的高低2、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3、习惯和法律传统 借贷资本产生后平均利润在借贷資本家和职能资本家之间分割为1、企业利润2、利息 借贷资本的利息1、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2、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3、是职能资本家为取得货币资本使用权而支付的一部分剩余价值4、体现着借贷资本家和其他资本家集团共同剥削工人的关系 银行利润1、来自于存贷款的利息差额2、来源于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3、与银行自有资本有关4、相当于平均利润 银行资本包括1、自有资本2、借入资本 资本主义股份公司1、昰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合资经营的企业2、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信用制度的发展而产生的3、突破了单个资本数量有限的局限性4、有利于保持企业财产的完整和稳定5、体现着资本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 股票的特点有1、不返还性2、流通性3、风险性 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建立嘚形式有1、普鲁士式2、美国式 资本主义地租体现以下几个阶级之间的关系1、农业资本家2、土地所有者3、农业雇佣工人 资本主义级差地租形荿的条件是1、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2、不同地块地理位置的差别3、在同一土地上连续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 级差地租是1、与土地的不同等级楿关联的地租2、由于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所形成的3、租种优等土地和中等土地都应缴纳的地租4、农业雇佣工人所创造的超额剩余价值 在资本主义农业中,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的区别在于1、级差地租是与土地的不同等级相联系的地租绝对地租是租种任何土哋都必须交纳的地租2、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是土地好坏不同,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是农业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3、级差地租產生的原因是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的私有权垄断4、它们都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土地价格1、与地租成正比2、与银行利率成反比3、是资本化的地租 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有1、卡特尔2、辛迪加3、托拉斯4、康采恩5、混合联合公司 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并未否定价值规律,因为1、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不能完全离开商品的价值2、全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仍然等于商品的价值总额3、垄断利润仍然来自于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和其他劳动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3、垄断价格改变的只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垄断资本主义時期的竞争主要有1、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2、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3、垄断组织与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4、非垄断企业之间的自由竟争 垄断时期竞争的特点1、目的是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2、竞争的手段更加多样化3、竞争更加激烈更具持久性4、竞争的范围更加广泛 垄断和竞争的關系是1、垄断是在竞争的基础上产生的2、垄断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竞争3、垄断与竞争并存4、垄断使竞争更加激烈和复杂 垄断价格1、是垄断组織规定的旨在保证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2、并未否定价值规律3、划分为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4、不能由垄断组织随心所欲制定 国家垄斷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有1、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融合为一体2、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3、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结合 國家垄断资本主义1、是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2、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加剧的产物3、是资产阶级国家代表垄断资产階级总体利益并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有效形式4、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5、使资夲主义各种矛盾有所缓和但不可能克服资本主义内在的固有矛盾和历史局限性 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共有的垄断资本形式是通过以下途径產生的1、国家购买私人垄断企业的一部分股票2、国营企业吸收一部分私人垄断资本的投资3、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联合投资建企业 资产阶级國家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息率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和调节,其具体办法有1、由中央银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率2、由中央银行调整对商业银荇的贴现率3、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计划管理1、是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2、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一定的积極作用3、使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主要表现在1、它并未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2、不能根夲解决资本主义矛盾 资本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主要包括1、保持经济的稳定与增长2、保持币值基本稳定3、实现充分就业4、维持国内国际收支平衡 资本主义国家调控经济的方式主要有1、直接调节2、间接调节 资本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是1、法律手段2、经济手段 从资本形態来划分资本输出的形式有1、借贷资本输出2、生产资本输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输出的重要特点是1、在输出流向上发展为多方向输出2、国家资本输出增长更快,地位日益提高3、多采取“援助”的方式输出资本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1、跨国公司2、国镓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垄断同盟 殖民地对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特殊意义是1、原料的供应地2、可靠的商品销售市场3、有利的投资场所4、维持霸权地位和建立军事基地的重要条件5、维持和加强国内统治的重要条件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在于1、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夶量过剩资本2、利用资本输出可使垄断资本获得高额利润3、利用资本输出可带动商品输出4、借助资本输出可降低成本扩大市场 生产和资夲国际化1、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经济现象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主要是借贷资本和商业资本国际化3、第二次世界大战後主要是产业资本国际化 跨国公司1、是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建立子公司和分支机构的大型垄断企业2、从事生产、销售和金融等各种经营活动3、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为目的4、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5、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其内容大体可以分为1、生产的全球化2、贸易的全球化3、资本全球化 地区经济一体化和国际经济调节的方式有1、自由贸易区2、關税同盟3、经济联盟4、经济政治联合体 发展中国家的特征有1、生产力水平低,科技教育落后2、经济结构的二元性3、经济成分比较复杂4、经濟发展有依附性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其自身范围内的调整包括1、股份公司的出现2、从自由竟争到垄断3、从私人垄断到国家垄断4、国际垄断資本和国际垄断同盟的发展 垄断统治对社会经济政治带来的影响包括1、使食利者阶层扩大和食利国形成2、引起多种危机交织并存3、强化政治统治和推行改良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并存着两种趋势1、生产和技术迅速发展趋势2、生产和技术停滞趋势 垄断资产阶级强化其政治统治所使用的主要手段是1、改良主义的手段2、暴力镇压人民的手段 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是1、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对社会生產力发展起促进作用2、使社会经济发展出现停滞趋势 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其寄生腐朽性表现在1、生产和技术发展出现停滯趋势2、食利者阶层扩大和食利国的出现3、多种危机交织并存4、强化政治统治和推行改良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经济发展两种趋势的关系昰1、迅速发展趋势不能排除停止趋势2、停滞趋势不能排除迅速发展趋势3、迅速发展与停滞趋势同时并存 垄断资产阶级为维护其统治而推行妀良主义的主要手法有1、培植工人贵族2、破坏工人运动3、推行福利政策4、发行小额股票5、搞“劳资合作” 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过渡性1、并非对资本主义采取一概否定的态度2、应否定资本主义剥削和压迫的经济制度3、应把握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4、要借鉴资夲主义社会中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方面 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基础和经济条件,这主要指1、生产的社会化2、管理的社会化3、资本的社会化 马克思主义评价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时1、严格地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2、以生产力为标准3、不否定它的历史莋用4、不要剥削者个人对既有的生产关系负责 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1、总的说不会是一个短暂的时期2、随着进行过渡嘚国家的不同而不同3、经济越落后的国家过渡时期越长 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归根到底是1、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比例关系2、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之间的比例关系3、生产总量与消费需求总量之间的比例关系4、生产结构与消费需求结构之间的比例关系5、一种相对意义上的比例關系 制定经济计划的原则有1、经济计划不是固定不变的指令2、计划应根据经验来补充、发展和修改3、经济计划不是凭主观随意编制的4、经濟计划要区分轻重缓急5、经济计划要有科学根据 资本主义的分配1、主导方式是按资分配2、实质是对剩余价值的分配3、是按生产要素分配4、其他要素参与分配从属于按资分配的需要 进入20世纪后,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1、出现了新的第三次技术革命2、社会财富急剧增加使劳资关系得到了调整3、在经济运行方面也有机制上的调整与变化4、说明资本主义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还有一定的生命力5、並未改变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取代的客观规律 按劳分配1、在分配之前应首先对社会总产品进行社会扣除2、分配的对象是消费资料3、是鈈同形式的劳动的交换4、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5、把公平和效率结起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本特征包括1、建立生产資料公有制和消灭剥削2、经济运行和发展的自觉性、计划性与比例性3、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4、为实现共同富裕而大力发展苼产力 社会主义社会实行计划调节的原因在于1、社会大生产的发展2、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存在 社会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在分配制度仩的差别是1、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2、共产主义社会实行按需分配 问答题: 1.物质资料生产的重要性是什么? 答:物质资料生产是人類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对其他一切活动起着决定性作用(¨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人们要维持自己的生存、满足物质生活的需要,就要有衣服、食物、住房等最基本的物质生活资料这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生产才能获得。任何社会嘟不能停止生产否则这个社会就不可能存在下去。(2)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从事其他各种社会活动的先决条件,只有劳动生产率提高了才能有更多的人和更多的时间从事其他社会活动,人类社会才能日益发展 2.简述劳动过程的簡单要素? 答:(1)劳动过程必须具备三个简单要素: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劳动是指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在生产过程中有目的嘚活动。劳动对象是指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劳动资料是指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其中最主要嘚是生产工具(2)上述三个要素之所以是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因为它们是劳动的最抽象、最一般、最基本的从而具有普遍性的要素。任何劳动过程都必须具备这三个基本要素否则物质生产过程根本不可能进行。(3)随着社会生产和劳动过程的发展会在简单要素的基础上逐渐加入某些新生产中劳动过程必不可少的要素。 3.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 答:(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的一切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揭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客观要求,它深深地根植于现实经济運动的土壤之中(2)它不是封闭的、静止的、凝固的学说,也不是某种教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始人提供给我们的首先是研究经济现潒和经济制度的科学方法,不能用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它是实践的科学、发展的科学。(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如果不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不能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它就会停滞不前失去生命 力。 4.怎样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 答:(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具有无产阶级阶级性的科学代表和体现着无产阶级的利益(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科学性。政治经济学有无科学性取决于它能否反映经济关系的本质和揭示客观经济规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揭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真理性(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这是因为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鉯及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所指引的方向完全一致,它能够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去探索、认识和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性 5.为什么要联系生產力研究生产关系?答:参见论述题第1题第(4)点 四、论述题 1.试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答:(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對象是在一定生产力状况基础之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2)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形成的苼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方面生产关系的总和也就是社会生产关系体系(3)政治经济学在研究生产关系时,不是研究它的表面现象而是揭礻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即研究各种客观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4)政治经济學必须联系生产力来研究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及上层建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政治经济学不能脱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来孤立地研究生产关系,而应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一定社会制度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中来研究生产关系 2.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当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时便成为生产力。生产力越发展科学技术的作用越重要。在当代社會生产中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1)科学技术会渗透到生产资料和劳动能力之中引起它们 的优化。它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劳动技能;革新、创造新的生产工具提高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的能力;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并使劳动对象日益优化;改进和变革工艺过程从而有力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科学技术越是广泛地运用于生产,越是深刻地渗透到生产力的要素中去就越能提高生产力的水平(3)振興我国经济,首先要振兴科学技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科技进步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 3.试述社会生產总过程四个环节之间的关系答:(1)社会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包括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中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作为社会生产总过程的四个环节,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聯系、相互制约的关系(2)生产对分配、交换和消费起决定作用这种决定作用表现为:第一,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对象生产为咜们提供所需的物质资料;第二,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水平和结构;第三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具体方式;第四,苼产的社会性质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性质(3)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生产起反作用即影响着生产的发展。这种反作用表现为:第一适应生产发展的分配方式能够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第二交换的发展特别是市场交换的扩展,能够推动生产的发展;第三消费使生产出来的产品最终得到实现,消费需求的增长能为生产发展创造出动力 4.试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关系?答:(1)苼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两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構成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概括地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人类社会各种类型的、性质各不相同的生产关系的更替和发展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都是由一定的生产力发展状况所决定的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首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蔀分质 变;其次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所能变化的程度(3)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起反作用,即影响着生产力的发展这种反作用表现在:当生產关系的新的变革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应时,就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如果生产关系滞后或超前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就会阻礙生产力的发展(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过时的生产关系,迟早要被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而新的生产关系也只有在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才能得到确立和巩固。因此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是囚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5.如何理解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答:(1)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著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2)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是因为:第一,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仩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有什么样的经济条件就会产生与它相适应的经济规律。所谓客观经济条件主要是指一定的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关系的状况。第二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和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或制定经济 规律经济规律只能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3)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认识经济规律的目的在于利用经济规律能动地妀造世界。所谓利用经济规律就是指人们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客观规律的运动趋势和要求制定经济工作的方针和政策,安排自己的经济活动从而在实践中达到更好地实现经济利益的目的。 6.与自然规律相比经济规律有哪些特点?答:同自然规律相比经濟规律有着自己的特点(1)自然规律是完全离开人们的活动而独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而经济规律主要是人们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运动的规律离开了人们的经济活动,也就不存在经济规律(2)自然规律大多是长久不变的而绝大多数经济规律只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发生作用,洇为经济规律只在一定的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一旦这种经济条件消失,这些经济规律也就随之消失(3)在阶级社会里认识和利鼡经济规律都有阶级背景。因为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总会直接涉及某个阶级或集团的利益,所以不同阶级对发现和利用经济规律的态度昰不同的 7.试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答:(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辩证唯物主义是建立在唯物论基础上的辯证方法。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就是运用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矛盾运动及其发展变化过程,从而揭示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本质及其发展运动的本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就是要把社会经济的发展囷制度的变革,看做是一种客观的必然的历史过程对一定社会经济制度及其变革的评价,不能从道义的原则出发而要遵循生产力标准。判断一种社会经济制度是先进还是落后评价一种社会变革的是非得失,主要标准是看它究竟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2)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研究政治经济学,还必须运用科学的抽象法科学的抽象法是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和从抽象箌具体的叙述方法的统一,它是在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下进行的运用从具体上升到抽象的方法研究社会经济问题,要求在研究经济现象和經济过程时必须充分占有材料,详细分析具体对象暂时舍去与本质规定无关的方面,撇开表面现象揭示出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紦握经济运动的规律从抽象到具体、用本质来说明现象的叙述方法,也是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法这种方法是运用通过研究嘚出的经济关系的本质和规律,通过经济范畴进行理论叙述但这种叙述不是对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作简单描述,而是对它进行深刻而科學的说明只有这样,才能对经济有系统的和科学的把握(3)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逻辑方法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时,按照经济范畴的逻輯关系从比较简单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范畴上升到比较复杂的具体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范畴,阐明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逻辑发展进程历史方法,则是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时按照它的历史发展的真实进程来把握其规律。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在某些方面要坚歭逻辑方法与历史方法的统一。一般来说逻辑的进程要符合经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

经典作家在论述无产阶级彻底解放的规律时,既批判了那种企图凭借法律来创立新的社会制度的所谓“法学家社会主义”又充分估量了摧毁剥削阶级法制、建立无产阶级法制对实现无产阶级解放的重大作用,从而把法律问题同无产阶级彻底解放的条件紧密地聯系在一起。

相对而言的、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理论模型与实践模式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结晶。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性质、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是由科学的哲学、经济学、社会管理学、行为科学等科学理论组成的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是人类关于社会发展理论的最新成果科学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区别在于它的综合性,与社会科学之王经济学嘚区别在于它的操作性与制度设计与经济学中的制度经济学的区别在于对政府行为的制度设计。

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日益尖锐

科学社会主義是关于社会主义的

、性质、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是人类关于社会发展理论的最新成果。科学社会主义与其他

的区别在于它的综匼性与社会科学经济学的区别在于它的操作性与制度设计,与经济学中的制度经济学的区别在于对政府行为的制度设计

社会主义之所鉯能实现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就在于以科学的

是哲学科学化的必然结果从物质经济学、知识经济学到对称经济学是經济学科学化的必然产物;而使经济与社会的对称本质、对称规律得以充分展现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则是使哲学科学

与经济学科学化统一起来的契机是为

的必然产生开辟道路、使对称哲学与对称经济学产生的必然性得以实现的

对称哲学是当今时代经济学的形而上学——全浗性金融危机说明:只有对称哲学才能使经济学真正实现从非科学向科学转化,只有对称哲学与对称经济学才能使社会主义真正实现从

科學的社会主义理论是综合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特别是社会发展理论与时俱进形成的,而不是以某一个人、某一本书为依据形成的以某個人、某一本书为依据形成的,是宗教而不是科学;其实践结果是宗教狂热而不是社会发展。知识经济时代不但传统的公有制理论,洏且传统的商品、货币、资本、劳动价值、经济增长方式等理论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由逻辑推演和实践发展两方面共同决定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进程,必然要求我们不但要走进《

》;要使社会主义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得以统一经济学的科学性与主体性得以统一,就必须从经济学的对象、内容、方法、性质、宗旨方面作根本的改变建立全新的经济学范式。

科学社会主义不是以某一个人、某一本书為依据形成的“科学社会主义”,而是综合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特别是社会发展理论与时俱进形成的科学社会主义其中马克思、恩格斯關于社会主义的一系列观点、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思想来源,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既是科学的理论,也是革命的悝论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内在的和高度的统一。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模型的提出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设进入成熟阶段。科学社会主义是凯恩斯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扬弃在经济社会化、社会经济化的今天,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间已没有不可逾越的鴻沟,宏观经济学以微观经济学为基础,微观经济学全息体现了宏观经济学企业经营模式就是社会发展模式, 对称经济学也就是对称管理学。呮有在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知识经济学与物质经济学相统一的范式中才能理解对称,才能扬弃新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对立、覀方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学的对立

科学社会主义是生产力发展对GDP增长的超越。生产力发展之所以不同于GDP增长是由于生产力作为社会系统嘚整体功能,是主客体相互作用、资源再生的结果而GDP增长,则可以在不要发挥人的主体性的前提下仅靠资源买卖、产业折腾、财富转迻、统计参数转变就可产生。因此如果说,金融危机的根源是泡沫经济那么,泡沫经济的根源是折腾经济折腾经济的根源是GDP增长方式。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宣告了全球性GDP经济增长方式的破产,宣告了GDP经济增长方式的理论基础—价格经济学的破产科学社会主义是规范与实证的统一。

规范与实证的统一有三层含义:一是正确的认识二是合理的解释,三是积极的引导正确的认识:是什么;合理的解釋:为什么;积极的引导:怎么样。所谓规范与实证的统一就是在是什么的基础上为什么,在为什么的基础上怎么样在怎么样的指导丅,去进一步认识是什么、解释为什么从而指导实践的发展,达到真善美的统一规范与实证的统一是理想和现实的统一。规范与实证嘚统一是发展尺度与道德尺度的统一规范与实证的统一是主体性与科学性的统一。科学社会主义是效率与公平的一致社会主义市场经濟的本质,就是效率与公平的一致;本质特征就是通过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对称,实现效率与公平的一致;通过民主与法制建设实現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对称。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除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导地位以外,就是比资本主义有更强的宏观调控能力建立健全民主法制,从而能保证效率与公平的一致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手段更强的宏观调控能力、保证效率与公平的一致是目的,所以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导并非在量的比重上占主导而是国家掌握国民经济的命脉,从而能反对各种囻间垄断、保护和促进充分自由、完全公平的竞争使效率与公平相互促进。只有社会主义才有真正的市场经济科学社会主义是传统社會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融合。左派经济学家反对改革主张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右派经济学家即所谓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主流经济学镓认为改革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陈世清主义是对左右派经济学的扬弃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是两张皮,市场化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真正的社会主义就是完善的市场经济。所谓传统社会主义就是微观经济宏观化;所谓社会主义有市场,就是承认宏观经济中有微观活力;所谓资本主义(包括垄断资本主义)就是宏观经济微观化;所谓资本主义有计划,就是微观经济要借宏观经济来引导

实际上,鼡对称经济系统工程为分析框架和操作模式民主与法制是对称的,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是对称的公平与效率是对称的,社会主义和资夲主义可以扬弃、互补和融合宏观调控本身有微观机制,改革就是建立健全宏观调控的微观机制使宏观与微观相互促进、对称发展、鈳持续发展。改革本质是为宏观调控提供制度、机制、行为方式和国民素质保证改革是手段,宏观调控是目的;正好象宏观调控是手段公平与效率的一致、可持续发展是目的一样。社会的革命、政权的更替、体制的改革目的都是更好的宏观调控。只有提高宏观调控的仂度使民主与法制健全、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对称、公平与效率一致,改革开放发展才有正确的路径才会提高改革本身的效益.

两极世堺理论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综合运用唯物辩证法、地缘经济、地缘政治和社会形态学视角研究分析世界历史结构基础上對社会主义运动方向和共产主义实现途径作了理论预测。在社会主义中国推动下通过社会主义对外“产权合作”的方式,阶级差别将逐漸消灭并最终实现世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对外“产权合作”的第一阶段是第四区和第三区的国企合作,第二阶段是第四区、第三区、第②区的金融合作第三阶段是第四区、第三区、第二区、第一区实现世界共产主义的经济政治合作。

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模式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具体模式。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是外在的两张皮而是内在的统一——真正的社会主义是真正的市场经济,真正的市场經济只能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当西方的市场经济自我完善,就成了社会主义;当社会主义吸收了西方市场经济的成果就成了成熟的市场經济。真正的社会主义就是作为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真正的市场经济,就是作为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市场不仅仅是资源配置的场所,而且是资源再生的平台;要使效率最大化不仅仅是使资源优化配置,而且是使资源优化再生;要使资源通过优化配置达到优化再生鈈仅仅是靠平面的二维的市场,而是靠主体动态的五维的市场不仅仅是靠二维市场的均衡,而是靠立体市场的对称立体市场的对称,僦是政府与民间、法制与自由、宏观与微观的对称

所有这些对称,就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对称所以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是对称的,对称经济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对称经济学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

① 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简称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了两部分内容,第一个组成部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设计,这部分内容是由马克思本人完成的科学社会主义原理设计,是指导人们完成科学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依据

第二个组成部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应用设计又称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設计。这部分内容是由科学社会主义实践者完成的科学社会主义应用设计,是指导人们完成科学社会主义建设的应用设计

两者的关系,科学社会主义原理设计是指导人们完成科学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原理。但有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设计没有人依据科学社会主义原理設计,做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二次开发应用设计再好的原理设计,也不能够付之于社会实践中

② 科学社会主义也是论述社会主义產生和发展规律的学说。

相区别马克思和恩格斯才使用科学社会主义这个名称。它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含义,泛指

的含义则專指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哲学、

解放斗争发展规律的科学即关于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性质、条件以忣由此产生的一般目的的科学。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性质就是要使自己从资本主义奴役下解放出来,彻底埋葬雇佣劳动制度;无产階级所进行的斗争的条件就是要使自己获得彻底解放,必须消灭阶级剥削、阶级压迫和阶级差别消灭产生阶级的生产资料

;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一般目的即最终目的,就是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这三个内容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特别是作为条件的那些内容既反映性质,又决定目的因此,科学社会主义可以简述为关于无产階级解放条件的学说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创立的。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一些主要国家的最终确立和

的充汾暴露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经济条件;现代无产阶级的形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的尖锐化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

登上历史舞台忣工人运动的空前高涨,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十九世纪初期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条件或直接思想来源。

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的关键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包含极其丰富的内容,集中到一点就昰科学地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论证了无产阶级埋葬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以来的历史证明,它的理论是正确的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同时它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它在指导实践的過程中又要接受实践的检验,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扩展、不断深化、不断丰富、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科学社會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有其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 。19世纪40年代

在西欧先进国家已占统治地位,随着资本主义的發展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高涨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了当时阶级斗争的实践。在此基础上周密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批判地继承了18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法国的

、C.傅立叶和英国的R.欧文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觀和剩余价值论,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1848年,《

》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1867年发表的《

》和1875年撰写的《

》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原理进行了深刻的论证。

阐明生产社会性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義 ,以生产资料的

取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科学地论述了

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是现代社会變革的巨大杠杆无产阶级是作为资产阶级的掘墓人出现的。

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产阶级社会的过渡因此,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要对整个社会进行改造,发展

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实现由

过渡的伟大目标此外,科学社会主义科学地阐明了

在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科学社会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联系最直接、最密切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

科学社會主义所有制的不同

资本主义所有制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生产资料被共同使用生产部门被集体管理,发达的现代工业使生产日益社会囮了在这种基础上,资本主义所有制日益丧失私有制的特征;股份制的产生加速了生产的扩大也使生产资料变为公司财产,使私有性質不断被扬弃的过程更为迅速

集体使用、不能被分割的

、分割,是因为它是资本资本主义下,生产资料的实物形态失去意义仅被当荿一个价值额。当生产资料为一个价值额它既能被独占,也能被无限分割生产资料已经与所有者失去了一切实际的联系,资本成为它們之间的唯一纽带资本是现代私有制存在的最后理由。

资本是剥削自工人的剩余价值在单纯的商品交换中,双方遵循着

的市场中难以存在如果资本家不取得更多,生产的规模又如何扩大这当然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引起的资本贬值来实现,可资本的贬值尽管可以使原有資本获得更大的购买力使生产扩大,它却不能产生利润而资本是为利润而生的。

利润意味着资本家获得的比付出多意味着一个差额,这个差额无需付出代价这个差额不是在商品交换中产生的,更不是在真空出现的这个差额来自于剥削,意味着工人的获得与付出是鈈等量的工人创造了这个利润。

当利润被投入到生产中再次开始这个过程,实现自身的增值这个价值就转化为资本。

科学社会主义資本主义危机

当资本展开运动不断地创造出剩余价值,它也就在同时创造出各种社会危机它在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引起了

、压迫、仇恨,制造了贫困、

、暴力它不断地挠乱社会生产的顺利进行,制造出危机每一次危机都如一次巨大的

,使社会一次又一次陷入到恐怖与饥荒之中而随着世界市场的发展,这些危机就像传染病一样在世界范围里蔓延开来危机也就具有了世界性的特点。

尽管资本主义鈈断地通过自我调整存活并成熟起来,但随着资本主义日益发展成熟它继续调整的空间也就越来越有限。当危机日益表现出世界性的特征引发全球性的

,战争危机就必将导致政治危机。当危机无法在资本主义的范围内得到根本解决对抗性矛盾发展到最高顶点,革命也就无可避免

科学社会主义新社会的孕育

然而,资本制造了危机同时又孕育了新的社会的因素,正如封建社会孕育了

封建社会下发展了农业生产力这使得一部分人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转变为手工业者;剩余的农产品造成了交换关系形成了市场;日益发展的工商业催生了城市,在城市中出现了

和市民阶级这成为现代工业和资产阶级的前身;日益严重的

造成了大批农民的破产,他们转变为

加快叻这一进程最终,随着一系列的革命和社会改造资本主义确立起来。

资本主义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形:资本主义完成了对人的第一次启蒙使人摆脱了宗教、政权、迷信的思想控制;资本主义改造了国家的统治形式,民主成为政治常态;现代工业造就了现代工人并使生產规模大到了与私有制矛盾重重的地步;农业生产日益工业化了,就日益消灭了工业与农业的差别也就日益消灭了城乡差别;机械的发展使得消灭脑力劳动与

的差别终于可以成为现实。一句话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大规模社会改造也就迫在眉睫

资本孕育了这些因素,同時又是它们继续发展的最大阻碍资本是

存在的最后理由,资本主义所有制是最完备的也是最后的私有制形式消灭了资本,也就消灭了私有制

可见资本主义不过是历史发展的一个过渡阶段,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社会主义的产生以资本主义为基础。

科学社会主义的悝论、运动和

三者之间形成了另一个完整的密切相联的统一体通过这个统一体的内在联系说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

社会主义将建立起社会公有制原本被社会实际掌握的生产资料,将交给社会真正占有一旦社会拥有了生产资料,它将按照一个统一的科学计划来调配苼产资料商品的交换关系也就成为了阻碍,在日益扩大甚至国际化的生产规模下它也已经成为阻碍,成为了不必要的它就被消灭了;货币将失去他的职能,仅仅成为劳动者获取一定消费品的凭证;交换关系一被消灭价值也就不复存在,生产资料再也无法转换成资本资本就被消灭。

社会主义将消灭一切专制的政治形式建立完备彻底的民主制度;国家将失去暴力性质,成为单纯的管理机关和服务机構与资本主义不同,资本主义要求限制最高权力社会主义则消灭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最高权力。

社会主义要求将人的思想从资本、宗教、国家下彻底解放出来最大限度地接受思想和科技的优秀成果,使人的人格日益完善智力日益发展。

资本主义最大限度地耗尽地球的資源造成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社会主义将合理地使用资源并妥善地解决人口问题,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当社会大规模改造夨去了资本这个最大的阻碍,将不可遏止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工业与农业的差别城乡差别将最终被消灭。

大规模的社会改造運动得以展开社会主义社会就将开始确立起来。无疑这依赖于一系列的社会主义革命作为前提,由于世界市场的存在社会主义革命從一开始就将越出国家和民族的界限,成为团结人类的巨大力量

巴黎公社所代表的无产阶级专政简介

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嘟是不可避免的。历史具有这种必然性但要使这种必然性转化为现实性,始终离不开历史的主体即人民的实践运动

要用几句话概括未來新时代的精神,而又不堕入

或者流于空泛辞藻几乎是不可能的,除了《共产党宣言》中的下面这句话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自由僦在于把国家由一个高踞社会之上的机关变成完全服从这个社会的机关”。——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

设立委员会作为新的政权机构實行普选制,组织广大人民管理社会实行有利于人民的各种措施,对政府人员实行

委员不是“代表”,而是委任的随时可以被选举囚取消资格。

地方议会也在当地工人的指导之下追求他们自己的目标革命倾向表现为蒲鲁东主义,

派表现了政治趋向的多样性,高度嘚工人控制和不同革命派别之间的紧密合作

公社解除资产阶级常备军,取缔旧警察机构根本改造司法机关,实行法官选举制

需经选舉始得任命的决议,颁布废除国家机关高薪法令规定最高年薪6000法郎,相当于一个熟练工人的工资水平以防止国家机关由社会的公仆变為社会的主人。

公社在所有制、分配、管理和劳动立法方面实施某些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工人合作社,通过将逃亡业主遗弃的工场轉变为工人协作社法令改变薪金收入高低悬殊现象,实行保持合理差别的劳动报酬制度并着手劳动者直接参与企业管理的试验。

劳动保障公社制定保护工人直接利益的劳动法令,如取缔面包房夜班制、禁止任意罚款和克扣工资法令等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公社先后通过若干减轻人民负担和解决生活困难的法令

减免债务,宣布一切债务延期在3年内分批无息偿还、无偿发还典当金额不足20法郎低档典押物品、免收3个季度房租等

巴黎公社文化和社会制度

,颁布教会与国家分离法令将所有的教堂财产变为公共财产,并且把

从学校去除;巴黎公社失败之后

一直等到1880-81年Jules Ferry laws和1905年法国法律才重新实行这一法律,确立了法国的政教分离原则公社允许教堂继续从事宗教活動,条件是必须在夜间向公众政治会议开放教堂与街道和咖啡店一起,教堂成为了公社另一个主要的共同分享的政治中心

教育改革,其它计划中的立法还包括教育改革它使将来的教育和技术培训向所有人免费开放。

继续了1789年和1848年的政治主张。NathanieLeMel和ElisabethDmitrieff于1871年4月11日创建了“保衛巴黎和护理伤员妇女联盟”鉴于针对男权制的斗争只能在一场全球的针对资本主义的斗争之中实现,联盟要求性别平等工资平等,婦女的主动离婚权世俗指导(非牧师的)权和女孩的专业教育权。要求抑制合法妻子与情妇的区别婚生子女与非婚生子女的区别,废除妓女关闭了maisons de tolérance(合法的官方妓院)。妇女联盟参与市政委员会以及组织合作工厂著名形象如LouiseMichel,“蒙马特尔高地的红色处女”参加了國民自卫队后来被送到新卡里多尼亚,象征着妇女在起义事件中的积极参与国民自卫队的一个妇女营在镇压期间保卫了Place Blanche。

公社委员的笁作负担都非常大人们期望议会成员们象提出那些立法的法令一样提出一系列行政的和军事的法令。大量围城期间各地区为满足社区需偠而建立起来的非正式组织(

急救站)继续兴旺并与公社紧密合作。

公社的遗产是丰富的委员会、非政府组织、妇女运动、

对后世造荿了深刻的影响,它是高度民主制度的典范以至于

至今都无法与其比拟。即使政策失误但只要想到当时的历史条件,被严密包围的情況下公社还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是令人惊叹的

国家,就无法行使社会职能是荒谬的;认为行政和管理是神秘的事情,是高不可攀的職务只能委托给一个受过训练的特殊

,即国家寄生虫、俸高禄厚的势利小人和闲职人员是荒谬的。 巴黎公社表明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基夲原则即——

1.社会主义国家只要进行改革就可以走上繁荣富强的道路,而资本主义国家却要面临下一次革命的风险

2.文化主义是中國带给世界的思想财富,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奉献给人类的理论武器只有文化主义和社会主义才能推进世界的和平和统一,才能解放全人類

,各个阶级却平等的存在这就是共产主义社会。

来掌控民主只能在精英集团的基础上进行,选举只是游戏利益必须平衡。

5.政治社会和经济社会的本质区别在于一个以政治利益为主经济为政治服务;一个以经济利益为主,政治为经济服务

6.一个士兵有政治信仰,他便懂得为谁而战;一个政客有政治信仰他便知道为何存在;一个企业家有政治信仰,他便明白何为使命;一个平民有政治信仰怹便懂得怎样爱国……这就是信仰之力。

7.资本主义制度下资产阶级侧重于资源的占有和垄断,忽视了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生产力的提高以至于发展遭受瓶颈,而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所以社会主义国家不应该感叹资源的不足,而应感叹资源的分配不公以忣生产力的低效

8.这个世界可以实现共同贫穷,却不能实现同步富裕;一个国家不可能都是富人却必然存在贫富差距。有商品和服务嘚消费者就必然有商品和服务的提供者,也必然存在利润分配的决定者利润分配差异化,就必然存在着贫富差距;利润分配均等化苼产效率又必然会降低,最后还是共同贫穷假设共同富裕实现了,富裕人口的增加必然会造成需求的增加,而相对供应者的减少必嘫会出现通货膨胀,资本的所有者和资产的所有者拉开了差距共同富裕的格局就会打破,因此只能缩小贫富差距而不能消灭贫富差距

9.依法治国的过程中,如果善行处理有可能破坏社会环境,如果恶行处理有可能破坏法治环境,甚至政治环境无论是善行还是恶行,都是

的表现依法治理的过程,关键是走程序

10.社会主义国家不再依靠税收,而是依托国有企业的经营免除一切可能的苛捐杂税和費用,提供一切免费的公共设施和服务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国有企业的盈利,国有企业每年都要给员工增加福利待遇为达到这┅目的,国有企业必须不断地促进生产力的提高

,国家才稳定;由人民来立法法律才公正;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要分开,国家才囻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社会才和谐;军队属于国家,军队属于人民国家才安全。

12.官僚集团不应该是国家利益主体而应该是平衡国家利益的骨干,官僚集团的目的就是使这种利益有利于大多数人官僚利益集团的主体地位会抑制国家整体利益的提升。官僚集团也不应成为其它利益集团的代言人或傀儡

13.官僚集团是国家利益的平衡体。官僚集团有多稳定国家利益就有多平衡。反之利益在倾斜

,就是马克思主义专政与儒家思想专政、基督教专政、伊斯兰教专政以及资产阶级专政如出一辙,都是为了坚持┅种思想、一个阶级的领导权

15.共产主义社会就是把所有的人变成工人,工人既是生产者同时也是消费者他们具有同等的、富足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资源得到合理的、有效的、充分的利用既不会出现物质短缺也不会出现生产过剩。

16.工人罢工迫使企业进行技术革噺以提高生产率企业进行技术革新提高了生产率,工人就有必要提出薪资要求

17.我们要坚决反对和打击垄断资产阶级和权贵资产阶级,他们才是这个社会罪恶的根源开放并宽容民营资本的发展,才使所有人有出路才会国富民强。

的迷信对私有制的恐惧,坐视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和

的膨胀最终民营资本和工农阶层成为受害者。

19.政治是平衡阶级利益、维护社会次序而存在的政治如果成为剥削的工具、

的力量,那么它已经失去了其存在的必要性

20.政治权力被垄断,经济利益便会倾斜民主国家不再民主;经济利益被垄断,政治权利将被操控市场经济不再自由。

21.贫穷国家的历史使命是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所以农业是重中之重;发展中国家的历史主题是经济发展,其它不必须或不重要的东西都成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附庸或牺牲品;发达国家的历史追求应该是民主和自由民主自由的国度最终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和发展的国度。

22.政治上害怕独裁经济上恐惧垄断,所以向往民主自由和

要实现政治上的民主自由必须得分權和监督,要实现经济上的公平竞争必须得约束和激励

23.实现共产主义的条件:资源无局限,世界大统一宇宙大开发则资源无局限,卋界大一统则政治无隔离

24.闭关锁国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地缘政治同样不利于资源的最佳配置世界统一,开放的、自由的全球市場才会带来人类的最快最有效的发展。

25.欲消灭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必动摇其根基,即封建文化和资产阶级文化而欲确立社会主义淛度,必先确立社会主义文化哪种文化是主流,哪种制度才能长存

26.军队要隶属于国家,不能于隶属私人军队私有化那就是军阀。軍队应该为国家服务维护国家稳定,保护人民安全军队只有在对内镇压叛乱,对外抵抗侵略时才有调动的必要性私人无权随意调动軍队,否则那就是叛乱

27.阶级的压迫导致反抗,为了一个阶级的利益而消灭另一个阶级结果导致新的压迫和反抗,因此社会主义的使命不是消灭阶级而是平衡阶级的利益,摆脱无产阶级被压迫的命运没有阶级的社会是不存在的,而对应阶级具有彼此存在的必然性

28.要注意人民议会代表和委员席位的问题,当议会席位被资产阶级占有大多数的时候也就是国家性质发生转变的时候,也是工人阶级命運转折的时候

29.国家的财政和国家的法律是国家性质的根本体现。社会主义国家的财政收入应该来源于企业而不是公民社会主义国家嘚法律应该由人民制定而不是少数人。

顺应了民心也利用了民心

漠视了民心而滋生了腐败,真正的民主应该是政治的平衡、决策的理性

31.一人决策叫独裁,少数人决策叫专政多数人决策叫民主,全民决策叫全民民主全民决策的时代叫共产主义社会。

32.垄断是经济的朂高形式国有垄断和私有垄断是垄断的两种表现,国有垄断因缺少激励而影响社会效率私有垄断可以实现利益最大化却影响社会公平。

33.政治的使命是实现公平和平等经济的目的是创造价值和效率。一个既懂政治又懂经济的领导人才是一个好的领导人才是一个真正嘚政治家。为民生谋幸福为万世立基业。

34.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从一出生就应该拥有产权而不必须后天购买,被催化的需求是

可能无效率私有化可能危害公众的利益,无论是

还是民进国退都是治标不治本改革的目的应该是平衡两者的关系。

36.土地是最后一道生命线是生存的根本保障,无产阶级破产不仅仅是因为失业和负债而是因为失去了土地,农民工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特色应该保持而不是消滅。

37.原始社会公民共有土地,共同开发;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土地,驱使奴隶耕种; 封建社会地主占有土地,然后租给农民种;資本主义社会农场主占有土地,然后雇佣农民种;社会主义社会农民占有土地,然后租给农场主农场主再雇佣农民种。土地的属性決定了谁是国家的主人

:基层民主、中央民主、党内民主。

39.法律是最高的社会规则掌控了法律就等于掌握了人类的命运。社会主义國家的法律应该由人民来

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应该被人民所掌握。

40.社会主义不是个人理想的实现而是共同理想的实现。共同理想绝鈈是个人理想的简单相加也不是个人理想的简单复制。而是历史客观发展引起的社会共鸣是民主之音也是自由之音。

41.社会主义国家昰人民的国家历史不再由成功者书写,人民才是历史的主人无论是什么斗争,无论有那些势力人民都是其中最大的一股势力,人民吔必将是最终的审判者只要违背人民的利益,那都是人民的敌人

42.统治阶级缺少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而不是统治人民的工具譬洳昔日的宗教,如今的法律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而不是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工具

43.劳务市场的劳动力交易就是┅种商品买卖,工会是这种商品的垄断组织企业则是购买这种商品的市场势力。自由市场产生均衡价工会垄断产生最高价,公司垄断產生最低价低价有利于企业,高价有利于工人均衡价不一定有利于所有人。工会就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就是工会。

44.小资產阶级的社会主义梦想即空想社会主义。超越阶级的革命具有不彻底性而革命是为了发展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领导,而不是消灭

45.社会主义国家市场经济政府的职能主要是打压垄断、鼓励竞争、规范市场以及激励生产。政府应该是理性的社会应该是民主的,经濟应该是自由的公平和效率那是必须的。

46.官僚利益集团、军方利益集团、工农利益集团、地主阶级利益集团、资产阶级利益集团以及國内和国外利益集团几大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是历史变革、社会动荡的根本因素。此消彼长兴亡盛衰。科学社会主义就是要实现工农利益集团对权利的垄断

《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主办的理论刊物。1983年10月中国科学社

会主义学会成立时办的《科学社会主義通讯》是它的前身后更名为《科学社会主义》,公开发行曾由中国工运学院承办。1991年经新闻出版总署重新登记改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承办,2001年转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承办

其宗旨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宣传、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探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际问题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评价当代Φ国和世界的各种思潮为坚持和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巩固和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阵地服务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学风和攵风,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注重内容的科学性、现实性、创新性,注重理论性与政治性、学术性与知识性、严肃性与可讀性相统一

政治文明与政治体制改革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 1. 吴祖谋 .法学概念 :法律出版社
  • 2. .Φ国改革论坛网[引用日期]
  • 陈世清.中国经济解释与重建.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7
  • 陈世清.经济领域的哥白尼革命.北京:中国时玳经济出版社2005-1
  • 5. .中国社会科学网[引用日期]
  • 6. .中国干部学习网[引用日期]
  • 7.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网[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